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皮革行业的发展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3 21:36:57

皮革行业的发展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

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一)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出口348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皮革行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富民优势行业,主体行业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就业人员达1100万人。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达40-50万个,为促进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皮革全行业年产鞋近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年产轻革7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皮衣、毛皮服装、皮件等均列世界产量榜首。上世纪末,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为世界皮革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运行情况 (1)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增幅情况 (2)2007上半年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上半年,中国皮革行业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了中国皮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要商品生产继续增长,速度减缓。 2007年1-6月,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轻革产量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皮鞋 16亿双,同比增长16%,增幅与上年相同;皮包、袋1亿多只,同比增长7%;皮革服装2378万件,同比下降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毛皮服装92万件,同比增长1%。 第二,出口值仍为增长,但增速回落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金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43亿双,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6%。 第三,进口仍大幅度增长,制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增幅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口金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出口增幅3个百分点;鞋类进口821万双,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和43%,分别高于出口增幅23和27个百分点。 (二)中国皮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皮革产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问题,包括:①产品成本不断提高;②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③国际贸易摩擦频发;④发展中国家同行的竞争;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执行力度。 前四点是所有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后两条却主要是针对制革行业提出的具体政策及要求。社会发展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制革行业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产业的发展方式及措施。 1、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两高一资”,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制革业的有十几项。其中,以取消进口生皮、半成品革出口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取消成品革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最大。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使制革行业内销和外销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制品企业的发展。 在7月19日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出口增长6%,进口增长2%,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可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国家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以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行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形势,认真应对。 2、关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水排放问题 节能减排对制革业不仅是硬指标,而且是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两项约束性指标。在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做了同样的要求。这两项约束性指标用一个形象的描述来表达就是,如果GDP按年均10%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需要完成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需要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化学需氧量COD571万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两项约束性指标未完成。因此,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后四年必须达到约束性指标的全部要求。 目前,中国制革业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即将实施。国务院下决心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部门委托中国皮革协会牵头对制革、毛皮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对制革、毛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此外,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布,拟出台制革企业准入标准。总之,关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既具体又紧迫,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实施。 (三)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1、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 (2)发展目标: ——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 ——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2、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措施 依据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目标分解为两个关键点,一是节能减排,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结构,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国皮革行业跨入强国行列打下坚实基础。这两个关键点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 (1)强化节能减排,保证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培训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参与有关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节能技术,促进国际间节能减排技术、人才、设备的交流与合作。 (2)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这是皮革行业的行动纲领。 “真皮标志”是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并在国际上进行了注册。它向消费者郑重承诺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产品都具有三种特性:①该产品是天然的头层皮革、毛皮或其制品;②该产品是优质的中、高档产品;③该产品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2007年初,正式推出了真皮标志英文版标识和证书,在企业出口时使用。证明商标“真皮标志”是中国皮鞋、皮衣、皮具等优秀产品的群体代表,是培育行业品牌的重要平台。 在此基础上,中国皮革协会还注册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适用于符合特殊环保要求的皮革、毛皮原材料,强调了环境友好和对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承诺,它是中国皮革和毛皮行业的优秀品牌代表。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成为节能减排的先导,成为树立品牌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同仁合作,为共同调整世界产业结构做出努力。 (3)培育和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市场,探索与世界皮革产业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增强我国中档以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特别要注意培育欧美市场以外的国际潜在市场,在国内要注重对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潜在市场的拉动及拓展。 我们特别欢迎国外的优质原料皮、成品革、皮鞋、皮衣、皮具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共同拓展具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为中国人民提供不同档次、丰富多彩的皮革产品。 (4)引导行业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积极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作为皮革大国只有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才能分享国际化的成果。我们要通过各种平台来促进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5)努力搭建世界皮革产业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平台 从今年开始,中国皮革协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每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相互呼应和配合,为中外皮革产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洽商和贸易的机会。 2007年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9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览面积达57,500平方米,展览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鞋、皮革服装、毛皮、毛皮服装、皮革五金及配饰等皮革产业链的全部产品。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国际规模的皮革产业盛会,同时也将成为国内外皮革及皮革制品最重要的采购平台。

皮革业现在正面对双重压力,在生产成本上涨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下,全国大部分服装和鞋类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尤其是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比较严重。由于原材料和工人成本大幅上涨,价格的提升导致服装、鞋业等低端制造业订单忽然大幅萎缩。企业陷入了困境,大部分的工厂正处于半停工半营业状态,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纷纷关门停业,还有少数企业开始倒闭。  据悉,今年服装企业的报价普遍上涨15%—20%。在向泉州一家企业负责人了解时发现,一些国外客户对企业的新报价无法接受,而企业若接受客户的还价又没有利润。过去如果客户对一款样品感兴趣,从打样到下单最快只要一个星期,而现在双方在价格上一直谈不拢,谈判期大大延长,有时一笔订单能谈上一两个月。  对于这次商品大规模的提价现象,国外市场上的反应却是像扣了一盆冷水,显然,企业的这种提价行为是不容易被接受。但是企业在面对物质资料上涨的现实情况下,为其生存又不得不将产品的价格上调。这样就把企业放到了一个两处为难的位置。鞋服产品是皮革业的上游,鞋服产品经营被困,皮革业发展也将会直接受到影响。  2011年4月份国内鞋企迎来了反倾销税的结束,本以为这次欧盟反倾销税结束会拉动国内鞋企贸易市场的回暖,商品出口量会大幅的增长。皮革业也会随着这次改革大潮而走高来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反倾销税的结束并没有刺激到了中国出口鞋企的神经敏感区,这次反倾销税结束不但没有使得中国鞋品出口贸易量上升,反而致使国内大部分出口鞋企在对外贸易上问题上选择“试探性接触”,甚至是止步观望,这样的市场现状又大大的遏制了皮革业的发展。  这次鞋服企业所面临的双重压力,阻碍了中国皮革业的发展。同时也考验了中国企业的生命力,皮革业的发展行情看制革商品的走势高低,倘若商品因价格过高而销售受阻,那么皮革业的走势也会随着商品的滞留而停步不前。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中国皮革业什么时候才能够自信的发展起来,取决于中国鞋服商品市场的提价何时被市场所接受。因此说,此次大规模成本上涨潜在危害已经远远大于商品提价本身,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如今,在双重的压力下,任何单位的处境都是一样的。尽管大部分的企业相继面临生存困难,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在应对这次困境表现洒脱盎然,只有在困难的时侯才能分辨出众多企业的强弱。弱小的企业面临困难时选择停产或者倒闭,而强大的企业却冷静观察市场找准定位,搞研发搞创新。通过对品牌的创新和改革来解决当前的困难,创新不但有效缓解这次成本压力下的压力,而且有些企业还通过研制新产品找到了解决困难的突破口。

