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福建地方史论文3000字数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4-07-06 11:50:50

福建地方史论文3000字数是多少

摘要写300-500字 引言写500字 左右就好

论文看质量,还有用途,3000字符东拼西凑的也就一百多,质量高的,千字150-200多。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二、论文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作者:XXX学校:XXX 年级:XXX 学号: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答辩组成员:XXX(主持人) 职称:XXXXXX 职称:XXX……答辩日期:X年X月X日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三、论文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①标题(Title)②署名(Authors)(包括单位及合作者)③摘要(Abstract)(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④引言(Introduction)⑤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⑥结果(Results)(包括图表及其注解等)⑦讨论(Discussion)(包括结论)⑧致谢(Acknowledgements)⑨参考文献(References)摘 要为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内容,在论文的正文之前,用醒目字体刊印约200~250字左右的摘要,简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摘要力求精练,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摘要之下,根据内容选写3~8个关键词(Keywords),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编制或纳入电子计算机检索,尽可能用标准的 “主题词表”中的术语引 言亦称前言、导言或序言,是文章开头的一段短文,简要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出研究方法和途径,亦包括这一研究的历史、现状、前人的方法、结果及见解,对自己的启发等引言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定向作用,写引言切忌离题或公式化。在正文内首次出现不常用的英语术语缩写词时,应写明全称,并要有中文注释材料与方法材料部分应说明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所用仪器和试剂的产地、型号及规格等,实验动物的来源、名称、种系、性别、体重及健康状况等在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研究的对象与数据如何获得,使读者了解样本的代表性、组间可比性、指标与观测方法的精确性。详细写明实验步骤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验证。生物学实验必须设立对照组结 果结果部分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描述必须如实、具体和准确。把经过审核以后用统计学处理过的实验检测数据资料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及图表中表达科学研究论文的结果多用3种形式,即表格、图及文字说明。表格应做到有表序和表题。图下应有图号图注,图中重要部位应有标志,应用原始的实验记录图或照片,不宜用复印件或影印件文字、数据和符号是表达科研成果和结论的重要手段。文字应简明、清楚和明确,多用数学式表达成果,正确运用各种符号,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论,应作客观的分析,不宜作过多的文字说明讨 论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论或预测等,或者应用自己和定论的实验根据进行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中要避免与实验结果无关的主观推断或不成熟的结论谢 词一部论著的写成,必然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对于在工作中给予帮助的人员(如参加过部分工作,承担过某些任务、提出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某些指导的同志与集体等)。应在文章的开始或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的客套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①论证作者的论点,启发作者的思维;②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③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篇数不宜过多,论著类论文要求在10篇左右,综述类文章以20篇左右为宜所引文献均应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并注意多引用权威性、专业性杂志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列出时要按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编数码,依次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书籍)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译文注明译者)、书名、页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等完整的参考文献(论文)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卷/期、起讫页数等、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福建地方史论文3000字数量多少

一般学校纯文科类的论文,本科生在8000-10000左右,硕士研究生在20000-30000左右,博士研究生在80000-100000左右,不过各校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异。这个具体要求得跟导师联系确定才行。多了不好,少了更不行~~~

论文 快车网[ - (各专业论文下载) 毕业 论文网[ (论文发表等,不错的地方)

