学术论文百科

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4 09:21:19

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大学生不喜欢过去的生活观,又没有自己的生活观,所以,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空虚之中。逃课、同居、网恋似乎样样和大学生有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而言仅有一次,是父母的给予和上苍的恩赐,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悠远的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又是短暂的,总有一天会走到终点,千金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学习了生命教育课程,让我学会了很多。人生要修养好心灵。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坚守自己的一份信念。面对世间的种种庸俗事,心如磐石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张扬过市,而自如雪峰般坚守自己的那份高洁。这就是勇敢,就是骨气。不艳羡他人,不轻看自己,虽身处红尘,而心早已超脱,短短一世,活出自我就是一种精彩,干吗还在意别人说什么呢?这就是洒脱,也是一种境界。人生要有所追求。追求事业,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的事物。只有不断的追求,生活才会更精彩,世界才会更美好。人还要有一颗平常心善待自己,要知道,我们的大多数都是普通普通的人,伟人只是少数,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渺小的。客观的存在,不会因为你我而改变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也只能接受,不管你是被迫的,还是心甘情愿的!既然都要接受,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试着放松自己,快乐的去面对每一件事呢?不刻意地去追求,也不去回避,顺其自然,知足长乐,平平淡淡才是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摘 要: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后备力量,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而且是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贵的人才资源,这是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关键词: 大学生;生态道德;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德育发展的新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后备力量,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生态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生态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所以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能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贵的人才资源,而且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道德素质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生态保护与发展意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追求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高境界。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对生态道德观念的认知和践行,这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融人社会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但有些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生态道德素质则是现代社会提出来的面向未来做出抉择的新能力,只有它被充实到大学生的素质中,成为大学生基本的人格素质,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有生态的思维和生态的行动决策。也只有这样,“真、善、美”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完整的和可能的。在马克思那里,“真、善、美”统一的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现在,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争取一个广阔而光明的前景。“毫无疑问,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思想和行为的新潮流之外,它在更新价值观念方面大有可为。人们指望教育不仅能满足人与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的个人发展、社会正义等),而且还希望它也能面对世界的重大问题,培养青年一代适应明天的世界及要求”川’”。改造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价值观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当然使命。概而言之,生态道德教育不仅着力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还力图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道德是反映和调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所以道德教育也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日益严重,因而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的世界道德进人人类现实生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新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德育发展的新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适应社会道德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依靠高校道德的力量,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部署,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这是思想不断成熟,人格趋于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稳定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中的生力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优秀青年的集合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大学生的决策,依靠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他们生态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他们应当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这种生态道德区别于以人和社会为本位的传统道德,它是以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人与人为本位的,要求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还负有对自然进行保护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的是人类平等观念,主张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强化这种意识,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这也是大学道德教育和对社会承担历史责任的必然选择。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最富有生机、活力和创造性,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实施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人力资源。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的先锋力量,他们将步人社会未来建设的各行各业,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他们的生态道德状况、生态道德品质和生态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态决策和生态行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实现的步伐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宝贵的人才资源做社会建设的后盾,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重要的人才储备,是我们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呵护、善待这支后续储备队伍。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我们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人力资源。在大学生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未来社会建设事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人力资源保障,是我国早日走向生态文明的最佳选择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生态问题,运用生态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产生背景、产生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提出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综合的生态文化素质。将生态道德教育融人大学生德育的各环节,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执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执行者、决策者,是宝贵的社会建设的人力资源。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任,肩负着实现社会生态文明的伟大重任。大学生只有有了生态道德素养,在以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进行生态决策时,面对生态两难问题才有可能做出理智的选择,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所以,教育是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对于全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l」〔罗马尼亚」S拉塞克,t伊朗〕G维迪努从现在到20(洲〕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学院:电控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5—7 姓名: 学号:05050107这学期,我选修了校医院开设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就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简谈一下本人的理解: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CE%AA%C1%CB%D7%B7%C7%F3/blog/item/html

