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摘要写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6 21:36:26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摘要写什么

抗菌兽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是:(1)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的抗菌兽药各有其不同的适应证。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红霉素等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疾病,如猪丹毒、破伤风、炭疽、马腺疫、链球菌性炎症、败血症等有效;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等对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巴氏杆菌病、肠炎、泌尿道炎症的效果不错;耐酶青霉素对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类等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创面感染、尿路感染、肺炎、败血症等有效。磺胺类主要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2)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抗菌兽药在使用时,一定要选择好所用的剂量和适宜的疗程。一般开始治疗时可选用较大剂量,使血液药物浓度达到较高程度后,再根据病情酌减剂量。药物的疗程可视疾病类型和患畜病况而定。急性感染的病例其疗程不宜过长,可在感染控制后3日左右停药。对于一些慢性感染的则应适当延长疗程,以巩固疗效。否则盲目加大使用剂量会造成药物和经济上的损失,还可使患畜产生不良反应。若用量不足或疗程过短,则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3)联合应用的抗菌兽药之间可发生协同、累加或颉颃作用联合用药如果选择得好即可获得协同和累加作用,以提高疗效,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减小毒性反应;如果选择得不好则可能出现颉颃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应选择最佳的药物联合。一般情况下应用两种抗菌兽药联合应用,特殊情况下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但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配伍禁忌:①在输液中,有些药物混合后常出现混浊、变色、沉淀及降低抗菌活性。如青霉素G不宜与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E、两性霉素B、磺胺药钠盐及碳酸氢钠、氨基酸、维生素C、去甲肾上腺素、氯丙嗪等联合静脉注射。②四环素类与多种药物都有配伍禁忌,适宜单独静脉注射给药。不宜与含铁、钙、铝、镁、铋等药物或饲料同服,因可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体而影响吸收;也不宜与碳酸氢钠同服,因后者可使pH升高而降低其溶解度。③两种药物合用时,会引起毒性加剧。如氨基糖苷类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庆大霉素与速尿合用,会增强耳毒性等。(4)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征,避免滥用抗菌兽药根据临床的诊断、患畜的全身状况及感染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抗菌兽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诊断为病毒病或已被病毒感染者不宜应用。因一般抗菌兽药特别是抗生素都无抗病毒作用。②患畜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应用。因使用后可使病原微生物不易被检出,使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影响正确诊断或延误及时治疗。③尽量避免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或引起耐药菌产生。(5)意外情况的处理如发生过敏反应等意外情况,应沉着冷静,选用适合的药物来解救。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你好,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纲【论文关键词】 小儿;抗生素;合理使用 【论文摘要】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小儿危害极大,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论文】1、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2 、滥用的不良后果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结论】总之选择抗生素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基本就这些,你可以在次基础上修改完成。

1、 [药学]硫鸟嘌呤药质体的制备 摘 要目的: 制备硫鸟嘌呤药质体,提高药效,减少用量降低副作用方法: 先合成了琥珀酰硫鸟嘌呤单硬脂酸甘油酯,用四氢呋喃注入法得到药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和激光散射检测表明药质体是纳米粒度的囊泡,呈负电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27 KB 日期:2008-10-04 2、 [药学]广医附三院2004~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三年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我院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以年消耗药品数量、金额、药敏试验结果为材料,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6 KB 日期:2008-10-03 3、 [药学]半乳糖介导的药质体——给药载体的合成 摘要:目的 合成半乳糖介导药质体的给药载体。方法 以阿昔洛韦、丁二酸酐为原料,在对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经酯化反应合成了琥珀酰阿昔洛韦,再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合成了琥珀酰阿昔洛韦单硬脂酸甘油酯,最后与半乳糖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41 KB 日期:2008-10-03 4、 [药学]雷公藤与青风藤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及GC-MS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 分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 及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 (T) R et W SFE-CO2单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40 KB 日期:2008-10-03 5、 [药学]对羟基苯甲酸酯的设计合成 摘 要对比了多种催化剂(三氯化铁、硫酸铜、硫酸铁铵、对甲苯磺酸)下,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微波辐射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酸醇比小,无需加入带水剂,且产率高,更突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1 KB 日期:2008-10-02 6、 [中药学]第三终端营销模式的调查分析 【论文摘要】第三终端,在经历了2004年的躁动,2005和2006年的疯狂,以及2007年的调整后,步入2008年的市场却显得一下子平静了许多。