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07-02 12:21:12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关系

对于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而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愈来愈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

1、三个基本观点: (1)教学科研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 )教学科研论文是“ 出来的,而不是“ 出来的。 (2)教学科研论文中的核心观点的建立是长期积 累的结果。 (3)进行教学科研的基本态度是不迷信权威,独 立思考。 2、撰写教学科研论文的基本态度。 (1)要把论文的水平作为自己最高研究水 平的代表。 (2)要把论文写作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 (3)要把论文写作作为提高自身教师专业 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撰写教学科研论文的意义 1、表达成果 2、促进交流 3、利于评价 4、利于作者提高 三、教学科研论文的基本特征。 1、科学性 (1)真理性:反映客观规律。 (2)确证性:能经受实践检验。 (3)准确性:材料准确、表达准确。 (4)全面性:公正、合理、恰当。 2、创造性 科研论文与一般的经验总结的重要区别 (1)性质不同。经验是对做过的事的回顾 总结,论文是揭示未知 。 未知的几种情况: ①空白;②论述和结论不完整、不全面; ③原有认识和结论有错误;④结论正确, 但根据不足或论证不妥;⑤结论正确,但 普遍误解,应用不当。 (2)价值不同。经验的价值是提供一个实 例,不带有普遍意义。论文能揭示客观规 律,带有普遍性。 (3)产生的方式不同。经验是对过去所经 历的过程和结果的回顾分析和总结,事先 没有充分的规划和准备。论文是在充分的 研究准备的基础上的结果。 (4)表达方式不同。经验以实践者为中心, 陈述所做过的事,加上分析体会;论文以 问题为中心,组织材料、列举材料引出结 论和证明结论。 记得采纳啊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话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王立凤: 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其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专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专业之外的某些素质即非专业素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着力阐述影响教师展业发展的非专业素质及相关问题。 文化素养 教育教学是极具综合性的行为和艺术,赖以多元文化作为支撑,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的、现实的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良好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有志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深入专业领域研究的同时,要重视文化素养的形成和优化,做到既有知识又有文化。 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反思是一种能力,是后天形成的个性品质,反思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主体有意识地养成,以致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分析、审视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改革创新,进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一方面,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反思能力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特征,因此要积极培养良性的反思能力和正确的反思观,积极主动客观地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教师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 王莹: 给教师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成长环境,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在我看来,教师的良好成长环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美校园,而且应该有充盈的人文气息。学校领导应该视野开阔,胸襟宽广,思想解放,理念先进;教师应该个性鲜明,志趣高雅,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学生应该求刻苦好学,积极进取。浓郁的人文气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气。 拥有宽松的氛围。首先要给教师“松绑”。教师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不能以刻板的制度去苛求教师,不能以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教师,而应该以更合理、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行为;在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提高水平,教好书、育好人 组织有序的培训。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学习进修。要着眼于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之能充实专业知识、提高驾驭课堂水平、提升研究境界、完善自身人格。 顾章琴: 首先,我觉得是教师个人的价值观。教师个人对于教学工作的兴趣和理想价值观及认同感是支持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反之,教师若缺乏教学志趣,则易对教学丧失热情,从而对其敷衍塞责,这样自然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例如,我们教师都要评职称,这就对老师的学历、文章发表等许多项目都要有要求,如果有的老师追求高一些,想早一些评到,他会认真参加函授学习或自学考试等,学习教育理论。通过这些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勤于笔耕,经常写一些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等,在实践中来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向前发展。反之,有的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追求不大,只是安于现状,这样就永远不会进步、不会有创新,做了几十年教师也就相当于做了几年,只是一直在做重复的工作罢了。 其次,我认为是时间因素。我觉得时间资源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日常的教学中,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授课任务已经很重,除了参与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备课、批改学生作业等。由于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任务过多、过杂,教师在整个在校活动中显得杂乱而片段化,教师沉浸于繁杂的事务之中,穷于应付,事实上有时真的是缺少时间和精力对专业问题和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的反省和思考。此外,教师还要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教师正常的时间精力消耗殆尽。 王军: 教师专业发展呼唤个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本人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协同作用。 一个老师如果满足于为衣食而教,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如果他把教育当作事业,认真地去做其中的每一件事,那么,他必然要去钻研业务,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反思教育实践,追求教学艺术,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 再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要让教师敬业爱岗,造就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和让教师生活无忧的教育保障体制必不可少。教师要发展,需要一个宽松、民主的育人环境。有的学校一味地强调把“蛋糕”做大做强,规模经营,在教学上实行“大一统”,一样的教学案例,一样的课堂讲授,一样的练习和评讲,一样的测试与评价,把教育人类同于工厂生产产品,视学生为会说话的机器,教师也毫无个性可言。学校办学要有特色,教师成长更应该有个性。 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请多给老师们一点施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陈光华: 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具有“长方体”素质。 “长”,一是指教师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与专业特长。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勇于创新,苦练教学基本功,提升业务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二是教师应具有顺合学校特色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将个人特色与学校特色紧密藕合,共同发展。 “宽”,一是指教师知识面要宽。一方面教师勇于和其它学科的拥抱,从“点性学习”到“线性学习”,提升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层次。另一方面要利用敏锐的触角和目光,随时关注知识的变化发展动态,及时捕捉新信息,创造更宽阔的思维空间。二是指教师要有宽容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升华自己的情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流平台。 “高”,一是指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二是指教师要有前瞻的理念与高深的学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蒋厚祥: 立志 认真 合作 学习 研究 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立志”、“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学会立志,合理立志,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生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当然,“立志”应该合理,而不该好高骛远。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知识经济时代,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 陈萍: 每天进步一点 所谓“每天进步”就是永远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而不是今天进步大一点,明天就可以停下来歇息;更不是今天停下来歇息,明天再去努力。要知道滴水所以可以穿石,并不在于它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她每天都在坚持不懈,终于,在某天,这小小的水滴穿透了坚硬的石头。积沙之所以能够成堆,也不在于它的数量,而在于它每天都在日积月累,长此以往直到形成一个巨大的沙滩。所以,我们应该坚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自己每天在努力,每天都在进步,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来自外部的推动力和内部的驱动力。 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可以很好的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专业发展的目标,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发展的内部因素。只有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教师才有可能每天进步一点。 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 ——以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唐君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教师增加和补充新知识,在形式上也多采用“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许多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也不太明确,用到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缺乏系统的计划,由此导致教师中的浮躁情绪,专业发展的欲望不强,也势必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以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则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实施校本培训,不同的学校在内容的选择、培训的形式、管理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关键的着眼点应该是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由此促进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首先就要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既要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而展开,要有充分考虑到学校中每个教师的需求,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激发教师自觉参与学习、主动提高的愿望与热情。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探讨、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强调个人的主动学习。只有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校本培训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假如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培训则很难激发自身的发展欲望,必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学习、提高,尤其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使教师获得自尊,获得更多的认知,获得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就能有效的级法人本身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举行各种专题讲座活动、交流研讨活动,师带徒活动,合作学习、课题研讨等形式,同时在实施校本培训中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的形式与内容,以真正达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 卜彩霞: 提升自己 迎接挑战 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教师迫切需要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紧紧抓住机遇。 学——打开窗子。今天的社会正朝学习型社会方向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再加上远程教育和网络的发展,“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已成为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还要涉猎社会自然百科,不自封,不自傲,终生学习,变“一桶水”为“长流水”。 做——迈开步子。“做”,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行动,而是以研究的态度去做,去实践。研究教学课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的针对性和训练量,更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学状、个性及转化矫正的方法。在研究性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娴熟的教学技工,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和模式。 思——开动脑子。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程序、教学结果等,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朝“学者型”教师方向发展。 薛皎云: 老师始终在忙,在校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的时间,无论是校长,还是班主任,身边总有着忙不完的事:正常的教学,学生的安全、生活和学习进展,学校各种繁杂琐细的事务及没完没了、名目繁多的会议。此外,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互动环节等无疑耗去老师不少的精力。 因为忙,大部分教师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加上要时刻想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最终造成自身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自我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小,原本期望颇高的职业诉求渐渐化成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从现实情况看,这种叹息如果不加关注或引起注意,受影响的将不仅仅是老师个人或教师这一职业。小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发展,大到一个民族的繁荣复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这是因为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学和其他事务的执行者,而且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心灵的塑造者。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和理想,承载着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巨大期望。因此,相比起其他行业,教师职业的发展诉求显得更为强烈也更有意义。 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学校责无旁贷。实际上,教师和学生同样面临一个发展的氛围或环境问题,而且前者综合素质的实现程度往往关系到后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最终效果。