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0:37:09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一、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必要性  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需要  我国会计队伍庞大,现有会计人员一千三百多万人,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从学历结构上看,国有单位会计人员中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人为 07%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 3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只占 07%,具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 45%,至于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则更低。  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不断深化我国会计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将不断深入,如现金流量表、企业重组等新业务、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亟待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和实施,即使是高校毕业生,也仍有必要接受持续不断的终身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最佳投入,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更新知识,才能不落伍。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重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作保证,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同时,市场经济也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人员绝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和报账,还必须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管理严格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通过持续、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升会计人员政策、业务水平和会计操作技能,培养一批具有熟练会计操作技能的初级人才,具有综合分析和参与决策能力的中级会计人才以及专业精深、熟悉国际惯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强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和国际接轨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变为市场经济,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数量需求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多种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社会要求会计由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化和网络化转化,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结合的模式转化。所以在从业人员数量众多的会计队伍中开展继续教育是适应上述种种形势的需求,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档次和国际接轨的需要。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扭转我国会计工作混乱局面的手段之一。造成现在我国会计工作混乱局面、使会计信息大面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及法制观念淡薄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或屈从于压力报假数、作假账。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集中体现,因此,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各项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贯彻执行的需要。自1993年的会计制度改革以来,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具体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上,而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职会计人员理解这些规定时遇到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对这些规定推行的阻碍非常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帮助会计人员理解并适应新规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落实国家公民终身教育的一种类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对国民教育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于在职人员现在非常强调对他们的后续教育,以使在职人员的知识水平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各行业的在职人员后续教育都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安排后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会计工作具有从业人员多,从业人员服务的单位性质差异大等特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质就是会计工作中在职人员后续教育的最基本体现。 二、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之不足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且规定:“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在职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每人每年至少有12天的时间用于业务培训和学习。”《暂行规定》第九条更是明确指出,高中级和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每年累计分别不少于68小时和72小时,然而实践中的不足却是显而易见的。 形式单一,质量低。从实际情况看,集中培训形式比较普遍。这种形式确有“面广、系统性强、易管理”等优点,但也有“深度不够、针对性差、不灵活”等缺点。时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许多培训班取培训之形,干游玩之实,其质量可想而知。 继续教育内容缺乏层次性《暂行规定》第六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中、初三个级别,第十七条还规定了从事不同级别培训工作的教学人员应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实践中却不分高、中、初一视同仁,尤其集中培训更是如此,高、中、初三级会计人员一块报名、一块听讲、一块考试,完全忽视了不同职称级别往往有着不同的工作实践,不同的工作实践又有着不同的理论需求,不同的理论需求决定着不同的教育内容。 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在这里,系统性是指教育内容的条理、连贯及递进。前瞻性是指教育内容的超前性。且不说会计人员为提高学历水平而进行的自发性学习情况,就以会计管理机关组织的集中培训分析,现在的集中学习如上所述存在的“一刀切”现象,不分高、中、初统统学习指定的一样的会计法规。这样,继续教育的行为是“补丁”的行为,作用是“补丁”的作用。培训内容前后期之间没有联系,缺乏衔接。培训疲于补漏,计划性不强。缺乏前瞻性主要是说现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都是基础性的知识,缺少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前沿问题的研究,也缺少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问题的提炼与研究。 单位领导不重视。这种现象缘于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不重视,以致在人员或岗位安排上,尽可能紧缩会计人员。这样,会计人员就会终日忙于繁重的事务,而无余力思考和研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经费上,尽可能减少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投入,无经费或经费少就很难提供应有的学习或培训条件。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对策 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首先,以改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为契机,推动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关系,实事求是定位会计人员。其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服务。再过20年,我国将实现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会计人员教育不仅要贯通中西、洋为中用,而且要创新,切忌急功近利。 设立独立的会计管理机构。国家、省(市、区)和县分别设立国家会计署、会计局和会计分局,使会计管理机构与财政部门分离,统管会计事务。这样做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1)我国现有会计管理体制缘于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该体制下的财政分配体制。时过境迁,会计事务与财政事务愈加相互独立。 (2)队伍大,事务多,欠账多。我国现有会计人员计约1500万人,远远超过统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和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等,都亟待解决。 (3)要有中国特色。世界各国在管理会计事务方面都各有特色,各自适应不同的会计环境。我国应根据本国会计环境,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会更有利于国际“商业语言”的相通。 “预置”继续教育目标,确定继续教育内容。国家会计署根据不同职级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按高、中、初三级分别“预置”继续教育目标。有了目标,继续教育内容的范围也就明确了。但不论哪一职级,都不能把内容局限于财会理论方面,而应该结合经济管理的实际来选择。总的来说,这些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如微机应用、写作、外语等工具性知识;管理知识,金融、统计、计划等相关知识;相关法律制度;本单位的生产工艺、程序等基本知识。 确定继续教育形式。形式是实现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单一的形式很难适应丰富的内容。现在的集中培训形式就很难真正实现《暂行规定》提出的“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之目的。读书是学,用同样是学。要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加科研、调研,结合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适应经济管理需要之能力。 (1)培训。培训大致可分三层。第一层为国家级。由国家会计署直接组织或管理,国家会计学院实施,对象重点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负责人及高级会计师,内容由组织的专家依据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及经济管理要求确定。第二层为省级。由会计局组织或管理,对象主要是中级和初级人员,培训主体由省局以招标的方式从财经院校(科研所)、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学术团体中确定,也可以组织讲师团(以公开方式招聘),内容由省局依据有关规定确定。第三层为所在单位组织。紧紧围绕经济管理实际进行内部培训,主要是生产工艺、经营过程等基本知识。 (2)学历教育与资格考试。要鼓励会计人员提高学历水平,参加更高职称资格的考试。这对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十分必要。 (3)学术科研。提倡会计人员参与学术科研,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学术科研的形式主要有:论文(著作)、管理成果和财经科研。 成果考核。结合会计年检,规定年检期内年检分值。可将高、中、初三级分别定为50分、40分、30分,年检时,达到分值者合格,否则不予年检。负责年检的会计管理部门应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并对培训成果、学历教育和资格考试成绩以及学术科研成果分别规定不同的分值。