这片曾经的“蓝海”在经历众多的厂家、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 KB 日期:2008-10-02 7、 [药学]研究适合制药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营销模式 【论文摘要】营销是厂商把产品转化为资金的最终环节,盈亏直接影响企业的运作。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既有与一般商品相似的属性,同样也具有其他商品没有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影响药品厂商营销模式的不同。 目的 从根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03 KB 日期:2008-10-02 8、 [药学]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与分析 摘 要 目的:调查某教学医院临床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议。方法:随机抽取该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120份,利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7 KB 日期:2008-09-29 %D2%A9%D1%A7&btn=+%CB%D1%CB%F7+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摘要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脞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4)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

1、 [药学]硫鸟嘌呤药质体的制备 摘 要目的: 制备硫鸟嘌呤药质体,提高药效,减少用量降低副作用方法: 先合成了琥珀酰硫鸟嘌呤单硬脂酸甘油酯,用四氢呋喃注入法得到药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和激光散射检测表明药质体是纳米粒度的囊泡,呈负电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27 KB 日期:2008-10-04 2、 [药学]广医附三院2004~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三年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我院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以年消耗药品数量、金额、药敏试验结果为材料,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6 KB 日期:2008-10-03 3、 [药学]半乳糖介导的药质体——给药载体的合成 摘要:目的 合成半乳糖介导药质体的给药载体。方法 以阿昔洛韦、丁二酸酐为原料,在对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经酯化反应合成了琥珀酰阿昔洛韦,再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合成了琥珀酰阿昔洛韦单硬脂酸甘油酯,最后与半乳糖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41 KB 日期:2008-10-03 4、 [药学]雷公藤与青风藤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及GC-MS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 分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 及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 (T) R et W SFE-CO2单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40 KB 日期:2008-10-03 5、 [药学]对羟基苯甲酸酯的设计合成 摘 要对比了多种催化剂(三氯化铁、硫酸铜、硫酸铁铵、对甲苯磺酸)下,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微波辐射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酸醇比小,无需加入带水剂,且产率高,更突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1 KB 日期:2008-10-02 6、 [中药学]第三终端营销模式的调查分析 【论文摘要】第三终端,在经历了2004年的躁动,2005和2006年的疯狂,以及2007年的调整后,步入2008年的市场却显得一下子平静了许多。这片曾经的“蓝海”在经历众多的厂家、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 KB 日期:2008-10-02 7、 [药学]研究适合制药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营销模式 【论文摘要】营销是厂商把产品转化为资金的最终环节,盈亏直接影响企业的运作。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既有与一般商品相似的属性,同样也具有其他商品没有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影响药品厂商营销模式的不同。 目的 从根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03 KB 日期:2008-10-02 8、 [药学]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与分析 摘 要 目的:调查某教学医院临床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议。方法:随机抽取该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120份,利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7 KB 日期:2008-09-29 %D2%A9%D1%A7&btn=+%CB%D1%CB%F7+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摘要怎么写

抗菌兽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是:(1)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的抗菌兽药各有其不同的适应证。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红霉素等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疾病,如猪丹毒、破伤风、炭疽、马腺疫、链球菌性炎症、败血症等有效;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等对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巴氏杆菌病、肠炎、泌尿道炎症的效果不错;耐酶青霉素对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类等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创面感染、尿路感染、肺炎、败血症等有效。磺胺类主要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2)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抗菌兽药在使用时,一定要选择好所用的剂量和适宜的疗程。一般开始治疗时可选用较大剂量,使血液药物浓度达到较高程度后,再根据病情酌减剂量。药物的疗程可视疾病类型和患畜病况而定。急性感染的病例其疗程不宜过长,可在感染控制后3日左右停药。对于一些慢性感染的则应适当延长疗程,以巩固疗效。