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汽车与社会论文内容怎么写初中物理

发布时间:2024-07-07 07:11:27

汽车与社会论文内容怎么写初中物理

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论文格式模版(天头留出25毫米空白)分类号 密级 U C D___________ 编号1 0 4 8 6 (此处间隔20毫米) (以上四项用仿宋标4号)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与上一行间隔为25毫米) (以上二行用宋体标2号字)论 文 题 目(题目用楷体标1研 究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研 究 方 向:(以上四项用宋体标4号字)(此处间隔为25毫米) 二00八年四月 (黑体标3号字)(地脚留出25毫米空白边缘)分类号 密级 U C D 编号 1 0 4 8 6 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大为•卡坦文化框架理论关涉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研 究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英语语言文学研 究 方 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二00八年四月(地脚留出25 毫米空白边缘)A Study of Lin Yutang’s TranslationsUnder David Katan’s Theory of Cultural Frames(Times New Roman 小二加粗)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Master’s Degree of Arts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imes New Roman 四号)Candidate: Supervisor: Academie Title: Professor(Times New Roman 四号)April 2008Graduate Program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Wuhan University(Times New Roman 四号)郑 重 声 明(宋体四号)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宋体小四号)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宋体小四号)2008年4月30日(宋体小四号)摘 要(黑体标准小二号)Abstract(Times New Roman 黑体标准小二号)说 明:外文内封按论文格式的规定要求打印,但各专业语种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而定。分类号:英语H31、俄语 H35、法语 H32、德语 H33、日语 H36。

你是毕业论文吗?本科还是硕士,还是评职称?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关键词:物理渗入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存在物理学家同学们身边科学意识

汽车与社会论文内容概括初中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 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 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 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 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 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 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 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

汽车与人们日常、汽车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汽车提高了速度,使人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快,加快了生活节奏和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对人们的心理的刺激,带了各种生活压力,导致现代社会心理的疲惫与紊乱。。  还是古代好啊,生活节奏很慢,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效率与压力并存,关系就是大大增加了文明之间交流的频度和广度。  汽车缩小了时间上的距离,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  汽车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现在汽车的价值也有很多档次,一切都跟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技高速不发展分不开,但私家车不段增加,我们的能源就会加速的减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一种能够代替石油的能源,汽车不断增加,有利也有弊,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盲目  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用是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有了汽林的喜剧小品中领略到老爷车的 现代社会,汽车已经和人类的车,人类的自由活动半径大大增加笨拙可爱之处,又可以从现代电影生活密不可分了。  汽车制造是大规模生产的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社会对汽车不断增长的 要求,促使汽车工业人日益繁荣。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件,由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纺织品、木材、涂料等繁多材料制成;应用冶炼、锻造、锻压、机械加工、焊接、装配、涂装等许多工艺技术制成;涉及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电力、石油、轻工等部门,汽车的销售和营运还涉及金融、商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可以断言,没有哪个行业与汽车完全无关。汽车业是一个关联度非常大的产业,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约150多个上下游产业,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此外汽车工业也给社会带来许多机会----日本的汽车制造、销售、营运等行业职工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9,美国和德国的这个比例更高,占1/6。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回促进个行业的繁荣兴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一是经济利益很高的产业。在发达国家中,许多著名的汽车企业举足轻重,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这些国家汽车工业的 产值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8%,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30%,其实力足以左右国民经济的动向。因此,世界各各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10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生产,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53~1958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建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这一阶段的标志。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建设工作是在原苏联的全面援助下进行的,产品由苏联引进,工艺流程由苏联设计,主要设备由苏联提供,连厂房设计也是由苏联方面承担的。1968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湖北十堰动工兴建,1975年投产。这个阶段的汽车制造厂及其主要产品由于依赖国家提供原材料和报销全部产品,汽车企业“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的缺陷后来又因为文革的原因,汽车产量停滞不前。1958~1984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阶段。1958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我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汽车行业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开始的蓬勃发展时期。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整车项目,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愈来愈旺盛,中国迅速跃升为巨大的汽车市场。我国的汽车产量已跻身于世界生产大国的前列。但是,我国还不是汽车工业强国,我国的汽车工业水平仍然落后,汽车企业多而分散,竞争力不强,不能与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形势相适应。  首先,基于相关行业对汽车工业的作用,由依附、被动到今天走到“台前”,是一种历史进步,汽车业界就不应该总是抱怨“环境不好”,而应该树立一种“在困境中培养坚强”的积极心态。这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都是必要的,有益的。  其次,汽车媒体和专家们由此可以摆脱原有思维惯性,不再“就汽车说汽车”,而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地研究如何迎接汽车社会的到来?如何认识汽车与汽车文化的关系?