八国联军侵华:农业文明的最后一搏190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惨痛的一年。是年,八国联军侵华。这按中国干支纪年,又称“庚子事变”。 19 世纪末,西方教会在中国活动猖狂,各地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1898年,山东义和团运动揭开了这场反帝斗争的序幕。迅猛发展的义和团运动严重危害了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他们在压迫清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又倍感这“工具”的无能和“别有用心”——清政府居然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于是,为了镇压义和团,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针锋相对,义和团包围并进攻列强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还和清军配合在廊坊,杨村,天津,北京等地阻击敌人。但八国联军的铁蹄还是以极快的速度攻陷天津,并踏进了大清帝国的国都北京。1900年近代中国的最后一搏,终于使这个农业文明时代的巨人,轰然倒地。1901年,清政府签定了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隋唐开始,中国农业文明开始进入鼎盛。盛世的大清是那个时代幅员最辽阔、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约1640年前后,西方工业文明的战鼓擂响,200年后在两种文明的对决中,大清帝国便遍体鳞伤,到19 世纪末已经完全虚弱。于是,地主阶级的他们居然一度借用起农民阶级的义和团来。义和团虽然有着“扶清灭洋”的愿望,但组成义和团的是没有新的经济基础的小生产者。他们的阶级地位和狭隘观念,决定了自身既没有科学的理论修养,又无法冲破封建皇权的思想枷锁。而且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只是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既无法分清中国和清政府的不同概念,又无法分清西方侵略与文明之间的不同关系。1900年,逃跑中的清政府在发现义和团已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遂下达“剿匪”密令。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最终失败了。八国联军侵华不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从设立都统衙门和联军司令部对津京分别进行殖民统治来看,还想瓜分中国变为殖民地。但透过义和团运动所折射出来的中国人民巨大反抗力量,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乃下策”,义和团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当然,列强在侵华中各有打算,矛盾重重,也使得它们需要继续利用和维护清政府,间接统治中国。于是,《辛丑条约》重新确立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并将其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而他背信弃义的行为更教育了中国人民丢掉对他的改革幻想。战争又进一步展示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威力,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下层群众,原先相互隔阂的两股力量开始相互接近,逐渐汇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并发展起来。1900年,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而未痊愈”的创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过去的战争相比,时间最短,国家最多,战争涉及的区域最小,条约最苛刻狠毒,危害也最大。百年沧桑,总结这段历程,我们要与时俱进,高扬改革创新的旗帜;要对外开放,保持国家的繁荣和强盛,要开拓进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福建地方史论文3000字数量有多少

