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07 01:15:25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求一篇铁路运输大专毕业总结

中国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等基本国情,决定了铁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货物运输和中长距离的旅客运输、国土开发、抢险救灾、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别是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具占有地少、能源低、污染小的优势,我国建立可持续运输体系中,铁路必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铁路发展需要政府的进一步大力支持。尤其是对其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铁路,需要国家给予财税政策支持。政府还要通过培育铁路建设资本市场,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化投融资体制,以确保铁路发展获得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长期、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来源。   铁路路网数量与质量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代表铁路最高技术水平的高速铁路在我国仍然是空白。快速扩充运输能力,是我国铁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点任务。要从建设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加快中国铁路发展,加强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与合作,为实现运输过程一体化创造条件。   铁路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按照实现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促进铁路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铁路改革。要积极推进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建立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铁路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铁路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客货运输产品开发与营销工作。在客运产品方面,应继续提高车列车速度,加强各种旅客列车车次间及其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特别应注重提高客运信息化服务水平。在货运产品方面,应站在社会物流发展重载列车外,集装箱联合运输、各种专门货物快运产品的开发应是铁路货运发展的重点,并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货运质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面对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我国铁路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立足高起点,坚持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通过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结合,以客运高速化、快速化、货运重载化、快捷化,运营管理信息化,安全装备系统化,建设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为技术发展方向,加快铁路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

以下内容有删结,仅供参考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探讨  中 文 摘 要  客运服务工作的质量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外出旅行的人们带来不便,没有回家的感觉,因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现代社会中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客运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们需要研究、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分析了神朔铁路车务段神木北站客运服务质量不高,未达到服务一流水平,提高如何实行微笑服务,创最佳服务窗口。  关键词 :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服务承诺;进行岗位练兵  服务质量问题的分类、性质和处理  为了保证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维护旅客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管理,必须对服务质量问题进行分类与定性。  一服务质量问题分类性质  根据服务质量对旅客、社会造成的影响的大小,对旅客、货主草成的伤害程度,对旅客货主的财产损失多少等,服务质量可划分为四类:  服务质量反映  服务质量反映是指未按服务质量的要求提供规定的服务内容造成旅客的不良反映其影响较小。如旅客对站车设备、环境卫生、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服务质量不满意而产生的不良反映。  (1)旅客、货主来信、来电、来访投诉,新闻媒介曝光,造成不良影响但未造成实质性后果的;  (2)站、车设备、设施、备品未达到规定标准,影响服务质量的;  (3)站、车各项工作标准、基础管理未达到规定要求影响服务质量的;  (4)未按国家或铁路有关规定对运价、杂费、商品实行明码标价的;  (5)站、车存在安全隐患,未构成旅客、货主伤害和发生责任事故的;  (6)站、车治安秩序差,未构成旅客、货主伤害的;  (7)站、车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差,未造成旅客伤害的;  (8)站、车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与旅客、货主发生争执造成不良影响的;  (9)责任造成旅客、货主财产损坏、丢失、被盗价值在500元以下的;  (10)铁路责任发生误办、错办,造成旅客5人以下误乘、误降,行包误装、误卸造成逾期交付损失价值在500元以下的。  服务质量差错  服务质量差错指服务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造成不良影响但未草成实质性后果或为构成旅客伤害的服务质量问题。  (1)责任造成旅客、货主轻伤的;  (2)铁路责任发生误办、错办,造成旅客6人以上误乘、误降,行包误装、误卸造成损失价值超过500元的;  (3)责任旅客列车晚点;  (4)利用职权运输无票人员、货物,勒卡、索要旅客、货主钱物价值在200元以下的;  (5)责任造成旅客、货主财产损坏、丢失、被盗价值超过500元不足1000元的;  (6)责任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的;  (7)站、车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刁难、打骂旅客、货主造成较大影响的;  (8)站、车设备、设施、备品故障、缺损,严重影响服务质量,旅客、货主反映强烈或给旅客、货主造成人身伤害和带来经济损失的;  (9)违反国家和铁路有关收费标准、规定,乱收费、乱加价造成不良影响的。  服务质量事故  服务质量事故是指服务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旅客受到轻伤物品损失较大及影响很大的问题。  (1)责任造成旅客、货主重伤以上伤害的;  (2)责任造成旅客、货主财产损坏、丢失、被盗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  (3)利用职权运输无票人员、货物,勒卡、索要旅客、货主钱物,价值超过200元的;  (4)责任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  (5)站、车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欧打旅客、货主造成严重影响或轻伤以上伤害的;  (6)违反国家和铁路有关收费标准、规定,乱收费、乱加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服务质量事件  服务质量事件是指服务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造成旅客重伤以上伤害物品损失巨大及影响重大的质量问题。  二铁路服务质量问题的处理  铁道部要求,各上水站要认真做好旅客列车上水工作,旅客列车要保证供水设备良好,及时供应开水,努力实现热情服务、周到服务和微笑服务,对节日期间发生的极为恶劣影响的旅客投诉,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临时客车乘务班组必须保证列车长、乘警长、业务员、检车长、餐车领班等重要岗位由专业人员担当,严格执行列车出库上线标准,保证车辆内部各项设备齐全、质量良好,对候车室、广场、站车厕所等重点部位,做到随脏随扫,严格执行有关厕所放置卫生纸、卧具一人一换等规定。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在充分利用图定客车能力的基础上,还可根据旅游客流需要,采取调整票额、增开临客等多种措施,尽力满足重要旅游景点车站的票额需要,车站要增加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客流比较集中的车站,要组织力量做好旅客进出站、上下车的引导,各车站要严格按计划组织售票,对因超员压死弹簧的列车,要及时疏解旅客,严厉打击各种危害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  对服务质量问题的查处,坚持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提倡自查自纠,挽回损失和消除影响。对弄虚作假、隐瞒不报、避重就轻的从严查处。  (一)处罚包括: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  1.通报批评。对发生服务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2.经济处罚。发生服务质量差错,对责任者处以50~200元罚款,责任单位处以500~2000元罚款。发生服务质量事故,能够确定款额的对责任者处以发生款额的1~2倍罚款,责任单位处以2~4倍罚款;不能确定款额的对责任者处以200~1000元罚款,责任单位处以2000~10000元罚款。发生服务质量事件,能够确定款额的对责任者处以发生款额的1~2倍罚款,责任单位处以2~4倍罚款;不能确定款额的对责任者处以1000~5000元罚款,对责任单位处以10000~50000元罚款。两名以上责任者可累计处罚。按倍数处罚时,个人最高不超过5000元,单位最高不超过50000元。  3.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发生服务质量差错,情节较重的对责任者给予行政警告至记过处分;发生服务质量事故,根据情节轻重对责任者给予记大过至撤职处分;发生服务质量事件,根据情节轻重对责任者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对发生服务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要追究领导责任。  