如何推动汽车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汽车的普及和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给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怎样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汽车进入更多普通市民生活后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具体有哪些改良和改革措施?汽车文化的魅力将如何冲击或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等等。否则,仅是在汽车降价呀、新车上市呀、怎样修车呀上面打转转,实在是肤浅而又“同质化”的,对整个汽车产业的推动也是十分有限的。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同质量一样,不随物体外围的环境改变而改变。在运动中的物体突然停止,由于惯性上部将继续运动,于是出现了刹车时向前倾现象。 重力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只有质量影响重力大小,并不随物体外界的改变而改变。但重力势能将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愈高,能量愈大。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任意两个具有质量的物体都会产生引力。当地球失去重力,物体都不会贴在地表。同时在地球上将再看不到长型物体,现有生命将无法生存,最终进化成另一个地球。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宇宙中的行星都具有质量,即使是能量形态的恒星,也具有质量。由此可证明,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第一定律。 ====================================================== 自己组织一下,就可以了。。。

可以去网上找找这样的论文吧~像期刊(动力系统与控制 ),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多找些参考资料~然后好好学习参考参考

汽车与社会论文内容怎么写初中生

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和汽车消费文化现状思考  中国从有了自己的汽车到今天,打着“自主”名号的汽车制造厂遍地开花,貌似各个都忙碌却幸福着不亦乐乎~。但是,想过另一个不那么务实的问题的国人却少之又少——“中国什么时候也造得出来自己的汽车文化呀?”  关于这个问题,关于整个汽车领域的问题,说得上话的本就不多,现有的言论多是一些“老总的话”。他们的确很热心地推广着中国汽车文化的一点点微步前进,说得也极正确,但是无奈总显得声音太小……  世界著名汽车造型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当着很多中外记者的面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一语既出,摄人心魄。  尽管大部分人都认同乔老的评价,但至今没有原创性体现中国元素的汽车造型设计作品出现(尽管有长安长江鲟、龙腾等概念车面世,但笔者认为仅仅是命名体现中国元素罢了)。本文试图从设计思路和设计元素两方面寻求如何设计体现中国元素的汽车造型。  “什么才是中国元素?”  这是个很难一句话能说清的问题。在张艺谋的创作中,京剧的表现方式是中国元素;在吴冠中的画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国元素;在梁思成的心中,飞檐翘壁就是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并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比如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服饰风格元素,丝绸面料、唐装、旗袍、中山装等;文化风格元素,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黄山、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白鳍豚等;宗教神话风格元素,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不仅如上所述,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和一分为三的儒家思想、讲究无为而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其它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属于中国元素范畴。  当前中国现状是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差异大、平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石油资源较贫乏等,包括我们的民族特性是亚洲人种,勤奋、聪明、个人奋斗、爱随大流、讲排场、注重家庭等其实都是中国元素的体现。从以上基本元素中剔除任何文化对汽车都要求的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等共通的性能价格要求外,在诉求上中庸和谐,大气周到应该是设计目标。  下面是关于在汽车设计中,对我们的设计具体能做些什么的一点设想。  首先从颜色说起。  每一个民族在心理上对颜色的感觉有显著的不同。人民对于莫种颜色的喜恶往往源自本民族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因此,颜色也具备符号性,尽管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载体(历史、传说、物件)。  有没有中国独有的中国色呢?看了张艺谋的电影,很多外国人认为大红大绿等就是中国色。其实大红大绿只能算中国的民间色,不能代表中国色。认真参观故宫和中国寺院的人都能发现真正的中国色。中国有自己的三原色,虽然也是红、绿、蓝,但和西方的红绿蓝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中国的红是珊瑚红,绿是绿松石的绿,蓝是青金石的蓝,这三种色是国画颜料的根本色,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色。比如蓝色,西方人最喜爱的是宝石蓝,但中国人是青金石蓝,所以中国所有寺庙里菩萨和如来头顶色是青金石蓝,无比庄重;西方基督教堂的穹顶都是蓝宝石的蓝。  王大珩等在《中国颜色体系研究》中早就明确指出:对中国颜色体系色空间的明度、色调和彩度的均匀分级,应进行中国人眼的心理物理验证实验,提出基础色度分级。  因此,研究和开发中国颜色漆料,不论在车身喷涂,还是在内饰上应用,都会传达中国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受中国人民欢迎。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线条。  综观中国立体造型史,从夏商周以前红山文化中的古陶器制作用线条和图案,到夏商周的青铜器,再到汉代的漆器,乃至汉后历朝历代的瓷器等,始终有一些传承的造型元素。中国自古以来的造型设计,都从古陶造型、青铜器造型和漆器造型中汲取了丰厚的养分。汽车造型也应从中学习,但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提取精华元素——线条。  一根线条在达芬奇眼中被理解成一个点在平面或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乃至解析几何中的一个方程式所界定的点的集合,线条无宽度也无厚度。因此对于生活在文艺复兴以后或接受过文艺复兴思想的西方人,对于线条的理解是基于几何学和数学。而对于中国传统而言,线条不仅有宽度,有厚度,还有方向,甚至能表现出速度和力量,对于线条的理解完全基于主观感受。所以这也是中国线条的魅力所在,正所谓“求其神韵、见其生气”。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表达出中国线条的宽度,厚度乃至速度和力量,是设计富含中国元素汽车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深入寻找中国线条,从中国绘画中,传统生活用品、工艺品设计中,乃至建筑设计等所有造型设计中汲取养分。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侃侃而谈的美好设想,然而国内当下的汽车消费文化现状,却丝毫让我高兴不起来啊。  第一我想谈谈“长”的问题。似乎有种说法,不管是欧洲美国日本多牛的车,到了中国就得入乡随俗。“长”则活,反之则难以生存。  大车身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则成为自身地位的一种象征和暗示。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源自民族性格的审美和消费取向正是东西方不同民族性格所导致。这也正是国人偏爱加长版的原因所在。帕萨特B55加长77mm,奔驰加长了430mm,成为S350L,宝马加长了140mm,成为BMW5Li,此外,雷克萨斯推出了加长版LS460L,凯迪拉克也推出加长版SLS等等。这些加长车,几乎都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宝马方面甚至声称,加长宝马不在国外卖,只对中国市场销售。  “长”和“大”到底好不好呢?难道我们只能听市场说了算,听群众说了算?  我们知道的只有,加长加宽后的车身固然可以使车的看起来大气,阔气,豪气,但是如此大幅的加长车身必然是汽车的操控性,特别是转弯是的灵敏度大大下降,如此的特殊“癖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车的安全性大受质疑。所以,连自身的生死都可以因为肤浅的喜好而置之度外的国人,我实在看不出高明之处。如果让他们领导自己的汽车文化,是不是等于放任呢?我认为稍有责任心的汽车人们,都应该尽心为中国的汽车消费导向做一些思考,发表一些声响!  第二,排量。这又是一个让人说不开的话题,不是吗?  德国人鲁兹。罗森在中国工作刚刚满一年,他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对新车型和高档汽车是如此地热衷,中国的车市也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国际新车型的秀场,而即使在一些偏远的中小城市,也时常会出现高档的SUV或跑车。  国内的汽车工业开始大步挺进开始,随着车市出现的爆发性增长,新车型的推出也随之开始步入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新车型中,大排量的汽车比例不断上升。在2000年以前,我国车型中,排量在4升以下的车型约占33%。在2000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小排量车占25%。2001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小排量车占3%,大排量车型却占到当年新车型的50%。