否则盲目加大使用剂量会造成药物和经济上的损失,还可使患畜产生不良反应。若用量不足或疗程过短,则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3)联合应用的抗菌兽药之间可发生协同、累加或颉颃作用联合用药如果选择得好即可获得协同和累加作用,以提高疗效,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减小毒性反应;如果选择得不好则可能出现颉颃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应选择最佳的药物联合。一般情况下应用两种抗菌兽药联合应用,特殊情况下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但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配伍禁忌:①在输液中,有些药物混合后常出现混浊、变色、沉淀及降低抗菌活性。如青霉素G不宜与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E、两性霉素B、磺胺药钠盐及碳酸氢钠、氨基酸、维生素C、去甲肾上腺素、氯丙嗪等联合静脉注射。②四环素类与多种药物都有配伍禁忌,适宜单独静脉注射给药。不宜与含铁、钙、铝、镁、铋等药物或饲料同服,因可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体而影响吸收;也不宜与碳酸氢钠同服,因后者可使pH升高而降低其溶解度。③两种药物合用时,会引起毒性加剧。如氨基糖苷类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庆大霉素与速尿合用,会增强耳毒性等。(4)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征,避免滥用抗菌兽药根据临床的诊断、患畜的全身状况及感染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抗菌兽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诊断为病毒病或已被病毒感染者不宜应用。因一般抗菌兽药特别是抗生素都无抗病毒作用。②患畜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应用。因使用后可使病原微生物不易被检出,使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影响正确诊断或延误及时治疗。③尽量避免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或引起耐药菌产生。(5)意外情况的处理如发生过敏反应等意外情况,应沉着冷静,选用适合的药物来解救。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脞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4)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

论文指导 腾讯号 依爸思思依,酒吧溜溜依

交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答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答(一)
一、抗生素、抗菌素与抗菌药物指的都是同一类药物吗?
答:抗生素是放线菌、链丝菌等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以及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一类物质。而抗菌素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答(二)
一、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表现出何种协同作用?舒巴坦、克拉维酸和巴坦(他唑巴坦)在透过血脑屏障方面有何差异?
答:β-内酰胺酶可以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表现在:(1)增强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2)扩大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如原来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的药物,在联用后对产酶葡萄球菌有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但联用后的复合制剂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舒巴坦、克拉维酸和巴坦对β-内酰胺酶都有抑制作用,但以巴坦最强,次为克拉维酸,舒巴坦最弱。在透过血脑屏障方面,舒巴坦比巴坦更易透过,而克拉维酸基本不能透过。所以凡含有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巴坦这5种β-内酰胺酶的复合制剂在抗菌谱、临床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方面有何异同?
答:在抗菌谱方面,对厌氧菌的差别不大,对需氧菌有所不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雷菌等没有抗菌作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巴坦不仅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而且优于前两者。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葡萄糖不发酵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由于抗菌谱不同,临床适应症也就不同。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主要应用于肠杆菌科或肠杆菌科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优于舒巴坦,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抗菌谱相似,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快而强,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血药浓度高,且皮疹发生率低于氨苄西林,因而两者相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比氨苄西林/舒巴坦具更佳的药理特性。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巴坦三者主要用于各种G-菌(包括产酶株)或G-菌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而可用于应用过碳青霉烯类后发生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对不动杆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因而可用于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哌拉西林/巴坦对肠球菌有独特的抗菌作用,临床适用于G-菌、肠球菌及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主要指腹腔和盆腔感染。在不良反应方面,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易发生皮疹,头孢哌酮/舒巴坦由于头孢哌酮分子中含有一四氮唑基团,长期应用影响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因而有出血倾向。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巴坦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他3种药物由于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而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头霉素与二代头孢菌素,氧头孢烯类与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有什么不同?对临床适应证有何影响?
