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比较美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才好

发布时间:2024-07-06 17:03:57

比较美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才好

第一章 美学,从何而谈 (一)美学与美感的概述 什么是美学?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1]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是更加广泛地和独立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应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美学,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而美感人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美或内在美的特征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在客观存在事物的美的特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音韵、谐调、鲜艳、匀称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基础。2、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力量。美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审美对象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审美就是对美与丑进行鉴赏,只有通过认识、评价、鉴赏活动,才可能产生美感。由于每个人的审美需要、观点、标准、能力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而对同一对象的美感体验也不相同,不仅对美与丑的评价鉴赏能引起人的美感,而且对善恶的评估也会影响人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二)美与美感 什么是美?尼采的理解,除“外观的幻觉”[2]说和“生命力的丰盈在对象上的投射”说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什得注意的提法: 第一、美是强烈欲求之所系。尼采认为,自康德以来,一切美学理论都被“无利害关系”这个概念败坏了。他厌恶所谓“无欲的静观”,而主张:“美在哪里?在我须以全意志意欲的地方;在我愿意爱和死,使 意象不只保持为意象的地方。爱和死:永远一致。求爱的意志:这也就是甘愿赴死。” 第二、美是强力的形象显现。“当强力变得仁慈并下降为可见之时,我称这样的下降为美。” 尼采对美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 第一,联想说。美的判断“赋予那个少许发它的对象以一种魔力,这种魔力是以各个美的判断之间的联想为条件的,却与那个对象的本质完全无关。”把一个对象感受为美的,是因为这个对象激活了主体无意识中对以往种种美好体验的回忆,所有这些体验相互少激励,集结在这个对象周围了。所以,美感是以无意识联想为基础的一种错觉。 第二,动物性快感混合说。我们身上存在着性部动、醉、残酷等动物性快感状态,当一个对象少许起这些快感状态所寓区域的兴奋之时,“动物性的快感和欲望的这些极其精妙的细微差别的混合就是审美状态。” 第三,同感说。在远古时代,人受恐惧的训练,在一切陌生者身上看到危险,于是学会了在心中迅速领司和模仿对主感情的本领,即学会了同感 。人甚至把这种看法从人、动物推广到了自然事物,以为一切运动和线条都蕴含着意图。由恐惧而练习同感 ,由同感而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美感,包括对自然的美感。此说相当于移情说,不过尼采指出了移情起源于原始人的恐惧。 第四,距离说。美感有赖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距离。 (三)由美感而产生的美学构想 由费希纳开始的“自下而上”[3]的美学所提供的所有启发就在于此。 我们既然已经有了人类真实的审美体验作为美学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作为讨论一切美学问题的最本原的基础,那么关于美的客观存在的假说,立即就成为一种奢侈,而且绝对是一种碍手碍脚的奢侈。从美感出发的美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也不复是美的所谓本质,不复是关于美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是美感的本质,美感过程的本质,是人类主体审美地感知和把握对象的过程本身。这就意味着美学已经从一门关于“美”的科学转化成了一门关于“美感”和“审美”的科学,美学的立足点也就从本体论层面上迅速地转移到了认识论层面,从对本体的形而上的研究转化为对认识的形而下研究。 有位哲人说过,当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某个对象很“美”时,他们说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而且同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之中。更何况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用以判断对象的价值标准不同,面对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将它放到整个审美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不同个体的审美体验的差异,甚至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持的价值标准的不同。我们在观照一片清淡平和的风景时产生的怡然自如的愉悦固然总是被美学家们称之为“美感”,然而我们在剧院里观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时心灵有可能经受到的巨大震撼也可以称之为“美感”吗?还有,我们在阅读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经历的怪诞无比的复杂心情,应该不应该也称之为“美感”呢? 这样的问题,我们从历代美学家们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根本就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人们总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美感,却似乎很少来谈论那些被称之为“美感”的人类的具体感受本身。 第二章 由美学而发的审美感受 (一)审美感受 审美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是一种给活动主体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并且还是一种通过这些主体的心理感受而获得其意义的活动。因而研究审美,首当其冲应该研究的,就是人类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人们将这种感受称之为“美感”。 研究“美感”,我们却很难直捷地用一两句话给出“美感”的定义。这不仅是因为在漫长的美学发展史上,就此曾经有过许多的争论与异议,而且还因为美感的定义其实也与美的定义一样,涉及到美学领域里几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问题。对“美感”的理论界定,与此前美学家们致力于对美的界定一样,实际上正是美学中有限的几个最核心的问题中的一个。 美学中所有不同理论、不同观点的争辨,只要是具有理论意义的争辨,大致只能出于两种最基本的分歧。其一是缘于各人欣赏趣味的不同,其二,则是缘于理论出发点的差异甚至对立。 不同风格与流派的代表人物经常互相攻讦。古典主义者看不起罗可可风格,现实主义诋毁流漫主义,托尔斯泰极不喜欢莎士比亚,其间的是是非非,更不能一言而尽。纵然我们能够找出许许多多理论上的根据,来证明某一种艺术风格比起另一种风格来更有生命力,或者说某种风格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显得更加适合时宜,我们亲身的审美感受却好象并不受这些理性的证明的左右,它似乎超越于理性的思考之外,而直接在心灵中与对象产生碰撞。面对这样一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审美感受,如果我们不想变成为感性领域里的暴君就只能这样说,因趣味不同而产生和出现的感受的不同之间,恐怕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要是真实的而非虚伪的审美体验,就是正确的。在真正的审美感受领域里,没有错误可言。正因为此,休谟才说“趣味无争辨”,因为在审美的领域里真正值得争辨的不是感受的真伪,而是某种感受是否属于审美的范畴,应该将哪些心理感受归之于审美的范畴之内,而又应该将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剔除出审美的领域。然而这样的讨论,早就已经超出了趣味的差异。 这样的分歧与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美学分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用一个也许不那么恰当的比喻,出于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美学争辨,就象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人为了打破回教徒对东西方贸易的封锁,四处寻找通向东方的海路,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行的他们始终都未能真正到达传说中那个神秘而诱人的黄金之都,然而在这个探险过程中,从每个方向前进的人们却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财富;而因为理论基点的不同出现的争论,则象是那个古老的盲人摸象的传说所描述的那样,那位摸到腿的盲人说大象是柱子形的,那位摸到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就象一把蒲扇,那位摸到大象腹部的人说它就象是一块平板……不同的摸索者都会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推导出他们不同的理论,于是难免会从中产生出关于大象形状的“柱子学说”、“蒲扇学说”,甚至可能更振振有辞的“平板主义”。 然而就像要解决摸象的盲人们的争论,我们有可能做到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出他们各自的理论出发点之后,比较这样几种不同的出发点对于完整的大象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就象某个三段论如果最终推导出了荒唐的结论,而它的推理过程本身又正确无误的话,我们就应该到它的前提中去发现与寻找错误的根源。一个自完备的理论体系如果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那么很有可能其错就在它的理论出发点。 (一)审美价值与评价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三、)对美学的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后,曾占中国美学主流的实践美学话语开始衰落,美学界或是拒斥形而上学而转向审美文化的实证研究,或是仍在传统模式内以生命本体置换实践根基从而倡导生命美学或后实践美学。然而,美学基本理论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最终还在于思想范式的转换。曹俊峰的《元美学导论》就是这一转换的初步成果,它无疑是90年代以来最有创造性的美学原理著作之一。在批判传统和当代美学的缺陷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它们共同的病因在于语义含混、概念不清,对于美学陈述的性质认识不够准确,在讨论美学问题时缺乏自觉的逻辑意识。由此,他提出以语言分析作为对美学痼疾的“较好的诊疗术”,其所谓的“元美学”(metaaesthetics)实质上就是语言分析美学,“它以一般的美学陈述为对象,以更高层次的语言对美学陈述作语义和逻辑分析”。根据他提出的诊治方案,首先要从审美和美的分析转变为用语的分析,从而把美学陈述或语句作为解析对象,进而还要考察美学陈述的内在逻辑问题。显然,这一方法论来自于欧美的从弗雷格、罗素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它体现出将这一思维范式具体落实到美学领域的本土化的努力。在具体操作中,作者先是从美学概念的分层(对象描述层、心理描述层、艺术技巧的评价层、审美评价层和美学原理层)入手,考察了这种鉴赏性概念的语义上的模糊性多义性、不可定义性,以及随审美心理而不断创新的开放性。接着,又着手对不同的审美命题分别进行语义分析,从而推导出一系列的结论:所有审美对象描述句都带有主观情感性,都非客观准确描述,越是不可证实就越有审美特性;审美心理描述句不能把个人的内省经验的描述普遍化。如此等等。 毋庸质疑,《元美学导论》深受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它突破了以往美学原理研究(深受黑格尔主义浸渍)仅囿于人文主义一脉相承的传统,力图在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构建出元美学的理论轮廓,为中国美学的多元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结论:千百年来人们很少真正从具体的人的真实的感受出发来研究美学,从人性的角度来研究美学。离开了人的感受,离开了人性及其人性的发展变化过程,美就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这样的研究,永远不可能看到随着人本身的变化,随着人类所赖以生活其中的自然与社会背景的变化,随着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艺术与人的审美感受本身都在发生着不停顿的变化。所以我只能说,我们既然生在这个人们思想境界还不高的年代,我们就只能通过相当的定义来结实我们所谓的美学,可是,我多么希望,我们所说的美学,不仅仅是艺术家眼中的美丽,它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入平常百姓啊!审美活动则是象征地面对世界、超越世界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比较文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才好看