而要帮助教师实现名师或大师的职业追求,学校就不能将教师看成无限的、廉价的、可不断开采的资源,在最大限度地留给老师自由支配的时间之外,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并注意搭建教师与外界沟通的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各种条件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满足其职业诉求。 另外,大多数教师对教师职业都持有很高的认同,认为这一职业是神圣高尚的。但是,他们也期许能得到更多的社会、他人的认同,家人、领导、同事的认同。只有这两方面的认同真正合而为一,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施展自己的才能。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无论从历史还是未来的角度,教师职业的确伟大,但高尚的职业并不意味着只有奉献而一无所求。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说:教师不是圣人、神人,其所做的每一件事并不都是高尚的,教师也需要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教师也要吃饭、睡觉和逛街……人们总是站在很远的地方看待教师,却没有真正走近教师;人们总是对教师有许多的要求,却每每总是忽视教师应得的回报。 现实情境下,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认同离本该有的程度还有漫长一段旅程,这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关注和行动,需要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除掉目前缠在其身上的种种束缚,使教师能够从教学之外的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发展奠定基础 李旭红 首先,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同步提升;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这说明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括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这种双重的学科基础,使得教师教育在与其他专业教育相同的时间内既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又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其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动态。面对全球交流所带来的人类知识和信息总体的加速增长和更新,教师应理智地顺应全球化教育时代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断从观念上更新自己。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也不可能再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来源和权威,学习能使教师摆脱传统对教师职业,对自身的习惯性定位,听取和吸纳各种意见,不断学习,向教师群体学习、向学生学习,甚至向他国学习,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胸襟。真正做到“崇真尚本”,以海纳百川之气度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学生,从而容纳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世界。 影响教师成长的几个因素 余云峰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一名教师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至少要3 年的教学实践,到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和尝试创造性教学需4 至8 年,从成熟到最佳水平的发挥则需要8 至15 年,而到出成果阶段则需要15 至30 年。因此,要成为一名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教师的成长,需要教师心理上的成熟,教学艺术的精湛,教学理论的升华。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现就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总结如下: 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内部环境 1、爱岗敬业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而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许多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时存在着“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职业理想还有幻想的痕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的磨炼,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教育实践锻炼,在工作几年后才能确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所以,爱岗敬业将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教师。 2、勤奋好学是教师成长的根本。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有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 教师还要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积累,必须具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要成为一名教师,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根本。 (2)努力学好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驾驭能力,同样也是通过勤奋学习、不断积累教学过程而获得的。 教学过程是不断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的成败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调查中不少青年教师向我们反映,由于缺乏组织活动能力,致使在教学中不知如何组织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往往顾此失彼,有时还闹出笑话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组织活动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只有掌握好精湛的教学艺术,才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师。 二、影响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 1.和谐的校园氛围是教师成长的土壤。 教师要在一起和睦共处,必须形成一个健康、融洽、和谐、宽松、友爱、民主的心理环境,形成一个干群、同事、师生之间团结共进的人际环境,形成一个广开言路,心理沟通,宽严适度,管理得当的工作环境。惟有如此,学校才能把优秀教师稳定下来,才能产生“良禽择木而栖”的效应。惟有如此,才能使优秀教师领悟到自己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当自己的思想、业务和生活上的问题,能得到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关怀、帮助和体谅时,就会自觉地融合到这个群体中,并增加了对这一群体的依赖程度。这种关怀体贴会给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精神力量,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凝聚效应。这可能是教师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条件。形成这种校园氛围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在于学校领导的整体素质。这种素质集中体现在“是强者”,“是能者”, “是贤者”三个方面。是强者,则坚强,勇于进取,善于开拓;是能者,则能干,懂教育,善教学,会管理;是贤者,则任人唯贤,公正,正派,善于感情投资。有了这片肥沃的土壤,教师才能茁壮成长。创设一个严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2、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教师成长的肥料。 激励就是使系统运动起来,使系统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说,激励就是激发教师的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的作用就是让教师个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工作成效。实践证明:一个学校如果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对教师的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就会人浮于事,人心涣散。如果运用激励艺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竞争力度,教师就会有目标、有干劲。在激励因素的作用下,教师内在的潜能得到激发,就会形成一股推动力、造就一种发展力。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的工作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除管理环境包括该教师以前受过的训练和教育、过去的知识积淀和任教的经验以及先天的素质,他的工作表现好坏还要受教学设备和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不管其他条件如何,激励总是决定教师工作行为表现的首要因素。有了激励,教师的发展就有了动力。 