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唐代诗人李白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发布时间:2024-07-07 05:05:11

唐代诗人李白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李白赋诗咏谢安--------------------------------------------------------------------------------作者: 郭庆祥 (中国李白网2008-9-1发布) 谢安(公元320—385年)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字安石。唐代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仰慕谢安,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其仰幕之情。李白对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兴趣爱好十分熟悉。他赋咏谢安的诗歌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咏谢安隐居东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这是李白在《秋夜独坐怀故山》一诗中的开头两句。谢安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李白既羡慕小隐的谢安,又要学远游的屈原。何谓“小隐”?“小隐”是与“大隐”相对而言的。“大隐”是“隐”得无影无踪;“小隐”则是虽过隐居生活,却还是与人来往的。《晋书·谢安传》说他“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鱼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谢安喜爱音乐、舞蹈,在他隐居东山期间,家里就热闹非凡。艺妓为他唱歌跳舞,谈笑风生。李白在《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中有“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诗句。如花的艺妓,不仅金屏笑坐,而且跳舞、唱歌。李白在《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谢安不仅在家中听唱观舞,还出门游山玩水。为了便于登山越岭,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履。后来,他那喜爱山水的侄孙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登山越岭时常著这种屐。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把这种木履叫做“谢安屐”或“谢公辰”。他在《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诗中,有“吴风谢安屐,自足傲履袜”的诗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更喜欢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喜爱歌舞、山水。携艺妓,听歌观舞,游山玩水的兴趣,与谢安相似。所以,他赋诗咏谢安隐居东山,是可以理解的。 二、咏谢安东山再起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这是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的诗句。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举足轻重,是众望所归的人物。而谢安确也不负众望。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说“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李白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公元312—373年)。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他为的是什么呢?李白认为,他为的是“苍生”。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有这样的诗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在《送裴十八图南蒿山》一诗中,也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诗句。“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在上面提到的《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继“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的诗句之后,李白还有这样的诗句:“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正因为谢安出山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显得潇洒自豪。李白在《山妓金陵子呈卢六》的诗中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谢安的这种神态。 谢安四十余岁出山从政,桓温死后,谢安执政(孝武帝时,位至宰相)。他与桓温之弟时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同心协力,保护晋室。谢安对内采取“镇之以和静”的治国方略,使东晋朝内部出现所前未有的和睦气氛;对外,则加强军事防御,抵抗外敌入侵。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临危不惧,谈笑自若,使谢玄等将领奋力抗击,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之后,谢安又乘前秦国崩溃之际,使谢玄等将领北伐,于次年(公元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这样,既保护了晋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足见谢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功臣,李白赋诗加以歌颂是完全应该的。 三、咏谢安功成身退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 。”这是李白在《赠常侍御》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谢安的功成身退,李白一再赋诗称羡。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中,李白有一个简短的序言:“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也。”以下是诗的全文: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谢安出山从政的历史背景,突现了谢安临危奋起,力挽狂澜,普济苍生,功成身退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风度,值得反复吟咏。 关于谢安功成身退之后潇洒生活,李白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有所描绘,并且表示其爱慕之情:“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对唐代诗人李白来说,功成身退的东晋谢安毕竟早已作古,对照他所随带的如花艺妓,谢安的艺妓也早已成古坟荒草。今昔对比,不禁使李白怅然悲凉。在《东山吟》一诗中,李白表达了这种悲凉之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乏舟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要说明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提到的“东山”,不是会稽上虞的东山,而是“去江宁城二十五里”的东山,但却也是“晋谢安携妓之所”。李白游到谢安曾经携妓歌舞过的这座东山,触景生情,赋诗咏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诗的结尾,歌咏了“浩浩洪流”,使人想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回味无穷。来源: 《上虞日报》

