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数学教学科研论文范文模板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2024-07-07 20:16:43

数学教学科研论文范文模板图片高清

数学论文一般都有专门的课题,不知你要哪方面的,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你在百度搜索出输入:数学论文或者某课题的数学论文,注意下面的相关搜索及更多相关搜索,你就会看到的。

每个学校都有他规定的格式的,你最好问下你们学校的领导吧。来源:金鼎论文

难得楼主看得起我,邀我来看看。可惜我虽是理科出身,但真正的科学(包括数学)论文还真没大见过。只多见教育论文。只好搜一下了。有陈景润先生论文的开头,好象直截了当,和我们证明一个普通数学证明题相似的。另一个搜到的,就和我们的议论文相似了。也许还是类似教学论文。_html不知楼主要的是哪种,可再发信息吧。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模板图片高清

每个学校都有他规定的格式的,你最好问下你们学校的领导吧。来源:金鼎论文

数学论文的格式和其他论文格式差不多。这是我获广东中山市三等奖的数学论文,供参考。保障一年级数学学业成绩经验点滴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小学阶段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一年级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年级相比,平均分一直居于下游,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小。本人通过提问学生及亲身教学经历从数学能力、数学习惯、心理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几点经验。[关键词]:数学能力 因素 经验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小学阶段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一年级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年级相比,平均分一直居于下游,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小。按理说,试卷难度、题量与其他年级相比,差别并不大,试题的编排也不会超“课程标准”,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根源在哪?我们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研究,具体做法是:在单元测试结束后,每班将学生分为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面批试卷,采取个别谈话形式,让他们自己根据错题分析出错原因,结果大致是:优生的原因分析 没细致审题,忘记检验,考试时间长中等生的原因分析 不理解题意,时间不够,计算出错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不识字,不会做通过上面的调查、提问和我们平时在实践教学中的观察、了解,我从数学能力、数学习惯、心理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一) 数学能力方面1、 认字能力不强 不理解题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字,其中800—1000字会写。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识字量不大,认字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并且同年级的学生,认字与理解题意能力也因人而异。当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不认识的字时,部分学生做题的心理与思维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还会“误解”题意,导致将题做错。比如,一年级下册期末练习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部分学生不认识“原”“卖掉”“剩”这几个字,导致有学生将本子算式列成“60—28=32”又比如:一年级下册中段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和50相邻的数是( )和( )”如果学生不理解“相邻”的意思,或者把“相邻”误解成“相近”或“相似”等意思,那就很难把正确的数写出来。2、形成固定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能根据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举出反例。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很容易对例题进行简单的模仿,忽略对题目数学信息的梳理和对数学过程及意义的理解,导致做错题目。如:女孩买了一个 ,找回17元,女孩付给售货员多少元?关于“人民币找钱”问题,教材例题运用的是减法,而这道题灵活地将数学信息调换。但是,有部分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依旧参照例题形式,用减法来解决,将算式列成:63—17=46(元)3、 应试技巧没掌握应试技巧主要指在应对考试时,考生为更好的解答各类题而采取的一些特殊的方法。应试技巧在考试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在做题时,有的同学因为一道难题苦苦思索,坚持到底,最后时间不够,后面“一片空白”,导致失分惨重;也有的同学在面对选择题、连线题等类型题时,因为不能确定答案,就“留下空白”,类似这样的情况而失分的同学比比皆是,令人遗憾。(二) 数学习惯方面审题不细致,检验习惯没养成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具有特殊性,,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细致审题与再次细心检查的习惯。即使老师苦口婆心地一次次强调“认真审题,做完检查”,但大多数学生在真正测试时往往粗略地看了一遍题目后就开始答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看题目就答题。比如:“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部分学生没审题,会把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检查阶段,大部分学生虽然从头至尾地看了自己的答案与题目,但也没能比较好地发现错误。(三)心理因素1、态度 健康 注意力因素影响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学习态度还没有完全端正,学习责任心还不够强。遇到难题时,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愿意动脑筋;还有的学生在考试时身体不舒服,如:肚子痛、想上厕所。这也会对他的成绩造成影响;有的学生在规定的一小时内,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会玩手指、玩橡皮而忘记答卷。2、依赖心理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刚起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而部分家长辅导时“坚守阵地”, “陪坐”身旁,只要发现孩子不会做题,就“义不容辞”,再三教导。家长的做法更加促进孩子的依赖性,导致学生在做试卷时,产生惧怕或抵抗心理。有一年级的孩子到我面前反映:“老师,我不喜欢考试。”我问其原因,孩子天真地回答:“考试的时候,我不会,没人教我;但在家里,父母会教我。”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教师要想保障学生的期末学业成绩,根据我三年低年段的亲身教学实践经验和日常的观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阅读的日常训练 数学同样离不开阅读,教师可以利用晨读、午读时间鼓励孩子多阅读,让孩子学会“置身于其境”。