3、培训、进修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作为学校工作中时间最长,信息量最大,劳动量最大,活动量最大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只有把培训渗透到这个“中心”中去,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尽快的提高。可以通过“岗位”提高,通过“帮带”提高,通过“讲座”提高,通过“评价”提高,通过 “研究”提高,通过“撰写”提高等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1)名师的“传、帮、带”。“名师出高徒”,这是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可以断言,凡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名牌学校,均有一批为人师表、造诣颇深、见解独到、才干超群的名师。一方面,名师可以带出一批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形成高素质的教师整体;另一方面,名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可以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草的优秀苗子。 (2)教师的进修、培训。新课程在内容上作了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相比之下,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就显得十分突出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必须懂得一定跨学科的知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呈综合化的趋势。基于此,新教材在编排时,强调了课程综合化,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由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断加强,因而教师要想透彻讲解和分析某一专门学科知识,往往得借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集中培训、进修等渠道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带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洪岚: 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肯定,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教育的宏观重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鼓励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群体因素。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师之中,群体组织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否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的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修养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成长的心理环境,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个人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对于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教师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态度和能力,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如专业信念、专业能力、专业自觉等,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无疑是多样的,我觉得缺少发展空间和发展追求,可能是问题中的问题。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吴春琴: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是教师主动参与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仅靠培训、学习、交流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育科研

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 哲学 。 目前 在 社会 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 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初中数学论文一们: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在池塘里,在田野上,在天空中,到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大自然的景色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晴天里,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软绵绵的春风拂在脸上,

教师专业发展,朱永新教授总结为“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由此看来,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写作,是优秀教师必备素养。朱教授为了鼓励新教育教师专业写作,在教育在线网站发布了一则保险条例:每日三醒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人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看似带有玩笑的广告,日后影响了一大批草根教师走上写作之路,加快了专业化发展进程,成就幸福生活。教师专业写作需要克服畏难情绪。最怕还没开始,就先把自己给打败了。“不会写”、“写不好”、“多年没有拿笔了”等等借口统统冒出来了。要相信,写作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拿起笔来写,渐渐地你会发现,写作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在写作中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写作得冲动,就不顾一切的去写,千万不能等,一等,这点“火花”,这点意志就消磨掉了。这里引用张志公先生关于学写作的一段话:一般来说,学写作大概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初学写作的同志,开始阶段总是苦于没有话说,拿北京话来说就是“没词儿”。这反映出思路还打不开,写作能力不高,缺乏锻炼,所以写起文章铺陈不开,需要发挥的东西也发挥不出来。在这个阶段,最好大胆地、放手地写,对于写作不要惧怕,头脑里不要有框框,先放开再说(古人也有这样的主张)。这样做一个时期,手就逐渐放开了,也就有话可说了,而且总觉得想说的话很多。到了这个阶段,许多人往往又不知如何下手,对于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必说,拿不准主意。这时候就需要锻炼把文章写得简要、精炼。所以,对于写作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要看练习写作的人,出在哪一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何。“开始阶段总是苦于没有话说”这是所有初学写作的人的感受,老师开始写作同样有这样的感受。四年前,我决定写作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但是,从第一天开始写随笔,我立誓写下去,不管好坏,先动起手来。一段时间下来,文章得到网友的鼓励,信心来了,思路渐渐打开,要写的内容一下多了起来: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有的是故事,孩子天生就是创造故事的人。这个孩子为什么贪玩,那个孩子为什么热心,“问题生”的问题怎么形成的,如何转变……一节课上得好坏,为什么,需要反思总结。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写的内容就有了。总之,只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有的是内容写。一个学期下来,不害怕写作里。相反,由于家长的需要、网友的鼓励,慢慢地写作成了内心需要,成为一种习惯。突破了第一阶段,会出现像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对于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必说,拿不准主意。”这是写好的问题。从我有限的经历看,专业写作,主要写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情,主要以案例为主,多写短文,这样容易上手,也容易写好。我的随笔日记大多采取先把要写的事情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然后写一写通过这件事的看法、想法,以及给自己或他人有哪些借鉴。比如:我在班级尝试改变问候语。首先,我先介绍如何产生这一想法的;尝试运用中学生的表现如何;实施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的;实施后带来哪些好处等,一一写下来,就OK了。之后,我把这篇文章投给《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竟然发表了。要写好,必须行动,“我手写我行”,只有在写中才能写好。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写作时间从哪儿来?不解决这一问题,写作就是一句空话。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澄清一个认识,为什么写?专业写作除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外,我觉得专业写作,能带来快乐,提高幸福指数。写作是个渐变的过程,从开始的畏惧,到逐渐喜爱,再到写好,得到认可。这一过程充满神奇,令人兴奋。每当文章受到他人的肯定,获奖、公开发表时,就是最幸福的时刻。为幸福的事情,不会没有时间,就像热恋中男女,一方邀约时,另一方会欣然应约,总会想方设法地找时间。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只要善挤,每天千字文完全可能。再举一个例子:苏霍姆林斯基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没有很高的学历,17岁初中毕业后,只经过一年的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他当上了农村的小学教师。然而,他坚守理想,坚持学习,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一直坚持每天早晨5点——8点从事写作,白天去课堂上课、听课、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的问题。这一写,一生中写了40本书,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共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片小说。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写作不难,难的是怕动手,不愿意。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有关吗

