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6 19:56:42

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论文摘要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自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里的学习习惯特别浓厚,孩子的学习也会很那个特别那个努力的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比如说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之类的都会受到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摘要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2020年05月26日 15:51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也是其受用终生的教育,是其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保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生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包含以下方面。   家庭教育可以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刚刚对世界开始有认知,是非观念可以说完全没有。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会太懂,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的。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在社会生活中接触东西的范围的扩大,他的性格逐渐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加深。在孩子是非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非分明,那么你就要用你的行为和方式去施加影响。    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但是往往有些情况的发生,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玩具结果却忘了,孩子要玩具的时候大人会说,不就一个玩具吗,非要今天要吗?家里有那么多玩具,你怎么还要?实际上孩子要的并不是玩具,而是你承诺的兑现。孩子是很简单的生物,他们的思维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只不过他们会把情绪完全的写在脸上。父母就需要学习去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来改善或者增进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教育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位父亲或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的,但是总有人率先进入了“成功者的殿堂”。难道他们是天才吗?不,他们也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差别在哪呢?这就要说生活习惯的问题了,成功者大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丝一毫的坏习惯都会阻碍他们的成功。生活中总会听到这种慨叹“谁谁谁是我什么什么人,小时候还不如我家孩子呢,现在混得真好。”是啊,同等的起点,为什么你的孩子混得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就是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儿童时期养成良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  小学生的成长跟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家庭和睦啦,孩子就乖的多。

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他们的性格也更加的开朗活泼,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社会的时候,他们也能够有更强抗压能力。

家庭环境的教育 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趋势 ,好的教育很重要 好的教育,有利于给孩子树立健康的理念 他能够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是接人待物的最基础的标准 好的家庭造就孩子良好的习惯,也造就孩子足够的信心 使他们勇敢 坚强和果断 环境教育起到很重要的 作用 是走向社会的衡量支柱 孩子的为人处理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家庭坏境能很大程度的决定孩子日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见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那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1、影响孩子的成长:人们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因为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他们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家长是什么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的早期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2、影响身心发展: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一个和谐、温馨、有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也不会差到哪去,相反,在一个充满争吵、冷漠、暴力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就会造成性格叛逆、暴躁、抑郁或者胆怯、懦弱等问题。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深远持久的。父母从小的暴力,打骂,吵架,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孩子的内心会慢慢的担心,多疑,胆怯,或者向相反的极端方向发展,性格和父母一样暴力。父母的讽刺打击,在孩子年龄最小的时候,在对这个世界不了解与不理解的时候,父母如果一味的讽刺与打击会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在以后孩子面对未知与挑战的时候,他会胆怯。以上就是对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小编提醒,在平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不可经常打骂孩子。因为孩子就像一张洁白的纸,而父母就是那个拿着画笔的人,家长在纸上画什么就有什么。家庭环境温馨孩子就会快乐,健康有安全感, 反之孩子就会性格叛逆、胆怯。

家庭环境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论文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家庭和睦啦,孩子就乖的多。

家庭环境的教育 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趋势 ,好的教育很重要 好的教育,有利于给孩子树立健康的理念 他能够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是接人待物的最基础的标准 好的家庭造就孩子良好的习惯,也造就孩子足够的信心 使他们勇敢 坚强和果断 环境教育起到很重要的 作用 是走向社会的衡量支柱 孩子的为人处理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自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里的学习习惯特别浓厚,孩子的学习也会很那个特别那个努力的

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比如说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之类的都会受到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 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第三: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需。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情感的内化及熏陶。家长应该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更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2020年05月26日 15:51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也是其受用终生的教育,是其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保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生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包含以下方面。   家庭教育可以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刚刚对世界开始有认知,是非观念可以说完全没有。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会太懂,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的。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在社会生活中接触东西的范围的扩大,他的性格逐渐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加深。在孩子是非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是非分明,那么你就要用你的行为和方式去施加影响。    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但是往往有些情况的发生,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玩具结果却忘了,孩子要玩具的时候大人会说,不就一个玩具吗,非要今天要吗?家里有那么多玩具,你怎么还要?实际上孩子要的并不是玩具,而是你承诺的兑现。孩子是很简单的生物,他们的思维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只不过他们会把情绪完全的写在脸上。父母就需要学习去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来改善或者增进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教育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位父亲或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的,但是总有人率先进入了“成功者的殿堂”。难道他们是天才吗?不,他们也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差别在哪呢?这就要说生活习惯的问题了,成功者大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丝一毫的坏习惯都会阻碍他们的成功。生活中总会听到这种慨叹“谁谁谁是我什么什么人,小时候还不如我家孩子呢,现在混得真好。”是啊,同等的起点,为什么你的孩子混得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就是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儿童时期养成良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  小学生的成长跟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1、可以让孩子保持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孩子每天都积极面对生活。  2、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小孩能够更加独立。在家的时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可以提高他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也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3、家长学会主动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孩子如何正确做事情,这样孩子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更加的有耐心和毅力。  4、在家中父母对孩子有礼貌,孩子就会对其他人有礼貌。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对不起和谢谢你,还要多夸奖孩子,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之后也会这样去对别人,成为一个有家教的孩子。  5、家长多带孩子去看博物馆和展览馆,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让孩子对知识产生兴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