通过多阅读,增加学生识字量,提高想象能力。平时鼓励一年级学生通过绘声绘色地阅读,让自己“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理解文章意思,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题意。(二)审题与检验习惯的日常训练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收获什么。好习惯容易形成,不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教师要把握一年级这关键期,把审题与检验习惯植根于孩子脑中,好习惯受用一生。在日常练习中,要与孩子一起读题,读到学生理解为止。教师读题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声音高低、停顿,关注到后进学生。而且每次读题时都要强调:“认真读题,读到明白为止。” 计算时,告诉孩子“检验”就是计算的一部分,没有“检验”的计算是不完整的。教师还要采用奖励制度,激励能够检验的孩子。(三)应试技巧的日常训练在日常练习训练中,强调学生做题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抓大放小”,把握分值大和不费时的题。在单元测试过程中,老师要观察学生答题过程,特别关注后进生的答题情况。当发现哪个孩子不懂得技巧时,课后,老师要单独找他谈心,并通过多次训练,用各种机制表扬他,激发他的应试意识。(四)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责任,是一个人应该而且必须承担的义务;而责任心则是强制自己去承担这些义务的心理意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责任心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利用班会,讲故事,家校联合,培养对孩子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办法,促进孩子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五)发散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扎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教师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以“生”为主体,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优扶差”,促使优生更优,后进生不掉队。(六)独立作业的培养在处理家庭作业时,家长应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在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时,我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先鼓励孩子继续读题,理解题意,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如果还不会做,要让孩子表达出哪一方面弄不懂,家长在这一方面进行一点点地暗示或启发,点到为止,然后继续让孩子再思考,当孩子解决出问题时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感,以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动脑。总之,想要保障一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需要教师把工作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教学议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推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理由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深思,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理由: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通过作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策略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策略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理由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理由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理由。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推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深思、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理由,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深思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深思,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理由让他们深思、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理由的有力工具,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模板图片高清

如何写数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引言在审阅数学论文过程中发现很多论文内容简单,或是一两个习题证明或是将教材内容,他人论文组合改编,简单重复,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人士认为数学教育论文难写,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掌握撰写数学论文的规律。数学论文分两种,一种称为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很难拥有大量时间从事纯数学研究,而职称聘任制又需要公开发表论文,这样一来很多人将自己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转而写一些数学教研论文。 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1 撰写数学论文应具有原则1 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2 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3 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2 撰写数学论文忌讳1 大题小作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2 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单独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整的。就杂志的整个体系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系,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讨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准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事实凭空捏造,夸大结论。首先应该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避免在自己的 论文中重复。