4.对发生的服务质量事故、事件中,涉及无票运输人员、货物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按《铁道部关于违反铁路运输收入纪律的处罚规定》(铁财〔1999〕76号)的规定执行。  5.对发生的服务质量事故、事件中,涉及乱收费、乱加价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按铁道部《违反铁路路风管理办法的行政处分规定》(铁监〔1998〕16号)的规定执行。  6.责任单位(责任者所在单位)要将罚款交处罚单位同级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罚款后列“营业外收入”。  (二)对发生服务质量差错以上问题的责任者可给予经济、行政并罚的处分。  (三)对隐瞒事实、出具伪证、包庇纵容、阻挠妨碍监督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或对举报、执行公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一经查实从严查处。  (四)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节 服务质量问题的查处方法和程序  (一)各级客运主管部门负责客运服务质量问题的定性和查处。  (二)服务质量问题的查处方法,按照“联网监控、分类管理、归口定性、限期查处、逐级呈报、升级处理”的原则,采取明查暗访,专项调查,受理旅客、货主、职工投诉、举报,接受舆论监督等方法。做到有序可控,查处准确。  (三)现场查处:客运服务质量监督监察人员在经营铁路旅客运输业务的场所,发现服务质量问题时,应进行调查了解、取证核实,填发《客运监督监察记录》。被检查单位在10日内按要求逐级呈报查处结果和整改措施。  (四)逐级批转查处:各级客运主管部门对旅客、货主来信、来访投诉,上级领导批示(含口头指示),新闻媒介刊载和播发及其他部门转来的反映服务质量问题,应填发《客运服务质量查处通知单》(式样见附件四),逐级转发至问题发生单位,责成其进行调查处理。接到《客运服务质量查处通知单》的单位应按上级要求用书面材料逐级呈报查处结果。  (五)责任单位呈报查处结果时,应按下述规定办理:站段向分局呈报的应由站段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向铁路局呈报的应由分局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向铁道部呈报的应由铁路局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  (六)负责查处的单位因故不能按上级要求时限呈报查处结果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延期报告;逾期无故不报的,上级主管部门可直接定性处理,并通报批评。  (七)上级主管部门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服务质量问题,必要时可直接进行查处,并有权对下级单位查处结果提出质疑和纠正。  (八)对发生服务质量问题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的,要升级处理。  (九)站段自检自查发现的和旅客、货主直接投诉的服务质量问题,可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定性查处,并将查处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十)各级客运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客运服务质量监督监察档案,对客运服务质量监督监察情况定期进行分析、通报。  (十一)被查处的单位或个人对查处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处理决定10日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由上一级主管部门进行裁定,铁道部有最终裁定权。  (十二)对发生服务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处罚不超过1000元的,客运监督监察人员可现场确定;经济处罚在1000元以上和建议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各级客运主管部门确定,执行时均应填发“客运服务质量问题处罚通知书”(式样见附件五),一式四份。一份自存,一份交责任单位,其余二份交同级劳资、财务部门,并通知责任单位上级(路局、分局)主管部门  第三节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标准化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体现为服务人员、服务硬件和服务流程是否符合旅客出行的需求建立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标准,要将服务过程细化,充分了解旅客的需求,找出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确立服务质量体系框架,把握重点与非重点、共性与个性等相互关系,建立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调查与反馈系统,以增强铁路客运的市场竞争能力。  服务标准化是客运服务部门推行标准化活动的总称,是客运部门制定、发布服务标准,贯彻、落实、实施标准,不断完善服务标准的全过程。  服务标准按标准的级别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客运职工的职业道德标准:   勤恳敬业,做到工作勤奋,业务熟练。   廉洁奉公,做到公道正派,不循私情。   顾全大局,做到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遵章守纪,做到服从命令,执行标准。   优质服务,做到主动热情,细心周到。   礼貌待客,做到行为端庄,举止文明。   爱护行包,做到文明装卸,认真负责。  车站服务标准包括:售票服务、候车服务、站台服务、问讯服务、广播服务、行包服务、饮食供应。  第三章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管理  客运就是旅客运输,为旅客服务,旅客是“上帝”,只有把“上帝”“家”,才有旅客运输收入。  中国铁路走过了艰难世纪的历程,在俗称“铁老大”的观念影响下,人们似乎觉得只要是在铁路工作就有了“铁饭碗”,致使工作处于低谷状态,客运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态度不好,售票没客流,行包没货源,服务没表扬。整个客运工作很被动。尤其是公路与铁路开展了竞争,客运从各个方面都陷入了“疲软”状态。  针对现状,展开了“客运工作向何处,运输收入哪里来”的大讨论,利用科学管理进行qc攻关,达到提高业务素质,争取服务标准达到一流水平。  第一节 客运工作全面质量管理  客运服务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是“三全”的管理。  第一:客运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旅客运输产品的质量特征包括位移、安全舒适、准确、快速、经济、便利和文明服务,其中位移、准确、快速、经济属于物质需求,其他关于舒适方便和文明服务则属于精神服务。  第二:客运服务工作全部过程的管理。旅客运输的生产流程为:购票——进站候车——上车——运行——下车——出站,客运服务工作贯穿在全部运输工作过程中,其运输过程可以分为运输前、运输中、和运输后三个阶段。运输前,包括购票、候车、托运行李、问讯、检票、上车等服务工作。运输中,包括迎送旅客、安排坐席、维持秩序、按时报站、开关车门、餐茶供应、清扫车厢、广播宣传、解答问题、处理病号等服务工作。运输后,包括清扫车厢备品、引导旅客出站、验票、取行李、发售联运客票、介绍旅店、处理旅客违章事件等服务工作。  第三:客运全体职工参加服务工作的管理。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的管理,全面服务过程的管理,都必须通过全体人员的参加才能实现。  第二节客运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  客运管理小组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紧紧围绕攻关课题的要求进行活动。  调查现状,分析情况  根据小组选定的课题,详细调查有关的现实情况。然后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问题,确定活动的具体目标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根据调查现状的结果,在掌握足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找出主要原因  制定对策计划  根据影响因素的顺序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措施,绘制出对策表  落实对策  检查结果  在各项措施完成后,按照对策计划表中的预料的标准,逐项检查各项措施完成情况。同时检查对比对策实施前后的变化,尤其注意主要问题的是否解决,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标准化  为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要把有效的措施和经验,在报请有关部门后,制定到相应的规章制度中去,以便本部门及有关部门今后对此标准执行。  总结  结 束 语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l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38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杜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将仍是不少人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l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以普及的时代。我们铁路单位也不例外。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给人们带来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文明,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技术的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  面对上述的现实与背景,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世界,需要创建安全的生产方式和康乐幸福的生活方式。为此,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效地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等基本国情,决定了铁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货物运输和中长距离的旅客运输、国土开发、抢险救灾、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别是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具占有地少、能源低、污染小的优势,我国建立可持续运输体系中,铁路必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铁路发展需要政府的进一步大力支持。尤其是对其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铁路,需要国家给予财税政策支持。