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关于医保政策的论文摘要格式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02:02:23

关于医保政策的论文摘要格式怎么写

基金就应该承担个人医疗消费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这种要求医疗保险承担无限责任的观念,没有考虑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也没有考虑到医疗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关系,它只会使新的医疗保险制度重返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老路,最终将改革引向死胡同。医疗保险承担有限责任,就是以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和卫生资源条件为人们提供适度的基本医疗。这种观念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强调了参保人要对医疗消费承担相应责任,明确了参保人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责任范围,使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在一种可以预见的良性运行轨道上。   三、“全民医保”经常性的制度安排是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主体应是社会医疗保险,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执行。可以参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方案》,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做出正式的制度安排。第一,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要覆盖到每个学生,把二级学院、高职高专及民办高校的学生纳入制度范围里,体现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互济性;第二,医疗保险基金由国家、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筹资,政府要加大承担比例,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政府应该根据目前的经济消费水平,提高国家负担标准;第三,社会医疗保险以学生的大病统筹为主,门诊医疗为辅: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患病几率较小,但严重疾病或意外伤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恶性肿痛、乙肝、结核病等,我们还可以借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经验,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大病经济风险上;第四,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大学生医疗保险应实行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统筹,过小的统筹层次很难抵御大病医疗的冲击。因此,原则上以省为单位进行统筹,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筹地方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统一征缴使用和管理,保证基金的足额征缴、合理使用和及时支付。   在全世界卫生总花费用中,我国的只占2%,而我国的13亿人口,却占全世界人口的22%;在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例中,我国只占5%,其他国家,尤其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是8%,加拿大为l0%,美国近15%[5]。不少专家和学者指出,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政府有能力加大全民医保资金的投入,“全民医保”不是钱的问题。2007年4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实施《关于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若干意见》,为全国大学生医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四、补充医疗保障是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必要措施      大学生补充医疗保障包括补充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两个部分。   补充医疗保险指不同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满足大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通过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担,以弥补基本医疗的不足。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部分和基石,属于政府行为。商业医疗保险属于大学生个人行为,目的在于适应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医疗需求。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的保险意识,使得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购买商保;社会统筹基金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到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再投保,大额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可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以减轻统筹基金的风险压力。   建立以互助互济为主体面向社会多元化资金来源的社会医疗救助机制,解决贫困大学生和重大疾病大学生的医疗需求。高校应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可以从下列渠道筹集:一是由各地医疗保险机构每年从医疗统筹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二是由财政拨付的资金;三是其他由个人、单位或慈善机构捐助的资金。社会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为:一是交不起医保费的;二是贫困学生患大病、重病后的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给予救助;另外,部分自幼患病的学生由于不符合保险公司投保条件不在投保范围内的,一旦病情加重或恶化,只有求助于社会捐款,更多的人由于缺乏渠道,甚至连向社会救援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们也应该得到社会的救助。   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逐步推进。在吸收“全民医保”形势下的医疗保障经验和研究成果后,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即将建立起来。它是建立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救助基金为补充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这样的医疗保障可以满足大学生医疗卫生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国家建设。

论文的摘要内容每段前都空两格,这是一般文章正文的格式。  摘要最后还要写一行“关键词XXXXXX“。  关键词和摘要的文字部分要隔行书写,“关键词”三字前有的要求顶格写,有的要求空两格,关键词一般3-5个,每个中间空几格需看具体要求,如果没要求,空一格字就可以了。