厦门的历史  之一  厦门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这里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一群白鹭南归飞到这里,停在岸边歇息,领头的大白鹭,发现水里鱼虾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既没有毒蛇猛兽的威胁,也不见猎人弓箭的骚扰,于是它鼓上了这个小岛,便率领这群白鹭定居下来。白鹭们也随之着手打扮自己的家园。一些白鹭用嘴啄利爪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凿了许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淌下来;另一些白鹭,则从大陆上衔来各种花籽、草籽,播撒在岛上,岛上便百花齐放,绿草葱葱。山明水秀,花团锦簇引来许多鸟儿筑巢;蜜蜂、蝴蝶也来采集花粉,顿时小岛变得热闹非凡,五彩缤纷。  此番景象使盘踞在东海底下的蛇王异常嫉妒,它想霸占这白鹭建设的美丽小岛,于是率领蛇妖兴风作浪,瞬间岛上飞砂走石,天昏地暗。  白鹭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蛇妖展开殊死搏斗。领头的大鹭重创了蛇王,赶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之中。后来,在大鹭洒过鲜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长出一棵挺拔的大树,那树的叶子,象大鹭一样张开;那树开的花,象大鹭的鲜血一样火红。这种树木,人们称为凤凰木;这种花,人们称为凤凰花。  赶走蛇妖之后,白鹭们安心地嬉戏于树林、海水、沙滩之间,做这个美丽小岛的主人。厦门岛最早称为“鹭岛”是由这个传说而来的。这个源于民间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厦门的热爱和对建设厦门,保卫厦门事迹的怀念。  厦门古名鹭岛,它的真正由来其实是人们第一次登上小岛,看见白鹭长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于是冠之以“鹭岛”。白鹭属涉禽类鹭科,又名鹭鸶,嘴长脚长,颈也长,全身羽毛纯白,头后还垂着长长的白冠毛,毵长如丝;背部有白色疏松的鬓毛和尾翼,形态潇洒,逗人喜爱。本世纪20年代以前,厦门山野树林,到处有白鹭栖息,三五成群,飞翔于田间海上。后来因城市兴建,生态的变化,白鹭慢慢减少,濒于绝迹。这几年经过环境综合治理,白鹭又回到岛上。由于白鹭是厦门的象征,因此厦门的许多地名含有“鹭”字,许多招牌,店名都喜欢用“鹭”字命名,乃至于厦门的人名也常常取“鹭”字。今天,白鹭又成为厦门的市鸟。  究竟什么时候,岛上有人类的存在呢?1931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在厦门港蜂巢山发现一件长方形薄边石锛,第三年,他又在厦门港东边社发现第二件类似石锛。这两件石锛,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采集食物和狩猎的工具。1952年,林惠祥又在厦大发现三件表面印有“V” 字纹和云纹的印纹陶片,其中一件的耳柄上,还可以看到指纹痕迹,这是手工制陶留下来的。1953~1955年,其他地方还发现多件石器、陶片。1980年11月,在湖里区象屿海滨,发现一件石制箭头,长62公分,磨得非常精致,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当时的人们以此来狩猎。这些实物证明,大约二、三千年前,厦门岛及其周围是我国南方族群祖先——闽越族人活动比较早的地方。  闽越族人的体质和风俗习惯,和汉族不同,他们身材较矮,面短,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大,有双重眼睑,且“断发纹岙”。习惯于水上生活,善于在海上作战。闽越人用勤劳的双手,为开发厦门立下第一功。  不过,有文献可查考的厦门历史,却是从唐朝开始,南普陀的一副对联反映了这一事实。  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  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说明,南普陀寺和泉州元寺一样,都是在唐朝建立的。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二姓名士率其家族来到厦门定居并大力开发建设。薛姓住在洪济山的西北,陈姓住在南面金榜山下,时有“南陈北薛”之称。