答:头霉素与二代头孢菌素、氧头孢烯类与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上的不同在于:头霉素、氧头孢烯类对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由于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对需氧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常适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药理特点?临床适应症是什么?
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以下良好的药理特点:(1)抗菌谱广  不仅对某些G+菌有效,而且对各种G-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某些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良好作用;卡那霉素、链霉素对结核分支杆菌有效。(2)静止期杀菌剂  可用于严重感染者、免疫缺陷者的感染,对于严重感染者可与繁殖期杀菌剂联用以获得协同作用。(3)对不少常见致病菌具有抗生素后效应(PAE)  该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杀菌剂,故全日剂量可单次给药,以提高疗效,而耳、肾毒性并不增加。(4)本类药物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水溶剂可以保存2~3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远比青霉素的要低。尽管具有上述优点,但氨基糖苷类均有一定的肾毒性。从其抗菌特点考虑,临床主要适用于:(1)G-菌引起的较重感染。在感染较危重,或感染部位氨基糖苷类药物难以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时,可与β-内酰胺类药或喹诺酮类药联用。(2)氨基糖苷类也可用于G+菌的严重感染,包括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严重感染。(3)卡那霉素、链霉素可用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4)大观霉素可用于淋球菌感染。(5)巴龙霉素可用于隐孢子虫和阿米巴原虫的感染。
五、哪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钝化酶稳定?这与适应症有什么关系?
答:对各类氨基糖苷钝化酶稳定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异帕米星、奈替米星以及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对钝化酶最为稳定,次为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对钝化酶的稳定性及抗菌作用与奈替米星相似,以上品种均可用于产酶株引起的感染,即对庆大霉素耐药的G-菌株引起的中度和重度感染。
六、为什么氨基糖苷类药物全日剂量可单次或分两次给药,而不必分3次或4次给药?
答:过去根据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为2~3 h,依此计算,该类药物每日剂量可分3~4次给药。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该类药物为浓度依赖性杀菌剂,且对常见致病菌有2~4 h的抗生素后效应,所以,目前提倡全日剂量单次给药,不仅可以使血药浓度快速增高,杀菌作用加强,而且其耳、肾毒性并不增加。
七、哪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听力、前庭、肾的毒性作用较大?临床如何尽量避免这些毒副作用?
答:所有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对第八对颅神经及肾功能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对听力(耳蜗)毒性最突出的是卡那霉素(发生率1.6%),次为阿米卡星(发生率1.5%),西索米星(发生率1.4%),庆大霉素(发生率0.5%),妥布霉素(发生率0.4%)。对前庭功能影响最大的是卡那霉素(发生率4.7%),链霉素(发生率3.6%),西索米星(发生率2.9%),庆大霉素(发生率1.2%),妥布霉素(发生率0.4%)。对肾功能影响较大的是西索米星,次为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临床可以通过电测定发现听力损伤,早期是高频声听力损伤,接着是耳语声听不清,重者可致耳聋。前庭损害可表现为走路不稳,闭目难立。对肾功能的损伤,早期可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继而有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甚至有内生肌酐清除率的下降,血尿素氮,肌酐的上升,尿量的减少;重者可引起氮质血症,肾功能损害。
八、半合成四环素与天然四环素在抗菌作用、耐药性及不良反应方面有何异同?主要适应症是什么?
