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7 07:21:10

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新颖的教学毕业论文题目: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不要选别人没做过的题目。不要选太旧的题目。选题面要窄不要宽,选题方向尽量可能具体,选题范围越宽写作难度就会越大。题目一个研究内容即可,千万不要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内容。选题要符合自身专业不能跑偏。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结合自己的专业 然后看看国内和国外的文章 参考着 给自己定一个 有创新又好写的标题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我写的是 我国网络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你可以谢谢,比较新颖 我这有资料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示弊端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这种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质的枯竭。)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找出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又如:“莫使‘英雄’泪满襟”这一主题,可以写出以下提纲。第一层: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荣誉,嫉妒、中伤他人:这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典型表现。第二层:伤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会,使社会正气低迷。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危害。第三层:个人欲望强烈,嫉妒心强,心胸狭窄,信奉“人人为我”,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根源。第四层:不怕闲言碎语,反对嫉贤妒能,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道德教育,保护英雄权益,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措施。以上为笔者对驳论文的写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借鉴,在考场上表现出深邃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见解,决胜于考场。

怎么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选了教育学方面的论题,木多写一些和自己相关的。贴近的这样的题目好写。、

教师专业发展议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作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性因素,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能动的、千差万别的人,从而决定了这种劳动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复杂性。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如何,也是其它因素能否发挥作用和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指教师以传授多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形式所进行的教育工作,即韩愈所谓“授业、解惑”;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教书这种形式来开发青少年一代的智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他们健康的个性品质和体魄,即韩愈所谓“传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以及教育理论、思想素质,这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然而,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又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继续提高。否则,如果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被社会淘汰。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教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如传播人类文化科学、塑造年轻一代、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等。教师在履行这些社会职责过程中,必须遵循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些道德要求便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教师个体品质后便成为一种内在力量,促使教师自觉地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用辛勤的劳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全面履行自己职责。与此同时,他们还会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正确处理个体需要与社会要求、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坚定不移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承担应尽的义务。因此,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名教师是否能爱岗敬业,取决于他是否能尽职尽责的教书育人,是否能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是否能刻苦钻研,科学施教……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教育过程中,当教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产生良好效果时,他们就赢得社会赞誉、人民的爱戴和学生的尊敬。这种来自舆论褒奖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会极大地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反之,如果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背离了社会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那么,他们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批评。这种舆论的否定评价,会对教师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促使他们改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方式,使自己的职业行为步入正确的、符合道德要求的轨道。从而按社会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而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不是先天就有的,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不是当上了教师就自然而然就存在的,它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下,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不断启迪和帮助教师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教师也只有不断深入理解、明确这些行为规范,才能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和所承担责任的重要,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事业,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各级政府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在社会文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教育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也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教育、重视教育,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更严的要求,这无疑有利于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是,在教育受到尊重的同时,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逐渐渗入到了学校生活当中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改革的进行以及教育行业的形象。如“应试教育的强劲东风吹得学生晕头转向”,“教育乱收费现象使得群众怨声载道”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尽管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样不能小视。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宏伟的教育目标。我们说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理由有三: 其一,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由于受旧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家长把教育片面看作是子成龙、女成凤的途径和手段,因而极力追求子女升学。这种思想作为一种价值观,影响并渗透到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出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这一畸形教育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学校教育中的五育在这种情况下,实质上变成一育——智育。要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必须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使广大教师真正确立忠诚并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念,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实践中,按社会需要培养各行各业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其二,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廉洁从教的前提 有的教师经不住商品经济的挑战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由此滋生了学校的乱收费、高收费现象。使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交往中染上“铜臭”的气味,进而导致许多社会矛盾的出现,败坏了教育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教师的内心世界也日益失衡。由于职业形象的定位与教师的现行行为反差太大,必然受到社会的否定,这会使他们常常陷入心里上的苦闷、彷徨和空虚,感受不到高尚的职业所带来的自豪,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要克服这种为教不廉的不正之风,必须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帮助教师冷静的、客观的分析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确立崇高的道德责任感,纠正一切有悖道德的行为,真正做到廉洁从教。 