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4000字数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7 05:41:02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4000字数要求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1.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1.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2kg;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5kg,我国仅为7kg。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 1.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04 7 1 48 24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2 66 76 32 74 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 2.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5度,电费支出75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 2.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1%,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亲,,你好,,,小菜一碟

学畜牧兽医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5000字天、成、论、文1、真实性原则毕业论文内容应是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亲自做的,如: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饲料兽药生产与营销。2、符合性原则毕业论文的文本结构必须符合《学院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的格式,共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1)封面;(2)论文摘要(不少于200字);(3)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2000字);(4)参考文献。3、专题性原则毕业论文应一事一论、一题一论,专门写某一方面的问题。4、规范性原则毕业论文内容格式应规范,符合科技论文基本格式要求,其逻辑关系是:提出问题(观点,即选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试验材料与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结论(结论与讨论、小结与讨论)。5、创新性原则毕业论文选题能够体现生产和研究的要求,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新意或选择了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4000字数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1.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1.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2kg;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5kg,我国仅为7kg。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 1.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04 7 1 48 24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2 66 76 32 74 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 2.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5度,电费支出75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 2.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1%,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王道地 主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 2,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3, 任锦芳《猪价上扬,畜牧兽医部门怎么应对?》

去这里 搜索有很多附件 对你有帮助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4000字数要求

非典型鸡新城疫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摘 要 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和养鸡水平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及广大养殖户对鸡新城疫防疫工作越来越重视,使该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受免疫技术、免疫方法、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以低死亡率、高淘汰率、散发性为特征的非典型新城疫病例逐年增加,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得该病难以清除,现将非典型ND的发病特点、病因及防制措施介绍如下。关键词 非典型鸡新城疫;发病原因;败血性传染病;防治措施鸡新城疫俗称鸡瘟,典型鸡新城疫,是一种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非典型鸡新城疫,是一种病程缓慢、症状不明显的温和性的传染病,雏鸡和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鸡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病程多呈现温和性、渐进性、散发性死亡鸡群一旦发病,将给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因此,养殖户必须弄清引起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生的原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1发病特点 1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已免疫接种ND疫苗的鸡群,以二免20~35日龄和40~60日龄发病最为严重,成年鸡多发生在抗体滴度小于3log2的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明显低于典型ND。 