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创业教育终极考核小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1 20:54:11

创业教育终极考核小论文1500字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国家开始提倡创业教育。十多年来,创业教育在国内愈来愈多的高校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要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充满活力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中国目前每千人企业数约13个,发达国家水平为约40~50个[1]大众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但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由此看来,要贯彻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从微经济视角提升大众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微创业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一、微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本世纪初起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早期部分学者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但随着创业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内容更为广泛深入,研究对象也细化扩展至高职学生、大学生、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等[2]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议报告将创业能力界定为从事产生收入的活动并获得成功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继续行动的能力和操作行动的能力[3]肖红伟、晏红洁(2008)认为,创业能力是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各行各业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应具备的能力[4]唐靖、姜彦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能力包含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可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等两个二阶维度,运营管理能力可细分为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4个二阶维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3)等认为创业能力是使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两方面的特征[6]由于来源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和所持视角差异,迄今为止,学界对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当然,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界定和内涵构建,首先需基于对"创业"的准确把握,并同时结合特定研究对象和国家及区域实际。传统观点认为,创业即创立基业,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事业,或者是在一个有问题的企业中创立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无形中将某些个体工商户、开办工作室、创意自由职业等具备创业特征的自我雇佣者排斥到了研究领域之外。这些微创业活动看似无足轻重,却是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萌芽,是新企业诞生和成长、推动社会创新的发动机。因此,创业应该是创立、创设、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即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包括利用微少资金创业和在细微领域创业的微创业活动。基于微创业与传统创业活动的区别,笔者将微创业能力定义为:个人或团队利用微少资金或在细微领域进行创业的动机和能力。结合文献分析,以及笔者问卷调查数据和对M学校29名微创业者的访谈,具体从4个维度表征微创业能力:创业动机、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其中创业动机是个人对创业所持的一种主观态度,是激发、维持、调节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与个人价值观、创业认知等密切相关。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包括自我评估、完成创业任务的自信程度、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就是创业者发现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创新、强力执行,满足市场需求。创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和水平。之所以没有将网络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要素纳入微创业能力表征的核心维度,是因为微创业规模、风险一般相对较小,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许在微创业活动中学习和进一步获得。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本文从个体因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一)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内部因素(1)创业者的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经过长期积累,受外界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比如成就感与进取心、自信与独立性、警觉敏锐性、毅力与责任感等。这些心理层面的正向含义对于创业者进行创业选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支撑作用,但是具备正向特质创业者并非百分百都能获得创业成功。在特质论上,管理学派秉持可学习训练的观点,而认知学派则认为警觉天赋不可训练[7]这种矛盾似乎给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设置了理论上的障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格特质也是受环境和后天习得影响的。张玉利和王晓文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学习风格的调节作用[8]孙烨也认为个人特质是个体经过长久积累,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而养成的,个体的主观努力同样也可以改变个人特质[9]因此,我们应该将创业者的优秀特质作为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因素应用到创业教育中。(2)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创业动机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创业者偏向创新型机会开发,被动型创业者偏向均衡型创业机会的开发和利用[10]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其创业动机不同,机会型创业者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自我实现等非物质回报,而被动型创业者多受生存压力所迫而创业,首要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但无论是哪种动机,其意愿越强烈,越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加深对创业的认知。巫程成(2014)等通过归因分析得出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创业动机越强,创业者越倾向将创业动机归因于能力与努力,从而提升创业能力。(3)创业者先前经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经验对创业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认识水平,相比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其他人,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能更好地识别机会。买忆媛、辜雪娜(2011)研究表明,创业者先前的工作经验除了对创业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11]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工作内嵌入越高,早期创业活动的集中性就越低,积累的技术和技能也越单一,而创业者需要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不是某项单一的工作技能。(4)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仅包含受教育年限,以及接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表现。比如除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创业者在工厂、门店等接受的学徒教育对其未来创业的帮助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技能相关性因年龄阶层、年限、内容和形式等因素存在显着差异。Stuart和Abetti(1990)经实证研究发现,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和创业绩效负相关,即创业者在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绩效反而越差[12]究其原因,低学历创业者理论知识储备较少,思维禁锢就少,在机会识别和把握上反而更开放、更大胆,在创业实践方面更积极,更具创业经验。尤其对于微创业活动,多数属于均衡型创业,创业者是否具备前期的科技创新或者模式创新能力并不是最迫切的。而且,随着国家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逐步出台,大众创业环境得以改善,在市场引导下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并共享,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微创业有重大影响,而且其对创业者的影响高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13],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家庭是否有创业或经商背景、经济状况、成员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其创业动机形成、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笔者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有经商或开办企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率显着高于其他家庭。有经商或开办企业家庭背景的人,其创业可能性和成功率显着提高,这是家庭文化氛围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生活其间的人从小就有了接触创业知识、技能的机会,父辈中的成功创业者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创业失败则给青年以鞭策和反思。调查还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创业动机显着高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但同时也存在这种现象: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微创业,成功率反而高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府支持、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社会舆论主要指民众对创业的支持度和对创业失败容忍度。政府支持主要是政府激励创业的政策,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大对新办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提供更多创业资讯服务等。社会环境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区域创业氛围越浓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越多,在政策方面税收政策、咨询服务等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提升[14](3)学校环境。学校层面对学生微创业能力的影响主要来自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氛围等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效应虽然低于家庭创业支持和社会创业氛围,但是却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等[13],这给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一,创业教育使部分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变为显现的创业动机,这几年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创业率明显提升。第二,高校建立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创业论坛等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一些在课堂难以学到的机会识别能力、领袖能力等得到提高,学生微创业成功率得以提升。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创业的校友不仅能激发和强化在校学生创业动机,而且他们积累了大量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四,学校浓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微创业能力。三、提升微创业能力的策略改革开放掀起了一次创业大潮,催生了一大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微创业群体。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孕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创业高潮,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并持续至今[15]但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当前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创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如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核心是提升微创业者创业能力。大量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具备创业潜质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此,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微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创新起到积极作用。(一)社会创业环境是催生微创业的土壤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微创业舆论环境。创业者创业动机取决于个体特质,但也受后天环境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创业行为的实施来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但是从地区整体创业活跃度评价,外在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显性[16]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表现在对创业的认可和支持上。创业不仅包括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角度创办新企业,也包括为弥补市场需求空缺,在细微领域的微创业。虽然教育界已经开始审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职业教育,还应有创业教育,但是创业教育目的和定位还是很狭隘,使得创业者的群众基础依然薄弱。