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地球的宇宙环境论文3000字内容

发布时间:2024-07-03 11:19:50

地球的宇宙环境论文3000字内容

阿萨德大阿斯顿打算打算是大多数是多少大声大声道1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阳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体积计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排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亿km,在地球内侧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同时也在进行自转。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们称其它八大星球为类地行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家园地球是颗在普通不过的星球,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居住呢? 其实在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蕴含着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位置角度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而且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种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地球与其它行星互相之间的位置比较合理,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及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都决定了地球的演变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扰;地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这一点也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物理化学形态的演变,同时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都让地球渐渐变的不再普通。基于以上这些地球特有的特征,水在地球的地质作用力和原始大气圈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这片蓝色的世界中开始了

漫谈地球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二、 地球的特点1、 自身构成特点(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25天,为一年。2、 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1) 普通性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2) 特殊性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标题你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改一下文章也可以有标题的我写的就是从整体上整合的不知道你是要怎样的整体文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论文3000字内容怎么写

玛雅文明的建筑工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雕刻、彩陶、壁画都有很高艺术价值。被称为美洲的希腊。  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才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目前在太平洋的东部群岛上还幸存着古玛雅的后裔。  玛雅文明的特点  玛雅文明古老而神秘,但总有一些有据可循的特点,以下列举几点玛雅文明的特点: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2、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但是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说则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  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玛雅人的历史及其文化  1839年,探险家史蒂芬斯率队在中美洲热带雨林中发现古玛雅人的遗迹:壮丽的金字塔、富有的宫殿和用古怪的象形文字刻在石板上的高度精确的历法。  考古学界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疾病,气候变化各执已见,给玛雅文明涂上了浓厚神秘的色彩。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20世纪80年代未,一支包括考古学家、动物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内的共45名  学者组成的多学科考察队,踏遍了即使是盗墓贼也不敢轻易涉足的常有美洲虎和响尾蛇出没的危地马拉佩藤雨林地区。这支科考队用了6年时间,对约200多处玛雅文明遗址进行了考察,结论是:玛雅文明是因争夺财富及权势的血腥内战,自相残杀而毁灭的。 玛雅人并非是传说中那样热爱和平的民族,相反,在公元300--700年这个全盛期,毗邻城邦的玛雅贵族们一直在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战争。玛雅人的战争好像是一场恐怖的体育比赛:战卒们用矛和棒作兵器,袭击其它城市,其目的是抓俘虏,并把他们交给已方祭司,作为向神献祭的礼品,这种祭祀正是玛雅社会崇拜神灵的标志。  玛雅社会曾相当繁荣。农民垦植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工匠以燧、石、骨角、贝壳制作艺术品,制作棉织品,雕刻石碑铭文,绘制陶器和壁画。商品交易盛行。但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了。随着政治联姻情况的增多,除长子外的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挤。一些王子离开家园去寻找新的城市,其余的人则留下来争夺继承权。这种“窝里斗”由原来为祭祀而战变成了争夺珠宝、奢侈品、王权、美女战争永无休止,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有10%的人幸存下来。  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视为玛雅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杜斯-彼拉斯是方园1500英里内的中心城邦。它遭到从邻近托玛瑞弟托城来的敌人的攻击。一个装有13个8岁至55岁的男人的头颅的洞证明该城被攻占时遭到了斩草除根的大屠杀。8天后(这些精确的细节被记录在石头刻板上),胜利者举行了“终结典礼”,砸烂了王座、神庙和刻板。一些贵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这是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他们在那里苟延残喘了40年,最后还是遭到了敌人的攻占,陷入 公元800年,阿迪卡已是一座鬼城。公元820年以后,玛雅人舍弃了这片千年间建立了无数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没有返回这片文明的发源地。玛雅文明的毁灭已成为历史,但它提供的警示,值得人类永远记取。  今日,仍有200万以上的玛雅人后裔居住在危地马拉低地以及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处。但是玛雅文化中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已消失殆尽,未能留给后代。  “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玛雅预言 根据玛雅预言上表示,现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已经是在所谓的第5太阳纪,到目前为止,地球已经过了四个太阳纪,而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剧情。  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最后为一场洪水所灭,有一说法是诺亚的洪水。  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Ehecatl,被风蛇吹的四散零落。  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Tleyquiyahuillo,则是因天降火雨而步向毁灭之路,乃为古代核子战争。  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 Tzontlilic,也是火雨的肆虐下引发大地覆灭亡。  玛雅预言也说,从第一到第四个太阳纪末期,地球皆陷入空前大混乱中,而且往在一连串惨不忍赌悲剧下落幕,地球在灭亡之前,一定会是先发出警告。  玛雅预言的最后一章,大多是年代的纪录,而且这些年代的纪录如同串通好的,全部都在“第五太阳纪”时宣告终结,因此,玛雅预言地球将在第五太阳纪迎向完全灭亡的结局。当第五太阳纪结束时,必定会发生太阳消失,地球开始摇晃的大剧变,根据预言所说,太阳纪只有五个循环,一但太阳经历过5次死亡,地球就要毁灭,而第五太阳纪始于纪元3113年,历经玛雅大周期5125年后,迎向最终。而已现今西历对照这个终结日子,就在公元2012年12月21日。  也有传说,是有人理解错误,玛雅人的意思是在第五个太阳纪后,玛雅将跨入一个新纪元,并非是世界末日。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  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于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着,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食、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失传已久的天文数字与历法  我们从小学的阿拉伯数字一定没有人会觉得很了不起吧!不过就是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的排列。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个0的观念是阿拉伯人从印度带到欧洲的,古时候欧洲人没有这么简单的数字概念。希腊人擅于发明,但他们必须用字母来写数目;罗马人虽然会使用数字,但只能用图解方式以四个数字来代表。 玛雅人使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来表示数字 考古学家研究玛雅人的数字系统时,发现他们的数字表达与算盘的 算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类似的原理今天被应用在电脑的“二进位制”上。 这种计数方法,可以使用于天文学的数字,在危地马拉的吉里瓜所发现称为石标的雕刻石柱中,记载着九千万年、四亿年的数字。 玛雅的历法非常复杂,有以260日为周期的卓金历,6个月为周期的太阴历,29日及30日为周期的太阴月历,365日为周期的太阳历等,不同周期的不同历法。我们用现代天文观测知道一年是2422天,而玛雅人已测出一年是2420天。  玛雅人运算出来著名的金星公式:  月球 20x13=260 260x2x73=37960  太阳 8x13=104 104x5x73=37960  金星 5x13=65 65x8x73=37960  这些公式的意思是说,每一种周期经过37960天后,便会相遇在一条直线上,而根据玛雅人的神话传说,那时“神祉”就会到一处宁静的休息处所。 金星历年是指金星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的金星历年(他们发觉金星在八个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后再重复循环,便用5除8个地球年的天数——2920——得出584天),而今日计算则为92天,误差率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以这么高的精确度计算出金星历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 玛雅计日的单位出奇的大,考古学家已经知道的数值为:  20日为1维纳尔  18维纳尔为1屯 等于360日  20屯为1卡屯 等于7200日  20卡屯为1巴克屯 等于14万4000日  20巴克屯为1匹克屯 等于288万日  20匹克屯为1卡拉布屯 等于5760万日  20卡拉布屯为1金奇耳屯 等于11亿5200万日  20金奇耳屯为1阿拉屯 等于230亿4000万日  为何要发展出这么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单位大到即使是现代人也用不到。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这么大的数字也许只有一种学科会用到,那就是天文学。天文学家常常要用很大的数字单位表示星系间的距离,只有天文学的“天文数字”才会这么大。 历法中的玛雅预言 在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这种历法以一年为260天计算,但奇怪的是,在太阳系内却没有一个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 “卓金历”中的这个符号,表达了玛雅人所描述的银河核心,并与我们所熟知的太极阴阳图非常相似。 有玛雅学者认为,这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记载了“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而据“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在银河季候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5100多年的“大周期”。时间是从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2012年止。在这个“大周期”中,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5125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5125年之久。 玛雅人把这个“大周期”划分为1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演化都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在13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又划分为20个演化时期。每个时期历时约20年。 这样的历法循环与中国的“天干”、“地支”十分相似,历法是循环不已的,而不是像西元纪年一直线似的没有终点。他们认为自创世以来,地球已经过四个太阳纪。 当太阳系诸星体经历完了这束银河射线作用下的“大周期”之后,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玛雅人称这个变化为“同化银河系”。 从玛雅预言中的“大周期”的时间上看,到今天已经接近尾声了。从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的时期中,我们的地球已进入了“大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玛雅人认为这是“同化银河系”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们称之为“地球更新期”。在这个时期中,地球要完全达到净化。而在“地球更新期”过后地球将走出银河射线,进入“同化银河系”的新阶段。 既然玛雅人的历法如此精准,那么他们的预言应该也有一番根据。在环境污染严重,天灾人祸不断的今日,我们可以想想,玛雅人的预言究竟在提醒我们什么事情?  玛雅人与中国人  以下从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玛雅人与中国人关系的蛛丝马迹。  