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周易文化论文1500字怎么写好看

发布时间:2024-07-07 05:22:43

周易文化论文1500字怎么写好看

可以写有关周易的,像周易与企业管理 周易与养生

可到以下网站:知网,万方,维普

首先写总论,述说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巨大 再分述,一,对道教的影响,像阴阳八卦五行等等皆可论述 二,对儒家的影响,易列为五经之一,为儒家必修之经典,孔子为之注等等 三,对士大夫的影响。使士人按易经所揭露的很多道理为行事准则,如乾挂,九五飞龙在天,六九则刚不可持,使士知急流勇退,如谦卦皆是好卦爻,故士知谦逊等 四,对老百姓的影响,像算命卦爻,比如我们的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的很多道理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 五,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加上不断吸收的外来文化,在我们的历史发展中与自身文化的融和等等

周易文化论文1500字怎么写好

这里有篇关于周易管理的思想颇合现代意义,你可以借鉴下稍稍变通一下可以以《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前言:《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一、变易协调——《周易》的管理方法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一)变易 “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系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传•系辞》” (二)协调 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周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要求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矛盾激化,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它反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太过”和“失中”两种情况。并指出太过则反,即物极必反,人就会走向反面。而失中则致于凶,会使自己(指统治阶级)处于凶险的境地,故而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易传•彖》),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思想极其相似。它的协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中正 《周易》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协调结果。它指出“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易传•彖》),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从《易传》对经文的解释看,经文中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二爻、五爻为得其中。因为二爻、五爻分居下、上卦之中,而传统的理解认为得其中则为吉,即使不得位的阴爻阳爻也可因其得中而吉。如《易传•彖•节卦》“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刚指上坎为阳卦,柔指下兑为阴卦,刚得中指九二、九五分居下,上卦之中。王弼注云;“坎阳而兑阴也,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为制主,节之义也。”故“节,亨”。 2.当位 《周易》之爻有当位不当位之说。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实际上位是指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或代表的身份。当位指地位的恰当,说到底,当位是统治阶级强调尊卑关系,让百姓民众安于现状的一种理论,因为它把阳、阴、君子、小人的关系及君臣、父子间的主从关系看作是自然赋予的一种不可移易的本性。《易传》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因此可见,《易传》的作者把人们之间的那种尊卑、主从、依附、上下的关系当作是当位的东西。这些当位的东西不能随意变化,若变化则为不当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周易》把当位看作是协调的另一重要内容。 3.相应 协调也指上下相应,对立统一。因为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并且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协调;统一相应也是协调。所以《周易》除追求中正、当位外还强调相应与对立统一。从《易经》六十四卦看,乾坤二卦是父母卦,其它六十二卦皆由此而生,这些卦中有许多是对立统一的,如泰否、损益、既济未济等都是完全对立的卦象。这成了六十四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周易》强调对立更重视相应、相交、和谐、统一,如《易传》讲“泰:小往大来。吉,亨”,指的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把上下相交当成事物亨通的条件。并对否卦的上‘下不交而带来的“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后果深感不安。所以它反对上下不应上下不交,要求上下相亲,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传•文言》)。在它看来上下相亲即是相应,相应则社会上下团结一致,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传•系辞》)。 总之,《周易》是要通过变易、协调等管理方法以实现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民为邦本——《周易》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学在把人、财、物当成管理对象的同时,也把人当成管理的主体。《周易》在这个问题上更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它的主体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周易》认为易有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又称为三才。其中,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它认为圣人是人类的杰出代表,正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才“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传•系辞》),而设卦观象系辞主要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从而“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气”以便达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同上),通过圣人而通天、地之道,察百姓之情,即“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同上),把天地、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运用它。像包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黄、尧、舜则“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同上)。正是圣人能通天地之道并效法“天地变化”而治理百姓,“穷理致性以至于明”,从而使人能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以发展社会。除此外,圣人还通晓人道,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传•彖》),能“通天下之志”而“民从之”(同上),从而,“知进退之道,而不失其正”(《易传•文言》),化成天下,使百姓安于现状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易传•彖》)。 2.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由于圣人、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的代表,其道德品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百姓的教化、管理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易》十分重视他们的道德修养,要求他们崇德,并能坚持不懈加强修养。特别是《易传》对此问题的认识更高,如前所提它曾对近20个卦用道德来解释,并把“履”卦当成树立道德的基础,以“谦”卦为施行道德的柯柄,以“恒”为巩固道德的前提,把“损”卦当成修养道德的途径,把“益”卦当成充裕道德的方法,把“困”卦当成检验道德的标准,把“井”卦当成居守道德的处所。《周易》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道德的修养与维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3.要求爱民。由于《周易》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爱民的思想,《易传》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认为仁与义是人道的根本,是实现领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仁就是仁爱,《易传》之《文言》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彖》则要求“容民蓄众”,主要是主张管理者体恤民情,并有“交相爱”的思想。为达到爱民的目的,《周易》要求首先要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认为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不劳民伤财,《易传》讲“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彖》),认为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违背农时是爱民的重要内容,这样,百姓就会安心于生产,满足于现状。它的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现象,实际上,这是要求百姓手中也有一点财富而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周易》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特别是其科层制管理思想是它的精华。如果史料记载不错,我们的分析无误的话,那么,科层制管理可以提前到公元前2000余年前,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科层制管理的出现早了1800余年,可以说,这是我国对管理学的杰出贡献。另外,其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论,变易协调的管理方法论,阴阳之道的管理决策论及民为邦本的管理主体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王军云,《周易与人生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张其成,《易经》感悟,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黄玉顺,《周易》及其哲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 张其成《周易》管理哲学,张其成国学网,