政府还要通过培育铁路建设资本市场,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化投融资体制,以确保铁路发展获得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长期、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来源。   铁路路网数量与质量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代表铁路最高技术水平的高速铁路在我国仍然是空白。快速扩充运输能力,是我国铁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点任务。要从建设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加快中国铁路发展,加强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与合作,为实现运输过程一体化创造条件。   铁路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按照实现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促进铁路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铁路改革。要积极推进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建立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铁路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铁路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客货运输产品开发与营销工作。在客运产品方面,应继续提高车列车速度,加强各种旅客列车车次间及其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特别应注重提高客运信息化服务水平。在货运产品方面,应站在社会物流发展重载列车外,集装箱联合运输、各种专门货物快运产品的开发应是铁路货运发展的重点,并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货运质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面对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我国铁路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立足高起点,坚持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通过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结合,以客运高速化、快速化、货运重载化、快捷化,运营管理信息化,安全装备系统化,建设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为技术发展方向,加快铁路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

以下内容有删结,仅供参考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探讨  中 文 摘 要  客运服务工作的质量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外出旅行的人们带来不便,没有回家的感觉,因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现代社会中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客运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们需要研究、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分析了神朔铁路车务段神木北站客运服务质量不高,未达到服务一流水平,提高如何实行微笑服务,创最佳服务窗口。  关键词 :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服务承诺;进行岗位练兵  服务质量问题的分类、性质和处理  为了保证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维护旅客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管理,必须对服务质量问题进行分类与定性。  一服务质量问题分类性质  根据服务质量对旅客、社会造成的影响的大小,对旅客、货主草成的伤害程度,对旅客货主的财产损失多少等,服务质量可划分为四类:  服务质量反映  服务质量反映是指未按服务质量的要求提供规定的服务内容造成旅客的不良反映其影响较小。如旅客对站车设备、环境卫生、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服务质量不满意而产生的不良反映。  (1)旅客、货主来信、来电、来访投诉,新闻媒介曝光,造成不良影响但未造成实质性后果的;  (2)站、车设备、设施、备品未达到规定标准,影响服务质量的;  (3)站、车各项工作标准、基础管理未达到规定要求影响服务质量的;  (4)未按国家或铁路有关规定对运价、杂费、商品实行明码标价的;  (5)站、车存在安全隐患,未构成旅客、货主伤害和发生责任事故的;  (6)站、车治安秩序差,未构成旅客、货主伤害的;  (7)站、车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差,未造成旅客伤害的;  (8)站、车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与旅客、货主发生争执造成不良影响的;  (9)责任造成旅客、货主财产损坏、丢失、被盗价值在500元以下的;  (10)铁路责任发生误办、错办,造成旅客5人以下误乘、误降,行包误装、误卸造成逾期交付损失价值在500元以下的。  服务质量差错  服务质量差错指服务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造成不良影响但未草成实质性后果或为构成旅客伤害的服务质量问题。  (1)责任造成旅客、货主轻伤的;  (2)铁路责任发生误办、错办,造成旅客6人以上误乘、误降,行包误装、误卸造成损失价值超过500元的;  (3)责任旅客列车晚点;  (4)利用职权运输无票人员、货物,勒卡、索要旅客、货主钱物价值在200元以下的;  (5)责任造成旅客、货主财产损坏、丢失、被盗价值超过500元不足1000元的;  (6)责任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的;  (7)站、车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刁难、打骂旅客、货主造成较大影响的;  (8)站、车设备、设施、备品故障、缺损,严重影响服务质量,旅客、货主反映强烈或给旅客、货主造成人身伤害和带来经济损失的;  (9)违反国家和铁路有关收费标准、规定,乱收费、乱加价造成不良影响的。  服务质量事故  服务质量事故是指服务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旅客受到轻伤物品损失较大及影响很大的问题。  (1)责任造成旅客、货主重伤以上伤害的;  (2)责任造成旅客、货主财产损坏、丢失、被盗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  (3)利用职权运输无票人员、货物,勒卡、索要旅客、货主钱物,价值超过200元的;  (4)责任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  (5)站、车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欧打旅客、货主造成严重影响或轻伤以上伤害的;  (6)违反国家和铁路有关收费标准、规定,乱收费、乱加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服务质量事件  服务质量事件是指服务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造成旅客重伤以上伤害物品损失巨大及影响重大的质量问题。  二铁路服务质量问题的处理  铁道部要求,各上水站要认真做好旅客列车上水工作,旅客列车要保证供水设备良好,及时供应开水,努力实现热情服务、周到服务和微笑服务,对节日期间发生的极为恶劣影响的旅客投诉,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临时客车乘务班组必须保证列车长、乘警长、业务员、检车长、餐车领班等重要岗位由专业人员担当,严格执行列车出库上线标准,保证车辆内部各项设备齐全、质量良好,对候车室、广场、站车厕所等重点部位,做到随脏随扫,严格执行有关厕所放置卫生纸、卧具一人一换等规定。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在充分利用图定客车能力的基础上,还可根据旅游客流需要,采取调整票额、增开临客等多种措施,尽力满足重要旅游景点车站的票额需要,车站要增加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客流比较集中的车站,要组织力量做好旅客进出站、上下车的引导,各车站要严格按计划组织售票,对因超员压死弹簧的列车,要及时疏解旅客,严厉打击各种危害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  对服务质量问题的查处,坚持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提倡自查自纠,挽回损失和消除影响。对弄虚作假、隐瞒不报、避重就轻的从严查处。  (一)处罚包括: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  1.通报批评。对发生服务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2.经济处罚。发生服务质量差错,对责任者处以50~200元罚款,责任单位处以500~2000元罚款。发生服务质量事故,能够确定款额的对责任者处以发生款额的1~2倍罚款,责任单位处以2~4倍罚款;不能确定款额的对责任者处以200~1000元罚款,责任单位处以2000~10000元罚款。发生服务质量事件,能够确定款额的对责任者处以发生款额的1~2倍罚款,责任单位处以2~4倍罚款;不能确定款额的对责任者处以1000~5000元罚款,对责任单位处以10000~50000元罚款。两名以上责任者可累计处罚。按倍数处罚时,个人最高不超过5000元,单位最高不超过50000元。  3.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发生服务质量差错,情节较重的对责任者给予行政警告至记过处分;发生服务质量事故,根据情节轻重对责任者给予记大过至撤职处分;发生服务质量事件,根据情节轻重对责任者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对发生服务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要追究领导责任。  4.对发生的服务质量事故、事件中,涉及无票运输人员、货物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按《铁道部关于违反铁路运输收入纪律的处罚规定》(铁财〔1999〕76号)的规定执行。  5.对发生的服务质量事故、事件中,涉及乱收费、乱加价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按铁道部《违反铁路路风管理办法的行政处分规定》(铁监〔1998〕16号)的规定执行。  6.责任单位(责任者所在单位)要将罚款交处罚单位同级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罚款后列“营业外收入”。  (二)对发生服务质量差错以上问题的责任者可给予经济、行政并罚的处分。  (三)对隐瞒事实、出具伪证、包庇纵容、阻挠妨碍监督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或对举报、执行公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一经查实从严查处。  (四)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节 服务质量问题的查处方法和程序  (一)各级客运主管部门负责客运服务质量问题的定性和查处。  (二)服务质量问题的查处方法,按照“联网监控、分类管理、归口定性、限期查处、逐级呈报、升级处理”的原则,采取明查暗访,专项调查,受理旅客、货主、职工投诉、举报,接受舆论监督等方法。做到有序可控,查处准确。  (三)现场查处:客运服务质量监督监察人员在经营铁路旅客运输业务的场所,发现服务质量问题时,应进行调查了解、取证核实,填发《客运监督监察记录》。被检查单位在10日内按要求逐级呈报查处结果和整改措施。  (四)逐级批转查处:各级客运主管部门对旅客、货主来信、来访投诉,上级领导批示(含口头指示),新闻媒介刊载和播发及其他部门转来的反映服务质量问题,应填发《客运服务质量查处通知单》(式样见附件四),逐级转发至问题发生单位,责成其进行调查处理。接到《客运服务质量查处通知单》的单位应按上级要求用书面材料逐级呈报查处结果。  (五)责任单位呈报查处结果时,应按下述规定办理:站段向分局呈报的应由站段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向铁路局呈报的应由分局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向铁道部呈报的应由铁路局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  (六)负责查处的单位因故不能按上级要求时限呈报查处结果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延期报告;逾期无故不报的,上级主管部门可直接定性处理,并通报批评。  (七)上级主管部门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服务质量问题,必要时可直接进行查处,并有权对下级单位查处结果提出质疑和纠正。  (八)对发生服务质量问题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的,要升级处理。  (九)站段自检自查发现的和旅客、货主直接投诉的服务质量问题,可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定性查处,并将查处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十)各级客运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客运服务质量监督监察档案,对客运服务质量监督监察情况定期进行分析、通报。  (十一)被查处的单位或个人对查处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处理决定10日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由上一级主管部门进行裁定,铁道部有最终裁定权。  (十二)对发生服务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处罚不超过1000元的,客运监督监察人员可现场确定;经济处罚在1000元以上和建议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各级客运主管部门确定,执行时均应填发“客运服务质量问题处罚通知书”(式样见附件五),一式四份。一份自存,一份交责任单位,其余二份交同级劳资、财务部门,并通知责任单位上级(路局、分局)主管部门  第三节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标准化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体现为服务人员、服务硬件和服务流程是否符合旅客出行的需求建立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标准,要将服务过程细化,充分了解旅客的需求,找出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确立服务质量体系框架,把握重点与非重点、共性与个性等相互关系,建立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调查与反馈系统,以增强铁路客运的市场竞争能力。  服务标准化是客运服务部门推行标准化活动的总称,是客运部门制定、发布服务标准,贯彻、落实、实施标准,不断完善服务标准的全过程。  服务标准按标准的级别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客运职工的职业道德标准:   勤恳敬业,做到工作勤奋,业务熟练。   廉洁奉公,做到公道正派,不循私情。   顾全大局,做到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遵章守纪,做到服从命令,执行标准。   优质服务,做到主动热情,细心周到。   礼貌待客,做到行为端庄,举止文明。   爱护行包,做到文明装卸,认真负责。  车站服务标准包括:售票服务、候车服务、站台服务、问讯服务、广播服务、行包服务、饮食供应。  第三章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管理  客运就是旅客运输,为旅客服务,旅客是“上帝”,只有把“上帝”“家”,才有旅客运输收入。  中国铁路走过了艰难世纪的历程,在俗称“铁老大”的观念影响下,人们似乎觉得只要是在铁路工作就有了“铁饭碗”,致使工作处于低谷状态,客运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态度不好,售票没客流,行包没货源,服务没表扬。整个客运工作很被动。尤其是公路与铁路开展了竞争,客运从各个方面都陷入了“疲软”状态。  针对现状,展开了“客运工作向何处,运输收入哪里来”的大讨论,利用科学管理进行qc攻关,达到提高业务素质,争取服务标准达到一流水平。  第一节 客运工作全面质量管理  客运服务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是“三全”的管理。  第一:客运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旅客运输产品的质量特征包括位移、安全舒适、准确、快速、经济、便利和文明服务,其中位移、准确、快速、经济属于物质需求,其他关于舒适方便和文明服务则属于精神服务。  第二:客运服务工作全部过程的管理。旅客运输的生产流程为:购票——进站候车——上车——运行——下车——出站,客运服务工作贯穿在全部运输工作过程中,其运输过程可以分为运输前、运输中、和运输后三个阶段。运输前,包括购票、候车、托运行李、问讯、检票、上车等服务工作。运输中,包括迎送旅客、安排坐席、维持秩序、按时报站、开关车门、餐茶供应、清扫车厢、广播宣传、解答问题、处理病号等服务工作。运输后,包括清扫车厢备品、引导旅客出站、验票、取行李、发售联运客票、介绍旅店、处理旅客违章事件等服务工作。  第三:客运全体职工参加服务工作的管理。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的管理,全面服务过程的管理,都必须通过全体人员的参加才能实现。  第二节客运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  客运管理小组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紧紧围绕攻关课题的要求进行活动。  调查现状,分析情况  根据小组选定的课题,详细调查有关的现实情况。然后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问题,确定活动的具体目标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根据调查现状的结果,在掌握足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找出主要原因  制定对策计划  根据影响因素的顺序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措施,绘制出对策表  落实对策  检查结果  在各项措施完成后,按照对策计划表中的预料的标准,逐项检查各项措施完成情况。同时检查对比对策实施前后的变化,尤其注意主要问题的是否解决,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标准化  为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要把有效的措施和经验,在报请有关部门后,制定到相应的规章制度中去,以便本部门及有关部门今后对此标准执行。  总结  结 束 语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l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38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杜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将仍是不少人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l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以普及的时代。我们铁路单位也不例外。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给人们带来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文明,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技术的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  面对上述的现实与背景,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世界,需要创建安全的生产方式和康乐幸福的生活方式。为此,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效地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新时代高速铁路的安全怎样去保障》以这样的题目展开铁路安全保障阐述。

你到这里问完全是白问嘛。谁会给论文你啊,论文现在都要钱的。我的毕业论文已经过了,在浅论天下写的,还不错,你可以去看下。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决策中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和铁道部高速铁路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决策科学、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客运专线的客运需求、速度目标值、建设时机、技术系统选择、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均为国内首次采用。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定量化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工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研究方面,通过研究旅客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行为,分析了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经济、技术、心理和生理因素,首次将交通工具的多种技术特征引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客运交通工具的效用评价理论;进而用多目标决策、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交通工具市场份额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避免了目前一些常用分析理论在某些交通走廊应用的误差较大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由该模型算出的客运需求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实例验证取得较好的结果。 (2)在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信息传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社会客运需求影响,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统计资料,提出了社会客运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旅客对交通工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各种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证了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和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模型。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是:首先因经济发展规模的增长而增加,后因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降低,客运需求增速减缓甚至下降。这一规律符合培育、发展、饱和和停滞的商品经济规律。 (3)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通过理论研究和总结实际定线资料,研究了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与其客运需求、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支出等技术经济指标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高速铁路项目的科学化、定量化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4)在速度目标值决策方面,考虑速度目标值对客运需求、土建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有关支出、无关支出等基础数据的影响,以高速铁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用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速度目标值。以京沪线为例的计算结果证实了最佳速度目标值的存在。该最佳速度目标值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的结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列车速度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5)在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方面,提出了以旅客对旅行时间节省的支付意愿为表征的高速铁路建设时机研究方法。以各种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特征为基础,运用本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建设高速铁路的合理时机。同时,以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投入和产出,结合高速铁路市场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分析,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目前就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最佳时机。上述研究结论与国内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性、经济发展对客货运输能力的综合要求、项目建设资金的供给条件等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本文算例结论的前提是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保持相对稳定。一旦某种交通工具的服务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有新的交通系统被引入,研究结论将可能发生变化。 (6)在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方面,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我国的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我国现行的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办法中效益计算部分尚待探讨。提出了计算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新观点。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提出了算法。 (7)在高速磁悬浮铁路技术经济特征分析方面,全面研究了国外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资料,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总结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线路设计理论;提出了影响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因素和磁浮列车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全面分析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等经济特征和能量消耗、土地占用与地表破坏、交通噪声、有害物质排放、磁辐射等环境影响特征。为我国开展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8)在高速交通技术系统比较方面,针对我国对两种技术系统的研究基础相差很大,难以进行工程应用全面对比的情况,本文从两种系统的技术原理出发,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定线和试验设计,对土建投资、列车费用和运营支出进行了比较。另外,从市场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系统的综合服务质量,以旅客平均时间价值为指标,提出了各自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中科学化、定量化决策的辅助工具。本文重点研究辅助决策的技术经济学方法,在具体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分析中,尚应深化研究主要基础数据,以保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论文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决策中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和铁道部高速铁路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决策科学、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客运专线的客运需求、速度目标值、建设时机、技术系统选择、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均为国内首次采用。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定量化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工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研究方面,通过研究旅客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行为,分析了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经济、技术、心理和生理因素,首次将交通工具的多种技术特征引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客运交通工具的效用评价理论;进而用多目标决策、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交通工具市场份额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避免了目前一些常用分析理论在某些交通走廊应用的误差较大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由该模型算出的客运需求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实例验证取得较好的结果。 (2)在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信息传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社会客运需求影响,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统计资料,提出了社会客运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旅客对交通工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各种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证了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和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模型。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是:首先因经济发展规模的增长而增加,后因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降低,客运需求增速减缓甚至下降。这一规律符合培育、发展、饱和和停滞的商品经济规律。 (3)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通过理论研究和总结实际定线资料,研究了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与其客运需求、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支出等技术经济指标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高速铁路项目的科学化、定量化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4)在速度目标值决策方面,考虑速度目标值对客运需求、土建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有关支出、无关支出等基础数据的影响,以高速铁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用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速度目标值。以京沪线为例的计算结果证实了最佳速度目标值的存在。该最佳速度目标值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的结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列车速度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5)在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方面,提出了以旅客对旅行时间节省的支付意愿为表征的高速铁路建设时机研究方法。