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6 15:34:22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结束语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以下是部分问题及对策,可供参考。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摘要:幼儿教育旨在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等全面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以及思想基础,但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之下,部分幼儿园以及家长在面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时丧失了初心,让幼儿在被动状态下接受了超纲的“小学化”知识以及行为要求,使幼儿的健康成长受到威胁。  关键词: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表现;对策  一、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表现  (一)所学内容小学化  现在不少幼儿在大班甚至中班就已经开始学习汉字拼音的声韵母或是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是更为深入的内容。这些本该是小学阶段才要求掌握的知识过早地出现在幼儿面前给幼儿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二)作业小学化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本来应该以游戏为主,但是由于部分幼儿园错误的办园理念,导致幼儿不仅在园学习的知识小学化,回家后更是有书面作业要完成。这些作业多是抄写拼音汉字、做算术题等,剥夺了幼儿在家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  (三)在园行为要求小学化  幼儿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且不喜欢被约束。但是幼儿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会偏向小学化的知识,常在教学活动中以命令式的口吻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认真听讲,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幼儿,使幼儿的天性得不到释放。  二、幼儿教育被小学教育同化的原因  (一)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社会经济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助推下有了迅猛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家长期盼子女长大后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极力为子女争取赢在起跑线上的资本,希望子女在幼儿阶段就学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创造了条件。  (二)早教机构间不恰当的竞争方式  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事业也出现利好局面。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早教机构为了纳入更多的生源,不断地迎合家长,满足家长对幼儿知识掌握的要求,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端正教育态度,尊重幼儿成长规律  幼儿教育之所以会被小学教育同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人的“态度”上。一些幼儿园和家长在追求高质量的过程中过于盲目,错误地将幼儿知识储备量和教育成效画上了等号,忽视了幼儿的年龄与心智成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幼儿教师的管理单位,必须要重视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宣传工作。幼儿园应该明确创园理念、端正办园态度,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采取外部干预的办法将端正的幼儿教育态度传递给教师和家长,让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由于部分教师和家长的思维模式已经被固化,因此宣传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巧妙地进行。园区管理者可以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养成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弱化幼儿知识学习效果的考评地位,卸下教师心中的教学包袱,让教师能够在一日常规中大胆为幼儿制造更多的活动机会,给予幼儿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提升教师的活动开展能力,实现幼儿教育专业化  幼儿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以及活动开展能力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虽然近几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但对于整个幼儿教育行业而言仍旧是杯水车薪,幼儿教育正处在师资力量和幼儿素质能力提升发展不平衡的尴尬阶段。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有些幼儿园在聘用教师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招聘程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低。这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使他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活动中无法辨别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使幼儿的教育活动显现出更多的小学教育特征。因此幼儿园要将幼儿教师能力提升学习常态化,多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走出去”,接触更多的活动开展方法,使教师具备优化活动设计的能力。教师本身也要有意识地多阅读和幼儿教育相关的书籍,提升教学素养,为幼儿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  (三)完善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教育为小学教学铺垫了基础,是幼儿更好适应高学段学习的必要经历。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幼小衔接并不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融人小学化的规范和内容,而是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具备小学学习的能力,减少幼儿过渡到小学的困难程度,让幼儿在保持身心愉悦的基础上主动融人小学生活,继续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  四、结论  总而言之,教育是良心事业,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幼儿教师都不能在幼儿教育中揠苗助长,要始终将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最高利益,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力规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还幼儿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淑静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2]杨艳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基础教育论坛,2015(33)  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学术堂,希望对你的写作能提供帮助。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论文摘要

二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婴儿出生率,如何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高学前教育成为了教育行业今后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整体来看,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向前发展,学前教育学校数量相应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城乡之间学前资源差距巨大,师资数量、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各学段教师资源都存在一定失衡。所以,在学前教育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扩大幼儿园的覆盖率,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幼儿园数量逐年上升,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城镇和乡村的幼儿园数量逐年增长,我国学前教育覆盖率逐步提升。2019年,城区幼儿园数量为89576所,相比2015年,增长了78%;镇区为92910所,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04%;乡村幼儿园数量为98688所,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73%。虽然我国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乡村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由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学前教育制度机制不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分配上并不均衡。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城镇相比,我国乡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也较为薄弱。教师资源不平衡,城乡教师数量差距较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城区、镇区与乡村幼儿园班数分别为13万、26万、47万,占比分别为83%、44%、73%;城区、镇区、乡村专任教师数量分别为64万、83万、84万,占比分别为37%、40%、23%。从幼儿园数量上看,乡村幼儿园数量略高于城区、镇区,但数量差距并不明显;从幼儿园的班数看,虽然乡村的幼儿园数量要略高于城镇,但是在班级数量的设置上要小于城镇,可见,乡村幼儿园规模较小;从专任教师数量上看,城区教职工与专任教师数量约为乡村的3倍,约为镇区的5倍。若以每个班30名幼儿计算,城区、镇区、乡村的生师比分别为1:07、1:79、1:75,城乡教师资源差距较大。此外,这一比例在西方国家一般为1:7-1:10,我国幼儿师资分配与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质量不平衡,城乡教师学历结构差距较大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前教育教师学历情况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行业专科学历教师数量为62万,占比49%;其次为本科学历教师,数量为44万,占比04%;高中及以下、研究生学历教师较少,分别占比27%、20%。整体来看,在我国学前教育行业,专任教师学历主要以专科与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较少。