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06:09:1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文题目怎么写

范文一:甘肃省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甘肃省境内泥石流、滑坡发育的基础主要是其特殊的自然条件。陡峭的地形、充足的松散土石和突发性水源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三大条件,另外地震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因素。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区,境内主要以黄土为主,而黄土由于结构疏松,孔隙大,渗透性强,具强压缩性和自重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特别是极为发育的顺坡向卸荷节理,使边坡稳定性降低,易发生滑坡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滑坡、崩塌等重力堆积物受暴雨形成的坡面流及洪水的冲刷,源源不断地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 通过计算泥石流、滑坡作用强度和危险度,将城市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危险等级。经过对甘肃省灾害防治历史和治理现状的研究,提出存在问题,得到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展趋势,强调防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据对城市的分级,危险度高的Ⅰ级和Ⅱ级的城市应采取治理体系为主,预防体系和管理体系为辅的综合控制对策;危险度不高或较低的Ⅲ级和Ⅳ级的城市应采取预防体系与管理体系为主,治理体系为辅的控制对策;对于威胁城市安全的巨型滑坡和规模巨大的泥石流沟则采用躲避对策。 城市泥石流、滑坡防治规划的最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重点治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滑坡建立不同的治理模范文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及其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国内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探究国土和城市规划、地籍测量、农作物估产、森林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管理〔4〕和矿产资源勘查〔10〕、潜力评价及开发〔11〕等众多领域。GIS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1) 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建立地质灾难空间信息管理系统[12,13,14,管理地质灾难调查资料,显示并查询地质灾难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评价地质灾难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难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难的办法,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难进行猜测〔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对香港地区的滑坡灾难进行历史滑坡编录,分析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和静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滑坡灾难风险进行评价和危险区域划分〔17〕。(2) 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由于各种地质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地质因素之间相互功能的复杂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前提下,利用GIS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猜测指标〔18〕,运用恰当的数学分析模型〔19,20,21〕,对探究区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等级的划分,从而为地质灾难的管理及防治和预警决策提供依据。(3) 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中,GIS所起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时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专家系统所起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专家知识和空间目标的事实推理判定灾难的危险度〔22〕。二者的结合将使专家经验得到推广,减少野外和室内手工作业工作量,使区域地质灾难的动态管理成为可能。4 结语(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多种学科领域,从比较简单的、单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统发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多媒体GIS、智能化、三维、虚拟现实及网络方向发展,新兴的地理信息系统将运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分析、预告和辅助决策。(2)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从专业开发工具的组成结构上,可以归纳为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和网络GIS等几个主要类别。其中组件式GIS在系统的无缝集成和灵活方面具有优势,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方向。(3)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尤其在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和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方面进展很快。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另外这有个地质灾害论文的网址,可参阅: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就是地质灾害情况向上级报告的一个文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任务为:查明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及工程概况;查明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现状、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调查、分析评估区内潜在的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以及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评估场地适宜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去无忧在线(wwwvooyoocom)就好了,那有很多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按灾种将易发级别相同的评价单元合并连片,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边界加以修正,即可圈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划分出/html/Place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范文一:甘肃省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甘肃省境内泥石流、滑坡发育的基础主要是其特殊的自然条件。