到了2003年大排量车型更是爆发上市,共有10款0升及以上的车型上市。这一年,小排量新车型约占当年全部新车型的5%,0升以上的新车型占全年新车型的5%。  到了2004年,中国引进轿车的排量越来越大,如别克荣御排量6升,国产奔驰E280排量0升,天籁排量5升,奥迪A8排量2升……在2004年上市的新车型中,排量在0以上的占72%,而2005年,更多排量高于0升的国外品牌轿车在中国投产。  排量的增大得让人触目惊心了。不难看出,中国的消费者对车本身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如果说80后的人的生活态度是“我喜欢,我就喜欢!”那么,为什么作为很看不惯这种浮躁也好,不可理喻也罢的那些年轻人的思想的,在买车大军中顶大梁的老一辈人们。我想问你们,为什么你们也显得意气用事了呢?  大型车是美国人的最爱  由于美国地广人稀,道路交通非常发达,所以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美国是真正的汽车社会。  美国不仅是全球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也同样是在用汽车体形最大的国家。大体积、大排气量是美国汽车的标志。在各种车型中,SUV和皮卡是美国人的最爱。据统计,2004年全美售出的越野车超过300万辆,与1990年的100万辆相比增加了两倍。根据预测,到2005年,越野车在美国汽车的销售中将占到四成。而皮卡的销售更是经久不衰,由于需要经常拖曳房车或游艇等大型物体,美式皮卡在设计上采用大排量发动机(大多安装5至6升的增压柴油发动机)。为了满足野外休闲的较高要求,许多车采用的是四轮驱动。  国情才是决定因素  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维?史密斯博士在南京表示,中国不能克隆美国的汽车消费文化。他指出,目前在全世界每天生产的8200万桶石油中,美国每天就要消费掉2040万桶,而这些石油资源75%消费在交通工具上;但美国人仍然越来越多地使用耗油量大的运动型多用汽车。他认为,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文化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并同样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中国要按照美国的消费模式下去,必将会造成能源、环境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  但中国车市的事实却表明,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正在成为中国模仿的对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对于汽车消费的认识。虽然现在汽车开始从奢侈品向正常品或必备品过渡,但爱面子和大即是好的传统观念依然对购车者有着很大的影响。  虽然从本质上说,小汽车的拥有是一种个人的消费行为,不应受到限制,但事实上,汽车的运行会带来污染增加,使道路变得拥挤、降低其他运载工具行驶速度,干扰和影响步行者的行为等,从而使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

汽车与人类的关系 在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7公里。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天下了,特别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时,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短短19年,就生气1500辆。此间的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还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低廉,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也是此时开始,美国汽车便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 汽车从出现到现在短短一百多年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深究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如此深刻且持续。汽车最初的出现在作为运输工具,这一属性一直未变。当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渴望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生产上的需要等一系列动力促使汽车成为这个时代的产物。通过不断的发明改进,汽车终于面世。这一庞大的机器怪物,伴着隆隆的呼啸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并且使这个社会插上翅膀,伴随着它转动的轮子,一直开向未来。 汽车替代了代步、马车等传统交通手段,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速。它使两地的距离在时空上缩短了,促进了更多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信息得到传递,促进了社会的生产,更高的拉动了整个社会的上升。这种新式交通方式促进了商贸的来住,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相关服务。 汽车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它引导着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一个新兴产生的诞生。汽车最初是拉开了钢铁和煤炭的需求,制造汽车需要大量的钢铁,冶金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直接地影响了煤炭采集。矿业面临巨大的市场,这一强大动力使人类不断开发矿产,从煤炭到石油,再到天燃气等,点燃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曙光。围绕着汽车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生产业,橡胶、玻璃、塑料等等产,这些供给对化工、能源、制造等行业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汽车业是一个关联度非常大的产业,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支150多个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涉及到金融、旅游、服务、运输等行业,提供了无数工作岗位。这个群体遍及制造、销售、营运等行业。在日本,这个人口比例约为1/9,而且欧美国家,这个比例就更高了。由汽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圈,遍及社会各个层面,这条产业链在一百年间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一千年累积的财富还多。它使人类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大,并且节奏越来越来快。 汽车最初出现,速度并不快,但是它是用外部动力代替了人力。如何提高速度及能源利用率成为提高汽车技术的头号问题。科学家致力于这个问题的钻研,汽车的速度越来越高了,已经可以达到四百多公里每小时,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也缩短到三点多秒。由此产生了动力学等学科。汽车能源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能源紧缺并且污染严重的今天,能源已经起着决定汽车兴衰的关键。由传统的石油到新型的燃气,再到生物燃料,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新能源汽车的提出,更是在汽车业引起一阵狂潮。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传统汽车产业在21世纪面临最大的选择就是能源的选择。能源紧缺,并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一系列严峻的问题迫使人类不断寻找新的出路,汽车这种机器怪物的未来,就决定在能源上面。备受关注的我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 年~2020年)草案已经出炉。从目前透露出的《规划》细则看,中央财将投入上千亿元,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发展规划、消费补贴、税收策、科研投入、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中国已经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策体系。在21世纪,人类共同寻找汽车的就出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洗车将成为主流。 汽车引导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汽车文化。汽车已经从单一的交通工具过渡到多身份的象征,虽然交通工具是其永恒求变的属性。各个汽车生产商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汽车文化,耳熟能详的有通用公司、丰田公司、奔驰公司等等,它们不仅代表着一个商标,更代表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品牌。例如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其宗旨:依靠一支训练有素、富有使命感和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贯彻精益管理原则,注重不断学习和积极创新,安全地为顾客提供世界级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使上海通用汽车成为面向21世纪、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超级跑车、房车、豪华轿车、越野车等等,成为了不同阶级的象征。每一个阶层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他们不同的选择,而每个阶层又为这些汽车融入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在人与车的交融中,形成了汽车文化。在美国,开着路虎悍马的可能是娇小的女子,她们与强悍粗犷的汽车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就是这种强烈的反差,显示出她们渴望力量,希望保护自己的愿望。作为汽车用户中最充满激情的群体,青年人更喜欢超级跑车,SCC超跑俱乐部就是这样一个文化集合地。