唐代诗人李白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李白赋诗咏谢安--------------------------------------------------------------------------------作者: 郭庆祥 (中国李白网2008-9-1发布) 谢安(公元320—385年)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字安石。唐代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仰慕谢安,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其仰幕之情。李白对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兴趣爱好十分熟悉。他赋咏谢安的诗歌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咏谢安隐居东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这是李白在《秋夜独坐怀故山》一诗中的开头两句。谢安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李白既羡慕小隐的谢安,又要学远游的屈原。何谓“小隐”?“小隐”是与“大隐”相对而言的。“大隐”是“隐”得无影无踪;“小隐”则是虽过隐居生活,却还是与人来往的。《晋书·谢安传》说他“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鱼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谢安喜爱音乐、舞蹈,在他隐居东山期间,家里就热闹非凡。艺妓为他唱歌跳舞,谈笑风生。李白在《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中有“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诗句。如花的艺妓,不仅金屏笑坐,而且跳舞、唱歌。李白在《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谢安不仅在家中听唱观舞,还出门游山玩水。为了便于登山越岭,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履。后来,他那喜爱山水的侄孙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登山越岭时常著这种屐。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把这种木履叫做“谢安屐”或“谢公辰”。他在《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诗中,有“吴风谢安屐,自足傲履袜”的诗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更喜欢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喜爱歌舞、山水。携艺妓,听歌观舞,游山玩水的兴趣,与谢安相似。所以,他赋诗咏谢安隐居东山,是可以理解的。 二、咏谢安东山再起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这是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的诗句。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举足轻重,是众望所归的人物。而谢安确也不负众望。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说“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李白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公元312—373年)。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他为的是什么呢?李白认为,他为的是“苍生”。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有这样的诗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在《送裴十八图南蒿山》一诗中,也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诗句。“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在上面提到的《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继“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的诗句之后,李白还有这样的诗句:“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正因为谢安出山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显得潇洒自豪。李白在《山妓金陵子呈卢六》的诗中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谢安的这种神态。 谢安四十余岁出山从政,桓温死后,谢安执政(孝武帝时,位至宰相)。他与桓温之弟时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同心协力,保护晋室。谢安对内采取“镇之以和静”的治国方略,使东晋朝内部出现所前未有的和睦气氛;对外,则加强军事防御,抵抗外敌入侵。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临危不惧,谈笑自若,使谢玄等将领奋力抗击,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之后,谢安又乘前秦国崩溃之际,使谢玄等将领北伐,于次年(公元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这样,既保护了晋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足见谢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功臣,李白赋诗加以歌颂是完全应该的。 三、咏谢安功成身退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 。”这是李白在《赠常侍御》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谢安的功成身退,李白一再赋诗称羡。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中,李白有一个简短的序言:“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也。”以下是诗的全文: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谢安出山从政的历史背景,突现了谢安临危奋起,力挽狂澜,普济苍生,功成身退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风度,值得反复吟咏。 关于谢安功成身退之后潇洒生活,李白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有所描绘,并且表示其爱慕之情:“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对唐代诗人李白来说,功成身退的东晋谢安毕竟早已作古,对照他所随带的如花艺妓,谢安的艺妓也早已成古坟荒草。今昔对比,不禁使李白怅然悲凉。在《东山吟》一诗中,李白表达了这种悲凉之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乏舟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要说明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提到的“东山”,不是会稽上虞的东山,而是“去江宁城二十五里”的东山,但却也是“晋谢安携妓之所”。李白游到谢安曾经携妓歌舞过的这座东山,触景生情,赋诗咏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诗的结尾,歌咏了“浩浩洪流”,使人想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回味无穷。来源: 《上虞日报》