要做皮革生意么?看你本地人脉怎么样了,人脉好的话,就做吧,前期需要口口相传的,广告用处有限,但不是没有。

1、甲醇体系化工发展前景广阔 能源危机日渐来临使得甲醇体系能源化工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炼焦行业大量放空的副产焦炉煤气转变为既是化工原料又是清洁燃料的甲醇,对炼焦企业来讲是不错的选择。目前我国已经集成创新了大型化的焦炉气制甲醇新工艺,国内已建成两套此类装置。 2004年我国副产的焦炉煤气未经利用放空的达250亿立方米,这不仅浪费了稀缺的能源,而且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目前我国甲醇下游产品的需求增速已经超过甲醇的生产增速,同时随着甲醇燃料的推广,甲醇的需求更是成倍增长。焦炉煤气富含H2、CO,是生产甲醇的优质原料,利用焦炭生产中大量副产的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目前国内许多炼焦企业都打算做这方面的尝试。 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关键技术包括焦炉煤气转化为合成气,焦炉煤气、合成气的净化脱硫以及合成气制甲醇等。国内有林达化工、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西南化工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开发,并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通过对这些单元技术的系统集成和优化,我国集成创新了大型化的焦炉气制甲醇新工艺。去年12月,世界首套焦炉煤气制甲醇8万吨装置在云南曲靖大为焦化公司投产,今年河北建滔焦化公司又有10万吨装置投用,采用的均是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开发的焦炉煤气加压纯氧部分氧化转化工艺。 专家同时指出,焦炉气制甲醇虽然已经有了整套技术,但在催化剂开发、工艺设计和大型反应器的制造上还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攻关。同时,甲醇制丙烯和烯烃的技术开发还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只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完成了中试,随着今后几年国内大型甲醇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做好甲醇应用技术的开发工作。 2、煤化工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目前油价高烧不断,加上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相当可观。而政策所铸起的高壁垒,也无疑为已经能够规模化投产煤化工产品的上市公司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了一条持续高速增长的道路。 煤化工行业指的是以煤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我们这里指的煤化工主要是煤制油、煤制甲醇二甲醚等以煤炭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造石油替代性能源的行业领域。 高油价和石油供应的不稳定性催生替代型能源发展 在供需关系、汇率、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在近几年持续走高,目前已经稳定的维持在70-80美元/桶之间。而且依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则很可能还要突破80美元大关,依照最乐观的估计,石油价格甚至可能达到100美元/桶以上。另外,国内储量有限,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目前已经达到44%?,石油来源主要是中东地区,运输渠道单一,这些都使得我国的石油进口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近年来,我国尽量致力于发展新的进口渠道,比如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但是目前的这种状况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改变,而且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某些隐患和问题可能将进一步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在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性能源,就成为了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煤化工替代性能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 煤炭储量丰富是我国发展煤化工替代性能源的现实基础 替代性能源包括煤制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然而,受制于成本、技术和诸如应用领域等其它现实性因素来说,煤化工(主要是煤制甲醇二甲醚)替代性能源具备更好的发展空间。 首先,从应用领域来说,我国主要的耗能行业是交通领域,这里集中了大约40%左右的油品消耗量。而目前的其它替代性能源如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都不具备大规模替代交通领域油品消耗的潜力。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可行性的角度上来说,煤制油和甲醇二甲醚就具备很好的车用油替代性,尤其是甲醇二甲醚,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已经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 其次,从现实条件来说,丰富的煤炭储量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煤炭储量极为丰富,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当中,我国的煤炭储量占到大约15%?而石油储量才占到2.7%左右,这就造成了我国一次性能源中以煤为主的事实。而丰富的煤炭储量无疑为煤制油、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来源。 产业政策和现实技术条件的成熟推动煤化工行业发展 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在我国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推开,和政府层面没有积极主动的提出相关扶持性产业政策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是近期这一情况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动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另外,发改委等在规划这一新兴行业发展的时候,也提出了规模化的要求,强调不能一哄而上,这就为已经进入的龙头型企业提供了宽松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煤制油和煤制甲醇二甲醚目前都已经具备了足够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条件。煤制油方面的运作范例如南非的sasol公司等,而国内的神华集团和兖煤集团等都在建设百万吨级以上的项目。而甲醇二甲醚项目相对而言则技术要求更低,兖州煤业和泸天化等上市公司等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炒作煤化工替代性能源的时机 虽然煤化工行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目前仍然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推动上市公司业绩爆发性增长的实际效果并不见得很明显。比如在甲醇二甲醚生产上规模较大的兖州煤业,即使百万吨级的产能全部投产,也仅仅能够增加20%左右的销售额。所以,炒作煤化工替代性能源类股暂时仍然主要停留在预期和概念性阶段。我们认为,在油价快速上涨的时候,比如随着目前世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伊核危机可能出现的新变数),这类股票则最容易受到资金的追捧,这就可以作为我们把握时机的一个准则。在前一段时间内由于油价高涨,就曾经出现了替代性能源概念股大幅度上涨的情况。 3、玉米等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玉米已成为一种具有极高工业价值的工业资源,可用来加工的产品有乙醇、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淀粉糖/醇、工业用变性淀粉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饲料、化工、日用化工以及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石油价格高涨和资源危机催生生物物质产业 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上涨,而且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利用数量巨大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转化和生产新型能源、新材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起步。如美国的卡吉尔公司已建成以玉米为原料的14万t/a聚乳酸(PLA)生产装置。用玉米代替丁烷生产丁二酸,不仅原料可以再生,而且生产过程中还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温室气体。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玉米生产发展 以吉林省为例,全省约有80%农民依靠种植玉米为生,全省玉米产量约为全国的1/7,但就地转化能力非常有限,2004年转化量仅为460万t,有1350万t玉米需要运往华东和华南等地区消费。