结合国家教育部之前公布的其他学段的教师结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均以本科生为主,随着学段的上升,高学历教师的占比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师资力量都分布在初中或者高中,婴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再看城乡之间的教师学历结构情况,2019年,城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占比82%,其次为本科学历,占比86%;镇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占比72%,其次为本科,占比88%;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教师占比27%,其次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占比11%。可见,乡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与城镇相比较为落后。设施配置不平衡,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在幼儿园办学条件上,乡村幼儿园洗手间、睡眠室、保健室以及图书室的面积均小于城镇。在幼儿园基本设施的配置上,城市幼儿园在园舍面积、硬件设施上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由于设施、场地的限制,农村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很少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更容易出现“小学化”倾向。——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摘 要: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立法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学前教育公平渐成为世界性的趋势与潮流。本文通过对印度学前教育相关法律与政策的研究,归纳出印度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法律与政策的主要特点,对于我国通过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学前教育;教育公平;弱势群体  一、印度学前教育公平相关法律与政策制订的背景  印度自独立以来,十分重视本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公平与平等,不仅在《印度宪法》中明确提出平等教育的法律原则,还通过制订一系列相关教育政策,如《国家儿童政策》、《国家教育政策》《国家儿童宪章》和《国家儿童行动计划》等,为印度学前教育事业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与政策保障

我没有,但从网上找了一个给你作参考 谈幼儿园社会化改革发展趋势与构想 摘要:本文从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实现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幼儿园走集团化道路的认识与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了幼儿园走集团化发展的办园道路。关键词:幼儿园 集团化 管理模式    四川大学三所幼儿园属于“生存条件好的”幼儿园,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各项政策可以使幼儿园毫无后顾之忧的教育孩子。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下,幼儿园的生存发展不仅更多地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幼儿园社会化的要求使得幼儿园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园体制改革的趋势。随着部分高校幼儿园陆续被推向社会,走向市场,参与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不得不担忧学校对我们目前的政策能维持多久,一旦学校掐断了补给,幼儿园该如何生存?发展的道路在哪里?。另一方面,单纯的依靠学校的照顾和优待,只能保证“一时的道路光明”而不能确保“将来的前途辉煌”。因此,只有积极参与幼儿教育的改革,另辟蹊径,谋求突破,才能真正找到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幼儿园自身的造血机能,幼儿园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幼儿教育才能呈现勃勃生机;只有真正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才能使幼儿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审时度势,结合三所幼儿园发展的良好势头,提出以承办制为核心,走集团化发展的办园道路的设想。    一、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1)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信息流通,让优质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起辐射作用,使新开办的或托管的园所保教质量做到高质量、高起点。(2)便于经费的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合理使用,园内资源――教育资源、物质资源得到共享,避免了各种浪费。(3)便于园区间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为教职员工服务。  不足  (1)短时间内,幼儿园优质的教育资源分散了,而教师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因而短时间内集团办园规模不易过大。(2)管理工作量大,工作不易做细。园长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非常重要,在中层干部的力量配置上要做到工作职责明确,防止出现一些管理“死角”或管理不到位。    二、实现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1)三所幼儿园地处著名学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美环境、浓郁的人文环境。(2)三所幼儿园都位于家属区、新建社区,有丰富的生源源头,周边没有规模大有影响的大型高水平的幼儿园。(3)三所幼儿园目前都是成都市一级一等幼儿园,具有创造品牌幼儿园的物资、师资、管理等基础;加之在后勤集团近7年的集团化管理的运作模式的影响下,在组织架构、新型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特色服务等方面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三、幼儿园走集团化道路的认识与思考    教育资源充分共享是集团运作的基础  在集团化幼儿园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利用集团化经营管理的特点,开发整合幼儿教育的优质资源,降低建设高品质园所投入的时间与成本,避免因恶性竞争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形成教育品牌效应,满足现代都市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1)优化集团内各园所内部资源配置及运作规则  系统地分析幼儿园集团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从提高幼儿教育机构运行效率、降低幼儿园运作成本入手,加快扩大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大规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充分实现幼儿园内部资源共享。幼儿园后勤管理社会化:引入了市场上的专业服务公司(后勤集团下属专业部门),将幼儿园安全、保洁、维修、配送等后勤工作社会化。幼儿园后勤工作引入专业管理,首先是提高了管理质量。  ①服务专业化程度提高。  ②形成竞争机制。  ③共同提升,各方共赢。其次是降低了管理成本。  ④节约日常管理开支。 ⑤幼儿园减少了对专业设备、设施的投入。  ⑥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再次转移了工作重心:大大减轻了幼儿园的负担,有利于幼儿园集中精力抓教学、科研管理;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2)扩大幼儿教育优质品牌的社会效益  在多元、速变的现代社会中,集团不仅关注教师的自身学习,更让教师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适时地宣传幼儿园自身的形象和教育特色,并与社会各界建立起互动的支持系统,创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各园所充分利用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管理效应,适当利用家庭、社会等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  建立集团文化模式,实现集团教育的优质化  如今,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模仿、照搬,教育应是立足现实的探索和因地制宜的创新。作为具有人文、科技、医学特色的园所,我们应当意识到:环境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的课程。教育管理中,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成果渗透到各个幼儿园当中,在近几年三所幼儿园进行了与人文环境、科学探索、健康领域等的相关的实践、探索、研究,积累了较多的课程资料,形成了各园办学的特色。由于研究切入点分散,不易形成成果,往往容易形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可以没有统一模式,因此,幼儿园在以主体网络教学为主,生成课程为辅的课程模式基础上,积极创建园本课程,出版园本课程的教材、挂图、音像等,首先在集团园中使用,然后,向其它幼儿园推广。幼儿园有了经济基础,本着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可面向全省招收弱智残疾幼儿入园,实施全纳教育,为更多不幸的孩子提供早期教育的机会。集团化办园能够突破独立式办园的对象限制,使集团的办园点之间相对独立,容纳最多最广泛的服务对象,提高办园效率,相对降低办园成本,减少总的教育投入风险,同时突破了利益分割的绝对限制,通过内部网络连接,形成集团式管理架构,使资源得到共享,通过集团的拳头力量,共同积累、滚动发展,增强办园能力,全方位为学龄前幼儿提供系统化、连续性的教育。同时,通过集团式办园,形成多功能、多特色、连锁式的集团托幼服务中心。  国际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呼唤新型的幼教管理模式。对新世纪的到来,幼儿教育又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管理模式将被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我们将实践着自己的理想,构建着集团自己的园所文化,优化集团的结构布局,高标准地提高办园质量,探索集团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发挥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促进幼教集团持续、稳定地发展壮大,继续以大胆创新的改革精神,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集团化的幼教管理模式,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论文摘要是