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现状的分析  一。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及进程  建国以后,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首先,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费水平。不仅如此,这种医疗制度还造成企业之间负担差距过大:新兴产业老职工少,医疗开销相对少,而老企业背上的是总也甩不掉的包袱。另外,个人也被免费医疗制度惯出了毛病。“一人看病,全家吃药”,“小病看成了大病,没病看成了有病。”图的是什么?报销。赚的是谁的钱?国家和企业。造成了什么后果?浪费。  基于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包袱,1994年国务院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于1998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双方负担”即基本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即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就此告终。到2000年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口5000万。  2002年4月份在哈尔滨召开的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各地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进程,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完成今年医疗保险90%以上统筹地区启动,覆盖8000万人的工作目标。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取得相当成效,到今年6月底,全国349个地级以上统筹地区中,307个已经启动实施,占全国的88%;覆盖人数达到5026万人,占全国应参保人数的30%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似乎一下子难以接受自己要交钱看病这个“残酷”的现实,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因此,可能很多人舍不得看病而影响到自己的健康。  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  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定的医务室、还有儿童防疫站。这些在新医疗保险中属于门诊的范畴。也就是说要从个人账户中花钱。这样很可能导致:本来应该看的病没看,本来是小病结果耽搁成大病。而国外历来将“预防是控制大病的最有效方法”视为至理名言。  医院可能拖医保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中最复杂的,它牵涉到社会保险机构、医院、个人、企业和医疗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加上过去医院医药不分,就变得更复杂。医疗保险改革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医保之外。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很可能会拉医疗保险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用较少的费用为老百姓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控制费用是医疗保险的根本问题。这是医保本身无法解决的,只能诉诸于医院。造成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价格太高。医院是出售药品的主要渠道,向出售药品是医院收入的重头戏。医院作为非赢利性机构,要维持日常运转,国家财政拨款只能满足它50%的需要。另外50%则主要靠卖药。  另外,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抛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占总人口不到30%的城市人口享有全国70%的医疗卫生资源),就城市医院的结构来说,就相当不科学。90%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没必要去综合性的大医院看。而现在恰恰是大医院过多,服务于社区的小医院少。大医院多,建设成本高,收回成本的愿望就更强烈。没有发达的社区医院医疗网络,个人疾病医疗的代价更高,医疗保险的代价也会更高。  新制度规定中本身的漏洞  依据新的医保制度,当事人只要付相当少的一部分费用,便可在不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以上海为例:新医保为累计超过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倍,2000年为6万元)内随意使用医药费。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将更多的医保资金划进自己医院的账户上,也不限制开出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这样,持卡人就有可能与医院或某些医生联手将国家医保资金骗入私囊或小团体的账户中。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人医保,全家享用,因为医保卡划账时,医院并不要求持卡者本人到场。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于道德失范的混乱阶段,新规矩和老规矩并存,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底线受到侵蚀和破坏在所难免。  三。针对问题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难点。承认难是为了慎重、积极地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会非常艰难,不会一步到位,可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需要不断提出适应的方案。  方案1 要坚持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三改并举”(三个方向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二是医药公开核算,分别管理;三是医院分类管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医疗服务管理。  近期社会保障会议指出,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先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对无力缴费的困难企业职工也可以采取先参加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解决好职工住院和大病医疗问题,使医疗风险达到最小化。  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以药养医问题,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医院的门诊药房要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中国卫生部已经明确要求药品要集中招标采购,以后逐步将基本用药目录中和临床用量大的药品都纳入集中招标采购的范围。  医院改革首先要求医院分类管理。非赢利性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赢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这样有利于医院之间的竞争,并且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  方案2 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实施真正的竞争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据统计,中国医院的脑CT机拥有量是美国、日本的好几倍。每个医院都想通过给病人做CT来赚钱。不仅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也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高档医疗设备,国家应该统一配置和管理。而针对大型医院相对过剩社区医疗服务相对不足的情况,应该倒入真正的竞争机制,按照市场法则优胜劣汰,政府则不宜保护过度!  方案3 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负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化进程:在中心城市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扫描等方式对各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进行监控和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目前,北京、上海的大中型医院已全面推广住院费用计算机查询,尊重患者对检查、治疗、用药和价格的知情权。电脑还将担负起规范医疗行为、监督医生不要滥用药的重任。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购药无序状况,大力推行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及卫生材料。建立医药价格数据库,瞬时向所有计算机联网的医疗单位发送价格信息,并公布国家收费标准。这对于降低医保费用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方案4 还应探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积极探索社会医疗救助途径和办法,妥善解决特困人群有关医疗问题。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医疗水平之外,还应该有补充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系统。儿童、失业者、社会贫穷阶层应该被纳入医疗救助系统。  总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改革的进程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作出极大的努力。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医保政策的论文摘要格式