陡峭的地形、充足的松散土石和突发性水源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三大条件,另外地震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因素。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区,境内主要以黄土为主,而黄土由于结构疏松,孔隙大,渗透性强,具强压缩性和自重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特别是极为发育的顺坡向卸荷节理,使边坡稳定性降低,易发生滑坡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滑坡、崩塌等重力堆积物受暴雨形成的坡面流及洪水的冲刷,源源不断地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 通过计算泥石流、滑坡作用强度和危险度,将城市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危险等级。经过对甘肃省灾害防治历史和治理现状的研究,提出存在问题,得到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展趋势,强调防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据对城市的分级,危险度高的Ⅰ级和Ⅱ级的城市应采取治理体系为主,预防体系和管理体系为辅的综合控制对策;危险度不高或较低的Ⅲ级和Ⅳ级的城市应采取预防体系与管理体系为主,治理体系为辅的控制对策;对于威胁城市安全的巨型滑坡和规模巨大的泥石流沟则采用躲避对策。 城市泥石流、滑坡防治规划的最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重点治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滑坡建立不同的治理模范文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及其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国内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探究国土和城市规划、地籍测量、农作物估产、森林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管理〔4〕和矿产资源勘查〔10〕、潜力评价及开发〔11〕等众多领域。GIS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1) 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建立地质灾难空间信息管理系统[12,13,14,管理地质灾难调查资料,显示并查询地质灾难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评价地质灾难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难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难的办法,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难进行猜测〔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对香港地区的滑坡灾难进行历史滑坡编录,分析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和静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滑坡灾难风险进行评价和危险区域划分〔17〕。(2) 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由于各种地质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地质因素之间相互功能的复杂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前提下,利用GIS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猜测指标〔18〕,运用恰当的数学分析模型〔19,20,21〕,对探究区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等级的划分,从而为地质灾难的管理及防治和预警决策提供依据。(3) 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中,GIS所起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时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专家系统所起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专家知识和空间目标的事实推理判定灾难的危险度〔22〕。二者的结合将使专家经验得到推广,减少野外和室内手工作业工作量,使区域地质灾难的动态管理成为可能。4 结语(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多种学科领域,从比较简单的、单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统发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多媒体GIS、智能化、三维、虚拟现实及网络方向发展,新兴的地理信息系统将运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分析、预告和辅助决策。(2)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从专业开发工具的组成结构上,可以归纳为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和网络GIS等几个主要类别。其中组件式GIS在系统的无缝集成和灵活方面具有优势,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方向。(3)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尤其在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和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方面进展很快。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另外这有个地质灾害论文的网址,可参阅:

我家房屋住在山角下。前几年因山体滑跛,有两栋房屋倒溻。还有一人重伤,送医院枪救无效死亡。我想写一份报告。怎样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你在百度里搜索这个,这个里面讲的很清楚的!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按灾种将易发级别相同的评价单元合并连片,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边界加以修正,即可圈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划分出/html/Place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文题目大全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招标控制价模式下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规律研究  2、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围标现象探讨  3、地方政府对公共建设工程监督过程现状及问题研究  4、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研究  6、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7、实验室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8、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对策研究  9、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10、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11、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研究  12、建设工程施工进度BIM预测方法研究  1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  14、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索赔研究  15、建设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研究  16、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的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  17、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  18、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  19、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  2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一)崩塌灵宝—郑州段多为黄土分布,在黄土丘陵区冲沟发育,沟谷切深大,现状条件下崩塌多发生在冲沟壁及人工边坡开挖处。