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地球环境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1 10:53:29

地球环境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怎么写

《还小鱼一个美丽的家》《别让绿色从眼前消失》《小溪流啊,但愿你永远流不停》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贫乏的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无论是在哪,周围都是乌烟瘴气。不但人类的生活遭到破坏,连动物也难逃厄运。还记得澳大利亚有种青蛙,奇特之处在于可以把自己产的卵吃下去,并在胃中分泌种特殊物质,使卵不被消化。这可能会带给人们对于肠胃炎的全新的认识,可由于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青蛙早已不存在了。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人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精神代价。现在的发达国家环境相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但是在他们发展时,也对大自然进行了极大的破坏,这是他们懊悔不已,致使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整治。我们中国正在步他们的后尘。那为什么不一边发展一边注意着爱护大自然,这样也没有后顾之忧。保护生态环境,从小事做起。作为学生,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目前的现状,那么就从点滴开始改变。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品的规定,并时时刻刻提醒父母;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盒,都用纸制品替代,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少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若要表示自己对老师的心意,那就开出好成绩,我相信这才是老师最开心的事了。这些事虽小,但是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动手,调整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世界上也有许多的节日在倡导着大家环保,节约资源。如世界水日,植树节,世界汽车日。这些都能让我们深深的感到一份责任感,幸福感和希望,但同时也有点小小的悲凉,难道真的非要特地设个节日来制止人类的行为吗?为什么我们不能自觉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量使用布袋子、普通竹筷子来替代。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计算机的电器插头;节约用水,在刷牙、洗手时随手关闭水龙头等。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生存的空间,我们要善待朋友,就像善待我们自己一样。

地球环境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还小鱼一个美丽的家》《别让绿色从眼前消失》《小溪流啊,但愿你永远流不停》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贫乏的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无论是在哪,周围都是乌烟瘴气。不但人类的生活遭到破坏,连动物也难逃厄运。还记得澳大利亚有种青蛙,奇特之处在于可以把自己产的卵吃下去,并在胃中分泌种特殊物质,使卵不被消化。这可能会带给人们对于肠胃炎的全新的认识,可由于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青蛙早已不存在了。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人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精神代价。现在的发达国家环境相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但是在他们发展时,也对大自然进行了极大的破坏,这是他们懊悔不已,致使他们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整治。我们中国正在步他们的后尘。那为什么不一边发展一边注意着爱护大自然,这样也没有后顾之忧。保护生态环境,从小事做起。作为学生,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目前的现状,那么就从点滴开始改变。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品的规定,并时时刻刻提醒父母;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盒,都用纸制品替代,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少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若要表示自己对老师的心意,那就开出好成绩,我相信这才是老师最开心的事了。这些事虽小,但是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动手,调整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世界上也有许多的节日在倡导着大家环保,节约资源。如世界水日,植树节,世界汽车日。这些都能让我们深深的感到一份责任感,幸福感和希望,但同时也有点小小的悲凉,难道真的非要特地设个节日来制止人类的行为吗?为什么我们不能自觉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量使用布袋子、普通竹筷子来替代。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计算机的电器插头;节约用水,在刷牙、洗手时随手关闭水龙头等。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生存的空间,我们要善待朋友,就像善待我们自己一样。

(寻氧) (曼妙的呼吸) (听,那是鸟儿的歌唱) (环境保卫战) 题目其实是根据文章内容而定的,文章如果多用比较生动的语言,那么题目就也要有特点,文章内容严实的话,题目也要严肃点,两者是相呼应的。建议先写好文章,再来总结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地球环境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的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伐?___!猜一个字 (答案:罚)变废为宝 小小报纸用处大 保护森林——保护人类自己的家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8.中国的水环境现状 9.发达国家废水治理的研究进展 10.防止臭氧层空洞的全球举措 11.简谈……的可持续发展 12.城市垃圾资源化及运用前景最后一滴泪14保护环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5追求绿色时尚 拥抱绿色生活 16同建绿色温馨家园 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17风调雨顺 始自环境保护 人寿年丰 源于生态平衡 18积德行善 造福后代 百年大计 环保第一

当鸟儿欢乐歌唱白色,绿色

8个,够不够你挑???o(∩_∩)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保护蓝天碧水为拯救我们的地球掀起一场环境革命别把花草弄疼花草树木的倾诉尊崇自然、敬畏生命保护地球,从我做起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还小鱼一个美丽的家》《别让绿色从眼前消失》《小溪流啊,但愿你永远流不停》