大学生不喜欢过去的生活观,又没有自己的生活观,所以,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空虚之中。逃课、同居、网恋似乎样样和大学生有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而言仅有一次,是父母的给予和上苍的恩赐,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悠远的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又是短暂的,总有一天会走到终点,千金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学习了生命教育课程,让我学会了很多。人生要修养好心灵。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坚守自己的一份信念。面对世间的种种庸俗事,心如磐石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张扬过市,而自如雪峰般坚守自己的那份高洁。这就是勇敢,就是骨气。不艳羡他人,不轻看自己,虽身处红尘,而心早已超脱,短短一世,活出自我就是一种精彩,干吗还在意别人说什么呢?这就是洒脱,也是一种境界。人生要有所追求。追求事业,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的事物。只有不断的追求,生活才会更精彩,世界才会更美好。人还要有一颗平常心善待自己,要知道,我们的大多数都是普通普通的人,伟人只是少数,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渺小的。客观的存在,不会因为你我而改变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也只能接受,不管你是被迫的,还是心甘情愿的!既然都要接受,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试着放松自己,快乐的去面对每一件事呢?不刻意地去追求,也不去回避,顺其自然,知足长乐,平平淡淡才是真。

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进步,目前大学生一般都处于18—24周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又是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时期,一旦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做出过激的行为,无论是对自身、家庭、社会都是一个损失。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值得关注和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话题,高等学校也一直将这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方法/步骤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鼓励他们采取理智的积极应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学生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学习往往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保持长期学习效率,必须科学地有规律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同时,大学生还要学会科学用脑。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大学生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4.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择业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可以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和性格,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业、成才、交友、择业、恋爱、求职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摘 要: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后备力量,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而且是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贵的人才资源,这是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关键词: 大学生;生态道德;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德育发展的新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后备力量,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生态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生态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所以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能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贵的人才资源,而且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道德素质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生态保护与发展意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追求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高境界。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对生态道德观念的认知和践行,这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融人社会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但有些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生态道德素质则是现代社会提出来的面向未来做出抉择的新能力,只有它被充实到大学生的素质中,成为大学生基本的人格素质,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有生态的思维和生态的行动决策。也只有这样,“真、善、美”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完整的和可能的。在马克思那里,“真、善、美”统一的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现在,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争取一个广阔而光明的前景。“毫无疑问,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思想和行为的新潮流之外,它在更新价值观念方面大有可为。人们指望教育不仅能满足人与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的个人发展、社会正义等),而且还希望它也能面对世界的重大问题,培养青年一代适应明天的世界及要求”川’”。改造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价值观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当然使命。概而言之,生态道德教育不仅着力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还力图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道德是反映和调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所以道德教育也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日益严重,因而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的世界道德进人人类现实生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新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德育发展的新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适应社会道德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依靠高校道德的力量,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部署,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这是思想不断成熟,人格趋于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稳定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中的生力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优秀青年的集合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大学生的决策,依靠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他们生态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他们应当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这种生态道德区别于以人和社会为本位的传统道德,它是以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人与人为本位的,要求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还负有对自然进行保护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的是人类平等观念,主张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强化这种意识,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这也是大学道德教育和对社会承担历史责任的必然选择。