现将该段发现的39处崩塌点,将其中距管线100m以内的9处崩塌点危害对象和稳定性等现状列于表7-6中。可知它们皆是小型崩塌体,其中8处稳定。现状评估崩塌危险性小。表7-6 灵宝—郑州段崩塌危险性现状评估一览表在新郑—驻马店段,地形十分平坦,冲沟不发育,仅在河流的两岸由于洪水冲刷而产生的崩塌。驻马店—信阳段基岩出露相对较多,由于强烈风化作用,在基岩陡坎上易产生小型崩塌。崩塌一般呈点状分布,其规模均为小型,距离管线有一定的距离,危害对象主要为公路、耕地、居民点及房屋,造成的危害较小,现状评估崩塌灾害危险性为小。(二)滑坡在崩塌易发地段,亦伴随滑坡的发生,滑坡的发生几率远小于崩塌灾害,但其规模要比崩塌灾害为大,造成的危害也大于崩塌,本次野外调查发现14处小型滑坡,并且在冲沟中,最近距管线约150米,危害对象主要为简易公路、农田,造成的损失较小,现状评估评估区内滑坡灾害危险性小。(三)采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陕县张茅镇至观音堂段(G100—G130段)为杨庄铝土矿区和煤矿区,其中G120-6km~G120+9km为煤矿采空塌陷区,塌陷形状不规则,总体呈现北西—南东向,塌陷面积超过20km2,塌陷区边缘地裂缝发育。地面塌陷造成附近居民点墙体开裂,破坏耕地及陇海铁路的运行安全,虽然目前地面塌陷灾害尚未造成人员生命危险,但已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破坏耕地达数千亩。所以现状评估此段地面塌陷灾害为危险性大。义马千秋镇管线G150—G160段南约400~700m段,有较多的私人煤矿,形成了大面积采空塌陷,塌陷区边缘地裂缝发育。根据野外调查访问,目前主要在310国道的南部采煤,由于310国道两侧有村庄,没有采煤,但煤系地层已过310国道向西北延伸,由于采煤活动继续进行,目前地面塌陷仍不稳定。由于主要破坏农田和简易公路,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平顶山支线 P30~P45+3km段为平煤集团首山矿区、平顶山八矿矿区,其中 P40-3km~P35+2km段为平顶山煤矿采空塌陷区,采空区面积较大,塌陷坑形状不规则,管线经过区域长度约95km,距管线最近的采空塌陷面积约30km2,评估区内塌陷面积6km2,塌陷深度一般为2~3m,平均8m,最大塌陷深度可达8m,塌陷区周边地裂缝丛生。地面塌陷造成附近居民点墙体发生裂缝,破坏耕地,造成部分地面常年积水,虽然目前地面塌陷灾害尚未造成人员生命危险,但已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评估区内塌陷危及到24个村庄,3039户,共计12579人,破坏耕地30150亩,破坏房屋24312间,另外还造成学校、厂矿、企业建筑的破坏约41300m2。所以现状条件地面塌陷灾害为危险性大。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面塌陷陕县张茅镇至观音堂段G100~G130段和平顶山支线P30~P45+3km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义马千秋镇管线G150~G160段南约400~700m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评估区内的地裂缝为采空塌陷区边缘产生的地裂缝,分布于陕县观音堂 G120-6km~G120+9km段、义马千秋管线G150~G160段南约400~700m段和平顶山支线近终点的P40—3km到P35+2km段的煤矿采空塌陷边缘,对管线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现状条件下陕县观音堂G120-6km~G120+9km段和平顶山支线近终点的P40-3km到P35+2km段的煤矿采空塌陷边部的地裂缝,已造较大的经济损失,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义马千秋管线G150~G160段南约400~700m段的煤矿采空塌陷边部的地裂缝,没有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破坏农田和简易公路,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四)地面沉降评估区地面沉降主要由城市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管线所经过的城市多有不同的地面沉降,但多距沉降中心较远,管线所处位没有发生地面沉降,仅许昌市地面沉降比较强烈,地面最大沉降量达到188mm。由于地面沉降速度缓慢,累积沉降量小,对工程建筑的破坏不明显,因此,现状条件下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五)采矿(砂、石)坑边坡崩滑灵宝—三门峡段、澧河和淮河采砂活动比较强烈,新安县洪阳北、驻马店至信阳段采矿、采石活动比较强烈,这些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破坏比较大,采坑形成的高边坡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除易产生崩塌外,还容易引起滑坡,同时采矿的弃碴是泥石流的物源。河道采砂对河道造成了巨大破坏。现状条件下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小,但对地质环境条件破坏却十分强烈,因此,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六)特殊土地面变形灾害膨胀土和膨润土中都含有亲水性粘土矿物,在环境湿度变化影响下,产生胀缩变形,从而对工程建设造成破坏。由于在评估区零星分布,现状条件下仅对部分民房造成一定破坏,因此,现状条件下膨胀土和膨润土灾害的危险性小。黄土塌陷常发育在冲沟边缘地带,造成的危害比较小,在平原地带现状条没有发现黄土塌陷,尽管过去在荥阳和郑州等地曾发生过黄土塌陷,但现状条件下仅发现黄土塌陷坑,危害小,因此,现状条件黄土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采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采矿(砂、石)坑边坡崩滑灾害危险性中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特殊土地面变形灾害等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内:①拟建工程建设活动加剧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②拟建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③拟建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文摘要怎么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有