同时可以借鉴别人成果,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避免做无用功。3 形式思维混乱科学发展到今天,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统一。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撰写论文应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正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尤为重要。3 关于数学论文选题数学论文选题是找“热门”还是“冷门”?“热门”课题从事研究的人员众多,发展迅速。如果作者所在单位基础雄厚,在这个领域占有相当地位,当然要从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或向相关领域扩展。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别人后面搞低水平重复。选择“冷门”,知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究目标为较好的选择。无论选“冷门”还是“热门”,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需要性 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2)创新性 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或是没有充分研究过的问题。(3)科学性 选题应有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作依据。(4)可行性 选题应充分考虑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切实可行。4 关于数学论文文风1 语言表达确切从选词,造句,段落,篇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2 语言表达清晰简洁语句通顺,脉络清楚,行文流畅,语言简洁。3 语言朴实语言朴实无华是科技论文本色。对于科学问题阐述无须华丽词藻也不必夸张修饰。总之撰写论文应有感而写,有为而写,有目的而写。借鉴他人成果,博采众长,涉足实践,提炼新意,在你的论文中拿出你的真实感受,不简单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样的论文才可能发表,并为广大读者接受。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数学论文的格式和其他论文格式差不多。这是我获广东中山市三等奖的数学论文,供参考。保障一年级数学学业成绩经验点滴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小学阶段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一年级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年级相比,平均分一直居于下游,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小。本人通过提问学生及亲身教学经历从数学能力、数学习惯、心理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几点经验。[关键词]:数学能力 因素 经验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小学阶段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一年级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年级相比,平均分一直居于下游,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小。按理说,试卷难度、题量与其他年级相比,差别并不大,试题的编排也不会超“课程标准”,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根源在哪?我们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研究,具体做法是:在单元测试结束后,每班将学生分为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面批试卷,采取个别谈话形式,让他们自己根据错题分析出错原因,结果大致是:优生的原因分析 没细致审题,忘记检验,考试时间长中等生的原因分析 不理解题意,时间不够,计算出错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不识字,不会做通过上面的调查、提问和我们平时在实践教学中的观察、了解,我从数学能力、数学习惯、心理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一) 数学能力方面1、 认字能力不强 不理解题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字,其中800—1000字会写。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识字量不大,认字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并且同年级的学生,认字与理解题意能力也因人而异。当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不认识的字时,部分学生做题的心理与思维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还会“误解”题意,导致将题做错。比如,一年级下册期末练习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部分学生不认识“原”“卖掉”“剩”这几个字,导致有学生将本子算式列成“60—28=32”又比如:一年级下册中段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和50相邻的数是( )和( )”如果学生不理解“相邻”的意思,或者把“相邻”误解成“相近”或“相似”等意思,那就很难把正确的数写出来。2、形成固定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能根据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举出反例。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很容易对例题进行简单的模仿,忽略对题目数学信息的梳理和对数学过程及意义的理解,导致做错题目。如:女孩买了一个 ,找回17元,女孩付给售货员多少元?关于“人民币找钱”问题,教材例题运用的是减法,而这道题灵活地将数学信息调换。但是,有部分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依旧参照例题形式,用减法来解决,将算式列成:63—17=46(元)3、 应试技巧没掌握应试技巧主要指在应对考试时,考生为更好的解答各类题而采取的一些特殊的方法。应试技巧在考试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在做题时,有的同学因为一道难题苦苦思索,坚持到底,最后时间不够,后面“一片空白”,导致失分惨重;也有的同学在面对选择题、连线题等类型题时,因为不能确定答案,就“留下空白”,类似这样的情况而失分的同学比比皆是,令人遗憾。(二) 数学习惯方面审题不细致,检验习惯没养成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具有特殊性,,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细致审题与再次细心检查的习惯。即使老师苦口婆心地一次次强调“认真审题,做完检查”,但大多数学生在真正测试时往往粗略地看了一遍题目后就开始答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看题目就答题。比如:“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部分学生没审题,会把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检查阶段,大部分学生虽然从头至尾地看了自己的答案与题目,但也没能比较好地发现错误。