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会计国际化论文的结论怎么写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03 10:11:15

论会计国际化论文的结论怎么写初中

市场经济与会计国际化论文什么时候要呢?

第一部分 会计论文的种类,基本格式与要求 会计论文是经济论文的一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议论文而言,存在多种形式,如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有关机构的各种分析报告等,我们这里所指的是学术论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会计是一个大概念,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诸方面 会计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会计论文划分出一定的类别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种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会计论文可分为宏观会计论文,微观会计论文 宏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与经济运行关系,等等 微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如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长期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历史成本法下存货计价的比较,等等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分类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争鸣型和调研报告型 基础理论型会计论文,是指采用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进行研究的论文,比如现代会计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等等 应用研究型会计论文,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及解决思路的论文比如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坏账损失会计处理问题及其改进,等等 学术争鸣型会计论文,是指对某些会计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进行商榷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就某篇文章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提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其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比如对商誉会计的商榷,对会计委派制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会计国际化含义的辩析,等等 调研报告型会计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用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针对性强,导向明确,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在某某企业的应用,ABC方法在某某医院的实施,等等 按论文的体式分类 按论文的体式不同,会计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探讨性论文,历史考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纯理论探讨性论文,是借助抽象,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财务会计领域某些概念或原则等进行系统的理性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是以公理,定理(包括相关学科)或会计,财务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涉及问题进行推理,目的是得出新结论或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比如责任会计的结构,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等等 历史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的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如"账"与"账"关系的历史考证,四柱清册的起源,等等 经济实证性论文,实证经济学的特点是回答"是什么"的方法,因而,经济实证性论文是需要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比如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盈余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等等 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对会计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比如以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等等 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的论文如会计委派制在某某地区实施情况的调研,某某企业会计住处失真的原因调查,等等 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选定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会计问题的论文如标准成本法在某某企业的 使用,责任会计在某某企业的实施,等等 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会计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的论文如对会计委派制的新认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信息系统,等等 会计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论文的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部局,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有关规定规范的会计论文结构一般应有论文的前置部分(多数要求中英文对照),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标题,内容摘要(或称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结论(或引言),本论,结论,文尾部分包括致谢,附注说明,参考文献简单阐述如下: 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单的词语反映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题标题则是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 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有创新,引人入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昼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对会计论文内容以第三者的独立角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摘要应与正文有等量信息一般应有陈述的对象,方法,结论等,但侧重于结论内容摘要自身要能够独立成篇,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大过300字为宜若还有英文摘要,则中英文摘要必须完全对应 关键词 摘录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与检索,揭示出论文将围绕啊些方面展开论述一般应选取3-8个词作关键词如《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这三个词就揭示出标题及论文的核心 正文 绪论或引言 绪论是会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思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以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本论 本论是会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 结论 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发现了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致谢 可在论文或文章末尾标注出给完成论文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并表达感谢之情 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在文章末尾应列出参考文献,注明此论文写作时所参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这一方面表明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指出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哪些是他人的成果或观点;同时也表明尊重前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指明引用资料的出处也便于检索参考文献注明著者,书(题或篇)名,刊名,卷(期),页次,出版年,出版地等 第二部分 会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要领 会计论文是结合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描述出来的过程由于现实经济活动可能涉及到范围较广,需考虑的因素较多,这必然对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若避而求其次,则可能使论文落入俗套,没有新意,因而,从立题写会计论文直到论文的完成,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下面阐述会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和要领,以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选择题目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会计论文的成败与否,因而有很多原则要领,如必须"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白居易)等作为会计论文的选题,除了需遵循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这是因为会计学术论文对专业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无实践经验,阅历浅;有些学生有着较旨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有些可能在这两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 题目选择的一般原则 社会需要与学术价值兼顾的原则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特征,不同的经济业务处在不同的环境其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会计的技术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活动就遇到了诸多挑战,急需解决如:资产重组中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问题;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运用;企业合并中商誉的有关会计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基础与计量原则;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对学生会计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一定阶段学习效果的总结,论文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术价值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论文的生命学术价值就是要求论文从理论框架,分析方法等方面能够写出新意,以揭示会计发展规律,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因此,凡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会计问题,都是可考虑的选题范围当然,学术价值有高低不同层次,但不管怎样,学术价值都是选题的着眼点 量力而行原则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如果论文选题连自己都不感兴趣,是不可能写好论文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则最后不可能出成果的客观条件是指占有资料的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条件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1)选题宜专不宜全,宜小不宜大,应扬己所长,避己所短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借助这些文献资料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拥有大量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会计论文的写作 通常将论文题目初拟印发,供学生选用,但这一般是参考题目,即使是确定的选题范围,具体题目是靠学生本人思考选择了若选一个会计学科中关键问题的小题目,而且是自己有较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题目,只要抓住其要害,深入本质,科学地给予剖析,从各个角度对其精确论述,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就可望成为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 确定选题的途径 每个人从事会计研究的基本条件都有所不同,但必须在坚持上述选题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基本条件的选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出于满足个个兴趣目的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如果自己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比较有兴趣,或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就从事假账甄别工作,就可以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现实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全方位或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热点问题追踪法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热点话题如前一阶段的会计委派制问题,2001年上半年的会计准则制订权问题,现阶段的会计诚信问题,等等选择热点问题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容易取得相关的参考资料,而且选择途径较广,既可以是新闻媒介体,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还可以是专家研讨等 边缘学科交叉法即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会计学科相结合,利用会计学科自身专门方式方法,为其他学科和会计学科自身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比如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反映,记录,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这样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如我国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相关准则的比较研究,股份合作企业会计核算的差异,中美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的研究,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分析,等等 延伸法进一步加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该方法要较全面了解已有的相关论文,并在那些论文所阐述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避免泛泛空谈如预算会计体系进一步改革探索对会计委派制新认识,等等 补差法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但学术价值也较大 新角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或改变大家都采用的方法而寻求新的切入点如模糊财务评价问题,财务工程学初探,从财政和契约关系的特征看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信息不对称与审计,等等 搜集与整理 一般来说,主题确立之后,就会自然地进入考察或搜集,整理资料的阶段也可以说,这是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一位经济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位演化的学科,经济学的进展方式是:考察资料,形成假说,检验假说,就经济运行情况取得有时是勉强一致的意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会计论文的撰写程序由此可见,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察或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有了资料,论文才可"言之有物"其实,大家平时就要注意搜集,积累和占有材料:凡是你觉得特有利用价值的,就应反它搜集起来;积累材料要下大力气,花苦功夫,日积月累;占有材料应务求其多,力求其详当我们选定一个题目后,再进行目的性,针对性更明确的搜集,紧紧围绕着自己选定的主攻任务,时时联系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去搜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与自己确定的中心论点关系最密切的材料资料搜集与整理的主要工作是: 