北薛指薛令之,字珍君,原来住在福建长溪,也就是现在的福安。他在唐朝神龙二年(公元 706年)中进士,是第一位以诗文登第的福建人。开元年间,薛令之迁升为右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一起教授东宫太子读书,当了太子李亨的师傅。薛令之抱怨待遇太低,一天信手挥笔在墙壁上写道:  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唐玄宗看到诗后,非常不高兴,也拿笔在壁上题诗:  啄木嘴距长,凤凰羽毛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  薛令之看到,知道自己得罪了皇帝,有言曰:伴君如伴虎,说不定哪天无事生非,怪罪下来,岂不一命呜呼。于是他就借口生病,辞去了官职,和侄子薛芳杜一起返回福建,并从长溪移居鹭岛(厦门岛),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他的后裔在此繁衍,人数众多,成为一大姓,薛家住的地方有座山,叫“薛岭”,岭的滨海一带就叫“薛浦”。薛令之死后,葬在岛上下张村。  “南陈”的陈姓也差不多唐开元时在厦门岛定居繁衍,据史料记载,唐京兆万年县人陈邑,任太傅时得罪了当时的奸相李林甫,开元二十四年被贬谪到福建漳泉一带,他的后裔有的就迁到厦门岛来。厦门岛上保留的三座唐朝陈氏古墓就是明证。在乌石浦,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刻“唐著作郎陈俦墓”。陈俦是陈邑的孙子。禾山镇的一棵大榕树下,竖着两块石碑,分别刻“大唐赐进士出身陈公封茔”、“唐上柱国陈公茔”,这座墓是陈俦曾孙陈喜的。西林观音山还有一座唐墓,碑上刻“唐场老陈先生茔”,它是陈黯的墓。陈黯是唐代会昌至成通年间居住在厦门岛的名士,字希儒,名昌晦,是陈喜的曾孙,10岁会写诗,13岁便带着诗作晋见清源(泉州)牧。清源牧见他满脸麻花,便打扫趣他“薄才而花貌”,并要他以此为题写一首诗,陈黯不愧才华出众,应声成诗道:  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如;  天嫌未端整,满脸为装花。  陈黯虽然年少富有才名,在闽南一带颇有影响,但是屡次应试都落第,因此自称“场老”,意思是在考场上屡进屡出,已是老先生了。后来他隐居在金榜山,读书垂钓,置功名利禄于九霄云外。金榜山也就因他而别名“场老山”;他垂钓的地方叫“金榜钓矶”。陈黯著作有《裨政书》,宋代朱熹在同安任职期间,为其编次并写诗凭吊陈黯,有  陈场老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  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  之句。  这些名士带领他们家族定居厦门岛,成为厦门的先期居民,他们披荆斩棘,勤劳开垦,边耕边读。  根据历次地方志书记载,距今约1000年的宋朝太平兴国年间,禾山一带出产一种水稻良种,“一茎数穗”,人们感到非常惊奇,于是鹭岛又被称为“嘉禾屿”——五谷丰登的岛屿。但1974年泉州出土的《唐许氏故陈夫人墓志》,唐大中十一年 9公元 857年)厦门已称为“嘉禾里”,可见“嘉禾”之名非始于宋而是始于唐朝。到了宋代“嘉禾里”归同安县管辖,从宋代开始,厦门的发展速度加快,人口增多,南宋王象之曾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嘉禾屿的居民有千余家,按一家五口的普通概率计算,也有五六千人。人口的增加势必使村落数目增加,当时村落就有曾厝铵、塔头、东沃(顶活仔)、莲坂、毫灶(文灶)、吴仓(梧村)、乌石浦、埭头、吕厝、店前(殿前)、钟宅、竹坑(湖里)、高崎、上店(祥店)、坂上、寨上等;其余还有福山社、怀德社、附寨社、凤前后社。从宋朝开始,厦门岛交通也逐渐发达,五通、东渡、土地公祖附近(开元路)都建有码头。五通的古码头遗址,至今犹存。民间还流传着“圣迹”、“圣泉”、“金带水”等传说,记述南宋末年张世杰、陆秀夫带着南宋末帝赵* 、赵* 逃难,经厦门的故事。厦门在宋代文化上也继承了唐以来的风气,仅考中进士的,就有林裴、陈敦仁、薛舜俞、薛舜庸、薛梦纯和杜盂肃等人。其中薛舜俞、薛舜庸是同胞兄弟,梦纯是舜庸的儿子,一门三进士,传为美谈。朱熹来到厦门,听到这个故事,在金榜山陈黯读书处,写下“应喜斯文今不泯”,以抒文风不衰之慨。  之二: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陆地面积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 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应该查不到,还是电话联系人吧。