2临诊症状日龄小的鸡比日龄大的症状明显,但均比典型症状缓和。发病初期出现呼吸道症状,病鸡呼吸困难,咳嗽气喘,气管有“呼噜”声响,口鼻炎性分泌物增多,病鸡不时甩头,企图将渗出物排出,倒提病鸡常有酸臭味粘液从口中流出。咳嗽时,咳出浓痰,病重的甚至咳出血痰,容易误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此时会有零星少量病鸡死亡,大部分病鸡经一周左右病情好转,病程稍长者往往出现拉白色或淡绿色稀粪。慢性经过的多数有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或转圈,有的呈头向后仰嘴向上的观星状姿势。成年鸡症状不明显,产蛋鸡主要表现为产蛋量急剧下降,产蛋高峰上不去,蛋壳颜色变浅,软壳蛋、薄壳蛋和畸形蛋较平常明显增多,个别鸡出现拉稀,极易误诊为减蛋综合症。 2发病原因 1鸡场受病毒污染,病毒毒力增强在我国,大、中、小型鸡场集约化饲养与广大农户散养鸡群并存,饲养管理和防疫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大、中型养鸡场防疫制度较严格,对发病鸡和死亡鸡只处理适当。而小型养鸡场和个体养鸡户往往任意出售病鸡,到处乱扔死鸡,造成病原的人为传播。NDV能随空气、带病毒野鸟广泛传播,有调查表明,我国商品鸡群中普遍存在ND强病毒。NDV污染鸡场后,在病鸡体内大量复制、循环,使毒力增强,并长期维持下去,一旦遇到免疫水平低的鸡群或免疫力不足的鸡,极易发生非典型ND。 2母源抗体干扰近年来,由于普遍推广ND疫苗免疫接种,雏鸡出壳后都具有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一般认为,雏鸡出壳后的母源抗体逐日升高,在5~7日龄达到高峰,9日龄后逐渐下降,半衰期为5天。母源抗体对雏鸡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但也会不同程度地干扰ND疫苗免疫产生抗体的作用。母源抗体水平越高,干扰越严重。在母源抗体水平高时进行首免,母源抗体会中和一部分疫苗病毒,使获得的免疫力不强。如环境中存在野毒或再次用活疫苗免疫时,这部分鸡就可能发生ND。首免过迟,母源抗体低的雏鸡易成为NDV的敏感鸡,遇到野毒侵袭时,易发生ND。目前,在我国许多鸡场都实行7~10日龄进行ND首免,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可能是导致首免效果不佳,二免前后发生非典型ND的一个重要原因。3疫苗质量问题部分生物制品厂不具备生产、检验技术条件,生产出的ND疫苗不经检验就流入市场;某些个体经营户不具备贮存疫苗的条件(如经常性停电),致使售出去的疫苗难以保证质量;弱毒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或反复溶冻,油佐剂疫苗被冻结;疫苗临近或超过失效期等都会使疫苗减效或失效。应用这些疫苗后会严重影响免疫效果。4疫苗选择不当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雏鸡首免都选用Ⅱ系疫苗。Ⅱ系经滴鼻、点眼首免后,可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产生局部免疫达到阻断感染的目的。这在非疫区及安全地区一般能取得较好的保护率,而在强毒流行的疫区及受威胁地区往往出现免疫失败。因为Ⅱ系疫苗的免疫原性较差,不能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加上雏鸡的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机体不能产生坚强的体液免疫反应,在免疫后的10天,即20日龄左右,体内的循环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并且不整齐,如果此时遇到ND强毒侵袭,就可能发生ND。据报道,在ND强毒流行的地区,1月龄雏鸡用Ⅱ系苗免疫其保护率仅为10%。部分鸡场选用IV系疫苗作首免。IV系疫苗虽可以突破母源抗体,但由于其本身仍具有一定的病原性,导致上呼吸道敏感细胞的病理损伤,3周龄以内的鸡接种IV系疫苗会增加病原菌的继发感染。有报道,1日龄雏鸡用IV系疫苗首免曾有14%的发病率。Ⅰ系疫苗免疫力强,免疫期长,但其致病性高,注射后易向环境排毒,使鸡群隐性感染,发生慢性ND。因此,Ⅰ系疫苗也不宜作首免,一般用作加强免疫。另外,由于Ⅰ系疫苗使用后存在毒力返强及散毒的危险性,作为养鸡场要长期控制ND,应慎用Ⅰ系疫苗5强化免疫间隔时间长或太近雏鸡首免后,因免疫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后抗体上升缓慢,HI抗体效价往往不高,且下降较快,应适时进行二免或加强免疫。如果首免与加强免疫不连续或间隔时间太长,就会造成免疫空白期,野毒乘机感染,引发非典型ND;两次免疫间隔时间太近,则会出现免疫干扰,造成HI抗体滴度不均匀,致使二免前后发生非典型ND的情况较多。 6疾病的影响 鸡群感染IBD、MD、AL、RE、CAV等病毒性疾病能损伤鸡的免疫器官,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力下降。另外,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球虫病、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也会造成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ND免疫接种后,很难产生坚强的免疫力。7应激因素的影响 高温、寒冷、饥锇、缺水、运输、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不良应激因素,可导致机体新城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高。同时,应激还会使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的免疫功能下降。对应激状态下的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应答力减弱,往往造成免疫失败。8营养物质缺乏 许多资料表明,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VE )和微量元素(尤其是Se)缺乏,可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抑制抗体产生。如蛋白质缺乏时,机体合成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淋巴细胞对特定抗原的反应性降低,对感染的应激作用减弱。蛋白质缺乏,还能使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和脾脏发育不良或萎缩,导致免疫功能下降。3防治措施1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要严格卫生防疫制度。鸡场的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开,并有一定的距离,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鸡场出入口应设消毒池,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要严格消毒。做好粪便、垫料、污水处理以及鼠兽预防工作。