进行就地转化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卖粮难问题,而且通过发展国内短缺的化工产品可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玉米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办法,这一点在长春大成集团公司已得到证明。该公司现已形成180万t/a玉米综合加工能力, 年产24万t赖氨酸、70万t淀粉糖、10万t山梨醇和10万t谷氨酸等。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国际上第1套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乙二醇、丙二醇等多元醇项目,预计2006年将建成。 有利于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可再生的玉米发展石油化工产品,将减少石油消费,有利于石油和化学工业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这一最高目标。 缓解石油供应压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预计2010年全国石油的需求量将达到5亿t左右。但是我国石油资源并不丰富,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40%,将严重影响国家的能源安全。大力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产品,如燃料乙醇、多元醇、PLA等可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石油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的压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总之,发展玉米化工产业是一条农业和化工产业双赢的战略,将有利于农业和化工产业的共同健康发展。 国外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全球每年种植玉米超过3亿ha,约占全球粮食总量的35%左右,主要生产国有美国(占40%以上)、我国(占20%左右)。2004年全球玉米产量达91亿t左右,同比增加7300万t,其中美国产量为9亿t,我国产量26亿 随着玉米深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用玉米消费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04年全球玉米的消费量达78亿t,其中工业方面用量为9000万~9500万重点产品包括乙醇、有机酸、氨基酸、淀粉糖、变性淀粉、抗生素等。 乙醇 是目前全球使用量最多的生物质动力燃料。目前全球乙醇产能约3000万t/a,其中采用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发酵工艺占95%以上,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产和消费国。受环保和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双重因素的影响,美国已通过立法大力发展燃料乙醇,2005年燃料乙醇的产量达到1260万t左右,预计2012年将达到2500万 巴西的乙醇产量在1985年已达到944万t,在全国的1290万辆汽车中约有370万辆使用纯乙醇燃料。但由于国际原油市场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危机的影响,巴西燃料乙醇发展遇到了阻力,目前巴西乙醇产能在1300万t/a,年产量在1000万t左右。 有机酸 目前以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和衣康酸等。其中柠檬酸的生产规模最大,全球年产量已接近140万t,70%产品用于食品(主要是饮料),预计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柠檬酸的消费仍将以3%~5%的速度增加。乳酸是第二大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有机酸,目前全球年产量为30万t左右,约55%的产品用于食品工业,随着PLA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品应用的推广,乳酸具有无可估量的市场潜力。 氨基酸 除蛋氨酸和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基本上都可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由于氨基酸具有光学特性,生物体能利用的一般为L型产品,而采用发酵技术可以较好的满足这一要求。谷氨酸和赖氨酸是产量最大的两种氨基酸,这两种氨基酸都是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目前全球谷氨酸年产量已达200万t左右,赖氨酸年产量也接近80万谷氨酸主要用作调味品,用以改善食品的风味;赖氨酸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用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降低饲养成本。苏氨酸是近年来增长比较快的一种氨基酸,全球年消费量已达到3万t,也是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主要用以提高动物对饲料中氮元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动物饲养对环境的影响。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利,更是饲养业所需的重要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大量使用氨基酸可以降低家禽对粮食和豆粕原料的消耗,因此未来氨基酸的消费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全球赖氨酸的消费量将超过100万t,苏氨酸的需求量将达10万t左右。 淀粉糖 用生物酶水解技术或化学水解技术对玉米淀粉进行加工即可得到淀粉糖系列产品,包括果葡糖浆、麦芽糖、葡萄糖,以及山梨醇、麦芽糖醇等糖醇类产品。淀粉糖系列产品一般均具有甜度低、风味好、润性好、色泽美和保健性高等特性,主要被用作代替蔗糖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 目前全球淀粉糖的年产量接近2000万t,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果葡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淀粉糖消费国,年产量和消费量接近900万目前美国消耗的天然甜味剂55%以上来自玉米,仅果葡糖一项每年消费玉米接近1400万 葡萄糖是第二大淀粉糖,除可用于甜味剂外,还可作为医药工业的原料及用于维持生命,目前全球年消费量为600万t左右,约消费1000万t玉米。 山梨醇不仅可以食用,也是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此外,山梨醇还可以代替甘油用于日化、食品和烟草等工业。目前全球山梨醇的年消费量为90万t(按70%含量计),约消费150万t玉米。 蔗糖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而且生产成本也略高于淀粉糖。因此,未来全球淀粉糖的消费将继续增长,预计年增长率为3%~5% 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是对原淀粉进行化学或物理加工,使原淀粉的性能大大改进,从而适应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的需要。目前全球变性淀粉的年产量在600万t左右,造纸和食品加工是其两大主要用户,美国年消费量达300万t左右,其中60%左右用于造纸工业。 抗生素 采用发酵方法生产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其中青霉素产量最大,年产量接近4万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发酵法生产的抗生素产品在不断增加。 其他 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还有酶制剂、农药、黄原胶等,这些产品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发展重点 生物加工皆在使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工业化学品。玉米作为目前生物加工最好的再生资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外玉米化工利用开发的重点是:以玉米淀粉糖为原料,采用发酵工艺生产 3-羟基丙酸,进一步发展丙烯酸和丙二醇;同样以发酵方法生产丁二酸,进而发展丁二醇和四氢呋喃等产品,为工程塑料和特种纤维氨纶提供原料;以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加氢裂解工艺生产多元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用于发展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等产品。 国内产业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生物化工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至今已形成了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如维生素C、青霉素、柠檬酸、生物农药等等,特别是维生素C和柠檬酸占到全球贸易量的60%以上,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对国际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每年用于工业方面的玉米量在2000万t左右,其中用量较大的产品有淀粉糖(约450万t),乙醇(约1200万t),味精(约320万t)。此外,柠檬酸、赖氨酸、酶制剂、抗生素等也消费大量的玉米。 