同时制定防范和惩治弄虚作假的措施。 对培训主体的管理。会计局对中标培训单位和被聘用讲师团成员分别实行许可证和资格证制度。管理部门要建立与培训受众的沟通渠道,进行严格的教学监督检查,制定吊销许可证和资格证措施。 管理流程。会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及科研成果——所在单位鉴证——会计管理机关确认、登记、入档案库——汇总分值、年检会计证——达到相应分值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称会计人员后继教育,是指对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进行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再培训、再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将把世界连成一体,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具有共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存量增加的速度不断加快,必将导致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一方面,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是不能完全满足其毕业以后知识更新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教育不仅要包括学历教育,而且要包括毕业后的继续教育。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随着我国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经济投资主体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熟练掌握业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能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廉洁奉公,除此之外,还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理。继续教育培训是加油站,是更新知识的补充。因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是一种极好的途径。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各项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贯彻执行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多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规定。一方面,会计人员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里,会计人员是企业了解国家各种最新法规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窗口,会计工作人员应承担国家会计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的宣传兵的角色。另一方面,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上。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有1200 多万名,东莞市的会计从业人员也有近10万名,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帮助会计人员理解并适应新规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有关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家财政部规定的会计继续教育,包括会计人员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对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规定每年累计不少于24小时。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人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尤其是多数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是很理解,认为自己的会计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能力提高不提高不关本单位的事,在时间和经济上阻挠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而另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本人也将这种培训当成一种负担,只是被动地应付国家的相关规定。总的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把继续教育的投入认为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严重影响着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培训内容的安排不够灵活。  培训内容的安排不灵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千篇一律,缺乏应有的层次性。从历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看,不管是针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还是有着多年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不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专、本科毕业,也不论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容几乎都是统一按一个内容进行,大多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使一部分人跟不上教学,像是在听天书;而另一部分会计人员又觉得太简单。最终使他们认为这种培训无非是走过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在设计上的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偏重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或很少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据了解,持证的会计工作人员,其工作不单只涉及到会计本职工作,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学习相同的内容,则忽视了具体的工作差异,同样会使有关人员怀疑继续教育的作用。  3、教学模式单一  前面提到,国家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定中,要求会计人员自学和财政部门组织培训两种形式。在实践中,会计人员的自学无法了解现实状况。而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则几乎都是老师在课堂填鸭式的面授讲解,培训人员听与不听,吸收怎样,都没有办法得知,即缺乏互动性、趣味性。   三、对解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充分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要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应特别关注的是,宣传对象不仅包括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包括企业领导者。只有企业领导者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才能有现实保证。而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要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  2、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  首先各培训机构应了解自己的辖区会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即本辖区的会计人员所处行业、专业职称、文化程度、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将受教育的会计人员分为不同层次或不同群体,以统一的培训规划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各层次、群体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  其次要在继续教育的方式上,应采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面授,还增加函授、讲座等方法,要借助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快捷、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条件。  3、要建立继续教育的反馈机制。  突出对学员的后期管理,建立信息反馈网络。凡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学员、培训单位都要建立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学员的动态,包括了解学员学习效果,征求培训建议,选好培训课程等,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论文

会计继续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以及会计诚信的危机,都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不断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对策。   关键词: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指的是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为目标,对已经取得或是受聘会计专业职称和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再教育和再培训,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会计人员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出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为正式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不可或缺的,在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方面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是现代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是培养新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会计人员教育这一问题。这成为了推动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巨大动力,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认识和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程度不够   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有些企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而且会计人员现有知识足以承担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仅靠他们自学也能解决问题。从而忽略了提高会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大部分会计人员也认为继续教育就是在职再教育.不影响晋升和加薪,参加与否无关紧要,即使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敷衍了事。特别是年龄较大或行政、技术职务较高的会计人员表现尤其突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不利的。   (二) 对继续教育的管理不够   现阶段继续教育管理体制落后,教考不分,教育形式单一。《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是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按照属地原则归口当地财政部门管理。这种运作方式,习惯于以行政手段组织培训,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会计人员没有多余选择,只是完成规定学时、应付考试了事,效果不够理想。