你找外国人翻译 也不一定解释得全、、、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就是地质灾害情况向上级报告的一个文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任务为:查明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及工程概况;查明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现状、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调查、分析评估区内潜在的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以及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评估场地适宜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文题目有哪些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受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制约和影响,山西段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地域分布广泛,灾情较为严重。据调查发现的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洪水冲蚀、采空塌陷、黄土湿陷和潜蚀。此外,局部地段尚有地面沉降、地震液化、地裂缝、煤层自燃和瓦斯爆炸。(一)滑坡评估区共发现33处滑坡,其中岩体滑坡7处,土体滑坡26处。大型的3处,中型的18处,小型的12处。滑体规模:小者仅4400m3,大者达600万m3,一般在20~180万m3之间。多分布于黄土丘陵和碎屑岩分布区的河谷两侧。其中和管线有关的有7处。(二)崩塌评估区共调查崩塌45处,其中规模在5000m3以上的有11处,规模在500~5000m3的有18处,规模小于500m3的有16处,均属小型崩塌。崩塌分两类:岩体崩塌多发生于碎屑岩地层,部分为碳酸盐地层,分布于临汾盆地以东;土体崩塌主要分布于永和、隰县境内的黄土地区。降雨、采矿、筑路、边坡开挖等是导致崩塌发生的原因。(三)泥石流和洪水冲蚀分布于浮山、沁水、阳城、泽州段。本次调查共发现15处,均属低易发泥石流。其中对管线有影响的泥石流沟14条,影响较大的有10条。根据其物质含量可分为三类:泥石(渣)流共7处,分布于沁水、阳城段;水石流共6处,分布于沁水与浮山交界的大尖山、山交林场;泥流分布于永和、浮山等黄土丘陵区。(四)采空塌陷、地裂缝管线穿越河东煤田、沁水煤田。在蒲县北寺乡、临汾尧都镇、土门镇山西组2#、太原组10#煤稳定可采;在浮山县东腰乡太原组9#、10#煤稳定可采;在阳城、泽州县山西组3#、太原组15#煤稳定可采、9#煤局部稳定可采。本次调查煤矿159个,其中蒲县11个,临汾38个,浮山2个,阳城53个,泽州55个,年产量一般在10万吨以下。共调查53座非煤矿,集中于阳城段;以开采硫铁矿、铁矿为主,露天开采矿区总面积57km2。采空区基本情况管线在山西段共经过煤矿密集分布区4段,总长574km。经过煤矿采空区长77km,占煤矿分布区总长的6%。其中:蒲县—临汾段(EC118—ED073)采深2#煤80~130m、10#煤180m,采厚2#、10#煤分别为1~5m、5~5m。管线压煤(煤矿密集区)183km,其中采空区长255km。表10—6 山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表图10-3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山西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区图复杂;中等;简单;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区界线;地貌分区界线;地质界线;输气管线浮山段(EF043—EF056)采深达300~400m,9#、10#合并开采总厚6m,深厚比50~67。此段共两个煤矿,矿区面积0km2,采空区面积02km2。管线压煤007km,其中采空区9km。阳城段(EH039——EH115+2)采深一般20~210m,在芹池—蒿峪段(EH039—EH079),采深达06~72m,沿管线前进方向逐渐变浅,采厚达5m左右,均采3#煤。管线压煤长00km,其中采空区长1km。泽州段(EJ002—EJ058),采深达60~150m,以采太原组底部15#煤为主,采厚达2m。管线压煤长384km,其中采空区长515km。采空塌陷分布于浮山和阳城境内,管线段共发现塌陷坑19处,塌陷形状为椭圆形、五边形、梯形、圆形、长条形等,塌陷形式以塌陷坑、塌陷槽、波状起伏居多。塌陷面积小者仅3×104m2,大者达105×104m2,一般5×104~20×104m2,塌陷深1~5m。采空地裂缝本次工作共发现地裂缝31处,其中临汾2处,浮山4处,阳城22处,泽州3处。地裂缝一般与塌陷相伴随,长度一般在200m以内,最长的上会庆地裂缝(L29)达1km,裂缝宽01~8m,最宽达1m,可见深小于7m。地裂缝地表形态呈直线型、锯齿状形、折线形等。(五)黄土湿陷管线共经过湿陷性黄土段178km,占管线总长的近1/3,其中临汾盆地以西长43km,湿陷系数一般014~052,最高达123;临汾盆地东部的浮山段长7018km,湿陷系数为0445~0942,最高达1446,为本区最为强烈的地段;泽州段周村一带,管线跨越黄土湿陷区长037km,湿陷系数达023~1008。湿陷深度均小于15m。(六)地面沉降临汾段(ED088—ED103)为地面沉降区,沉降中心位于临汾城西汾河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累积最大沉降量24cm。沉降经历三个阶段:1978年前为形成阶段,沉降速率仅为6mm/a;1978~1986年为发展阶段,沉降速率达到30mm/a;1986年以后,为缓慢变形阶段,沉降速率为10mm/a。(七)地震液化临汾盆地、汾河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ED089—ED103段)地下水位埋深7~6m,地表0~15m深度内为中、细、粉砂,其间夹有粉土、粉质粘土层。砂土、粉质粘土标准贯入击数2~26,临界击数8~1,液化指数4~5,为可液化地段。(八)地裂缝分布于临汾段ED103左45°1750m处的北郊梁村附近,发育于汾河东岸二级阶地后缘,单条裂缝走向NE74°,长度40~60m,地表可见宽为6~20cm,最宽达40cm。该区地裂缝最早发现于1979年,至1987年断续出现,1988~1993年,发展较快。(九)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阳城、泽州段为高瓦斯或超级瓦斯区,瓦斯含量最高达60~5m3/(t?d),一般为9~34m3/(t?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煤层自然发生于泽州段犁川一带的3#煤层,其自燃形式沿已有采煤塌陷坑和裂缝喷冒蒸气。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如图10-4所示。图10-4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山西段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图采空塌陷、地裂逢灾害为主区;崩塌、滑坡灾害为主区;地震液化、地面沉降灾害区;黄土湿陷灾害为主区;输气管线;压气站、清管站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滑坡岩体滑坡此类滑坡评估区分布7处,集中于沁水、阳城段,滑体岩性为C+P泥岩夹砂岩、泥岩互层。规模最大近600万m3(H16),最小仅400m3(H3),一般4万~300万m3。距输气管线较近的有上孔滑坡(H15)、上黄岩滑坡(H4)和杨窝滑坡(H3),距离分别为1000m、250m、20m。(1)上孔滑坡(H15)滑体岩性为C3厚层砂岩夹泥页岩,壁高1~2m,滑床呈弧形,初现日期为1998年秋,累计滑动水平距离在20m左右,滑体中部剪切裂缝较发育,裂缝走向3000,与主滑方向斜交,单裂缝近直立,深30cm,宽20~50cm,长30~50cm,此类裂缝共见10条。滑体长80m,宽120m,厚约25m,体积达24万m3。目前尚未稳定,其原因是后壁筑路,边坡排水不畅引起。滑坡造成数根电杆毁坏。公路50m段多处出现裂缝,芦苇河30m挡土墙毁坏。目前滑坡舌已伸入至河床15m(图10-5),对管线影响较大。图10-5 上孔村西南200m滑坡(H15剖面图)砂岩;页岩;泥岩;砂卵石;坡堆积体;张裂缝;滑移面及下滑方向(2)上黄岩滑坡(H4)滑体岩性为P2s泥页岩夹砂岩,后壁高达20m,可见醉汉林等标志物。主滑方向300,下滑垂距近20m,滑面呈上陡下缓的弧形。滑体长60m,宽300m,厚24m,体积近36万m3,为一中型滑坡。现基本稳定,对管线影响小。(3)杨窝滑坡(H3)规模小,长10m,宽20m,厚2m,体积仅400m3,主滑方向2700,坡角25°,因修路开挖所致。土体滑坡土体滑坡有26处,规模一般2万~60万m3,最大达180万m3(H6)。对管线影响较大的有蒿峪村西滑坡(H11)、杜老凹滑坡(H1)、老炭窑滑坡(H2),和H24、H30、H31滑坡,北音滑坡(H16)是碎屑岩地区人为影响下形成滑坡灾害经治理又复发的大型滑坡。(1)蒿峪村西滑坡(H11)距管线约100m,从滑舌前通过。岩性为新近系粘土,滑床为山西组泥岩、页岩,滑面倾向800,倾角15°,埋深3m,初现日期为1995年8月,当时日最大降雨量为7mm,时最大降雨量达6mm。土体下滑长100m,宽80m,厚2~3m,体积达4万m3。曾造成侯月铁路路基毁坏。(2)杜老凹滑坡(H1)管线纵穿滑体(图10-6),由河流切割坡脚形成临空面,上覆土(Q3)在降雨作用下,沿Q2粉质粘土顶面滑动。滑坡长50m,宽80m,厚5m,体积近0万m3,目前尚未稳定。已造成农田毁坏。图10-6 杜老凹村西250m滑坡(H1)剖面(3)老炭窑滑坡(H2)管线纵穿滑体。滑坡长30m,宽20m,厚5m,体积仅3万m3。形成原因同H1滑坡。(4)H24、H30、H31滑坡均发生于蒲县段,滑体岩性为Q3黄土,滑坡长100~450m,宽80~650m,厚10~30m,规模25万~48万m3。由河流切割坡脚,降雨作用形成。H24滑坡不稳定,H30、H31已基本稳定。