环境地球化学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1引言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是研究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各种存在形态及特性、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的科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它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科学的基础内容之一。2概述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三方面,而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约占80%-90%。环境化学即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原理。就其主要内容而言,环境化学除了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属于环境分析化学的范围)及探讨环境污染和治理技术中的化学、化工原理和化学过程等问题外,需进一步在原子及分子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发生起源、迁移分布、相互反应、转化机制、状态结构的变化、污染效应和最终归宿。随着环境化学研究的深化,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 从学科研究任务来说,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和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它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性体系,变量多、条件较复杂,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则不易直接运用。 3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1研究污染物(主要是化学污染物)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形成环境污染化学这一介于环境科学与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分支学科。2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分及其定量分析方法,形成环境分析化学(常简称环境分析)。它是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3研究环境中天然的和人为释放的化学性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与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形成环境地球化学。它是介于环境与地球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分支学科。4环境概况及解决方法1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有害化学品是指任何已经被确认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危害性的化学品。随着工农业迅猛发展,有毒有害污染源随处可见,而给人类造成的灾害要属有毒有害化学品为最重。化学品侵入环境的途径几乎是全方位的,其中最主要的侵入途径可大至分为四种,11人为施用直接进入环境;12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作为化学污染物以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形式排放进入环境;13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着火、爆炸、泄漏等突发性化学事故,致使大量有害化学品外泄进入环境;14在石油、煤炭等燃料燃烧过程中以及家庭装饰等日常生活使用中直接排入或者使用后作为废弃物进入环境。 进入环境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或潜在危险。 以农药这一有害化学品为例,随着农药科技和农业的迅速发展,农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从不使用农药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使用农药的现代农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面积紧张的大国,农药在解决农作物的自然灾害,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药是一类有毒化学物质,而且是人为主动投加到环境当中,长期大量使用,对环境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必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这就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充分肯定农药的有利作用的同时,需要充分认识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2]。 同时工业废水也是对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譬如工业废水中的氰化物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全国主要江河湖泊,使水质恶化,特别是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巢湖和太湖(简称“三河三湖”)水污染问题更为突出,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氰化物对鱼类危害更甚,含苯酚废水可抑制水中细菌、藻类和软体动物生长。用含酚废水灌溉农田能抑制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破坏农作物生长素的形成,造成减产。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进入水体后会使封闭性湖泊、海湾形成富营养化,造成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威胁鱼类生存、水质发臭出现“赤潮”。化学废弃物的不适当处置,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污染,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目前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癌症患者6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约50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10。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有150万人,死亡110万人,而造成人类癌症的原因10%~15%与化学因素有关。 再则冷冻与空调设备释放出的氯氟烃气体造成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破坏,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照增强,使人群皮肤癌发病率上升。燃煤发电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导致河流湖泊酸化,影响鱼类繁殖甚至种群消失。土壤酸度增高可使细菌种类减少,肥力减退,影响作物生长。酸雨还使土壤中锰、铜、铅、镉和锌等重金属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转移进入江河湖泊引起水质污染。 