(三)心理因素1、态度 健康 注意力因素影响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学习态度还没有完全端正,学习责任心还不够强。遇到难题时,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愿意动脑筋;还有的学生在考试时身体不舒服,如:肚子痛、想上厕所。这也会对他的成绩造成影响;有的学生在规定的一小时内,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会玩手指、玩橡皮而忘记答卷。2、依赖心理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刚起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而部分家长辅导时“坚守阵地”, “陪坐”身旁,只要发现孩子不会做题,就“义不容辞”,再三教导。家长的做法更加促进孩子的依赖性,导致学生在做试卷时,产生惧怕或抵抗心理。有一年级的孩子到我面前反映:“老师,我不喜欢考试。”我问其原因,孩子天真地回答:“考试的时候,我不会,没人教我;但在家里,父母会教我。”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教师要想保障学生的期末学业成绩,根据我三年低年段的亲身教学实践经验和日常的观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阅读的日常训练 数学同样离不开阅读,教师可以利用晨读、午读时间鼓励孩子多阅读,让孩子学会“置身于其境”。通过多阅读,增加学生识字量,提高想象能力。平时鼓励一年级学生通过绘声绘色地阅读,让自己“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理解文章意思,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题意。(二)审题与检验习惯的日常训练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收获什么。好习惯容易形成,不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教师要把握一年级这关键期,把审题与检验习惯植根于孩子脑中,好习惯受用一生。在日常练习中,要与孩子一起读题,读到学生理解为止。教师读题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声音高低、停顿,关注到后进学生。而且每次读题时都要强调:“认真读题,读到明白为止。” 计算时,告诉孩子“检验”就是计算的一部分,没有“检验”的计算是不完整的。教师还要采用奖励制度,激励能够检验的孩子。(三)应试技巧的日常训练在日常练习训练中,强调学生做题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抓大放小”,把握分值大和不费时的题。在单元测试过程中,老师要观察学生答题过程,特别关注后进生的答题情况。当发现哪个孩子不懂得技巧时,课后,老师要单独找他谈心,并通过多次训练,用各种机制表扬他,激发他的应试意识。(四)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责任,是一个人应该而且必须承担的义务;而责任心则是强制自己去承担这些义务的心理意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责任心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利用班会,讲故事,家校联合,培养对孩子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办法,促进孩子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五)发散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扎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教师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以“生”为主体,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优扶差”,促使优生更优,后进生不掉队。(六)独立作业的培养在处理家庭作业时,家长应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在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时,我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先鼓励孩子继续读题,理解题意,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如果还不会做,要让孩子表达出哪一方面弄不懂,家长在这一方面进行一点点地暗示或启发,点到为止,然后继续让孩子再思考,当孩子解决出问题时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感,以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动脑。总之,想要保障一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需要教师把工作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范文模板图片高清

数学论文的格式和其他论文格式差不多。这是我获广东中山市三等奖的数学论文,供参考。保障一年级数学学业成绩经验点滴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小学阶段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一年级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年级相比,平均分一直居于下游,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小。本人通过提问学生及亲身教学经历从数学能力、数学习惯、心理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几点经验。[关键词]:数学能力 因素 经验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小学阶段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一年级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年级相比,平均分一直居于下游,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小。按理说,试卷难度、题量与其他年级相比,差别并不大,试题的编排也不会超“课程标准”,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根源在哪?我们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研究,具体做法是:在单元测试结束后,每班将学生分为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面批试卷,采取个别谈话形式,让他们自己根据错题分析出错原因,结果大致是:优生的原因分析 没细致审题,忘记检验,考试时间长中等生的原因分析 不理解题意,时间不够,计算出错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不识字,不会做通过上面的调查、提问和我们平时在实践教学中的观察、了解,我从数学能力、数学习惯、心理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一) 数学能力方面1、 认字能力不强 不理解题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字,其中800—1000字会写。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识字量不大,认字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并且同年级的学生,认字与理解题意能力也因人而异。当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不认识的字时,部分学生做题的心理与思维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还会“误解”题意,导致将题做错。