“开跑车不是为了炫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他们的理念。这个群体宣扬着一种独特的汽车文化,而他们,也正是中国超级跑车文化的一个顶级代表。汽车从日常走上了运动的舞台。从第一辆汽车被生产出来到第一次汽车比赛的举行只不过十年的时间。起初,汽车比赛的目的只是汽车生产厂家为了检查车辆的性能,宣传使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汽车生产厂家积极资助,推销其产品。世界上最早组织汽车比赛是在1887年4月20日,有法国《汽车》杂志社主办。不过参赛的只有1个人,名叫乔尔基-布顿,他驾驶四人座的蒸汽汽车从巴黎沿塞纳河畔跑到了努伊伊现在的汽车赛已完全成为一种职业活动,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在赛车场,那些五彩缤纷的赛车,随着一声令下,竟相出发,开足马力冲向前方。车手门你追我赶的争先表演,赛车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而过的彩场面非常壮观,这对20~30万的现场观众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来说极丰富刺激。汽车运动的魅力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改善汽车的性能; 是强化的道路实验;动态车展最佳广告;促进汽车大众化。汽车赛是集人与车为一体的综合较量。与通常的体育运动相比,汽车运动不仅是车手个人技艺、意志和胆量的竞争,而且是汽车设计,产品质量的角逐。这种独具特色的双重性运动,更能体现人类精英与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汽车运动产业近年来开始在国内落地生根。“热衷于汽车运动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喜欢观看汽车赛事外,中国职业车手的队伍也在迅速壮大,他们已经开始出现在国际顶级汽车赛事中。随着F1、GT这样的世界顶级汽车赛事相继落户中国,中国国内的各项汽车赛事近年来也风起云涌,诸如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卡丁车锦标赛等一系列赛车运动,已经在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的年度赛程上被排得满满当当。尽管国内的汽车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汽车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而我国的赛车生产上仍然大大的落后欧美国家,有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品牌不行。而且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赛车是一项“烧钱”运动勿需质疑,资金成为赛车运动发展的最大瓶颈。无论是F1这样的国际赛事,还是AGF、CCC等亚洲赛事,是否有足够的赞助商和赞助金额是一支车队生存壮大,赛事顺利进行,推广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技术是保障一个没有自身核心技术的车队或者厂商,是无法在赛车世界里觅得一席之地;同样,一个在汽车行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也是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赛车大国。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赛车运动较发达国家相比,一开始就多少有些“先天不足”,不具明显优势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赛车运动发展的最大障碍,且这种软肋并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推广和商业运作来弥补。赛车是一项刺激的运动,是一项团体的运动。一支好的赛车队伍需要有好的驾驶员站在前线比赛,更需要有优秀的修理团队的配合,还要有好的设计师等等。站在车队幕后更是实力强大的公司企业,有着国家的支持。从一个赛车运动的发展甚至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等。这就是赛车的魅力与内涵。 汽车的速度越来赶快,使人们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汽车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每年因交通事故伤亡的人数越来越多,汽车安全问题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从汽车诞生那一刻开始,汽车安全技术就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如今汽车安全技术早已经不仅仅是安全气囊安全带的简单应用,各种电子设备的介入使得汽车安全装置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实际上对于汽车,每一个零部件都涉及到其安全性,其中不仅仅是那些我们熟知的电子设备,同时也包括汽车所采用的每一块钢板,每一个焊点甚至每个焊点的位置都影响着汽车安全。另外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道路配套设施都是和安全紧密相关的。 而这些汽车安全性配置按照事故发生的前后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类,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汽车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而被动安全则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保护成员和步行者,使损失降到最小的能力。 各个公司都致力提高自己产品的安全性,从安全带、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到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ASR)各种智能系统,汽车从结构上越来越智能化,设备自动化设备程度越来越高。抛开产品的安全性,汽车安全延伸到文化层次,遵守交通守则,良好的驾驶习惯,交通道德等等都影响着汽车安全的方方面面。人是主观体,在汽车具有安全保护设备的前提下,人的意味、素质都成为汽车安全的关键因素。普及汽车安全知识,提高文明交通意识,成为汽车时代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 汽车的安全,更是涉及到自然的安全。越来越多的汽车,虽然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汽车的数量激增,不断地与人类增土地,土地问题越来越严峻。汽车对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安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 (1)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污染。汽车的塑料铸件中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脱沫剂,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另外,铅基涂料会造成铅污染;油漆溶剂的散逸也会造成污染等。 (2)汽车噪声。据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运输噪声占75%,而汽车在交通噪声中占了85%。据调查,全国80%以上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噪声超过72分贝;上海西藏路中百一店附近的噪声达2分贝,有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喧闹的街道。 (3)汽车拥堵。由于汽车保有量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的顽疾。汽车拥堵降低整个社会的效率,而且加重了空气污染。汽车频繁启动、刹车和低速行车使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比正常行驶时多得多,大量拥堵的汽车废气集中排放,在距地面约5米处形成一个污染层,正在人的呼吸带附近,危害人体健康。 (4)公路、停车场和加油站的影响。公路建设使沿线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占用农田耕地等。1998年,中国公路总长达128万千米,这些路网使4万平方千米土地丧失农业功能。中国现有耕地132万平方千米,仅占国土面积的5%。露天停车场除了占地外,还会改变城市的气流的方向和速率,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 (5)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空气。以北京为例,大气污染物中,39%的一氧化碳、8%的碳氢化合物、2%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的尾气。另外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我国是人均石油资源缺乏的国家,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能源压力。2002年,我国年进口原油6500多万吨,已经占年消耗量的30%。由于有一部分汽车以液化气为燃料,所以液化气的消耗在过去5年中平均每年增长25%。 (6)汽车报废对环境的影响。在车辆拆卸、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油等。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废机油会随雨水漫流,污染周边环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决定汽车行业命运的关键。 纵观历史,汽车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并引导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前进。但是,在21世纪,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生存资源急剧下降。汽车的命运是兴是衰,却是备受制约。一方面,汽车必然存在于人类社会,另一方面,汽车必须告别传统的模式,新式汽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汽车与人类的关系,必将持续且相互影响。