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钢琴教学的论文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7 08:57:19

钢琴教学的论文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教学研究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方法主要是从教育实践中提出某种设想,然后通过实践去验证(这叫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因为难以有效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近年来一般不提倡了),教学研究的任务主要就是提出设想,检验设想,总结经验,为教学工作提供相关经验。

钢琴教学的论文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结构规范(一)内容结构题目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二)内容结构要求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中文摘要字数为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正文:本论应包括基本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结论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理工类的还应包括(1)设计方案论证;(2)计算部分;(3)结构设计部分;(4)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5)方案的校验。结论部分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所列参考文献观点均应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反映出来,直接引用的观点须采用脚注,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所列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部),其中必须有一定数目的近三年的文献。理工类设计可依据专业特点由院(系)另设标准。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与格式见本《规范化要求》文末。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文本规范要求(一)字数要求:文科专业以6000~8000字为宜,理工科专业以8000~10000字为宜。(二)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三)图表要求:文中的附图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图名;除特殊情况,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文中图表需在表的上方、图的下方排印表号、表名、表注或图号、图名、图注。文中的表格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表名。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数字使用同一计量单位时,可将该单位从表中提出并置于圆括号内。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一般任务书都是跟指导老师商议,大多数都是学生自己写,老师没时间的,自己写的就好写了,根据自己熟悉的技术和方法来制作论文选题是非常关键,需要根据你平时的学习情况,擅长哪些题目进行命题如果学校提供题目最好选择数据好找的课题来做,不然可能会找不到数据,导致失败选题前,多查下文献,进而来确定那个题目更加适合自己论文其实就是一篇稿子,用来作为你毕业的依据,所以要认真对待,要积极学会查找资料整理要点,统计数据,学会论证进而来提高论文档次

钢琴教学的论文的任务和目的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钢琴教学的论文的任务和目的怎么写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一、 授课时间:2014年3月二、 上课学员:高级班三、 课时准备:一课时四、 授课内容:柴科夫斯基作品《四季》之《六月—船歌》中歌唱性旋律的把握、弹奏五、 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1、 正确理解、把握柴科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弹奏中的触键方法。正确表现《六月—船歌》中温馨、甜美、情谊深长的主旋律。2、 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用耳朵听,判断所弹得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创造了想要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技术、敏锐的听觉能力,加强音乐素养的训练。六、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作品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声音的控制及三个力度层次的处理。2、 教学难点:富于歌唱性和表现力的旋律线条的把握,(第二部分中速度的练习载客后要进一步的加强,注意弹奏中出现的歌唱性的保持音,时刻注意多声部的旋律歌唱)七、 教学分析、作品背景和教学方法:作品《四季》中没有很深的、华丽的技巧,但是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四十多年来一直把《四季》作为规定的比赛曲目。《四季》是展示对柴科夫斯基钢琴音乐的理解,感受掌握歌唱性风格作品弹奏能力的代表作。