论文 快车网[ - (各专业论文下载) 毕业 论文网[ (论文发表等,不错的地方)

福建地方史论文3000字数

论文 快车网[ - (各专业论文下载) 毕业 论文网[ (论文发表等,不错的地方)

福州男人居家体贴、细心,在外经商、做官或做学问都崇尚理学,讲求中庸之道,注重形象,以至于有“福州人做面子”之说,这些都已传为美谈。福州女人懒散、爱打麻将、不做或不擅做家务,甚至有“好男不取福州女”之说,这些也为大家说熟知;但各位也许不知道福州人这些习性形成与福建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福建人原是闽越后裔,福建实属越王勾践的越国腹地,后由于越王子孙无诸随大汉朝高祖皇帝刘邦南征北战从而得以在福建重建闽越王国,曾经一度使福建成为东南强邦,人民富庶,从那时起福州就已经是东南首府,就像现在的成都在四川的地位一样,从那时起由于福州大,而福建其他的州府都较小,属于大首府小地市的情况,因此从那时起福州本地人就向现在的北京人一样,觉得自己是“皇城根”的种,比较牛气且势利,随着福州经济的不断发展从福州八县及周边地市来福州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富,他们为了在福州定居生活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福州人,都争相取福州的女人为妻,由于这些男人(也就是后来福州男人的主体)虽然有钱却在福州没有权势和家族亲戚,为了能仰仗妻子家的势力好在福州立足,因此就逐步形成了模范丈夫的形象和传统,而原福州本地的福州男人本着“学而优则仕”的家庭教育,都认真研修儒学、理学,走上朝为官的多数都取了他乡女子为妻了,而那些不争气的为了能够娶到福州本地女为妻也只好效仿那些外地男人做个模范丈夫了。 : 到了唐朝末年,黄巢过闽,唐朝委任的官员面临黄巢的大军纷纷逃窜,而只有福建省建州(也就是)土著陈岩依靠自己组织的九龙军最终成为福建实际的掌权者。但陈岩在各地土豪自行割据的背景下,并没有切实掌握福建,他只能控制建州与福州。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来自北方光州与寿州的一支移民队伍进入福建。这支队伍的首领原为寿州人王绪,但其部下以光州固始人为多。在南安发生的兵变中,固始人王潮与其兄弟王审邽、王审知控制了这支移民队伍的控制权,他们攻下泉州为根据地,因此在闽南的男人多数是这支移民队伍的与当地混居通婚的后裔,由于这支移民队伍来闽南是把当地的男人大多杀死,而娶当地女人为妻,所以闽南的男人到如今在家庭中都非常强势,也就是所谓的“大男子主义”。 在陈岩死后,固始人王潮与其兄弟王审邽、王审知又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攻下福州,从而统一了福建;这一时期,由黄巢起义开始的大乱已经波及全国,几乎每一区域都有争夺权力战争,每一块土地都在流血,幸而王氏兄弟在夺取政权之后,以安民为其主要政策,并鼓励让自己的兄弟、将领、兵士都娶福州本地女子为妻,并以入乡随俗的方式融入当地文化,福建保持了30多年的安定,从而使福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在动乱中无法安居的民众,纷纷进入福建避难,这导致了福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福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在这一时期达到较高的水平,文化也有很大的发展,福建从此成为可与中原区域媲美的发达区域,所以至今福建特别是福州的许多地方都供奉着福建人民尊敬的“闽王”王审知的神庙。这是福州人把男人称为“唐部人”(意思是唐朝部队的人),把女人成为“主娘子”(意思是当地的娘子)的缘由。这也是福州人甚至大多数福建人都说自己祖籍来自河南的缘由。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次年,其子建立闽国。从此,福建又进入一个政治上的动荡不安时期。闽国的首脑多死于宫廷政变,王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后来发展成内战,结果,在南唐保大三年(945年),王氏闽国被南唐灭亡,而吴越国也乘机侵入闽土,控制了福州地区。南唐与吴越争夺福建,泉州的留从效乘机而起割据泉漳二州,于是,福建形成了闽土三分的局面。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在宋朝强大的压力下,南唐被灭,吴越国的钱氏与割据泉漳的留从效继承者陈洪进被迫向宋朝献土,于是,宋朝于978年统一了福建。