文字:玛雅人使用象形文字,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很相近,但符号组合比汉字还复杂,至今尚未有人能完全解读。  艺术:以袋足彩陶罐袋为例,罐上的乳状袋足和鲜艳的色彩,以及对比强烈的红、黑色几何图案非常醒目。目前考古学家发现,乳状袋足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器形,但它竟然在美洲多支印地安民族的陶器上可以看到。  玉器:玛雅文物中有很多是玉器,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美洲玛雅人两个民族,喜爱玉石并且具备精巧的玉器雕琢能力。更为巧合的是这两个民族都有把玉与生命、繁衍连系起来的信仰,有些玛雅玉器竟与江南史前文化—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  信仰: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与中国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相像。玛雅壁画上的羽蛇神头像、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雕刻也接近龙头的造型。除此以外,玛雅人对于羽蛇神,和中国人对于龙的祭拜,都与祈雨有关。  人种:从人种学上来看,玛雅人和中国人都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独有特征,而且研究证明玛雅人与中国人的掌纹线极为近似。  太极图:在玛雅的废墟中,竟发现与中国一样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阴阳鱼”。  发现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自玛雅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严格依照神奇的玛雅历法周期建造的。  惊人的知识  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知识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2422天,误差仅0002天,就是说约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是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怎么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称为“卓金年”。这种历法从何而来,实在令人不解。 因为这种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天体的运行为依据的。以致有人认为,“卓金年”历法是玛雅人的祖先依据另一个至今我们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订的。 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人和欧洲人都早了800年至1000年。他们还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他们的数字演算可沿用到噶400万年以后。这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只有在现代星际航行和测算星空距离时才用得上。而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刀耕火种,用树叶遮体,用可可豆作媒介以物换物,这样的数字演算他们用得着吗? 玛雅人的历法可以维持到4亿年以后,他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4位数字,他们有自己的文字,那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他们有着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然而在这个登峰造极的高度文明诞生之前,玛雅人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这样的原始部落怎么能突然产生这么高度文明?即使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在布满古迹遗址的尤卡坦半岛上看到的印第安人,还是以树叶,住泥巴糊的茅屋,以采集狩猎勉强糊口。显然那种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数学,那种令全世界景仰的文明、艺术,都远远超出了当地印第安土着那几近原始生活的实际需求。 这使任何人都不能不产生深深的:古代玛雅人是怎么得到了那高深的知识?灿烂的玛雅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后来又怎样销声匿迹? 1952年6月5日,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神殿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但到了六十年代,人们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帕伦克那块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这幅图画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宇航专家们无不惊叹,一致认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确凿的事实。 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他们认为,在遥远的古代,美洲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们被玛雅人变为是天神。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帕伦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追求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人并未重新返回。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也许人们会指责这种看法带有过多的假说意味。但即使否变了这种说法,也仍然无法圆满地解释玛雅文化那神秘的内涵,那众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古隧道之谜  70年代,人们在南美洲发现了一条玛雅人的古隧道,据估计它至少有5万多年的历史,而实际上它的年代更为古远。这条隧道离地面250米深,仅在秘鲁、厄瓜多尔境内就有数百里长。隧道的秘密入口由一个印第安部落(古代玛雅人的后裔)把守着。他们说,这里是“神灵”居住的地方,他们遵守祖训,世世代代守在这里。  在古隧道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远古文物,这些物品放在隧道里的许多洞穴中。更使考古学家们兴奋的是一些刻有符号和象形文字的金属叶片以及不同形状和色彩的石器和金属制品。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破译这些文字。  隧道的穴壁光洁平滑,似乎经过磨光,与地面成直角。穴顶平坦,像涂了一层釉,不像是天然形成,而像是某种机械削切的结果。隧道中有个“大厅”长164米,宽153米,里面放着像桌子、椅子似的“家具”。奇怪的是这些物品的材料很特殊,既不是钢铁、石头,也不是塑料和木材,而它又有钢铁和石头那样坚硬和笨重,在地球上至今没有发现过这种材料。“大厅”里面有许多金属叶片,大多在长约100厘米,宽50厘米之间,厚度约2厘米,一片一片排列着,像是一本装订好的书。金属片上都写有很多符号及象形文字。据专家认定那些符号是机器有规律压印上的结果,目前已发现3000多片。  隧道里还有许多用黄金制作的图案,其中有两块雕刻的是金字塔。每个金字塔旁边都刻着一排符号,还有一个用黄金雕刻的柱子,这个柱子长52厘米,宽14厘米,厚8厘米,柱子上刻有56个方格,每个方格里都有奇怪的符号。  古代玛雅人为什么开凿如此工程浩大的隧道?里面的物品及文字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无独有偶,早在40年代,美国人拉姆在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密林考察时就发现了一条远古隧道;英国考察队在墨西哥马德雷山脉也发现了地下隧道,这条隧道可通往危地马拉。