参考文献: 《汽车文化概论》陈燕,王昕彦 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8-1 《汽车环境保护学》朱崇基,周有平,何文华 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1 《汽车工程手册2 环境与安全篇》日本自动车技术会 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 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1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现在有些朋友总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觉得上了这么多年的班连个车都没混上实在是太失败了,于是这买车之想总萦绕心怀,甚至视为自己供职后的第一目标,也许我并不爱车并无此想法,但如果说没拥有自己的车就视为失败,窃以为实在是没有必要。而由此联想到汽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不免心生感慨,它已经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是如此紧密、不可或缺,而它带来的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细细思量。 汽车从发明到现在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应该说还是一个质的变化,而由此产生的汽车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又有所不同,在西方人看来,人是在所有机器之前的,所以要给予最大的重视,而自行车是出现在汽车之前的也应先行。所以在西方的马路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如果在过路口时有自行车,汽车会慢行等它先通过,换了是行人和自行车争行时,要先让行人先通过,更不用提行人与汽车了,那是更要先让着行人的。可在我们中国,汽车仿佛是有钱有权的一种象征,却可以视这些在西方通用的规则而不顾,对行人自行车抢行不说,还不耐烦地按着喇叭,横冲直撞简直就是大爷,我们只学来了人家的技术和照搬人家的交通规则,却没有学来人家的汽车文化,而缺少了文化的东西总是缺失点什么的。如果说汽车只是做为一种代步的工具,我们拥有它是为了生活的便利和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是没错的,要是想着有了车把它开在大街上也超越那些在路上卖力骑行的人,傲慢地按着喇叭催促走在前方八百米的行人,那就有点虚荣的味道,真把它和成功与否联系在一起就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而在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虽不少可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就少得可怜,不管是土地还是能源的状况都不容乐观,汽油有很大一部分信赖进口,油价的涨跌牵动着每个有车族的心。虽说近年开发了新的能源,比如车用乙醇,似乎前景一片美好,但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现在用的是玉米为原料造乙醇,美国现如今严加限制玉米的出口来卡我们的脖子,而做为一个人口大国,玉米也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必须得有一定的储备,所以现在也叫停了这项工程。这条路走不通,还是有其它的新能源,但目前都处在不成熟阶段,短期内不能得到解决。就说有朝一日解决了能源,那么我们的交通状况呢,大家所熟悉的北京的五条环路上的超大露天停车场,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中国人的耐心又尤其的差,拥堵时到处是心浮气躁的人,总想自己先走反而欲速而不达,更是乱成一锅粥。没有良好的秩序和驾驶习惯,就算修再宽的马路也是枉然。法制的不健全也为汽车在中国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考到驾照却车技很差的“马路杀手”,是谁把驾照发给了这些人。还有前阵报道的更令人寒心的,故意把被自己撞倒的人二次碾压至死的事故,都透露出我们的法制在某些地方是不是出了差错,以至于流传着撞残不如撞死这样的说法。 此外还有汽车尾气的污染,排放的有害物质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引起红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光化学烟雾能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能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会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损害肺功能。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含量过高时,会随降水形成“酸雨”。还会使得肺癌的人数明显增加。离公路越近,公路上汽车流量越大,肺癌死亡率越高。汽车尾气中的铅化合物可随呼吸进入血液,并迅速地蓄积到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它们干扰血红素的合成、侵袭红细胞,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损害脑细胞,引起脑损伤。当儿童血中铅浓度达6~8ppm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甚至出现痴呆症状。铅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危及胎儿。 不管是出于环境还是交通的考虑,本人认为,私人买车,不仅养车的费用很贵,维护也是件头痛的事。我们还是选择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比如说骑车,虽说累点但可以锻炼身体;乘坐公车,大力发展和完善公交系统,节省能源和道路资源 ;和别人拼车即方便还可以在路上找个伴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自身也是生物的一部分,做为一个个人,能为环保做一份贡献也是应该的,就算是我们自已不方便些,多留些绿色给下一代。而且成功的方式也不只体现在有没有车,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本人以为成功是为这个世界创造和留下了些什么,而不是你自己拥有了些什么。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说都象你这样那么中国的汽车工业就别发展了,但一项产业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给环境造成破坏,给生活带来更大的不便上。我们拥有汽车是为了更方便,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还要受它的危害,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还不如不拥有它的为好。汽车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密不可分的,怎样使它发挥更好的作用而减少危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而我们只要人人努力,总会把生活过得更好,而不在于是否拥有自己的私车,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把身边的事做好,过好我们的每一天,生活意义不仅仅在于成功与否,更在于快乐与否!!

汽车与社会论文内容概括怎么写初中

汽车与人类的关系 在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7公里。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天下了,特别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时,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短短19年,就生气1500辆。此间的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还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低廉,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也是此时开始,美国汽车便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 汽车从出现到现在短短一百多年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深究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如此深刻且持续。汽车最初的出现在作为运输工具,这一属性一直未变。当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渴望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生产上的需要等一系列动力促使汽车成为这个时代的产物。通过不断的发明改进,汽车终于面世。这一庞大的机器怪物,伴着隆隆的呼啸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并且使这个社会插上翅膀,伴随着它转动的轮子,一直开向未来。 汽车替代了代步、马车等传统交通手段,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速。它使两地的距离在时空上缩短了,促进了更多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信息得到传递,促进了社会的生产,更高的拉动了整个社会的上升。这种新式交通方式促进了商贸的来住,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相关服务。 汽车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它引导着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一个新兴产生的诞生。汽车最初是拉开了钢铁和煤炭的需求,制造汽车需要大量的钢铁,冶金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直接地影响了煤炭采集。矿业面临巨大的市场,这一强大动力使人类不断开发矿产,从煤炭到石油,再到天燃气等,点燃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曙光。围绕着汽车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生产业,橡胶、玻璃、塑料等等产,这些供给对化工、能源、制造等行业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汽车业是一个关联度非常大的产业,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支150多个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涉及到金融、旅游、服务、运输等行业,提供了无数工作岗位。