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国际关系史论文怎么写范文初一上册

发布时间:2024-07-08 06:48:44

国际关系史论文怎么写范文初一上册

当前的国际关系经济上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政治上各国寻求自冷战结束后新的战略平衡点时期,文明上是西方现在文明改造东方文明,或者说是与伊斯兰文明不断冲突,中华现代文明寻求崛起的时期。总的的来说就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 谢谢

论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论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文章内容就有可能显得不完整。一般的论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论文时必备的

哈哈 我也是实验高中的 就知道大家都在找论文 我来帮帮你吧~从8年间对国人主观感受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负面感受有所增加。令人困惑的是,认为双边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正在变好”的中国人仍占大多数。可以认为,中国人“看好中日关系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绝对比例在增加,但心理上的相对落差在变大。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文化传统上也有相近性。中国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有更高期待的,负面感受的增多其实是国人在表达对“中日关系发展跟不上心理预期”的不满意情绪。 普通公众积极评价近一年的中日关系。调查发现,普通公众对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表现给出了相对积极的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变好了”的比例由6%小幅上升至9%。这应该与普通公众认可日本在 “311大地震”后展现出的国家形象和期待民主党政府加强中日合作不无关系。学生教师群体对一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评价消极。针对“最近一年中日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教师群体中明确表示“变差了”的比例由去年的5%大幅上升至7%(其中,“明显变差”1%,“相对来说变差”6%)。宏观来看,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在地缘上出现了被包围的态势,作为“政策忧虑派”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状况普遍出现不满情绪。尤其考虑到近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等方面的激烈斗争,对时事政治一向敏感的学生教师群体存在忧虑是不难想见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确是错综复杂。 我觉得中日冲突会长期化发展。原因是有三点:一是中日之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二是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三是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的不稳定。 由于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深刻的反省,在近代史的教育中,对侵华战争没有客观的记述,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中国民间认为日本对解决历史问题没有诚意。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国民以个人身份提起对日本的民事赔偿 ,但基本上都败诉。 领土纠纷包括钓鱼岛纠纷、冲之鸟礁纠纷及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等问题。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是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将钓鱼诸岛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即《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上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派石油公司进行勘探,接着派巡视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自己名字。 1971年6月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1年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30日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科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冲之鸟礁纠纷。 2010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这一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冲之鸟岛”位于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1987年起日本开始在冲之鸟四周筑成堤防,设置气象观测装置。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日本政府只要证明礁石是“岛”,就可据此设定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公里。“冲之鸟”还处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大面积管辖海域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海洋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最宽也不到400海里。中方根据《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日方强调“中间线”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把经济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发展。石油、铁矿、粮食涨价,席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市场的中国制造等,都是中国威胁论的材料。原外相前原诚司下达指示,要求外务省修改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案。媒体也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人。2010年,中国收购日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超过美国。日本国内有81%的反对中国收购日资企业。日本居民对中国领事馆购买土地也进行反对。 综上所述,那么中国如何良好的把握中日关系,在中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第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美日同盟之间制造矛盾。在政治方面,对于日本,60%以上的人认为美国重要,只有27%认为中国重要。而且认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保障日本区域和平与安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占75%。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打历史牌。 第二、警惕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3日报道称,有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的时代”。在韩国沉船事件中,日本力挺韩国进行军事演习。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写入大纲。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2011年4月6日首次公布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指出中日之间有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中国军队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 第三、从史学角度支持冲绳独立。冲绳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中国大陆架,离台湾很近,总面积为2267平方公里,辖48个有人岛。中国与流球王国有着500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官方一直维持着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对战后冲绳的归还问题,美国国务院曾提出过三种方案:一是归还中国;二是划归联合国管理;三是归还给非军事化的日本。美国军方认为,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人的国民性差异太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也不宜把冲绳归还日本。1951年9月美日签署『旧金山讲和条约』后,冲绳仍由美国信托统治。为了要回冲绳的统治权,日本各政治团体组成了统一战线,对美施压。深受战争危害的冲绳人也向美军请愿,要求撤消美军基地。美国政府最终决定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这只是美日双方的协议,中国不认可。 第四、防止日本政坛的动乱。近几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在国民心目中,信任度很低。不少国民对目前的政治失去了信心。不排除把政权交给天皇的可能性