淀粉糖 与美国不同,我国淀粉糖中葡萄糖所占比例较大,国外食品工业大量使用的果葡糖需求在逐步扩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乙醇 随着3套大型燃料乙醇装置的建成投产,目前国内乙醇的生产能力已超过600万t/a,年产量约为400万t,主要消费领域是白酒、医药以及化工等。燃料乙醇的推广工作仍在进行中,预计随着燃料乙醇逐步推广,国内乙醇的产量将继续增加。 味精 由于饮食习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量已超过120万t,除少量出口外,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赖氨酸 随着大成和丰原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赖氨酸生产近年发展较快,年产量已突破10万t,不仅减少了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而且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2004年的出口量达到了22954t,其中大成公司的出口量为 柠檬酸 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国,年产量已超过50万t,2004年出口量接近45万t,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0%,对全球柠檬酸的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生素C 2004年全国维生素C的产量达到4万t左右,其中80%以上产品供应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酶制剂 酶制剂为生物催化剂,国内现有产能超过40万t/a,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酶种有20多种,产品以糖化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3大类为主,此外还有果胶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碱性脂肪酶、木聚糖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植酸酶等。主要产品的生产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酶制剂产品主要应用于酿酒、淀粉、粉糖、洗涤剂、纺织、皮革、饲料等行业,对这些行业改革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得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变性淀粉 我国变性淀粉工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已初具规模,年产量已接近50万t,产品主要应用于造纸、食品、饲料和纺织及印染工业。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变性淀粉工业仍比较落后,产品品种数量少、企业生产规模小、一些特殊用途产品仍须进口。 保持传统优势 拓展应用领域 根据国外玉米工业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市场需求及技术的开发情况,未来我国玉米工业利用的重点是: (1)继续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柠檬酸、赖氨酸等传统产品 柠檬酸是目前国内出口量最大的精细化学品,在世界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与国外相比,我国柠檬酸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在无磷洗涤剂中的应用基本为零。在保持国际市场的地位同时,未来我国柠檬酸的消费量将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柠檬酸的生产需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赖氨酸生产发展迅猛,产品不仅大量地取代了进口,而且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预计随着国内饲料生产的发展,赖氨酸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加,同时出口数量也会扩大,因此赖氨酸的生产规模仍需扩大。 (2)扩大淀粉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糖是重要的食品原料,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仍以蔗糖为主,年消费量约1000万近年来,淀粉糖的数量虽有增加,但占食糖的比重仍较低,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作为饮料的甜味剂,淀粉糖更具竞争优势。 (3)适度发展燃料乙醇 我国现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的数量随国内消费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确保能源安全,国家有关部门重新制定了能源战略,其中燃料乙醇是这一战略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已形成了120万t/a玉米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但根据国内玉米的供应趋势以及其经济性,发展玉米燃料乙醇要适度,更重要的是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如我国自行培育的具有高抗逆性和可全国种植的甜高粱,每公顷能产燃料乙醇6t,比玉米高 (4)进一步扩大变性淀粉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变性淀粉可以代替许多化工产品应用于纺织、造纸、涂料、印染等领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变性淀粉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仍比较有限,预计2010年全国变性淀粉的需求量为120万~150万t,2015年将达到200万 (5)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生态塑料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和石油资源的短缺,生态塑料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美国已有工业规模的PLA生产装置。在日本世博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也出现了生态塑料的身影,生态塑料离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近。国内的科研单位已在生态塑料开发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设了100t/a PLA生产装置。目前影响PLA市场推广的关键因素是原料乳酸的成本,随着乳酸生产工艺的进一步优化,PLA将逐步取代石油化工路线生产的传统塑料, 此外,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态塑料。目前我国PHA的研发基本与国外保持同步,现已开发了PHB、PHBV和PHBHHX等3种PHA材料生产技术,在发酵水平和提取工艺等方面都超过了国外同行,有望比PLA更早实现工业化生产。 (6)替代石油生产化工醇、有机酸等产品 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机构在玉米工业转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其中玉米化工醇技术已具备了工业化的条件,1,3-丙二醇的技术在进一步优化中。此外,琥珀酸、苹果酸等的生产技术也在开发中,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潜力很大。 (7)加强玉米的综合利用,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充分利用玉米中的各种成分将有助于各种衍生产品成本的降低,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建设大型玉米加工和转化基地是我国玉米加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8)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 玉米的加工既是农业生产的延伸和深化,又是工业加工的上游产业。目前国外已开发出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几十类、数千个品种,加工回收率高达98%,每一类品种都可以形成产业链条,每一链条牵引着一个大产业。 与国外相比,我国玉米工业的综合利用率不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玉米工业利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玉米化工产业的发展,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玉米化工产业建设的始终,对玉米的各种成分进行充分有效地利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尽量深化其加工深度,提高玉米资源的附加值。其次,以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潜力为出发点,确立玉米化工转化的产品方案;为减少环境影响,项目的建设应采用高新技术,本着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的原则确立项目的技术方案。 根据国内外玉米工业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玉米化工产业的现状,在不影响全国玉米供应的状况下,“十一五”期间应新增1000万t/a玉米转化能力,重点发展合成纤维、生态塑料、工程塑料和精细化学品。