(5)北音滑坡(H16)滑坡前后缘相对高差55m,滑体岩性为C3泥页岩夹砂岩、灰岩,岩层产状50°∠7°,滑面倾向300,倾角150,滑坡长400m,宽500m,厚30m,体积600万m3,为一大型古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1997年晋阳高速公路施工,挖方后形成新的临空面,滑坡复活,致使滑体中上部的北音村部分房屋和一座学校开裂,同时造成高速路路面毁坏(图10-7)。有关部门在滑体前缘施工5根抗滑桩,桩径5~2m,然而,由于抗滑力设计过小,坡体未能达到稳定状态,1999年雨季过后,滑坡又两次下滑,造成更大规模的交通阻塞和房屋破坏。图10-7 北音滑坡(H16)剖面灰岩;砂岩;页岩;泥岩;滑移面及下滑方向;房屋裂缝滑坡危害滑坡已造成评估区1890间房屋开裂,一座学校开裂后被迫搬迁,310亩耕地毁坏,铁路、公路4段总长约200m路面受损,一处泉水干涸,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二)崩塌土体崩塌主要分布于永和、隰县境内,共11处,对管线构成威胁的有3处。崩塌规模最大5万m3,一般36万~5万m3,此类崩塌分布于河沟两侧,均由Q3黄土构成。岩体崩塌发育于浮山、沁水、阳城、泽州段。崩塌规模都小于1万m3,共34处,对管线构成威胁的有19处。崩塌发生于O1+2、C+P地层,其中C+P碎屑岩地层最发育。(三)泥石流和洪水冲蚀泥石流和洪水冲蚀特征评估区共调查泥石流沟15处,其中有10处对管线危害大(N1、N2、N4、N7、N9、N10、N11、N12、N13、N14),将其分为泥石(渣)流、水石流、泥流三类。(1)泥石(渣)流分布于阳城、沁水段,共7处。开矿弃渣堆积于沟谷中,体积达1350万~5000万m3。此类沟谷一般长5~3km,宽10~20m,最宽100~200m,深20~50m。河沟纵坡坡降6‰~35‰。流域面积45~1km2,杨河河谷流域面积最大达73km2,沟谷形态呈直线型居多,流通条件较好,一次性冲出量500~5000m3。堆积区扇形长100m,宽10~30m,厚3~5m。(2)水石流(洪水冲蚀)评估区共调查6处,主要分布于沁水与浮山交界处的大尖山林场、山交林场。植被发育,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200~500t/(km2?a),水土流失弱,暴发洪水后,实际只形成洪水冲蚀灾害。水石流物源为沟两侧崩塌形成的砂岩、泥岩碎块,粒径一般10~30cm,最大达100cm。沟长2~40km,宽10~200m,窄处仅2~3m,深30~80m,流域面积一般75~9km2,大者达13~43km2。河沟纵坡坡降一般4‰~5‰。堆积区扇形面积达200~300m2。(3)泥流山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冲沟中堆积的黄土在暴雨季节洪水常为泥流状态。水土流失在临汾盆地以东和以西程度不同。重度区〔土壤侵蚀模数5000~10000t/(km2·a)〕,分布于永和、浮山县的黄土台塬和黄土丘陵区,沟谷发育,沟深达50~200m,沟谷发育密度2~3条/km2,植被稀少。本区共调查2处,河谷形态呈“V”字形,长15~25km,宽10~50m,深50~200m,纵坡坡降3‰~4‰,流域面积8~75km2。中度区〔土壤侵蚀模数500~5000t/(km2·a),分布于吕梁山东侧至临汾盆地以及阳城芹池—北留段,此段以丘陵和低山为主,沟谷多出露石炭、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沟谷发育中等,植被少,土壤侵蚀以重力、沟蚀为主。轻度区〔200~500t/(km2·a)〕,分布于临汾盆地、东要—方山、李寨—斑鸠岭段,表层植被发育,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以沟蚀和重力侵蚀为主。泥石流灾害仅沁水小岭上村,在20世纪70年代,杨河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曾造成附近1000亩耕地,约20间房屋、1条道路毁坏,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元。(四)采空塌陷蒲县—临汾段(浮山段例外)、阳城段、泽州段深厚比多小于30,属不稳定地段。现状条件下,煤矿采空后,会对管线构成重大危害。评估区共调查采空塌陷25处,而与管线相交或距管线较近的塌陷有T1、T3、T4。T1塌陷:分布于浮山县后交煤矿(EF038——EF054)。塌陷与地裂缝相伴随,塌陷长100m,宽30m,深6m,面积达3×104m2,地表形态为椭圆形。塌陷由煤矿采空后,顶板冒落,岩体发生变形所引起(图10-8),与管线相交,危害较大。图10-8 浮山县老炭窑东采空塌陷(T1)剖面图粉土;粘土;砂岩;泥岩;煤(9#、10#);冒落体T3塌陷:分布于阳城柏山煤矿,距管线约300m,塌陷长110m,宽50m,深达5m,面积为6×104m2,形态呈多边形,未稳定,对管线有影响。T4塌陷:分布阳城柏山煤矿,距管线约600m,塌陷面积30×104m2,形态呈五边形,未稳定,对管线有影响。塌陷已造成评估区3024亩耕地、2580间房屋破坏,一座学校搬迁,10多眼泉水断流,24口水井干枯,经济损失严重。浮山段塌陷地裂缝位于后交煤矿,可见3条,其地裂缝分别与管线垂直、平行、斜交(图10-9),裂缝长60~150m,宽1~2m,可见深2~6m,形态呈直线形或锯齿状形,未稳定,对管线危害较大。阳城段距管线较近的地裂缝4条,约400~900m,裂缝长30~130m,宽02~3m,地表形态呈折线,由采3#煤引起。未稳定,对管线有影响。泽州段距管线最近的塌陷地裂缝分布于八良掌一带,(EJ055—EJ057),与管线平行,距管线20m,阳城段距管线较近的地裂缝4条,约400~900m,裂缝长30~130m,宽02~3m,裂缝长100m,宽02~03m,可见深1~15m,走向290°,分布形态呈锯齿形状,由采15#煤引起,采煤深30m,巷道宽6~9m,未稳定,对管线危害大。图10-9 后交煤矿采空塌陷地裂缝分布图采空塌陷及编号;地裂缝及编号;矿界;公路;输气管线塌陷地裂缝已造成区内1995间房屋开裂,1300亩耕地荒芜,约200户居民搬迁。(五)黄土湿陷永和、蒲县、隰县、浮山、泽州段,总长437km,广泛分布午城、离石、马兰三类黄土。其中表部的马兰黄土大多具湿陷性。马兰黄土按成因不同,可分为风坡积、洪坡积两类。(1)风坡积马兰黄土岩性为淡黄色、灰黄色粉土,具大孔隙,结构疏松,质地均匀,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夹有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临汾盆地以西天然含水量(w)8%~1%,天然隙比(e)692~254,且多数达到0以上,饱和度(Sr)7~91%,属稍密,稍湿—湿;湿陷系数(δ)29~1279,自重湿陷系数(δz)014~052,属中等—强湿陷性土,湿陷深度一般介于0~15m之间。临汾东部的浮山段天然含水量(w)3%~5%,天然隙比(e)697~207,饱和度(Sr)3%~51%,属稍密、稍湿—湿粉土;湿陷系数(δ)0445~125,自重湿陷系数(δz)024~094,属中—强湿陷性土。湿陷深度最大达15m。泽州周村一带天然含水量(w)7%~28%,天然隙比(e)7~43,饱和度(Sr)2%~3%,中密—稍密,稍湿—湿粉土;湿陷系数(δ)029~1008,自重湿陷系数(δz)0176~052,湿陷深度达9~10m,属中—强湿陷性土。(2)洪坡积马兰黄土岩性为灰黄色、浅黄色粉土,略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层,具交错层理。厚5~25m。天然含水量(w)8%~5%,干容重(γ)2~9kN/m3,天然隙比(e)106~207,饱和度(Sr)31%~3%,属稍密、稍湿、高压缩性土;湿陷系数(δ)0478~0942,自重湿陷系数(δz)024~0634,属中等湿陷性土。湿陷深度0~0m。本区黄土的主要特点是:临汾盆地以西,黄土湿陷性较强,最大湿陷深度可达15m,临汾盆地以东,以浮山段湿陷性最强,往东逐渐减弱,湿陷深度可达1~15m。黄土湿陷已对当地民房、农田和水利设施等造成破坏,它同样可对输气管线构成危害。(六)地面沉降临汾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超采形成的降落漏斗关系密切,地下水分中层和深层两层开采,其中中层为主要开采层。目前有坟上、翟村、城区、城北(梁村、屯里一带)4个水源地。开采始于1976年,1978年已在城区范围形成降落漏斗,中心水头降10m左右。1986年,形成了一个NE—SW向展布,波及面积超过50km2的椭圆形降落漏斗,其中心位于下康、屯里一带,中心水位较1978年下降30m,年降幅近4m。1986年以后,水位降幅趋缓,年平均降幅3m左右。目前,漏斗中心最大降深已达80m。深层水开采量不大。自1986年起,以屯里为中心形成降落漏斗,分布与中层水降落漏斗一致。目前,该降落漏斗中心最大降深达50m。临汾地面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为24cm,目前年沉降速率为10mm/a,两者均属轻微沉降。现状条件下不会对输气管线造成破坏。(七)地震液化公元865年、1695年临汾( 级)地震,地裂涌沙就有记载。2000年11月临汾自来水公司进行输水管跨越汾河工程中,在尧都北芦村发生砂土液化,对工程影响很大。为查清此原因,在北芦村(汾河河床及河漫滩)共布勘探孔16个,总进尺274m,取土样90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85次,认为8度地震烈度下存在地震液化,液化等级为Ⅲ—Ⅱ级(严重—中等)。