以各种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特征为基础,运用本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建设高速铁路的合理时机。同时,以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投入和产出,结合高速铁路市场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分析,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目前就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最佳时机。上述研究结论与国内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性、经济发展对客货运输能力的综合要求、项目建设资金的供给条件等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本文算例结论的前提是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保持相对稳定。一旦某种交通工具的服务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有新的交通系统被引入,研究结论将可能发生变化。 (6)在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方面,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我国的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我国现行的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办法中效益计算部分尚待探讨。提出了计算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新观点。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提出了算法。 (7)在高速磁悬浮铁路技术经济特征分析方面,全面研究了国外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资料,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总结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线路设计理论;提出了影响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因素和磁浮列车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全面分析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等经济特征和能量消耗、土地占用与地表破坏、交通噪声、有害物质排放、磁辐射等环境影响特征。为我国开展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8)在高速交通技术系统比较方面,针对我国对两种技术系统的研究基础相差很大,难以进行工程应用全面对比的情况,本文从两种系统的技术原理出发,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定线和试验设计,对土建投资、列车费用和运营支出进行了比较。另外,从市场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系统的综合服务质量,以旅客平均时间价值为指标,提出了各自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中科学化、定量化决策的辅助工具。本文重点研究辅助决策的技术经济学方法,在具体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分析中,尚应深化研究主要基础数据,以保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  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  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①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②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安全;③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尔滨铁路局万乐站因3#道岔故障(1—3联动道岔光带和表示灯无显示),影响上行出站信号不能开放,使用路票发车,5:38 Y212次旅客列车进2道停车,值班员确认3#道岔是定位后,对故障的判定和处理不当,误认为1#道岔也是定位状态,5:40列车启动行至信号机前司机发现l#道岔是反位,停车构成未准备好进路发车的险性事故。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2、强化“三大因素”的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2.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2)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  (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2.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  (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  (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  (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学习,经常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作演练,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  (4)施工中严格执行登记、消记制度,严格执行单一指挥的原则。把握好威胁运输安全的3个时候:施工开始的时候、施工完了进行调试的时候、设备临时故障的时候。  (5)严格管理,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化的职工队伍。  3消除不稳定因素,奠定坚实安全“三戒”:一戒推诿扯皮。避免各部门的本位主义,相互扯皮、责任不明易产生安全漏洞;二戒信息梗塞。从提报施工方案到施工的全过程,各系统间、系统内部各业务科室间,以及各工种间要强化信息的沟通与联系,避免不了解情况的盲目作业;三戒各自为战。施工中要考虑各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互为提供方便条件。  “五强”:①强化施工方案的提报和审批。施工部门提报的施工项目、内容、影响范围、施工时间要准确无误;运输部门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科学,避免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②强化总工程师室在施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权威性。③强化施工协调会的作用。所有与施工有关部门汇报的施工准备、配合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总工程师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任一方未落实均不能施工。④强化车站对施工安全结合部的控制。根据车站设备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重点把握5个环节:影响范围、关键作业、关键岗位、作业程序、达到标准。⑤强化作业标准的执行。各系统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施工中严把“七关”:①把住施工协调关。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施工,对结合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②把住请点关。严格落实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原则,能纳入“天窗”内的维修作业,一律在“天窗”内进行。③把住现场监控关。监控干部要重点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④把住施工试验和列车放行关。施工接近尾声时,施工现场和人员易出现忙乱现象,不完全具备开通条件时,坚决不放行列车。⑤把住施工中行车设备运用和控制关。严禁超范围施工,施工方案中没有涉及的行车设备,一律不准动,特别是不准提前动行车设备进行施工准备。⑥把住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关。严把施工中的“闭塞、进路、凭证”三关。⑦把住列车运行组织关。机务、车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施工方案》,按调度命令正确出示《运行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  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国内外高铁现状以及高铁特点简介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并以时速210km/h投入商业运营。由于修建高速铁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速铁路的辉煌业绩深受世人瞩目,法国也及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TGA高速技术,并在1981年率先建成西欧第一条高速铁路。从此TGV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目前的纪录是2007年创下的4 公里/小时。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铁铁路总长达到3万公里,其中新建段9100公里,约占30%。 紧接日法之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并且德国研制独自的ICE(Intercity-Express)机车,美国研制了具有美国特色的Acela。从1972年以后,又相继出现了磁悬浮和摆式列车,而其中的摆式列车由于其性价比较高,有可能是一种在大规模成熟铁路网基础上完成提速的高速铁路技术。 我国的高速铁路研发及建设均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到之后的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铁路等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及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大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过去两年,我国多项高铁建设项目开工并建成投产,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时速350公里、全长6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又一里程碑。 高速铁路在不长的时期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发展势头,根本原因是基于轮轨系的高速技术充分发挥了既先进又实用的特点,特别是在中长距离的交通中的独特优势。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已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象征。