有害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是我国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2化学品的环境污染控制我国是化工生产量较大的国家,化工产业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要想控制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从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方面加以考虑,首先应了解化工厂的污染情况,包括:污染源种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环保措施以及周围环境敏感性等。特别应对污染源分布进行调查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同时应了解污染影响类型,如是属于一次污染或二次污染、长期污染或短期污染、可逆污染或不可逆污染、局部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单因素污染或多因素复合污染等等。化学品的污染危害控制,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21制定和健全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我国于1979年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也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等;国务院还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国务院颁布了《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等化学品管理行政法规。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环境保护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如已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等;污染物排放准有《工业"三废"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等;同时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范性文件都作了明确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加强有害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防止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法规体系,对化学物质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和进出口实行全过程有效管理[3]。 我国现行化学品环境立法需要针对当前化学品管理法律法规中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充完善,并与国际化学品管理体制接轨。此外,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的是对化学品管理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环境保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应依法给予追究,对人身由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应依据法律给予处罚和赔偿。这在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了的法律管理制度。我们还应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从事化学危险品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的遵法守法意识,加强对有害化学品的安全和环境管理。特别是应按着我国环境保护法来严格管理有害化学品。22加强对重点有害化学品的环境管理 建立相应登记管理制度,对那些已知或怀疑对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或者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化学品采取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和淘汰、替代措施,以有效减少这些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23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有害化学物质向环境中排放 化工污染之所以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大批老企业长期以来没有进行技术改造,资源、能源消耗太高,排污量太大。全面推行清洁技术改造,通过改革工艺设备,尽可能把"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改变化工生产消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局面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就要选用清洁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物质替代有害原材料、设计清洁工艺、生产清洁产品。同时改善和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等措施,在污染的源头削减污染物和废物产生量并回收利用废物。最大限度消除或削减有害物质的排放。对通过预防不能解决的污染物,应采取源控制措施进行安全处理处置,使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24强化危险废物管理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爆炸性、急性毒性、传染性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弃物。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领取经营许可证。25公众监督通过建立和实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制度,在企业员工和化学品使用者中普及化学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并在全社会积极宣传有关化学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有害化学品的危害、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大力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防治。5结论要时刻关注生态系统的表现,尽早发现失调的信息,及时扭转不利的情况。积极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护生态系统,预防生态失调。参考文献[1]袁加程环境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张瑾环境化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