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理解以下特点:(1) 柴科夫斯基耐人寻味的音乐、永恒的旋律,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爱国热忱,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尽管我如此的欣赏意大利,无论她给我多么良好的印象我依然将永远重视与俄罗斯,你知道吗?我亲爱的朋友……我热爱俄罗斯人、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智慧、俄罗斯的脸型之美、俄罗斯的习俗……”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确确实实随处可以感受到他这种真挚的爱。如果说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是俄罗斯农民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就是则是俄罗斯人民心灵的一面镜子。(2) 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四季》创作与作者成熟时期,柴科夫斯基当时已经写作了三首交响乐、一部舞剧《天鹅湖》、一部钢琴协奏曲和其他作品,正计划创作f小调《第四交响乐》和歌剧《叶浦根尼奥涅金》。正值柴科夫斯基36岁(1876),创作欲望和热情都很高。在繁忙的创作期间,恰逢《小说家》杂志编辑德纳特邀请他写一组以12月为题材的钢琴套曲,并提供俄罗斯著名诗人的短诗作为题诗。柴科夫斯基很有兴致接受这一邀请,乐曲完成顺利!(3) 通过对每一段乐曲的分析、讲解加深理解并教会学生掌握演奏方法和处理手段。八、 教学过程和主要教学环节:1、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2、 钢琴准备练习(5分钟左右)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1条、第38条练习,要求学生弹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第38条音阶准备练习中,弹出歌唱新的上行、下行的音阶。3、 导入新课:《六月—船歌》已经基本练习过了,由学生向老师总结一下关于已经掌握的《六月—船歌》的相关知识内容。4、 教师补充学生的总结,并注意指导学生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内容。5、 让学生弹奏一遍《六月—船歌》,并和学生一起描述作品刻画的画面:夏日的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沉浸在幸福中,敬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弹奏的触键要领:演奏时要首先做到将旋律从心底悠然自得的歌唱出来,努力通过指尖控制键盘,手指尽量贴键,力量要从一个指尖转移到另一个指尖,用这样的方法把旋律线条从“指尖”流出来,同时要学会聆听,善于分辨弹出的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表达出要创造的意境。作品的弹奏:学生在演奏作品的第一部分,教师开始逐段地进行分析,要让作品第一部分弹出三种力度层次(1)高声部的旋律即要明亮又柔和,他是最主要的声部必须十分的歌唱,(2)每小节中低音要保持歌唱性低音线条,(3)中声部中除了用节奏和优美的和声伴奏外,还时时出现短小的伴唱旋律与高声部相呼应,要适当的加以强调,造成亲切、温暖之感。弹奏中指导学生主义作品中调式色彩的对比。在《六月—船歌》第一部分中b之后再出现a时,要注意左手从f渐弱下来,但右手则在不知不觉中从p的力度中流淌出来,两手衔接要十分自如才能使a部分再现的更为亲切。6、 第二部分的弹奏:音乐转入大调,变得淳朴明快,似乎是人们无忧无虑的欢笑和相互戏水的场景,从中还能听到人们的喧闹声和相互戏水的场景。音乐要逐渐的热烈起来,poco piu mosso(稍稍加快)要从慢开始,一步一步的动起来,平行的三度、八度尽量要用连奏,要注意36小节处开始的和右手呼应的左手的小旋律。Allegro giocose(愉快的快板)高潮部分音乐开始变得开朗、兴奋,要注意踏板的运用,必须每一拍换一次踏板,避免声音变得乱。结束部分d最后的琶音可以逐渐得变宽,要保持高音的旋律线条,琶音要清楚,声音要明亮,要一直把亮的声音坚持到最后一个***,并用踏板把声音加以延续,向深呼吸一样停顿半拍,然后用非连音弹出有感触地联结句。7、 第三部分要注意弹出左手部分呼应句的旋律,加强作品语句的对比美,左手的中声部要比第一部分a段时更为强调,要使左手的执法尽量合理,演奏的要流畅。要把人们从荡舟中所感受的大自然的美机获得的乐趣在相互对话中得到进一步抒发。8、 尾声: 演奏时要善于区分不同的音色,右手用大指持续的尽量歌唱性的走出一个舒展的璇,声音要深一些; 用小指演奏的***高音则形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另一旋律,好像随着人声的歌唱而歌唱; 为了把右手大指持续演奏的旋律尽可能弹得连贯和歌唱,除用大指尽可能贴键外,还必须巧妙地使用踏板,根据旋律地进行每一拍换一次踏板。 要在演奏中令人感到三个声部完美的协和,仿佛是天、地、人的完美的和谐。人们在逐渐的远去的同时,还恋恋不舍回头顾盼。 最后结束***的时值可用踏板保持的长一些,是泛音罩着这美好的天空。9、 学生再次演奏,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 多歌唱旋律,充分体会旋律的歌唱性。 按上课要求分乐句的练习作品中出现的旋律、小旋律,充分把握作品的歌唱性。 完成整个作品,把握作品的流畅性。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钢琴教学的论文的任务和目的要求