比如,一年级下册期末练习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部分学生不认识“原”“卖掉”“剩”这几个字,导致有学生将本子算式列成“60—28=32”又比如:一年级下册中段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和50相邻的数是( )和( )”如果学生不理解“相邻”的意思,或者把“相邻”误解成“相近”或“相似”等意思,那就很难把正确的数写出来。2、形成固定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能根据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举出反例。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很容易对例题进行简单的模仿,忽略对题目数学信息的梳理和对数学过程及意义的理解,导致做错题目。如:女孩买了一个 ,找回17元,女孩付给售货员多少元?关于“人民币找钱”问题,教材例题运用的是减法,而这道题灵活地将数学信息调换。但是,有部分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依旧参照例题形式,用减法来解决,将算式列成:63—17=46(元)3、 应试技巧没掌握应试技巧主要指在应对考试时,考生为更好的解答各类题而采取的一些特殊的方法。应试技巧在考试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在做题时,有的同学因为一道难题苦苦思索,坚持到底,最后时间不够,后面“一片空白”,导致失分惨重;也有的同学在面对选择题、连线题等类型题时,因为不能确定答案,就“留下空白”,类似这样的情况而失分的同学比比皆是,令人遗憾。(二) 数学习惯方面审题不细致,检验习惯没养成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具有特殊性,,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细致审题与再次细心检查的习惯。即使老师苦口婆心地一次次强调“认真审题,做完检查”,但大多数学生在真正测试时往往粗略地看了一遍题目后就开始答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看题目就答题。比如:“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部分学生没审题,会把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检查阶段,大部分学生虽然从头至尾地看了自己的答案与题目,但也没能比较好地发现错误。(三)心理因素1、态度 健康 注意力因素影响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学习态度还没有完全端正,学习责任心还不够强。遇到难题时,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愿意动脑筋;还有的学生在考试时身体不舒服,如:肚子痛、想上厕所。这也会对他的成绩造成影响;有的学生在规定的一小时内,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会玩手指、玩橡皮而忘记答卷。2、依赖心理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刚起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而部分家长辅导时“坚守阵地”, “陪坐”身旁,只要发现孩子不会做题,就“义不容辞”,再三教导。家长的做法更加促进孩子的依赖性,导致学生在做试卷时,产生惧怕或抵抗心理。有一年级的孩子到我面前反映:“老师,我不喜欢考试。”我问其原因,孩子天真地回答:“考试的时候,我不会,没人教我;但在家里,父母会教我。”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教师要想保障学生的期末学业成绩,根据我三年低年段的亲身教学实践经验和日常的观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阅读的日常训练 数学同样离不开阅读,教师可以利用晨读、午读时间鼓励孩子多阅读,让孩子学会“置身于其境”。通过多阅读,增加学生识字量,提高想象能力。平时鼓励一年级学生通过绘声绘色地阅读,让自己“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理解文章意思,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题意。(二)审题与检验习惯的日常训练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收获什么。好习惯容易形成,不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教师要把握一年级这关键期,把审题与检验习惯植根于孩子脑中,好习惯受用一生。在日常练习中,要与孩子一起读题,读到学生理解为止。教师读题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声音高低、停顿,关注到后进学生。而且每次读题时都要强调:“认真读题,读到明白为止。” 计算时,告诉孩子“检验”就是计算的一部分,没有“检验”的计算是不完整的。教师还要采用奖励制度,激励能够检验的孩子。(三)应试技巧的日常训练在日常练习训练中,强调学生做题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抓大放小”,把握分值大和不费时的题。在单元测试过程中,老师要观察学生答题过程,特别关注后进生的答题情况。当发现哪个孩子不懂得技巧时,课后,老师要单独找他谈心,并通过多次训练,用各种机制表扬他,激发他的应试意识。(四)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责任,是一个人应该而且必须承担的义务;而责任心则是强制自己去承担这些义务的心理意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责任心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利用班会,讲故事,家校联合,培养对孩子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办法,促进孩子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五)发散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扎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教师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以“生”为主体,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优扶差”,促使优生更优,后进生不掉队。(六)独立作业的培养在处理家庭作业时,家长应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在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时,我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先鼓励孩子继续读题,理解题意,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如果还不会做,要让孩子表达出哪一方面弄不懂,家长在这一方面进行一点点地暗示或启发,点到为止,然后继续让孩子再思考,当孩子解决出问题时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感,以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动脑。总之,想要保障一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需要教师把工作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怎么写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 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 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 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可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撰写教学论文的重要性。