有关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范文(通用7篇)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有关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篇1 摘要:区域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基本上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其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材料上、情景及响应的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好区域的材料选择与投放问题,才能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直观形象,各方面能力偏弱,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小班阶段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等策略。 关键词:小班;区域材料;选择与投放策略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对教师来说,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来说,材料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只是简单地堆积材料,没有考虑选择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发展情况等问题,这样的材料很难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难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对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小班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一、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3-6岁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小班幼儿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等年龄特点。结合这些年龄特点,我们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为安抚幼儿情绪,创设安全、舒适环境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缺乏安全感,有很强的焦虑情绪,喜欢玩自己熟悉、会活动,摸起来柔柔的、暖暖的玩具。教师可以在小班设置娃娃家之类的、能给幼儿带来温暖和安慰的区域,在娃娃家中投放女孩子喜欢的玩偶,男孩子喜欢的汽车、变形金刚,大众喜欢的动画形象、娃娃家操作材料等,都可以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给幼儿带来温暖熟悉的感觉。除了娃娃家,还可以为喜欢安静、不擅于交往的孩子设置一个比较封闭的“谈话吧”,鼓励这些孩子拉着他的好朋友去“谈话吧”说说悄悄话,还可以在“谈话吧”中提供抱枕、不同类型的图书,如故事类、百科类;不同类型的卡片类玩具、图谱卡、玩偶、头饰、手偶、地垫、抱枕、录音机等,帮助他们寻找话题,学会与人交往。      (二)选择富有生活情境的材料,促进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特点主要是好奇心强,爱模仿。因此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关注这些特点。如科学区《学习形状相匹配》,可以以《小动物喂食》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寻找与小动物相匹配的食物,让幼儿模仿生活中喂食的情境,让幼儿握好汤匙,能手眼协调地把对应的食物一个个送到小动物嘴巴里,孩子会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些动作,直到任务完成。这样的活动既能帮助教师观察幼儿学习形状认知情况,又能提高幼儿的小手抓握、手眼协调等动作发展。又如语言区,孩子都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如果语言区只投放图书会特别冷清,我们可以结合孩子最喜欢模仿生活情境打电话的游戏,提供两个旧电话,收集或自绘幼儿熟悉的故事图片或生活情境,然后将故事情境中的人物或物品的名称做成一张张字卡,让幼儿看图对讲。还可以玩传话游戏,如拿一根长长的水管穿过隔板,让幼儿站在东西两端,互相交流传话,孩子会非常感兴趣。 二、结合小班阶段目标      不同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参考省编教材去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阶段目标去选择与投放材料。      (一)根据月发展阶段目标      在选择材料时可以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的阶段目标去投放,如9月份科学领域阶段目标中提出“感知常见的几种生活用品、水果。了解基本特征;按事物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大小并排序等”,教师就可以结合阶段目标投放水果沙拉自助餐品尝区、投放标签分类整理娃娃家,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按大小排序等。 10月份科学发展提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等。 ”教师根据这些阶段目标可以在建构区投放各种圆形玩具搭建车类交通工具,在运动区投放轮胎、呼啦圈自主练习感知圆形等。但有的活动区目标是结合幼儿自身发展制定阶段目标,如9月份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可以先开展“抓”的练习。可以培养幼儿练习五指抓到三指抓,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每个月投放的“抓的物品”也应该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也可以玩“夹”的练习,早期阶段让幼儿用塑料夹子给各种动物形象夹胡须,还可以提供夹馒头的大夹子让幼儿练习夹乒乓球,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稍微提高一点难度,提供的夹子小一些,夹的物品也小一些,后期再逐步换小增加难度。 “舀”“倒”“串”“扣扣子”等操作练习都可以遵循这个从粗到细阶段性逐步提高的规律。      (二)根据每个阶段目标中具体的教学活动      每个阶段目标中都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如10月份美工区目标中提出“尝试用点(雨点、圆点等)、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特征。 ”具体活动有《香甜的水果》《画水果给小猫》《小猫的水果》等,教师就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创设水果屋主题,提供各种各样形状的水果、颜料,可以利用窗台、墙面、玩具柜面等地方创设背景墙,投放颜料、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让幼儿自由涂鸦、玩水果印画、水果分类、涂鸦水果区宝宝等活动。又如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按物体特征进行排序”具体活动有《按颜色特征排序》,可以开发图形宝宝找家、收整糖果屋、做漂亮的糖葫芦、串有规律的门帘等活动。 三、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水平      同年龄段的小班幼儿能力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普遍水平,还要兼顾个别幼儿发展的不同层次,投放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      (一)关注同年龄段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他们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      每个孩子在各领域发展的情况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我们在美工区,就可以为孩子准备不同星级的材料,如不善于动手的孩子提供一级材料:画好虚线的宽较窄的长方形纸条,让孩子一刀剪断。相对较好的幼儿提供二级材料:宽较宽的长方形纸条,让孩子连续剪。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挑战三级材料:沿曲线剪。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强,会自己穿衣扣纽扣。教师在生活操作区,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纽扣区,如系带子的搭扣、传统的民族风搭扣、不同大小的纽扣穿洞练习,让幼儿自由练习,挑战不同的难度,孩子会特别感兴趣,有时还会邀约她的好朋友帮忙一起完成,给了孩子合作的机会。      (二)关注相同的材料难度层次的提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材料都是使用一次性就被搁置无人问津,新的任务下达,教师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新材料,不懂得开发和利用原有材料,从原有材料中去抽取或添加,提升和创新原有材料。如科学活动《有趣的石头》教师请家长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投放科学区让孩子们了解石头的特性。一段时间,孩子对石头不感兴趣了,教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商量,用油画棒、颜料来装饰石头,晾晒石头,这从原来简单的摸一摸石头了解石头到动笔装饰石头,对孩子技能上有了一定要求;装饰石头完工后,我们又把这些石头运到沙池区,让孩子搭建高高的城堡,一起用石头装饰大城堡,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厚。有的孩子还商量不同的装饰方法,如大石头放在城堡的底层,小石头放上层,不同的石头分类装饰,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分类、空间安排等科学问题,对幼儿的学习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材料不适合跨区域开展,我们可以在原有材料上增加些难度。如生活操作区《夹夹乐》,原有材料是乒乓球,夹馒头的夹子、盘子,孩子很快挑战成功。第一次教师换掉的是盘子,提供高一点的杯子,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第二次教师换掉的是大夹子,用小号的夹子去夹乒乓球并放到杯子中;第三次教师换掉的是乒乓球,变成小木珠,小木珠个头小比较难夹,但不像玻璃珠那么滑溜,小班幼儿还是能挑战成功。后期为了锻炼能力强的幼儿,还增设了瓶子,让幼儿把小木珠装进瓶口较小的瓶子里。这样循序渐进地增加材料难度,幼儿会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参与的兴趣。 四、结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      小班幼儿基本意识不到学习的目的、任务。他们只是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往往把学习当作游戏看待,需要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过程中不能简单的一盘材料、一份任务单让小班幼儿操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的区角环境      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喜欢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高结构材料,但低结构材料又能帮助幼儿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在选择与投放材料过程中教师要考虑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如准备《娃娃家》材料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准备一些高仿的材料,如自制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角色扮演道具如各类角色服装、帽子。娃娃、奶瓶、炊具等,还可以收集幼儿照片,制作全家福。玩具小人、装扮服饰、厨具用具、过家家餐厅、医院、理发店等模型玩具。低结构材料如各种各样小珠子,不同颜色的项链、假发、头饰、各种彩色的皱纹纸、泡沫纸、小瓶子、小杯子等,孩子可以根据情境布置娃娃家,做娃娃家食品,装饰品等。      (二)选择幼儿熟悉、具有生活经验的材料      小班幼儿经验缺乏,教师选择的材料要源于生活中的材料,幼儿才能更感兴趣。如科学区《找匹配》,教师就可以直接用生活中的瓶和盖、笔与笔套、脚与鞋的尺码、手与手套的大小供幼儿探索、匹配等,《神奇的电池》教师可以请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电动玩具带来,认识电池两端的不同,组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这样的活动孩子会百玩不厌。      (三)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      在考虑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如美工区,除了有涂鸦区,还要提供充足的操作工具:如浆糊、双面胶、透明胶、儿童剪刀、花边剪刀、橡皮泥、水彩笔、油性笔、油画棒、各色毛线、棉签、纸杯、空纸盒、绘画纸、不同材质的有色纸等。半成品材料如纸筒娃娃模型、各种空纸盒、空瓶等,让幼儿大胆的用撕贴、点、线画、绕毛线、包裹橡皮泥等方式去装饰美化这些物品。还要注意提供清洁用品,如抹布、小纸篓、分类盘、整理箱等,帮助幼儿随时清洁自己使用的空间,养成卫生整洁的习惯。      (四)关注材料的动态性,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      随着幼儿对材料的一次又一次的互动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转移的,他们会对玩了一段时间的活动内容产生厌倦。我们要考虑材料的更换,如益智区的拼图材料,图书角的一本书等;还要考虑材料的添加,如美工区《漂亮的瓶子》初期教师只提供了简单的贴纸让幼儿装饰,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满足于简单的张贴,可以和幼儿协商还想把瓶子变成什么。有的孩子说变成花瓶插花,有的孩子说变成瓶子娃娃等,教师就可以添加剪刀、吸管、纸花给原来漂亮的花瓶插上花;还可以添加黑色的毛线、泡沫圆球、水彩笔做瓶子娃娃等。      总之,每次选择与投放区域材料之前,一定要思考这些材料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吗?这些材料可以让幼儿玩什么,怎么玩,适合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等问题。让活动区的材料不是简单堆积,而是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等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调芬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教育公平一直是人们所倡导的平等的观念,然而,我国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就目前的现象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分析城乡学期教育发展的差异,从而能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为了农村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措施 1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国的教育公平一直倡导从起点到结果的公平。这其中包括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和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实现教育的公平。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差异以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起点的不平衡      起点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入园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入学的数量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发展,同时农民群众对于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也有了一定观念上的转变。但是就城乡比较而言,农村幼儿目前就读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较少,这主要是源于简陋而自筹资金开办的幼儿园教育问题。      教育过程的不平衡      学前教育过程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资源情况下,师幼儿是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下,师资水平低,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专任教师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受到幼儿园待遇的问题上,从而造成了农村的幼儿教师较少,尤其是几乎一个幼儿教师要负责好几个班级,从而使得农村的教育过程远远低于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数量上的缺乏是导致教育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结果的不平衡      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推进不能以新建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为唯一途径。[1]城乡幼儿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教育结果的不平衡,尤其是体现了幼儿在入学的准备上。农村幼儿不仅在受教育机会和年限上远不如城市幼儿,而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过程和质量更是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比。 2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      学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农村的经济处于长期的滞后现象中。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收入水平,从而对于劳动力较弱的家庭中所支付的费用就十分困难,从而造成农村家庭无法支付大量的幼儿费用。但与此同时,硬件资源的持续投入仍然需要,特别是乡村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仍有待大力改善,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有待大幅度增加。[2]      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匮乏,尤其是我国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农村的学前教育难以发展。这种经费的投入和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的教育资源本来就高于农村,而面向社会支持的更多。从而使得城市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只有强调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进行公平导向的合理分配,理顺投入机制,才能确定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给最需要帮助的群体。[3]      教育师资力量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幼儿园教师不愿意上偏远的农村任教,这就间接了造成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尤其是在专任幼儿园教师和城镇相比,职称问题以及收入水平的因素都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教育师资力量的稳定性。从而长久下去就会引起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同。 3促进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普及农村学前教育      在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要从教育的起点即普及幼儿教育开始,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上,从而才能够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数量,以此来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接受农村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构建教育公平视域下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学前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保障城乡学前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优化城乡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      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能够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从改革城乡之间的人力和财力方面,能够使得政府更多的是关注政府的需求,从而才能够在学前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办园条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在物力资源上的均衡配置。      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平衡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当学前教育儿童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公平时,并不等于学前教育就实现了公平,这需要在保障儿童获得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上,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公平。 4结语      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发展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的情况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农村的压力,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从幼儿园的成长环境出发,要实现城乡教师的资源合理的配置。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篇3      摘 要 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就基本完成,所以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      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还有幼儿的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常言道:“三岁定终身”,在幼儿时期是施以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决定幼儿的未来,所以,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教育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何谓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就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透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颇能蛊惑人心的口号,像魔咒一样不断地把孩子们的“起跑线”向前推移。