谢安(公元320—385年)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字安石。唐代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仰慕谢安,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其仰幕之情。李白对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兴趣爱好十分熟悉。他赋咏谢安的诗歌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咏谢安隐居东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这是李白在《秋夜独坐怀故山》一诗中的开头两句。谢安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李白既羡慕小隐的谢安,又要学远游的屈原。何谓“小隐”?“小隐”是与“大隐”相对而言的。“大隐”是“隐”得无影无踪;“小隐”则是虽过隐居生活,却还是与人来往的。《晋书·谢安传》说他“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鱼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谢安喜爱音乐、舞蹈,在他隐居东山期间,家里就热闹非凡。艺妓为他唱歌跳舞,谈笑风生。李白在《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中有“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诗句。如花的艺妓,不仅金屏笑坐,而且跳舞、唱歌。李白在《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谢安不仅在家中听唱观舞,还出门游山玩水。为了便于登山越岭,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履。后来,他那喜爱山水的侄孙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登山越岭时常著这种屐。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把这种木履叫做“谢安屐”或“谢公辰”。他在《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诗中,有“吴风谢安屐,自足傲履袜”的诗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更喜欢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喜爱歌舞、山水。携艺妓,听歌观舞,游山玩水的兴趣,与谢安相似。所以,他赋诗咏谢安隐居东山,是可以理解的。 二、咏谢安东山再起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这是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的诗句。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举足轻重,是众望所归的人物。而谢安确也不负众望。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说“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李白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公元312—373年)。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他为的是什么呢?李白认为,他为的是“苍生”。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有这样的诗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在《送裴十八图南蒿山》一诗中,也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诗句。“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在上面提到的《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继“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的诗句之后,李白还有这样的诗句:“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正因为谢安出山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显得潇洒自豪。李白在《山妓金陵子呈卢六》的诗中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谢安的这种神态。 谢安四十余岁出山从政,桓温死后,谢安执政(孝武帝时,位至宰相)。他与桓温之弟时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同心协力,保护晋室。谢安对内采取“镇之以和静”的治国方略,使东晋朝内部出现所前未有的和睦气氛;对外,则加强军事防御,抵抗外敌入侵。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临危不惧,谈笑自若,使谢玄等将领奋力抗击,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之后,谢安又乘前秦国崩溃之际,使谢玄等将领北伐,于次年(公元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这样,既保护了晋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足见谢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功臣,李白赋诗加以歌颂是完全应该的。 三、咏谢安功成身退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 。”这是李白在《赠常侍御》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谢安的功成身退,李白一再赋诗称羡。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中,李白有一个简短的序言:“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也。”以下是诗的全文: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谢安出山从政的历史背景,突现了谢安临危奋起,力挽狂澜,普济苍生,功成身退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风度,值得反复吟咏。 关于谢安功成身退之后潇洒生活,李白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有所描绘,并且表示其爱慕之情:“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对唐代诗人李白来说,功成身退的东晋谢安毕竟早已作古,对照他所随带的如花艺妓,谢安的艺妓也早已成古坟荒草。今昔对比,不禁使李白怅然悲凉。在《东山吟》一诗中,李白表达了这种悲凉之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乏舟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要说明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提到的“东山”,不是会稽上虞的东山,而是“去江宁城二十五里”的东山,但却也是“晋谢安携妓之所”。李白游到谢安曾经携妓歌舞过的这座东山,触景生情,赋诗咏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诗的结尾,歌咏了“浩浩洪流”,使人想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回味无穷。

巨龙电动三轮车 安全便捷伴您行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现在让我们走进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他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这就养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诗歌中,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如草芥的义士。这反映了他敢于反对封建秩序,不畏强权的游侠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儒家的傲岸坚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侠者的任性狷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禅者的玄思独绝。真是难以想象,在一个人的身上,怎能呈现出如此丰富的景观,且并不是流于表面,而是从心灵深处透出来的一种融合万物,顺应自然的美。也许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着各种流派的影响,各种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交锋,有的被杀死,更多的是在冲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说,根本不存在各种思想流派的分别,他们本来就是构成热的整个思想的各个零件,就象万物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谐。人为的硬生生的割裂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唐代诗人李白论文题目是什么诗