要围绕自己的论题,到各种会计期刊,经济期刊,相关论文集,会计报表,会计年鉴,政府文件以及其他文献资料中搜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论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要全方位"的原则,即考察资料时,不仅要考察国外资料而且要考察国内资料;不仅要考察当代资料而且要考察历史资料;不仅要考察外国学者的有关资料,而且应该和必须同时考察中国学者写的有关资料也就是说,必须围绕着论文主题要尽可能的考察和搜集相关的资料 同时,尽量"要上机"即搜集资料时动用现代计算机设备来处理信息,如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目的是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对搜集到的材料认真加以鉴别,区别出直伪,主次,轻重,表面和实质,典型和一般,本义和旁义等,真正做到理解材料和吃透材料,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经过筛选,有的资料可用于总论点,有的用于分论点;有的用于叙述,有的用于论证;有的加以详细阐述,有的用于旁证补充,以使论文充实丰满 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即做到认真刻苦研究,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特别是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要采取严肃科学态度,合理借鉴或以此为起点开展新的研究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是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数据处理数据是会计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炼观点,精心撰写 提炼观点或中心议题 论文观点或中心议题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立起的"靶子",是文章论述的对象,是文章的中心中心确立起来后,作者是就应围绕中心展开论述,并由中心近一定的逻辑向外扩散思路,最终又要向中心聚集并总结出中心思想文章的论说阐述不可脱离中心 一般来说,在论文中提出观点或议题,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是直截了当,或是间接揭示;是反问,还是设问;是引证,还是归纳事实,这部分内容在文章中基本上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精心撰写,独运匠心 在把握素材后,就应探索形式,选准论文的表现角度通常有几种不同的表现角度可选择:(1)领悟精神,深刻剖析即对一论题作前后左右的"面面观",多方位地而又深入论证如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原因探析之类论题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2)抓住一点,重点阐发即抓住某一薄弱环节,着重讨论,阐述己见,如论会计交接工作的不规范性问题,政府委派会计制不可取之类论题,可选择这种(3)针对论争,解疑诘辩选择有争论的论题,比较各种不同论点的优劣,树立自己的观点,如不要反会计职能无限扩大之类(4)选准"靶子",批驳陈说即将某文或某书中的错误论点作为"对立面",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批驳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如写"与谈税务筹划——与某某同志商榷"之类 拟定提纲 论文的表现角度选准之后,就要拟定提纲提纲是论文的骨架,它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材料的作用提纲有详略之分我们一般要求尽量撰写详细的提纲,目的是:其一,通过拟定详细提纲,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同时也检验了所掌握材料是否充分;其二,通过详尽的大纲,指导教师更容易指导;其三,详尽的大纲通过后,成文就相对容易,只需反大纲在内容上按照一定逻辑结构添加内容就可以了 拟提纲一般应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由略到详即先把大的部分定下来,确定大段标题,再斟酌,明确每个大部分的小层次(即小标题),再依次深入,经过周密思考,反复修改完成,论文的提纲拟就以后,就应以纲统目,以说理为主,必须有虚有实,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的形象的比喻以及典型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结合实际实例去作有步骤的层层逼近的科学论证同时,大纲一定要实现:(1)明确论文的具体部局,要以总论点,分论点搭起框架结构,否则论文可能会显得三乱(2)内容的表现上,要选择如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分总(总分)式结构,综合式结构,散论式结构等 精心撰写 提纲编写就绪后,文章的撰写就进入了写作阶段,即对研究成果进行具体描述阶段会计论文的定作应达到如下要求: 容易理解会计论文是表明作才观点的,要想把论文所包含的信息无障碍地传递出去,必须做到观点明确,结构得当,叙述准确对于中心论点,是文章要刻意用力的地方,给出结论的地方,一定要讲得很详细,要讲透转述的,人所共知的地方可简明扼要地讲论文质量高低取决于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无真知灼见,有无新意,道理是否说得中肯深透,而不在地篇幅的长短,在基本达到对论文的字数要求的情况下,以行文简洁为标准 引用要得当,注释要清楚为此,要讲究引用与注释的方法引文与注释可以在页尾注明,也可以在文尾注明,并且尽量提供大的信息量,以便读者查找与核对 表与图的运用由于表与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借助它们常常

探讨目的:从理论上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和措施,为会计国际化的实践作指导。 内容:会计国际化的理论解析,影响会计国际化的因素,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资料:〈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财会月刊〉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

GOOGLE搜会计国际化,很多文章。我复制一个,给你参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会计国际化,我们还有一段艰苦漫长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实务国际化 一、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到国际经济浪潮中去,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寻求自身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同样,由于世界各国都将加入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也会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标准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成本和障碍,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是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事,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因为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这一过程,各国间的会计差异逐步消除和减少,国际资本市场的效率得以提高,也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因此,谁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利益之争将决定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相应地,根据这些会计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这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如果不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则很有可能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而要在国际投资、融资或者国际贸易中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又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 具体而言,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者以及监管者。面对各国企业对资金的要求,债权人、投资者等资金供应者进行决策时,首先需要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然后在对不同国家财务报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最优化投资或贷款决策。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要求不同国家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各国对跨国公司进行管制的要求亦相应上升。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制定一套统一会计准则或其他规范标准,不仅可以使各国管理当局按照统一的标准理解和引导(或控制)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而且就跨国公司自身而言,如果各国会计实务相互可比,跨国经营的各个子公司都按照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则既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经营活动的对比、分析和考核。 三、会计实务国际化 会计实务国际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主,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协议要求,我国在享受成员国权利的同时,也将履行成员国的义务。中国会计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国际大家庭中,公平、诚信等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首先,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作为履行成员国义务的一部分,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制类型、业务种类、境内境外等,将享受国民待遇。来自不同国家、包括银行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更多地在中国设厂或者建立分、子公司。这使这些公司所属母国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冲突凸现出来。以往我们可以制定《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使之超前于国内企业的会计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久已存在的内外资会计政策差异造成的问题,同时,也带来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会计政策的差异。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意味着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和筹集资本。以往经验表明,按上市的会计标准对我国企业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导致同一企业两套会计报表,模糊了企业财务状况,而不是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因此,双重审计除了增加财务费用外,也严重影响了境外发行证券的合理定价,直接增加了资金成本。 最后,政府监管部门正酝酿着境外企业到中国证券市场上市。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也与境外投资者一样,共同分享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成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境外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仍然按其境外会计标准来编制会计报表,将为中国法律所不容;如果境外公司按国内会计标准调整或编制会计报表,对于那些会计标准高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家来说,也无法接受。 所以,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挑战,我们应认真研究和解决会计国际协调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会计事业发展的步伐。 四、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自1993年7月1日起,我国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行业会计制度,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方面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相衔接。财政部当前正在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国际惯例,加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在2000年1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该制度所制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基本相同。为了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统一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1年11月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会计规范模式的一大特点。 从长远来看,各国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充分支持国际性、区域性机构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所作的努力,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实践中也充分考虑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会计惯例的内容和特征。 (一)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虽然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否则,不但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健康进行,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的发达市场经济背景显然是存在差别的,因而我国的会计标准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不一致之处,这种情况是受我国的现实环境所限,也是必然存在的。 一方面我们应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反映我们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会有条件更广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因此,我们对会计国际化的态度应是: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问题,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与我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二)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会计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我国应当在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会计环境下呈现出了一些特殊的会计问题,我们要在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对这些特殊问题加以反映,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使之关注我们的问题,力求找出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使其成为国际上认可的方法,以尽可能地减少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 尽管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论会计国际化论文的结论怎么写