对不起,没空给你做作业。谢谢

就是比较二者不同。我写过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发给你看看

①标题(Title)②署名(Authors)(包括单位及合作者)③摘要(Abstract)(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④引言(Introduction)⑤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⑥结果(Results)(包括图表及其注解等)⑦讨论(Discussion)(包括结论)⑧致谢(Acknowledgements)⑨参考文献(References)摘 要为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内容,在论文的正文之前,用醒目字体刊印约200~250字左右的摘要,简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摘要力求精练,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摘要之下,根据内容选写3~8个关键词(Keywords),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编制或纳入电子计算机检索,尽可能用标准的 “主题词表”中的术语引 言亦称前言、导言或序言,是文章开头的一段短文,简要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出研究方法和途径,亦包括这一研究的历史、现状、前人的方法、结果及见解,对自己的启发等引言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定向作用,写引言切忌离题或公式化。在正文内首次出现不常用的英语术语缩写词时,应写明全称,并要有中文注释材料与方法材料部分应说明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所用仪器和试剂的产地、型号及规格等,实验动物的来源、名称、种系、性别、体重及健康状况等在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研究的对象与数据如何获得,使读者了解样本的代表性、组间可比性、指标与观测方法的精确性。详细写明实验步骤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验证。生物学实验必须设立对照组结 果结果部分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描述必须如实、具体和准确。把经过审核以后用统计学处理过的实验检测数据资料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及图表中表达科学研究论文的结果多用3种形式,即表格、图及文字说明。表格应做到有表序和表题。图下应有图号图注,图中重要部位应有标志,应用原始的实验记录图或照片,不宜用复印件或影印件文字、数据和符号是表达科研成果和结论的重要手段。文字应简明、清楚和明确,多用数学式表达成果,正确运用各种符号,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论,应作客观的分析,不宜作过多的文字说明讨 论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论或预测等,或者应用自己和定论的实验根据进行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中要避免与实验结果无关的主观推断或不成熟的结论谢 词一部论著的写成,必然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对于在工作中给予帮助的人员(如参加过部分工作,承担过某些任务、提出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某些指导的同志与集体等)。应在文章的开始或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的客套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①论证作者的论点,启发作者的思维;②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③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篇数不宜过多,论著类论文要求在10篇左右,综述类文章以20篇左右为宜所引文献均应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并注意多引用权威性、专业性杂志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列出时要按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编数码,依次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书籍)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译文注明译者)、书名、页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等完整的参考文献(论文)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卷/期、起讫页数等、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比较美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