评职称,主要就是评个人对岗位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论文,就无法体现自己的岗位能力,那么,这个职称等级该给谁呢?因此:  教师评职称,肯定要和教育教学有关。具体的说,就要与自己的岗位教育专业相关。  评职论文要根据公务员局职改办认可的论文发表单位发表。否则,一旦不是认可单位,论文就白发了。原因是评职称,不是专业研讨,更不是论坛,所以,评职论文不能随意发表,非职改办认可的单位,发表无效。我原先也不清楚,结果浪费了好几年时间。  关于评职论文问题,可以提前向所在地的公务员局职改办咨询清楚,自己参评的专业职称论文应该在什么单位发表。然后,提前多写几篇以便选择。

话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王立凤: 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其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专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专业之外的某些素质即非专业素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着力阐述影响教师展业发展的非专业素质及相关问题。 文化素养 教育教学是极具综合性的行为和艺术,赖以多元文化作为支撑,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的、现实的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良好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有志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深入专业领域研究的同时,要重视文化素养的形成和优化,做到既有知识又有文化。 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反思是一种能力,是后天形成的个性品质,反思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主体有意识地养成,以致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分析、审视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改革创新,进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一方面,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反思能力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特征,因此要积极培养良性的反思能力和正确的反思观,积极主动客观地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教师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 王莹: 给教师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成长环境,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在我看来,教师的良好成长环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美校园,而且应该有充盈的人文气息。学校领导应该视野开阔,胸襟宽广,思想解放,理念先进;教师应该个性鲜明,志趣高雅,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学生应该求刻苦好学,积极进取。浓郁的人文气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气。 拥有宽松的氛围。首先要给教师“松绑”。教师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不能以刻板的制度去苛求教师,不能以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教师,而应该以更合理、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行为;在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提高水平,教好书、育好人 组织有序的培训。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学习进修。要着眼于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之能充实专业知识、提高驾驭课堂水平、提升研究境界、完善自身人格。 顾章琴: 首先,我觉得是教师个人的价值观。教师个人对于教学工作的兴趣和理想价值观及认同感是支持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反之,教师若缺乏教学志趣,则易对教学丧失热情,从而对其敷衍塞责,这样自然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例如,我们教师都要评职称,这就对老师的学历、文章发表等许多项目都要有要求,如果有的老师追求高一些,想早一些评到,他会认真参加函授学习或自学考试等,学习教育理论。通过这些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勤于笔耕,经常写一些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等,在实践中来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向前发展。反之,有的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追求不大,只是安于现状,这样就永远不会进步、不会有创新,做了几十年教师也就相当于做了几年,只是一直在做重复的工作罢了。 其次,我认为是时间因素。我觉得时间资源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日常的教学中,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授课任务已经很重,除了参与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备课、批改学生作业等。由于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任务过多、过杂,教师在整个在校活动中显得杂乱而片段化,教师沉浸于繁杂的事务之中,穷于应付,事实上有时真的是缺少时间和精力对专业问题和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的反省和思考。此外,教师还要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教师正常的时间精力消耗殆尽。 王军: 教师专业发展呼唤个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本人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协同作用。 一个老师如果满足于为衣食而教,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如果他把教育当作事业,认真地去做其中的每一件事,那么,他必然要去钻研业务,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反思教育实践,追求教学艺术,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 再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要让教师敬业爱岗,造就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和让教师生活无忧的教育保障体制必不可少。教师要发展,需要一个宽松、民主的育人环境。有的学校一味地强调把“蛋糕”做大做强,规模经营,在教学上实行“大一统”,一样的教学案例,一样的课堂讲授,一样的练习和评讲,一样的测试与评价,把教育人类同于工厂生产产品,视学生为会说话的机器,教师也毫无个性可言。学校办学要有特色,教师成长更应该有个性。 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请多给老师们一点施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陈光华: 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具有“长方体”素质。 “长”,一是指教师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与专业特长。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勇于创新,苦练教学基本功,提升业务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二是教师应具有顺合学校特色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将个人特色与学校特色紧密藕合,共同发展。 “宽”,一是指教师知识面要宽。一方面教师勇于和其它学科的拥抱,从“点性学习”到“线性学习”,提升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层次。另一方面要利用敏锐的触角和目光,随时关注知识的变化发展动态,及时捕捉新信息,创造更宽阔的思维空间。