这个群体遍及制造、销售、营运等行业。在日本,这个人口比例约为1/9,而且欧美国家,这个比例就更高了。由汽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圈,遍及社会各个层面,这条产业链在一百年间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一千年累积的财富还多。它使人类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大,并且节奏越来越来快。 汽车最初出现,速度并不快,但是它是用外部动力代替了人力。如何提高速度及能源利用率成为提高汽车技术的头号问题。科学家致力于这个问题的钻研,汽车的速度越来越高了,已经可以达到四百多公里每小时,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也缩短到三点多秒。由此产生了动力学等学科。汽车能源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能源紧缺并且污染严重的今天,能源已经起着决定汽车兴衰的关键。由传统的石油到新型的燃气,再到生物燃料,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新能源汽车的提出,更是在汽车业引起一阵狂潮。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传统汽车产业在21世纪面临最大的选择就是能源的选择。能源紧缺,并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一系列严峻的问题迫使人类不断寻找新的出路,汽车这种机器怪物的未来,就决定在能源上面。备受关注的我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 年~2020年)草案已经出炉。从目前透露出的《规划》细则看,中央财将投入上千亿元,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发展规划、消费补贴、税收策、科研投入、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中国已经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策体系。在21世纪,人类共同寻找汽车的就出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洗车将成为主流。 汽车引导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汽车文化。汽车已经从单一的交通工具过渡到多身份的象征,虽然交通工具是其永恒求变的属性。各个汽车生产商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汽车文化,耳熟能详的有通用公司、丰田公司、奔驰公司等等,它们不仅代表着一个商标,更代表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品牌。例如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其宗旨:依靠一支训练有素、富有使命感和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贯彻精益管理原则,注重不断学习和积极创新,安全地为顾客提供世界级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使上海通用汽车成为面向21世纪、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超级跑车、房车、豪华轿车、越野车等等,成为了不同阶级的象征。每一个阶层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他们不同的选择,而每个阶层又为这些汽车融入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在人与车的交融中,形成了汽车文化。在美国,开着路虎悍马的可能是娇小的女子,她们与强悍粗犷的汽车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就是这种强烈的反差,显示出她们渴望力量,希望保护自己的愿望。作为汽车用户中最充满激情的群体,青年人更喜欢超级跑车,SCC超跑俱乐部就是这样一个文化集合地。“开跑车不是为了炫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他们的理念。这个群体宣扬着一种独特的汽车文化,而他们,也正是中国超级跑车文化的一个顶级代表。汽车从日常走上了运动的舞台。从第一辆汽车被生产出来到第一次汽车比赛的举行只不过十年的时间。起初,汽车比赛的目的只是汽车生产厂家为了检查车辆的性能,宣传使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汽车生产厂家积极资助,推销其产品。世界上最早组织汽车比赛是在1887年4月20日,有法国《汽车》杂志社主办。不过参赛的只有1个人,名叫乔尔基-布顿,他驾驶四人座的蒸汽汽车从巴黎沿塞纳河畔跑到了努伊伊现在的汽车赛已完全成为一种职业活动,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在赛车场,那些五彩缤纷的赛车,随着一声令下,竟相出发,开足马力冲向前方。车手门你追我赶的争先表演,赛车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而过的彩场面非常壮观,这对20~30万的现场观众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来说极丰富刺激。汽车运动的魅力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改善汽车的性能; 是强化的道路实验;动态车展最佳广告;促进汽车大众化。汽车赛是集人与车为一体的综合较量。与通常的体育运动相比,汽车运动不仅是车手个人技艺、意志和胆量的竞争,而且是汽车设计,产品质量的角逐。这种独具特色的双重性运动,更能体现人类精英与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汽车运动产业近年来开始在国内落地生根。“热衷于汽车运动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喜欢观看汽车赛事外,中国职业车手的队伍也在迅速壮大,他们已经开始出现在国际顶级汽车赛事中。随着F1、GT这样的世界顶级汽车赛事相继落户中国,中国国内的各项汽车赛事近年来也风起云涌,诸如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卡丁车锦标赛等一系列赛车运动,已经在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的年度赛程上被排得满满当当。尽管国内的汽车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汽车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而我国的赛车生产上仍然大大的落后欧美国家,有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品牌不行。而且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赛车是一项“烧钱”运动勿需质疑,资金成为赛车运动发展的最大瓶颈。无论是F1这样的国际赛事,还是AGF、CCC等亚洲赛事,是否有足够的赞助商和赞助金额是一支车队生存壮大,赛事顺利进行,推广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技术是保障一个没有自身核心技术的车队或者厂商,是无法在赛车世界里觅得一席之地;同样,一个在汽车行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也是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赛车大国。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赛车运动较发达国家相比,一开始就多少有些“先天不足”,不具明显优势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赛车运动发展的最大障碍,且这种软肋并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推广和商业运作来弥补。赛车是一项刺激的运动,是一项团体的运动。一支好的赛车队伍需要有好的驾驶员站在前线比赛,更需要有优秀的修理团队的配合,还要有好的设计师等等。站在车队幕后更是实力强大的公司企业,有着国家的支持。从一个赛车运动的发展甚至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等。这就是赛车的魅力与内涵。 汽车的速度越来赶快,使人们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汽车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每年因交通事故伤亡的人数越来越多,汽车安全问题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从汽车诞生那一刻开始,汽车安全技术就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如今汽车安全技术早已经不仅仅是安全气囊安全带的简单应用,各种电子设备的介入使得汽车安全装置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实际上对于汽车,每一个零部件都涉及到其安全性,其中不仅仅是那些我们熟知的电子设备,同时也包括汽车所采用的每一块钢板,每一个焊点甚至每个焊点的位置都影响着汽车安全。另外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道路配套设施都是和安全紧密相关的。 而这些汽车安全性配置按照事故发生的前后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类,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汽车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而被动安全则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保护成员和步行者,使损失降到最小的能力。 各个公司都致力提高自己产品的安全性,从安全带、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到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ASR)各种智能系统,汽车从结构上越来越智能化,设备自动化设备程度越来越高。抛开产品的安全性,汽车安全延伸到文化层次,遵守交通守则,良好的驾驶习惯,交通道德等等都影响着汽车安全的方方面面。人是主观体,在汽车具有安全保护设备的前提下,人的意味、素质都成为汽车安全的关键因素。普及汽车安全知识,提高文明交通意识,成为汽车时代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 汽车的安全,更是涉及到自然的安全。