还有的培训单位为追求利润,管理不到位,出现有的会计人员只报名不参加学习、学习期满考试同样合格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只要交钱不必参加学习便可以考试过关,根本达不到继续教育培训目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现阶段继续教育的内容设置不合理,会计继续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过于单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起到会计继续教育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层次性,大都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不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专、本科毕业,也不论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容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既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内容设计上的不够全面,继续教育的内容偏重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或很少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涉及很少,无法满足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同时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面,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科技的远程教育形式,有效的解决工作与学习矛盾,进一步促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   (四)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不高   现阶段继续教育的培训场所和师资配备不够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场所和师资队伍的组成由财政部门指定。但是目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和社会办学组织,不具备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办学场所不够规范。而且师资队伍配备也不尽合理,不拥有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不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难以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   二、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重视支持这项工作,将其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企业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企业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知识水平,要充分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树立继续教育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将继续教育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需求,要有意识地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终生学习能力。   (二)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三)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内容   1、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   (四)提高培训机构培训水平   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的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称会计人员后继教育,是指对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进行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再培训、再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将把世界连成一体,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具有共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存量增加的速度不断加快,必将导致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一方面,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是不能完全满足其毕业以后知识更新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教育不仅要包括学历教育,而且要包括毕业后的继续教育。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随着我国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经济投资主体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熟练掌握业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能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廉洁奉公,除此之外,还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理。继续教育培训是加油站,是更新知识的补充。因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是一种极好的途径。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各项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贯彻执行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多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规定。一方面,会计人员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里,会计人员是企业了解国家各种最新法规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窗口,会计工作人员应承担国家会计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的宣传兵的角色。另一方面,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上。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有1200 多万名,东莞市的会计从业人员也有近10万名,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帮助会计人员理解并适应新规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有关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家财政部规定的会计继续教育,包括会计人员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对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规定每年累计不少于24小时。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人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尤其是多数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是很理解,认为自己的会计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能力提高不提高不关本单位的事,在时间和经济上阻挠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而另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本人也将这种培训当成一种负担,只是被动地应付国家的相关规定。总的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把继续教育的投入认为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严重影响着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培训内容的安排不够灵活。  培训内容的安排不灵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千篇一律,缺乏应有的层次性。从历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看,不管是针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还是有着多年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不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专、本科毕业,也不论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容几乎都是统一按一个内容进行,大多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使一部分人跟不上教学,像是在听天书;而另一部分会计人员又觉得太简单。最终使他们认为这种培训无非是走过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在设计上的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偏重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或很少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据了解,持证的会计工作人员,其工作不单只涉及到会计本职工作,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学习相同的内容,则忽视了具体的工作差异,同样会使有关人员怀疑继续教育的作用。  3、教学模式单一  前面提到,国家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定中,要求会计人员自学和财政部门组织培训两种形式。在实践中,会计人员的自学无法了解现实状况。而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则几乎都是老师在课堂填鸭式的面授讲解,培训人员听与不听,吸收怎样,都没有办法得知,即缺乏互动性、趣味性。   三、对解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充分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要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应特别关注的是,宣传对象不仅包括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包括企业领导者。只有企业领导者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才能有现实保证。而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要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  2、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  首先各培训机构应了解自己的辖区会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即本辖区的会计人员所处行业、专业职称、文化程度、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将受教育的会计人员分为不同层次或不同群体,以统一的培训规划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各层次、群体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  其次要在继续教育的方式上,应采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面授,还增加函授、讲座等方法,要借助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快捷、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条件。  3、要建立继续教育的反馈机制。  突出对学员的后期管理,建立信息反馈网络。凡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学员、培训单位都要建立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学员的动态,包括了解学员学习效果,征求培训建议,选好培训课程等,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会计继续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必要性  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需要  我国会计队伍庞大,现有会计人员一千三百多万人,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从学历结构上看,国有单位会计人员中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人为 07%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 3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只占 07%,具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 45%,至于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则更低。  