GOOGLE搜会计国际化,很多文章。我复制一个,给你参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会计国际化,我们还有一段艰苦漫长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实务国际化 一、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到国际经济浪潮中去,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寻求自身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同样,由于世界各国都将加入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也会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标准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成本和障碍,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是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事,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因为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这一过程,各国间的会计差异逐步消除和减少,国际资本市场的效率得以提高,也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因此,谁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利益之争将决定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相应地,根据这些会计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这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如果不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则很有可能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而要在国际投资、融资或者国际贸易中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又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 具体而言,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者以及监管者。面对各国企业对资金的要求,债权人、投资者等资金供应者进行决策时,首先需要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然后在对不同国家财务报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最优化投资或贷款决策。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要求不同国家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各国对跨国公司进行管制的要求亦相应上升。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制定一套统一会计准则或其他规范标准,不仅可以使各国管理当局按照统一的标准理解和引导(或控制)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而且就跨国公司自身而言,如果各国会计实务相互可比,跨国经营的各个子公司都按照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则既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经营活动的对比、分析和考核。 三、会计实务国际化 会计实务国际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主,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协议要求,我国在享受成员国权利的同时,也将履行成员国的义务。中国会计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国际大家庭中,公平、诚信等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首先,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作为履行成员国义务的一部分,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制类型、业务种类、境内境外等,将享受国民待遇。来自不同国家、包括银行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更多地在中国设厂或者建立分、子公司。这使这些公司所属母国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冲突凸现出来。以往我们可以制定《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使之超前于国内企业的会计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久已存在的内外资会计政策差异造成的问题,同时,也带来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会计政策的差异。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意味着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和筹集资本。以往经验表明,按上市的会计标准对我国企业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导致同一企业两套会计报表,模糊了企业财务状况,而不是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因此,双重审计除了增加财务费用外,也严重影响了境外发行证券的合理定价,直接增加了资金成本。 最后,政府监管部门正酝酿着境外企业到中国证券市场上市。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也与境外投资者一样,共同分享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成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境外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仍然按其境外会计标准来编制会计报表,将为中国法律所不容;如果境外公司按国内会计标准调整或编制会计报表,对于那些会计标准高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家来说,也无法接受。 所以,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挑战,我们应认真研究和解决会计国际协调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会计事业发展的步伐。 四、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自1993年7月1日起,我国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行业会计制度,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方面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相衔接。财政部当前正在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国际惯例,加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在2000年1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该制度所制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基本相同。为了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统一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1年11月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会计规范模式的一大特点。 从长远来看,各国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充分支持国际性、区域性机构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所作的努力,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实践中也充分考虑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会计惯例的内容和特征。 (一)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虽然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否则,不但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健康进行,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的发达市场经济背景显然是存在差别的,因而我国的会计标准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不一致之处,这种情况是受我国的现实环境所限,也是必然存在的。 一方面我们应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反映我们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会有条件更广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因此,我们对会计国际化的态度应是: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问题,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与我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二)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会计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我国应当在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会计环境下呈现出了一些特殊的会计问题,我们要在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对这些特殊问题加以反映,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使之关注我们的问题,力求找出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使其成为国际上认可的方法,以尽可能地减少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 尽管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摘要】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包括中国会计准则(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实务 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20年,我国会计已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将为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界的主要任务。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含义经过近年来的研讨,目前多数人认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可以表述为:以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为促动力,通过学习、借鉴,使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协调。但此处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国际化的中国会计是指哪些方面?二是国际会计惯例是什么?三是何谓协调?1 中国会计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许多人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理解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这虽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却是不全面的。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主要是增进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可解性。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会计实务来源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似乎代表着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但实际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并非完全相同,因为会计实务可能会偏离会计准则。弗雷德里克、乔伊等(1999)将这种偏离解释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很多国家对不遵守官方会计公告的处罚很微弱或无效;第二,公司可能会自愿地报告比所要求的更多的信息;第三,一些国家允许公司脱离会计准则,如果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话。从以上几方面看,一国会计实务的水平可能高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能低于准则要求。一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才是该国会计真正的国际化,而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是为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一套基本标准。我们认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应该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广义的国际化还应包括会计职业的国际化以及审计标准的国际化等)。2 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问题。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国家色彩,某一国的会计惯例或各国会计惯例的综合都不能称为国际会计惯例。因此,我们赞同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即把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或规则看作是国际会计惯例,并且倾向于以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为主,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将是国际会计惯例的主流。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毕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成文的、可资借鉴的惯例,且已被大多数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所认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其国内准则,有些国家甚至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其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输出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的同时,也输出了会计思想和惯例。再次,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美、英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如英国的“真实与公允”观念已使欧盟成员国的会计发生了某些变化,法国证券管理委员会(COB)“试图使法国接受世界级的会计和报告准则———至少对较大的公开上市的法国公司而言”。(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最后,美国和英国会计被认为是“公允反映”会计,与“遵循法规”的会计相比,质量更高。3 什么是协调。协调既可以理解成一种存在状态,又可以理解成一个过程。会计协调作为一种存在状态,表示各国会计存在协调一致的关系或联系。协调一致包括各国会计计量方法、披露实务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发生冲突,即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不冲突是会计协调的两种状态。会计国际化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两种状态。会计协调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指对会计实务、会计准则设定限度以消除各国会计间存在的差异或减少逻辑冲突的活动过程。会计协调化过程的目标或结果,就是为了使各国会计实现协调的状态。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作一概要分析。1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首先,会计规范的形式问题。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采用“准则”的形式,但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会计规范采用何种形式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准则加制度的形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准则与制度的关系。同样,也不能把是否在将来取消会计制度看成是否国际化的标志。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制定。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传统,没有一种模式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但一般认为,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由政府制定的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学习英、美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不足,如准则制定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强、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不够高等,这些都是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再次,准则制定程序。科学合理的准则制定程序是高质量准则的重要保证。财政部在1994年就拟定了我国准则制定的程序。从程序的四个阶段来看,与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的程序是非常接近的,只是“在征询意见的范围、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对征询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的规范化与已发布的准则的衔接和定稿方式等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曲晓辉,1999)最后,会计准则的内容。我国已发布的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尤其是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参考依据主要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比较以上准则,找出其共有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我国每一准则中的定义以及确认计量标准。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中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其国际性出处。但从已发布实施的准则的数量来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2 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如前所说,即使我国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也不一定就能说明我国会计已经完全国际化了,只有会计实务实现了国际化才能达到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会计准则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则更加艰巨。