一、 授课时间:2014年3月二、 上课学员:高级班三、 课时准备:一课时四、 授课内容:柴科夫斯基作品《四季》之《六月—船歌》中歌唱性旋律的把握、弹奏五、 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1、 正确理解、把握柴科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弹奏中的触键方法。正确表现《六月—船歌》中温馨、甜美、情谊深长的主旋律。2、 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用耳朵听,判断所弹得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创造了想要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技术、敏锐的听觉能力,加强音乐素养的训练。六、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作品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声音的控制及三个力度层次的处理。2、 教学难点:富于歌唱性和表现力的旋律线条的把握,(第二部分中速度的练习载客后要进一步的加强,注意弹奏中出现的歌唱性的保持音,时刻注意多声部的旋律歌唱)七、 教学分析、作品背景和教学方法:作品《四季》中没有很深的、华丽的技巧,但是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四十多年来一直把《四季》作为规定的比赛曲目。《四季》是展示对柴科夫斯基钢琴音乐的理解,感受掌握歌唱性风格作品弹奏能力的代表作。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理解以下特点:(1) 柴科夫斯基耐人寻味的音乐、永恒的旋律,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爱国热忱,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尽管我如此的欣赏意大利,无论她给我多么良好的印象我依然将永远重视与俄罗斯,你知道吗?我亲爱的朋友……我热爱俄罗斯人、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智慧、俄罗斯的脸型之美、俄罗斯的习俗……”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确确实实随处可以感受到他这种真挚的爱。如果说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是俄罗斯农民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就是则是俄罗斯人民心灵的一面镜子。(2) 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四季》创作与作者成熟时期,柴科夫斯基当时已经写作了三首交响乐、一部舞剧《天鹅湖》、一部钢琴协奏曲和其他作品,正计划创作f小调《第四交响乐》和歌剧《叶浦根尼奥涅金》。正值柴科夫斯基36岁(1876),创作欲望和热情都很高。在繁忙的创作期间,恰逢《小说家》杂志编辑德纳特邀请他写一组以12月为题材的钢琴套曲,并提供俄罗斯著名诗人的短诗作为题诗。柴科夫斯基很有兴致接受这一邀请,乐曲完成顺利!(3) 通过对每一段乐曲的分析、讲解加深理解并教会学生掌握演奏方法和处理手段。八、 教学过程和主要教学环节:1、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2、 钢琴准备练习(5分钟左右)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1条、第38条练习,要求学生弹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第38条音阶准备练习中,弹出歌唱新的上行、下行的音阶。3、 导入新课:《六月—船歌》已经基本练习过了,由学生向老师总结一下关于已经掌握的《六月—船歌》的相关知识内容。4、 教师补充学生的总结,并注意指导学生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内容。5、 让学生弹奏一遍《六月—船歌》,并和学生一起描述作品刻画的画面:夏日的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沉浸在幸福中,敬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弹奏的触键要领:演奏时要首先做到将旋律从心底悠然自得的歌唱出来,努力通过指尖控制键盘,手指尽量贴键,力量要从一个指尖转移到另一个指尖,用这样的方法把旋律线条从“指尖”流出来,同时要学会聆听,善于分辨弹出的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表达出要创造的意境。作品的弹奏:学生在演奏作品的第一部分,教师开始逐段地进行分析,要让作品第一部分弹出三种力度层次(1)高声部的旋律即要明亮又柔和,他是最主要的声部必须十分的歌唱,(2)每小节中低音要保持歌唱性低音线条,(3)中声部中除了用节奏和优美的和声伴奏外,还时时出现短小的伴唱旋律与高声部相呼应,要适当的加以强调,造成亲切、温暖之感。弹奏中指导学生主义作品中调式色彩的对比。在《六月—船歌》第一部分中b之后再出现a时,要注意左手从f渐弱下来,但右手则在不知不觉中从p的力度中流淌出来,两手衔接要十分自如才能使a部分再现的更为亲切。6、 第二部分的弹奏:音乐转入大调,变得淳朴明快,似乎是人们无忧无虑的欢笑和相互戏水的场景,从中还能听到人们的喧闹声和相互戏水的场景。音乐要逐渐的热烈起来,poco piu mosso(稍稍加快)要从慢开始,一步一步的动起来,平行的三度、八度尽量要用连奏,要注意36小节处开始的和右手呼应的左手的小旋律。Allegro giocose(愉快的快板)高潮部分音乐开始变得开朗、兴奋,要注意踏板的运用,必须每一拍换一次踏板,避免声音变得乱。结束部分d最后的琶音可以逐渐得变宽,要保持高音的旋律线条,琶音要清楚,声音要明亮,要一直把亮的声音坚持到最后一个***,并用踏板把声音加以延续,向深呼吸一样停顿半拍,然后用非连音弹出有感触地联结句。7、 第三部分要注意弹出左手部分呼应句的旋律,加强作品语句的对比美,左手的中声部要比第一部分a段时更为强调,要使左手的执法尽量合理,演奏的要流畅。要把人们从荡舟中所感受的大自然的美机获得的乐趣在相互对话中得到进一步抒发。8、 尾声: 演奏时要善于区分不同的音色,右手用大指持续的尽量歌唱性的走出一个舒展的璇,声音要深一些; 用小指演奏的***高音则形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另一旋律,好像随着人声的歌唱而歌唱; 为了把右手大指持续演奏的旋律尽可能弹得连贯和歌唱,除用大指尽可能贴键外,还必须巧妙地使用踏板,根据旋律地进行每一拍换一次踏板。 要在演奏中令人感到三个声部完美的协和,仿佛是天、地、人的完美的和谐。人们在逐渐的远去的同时,还恋恋不舍回头顾盼。 最后结束***的时值可用踏板保持的长一些,是泛音罩着这美好的天空。9、 学生再次演奏,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 多歌唱旋律,充分体会旋律的歌唱性。 按上课要求分乐句的练习作品中出现的旋律、小旋律,充分把握作品的歌唱性。 完成整个作品,把握作品的流畅性。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