我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这是一门非常深奥而又纯粹的学问。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爱美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研究美的能力和天才。审美和美学根本就是两回事,审美本质上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现象,而美学则是对这种生活现象作哲学的追问。美学最初隶属于哲学,后来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美学是跨学科,涉及到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种学术门类,作为研究,它需要深厚的学术修养,特别是哲学的功底。但现状却是,到处都有美学,美学研究的队伍之庞大和美学著作以及文章之多,让人望洋。有服饰美学、建筑美学、音乐美学、教学美学、文化美学、装饰美学、体育美学等,各种大的美学门类中又可以划分为更为具体的小的美学门类,如体育美学中又具体有足球美学、篮球美学、舞蹈美学、围棋美学等。现在似乎只差“吃饭美学”、“解溲美学”之类的了。但读这些美学论著,我们除了看到一些美学的术语和概念以外,根本就看不到哲学。我们看到,有些甚至写了多本美学专著的学者,对哲学其实一无所知。有的美学论著谈的根本就是一些简单现象以及对现象的体会,不过借用了美学的外表,实际上根本就无深度可言。这里附带谈一下我对实践美学的认识。我认为,实践美学最大限度地发展了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与国内其它美学派别相比,最具有理论阐释功能,但它同样存在严重缺憾。弥补实践美学缺憾的关键,我认为并不是宣布要“超越”或“否定”它——任何想超越和否定它的美学学者,尽可去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而不必靠“超越”、“否定”的舆论迫使实践美学的“引退”——而是实践美学自身的学科定位:它究竟是给审美实践以指导的社会科学美学还是建立在实践哲学基础上的人文思辨美学。目前的实践美学是具有科学品格的,譬如,在对审美发生规律的揭示上,实践美学的科学性是无可替代的;在文化审美价值生成的阐释上,也是有阐释力的,当然需要对“本质力量对象化”所造成的“泛美主义”加以适当限定(详见后文)。但就实践美学的整体学科特征来看,我个人认为,它更接近于思辨美学。实践美学中不仅有“积淀”、“有意味的形式”等难以证真或证伪的思辨概念,而且,“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然的人化”也成为以实践为本体思辨展开揭示“美的本质”与“规律”的逻辑起点或理论基石。这使实践美学所揭示的美的本质与规律,同样具有极大的审美阐释盲区。 当然,对于思辨的实践美学来说,这并不是缺陷,或许正是其纯正学术品格的体现。譬如说视觉对称美,只是源自人的两眼结构,显然毫无学问深度可言,而如果用思辨的语言,将其解释为“有意味形式”、“自然向人生成”或“实践劳动创造”等等则显然深奥的多。但对于要走向科学的实践美学来说,这却是严重的缺陷,但它并不能靠对现有体系的修补来解决,而是要靠新的体系建构和对“美的规律”的充分揭示来实现。这却是很难的。笔者从事社会科学美学研究,自知才疏识薄,用了几乎15年时间也没有穷尽对“美的规律”的把握。因此,看到有些先生能在一篇论文揭示美的规律,而且附带将真、善、美规律统统网尽,我只有像当年福楼拜对乔·治桑所表示的那样,羡慕之余,只能自愧弗如[7]。 从价值属性谈审美价值 从价值学角度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正如朱立元先生指出的,的确不是美学新说;但引进价值概念后对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是事实。究其原因,我想大半不在美学自身,而在价值学。数十年来,哲学界对价值学深入研究后,竟得出几乎与二千前年柏拉图“美是难得”的同样的结论:价值是哲学理论中“最深奥、最烦难的领域之一”[8]。我这样说,也决没有否定价值学美学的意思,而只是说,美学学者在运用价值概念时要多一些谨慎。像陆梅林先生认为价值是“物的物质属性”的观点,今天在价值学研究中便已被大多数学者所否定。否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不符合马克思的“说法”,而是因为其学说本身难以自圆。像商品价值,它“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9],怎么能说成是“物的物质属性”呢?朱立元先生认为价值是“关系范畴”,是目前哲学界较为普遍的观点。我则认为价值的存在论本质是一种系统属性,是一种结构性和获得性系统质,如商品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系统中才存在。当然,不同的价值理论可以共存,彼此间的论争也不属于美学范畴;无论我们引进怎样的价值理论,关键是要能解决美学的理论困境。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之中同样不应当有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马克思生前虽然在一般语义上用过“价值”概念,但他从未从哲学角度研究过“价值”;马克思著作中的“价值”,主要是经济学的价值。这与西方学术史上哲学“价值学”较经济学“价值学”诞生较晚的轨迹是基本一致的。因此,陆先生所谓“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看来”云云,是欠严谨的。而朱立元先生引用的马克思那段论“价值”的“经典语录”也有误,“‘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这也是‘价值’的种概念”[10],并不是马克思原话,而恰恰是马克思转述他所要批驳的瓦格纳的观点。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这一“误读”,是十多年前郝晓光先生首先发现并更正的。其后,李德顺先生在他的《价值论》中又有详尽的考证。马克思不同意把“商品价值”作为这种“价值”属概念的原因很清楚,因为这种作为种概念的“价值”实际上是从“使用价值”演绎出来的等值概念,瓦格纳企图用这种推演将“商品价值”变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派生物,以抹煞“商品价值”的特殊社会本质。因而,无论这一表述多么合乎我们对价值的理解,也不能拿来作为马克思对“价值”概念的定义[11]。但十多年来,由于学科隔阂,美学界经常有人将其作为马克思的“价值”定义习惯性地转引,这里顺便更正,以免继续误读下去。 其实,这段话是不是马克思的原话,并不影响它的真理性。李德顺先生自己也认为哲学价值更接近于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他的“价值”定义也是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属于价值“效用”说。因此,上述“误读”,也不影响朱立元先生对价值和审美价值论述和他对陆梅林先生的批评。而正如朱先生指出的,陆先生同样也认同价值“效用”说,陆先生甚至直接把“使用价值”概念作为“价值”的定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价值“效用”说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既无法涵盖作为价值“特殊”的“商品价值”,更无法充分解释审美价值,尤其是文化审美价值。一些学者在运用效用价值探讨审美价值时,甚至陷入了阐释的循环:客体具有审美价值,所以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求;而客体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则是因为它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求。这样的“美学研究”,确如赵汀阳先生所说,“没有用处”。同时,审美应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超功利性,这也是各派美学的共识,而效用价值恰恰是指物的功利价值。尽管效用价值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审美价值,但毕竟不应成为审美价值尤其是文化审美价值的主体。正因如此,价值“效用”说使我的审美价值系统研究,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我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观点中受到启发,提出了文化价值与文化效用价值共存的“价值二重性”观点。 大家知道,人类区别于动物本能的文化实践活动,都是自觉的意志行为,都有着既定的实践目的;人类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客体、创造客体的文化效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和对象的文化价值。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创造力合目的性的付出,体现出主体的文化效应价值;作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创造出客体的千差万别的文化效用价值。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从另一方面看,则是对人类创造力本身的确证,它体现出主体的文化价值;作为性质相同的人类创造性活动,它对象化形成客体的文化价值。客体的效用价值不完全等同于主体的效用价值,更不完全等同于主体或客体内含的文化价值。而主体的文化价值对象化为客体的文化价值,并由客体文化价值加以对象性确证,因此,这两者是完全等值的。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我这里所谓的“文化价值”,就是客体所“对象化”、“物化”的“人的本质力量”,它同样源自《巴黎手稿》,而且应当成为科学的实践美学中应有的概念,因为它既是对“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价值描述,又可以解释文化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的确,人们欣赏实践创造文化客体时,主要并不是欣赏它的效用价值,而是欣赏它所内含的主体创造性——人类的力量、技术、学识和智慧。尽管离开效用价值,很多文化客体将失去审美价值,但客体的审美价值却与其效用价值没有直接关系。那些模仿名家足以乱真的赝品,并不影响对外行观众的审美效果,但在行家眼中,它却一文不值,因为其中缺少人类最宝贵的文化独创性。当然,引进“文化价值”概念,并不能完全克服实践美学固有的理论阐释盲区和误区,这不仅因为前文化审美价值和社会审美价值[12]无法由它阐释,而且因为,所有的文化客体皆具有文化价值,但显然并不都具有文化审美价值。这的确是实践美学的一大理论缺憾,甚至连坚持实践美学的杨恩寰先生在承认“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确有混淆“物质生产实践与审美实践”弊端的同时,也认为“这个命题不完全适合表述实践和审美实践”[13]。其实,正象现实的物质实践和审美实践之间并不存在堑沟一样,文化价值与文化审美价值之间也不存在质的绝对差异。差异只存在于文化价值的量的或程度的方面。这个量或程度方面的差异,也就是制约文化价值向文化审美价值转化生成的一种价值差距或价值尺度。 我们知道,人类的文化实践在创造水平上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主体、同一专业领域中的实践活动,主体每次的文化价值创造或实现水平也是绝不相同的。象同一木匠制作的家俱,其工艺难度和技术发挥水平总是有高下之差异的;象同一作家创作的小说,其形象塑造与语言表达水平也是有优劣之区分的。这些客体所物化的主体创造本质或客观实现的文化价值水平显然是不同的。文化审美价值作为对人的创造性本质的肯定,显然只能以其中价值实现水平最高的客体为审美对象。而作为创作者本身,无论木匠还是作家,通常也是知道这种差异的,他们自己也总是将那些水平最高的作品作为“代表作”,以其为美。而那些大路货、大流作品,寻常价值实现水平的客体,创作者自己也不会宣耀,也不以为美。由“本质力量对象化”所产生的“泛美主义”,便可由这一概念所消除