2000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西安开了"眼镜肉店",开始微创业---操刀卖猪肉,并与同门师弟陈生一度将全国连锁的"壹号土猪"店铺和"屠夫学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经不起媒体的一再深度"解剖"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创业十余年后黯然回到了体制内。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是表现在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上。高风险是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使微创业也是存在风险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应是对创业者持认同和尊重的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也应该是同情而不是嘲讽,这样才有利于创业者吸取教训,重新步上创业的康庄大道。因此,政府、媒体和全社会需重新审视创业的真内涵,大力宣传,冰释广大家庭和民众对于创业的误解,大力支持微创业,为微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层面完善微创业相关激励政策。当前,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和青年创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是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往往紧盯高新技术创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等领域,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微创业却被遗忘。微创业虽然规模小、雇员少,但是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针对微创业专门制定相应政策,对创业者微创业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融资担保等,并确保能执行到位。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创业培训,联合高校、社区、企业等对高校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创业潜质的人员进行微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二)学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微创业能力的加速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分层培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对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作出了宏观指导,但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和学生,其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显然是应该有所差别的。研究型高校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型创业教育,提升科研转化率,而新建本科院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着力于微创业教育则更为可行。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对象也不能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辐射到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微创业潜质的人员,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紧贴微创业活动特点,与学校、学生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注重实用创新的原则。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微创业课程体系可以作为创新型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遵从"务实、高效、灵活"的原则,比如可借鉴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多提供微创业实践或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然后返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第四,在课程开发上,可以联合创业教育教师、微创业者、小微企业创办者和政府部门从事创业政策制定和政策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务实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相长,才能给微创业者实质性的建议和有意义的帮助。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微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的保障。第一,做好创业教育教师遴选,打造知识型、企业型、创业管理型多元化师资队伍。第二,做好创业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微创业教育,不仅要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需多派遣教师到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交流或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微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师师资队伍普遍不强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走"专兼结合"的思路,在兼职教师方面发挥好本校专业教师的优势,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之路,提升科技转化率,同时,引进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热心和善于创业教育教学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校外指导;另一方面,同一地域或相似类别高校创业教师之间可探索协同教学教研之路,实现创业教育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微创业教育辅导组织建设。首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例如可充分发挥校友会、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组织的作用,将校友会中成功创业的校友、各创新实验中心教师纳入微创业教育课外辅导团队,实战式为学生讲解微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专业学习与将来创业的关系、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等,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创立创业社、工作室、淘宝协会等创业类协会组织,通过学生间的创业交流,培养其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三)创业实践平台是微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是学生创业能力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建立完备的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要与学校、区域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体验感,在实践中提升和检验学生创业能力。比如构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并掌握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帮助其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或者让学生以助手或职员的身份参与到教师的工作室中来,在工作中发现微企业运行现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创业实践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微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微创业和创业教育不能一直局限于校园,终将走向社会,而创业孵化器则是具备潜质的微创业者起飞的平台,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目前创业孵化平台有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主要为初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帮助等,起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对小微企业实现健康运行有重要意义。一般政府和高校自建创业(孵化)园属于公益性平台,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资金不足的缺陷。由风投资本等建立的盈利性孵化企业,弥补了公益平台的不足,但其盈利本质决定了他对创业者考核要求相对要高很多,覆盖面也会变窄。因此,从微创业扶持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将三者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建立类似淘宝创业村、艺术创业园等的孵化器,扬长避短,实现微创业孵化平台的良性运作。综上,微创业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市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着力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发挥好这批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沈文金,向松阳。珠海每千人商事主体数居全国前列[N]南方日报,2014-10-[2]尹苗苗,费宇鹏。创业能力实证研究现状评述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0):22-[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6-[4]肖红伟,晏红洁。对创业能力本质特征的再认识[J]企业经济,2008(7):66-[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52-[6]SarwokoEEntrepreneurialCharacteristicsandCompe-tencyasDeterminantofBusinessPerformanceinSMEs[J]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13,7(3):31-[7]池军。重新审视特质论、认知论及有效导向理性工具对创业者及创业过程的作用[J]现代财经,2010(10):69-[8]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3):1-[9]孙烨。青年人格特质与创业倾向探析[J]学术交流,2014(7):221-[10]王旭,朱秀梅。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9):54-[11]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4-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特别是199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在校学生李玲玲在获得武汉世博公司风险投资10万元后,注册创办了武汉天行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她当时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获得风险投资的第一人。一、狂热背后是浮躁大学生创业热的始作俑者是1998年5月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竞赛”,大赛云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天才们”的114份创业计划。“创业计划竞赛”在当时被誉为“比尔·盖茨的孵化计划”,一时间被各大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同时也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学生创业风潮。1999年3月,由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高校首届创业计划竞赛轰轰烈烈地展开;1999年底,高校云集的上海开展了首届“亿唐杯MBA创业计划大赛”;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都无疑为正在涌动的大学生创业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把创业简单化。学生几乎到了人人想创业的程度,当时清华大学的情况是“碰到两个人,其中就会有一个人说想要创业”。学生普遍意识不到创业资金的困难和创业风险的压力,反而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觉得只要开张就会马到成功。(二)追逐互联网泡沫。在大大小小各方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上,参赛的大多是网站创业计划。最为突出的是在上海举行的“张江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首期征集的创业计划居然有90%以上是网站创业计划书,原因是学生认为“方便、来钱快”。二、挫折过后显理性以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滑为标志,中国大学生创业也滑入低谷。之后,经过失败、苦闷、放弃、坚持的自我调整,经过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学生的创业心理渐趋成熟,学生创业也进入到平稳健康的理性时期。(一)创业激情依旧。而这种激情已经不是当初那种缺乏理智的激情,而是经过冷静观察与思考后迸发出来的激情,是成熟型的激情。就在2000年年底举办的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就收到全国24个省份132所高校学生提交的作品462件,专家们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创业的渴望与信心”。 华东师范大学对上海高校540名本科生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7.6%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辽宁省近两年来已涌现出2000多人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看来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并没有因为经历严冬而消退。(二)创业理性增强。据智联网针对大学生的调查,65%的人考虑30岁以后创业;21%的人认为大学毕业后至少要工作1至2年再创业;9%的人认为创业风险太大,要慎重;还有4%的人说没想清楚,另有1%的人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考虑创业。这表明,虽然多数人准备创业,但对创业的时机、风险的认识比较清醒。三、在引导中更加成熟大学生创业心理由浮躁变为理性,是非常可贵的变化,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因为对大学生创业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是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今天的失败可能意味着明天更大的成功。可以说,美国硅谷就是和斯坦福大学、学生创业公司以及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起成长的。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惠普公司、苹果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今天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也就没有今天世界第一流的斯坦福大学,更没有今天神话般的硅谷。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正确引导,是每个高校应尽的职责。(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含义。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要使大学生懂得,创业既不是头脑发热的“下海”,也不是普通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是牟取私利,是奉献与无私;创业者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二)引导学生具备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在创业之初,雄心勃勃,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而最终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四、结 语理性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