另据中国地震局勘测,基本和上述结论吻合,确定汾河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为易液化场地。所以,临汾段ED089—ED103共计4023m为地震液化段,液化等级为Ⅲ—Ⅱ级(严重—中等)。在8度地震烈度条件下,地震液化会对输气管线造成破坏。(八)地裂缝临汾段ED103左45°1750m(尧都北郊梁村附近)汾河东岸二级阶地后缘存在地裂缝,呈NE74°方向延伸。单条裂缝可见长度:村南60m,村东40m;宽度一般为6~20cm,最宽处达40cm。成因为构造和抽汲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引起,对管线影响小。(九)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临汾—蒲县段、浮山段瓦斯含量较低,仅02m3/(t·d),属一级低瓦斯区;阳城段瓦斯成分中含CH4、CO2和NO2,瓦斯含量达13~21m3/(t·d),最高永安煤矿达60~5m3/(t·d),为三级至超级高瓦斯区;泽州段瓦斯含量达34m3/(t·d),属超级瓦斯区。瓦斯爆炸发生于阳城—泽州段,1975年7月,阳城县永安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0余人死亡;1998年泽州川底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7人死亡。煤层自燃出现于泽州境内的犁川一带,燃烧煤层均为3#煤,自燃后沿裂缝向外喷冒蒸气和浓烟,将直径为3m的大树逐渐熏死。评估区未发生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现象,但应注意此两种灾害对管线的危害。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滑坡对管线有影响的H1、H2等滑坡进行稳定性验算按总应力法计算,结果(表10-7)表明:H1、H2、H3属不稳定滑坡,H4属基本稳定滑坡,H12、H24属稳定滑坡。因此,对于H1、H2、H3滑坡在施工时应采取避让或防治措施。表10-7 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H27滑坡稳定性验算H27滑坡位于蒲县鹿场西南侧(EC047150°900m)。为一顺红粘土层面滑动的古滑坡,主滑方向30°左右,与管线最近处250m。采用传递推力法计算(表10-8),稳定性系数为352,天然状态下,属稳定滑坡,但应注意采空塌陷诱发对滑坡的影响。表10-8 滑坡稳定性计算表现象综合分析,管线大部分滑坡已基本稳定,但采煤触发老滑坡复活,同时产生一些新的滑坡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滑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属中等。(二)崩塌管线经过区已发生的黄土类崩塌11处,碎屑岩类崩塌28处,灰岩类崩塌6处。崩塌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管线经过的崩塌易发区,今后还将不断发生。崩塌规模虽小,影响范围也有限,但在管线施工时将会造成危害,尤其与管线相交的崩塌,会在施工触发时再次发生,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和砸毁施工设备,应予以关注。(三)泥石流和洪水冲蚀按50年一遇最大日降水量:浮山为2mm,沁水为1mm,阳城为3mm,泽州为7mm。由公式Q=P·S计算的最大洪水量列入表10-9。表10-9 泥石流预测评估统计表沁水—泽州段沟谷排放煤矸石、铁矿渣量大。管线经过N7、N8、N9、N10、N11、N12、N14泥石流堆积区,其危害性中等;在N3、N5、N15泥石流沟中埋设,其危害性小—中等;在N1、N2、N4、N6、N13泥石流的形成区跨越泥石流沟,其危害性相对较小。预测该区泥石流危害性中等。(四)采空塌陷管线穿越煤矿分布区共4段,总长约574km。除浮山、阳城、泽州的部分地段出现塌陷、地裂缝外,其他地段并未出现,这是因为:①地下采空后,由于开采宽度小,回采率低,顶板尚未冒落;②采空区有较稳定的顶板,其顶板能支撑上覆岩体的压力;③采空区顶板已冒落,但未影响到地表;④采宽区顶板处于暂时的静平衡状态,一旦失衡,塌陷、地裂缝会顺势发生。据计算预测煤矿采空后的地表最大变形值列于表10-10中。表10-10 地表变形计算统计表蒲县—临汾段:煤矿开采历史一般在10~40余年,目前部分煤矿已闭坑,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和概率统计法预测,2015~2020年最大下沉量将达到4~2m,下沉5m以上的塌陷面积将达到518~368km2。塌陷区位于管线下部,对管线危害极大。浮山段:主要穿越后交煤矿,按开采深度300~400m,水平移动角68°预测,2015~2020年,最大下沉量将达到5m左右,塌陷面积将由现在的003km2扩大到1~15km2,其危险性大。阳城段:该段是晋城市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随着晋城市煤炭开发战略的向西转移,未来该段将成为晋城市主要开采区之一。因此,以主采3#煤,采深20~250m观测,2015~2020年,此段最大下沉量将达到5m,塌陷面积也将由现在的84km2,扩大到58~21km2,对管线危害大。泽州段:本段主采15#煤,目前大部分煤矿已闭坑。因此,未来该段煤炭开采趋缓。按工程地质类比法预测,未来20年地面下沉量将达到55m,下沉5m以上的塌陷面积最大将达到15~582km2,管线位于塌陷区内,对管线危害大。值得提出的是:沁水九疙垛岭—阳城芹池段(桩号EG044—EH039),分布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由于埋藏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直未得到开采。列入晋城矿务局后备开采基地,预计2010~2020年得以实施。预测煤层开采后,会产生塌陷、地裂缝,对管线危害大。(五)黄土湿陷临汾盆地以西黄土湿陷总长度43km。其中:EA151—EA180段,湿陷系数为03~091,湿陷总量达06cm;EB005—EB069段,湿陷系数为03~095,湿陷总量为99cm;ED104—EA121段,湿陷系数为03~123,湿陷总量为14cm,均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临汾盆地以东黄土湿陷长度74km。其中:EF001—EF022+1段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EF022+1—EF029段为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EF029——EF073段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EH115+2—EJ002段,属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综合上述,本区黄土属中等—强湿陷性。管道埋设后,遇降雨积水入渗时,基础会产生湿陷,影响管线的稳定性,预测黄土湿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六)地面沉降临汾盆地(ED085—ED103)段地面沉降速率目前为10mm/a,若按50年预测,最大可达500mm,本段对管线的破坏是在山区和盆地东西两侧的交接部位,差异性上下错动对管线有剪切作用。预测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七)地震液化临汾盆地(ED089—ED103)段汾河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的地震液化在管道开挖在地下水位以下遇到砂土时,管道边坡会出现塌方,如降低地下水位时会出现涌砂。并且在Ⅶ度地震条件下,该段会产生地震液化。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为中等—大。(八)地裂缝临汾梁村(ED103左45°1750m)地裂缝,属临汾众多地裂缝中的一处。位于地面沉降边缘拉张区内。随着地下水的持续开采,地裂缝活动会加剧,鹅舍、龙祠、高堆地裂缝(距管线非常远)有可能被激活,同时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高陡坎等位置有可能引发新的地裂缝。这些新产生的地裂缝对管线潜在的威胁较大。该段现有地裂缝及预测新产生地裂缝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属轻微—中等级别。(九)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阳城、晋城诸多煤矿属高瓦斯区。由于本区小煤矿众多,互相越界开采时有出现,预测今后煤矿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煤层自燃在晋城市下河以及评估区犁川一带曾有发生。管线经过区煤层厚度、煤质可燃性与晋城下河、犁川一带的煤层相同。煤层自燃的结果是将保安煤柱破坏,从而造成地面裂缝和塌陷,火焰从裂缝上升至地表,危及管道,管线输气为可燃物,地面塌陷和火焰的共同作用将对管道产生危害。