题目: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虽然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低, 且不易移动, 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开发和破坏, 加上工业  的发展, 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铅污染。铅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具有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1 ] 。  由于铅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 有关铅污染及铅毒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2 ] 。有  研究表明, 人体血铅水平和土壤铅含量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2 ] 。要最终解决铅污染问题, 一方面  应减少污染的来源; 另一方面则要对已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本文就铅对土壤的污染及  其修复技术作一综述, 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1 土壤的铅污染  铅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为1215μg/ g。土壤铅含量一般在2~200μg/ g , 平均变化幅度为13~  42μg/ g。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的结果表明, 我国土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1143μg/ g , 最低  为0168μg/ g , 平均可达到26μg/ g [3 ] 。根据来源不同, 环境中的铅可分为“原生”和“外源”  两种。土壤成土过程中保留在土壤母质中的铅称为原生铅, 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物。岩石在风化成  土过程中, 大部分铅仍保留在土壤中。无污染土壤铅含量大都仅略高于母质母岩含量。除母质母  岩风化保留在土壤中的天然原生铅以外, 由于人类活动也可造成污染, 引起土壤中铅含量升高。  通过尘埃沉降及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土壤的铅称为外源铅。土壤外源铅主要来源于大气传输和沉  降。铅的密度较大, 空气中的含铅颗粒容易沉降下来, 不断积累在土壤里。  表1 70 年代~90 年代铅的全球产量  1975 1980 1985 1990  Pb 产量/ 103t/ 年- 1 343212 344812 343112 336712  表1 列出了70 年代到90 年代铅的全球产量。据统计, 80 年代释放到土壤中的铅达到796 ×  103t/ 年[4 ] 。人类对铅的开采和使用, 打破了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平衡, 造成严重的污染。  ·12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1923 年开始在汽油中加入铅用作抗爆剂以后, 更加速了全球性铅的污染。因此可以说如今世界  上已难找到土壤铅含量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一片“净土”。Kabata - Pendias 和Rendias[5 ]报道在靠  近公路的某一块土壤铅含量高达7000μg/ g。潘如圭等[6 ]研究了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蔬菜的  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在公路两侧200 m 范围内生长的蔬菜均受到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管  建国[7 ]等研究了在金属冶炼厂周围和公路两侧200 m 范围内蔬菜的受污染情况, 发现所调查的普  通叶菜的铅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彭珊珊等[8 ]对我国一些常用茶中Pb 进行了测定, 结  果表明茶叶中的铅超过一般标准, 应引起重视。  土壤中的铅大部分形成PbS , 少部分形成PbCO3 、PbSO4 和PbCrO4 等无机化合物, 或与有机  物螯合。铅的无机化合物大多难以溶解, 而且因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也很  弱: (1) 土壤有机质对铅的络合作用。土壤有机质的—SH , —NH2 基因能与铅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2) 土壤粘土矿物对铅的吸附作用。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位点可对铅离子进行交换性  吸附。另外, 铅离子进入水合氧化物的配位壳, 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于固体表面。由于  铅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 而且溶解度低, 因而人为因素造成的铅污染大多停留在土壤表层, 随土  壤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急剧降低, 20 cm 以下趋于自然水平。  进入土壤中的铅有可能被植物吸收, 或溶解到地表水中, 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进入动物和人  体, 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和远期效应[9 ] 。  Page[2 ]等研究表明, 人体血铅与土壤铅含量存在一定关系:  0112 (Pb - B , μg/ 100mg) = ln (Pb - S ,μg/ g) - 4185  这一关系式仅说明了某一地区的特殊情况, 并无广泛适用价值, 但它足以表明土壤铅含量与  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  2 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由于铅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 近年来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铅污染  土壤的修复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可分  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化学稳定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等。  生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211 隔离包埋技术(isolation and containment)  该法采用物理方法将铅污染土壤与其周围环境隔离开来, 减少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增加铅  的土壤环境容量。具体措施为: 以钢铁、水泥、皂土或灰浆等材料, 在污染土壤四周修建隔离  墙, 并防止污染地区的地下水流到周围地区。其中以水泥最为便宜, 应用也最为普遍。为减少地  表水的下渗, 还可以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合成膜, 或在污染土壤下面铺一层水泥和石块混合  层。  212 固化稳定技术(solidification and stabilization)  固化稳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采用化学方法降低铅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和可提取性, 同时采用  物理方法将污染土壤包埋在一个坚固基质中。Wheeler 报道[10 ]将水泥、炉渣和石灰混合物加入污  染土壤中, 搅拌均匀凝固之后, 形成一个大石块, 将污染土壤包埋在其中。也有人采用电导产热  原理给土壤加热升温, 当土壤冷却后, 土壤凝固成玻璃样块状结构, 称之为玻璃化。该方法包括  三个具体步骤: (1) 在土壤两端插上电极电流通过土壤形成环路, 土壤温度上升并熔化。(2) 在  自然冷却过程中, 土壤凝固形成玻璃样土块。(3) 在土块上覆盖一层干净土壤。