我从小就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的梦想,就是成立自己的动漫公司,生产制作出优秀的中国动漫作品。为了让梦想照亮现实,我付出了许多努力。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常常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为了打发时间就让我看动画片《西游记》,就是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多少乐趣,让我孤独寂寞的小心灵得到了多少安慰。我沉醉其中,这五彩缤纷的动漫世界,是多么美妙啊!就这样,动漫创业的梦想在我那幼小的心中洒下了种子,开始发出充满希望的嫩芽。我想,在未来的时候,我的动漫元素会将“中国”这两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会获得众多人的喜爱。在我成立自己的动漫公司后,我有自信能将自己的中国动漫故事写好。我的动漫作品会结合中国的神话,传说于一体,让孩子们感到新奇的同时更会让他们迷上自己祖国灿烂的文化。当他们欣赏动漫的时候,会无比感叹祖国文化竟如此令人着迷,这样通过动漫的播放,慢慢的让他们认同并热爱自己的祖国。最后,我的动漫推出后,我会努力运用最尖端的科技,把它打造成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动漫,我会陆续发布动漫的周边产品,我会在国内给一个很合理经济的定价,让那些家庭困难同样也喜欢我动漫的孩子也能买的起产品。而在国外,我会用优秀的作品来证明:我的高价格是值得你们付出的。那时候,中国文化的光辉必将照耀世界!我的动漫中国梦还不止于此,我还将建立中国动漫培训基地,将那些待业青年和那些喜欢动漫的青年招收来,鼓励他们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灵感。这不仅为我国动漫事业增加一股新的力量,还能解决失业问题。这个五彩缤纷的梦想在我的心中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我的梦也是中国梦,我要让自己的梦想照亮现实,成为中国的一朵绚丽之花