皮革行业的发展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区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研——以长三角为例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都是2011原创作品51毕业设计网全套什么都有的百度下就知道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中国正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达到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截至2008年10月份,中国奢侈品消费比2007年消费总额递增8%~10%,达到86亿美元,而因为经济危机,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1]奢侈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快速成长和传播,对于奢侈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理论中均衡量。      一、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与品质最高的产品,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商品学上讲,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高价性也绝非是生产与使用过高过多的物质成本的积累与堆砌,而是在其背后有一个完美体系支撑和百年文化传承。而美学家则定义为,“奢侈品”是一种生活被艺术化的符号,是一种把生活追求变为美学的外在标志,“奢侈品”就是一种艺术美学的直接代表,它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哲学涵义。“奢侈品”对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为它们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它是亲切的、细腻的、敏锐的、最人性化的,而且奢侈品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中。      二、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一)消费年龄年轻化   在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40岁年龄段之间,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年龄层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岁左右的人都有,但20岁~30岁的消费者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这一年龄段的中国消费者人数要比日本高出11倍。2007年进行的一项针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例如,登喜路品牌在中国的消费最低年龄要比欧美及其他国家低5岁左右,大概为25岁。[2]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年轻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二是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据此,可以把年轻人消费群体分为两种消费类型:“真正可以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和“花光所有钱来买一小件奢侈品的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性在奢侈品方面支出庞大。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奢侈品业以往以男性为主导的客户基础,时髦富裕的都市女性愿意善待自己,十分迷恋奢侈品的魅力。    (二)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3]不要说国产名牌,就算是“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也使其身价下降,这与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以及国外品牌的成功经营和大举进攻等诸多因素有关。奢侈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欧洲,奢侈品范围广泛,涵盖银器、铜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装潢等等。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令许多年轻人着迷,而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是一座未开启的金山,虽然我国有“水井坊”、“国窖1573”等奢华品牌,但为人所知的数量实在不多,几乎没有能够跟外国奢侈品牌竞争。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中国本土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长的基因: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止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还有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比如,南京云锦等,但由于缺乏“走出去”的战略眼光和品牌宣传手段,使得我国本土的奢侈产品不被外国甚至本国国民所熟悉和热爱。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吸引许多外国奢侈品品牌商们的眼球,遗憾的是中国奢侈品却缺位,还没有引起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足够重视。三)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   在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有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购买一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而我国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商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体验。虽然,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论坛,专为富豪级人士专门定制的顶级保健品等在我国也开始备受关注,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买家们已经开始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方式转变,但那毕竟是少数,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将集中于个人用的奢侈商品,即高档时装、高档皮具、珠宝、名表、顶级化妆品和香水、古董字画等高档商品。[4]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因此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有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根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统计,中国目前有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其中约1000万至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他们购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皮包、化妆品、时装和珠宝等个人用品。该协会预计,到2010年国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人数将增加到5亿人。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奢侈品消费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我国目前已超过人均收入1500美元的水平,部分沿海城市甚至已经超过2500美元,因此国内的奢侈品消费正在快速增长。    (四)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大型商场和旅游实现   即使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中国消费者也更偏向在市区商业中心,或大型购物商场里购物,这让他们有机会到处逛逛,挑选不同的品牌和产品。另外,由于高关税的缘故,许多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尤其是香港购买奢侈品。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目前全球顶级奢侈品牌消费额中中国人占据了5%的比例,其中3%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三、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美国媒体称,受金融海啸影响,全球奢侈品贸易陷入低迷,数据显示过去11个月,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各大品牌纷纷降价自救,但中国市场却逆市上扬,保持22%的强劲增长。[1]中国市场奢侈品贸易的强劲走势,几乎没有遭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从奢侈品的追随者不畏寒潮继续壮大可见一斑。这也更加坚定了奢侈品巨头中国布局市场的决心。英国媒体称:传统奢侈品大国美国和日本都遭受重创,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众多奢侈品巨头抓到了中国这根救命稻草,纷纷进军中国。意大利顶级品牌范思哲称,2009年亚洲市场将成为它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功不可没。法国媒体报道称:“看看那些奢侈品在美国的遭遇吧,他们现在正在中国投资。日内瓦手表商在过去两个月里造访过7个国家,试图向世界富人推销其售价为200多万元的泰坦尼克-DNA系列手表,结果没有哪国人比中国人对此更感兴趣。”   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此外,未来数年内,将有2~3亿人口进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从而进一步带动该市场的成长。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鉴于经济危机,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预言,中国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1]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从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品牌,中国的投资商、零售商和设计师,包括制造商都有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将会呈现无限昂然的生机……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题报告学生: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2、现实意义二、论文综述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3、国内研究的综述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三、论文提纲前言、一、1、2、3、••••••二、1、2、3、••••••三、1、2、3、结论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皮革行业的发展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才好