你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写一篇纵看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 1.先秦(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朝的建立:时间、人物、地位、灭亡原因,重王位世袭制的必然性和进步意义 商朝的兴衰:兴亡时间、人物,重盘庚迁殷作用 武王伐纣:时间、人物、结果 西周的分封制和井田制:目的、内容、关系,重作用和影响 国人暴动:原因、时间、影响 西周灭亡:时间、原因 (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重齐桓公称霸原因,重战争性质和影响 民族融合: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途径、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表现,重铁器、牛耕、水利、铸铁柔化处理技术、《考工记》、商业特点 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原因、表现,重对经济政治变革(赋税和改革变法)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背景、事件、影响,重商鞅变法内容、评价 (4)先秦时期的文化 老子:思想主张,重评价 孔子:思想主张,重和谐社会的作用 百家争鸣:各学派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文学和艺术: 主要史实 天文和物理:主要成就,重哈雷彗星、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 扁鹊:四诊法 2.秦汉 (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统一:原因条件、过程、疆域、意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目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重作用和评价、重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与联系 (2)秦末农民战争:原因、经过、意义,重农民战争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3)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刺史制度:内容、作用、演变,重刺史制度对当今完善监督机制,增强执政能力的借鉴作用 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含义、影响,重王国问题的解决 察举制:目的、含义、作用、演变 编户齐民:目的(控制人口,剥削农民)、含义、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国家对农民征收赋税,对后代户籍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匈奴的兴衰:冒顿统一、汉初和亲、武帝反击、匈奴分裂、东汉反击 张骞通西域:时间、人物,重作用、意义 西南夷与百越:重中央集权和边疆开发角度 (5)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与朝鲜的关系:人员、贸易往来 与日本的关系:人员、贸易往来,重友好交往角度 与西亚、欧洲的往来:安息、大秦 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概念、开通条件、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概念、意义),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 (6)秦汉时期的文化 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重准确记忆领先世界的成就 哲学与宗教:西汉董仲舒新儒学(原因、内容、影响)、东汉王充唯物思想(内容、评价)、东汉道教的兴起(经典) 史学与文学:《史记》、《汉书》、汉赋 雕塑与绘画:兵马俑、马王堆帛画、汉代画像石(砖),重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角度 3.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江南经济的发展:重农业(原因、表现、影响)、手工业、商业 均田制:背景、内容、作用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新成果 道教与佛教:道教的变化、佛教的迅速传播,重佛教兴盛的原因、评价(积极方面:一定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同时也带来佛教文化的繁荣;消极方面:略) 唯物论思想家:范缜无神论思想内容、意义 文学和艺术:诗歌、民歌、书法、绘画、石窟,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 4.隋唐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建立(时间、人物)、统一(原因、过程、意义) 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史实、评价(为唐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大搞建设是隋朝徭役沉重和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暴政表现、灭亡原因,重吸取教训角度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建立,贞观之治原因、表现、唐太宗政绩 武则天的统治: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角度 “开元之治”:原因,重唐玄宗前兴后衰的经验教训 (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三省六部制:内容、特点、作用、影响 科举制:原因、创立、发展、意义、影响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府兵制(内容、特点、利弊、崩溃原因)、募兵制(目的、内容、特点、利弊

国际关系史论文怎么写范文初一

实验高中准高二的吧? 几班的?

当前的国际关系经济上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政治上各国寻求自冷战结束后新的战略平衡点时期,文明上是西方现在文明改造东方文明,或者说是与伊斯兰文明不断冲突,中华现代文明寻求崛起的时期。总的的来说就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 谢谢

论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论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文章内容就有可能显得不完整。一般的论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论文时必备的