答:天然四环素临床应用已有多年,不少G+菌,如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葡萄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明显上升,G-菌如大肠杆菌等同样如此。半合成的四环素对G+菌和G-菌的抗菌作用优于天然四环素,在耐药方面,半合成的耐药率增长较慢。药动学方面,半合成四环素类半衰期多在10h以上,而天然类药半衰期在10h以下;半合成四环素类的蛋白质结合率为50%~95%,而天然药物为20%~70%;半合成类组织渗透性佳,在前列腺、女性生殖道、胆汁、肺、腮腺中的浓度比天然四环素高;不良反应相似,半合成的稍低。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宜用天然四环素,而半合成的四环素可减量使用,但半合成的四环素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如米诺环素可致前庭障碍。由于上述差异,天然四环素目前已不用于一般感染,仅用于特殊病原体的感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答(三)

一、头孢呋辛酯和头孢克洛都是二代头孢菌素,两者有何不同?
    答:头孢呋辛酯和头孢克洛都是口服的二代头孢菌素,两者的抗菌谱相似,对耐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以及许多G- 杆菌,包括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枸椽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差别主要在于两者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头孢克洛口服后的吸收率超过90%,而头孢呋辛酯口服吸收率为33%-52%,空腹时吸收率低,进食后吸收率可增加到50%。本品不宜用于5岁以下的小儿,因药片一旦咬碎,生物利用度会有所下降。由于头孢克洛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高,在感染部位的浓度也较高,因而相应的疗效较满意。而头孢呋辛酯临床用药较为方便,在感染较严重时,可以用其静脉制剂头孢呋辛,一旦感染控制,可改为头孢呋辛酯口服给药,即序贯治疗。
二、头孢吡肟等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和G-菌的抗菌作用都优于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目前是否可取代三代头孢菌素?其临床适应证有哪些?
    答: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和G- 菌的抗菌作用确实都优于三代头孢菌素,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对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强,因而适用于产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感染,即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疗效不佳的G- 菌引起的感染。虽三代头孢菌素临床应用已有多年,但其对临床常见致病菌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简单地认为四代头孢菌素可以取代三代头孢菌素,将造成四代头孢菌素的滥用。
三、对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诱导细菌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如何从药敏试验上判断ESBLs产生菌株?临床上对ESBLs产生菌株的首选药物、次选药物各是什么?
    答:如果临床分离的G- 菌株对氨曲南以及一种三代头孢菌素均耐药,则该菌株基本上可定为ESBL产生株。产ESBL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等引起的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次选β- 内酰胺酶的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等,头霉素包括头孢西丁、头孢美    唑。四代头孢菌素对于ESBL产生株所致的感染疗效并不确切。
    四、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均称为头孢,实属头霉素,头霉素与头孢菌素有何异同?临床上用于哪些感染?两者各有何特点?
    答:头霉素与头孢菌素是两类不同的药物,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两个头霉素具有二代头孢菌素的某些特点,对产酶的葡萄球菌以及某些G-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嗜血流感杆菌、产气杆菌、枸椽酸杆菌以及肺炎杆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此外,头霉素对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头孢菌素对厌氧菌尤其是脆弱类杆菌的抗菌活性较低。由于头霉素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常用于治疗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常见于口腔、肠道、女性生殖道,包括齿龈炎、牙槽积脓、残根脓肿、颌面术后的感染,肠穿孔;妇产科的盆腔炎、感染性流产等。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两者对需氧菌的作用相似,对于脆弱类杆菌,头孢西丁较强,而对于其他厌氧菌,头孢美唑较强。同等剂量给药,头孢美唑的血药浓度较头孢西丁的高,更易发挥其抗菌作用。但头孢西丁能透过炎性血脑屏障,而头孢美唑则难以透过,因而,头孢西丁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头孢唑不宜。
    五、亚胺培南的抗菌谱极广,临床是否可用于所有的G-菌和G+菌,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主要适应证是什么?
答:亚胺培南的抗菌谱确实很广,不仅对G-菌有抗菌活性,而且对G+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不但对需氧菌有效,而且对厌氧菌也有效。但如果因为其抗菌谱广,将其定位于病原菌不明性感染的首选用药,势必导致对亚胺培南的滥用。亚胺培南主要适用于产β-内酰胺酶,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产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细菌以及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院内感染、免疫缺陷者的感染。对于病原菌不明的较严重感染,已经用过三代头孢菌素、酶的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药或喹诺酮类药等疗效不佳或治疗失败的病例也可选用。
六、亚胺培南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什么?易发生于哪些病人、哪些情况?