是毕业论文题目必须将创新与可行性分析紧密结合。但求自主创新不求实践活动,在写作流程时会很费劲。挑选 哪样的题型是进行论文创作的第一步,毕业论文题目的确认具备一定的方式 性和技术性。

要做皮革生意么?看你本地人脉怎么样了,人脉好的话,就做吧,前期需要口口相传的,广告用处有限,但不是没有。

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一)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出口348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皮革行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富民优势行业,主体行业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就业人员达1100万人。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达40-50万个,为促进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皮革全行业年产鞋近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年产轻革7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皮衣、毛皮服装、皮件等均列世界产量榜首。上世纪末,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为世界皮革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运行情况 (1)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增幅情况 (2)2007上半年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上半年,中国皮革行业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了中国皮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要商品生产继续增长,速度减缓。 2007年1-6月,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轻革产量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皮鞋 16亿双,同比增长16%,增幅与上年相同;皮包、袋1亿多只,同比增长7%;皮革服装2378万件,同比下降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毛皮服装92万件,同比增长1%。 第二,出口值仍为增长,但增速回落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金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43亿双,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6%。 第三,进口仍大幅度增长,制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增幅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口金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出口增幅3个百分点;鞋类进口821万双,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和43%,分别高于出口增幅23和27个百分点。 (二)中国皮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皮革产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问题,包括:①产品成本不断提高;②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③国际贸易摩擦频发;④发展中国家同行的竞争;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执行力度。 前四点是所有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后两条却主要是针对制革行业提出的具体政策及要求。社会发展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制革行业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产业的发展方式及措施。 1、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两高一资”,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制革业的有十几项。其中,以取消进口生皮、半成品革出口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取消成品革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最大。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使制革行业内销和外销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制品企业的发展。 在7月19日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出口增长6%,进口增长2%,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可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国家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以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行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形势,认真应对。 2、关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水排放问题 节能减排对制革业不仅是硬指标,而且是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两项约束性指标。在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做了同样的要求。这两项约束性指标用一个形象的描述来表达就是,如果GDP按年均10%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需要完成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需要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化学需氧量COD571万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两项约束性指标未完成。因此,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后四年必须达到约束性指标的全部要求。 目前,中国制革业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即将实施。国务院下决心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部门委托中国皮革协会牵头对制革、毛皮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对制革、毛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此外,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布,拟出台制革企业准入标准。总之,关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既具体又紧迫,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实施。 (三)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1、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 (2)发展目标: ——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 ——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2、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措施 依据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目标分解为两个关键点,一是节能减排,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结构,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国皮革行业跨入强国行列打下坚实基础。这两个关键点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 (1)强化节能减排,保证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培训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参与有关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节能技术,促进国际间节能减排技术、人才、设备的交流与合作。 (2)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这是皮革行业的行动纲领。 “真皮标志”是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并在国际上进行了注册。它向消费者郑重承诺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产品都具有三种特性:①该产品是天然的头层皮革、毛皮或其制品;②该产品是优质的中、高档产品;③该产品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2007年初,正式推出了真皮标志英文版标识和证书,在企业出口时使用。证明商标“真皮标志”是中国皮鞋、皮衣、皮具等优秀产品的群体代表,是培育行业品牌的重要平台。 在此基础上,中国皮革协会还注册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适用于符合特殊环保要求的皮革、毛皮原材料,强调了环境友好和对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承诺,它是中国皮革和毛皮行业的优秀品牌代表。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成为节能减排的先导,成为树立品牌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同仁合作,为共同调整世界产业结构做出努力。 (3)培育和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市场,探索与世界皮革产业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增强我国中档以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特别要注意培育欧美市场以外的国际潜在市场,在国内要注重对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潜在市场的拉动及拓展。 我们特别欢迎国外的优质原料皮、成品革、皮鞋、皮衣、皮具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共同拓展具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为中国人民提供不同档次、丰富多彩的皮革产品。 (4)引导行业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积极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作为皮革大国只有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才能分享国际化的成果。我们要通过各种平台来促进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5)努力搭建世界皮革产业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平台 从今年开始,中国皮革协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每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相互呼应和配合,为中外皮革产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洽商和贸易的机会。 2007年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9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览面积达57,500平方米,展览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鞋、皮革服装、毛皮、毛皮服装、皮革五金及配饰等皮革产业链的全部产品。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国际规模的皮革产业盛会,同时也将成为国内外皮革及皮革制品最重要的采购平台。

