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形势与政策手写论文照片格式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6 13:31:32

形势与政策手写论文照片格式是什么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论文的格式和一般作文的模板都是一样的。

就是评新闻热点,标题,,摘要,,内容,参考文献 就行了

形势与政策论文手写照片格式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摘 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本文、论文等类似字样,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摘要中应用黑体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英文摘要同中文一致,创新点用斜体标出。(宋体、小四)  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Key words(Times New Roman体、加粗)目 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字符)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居中)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走势 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2010年全球经济、我国经济都将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人类还会发展,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中国经济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重大趋势。只有立足这些重大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格局将会发生深刻调整,中国发展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新兴经济体将逐步增加消费,降低储蓄。“美国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方兴未艾,国际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和资本流向也会有重大变化。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维持低速增长。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会继续调整。金融危机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加速了全球经济多极化进程,特别是中、印、俄、巴“金砖四国”已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会在较长时期内稳居第一。G20取代G7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场所,标志着全球治理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全球金融体系面临重大变革。金融危机弱化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欧元地位有所上升,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将会加速。特别是,中国政府加快了人民币双边互换和跨境贸易试点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加快上升。世界各国还就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达成共识,势必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蓄势待发。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催生了以低碳经济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绿色经济和智慧地球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均把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力扶持其发展。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调整和转移,已势不可挡。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新兴产业上的差距有望第一次缩小。 总的来看,“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于中国,百年危机也为中国发展创造了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中国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健康、更平稳、更具活力的“黄金十年”。 “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尽管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中国的加快发展,关键在于自身。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还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阶段,要素供给条件较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仍能保持8%—9%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收入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过度依赖外需、投资、资源和要素投入,直接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加快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转变发展方式做出了系统部署,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把保增长和促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可以看出,“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替代“以增长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不仅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 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规模将继续增长,但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重点是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投资资金将保持适度增长,但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新上项目会受到严格控制。可以预见,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节能汽车、医药和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都会有大幅增长。结构性减税政策还将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服务性企业、高技术企业和工薪阶层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度微调。货币信贷投放规模比2009年会有一定下降,投放节奏也会更加平稳。投放结构会有较大变化,重点将加大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三农、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振兴、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对投机性购房的信贷政策将会明显从紧。在调控手段上,货币当局可能会优先考虑控制信贷规模、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数量型工具,其次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如果通胀压力或预期较强,才会考虑调整利率。利率调整还会参考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快上升的情况下,央行不太可能早于美联储加息。同时,央行和监管部门对信贷投放节奏的调控也将加强,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在收入分配、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继续落实国家已经确定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支持服务贸易出口。支持企业对外投资,以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将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支出,加强公共服务。 作为相机抉择的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适度改变,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等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总的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会好于2009年。初步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5%—9%左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左右。中国经济将以更稳健的步伐迈入新的“黄金十年”。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将会在适度增速中加快转型 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增长”与“转型”是一对共生的矛盾体。高增长,往往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政府选择了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以一个合适的速度保持增长。从理论上看,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9%左右。20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5—9%左右的中速增长,2010年以后的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太快。像2003—2007年那样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的时期,恐怕不会再出现了。这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伴随着这一基本特征的还有以下特点。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将会大大加快。“通过收入结构调整带动需求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整思路会更加清晰。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将会步入更快增长轨道,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会加快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力度也将大大增强。 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加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这预示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会加速,质量也会提高。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尤其是皖江城市带等中部城市群将会成为新的发展热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占领“后危机”时代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区域经济布局将进一步调整。国务院2009年共批复了9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最近又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得到更多的重视。中部地区低成本、接近市场的优势更加凸显,远离港口、物流成本高的劣势趋于弱化,沿海企业的制造、营销等价值链环节将加快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 如果说,中国的加快发展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重大趋势,那么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中速平稳增长将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内涵,中部地区的加快崛起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新亮点。