巨龙电动三轮车 安全便捷伴您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及:不如。赏析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谢安(公元320—385年)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字安石。唐代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仰慕谢安,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其仰幕之情。李白对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兴趣爱好十分熟悉。他赋咏谢安的诗歌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咏谢安隐居东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这是李白在《秋夜独坐怀故山》一诗中的开头两句。谢安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李白既羡慕小隐的谢安,又要学远游的屈原。何谓“小隐”?“小隐”是与“大隐”相对而言的。“大隐”是“隐”得无影无踪;“小隐”则是虽过隐居生活,却还是与人来往的。《晋书·谢安传》说他“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鱼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谢安喜爱音乐、舞蹈,在他隐居东山期间,家里就热闹非凡。艺妓为他唱歌跳舞,谈笑风生。李白在《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中有“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诗句。如花的艺妓,不仅金屏笑坐,而且跳舞、唱歌。李白在《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谢安不仅在家中听唱观舞,还出门游山玩水。为了便于登山越岭,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履。后来,他那喜爱山水的侄孙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登山越岭时常著这种屐。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把这种木履叫做“谢安屐”或“谢公辰”。他在《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诗中,有“吴风谢安屐,自足傲履袜”的诗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更喜欢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喜爱歌舞、山水。携艺妓,听歌观舞,游山玩水的兴趣,与谢安相似。所以,他赋诗咏谢安隐居东山,是可以理解的。 二、咏谢安东山再起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这是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的诗句。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举足轻重,是众望所归的人物。而谢安确也不负众望。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说“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李白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公元312—373年)。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他为的是什么呢?李白认为,他为的是“苍生”。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有这样的诗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在《送裴十八图南蒿山》一诗中,也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诗句。“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在上面提到的《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继“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的诗句之后,李白还有这样的诗句:“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正因为谢安出山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显得潇洒自豪。李白在《山妓金陵子呈卢六》的诗中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谢安的这种神态。 谢安四十余岁出山从政,桓温死后,谢安执政(孝武帝时,位至宰相)。他与桓温之弟时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同心协力,保护晋室。谢安对内采取“镇之以和静”的治国方略,使东晋朝内部出现所前未有的和睦气氛;对外,则加强军事防御,抵抗外敌入侵。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临危不惧,谈笑自若,使谢玄等将领奋力抗击,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之后,谢安又乘前秦国崩溃之际,使谢玄等将领北伐,于次年(公元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这样,既保护了晋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足见谢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功臣,李白赋诗加以歌颂是完全应该的。 三、咏谢安功成身退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 。”这是李白在《赠常侍御》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谢安的功成身退,李白一再赋诗称羡。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中,李白有一个简短的序言:“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也。”以下是诗的全文: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谢安出山从政的历史背景,突现了谢安临危奋起,力挽狂澜,普济苍生,功成身退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风度,值得反复吟咏。 关于谢安功成身退之后潇洒生活,李白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有所描绘,并且表示其爱慕之情:“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对唐代诗人李白来说,功成身退的东晋谢安毕竟早已作古,对照他所随带的如花艺妓,谢安的艺妓也早已成古坟荒草。今昔对比,不禁使李白怅然悲凉。在《东山吟》一诗中,李白表达了这种悲凉之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乏舟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要说明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提到的“东山”,不是会稽上虞的东山,而是“去江宁城二十五里”的东山,但却也是“晋谢安携妓之所”。李白游到谢安曾经携妓歌舞过的这座东山,触景生情,赋诗咏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诗的结尾,歌咏了“浩浩洪流”,使人想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回味无穷。