越来越多的汽车,虽然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汽车的数量激增,不断地与人类增土地,土地问题越来越严峻。汽车对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安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 (1)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污染。汽车的塑料铸件中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脱沫剂,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另外,铅基涂料会造成铅污染;油漆溶剂的散逸也会造成污染等。 (2)汽车噪声。据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运输噪声占75%,而汽车在交通噪声中占了85%。据调查,全国80%以上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噪声超过72分贝;上海西藏路中百一店附近的噪声达2分贝,有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喧闹的街道。 (3)汽车拥堵。由于汽车保有量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的顽疾。汽车拥堵降低整个社会的效率,而且加重了空气污染。汽车频繁启动、刹车和低速行车使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比正常行驶时多得多,大量拥堵的汽车废气集中排放,在距地面约5米处形成一个污染层,正在人的呼吸带附近,危害人体健康。 (4)公路、停车场和加油站的影响。公路建设使沿线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占用农田耕地等。1998年,中国公路总长达128万千米,这些路网使4万平方千米土地丧失农业功能。中国现有耕地132万平方千米,仅占国土面积的5%。露天停车场除了占地外,还会改变城市的气流的方向和速率,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 (5)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空气。以北京为例,大气污染物中,39%的一氧化碳、8%的碳氢化合物、2%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的尾气。另外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我国是人均石油资源缺乏的国家,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能源压力。2002年,我国年进口原油6500多万吨,已经占年消耗量的30%。由于有一部分汽车以液化气为燃料,所以液化气的消耗在过去5年中平均每年增长25%。 (6)汽车报废对环境的影响。在车辆拆卸、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油等。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废机油会随雨水漫流,污染周边环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决定汽车行业命运的关键。 纵观历史,汽车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并引导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前进。但是,在21世纪,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生存资源急剧下降。汽车的命运是兴是衰,却是备受制约。一方面,汽车必然存在于人类社会,另一方面,汽车必须告别传统的模式,新式汽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汽车与人类的关系,必将持续且相互影响。参考文献: 《汽车文化概论》陈燕,王昕彦 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8-1 《汽车环境保护学》朱崇基,周有平,何文华 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1 《汽车工程手册2 环境与安全篇》日本自动车技术会 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 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1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和汽车消费文化现状思考  中国从有了自己的汽车到今天,打着“自主”名号的汽车制造厂遍地开花,貌似各个都忙碌却幸福着不亦乐乎~。但是,想过另一个不那么务实的问题的国人却少之又少——“中国什么时候也造得出来自己的汽车文化呀?”  关于这个问题,关于整个汽车领域的问题,说得上话的本就不多,现有的言论多是一些“老总的话”。他们的确很热心地推广着中国汽车文化的一点点微步前进,说得也极正确,但是无奈总显得声音太小……  世界著名汽车造型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当着很多中外记者的面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一语既出,摄人心魄。  尽管大部分人都认同乔老的评价,但至今没有原创性体现中国元素的汽车造型设计作品出现(尽管有长安长江鲟、龙腾等概念车面世,但笔者认为仅仅是命名体现中国元素罢了)。本文试图从设计思路和设计元素两方面寻求如何设计体现中国元素的汽车造型。  “什么才是中国元素?”  这是个很难一句话能说清的问题。在张艺谋的创作中,京剧的表现方式是中国元素;在吴冠中的画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国元素;在梁思成的心中,飞檐翘壁就是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并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比如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服饰风格元素,丝绸面料、唐装、旗袍、中山装等;文化风格元素,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黄山、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白鳍豚等;宗教神话风格元素,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不仅如上所述,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和一分为三的儒家思想、讲究无为而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其它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属于中国元素范畴。  当前中国现状是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差异大、平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石油资源较贫乏等,包括我们的民族特性是亚洲人种,勤奋、聪明、个人奋斗、爱随大流、讲排场、注重家庭等其实都是中国元素的体现。从以上基本元素中剔除任何文化对汽车都要求的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等共通的性能价格要求外,在诉求上中庸和谐,大气周到应该是设计目标。  下面是关于在汽车设计中,对我们的设计具体能做些什么的一点设想。  首先从颜色说起。  每一个民族在心理上对颜色的感觉有显著的不同。人民对于莫种颜色的喜恶往往源自本民族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因此,颜色也具备符号性,尽管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载体(历史、传说、物件)。  有没有中国独有的中国色呢?看了张艺谋的电影,很多外国人认为大红大绿等就是中国色。其实大红大绿只能算中国的民间色,不能代表中国色。认真参观故宫和中国寺院的人都能发现真正的中国色。中国有自己的三原色,虽然也是红、绿、蓝,但和西方的红绿蓝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中国的红是珊瑚红,绿是绿松石的绿,蓝是青金石的蓝,这三种色是国画颜料的根本色,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色。比如蓝色,西方人最喜爱的是宝石蓝,但中国人是青金石蓝,所以中国所有寺庙里菩萨和如来头顶色是青金石蓝,无比庄重;西方基督教堂的穹顶都是蓝宝石的蓝。  王大珩等在《中国颜色体系研究》中早就明确指出:对中国颜色体系色空间的明度、色调和彩度的均匀分级,应进行中国人眼的心理物理验证实验,提出基础色度分级。  因此,研究和开发中国颜色漆料,不论在车身喷涂,还是在内饰上应用,都会传达中国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受中国人民欢迎。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线条。  综观中国立体造型史,从夏商周以前红山文化中的古陶器制作用线条和图案,到夏商周的青铜器,再到汉代的漆器,乃至汉后历朝历代的瓷器等,始终有一些传承的造型元素。中国自古以来的造型设计,都从古陶造型、青铜器造型和漆器造型中汲取了丰厚的养分。汽车造型也应从中学习,但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提取精华元素——线条。  一根线条在达芬奇眼中被理解成一个点在平面或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乃至解析几何中的一个方程式所界定的点的集合,线条无宽度也无厚度。因此对于生活在文艺复兴以后或接受过文艺复兴思想的西方人,对于线条的理解是基于几何学和数学。而对于中国传统而言,线条不仅有宽度,有厚度,还有方向,甚至能表现出速度和力量,对于线条的理解完全基于主观感受。所以这也是中国线条的魅力所在,正所谓“求其神韵、见其生气”。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表达出中国线条的宽度,厚度乃至速度和力量,是设计富含中国元素汽车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深入寻找中国线条,从中国绘画中,传统生活用品、工艺品设计中,乃至建筑设计等所有造型设计中汲取养分。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侃侃而谈的美好设想,然而国内当下的汽车消费文化现状,却丝毫让我高兴不起来啊。  第一我想谈谈“长”的问题。似乎有种说法,不管是欧洲美国日本多牛的车,到了中国就得入乡随俗。“长”则活,反之则难以生存。  