第一,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怎么做,怎么简单怎么做,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方法难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得到体现。第二,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对财务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我国会计工作中对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甚至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我国会计实务远没有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第三,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高水平会计实务不但要求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要求不拘泥于会计准则而去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原因,要形成如此的会计实务是有相当难度的。总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三、努力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化水平1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面对着如下问题: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我国环境的关系?以美国、英国的会计惯例及国际会计准则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参考依据(当然需以其他发达国家的惯例为辅助)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和处理环境差异?我国的具体环境与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着人们的观念,此观念使得我们在决策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时不得不在国家化和国际化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笔者认为,我们不应把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用扩大化。环境毫无疑问对会计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历史上的,即在世界会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导致了有差别的甚至是有重大差别的各种国家的会计。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别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越来越难以辨认。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各国的环境在相互的交往中变得越来越接近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弱也是重要原因。越来越弱的主要表现是:政治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淡化;法律尤其是税法也不再完全要求会计实务与其亦步亦趋;文化的影响越来越让位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影响也在变得更加调和。另外,各国会计都在处理着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不同国家间的交易或事项本身无本质差别。因此,处理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程序和方法应该或者可以是相同或相通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似可无须过多地强调中国特色。对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当然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但应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此之外,凡是与国际上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尽量采用国际会计惯例,对于会计术语和定义,也应尽量采用国际流行的表述方法,只要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就行。2 努力提高会计实务质量。会计实务的质量标准当然主要应该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但仅以会计准则、制度作为评价依据显得过于简单化了。配普等人曾提出过评价公司会计质量的如下程序:(1)辩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的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披露质量;(5)辩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我们可以把以上程序变通为评价会计实务质量的如下标准: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性、会计灵活性、会计战略的明确性、披露质量、潜在亏损的程度、能否消除会计扭曲。若以这些标准评价,则我国会计实务质量是非常低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计政策和估计的抉择有时过分死板而有时又过于随意,甚至滥用会计政策和根据利益需要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披露质量低劣;潜在亏损广泛而严重存在,等等。会计实务的低质量抵消了我们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所做的努力,影响了我国会计以及企业的国际信誉,也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的失实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预警机制,使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的风险性加大。要提高我国会计实务质量,首先应大力抓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执行,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齐头并进;其次,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应大力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努力改变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现状;最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和职业判断的能力,规范和鼓励企业对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披露水平。3 加快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以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国际化的需要。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国际透明度,加强会计的国际交流,扩大我国会计的国际影响。主要参考文献弗雷德里克,乔伊等著,周晓苏等译 1999 国际会计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仅供参考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论会计国际化论文的结论怎么写啊

【摘要】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包括中国会计准则(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实务 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20年,我国会计已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将为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界的主要任务。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含义经过近年来的研讨,目前多数人认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可以表述为:以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为促动力,通过学习、借鉴,使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协调。但此处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国际化的中国会计是指哪些方面?二是国际会计惯例是什么?三是何谓协调?1 中国会计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许多人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理解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这虽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却是不全面的。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主要是增进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可解性。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会计实务来源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似乎代表着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但实际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并非完全相同,因为会计实务可能会偏离会计准则。弗雷德里克、乔伊等(1999)将这种偏离解释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很多国家对不遵守官方会计公告的处罚很微弱或无效;第二,公司可能会自愿地报告比所要求的更多的信息;第三,一些国家允许公司脱离会计准则,如果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话。从以上几方面看,一国会计实务的水平可能高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能低于准则要求。一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才是该国会计真正的国际化,而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是为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一套基本标准。我们认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应该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广义的国际化还应包括会计职业的国际化以及审计标准的国际化等)。2 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问题。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国家色彩,某一国的会计惯例或各国会计惯例的综合都不能称为国际会计惯例。因此,我们赞同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即把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或规则看作是国际会计惯例,并且倾向于以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为主,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将是国际会计惯例的主流。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毕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成文的、可资借鉴的惯例,且已被大多数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所认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其国内准则,有些国家甚至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其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输出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的同时,也输出了会计思想和惯例。再次,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美、英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如英国的“真实与公允”观念已使欧盟成员国的会计发生了某些变化,法国证券管理委员会(COB)“试图使法国接受世界级的会计和报告准则———至少对较大的公开上市的法国公司而言”。(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最后,美国和英国会计被认为是“公允反映”会计,与“遵循法规”的会计相比,质量更高。3 什么是协调。协调既可以理解成一种存在状态,又可以理解成一个过程。会计协调作为一种存在状态,表示各国会计存在协调一致的关系或联系。协调一致包括各国会计计量方法、披露实务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发生冲突,即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不冲突是会计协调的两种状态。会计国际化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两种状态。会计协调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指对会计实务、会计准则设定限度以消除各国会计间存在的差异或减少逻辑冲突的活动过程。会计协调化过程的目标或结果,就是为了使各国会计实现协调的状态。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作一概要分析。1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首先,会计规范的形式问题。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采用“准则”的形式,但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会计规范采用何种形式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准则加制度的形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准则与制度的关系。同样,也不能把是否在将来取消会计制度看成是否国际化的标志。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制定。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传统,没有一种模式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但一般认为,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由政府制定的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学习英、美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不足,如准则制定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强、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不够高等,这些都是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再次,准则制定程序。科学合理的准则制定程序是高质量准则的重要保证。财政部在1994年就拟定了我国准则制定的程序。从程序的四个阶段来看,与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的程序是非常接近的,只是“在征询意见的范围、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对征询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的规范化与已发布的准则的衔接和定稿方式等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曲晓辉,1999)最后,会计准则的内容。我国已发布的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尤其是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参考依据主要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比较以上准则,找出其共有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我国每一准则中的定义以及确认计量标准。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中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其国际性出处。但从已发布实施的准则的数量来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2 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如前所说,即使我国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也不一定就能说明我国会计已经完全国际化了,只有会计实务实现了国际化才能达到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会计准则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则更加艰巨。第一,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怎么做,怎么简单怎么做,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方法难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得到体现。第二,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对财务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我国会计工作中对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甚至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我国会计实务远没有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第三,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高水平会计实务不但要求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要求不拘泥于会计准则而去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原因,要形成如此的会计实务是有相当难度的。