再次,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学校是精神文明的窗口,而教师则以他强烈的形象性和示范性影响着他们的劳动对象——学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学校和教师那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获取许多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为习惯上的营养,给学生人格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当学生走向社会,把他们的人格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中,就会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使教师把遵循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信,树立光辉的形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学习的楷模和效仿的榜样,这不仅可使学校教育的行业风气得以净化,而且将通过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培育教师的“爱心”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有赖于适合于他们身心规律的教育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合理的与情感相互作用,特别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个性与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的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处于和谐状态的教育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爱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教师以美好的情感投入教育活动,调节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愉快、自由、没有压力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心智、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则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密切相关,教师,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其本身的道德品质水平和做人的方式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因为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模范和行为的榜样,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为人处事,虽然没有写进书本,但在教育过程中,实际是作为教育内容而客观存在的。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会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如何消除社会因素中不健康的、消极的因素,关键在于教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并在长期反复教育中使学生持之以恒。而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自身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要有“爱心”。 另外,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也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关注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关心每一个学生每一方面的发展,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当然,这样会加大教师工作的强度,消耗教师更大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正因为如此,才要求教师从“爱”出发,尽心竭力的对待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以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则作为精神支柱,树立起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 总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不但可提高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责任心,更能培养教师的“爱心”;不但有利于教师立志从事教育事业,而且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不但可以使不良的教育行业风气得以改变,而且可以使不正确的办学方向得以纠正,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1、结合自身体会,?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2、请结合实际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了自身的诸多特征:(1) 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学习提供了综合学习的机会,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使在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口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须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2) 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组织课题组,到实施研究、撰写课题报告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只是承担指导者的角色(3) 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发展时期,探究学习也正适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未知的结论层层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 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直接经验,并在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 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其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交流和合作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6) 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超越性的一面,要让学生大胆地怀疑,大胆地猜测,从而创造性学习,不断地向自我挑战和超越自己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对策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位置;对策三,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对策四,选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4、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 进取心强是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主流但是,对于多数青年教师来说,由于他们主观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教师工作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认识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业务能力较弱,一时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较大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诱惑,更增强了他们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的碰撞强度,进而阻碍了他们迅速进入教师角色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心理目标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情感丰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师表,热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涵认识不深,对为人师表要求的艰巨性复杂性的心理准备也不足,往往呈现出心顺了大干一场,心不顺就对付一阵的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的循循善诱精神这种师表要求与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们在初涉教师角色中,表现出情绪不稳,情感起伏较大的特征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 勇于竞争是当代青年教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参与平等竞争,施展才华学识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初涉社会,人生阅历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弱,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在初级阶段既想尽快胜任教育工作,参加讲师评聘,又考虑必须认真处好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关系,加之客观上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分房等“论资排辈”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使他们既渴望参与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又苦于成家立业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扰,时常发生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激烈冲突,往往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个别的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心理变态的发生(二)成熟阶段的心理冲突及其形成因素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阶段中,集中表现为完善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据调查分析,此阶段青年教师大体有三类设计方案,其心理冲突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因素为:1.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大多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他们较早地确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较为融洽,进而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再接再厉,加紧完善教师人格,力争再上一层楼他们的心理状态,集中表现为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有时因某种挫折或困惑,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急躁不安的情绪2.先紧后松完善教师人格型 他们晋升为讲师,表明自己在初级阶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余何不松弛一下!