创业教育(1)终极考核小论文

浅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高职教育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关键词: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如需要全文,可以再联系

创业素质摘 要 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学科;创业教育是培养开创性的个体和开创性的群体,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问。关键词 素质培养 创业教育 职业指导1 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他们踏入技工学校,经过3年学习,毕业时年龄也就在18岁左右,却要面临选择职业和身份适应,对他们开展职业和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尤其近年来受“普高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技校生入学时的素质普遍偏低,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等一些问题,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使加强对其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变得更为紧迫。下列两类学生尤要加强指导、教育: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无心向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是他们的共性,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二是为好奇而读书。有部分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东不成西不就。这在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择业时往往首选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波音飞机维修公司、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还有部分学生宁可守着枯燥的生产线当生产工人,也不愿意干又脏又累的汽车维修工作。 造成技校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择业时安排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收入低;安排到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担心不稳定、没有保障;创业又嫌太苦、太累、风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不善于包装自己等弱点。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有必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达到以下目的:1 使学生与职业联系起来 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分离的状况,是导致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大障碍。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明白学习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2 使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 一方面,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因没有突出“教育为职业服务”的环节而显得不够完美。近年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提倡“服务就业”,就是要求技工学校树立教育为职业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也迫使技工学校必须树立“服务就业”意识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善于解决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3 使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技工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积极拓展推荐就业门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否则,脱离了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合理选择职业,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 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1 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了解 所谓职业,是指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劳动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获取经常性收入为目的而从事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专门业务,通常又叫工作岗位。职业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点:①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职业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以前,会打算盘就能干财会工作的在我国比比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今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是否会打算盘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现代理财新观念、新知识。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一个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化,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②职业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速度在制约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劳动方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工人往往从事比较单一的职业便能应付正常工作,因而工种分类相当细,如机械类的钳工专业就细分到装配钳工、维修钳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工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那些单一的专业(工种)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应运而生。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原来残旧的、低效率的、劳动强度大的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设备,这对劳动者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工业自动化、数控等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技工学校争相开设。可见,职业是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③职业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地区的水产资源丰富,因而渔业较发达;大庆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开采成了那里的主要行业;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办厂较多,因而手工业较发达。这些都表明职业是因地域或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职业也随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方向或历史发展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北京、广州市的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业相对较发达;景德镇、佛山市盛产陶瓷而被誉为瓷都;顺德市成为小家电、热水器的生产大镇,开平市的话筒生产量占全国70%等。2 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3 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3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方法1 建立职能机构,配备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我校建立了相关的职能机构,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该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配备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校长带头参加全国职业指导知识培训班并考取了高级职业指导师任职资格,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常抓不懈,保证了职业指导的时间与空间,规范化与有效性,改变了以前在学生临毕业之前讲一讲或搞几个活动了事,取得了连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的好成绩。2 贯穿教学活动,全面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课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如上德育课时,我们强调职业道德与就业的关系;上专业课时,又强调学好专业课与将来就业的关系;上基础课时,给同学们讲清楚学不好基础课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影响将来的就业的关系。此外,还利用班会课、黑板报或广播就某些“就业失败案例”展开大讨论。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规范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外,还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全面性”,即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知行合一。因此,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现代技工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使同学们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比如,通过观看录像、模拟训练、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活动,反复思考,牢固掌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再比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或安排学生走出社会,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从而懂得有所作为和人生价值的真谛。4 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认识社会、认识职业。一方面,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鼓励同学们帮助家里做家务,鼓励他们充分了解父母、亲友的职业和创业经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好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认识;鼓励他们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从而得到一定的教益、心理的平衡和情感的满足。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外出参观、下厂实习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自觉与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有计划地搞好社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专业对口单位用人状况、职业情况、有关行业经营情况、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等,通过调查,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技工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业率高能取到良好的办学效益,从而促进招生工作的发展,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就业、进一步搞好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已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事实证明,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指导和教育,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否则,学校就有可能处于劣势,毕业生就有可能一迈出校门就成为失业人员。