总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三、努力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化水平1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面对着如下问题: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我国环境的关系?以美国、英国的会计惯例及国际会计准则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参考依据(当然需以其他发达国家的惯例为辅助)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和处理环境差异?我国的具体环境与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着人们的观念,此观念使得我们在决策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时不得不在国家化和国际化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笔者认为,我们不应把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用扩大化。环境毫无疑问对会计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历史上的,即在世界会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导致了有差别的甚至是有重大差别的各种国家的会计。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别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越来越难以辨认。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各国的环境在相互的交往中变得越来越接近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弱也是重要原因。越来越弱的主要表现是:政治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淡化;法律尤其是税法也不再完全要求会计实务与其亦步亦趋;文化的影响越来越让位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影响也在变得更加调和。另外,各国会计都在处理着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不同国家间的交易或事项本身无本质差别。因此,处理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程序和方法应该或者可以是相同或相通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似可无须过多地强调中国特色。对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当然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但应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此之外,凡是与国际上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尽量采用国际会计惯例,对于会计术语和定义,也应尽量采用国际流行的表述方法,只要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就行。2 努力提高会计实务质量。会计实务的质量标准当然主要应该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但仅以会计准则、制度作为评价依据显得过于简单化了。配普等人曾提出过评价公司会计质量的如下程序:(1)辩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的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披露质量;(5)辩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我们可以把以上程序变通为评价会计实务质量的如下标准: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性、会计灵活性、会计战略的明确性、披露质量、潜在亏损的程度、能否消除会计扭曲。若以这些标准评价,则我国会计实务质量是非常低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计政策和估计的抉择有时过分死板而有时又过于随意,甚至滥用会计政策和根据利益需要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披露质量低劣;潜在亏损广泛而严重存在,等等。会计实务的低质量抵消了我们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所做的努力,影响了我国会计以及企业的国际信誉,也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的失实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预警机制,使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的风险性加大。要提高我国会计实务质量,首先应大力抓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执行,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齐头并进;其次,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应大力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努力改变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现状;最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和职业判断的能力,规范和鼓励企业对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披露水平。3 加快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以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国际化的需要。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国际透明度,加强会计的国际交流,扩大我国会计的国际影响。主要参考文献弗雷德里克,乔伊等著,周晓苏等译 1999 国际会计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要了解会计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科学性  会计毕业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以会计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要立论客观、论据可靠充分、论证严密有力  (二)创新性  会计毕业论文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可以是在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践等方面解决了前人长期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及提出了具有科学依据的新观点或新的理论模型  (三)应用性  会计毕业论文应取材于会计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现象、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会计实践环节中,指导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使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管理活动  其次做好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  (一) 搜集资料  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财会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如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的经验总结、财务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都需要通过社会调查获得  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网络,查找文献资料利用该途径搜集资料应熟悉图书分类法,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同时,尽可能"上机"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二) 核实整理资料  对搜集到的材料首先要认真加以鉴别,查清各种指标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保证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然后认真刻苦研究,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对资料进行筛选,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  数据处理数据是会计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 拟定会计毕业论文提纲  草拟会计毕业论文提纲的过程,是整理思想、进行构思的过程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化、条理化,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毕业论文写作少走弯路会计毕业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毕业论文提纲要列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  会计毕业论文的提纲拟订以后,为将要写成的论文描绘了一个轮廓,或者说画出了一幅蓝图  最后开始写作会计论文  写作要求介绍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反复思考,形成论点写作财务会计毕业论文,就是要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题突出,论点明确写好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各方面的论证例证,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会计毕业论文的论述要开门见山,突出主要观点,毕业论文的论点要鲜明  层次分明,详简适当写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要注意体系结构的安排毕业论文内容的叙述,要有简有详至于作者的新意,有争论的观点,则要讲透,绝不吝惜笔墨  注意书写规格,讲究语法会计毕业论文前面要列出目录,文后要写出引文注释和主要参考书目如果毕业论文较长,文章本身可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几部分,另外写出内容提要行文要讲究语法,防止文句不通、用词不当  会计毕业论文初稿写成后,必须认真加以修改,这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的修改可以说是无止境的,大至问题提得是否鲜明确切、结构层次是否严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标点符号的推敲运用一篇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是需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的(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GOOGLE搜会计国际化,很多文章。我复制一个,给你参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会计国际化,我们还有一段艰苦漫长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实务国际化 一、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到国际经济浪潮中去,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寻求自身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同样,由于世界各国都将加入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也会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标准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成本和障碍,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是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事,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因为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这一过程,各国间的会计差异逐步消除和减少,国际资本市场的效率得以提高,也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因此,谁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利益之争将决定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相应地,根据这些会计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这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如果不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则很有可能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而要在国际投资、融资或者国际贸易中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又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 具体而言,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者以及监管者。面对各国企业对资金的要求,债权人、投资者等资金供应者进行决策时,首先需要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然后在对不同国家财务报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最优化投资或贷款决策。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要求不同国家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各国对跨国公司进行管制的要求亦相应上升。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制定一套统一会计准则或其他规范标准,不仅可以使各国管理当局按照统一的标准理解和引导(或控制)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而且就跨国公司自身而言,如果各国会计实务相互可比,跨国经营的各个子公司都按照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则既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经营活动的对比、分析和考核。 三、会计实务国际化 会计实务国际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主,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协议要求,我国在享受成员国权利的同时,也将履行成员国的义务。中国会计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国际大家庭中,公平、诚信等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首先,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作为履行成员国义务的一部分,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制类型、业务种类、境内境外等,将享受国民待遇。来自不同国家、包括银行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更多地在中国设厂或者建立分、子公司。这使这些公司所属母国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冲突凸现出来。以往我们可以制定《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使之超前于国内企业的会计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久已存在的内外资会计政策差异造成的问题,同时,也带来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会计政策的差异。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意味着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和筹集资本。以往经验表明,按上市的会计标准对我国企业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导致同一企业两套会计报表,模糊了企业财务状况,而不是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因此,双重审计除了增加财务费用外,也严重影响了境外发行证券的合理定价,直接增加了资金成本。 最后,政府监管部门正酝酿着境外企业到中国证券市场上市。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也与境外投资者一样,共同分享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成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境外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仍然按其境外会计标准来编制会计报表,将为中国法律所不容;如果境外公司按国内会计标准调整或编制会计报表,对于那些会计标准高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家来说,也无法接受。 所以,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挑战,我们应认真研究和解决会计国际协调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会计事业发展的步伐。 四、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自1993年7月1日起,我国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行业会计制度,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方面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相衔接。