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最富有生机、活力和创造性,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实施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人力资源。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的先锋力量,他们将步人社会未来建设的各行各业,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他们的生态道德状况、生态道德品质和生态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态决策和生态行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实现的步伐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宝贵的人才资源做社会建设的后盾,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重要的人才储备,是我们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呵护、善待这支后续储备队伍。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我们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人力资源。在大学生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未来社会建设事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人力资源保障,是我国早日走向生态文明的最佳选择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生态问题,运用生态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产生背景、产生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提出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综合的生态文化素质。将生态道德教育融人大学生德育的各环节,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执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执行者、决策者,是宝贵的社会建设的人力资源。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任,肩负着实现社会生态文明的伟大重任。大学生只有有了生态道德素养,在以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进行生态决策时,面对生态两难问题才有可能做出理智的选择,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所以,教育是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对于全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l」〔罗马尼亚」S拉塞克,t伊朗〕G维迪努从现在到20(洲〕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涵和范畴 安全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外部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与主体对环境危险的认知、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等息息相关,后者正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这项教育应包含如下内容。第一,生命安全教育。影响生命安全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自然灾害类,如地震、火灾等;事故类,如交通事故等;刑事犯罪类,如杀害、抢劫、绑架等;生活隐患类,如宿舍用火用水用电不当引发的事故、饮食不注意导致的食物中毒等。要教育引导学生规避以上因素,学会防灾自救。第二,财产安全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避免财产的不正常损失,如因盗窃或诈骗等导致的财产损失。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持有正确、健康的生命观,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热爱生活。遇到学业就业压力,看到不公平的现象,面对社交障碍等能够积极进行心理调试,不致抑郁彷徨,不会做出伤害他人或自伤自残等举动。第四,网络安全教育。要教育引导新形势大学生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提高警惕,不能沉迷其中,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教唆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

你都建议自己写了,那你自己写啦,这个要亲力亲为才有成就感的,而且抄回来作弊是不好的。范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想让经济好转,想让自己出人头地,就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为之努力。不能只有思想在努力,实际行动上却没有半点努力,这样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能因为家庭一直处于贫苦阶段,就放弃努力,也不能因为屡遭挫折而想到了自杀。 人生是短暂的,只有一次,所以非常珍贵。我们要珍惜这短暂的人生,不要让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不要践踏自己的生命,别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十分渺小,不能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上有难题,感情上有障碍,就有了轻生的念头,做人不能太自私了,在你有了轻生的念头时,想想你的父母,想想你的亲人,他们如果知道你死了,他们心里会有多难受,会有多伤心。 死,对自身是一种解脱,但对周围的人来说,却是一种痛苦。在新闻中,经常会看到有人为了摆脱在生活上种种难题的困扰,就选择了死亡。 下面有则新闻,是有关一名男子,因生活上有些事想不开,从而想到了自杀: 12月29日晚8时19分,北湖派出所接警后,陈新球警长立即带领民警赶到现场。报警的医院工作人员称,这名40多岁男子从下午4时就跑上楼顶,其间,该男子的几个老乡曾来劝他下楼,但他就是听不进去。 “老兄,天气这么冷,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我们到楼下再说吧。”民警一边向该男子走去一边劝说。没想到,民警每靠近一步,该男子就往后退一步。自始至终,该男子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用手势告诉民警,不要再靠近,再靠近就往后跳了。“老兄,生活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没有过不了的槛!”该男子听了还是不吭声。在寒风中,民警不知不觉劝说了一个多小时。该男子冻得直打颤。“老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楼顶上这么冷,有什么事,我们到下面再说。”此时,该男子脸色缓和了很多,过了一会,他终于缓缓挪动脚步向民警走来。几个民警看准时机,冲上去一把将该男子抱住。 在楼下,该男子告诉民警,当天中午12时,他坐203路公交车,路经秀厢菜市时,身上的钱包被盗了,里面有500元现金。下车后,因钱包被盗,加上这段时间家里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他一时想不开,就跑到了楼顶欲自杀。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想让经济好转,想让自己出人头地,就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为之努力。不能只有思想在努力,实际行动上却没有半点努力,这样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能因为家庭一直处于贫苦阶段,就放弃努力,也不能因为屡遭挫折而想到了自杀。 “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我们要重视并改掉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坏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曾经有一个小毛病——爱挖鼻孔,吃饭的时候、看书的时候、和小伙伴儿玩的时候……反正,我总是不由自主就挖了起来,妈妈再三提醒我,可是作用也不大。看了《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原来,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有40万个细菌呢!太可怕了,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个细菌跑进了我的鼻孔。现在,我已经改正了挖鼻孔的坏习惯,可我还是得上了鼻窦炎,医生说:“要抓紧时间治疗,不然鼻腔内还会长息肉。”听了医生的话,我简直害怕死了,因为真是那样的话,还要动手术才可以治好呢。坏习惯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大麻烦,去年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是本世纪第一种袭击全球的传染病,它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的,它的大面积爆发和快速传播与我们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今年,我国和日本、越南、老挝、泰国、韩国、台湾地区、巴基斯坦、印尼相继爆发禽流感,其中,越南还发现禽流感传给人的病例。