于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几乎成为学前教育的常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势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往往会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立下太多不切实际的规矩,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从而使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国家高端会议、中央领导、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成为教育界内外,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试从学前教育“小学化”表现、原因及危害、对策研究几方面与广大幼教工作者做简单交流,以期就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原因透析 对策研究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最近六、七年,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普遍化,“这种倾向漫延城乡、日趋严重、愈演愈烈,如不加以及时纠正,势必会成为一个违背学前教育规律、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贻害儿童终身的重大社会问题”。国家教委原副主任的柳斌曾专门讲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他指出,目前有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倾向,片面地向孩子填塞各种知识;有的地方对发展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错误理解;仅仅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之中;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体质和品德的健康发展。根据我的观察实践以及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我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目标上,一些幼儿园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恰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运算、认识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唐诗、记住几百个英语单词。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幼儿园将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演绎为5个学科,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实行单一的集中教学,让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忽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作息时间也不遵守幼儿一日活动规范,按小学课表,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实时、适度的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 (一)小学化倾向幼儿的身体发育有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的发达。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恰恰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只重视幼儿写字,算题等单项内容的训练。 (二)小学化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害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对幼儿成长有重要影响,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小学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化模式教育,以智育为主,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轻视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幼儿本身处于知识经验不足、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和想象活跃的为特征的年龄阶段,游戏的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集体性特征最适合于幼儿的这种特征实践因此,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实践形式。 (四)小学化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不利 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要求幼儿伸直腰板端坐,不准随意走动,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这就会异化幼儿的生活,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产生,因为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根本无法领会为什么等于,他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掌握得不扎实。这样施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没一点儿的好处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只是重复教育,这就容易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还容易因为“我己懂”而不专心听课,这些孩子往往有张扬的心理,认为都学过而不用心学习,导致日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五)有损孩子良好兴趣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否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否教会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家长及教师向学生灌输的书本知识,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从而不利于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透析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以分数来体现教育,而分数是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教育只是灌输统一的知识结论,训练特定的技能技巧,让人死记硬背,被动掌握。应试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延伸到幼儿教育,导致单纯的孩子过早地进入应试的围圈。

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2018-01-2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学前教育论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近几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家长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尽早走进幼儿园,接受系统、正规的幼儿教育。近些年随着全国教育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幼儿教育有所发展,但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要。  一、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目前,农村幼儿园15%还是土瓦房,教室昏暗、潮湿,室外活动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安全管理难度大,基本上没有设置任何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教学用具简单,80%教室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块黑板、一盒粉笔;90%以上的幼儿园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大多数乡幼儿园只有小皮球、呼啦圈等一些价格比较低的玩具,在一些村级幼儿园小孩子的玩具就是泥沙、石块、树枝,各种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待遇大多在400—700元之间学前教育论文,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教师构成比例大专生只占8%,幼师文化占7%(其中受正规幼师教育占7%),初中文化占40%,其它的占5%。96%以上的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小学化”。  二、原因分析  (一)地方缺少相应的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政策  虽然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但受地方经济落后的影响,乡(镇)人民政府一直无承担办好幼儿园的能力,也未形成相应的政策,造成了农村幼儿园一直被边缘化,得不到发展。  (二)幼儿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  从整体来看,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很小,受到正规师范教育的特别是受到幼师培训的老师人数不多,有相当大一批初中学历和其他人员加入进来,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对不足,不能以正常的幼儿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不会组织幼儿开展能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不会引导孩子开展各种户外游戏、不会用合理的方法去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经常用“惩罚”、“恐吓”、“批评”等方式对待孩子。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农村幼儿园生源少,收入不高,教师福利待遇低,不能吸引人才,不能激发其积极性。有的把这当成第二职业,只当每月贴补家用,分散了精力。二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公办老师相比,没有名分、没有提高培训机会、没有前途,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更多的农村幼儿园走向市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好的方面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幼教工作者的激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坏的方面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对家长的要求妥协,投其所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园还远未得到落实。严重超出了幼儿的年龄负荷。主要表现在:第一,上课时间长。多数农村幼儿园每节课长达45分钟,周上课时间和小学生差不多学前教育论文,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第二,以学习为主,强调幼儿知识的学习,以学多少字、背多少诗、数多少数为评判标准,而忽视了幼儿智力开发、兴趣培养、品格形成。第三,过分强调纪律常规,严格约束幼儿的行动。由于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因而不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论文网站大全。  三、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地方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地方政府要确保教师工资的预算和足额发放。