厦门的历史  之一  厦门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这里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一群白鹭南归飞到这里,停在岸边歇息,领头的大白鹭,发现水里鱼虾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既没有毒蛇猛兽的威胁,也不见猎人弓箭的骚扰,于是它鼓上了这个小岛,便率领这群白鹭定居下来。白鹭们也随之着手打扮自己的家园。一些白鹭用嘴啄利爪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凿了许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淌下来;另一些白鹭,则从大陆上衔来各种花籽、草籽,播撒在岛上,岛上便百花齐放,绿草葱葱。山明水秀,花团锦簇引来许多鸟儿筑巢;蜜蜂、蝴蝶也来采集花粉,顿时小岛变得热闹非凡,五彩缤纷。  此番景象使盘踞在东海底下的蛇王异常嫉妒,它想霸占这白鹭建设的美丽小岛,于是率领蛇妖兴风作浪,瞬间岛上飞砂走石,天昏地暗。  白鹭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蛇妖展开殊死搏斗。领头的大鹭重创了蛇王,赶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之中。后来,在大鹭洒过鲜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长出一棵挺拔的大树,那树的叶子,象大鹭一样张开;那树开的花,象大鹭的鲜血一样火红。这种树木,人们称为凤凰木;这种花,人们称为凤凰花。  赶走蛇妖之后,白鹭们安心地嬉戏于树林、海水、沙滩之间,做这个美丽小岛的主人。厦门岛最早称为“鹭岛”是由这个传说而来的。这个源于民间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厦门的热爱和对建设厦门,保卫厦门事迹的怀念。  厦门古名鹭岛,它的真正由来其实是人们第一次登上小岛,看见白鹭长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于是冠之以“鹭岛”。白鹭属涉禽类鹭科,又名鹭鸶,嘴长脚长,颈也长,全身羽毛纯白,头后还垂着长长的白冠毛,毵长如丝;背部有白色疏松的鬓毛和尾翼,形态潇洒,逗人喜爱。本世纪20年代以前,厦门山野树林,到处有白鹭栖息,三五成群,飞翔于田间海上。后来因城市兴建,生态的变化,白鹭慢慢减少,濒于绝迹。这几年经过环境综合治理,白鹭又回到岛上。由于白鹭是厦门的象征,因此厦门的许多地名含有“鹭”字,许多招牌,店名都喜欢用“鹭”字命名,乃至于厦门的人名也常常取“鹭”字。今天,白鹭又成为厦门的市鸟。  究竟什么时候,岛上有人类的存在呢?1931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在厦门港蜂巢山发现一件长方形薄边石锛,第三年,他又在厦门港东边社发现第二件类似石锛。这两件石锛,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采集食物和狩猎的工具。1952年,林惠祥又在厦大发现三件表面印有“V” 字纹和云纹的印纹陶片,其中一件的耳柄上,还可以看到指纹痕迹,这是手工制陶留下来的。1953~1955年,其他地方还发现多件石器、陶片。1980年11月,在湖里区象屿海滨,发现一件石制箭头,长62公分,磨得非常精致,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当时的人们以此来狩猎。这些实物证明,大约二、三千年前,厦门岛及其周围是我国南方族群祖先——闽越族人活动比较早的地方。  闽越族人的体质和风俗习惯,和汉族不同,他们身材较矮,面短,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大,有双重眼睑,且“断发纹岙”。习惯于水上生活,善于在海上作战。闽越人用勤劳的双手,为开发厦门立下第一功。  不过,有文献可查考的厦门历史,却是从唐朝开始,南普陀的一副对联反映了这一事实。  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  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说明,南普陀寺和泉州元寺一样,都是在唐朝建立的。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二姓名士率其家族来到厦门定居并大力开发建设。薛姓住在洪济山的西北,陈姓住在南面金榜山下,时有“南陈北薛”之称。北薛指薛令之,字珍君,原来住在福建长溪,也就是现在的福安。他在唐朝神龙二年(公元 706年)中进士,是第一位以诗文登第的福建人。