高校毕业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浅析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业人才的脱颖而出。阐述了创业素质的特征,以及培养创业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 创业素质 创造力 创业文化1 引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加强技术与经济创新;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和教育的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西部大开发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矛盾。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教育体制显得力不从心。当前,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科技产品市场化为钮带、以校企联合为方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实践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誉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的硅谷科学工业园的崛起与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发展小企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面临的问题,努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具有较强创业素质的人才。2 创业素质的特征创业的两个最初的基本要素是人和想法,创业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创业文化。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创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且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美国硅谷经济高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的创业文化,是颇值得借鉴的,硅谷的创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最直接的魅力是: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在硅谷施展才华,白手起家,创业发展;任何有前途的发明、专利和技术项目,都可以在硅谷尽快投产并产业化。从中可以看出,硅谷的奇迹与这种举世无比的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企业对许多大学生的评价,却使“天之骄子”降低了几分自信,缺乏创新能力、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者所必需的。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要求。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从素质能力看,应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献身精神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创造力是指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体现着能力的综合性,创造力是智力、技能等智力因素和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相辅相成,对形成和提高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被列为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是创业型人才的特点之一。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是三个不同的质量层次。大学四年接受到的知识,有很大比例在大学毕业时已陈旧、过时,因此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创业型人才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高级阶段,获得学习能力,将终身受益。洞察力是指能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设想,能预测何种技术会发展,何种商品或样式能流行,何种举措能抵抗风险、赢得利润,具备常人不具有的先见之明。团队合作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求创业人才要懂得管理,学会领导与合作,发挥群体优势。从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能力来看,创业素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强烈持久、主动地追求新异和卓越,乐于异想天开,具有鲜明的个性;积极寻找信息、机会与资源,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精力及外部资源;敢于冒险,善于规划未来,对于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应付自如,不满足于现状;执着地追求,以过人的毅力来坚持,持有必胜的信念;理智对待压力、挫折和困难,力求从中获益,并转化为下一步行动的资源与动力;勤于反馈与反思,敢于承担责任;对变化采取欢迎、积极、灵活应变的态度,把变化作为生活的方式。3 培养创业素质的基本策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它忽略甚至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以片面社会化代替个性化,太多的管理形式和考试方式限制了学生去批评、去求异、去猎奇、去冒险、去建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虽然有很多教师走出校门去从事第二职业,开办自己的公司,但一回到课堂上,仍旧对着发黄的讲义或课本照本宣科。我国的教育文化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缺乏学生至上的理念,缺乏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缺乏教育危机与创新意识。为此,教育改革至少要作以下几方面入手:1 培育创业文化美国经济的辉煌,与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硅谷的创业热形成了一种时尚,在硅谷,人们想的是如何自己创业。独立门户开公司是一种具有特殊兴奋作用的竞争,即使是有“象牙塔”之谓的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如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其师生创业成为一种风气,众所周知的雅虎,其创办人杨致远,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硅谷,人才充分享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据统计,每年大约有30%的人跳槽,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几乎每天都有公司倒闭和新公司开张。虽然成功与失败并存,创业与风险同在,但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此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所蕴涵的创造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居主导地位的新时代,要尽快培育、繁荣自己的创业文化。首先,应提高对创业文化的应有地位的思想认识。创业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进而才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扩展为社会心理。因此提高人们对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应当是第一位的事情。知识经济的根本动力源于创新,但这里所说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创新,也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因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并不等于经济的发展,只有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新的市场需求、服务形式或新的产品,即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动力。其次,注意在师生中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创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在师生中经常分析创业者成功的案例,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设计或创业比赛,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鼓励师生创业。要形成尊敬创业者、爱护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创业教育的模式有许多,比如“创业计划大赛”模式、“天使基金”模式、创业“孵化器”模式、“模拟公司”毕业设计模式、“勤工俭学”模式、“案例培训”模式等等。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层次,探索相适应的创业教育。2 开放教学制度自由是自主创业的前提,但学生们被学校的教学制度死死地捆绑着。即使现在实行了学分制、选修制等改革,但学生提前或延缓毕业仍有一定的困难。当前某些高校在读的学生开办企业的现象已经对这种僵化的教学体制提出挑战,应尽快改变大学生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单一线性成才模式的观念,鼓励成才之路的多样化。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大学生们传统的成才模式早已为比尔·盖茨之路所取代。这就是自己搞设计、发明创造,然后用于实践,自己办公司挣钱,这种模式有利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3 解放批评精神批评是创新和创业的基本条件。学生必须由现在结论的存储器变为结论与决策的修正者和创造者。为此,“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必须废止,而代之以鼓励反思的启发、开放式教学、考试制度及评价标准也必须随之改变,其功能由选拔变为发现,标准有划一型变为特色导向型,毕业生录用单位和高一级学校对考试的标准和内容也应有更多的决定权。4 培养独特个性美国的教育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极为重视个性化发展教育,同时,美国的教育又是开放型教育,类似比尔·盖茨那样在本科阶段就辍学创业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忙了事业还可以再来续学业。学生如此,教师亦是如此,美国这种富有个性化的开放型学校教育无疑促成了美国创业文化的形成。独特个性是创业的基本素质,个性培养应成为教育的一面旗帜、一项任务,必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新异与卓越,鼓励独立思考与独立探索,而不是片面地求同和服从。5 实施体验性教学创业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快乐。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输创业知识,而是开发创业能力,训练创业意志,并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探索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为此,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代之以主动参与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实大量的实例、情境和活动,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体验型教学策略,应受到充分的重视。6 鼓励生涯设计许多国家在进行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规划、选择、决策和实施。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人的个性,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从业文化,使人们长期卵翼于国家的大锅饭,安于现状,求稳恒变。这种使人驯服、听话的从业文化与缺乏竞争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十分适合的,但与鼓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却是迥然相悖的。当计划经济在中国逐渐划上句号时,这种从业文化给整个国家、民族带来的反作用就显现出来。就以人们关注的就业问题来看,许多下岗职工宁愿呆在家里,生活艰苦点,也不愿去干又脏又累的活,更不用说冒险创业。而大学生大多一般会选择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外企单位,至于私营企业、乡镇企业部门却鲜有人问津。有的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埋怨家长,或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走上绝路。作为教师和家长再也不能包办学生升学与职业选择了,而应作为促进者来提供尽可能的信息帮助与活动机会,尤其是接触和参与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做出恰当的行为选择,让学生在不断尝试、摸索、反思中学会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以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成功。7 拆除无形围墙长期存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使得教育走向僵化和困境,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才流动不畅,体制不活,已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该出的人流不出,该进的人又进不去。而培养创业文化,鼓励那些有市场潜力成果的教职工自己创业发展,将有利于形成大学教职员工队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格局,尤其是有利于那些搞教学欠佳、搞开发却内行的人员扬长避短。为此,教育必须走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一方面,校门要向全社会敞开,使所有学习需要的人都可以入学,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要,按他们的意志改革教育;另一方面,师生都要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向学生传播创业信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集中了当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就,高科技人才要想在错综复杂的高科技领域显露才华,解决涉及的多学科的棘手难题,除了具备创业素质之外,更应具有“π”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多学科领域有所研究,即“博”与“专”结合的知识结构)。在创业文化的烘托下,人们以创业为荣,它所体现的社会效果应该是,任何人只要有扎实的知识,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任何有前途的发明创造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OC】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文件格式:DOC/Microsoft Word - HTML版我想说的是人不能没有梦想当然,任何人也不能左右其他人的梦想梦想没有贵贱,重要的是你喜欢人活一辈子就要做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 文档,直接下载就行了。