这一技术已经实  际应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13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213 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在一定温度下, 金属就会熔解或升华为气态。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技术利用这一原理,  将铅等重金属从污染土壤中“蒸发”出来以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蒸发”出来的金属可以再回  收或固定, 同时富含金属的剩余炉渣也可用于进一步提炼[11 ] 。铅污染土壤在高温熔化之前要进  行预处理, 以促进铅的熔解。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具有较高回收效率的严重污染土壤(5 %~  20 %) 。  214 化学稳定技术(chemical stabilization)  化学稳定技术就是应用化学反应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氧化或还原, 从而达到降低土壤中重  金属的活性[11 ] 。对于铅污染土壤, 可用还原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酸亚铁) 将铅离子还  原, 以减少土壤中铅的可提取量。这一技术也可作为其他修复技术(如固化稳定技术) 的前处理  步骤。但必须注意的是, 还原剂的施用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初步研究表明, 施用石灰调节土壤  PH7 可降低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 减少植物对铅的吸收[13 ] 。研究表明, 施用羟基磷灰石[14 ] 、水  合氧化锰[15 ] 、磷灰岩[16 ,17 ]也可促进铅的沉淀, 减少土壤中的可溶态和可提取态铅。Vidac 和  Pohland[18 ]已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地下水的修复。  215 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e technology)  在污染土壤两端插上电极, 接通电源后, 土壤中的带电粒子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 最终积  聚或沉淀在电极上, 以达到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在欧洲, 这一技术不仅应用于铅污染  土壤[19 ] , 同时也应用于铜、锌、铬、镍和镉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216 微生物修复技术(microremediation)  微生物修复主要是借助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来清除或稳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根据原理不同可  分为生物还原沉淀、生物甲基化和生物吸附三种。生物还原沉淀是应用硫酸还原菌(SRB) 将硫  酸根还原为HS - 再与铅生成不溶性的Pb2S。生物甲基化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甲基化,  甲基化的金属更容易蒸发, 可做为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的预处理。生物吸附是利用细菌细  胞和藻类来吸附地下水或其他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Leusch 等[20 ]报道一种海藻( S f luitans )  对铅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369 mg/ g。Rahmani 等[21 ]研究了浮萍(Lemna minor) 对污染水体中铅  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浮萍在亚致死水平下也能有效清除水体中的铅。  217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phytoextration)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超积累植物, 将土壤中各种过量元素或化合物大量转移到植株  体内特别是地上部分, 从而修复污染土壤[22 ] 。超积累植物相当于一个太阳能驱动泵将土壤中的  过量元素不断泵到植株体内[23 ] 。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两种, Salt 等[24 ]把利用超积累植物来吸收  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 phytoextraction) ; 而把利用螯合剂来促进植物  吸收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诱导植物提取(inducced phytoextraction) 。  21711 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 phytoextraction)  运用持续植物提取技术来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关键是植物超积累铅的能力。一般认为, 只有铅  积累量达到1000μg/ g (干重) 才能称为铅超积累植物[25 ] 。已见报道的铅超积累植物有Brassica   nigua [26 ] , Brassica pekinensis [27 ] , Brassica juncea [27 ]和T rotungifolium [28 ] 。其中T rotungi2  folium 的铅积累量最大, 可达到8200μg/ g (干重) [28 ] 。目前对于植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铅以及耐  铅胁迫的机制研究甚少。Liu 等[29 ]研究发现印度芥菜( Brassica juncea) 可在根部积累大量的铅  但只有极少部分运输到地上部。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根部细胞内存在高浓度磷酸盐或碳酸盐,  在细胞内近中性pH 条件下, 铅主要以磷酸盐或碳酸盐形式沉淀在根细胞壁或细胞内; 另一方面  ·14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铅从根部向中柱迁移的过程还会受到内皮层凯氏带的阻拦。Wozny 等[30 ]认为铅进入中柱后随蒸  腾流被动运输到地上部分。运输过程中铅可能会与中柱内的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 从而被固定在  茎部中柱内。研究表明, 铅可与多种小分子有机物螯合[31~33 ] 。推测铅也有可能与各种小分子有  机酸、植物螯合肽结合, 减少与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的机会, 从而增加进入了叶部的数量。作者  在对浙江西部的某一铅锌矿土壤进行调查时, 发现一种可高浓度积累铅和锌的植物, 据初步调查  结果, 其地上部分锌和铅的最高积累量分别达到了5000μg/ g 和1182μg/ g。对于这种植物超积  累锌和铅的生理生化机制, 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21712 诱导植物提取(inducced phytoextraction)  对于在土壤中极难移动的铅元素, 施用螯合剂可促进植物对其的吸收。施用螯合剂诱导植物  超富集作用被称为螯合诱导修复技术。Romheld 和Marschner[34 ]认为螯合物与金属结合后, 金属  螯合物可以从内皮层裂口处进入根内, 然后被迅速地转移到茎叶。在用14C - EDTA - Pb 作标记  的试验中, Blaylock 等[35 ]发现, 在含这种标记物的介质中生长的植物地上部能快速积累铅, 表明  铅与螯合物结合有利于植物对铅的吸收。Salt 等[36 ]认为金属与螯合物结合后阻止了金属的沉淀  和吸附, 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可提取性。螯合诱导修复技术既可选用一般植物也可选用超积累植  物。