基金就应该承担个人医疗消费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这种要求医疗保险承担无限责任的观念,没有考虑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也没有考虑到医疗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关系,它只会使新的医疗保险制度重返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老路,最终将改革引向死胡同。医疗保险承担有限责任,就是以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和卫生资源条件为人们提供适度的基本医疗。这种观念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强调了参保人要对医疗消费承担相应责任,明确了参保人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责任范围,使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在一种可以预见的良性运行轨道上。   三、“全民医保”经常性的制度安排是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主体应是社会医疗保险,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执行。可以参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方案》,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做出正式的制度安排。第一,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要覆盖到每个学生,把二级学院、高职高专及民办高校的学生纳入制度范围里,体现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互济性;第二,医疗保险基金由国家、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筹资,政府要加大承担比例,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政府应该根据目前的经济消费水平,提高国家负担标准;第三,社会医疗保险以学生的大病统筹为主,门诊医疗为辅: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患病几率较小,但严重疾病或意外伤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恶性肿痛、乙肝、结核病等,我们还可以借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经验,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大病经济风险上;第四,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大学生医疗保险应实行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统筹,过小的统筹层次很难抵御大病医疗的冲击。因此,原则上以省为单位进行统筹,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筹地方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统一征缴使用和管理,保证基金的足额征缴、合理使用和及时支付。   在全世界卫生总花费用中,我国的只占2%,而我国的13亿人口,却占全世界人口的22%;在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例中,我国只占5%,其他国家,尤其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是8%,加拿大为l0%,美国近15%[5]。不少专家和学者指出,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政府有能力加大全民医保资金的投入,“全民医保”不是钱的问题。2007年4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实施《关于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若干意见》,为全国大学生医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四、补充医疗保障是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必要措施      大学生补充医疗保障包括补充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两个部分。   补充医疗保险指不同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满足大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通过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担,以弥补基本医疗的不足。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部分和基石,属于政府行为。商业医疗保险属于大学生个人行为,目的在于适应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医疗需求。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的保险意识,使得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购买商保;社会统筹基金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到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再投保,大额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可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以减轻统筹基金的风险压力。   建立以互助互济为主体面向社会多元化资金来源的社会医疗救助机制,解决贫困大学生和重大疾病大学生的医疗需求。高校应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可以从下列渠道筹集:一是由各地医疗保险机构每年从医疗统筹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二是由财政拨付的资金;三是其他由个人、单位或慈善机构捐助的资金。社会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为:一是交不起医保费的;二是贫困学生患大病、重病后的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给予救助;另外,部分自幼患病的学生由于不符合保险公司投保条件不在投保范围内的,一旦病情加重或恶化,只有求助于社会捐款,更多的人由于缺乏渠道,甚至连向社会救援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们也应该得到社会的救助。   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逐步推进。在吸收“全民医保”形势下的医疗保障经验和研究成果后,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即将建立起来。它是建立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救助基金为补充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这样的医疗保障可以满足大学生医疗卫生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国家建设。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研究你多少字,格式,非常之幽默任务书,怎么说