第一章 美学,从何而谈 (一)美学与美感的概述 什么是美学?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1]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是更加广泛地和独立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应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美学,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而美感人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美或内在美的特征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在客观存在事物的美的特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音韵、谐调、鲜艳、匀称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基础。2、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力量。美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审美对象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审美就是对美与丑进行鉴赏,只有通过认识、评价、鉴赏活动,才可能产生美感。由于每个人的审美需要、观点、标准、能力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而对同一对象的美感体验也不相同,不仅对美与丑的评价鉴赏能引起人的美感,而且对善恶的评估也会影响人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二)美与美感 什么是美?尼采的理解,除“外观的幻觉”[2]说和“生命力的丰盈在对象上的投射”说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什得注意的提法: 第一、美是强烈欲求之所系。尼采认为,自康德以来,一切美学理论都被“无利害关系”这个概念败坏了。他厌恶所谓“无欲的静观”,而主张:“美在哪里?在我须以全意志意欲的地方;在我愿意爱和死,使 意象不只保持为意象的地方。爱和死:永远一致。求爱的意志:这也就是甘愿赴死。” 第二、美是强力的形象显现。“当强力变得仁慈并下降为可见之时,我称这样的下降为美。” 尼采对美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 第一,联想说。美的判断“赋予那个少许发它的对象以一种魔力,这种魔力是以各个美的判断之间的联想为条件的,却与那个对象的本质完全无关。”把一个对象感受为美的,是因为这个对象激活了主体无意识中对以往种种美好体验的回忆,所有这些体验相互少激励,集结在这个对象周围了。所以,美感是以无意识联想为基础的一种错觉。 第二,动物性快感混合说。我们身上存在着性部动、醉、残酷等动物性快感状态,当一个对象少许起这些快感状态所寓区域的兴奋之时,“动物性的快感和欲望的这些极其精妙的细微差别的混合就是审美状态。” 第三,同感说。在远古时代,人受恐惧的训练,在一切陌生者身上看到危险,于是学会了在心中迅速领司和模仿对主感情的本领,即学会了同感 。人甚至把这种看法从人、动物推广到了自然事物,以为一切运动和线条都蕴含着意图。由恐惧而练习同感 ,由同感而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美感,包括对自然的美感。此说相当于移情说,不过尼采指出了移情起源于原始人的恐惧。 第四,距离说。美感有赖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距离。 (三)由美感而产生的美学构想 由费希纳开始的“自下而上”[3]的美学所提供的所有启发就在于此。 我们既然已经有了人类真实的审美体验作为美学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作为讨论一切美学问题的最本原的基础,那么关于美的客观存在的假说,立即就成为一种奢侈,而且绝对是一种碍手碍脚的奢侈。从美感出发的美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也不复是美的所谓本质,不复是关于美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是美感的本质,美感过程的本质,是人类主体审美地感知和把握对象的过程本身。这就意味着美学已经从一门关于“美”的科学转化成了一门关于“美感”和“审美”的科学,美学的立足点也就从本体论层面上迅速地转移到了认识论层面,从对本体的形而上的研究转化为对认识的形而下研究。 有位哲人说过,当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某个对象很“美”时,他们说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而且同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之中。更何况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用以判断对象的价值标准不同,面对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将它放到整个审美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不同个体的审美体验的差异,甚至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持的价值标准的不同。我们在观照一片清淡平和的风景时产生的怡然自如的愉悦固然总是被美学家们称之为“美感”,然而我们在剧院里观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时心灵有可能经受到的巨大震撼也可以称之为“美感”吗?还有,我们在阅读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经历的怪诞无比的复杂心情,应该不应该也称之为“美感”呢? 这样的问题,我们从历代美学家们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根本就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人们总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美感,却似乎很少来谈论那些被称之为“美感”的人类的具体感受本身。 第二章 由美学而发的审美感受 (一)审美感受 审美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是一种给活动主体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并且还是一种通过这些主体的心理感受而获得其意义的活动。因而研究审美,首当其冲应该研究的,就是人类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人们将这种感受称之为“美感”。 研究“美感”,我们却很难直捷地用一两句话给出“美感”的定义。这不仅是因为在漫长的美学发展史上,就此曾经有过许多的争论与异议,而且还因为美感的定义其实也与美的定义一样,涉及到美学领域里几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问题。对“美感”的理论界定,与此前美学家们致力于对美的界定一样,实际上正是美学中有限的几个最核心的问题中的一个。 美学中所有不同理论、不同观点的争辨,只要是具有理论意义的争辨,大致只能出于两种最基本的分歧。其一是缘于各人欣赏趣味的不同,其二,则是缘于理论出发点的差异甚至对立。 不同风格与流派的代表人物经常互相攻讦。古典主义者看不起罗可可风格,现实主义诋毁流漫主义,托尔斯泰极不喜欢莎士比亚,其间的是是非非,更不能一言而尽。纵然我们能够找出许许多多理论上的根据,来证明某一种艺术风格比起另一种风格来更有生命力,或者说某种风格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显得更加适合时宜,我们亲身的审美感受却好象并不受这些理性的证明的左右,它似乎超越于理性的思考之外,而直接在心灵中与对象产生碰撞。面对这样一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审美感受,如果我们不想变成为感性领域里的暴君就只能这样说,因趣味不同而产生和出现的感受的不同之间,恐怕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要是真实的而非虚伪的审美体验,就是正确的。在真正的审美感受领域里,没有错误可言。正因为此,休谟才说“趣味无争辨”,因为在审美的领域里真正值得争辨的不是感受的真伪,而是某种感受是否属于审美的范畴,应该将哪些心理感受归之于审美的范畴之内,而又应该将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剔除出审美的领域。然而这样的讨论,早就已经超出了趣味的差异。 这样的分歧与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美学分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用一个也许不那么恰当的比喻,出于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美学争辨,就象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人为了打破回教徒对东西方贸易的封锁,四处寻找通向东方的海路,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行的他们始终都未能真正到达传说中那个神秘而诱人的黄金之都,然而在这个探险过程中,从每个方向前进的人们却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财富;而因为理论基点的不同出现的争论,则象是那个古老的盲人摸象的传说所描述的那样,那位摸到腿的盲人说大象是柱子形的,那位摸到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就象一把蒲扇,那位摸到大象腹部的人说它就象是一块平板……不同的摸索者都会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推导出他们不同的理论,于是难免会从中产生出关于大象形状的“柱子学说”、“蒲扇学说”,甚至可能更振振有辞的“平板主义”。 然而就像要解决摸象的盲人们的争论,我们有可能做到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出他们各自的理论出发点之后,比较这样几种不同的出发点对于完整的大象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就象某个三段论如果最终推导出了荒唐的结论,而它的推理过程本身又正确无误的话,我们就应该到它的前提中去发现与寻找错误的根源。一个自完备的理论体系如果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那么很有可能其错就在它的理论出发点。 (一)审美价值与评价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三、)对美学的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后,曾占中国美学主流的实践美学话语开始衰落,美学界或是拒斥形而上学而转向审美文化的实证研究,或是仍在传统模式内以生命本体置换实践根基从而倡导生命美学或后实践美学。然而,美学基本理论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最终还在于思想范式的转换。曹俊峰的《元美学导论》就是这一转换的初步成果,它无疑是90年代以来最有创造性的美学原理著作之一。在批判传统和当代美学的缺陷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它们共同的病因在于语义含混、概念不清,对于美学陈述的性质认识不够准确,在讨论美学问题时缺乏自觉的逻辑意识。由此,他提出以语言分析作为对美学痼疾的“较好的诊疗术”,其所谓的“元美学”(metaaesthetics)实质上就是语言分析美学,“它以一般的美学陈述为对象,以更高层次的语言对美学陈述作语义和逻辑分析”。根据他提出的诊治方案,首先要从审美和美的分析转变为用语的分析,从而把美学陈述或语句作为解析对象,进而还要考察美学陈述的内在逻辑问题。显然,这一方法论来自于欧美的从弗雷格、罗素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它体现出将这一思维范式具体落实到美学领域的本土化的努力。在具体操作中,作者先是从美学概念的分层(对象描述层、心理描述层、艺术技巧的评价层、审美评价层和美学原理层)入手,考察了这种鉴赏性概念的语义上的模糊性多义性、不可定义性,以及随审美心理而不断创新的开放性。接着,又着手对不同的审美命题分别进行语义分析,从而推导出一系列的结论:所有审美对象描述句都带有主观情感性,都非客观准确描述,越是不可证实就越有审美特性;审美心理描述句不能把个人的内省经验的描述普遍化。如此等等。 毋庸质疑,《元美学导论》深受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它突破了以往美学原理研究(深受黑格尔主义浸渍)仅囿于人文主义一脉相承的传统,力图在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构建出元美学的理论轮廓,为中国美学的多元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结论:千百年来人们很少真正从具体的人的真实的感受出发来研究美学,从人性的角度来研究美学。离开了人的感受,离开了人性及其人性的发展变化过程,美就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这样的研究,永远不可能看到随着人本身的变化,随着人类所赖以生活其中的自然与社会背景的变化,随着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艺术与人的审美感受本身都在发生着不停顿的变化。所以我只能说,我们既然生在这个人们思想境界还不高的年代,我们就只能通过相当的定义来结实我们所谓的美学,可是,我多么希望,我们所说的美学,不仅仅是艺术家眼中的美丽,它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入平常百姓啊!审美活动则是象征地面对世界、超越世界