幼儿生活费、保育费通过收费渠道解决。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二)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村边远山区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修缮、改建,逐步建立以乡幼儿园为主体,村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校区。鉴于民间资本有“小”而“分散”的特点,无法成片推进。可充分利用连锁加盟方式门槛低,资源利用高,利益分享稳定等优点,积极推进连锁加盟幼儿园。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打消害怕投资风险大、没有回报的顾虑,吸引有投资能力也有投资想法的民间资本积极建设幼儿校区。积极对外宣传当前农村幼儿园现状,让社会共同关注。同时,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矗?罅Φ髡??到峁梗?镏?┟裰赂弧<涌炫嘌祷?亟ㄉ瑁?岣慌嘌的谌荩?嵘?┐謇投?λ刂剩?谙?饣?凳├臀袷涑鲅?敖逃?畚模?黾永臀袷杖搿?  (三)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幼儿教师稳定工程”。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的实施者,要提高幼师的素质,必须重视对幼师的培训工作。一是以园本培训为主,提高在岗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课程,选择使用的教材,定期进行培训,接受新的知识技能、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积极利用当地资源,认真研究,系统思考,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新路。二是增加城乡幼儿园交流机会,学习城区幼儿园已经成熟的教学方式,鼓励一批有活力,业务能力强的幼教老师脱产、半脱产到大学深造,到发达地区先进幼儿园跟班学习别人的管理、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当地资源。三是在每届高中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行良好、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与他们签订合同、定向送到师范学校幼教专业学习,保证四年不离开就业岗位。四是提高幼儿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一批工作出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工资待遇应不低于乡村公办教师的平均水平。《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doc》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下载文档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论文摘要怎么写

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透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颇能蛊惑人心的口号,像魔咒一样不断地把孩子们的“起跑线”向前推移。于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几乎成为学前教育的常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势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往往会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立下太多不切实际的规矩,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从而使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国家高端会议、中央领导、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成为教育界内外,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试从学前教育“小学化”表现、原因及危害、对策研究几方面与广大幼教工作者做简单交流,以期就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原因透析 对策研究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最近六、七年,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普遍化,“这种倾向漫延城乡、日趋严重、愈演愈烈,如不加以及时纠正,势必会成为一个违背学前教育规律、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贻害儿童终身的重大社会问题”。国家教委原副主任的柳斌曾专门讲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他指出,目前有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倾向,片面地向孩子填塞各种知识;有的地方对发展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错误理解;仅仅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之中;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体质和品德的健康发展。根据我的观察实践以及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我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目标上,一些幼儿园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恰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运算、认识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唐诗、记住几百个英语单词。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幼儿园将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演绎为5个学科,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实行单一的集中教学,让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忽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作息时间也不遵守幼儿一日活动规范,按小学课表,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实时、适度的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 (一)小学化倾向幼儿的身体发育有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的发达。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恰恰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只重视幼儿写字,算题等单项内容的训练。 (二)小学化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害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对幼儿成长有重要影响,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小学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化模式教育,以智育为主,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轻视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幼儿本身处于知识经验不足、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和想象活跃的为特征的年龄阶段,游戏的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集体性特征最适合于幼儿的这种特征实践因此,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实践形式。 (四)小学化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不利 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要求幼儿伸直腰板端坐,不准随意走动,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这就会异化幼儿的生活,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产生,因为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根本无法领会为什么等于,他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掌握得不扎实。这样施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没一点儿的好处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只是重复教育,这就容易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还容易因为“我己懂”而不专心听课,这些孩子往往有张扬的心理,认为都学过而不用心学习,导致日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五)有损孩子良好兴趣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否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否教会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家长及教师向学生灌输的书本知识,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从而不利于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透析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以分数来体现教育,而分数是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教育只是灌输统一的知识结论,训练特定的技能技巧,让人死记硬背,被动掌握。应试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延伸到幼儿教育,导致单纯的孩子过早地进入应试的围圈。