在土壤铅浓度为2500μg/ g 的污染土壤上种植玉米和豌豆, 加入EDTA 后, 植物地上部铅的  浓度从500μg/ g 提高到10000μg/ g ; 而且EDTA 还能极大的提高铅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运输能力,  每千克土中加入110 g EDTA , 24 h 后, 玉米木质部中铅的浓度是对照的100 倍, 从根系到地上  部的运输转化量是对照的120 倍[37 ] 。不同螯合剂促进植物对铅吸收的效应与螯合剂促进铅从土  壤解吸的效应相一致: EDTA > HEDTA >DTPA > EGTA > EDDHA。螯合诱导技术对超积累植物吸  收金属的强化效应也很明显。印度芥菜是一种可富集多种金属的植物。Blaylock 等[35 ]研究了柠檬  酸、苹果酸、乙酸、EDTA、EGTA、CDTA 对印度芥菜( Brassica juncea) 吸收Cd 和Pb 的效应,  发现土壤酸化与施加螯合物相结合可显著增加铅的吸收效率。Vassil 等[38 ]报道用铅和EDTA 共同  处理印度芥菜, 其地上部分含量高达55 mmol/ kg (干重) , 相当于培养液铅浓度的75 倍。对印度  芥菜茎部提取液的直接测定证明, 茎部的大部分铅是与EDTA 结合的形式运输的。由于螯合剂的  价格一般较贵, Blaylock 等[35 ]指出螯合剂( EDTA 和乙酸) 将使每吨铅污染土壤修复成本增加  715 美元。此外螯合剂在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同时, 也增加了重金属离子的移动性。  因而对于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的环境风险应加以系统评价。  由于已发现的铅超积累植物种类极少, 而且植物生长慢、生物量小, 因而螯合诱导修复技术  比持续提取技术更引人注目。但不论哪种植物修复技术都具有其它物理化学方法所没有的优点:  (1) 成本低。据估计, 如果某种植物的茎部铅积累量达到1 % , 且每年产量40 t/ hm2 , 那么通过  10 年种植将土壤铅含量从114 %下降为014 %所需费用是245000 美元, 而用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则  需要1600000 美元。(2) 植物利用太阳能, 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易为公众所接  受。(3) 将富铅植物残体用于植物炼矿, 可产生经济效益。相比之下, 虽然植物修复技术所需时  间较长, 而且植物的生长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但这些缺点都不成为重要问题。可以预言, 植物修  复将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环境良好和经济有效的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地球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地质学、化学、海洋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地球化学的发展也推动着这些学科的发展。地球化学以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分析化学等)和地球科学(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理学等)为基础,汲取了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比较行星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医学、农学、土壤科学等学科的精髓。一方面,地球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向纵深发展,促进了社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地球化学学科本身也在为完成这几大基本任务的奋斗中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地球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并且不断发展的学科,地球化学和其他学科不断相互渗透,于是便产生许多分支学科。这些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也具有生命力旺盛和正在发展的特征。下面对地球化学一些主要分支学科作一简述。(1)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是最早和最经典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美国的克拉克、中国的黎彤等地球化学家早期的研究工作都是从元素地球化学入手的。现今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地球和部分天体中元素的性质、丰度、赋存状态、迁移形式、富集和分散规律、演化和循环历史等地球化学特征。(2)量子地球化学量子地球化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晶体化学、量子化学(量子力学)、矿物学、固体物理学等学科交叉的结果。它“研究矿物中的化学键或‘电子结构’,矿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相平衡和元素分配,晶体结构随温度、压力和成分的改变(比较晶体化学),矿物能量学以及矿物的谱学性质。量子地球化学的核心问题是用量子力学理论和各种谱学方法研究矿物中的化学键或‘电子结构’”。量子地球化学研究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研究就是应用量子力学理论,为所研究的地球化学物种对量子力学运动方程(薛定谔方程)求(近似)解。实验研究就是要用各种谱学方法来确定某物种的电子结构(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3)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化学热力学是应用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地学系统的状态变化所产生的一门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能量及其转换,解决自然界过程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即平衡态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有:自然热液体系的热力学;矿物相平衡;矿物热力学性质;矿物固溶体热力学;硅酸盐熔体的热力学;流体-岩石相互作用;非平衡非线性热力学;计算机模拟和模型化研究等(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4)地球化学动力学地球化学动力学是动力学基本原理应用到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所产生的一门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它研究自然过程的速度和机制问题,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化学动力学和物理运动的动力学,主要指的是流体动力学、扩散和弥散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998)。目前地球化学文献中将化学动力学和动力学划分为两个学科。化学动力学(Kinetics or Chemical Kinetics)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历程(或反应机制,指反应物分子在变为产物分子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具体途径与步骤)。而动力学(Dynamics)则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宏观运动的速率和机制。在地球科学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化学动力学和动力学二者兼而有之,不宜截然分割。