创业教育终极考核小论文我想做的事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国家开始提倡创业教育。十多年来,创业教育在国内愈来愈多的高校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要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充满活力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中国目前每千人企业数约13个,发达国家水平为约40~50个[1]大众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但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由此看来,要贯彻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从微经济视角提升大众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微创业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一、微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本世纪初起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早期部分学者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但随着创业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内容更为广泛深入,研究对象也细化扩展至高职学生、大学生、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等[2]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议报告将创业能力界定为从事产生收入的活动并获得成功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继续行动的能力和操作行动的能力[3]肖红伟、晏红洁(2008)认为,创业能力是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各行各业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应具备的能力[4]唐靖、姜彦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能力包含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可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等两个二阶维度,运营管理能力可细分为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4个二阶维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3)等认为创业能力是使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两方面的特征[6]由于来源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和所持视角差异,迄今为止,学界对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当然,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界定和内涵构建,首先需基于对"创业"的准确把握,并同时结合特定研究对象和国家及区域实际。传统观点认为,创业即创立基业,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事业,或者是在一个有问题的企业中创立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无形中将某些个体工商户、开办工作室、创意自由职业等具备创业特征的自我雇佣者排斥到了研究领域之外。这些微创业活动看似无足轻重,却是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萌芽,是新企业诞生和成长、推动社会创新的发动机。因此,创业应该是创立、创设、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即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包括利用微少资金创业和在细微领域创业的微创业活动。基于微创业与传统创业活动的区别,笔者将微创业能力定义为:个人或团队利用微少资金或在细微领域进行创业的动机和能力。结合文献分析,以及笔者问卷调查数据和对M学校29名微创业者的访谈,具体从4个维度表征微创业能力:创业动机、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其中创业动机是个人对创业所持的一种主观态度,是激发、维持、调节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与个人价值观、创业认知等密切相关。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包括自我评估、完成创业任务的自信程度、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就是创业者发现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创新、强力执行,满足市场需求。创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和水平。之所以没有将网络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要素纳入微创业能力表征的核心维度,是因为微创业规模、风险一般相对较小,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许在微创业活动中学习和进一步获得。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本文从个体因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一)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内部因素(1)创业者的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经过长期积累,受外界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比如成就感与进取心、自信与独立性、警觉敏锐性、毅力与责任感等。这些心理层面的正向含义对于创业者进行创业选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支撑作用,但是具备正向特质创业者并非百分百都能获得创业成功。在特质论上,管理学派秉持可学习训练的观点,而认知学派则认为警觉天赋不可训练[7]这种矛盾似乎给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设置了理论上的障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格特质也是受环境和后天习得影响的。张玉利和王晓文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学习风格的调节作用[8]孙烨也认为个人特质是个体经过长久积累,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而养成的,个体的主观努力同样也可以改变个人特质[9]因此,我们应该将创业者的优秀特质作为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因素应用到创业教育中。(2)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创业动机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创业者偏向创新型机会开发,被动型创业者偏向均衡型创业机会的开发和利用[10]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其创业动机不同,机会型创业者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自我实现等非物质回报,而被动型创业者多受生存压力所迫而创业,首要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但无论是哪种动机,其意愿越强烈,越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加深对创业的认知。巫程成(2014)等通过归因分析得出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创业动机越强,创业者越倾向将创业动机归因于能力与努力,从而提升创业能力。(3)创业者先前经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经验对创业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认识水平,相比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其他人,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能更好地识别机会。买忆媛、辜雪娜(2011)研究表明,创业者先前的工作经验除了对创业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11]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工作内嵌入越高,早期创业活动的集中性就越低,积累的技术和技能也越单一,而创业者需要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不是某项单一的工作技能。(4)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仅包含受教育年限,以及接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表现。比如除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创业者在工厂、门店等接受的学徒教育对其未来创业的帮助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技能相关性因年龄阶层、年限、内容和形式等因素存在显着差异。Stuart和Abetti(1990)经实证研究发现,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和创业绩效负相关,即创业者在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绩效反而越差[12]究其原因,低学历创业者理论知识储备较少,思维禁锢就少,在机会识别和把握上反而更开放、更大胆,在创业实践方面更积极,更具创业经验。尤其对于微创业活动,多数属于均衡型创业,创业者是否具备前期的科技创新或者模式创新能力并不是最迫切的。而且,随着国家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逐步出台,大众创业环境得以改善,在市场引导下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并共享,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微创业有重大影响,而且其对创业者的影响高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13],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家庭是否有创业或经商背景、经济状况、成员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其创业动机形成、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笔者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有经商或开办企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率显着高于其他家庭。有经商或开办企业家庭背景的人,其创业可能性和成功率显着提高,这是家庭文化氛围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生活其间的人从小就有了接触创业知识、技能的机会,父辈中的成功创业者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创业失败则给青年以鞭策和反思。调查还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创业动机显着高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但同时也存在这种现象: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微创业,成功率反而高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府支持、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社会舆论主要指民众对创业的支持度和对创业失败容忍度。政府支持主要是政府激励创业的政策,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大对新办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提供更多创业资讯服务等。社会环境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区域创业氛围越浓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越多,在政策方面税收政策、咨询服务等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提升[14](3)学校环境。学校层面对学生微创业能力的影响主要来自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氛围等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效应虽然低于家庭创业支持和社会创业氛围,但是却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等[13],这给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一,创业教育使部分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变为显现的创业动机,这几年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创业率明显提升。第二,高校建立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创业论坛等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一些在课堂难以学到的机会识别能力、领袖能力等得到提高,学生微创业成功率得以提升。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创业的校友不仅能激发和强化在校学生创业动机,而且他们积累了大量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四,学校浓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微创业能力。三、提升微创业能力的策略改革开放掀起了一次创业大潮,催生了一大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微创业群体。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孕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创业高潮,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并持续至今[15]但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当前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创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如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核心是提升微创业者创业能力。大量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具备创业潜质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此,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微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创新起到积极作用。(一)社会创业环境是催生微创业的土壤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微创业舆论环境。创业者创业动机取决于个体特质,但也受后天环境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创业行为的实施来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但是从地区整体创业活跃度评价,外在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显性[16]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表现在对创业的认可和支持上。创业不仅包括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角度创办新企业,也包括为弥补市场需求空缺,在细微领域的微创业。虽然教育界已经开始审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职业教育,还应有创业教育,但是创业教育目的和定位还是很狭隘,使得创业者的群众基础依然薄弱。2000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西安开了"眼镜肉店",开始微创业---操刀卖猪肉,并与同门师弟陈生一度将全国连锁的"壹号土猪"店铺和"屠夫学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经不起媒体的一再深度"解剖"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创业十余年后黯然回到了体制内。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是表现在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上。高风险是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使微创业也是存在风险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应是对创业者持认同和尊重的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也应该是同情而不是嘲讽,这样才有利于创业者吸取教训,重新步上创业的康庄大道。因此,政府、媒体和全社会需重新审视创业的真内涵,大力宣传,冰释广大家庭和民众对于创业的误解,大力支持微创业,为微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层面完善微创业相关激励政策。当前,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和青年创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是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往往紧盯高新技术创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等领域,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微创业却被遗忘。微创业虽然规模小、雇员少,但是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针对微创业专门制定相应政策,对创业者微创业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融资担保等,并确保能执行到位。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创业培训,联合高校、社区、企业等对高校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创业潜质的人员进行微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二)学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微创业能力的加速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分层培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对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作出了宏观指导,但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和学生,其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显然是应该有所差别的。研究型高校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型创业教育,提升科研转化率,而新建本科院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着力于微创业教育则更为可行。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对象也不能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辐射到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微创业潜质的人员,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紧贴微创业活动特点,与学校、学生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注重实用创新的原则。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微创业课程体系可以作为创新型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遵从"务实、高效、灵活"的原则,比如可借鉴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多提供微创业实践或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然后返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第四,在课程开发上,可以联合创业教育教师、微创业者、小微企业创办者和政府部门从事创业政策制定和政策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务实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相长,才能给微创业者实质性的建议和有意义的帮助。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微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的保障。第一,做好创业教育教师遴选,打造知识型、企业型、创业管理型多元化师资队伍。第二,做好创业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微创业教育,不仅要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需多派遣教师到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交流或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微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师师资队伍普遍不强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走"专兼结合"的思路,在兼职教师方面发挥好本校专业教师的优势,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之路,提升科技转化率,同时,引进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热心和善于创业教育教学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校外指导;另一方面,同一地域或相似类别高校创业教师之间可探索协同教学教研之路,实现创业教育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微创业教育辅导组织建设。首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例如可充分发挥校友会、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组织的作用,将校友会中成功创业的校友、各创新实验中心教师纳入微创业教育课外辅导团队,实战式为学生讲解微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专业学习与将来创业的关系、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等,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创立创业社、工作室、淘宝协会等创业类协会组织,通过学生间的创业交流,培养其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三)创业实践平台是微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是学生创业能力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建立完备的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要与学校、区域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体验感,在实践中提升和检验学生创业能力。比如构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并掌握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帮助其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或者让学生以助手或职员的身份参与到教师的工作室中来,在工作中发现微企业运行现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创业实践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微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微创业和创业教育不能一直局限于校园,终将走向社会,而创业孵化器则是具备潜质的微创业者起飞的平台,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目前创业孵化平台有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主要为初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帮助等,起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对小微企业实现健康运行有重要意义。一般政府和高校自建创业(孵化)园属于公益性平台,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资金不足的缺陷。由风投资本等建立的盈利性孵化企业,弥补了公益平台的不足,但其盈利本质决定了他对创业者考核要求相对要高很多,覆盖面也会变窄。因此,从微创业扶持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将三者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建立类似淘宝创业村、艺术创业园等的孵化器,扬长避短,实现微创业孵化平台的良性运作。综上,微创业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市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着力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发挥好这批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沈文金,向松阳。珠海每千人商事主体数居全国前列[N]南方日报,2014-10-[2]尹苗苗,费宇鹏。创业能力实证研究现状评述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0):22-[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6-[4]肖红伟,晏红洁。对创业能力本质特征的再认识[J]企业经济,2008(7):66-[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52-[6]SarwokoEEntrepreneurialCharacteristicsandCompe-tencyasDeterminantofBusinessPerformanceinSMEs[J]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13,7(3):31-[7]池军。重新审视特质论、认知论及有效导向理性工具对创业者及创业过程的作用[J]现代财经,2010(10):69-[8]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3):1-[9]孙烨。青年人格特质与创业倾向探析[J]学术交流,2014(7):221-[10]王旭,朱秀梅。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9):54-[11]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4-