财政部当前正在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国际惯例,加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在2000年1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该制度所制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基本相同。为了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统一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1年11月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会计规范模式的一大特点。 从长远来看,各国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充分支持国际性、区域性机构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所作的努力,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实践中也充分考虑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会计惯例的内容和特征。 (一)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虽然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否则,不但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健康进行,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的发达市场经济背景显然是存在差别的,因而我国的会计标准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不一致之处,这种情况是受我国的现实环境所限,也是必然存在的。 一方面我们应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反映我们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会有条件更广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因此,我们对会计国际化的态度应是: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问题,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与我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二)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会计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我国应当在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会计环境下呈现出了一些特殊的会计问题,我们要在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对这些特殊问题加以反映,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使之关注我们的问题,力求找出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使其成为国际上认可的方法,以尽可能地减少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 尽管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论会计国际化论文的结论和建议怎么写

探讨目的:从理论上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和措施,为会计国际化的实践作指导。 内容:会计国际化的理论解析,影响会计国际化的因素,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资料:〈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财会月刊〉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

【摘要】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包括中国会计准则(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实务 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20年,我国会计已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将为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界的主要任务。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含义经过近年来的研讨,目前多数人认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可以表述为:以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为促动力,通过学习、借鉴,使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协调。但此处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国际化的中国会计是指哪些方面?二是国际会计惯例是什么?三是何谓协调?1 中国会计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许多人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理解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这虽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却是不全面的。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主要是增进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可解性。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会计实务来源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似乎代表着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但实际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并非完全相同,因为会计实务可能会偏离会计准则。弗雷德里克、乔伊等(1999)将这种偏离解释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很多国家对不遵守官方会计公告的处罚很微弱或无效;第二,公司可能会自愿地报告比所要求的更多的信息;第三,一些国家允许公司脱离会计准则,如果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话。从以上几方面看,一国会计实务的水平可能高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能低于准则要求。一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才是该国会计真正的国际化,而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是为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一套基本标准。我们认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应该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广义的国际化还应包括会计职业的国际化以及审计标准的国际化等)。2 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问题。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国家色彩,某一国的会计惯例或各国会计惯例的综合都不能称为国际会计惯例。因此,我们赞同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即把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或规则看作是国际会计惯例,并且倾向于以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为主,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将是国际会计惯例的主流。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毕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成文的、可资借鉴的惯例,且已被大多数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所认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其国内准则,有些国家甚至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其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输出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的同时,也输出了会计思想和惯例。再次,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美、英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如英国的“真实与公允”观念已使欧盟成员国的会计发生了某些变化,法国证券管理委员会(COB)“试图使法国接受世界级的会计和报告准则———至少对较大的公开上市的法国公司而言”。(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最后,美国和英国会计被认为是“公允反映”会计,与“遵循法规”的会计相比,质量更高。3 什么是协调。协调既可以理解成一种存在状态,又可以理解成一个过程。会计协调作为一种存在状态,表示各国会计存在协调一致的关系或联系。协调一致包括各国会计计量方法、披露实务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发生冲突,即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不冲突是会计协调的两种状态。会计国际化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两种状态。会计协调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指对会计实务、会计准则设定限度以消除各国会计间存在的差异或减少逻辑冲突的活动过程。会计协调化过程的目标或结果,就是为了使各国会计实现协调的状态。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作一概要分析。1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首先,会计规范的形式问题。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采用“准则”的形式,但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会计规范采用何种形式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准则加制度的形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准则与制度的关系。同样,也不能把是否在将来取消会计制度看成是否国际化的标志。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制定。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传统,没有一种模式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但一般认为,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由政府制定的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学习英、美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不足,如准则制定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强、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不够高等,这些都是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再次,准则制定程序。科学合理的准则制定程序是高质量准则的重要保证。财政部在1994年就拟定了我国准则制定的程序。从程序的四个阶段来看,与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的程序是非常接近的,只是“在征询意见的范围、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对征询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的规范化与已发布的准则的衔接和定稿方式等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曲晓辉,1999)最后,会计准则的内容。我国已发布的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尤其是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参考依据主要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比较以上准则,找出其共有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我国每一准则中的定义以及确认计量标准。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中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其国际性出处。但从已发布实施的准则的数量来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2 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如前所说,即使我国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也不一定就能说明我国会计已经完全国际化了,只有会计实务实现了国际化才能达到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会计准则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则更加艰巨。第一,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怎么做,怎么简单怎么做,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方法难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得到体现。第二,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对财务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我国会计工作中对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甚至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我国会计实务远没有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第三,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高水平会计实务不但要求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要求不拘泥于会计准则而去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原因,要形成如此的会计实务是有相当难度的。总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三、努力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化水平1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面对着如下问题: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我国环境的关系?以美国、英国的会计惯例及国际会计准则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参考依据(当然需以其他发达国家的惯例为辅助)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和处理环境差异?我国的具体环境与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着人们的观念,此观念使得我们在决策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时不得不在国家化和国际化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笔者认为,我们不应把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用扩大化。环境毫无疑问对会计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历史上的,即在世界会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导致了有差别的甚至是有重大差别的各种国家的会计。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别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越来越难以辨认。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各国的环境在相互的交往中变得越来越接近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弱也是重要原因。越来越弱的主要表现是:政治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淡化;法律尤其是税法也不再完全要求会计实务与其亦步亦趋;文化的影响越来越让位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影响也在变得更加调和。另外,各国会计都在处理着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不同国家间的交易或事项本身无本质差别。因此,处理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程序和方法应该或者可以是相同或相通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似可无须过多地强调中国特色。对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当然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但应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此之外,凡是与国际上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尽量采用国际会计惯例,对于会计术语和定义,也应尽量采用国际流行的表述方法,只要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就行。