预测此两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招标控制价模式下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规律研究  2、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围标现象探讨  3、地方政府对公共建设工程监督过程现状及问题研究  4、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研究  6、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7、实验室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8、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对策研究  9、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10、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11、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研究  12、建设工程施工进度BIM预测方法研究  1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  14、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索赔研究  15、建设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研究  16、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的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  17、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  18、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  19、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  2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一、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是通过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和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抵御灾害的能力,并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减灾防灾的经济投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梁等,1998)。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类型(一)根据评估时间划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3种类型(张梁等,1998)。灾前预评估是对一个地区地质灾害事件的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性评价。它是制定国土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减灾对策预案的基础。灾期跟踪评估是在灾害发生时对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主要评估内容:一是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阐述已发生的灾种、数量、分布、规模、形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二是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它是制定救灾决策和应急抗灾措施的基础。灾后总结评估是指在灾害结束后对灾害损失进行的全面评估。它是决定救灾方案、制定灾后援建计划和防御次生灾害的重要依据。(二)根据评估范围或面积划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和区域评估3种类型(表4-1)。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主要内容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评价4个方面,其中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基础,破坏损失评价是灾情评估的核心,防治工程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应用(张梁等,1998)。表4-1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范围分类及其特征(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从定性分析看,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越高,危险性越大,灾害的损失越严重。评价的核心要素是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评价要素为灾害的类型、规模、活动周期,以及研究区内灾害的分布密度。评价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应急抢险、救援、灾害预判等服务。潜在灾害危险性指具有灾害形成条件但尚未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性,评价要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2)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础条件的冲沟,应为调查的重点。例如,泥石流形成区山坡坡度多在30°~60°,是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源的供给区,沟谷的中下游,多地形较顺直,沟槽坡度大多为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堆积区是固体物质停积的场所,位于冲沟的下游或沟口处,多呈扇形、锥形或带形。3)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出的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作为调查的重点。4)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的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可作为调查重点。(二)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崩塌调查1)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特点、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2)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3)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崩塌的力学机制、力学属性。4)地下水的影响,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水文和地震情况。5)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震、采矿、爆破、温差变化、地下水(降水)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6)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以往灾害发生及治理、防护的情况等。滑坡调查1)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山体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情况等。