国际关系史论文怎么写范文初一学生

中美关系走向——形势与政策试论文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 学学科渗透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和明白几点: 1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 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2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3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 4 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 纵观历史分析当前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哈哈 我也是实验高中的 就知道大家都在找论文 我来帮帮你吧~从8年间对国人主观感受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负面感受有所增加。令人困惑的是,认为双边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正在变好”的中国人仍占大多数。可以认为,中国人“看好中日关系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绝对比例在增加,但心理上的相对落差在变大。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文化传统上也有相近性。中国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有更高期待的,负面感受的增多其实是国人在表达对“中日关系发展跟不上心理预期”的不满意情绪。 普通公众积极评价近一年的中日关系。调查发现,普通公众对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表现给出了相对积极的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变好了”的比例由6%小幅上升至9%。这应该与普通公众认可日本在 “311大地震”后展现出的国家形象和期待民主党政府加强中日合作不无关系。学生教师群体对一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评价消极。针对“最近一年中日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教师群体中明确表示“变差了”的比例由去年的5%大幅上升至7%(其中,“明显变差”1%,“相对来说变差”6%)。宏观来看,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在地缘上出现了被包围的态势,作为“政策忧虑派”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状况普遍出现不满情绪。尤其考虑到近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等方面的激烈斗争,对时事政治一向敏感的学生教师群体存在忧虑是不难想见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确是错综复杂。 我觉得中日冲突会长期化发展。原因是有三点:一是中日之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二是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三是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的不稳定。 由于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深刻的反省,在近代史的教育中,对侵华战争没有客观的记述,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中国民间认为日本对解决历史问题没有诚意。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国民以个人身份提起对日本的民事赔偿 ,但基本上都败诉。 领土纠纷包括钓鱼岛纠纷、冲之鸟礁纠纷及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等问题。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是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将钓鱼诸岛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即《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上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派石油公司进行勘探,接着派巡视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自己名字。 1971年6月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1年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30日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科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冲之鸟礁纠纷。 2010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这一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冲之鸟岛”位于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1987年起日本开始在冲之鸟四周筑成堤防,设置气象观测装置。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日本政府只要证明礁石是“岛”,就可据此设定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公里。“冲之鸟”还处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大面积管辖海域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海洋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最宽也不到400海里。中方根据《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日方强调“中间线”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把经济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发展。石油、铁矿、粮食涨价,席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市场的中国制造等,都是中国威胁论的材料。原外相前原诚司下达指示,要求外务省修改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案。媒体也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人。2010年,中国收购日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超过美国。日本国内有81%的反对中国收购日资企业。日本居民对中国领事馆购买土地也进行反对。 综上所述,那么中国如何良好的把握中日关系,在中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第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美日同盟之间制造矛盾。在政治方面,对于日本,60%以上的人认为美国重要,只有27%认为中国重要。而且认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保障日本区域和平与安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占75%。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打历史牌。 第二、警惕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3日报道称,有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的时代”。在韩国沉船事件中,日本力挺韩国进行军事演习。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写入大纲。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2011年4月6日首次公布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指出中日之间有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中国军队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 第三、从史学角度支持冲绳独立。冲绳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中国大陆架,离台湾很近,总面积为2267平方公里,辖48个有人岛。中国与流球王国有着500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官方一直维持着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对战后冲绳的归还问题,美国国务院曾提出过三种方案:一是归还中国;二是划归联合国管理;三是归还给非军事化的日本。美国军方认为,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人的国民性差异太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也不宜把冲绳归还日本。1951年9月美日签署『旧金山讲和条约』后,冲绳仍由美国信托统治。为了要回冲绳的统治权,日本各政治团体组成了统一战线,对美施压。深受战争危害的冲绳人也向美军请愿,要求撤消美军基地。美国政府最终决定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这只是美日双方的协议,中国不认可。 第四、防止日本政坛的动乱。近几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在国民心目中,信任度很低。不少国民对目前的政治失去了信心。不排除把政权交给天皇的可能性

当前的国际关系经济上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政治上各国寻求自冷战结束后新的战略平衡点时期,文明上是西方现在文明改造东方文明,或者说是与伊斯兰文明不断冲突,中华现代文明寻求崛起的时期。总的的来说就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 谢谢

国际关系史论文怎么写范文初中

实验高中准高二的吧? 几班的?