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不断深化我国会计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将不断深入,如现金流量表、企业重组等新业务、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亟待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和实施,即使是高校毕业生,也仍有必要接受持续不断的终身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最佳投入,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更新知识,才能不落伍。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重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作保证,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同时,市场经济也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人员绝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和报账,还必须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会计继续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严要求。财政部颁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学习内容、学时由财政部会计司拟订,具体实施由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批准认可的学校、单位组织开展,其运作格局是由培训单位培训,由各级财政部门发证,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九条: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未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议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不予以公告。  在职性,层次性。会计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  大量性,大规模。据资料介绍我国有1200万会计人员,我们招远市就有4500多人,每年都要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确定的教育内容进行了一次教育,培训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长期性,循环性。会计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循环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持之以恒,而且在培训师资、教材、场地、质量、制度及管理,应长计划,短安排,综合配套。  新颖性、专业化。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尚无经验可寻。要向会计知识更新为主内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转化。  开放性,实用性。会计继续教育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既可以是读学位拿文凭,也可以为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既可以是拿会计证、会计电算证,也可以搞会计学术课题研究,还可以为考注册会计师;既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工半读,长期性与短时性相结合,属于开放型学习模式。  现代性,多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①函授学习;②电话会议形式学习;③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④电教录像形式学习;⑤卫星传授电视接收形式的学习;⑥计算机为主的学习;⑦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尤其是“以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标志。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高校会计队伍庞大,并分散在全国的大、中专院校,加上高校会计人员学识水平参差不齐,给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高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决策层会计工作者,仍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强调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相协调,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一些新经济事物不断涌现,都给会计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会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如不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就会逐渐落伍被淘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会计具体准则陆续颁布实施的今天,现代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四个转变”。(1)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2)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3)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4)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尤为重要,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自1997年开始,我国每年都有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出台,至今财政部已发布了为数不少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且现在仍然有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在研究制定之中。这些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但如果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会计知识,会计人员势必要落伍,会计信息技术性失真将难以避免。加强会计人员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第一,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及业务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持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学习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第二,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新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第三,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工作严谨、廉洁奉公,团结协作,谦虚谨慎。  继续教育是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原财政部长项怀诚曾对会计指出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三是行业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扎实稳妥地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准入制度,实现会计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素质落后的局面。因此,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改以制度为本的专业培训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协调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既要注意教育内容调整和教育模式转型过程的衔接,更要注重会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目前县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发挥会计继续教育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整合作用,更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县市先进的教育经验,培养会计人员向中高级会计专业和技能水平发展,才能提高会计人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继续教育是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继续教育形式,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的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教育深化、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三、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的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会计人员假账不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并不是靠几天的培训所能解决,需要常抓不懈,财政部门、各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树立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会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加强与会计业务相关知识的培训。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经济交流的增加,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对于会计人员越来越重要。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除一些常规计算机操作和知识外,应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和财务软件的安装和日常维护,有条件的应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和设计方法;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掌握一定外语知识,要重点培养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使其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达到一定的书面和对话交流能力;第三、要加强其他相关知识如经济、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财政部门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继续教育活动要加强监管,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过程以及教师进行全方位审查、监督,并听取会计人员的意见,督促继续教育机构按照规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对不符合要求的继续教育机构取消其资格。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论文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称会计人员后继教育,是指对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进行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再培训、再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将把世界连成一体,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具有共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存量增加的速度不断加快,必将导致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一方面,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是不能完全满足其毕业以后知识更新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教育不仅要包括学历教育,而且要包括毕业后的继续教育。