关于医保政策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基金就应该承担个人医疗消费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这种要求医疗保险承担无限责任的观念,没有考虑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也没有考虑到医疗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关系,它只会使新的医疗保险制度重返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老路,最终将改革引向死胡同。医疗保险承担有限责任,就是以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和卫生资源条件为人们提供适度的基本医疗。这种观念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强调了参保人要对医疗消费承担相应责任,明确了参保人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责任范围,使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在一种可以预见的良性运行轨道上。   三、“全民医保”经常性的制度安排是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主体应是社会医疗保险,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执行。可以参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方案》,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做出正式的制度安排。第一,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要覆盖到每个学生,把二级学院、高职高专及民办高校的学生纳入制度范围里,体现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互济性;第二,医疗保险基金由国家、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筹资,政府要加大承担比例,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政府应该根据目前的经济消费水平,提高国家负担标准;第三,社会医疗保险以学生的大病统筹为主,门诊医疗为辅: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患病几率较小,但严重疾病或意外伤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恶性肿痛、乙肝、结核病等,我们还可以借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经验,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大病经济风险上;第四,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大学生医疗保险应实行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统筹,过小的统筹层次很难抵御大病医疗的冲击。因此,原则上以省为单位进行统筹,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筹地方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统一征缴使用和管理,保证基金的足额征缴、合理使用和及时支付。   在全世界卫生总花费用中,我国的只占2%,而我国的13亿人口,却占全世界人口的22%;在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例中,我国只占5%,其他国家,尤其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是8%,加拿大为l0%,美国近15%[5]。不少专家和学者指出,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政府有能力加大全民医保资金的投入,“全民医保”不是钱的问题。2007年4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实施《关于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若干意见》,为全国大学生医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四、补充医疗保障是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必要措施      大学生补充医疗保障包括补充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两个部分。   补充医疗保险指不同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满足大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通过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担,以弥补基本医疗的不足。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部分和基石,属于政府行为。商业医疗保险属于大学生个人行为,目的在于适应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医疗需求。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的保险意识,使得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购买商保;社会统筹基金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到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再投保,大额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可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以减轻统筹基金的风险压力。   建立以互助互济为主体面向社会多元化资金来源的社会医疗救助机制,解决贫困大学生和重大疾病大学生的医疗需求。高校应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可以从下列渠道筹集:一是由各地医疗保险机构每年从医疗统筹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二是由财政拨付的资金;三是其他由个人、单位或慈善机构捐助的资金。社会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为:一是交不起医保费的;二是贫困学生患大病、重病后的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给予救助;另外,部分自幼患病的学生由于不符合保险公司投保条件不在投保范围内的,一旦病情加重或恶化,只有求助于社会捐款,更多的人由于缺乏渠道,甚至连向社会救援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们也应该得到社会的救助。   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逐步推进。在吸收“全民医保”形势下的医疗保障经验和研究成果后,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即将建立起来。它是建立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救助基金为补充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这样的医疗保障可以满足大学生医疗卫生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国家建设。

关于医保政策的论文怎么写啊

建立完善医疗体制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改革 【关键词】 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医疗市场 〔摘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医疗服务也逐步走上规范化、正规化道路,但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这是医改道路上的正常现象,事物总是在不断解决新矛盾过程中发展前进的。只有不断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改进不足,才能使我国卫生事业更好发展、医疗服务更加的完善。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当前管理与服务形势,对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提出了加强医疗市场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解决方法及意见。 〔关键词〕 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医疗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健康保障不断进步。但是随着人们医疗需求的提高,人们医疗卫生需求与医疗市场服务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医疗价格还存在上涨趋势;医疗市场不够规范,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压力越来越大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国整体医疗费用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国家卫生总费用已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1〕。