想要创业,您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考虑合适的创业项目。比如您是想从事餐饮行业、服装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是以加盟的形式创业,还是独立经营;是经营网店还是实体店铺。同时还要考虑您选择的创业项目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能够盈利。2、考虑自身是否具备资质。比如,如果您想从事餐饮行业,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必备知识。3、考虑创业资金问题。任何创业都离不开创业资金,您是否已经准备好充足的资金。另外,任何创业都有失败的可能,您是否已经做好可能亏损的准备。如果您正在创业,周转资金不足,那么可以尝试申请借款。现在有很多助力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信贷平台,记得一定要选择正规平台,比如度小满金融,额度高利率低,据了解度小满金融的信贷用户中,有七成是小微企业主,大品牌更安心。对于小微企业家庭,2021年5月21日,度小满金融推出以“家和万业兴”为主题的助力小微活动,提供10万份“日息万一+百万保险”礼包。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具体活动详情请以度小满金融APP页面显示为准。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自主创业固然可以发家,但是谁会不知道多难? 创业成功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做帮衬,否则成功的怎么会寥寥无几呢?聪明的头脑,卓越的见识,长远的眼光,良好的项目,优越的业务条件,优质的经营模式,全面的发展等等。我现在也不敢放手去做,因为以上的条件我具备的还不够多,希望你在创业前能够全面考虑进去。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创业)理想和信念才走到了这里。 每个人都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为自己的信念而努力;比起在别人手底下打工,这是很不相同的。 在创业的筹划中,其实说来各方面的先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在创业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能从哪方面去发展;能看清将来的趋势;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未来在哪一行业来讲倒也不必太在意,当然,自己最擅长的那是最好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项事业都有一个艰难和痛苦的成长历程,一个人不会随随便便就成功。只要有这颗心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经验,相信自己是一定能做到的人! 就一定能成功!!!

创业小白如何选择创业方向和规划呢?

创业教育1终极考核小论文我想做的事

很简单啊,罗里吧嗦的讲,还有说出未来自己想要创业的想法就好啦,妥妥的

高校毕业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浅析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业人才的脱颖而出。阐述了创业素质的特征,以及培养创业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 创业素质 创造力 创业文化1 引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加强技术与经济创新;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和教育的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西部大开发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矛盾。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教育体制显得力不从心。当前,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科技产品市场化为钮带、以校企联合为方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实践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誉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的硅谷科学工业园的崛起与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发展小企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面临的问题,努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具有较强创业素质的人才。2 创业素质的特征创业的两个最初的基本要素是人和想法,创业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创业文化。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创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且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美国硅谷经济高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的创业文化,是颇值得借鉴的,硅谷的创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最直接的魅力是: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在硅谷施展才华,白手起家,创业发展;任何有前途的发明、专利和技术项目,都可以在硅谷尽快投产并产业化。从中可以看出,硅谷的奇迹与这种举世无比的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企业对许多大学生的评价,却使“天之骄子”降低了几分自信,缺乏创新能力、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者所必需的。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要求。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从素质能力看,应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献身精神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创造力是指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体现着能力的综合性,创造力是智力、技能等智力因素和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相辅相成,对形成和提高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被列为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是创业型人才的特点之一。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是三个不同的质量层次。大学四年接受到的知识,有很大比例在大学毕业时已陈旧、过时,因此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创业型人才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高级阶段,获得学习能力,将终身受益。洞察力是指能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设想,能预测何种技术会发展,何种商品或样式能流行,何种举措能抵抗风险、赢得利润,具备常人不具有的先见之明。团队合作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求创业人才要懂得管理,学会领导与合作,发挥群体优势。从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能力来看,创业素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强烈持久、主动地追求新异和卓越,乐于异想天开,具有鲜明的个性;积极寻找信息、机会与资源,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精力及外部资源;敢于冒险,善于规划未来,对于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应付自如,不满足于现状;执着地追求,以过人的毅力来坚持,持有必胜的信念;理智对待压力、挫折和困难,力求从中获益,并转化为下一步行动的资源与动力;勤于反馈与反思,敢于承担责任;对变化采取欢迎、积极、灵活应变的态度,把变化作为生活的方式。3 培养创业素质的基本策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它忽略甚至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以片面社会化代替个性化,太多的管理形式和考试方式限制了学生去批评、去求异、去猎奇、去冒险、去建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虽然有很多教师走出校门去从事第二职业,开办自己的公司,但一回到课堂上,仍旧对着发黄的讲义或课本照本宣科。我国的教育文化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缺乏学生至上的理念,缺乏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缺乏教育危机与创新意识。为此,教育改革至少要作以下几方面入手:1 培育创业文化美国经济的辉煌,与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硅谷的创业热形成了一种时尚,在硅谷,人们想的是如何自己创业。独立门户开公司是一种具有特殊兴奋作用的竞争,即使是有“象牙塔”之谓的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如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其师生创业成为一种风气,众所周知的雅虎,其创办人杨致远,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硅谷,人才充分享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据统计,每年大约有30%的人跳槽,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几乎每天都有公司倒闭和新公司开张。虽然成功与失败并存,创业与风险同在,但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此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所蕴涵的创造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居主导地位的新时代,要尽快培育、繁荣自己的创业文化。首先,应提高对创业文化的应有地位的思想认识。创业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进而才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扩展为社会心理。因此提高人们对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应当是第一位的事情。知识经济的根本动力源于创新,但这里所说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创新,也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因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并不等于经济的发展,只有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新的市场需求、服务形式或新的产品,即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动力。其次,注意在师生中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创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在师生中经常分析创业者成功的案例,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设计或创业比赛,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鼓励师生创业。要形成尊敬创业者、爱护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创业教育的模式有许多,比如“创业计划大赛”模式、“天使基金”模式、创业“孵化器”模式、“模拟公司”毕业设计模式、“勤工俭学”模式、“案例培训”模式等等。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层次,探索相适应的创业教育。2 开放教学制度自由是自主创业的前提,但学生们被学校的教学制度死死地捆绑着。即使现在实行了学分制、选修制等改革,但学生提前或延缓毕业仍有一定的困难。当前某些高校在读的学生开办企业的现象已经对这种僵化的教学体制提出挑战,应尽快改变大学生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单一线性成才模式的观念,鼓励成才之路的多样化。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大学生们传统的成才模式早已为比尔·盖茨之路所取代。这就是自己搞设计、发明创造,然后用于实践,自己办公司挣钱,这种模式有利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3 解放批评精神批评是创新和创业的基本条件。学生必须由现在结论的存储器变为结论与决策的修正者和创造者。为此,“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必须废止,而代之以鼓励反思的启发、开放式教学、考试制度及评价标准也必须随之改变,其功能由选拔变为发现,标准有划一型变为特色导向型,毕业生录用单位和高一级学校对考试的标准和内容也应有更多的决定权。4 培养独特个性美国的教育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极为重视个性化发展教育,同时,美国的教育又是开放型教育,类似比尔·盖茨那样在本科阶段就辍学创业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忙了事业还可以再来续学业。学生如此,教师亦是如此,美国这种富有个性化的开放型学校教育无疑促成了美国创业文化的形成。独特个性是创业的基本素质,个性培养应成为教育的一面旗帜、一项任务,必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新异与卓越,鼓励独立思考与独立探索,而不是片面地求同和服从。5 实施体验性教学创业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快乐。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输创业知识,而是开发创业能力,训练创业意志,并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探索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为此,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代之以主动参与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实大量的实例、情境和活动,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体验型教学策略,应受到充分的重视。6 鼓励生涯设计许多国家在进行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规划、选择、决策和实施。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人的个性,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从业文化,使人们长期卵翼于国家的大锅饭,安于现状,求稳恒变。这种使人驯服、听话的从业文化与缺乏竞争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十分适合的,但与鼓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却是迥然相悖的。当计划经济在中国逐渐划上句号时,这种从业文化给整个国家、民族带来的反作用就显现出来。就以人们关注的就业问题来看,许多下岗职工宁愿呆在家里,生活艰苦点,也不愿去干又脏又累的活,更不用说冒险创业。而大学生大多一般会选择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外企单位,至于私营企业、乡镇企业部门却鲜有人问津。有的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埋怨家长,或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走上绝路。作为教师和家长再也不能包办学生升学与职业选择了,而应作为促进者来提供尽可能的信息帮助与活动机会,尤其是接触和参与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做出恰当的行为选择,让学生在不断尝试、摸索、反思中学会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以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成功。7 拆除无形围墙长期存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使得教育走向僵化和困境,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才流动不畅,体制不活,已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该出的人流不出,该进的人又进不去。而培养创业文化,鼓励那些有市场潜力成果的教职工自己创业发展,将有利于形成大学教职员工队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格局,尤其是有利于那些搞教学欠佳、搞开发却内行的人员扬长避短。为此,教育必须走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一方面,校门要向全社会敞开,使所有学习需要的人都可以入学,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要,按他们的意志改革教育;另一方面,师生都要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向学生传播创业信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集中了当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就,高科技人才要想在错综复杂的高科技领域显露才华,解决涉及的多学科的棘手难题,除了具备创业素质之外,更应具有“π”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多学科领域有所研究,即“博”与“专”结合的知识结构)。在创业文化的烘托下,人们以创业为荣,它所体现的社会效果应该是,任何人只要有扎实的知识,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任何有前途的发明创造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OC】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文件格式:DOC/Microsoft Word - HTML版我想说的是人不能没有梦想当然,任何人也不能左右其他人的梦想梦想没有贵贱,重要的是你喜欢人活一辈子就要做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 文档,直接下载就行了。