实行全进全出,不在同一鸡场、特别是同一鸡舍内饲养不同日龄的鸡,以防交叉感染。鸡舍在进鸡前必须彻底清扫、消毒,并有适当的空闲期,使鸡舍得到净化,进鸡前再消毒一次。保持鸡舍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和合理的饲养密度。供给清洁的饮水和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特别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防止病原污染饲料和饮水。2正确选用疫苗,把好疫苗质量关 结合本地ND流行情况和免疫程序选用相应的疫苗,采用国家定点生物制品厂生产的合格疫苗,注意疫苗的购销渠道、产地和有效期限。弱毒疫苗在运输贮存过程中要有冷藏设备,不能放在高温,阳光直射的地方保存,以免反复溶冻而失效。冻干弱毒疫苗失真空的不能使用,油乳剂灭活苗已分层的不能用。 3选择全理的免疫方法 ND弱毒疫苗免疫应选择滴鼻点眼、注射的免疫方法,有条件的可进行气雾免疫,尽量不使用饮水免疫,因其要求高,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造成免疫不确实。弱毒疫苗一经稀释后要尽快用完,以免减效或失效。油乳剂灭活苗采取皮下或肌肉注射方法,使用前要使油苗温度升至室温。无论何种疫苗,使用时剂量一定要准确,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防止漏免。4避免和减少母源抗体干扰 首免采用滴鼻点眼、喷雾方法经呼吸道免疫可避开母源抗体干扰,在呼吸道建立良好的局部免疫,对免疫鸡抵抗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地保护作用。1日龄雏鸡进行首免,可避免高母源抗体的干扰。此时尽管母源抗体高的雏鸡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但母源抗体低或完全没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仍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这样可使鸡万一遇到现场病毒时得到保护,也可使雏鸡得到较为一致的抗体水平,在7~10日龄后进行第二次免疫时,可使鸡体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选用可以突破母源抗体的疫苗进行首免 如Clone-30、IV系疫苗等。Clone-30弱毒苗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强,能突破母源抗体,进行滴鼻、点眼首免,可使呼吸道粘膜尽快产生局部抗体,以对抗外来ND野毒的侵袭。 增加弱毒疫苗的免疫剂量 试验证明,Ⅱ系疫苗按常规量4倍剂量首免,除部分抗原被高滴度母源抗体中和外,还有足量疫苗抗原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显示出高滴度的HI抗体。而常规量2~3倍剂量不能完全排出母源抗体干扰,但若以常规量5倍剂量则因剂量过大而出现免疫麻痹。 5加强ND抗体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有条件的鸡场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ND抗体监测制度,及时掌握鸡群的免疫水平,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及其消长的规律,制订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 1确定雏鸡首免日龄 在母源抗体消失或接近消失时进行首免,可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一般在雏鸡出壳1日龄时采血,检查雏鸡的HI效价。在大型高密度鸡场抽样率不低于1%,鸡群越小,抽样率应随之增加,理想的抽样率为2%。求出HI抗体效价均值,然后将效价均值带入公式推算适宜的首免日龄:适宜的首免日龄=5(1日龄HI抗体效价均值-4)+5。例如某批雏鸡1日龄HI抗体效价均值为6log2,则该批雏鸡的首免日龄=5(6-4)+5=14(日龄)。2首免后定期抽检,适时强化免疫 首免后10天采血抽检,当HI抗体效价均值降至4log2或以下时进行二免。二免后15天再采血抽检,如抗体效价在5log2以下时,应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以后,鸡的HI效价应保持在5log2以上,同日龄的种鸡应比其他鸡高一个滴度。如低于此标准,应立即进行免疫接种,只有HI抗体效价均值上升2log2以上方可认为该次免疫成功,否则应进行补免。 3注意疫苗免疫抗体和强病毒所致抗体的差异 一般弱毒疫苗免疫后HI抗体滴度较低,大致为1:64,油乳剂灭活苗较高,一般在1:2048(最高)以下,而强病毒感染后抗体效价很高,通常在1:8192以上。当抗体水平异常升高或过高过低且离散性大时,应怀疑有强病毒感染。在一个月内未接种任何疫苗而抗体水平突然上升或下降,说明有ND感染,应及时进行追加免疫或紧急接种。有条件的鸡场可进行ELISA试验检测鸡血清中ND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6应用免疫调节剂增强免疫效果 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有维生素E,硒和左旋咪唑等。据报道,在饲料中加入35*10-6盐酸左旋咪唑可提高鸡的免疫能力,疫苗佐剂VE含量达20%和30%时,能提高NDV的体液免疫反应。7控制其他疾病发生 做好IBD、MD、MG、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和球虫病等疾病的防制工作,提高机体对ND免疫应答能力。8避免和减少应激因素在应激产生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抗应激药物,如苏威电解多维、速补14、维生素C和氯丙嗪等,以缓解和预防应激反应,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特异性抗体的产生。9发生非典型ND的紧急措施 深埋或焚烧病死鸡,淘汰病重鸡,隔离有症状的鸡,对病死鸡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未发病的鸡群进行紧急接种,可采用倍量Clone-30疫苗紧急接种,或用倍量IV系疫苗滴鼻点眼,同时肌肉可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苗,还中口服大剂量(5倍量)V4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一般不宜采用大剂量中等毒力的Ⅰ系疫苗作紧急预防,因其接种后易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影响鸡的产蛋率,并且鸡群恢复时间较长,死亡率相对较高。患病鸡不宜进行接种,可以使用抗ND卵黄液和抗血清进行治疗,为防止继发感染细菌病,可在饲料和饮水中适量添加抗菌类药物。 参考文献[1]石海燕 山西省岚县城镇畜牧兽医中心站[M],08 总第171期[2]杨梅 陕西省延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M] 延安 716000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年第4期[3]王浩 青海省循化县畜牧局[M] 811100 养殖技术顾问 08[4]王占林 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M] 辽宁 朝阳 122000 07