所以,国内外学者用“地球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简称地球化学动力学)来反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化学动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5)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采用地质年代测定和同位素示踪研究手段,研究地球和宇宙物质中核素的形成、丰度,以及根据这些核素在自然作用中的衰变和分馏来追踪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同位素地球化学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进行地质体系计时,以及根据放射成因产物子体同位素组成进行示踪分析。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利用轻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分馏进行地质作用示踪(陈道公等,1994)。(6)实验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中一门比较年轻的分支学科,对其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人们一般认为,实验地球化学是在实验矿物学和实验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涉及流体相的地球化学过程中化学元素(包括同位素和有机质)的行为和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7)天体化学天体化学又称空间化学(Space Chemistry)或宇宙化学(Cosmochemistry),是地学、空间科学与天文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科学。空间化学研究宇宙空间元素及其同位素的起源与分布、各类天体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演化。浩瀚宇宙中的物质由基本粒子构成了100多种元素、2000多种同位素和各种化学物,天体化学研究这几个层次物质的时空分布、存在状态和演化规律(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8)岩石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是近代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交叉学科。它以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去探讨各类岩石学问题,从中引申出地质含义(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主元素、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组成、作用与演化。从研究地球或天体物质的岩石成因入手,进而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问题。(9)区域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的倡导者为AE费尔斯曼。根据费尔斯曼的意见,区域地球化学的任务是研究化学元素在一定区域中的时间和空间分配、分布、迁移和集中-分散规律。现代区域地球化学是以区域岩石圈——全球岩石圈的子系统为对象,开展有关该子系统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综合研究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10)构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思想萌芽于19世纪(HCSorby),在 20世纪 60年代由范菲(WCFyfe)和陈国达等人奠定理论基础。构造地球化学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构造作用下地球(主要是地壳)中元素在流体和固相岩石中的赋存状态、分配和迁移、分散与富集等地球化学过程。陈国达在1976年和1984年多次指出:“构造地球化学是一门介于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之间,研究各种地质构造作用与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配和迁移、分散和富集等关系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质构造作用与地球化学过程之间,也就是运动和物质之间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的联系,把形成与形变、建造与改造统一起来加以研究”(吴学益,1998)。(11)深部地球化学深部地球化学又称地球深部物质科学。这一分支科学主要研究地球深部(特别是地幔和地核)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这方面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是运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基本原理,构筑深部地球模型。实验研究主要依托金刚石压腔和大腔体实验技术、静态超高压实验技术、超深钻探技术等的发展而发展。其研究内容为:①地球深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②地球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③地球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研究(谢鸿森等,1997)。(12)矿床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以研究矿产资源为主要对象,是矿床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主要是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一方面包含和继承了经典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引进了地学领域以外的数理化等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研究手段。矿床地球化学不仅要研究矿床本身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问题,而且还要研究矿床形成的成矿过程和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演化(李朝阳,1999)。(13)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Exploration Geochemistry)是从地球化学探矿学(或地球化学找矿学Geochemical Prospecting,Geochemical Exploration)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西方国家对地球化学找矿的定义是:“地球化学找矿是基于系统地测定天然物质的一种或数种化学性质的任何矿产勘查方法”(HEHawkes et ,1962)。前苏联学者认为:“地球化学找矿是根据基岩及覆盖层中、地下水及地表水流中、植物中、土壤中和气体中的含矿物质不明显的微观分散晕以发现矿床的一种找矿方法”(ВЧ克拉斯尼科夫,1955)。在早期,地球化学产生了一门以矿产勘查为目的的应用学科,被称之为化探(地球化学找矿)。后来,地球化学找矿从理论上、方法上和技术上有了迅速进展,特别是应用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纯粹的找矿地球化学领域扩展到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地球化学、农业地球化学等领域。所以,化探(地球化学找矿)这一名词逐步被勘查地球化学所取代。