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2018-01-2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学前教育论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近几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家长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尽早走进幼儿园,接受系统、正规的幼儿教育。近些年随着全国教育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幼儿教育有所发展,但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要。  一、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目前,农村幼儿园15%还是土瓦房,教室昏暗、潮湿,室外活动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安全管理难度大,基本上没有设置任何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教学用具简单,80%教室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块黑板、一盒粉笔;90%以上的幼儿园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大多数乡幼儿园只有小皮球、呼啦圈等一些价格比较低的玩具,在一些村级幼儿园小孩子的玩具就是泥沙、石块、树枝,各种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待遇大多在400—700元之间学前教育论文,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教师构成比例大专生只占8%,幼师文化占7%(其中受正规幼师教育占7%),初中文化占40%,其它的占5%。96%以上的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小学化”。  二、原因分析  (一)地方缺少相应的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政策  虽然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但受地方经济落后的影响,乡(镇)人民政府一直无承担办好幼儿园的能力,也未形成相应的政策,造成了农村幼儿园一直被边缘化,得不到发展。  (二)幼儿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  从整体来看,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很小,受到正规师范教育的特别是受到幼师培训的老师人数不多,有相当大一批初中学历和其他人员加入进来,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对不足,不能以正常的幼儿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不会组织幼儿开展能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不会引导孩子开展各种户外游戏、不会用合理的方法去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经常用“惩罚”、“恐吓”、“批评”等方式对待孩子。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农村幼儿园生源少,收入不高,教师福利待遇低,不能吸引人才,不能激发其积极性。有的把这当成第二职业,只当每月贴补家用,分散了精力。二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公办老师相比,没有名分、没有提高培训机会、没有前途,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更多的农村幼儿园走向市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好的方面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幼教工作者的激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坏的方面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对家长的要求妥协,投其所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园还远未得到落实。严重超出了幼儿的年龄负荷。主要表现在:第一,上课时间长。多数农村幼儿园每节课长达45分钟,周上课时间和小学生差不多学前教育论文,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第二,以学习为主,强调幼儿知识的学习,以学多少字、背多少诗、数多少数为评判标准,而忽视了幼儿智力开发、兴趣培养、品格形成。第三,过分强调纪律常规,严格约束幼儿的行动。由于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因而不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论文网站大全。  三、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地方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地方政府要确保教师工资的预算和足额发放。幼儿生活费、保育费通过收费渠道解决。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二)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村边远山区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修缮、改建,逐步建立以乡幼儿园为主体,村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校区。鉴于民间资本有“小”而“分散”的特点,无法成片推进。可充分利用连锁加盟方式门槛低,资源利用高,利益分享稳定等优点,积极推进连锁加盟幼儿园。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打消害怕投资风险大、没有回报的顾虑,吸引有投资能力也有投资想法的民间资本积极建设幼儿校区。积极对外宣传当前农村幼儿园现状,让社会共同关注。同时,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矗?罅Φ髡??到峁梗?镏?┟裰赂弧<涌炫嘌祷?亟ㄉ瑁?岣慌嘌的谌荩?嵘?┐謇投?λ刂剩?谙?饣?凳├臀袷涑鲅?敖逃?畚模?黾永臀袷杖搿?  (三)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幼儿教师稳定工程”。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的实施者,要提高幼师的素质,必须重视对幼师的培训工作。一是以园本培训为主,提高在岗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课程,选择使用的教材,定期进行培训,接受新的知识技能、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积极利用当地资源,认真研究,系统思考,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新路。二是增加城乡幼儿园交流机会,学习城区幼儿园已经成熟的教学方式,鼓励一批有活力,业务能力强的幼教老师脱产、半脱产到大学深造,到发达地区先进幼儿园跟班学习别人的管理、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当地资源。三是在每届高中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行良好、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与他们签订合同、定向送到师范学校幼教专业学习,保证四年不离开就业岗位。四是提高幼儿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一批工作出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工资待遇应不低于乡村公办教师的平均水平。《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doc》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下载文档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论文摘要

我没有,但从网上找了一个给你作参考 谈幼儿园社会化改革发展趋势与构想 摘要:本文从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实现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幼儿园走集团化道路的认识与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了幼儿园走集团化发展的办园道路。关键词:幼儿园 集团化 管理模式    四川大学三所幼儿园属于“生存条件好的”幼儿园,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各项政策可以使幼儿园毫无后顾之忧的教育孩子。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下,幼儿园的生存发展不仅更多地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幼儿园社会化的要求使得幼儿园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园体制改革的趋势。随着部分高校幼儿园陆续被推向社会,走向市场,参与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不得不担忧学校对我们目前的政策能维持多久,一旦学校掐断了补给,幼儿园该如何生存?发展的道路在哪里?。另一方面,单纯的依靠学校的照顾和优待,只能保证“一时的道路光明”而不能确保“将来的前途辉煌”。因此,只有积极参与幼儿教育的改革,另辟蹊径,谋求突破,才能真正找到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幼儿园自身的造血机能,幼儿园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幼儿教育才能呈现勃勃生机;只有真正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才能使幼儿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审时度势,结合三所幼儿园发展的良好势头,提出以承办制为核心,走集团化发展的办园道路的设想。    一、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1)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信息流通,让优质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起辐射作用,使新开办的或托管的园所保教质量做到高质量、高起点。(2)便于经费的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合理使用,园内资源――教育资源、物质资源得到共享,避免了各种浪费。(3)便于园区间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为教职员工服务。  不足  (1)短时间内,幼儿园优质的教育资源分散了,而教师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因而短时间内集团办园规模不易过大。(2)管理工作量大,工作不易做细。园长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非常重要,在中层干部的力量配置上要做到工作职责明确,防止出现一些管理“死角”或管理不到位。    二、实现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1)三所幼儿园地处著名学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美环境、浓郁的人文环境。(2)三所幼儿园都位于家属区、新建社区,有丰富的生源源头,周边没有规模大有影响的大型高水平的幼儿园。(3)三所幼儿园目前都是成都市一级一等幼儿园,具有创造品牌幼儿园的物资、师资、管理等基础;加之在后勤集团近7年的集团化管理的运作模式的影响下,在组织架构、新型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特色服务等方面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三、幼儿园走集团化道路的认识与思考    教育资源充分共享是集团运作的基础  在集团化幼儿园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利用集团化经营管理的特点,开发整合幼儿教育的优质资源,降低建设高品质园所投入的时间与成本,避免因恶性竞争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形成教育品牌效应,满足现代都市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1)优化集团内各园所内部资源配置及运作规则  系统地分析幼儿园集团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从提高幼儿教育机构运行效率、降低幼儿园运作成本入手,加快扩大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大规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充分实现幼儿园内部资源共享。幼儿园后勤管理社会化:引入了市场上的专业服务公司(后勤集团下属专业部门),将幼儿园安全、保洁、维修、配送等后勤工作社会化。幼儿园后勤工作引入专业管理,首先是提高了管理质量。  ①服务专业化程度提高。  ②形成竞争机制。  ③共同提升,各方共赢。其次是降低了管理成本。  ④节约日常管理开支。 ⑤幼儿园减少了对专业设备、设施的投入。  ⑥能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再次转移了工作重心:大大减轻了幼儿园的负担,有利于幼儿园集中精力抓教学、科研管理;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2)扩大幼儿教育优质品牌的社会效益  在多元、速变的现代社会中,集团不仅关注教师的自身学习,更让教师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适时地宣传幼儿园自身的形象和教育特色,并与社会各界建立起互动的支持系统,创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各园所充分利用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管理效应,适当利用家庭、社会等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  建立集团文化模式,实现集团教育的优质化  如今,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模仿、照搬,教育应是立足现实的探索和因地制宜的创新。作为具有人文、科技、医学特色的园所,我们应当意识到:环境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的课程。教育管理中,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成果渗透到各个幼儿园当中,在近几年三所幼儿园进行了与人文环境、科学探索、健康领域等的相关的实践、探索、研究,积累了较多的课程资料,形成了各园办学的特色。由于研究切入点分散,不易形成成果,往往容易形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可以没有统一模式,因此,幼儿园在以主体网络教学为主,生成课程为辅的课程模式基础上,积极创建园本课程,出版园本课程的教材、挂图、音像等,首先在集团园中使用,然后,向其它幼儿园推广。幼儿园有了经济基础,本着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可面向全省招收弱智残疾幼儿入园,实施全纳教育,为更多不幸的孩子提供早期教育的机会。集团化办园能够突破独立式办园的对象限制,使集团的办园点之间相对独立,容纳最多最广泛的服务对象,提高办园效率,相对降低办园成本,减少总的教育投入风险,同时突破了利益分割的绝对限制,通过内部网络连接,形成集团式管理架构,使资源得到共享,通过集团的拳头力量,共同积累、滚动发展,增强办园能力,全方位为学龄前幼儿提供系统化、连续性的教育。同时,通过集团式办园,形成多功能、多特色、连锁式的集团托幼服务中心。  国际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呼唤新型的幼教管理模式。对新世纪的到来,幼儿教育又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管理模式将被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我们将实践着自己的理想,构建着集团自己的园所文化,优化集团的结构布局,高标准地提高办园质量,探索集团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发挥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促进幼教集团持续、稳定地发展壮大,继续以大胆创新的改革精神,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集团化的幼教管理模式,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要: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立法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学前教育公平渐成为世界性的趋势与潮流。本文通过对印度学前教育相关法律与政策的研究,归纳出印度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法律与政策的主要特点,对于我国通过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学前教育;教育公平;弱势群体  一、印度学前教育公平相关法律与政策制订的背景  印度自独立以来,十分重视本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公平与平等,不仅在《印度宪法》中明确提出平等教育的法律原则,还通过制订一系列相关教育政策,如《国家儿童政策》、《国家教育政策》《国家儿童宪章》和《国家儿童行动计划》等,为印度学前教育事业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与政策保障

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透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颇能蛊惑人心的口号,像魔咒一样不断地把孩子们的“起跑线”向前推移。于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几乎成为学前教育的常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势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往往会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立下太多不切实际的规矩,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从而使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国家高端会议、中央领导、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成为教育界内外,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试从学前教育“小学化”表现、原因及危害、对策研究几方面与广大幼教工作者做简单交流,以期就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原因透析 对策研究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最近六、七年,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普遍化,“这种倾向漫延城乡、日趋严重、愈演愈烈,如不加以及时纠正,势必会成为一个违背学前教育规律、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贻害儿童终身的重大社会问题”。国家教委原副主任的柳斌曾专门讲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他指出,目前有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倾向,片面地向孩子填塞各种知识;有的地方对发展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错误理解;仅仅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之中;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体质和品德的健康发展。根据我的观察实践以及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我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目标上,一些幼儿园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恰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运算、认识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唐诗、记住几百个英语单词。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幼儿园将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演绎为5个学科,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实行单一的集中教学,让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忽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作息时间也不遵守幼儿一日活动规范,按小学课表,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实时、适度的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 (一)小学化倾向幼儿的身体发育有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的发达。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恰恰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只重视幼儿写字,算题等单项内容的训练。 (二)小学化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害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对幼儿成长有重要影响,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小学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化模式教育,以智育为主,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轻视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幼儿本身处于知识经验不足、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和想象活跃的为特征的年龄阶段,游戏的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集体性特征最适合于幼儿的这种特征实践因此,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实践形式。 (四)小学化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不利 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要求幼儿伸直腰板端坐,不准随意走动,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这就会异化幼儿的生活,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产生,因为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根本无法领会为什么等于,他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掌握得不扎实。这样施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没一点儿的好处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只是重复教育,这就容易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还容易因为“我己懂”而不专心听课,这些孩子往往有张扬的心理,认为都学过而不用心学习,导致日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五)有损孩子良好兴趣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否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否教会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家长及教师向学生灌输的书本知识,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从而不利于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透析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以分数来体现教育,而分数是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教育只是灌输统一的知识结论,训练特定的技能技巧,让人死记硬背,被动掌握。应试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延伸到幼儿教育,导致单纯的孩子过早地进入应试的围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