二是指教师要有宽容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升华自己的情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流平台。 “高”,一是指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二是指教师要有前瞻的理念与高深的学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蒋厚祥: 立志 认真 合作 学习 研究 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立志”、“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学会立志,合理立志,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生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当然,“立志”应该合理,而不该好高骛远。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知识经济时代,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 陈萍: 每天进步一点 所谓“每天进步”就是永远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而不是今天进步大一点,明天就可以停下来歇息;更不是今天停下来歇息,明天再去努力。要知道滴水所以可以穿石,并不在于它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她每天都在坚持不懈,终于,在某天,这小小的水滴穿透了坚硬的石头。积沙之所以能够成堆,也不在于它的数量,而在于它每天都在日积月累,长此以往直到形成一个巨大的沙滩。所以,我们应该坚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自己每天在努力,每天都在进步,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来自外部的推动力和内部的驱动力。 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可以很好的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专业发展的目标,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发展的内部因素。只有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教师才有可能每天进步一点。 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 ——以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唐君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教师增加和补充新知识,在形式上也多采用“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许多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也不太明确,用到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缺乏系统的计划,由此导致教师中的浮躁情绪,专业发展的欲望不强,也势必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以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则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实施校本培训,不同的学校在内容的选择、培训的形式、管理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关键的着眼点应该是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由此促进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首先就要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既要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而展开,要有充分考虑到学校中每个教师的需求,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激发教师自觉参与学习、主动提高的愿望与热情。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探讨、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强调个人的主动学习。只有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校本培训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假如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培训则很难激发自身的发展欲望,必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学习、提高,尤其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使教师获得自尊,获得更多的认知,获得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就能有效的级法人本身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举行各种专题讲座活动、交流研讨活动,师带徒活动,合作学习、课题研讨等形式,同时在实施校本培训中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的形式与内容,以真正达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 卜彩霞: 提升自己 迎接挑战 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教师迫切需要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紧紧抓住机遇。 学——打开窗子。今天的社会正朝学习型社会方向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再加上远程教育和网络的发展,“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已成为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还要涉猎社会自然百科,不自封,不自傲,终生学习,变“一桶水”为“长流水”。 做——迈开步子。“做”,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行动,而是以研究的态度去做,去实践。研究教学课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的针对性和训练量,更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学状、个性及转化矫正的方法。在研究性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娴熟的教学技工,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和模式。 思——开动脑子。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程序、教学结果等,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朝“学者型”教师方向发展。 薛皎云: 老师始终在忙,在校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的时间,无论是校长,还是班主任,身边总有着忙不完的事:正常的教学,学生的安全、生活和学习进展,学校各种繁杂琐细的事务及没完没了、名目繁多的会议。此外,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互动环节等无疑耗去老师不少的精力。 因为忙,大部分教师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加上要时刻想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最终造成自身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自我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小,原本期望颇高的职业诉求渐渐化成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从现实情况看,这种叹息如果不加关注或引起注意,受影响的将不仅仅是老师个人或教师这一职业。小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发展,大到一个民族的繁荣复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这是因为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学和其他事务的执行者,而且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心灵的塑造者。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和理想,承载着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巨大期望。因此,相比起其他行业,教师职业的发展诉求显得更为强烈也更有意义。 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学校责无旁贷。实际上,教师和学生同样面临一个发展的氛围或环境问题,而且前者综合素质的实现程度往往关系到后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最终效果。而要帮助教师实现名师或大师的职业追求,学校就不能将教师看成无限的、廉价的、可不断开采的资源,在最大限度地留给老师自由支配的时间之外,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并注意搭建教师与外界沟通的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各种条件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满足其职业诉求。 