每当拂晓,地下隧道发出敲鼓一样的声音,声震远方;前苏联阿塞拜也发现了一条古代地下隧道,隧道里有一些20米多高的大厅,还有很窄的拱形门。据说洞中不时发出奇妙的声音和光。  据考古探测和远古文献记载,考古学家推断地球上很可能有一条穿越大西洋底,连接欧、亚、美、非的环球地下隧道,这些古隧道又很可能是古代玛雅人的杰作。  远古时期的地下隧道 世界上最难破解的谜  1942年3月,罗斯福总统从刻不容缓的日程表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会见了刚刚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进行考古研究回来的戴维•拉姆夫妇。拉姆夫妇给总统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终于发现了,传说中守卫墨西哥地下隧道的白皮肤的印第安人。  据拉姆夫妇回忆,当他们横穿当地密林时,被一些皮肤呈蓝白色的印第安人包围,并要求他俩立即按原路返回。而他们早就听说,在恰帕斯的腹地存在着旱已荒废的玛雅人城市。在这些城市地下分布着构成网络的隧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查出这种传闻的真相。  17世纪,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发现了中美洲危地马拉的—条地下隧道。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第斯山脉地下,长达1000公里以上。为了保护隧道,待将来人们掌握了足够的科学技术再来开发,这些被发现的地下隧道的入口又被秘鲁政府封闭并严加看守,它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德国作家冯丹尼肯曾进入过这个隧道。在隧道中,他极其惊讶地见到了宽阔、笔直的通道和涂着釉面的墙壁。多处精致的岩石门洞和大门,加工得平整光滑的屋预与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大厅,还有许多每隔一定距离就出现的平均 8米至1米长、80厘米宽的通风井。隧道内还有无数奇异的史前文物,包括那本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提到的金书。隧道那种超越现代人类智慧的严密、宏大与神奇;使这位以想像大胆著称的作家也惊得目瞪口呆。他毫不怀疑地认为.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难破解的谜。  丹尼肯拍下了几张有关隧道的照片。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只是说,他认为隧道是用高科技的超高温钻头和电子射线的定向爆破以及人类现在还不具有的某些技术开凿成的。

漫谈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 地球的特点 1、 自身构成特点 (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25天,为一年。 2、 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 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漫谈地球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二、 地球的特点1、 自身构成特点(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25天,为一年。2、 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1) 普通性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2) 特殊性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标题你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改一下文章也可以有标题的我写的就是从整体上整合的不知道你是要怎样的整体文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论文3000字体

你去看看吧 给你转载一片:我爱地球 “妈妈,那漂亮的蓝色球是什么?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玩具球!”我眨着稚气的大眼睛看着妈妈问到。妈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还是个孩子,这不是普通的球,是我们人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都住在上面吗?那太好了,我们的生活该有多美好啊。”我年幼时曾为此而对画有球的图片爱不释手。但我从心底最感到高兴的是,我能有幸降临人间,居住在这么美丽的星球,拥有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夏天,每到太阳西下,夜幕降临时,我总是坐在窗外,数着天上跟我一样爱眨眼睛的小星星,它们虽然离我很远,但还是那么明亮,排列得那么有规律。我每次望着星空,总觉得它们一直在我的身边,成为我不会说话而又心灵相通的好友。一有心事,我就会向它们倾诉,一遇到困难,我就会和它们谈话,虽无语言的交流,但我们彼此了解。可爱的星星,你们是我天真浪漫的童年的知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负担渐渐加重,我不像以前那样空闲了,自然也不会经常和我的星星们在一起。可是,当我有一天想起和它们再相聚一刻时,却突然发觉它们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以前无忧无虑的“神情”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星空,只有偶尔几颗星星仍在向我招手,可此时此刻,它们是否在向我强装笑颜呢?它们笑容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丝悲哀和苦痛呢?作为它们的伙伴,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们内心的忧愁,它们想对地球上的人类大声呼喊:“不要再伤害我们了!”自从学了地理,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人类为了发展工业,而不惜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短短几年时间,环境污染问题竟恶化到非治理不可的程度!我不禁为星星的悲惨遭遇而痛心不已。 自从搬到京杭大运河边的新村居住,我对环境污染认识得更透彻。两年以前,刚搬来时,就喜爱上了大运河畔秀丽的风光、蓝天、绿水、树木花草……这一切都好像是在梦中。我也感觉对这绚丽的风景似曾相识,也许正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虚幻无实的桃花源。当历史将要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没有放弃寻找被世人所向往的那块神圣乐土。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向往洁净天空,小桥流水的空间,可是那毕竟是幻想。曾几何时,有没有人想过,现在我们共同期待的环境在几年以前是根本不用去盼望的,那简直是垂手可得呀!两年后的今天,我同样站在运河湖畔,看见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睛朗的天空略带灰蒙蒙的颜色,河水变成灰黄色,夹带着许多不堪入的杂物和垃圾,周围的空气也不再新鲜。清晨打开窗户,本想抖擞一下精神,继续当天气的学习、生活,可传来一阵阵恶臭,把我一天的好心情都破坏掉了,只好怀着抱怨的不满情绪关上窗户。平时大概查觉不到,可是一到星期日,我就看见从运河边挖开的一些小洞中,源源不断流出白色的废液,不过一会儿,河面已有大部分被白色“阴影”所覆盖,那难闻的气味正在四处散开……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运河,曾经在中国发展史上有过卓越的贡献。清代前期,皇帝下令开凿运河,为水路运输带来极大的方便,推动了当时经济的的发展。后又经过几代皇帝的修筑,才使运河直到几年以前仍流尚着清澈的河水,继续为人类默默无闻地服务着,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得不作深刻的反省,究竟是为什么会导致今天很难收拾的残局?