通过简介写出书本内容和自己课题内容然后介绍自己的环节和结果

形势与政策手写论文照片格式

通过简介写出书本内容和自己课题内容然后介绍自己的环节和结果

不知道怎么写就是文献看少了,你有时间可以多看看参考文献,比如哲学进展或者社会科学前沿这本期刊的文献,免费下载查阅的哦

如果太忙没空写作需要原创代笔时可以找我 希望可以帮到你,论文要想写的特别好,拿到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把认真两字要记牢,认真收集资料,列好大纲,根据学校格式写,关于法学专业案例论文是我们特长,服务特点: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T ---a-- o,b--a---o两钻信誉,诚-----信----保-----过,需要----看--用---户---名详谈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形势与政策论文手写照片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走势 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2010年全球经济、我国经济都将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人类还会发展,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中国经济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重大趋势。只有立足这些重大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格局将会发生深刻调整,中国发展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新兴经济体将逐步增加消费,降低储蓄。“美国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方兴未艾,国际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和资本流向也会有重大变化。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维持低速增长。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会继续调整。金融危机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加速了全球经济多极化进程,特别是中、印、俄、巴“金砖四国”已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会在较长时期内稳居第一。G20取代G7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场所,标志着全球治理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全球金融体系面临重大变革。金融危机弱化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欧元地位有所上升,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将会加速。特别是,中国政府加快了人民币双边互换和跨境贸易试点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加快上升。世界各国还就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达成共识,势必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蓄势待发。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催生了以低碳经济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绿色经济和智慧地球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均把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力扶持其发展。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调整和转移,已势不可挡。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新兴产业上的差距有望第一次缩小。 总的来看,“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于中国,百年危机也为中国发展创造了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中国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健康、更平稳、更具活力的“黄金十年”。 “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尽管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中国的加快发展,关键在于自身。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还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阶段,要素供给条件较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仍能保持8%—9%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收入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过度依赖外需、投资、资源和要素投入,直接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加快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转变发展方式做出了系统部署,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把保增长和促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可以看出,“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替代“以增长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不仅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 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规模将继续增长,但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重点是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投资资金将保持适度增长,但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新上项目会受到严格控制。可以预见,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节能汽车、医药和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都会有大幅增长。结构性减税政策还将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服务性企业、高技术企业和工薪阶层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度微调。货币信贷投放规模比2009年会有一定下降,投放节奏也会更加平稳。投放结构会有较大变化,重点将加大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三农、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振兴、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对投机性购房的信贷政策将会明显从紧。在调控手段上,货币当局可能会优先考虑控制信贷规模、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数量型工具,其次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如果通胀压力或预期较强,才会考虑调整利率。利率调整还会参考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快上升的情况下,央行不太可能早于美联储加息。同时,央行和监管部门对信贷投放节奏的调控也将加强,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在收入分配、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继续落实国家已经确定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支持服务贸易出口。支持企业对外投资,以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将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支出,加强公共服务。 作为相机抉择的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适度改变,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等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总的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会好于2009年。初步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5%—9%左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左右。中国经济将以更稳健的步伐迈入新的“黄金十年”。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将会在适度增速中加快转型 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增长”与“转型”是一对共生的矛盾体。高增长,往往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政府选择了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以一个合适的速度保持增长。从理论上看,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9%左右。20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5—9%左右的中速增长,2010年以后的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太快。像2003—2007年那样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的时期,恐怕不会再出现了。这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伴随着这一基本特征的还有以下特点。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将会大大加快。“通过收入结构调整带动需求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整思路会更加清晰。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将会步入更快增长轨道,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将会加快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力度也将大大增强。 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加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这预示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会加速,质量也会提高。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尤其是皖江城市带等中部城市群将会成为新的发展热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占领“后危机”时代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区域经济布局将进一步调整。国务院2009年共批复了9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最近又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得到更多的重视。中部地区低成本、接近市场的优势更加凸显,远离港口、物流成本高的劣势趋于弱化,沿海企业的制造、营销等价值链环节将加快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 如果说,中国的加快发展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重大趋势,那么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中速平稳增长将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内涵,中部地区的加快崛起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新亮点。

世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段征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发挥“中途加油站”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世博会在我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不及奥运会。但是,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亚于奥运会。 在国际上,素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同奥运会一起,被誉为全球两大顶级盛会。有数据预测,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将达到每年3%左右。 根据规划,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海内外客商参与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有人曾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因此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3%。而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人数更可能打破历史纪录。 据权威部门测算,如果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参观者将超过7000万,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7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43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1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人数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9亿元。综合各项,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90亿元。 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3元。 而且,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持续的无法计算的后续效益。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价值将难以估算。

论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2010)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格局发生重要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凸显了出来,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更离不开中国。关键字 中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正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光阴如水,岁月如梭 ,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西方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时寻求与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大国关系力量对比的这些变化会牵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少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新的地区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新的地缘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另眼看待的地步了,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找中国帮忙发射卫星,这不也是变相的承认中国航天科技的发达吗?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展示了歼十战斗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战略导弹、“空警-二000”和“空警-二00”预警机、。“直-九” 新型武装直升机、改进型九五式枪族。在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十四次阅兵中以全部是国产的先进装备出现在阅兵方块中,歼十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ZTZ-99式新型坦克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九五式枪族再次说明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轻武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系列的名头面前还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身试险呢?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巨变,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之复兴

很简单,我刚开始大一的时候就是这个!

形势与政策手写论文照片格式要求

就是评新闻热点,标题,,摘要,,内容,参考文献 就行了

我也想知道怎么写!!!虽说开卷考试,但是不给碰手机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摘 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本文、论文等类似字样,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摘要中应用黑体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英文摘要同中文一致,创新点用斜体标出。(宋体、小四)  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Key words(Times New Roman体、加粗)目 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字符)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居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