可见他们的心理特征,集中为甘居中游与不甘落后的心理冲突,突出表现在自以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师做出了突出贡献或教学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会产生一些情感振荡和情绪起伏3.放慢完善教师人格型 在初级阶段中,有少数教师较长时间陷入不切实际的旋涡之中,他们迟迟进入不了教师角色后几经挣脱,方减轻些心理冲突,终于评上了讲师,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转移兴趣中心,热衷于家庭生活,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至于完善教师人格就慢慢来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么苦自己为宗旨,进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追求安逸与害怕落伍的冲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当的心理调节对于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师人格,进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二、进行心理调节,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一)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素质青年教师的心理调节分为外部心理调节与自身心理调节两方面,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属于外部心理调节范畴可以这样讲,各级学校党政领导历来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在构筑青年教师成才的心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从当前世界经济竞争和科技进步,从我国加快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面临着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来看,还有些工作亟待改善1.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 首先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要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从情感上感化人,让青年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的爱心,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其次,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建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建立定期与青年教师谈话制度,各级领导要做到经常与青年教师谈话,及时排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帮助他们缓解过度的紧张、焦虑、困惑情绪这些措施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调节尤为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他们早日进入教师角色,完善教师人格,献身教育事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要加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这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少走弯路,早日成为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二要完善导师制要聘请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教学科研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三要开展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类竞赛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在相互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四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进修,攻读各类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3.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条件 改善教工食堂、住房条件、幼儿园工作,加强后勤优质服务,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处理上下级、同行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问题,满足他们多种心理需要4.要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大力表彰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宣传他们的教学、科研成果与思想进步的表现,在晋升职称、选拔干部、评选先进、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对有贡献的青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敢于奖励,敢于破格提升,创造机会和条件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二)青年教师要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身素质青年教师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1.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悦的适应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并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因此,作为青年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很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他是否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2.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教师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青年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达到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标准-html3.善于控制情绪是教师心理调节的有效措施 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具体方法有:一是意识调节法即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定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时刻想到为人师表应具有的心理修养,自觉驾御自己的情绪情感二是“宣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的方法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自己认为不愉快的事或痛苦的感受叙述出来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佳或精神紧张时,可以找来亲朋好友娱乐一番,讲几句话,笑上一阵,大脑皮质里出现一个兴奋灶;也可以闭上双眼,面带微笑,在心理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不要皱眉头,烦恼就会过去……四是体育锻炼法此法既可以促进机体功能,又可使精神放松,使紧张心理得以缓解,达到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五是变换环境法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自觉地运用变换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办法来调节情绪,摆脱心理压力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下班后心情仍很烦躁时,不要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可干些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者串串门,聊聊天这样有意识地变换生活环境,就可以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一些自我开导性启发,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六是避免心理错觉法这里有三条原则:第一,你所有的心境都是由于你的思想或者说“认识”而产生的你之所以会有现在这样的感觉,正是由于你此刻的想法造成的第二,当你感到心情郁闷时,是由于你的头脑正被一种无孔不入的消极情绪所占领这个时候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你想像的那样一无是处第三,消极思想几乎总是包含着严重的失真,扭曲的思想差不多是使你感受到痛苦的惟一原因当你排除了这些失真的思想而勇敢地面对真正的问题时,你就会不那么痛苦了这三条原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很多痛苦是人们的心理错觉造成的,也可以说是自己虚构的因此人们要在恶劣情绪产生之前就识别和制止它七是升华转化法这是调节情感的最高形式

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国家及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简称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对广大公民的一种教育。对于小学而言,素质教育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二全一活”,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则是着眼长远,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考虑,它强调诸方面和谐、协调地全面发展,它关注个性的张场。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压力。一、素质教育给教师的压力(一)社会变革中的现实“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除了要面对诸如家庭结构、学生群体等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上的新问题,还要应对经济改革带来的更高要求。经济的开放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蜂拥而至”。“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一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也就成为必须掌握前沿“技术”的生力军,他们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这又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对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学无止境”对教师来讲恐怕体会尤为深刻。(二)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压力。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性格,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一分子。如果理想的教育过程或教育结果、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长结果基本上一致,教师就会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但是,学生不是机器,他是有独立人格的现实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的共性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教育的个性差异,这是教师面对学生的现实压力。