2 努力提高会计实务质量。会计实务的质量标准当然主要应该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但仅以会计准则、制度作为评价依据显得过于简单化了。配普等人曾提出过评价公司会计质量的如下程序:(1)辩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的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披露质量;(5)辩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我们可以把以上程序变通为评价会计实务质量的如下标准: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性、会计灵活性、会计战略的明确性、披露质量、潜在亏损的程度、能否消除会计扭曲。若以这些标准评价,则我国会计实务质量是非常低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计政策和估计的抉择有时过分死板而有时又过于随意,甚至滥用会计政策和根据利益需要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披露质量低劣;潜在亏损广泛而严重存在,等等。会计实务的低质量抵消了我们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所做的努力,影响了我国会计以及企业的国际信誉,也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的失实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预警机制,使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的风险性加大。要提高我国会计实务质量,首先应大力抓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执行,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齐头并进;其次,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应大力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努力改变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现状;最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和职业判断的能力,规范和鼓励企业对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披露水平。3 加快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以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国际化的需要。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国际透明度,加强会计的国际交流,扩大我国会计的国际影响。主要参考文献弗雷德里克,乔伊等著,周晓苏等译 1999 国际会计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仅供参考

论会计国际化论文的结论与建议怎么写

我给我的是2007年的 我国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 [摘要]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已成为大趋势。我国实现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需 要,是跨国经营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在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中,面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 制定的经济、法律环境不同、会计信息的目标不同以及我国会计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我们应积极借鉴 国际惯例,加快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处理好国际化与我国国情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合 作与资本流动日益频繁,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世界 各国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也越 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会计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 战,我们应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维护本国 经济利益为目标,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以 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和内容 会计领域的国际化行为简称会计国际化“。会 计国际化”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与国之 间的相互交流、沟通,通过求同存异,更好地促进 交流;第二阶段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 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共同 认可的一致内容,使会计工作准则在国际间具有 可比性、同质性;第三阶段是实行全球一体化、统 一化,完全消除国家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由于 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 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 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 规范和统一,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准则和方法 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我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 容:第一,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修正和完善会计 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公认、通用的做法,体 现国际会计惯例;第二,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 经营尽量采用国际上公认的、通用的、先进的会 计处理方法,以适应国际经济活动的需要。其中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是连接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重要中介,体现一个国家 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发展需要资金,包 括引进外资。引进外资需要有相应的投资环境来保 护外商的合法利益,而会计国际化有助于改善我国 投资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我 国加入WTO后,不仅要吸引外资,而且要到国外直 接投资,所以我国推进会计国际化是必然的。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市场已 突破了时空界线,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市 场国际化需要各国企业提供真实、公允、可比、能 满足决策者使用的会计信息,各国会计惯例必须 趋同国际会计惯例。欧盟不完全承认中国市场经

一、会计国际化的内涵 会计国际化是个全面系统的概念,由于会计专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所以会计国际化也需要综合全面地实行。可以说,会计国际化的程度见之于以下几个角度的执行深度。 会计政策。各项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修正和完善都应该体现出国际化水平,所以在上述会计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借鉴国际通行的各项政策的优越之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尽可能使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在各项会计政策的指导下达到国际标准水平。 会计管制。一项制度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体制的科学可行性,因此,会计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于会计管理体制的及安全与否。会计管理体制主要由会计组织管理体制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构成,可以细化为会计管理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的运行模式,等等。 会计教育。会计教育整体水平是关于会计国际化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因素,因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塑造与提升归根结底靠教育。因此,在会计教育制度的制定与贯彻、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和会计专业的设置、会计课程体系的编排过程中,都要积极参考国际教育管理模式的宝贵经验。 会计测评。会计职业人员的认定与考核方法、会计机构资质的审批、以及会计监管模式的制定,都要向国际靠拢。同时,会计确认、会计记录以及会计报告等惯例也都应该进入新的层次,积极引进和运用国际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国际会计事务处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等。 二、实行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 众所周知,全球经济一体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市场突破了空间界限,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综合性的大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重要若想在这个令人垂涎的世界市场上立足并谋得生存,需要的不仅是足够的政治能力,更是充分的经济准备。进入国际市场只是第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是最终目的,在国际市场上分羹才是一切努力的最终归宿,所以,会计行业的发展必须与国际化水平接轨,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性强的会计信息,在国际交易中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处理贸易接洽中的会计事务,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顺利向国际市场进军。 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必然之举 不同的会计准则所能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市场所需求的资金却是无限的。如何实现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配置,使资金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这是所有面临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为了顺利促成公司的国际化夸张,母公司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国家以及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只有了解了公司全盘经营状况,以及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事务,才能维护跨国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的切身利益。这也是促进国际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因素 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走向海外的步伐逐渐加速,会计行业的发展也日益国际化。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会)也表示,希望加强与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在国际会计业务技能与管理经验、创新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并积极地同过协助我国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组织,帮助我国顺利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从而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实现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能推进企业“走出去”,先进的理念“引进来”,更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如今,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有十多家事务所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二十多家事务所加入了国际网络;更有四十多家事务所从事境外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知名的会计机构已经对中国会计行业给予充分肯定,积极拓展合作业务,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已经具备了一批拥有品牌优势、能够带领我国会计行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领军组织。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加速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为会计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的环境,但另一方面,这也暗含各种挑战。可以说,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会计服务行业的实力不足,相对于国际标准水平,存在很大的悬殊。在具体业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业务中,审计签定服务与新拓展的业务各占半壁江山,而我国会计行业的收入绝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的审计鉴证服务,新拓展业务屈指可数。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影响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各主要的证券交易所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然而,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或冲突所引发的问题也与日俱增。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德国奔驰公司属于盈利能力非常可观的公司,而到美国上市时,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它就变成了一家亏损公司。这种巨大的反差对于该公司在美国市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严峻的挑战,可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直接决定着在国外上市企业的命运。客观来说,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自1992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13项具体的会计准则,每一项准则都拉近了我国与国际同行业间的距离,这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与关注程度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属于国有控股企业,“一股独大”,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这会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大股东所有者的缺位;二是政府的调控会过多干预企业各项规划的制定与落实。而这两种结果都会直接地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致使企业无法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四、促进会计国际化的对策 提升会计准则的合理性 首先,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尽快建立符合国情的会计准则体系。通常,国际会计准则都会依据一定的概念框架来构建会计准则体系,我国要实现会计的国际化,首先要避免单纯地就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做分项处理,因为这样不利于有逻辑地发展一套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其次,加快制定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歧义或差距明显的部分。 协调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侧重记账功能不同,会计准则通常是根据某个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的不同情况,规定如何将会计信息准确核算、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结合我国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因此,必须做好二者的协调工作。 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 目前,我国会计实务的整体质量偏低,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甚至某些企业的国际信誉,也是致使我国投资环境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全面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认识,加强会计法规的执行力度,整顿会计秩序,全面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 升级会计处理手段 第一,健全与完善信息化会计数据、会计凭证的存储和审核机制。第二,拓展与管理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研发工作,鼓励创新。第三,大力推行会计信息化,这也是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技术支撑。 保持自身特色 会计国际化不能脱离我国会计发展和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各项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因为各种政治体制、经济形势与法律环境等的不同都是导致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发生分歧的重要因素,不能一味地追求与国际趋同而摒弃自身优势,更不能过分强调本国特色而阻碍国际化。 总之,我国应结合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实际环境,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主流会计惯例的做法,在认真比对、融会贯通,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科学、合理、平稳发展。