当前,在我国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医疗服务机构产权变革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机构在不断地引入企业经营经验和套用企业运作模式的过程中,片面理解市场化的价值内涵,出现了单纯规避经营风险和过度地张扬利己主义思潮〔2〕,在医疗服务中采取不规范经营管理方式,甚至以非法方式坑害公众以牟利;再加上先进技术的应用、高档设备的使用、新药品的研发使用,甚至医疗技术滥用、过度使用,使得医疗价格的不断上涨。2005年哈尔滨、深圳等城市的天价医药费就是个鲜活例证。笔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处在当今医疗改革的大潮中,认为应该更好的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我国的医疗改革做贡献,提出自己以下见解。 1 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仍存在医疗资源浪费、药品回扣及收受红包现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市场调控政策,加强行政干预和管理,制定严格监督及处罚政策,改善就医环境。这样医疗市场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及风气,既有利于我国医学的发展,又使有效的医疗保障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认准航标,全心全意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摆脱公众信任危机,使医疗市场秩序健康发展,这是市场化初期必须做到的,不然我国的医疗市场会畸形发展。我们应积极宣传医疗技术及优秀医务工作者,宣传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人们重新认识我们人民医院为人民的高尚理念,使人们充分相信和信任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 构建合理医疗教育和人才流动体制 建立健全严格的专科人才培养制度,医师教育必须是正规的5 a以上临床医学培养。实习毕业后进入二级临床医院进行工作锻炼,在较好医术及医德的带教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专科工作训练,全面考察初级医师的综合素质,合格并取得相应专科医师资格后才能独立工作,然后进行优胜劣汰。二级医院定期选送优秀医生进入三级医院进修或帮助工作,采取竞争方式,工作成绩突出并医德良好的,调入三级医院工作,构成人才梯次,增强我国难重病的救治和医疗科研能力。医师工作取消终身制,不能胜任医师工作的实行坚决强制淘汰,不得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从二级、三级医院调派医务人员到社区和农村进行服务保障工作,提高其工资及福利待遇,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及发展机会,吸引优秀医务工作者到社区和农村工作,还可以进行定期调换岗位,提高我国整体的保障能力及水平。“流水不腐”这样既能使优秀人才更好的发展,由能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整体保障能力和水平。医院应按需设岗,按岗取酬,公开竞聘,激活人员合理流动。实行对重要管理人才、骨干技术人才实行特别高薪、特殊待遇及岗位津贴制,吸引国内外的高尖人才,使他们发挥主导作用。因为一个骨干人才的工作,可以造就一个高水平的学科、带动一个部门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的高尖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激发今后的人才培养〔3〕。 3 构建合理的医院层次及体制制度 我国医院现在实行分等级制度,笔者认为,加强三级甲等医院在医疗科研及技术革新上的投入,紧跟医学前沿,提高疑难杂症的治疗水平;积极展开中小医疗机构,进行常见病的诊治;大范围的开展社区和农村医疗保障,保障人们的基本健康与疾病防控。这样不仅解决难重病的救治,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又使常见疾病得到及时治疗,更好的做到疾病防控,有效的阻止黑诊所存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建立广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降低老年人的往返成本,将有助于增加其对医疗服务的利用〔4〕。卫生行政部门应选拔具有良好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来负责医院管理,打破必须是医疗专家才能当院长的固定规律,更好的使人尽其才。目前我国医院院长大多数是从临床一线的医学技术专家中选取,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正规的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培训和学习。且有的院长还参加部分专科业务工作,这种“双肩挑”甚至是“一头沉”的院长既管不好医院,又浪费人才,对国家、对医院简直就是一种损失〔1〕。 4 构建医疗补贴、保险和社会救助相协调的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制度改革与保障投入、加强管理与改善服务的关系,特别是要把改革的进度、保障的程度和财力支撑的可能结合好〔5〕。国家应制订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和详细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开展农民的医疗保险,使一病致贫和无钱放弃治疗的悲剧消失。政府在规范医院医疗收费的同时,构建平价医院,建立专项基金对特殊疾病患者进行医疗补贴,并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及法律来更好的保证人们生命和健康,这是我们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应积极发动社会的力量捐助或其他形式帮助那些因没有钱无法得到医治的患者,虽然这只是当前我国经济不够发达的权宜之计,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使部分危重贫困患者得到救治。 5 构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疫情预警制度 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医疗行业应尽快建立医疗资源的共享机制,使我们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最大可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让先进医疗信息及医疗技术尽快流通共享,不仅在大的三级医院共享,更应让中小医院及社区、农村医疗系统能够资源共享,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我国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制度,要使我国综合性国家大医院应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前沿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医学技术来引领全球医疗技术水平,并全国的医院实行资源共享,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服务,为人们群众服务。医疗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并不能阻止一些灾难性的疫情的发生,比如2003年我国“非典”流行,当今禽流感的蔓延态势,都使我国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虽然医务工作者在一线工作,但仅仅接触的是就医的患者,我们政府也正在积极探索制定疫情预警制度,积极宣传和发动群众来配合医院和医疗行政部门来更好的完成疫情预警和防御工作。 6 构建医疗多元化市场,提倡全民“健康消费”理念 构建医疗多元化市场,提倡健康体检或保健服务,使疾病尽早发现治疗,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倡”健康消费”理念。加大宣传“健康消费”,使我国群众定期到医院检查、咨询、了解自身健康情况,或进行定期的医疗保健,了解响应的医学保健知识来为自己的健康服务。医院应积极挖掘市场潜力,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模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和谐病患、顾客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全面品质管理(totadqualitymanagement,TQM)概念最先是应用在制造业,其导向是提高产业的生产力、效率和效益,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TQM用于医疗机构,就是希望医院建构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有效的医疗环境”,提供全面的、优良的医疗与保健服务,使之满足病患需求,开拓医疗市场,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1992年台湾医院自觉引进TQM管理理念,卫生主管也积极推动。