可到以下网站:知网,万方,维普

浅谈《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论文范文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周易与中国文化论文1500字怎么写的好看

一 培养目标1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深哲学理论素养,热爱祖国文化,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际工作者。2 、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广博、深厚、精透的中国哲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中国传统学术方法和现代学术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独立地创造性研究。3 、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二 研究方向  易学哲学  儒家哲学  道家哲学4 、先秦儒家哲学三 学习年限全日制 博士研究生一般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一般为四年,最长不得超过 6 年。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5 年,最长不得超过 6 年。四 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 20 学分 ,其中必修 14 学分,选修 6 学分。五 课程设置及学分( 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 1 )必修课 : 7 门 20 学分1 、学位公共课 3 门 6 学分2 、学位基础课 1 门 3 学分3 、学位专业课 2 门 6 学分4 、前沿讲座  5 学分。1 、前沿讲座的形式本专业的前沿讲座主要就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使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对当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有清楚的了解,以便使他们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前沿问题或重大课题的研究。前沿讲座主要采取主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主讲人提出问题,阐明观点,随之进行讨论。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 9 次,其中个人主讲不得少于 2 次。2 、考核方式:每参加三次前沿讲座计一分,主讲一次计一分。( 2 )选修课鼓励选修跨方向或跨专业课程,可选修 1 至 2 门,计入总学分。第二外国语, 2 学分。博士研究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则必修第二外国语,一般要修英语。( 3 ) 补修课: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硕士课程 2 门,成绩计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六 中期考核本专业对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是对博士生入学一年来思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论文准备、健康状态等的综合评估。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计分,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无硕士学位者,可视情况改写硕士论文。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博士生学位论文是 衡量 博士学术水准和专业学科培 养 博士水平的重要标志。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 文要求 博士生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勇于开拓新领域,以传统与现代学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哲学诸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博士论文要求有创新性或较大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博士论文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的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字数不得少于 10 万字)。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年,硕博连读者写作时间不得少于三年。论文开题报告。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论文价值与学术水准。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和熟悉掌握当前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协商,拟定论文选题,独立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是中期筛选的重要内容,一般与中期筛选同时进行。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指导小组汇报论文写作计划的重要形式 ,只有在指导小组认可即开题报告通过的前提下,论文写作才能正式开始;如未通过开题报告,应在三个月内修改自己的论文选题,重新开题。