开元年间,薛令之迁升为右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一起教授东宫太子读书,当了太子李亨的师傅。薛令之抱怨待遇太低,一天信手挥笔在墙壁上写道:  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唐玄宗看到诗后,非常不高兴,也拿笔在壁上题诗:  啄木嘴距长,凤凰羽毛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  薛令之看到,知道自己得罪了皇帝,有言曰:伴君如伴虎,说不定哪天无事生非,怪罪下来,岂不一命呜呼。于是他就借口生病,辞去了官职,和侄子薛芳杜一起返回福建,并从长溪移居鹭岛(厦门岛),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他的后裔在此繁衍,人数众多,成为一大姓,薛家住的地方有座山,叫“薛岭”,岭的滨海一带就叫“薛浦”。薛令之死后,葬在岛上下张村。  “南陈”的陈姓也差不多唐开元时在厦门岛定居繁衍,据史料记载,唐京兆万年县人陈邑,任太傅时得罪了当时的奸相李林甫,开元二十四年被贬谪到福建漳泉一带,他的后裔有的就迁到厦门岛来。厦门岛上保留的三座唐朝陈氏古墓就是明证。在乌石浦,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刻“唐著作郎陈俦墓”。陈俦是陈邑的孙子。禾山镇的一棵大榕树下,竖着两块石碑,分别刻“大唐赐进士出身陈公封茔”、“唐上柱国陈公茔”,这座墓是陈俦曾孙陈喜的。西林观音山还有一座唐墓,碑上刻“唐场老陈先生茔”,它是陈黯的墓。陈黯是唐代会昌至成通年间居住在厦门岛的名士,字希儒,名昌晦,是陈喜的曾孙,10岁会写诗,13岁便带着诗作晋见清源(泉州)牧。清源牧见他满脸麻花,便打扫趣他“薄才而花貌”,并要他以此为题写一首诗,陈黯不愧才华出众,应声成诗道:  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如;  天嫌未端整,满脸为装花。  陈黯虽然年少富有才名,在闽南一带颇有影响,但是屡次应试都落第,因此自称“场老”,意思是在考场上屡进屡出,已是老先生了。后来他隐居在金榜山,读书垂钓,置功名利禄于九霄云外。金榜山也就因他而别名“场老山”;他垂钓的地方叫“金榜钓矶”。陈黯著作有《裨政书》,宋代朱熹在同安任职期间,为其编次并写诗凭吊陈黯,有  陈场老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  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  之句。  这些名士带领他们家族定居厦门岛,成为厦门的先期居民,他们披荆斩棘,勤劳开垦,边耕边读。  根据历次地方志书记载,距今约1000年的宋朝太平兴国年间,禾山一带出产一种水稻良种,“一茎数穗”,人们感到非常惊奇,于是鹭岛又被称为“嘉禾屿”——五谷丰登的岛屿。但1974年泉州出土的《唐许氏故陈夫人墓志》,唐大中十一年 9公元 857年)厦门已称为“嘉禾里”,可见“嘉禾”之名非始于宋而是始于唐朝。到了宋代“嘉禾里”归同安县管辖,从宋代开始,厦门的发展速度加快,人口增多,南宋王象之曾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嘉禾屿的居民有千余家,按一家五口的普通概率计算,也有五六千人。人口的增加势必使村落数目增加,当时村落就有曾厝铵、塔头、东沃(顶活仔)、莲坂、毫灶(文灶)、吴仓(梧村)、乌石浦、埭头、吕厝、店前(殿前)、钟宅、竹坑(湖里)、高崎、上店(祥店)、坂上、寨上等;其余还有福山社、怀德社、附寨社、凤前后社。从宋朝开始,厦门岛交通也逐渐发达,五通、东渡、土地公祖附近(开元路)都建有码头。五通的古码头遗址,至今犹存。民间还流传着“圣迹”、“圣泉”、“金带水”等传说,记述南宋末年张世杰、陆秀夫带着南宋末帝赵* 、赵* 逃难,经厦门的故事。厦门在宋代文化上也继承了唐以来的风气,仅考中进士的,就有林裴、陈敦仁、薛舜俞、薛舜庸、薛梦纯和杜盂肃等人。其中薛舜俞、薛舜庸是同胞兄弟,梦纯是舜庸的儿子,一门三进士,传为美谈。朱熹来到厦门,听到这个故事,在金榜山陈黯读书处,写下“应喜斯文今不泯”,以抒文风不衰之慨。  之二: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陆地面积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 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福建地方史论文3000字数量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论文 快车网[ - (各专业论文下载) 毕业 论文网[ (论文发表等,不错的地方)

搜一下:求写一篇关于福建晋江内坑的变化的历史小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