大车身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则成为自身地位的一种象征和暗示。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源自民族性格的审美和消费取向正是东西方不同民族性格所导致。这也正是国人偏爱加长版的原因所在。帕萨特B55加长77mm,奔驰加长了430mm,成为S350L,宝马加长了140mm,成为BMW5Li,此外,雷克萨斯推出了加长版LS460L,凯迪拉克也推出加长版SLS等等。这些加长车,几乎都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宝马方面甚至声称,加长宝马不在国外卖,只对中国市场销售。  “长”和“大”到底好不好呢?难道我们只能听市场说了算,听群众说了算?  我们知道的只有,加长加宽后的车身固然可以使车的看起来大气,阔气,豪气,但是如此大幅的加长车身必然是汽车的操控性,特别是转弯是的灵敏度大大下降,如此的特殊“癖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车的安全性大受质疑。所以,连自身的生死都可以因为肤浅的喜好而置之度外的国人,我实在看不出高明之处。如果让他们领导自己的汽车文化,是不是等于放任呢?我认为稍有责任心的汽车人们,都应该尽心为中国的汽车消费导向做一些思考,发表一些声响!  第二,排量。这又是一个让人说不开的话题,不是吗?  德国人鲁兹。罗森在中国工作刚刚满一年,他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对新车型和高档汽车是如此地热衷,中国的车市也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国际新车型的秀场,而即使在一些偏远的中小城市,也时常会出现高档的SUV或跑车。  国内的汽车工业开始大步挺进开始,随着车市出现的爆发性增长,新车型的推出也随之开始步入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新车型中,大排量的汽车比例不断上升。在2000年以前,我国车型中,排量在4升以下的车型约占33%。在2000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小排量车占25%。2001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小排量车占3%,大排量车型却占到当年新车型的50%。到了2003年大排量车型更是爆发上市,共有10款0升及以上的车型上市。这一年,小排量新车型约占当年全部新车型的5%,0升以上的新车型占全年新车型的5%。  到了2004年,中国引进轿车的排量越来越大,如别克荣御排量6升,国产奔驰E280排量0升,天籁排量5升,奥迪A8排量2升……在2004年上市的新车型中,排量在0以上的占72%,而2005年,更多排量高于0升的国外品牌轿车在中国投产。  排量的增大得让人触目惊心了。不难看出,中国的消费者对车本身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如果说80后的人的生活态度是“我喜欢,我就喜欢!”那么,为什么作为很看不惯这种浮躁也好,不可理喻也罢的那些年轻人的思想的,在买车大军中顶大梁的老一辈人们。我想问你们,为什么你们也显得意气用事了呢?  大型车是美国人的最爱  由于美国地广人稀,道路交通非常发达,所以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美国是真正的汽车社会。  美国不仅是全球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也同样是在用汽车体形最大的国家。大体积、大排气量是美国汽车的标志。在各种车型中,SUV和皮卡是美国人的最爱。据统计,2004年全美售出的越野车超过300万辆,与1990年的100万辆相比增加了两倍。根据预测,到2005年,越野车在美国汽车的销售中将占到四成。而皮卡的销售更是经久不衰,由于需要经常拖曳房车或游艇等大型物体,美式皮卡在设计上采用大排量发动机(大多安装5至6升的增压柴油发动机)。为了满足野外休闲的较高要求,许多车采用的是四轮驱动。  国情才是决定因素  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维?史密斯博士在南京表示,中国不能克隆美国的汽车消费文化。他指出,目前在全世界每天生产的8200万桶石油中,美国每天就要消费掉2040万桶,而这些石油资源75%消费在交通工具上;但美国人仍然越来越多地使用耗油量大的运动型多用汽车。他认为,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文化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并同样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中国要按照美国的消费模式下去,必将会造成能源、环境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  但中国车市的事实却表明,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正在成为中国模仿的对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对于汽车消费的认识。虽然现在汽车开始从奢侈品向正常品或必备品过渡,但爱面子和大即是好的传统观念依然对购车者有着很大的影响。  虽然从本质上说,小汽车的拥有是一种个人的消费行为,不应受到限制,但事实上,汽车的运行会带来污染增加,使道路变得拥挤、降低其他运载工具行驶速度,干扰和影响步行者的行为等,从而使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

汽车与社会论文内容怎么写初中数学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结论(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参考文献(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ABS与汽车制动系统 汽车的制动性也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自从汽车诞生之日起,汽车的制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行驶车速的提高,其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明显。制动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所以,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行驶的重要保障。 汽车的制动性及其评价指标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汽车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车不动的驻车制动器性能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 一、提高汽车安全性的制动控制系统 有汽车参与的交通事故中,事故的预防、事故的回避、乘客保护等安全领域与汽车的运动性能有密切的关系。事故预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驾驶员,事故发生瞬间对乘客保护主要是汽车的被动安全设备起作用,而事故的回避则与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有紧密的关系。在事故预防环节中人和环境的作用是主要的,在事故回避环节中车的作用是主要的。在汽车中,提高安全性的制动控制系统除了ABS、TCS、ESP(VSC、VDS)等,另外还有BAS(Brake Assist System,制动器辅助系统)。 制动辅助系统BAS是当紧急刹车时,根据踩的速度、力度,制动系统自动感知而输出更强的制动力。它的工作原理是,令刹车泵里的真空量增加,使你一脚踩下去,制动力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即使车子已经熄火了,它还会使刹车制动能力保持一段时间。它的功能是在紧急制动时,提供一个附加的制动力来帮助没能及时形成较大制动力的驾驶员,制动助力加快制动踏板的移动;当司机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制动力不太大时,增加制动力,使车辆的紧急制动性能最佳。有关调查显示,约有90%的汽车驾驶员紧急情况刹车时缺乏果断,而BAS则能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速度,探测车辆行驶情况。紧急情况下,当驾驶员迅速踩下制动踏板力度不足时,BAS便会启动,并在不足1秒的时间内把制动力增至最大,从而缩短紧急制动刹车距离。 ABS虽然能够缩短刹车距离,但如果驾驶员采用点刹时,车轮往往不会抱死,ABS没有机会发挥作用。而制动辅助BAS,则让现有的ABS具有一定的智能。当驾驶者迅速用力踩下刹车踏板时,BAS就会判断车辆正在紧急刹车,从而启动ABS,迅速增大制动力。 二、 ABS系统的保养与正确使用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作为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在现代汽车上运用已经很广泛了。由于其在制动过程中的控制方式及工作过程与以往普通的制动系统有所区别,因此在使用保养方面也与传统的制动系统有所不同,否则会引发ABS系统故障。 总结多年的维修经验,笔者认为车主在使用装有ABS系统的汽车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四要 (1)要始终将脚踩住制动踏板不放松。这样才能保证足够和连续的制动力,使ABS有效地发挥作用。 (2)要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当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至少要保证离前面的车辆有3s的制动时间;在不好的路面上行驶,要留给制动更长一些的时间。 (3)要事先练习使用ABS,这样才能使自己对ABS工作时的制动踏板振颤有准备和适应能力。 (4)要事先阅读汽车驾驶员手册。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各种操作。 四不要 (1)不要在驾驶装有ABS的汽车时比没有装ABS的汽车更随意。有些车主认为汽车装有ABS后,安全性加大,因此在驾驶中思想就会放松,为事故埋下隐患。 (2)不要反复踩制动踏板。在驾驶有ABS的车时,反复踩制动踏板会使ABS的工作时断时续,导致制动效能降低和制动距离增加。实际上,ABS本身会以更高速率自动增减制动力,并提供有效的方向控制能力。 (3)不要忘记控制转向盘。在制动时,ABS系统为驾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控制能力,但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完成汽车的转向操作。在出现意外状况时,还得需要人来完成转向控制。 (4)不要在制动过程中,被ABS的正常液压工作噪声和制动踏板振颤吓住。这种声音和振颤都是正常的,且可让驾驶者由此而感知ABS在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