【摘要】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包括中国会计准则(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实务 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20年,我国会计已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将为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界的主要任务。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含义经过近年来的研讨,目前多数人认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可以表述为:以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为促动力,通过学习、借鉴,使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协调。但此处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国际化的中国会计是指哪些方面?二是国际会计惯例是什么?三是何谓协调?1 中国会计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许多人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理解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这虽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却是不全面的。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主要是增进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可解性。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会计实务来源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似乎代表着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但实际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并非完全相同,因为会计实务可能会偏离会计准则。弗雷德里克、乔伊等(1999)将这种偏离解释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很多国家对不遵守官方会计公告的处罚很微弱或无效;第二,公司可能会自愿地报告比所要求的更多的信息;第三,一些国家允许公司脱离会计准则,如果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话。从以上几方面看,一国会计实务的水平可能高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能低于准则要求。一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才是该国会计真正的国际化,而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是为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一套基本标准。我们认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应该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广义的国际化还应包括会计职业的国际化以及审计标准的国际化等)。2 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问题。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国家色彩,某一国的会计惯例或各国会计惯例的综合都不能称为国际会计惯例。因此,我们赞同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即把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或规则看作是国际会计惯例,并且倾向于以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为主,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将是国际会计惯例的主流。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毕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成文的、可资借鉴的惯例,且已被大多数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所认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其国内准则,有些国家甚至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其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输出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的同时,也输出了会计思想和惯例。再次,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美、英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如英国的“真实与公允”观念已使欧盟成员国的会计发生了某些变化,法国证券管理委员会(COB)“试图使法国接受世界级的会计和报告准则———至少对较大的公开上市的法国公司而言”。(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最后,美国和英国会计被认为是“公允反映”会计,与“遵循法规”的会计相比,质量更高。3 什么是协调。协调既可以理解成一种存在状态,又可以理解成一个过程。会计协调作为一种存在状态,表示各国会计存在协调一致的关系或联系。协调一致包括各国会计计量方法、披露实务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发生冲突,即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不冲突是会计协调的两种状态。会计国际化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两种状态。会计协调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指对会计实务、会计准则设定限度以消除各国会计间存在的差异或减少逻辑冲突的活动过程。会计协调化过程的目标或结果,就是为了使各国会计实现协调的状态。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作一概要分析。1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首先,会计规范的形式问题。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采用“准则”的形式,但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会计规范采用何种形式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准则加制度的形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准则与制度的关系。同样,也不能把是否在将来取消会计制度看成是否国际化的标志。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制定。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传统,没有一种模式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但一般认为,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由政府制定的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学习英、美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不足,如准则制定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强、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不够高等,这些都是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再次,准则制定程序。科学合理的准则制定程序是高质量准则的重要保证。财政部在1994年就拟定了我国准则制定的程序。从程序的四个阶段来看,与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的程序是非常接近的,只是“在征询意见的范围、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对征询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的规范化与已发布的准则的衔接和定稿方式等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曲晓辉,1999)最后,会计准则的内容。我国已发布的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尤其是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参考依据主要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比较以上准则,找出其共有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我国每一准则中的定义以及确认计量标准。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中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其国际性出处。但从已发布实施的准则的数量来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2 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如前所说,即使我国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也不一定就能说明我国会计已经完全国际化了,只有会计实务实现了国际化才能达到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会计准则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则更加艰巨。第一,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怎么做,怎么简单怎么做,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方法难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得到体现。第二,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对财务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我国会计工作中对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甚至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我国会计实务远没有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第三,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高水平会计实务不但要求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要求不拘泥于会计准则而去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原因,要形成如此的会计实务是有相当难度的。总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三、努力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化水平1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面对着如下问题: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我国环境的关系?以美国、英国的会计惯例及国际会计准则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参考依据(当然需以其他发达国家的惯例为辅助)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和处理环境差异?我国的具体环境与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着人们的观念,此观念使得我们在决策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时不得不在国家化和国际化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笔者认为,我们不应把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用扩大化。环境毫无疑问对会计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历史上的,即在世界会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导致了有差别的甚至是有重大差别的各种国家的会计。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别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越来越难以辨认。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各国的环境在相互的交往中变得越来越接近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弱也是重要原因。越来越弱的主要表现是:政治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淡化;法律尤其是税法也不再完全要求会计实务与其亦步亦趋;文化的影响越来越让位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影响也在变得更加调和。另外,各国会计都在处理着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不同国家间的交易或事项本身无本质差别。因此,处理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程序和方法应该或者可以是相同或相通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似可无须过多地强调中国特色。对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当然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但应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此之外,凡是与国际上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尽量采用国际会计惯例,对于会计术语和定义,也应尽量采用国际流行的表述方法,只要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就行。2 努力提高会计实务质量。会计实务的质量标准当然主要应该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但仅以会计准则、制度作为评价依据显得过于简单化了。配普等人曾提出过评价公司会计质量的如下程序:(1)辩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的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披露质量;(5)辩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我们可以把以上程序变通为评价会计实务质量的如下标准: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性、会计灵活性、会计战略的明确性、披露质量、潜在亏损的程度、能否消除会计扭曲。若以这些标准评价,则我国会计实务质量是非常低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计政策和估计的抉择有时过分死板而有时又过于随意,甚至滥用会计政策和根据利益需要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披露质量低劣;潜在亏损广泛而严重存在,等等。会计实务的低质量抵消了我们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所做的努力,影响了我国会计以及企业的国际信誉,也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的失实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预警机制,使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的风险性加大。要提高我国会计实务质量,首先应大力抓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执行,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齐头并进;其次,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应大力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努力改变会计信息严重失实的现状;最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和职业判断的能力,规范和鼓励企业对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披露水平。3 加快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以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国际化的需要。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国际透明度,加强会计的国际交流,扩大我国会计的国际影响。主要参考文献弗雷德里克,乔伊等著,周晓苏等译 1999 国际会计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仅供参考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