高速铁路虽然源于传统铁路,但借助于多项高新技术已全面突破常规铁路的概念,已形成一种能与既有路网兼容的新型交通系统。同时高铁还具有一些其他列车无法比拟的优点:(1)输送能力大:目前各国的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4分钟及其以下(日本可达3分钟)的要求。(2)速度快: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了30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270公里和250公里。如果作进一步改善,运行时速可以达到350~400公里。(3)安全性好: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4)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确率高: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由于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5)方便快捷:高速铁路一般每4分钟发出一列车,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3分半钟发出一列客车,旅客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走,不需要候车。(6)能源消耗低: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7)环境影响好(8)经济效益好: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倍受旅客青睐,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后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自1985年以后,每年纯利润达2000亿日元。德国ICE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7亿马克。法国TGV年纯利润达44亿法郎。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论文范文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决策中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承担或参与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和铁道部高速铁路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决策科学、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客运专线的客运需求、速度目标值、建设时机、技术系统选择、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均为国内首次采用。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定量化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工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研究方面,通过研究旅客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行为,分析了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经济、技术、心理和生理因素,首次将交通工具的多种技术特征引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客运交通工具的效用评价理论;进而用多目标决策、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交通工具市场份额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避免了目前一些常用分析理论在某些交通走廊应用的误差较大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由该模型算出的客运需求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实例验证取得较好的结果。 (2)在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信息传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社会客运需求影响,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统计资料,提出了社会客运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旅客对交通工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各种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证了高速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和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模型。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长期变化规律是:首先因经济发展规模的增长而增加,后因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降低,客运需求增速减缓甚至下降。这一规律符合培育、发展、饱和和停滞的商品经济规律。 (3)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通过理论研究和总结实际定线资料,研究了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与其客运需求、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支出等技术经济指标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高速铁路项目的科学化、定量化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4)在速度目标值决策方面,考虑速度目标值对客运需求、土建工程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有关支出、无关支出等基础数据的影响,以高速铁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用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速度目标值。以京沪线为例的计算结果证实了最佳速度目标值的存在。该最佳速度目标值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的结果,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列车速度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5)在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方面,提出了以旅客对旅行时间节省的支付意愿为表征的高速铁路建设时机研究方法。以各种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特征为基础,运用本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建设高速铁路的合理时机。同时,以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投入和产出,结合高速铁路市场需求长期变化规律的分析,以京沪线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目前就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最佳时机。上述研究结论与国内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性、经济发展对客货运输能力的综合要求、项目建设资金的供给条件等研究相结合,可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本文算例结论的前提是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保持相对稳定。一旦某种交通工具的服务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有新的交通系统被引入,研究结论将可能发生变化。 (6)在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方面,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我国的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我国现行的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办法中效益计算部分尚待探讨。提出了计算交通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新观点。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提出了算法。 (7)在高速磁悬浮铁路技术经济特征分析方面,全面研究了国外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资料,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总结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线路设计理论;提出了影响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因素和磁浮列车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全面分析了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等经济特征和能量消耗、土地占用与地表破坏、交通噪声、有害物质排放、磁辐射等环境影响特征。为我国开展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8)在高速交通技术系统比较方面,针对我国对两种技术系统的研究基础相差很大,难以进行工程应用全面对比的情况,本文从两种系统的技术原理出发,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定线和试验设计,对土建投资、列车费用和运营支出进行了比较。另外,从市场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系统的综合服务质量,以旅客平均时间价值为指标,提出了各自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规划中科学化、定量化决策的辅助工具。本文重点研究辅助决策的技术经济学方法,在具体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分析中,尚应深化研究主要基础数据,以保证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  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  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①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②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安全;③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尔滨铁路局万乐站因3#道岔故障(1—3联动道岔光带和表示灯无显示),影响上行出站信号不能开放,使用路票发车,5:38 Y212次旅客列车进2道停车,值班员确认3#道岔是定位后,对故障的判定和处理不当,误认为1#道岔也是定位状态,5:40列车启动行至信号机前司机发现l#道岔是反位,停车构成未准备好进路发车的险性事故。