去这里 搜索有很多附件 对你有帮助

这样啊!能搞定的话给我邮箱里发一份,留着以后用

文章具体什么要求,字数多少

畜牧兽医专业的论文4000字数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2kg;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5kg,我国仅为7kg。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04 7 1 48 24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2 66 76 32 74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5度,电费支出75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1%,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结束语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王道地 主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 2,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3, 任锦芳《猪价上扬,畜牧兽医部门怎么应对?》

去这里 搜索有很多附件 对你有帮助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4000字数

畜牧,多指畜牧业,是指对有经济价值的兽类和禽类等动物进行驯化和培育,利用其生长繁殖等功能,取得畜禽产品或畜(禽)役。包括牛、马、羊、猪、兔、鸡、鸭等家畜家禽饲养业,也包括鹿、麝、狐、貂、水獭等经济动物的驯养业。人类通过畜牧或畜牧业,取得肉、乳、蛋、脂肪等食品,和皮、毛、羽、骨等轻工业原料,并以畜役和厩肥等支持种植业。兽医,既指防治动物疾病的行业,也指从事防治动物疾病的人。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由于畜牧和兽医的相关性很大,特别在教学、生产和科研中密不可分,故畜牧兽医成为一个与畜牧、兽医并行的专业或工作,它们侧重各有不同。在大学、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这三个专业或单设或同时设置。在中国,高等畜牧兽医人才,主要由各农业高等院校来培养,各农业高等院校均开设有这三个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等;高等畜牧兽医技术应用人才,主要由各牧业(农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专科学校培养,如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中等畜牧兽医实用人才,主要由各畜牧业(农业)的中等职业专业学校来培养,如吉林省畜牧业学校等。----帮忙写作文章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写过,是自己写的,可以给你用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王道地 主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 2,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3, 任锦芳《猪价上扬,畜牧兽医部门怎么应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