在创新创业课题的论文中,应该分析清楚自己的角色,在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学校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学历。毕业之后可以升本科学校。

创业教育(1)终极考核小论文我能做什么

最近的媒体上有一种声音,就是对教师的师德问题、教师腐败现象大加诟病,好象全国的教师都已经要不得了。所有的这一切都缘于一个词,那就是“乱收费”。为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政府早就在试行一费制,这个大大有力天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还没出台,就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反对。在教育部的三另五申下,今年秋天似乎必须执行一费制了,但名称虽然还叫一费制,但内容跟当初的美好设想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这时似乎又该把一切的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去了。一费制前,一个普通教师有没有胆量向学生乱收一分钱?一费制后,就凭教师那点能耐,敢不敢修改政府的法令法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教师往往成为舆论的风口浪尖。任何人都可以对他指指点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说三道四,从来不用担心会发生侵权的官司。谁来替教师说句公道话?那么多的乱收费,难道教师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吗?我做了八年的农村小学的校长,不仅没有接受过政府一分钱的投入,每年还要以资金代管的名义把学杂费的百分之一上交到县财政。教师上课没有教本,用得都是借来的学生用过的旧书。学校没钱办公,冬天办公室里都舍不得生火。校园建设、学校发展,统统都是痴人说梦,只要不破产,只要能维持,那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哪一个债主逼急了,学校随时都可能关门大吉。 有人惊叹,高校教师的工资涨了多少倍,中小学的教师涨了多少倍,教师的工资超过了白领。这似乎成为对教师道德发出叩问的一种原因,毕竟拿了人民那么多钱该有点积极的表现呀。我不知道这些数字是如何出炉的,是各位领导主观臆断还是到各学校进行调研的结果,不知他有没有算过这笔帐:我们这里八十年代的教师工资平均四五十元,现在1500(10年以上教龄)元,上涨了十倍多。以前看一场电影一角钱,现在大概在三五十元,如果有进口大片的话就是几百元,与八十年代相比上涨了三百到几千倍。八十年代的肉价在三四角,现在是十元左右,上涨了将近二百多倍。说这种话的人想过没有,这是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无情嘲笑。 我不知道北京的面积有多大,也不知道上海的面积有多大,更不知道深圳的面积有多大,我只知道全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不知道北京的教师挣多少工资,也不知道上海的教师挣多少工资,更不知道深圳的教师挣多少工资,我只知道工资表上我们应得的那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养家钱还不能可数打到自己的帐户上。我们教育界有一条著名的谜语,谜面是教师涨工资,打一家用电器,谜底是什么,空调。2000年工资改革以前,许多教师都多少年如一月领着一百八十元的工资标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先生们想一想,一百八十元能做些什么,那比最低生活保障费还低三四十元呀。工资改成“以县为主”后,档案上的工资数目都过了千,实际领到手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 我有一个同事,丈夫身患肝癌,每天她还要到学校上班,因为那么多的学生还在等着她。回到家以后,她只能默默的对着丈夫掉泪。一分一秒的等着死神的到来。因为她的丈夫也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享受着医疗保险确无法得到保障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说到教师的社会地位,城市人永远无法想到农村教师的尴尬。任何一个村民都可以堵在学校门口把教师骂个狗血喷头然后洋洋得意的离开。任何领导都可以用一个合理的借口把教师调到更边远的地方。任何一级政府都可以用红头文件扣掉教师工资中他们想扣的数额。至于教师节,那只不过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普通的一天,除了开个会,与其他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八十年代刚开始过教师节的时候,政府总要安排各单位到基层学校进行慰问,发一些茶具、脸盆之类的,算是一点精神鼓励。到了后来,教师节流于形势,到了这一天除了媒体凑凑热闹,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想起来。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做蜡烛,甘愿照亮别人,燃烧自己。这的确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媒体上的言论也总在以蜡烛的标准来衡量、批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但是比喻只能是比喻,教师毕竟不是蜡烛,他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要吃饭,要穿衣的普通人。在当今社会普遍索取的时候,为什么教师就要无偿的奉献,而且奉献的是最宝贵的青春?你能容忍某些人穿着日本军旗装招摇过市,你能容忍某些人唱支歌就索要几百万,你能容忍某些国有企业开三两天会就花费几千万元,你能容忍为了办奥运十万官员出国考查,你能容忍的事太多了,为什么就对教师容不得一点瑕疵? 除了军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以要求从业者们以生命相许,教师也是如此。她应该教书育人,她应该无私奉献,她应该为人师表,但是她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她的所作所为也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人有权力让她去牺牲自己的一切,没有人有权力让她奉献终生。所以我说,不要太苛刻,给她一点宽容,让她成为一个有爱有恨,有勤有懒,有好有憎的普通人。 教师要照亮别人,但是不要让她再象蜡烛那样燃烧自己。当到了退休的年龄,让她还健康的活着,那有多好。 你可知道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苦衷吗?特别是初中教师,他们起得比公鸡还早,晚上睡得比小姐还晚,干的比牛还多,吃的比狗还差,总之---他们过得比大多数人都累! 一、教师寿短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但教师的平均寿命却只有3岁,某市教育局对全体教师进行体检,结果是:35岁以上的教师仅有8%的教师身体各项指标正常!颈椎病、肠胃病、头痛病、眼病、妇科病、心血三高、心理疾病成为教师的多发职业病。并且50%的教师有心理障碍,教师的亚健康超出常人的3倍多!教师的寿命太短了,来生不愿意的做教师的这个第一个理由就是俺不愿意找死!教师实在是天下最折寿的事业。 二、教师太累 俺前世可能做过牛、做过马,至于有多累,当然也不知道了,但今生做 了这回教师却让俺彻底知道做教师的厉害了,特别是当班主任时,体会到了起的有时比鸡还早,睡的有时比狗还晚,干的有时比牛还累。也许有哪位仁兄会说俺说的太悬,要不你做回有良心、对学生负责的教师试试?早操要跟、午休要查、晚休要查;平时除了一天两节课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批阅试卷;找学生谈话、调查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情况,排除学生之间的纠纷;准备实验等等,有时累的话都不想说,饭都不想吃,腰酸腿疼、头晕眼花,动都不想动。偶尔一回两回那是活的充实,但天天这样就真的不想做教师了,身体透支让教师的生命打折! 三、教师太苦 老师的苦和累,有多少人知道呢?但教师心里的苦比身体的累更让人难以承受。因为是教师,就必须为人师表,身正是范,不可能象其他人一样想哭就哭,不可能象其他人一样想骂就骂,你更不能在学生面前发牢骚,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无论你心中有多少凄楚和痛苦,但任何时候都要以从容的微笑面对学生。无论你的生活有多少暴风骤雨,你都要给学生以风和日丽的灿烂晴空。只要你还能站着,就要挺直腰板上完45分钟的课,只要你还能张开嘴,就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听见你的谆谆教导,否则你就不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啊,你苦的虚伪、苦的无奈! 四、教师太穷 在物质上,教师一向是贫寒的表率,而且必须是两袖清风方才称得上是师德典范。选择了教师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是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拼搏,但选择教师的初衷不是选择贫穷。但选择了教师你就不可能开着宝马车横冲直撞,你就不可能开着林肯车“肆意撞人”,选择了教师你就不可能遍游祖国的大好河山,你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钱。实是教师太穷了,我有一个初中时的教师说过:“当老师太没有出息了,还不如回家捡鸡毛卖的钱多”。至于300万乡村教师依旧处于“代课”性质中,在广袤而贫穷偏僻的土地上,他们默默无闻地支撑起乡村义务教育的天空,到底有多苦、有多穷、有多累,只有他们心里清楚。也许有人会说,与下岗职工、乞丐比较,你们教师舒坦多了,君不知,此话差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不断地超越! 五、教师太难 做教师太难了,教师也是普通人,虽然常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这只能是指整个群体,作为个体的教师有几个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但教师的确太难,往往无力面对社会的谴责、学生家长的责骂、学校的压力、家人的埋怨。只有尽职尽责、诚惶诚恐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着,但有时又有心无力。晋级难、调动难、工作难、住房难、求人难、就是小伙子找对象也难!真是:“教师难,难于上青天!” 六、教师太忙 教师实在是太忙了,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活的充实,但教师宁愿换一种充实的活法。有人这样描述一类人的充实:“一、三、五看录相,二、四、六打麻将,星期天没事干,泡个小妞,下个饭店,晚上没事做,专干下三滥……”教师也想有这种充实,但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没有这种机会! 教师到底有多忙?在这里不妨引用一个网友的原话:“做过十年的教师,从教幼儿到大学生,最不能忘却的是当初中班主任,想起来都后怕:没日没夜的陪学生学习,经常会晚上十点钟后有家长找来说孩子没回家,正吃饭时孩子在外面闯祸了,要去处理,有时是自己刚下课坐下,教室里出了乱子,又得起身,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中午时间又去留那些没交作业的孩子或者去给那些掉队的孩子补课更有甚者,孩子家长出了问题,自己连婚都没结,还去家里协调,做工作!有时实在忍无可忍打了学生,那麻烦就更大了,有家长甚至故意在你面前耍泼打孩子,其实我知道他们是想打我……” 七、教师可悲 教师作为一种人,时刻承受着生活的多重挤兑!在生存的夹缝中艰难地爬行着。社会要求他们在精神上要是一个完人――时时刻刻要警惕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万万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自我约束,由此可知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极为可悲的。教师不是那种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人,但教师既要对学生负责,还要以笑脸面对学生家长,既要向校长负责,还要回家面对家人的牢骚和埋怨。教师在里外不是人的境遇中步履维艰着,教师真的是可悲的! 八、教师无奈 家长对教师的种种要求让教师无奈:在家长看来,自学生入校那天起,教师就要承担起学生的成长、教育、思想、状态甚至安全等等。当然教师能做到的就从来没拒绝过,并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但细想一下,教师被玩了!要知道教师不是保姆,不是家长,他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在暗渡陈沧、偷换概念,无形之中逃避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转嫁了自己的困难与烦恼,只是不知这是不是构成了对教师人权的侵犯?日本的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学生家长要向老师道歉。但中国的教育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教师不处理是教师的失责,教师要是不会处理事情或者处理不得当的话,给人家下跪还不行的,还要赔偿人家30万精神损失啊!记得一篇报道曾经写过,教师罚站会侵犯学生的五十多种权利。可是,作为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讲课,是否也侵犯了教师的权利呢? 九、教师寒酸 教师太寒酸了,因为教师常常阮囊羞涩、兜中无钱,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中常常和名牌擦肩而过;教师出门常常转向而分不清东西南北,因教师不能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是没时间,二是没钱啊;教师常常不敢参加朋友的吃请,因没钱还帐!教师常常在买菜的时候被摊主一眼识破,因教师常常为一斤萝卜二斤葱和人家讨价还价。 十、教师呆板 爱人常说我是书呆子中的典型代表,每当听到此话都默然无语,有时虽然心里不服,但也无奈接受。官场上流行着一句话:“光跑不送,原地不动;不跑不送,降薪留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但教师大多呆板之极,有时提着猪头连庙门也找不着!说到这里不由想起一个乡镇长拍着一个年轻教师的肩膀说的一句话:“小伙子,好好干,干好了我提拔你当售货员。” 最后说几句心里话: 一、话虽然这样说,但剩下的路还很长,所以我还要加倍努力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绝不会因为心里有些想法就不会努力工作的,毕竟中国的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更不会昧着良心而误人子弟。 二、这些话从来没有向领导、同事、学生、爱人透漏过,今天在这里一吐心扉,主要是因为各位网友彼此都不认识(即使认得俺,你们也装作不认识吧)。 三、也许会有朋友责问,你不当教师,我不当教师,那中国教育的天空谁来撑起?你的孩子谁来教?请朋友放心,任何一个职业都是一个围城,进来的想出去,还有更多的想挤进来,尤其是那些不理解老师的人。据一项调查,我国教师平均寿命3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多岁。另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健康占10%,亚健康占70%,疾病状态占20。并且教师的健康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调查结果还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强迫症状、焦虑程度、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要高,普遍存在着情绪失调的现象。影响教师身体健康的因素,按其危害程度排序如下: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认可,没有时间体育锻炼等。学校奉行“领导盯上,教师拼上,学生豁上”的“三上”精神,教师带领学生在枯燥乏味的题海里,进行高密度的强化训练,不仅透支了师生的身心健康,还透支了教师的职业热情。教育的过程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的宗旨不是痛苦的重复,而是快乐的创造。教师爱学生,谁来爱教师? 如果教育不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我们民族的前途何在?愿教师的寿命延长再延长……当你的论文吧,哈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