广大教师来自教学第一线,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要能鼓足勇气树立信心, 选定一个研究课题, 读一些有关书刊, 收集一些必要的材料, 掌握一点写作的基础知识, 完全可以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论文来。当然,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教学论文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必须要有严肃的写作态度、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材料积累和一定的写作经验。下面就几个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供网友参考。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 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 首先要立论正确, 论据严谨, 符合教学规律。 实用性 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 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 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 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 能够为同行所借鉴,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独创性 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 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 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 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可读性 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 即要有章法, 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容易让人理解。二、经验总结型教学论文的基本模式 教学心得式 这是初学写作教学论文的教师常用的一种模式, 它的特点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 对教学得失做出必要的分析概括,与同行们交流。 问题探究式 这类论文的写作, 往往是教师对教学中的某个或某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思考, 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然后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写成文章,供同行们参考。 质疑讨论式 这类论文是作者对教材、教学刊物或参考资料中的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或意见, 以论文的形式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专题总结式 这类论文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或研究的成果, 表现为对某个专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三 材料的积累收集材料是写作论文的必要准备, 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持之以恒的过程。材料来源包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对教学刊物及网上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流览,以及自己的课后反思、作业记录、试卷分析等第一手资料。应该指出, 写好课后反思,做好作业记录、试卷分析, 养成天天写教学日记, 期期写教学总结的习惯, 是收集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做,对教学论文的写作更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写作 确定合适的选题和角度教学论文的选题有大有小, 有难有易, 必须从实际出发, 适当确定。太大了, 力不胜任, 难以完成, 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太小了, 轻而易举, 不费力气, 不利于用己的锻炼提高。确定了选题以后, 还有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论述角度对题目的大小有调节作用, 论述角度选得恰当, 大题可以小作, 小题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说, 确定论文的选题和论述角度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首先, 要量力而行, 实事求是, 不要好高鹜远, 贪大图深, 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缺乏基础和准备的、体会不深或兴趣不浓的题目。当然, 也不要应付差事, 贪图便宜, 去做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初学写作, 题目还是以小一点为好, 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同时, 题目小也比较容易驾御,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其次, 要着眼于教学中有普遍意义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从自己的实践出发, 选择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度去阐述、论证, 才能既易于引起重视, 又易于写出新意不落俗套,。 定好论文的标题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记, 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 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 标题要内容具体、反映中心、用词精当、长短适中,但是,也不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 安排好论文的结构在安排文章结构时, 一是要围绕主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 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 做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 就是说, 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必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写好提纲 按照提纲撰写初稿提纲只是文章的一种预想, 一个轮廓, 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密、完善。写作中如果发现观点或材料的某些细节与原来提纲的设想不吻合, 就应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要对相关的论述进行修改;如果发现有些观点或材料不恰当或者不确切, 就应该中止写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初学写论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摹仿。