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2、强化“三大因素”的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2.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2)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  (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2.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  (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  (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  (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学习,经常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作演练,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  (4)施工中严格执行登记、消记制度,严格执行单一指挥的原则。把握好威胁运输安全的3个时候:施工开始的时候、施工完了进行调试的时候、设备临时故障的时候。  (5)严格管理,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化的职工队伍。  3消除不稳定因素,奠定坚实安全“三戒”:一戒推诿扯皮。避免各部门的本位主义,相互扯皮、责任不明易产生安全漏洞;二戒信息梗塞。从提报施工方案到施工的全过程,各系统间、系统内部各业务科室间,以及各工种间要强化信息的沟通与联系,避免不了解情况的盲目作业;三戒各自为战。施工中要考虑各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互为提供方便条件。  “五强”:①强化施工方案的提报和审批。施工部门提报的施工项目、内容、影响范围、施工时间要准确无误;运输部门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科学,避免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②强化总工程师室在施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权威性。③强化施工协调会的作用。所有与施工有关部门汇报的施工准备、配合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总工程师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任一方未落实均不能施工。④强化车站对施工安全结合部的控制。根据车站设备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重点把握5个环节:影响范围、关键作业、关键岗位、作业程序、达到标准。⑤强化作业标准的执行。各系统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施工中严把“七关”:①把住施工协调关。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施工,对结合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②把住请点关。严格落实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原则,能纳入“天窗”内的维修作业,一律在“天窗”内进行。③把住现场监控关。监控干部要重点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④把住施工试验和列车放行关。施工接近尾声时,施工现场和人员易出现忙乱现象,不完全具备开通条件时,坚决不放行列车。⑤把住施工中行车设备运用和控制关。严禁超范围施工,施工方案中没有涉及的行车设备,一律不准动,特别是不准提前动行车设备进行施工准备。⑥把住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关。严把施工中的“闭塞、进路、凭证”三关。⑦把住列车运行组织关。机务、车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施工方案》,按调度命令正确出示《运行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  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高铁服务类的心理学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旅行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生理需要转向为心理需要。旅客不再仅是为了满足低层次的需要而乘坐列车,而是更加看重列车的服务质量。旅客期望将旅行作为一种人生享受,能集友谊、尊重、理解和美感于一体,体验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服务。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给旅行带来高效、便捷,也带来旅客对列车服务更高的期望和心理需要。为了提高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铁路部门制定《动车组列车服务质量规范》,用于规范动车组列车乘务人员的作业标准。但也只解决旅客共性心理需求,而旅客的个体心理需求,却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为了能够向旅客提供及时、恰当、满意的服务,以满足旅客的需要,就要分析旅客心理需求和心理规律,使列车乘务人员能运用这一规律指导其服务工作。   1 旅客心理需求对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的影响   旅客的职业、年龄、性别、旅行目的、旅行行程、体质等不同,是产生个体心理差异的主要因素,在列车上表现的需求就是对安全、顺畅、快捷、方便、经济、舒适、安静、尊重等方面的需要。下面就其中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1 职业的影响   成功人士,经常外出旅行,他们会表现出希望旅行顺畅、方便的心理需要,也注意更注意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农民,出行往往携带较多物品,更注重旅行的经济性,但是又会出现听不懂或不听列车广播,下错站、坐过站的情况。需要列车乘务人员用心观察、主动热情的服务。学生,活跃好动,不喜等待,上下车匆忙,比其他旅客更急切的想要到达目的地,容易冲动,喜欢走动,更需要列车乘务人员对给予礼貌的提示,避免影响他人。   2 年龄的影响   老年旅客,大多喜欢安静,更加注意安全,对于单独乘车的老年旅客,需要特别关注;对于身体较差,听力、视力减弱,腿脚不便的老年旅客,列车乘务人员要耐心、细心,从老年旅客细微的语言、行为表现中,给予适合的帮助。中青年旅客,身体较好,对动车组上的设备熟悉的较快,很少需要帮助,但是其更关注列车服务工作,服务中应多征求其意见。青少年和儿童旅客,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应注意提醒不要乱动车上的设备设施。   3 旅行目的的影响   旅客的出行一般会有:出差、旅游、探亲访友、治病就医、通勤通学等。旅游的旅客一般心情都比较放松,希望能在车上休息好,了解旅游信息,方便游玩。治病就医的旅客心情比较沉重,希望病人能得到更多的方便、照顾。   4 旅行行程的影响   长途旅客(12 h以上)旅行时间长,容易疲劳,特别在意乘车条件舒适性,乘车环境安全卫生。短途旅客在意的是乘车的方便、快捷。   5 旅行情况的影响   上错车、坐过站、下错车、中途漏乘等旅客;超员列车中的旅客;丢失财物的旅客;无票乘车或携带物品超重的旅客;对旅行条件不满意、不如意的旅客;遇到意外事件的旅客,临时患病的旅客;有急事的旅客;在昼夜不同时间下的旅客。列车乘务人员应根据旅客不同的心理需求,提供恰当、有效的列车服务。   2 旅客心理需求的确定   1 确定职业、旅行目的   观察旅客的衣着、服饰、携带物品等方面是确定旅客职业、民族、旅行目的方面特征的主要方法。如,制服、少数民族服装、行李的多少等。   2 确定年龄、性别、身体情况   观察旅客的相貌、形象、动作等方面确定旅客的性别、大概年纪、身体情况、性格、籍贯、外籍人员等。   3 确定旅行行程   验票中查看旅客的车票确定是长途旅客、短程旅客、市郊旅客、通勤通学、有票、无票等方面内容。   4 确定旅客性格   与旅客接触和交谈确定旅客的籍贯,旅客的语气、语调及情绪变化确定旅客的性格。   5 确定旅客心理特征   仔细观察旅客的表情、神态、语言、行为确定旅客心理特征。   3 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高速铁路列车乘务服务应始终坚持“旅客至上”的理念,用心服务、持之以恒才能提升列车服务质量,达到提高旅客满意度的目标。   1 列车服务质量规范是基础   高速铁路列车服务工作中,列车乘务人员应落实服务标准,严格执行规章。在确保旅客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列车服务质量。   2 热情亲切、主动周到是待客之道   在列车上旅客会出现将就心理、逆向心理、急切心理、愤怒心理等等很多种心理活动,并表现在语言、表情、神态、行为上,出现语言粗暴、喜怒无常、神情沮丧、行为过激等情况。而作为列车乘务人员应坚持不怠慢、不排斥、不挑剔旅客,并应积极、热情、主动服务旅客,淡化抵触、对立情绪,将旅客当作自己家人看待。   3 尊重得体是服务之根   列车乘务人员应对旅客的尊重体现为真诚对待旅客,主动关心旅客的需求和感受,应善于运用得体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赞美旅客的优点。   4 提高列车乘务人员服务水平是重要保障   列车乘务人员服务水平体现在服务意识、服务心态、服务技能等方面。   1 服务意识   首先,列车乘务人员应做好自我角色定位,做好旅客的服务,视旅客为衣食父母。   其次,列车乘务人员应主动关注旅客,察言观色,主动与旅客沟通,通过旅客的言行举止发现旅客的潜在需求,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其需求。   最后,列车乘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为旅客着想,耐心周到地为旅客服务。   2 服务心态   列车乘务人员应作好心理调整,不要把不愉快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并将其传给旅客,进而造成旅客不满意,影响铁路对外的形象。   3 服务技能   列车乘务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服务礼仪,较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能力。   列车乘务人员不仅应注意仪容仪表、形体姿态、服装整洁、举止优雅、谈吐得体,而且应具备工作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为旅客服务。   4 结语   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旅客心理需求出发,开展对高速铁路列车服务的研究,是其行业的性质决定的。把旅客心理需求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列车服务工作中去,将是高速铁路列车服务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上铁道论坛吧。有专门的高铁板块。哪儿高手多,呵呵! 中国铁道论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