中期进展报告。为保证论文质量,本专业对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即每隔 3 - 5 个月向导师汇报一次论文进行情况,在第 5 学期末向指导小组全面汇报论文进展情况,指导小组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提供研究思路,使博士论文写作顺利进行。论文预答辩等的具体安排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在第 6 期开学第一个月进行博士论文预答辩,要求博士生将自己的博士论文向指导小组进行全面陈述,指导小组根据学术水平,以决定是否进行博士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在预答辩中,未通过者可延期答辩。具体答辩程序、时间、方式根据学校学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在学位答辩前,博士生必须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在全国 A 或 B 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本领域的学术论文以收到校样为准,且署名作者第一单位为山东大学。八 实践环节本学科注重博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或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或参与到导师的相关课题中。教学活动不得少于 4 课时,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材料,且得到导师的认可。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诸子集成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道藏 中华书局宋元学案 中华书局明儒学案 中华书局周易集解 李鼎祚四库全书,经部、子部。郭店楚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孔子研究 中国孔子基金会周易研究 中国周易学会管子学刊 山东理工大学文史哲 山东大学齐鲁学刊 曲阜师范大学以及相关内外学术期刊。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类别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分 授课单位或教师 考核方式 必修课 1 DP0900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1 54 2 马列部 笔试 2 DP15011 第一外语 1 108 3 外教 外院 笔试 3 D001002 专业外语 2 36 1 傅有德 笔试 4 D001022 中国哲学导论 1 72 3 颜炳罡、丁原明、王新春等 笔试 5 D001001 前沿讲座 1 - 4   5   考查 选修课含每方向必修学位专业课两门 1 DP15021 第二外国语(英语) 2 72 2 外国语学院 考试 2 D001023 象数学研究 1 72 3 刘大钧 考试 3 D001024 《周易集解》专题研究 2 72 3 刘大钧 考试 4 D001025 中国易学史 2 72 3 林忠军 考试 5 D001026 宋明易学研究 2 72 3 林忠军 考试 6 D001027 汉代易学研究 2 72 3 刘玉建 考试 7 D001028 清代易学研究 2 72 3 刘玉建 考试 8 D001029 道家哲学专题研究 2 72 3 丁原明 考试 9 D001030 道教哲学专题研究 2 72 3 丁原明 考试 10 D001031 宋明理学专题研究 2 72 3 王新春 考试 11 D001032 理学与易学研究 2 72 3 王新春 考试 12 D001033 儒家简帛文献哲学研究 1 72 3 颜炳罡 考试 13 D001034 现代儒学研究 2 72 3 颜炳罡 考试 14 D001035 中外哲学比较研究 2 72 3 何中华 考试 15 D001036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 2 72 3 何中华 考试 16 D001037 东方儒学研究 2 72 3 蔡德贵 考试 17 D001038 儒学与宗教 2 72 3 蔡德贵 考试 18 D001039 儒家原理研究 2 72 3 苗润田 考试 补修课 1   儒家哲学 1 72   颜炳罡 考试 2   道家哲学 2 72   丁原明 考试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要求本要求适用于哲学学科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部分,应有成果体现。具体要求如下:以论文形式体现的成果应是在学期间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 A 类或 B 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 1 篇学术论文。发表的论文以公开出版或出版清样为准。成果的其他体现形式(科研获奖、专利等) …… 。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中国哲学专业具有坚实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中国哲学、中国宗教、中国文化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宣传、管理、新闻、出版、宗教、对外文化交流等部门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二 研究方向1 、 易学哲学2 、儒家哲学3 、道家哲学三 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为三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和答辩工作。