《赠汪伦》,作者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唐代诗人李白论文题目是什么诗句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现在让我们走进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他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这就养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诗歌中,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如草芥的义士。这反映了他敢于反对封建秩序,不畏强权的游侠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儒家的傲岸坚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侠者的任性狷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禅者的玄思独绝。真是难以想象,在一个人的身上,怎能呈现出如此丰富的景观,且并不是流于表面,而是从心灵深处透出来的一种融合万物,顺应自然的美。也许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着各种流派的影响,各种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交锋,有的被杀死,更多的是在冲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说,根本不存在各种思想流派的分别,他们本来就是构成热的整个思想的各个零件,就象万物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谐。人为的硬生生的割裂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李白赋诗咏谢安--------------------------------------------------------------------------------作者: 郭庆祥 (中国李白网2008-9-1发布) 谢安(公元320—385年)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字安石。唐代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仰慕谢安,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其仰幕之情。李白对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兴趣爱好十分熟悉。他赋咏谢安的诗歌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咏谢安隐居东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这是李白在《秋夜独坐怀故山》一诗中的开头两句。谢安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李白既羡慕小隐的谢安,又要学远游的屈原。何谓“小隐”?“小隐”是与“大隐”相对而言的。“大隐”是“隐”得无影无踪;“小隐”则是虽过隐居生活,却还是与人来往的。《晋书·谢安传》说他“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鱼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谢安喜爱音乐、舞蹈,在他隐居东山期间,家里就热闹非凡。艺妓为他唱歌跳舞,谈笑风生。李白在《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中有“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诗句。如花的艺妓,不仅金屏笑坐,而且跳舞、唱歌。李白在《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谢安不仅在家中听唱观舞,还出门游山玩水。为了便于登山越岭,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履。后来,他那喜爱山水的侄孙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登山越岭时常著这种屐。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把这种木履叫做“谢安屐”或“谢公辰”。他在《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诗中,有“吴风谢安屐,自足傲履袜”的诗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更喜欢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喜爱歌舞、山水。携艺妓,听歌观舞,游山玩水的兴趣,与谢安相似。所以,他赋诗咏谢安隐居东山,是可以理解的。 二、咏谢安东山再起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这是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的诗句。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举足轻重,是众望所归的人物。而谢安确也不负众望。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说“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李白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公元312—373年)。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他为的是什么呢?李白认为,他为的是“苍生”。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有这样的诗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在《送裴十八图南蒿山》一诗中,也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诗句。“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在上面提到的《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继“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的诗句之后,李白还有这样的诗句:“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正因为谢安出山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显得潇洒自豪。李白在《山妓金陵子呈卢六》的诗中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谢安的这种神态。 谢安四十余岁出山从政,桓温死后,谢安执政(孝武帝时,位至宰相)。他与桓温之弟时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同心协力,保护晋室。谢安对内采取“镇之以和静”的治国方略,使东晋朝内部出现所前未有的和睦气氛;对外,则加强军事防御,抵抗外敌入侵。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临危不惧,谈笑自若,使谢玄等将领奋力抗击,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之后,谢安又乘前秦国崩溃之际,使谢玄等将领北伐,于次年(公元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这样,既保护了晋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足见谢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功臣,李白赋诗加以歌颂是完全应该的。 三、咏谢安功成身退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 。”这是李白在《赠常侍御》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谢安的功成身退,李白一再赋诗称羡。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中,李白有一个简短的序言:“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也。”以下是诗的全文: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谢安出山从政的历史背景,突现了谢安临危奋起,力挽狂澜,普济苍生,功成身退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风度,值得反复吟咏。 关于谢安功成身退之后潇洒生活,李白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有所描绘,并且表示其爱慕之情:“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对唐代诗人李白来说,功成身退的东晋谢安毕竟早已作古,对照他所随带的如花艺妓,谢安的艺妓也早已成古坟荒草。今昔对比,不禁使李白怅然悲凉。在《东山吟》一诗中,李白表达了这种悲凉之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乏舟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要说明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提到的“东山”,不是会稽上虞的东山,而是“去江宁城二十五里”的东山,但却也是“晋谢安携妓之所”。李白游到谢安曾经携妓歌舞过的这座东山,触景生情,赋诗咏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诗的结尾,歌咏了“浩浩洪流”,使人想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回味无穷。来源: 《上虞日报》

一、李白的所有诗。李白作为诗仙,一生诗作颇多,达到了979首之多,这里不一一例举,仅例举李白的代表作品。1、《望庐山瀑布》山水诗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早发白帝城》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3、《赠汪伦》送别诗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诗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5、《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6、《静夜思》描写月亮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7、《望天门山》山水诗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8、《独坐敬亭山》小学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9、《登金陵凤凰台》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10、《渡荆门送别》送别诗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1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描写秋天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12、《把酒问月》描写月亮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13、《春思》描写春天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14、《春夜洛城闻笛》思乡诗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5、《古风 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16、《关山月》思乡诗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17、《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哲理诗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18、《梦游天姥吟留别》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19、《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思念诗 唐·李白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20、《清平乐·禁庭春昼》 唐·李白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21、《清平乐·禁闱清夜》 唐·李白 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女伴莫话孤眠22、《蜀道难》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23、《送友人》送别诗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友情诗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5、《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26、《行路难 其二》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27、《行路难 其一》励志诗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8、《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2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30、《忆秦娥·箫声咽》思念诗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31、《玉阶怨》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32、《古朗月行》描写月亮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33、《短歌行》惜时 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34、《从军行》战争诗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35、《秋思》描写秋天 唐·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36、《秋思》 唐·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37、《峨眉山月歌》描写秋天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38、《越中览古》怀古诗 唐·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39、《从军行》边塞诗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40、《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平楚。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二、李白诗集若想了解李白所有诗歌作品,可以参看他的作品集:《李太白全集》《李翰林集》《太白草堂集李白诗集》。