事实上,学生并不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控制”中成长。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科研究与教育,则无法适应充满个性的学生在成长中的各种要求。而来自社会、家长的期望“压力”,又使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发展差异之间的距离无法缩小,在“互动”过程中加大了负担感。(三)传统观念中的形象“压力”。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里,“敬业”与“奉献”等价值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形象期待,同时也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这种观念无形之中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的一面,使教师职业缺少生活性和主体性,不利于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二、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一个新世纪的教师,要在激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何要求呢?(一) 教师有要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总是植根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尽心竭力地教学生,才能科学地教学生。爱生爱才是新型师爱的集中体现,这种新型的师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爱,不能假爱;要公正,不能偏爱;要宽严适度,不能溺爱;要情理交融,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在于教学生会爱,学生不仅能享受爱,懂得爱、体验爱,而且能自爱爱人,升华为奉献爱,这种新型的师爱,不是母爱,胜似母爱,高于母爱,贵于母爱,是产生“亲师信道”教学效应的心理基础。(二) 教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美感是人们在欣赏自然景物、文学艺术和社会现实事物是所体验到的崇高、壮丽、优美等产生的情感,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表现出的审美情感,对学生美感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合格的教师应有强烈的美感,教师强烈的美感主要表现在:①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对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仪容的自信和追求之情;②教师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浓厚的兴趣;③教师对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持积极的态度;④教师既有对自己人格美的执着追求,又有对他人人格美的赞赏、钦佩之情。(三) 教师要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求精、求广、求新。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浓厚兴趣。是积极地创造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1、教师的中心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对所教学科和教学方法探究的兴趣是教师的中心职业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驱使教师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自觉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业务,认真地、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兴趣,常常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如陈景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就源于他的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兴趣。2、教师应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师的兴趣不应仅限于所教学科,教育经验表明,许多优秀教师都有着广泛的求知兴趣,尤其是当今的信息社会、教理科的教师也应懂点文史知识。缺乏文史知识的理科教师往往语言不生动、不丰富、甚至词不达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科教师也应该学点自然科学知识,因为,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对自然科学有一定兴趣。广阔的求知兴趣既是教师兴趣的特征之一,又是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保证。3、教师应乐意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不但应积极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还就主动关心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中,建立自然并富有情感的关系,寻求教育学生的新方法,调整工作的新思路,师生的兴趣也可以得到相互补充,协调一致。(四)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适时、适材、适用教育的效果并非全完决定于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它还以学生的“心理背景”与“知识基础”为转换,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学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可以在掌握学生各自细微的外部行为表现上,调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状况,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及个性方面的特点。②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把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教育措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不能“迁就”或“迎合”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可望且通过努力又可及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施之以教。④帮助学生设计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个性。(五)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富有创造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对表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闯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都有新颖独特之处,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征:(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倾向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的往复交替的动态开放系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对象,处理教学问题,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倡对教学过程的自觉调控,(2)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教学过程。(3)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经济,快速地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既简明迅捷又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将计划传输的教学信息准确有效的地传递给学生。(4)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5)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就具备创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有个转化条件,这个转化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践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选择课内外结合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6)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反馈信息,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保证教学过程不受或少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就会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总之,教师就应不断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结合自己的专业 然后看看国内和国外的文章 参考着 给自己定一个 有创新又好写的标题

你定好题目没??要是还没思路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在网上找些关于这类的(职业教育)等等找下你的思路!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电脑相关的行业人才也越来越稀缺,就业岗位逐年增多,人才供不应求。因此从事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想学的专业,就看个人的爱好和本身的素质来看,建设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新媒体UI设计,影视后期等等都是近两年发展很快的专业,就业前景不错。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示弊端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这种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质的枯竭。)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找出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又如:“莫使‘英雄’泪满襟”这一主题,可以写出以下提纲。第一层: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荣誉,嫉妒、中伤他人:这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典型表现。第二层:伤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会,使社会正气低迷。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危害。第三层:个人欲望强烈,嫉妒心强,心胸狭窄,信奉“人人为我”,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根源。第四层:不怕闲言碎语,反对嫉贤妒能,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道德教育,保护英雄权益,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措施。以上为笔者对驳论文的写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借鉴,在考场上表现出深邃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见解,决胜于考场。

你定好题目没??要是还没思路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在网上找些关于这类的(职业教育)等等找下你的思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