要多看一些有关的论文, 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如怎样立意, 怎样选村, 怎样布局, 怎样开篇, 怎样结尾。但是要注意, 摹仿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从别人成熟的作品中揣摸、领悟出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而不是抄袭别人文章的内容, 剽窃别人研究的成果。在写作时, 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语言和修辞特点。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易懂;用短词不用长词;用规范词不用生造词;用短句不用或少用长句;用单句不用或少用复句。修辞特点是:语义明确具体, 不要含混抽象;叙述直接了当, 不要拐弯抹角;文风朴实, 不求华丽。五 修改定稿初稿完成后要反复修改, 力求完美。如果一时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可以先放几天,让脑子冷一冷再修改。在修改时, 除了要改正内容上的错误以外, 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纠正错别字;(2)删去那些摸棱两可的、可有可无的、众所周知的、大而不当的、华而不实的话;(3)修改那些语义晦涩的、重复罗唆的、牵强武断的、字词生僻的地方。(4)力求使行文通顺流畅、明白自然。总之, 一篇好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应该言之有物, 言之有据, 言简意赅, 清新悦目。要达到这样的水平, 自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磨练, 而这正是有抱负的青年教师的一种高尚追求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一、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计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得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送信”“闯关游戏”“数学接力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二、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除法。42÷2时,许多学生会总结这样的算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一定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教师可以让学生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将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错误情况,如:25+75-25+75(应等于150,而误得0)6-6×5(应等于8,而误得0)56÷4×5(应等于25,而误得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三、加强口算训练。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练习一、两位数的加减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四、重视简便运算。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如:182+37+18+263=(182+18)+(37+263)29×75+29×25=29×(75+25)15-8-2=15-(8+2)、9÷5=(9×8)÷(5×8)……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27+101=327+(100+1)9+99+999=10+100+1000-321×9=21×(10-1)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五、易错题对比练习。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如:41+7和41×7;(25×40)÷(50×2)和25×40÷50×2;9-(5-5)和9-(5+5);25×(4+8)和25×(4×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3、养成良好验算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总结: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教学工作,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教师要注意让计算教学变得有趣,算理与算法相结合,算法多样化以及算法的优化,还要注意强调验算的重要性,做好验算示范,在丰富学生知识含量的同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教学论文范文模板图片高清

数学论文的格式和其他论文格式差不多。这是我获广东中山市三等奖的数学论文,供参考。保障一年级数学学业成绩经验点滴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小学阶段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一年级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年级相比,平均分一直居于下游,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小。本人通过提问学生及亲身教学经历从数学能力、数学习惯、心理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几点经验。[关键词]:数学能力 因素 经验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小学阶段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怪现象:一年级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年级相比,平均分一直居于下游,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小。按理说,试卷难度、题量与其他年级相比,差别并不大,试题的编排也不会超“课程标准”,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根源在哪?我们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研究,具体做法是:在单元测试结束后,每班将学生分为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面批试卷,采取个别谈话形式,让他们自己根据错题分析出错原因,结果大致是:优生的原因分析 没细致审题,忘记检验,考试时间长中等生的原因分析 不理解题意,时间不够,计算出错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不识字,不会做通过上面的调查、提问和我们平时在实践教学中的观察、了解,我从数学能力、数学习惯、心理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一) 数学能力方面1、 认字能力不强 不理解题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字,其中800—1000字会写。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识字量不大,认字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并且同年级的学生,认字与理解题意能力也因人而异。当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不认识的字时,部分学生做题的心理与思维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还会“误解”题意,导致将题做错。