河对面的一座座化工厂是否已经意识到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良好效益,最终是带来人类文明的衰落。也许人类一直都有“人定胜天”的骄傲信念,陶醉在征服大自然的胜利之中,甚至习惯随心所欲地向环境索取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可是这带来的后果将是惨重的。地球——这一向在我心目中有神圣地位地行星,它在遭受人为的掠夺和遭蹋之后,不愿继续忍受下去下!它带来了一连串的对人类的惩罚,正以无声的行动让我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报应。绿洲渐渐少下去了,动物也频临灭绝,空气 一天比一天肮脏,我们的地球总有一天会被垃圾所包围,我们的确不应该把上一代遗留下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建立在后代的痛苦之上。 现在世界的环境问题还远不止这点,极为少有的淡水正受到相当严重的污染,森林正以相当快的速度消失,土地正在不断沙漠化,全球因空气污染正在变暖,海面正不断上升,现已危及沿海城市居民的生活……我们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环境带来的无法解决的困难,就像我——一个平凡的高中生,摆在我眼前的事实就有可怜的星星和在眼前滚滚的“黄河”为证。如果再不从现在抓起,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也是后代做再多努力也无法弥补的。全球的人类们,地球本应是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它的结局不应该是这样。地球在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只有这么一个,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和保护吗参考资料:-12/WoAiDiQhtml

你好,关于地理的论文,这个太笼统,你看你对那一个感兴趣。高中地理论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杜桥中学 何林林[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五、总结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必将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吗?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二、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 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2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3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3 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1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 结语

漫谈地球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二、 地球的特点1、 自身构成特点(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25天,为一年。2、 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1) 普通性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2) 特殊性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标题你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改一下文章也可以有标题的我写的就是从整体上整合的不知道你是要怎样的整体文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论文3000字体字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阳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体积计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排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亿km,在地球内侧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同时也在进行自转。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们称其它八大星球为类地行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家园地球是颗在普通不过的星球,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居住呢? 其实在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蕴含着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位置角度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而且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种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地球与其它行星互相之间的位置比较合理,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及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都决定了地球的演变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扰;地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这一点也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物理化学形态的演变,同时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都让地球渐渐变的不再普通。基于以上这些地球特有的特征,水在地球的地质作用力和原始大气圈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这片蓝色的世界中开始了

漫谈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 地球的特点 1、 自身构成特点 (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25天,为一年。 2、 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 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玛雅文明的建筑工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雕刻、彩陶、壁画都有很高艺术价值。被称为美洲的希腊。  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才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目前在太平洋的东部群岛上还幸存着古玛雅的后裔。  玛雅文明的特点  玛雅文明古老而神秘,但总有一些有据可循的特点,以下列举几点玛雅文明的特点: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2、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但是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说则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  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玛雅人的历史及其文化  1839年,探险家史蒂芬斯率队在中美洲热带雨林中发现古玛雅人的遗迹:壮丽的金字塔、富有的宫殿和用古怪的象形文字刻在石板上的高度精确的历法。  