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随着我国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经济投资主体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熟练掌握业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能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廉洁奉公,除此之外,还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理。继续教育培训是加油站,是更新知识的补充。因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是一种极好的途径。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各项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贯彻执行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多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规定。一方面,会计人员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里,会计人员是企业了解国家各种最新法规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窗口,会计工作人员应承担国家会计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的宣传兵的角色。另一方面,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上。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有1200 多万名,东莞市的会计从业人员也有近10万名,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帮助会计人员理解并适应新规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有关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家财政部规定的会计继续教育,包括会计人员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对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规定每年累计不少于24小时。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人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尤其是多数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是很理解,认为自己的会计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能力提高不提高不关本单位的事,在时间和经济上阻挠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而另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本人也将这种培训当成一种负担,只是被动地应付国家的相关规定。总的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把继续教育的投入认为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严重影响着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培训内容的安排不够灵活。  培训内容的安排不灵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千篇一律,缺乏应有的层次性。从历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看,不管是针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还是有着多年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不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专、本科毕业,也不论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容几乎都是统一按一个内容进行,大多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使一部分人跟不上教学,像是在听天书;而另一部分会计人员又觉得太简单。最终使他们认为这种培训无非是走过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在设计上的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偏重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或很少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据了解,持证的会计工作人员,其工作不单只涉及到会计本职工作,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学习相同的内容,则忽视了具体的工作差异,同样会使有关人员怀疑继续教育的作用。  3、教学模式单一  前面提到,国家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定中,要求会计人员自学和财政部门组织培训两种形式。在实践中,会计人员的自学无法了解现实状况。而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则几乎都是老师在课堂填鸭式的面授讲解,培训人员听与不听,吸收怎样,都没有办法得知,即缺乏互动性、趣味性。   三、对解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充分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要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应特别关注的是,宣传对象不仅包括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包括企业领导者。只有企业领导者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才能有现实保证。而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要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  2、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  首先各培训机构应了解自己的辖区会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即本辖区的会计人员所处行业、专业职称、文化程度、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将受教育的会计人员分为不同层次或不同群体,以统一的培训规划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各层次、群体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  其次要在继续教育的方式上,应采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面授,还增加函授、讲座等方法,要借助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快捷、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条件。  3、要建立继续教育的反馈机制。  突出对学员的后期管理,建立信息反馈网络。凡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学员、培训单位都要建立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学员的动态,包括了解学员学习效果,征求培训建议,选好培训课程等,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我国的会计教育创新探索【摘要】会计教育在会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会计学界的认可,而对会计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也日益显现。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指出了我国目前大学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简要说明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新环境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也提出了加强会计教育研究的建议。WTO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在于:我国会计教育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会计教育领域的竞争机制引入;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提高,及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WTO对会计教育的挑战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的变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等。【关键词】WTO 知识经济 会计高等教育 会计教育研究 机遇 挑战目录 前言…………………………………………………………………………………………………………………3 一、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环境的变化………………………………………………………………………4(一)、经济全球化将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4(二)、经济全球化将促进国内外会计文化的交汇…………………………………………………………4(三)、经济全球化将加速我国会计与教育服务领域的开放………………………………………………5(四)、经济全球化将加剧我国会计职业界的竞争…………………………………………………………5(五)、经济全球化将加快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6二、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创新……………………………………………………………6(一)、教育目标创新……………………………………………………………………………………………6(二)、教育战略创新……………………………………………………………………………………………7(三)、培养机制创新……………………………………………………………………………………………8(四)、知识体系的整合创新……………………………………………………………………………………8(五)、教学模式创新……………………………………………………………………………………………9(六)、教育理念创新……………………………………………………………………………………………9三、结语…………………………………………………………………………………………………………10 四、参考文献………………………………………………………………………………………………………11前言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日益明显,并呈不断加速之势。所谓经济全球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1997)解释:“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简单概括,全球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使各国日益相互依赖的过程,也是建立一个无疆界经济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经济全球化趋势将引起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剧烈的制度变革。其中,中国的教育市场尤其是高等会计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重新审视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探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趋向,是当前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环境的变化(一)、经济全球化将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合作,实现互利互惠的过程。该过程实质上已将一国之内的经济运行机制扩展到全球范围,这既是经济全球化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会计环境变化最集中的表现。因此,在树立经济全球化观念的同时,应确立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观念。