2)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边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3)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4)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5)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6)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分析滑坡的成因机制、滑坡的类型,提出治理方案,防治次生灾害的发生。泥石流调查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1)调查泥石流形成的水源条件: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2)调查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物源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类型、结构、性状和储量。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及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查明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弯等特征。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查明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7)调查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雨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泥石流沟谷。8)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9)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经验,调查泥石流的运动特征与机理,包括泥石流的流态特征、流速流量特征、直进性、爬高性和周期性。地面塌陷调查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1)岩溶塌陷1)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条件。2)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3)地表、地下水活动动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系。4)划分出变形类型及土洞发育程度区段。5)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段。(2)采空塌陷1)了解矿体的埋藏位置、分布、矿体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等。2)查明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3)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塌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4)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5)采空区附近的抽、排水情况及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6)搜集建筑物变形及其处理措施的资料等。地裂缝调查1)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以及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2)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3)地裂缝成因类型和诱发因素(地下水开采等)。4)地裂缝发展趋势预测。5)现有防治措施和效果。地面沉降调查主要调查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不包括由于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地面沉降。主要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来查明地面沉降原因、现状和危害情况。着重查明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已有资料,查明第四系沉积类型、地貌单元特征,特别要注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分类,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压缩层的分布。2)查明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搜集历年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值线图等资料。3)根据已有地面测量资料和建筑物实测资料,同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围和判定累计沉降量,并对地面沉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损坏情况进行调查。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主要调查建设场地范围内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1)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2)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3)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4)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1)一切致灾地质作用都受地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A分析地质环境因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岩石物性:岩石类型、组分、结构、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构造形态、分布、特征、组合形式和地壳稳定性。地形地貌: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地下水特征: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水质水量。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流速与流量等。地表植被:种类、覆盖率、退化状况等。气象: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和规模。B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地质作用形成、发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质,从而划分出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从属地质环境因素和激发因素,为预测评估提供依据。C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各自和相互作用的特点及主导因素的作用,以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分布实际资料为依据,划出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易发区段,为确定重点区段提供依据。2)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各因素的复杂程度,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做出总体的分区段划分。3)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受控于所有地质环境因素不等量的作用。主导地质环境因素是致灾地质作用形成的关键,从属地质环境因素总是以主导地质环境因素的作用为前提或是通过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发挥作用,激发因素在致灾地质作用孕育成熟的条件下,因其作用而导致灾害发生。因此,在预测评估过程中,应首先分析某些地质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及进而出现的不稳定状态,评估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