考古学界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疾病,气候变化各执已见,给玛雅文明涂上了浓厚神秘的色彩。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20世纪80年代未,一支包括考古学家、动物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内的共45名  学者组成的多学科考察队,踏遍了即使是盗墓贼也不敢轻易涉足的常有美洲虎和响尾蛇出没的危地马拉佩藤雨林地区。这支科考队用了6年时间,对约200多处玛雅文明遗址进行了考察,结论是:玛雅文明是因争夺财富及权势的血腥内战,自相残杀而毁灭的。 玛雅人并非是传说中那样热爱和平的民族,相反,在公元300--700年这个全盛期,毗邻城邦的玛雅贵族们一直在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战争。玛雅人的战争好像是一场恐怖的体育比赛:战卒们用矛和棒作兵器,袭击其它城市,其目的是抓俘虏,并把他们交给已方祭司,作为向神献祭的礼品,这种祭祀正是玛雅社会崇拜神灵的标志。  玛雅社会曾相当繁荣。农民垦植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工匠以燧、石、骨角、贝壳制作艺术品,制作棉织品,雕刻石碑铭文,绘制陶器和壁画。商品交易盛行。但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了。随着政治联姻情况的增多,除长子外的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挤。一些王子离开家园去寻找新的城市,其余的人则留下来争夺继承权。这种“窝里斗”由原来为祭祀而战变成了争夺珠宝、奢侈品、王权、美女战争永无休止,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有10%的人幸存下来。  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视为玛雅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杜斯-彼拉斯是方园1500英里内的中心城邦。它遭到从邻近托玛瑞弟托城来的敌人的攻击。一个装有13个8岁至55岁的男人的头颅的洞证明该城被攻占时遭到了斩草除根的大屠杀。8天后(这些精确的细节被记录在石头刻板上),胜利者举行了“终结典礼”,砸烂了王座、神庙和刻板。一些贵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这是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他们在那里苟延残喘了40年,最后还是遭到了敌人的攻占,陷入 公元800年,阿迪卡已是一座鬼城。公元820年以后,玛雅人舍弃了这片千年间建立了无数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没有返回这片文明的发源地。玛雅文明的毁灭已成为历史,但它提供的警示,值得人类永远记取。  今日,仍有200万以上的玛雅人后裔居住在危地马拉低地以及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处。但是玛雅文化中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已消失殆尽,未能留给后代。  “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玛雅预言 根据玛雅预言上表示,现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已经是在所谓的第5太阳纪,到目前为止,地球已经过了四个太阳纪,而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剧情。  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最后为一场洪水所灭,有一说法是诺亚的洪水。  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Ehecatl,被风蛇吹的四散零落。  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Tleyquiyahuillo,则是因天降火雨而步向毁灭之路,乃为古代核子战争。  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 Tzontlilic,也是火雨的肆虐下引发大地覆灭亡。  玛雅预言也说,从第一到第四个太阳纪末期,地球皆陷入空前大混乱中,而且往在一连串惨不忍赌悲剧下落幕,地球在灭亡之前,一定会是先发出警告。  玛雅预言的最后一章,大多是年代的纪录,而且这些年代的纪录如同串通好的,全部都在“第五太阳纪”时宣告终结,因此,玛雅预言地球将在第五太阳纪迎向完全灭亡的结局。当第五太阳纪结束时,必定会发生太阳消失,地球开始摇晃的大剧变,根据预言所说,太阳纪只有五个循环,一但太阳经历过5次死亡,地球就要毁灭,而第五太阳纪始于纪元3113年,历经玛雅大周期5125年后,迎向最终。而已现今西历对照这个终结日子,就在公元2012年12月21日。  也有传说,是有人理解错误,玛雅人的意思是在第五个太阳纪后,玛雅将跨入一个新纪元,并非是世界末日。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  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于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着,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食、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失传已久的天文数字与历法  我们从小学的阿拉伯数字一定没有人会觉得很了不起吧!不过就是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的排列。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个0的观念是阿拉伯人从印度带到欧洲的,古时候欧洲人没有这么简单的数字概念。希腊人擅于发明,但他们必须用字母来写数目;罗马人虽然会使用数字,但只能用图解方式以四个数字来代表。 玛雅人使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来表示数字 考古学家研究玛雅人的数字系统时,发现他们的数字表达与算盘的 算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类似的原理今天被应用在电脑的“二进位制”上。 这种计数方法,可以使用于天文学的数字,在危地马拉的吉里瓜所发现称为石标的雕刻石柱中,记载着九千万年、四亿年的数字。 玛雅的历法非常复杂,有以260日为周期的卓金历,6个月为周期的太阴历,29日及30日为周期的太阴月历,365日为周期的太阳历等,不同周期的不同历法。我们用现代天文观测知道一年是2422天,而玛雅人已测出一年是2420天。  玛雅人运算出来著名的金星公式:  月球 20x13=260 260x2x73=37960  太阳 8x13=104 104x5x73=37960  金星 5x13=65 65x8x73=37960  这些公式的意思是说,每一种周期经过37960天后,便会相遇在一条直线上,而根据玛雅人的神话传说,那时“神祉”就会到一处宁静的休息处所。 金星历年是指金星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的金星历年(他们发觉金星在八个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后再重复循环,便用5除8个地球年的天数——2920——得出584天),而今日计算则为92天,误差率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以这么高的精确度计算出金星历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 玛雅计日的单位出奇的大,考古学家已经知道的数值为:  20日为1维纳尔  18维纳尔为1屯 等于360日  20屯为1卡屯 等于7200日  20卡屯为1巴克屯 等于14万4000日  20巴克屯为1匹克屯 等于288万日  20匹克屯为1卡拉布屯 等于5760万日  20卡拉布屯为1金奇耳屯 等于11亿5200万日  20金奇耳屯为1阿拉屯 等于230亿4000万日  为何要发展出这么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单位大到即使是现代人也用不到。