TQM推动后,医院不再局限于医疗是医院唯一服务,顾客将医院作为一个与医疗、保健有关的消费场所,享受更有品质、更舒适的特殊医疗服务、保健服务等〔6〕。总之,我们医疗改革最终目的是更好的保障人们健康,解除患者的病痛。让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医疗改革事业,为中国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不断发展、不断改革、完善自己、提高水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会不断进步,医疗市场逐步走上正轨;我们的和谐社会与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出路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2005, 〔2〕 王俊华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引领我国医疗服务机构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4: 〔3〕 杜崇禧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5): 〔4〕 陈冬冬,潘志刚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 〔5〕 廖锡龙在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 〔6〕 林端宜,黄颖台湾医疗卫生改革新进展〔J〕中国医院,2004,8(4): 并非很准确,仅供参考, 欢迎您随时咨询。 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医疗服务和保险中公共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_shtml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研究》这个题目论文怎么写q联系1134634377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研究你多少字,格式,非常之幽默任务书,怎么说

医保政策的改革论文摘要怎么写

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这是近几年的热点,相关文章可以到中国全科医学、中华全科医学等相关杂志查找,一般是针对社区转诊、慢病管理、绩效考核的,但是尤其注意国家的医改政策,千万不要跟政府的政策发生冲突。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t is not only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the content, but also related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is the most complex Because th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 project, it is their attention to other issues than the study univers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s also very In recent years, th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for the reform of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non-stop,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reform m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for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o explore and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for all the people of the basic 不知道有没有语法错误

要哪类的,我研究的医疗保险比较多。先把阅读报告给你个吧。一、关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意义一般地认为,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发展存在着失衡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项目覆盖面城乡的差距、居民拥有的公共资源城乡的差距、社会保障支出的分配城乡之间的差距等方面(杨梅2005、杨丽芬2006,刘凤琴2007,郭影帆2009),这直接导致了固化了城乡壁垒、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利于维护社会制度保持起点公平的绝对公正,对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进行适度修正的有关原则等问题(郭金丰2004、刘晓红2008,方菲2009),也不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不足的问题(郑军2009)。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环节在于立足于社会公正平等的理念,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侯志阳2005、刘晓阳2008、夏惠明2008),此外,应该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作为突破口,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李春根2008,郭正模2008、饶风2009),切实保障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权益,为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在身份上实现“农民”向“市民”的变迁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李守霞2006),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制度变迁与制度诱导过程之中,应该尤为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谢家智2007、尹蔚民2008),注重城乡各有关利益集团各自“诉求”之间的“再平衡”过程,减少改革的阻力(谢洋2008)。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加速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提高整个社会的充分就业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整个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的社会保障权利,逐步化解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保障结构等方面(杨梅2005、王延中2008、钟德友2008,谢洋2008),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郭金丰2004、钟德友2008,方菲2009)。二、关于建设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相关原则问题 刘丹(2006)认为,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建设应该坚持从城乡的具体情况出发,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而不统一,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互协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多方共同参与等原则。刘继同(2007)从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与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两者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整体上应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稳打稳扎的原则,在制度设计、创新与制度建设的结构次序上应坚持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的原则,在改革思路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灵活实用等原则。