答:亚胺培南是产酶菌株、多重耐药菌株及以G+菌为主的严重感染、院内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感染时的首选药物之一,其突出的不良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轻者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重者有四肢肌肉抽搐,甚至癫痫样发作。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量大或给药过快时,特别是老年人、有过癫痫发作史者更易发生。因此在使用该药时应注意剂量及给药速度。对于易发生抽搐的病人,如确实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可选用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
七、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都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三者有何异同?
    答:这三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各类G+菌和G- 菌,需氧菌和厌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多用于产酶菌株、多重耐药菌株及以G-菌为主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院内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感染。但这三者间也存在差别。(1)抗菌作用各有侧重,对厌氧菌的抗菌谱相似,对需氧菌中的不发酵阴性菌,以美罗培南的活性最强,其次为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对G+菌以帕尼培南最强。(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以亚胺培南发生率最高,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较低。(3)亚胺培南对人肾脱氢肽酶不稳定,需加用该酶的西司他丁。而美罗培南和帕尼培
南对人肾脱氢肽酶稳定。帕尼培南有一定的肾毒性,常加用倍他米松以减轻肾毒性。(4)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只可供静脉滴注,美罗培南尚可用于肌注。
八、氨曲南作为窄谱抗生素,有哪些药理特点?临床适应证是什么?
答:氨曲南是单环类的β- 内酰胺抗生素,主要针对G- 菌。对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但对不动杆菌、产碱杆菌以及G+菌和厌氧菌无效。该药化学结构特殊,对β- 内酰胺酶稳定,毒性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病人仍可选用该药。临床适用于G-菌引起的脑膜炎、严重感染、院内感染、免疫缺陷者感染,以及不能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病人。如合并有G+菌感染应加用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答(四)

一、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一般都为进口的广谱青霉素,价格较贵,为什么专家们常推荐使用价格较便宜的哌拉西林呢?
    答:哌拉西林、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都为广谱青霉素,抗菌谱相似,对不产酶的革兰阳性(G+)菌和各类革兰阴性(G-)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由于临床上上述药物主要用于各种G-菌引起的感染,而对G-菌又以哌拉西林的作用为最强,故临床上多选用哌拉西林。
二、羧苄西林与哌拉西林对各种G-杆菌感染有效,为什么羧苄西林的使用越来越少?
    答:羧苄西林与哌拉西林一样都属于广谱青霉素,但羧苄西林对G-杆菌的抗菌作用不如哌拉西林,且在治疗时,需要大剂量使用,其制剂含钠较多,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所致低钾血症的发生率较其他青霉素常见,因而羧苄西林的使用越来越少。
三、美西林属于青霉素类,为什么仍可与其他青霉素联合用药,用于严重的G-杆菌感染?
    答:美西林的作用机制与其他的青霉素类相同,但该品主要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且以对某些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特点,对G+菌的活性差。而大多数青霉素类药主要作用于细菌其他类型的PBP,因而可与其他青霉素联合用药,以用于严重的G-杆菌感染。
四、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相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又有什么独特的药理特点?
答:头孢菌素与青霉素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结构中均有β-内酰胺环,均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起抗菌作用,毒副作用小,是繁殖期杀菌剂,抗菌作用呈时间依赖性,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组织感染。除了上述共同点外,头孢菌素还有其独特的药理特点:耐胃酸,适于口服的头孢菌素种类较多,头孢菌素对青霉素酶稳定,可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头孢菌素所致的过敏反应明显少于青霉素,其抗菌谱较广,覆盖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比青霉素实用价值更大。
五、有人说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比第一、二代新,价格贵,因此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效果更好。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所有的头孢菌素抗菌谱均较广,但各代头孢菌素抗菌谱的侧重点不同,对G-菌感染而言,二代头孢菌素较一代强,三代较二代强,四代比三代强。但对G+菌感染而言,第一代作用最强,其次是二代和四代,三代最差。因此临床上处理G-菌感染时应选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而对G+菌感染而言,一代疗效最佳。在肾毒性上,一代较明显,其他均较低。对β-内酰胺酶,三代、四代较一代和二代稳定。因此不能片面地说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效果比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更好。
六、头孢拉定注射剂是不是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中的最好品种?