这些由病毒、细菌引起的疾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你不讲卫生,这些病毒、细菌就可能乘虚而入,影响你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环境,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网上看见川音一位学生自杀了,这是成都市内大学今年自杀身亡的第三个大学生。 上个月,我市某重点中学相继有两位学生自杀,一个是殉情服用安眠药,一个是赌气跳楼。去年,本市某小学一个学生因与别的孩子闹矛盾,母亲骂了他一顿,他就服用农药自杀,因救治太迟而不幸身亡。 我有一个侄女,13岁,读初一,整天嘻嘻哈哈的,问她成绩时她总是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能考好。结果半期成绩是班上的倒数第六名,小姑娘一下子蒙了,在日记里说:“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爸妈!我没脸见人了,不如去跳水死了的好。”她的同桌看到了她的日记,偷偷向老师报告了,老师作了思想工作,她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后来,我问她时,她笑着说:“这有什么嘛,我们班上还有一个想跳楼自杀的。” 自杀的人从大学生到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有。情况愈来愈不容家长学校乐观。 是啊,在学生中想以“死”来逃避考试、逃避家长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的不在少数。我就曾经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有过自杀念头的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学生自杀身亡的人数也在增多。 这些如花一样的生命啊,就这样因一时的冲动凋零在青春飞扬的时刻。为什么?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美丽?还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 古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自戕则是对父母的不孝;西方宗教里说,自杀的人是上不了天堂的,所有的罪过都得不到上帝的饶恕。 曾在医院里看到被医生推出手术室的浑身插满管子的病人,也曾看到在病榻着挣扎着与病魔作斗争的患者,那时候,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可贵,在生命面前,其它的一切都不值得一提。曾经有人这么说: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健康;比健康更重要的是生命。 当前全国上下为抗击非典表现出的热情足以证实生命的重要,感受到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年青的朋友啊,请你,也珍爱你的生命! 珍爱生命,要学会善待自己,学会放飞自己,让自己更贴近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去尝试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踢踢球、上上网,与朋友去郊游,去大海里游泳,去小溪边钓鱼,去看看喜剧片,去爬喜欢的山,去看看飞瀑,去听听涛声……那么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那么多的开心需要我们参与。我们奔跑,我们跳跃,我们欢笑,我们歌唱,这一份美好,皆因有了生命。 珍爱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所价值。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了人生的充实,为了生命的完美,你没有理由不努力,让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珍爱生命,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要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首小诗踏上人生之路吧: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怎样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快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我是杆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自己改一改就好了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的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领悟生命的价值个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过程冲,促进生命和谐发展。然而,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安全第一”。这是教育界、研究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识。由于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于小学生身边,因此把安全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头等位置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学习安全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晓之以理,从小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班主任加强班级的管理,切实抓好班级安全教育。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学生实在难教,很难达到我们所预想的。那么,做为班级管理者和引领者,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抵制消影响,使小学生安全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呢?我想:必须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从学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润物细无声,在小事中挖掘安全的材料。 (1)结合校规、校纪,制定班级公约,并狱以张贴。班级的目标以班风形式体现在教室中,全班同学一致通过的班风张贴以后墙上,四壁悬挂名人名言,力求其必须积极向上,具有感召力。充分利用主题的主人,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班级纪律,对班级责任,人人都能凭借班级集体这个舞台来锻炼自己,施展自己的才华,挖掘自己的潜力,发现自我,最终达到全面优化班级气围的目的。形成积极上进,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崇高科学,文明健康的良好学风。这样不安全的故事心理就会减少。 (2)让学生从听到的小事中懂事得遵章守纪于安全同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的安全故事,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并挖掘起对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并与他们喜闻乐见、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如:教师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安全事故、或学生亲眼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安全事故,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写写。教师也要及进行必要的点评,给学生以安全警示教育。 (3)让学生从看到的小事中懂得行为文明与安全同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与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应通过学生身边的小事唤醒学生,对安全的生视与危险防范。例如:班主任可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你从楼梯上滚下会怎样?假如你骑自行车不小心摔倒会怎样?假如你在楼道上,人多的地方横总直闯会怎样??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会逐步认识到不规范的活动潜在许多危险,进而提高防范类似安全事故的意识。

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大学生不喜欢过去的生活观,又没有自己的生活观,所以,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空虚之中。逃课、同居、网恋似乎样样和大学生有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而言仅有一次,是父母的给予和上苍的恩赐,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悠远的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又是短暂的,总有一天会走到终点,千金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学习了生命教育课程,让我学会了很多。人生要修养好心灵。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坚守自己的一份信念。面对世间的种种庸俗事,心如磐石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张扬过市,而自如雪峰般坚守自己的那份高洁。这就是勇敢,就是骨气。不艳羡他人,不轻看自己,虽身处红尘,而心早已超脱,短短一世,活出自我就是一种精彩,干吗还在意别人说什么呢?这就是洒脱,也是一种境界。人生要有所追求。追求事业,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的事物。只有不断的追求,生活才会更精彩,世界才会更美好。人还要有一颗平常心善待自己,要知道,我们的大多数都是普通普通的人,伟人只是少数,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渺小的。客观的存在,不会因为你我而改变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也只能接受,不管你是被迫的,还是心甘情愿的!既然都要接受,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试着放松自己,快乐的去面对每一件事呢?不刻意地去追求,也不去回避,顺其自然,知足长乐,平平淡淡才是真。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