全日制硕士生特别优秀者可提前一年毕业。四 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 34 学分,其中必修 28 学分,选修 6 学分。五 课程设置及学分( 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 必修课学位公共课: 3 门 8 学分学位基础课: 4 门 12 学分学位专业课: 2 门 6 学分。在学位基础课中,至少在本学科跨专业选修一门。前沿讲座 2 学分。积极参加中国哲学研究所举办各种学术讲座、讨论班,其中个人系统发言两次计 1 分,参加 5 次学术讲座计 1 分。2 选修课 2 门 6 学分为拓宽知识面,本专业鼓励跨学科选修文、史课程 1~2 门,根据该课时,相应计入学分,但不作硬性规定或强制性要求。3 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两门,成绩存入本人档案,但不计入学分。六 中期筛选依照学校相关规定,本专业硕士生在第四学期的第三周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写作工作不少于一年,选题、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进行,论文题目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定,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生向有关专家报告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文章写作的基本思路等。由相关专家对其报告集体讨论,提出意见,最终确定论文题。导师负责论文的中期检查。对学位论文的要求是:遵循学术规范;观点正确,有所创见;资料翔实,论据充足;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字数在 3 万字左右。八 实践环节本学科注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或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等,三者任选其一。但教学不得少于 4 课时,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材料,且得到导师的认可,从事社会实践工作不得少于 15 天,应有实践单位的证明材料。附: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经典著作:《周易》、《周易集解纂疏》、《周易折中》、《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列子》、《管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淮南子》、《论衡》、《人物志》、《王弼集》、《嵇康集》、《庄子注》、《肇论》、《神灭论》、《般若经》、《华严经》、《中论》、《大乘起信论》、《六祖坛经》、《张载集》、《朱子语类》、《陆九渊集》、《王阳明全集》、《宋元学案》、《明儒学案》、《船山遗书》、《四存编》、《魏源集》、《康有为全集》、《严复集》、《章太炎全集》、《孙中山全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新唯识论》、《知识论》、《新理学》、《心体与性体》等等。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管子学刊》、《文史哲》、《历史研究》、《齐鲁学刊》、《中国文化研究》、《中华文化论坛》等等。附:硕士生名单:乔宗方 王 棋 闫 洁 张克宾 周 谨 胡长芳 高新满 张文波 赖祖龙 李细成 陈之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类别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分 授课单位或教师 考核方式 必修课 1 MP09003 马克思主义理论 1 72 3 马列部 考试 2 M)15001 第一外国语 1-2 180 4 外语学院 考试 3 M001002 专业外语 3 36 1 孙增林、郭鹏 考试 4 M001089 儒家哲学 1 72 3 颜炳罡、苗润田 考试 5 M001090 道家哲学 1 72 3 丁原明、沈顺福 考试 6 M001091 易学哲学 1 72 3 王新春 林忠军 考试 7   跨专业必修一级学科课一门 ( 与导师商定 ) 1 72 3 马哲或西哲 考试 8 M001001 前沿讲座 1-4   2     选修课其中含每方向必修学位专业课两门 1 M001092 周易与中国文化 2 72 3 林忠军、李尚信 考试 2 M001093 易学原著导读 2 72 3 刘大钧、刘玉建 考试 3 M001094 易学史专题研究 2 72 3 刘玉建、刘保贞 考试 4 M001095 周易经传研究 1 72 3 李尚信、 考试 5 M001096 周易文献学 3 72 3 刘保贞、 考试 6 M001097 道家原著选读 2 72 3 丁原明 考试 7 M001098 魏晋玄学 3 72 3 丁原明 考试 8 M001099 佛教哲学 2 72 3 沈顺福 考试 9 M001100 儒释道关系研究 3 72 3 沈顺福 考试 10 M001101 宋明理学专题 2 72 3 王新春 考试 11 M001102 宋明儒学原著导读 3 72 3 王新春 考试 12 M001103 稷下学研究 2 72 3 苗润田 考试 13 M001104 儒家伦理研究 3 72 3 苗润田 考试 14 M001105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 3 72 3 颜炳罡、 考试 15 M001106 先秦儒家原著选读 2 72 3 颜炳罡 考试 补修课 1   西方哲学史 1-3 72   哲学系 考试 2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1-3 72   哲学系 考试