加把油再好好找找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方向在哪里,想写什么,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觉得你很难写出一整篇论文,或者想用copy拼凑的方式完成论文,都必须要先明确你的论文想说什么。 论文的内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资料呢? 其次中国的毕业论文,就一大抄,我看过这么多网站,比较欣赏的有学生大(studa),感觉那里做的还不错,还有 ,其余的不予评价。当然,最好就是你自己写,资料其实不必找别人的论文,既然是抄,你又明确了自己想写什么,那抄别的资料,新闻评论,各种论述也是一样,最关键的是拼凑的技巧。其实别人的论文,大部分也是从各方各面抄来的而已,主题一明确,就好抄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论文,最好能有自己的观点,即使只是一点点,或者比较浅显的观点,也是很好的,会显得新鲜,有创造性,容易得到老师的好评。 怎样写论文 在整个读研的过程中,你需要写一到两篇(这取决于你所在系的规定)毕业论文,以获得PhD或者MS。 勤于写作不仅仅给你练习的机会。 学术的规则就是要么发表,要么腐烂。在很多领域和学校,这通常开始于 你成为一名教授时,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论文了。 鼓励发表和分发论文是很好的政策。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调整思路的方式。你会经常地发现自以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写下来就显得语无伦次。 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服务,就必须把它发表。这也 是研究的基本责任。如果你写得精彩,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你的工作。 AI但凭单打独斗是很难做的,你需要经常地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你的 论文作评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阅读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对基 本的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做了介绍。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关在句子级别如何编辑的书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关如何作文的。 写论文时,读读那些写作高超的书,并思考作者的句法运用。你会发现不 知不觉地,你已经吸收了作者的风格。 要成为写作高手,需要付出颇多,历经数年,期间还要忍受和认真对待他 人的批评。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走。 写作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看起来好像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 果你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写起来会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的话,你 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你肯定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没有一定可以避免 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思路阻塞:无论开始写什么,总觉得不够好。要理解写作 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先写一个草稿,然后返回修订。写草稿有助于理顺思路,如果写 不出来正文,那就写个大纲。逐步对之细化,直到已经很容易写出子部分的内容。如 果连草稿也写不出来,隐藏掉正在写作的所有窗口,然后随便输入自己脑袋里想到的 东西,即使看起来好像是垃圾。当你已经写出了很多文本后,重新打开窗口,将刚才 写的东西编辑进去。 另外一个错误是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内容依次写出。通常你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 写出来,最后才是介绍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以为写作 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作是耗时耗力的,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写一页,也不要放弃。 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对本来已经足够好的论文还在不停地打磨。这是浪费 时间。(这也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逃避做研究的表现)。将论文看作你与本领域其他 人交谈时的一句话。在交谈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会期待自己的 某次谈话就是全部的故事,是与对方的最后一次交流。 写信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很多技术论文,如果其风格更类似于给朋友的信 ,那么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记日记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也会使你试验更多的文体 ,不仅仅是技术论文)。这两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实质作用。 一个常见的陷阱是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修辞而不是内容。要避免这样。LaTeX 并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饰语。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从其他从事这一研究 的人那里借用一些词语用法。很多站点(例如MIT)维护了一个写作修辞的库。 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是清楚的写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了 拙劣的东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一旦搞 清楚了自己要说什么,说就行了。 论文的写作要有利于读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段落的组织还是通 篇的组织,都要将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写作摘要。确保摘要已经反映出你 的好思路是什么。确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然后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太多 的论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绍论文,说是有一个好思路,却不说是什么。 不要用大话来贩卖你的工作。你的读者都是很优秀的人,正直且自尊。与 之相反,也不要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进行消减。 有时候你意识到某个子句、句子或者段落不够好,却不知道如何修改。这 是因为你钻到死胡同里出不来了。你需要返回重写这一部分。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发 生。 确保自己的论文中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内解决了问题X,告 诉读者你是如何办到的。不要只是解释呢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是做什么的,还要解 释其工作原理和价值所在。 写作是给人看的,而不是机器。因此光观点正确是不行的,还要易懂。不 要靠读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显的推论。如果你在第七页的脚注上解释了某个小 玩意的工作原理,接着在第二十三页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引用了它,此时如果读者感到 困惑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论文要写清楚是很难的。不要模仿数学领域的文献, 它们的标准是尽可能少的解释,使读者感到越困难越好。这并不适用于AI。 写完一篇论文后,删掉第一段或者头几句话。你会发现那是与内容无关的 一般性话语,更好的介绍语句在第一段最后或者第二段的开头。 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开始写作,会失去很多。一旦开始了某个科研项目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写作解释当前工作进展或者每几个月学习所得的非正式论文。 从你的研究笔记中的记载开始。花两天的时间写下来——如果你花的时间更长,说明 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将论文与你的朋友分享。写的是草稿——不是为了被引用的那 种。将论文复制数十份,送给那些感兴趣的人(包括你的导师)。与写正式论文相比 ,这样做具有很多相同的好处(评论,理清思路,写作练习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 上讲,付出无需那么多。经常地,如果你做得不错,这些非正式论文以后可以作为正 式论文的骨干内容,也就是从AI实验室的Working Paper成为一篇期刊文章。 一旦你成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员,会有很多人给你寄论文拷贝 要求评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论文的评论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你评论的论文越多,你 获得支持就越多,也会收到更多人对你论文的评论。不仅如此,学习评价别人的论文 有助你的选择。 为论文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 要写出有用的评论,需要读两遍论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开始作 评论。 如果某人在论文中屡次犯同一错误,不要每次都标记出来。而是要弄清楚 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对此还可以做什么,然后在第一页清晰地指出或者私 下交流。 论文的作者在合并你的评论时,将会遵循最小修改的原则。如果可以,就 只修改一个词,不行再修改一个词组,再不行才修改整个句子。如果他的论文中某些 拙劣之处使得他必须修改整个段落,整个小节甚至整篇论文的组织,要用大字体的字 母指出来,这样他才不会忽视。 不要在论文写毁灭性的批评如“垃圾”。这对于作者毫无帮助。花时间提 出建设性的建议。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 评论有很多种。有对表达的评论,有对内容的评论。对表达的评论也可以很不同 ,可以是校对打字稿,标点,拼写错误,字词丢失等。应该学一些标准的编辑符号。 还可以是校正语法,修辞,以及混乱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们会持续地犯同一语法错 误,因此需要花时间明确地指出。接下来是对组织结构的评论:不同程度(子句,句 子,段落,小节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乱,冗余,无关的内容,以及丢失论点。 很难描述对内容进行评论的特征。你可能建议作者扩展自己的想法,考虑某个问 题,错误,潜在的问题,表达赞美等。“因为Y,你应该读X”是一种总是有用的评论。 当被要求对论文作评论时,你首先想弄清楚哪种评论更有用。对于早期的论文草稿, 需要你主要对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作评论;对于最终的草稿,需要你主要评论表达 的细节。注意,作为一种礼貌,在要求别人评论之前,应首先用拼写检查器对自己的 论文进行检查。 你无须接受所有的意见,但是必须都认真对待。将论文的部分内容裁掉是挺令人 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论文的水平。你经常会发现某个意见确实指出了问题,但是 解决方法你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就去寻找第三条道路。 要多发表论文,这其实比想象中的容易。基本上,AI出版物评审者评审论文的标 准是:(a)有新意;(b)在某些方面,符合标准。看看IJCAI的会议录,你会发现论文录 取的标准相当低。这种情况由于评审过程本身固有的随机性而变得更糟糕了。所以一 个发表论文的诀窍是不停地试。 确保论文可读性比较好。论文被拒绝的原因,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就是无 法理解或者组织糟糕。 论文在投往期刊之前,应该交流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的评论进行适当的 修订。要抵制那种急匆匆地把结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AI领域,没有竞赛,而且不管 怎么说,出版周期的延迟要大大超过对草稿进行评论的时间。 读一读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会议的过刊,确保自己论文的风格和内容是适合的。 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页左右的“作者投稿须知”,仔细看看。 主要的会议都会在被接收的论文中评出内容和表达俱佳的获奖论文,仔细 研究研究。 通常是向会议投交一篇篇幅比较短的有关部分工作内容的早期报告,然后 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长的最终的正式论文。 论文被决绝了——千万不要沮丧灰心。 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评审过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节省时间,会议论文的 评审必须迅速,没有时间细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绝了,你就失败了。但期 刊论文则不同,你可以经常地与编辑争辩,通过编辑与评审人争辩。 评审人一般都会对你有帮助的。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厌的评审报告,应该 向大会的程序主席或者编辑投诉。不能期望可以从会议论文评审人的报告那里 得到多少反馈。但对于期刊论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议。你不必完全按 照评审报告的建议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报告去做,那么就必须解释原因 ,并且要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面评价。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哪种的 评审,作为评审者都要有礼貌。因为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你将会与被评审者 在一个学术圈子里。 MIT AI Lab Memos大体上是或者接近发表的水平。实际上,Technical Reports基本上都是这些Memos的修订版本。Working Papers则更不正式,这是 很好的将自己的论文分发给同事们的方法。要出版这些内部文件,只需到 Publications Office(在活动楼八层)领一份表格,并有两位教员签字即可。 就像其它的科研活动一样,论文写作所花的时间总是比期望的要高。论文 的发表在耗费时间这个问题上则更严重。当你完成了一篇论文,投出去,等待 发表。数月后,论文以及评论被返回来。你不得不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又是 几个月,才返回对你的修改的确认。如果你同时发表了该论文的不同形式,如 有一篇短的投会议,一篇长的投期刊,这样的过程将反复数个回合。结果有可 能是当你已经厌倦了,研究主题也已经令人生厌后数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论 文。这启示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热情投入但是很难发表论文的研究——苦 不堪言。