会计国际化是伴生于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合并浪潮不断掀起、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大型的集团公司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新的组织形式和经济业务类型,这些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培养适应跨国性的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环境的这种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靠拢,即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二)、经济全球化将促进国内外会计文化的交汇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中外雇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观念将不断地渗入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从而对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会计文化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开放以及竞争的加剧,它将进一步地与国际会计文化融合。如在会计意识与观念上,会计人员必须树立和强化全球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风险观念、外向经营观念、遵从国际惯例观念;在会计的价值观上,将更加强调职业判断和行业自律、会计处理上的真实反映与乐观主义、信息披露上的公开与透明;在行为规范上,将更加注重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将成为各国会计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各国会计行为的指南和判断会计行为是否科学的主要依据。会计的国家特色或区域特色逐渐淡化,国际化将得到强化,会计真正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登上了国际经济大舞台。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传统会计文化将逐步融入国际会计文化,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所说“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会计文化是对会计环境的反映和高度概括与提炼,体现的是会计理念和思想的精髓,而这种理念与精髓正是来自于会计环境。(三)、经济全球化将加速我国会计与教育服务领域的开放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根据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之规定,我国的许多服务贸易领域将向国外开放,其中,会计服务以及教育服务是两个重要领域。 在会计服务领域方面,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和会计软件市场将成为国外会计公司的争夺对象。如世界著名的国际会计公司(现在应为“四大”),它们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等将会更多地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设立相应机构、布设网点,抢占中国的会计市场,其他国外会计公司也将会紧跟其后。一旦审计市场和会计软件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必将对国内的注册会计师事业和会计软件事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也对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会计软件公司之间的联合与重组,对会计服务质量、会计人才素质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压力。 在教育服务领域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传播己越来越不受国界的限制,各国的发展也愈益依赖知识和信息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各国高等教育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将随着网络化、信息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国外的教育机构纷纷“走进来”进行跨国办学,不仅可以直接办学,也可以通过英特网开展“远程教育”来间接办学,同时“走出去”的出国留学人员也会大幅度增加;此外,各种国外的认证考试也是教育市场准入方式的一种,即所谓的“在服务消费国的商业存在”,如以会计为例,英国的ACCA、AIA、加拿大的CGA等高级职业资格考试在我国正升温受宠。(四)、经济全球化将加剧我国会计职业界的竞争 在会计市场将全面开放的同时,我国会计职业界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将空前激烈。首先是来自于国外会计师的竞争,因为随着国外企业、国外公司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会带来一批会计专业人员,这些会计专业人员长期在“国际游戏规则”下从事会计、审计业务,除了精通国际公认的会计、审计准则,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全新的理念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来自于会计执业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人员面临的不仅是日益复杂的国内业务,而且有许多新型的国外业务;不仅要对内提供企业经营管理用的会计信息,而且要向企业外部包括世界各地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然而在我国1300余万会计从业人员中,有将近七成是大专学历以下的,他们现有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难以适应这些要求。(五)、经济全球化将加快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进入发展阶段后,其目标在于积极参与共建、整合全球化的组织制度及法制规范(伍中信、杜晶,200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而建立的,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法制经济。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会计的国际化要求,我国在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修订了《会计法》、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等,使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初步做到有法可依。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深入,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不周密、不完善,如有些会计法规的规范内容狭窄、缺乏可操作性,不同层次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协调性,有些规定与国际惯例特别是与WTO的规范间存在冲突等。因此为主动参与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机制建设,使我国的会计工作步入法制轨道。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创新(一)、教育目标创新 会计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受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影响较大。就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而言,长期以来会计教育界对此进行了广泛地探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本科会计教育为例,国家规定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即所谓的“三位一体式”目标。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虚拟性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过高、表述上过于笼统、各学历层次的培养目标界限不明确。因为会计实际工作、教学工作以及科研工作三者在知识结构、理论基础、实务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显著的差异,对于本科教育而言,要实现“三位一体式”的目标有点好高骛远、偏离实际。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层次将逐步提高,会计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比例也将会逐渐扩大。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即教育目标创新。 教育目标的创新要以其学科的性质作为背景。就高等会计教育而言,其学科的性质属于以应用型为主,这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已基本形成共识。正因为如此,会计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会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从我国会计教育培养模式来看,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在高等会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而学术型或理论型的人才培养只占少数。从会计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渠道看,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主要是会计硕士中的一部分和会计学博士,应用型人才则主要是本科及部分硕士,“应用型人才的最终学位是硕士,但对理论型人才来说,硕士只是过渡性学位,终极学位是博士”(周新城、任兵,1997)。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将是社会广泛需求的人才,也就是说,本科生教育及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学历层次将在整个会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对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来说,其目标应定位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尽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不断培养出具有全球意识、发展眼光、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即具有国际化、未来化和创业化。(二)、教育战略创新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实施国际化战略可采取诸如推行双语教学、推进教材国际化及师资水平的国际化等措施。其中,有步骤地推行双语教学是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教育部高教司已在2001年制定了推动“双语教学”的文件,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也就是说在高等院校20%以上的课程要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来进行教学。这对我国的本科教育将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也将是一场大的教学革命。推行双语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他们适应对外交流的能力,也有利于直接了解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会计实务和惯例。 会计教材作为会计教学的基础,其质量优劣是影响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的会计教材虽然品种多样、数量繁多,但是在质量上良莠不齐,教材编写上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内容上比较刻板、低水平重复,难以达到经济全球化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水准。我们认为,推进教材的国际化是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而推进教材的国际化可有两大途径:一是增加使用国外,尤其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会计原版教材,二是组织编写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会计系列教材,教材的编写可以适度打破传统的要素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思维习惯,借鉴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引用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增加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既要体现教材的国际化,又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体现中国特色。 