朱俊生(2009)则从坚持罗尔斯和阿玛蒂亚·森等人关于集体性福利的自由主义以及社会公正的主张出发,认为必须坚持以上主张,注重改革过程的规范性原则和制度并轨过程中的公平原则。三、关于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步骤问题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步骤的主流观点是赞同“三步走”的战略,但对于如何厘定每一战略步骤的具体政策目标和具体内容以及如何促进这一目标最终实现的路径和模式等方面,则明显的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王东进(2008)认为,构建覆盖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应该采取“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2008-2010),用三年时间将包括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救助等制度在内的“四大板块”初步建立起来,为制度的衔接和转换打下基础;第二步(2011-2015),用五年时间在巩固完善各项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摸索解决“四大板块”之间的衔接问题,提高统筹层次,为最终消除包括城域、户籍、就业等原因造成的制度障碍,实现全体参保人员在保障体系中自由选择和流动的目标打下基础;第三步(2016-2020),用五年时间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胡晓义(2008)则认为,我国医疗保险以往的工作重点是从无到有,建立制度;今后的重点将转向“从分到联”,解决职工、居民、新农合三项医保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实现人员身份,居住地点变化时,医疗保险关系可转换、转移,着重探索将三项制度整合为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再采取以人员身份分别保障的方式,而是通过划分不同的费率档次,由参保人员自主选择参加不同档次的医疗保险。仇雨临(2008)认为,首先需要分析三大制度(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之间的衔接整合机理和统筹运行机制,研究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统筹发展规律和制度变迁逻辑,揭示三大医疗保险体系的关系,从中发现三大体系的演化均衡和化异趋同的规律,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均衡;其次,通过建立城乡医疗保障系统间的合理连接机制,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再次,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统筹发展要从机制和环境的治理入手,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为突破口,探索机制创新和协调各项相关政策,医疗保障体系要适应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化,要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制度的发展;最后,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方向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化异趋同,实现城乡一体化地医疗保障制度。短期内(至2010),实现三大制度的全面覆盖;中期内(未来5-10年),将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扩展到广义的全面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公共卫生保健、医疗保险、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远期内(未来15-20年)实现全民健康保障。胡爱平(2008)认为,首先应该依据劳动合同法强化“用人单位(雇主)管理”原则,淡化目前“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于按照劳动合同法签约的劳动者,无论户籍属地均应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畴,实现同工同酬同保障;其次将城乡公民群体划分为雇佣从业群体、家庭供养群体、自主从业群体以及社会供养群体。对于雇用从业群体应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同时职工医疗保险还应该将家庭供养群体纳入制度覆盖内,即将职工己婚配偶(指无收入的专职家庭主妇、非全日制从业者)、未成年子女等人群从居民医疗保险中分离出来,进入职工医疗保险。对于自主从业群体,由于其收入不稳定,政府应该充当“雇主”的责任,按照居住地的“属地化”原则,以居民医疗保险来覆盖城镇相关人群及其家庭供养群体,以新农合制度来覆盖农村相关人群及其家庭供养群体。对于最后的社会供养人群则采取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由政府来充当供给主体。再次,促进医疗保险筹资的制度整合,即将职工供养群体用1-3年时间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两者缴费合二为一,缴费增加部分可以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或者对于那些缴费率高于8%的单位,通过单位减少1%的缴费率补贴给职工个人的方法予以解决;最后,提高统筹基金管理能力,逐步调整单位医疗保险费缴纳比例。建议将单位缴费率高于6%的部分作为地方补充医疗保险,以减少企业在福利支出方面的负担。 胡大洋(2007)认为,应该采取“三步走”的方式逐步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第一步,打破职业界限,建立涵盖所有从业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二步,打破城乡界限,建立城乡统筹的非就业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步,打破身份界限,建立以家庭为参保缴费单位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此外,应该考虑建立适合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特点的多元筹资机制,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以及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共济能力。 此外,也有“两步走”的战略和“多步走”的战略等不同的观点。例如:顾昕(2008)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其认为,可以通过两阶段渐进改革的方式来实现全民医保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三大公立医疗保险依然以身份制为基础,其管理机构依然隶属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卫生部。在第二阶段,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将打破身份制,面向全体国民,构成缴费水平不同、给付水平不同,服务水平不同的三层次公立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实施强制性参保,民众可以在三大公立医疗保险中任选其一,医保机构将践行政事分开的原则,最终与政府行政部门脱钩,成为独立的公立法人组织,直接向各地政府或者人大负责。四、关于现有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 在讨论我国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时,我国理论界的主流观点是加快目前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进度是统筹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刘君(2008)认为首先需要淡化对身份的人为划分,鼓励居民自愿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其次是需要统一城乡之间的财政补助标准;再次要配套完善三项医疗保险制度,增强医疗保险制度的开放性、兼容性和互通性。胡务(2006)对农民工城镇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衔接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经过调查,其认为两者的保障程度较为有限,近期不宜做出硬性规定,两种制度的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程度。