比较美学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加把油再好好找找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方向在哪里,想写什么,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觉得你很难写出一整篇论文,或者想用copy拼凑的方式完成论文,都必须要先明确你的论文想说什么。 论文的内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资料呢? 其次中国的毕业论文,就一大抄,我看过这么多网站,比较欣赏的有学生大(studa),感觉那里做的还不错,还有 ,其余的不予评价。当然,最好就是你自己写,资料其实不必找别人的论文,既然是抄,你又明确了自己想写什么,那抄别的资料,新闻评论,各种论述也是一样,最关键的是拼凑的技巧。其实别人的论文,大部分也是从各方各面抄来的而已,主题一明确,就好抄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论文,最好能有自己的观点,即使只是一点点,或者比较浅显的观点,也是很好的,会显得新鲜,有创造性,容易得到老师的好评。 怎样写论文 在整个读研的过程中,你需要写一到两篇(这取决于你所在系的规定)毕业论文,以获得PhD或者MS。 勤于写作不仅仅给你练习的机会。 学术的规则就是要么发表,要么腐烂。在很多领域和学校,这通常开始于 你成为一名教授时,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论文了。 鼓励发表和分发论文是很好的政策。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调整思路的方式。你会经常地发现自以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写下来就显得语无伦次。 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服务,就必须把它发表。这也 是研究的基本责任。如果你写得精彩,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你的工作。 AI但凭单打独斗是很难做的,你需要经常地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你的 论文作评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阅读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对基 本的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做了介绍。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关在句子级别如何编辑的书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关如何作文的。 写论文时,读读那些写作高超的书,并思考作者的句法运用。你会发现不 知不觉地,你已经吸收了作者的风格。 要成为写作高手,需要付出颇多,历经数年,期间还要忍受和认真对待他 人的批评。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走。 写作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看起来好像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 果你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写起来会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的话,你 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你肯定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没有一定可以避免 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思路阻塞:无论开始写什么,总觉得不够好。要理解写作 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先写一个草稿,然后返回修订。写草稿有助于理顺思路,如果写 不出来正文,那就写个大纲。逐步对之细化,直到已经很容易写出子部分的内容。如 果连草稿也写不出来,隐藏掉正在写作的所有窗口,然后随便输入自己脑袋里想到的 东西,即使看起来好像是垃圾。当你已经写出了很多文本后,重新打开窗口,将刚才 写的东西编辑进去。 另外一个错误是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内容依次写出。通常你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 写出来,最后才是介绍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以为写作 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作是耗时耗力的,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写一页,也不要放弃。 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对本来已经足够好的论文还在不停地打磨。这是浪费 时间。(这也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逃避做研究的表现)。将论文看作你与本领域其他 人交谈时的一句话。在交谈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会期待自己的 某次谈话就是全部的故事,是与对方的最后一次交流。 写信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很多技术论文,如果其风格更类似于给朋友的信 ,那么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记日记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也会使你试验更多的文体 ,不仅仅是技术论文)。这两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实质作用。 一个常见的陷阱是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修辞而不是内容。要避免这样。LaTeX 并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饰语。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从其他从事这一研究 的人那里借用一些词语用法。很多站点(例如MIT)维护了一个写作修辞的库。 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是清楚的写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了 拙劣的东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一旦搞 清楚了自己要说什么,说就行了。 论文的写作要有利于读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段落的组织还是通 篇的组织,都要将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写作摘要。确保摘要已经反映出你 的好思路是什么。确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然后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太多 的论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绍论文,说是有一个好思路,却不说是什么。 不要用大话来贩卖你的工作。你的读者都是很优秀的人,正直且自尊。与 之相反,也不要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进行消减。 有时候你意识到某个子句、句子或者段落不够好,却不知道如何修改。这 是因为你钻到死胡同里出不来了。你需要返回重写这一部分。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发 生。 确保自己的论文中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内解决了问题X,告 诉读者你是如何办到的。不要只是解释呢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是做什么的,还要解 释其工作原理和价值所在。 写作是给人看的,而不是机器。因此光观点正确是不行的,还要易懂。不 要靠读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显的推论。如果你在第七页的脚注上解释了某个小 玩意的工作原理,接着在第二十三页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引用了它,此时如果读者感到 困惑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论文要写清楚是很难的。不要模仿数学领域的文献, 它们的标准是尽可能少的解释,使读者感到越困难越好。这并不适用于AI。 写完一篇论文后,删掉第一段或者头几句话。你会发现那是与内容无关的 一般性话语,更好的介绍语句在第一段最后或者第二段的开头。 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开始写作,会失去很多。一旦开始了某个科研项目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写作解释当前工作进展或者每几个月学习所得的非正式论文。 从你的研究笔记中的记载开始。花两天的时间写下来——如果你花的时间更长,说明 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将论文与你的朋友分享。写的是草稿——不是为了被引用的那 种。将论文复制数十份,送给那些感兴趣的人(包括你的导师)。与写正式论文相比 ,这样做具有很多相同的好处(评论,理清思路,写作练习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 上讲,付出无需那么多。经常地,如果你做得不错,这些非正式论文以后可以作为正 式论文的骨干内容,也就是从AI实验室的Working Paper成为一篇期刊文章。 一旦你成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员,会有很多人给你寄论文拷贝 要求评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论文的评论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你评论的论文越多,你 获得支持就越多,也会收到更多人对你论文的评论。不仅如此,学习评价别人的论文 有助你的选择。 为论文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 要写出有用的评论,需要读两遍论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开始作 评论。 如果某人在论文中屡次犯同一错误,不要每次都标记出来。而是要弄清楚 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对此还可以做什么,然后在第一页清晰地指出或者私 下交流。 论文的作者在合并你的评论时,将会遵循最小修改的原则。如果可以,就 只修改一个词,不行再修改一个词组,再不行才修改整个句子。如果他的论文中某些 拙劣之处使得他必须修改整个段落,整个小节甚至整篇论文的组织,要用大字体的字 母指出来,这样他才不会忽视。 不要在论文写毁灭性的批评如“垃圾”。这对于作者毫无帮助。花时间提 出建设性的建议。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 评论有很多种。有对表达的评论,有对内容的评论。对表达的评论也可以很不同 ,可以是校对打字稿,标点,拼写错误,字词丢失等。应该学一些标准的编辑符号。 还可以是校正语法,修辞,以及混乱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们会持续地犯同一语法错 误,因此需要花时间明确地指出。接下来是对组织结构的评论:不同程度(子句,句 子,段落,小节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乱,冗余,无关的内容,以及丢失论点。 很难描述对内容进行评论的特征。你可能建议作者扩展自己的想法,考虑某个问 题,错误,潜在的问题,表达赞美等。“因为Y,你应该读X”是一种总是有用的评论。 当被要求对论文作评论时,你首先想弄清楚哪种评论更有用。对于早期的论文草稿, 需要你主要对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作评论;对于最终的草稿,需要你主要评论表达 的细节。注意,作为一种礼貌,在要求别人评论之前,应首先用拼写检查器对自己的 论文进行检查。 你无须接受所有的意见,但是必须都认真对待。将论文的部分内容裁掉是挺令人 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论文的水平。你经常会发现某个意见确实指出了问题,但是 解决方法你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就去寻找第三条道路。 要多发表论文,这其实比想象中的容易。基本上,AI出版物评审者评审论文的标 准是:(a)有新意;(b)在某些方面,符合标准。看看IJCAI的会议录,你会发现论文录 取的标准相当低。这种情况由于评审过程本身固有的随机性而变得更糟糕了。所以一 个发表论文的诀窍是不停地试。 确保论文可读性比较好。论文被拒绝的原因,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就是无 法理解或者组织糟糕。 论文在投往期刊之前,应该交流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的评论进行适当的 修订。要抵制那种急匆匆地把结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AI领域,没有竞赛,而且不管 怎么说,出版周期的延迟要大大超过对草稿进行评论的时间。 读一读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会议的过刊,确保自己论文的风格和内容是适合的。 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页左右的“作者投稿须知”,仔细看看。 主要的会议都会在被接收的论文中评出内容和表达俱佳的获奖论文,仔细 研究研究。 通常是向会议投交一篇篇幅比较短的有关部分工作内容的早期报告,然后 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长的最终的正式论文。 论文被决绝了——千万不要沮丧灰心。 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评审过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节省时间,会议论文的 评审必须迅速,没有时间细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绝了,你就失败了。但期 刊论文则不同,你可以经常地与编辑争辩,通过编辑与评审人争辩。 评审人一般都会对你有帮助的。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厌的评审报告,应该 向大会的程序主席或者编辑投诉。不能期望可以从会议论文评审人的报告那里 得到多少反馈。但对于期刊论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议。你不必完全按 照评审报告的建议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报告去做,那么就必须解释原因 ,并且要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面评价。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哪种的 评审,作为评审者都要有礼貌。因为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你将会与被评审者 在一个学术圈子里。 MIT AI Lab Memos大体上是或者接近发表的水平。实际上,Technical Reports基本上都是这些Memos的修订版本。Working Papers则更不正式,这是 很好的将自己的论文分发给同事们的方法。要出版这些内部文件,只需到 Publications Office(在活动楼八层)领一份表格,并有两位教员签字即可。 就像其它的科研活动一样,论文写作所花的时间总是比期望的要高。论文 的发表在耗费时间这个问题上则更严重。当你完成了一篇论文,投出去,等待 发表。数月后,论文以及评论被返回来。你不得不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又是 几个月,才返回对你的修改的确认。如果你同时发表了该论文的不同形式,如 有一篇短的投会议,一篇长的投期刊,这样的过程将反复数个回合。结果有可 能是当你已经厌倦了,研究主题也已经令人生厌后数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论 文。这启示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热情投入但是很难发表论文的研究——苦 不堪言。