皮革行业的发展趋势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一)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出口348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皮革行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富民优势行业,主体行业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就业人员达1100万人。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达40-50万个,为促进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皮革全行业年产鞋近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年产轻革7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皮衣、毛皮服装、皮件等均列世界产量榜首。上世纪末,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为世界皮革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运行情况 (1)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增幅情况 (2)2007上半年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上半年,中国皮革行业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了中国皮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要商品生产继续增长,速度减缓。 2007年1-6月,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轻革产量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皮鞋 16亿双,同比增长16%,增幅与上年相同;皮包、袋1亿多只,同比增长7%;皮革服装2378万件,同比下降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毛皮服装92万件,同比增长1%。 第二,出口值仍为增长,但增速回落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金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43亿双,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6%。 第三,进口仍大幅度增长,制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增幅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口金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出口增幅3个百分点;鞋类进口821万双,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和43%,分别高于出口增幅23和27个百分点。 (二)中国皮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皮革产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问题,包括:①产品成本不断提高;②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③国际贸易摩擦频发;④发展中国家同行的竞争;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执行力度。 前四点是所有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后两条却主要是针对制革行业提出的具体政策及要求。社会发展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制革行业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产业的发展方式及措施。 1、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两高一资”,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制革业的有十几项。其中,以取消进口生皮、半成品革出口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取消成品革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最大。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使制革行业内销和外销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制品企业的发展。 在7月19日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出口增长6%,进口增长2%,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可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国家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以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行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形势,认真应对。 2、关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水排放问题 节能减排对制革业不仅是硬指标,而且是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两项约束性指标。在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做了同样的要求。这两项约束性指标用一个形象的描述来表达就是,如果GDP按年均10%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需要完成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需要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化学需氧量COD571万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两项约束性指标未完成。因此,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后四年必须达到约束性指标的全部要求。 目前,中国制革业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即将实施。国务院下决心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部门委托中国皮革协会牵头对制革、毛皮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对制革、毛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此外,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布,拟出台制革企业准入标准。总之,关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既具体又紧迫,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实施。 (三)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1、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 (2)发展目标: ——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 ——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2、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措施 依据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目标分解为两个关键点,一是节能减排,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结构,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国皮革行业跨入强国行列打下坚实基础。这两个关键点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 (1)强化节能减排,保证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培训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参与有关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节能技术,促进国际间节能减排技术、人才、设备的交流与合作。 (2)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这是皮革行业的行动纲领。 “真皮标志”是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并在国际上进行了注册。它向消费者郑重承诺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产品都具有三种特性:①该产品是天然的头层皮革、毛皮或其制品;②该产品是优质的中、高档产品;③该产品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2007年初,正式推出了真皮标志英文版标识和证书,在企业出口时使用。证明商标“真皮标志”是中国皮鞋、皮衣、皮具等优秀产品的群体代表,是培育行业品牌的重要平台。 在此基础上,中国皮革协会还注册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适用于符合特殊环保要求的皮革、毛皮原材料,强调了环境友好和对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承诺,它是中国皮革和毛皮行业的优秀品牌代表。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成为节能减排的先导,成为树立品牌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同仁合作,为共同调整世界产业结构做出努力。 (3)培育和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市场,探索与世界皮革产业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增强我国中档以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特别要注意培育欧美市场以外的国际潜在市场,在国内要注重对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潜在市场的拉动及拓展。 我们特别欢迎国外的优质原料皮、成品革、皮鞋、皮衣、皮具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共同拓展具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为中国人民提供不同档次、丰富多彩的皮革产品。 (4)引导行业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积极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作为皮革大国只有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才能分享国际化的成果。我们要通过各种平台来促进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5)努力搭建世界皮革产业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平台 从今年开始,中国皮革协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每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相互呼应和配合,为中外皮革产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洽商和贸易的机会。 2007年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9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览面积达57,500平方米,展览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鞋、皮革服装、毛皮、毛皮服装、皮革五金及配饰等皮革产业链的全部产品。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国际规模的皮革产业盛会,同时也将成为国内外皮革及皮革制品最重要的采购平台。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重要的信息点。论文题目出现问题,往往对论文乃至整个刊物的质量带来不小影响。  题目的类型或为研究的问题,或为研究的结论,或为研究的范围。题目是科技论文最重要的信息点,它最能吸引读者,并能给读者最简明的主题提示。读者在决定一篇论文是否要读的时候,往往都是先看题名,可见题名之重要。一篇论文题目的精妙,常常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题目如果很差,往往会损失整篇论文的信息价值。1、题目的作用  能从总体的角度,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著者所要强调的观点,引导读者去发现并准确地把握论文的要领; 可以作为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主要依据。 2、论文题目的撰写要求  ①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既不能把论文未涉及的内容或未得出的结论包容进去,也不能把论文已涉及的内容或已得出的结论摒弃在题名的包容范围之外。  ②题名中应包括论文的主要关键词,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  ③切忌用冗长的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  ④题名应简洁,科技论文题名用字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使用简短题名而语意未尽时,可借助于副题名以补充论文的下层次内容。  ⑤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符号,如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大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二、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主要是为读者阅读、信息人员及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一般不超过200字、 摘要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目的。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②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所用的仪器及设备,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和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  ③结果。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给出结果的置信值及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  ④结论。简要地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还有与此有关的其它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是否可推广应用等。 摘要的撰写要求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 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2)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本文”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 (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 (4)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5)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6)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 (7)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及名词术语。 (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果确有必要,在摘要中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10)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11)要求书写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不宜超过 250个实词。(12)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13)不进行自我评价。 三、关键词的撰写要求什么是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从论文中取出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两部分:  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的,并加以规范化了的词或词组。自由词则是未规范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按照国家标准(GB3179-92)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科技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  ①要选取刊入《汉语主题词表》和专业性主题词表(如《MeSH 》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确能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新产生的名词术语,可用非规范内自由词标出,以补充关键词个数的不足或为了更好地表达论文的主题内容。  ②不要为了强调反映文献主题的全面性,而把关键词写成一句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③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并要求书写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为研究、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在学术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  ①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  ②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  ③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可能引用了很多篇文献,是否需要全部列出?回答是否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参与文献的标注方法作了规定。指出:专论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

要做皮革生意么?看你本地人脉怎么样了,人脉好的话,就做吧,前期需要口口相传的,广告用处有限,但不是没有。

论文摘要写作方法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是期刊学术论文的简明文摘摘要以浓缩的形式展示了学术研究的成果,是期刊学术论文前置部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对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读者通过摘要可以在不阅读论文全文的情况下,了解和获得论文的主要信息摘要要正确选用时态和语态,一般情况下,摘要一般以第三人称来写摘要的篇幅一般在200-300汉字,英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最多不超过300个字实词  关键词写作方法  关键词是从期刊学术论文的论文题名、摘要、层次标题或正文中选取出来的能反映期刊学术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是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期刊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对该期刊学术论文的检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读者查阅、检索和利用文献,在计算机情报检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篇期刊学术论文关键词选取的数量应以3-7个为宜,从笔者见到的大多数文章来看,选取的关键词一般在3-5个,关键词之间要进行有效的切分  参考文献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又称文后参考文献,附在论文的后面,是论文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包括参阅或直接引用的材料、数据、论点等,是期刊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期刊学术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对前人或他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参考和利用这些被借鉴、参考和利用的前人或他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就必须进行恰当的着录,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标引出来,这就形成了该论文的参考文献表所列参考文献的出处必须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根据有关规定着录,国际上有好几种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在我国主要采用"顺序编码制"和"着者--出版年制"两种着录方式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皮革行业的发展趋势论文题目有哪些