    答:供注射用的一代头孢菌素主要有4个品种: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总体上看,头孢拉定并不是最好的品种。对G+菌,如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和某些G-菌来说,作用最强的是头孢唑林和头孢噻啶,其次为头孢噻吩,头孢拉定最差。同样剂量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最高的是头孢拉定,其次为头孢噻啶,最低的是头孢噻吩。蛋白结合率最低的是头孢拉定,因而,其游离的成分较高,发挥作用快,头孢唑林蛋白结合率最高,因而其作用较慢,但持续时间长。在肾毒性方面,头孢拉定最低,头孢噻啶最高临床已不用此药。头孢唑林与头孢噻啶单用时肾毒性不明显,但与强利尿剂或其他肾毒性抗菌药联用时,具有肾毒性。总的来说,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中以头孢唑林为佳。由于目前所用的头孢拉定为精氨酸盐,不含钠离子,因而可安全地用于老人、小孩及心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主要为肺炎和其他轻中度细菌感染。
七、注射用的头孢唑林、头孢噻吩与哪些药物联用时易引起肾毒性?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头孢唑林、头孢噻吩与具有肾毒性的其他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联用时,肾毒性有所增加;与强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合用时,肾毒性明显增强。肾毒性早期表现为蛋白尿,继而是管型尿,轻者为透明管型,重者出现颗粒管型,接着会引起尿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直至出现无尿,尿毒症。
八、为什么头孢呋辛是比较优良的第二代头孢菌素?临床上主要适用于哪些细菌引起的感染?
答:头孢呋辛是二代头孢菌素中毒副作用最低、对β-内酰胺酶最稳定的的一个品种,又是二代头孢菌素中唯一能顺利透过血脑屏障的品种,因而是较好的二代头孢菌素。由于其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与一代头孢菌素相仿,优于三代头孢菌素,对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的G-杆菌科细菌对本品更敏感,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用于预防手术后感染。
九、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抗菌谱、药动学和适应证上有哪些不同?
答: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均较广,对G-菌和耐酶的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对G-菌中的肠杆菌科而言,头孢噻肟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最差。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不发酵杆菌来说,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作用较强,而头孢噻肟最差。在药代动力学上,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主要经肾排泄,对复杂的肾盂肾炎、肾脓肿、肾周围炎的疗效优良。而70%的头孢哌酮,30%-40%的头孢曲松经肝胆系排泄,因此,这两药在肝胆中的浓度较高,适用于肝胆系感染。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这两药在剂量调整上不很严格,但由于经胆道进入肠腔中药物多,易发生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除了头孢哌酮外,其余药物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头孢噻肟经肝脏代谢后活性下降,在处理严重G-菌感染时需用较大剂量。头孢哌酮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四氮唑基团,可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长期应用可因凝血酶原合成不足,有出血倾向。头孢哌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三代头孢菌素中以头孢曲松半衰期最长(7-8h),全日剂量可单次或分两次给药,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特别适用于G-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淋球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的良好药物。头孢噻肟临床用于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头孢哌酮适用于不发酵杆菌引起的肝胆系感染。头孢曲松适用于各种G-菌引起的感染,尤其适用于肝胆系感染或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头孢他啶临床可用于不发酵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感染。

感谢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范文

论文指导 腾讯号 依爸思思依,酒吧溜溜依

还是建议去请个专业人员来讲课,免得涉嫌误人子弟。另外,你的问题分数不低,但到目前答复的网友甚少,这是否已经说明你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