谢安(公元320—385年)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字安石。唐代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仰慕谢安,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其仰幕之情。李白对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兴趣爱好十分熟悉。他赋咏谢安的诗歌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咏谢安隐居东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这是李白在《秋夜独坐怀故山》一诗中的开头两句。谢安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李白既羡慕小隐的谢安,又要学远游的屈原。何谓“小隐”?“小隐”是与“大隐”相对而言的。“大隐”是“隐”得无影无踪;“小隐”则是虽过隐居生活,却还是与人来往的。《晋书·谢安传》说他“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鱼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谢安喜爱音乐、舞蹈,在他隐居东山期间,家里就热闹非凡。艺妓为他唱歌跳舞,谈笑风生。李白在《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中有“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诗句。如花的艺妓,不仅金屏笑坐,而且跳舞、唱歌。李白在《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谢安不仅在家中听唱观舞,还出门游山玩水。为了便于登山越岭,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履。后来,他那喜爱山水的侄孙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登山越岭时常著这种屐。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把这种木履叫做“谢安屐”或“谢公辰”。他在《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诗中,有“吴风谢安屐,自足傲履袜”的诗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更喜欢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喜爱歌舞、山水。携艺妓,听歌观舞,游山玩水的兴趣,与谢安相似。所以,他赋诗咏谢安隐居东山,是可以理解的。 二、咏谢安东山再起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这是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的诗句。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举足轻重,是众望所归的人物。而谢安确也不负众望。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说“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李白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公元312—373年)。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他为的是什么呢?李白认为,他为的是“苍生”。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有这样的诗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在《送裴十八图南蒿山》一诗中,也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诗句。“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在上面提到的《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继“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的诗句之后,李白还有这样的诗句:“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正因为谢安出山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显得潇洒自豪。李白在《山妓金陵子呈卢六》的诗中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谢安的这种神态。 谢安四十余岁出山从政,桓温死后,谢安执政(孝武帝时,位至宰相)。他与桓温之弟时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同心协力,保护晋室。谢安对内采取“镇之以和静”的治国方略,使东晋朝内部出现所前未有的和睦气氛;对外,则加强军事防御,抵抗外敌入侵。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临危不惧,谈笑自若,使谢玄等将领奋力抗击,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之后,谢安又乘前秦国崩溃之际,使谢玄等将领北伐,于次年(公元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这样,既保护了晋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足见谢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功臣,李白赋诗加以歌颂是完全应该的。 三、咏谢安功成身退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 。”这是李白在《赠常侍御》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谢安的功成身退,李白一再赋诗称羡。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中,李白有一个简短的序言:“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也。”以下是诗的全文: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谢安出山从政的历史背景,突现了谢安临危奋起,力挽狂澜,普济苍生,功成身退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风度,值得反复吟咏。 关于谢安功成身退之后潇洒生活,李白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有所描绘,并且表示其爱慕之情:“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对唐代诗人李白来说,功成身退的东晋谢安毕竟早已作古,对照他所随带的如花艺妓,谢安的艺妓也早已成古坟荒草。今昔对比,不禁使李白怅然悲凉。在《东山吟》一诗中,李白表达了这种悲凉之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乏舟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要说明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提到的“东山”,不是会稽上虞的东山,而是“去江宁城二十五里”的东山,但却也是“晋谢安携妓之所”。李白游到谢安曾经携妓歌舞过的这座东山,触景生情,赋诗咏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诗的结尾,歌咏了“浩浩洪流”,使人想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回味无穷。

唐代诗人李白论文题目是什么类型的诗

唐朝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属于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七言古诗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原文:《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其三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⒃,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⒅。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⒆?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⒇。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白话译文:其一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玉盘里的菜珍贵的价值万钱。但是心情愁烦使我放下手中的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个时候,我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其二大道虽宽广如同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门前卑躬屈节,那不合我的心意。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而今天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那么艰难,我只得归去啦!其三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这首诗共有三篇,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浪漫主义诗歌,李白被称为诗仙。具体可以去看看百科 _l_j5sGlhFhFNkG0xoSPtA2PMIgV9RNmtF93F0Ivm9i5cY09sLp5eqWnZQtyoAn78d9Cr4fHAinBMyijzSjnahp9BZJhZeigZW5i04EUui

靠!我最讨厌楼上这种人,回答连篇冗余,不着边际,也不知从哪个网站上复制粘贴了一篇东西就到这里来糊弄人,没有自己独立创新的思考,而且复制了别人的东西又没有注明出处,简直就是剽窃,连这点起码的版权意识都没有,还答什么题,真是差劲!

李白的诗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我个人认为从李白的一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能完全的体现诗仙的超凡脱俗,飘逸洒脱,不拘泥于禁锢,豪气干云,令人神往。他的诗正反映了中国古代最繁盛的朝代——大唐盛世的万千景象 ,他的诗将中国的诗歌推向了高潮,是中华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