周寿琪(2007)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专门性的研究,其认为应该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这三个层面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从决策层来说,为便于政策的协调,宜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两个部际联席会议整合成一个;从管理层来说,应该将目前各项医保制度由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等“分而治之”整合成为由一个部门主管;从操作层面来看,更应该将各项医保制度整合成由一个单位来操作。仇雨临(2009)认为,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在筹资、制度管理,制度支付以及制度服务,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衔接,应该特别注意各项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整合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首先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其次,将公费医疗制度并轨入职工医保制度,最后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与职工医保制度整合成为国民基本医保制度,待国民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最终转变成为国民健康保障制度。五、关于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筹资水平测算问题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适宜筹资水平测算问题的实证研究数量较少,对未来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所需要的筹资水平和筹资率的测算更是数量有限。截至到本文写作之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 刘小兵(2002)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率水平进行了测算,结论是合理的费率水平大致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6%左右。但其计算依据是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限定在急、危重症,不包括日常疾病及其他病症;另外假设基本医疗保险不设立个人账户,无最高封顶线,所有费用补偿均采取统筹的方式。由于其计算依据与现行职工医保的通行标准的相距甚远,故其研究成果对本文的参考价值有限。 贾洪波(2007)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适度缴费率进行了测算,结论是:在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5,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的条件下,如果保持目前退休政策不变,全国2001-2050年基本医疗保险适宜缴费率大致在84-89%区间内,其中:2006年的缴费率最低,为88%; 2030年的缴费率最高,为89%。如果将职工的退休年龄提高到男女均为65岁,则同期适宜缴费率区间变为55-88%,其中:2003年缴费率最高,为88%; 2050年最低,为55。由于其在测算过程中采用了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而数据中将男女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段界定为15-59岁,与目前劳动部门对就业界定的条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其计算结果从理论上给出了截止到2050年我国城镇职工医保筹资水平的适宜区间,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左金晨(2008)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进行了估算,结论是住院统筹年筹资330元,门诊统筹年筹资108元左右即可满足农民工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但是其测算模型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在对住院率的估算直接采用了两周患病率的数据,没有进行相关的换算。考虑到这种情况,本文也未采纳其研究方法。 董美阶等(2008)运用保险因子的方法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农合筹资水平进行了测算,其认为以2006年为基期,在新农合基金80%分配为统筹基金,统筹基金的结余率为5%的条件下,如果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5%,则到2010年,人均年筹资100元可使中部地区住院补偿水平达到6,西部地区达到2;如果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10%,中部地区人均年筹资6元,西部地区3元可使住院补偿水平达到50%。虽然其测算的是新农合适宜筹资水平,但是其测算原理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借鉴其研究方法的合理部分。董美阶的测算模型存在的问题是,在测算方法中使用了保险因子的方法,而所采用保险因子的数值为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数据,并且其对所有级别的医疗机构都采用了同一数值,这会导致其计算值与实际值会有一定的误差。宋斌文(2009)对运用了医疗保险精算的方法对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债务风险进行了研究,其认为以2010年为测算时点的我国中老年未来医疗费用支出缺口(隐形债务)约为100万亿元,如果按照现行医保政策,如果实现医保全覆盖以后,未来80年时间内医保体系累计的赤字风险可以达到300万亿一800万亿之巨,因此现行的现收现付的医疗保险政策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必须要实行部分积累的基金财务模式。 此外,陈韬(2002, 2006)对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精算模型理论进行了研究,其提出了商业短、长期个人健康保险定价以及团体健康保险的定价精算模型,对我国常见的疾病损失分布模型进行了修订和评估,对研究商业医疗保险的精算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六、国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西方国家理论界对于我国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问题研究的数量较少,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加上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和福利水平较高,农村居民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对较少,其城乡收入差距较少的国情背景,与目前我国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较大的本质上的差异,而且其主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福利制度等特定领域之内。其中,对本课题较有价值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Naihua Duan (1983 )在我国四川省简阳、乐山等地进行的农村健康保险实验研究中,将多元回归模型引入医疗保险的保费测算之中,提出了“四部模型”预测我国农村居民对门诊、住院的利用率和费用模型。Shan Cretin (1987)年利用我国四川省简阳、乐山等地进行农村健康保险试验的有关数据,提出了用“六部模型”法预测农村居民对门诊、住院的利用率水平和费用模型,即其首先将农村医疗机构分为村、乡、区、县及县以上、其他专科等五个级别,每一级医疗机构再按照门诊与住院分开,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又按照利用概率、利用次数和次均费用三个部分分开进行测算。Shan Cretin (2006)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费用测算方式进行了总结,对测算过程中的保险因子的测定进行了一定的简化。Raffel (1997)年对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包括筹资机制、保险服务提供机制在内的制度比较研究,为我们进行国际医疗保障制度比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HIAA (2003)对美国HMOS组织在组织类型的细分,制度的具体运作过程,医疗费用的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我们了解健康维护组织的具体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