比如,一年级下册期末练习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部分学生不认识“原”“卖掉”“剩”这几个字,导致有学生将本子算式列成“60—28=32”又比如:一年级下册中段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和50相邻的数是( )和( )”如果学生不理解“相邻”的意思,或者把“相邻”误解成“相近”或“相似”等意思,那就很难把正确的数写出来。2、形成固定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能根据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举出反例。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很容易对例题进行简单的模仿,忽略对题目数学信息的梳理和对数学过程及意义的理解,导致做错题目。如:女孩买了一个 ,找回17元,女孩付给售货员多少元?关于“人民币找钱”问题,教材例题运用的是减法,而这道题灵活地将数学信息调换。但是,有部分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依旧参照例题形式,用减法来解决,将算式列成:63—17=46(元)3、 应试技巧没掌握应试技巧主要指在应对考试时,考生为更好的解答各类题而采取的一些特殊的方法。应试技巧在考试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在做题时,有的同学因为一道难题苦苦思索,坚持到底,最后时间不够,后面“一片空白”,导致失分惨重;也有的同学在面对选择题、连线题等类型题时,因为不能确定答案,就“留下空白”,类似这样的情况而失分的同学比比皆是,令人遗憾。(二) 数学习惯方面审题不细致,检验习惯没养成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具有特殊性,,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细致审题与再次细心检查的习惯。即使老师苦口婆心地一次次强调“认真审题,做完检查”,但大多数学生在真正测试时往往粗略地看了一遍题目后就开始答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看题目就答题。比如:“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部分学生没审题,会把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检查阶段,大部分学生虽然从头至尾地看了自己的答案与题目,但也没能比较好地发现错误。(三)心理因素1、态度 健康 注意力因素影响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学习态度还没有完全端正,学习责任心还不够强。遇到难题时,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愿意动脑筋;还有的学生在考试时身体不舒服,如:肚子痛、想上厕所。这也会对他的成绩造成影响;有的学生在规定的一小时内,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会玩手指、玩橡皮而忘记答卷。2、依赖心理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刚起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而部分家长辅导时“坚守阵地”, “陪坐”身旁,只要发现孩子不会做题,就“义不容辞”,再三教导。家长的做法更加促进孩子的依赖性,导致学生在做试卷时,产生惧怕或抵抗心理。有一年级的孩子到我面前反映:“老师,我不喜欢考试。”我问其原因,孩子天真地回答:“考试的时候,我不会,没人教我;但在家里,父母会教我。”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教师要想保障学生的期末学业成绩,根据我三年低年段的亲身教学实践经验和日常的观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阅读的日常训练 数学同样离不开阅读,教师可以利用晨读、午读时间鼓励孩子多阅读,让孩子学会“置身于其境”。通过多阅读,增加学生识字量,提高想象能力。平时鼓励一年级学生通过绘声绘色地阅读,让自己“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理解文章意思,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题意。(二)审题与检验习惯的日常训练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收获什么。好习惯容易形成,不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教师要把握一年级这关键期,把审题与检验习惯植根于孩子脑中,好习惯受用一生。在日常练习中,要与孩子一起读题,读到学生理解为止。教师读题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声音高低、停顿,关注到后进学生。而且每次读题时都要强调:“认真读题,读到明白为止。” 计算时,告诉孩子“检验”就是计算的一部分,没有“检验”的计算是不完整的。教师还要采用奖励制度,激励能够检验的孩子。(三)应试技巧的日常训练在日常练习训练中,强调学生做题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抓大放小”,把握分值大和不费时的题。在单元测试过程中,老师要观察学生答题过程,特别关注后进生的答题情况。当发现哪个孩子不懂得技巧时,课后,老师要单独找他谈心,并通过多次训练,用各种机制表扬他,激发他的应试意识。(四)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责任,是一个人应该而且必须承担的义务;而责任心则是强制自己去承担这些义务的心理意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责任心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利用班会,讲故事,家校联合,培养对孩子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办法,促进孩子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五)发散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扎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教师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以“生”为主体,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优扶差”,促使优生更优,后进生不掉队。(六)独立作业的培养在处理家庭作业时,家长应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在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时,我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先鼓励孩子继续读题,理解题意,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如果还不会做,要让孩子表达出哪一方面弄不懂,家长在这一方面进行一点点地暗示或启发,点到为止,然后继续让孩子再思考,当孩子解决出问题时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感,以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动脑。总之,想要保障一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需要教师把工作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每个学校都有他规定的格式的,你最好问下你们学校的领导吧。来源:金鼎论文

我过几天也要交数学论文,你有了告述我。谢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