高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逐渐推进,会计教师在知识的更新中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师资的学历层次偏低,据统计高等院校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仅占25%左右,难以胜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师资要求;二是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师资尤其是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严重不足;三是师资的业务素质整体偏低,如专业知识的老化、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知识结构欠缺、科研质量不高等;四是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高学历会计人才难以加盟教师队伍,现有的高学历教师又有流失想象。所有这些构成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也影响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化的时间表。而师资质量的提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因此,师资的国际化成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难点,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及教师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三)、培养机制创新 要培养具有国际化、未来化和创业化的会计人才,首先必须创新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机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即管理的机理与制度,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就宏观而言,是指国家在会计教育政策、发展计划上的管理。依据我国的培养目标与现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的会计教育政策和发展计划,消除目前的混乱状况,例如在学历层次上规划本科生的百分比、研究生的百分比,在布点设置上那些学校可以办会计专业,那些学校不能办会计专业等,都要有个科学的标准;就微观而言,是指学校管理机制,学校是办学主体,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高校的职责,对此首先要宽口径、厚基础,目标是夯实学生的基础,拓宽知识面,在课程设置上外延兼融,注重增加交叉学科的教学;其次是实行2+2模式,即通识教育与专业分开,允许学生自选专业,培养学生的个性。二是引导机制创新。对会计学生教育时应采取引导式、启发式教育,取消目前单向填鸭式教育模式。目前我们的会计教育模式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每门课课时是固定的而且要点名上课,布置作业考试等,这种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被动学习,效果不佳。我们认为应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采取双向交流式,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点评,教师辅导。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计划好,布置课外参考书。让学生学事前预习、研究提出问题,教师可针对性解答。对于考试制度也应作相应的改变。三是激励机制创新,即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激励有多种形式,例如免修制、学分制、表彰与奖罚结合等;对于教师的激励,主要是对教育质量高的给予表彰、晋升等。教育的激励对象一定是双重的,即教与学双方。四是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创新应包括:(1)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即从多方面评价教育教学,不仅要评价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和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还要评价其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的动态化,即对会计教育的评价要有利于促进教学双方总结经验、调整方法、改善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评价指标的系统化,即要从学生的知识面、综合素质、能力等各个方面系统评价。(四)、知识体系的整合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停留在“会计制度或准则+解释说明”的阶段,纵览近几年各财经类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采用的会计教材,尽管已经吸纳了许多会计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新成果,但从教材的体例及内容的安排上看,绝大多数的教材仍是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财务规定、税收政策等按会计要素分门别类地加以解释和例案,而忽略了对会计准则的动态特征及其背后蕴涵的内在规律的阐述,其结果是学员一开始就陷入对会计处理的具体描述之中,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遇到新的经济业务时便无所适从。再以会计课程设置为例,过去会计教育过多地强调行业特点,会计课程基本上按行业为中心进行划分,导致学生只懂某行业的会计核算,对其他行业及其相关经济管理的知识知之甚少,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经过20多年的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各高校会计已转为按会计职能分类,开设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成本管理会计、审计、电算化会计等课程,课程的系统性有所加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知识的广度上、各种能力的培养上仍显得欠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环境的巨变,各种因素会交互作用,其他相关学科也会更多地向会计学科渗透,会计的知识体系必将扩展。因此,重整知识体系、改变目前会计教育中知识体系上的非适应性,从现在的“传输知识”的模式向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模式上转换是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重心。国外的一些做法和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第1号公报《会计教育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知识和才能。这些知识和才能有:(1)技能,包括沟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际技能;(2)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和会计、审计知识;(3)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笔者认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在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中,对于知识体系的重整应突出以下几点:(1)会计专业知识教育与专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敏锐力培养并重;(2)增加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学、国际税收、西方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国际经济法等,厚实理论基础;(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竞争力。综合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技人文素质等,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自学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等。(五)、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模式在诸多方面仍显得滞后,具体表现在:(1)教学计划的程式化,有的会计教学计划一经制定数年未作修订,难以适应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2)教育模式的应试式,以考试的成绩或名次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依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从会计课程的设置到教学内容的讲授始终受到专业思想的限制,就会计而论会计,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4)教学手段的模式化,大部分的学校、绝大多数的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材——讲稿——黑板——粉笔”式,信息化程度不高,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5)教学方法的传统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我国会计教育的传统方法,课堂上老师不停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会计教育过分注重会计理论的教学,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对高等会计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在教学方式上,变单向式教学为双向式或多向式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开展演示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教学内容开展交互探讨教学;借助计算机技术将现实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泛开展远程教学等。(六)、教育理念创新 在众多的教育理念中,终身教育理念被很多教育专家称作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理论。我国的会计教育从时间安排上看包括会计的在校专业教育(即学历教育)与会计的后续教育(即在职教育),而学历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所学的知识也是相对静止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工作以后,他所面对的是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制度的不断变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若不进行知识的更新,将使我国的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处于被动状态。而在我国,会计教育表现出明显的非后续性,尽管我国在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专业职称的资格认定上要求所有的专业人员都需要参加一定形式的继续教育,财政部在1998年1月也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中、高级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作了规定,但从实际情况看,这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在国外,专业人员的后续教育被认为是企业与组织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因此要更好地适应环境,就要会计人员继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特别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同时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在加快,知识处于裂变状态,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我们的会计学更是如此,因为企业在不断的重组、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新的会计理念在不断地出新,因而会计学知识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通过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会计学者、会计从业人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会计学的进一步发展。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会计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我国当前高等会计教育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参考文献】 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 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编,WTO中国人——如何做全球化市场赢家 北京 长征出版社 2000 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刘永祥:高等会计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初步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0(1) 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会计研究 2002(6) 冯正权: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会计教育挑战 上海会计 2002(3) 王松年、戴继雄: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会计(上)(下) 上海会计 2001(1)(2) 伍中信、杜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改革 管理世界(月刊) 2002(4) 王开田:会计规范理论结构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中国教育报》、《科技导报》、《中国财经报》等,2001年—2002年有关内容