另外,大多数教师对教师职业都持有很高的认同,认为这一职业是神圣高尚的。但是,他们也期许能得到更多的社会、他人的认同,家人、领导、同事的认同。只有这两方面的认同真正合而为一,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施展自己的才能。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无论从历史还是未来的角度,教师职业的确伟大,但高尚的职业并不意味着只有奉献而一无所求。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说:教师不是圣人、神人,其所做的每一件事并不都是高尚的,教师也需要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教师也要吃饭、睡觉和逛街……人们总是站在很远的地方看待教师,却没有真正走近教师;人们总是对教师有许多的要求,却每每总是忽视教师应得的回报。 现实情境下,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认同离本该有的程度还有漫长一段旅程,这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关注和行动,需要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除掉目前缠在其身上的种种束缚,使教师能够从教学之外的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发展奠定基础 李旭红 首先,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同步提升;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这说明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括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这种双重的学科基础,使得教师教育在与其他专业教育相同的时间内既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又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其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动态。面对全球交流所带来的人类知识和信息总体的加速增长和更新,教师应理智地顺应全球化教育时代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断从观念上更新自己。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也不可能再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来源和权威,学习能使教师摆脱传统对教师职业,对自身的习惯性定位,听取和吸纳各种意见,不断学习,向教师群体学习、向学生学习,甚至向他国学习,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胸襟。真正做到“崇真尚本”,以海纳百川之气度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学生,从而容纳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世界。 影响教师成长的几个因素 余云峰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一名教师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至少要3 年的教学实践,到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和尝试创造性教学需4 至8 年,从成熟到最佳水平的发挥则需要8 至15 年,而到出成果阶段则需要15 至30 年。因此,要成为一名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教师的成长,需要教师心理上的成熟,教学艺术的精湛,教学理论的升华。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现就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总结如下: 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内部环境 1、爱岗敬业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而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许多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时存在着“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职业理想还有幻想的痕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的磨炼,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教育实践锻炼,在工作几年后才能确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所以,爱岗敬业将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教师。 2、勤奋好学是教师成长的根本。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有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 教师还要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积累,必须具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要成为一名教师,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根本。 (2)努力学好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驾驭能力,同样也是通过勤奋学习、不断积累教学过程而获得的。 教学过程是不断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的成败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调查中不少青年教师向我们反映,由于缺乏组织活动能力,致使在教学中不知如何组织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往往顾此失彼,有时还闹出笑话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组织活动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只有掌握好精湛的教学艺术,才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师。 二、影响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 1.和谐的校园氛围是教师成长的土壤。 教师要在一起和睦共处,必须形成一个健康、融洽、和谐、宽松、友爱、民主的心理环境,形成一个干群、同事、师生之间团结共进的人际环境,形成一个广开言路,心理沟通,宽严适度,管理得当的工作环境。惟有如此,学校才能把优秀教师稳定下来,才能产生“良禽择木而栖”的效应。惟有如此,才能使优秀教师领悟到自己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当自己的思想、业务和生活上的问题,能得到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关怀、帮助和体谅时,就会自觉地融合到这个群体中,并增加了对这一群体的依赖程度。这种关怀体贴会给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精神力量,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凝聚效应。这可能是教师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条件。形成这种校园氛围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在于学校领导的整体素质。这种素质集中体现在“是强者”,“是能者”, “是贤者”三个方面。是强者,则坚强,勇于进取,善于开拓;是能者,则能干,懂教育,善教学,会管理;是贤者,则任人唯贤,公正,正派,善于感情投资。有了这片肥沃的土壤,教师才能茁壮成长。创设一个严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2、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教师成长的肥料。 激励就是使系统运动起来,使系统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说,激励就是激发教师的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的作用就是让教师个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工作成效。实践证明:一个学校如果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对教师的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就会人浮于事,人心涣散。如果运用激励艺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竞争力度,教师就会有目标、有干劲。在激励因素的作用下,教师内在的潜能得到激发,就会形成一股推动力、造就一种发展力。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的工作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除管理环境包括该教师以前受过的训练和教育、过去的知识积淀和任教的经验以及先天的素质,他的工作表现好坏还要受教学设备和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不管其他条件如何,激励总是决定教师工作行为表现的首要因素。有了激励,教师的发展就有了动力。 3、培训、进修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作为学校工作中时间最长,信息量最大,劳动量最大,活动量最大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只有把培训渗透到这个“中心”中去,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尽快的提高。