到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找,论文多,而且质量高。自己懒得找,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那里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偶去过一次

孩子,你南林的吧。。。

比较美学论文3000字开头怎么写

①标题(Title)②署名(Authors)(包括单位及合作者)③摘要(Abstract)(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④引言(Introduction)⑤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⑥结果(Results)(包括图表及其注解等)⑦讨论(Discussion)(包括结论)⑧致谢(Acknowledgements)⑨参考文献(References)摘 要为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内容,在论文的正文之前,用醒目字体刊印约200~250字左右的摘要,简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摘要力求精练,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摘要之下,根据内容选写3~8个关键词(Keywords),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编制或纳入电子计算机检索,尽可能用标准的 “主题词表”中的术语引 言亦称前言、导言或序言,是文章开头的一段短文,简要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出研究方法和途径,亦包括这一研究的历史、现状、前人的方法、结果及见解,对自己的启发等引言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定向作用,写引言切忌离题或公式化。在正文内首次出现不常用的英语术语缩写词时,应写明全称,并要有中文注释材料与方法材料部分应说明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所用仪器和试剂的产地、型号及规格等,实验动物的来源、名称、种系、性别、体重及健康状况等在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研究的对象与数据如何获得,使读者了解样本的代表性、组间可比性、指标与观测方法的精确性。详细写明实验步骤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验证。生物学实验必须设立对照组结 果结果部分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描述必须如实、具体和准确。把经过审核以后用统计学处理过的实验检测数据资料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及图表中表达科学研究论文的结果多用3种形式,即表格、图及文字说明。表格应做到有表序和表题。图下应有图号图注,图中重要部位应有标志,应用原始的实验记录图或照片,不宜用复印件或影印件文字、数据和符号是表达科研成果和结论的重要手段。文字应简明、清楚和明确,多用数学式表达成果,正确运用各种符号,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论,应作客观的分析,不宜作过多的文字说明讨 论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论或预测等,或者应用自己和定论的实验根据进行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中要避免与实验结果无关的主观推断或不成熟的结论谢 词一部论著的写成,必然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对于在工作中给予帮助的人员(如参加过部分工作,承担过某些任务、提出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某些指导的同志与集体等)。应在文章的开始或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的客套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①论证作者的论点,启发作者的思维;②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③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篇数不宜过多,论著类论文要求在10篇左右,综述类文章以20篇左右为宜所引文献均应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并注意多引用权威性、专业性杂志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列出时要按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编数码,依次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书籍)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译文注明译者)、书名、页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等完整的参考文献(论文)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卷/期、起讫页数等、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加把油再好好找找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方向在哪里,想写什么,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觉得你很难写出一整篇论文,或者想用copy拼凑的方式完成论文,都必须要先明确你的论文想说什么。 论文的内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资料呢? 其次中国的毕业论文,就一大抄,我看过这么多网站,比较欣赏的有学生大(studa),感觉那里做的还不错,还有 ,其余的不予评价。当然,最好就是你自己写,资料其实不必找别人的论文,既然是抄,你又明确了自己想写什么,那抄别的资料,新闻评论,各种论述也是一样,最关键的是拼凑的技巧。其实别人的论文,大部分也是从各方各面抄来的而已,主题一明确,就好抄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论文,最好能有自己的观点,即使只是一点点,或者比较浅显的观点,也是很好的,会显得新鲜,有创造性,容易得到老师的好评。 怎样写论文 在整个读研的过程中,你需要写一到两篇(这取决于你所在系的规定)毕业论文,以获得PhD或者MS。 勤于写作不仅仅给你练习的机会。 学术的规则就是要么发表,要么腐烂。在很多领域和学校,这通常开始于 你成为一名教授时,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论文了。 鼓励发表和分发论文是很好的政策。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调整思路的方式。你会经常地发现自以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写下来就显得语无伦次。 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服务,就必须把它发表。这也 是研究的基本责任。如果你写得精彩,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你的工作。 AI但凭单打独斗是很难做的,你需要经常地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你的 论文作评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阅读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对基 本的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做了介绍。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关在句子级别如何编辑的书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关如何作文的。 写论文时,读读那些写作高超的书,并思考作者的句法运用。你会发现不 知不觉地,你已经吸收了作者的风格。 要成为写作高手,需要付出颇多,历经数年,期间还要忍受和认真对待他 人的批评。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走。 写作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看起来好像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 果你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写起来会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的话,你 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你肯定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没有一定可以避免 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思路阻塞:无论开始写什么,总觉得不够好。要理解写作 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先写一个草稿,然后返回修订。写草稿有助于理顺思路,如果写 不出来正文,那就写个大纲。逐步对之细化,直到已经很容易写出子部分的内容。如 果连草稿也写不出来,隐藏掉正在写作的所有窗口,然后随便输入自己脑袋里想到的 东西,即使看起来好像是垃圾。当你已经写出了很多文本后,重新打开窗口,将刚才 写的东西编辑进去。 另外一个错误是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内容依次写出。通常你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 写出来,最后才是介绍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以为写作 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作是耗时耗力的,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写一页,也不要放弃。 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对本来已经足够好的论文还在不停地打磨。这是浪费 时间。(这也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逃避做研究的表现)。将论文看作你与本领域其他 人交谈时的一句话。在交谈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会期待自己的 某次谈话就是全部的故事,是与对方的最后一次交流。 写信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很多技术论文,如果其风格更类似于给朋友的信 ,那么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记日记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也会使你试验更多的文体 ,不仅仅是技术论文)。