哈哈 我也是实验高中的 就知道大家都在找论文 我来帮帮你吧~从8年间对国人主观感受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负面感受有所增加。令人困惑的是,认为双边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正在变好”的中国人仍占大多数。可以认为,中国人“看好中日关系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绝对比例在增加,但心理上的相对落差在变大。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文化传统上也有相近性。中国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有更高期待的,负面感受的增多其实是国人在表达对“中日关系发展跟不上心理预期”的不满意情绪。 普通公众积极评价近一年的中日关系。调查发现,普通公众对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表现给出了相对积极的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变好了”的比例由6%小幅上升至9%。这应该与普通公众认可日本在 “311大地震”后展现出的国家形象和期待民主党政府加强中日合作不无关系。学生教师群体对一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评价消极。针对“最近一年中日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教师群体中明确表示“变差了”的比例由去年的5%大幅上升至7%(其中,“明显变差”1%,“相对来说变差”6%)。宏观来看,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在地缘上出现了被包围的态势,作为“政策忧虑派”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状况普遍出现不满情绪。尤其考虑到近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等方面的激烈斗争,对时事政治一向敏感的学生教师群体存在忧虑是不难想见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确是错综复杂。 我觉得中日冲突会长期化发展。原因是有三点:一是中日之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二是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三是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的不稳定。 由于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深刻的反省,在近代史的教育中,对侵华战争没有客观的记述,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中国民间认为日本对解决历史问题没有诚意。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国民以个人身份提起对日本的民事赔偿 ,但基本上都败诉。 领土纠纷包括钓鱼岛纠纷、冲之鸟礁纠纷及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等问题。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是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将钓鱼诸岛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即《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上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派石油公司进行勘探,接着派巡视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自己名字。 1971年6月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1年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30日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科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冲之鸟礁纠纷。 2010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这一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冲之鸟岛”位于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1987年起日本开始在冲之鸟四周筑成堤防,设置气象观测装置。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日本政府只要证明礁石是“岛”,就可据此设定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公里。“冲之鸟”还处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大面积管辖海域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海洋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最宽也不到400海里。中方根据《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日方强调“中间线”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把经济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发展。石油、铁矿、粮食涨价,席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市场的中国制造等,都是中国威胁论的材料。原外相前原诚司下达指示,要求外务省修改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案。媒体也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人。2010年,中国收购日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超过美国。日本国内有81%的反对中国收购日资企业。日本居民对中国领事馆购买土地也进行反对。 综上所述,那么中国如何良好的把握中日关系,在中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第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美日同盟之间制造矛盾。在政治方面,对于日本,60%以上的人认为美国重要,只有27%认为中国重要。而且认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保障日本区域和平与安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占75%。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打历史牌。 第二、警惕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3日报道称,有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的时代”。在韩国沉船事件中,日本力挺韩国进行军事演习。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写入大纲。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2011年4月6日首次公布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指出中日之间有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中国军队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 第三、从史学角度支持冲绳独立。冲绳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中国大陆架,离台湾很近,总面积为2267平方公里,辖48个有人岛。中国与流球王国有着500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官方一直维持着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对战后冲绳的归还问题,美国国务院曾提出过三种方案:一是归还中国;二是划归联合国管理;三是归还给非军事化的日本。美国军方认为,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人的国民性差异太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也不宜把冲绳归还日本。1951年9月美日签署『旧金山讲和条约』后,冲绳仍由美国信托统治。为了要回冲绳的统治权,日本各政治团体组成了统一战线,对美施压。深受战争危害的冲绳人也向美军请愿,要求撤消美军基地。美国政府最终决定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这只是美日双方的协议,中国不认可。 第四、防止日本政坛的动乱。近几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在国民心目中,信任度很低。不少国民对目前的政治失去了信心。不排除把政权交给天皇的可能性

好些,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丹麦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写。2台湾是我国领土,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