一、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必要性  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需要  我国会计队伍庞大,现有会计人员一千三百多万人,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从学历结构上看,国有单位会计人员中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人为 07%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 3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只占 07%,具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 45%,至于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则更低。  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不断深化我国会计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将不断深入,如现金流量表、企业重组等新业务、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亟待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和实施,即使是高校毕业生,也仍有必要接受持续不断的终身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最佳投入,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更新知识,才能不落伍。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重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作保证,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同时,市场经济也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人员绝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和报账,还必须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会计毕业论文需要认真对待,只要很下功夫,不会太难。会计毕业论文,要想好现题目,围绕题目开展大量社会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回顾已学知识,草拟出有论点、论据、论证的带着明确意见的草稿。在此基础上,反复思考,认真交流,多次修改,方可形成最终稿。

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论文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称会计人员后继教育,是指对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进行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再培训、再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将把世界连成一体,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具有共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存量增加的速度不断加快,必将导致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一方面,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是不能完全满足其毕业以后知识更新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教育不仅要包括学历教育,而且要包括毕业后的继续教育。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随着我国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经济投资主体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熟练掌握业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能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廉洁奉公,除此之外,还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理。继续教育培训是加油站,是更新知识的补充。因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是一种极好的途径。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各项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贯彻执行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多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规定。一方面,会计人员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里,会计人员是企业了解国家各种最新法规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窗口,会计工作人员应承担国家会计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的宣传兵的角色。另一方面,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上。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有1200 多万名,东莞市的会计从业人员也有近10万名,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帮助会计人员理解并适应新规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有关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家财政部规定的会计继续教育,包括会计人员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对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规定每年累计不少于24小时。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人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尤其是多数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是很理解,认为自己的会计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能力提高不提高不关本单位的事,在时间和经济上阻挠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而另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本人也将这种培训当成一种负担,只是被动地应付国家的相关规定。总的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把继续教育的投入认为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严重影响着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培训内容的安排不够灵活。  培训内容的安排不灵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千篇一律,缺乏应有的层次性。从历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看,不管是针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还是有着多年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不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专、本科毕业,也不论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容几乎都是统一按一个内容进行,大多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使一部分人跟不上教学,像是在听天书;而另一部分会计人员又觉得太简单。最终使他们认为这种培训无非是走过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在设计上的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偏重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或很少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据了解,持证的会计工作人员,其工作不单只涉及到会计本职工作,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学习相同的内容,则忽视了具体的工作差异,同样会使有关人员怀疑继续教育的作用。  3、教学模式单一  前面提到,国家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定中,要求会计人员自学和财政部门组织培训两种形式。在实践中,会计人员的自学无法了解现实状况。而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则几乎都是老师在课堂填鸭式的面授讲解,培训人员听与不听,吸收怎样,都没有办法得知,即缺乏互动性、趣味性。   三、对解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充分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要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继续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项新工作。应特别关注的是,宣传对象不仅包括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包括企业领导者。只有企业领导者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才能有现实保证。而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要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  2、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  首先各培训机构应了解自己的辖区会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即本辖区的会计人员所处行业、专业职称、文化程度、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将受教育的会计人员分为不同层次或不同群体,以统一的培训规划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各层次、群体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  其次要在继续教育的方式上,应采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面授,还增加函授、讲座等方法,要借助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快捷、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条件。  3、要建立继续教育的反馈机制。  突出对学员的后期管理,建立信息反馈网络。凡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学员、培训单位都要建立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学员的动态,包括了解学员学习效果,征求培训建议,选好培训课程等,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论文的6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论文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3.论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为线索3以一事为线索4以一物为线索4.论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5.论文的划分按事件和发展过程、空间转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