这两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实质作用。 一个常见的陷阱是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修辞而不是内容。要避免这样。LaTeX 并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饰语。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从其他从事这一研究 的人那里借用一些词语用法。很多站点(例如MIT)维护了一个写作修辞的库。 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是清楚的写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了 拙劣的东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一旦搞 清楚了自己要说什么,说就行了。 论文的写作要有利于读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段落的组织还是通 篇的组织,都要将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写作摘要。确保摘要已经反映出你 的好思路是什么。确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然后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太多 的论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绍论文,说是有一个好思路,却不说是什么。 不要用大话来贩卖你的工作。你的读者都是很优秀的人,正直且自尊。与 之相反,也不要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进行消减。 有时候你意识到某个子句、句子或者段落不够好,却不知道如何修改。这 是因为你钻到死胡同里出不来了。你需要返回重写这一部分。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发 生。 确保自己的论文中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内解决了问题X,告 诉读者你是如何办到的。不要只是解释呢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是做什么的,还要解 释其工作原理和价值所在。 写作是给人看的,而不是机器。因此光观点正确是不行的,还要易懂。不 要靠读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显的推论。如果你在第七页的脚注上解释了某个小 玩意的工作原理,接着在第二十三页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引用了它,此时如果读者感到 困惑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论文要写清楚是很难的。不要模仿数学领域的文献, 它们的标准是尽可能少的解释,使读者感到越困难越好。这并不适用于AI。 写完一篇论文后,删掉第一段或者头几句话。你会发现那是与内容无关的 一般性话语,更好的介绍语句在第一段最后或者第二段的开头。 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开始写作,会失去很多。一旦开始了某个科研项目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写作解释当前工作进展或者每几个月学习所得的非正式论文。 从你的研究笔记中的记载开始。花两天的时间写下来——如果你花的时间更长,说明 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将论文与你的朋友分享。写的是草稿——不是为了被引用的那 种。将论文复制数十份,送给那些感兴趣的人(包括你的导师)。与写正式论文相比 ,这样做具有很多相同的好处(评论,理清思路,写作练习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 上讲,付出无需那么多。经常地,如果你做得不错,这些非正式论文以后可以作为正 式论文的骨干内容,也就是从AI实验室的Working Paper成为一篇期刊文章。 一旦你成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员,会有很多人给你寄论文拷贝 要求评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论文的评论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你评论的论文越多,你 获得支持就越多,也会收到更多人对你论文的评论。不仅如此,学习评价别人的论文 有助你的选择。 为论文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 要写出有用的评论,需要读两遍论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开始作 评论。 如果某人在论文中屡次犯同一错误,不要每次都标记出来。而是要弄清楚 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对此还可以做什么,然后在第一页清晰地指出或者私 下交流。 论文的作者在合并你的评论时,将会遵循最小修改的原则。如果可以,就 只修改一个词,不行再修改一个词组,再不行才修改整个句子。如果他的论文中某些 拙劣之处使得他必须修改整个段落,整个小节甚至整篇论文的组织,要用大字体的字 母指出来,这样他才不会忽视。 不要在论文写毁灭性的批评如“垃圾”。这对于作者毫无帮助。花时间提 出建设性的建议。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 评论有很多种。有对表达的评论,有对内容的评论。对表达的评论也可以很不同 ,可以是校对打字稿,标点,拼写错误,字词丢失等。应该学一些标准的编辑符号。 还可以是校正语法,修辞,以及混乱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们会持续地犯同一语法错 误,因此需要花时间明确地指出。接下来是对组织结构的评论:不同程度(子句,句 子,段落,小节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乱,冗余,无关的内容,以及丢失论点。 很难描述对内容进行评论的特征。你可能建议作者扩展自己的想法,考虑某个问 题,错误,潜在的问题,表达赞美等。“因为Y,你应该读X”是一种总是有用的评论。 当被要求对论文作评论时,你首先想弄清楚哪种评论更有用。对于早期的论文草稿, 需要你主要对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作评论;对于最终的草稿,需要你主要评论表达 的细节。注意,作为一种礼貌,在要求别人评论之前,应首先用拼写检查器对自己的 论文进行检查。 你无须接受所有的意见,但是必须都认真对待。将论文的部分内容裁掉是挺令人 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论文的水平。你经常会发现某个意见确实指出了问题,但是 解决方法你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就去寻找第三条道路。 要多发表论文,这其实比想象中的容易。基本上,AI出版物评审者评审论文的标 准是:(a)有新意;(b)在某些方面,符合标准。看看IJCAI的会议录,你会发现论文录 取的标准相当低。这种情况由于评审过程本身固有的随机性而变得更糟糕了。所以一 个发表论文的诀窍是不停地试。 确保论文可读性比较好。论文被拒绝的原因,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就是无 法理解或者组织糟糕。 论文在投往期刊之前,应该交流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的评论进行适当的 修订。要抵制那种急匆匆地把结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AI领域,没有竞赛,而且不管 怎么说,出版周期的延迟要大大超过对草稿进行评论的时间。 读一读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会议的过刊,确保自己论文的风格和内容是适合的。 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页左右的“作者投稿须知”,仔细看看。 主要的会议都会在被接收的论文中评出内容和表达俱佳的获奖论文,仔细 研究研究。 通常是向会议投交一篇篇幅比较短的有关部分工作内容的早期报告,然后 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长的最终的正式论文。 论文被决绝了——千万不要沮丧灰心。 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评审过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节省时间,会议论文的 评审必须迅速,没有时间细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绝了,你就失败了。但期 刊论文则不同,你可以经常地与编辑争辩,通过编辑与评审人争辩。 评审人一般都会对你有帮助的。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厌的评审报告,应该 向大会的程序主席或者编辑投诉。不能期望可以从会议论文评审人的报告那里 得到多少反馈。但对于期刊论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议。你不必完全按 照评审报告的建议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报告去做,那么就必须解释原因 ,并且要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面评价。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哪种的 评审,作为评审者都要有礼貌。因为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你将会与被评审者 在一个学术圈子里。 MIT AI Lab Memos大体上是或者接近发表的水平。实际上,Technical Reports基本上都是这些Memos的修订版本。Working Papers则更不正式,这是 很好的将自己的论文分发给同事们的方法。要出版这些内部文件,只需到 Publications Office(在活动楼八层)领一份表格,并有两位教员签字即可。 就像其它的科研活动一样,论文写作所花的时间总是比期望的要高。论文 的发表在耗费时间这个问题上则更严重。当你完成了一篇论文,投出去,等待 发表。数月后,论文以及评论被返回来。你不得不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又是 几个月,才返回对你的修改的确认。如果你同时发表了该论文的不同形式,如 有一篇短的投会议,一篇长的投期刊,这样的过程将反复数个回合。结果有可 能是当你已经厌倦了,研究主题也已经令人生厌后数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论 文。这启示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热情投入但是很难发表论文的研究——苦 不堪言。

哎~帮忙写论文啊?跟我去年一样腻,我去年毕业也是为了顺利通过不用那么麻烦,所以我同学给我介绍了个网站,叫燕子期刊网,写的真挺不错,速度还快,几乎都没怎么用老师改,我觉得你要是现在找同学帮忙写的话,现在都在忙着自己的事谁有时间帮你好好写啊,我觉得你还是去那个网站问问雷燕吧,他们还帮助代发论文,以后在岗位上要是有什么职称评定说不定还有帮助呐~~她给你讲的还特耐心,我觉得找他们写挺值的。要不你也试试吧在百度上查一下燕子期刊网就行啦祝你成功哦嘻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