国际关系史论文 伟人俾斯麦[ 内容提要 ]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意志的局势和政策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形势,而德意志的领导权又掌握在俾斯麦的手中。本文将通过对俾斯麦本人及其政策的分析,来说明他对德意志的统一以及之后德国的和平生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 俾斯麦 德国 军事 外交 [ 正文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使维护了欧洲近半个世纪和平的维也纳体系几乎崩溃。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欧的政治版图,而且打破了一直以来欧洲大陆主要由法国主导,即使法国衰退也没有哪个国家足够强大能称霸欧洲大陆,以致只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均势状态的传统。在此之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几乎都主导着欧洲大陆的事务,直到一战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俾斯麦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作为普鲁士的宰相,他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智慧,利用强硬的军事手段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又利用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为德国统一后的生存创造了绝佳的国际环境。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丰功伟绩! 俾斯麦其人俾斯麦是一个具有军事特性的外交家。他认定武力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在被认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后不久(1862年),他就申明自己的立场:“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这正是1848-1849年的错误—而要凭铁和血。”[1]这一特征的形成应该说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相当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容克地主,曾与其他数位家族成员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战争。家庭的传统使俾斯麦曾经倾心于军事生涯。但出身于官僚、教授家庭的母亲却使情况发生了逆转。在她的影响下,俾斯麦踏上了通向外交界的征途。正是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把俾斯麦锻炼成了一个具有强硬性格的外交家,而这恰恰符合后来领导德意志统一所须具备的条件,即国内局势需要的军事手腕和国际环境要求的外交才能。俾斯麦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和保皇思想。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民族情绪通与生俱来的普鲁士-君主制情感极大的影响着他的一生。狂热的保皇态度使俾斯麦获得了普皇的赏识和信任,由一个乡村容克地主变成了一国的首相,从而使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国家政策,实现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强烈的民族感情则成了俾斯麦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劳碌奔波的动力。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把国家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虽然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受过种种诽谤和辱骂,也毫不动摇。这种思想使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不择手段,做出过许多背信弃义和欺诈的事情,却也让他在亲西欧分子中脱颖而出,提出了更实际更富远见的政策。作为一名外交家,俾斯麦受到过良好的锻炼。在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前,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彼得堡和巴黎担任公使,还在维也纳短期逗留。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德意志各邦相互矛盾的利害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获得了奥地利和俄国的外交经验,还直接接触了拿破仑三世。对拿破仑第三俾斯麦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印象是拿破仑皇帝是一位谨慎的,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并不象世人所说的那么睿智。……人们夸大了他的智慧而损伤了他的心地;其实他为人心地善良,谁要是为他进一点力,他是会感激不已的。”[2]这种清楚地认识使俾斯麦利用拿破仑三世在德意志统一战争起了关键作用。所有经历都让俾斯麦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 德意志统一1848年欧洲革命后,“德国的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时的阶级对比关系下,这种统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是通过革命,或者是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争。通过革命,就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并建立全德共和国;通过普鲁士的王朝战争,就是巩固普鲁士地主在统一的德国中的领导权。”[3]容克地主出身的俾斯麦无疑将选择第二种方式。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三次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以及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每一场战争的处理结果都为发动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俾斯麦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其中有两点是起了关键作用:首先俾斯麦坚持始终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如此固执的坚持己见,俾斯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缘角度看,对西北方的丹麦、东南方的奥地利和西边的法国作战,普鲁士需要稳定的后方。俄国作为东方边境上的唯一大国,与之交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国家关系看,普鲁士与俄国并没有大的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就为两国友好提供了基础;从国际环境看,与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在所难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 政策,同时希望普鲁士强大以抗衡法俄,基本上对德意志统一保持中立态度。剩下的唯一大国俄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俾斯麦的决策是正确的,俄国的中立态度使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畅通无阻。其次是俾斯麦坚决地抵制了普皇和军队将领进攻维也纳的要求。在俾斯麦看来,对维也纳的占领只能给“普鲁士的将士带来愉快地回忆”,而这对奥地利自尊心的伤害却会“给对方留下无法和解的情绪”[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促使俾斯麦做出这种决定。拿破仑三世态度的改变,使法国对战争的干预变得不可预测,维也纳的沦陷必然会加强其干涉的决心。即使允诺对拿破仑皇帝的中立给予他所企望的补偿以阻止,那么在将来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很可能要面对法奥的联合进攻。这种有损普鲁士政治利益的事情是俾斯麦坚决不能容许的。而俄国一旦从中窥见普鲁士力量的发展前景,也将加强防备戒心,甚至有可能是直接的武装干涉。如果这样,普鲁士无疑将陷入困境。“胜利后不提出能从敌人身上索取多少东西,而只追求政治上所需要的东西,这从政治上看是恰当的。”[5]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已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为后来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和平生存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统一之初都会面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德意志也不例外。但它的处境似乎比较好。东方的俄国是由来已久的盟友,且继续受到俾斯麦的重视;战败的奥地利也因复仇主义者的下台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对岸的英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殖民地问题上都与德国不存在利益冲突,甚至英国还希望德国强大成为欧陆上抗衡法俄的力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实力将复仇口号付诸实践。不过俾斯麦并不因此而放心。他力图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在德国处于欧洲中心这个事实面前,那是多么困难!但实际上俾斯麦做到了。从德意志帝国建立到俾斯麦辞职的二十年中,德国确实获得了和平生存,实力逐渐强大。针对法国的复仇主义,俾斯麦以法兰克福和约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孤立法国成为基本的外交路线。为此俾斯麦竭力拉拢俄国、英国和奥地利。但俄英奥三国之间的矛盾使关系复杂化。英国与俄国一直以来都在近东,尤其是中亚竞争,两国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也未曾缓和。这似乎意味着俾斯麦只能选二舍一或选一舍二,但舍弃任何一边都有可能给法国创造机会。俾斯麦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创造政治上接近的机会,同时又充当协调者以避免因战争爆发而使德国处于艰难选择的境地的情况发生。为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俾斯麦同时支持在印度支那有矛盾的法英以及在突尼斯有冲突的法意;为了能从竞争中获利,俾斯麦在近东问题上怂恿沙俄和奥地利,同时又避免矛盾激化而发生战争。这需要相当的技巧和勇气。同时俾斯麦通过外交途径向所有需要的国家表示友好,以获取信任,其中不乏蒙骗、欺诈、牺牲他国利益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盟约。结果德国获得一种这样的地位:如果同法国作战,有意大利的同盟做保障;同俄国作战,有奥地利的同盟作保障。与俄国签订的再保险条约,使德国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这就像俾斯麦精心编织的一张保护网,那么完美却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裂。德意志的统一与强大,不能说是俾斯麦一个人的功劳,但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可辩驳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对统一梦想孜孜以求,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复杂的家庭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赋予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一切都成就了俾斯麦这样一位伟人! [1] 《思考与回忆》俄译本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2] 《思考与回忆》中文版第一卷第123页[3]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292页[4] 《思考与回忆》俄文版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 [5] 《思考与回忆》,奥托·冯·俾斯麦,1985年12月