可以通过“岗位”提高,通过“帮带”提高,通过“讲座”提高,通过“评价”提高,通过 “研究”提高,通过“撰写”提高等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1)名师的“传、帮、带”。“名师出高徒”,这是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可以断言,凡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名牌学校,均有一批为人师表、造诣颇深、见解独到、才干超群的名师。一方面,名师可以带出一批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形成高素质的教师整体;另一方面,名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可以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草的优秀苗子。 (2)教师的进修、培训。新课程在内容上作了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相比之下,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就显得十分突出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必须懂得一定跨学科的知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呈综合化的趋势。基于此,新教材在编排时,强调了课程综合化,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由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断加强,因而教师要想透彻讲解和分析某一专门学科知识,往往得借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集中培训、进修等渠道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带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洪岚: 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肯定,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教育的宏观重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鼓励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群体因素。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师之中,群体组织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否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的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修养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成长的心理环境,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个人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对于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教师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态度和能力,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如专业信念、专业能力、专业自觉等,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无疑是多样的,我觉得缺少发展空间和发展追求,可能是问题中的问题。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吴春琴: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是教师主动参与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仅靠培训、学习、交流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育科研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关系

第一、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使之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符合学校发展的方向。第二、培植“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第三、要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跳出专业,基于专业,超越专业。教师不仅要关注本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其它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不仅要关心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学科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合理性;教师应当对课程之外、学校制度之外的整个社会保持一种关心、兴趣和审视的眼光,应当主动地介入社会生活,并保持一种独立立场。第四、要终身学习。只有不到学习,才能有效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第五、要具备研究的意识和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缺乏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乐趣的热情。所谓学习的乐趣,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每当我们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我们也有自己的快乐。一节解剖青蛙的生物课、一节到大自然写生的美术课、一节幽默风趣的数学课·····都让我们津津乐道,都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而今,我们显然已经离这些美好的回忆渐行渐远了。事实上,我们这些老师教育孩子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缺乏童心,缺乏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乐趣的热情。老师常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其实学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充满了幻想,好游戏,爱提问题。可是有些老师总想把他们变成“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很容易造成两代人的隔阂,很多是失败的。二、 缺乏研究型教师的素养,教学效率低下。从教多年,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教师手中除了教材和教参,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除要努力实践、总结经验外,还要善于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素养,在研究中成长、进步。三、 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教学传统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有答案都以老师为准,老师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学套路几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这样的教育只能让学生成为“接收器”、“读书的工具”。如何改变观念,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服务,为此老师要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在新思路下进行语文的创造性教学。

怎样迈过这三道坎儿?第一,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机会总是垂青准备特别充分的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把自己放在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宝贝放错了位置,就是废物。每一个人都是母亲眼中的宝贝,可是当你站错位置的时候可能就是废物。宝贝放错了位置就是废物,要把自己放在对的地方。第二,持续阅读,汲取能量。我觉得这里的阅读应该是广义的:读人、读书、读物、读课,把读人排在第一位,尤其是结识比你更优秀的人。生命本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遇见,遇对了人,生命的枝干才能更好地拔地而起。其次才是读有字之书。一切阅读都是老师的专业的阅读,但是这个阅读要有一定的品位,否则的话,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只追求故事情节的网络阅读上,这种阅读可能会影响专业发展。所以,阅读要有一定的品位。关于阅读,很多人都会讲到自己专业发展过程当中离不开阅读。小时候我是从听书开始,连环画,初中读武侠小说,到大学之后读了大量的名著,几乎能借到每一本书都借来用,再后来进入专业阅读,最后到了超功利的阅读。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要有文本解读的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一定是在大量阅读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而来的。老师不读书是最大的不务正业,你别以为深夜改作业就是敬业,不是的,不读书才是最大的不务正业,因为你自己只看眼前三本书,教参、教辅资料、教科书,你别指望学生看到三丈高的地方。

如果是专业教师的话,学校只有你这么一个专业教师,无法与本校教师。你是本校水平最高的。领导不重视培养教师。自己没有追求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