周易文化论文1500字怎么写

呀,什么时候开始算命了?

首先写总论,述说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巨大 再分述,一,对道教的影响,像阴阳八卦五行等等皆可论述 二,对儒家的影响,易列为五经之一,为儒家必修之经典,孔子为之注等等 三,对士大夫的影响。使士人按易经所揭露的很多道理为行事准则,如乾挂,九五飞龙在天,六九则刚不可持,使士知急流勇退,如谦卦皆是好卦爻,故士知谦逊等 四,对老百姓的影响,像算命卦爻,比如我们的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的很多道理都是从易经中出来的 五,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加上不断吸收的外来文化,在我们的历史发展中与自身文化的融和等等

这里有篇关于周易管理的思想颇合现代意义,你可以借鉴下稍稍变通一下可以以《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前言:《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一、变易协调——《周易》的管理方法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一)变易 “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系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传•系辞》” (二)协调 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周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要求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矛盾激化,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它反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太过”和“失中”两种情况。并指出太过则反,即物极必反,人就会走向反面。而失中则致于凶,会使自己(指统治阶级)处于凶险的境地,故而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易传•彖》),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思想极其相似。它的协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中正 《周易》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协调结果。它指出“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易传•彖》),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从《易传》对经文的解释看,经文中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二爻、五爻为得其中。因为二爻、五爻分居下、上卦之中,而传统的理解认为得其中则为吉,即使不得位的阴爻阳爻也可因其得中而吉。如《易传•彖•节卦》“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刚指上坎为阳卦,柔指下兑为阴卦,刚得中指九二、九五分居下,上卦之中。王弼注云;“坎阳而兑阴也,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为制主,节之义也。”故“节,亨”。 2.当位 《周易》之爻有当位不当位之说。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实际上位是指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或代表的身份。当位指地位的恰当,说到底,当位是统治阶级强调尊卑关系,让百姓民众安于现状的一种理论,因为它把阳、阴、君子、小人的关系及君臣、父子间的主从关系看作是自然赋予的一种不可移易的本性。《易传》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因此可见,《易传》的作者把人们之间的那种尊卑、主从、依附、上下的关系当作是当位的东西。这些当位的东西不能随意变化,若变化则为不当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周易》把当位看作是协调的另一重要内容。 3.相应 协调也指上下相应,对立统一。因为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并且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协调;统一相应也是协调。所以《周易》除追求中正、当位外还强调相应与对立统一。从《易经》六十四卦看,乾坤二卦是父母卦,其它六十二卦皆由此而生,这些卦中有许多是对立统一的,如泰否、损益、既济未济等都是完全对立的卦象。这成了六十四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周易》强调对立更重视相应、相交、和谐、统一,如《易传》讲“泰:小往大来。吉,亨”,指的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把上下相交当成事物亨通的条件。并对否卦的上‘下不交而带来的“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后果深感不安。所以它反对上下不应上下不交,要求上下相亲,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传•文言》)。在它看来上下相亲即是相应,相应则社会上下团结一致,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传•系辞》)。 总之,《周易》是要通过变易、协调等管理方法以实现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民为邦本——《周易》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学在把人、财、物当成管理对象的同时,也把人当成管理的主体。《周易》在这个问题上更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它的主体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周易》认为易有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又称为三才。其中,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它认为圣人是人类的杰出代表,正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才“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传•系辞》),而设卦观象系辞主要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从而“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气”以便达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同上),通过圣人而通天、地之道,察百姓之情,即“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同上),把天地、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运用它。像包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黄、尧、舜则“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同上)。正是圣人能通天地之道并效法“天地变化”而治理百姓,“穷理致性以至于明”,从而使人能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以发展社会。除此外,圣人还通晓人道,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传•彖》),能“通天下之志”而“民从之”(同上),从而,“知进退之道,而不失其正”(《易传•文言》),化成天下,使百姓安于现状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易传•彖》)。 2.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由于圣人、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的代表,其道德品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百姓的教化、管理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易》十分重视他们的道德修养,要求他们崇德,并能坚持不懈加强修养。特别是《易传》对此问题的认识更高,如前所提它曾对近20个卦用道德来解释,并把“履”卦当成树立道德的基础,以“谦”卦为施行道德的柯柄,以“恒”为巩固道德的前提,把“损”卦当成修养道德的途径,把“益”卦当成充裕道德的方法,把“困”卦当成检验道德的标准,把“井”卦当成居守道德的处所。《周易》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道德的修养与维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3.要求爱民。由于《周易》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爱民的思想,《易传》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认为仁与义是人道的根本,是实现领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仁就是仁爱,《易传》之《文言》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彖》则要求“容民蓄众”,主要是主张管理者体恤民情,并有“交相爱”的思想。为达到爱民的目的,《周易》要求首先要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认为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不劳民伤财,《易传》讲“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彖》),认为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违背农时是爱民的重要内容,这样,百姓就会安心于生产,满足于现状。它的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现象,实际上,这是要求百姓手中也有一点财富而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周易》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特别是其科层制管理思想是它的精华。如果史料记载不错,我们的分析无误的话,那么,科层制管理可以提前到公元前2000余年前,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科层制管理的出现早了1800余年,可以说,这是我国对管理学的杰出贡献。另外,其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论,变易协调的管理方法论,阴阳之道的管理决策论及民为邦本的管理主体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王军云,《周易与人生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张其成,《易经》感悟,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黄玉顺,《周易》及其哲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 张其成《周易》管理哲学,张其成国学网,

周易文化论文1500字怎么写的

浅谈《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论文范文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