怎么写历史论文范文初一上册

历史的长空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历史我国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序言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改变我历史观的话:所谓对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和弱点,一切言委卸于古人。这句话是我学习历史的基础与前提,成为我学习历史的指导思想。古代史的繁盛与近代史衰落的巨大反差,让我们一度那段历史里的人和事迸发强烈的愤慨。但是这句话改变我历史观的话让我认识到了我们在学习那段历史时偏激的态度。它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应以一种平常心对待历史,应以一种正确平和的态度学习那段屈辱的历史。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曾这样说:“我们要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这种平和的心态是对历史的最好诠释。这种态度不是不爱国,而是要让这些惨痛屈辱的历史从绊脚石蜕变为我们今后路上的垫脚石。偏激的仇恨态度在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会产生阻碍作用,太多的主观因素干扰,会让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历史。用平和的心态看历史对它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透彻,对它的评价才会更加客观。当今社会下的我们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历史,而应该以平视乃至仰视历史。不只是对历史,在当今社会也同样如此。北外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梅任毅曾说:我们要避免的是在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种“大国心态”对待历史我们也不应有“大国心态”,不要以为我们站在了历史的最高峰,这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品味历史易中天说历史人物皆有三个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而在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会读到各种版本的作品。如:正史、野史、各种各样的文献让历史真相更为难以探求。所以在学习历史时,我们的思想更不能单一,要从多个角度,不同的观点看历史、品历史、悟历史。例如:李鸿章,他被公认为是卖国贼。这是从历史的角度看的。但我们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的话,就不免会对那一系列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产生自己的主观看法。如果站在他自身的角度来看,或许为他的无奈发出感叹。而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则可以发现他身上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而哪些做法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我们还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我们在他的处境下,我们如何做更为妥当。这不仅是学习、回顾历史,也是预习、讲述人生。从多个角度品味历史,会得到对历史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还会得到我们自己感悟出的人生启示。树立自己的历史观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生活中的困惑,往往可以通过读史来解答。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可以让你深入透彻的理解历史,可以让你感悟到属于自己的历史思想,它会成为你学习历史道路上的一个路标,会成为学习历史的一块基石。树立你自己的历史观,以历史观影响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让你受益无穷。对历史,我们应有来自自我的主观看法,也要有对它客观的评价,让我们站在山脚下,平静地仰望那历史的天空。

随便写。所有事情我真的很讨厌这样一种状态、你要的生活才行……你是什么的我没有那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