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这么大的数字也许只有一种学科会用到,那就是天文学。天文学家常常要用很大的数字单位表示星系间的距离,只有天文学的“天文数字”才会这么大。 历法中的玛雅预言 在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这种历法以一年为260天计算,但奇怪的是,在太阳系内却没有一个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 “卓金历”中的这个符号,表达了玛雅人所描述的银河核心,并与我们所熟知的太极阴阳图非常相似。 有玛雅学者认为,这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记载了“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而据“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在银河季候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5100多年的“大周期”。时间是从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2012年止。在这个“大周期”中,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5125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5125年之久。 玛雅人把这个“大周期”划分为1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演化都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在13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又划分为20个演化时期。每个时期历时约20年。 这样的历法循环与中国的“天干”、“地支”十分相似,历法是循环不已的,而不是像西元纪年一直线似的没有终点。他们认为自创世以来,地球已经过四个太阳纪。 当太阳系诸星体经历完了这束银河射线作用下的“大周期”之后,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玛雅人称这个变化为“同化银河系”。 从玛雅预言中的“大周期”的时间上看,到今天已经接近尾声了。从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的时期中,我们的地球已进入了“大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玛雅人认为这是“同化银河系”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们称之为“地球更新期”。在这个时期中,地球要完全达到净化。而在“地球更新期”过后地球将走出银河射线,进入“同化银河系”的新阶段。 既然玛雅人的历法如此精准,那么他们的预言应该也有一番根据。在环境污染严重,天灾人祸不断的今日,我们可以想想,玛雅人的预言究竟在提醒我们什么事情?  玛雅人与中国人  以下从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玛雅人与中国人关系的蛛丝马迹。  文字:玛雅人使用象形文字,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很相近,但符号组合比汉字还复杂,至今尚未有人能完全解读。  艺术:以袋足彩陶罐袋为例,罐上的乳状袋足和鲜艳的色彩,以及对比强烈的红、黑色几何图案非常醒目。目前考古学家发现,乳状袋足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器形,但它竟然在美洲多支印地安民族的陶器上可以看到。  玉器:玛雅文物中有很多是玉器,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美洲玛雅人两个民族,喜爱玉石并且具备精巧的玉器雕琢能力。更为巧合的是这两个民族都有把玉与生命、繁衍连系起来的信仰,有些玛雅玉器竟与江南史前文化—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  信仰: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与中国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相像。玛雅壁画上的羽蛇神头像、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雕刻也接近龙头的造型。除此以外,玛雅人对于羽蛇神,和中国人对于龙的祭拜,都与祈雨有关。  人种:从人种学上来看,玛雅人和中国人都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独有特征,而且研究证明玛雅人与中国人的掌纹线极为近似。  太极图:在玛雅的废墟中,竟发现与中国一样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阴阳鱼”。  发现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自玛雅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严格依照神奇的玛雅历法周期建造的。  惊人的知识  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知识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2422天,误差仅0002天,就是说约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是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怎么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称为“卓金年”。这种历法从何而来,实在令人不解。 因为这种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天体的运行为依据的。以致有人认为,“卓金年”历法是玛雅人的祖先依据另一个至今我们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订的。 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人和欧洲人都早了800年至1000年。他们还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他们的数字演算可沿用到噶400万年以后。这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只有在现代星际航行和测算星空距离时才用得上。而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刀耕火种,用树叶遮体,用可可豆作媒介以物换物,这样的数字演算他们用得着吗? 玛雅人的历法可以维持到4亿年以后,他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4位数字,他们有自己的文字,那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他们有着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然而在这个登峰造极的高度文明诞生之前,玛雅人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这样的原始部落怎么能突然产生这么高度文明?即使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在布满古迹遗址的尤卡坦半岛上看到的印第安人,还是以树叶,住泥巴糊的茅屋,以采集狩猎勉强糊口。显然那种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数学,那种令全世界景仰的文明、艺术,都远远超出了当地印第安土着那几近原始生活的实际需求。 这使任何人都不能不产生深深的:古代玛雅人是怎么得到了那高深的知识?灿烂的玛雅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后来又怎样销声匿迹? 