(14)低温地球化学低温地球化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200℃以下的地球化学作用和演化过程,也包括常温和零摄氏度以下的元素被萃取、活化、迁移与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行为。过去,低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之所以较长期处于薄弱状态,原因主要是:①过去的地球化学实验大都是在中高温条件下进行的;②过去成岩成矿测温数据不够多和不够完善;③长期以来人们对元素活动性的理解存在片面性,未认识到低温条件下元素的较强烈的地球化学活动性;④一些低温交代作用,过去被误认为是高中温热液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涂光炽倡导下,我国开展了低温地球化学的研究。目前已建立和完善了低温地球化学实验研究体系,总结了我国若干低温矿床和矿化层位的地球化学特点,研究了金、银、铂族金属、稀土元素和某些分散元素的低温地球化学行为和某些非金属的低温成矿作用,分析成矿、埋藏变质的低级变质作用中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过程,进行了低温条件下某些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沉淀实验,建立了低温开放体系中水-岩相互作用模型(涂光炽,1998)。(15)有机地球化学BИ维尔纳茨基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先后发表了《生物圈》等著作,筹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有机地球化学的“活质实验室”,标志着有机地球化学开始萌芽。之后,随着石油地质学和石油工业的发展,由于地质学、沉积学、生物学、有机化学、石油地质学等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有机地球化学得到长足发展。其定义为:有机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天然产出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它们在地质体中的分布、转化和参与地质营力的作用等(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值得指出的是,地球化学另一分支——生物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有一定的关联。所以不单独列出。可以认为,生物地球化学也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萌芽的,它是研究生物圈中在生物有机体参与下发生的地球化学过程,揭示有机体与其环境在化学元素组成上的相关关系,查明地球化学省及其与地方病的关系,侧重生物和人类活动对碳、氮、磷、硫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16)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化学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相互渗透而产生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从地球环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的观点出发,以地质学为基础,综合研究化学元素在地-水-气-生-人环境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揭示人为活动干扰下区域及全球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为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质量控制及人类生存、健康服务(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17)流体地球化学近十多年来,通过从火山、地震、海底热液、超深钻、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岩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等直接探测和观察地球内部流体,同时进行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野外和室内实验研究,获得许多重要发现和认识上的飞跃,完善了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体系(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1993年和1997年两次召开“Geofluid”国际学术会议,“流体地球化学”1996年开始作为大学(成都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1997年,“流体地质与成矿效用”被列为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等等。流体地球化学主要研究自然界流体的形成、运移、定位(改造、演化、卸载和储存等)规律,重点探索流体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规律、原理和效应。(18)气体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运移、聚集规律及其所参与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和表征的地质学意义(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19)农业地球化学农业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土壤中元素分布、分配规律、成壤的地球化学过程、土壤的利用和改良、农业污染及其防治,以及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与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量、质量的关系。它在目前人口剧增、耕地锐减、土地负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下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20)海洋地球化学狭义的海洋地球化学是指海底地球化学。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资料积累阶段,60年代之后,随着大洋锰结核的大规模调查、海底热水硫化物的发现、深海钻探、国际海洋调查等一系列事件,推动了海洋地球化学的迅速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现代海洋地球化学的定义为:研究海洋环境下的各种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和在这些过程中化学元素的行为规律和自然演化历史(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1996)。

地球环境的形成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在地球演化历史中,事件沉积广泛发育于各种环境中,按照事件沉积形成的环境不同,可把事件沉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表2-1;图2-5)。以陆到海包括:表2-1 按照形成环境划分的事件沉积类型图2-5 以陆到海沉积环境示意图冰川环境的事件沉积在冰川环境由冰川事件所形成的冰碛岩即为典型的事件沉积。陆地环境的事件沉积陆地环境事件沉积类型多样,如洪水事件所形成的洪积岩和大陆环境地震所形成的震积岩等。海洋环境的事件沉积海洋环境事件沉积同样包括多种类型,如海啸事件所形成的海啸岩、风暴事件所形成的风暴岩和浊流事件所形成的浊积岩等。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XXXX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需要+WO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