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一)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出口348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皮革行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富民优势行业,主体行业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就业人员达1100万人。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达40-50万个,为促进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皮革全行业年产鞋近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年产轻革7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皮衣、毛皮服装、皮件等均列世界产量榜首。上世纪末,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为世界皮革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运行情况 (1)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增幅情况 (2)2007上半年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上半年,中国皮革行业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了中国皮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要商品生产继续增长,速度减缓。 2007年1-6月,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轻革产量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皮鞋 16亿双,同比增长16%,增幅与上年相同;皮包、袋1亿多只,同比增长7%;皮革服装2378万件,同比下降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毛皮服装92万件,同比增长1%。 第二,出口值仍为增长,但增速回落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金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43亿双,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6%。 第三,进口仍大幅度增长,制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增幅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口金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出口增幅3个百分点;鞋类进口821万双,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和43%,分别高于出口增幅23和27个百分点。 (二)中国皮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皮革产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问题,包括:①产品成本不断提高;②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③国际贸易摩擦频发;④发展中国家同行的竞争;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执行力度。 前四点是所有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后两条却主要是针对制革行业提出的具体政策及要求。社会发展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制革行业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产业的发展方式及措施。 1、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两高一资”,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制革业的有十几项。其中,以取消进口生皮、半成品革出口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取消成品革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最大。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使制革行业内销和外销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制品企业的发展。 在7月19日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出口增长6%,进口增长2%,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可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国家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以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行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形势,认真应对。 2、关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水排放问题 节能减排对制革业不仅是硬指标,而且是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两项约束性指标。在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做了同样的要求。这两项约束性指标用一个形象的描述来表达就是,如果GDP按年均10%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需要完成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需要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化学需氧量COD571万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两项约束性指标未完成。因此,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后四年必须达到约束性指标的全部要求。 目前,中国制革业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即将实施。国务院下决心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部门委托中国皮革协会牵头对制革、毛皮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对制革、毛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此外,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布,拟出台制革企业准入标准。总之,关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既具体又紧迫,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实施。 (三)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1、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 (2)发展目标: ——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 ——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2、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措施 依据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目标分解为两个关键点,一是节能减排,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结构,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国皮革行业跨入强国行列打下坚实基础。这两个关键点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 (1)强化节能减排,保证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培训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参与有关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节能技术,促进国际间节能减排技术、人才、设备的交流与合作。 (2)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这是皮革行业的行动纲领。 “真皮标志”是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并在国际上进行了注册。它向消费者郑重承诺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产品都具有三种特性:①该产品是天然的头层皮革、毛皮或其制品;②该产品是优质的中、高档产品;③该产品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2007年初,正式推出了真皮标志英文版标识和证书,在企业出口时使用。证明商标“真皮标志”是中国皮鞋、皮衣、皮具等优秀产品的群体代表,是培育行业品牌的重要平台。 在此基础上,中国皮革协会还注册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适用于符合特殊环保要求的皮革、毛皮原材料,强调了环境友好和对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承诺,它是中国皮革和毛皮行业的优秀品牌代表。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成为节能减排的先导,成为树立品牌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同仁合作,为共同调整世界产业结构做出努力。 (3)培育和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市场,探索与世界皮革产业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增强我国中档以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特别要注意培育欧美市场以外的国际潜在市场,在国内要注重对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潜在市场的拉动及拓展。 我们特别欢迎国外的优质原料皮、成品革、皮鞋、皮衣、皮具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共同拓展具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为中国人民提供不同档次、丰富多彩的皮革产品。 (4)引导行业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积极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作为皮革大国只有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才能分享国际化的成果。我们要通过各种平台来促进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5)努力搭建世界皮革产业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平台 从今年开始,中国皮革协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每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相互呼应和配合,为中外皮革产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洽商和贸易的机会。 2007年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9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览面积达57,500平方米,展览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鞋、皮革服装、毛皮、毛皮服装、皮革五金及配饰等皮革产业链的全部产品。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国际规模的皮革产业盛会,同时也将成为国内外皮革及皮革制品最重要的采购平台。

皮革制造的前景是非常不错的,他为国家以及人民创造了皮鞋。

皮革业现在正面对双重压力,在生产成本上涨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下,全国大部分服装和鞋类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尤其是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比较严重。由于原材料和工人成本大幅上涨,价格的提升导致服装、鞋业等低端制造业订单忽然大幅萎缩。企业陷入了困境,大部分的工厂正处于半停工半营业状态,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纷纷关门停业,还有少数企业开始倒闭。  据悉,今年服装企业的报价普遍上涨15%—20%。在向泉州一家企业负责人了解时发现,一些国外客户对企业的新报价无法接受,而企业若接受客户的还价又没有利润。过去如果客户对一款样品感兴趣,从打样到下单最快只要一个星期,而现在双方在价格上一直谈不拢,谈判期大大延长,有时一笔订单能谈上一两个月。  对于这次商品大规模的提价现象,国外市场上的反应却是像扣了一盆冷水,显然,企业的这种提价行为是不容易被接受。但是企业在面对物质资料上涨的现实情况下,为其生存又不得不将产品的价格上调。这样就把企业放到了一个两处为难的位置。鞋服产品是皮革业的上游,鞋服产品经营被困,皮革业发展也将会直接受到影响。  2011年4月份国内鞋企迎来了反倾销税的结束,本以为这次欧盟反倾销税结束会拉动国内鞋企贸易市场的回暖,商品出口量会大幅的增长。皮革业也会随着这次改革大潮而走高来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反倾销税的结束并没有刺激到了中国出口鞋企的神经敏感区,这次反倾销税结束不但没有使得中国鞋品出口贸易量上升,反而致使国内大部分出口鞋企在对外贸易上问题上选择“试探性接触”,甚至是止步观望,这样的市场现状又大大的遏制了皮革业的发展。  这次鞋服企业所面临的双重压力,阻碍了中国皮革业的发展。同时也考验了中国企业的生命力,皮革业的发展行情看制革商品的走势高低,倘若商品因价格过高而销售受阻,那么皮革业的走势也会随着商品的滞留而停步不前。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中国皮革业什么时候才能够自信的发展起来,取决于中国鞋服商品市场的提价何时被市场所接受。因此说,此次大规模成本上涨潜在危害已经远远大于商品提价本身,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如今,在双重的压力下,任何单位的处境都是一样的。尽管大部分的企业相继面临生存困难,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在应对这次困境表现洒脱盎然,只有在困难的时侯才能分辨出众多企业的强弱。弱小的企业面临困难时选择停产或者倒闭,而强大的企业却冷静观察市场找准定位,搞研发搞创新。通过对品牌的创新和改革来解决当前的困难,创新不但有效缓解这次成本压力下的压力,而且有些企业还通过研制新产品找到了解决困难的突破口。

要做皮革生意么?看你本地人脉怎么样了,人脉好的话,就做吧,前期需要口口相传的,广告用处有限,但不是没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