1952年6月5日,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神殿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但到了六十年代,人们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帕伦克那块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这幅图画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宇航专家们无不惊叹,一致认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确凿的事实。 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他们认为,在遥远的古代,美洲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们被玛雅人变为是天神。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帕伦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追求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人并未重新返回。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也许人们会指责这种看法带有过多的假说意味。但即使否变了这种说法,也仍然无法圆满地解释玛雅文化那神秘的内涵,那众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古隧道之谜  70年代,人们在南美洲发现了一条玛雅人的古隧道,据估计它至少有5万多年的历史,而实际上它的年代更为古远。这条隧道离地面250米深,仅在秘鲁、厄瓜多尔境内就有数百里长。隧道的秘密入口由一个印第安部落(古代玛雅人的后裔)把守着。他们说,这里是“神灵”居住的地方,他们遵守祖训,世世代代守在这里。  在古隧道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远古文物,这些物品放在隧道里的许多洞穴中。更使考古学家们兴奋的是一些刻有符号和象形文字的金属叶片以及不同形状和色彩的石器和金属制品。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破译这些文字。  隧道的穴壁光洁平滑,似乎经过磨光,与地面成直角。穴顶平坦,像涂了一层釉,不像是天然形成,而像是某种机械削切的结果。隧道中有个“大厅”长164米,宽153米,里面放着像桌子、椅子似的“家具”。奇怪的是这些物品的材料很特殊,既不是钢铁、石头,也不是塑料和木材,而它又有钢铁和石头那样坚硬和笨重,在地球上至今没有发现过这种材料。“大厅”里面有许多金属叶片,大多在长约100厘米,宽50厘米之间,厚度约2厘米,一片一片排列着,像是一本装订好的书。金属片上都写有很多符号及象形文字。据专家认定那些符号是机器有规律压印上的结果,目前已发现3000多片。  隧道里还有许多用黄金制作的图案,其中有两块雕刻的是金字塔。每个金字塔旁边都刻着一排符号,还有一个用黄金雕刻的柱子,这个柱子长52厘米,宽14厘米,厚8厘米,柱子上刻有56个方格,每个方格里都有奇怪的符号。  古代玛雅人为什么开凿如此工程浩大的隧道?里面的物品及文字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无独有偶,早在40年代,美国人拉姆在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密林考察时就发现了一条远古隧道;英国考察队在墨西哥马德雷山脉也发现了地下隧道,这条隧道可通往危地马拉。每当拂晓,地下隧道发出敲鼓一样的声音,声震远方;前苏联阿塞拜也发现了一条古代地下隧道,隧道里有一些20米多高的大厅,还有很窄的拱形门。据说洞中不时发出奇妙的声音和光。  据考古探测和远古文献记载,考古学家推断地球上很可能有一条穿越大西洋底,连接欧、亚、美、非的环球地下隧道,这些古隧道又很可能是古代玛雅人的杰作。  远古时期的地下隧道 世界上最难破解的谜  1942年3月,罗斯福总统从刻不容缓的日程表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会见了刚刚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进行考古研究回来的戴维•拉姆夫妇。拉姆夫妇给总统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终于发现了,传说中守卫墨西哥地下隧道的白皮肤的印第安人。  据拉姆夫妇回忆,当他们横穿当地密林时,被一些皮肤呈蓝白色的印第安人包围,并要求他俩立即按原路返回。而他们早就听说,在恰帕斯的腹地存在着旱已荒废的玛雅人城市。在这些城市地下分布着构成网络的隧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查出这种传闻的真相。  17世纪,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发现了中美洲危地马拉的—条地下隧道。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第斯山脉地下,长达1000公里以上。为了保护隧道,待将来人们掌握了足够的科学技术再来开发,这些被发现的地下隧道的入口又被秘鲁政府封闭并严加看守,它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德国作家冯丹尼肯曾进入过这个隧道。在隧道中,他极其惊讶地见到了宽阔、笔直的通道和涂着釉面的墙壁。多处精致的岩石门洞和大门,加工得平整光滑的屋预与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大厅,还有许多每隔一定距离就出现的平均 8米至1米长、80厘米宽的通风井。隧道内还有无数奇异的史前文物,包括那本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提到的金书。隧道那种超越现代人类智慧的严密、宏大与神奇;使这位以想像大胆著称的作家也惊得目瞪口呆。他毫不怀疑地认为.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难破解的谜。  丹尼肯拍下了几张有关隧道的照片。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只是说,他认为隧道是用高科技的超高温钻头和电子射线的定向爆破以及人类现在还不具有的某些技术开凿成的。

地球的宇宙环境论文3000字体格式

漫谈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 地球的特点  1、 自身构成特点  (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25天,为一年。  2、 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 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漫谈地球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二、 地球的特点1、 自身构成特点(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25天,为一年。2、 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1) 普通性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2) 特殊性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标题你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改一下文章也可以有标题的我写的就是从整体上整合的不知道你是要怎样的整体文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以外的空间。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于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宇宙环境也称空间环境,是指大气层外的环境。地球周围笼罩着密集的大气,而行星际空间则几乎是真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水星只有极稀薄的大气;金星、木星有浓密的大气层,但都富含二氧化碳、氢、氦、甲烷和氨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