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的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15:04:50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的论文

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而诸多事实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家校沟通。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则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婴儿从呱呱坠地时起,面对的第一个“世界”就是家庭,在父母身边他们开始接受哺养和教育学习各种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父母的言行举止,喜怒好恶,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孩子长大后,甚至连说话的声音和行为习惯,都酷似其父母,孩子在未进学校以前,就先在家庭这所“学校”里接受教育;即使进了学校以后,一个青少年学生,每天仍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接受另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教育。因此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对其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庭是否和睦, 父母的知识水平,道德取向乃至父母的性格,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家长由于与孩子有着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等特点,可以对孩子实施面对面的、个别的,随时而直接的教育影响。他们为孩子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并以自己丰富的阅历与主持家务的干练和家庭问题中决策的果断,从小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威信。 案例一:学生小楠,父母均是公务员。在别人看来是一个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她的妈妈更是让很多孩子羡慕。可以说对小楠的照顾是无微不至。大到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小到孩子在班级的座位,和哪个同学交往和谁有了小矛盾等,她都是亲自出面解决。记得小楠在初中三年里,她的妈妈就因为孩子的座位问题请求老师调了不下10次座位。可以说小楠在同学中能处得来的朋友并不多,但小楠的学习成绩应该说还算不错,但几乎是每次的大小考前,都要有诸如嗓子发炎,头痛,胃痛甚至要打吊瓶的情况。记得中考的前几天不但孩子有各种症状,她的妈妈也常常带着沙哑的声音给我打电话,和我诉苦,说孩子如何的不理解她,马上要考试了还不知道抓紧复习,和同学偷偷跑出去玩······ 后来这个孩子在中考中虽说成绩不突出,但也算是考上了重点高中。作为班主任我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回想起来和小楠及她的妈妈谈过无数次的心。感觉随着孩子的长大她越来越觉得妈妈过多的束缚了她,“她总是让我什么事都要听她的安排,稍有反驳就要挨骂。我也知道妈妈为我好,但很难和她能有心平气和的交流,包括爸爸也不能违背她的意愿!否则他们就要吵架。这让我觉得很烦,很有压力。”而她妈妈也满腹委屈:“为了这个孩子能有出息,我付出的太多了······我处处为她着想,反过来她这么不理解我,现在反而越大越不听话了,还和我犟嘴!” 案例二:学生小A,是一个从日本回来的孩子。很有专研精神,在学习上总是一丝不苟。但由于受两个国家不同教育制度的影响,有些思维和习惯与我们的其他学生显得格格不入。但又由于他的谦虚和耿直也同样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可突然有一阵子,他好些是变了个人似的,对待学习也不像刚转来时那么用心了。有时上课也不听课,爬在桌子上就是不动。我以为他是哪里不舒服,可不管怎么询问他就是不回答。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作为老师我开始思索,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让他不适应了呢?我和其他任课老师交流也有同样的事情发生。找同学了解情况,同学们也是感觉他现在变了个人似的,动不动就和同学发脾气,不再像以前那样受人欢迎了。看来是这孩子的心理方面出了问题。于是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和他进行了交流。刚开始的时候他将自己封闭的很紧,不和老师说心理话。但作为老师我能感觉出来他的内心很压抑。我告诉他:“我不但愿作你的老师,更愿作你的朋友。”也许真的是被老师的真情打动了,这个高高大大的男孩竟眼里噙满了泪水,他用并不是很顺畅的汉语向我讲述了内心的苦闷。原来他的父母带着他从日本回来后就离异了。妈妈一个人去了北京做买卖,把他寄宿在老爷家。最近他的爸爸常常来老爷家闹事。有时脾气不好的老爷就把火气发在他的身上。再加上环境的不适应,使得这个原本很阳光性格的男孩子变得很迷茫!他觉得身边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的苦闷无处诉说,甚至开始对为什么要学习乃至人活着的意义都产生了困惑······ 案例三:学生小慧,父母离异,父亲搞中介工作。由于平时忙于生意,没时间管孩子,所以就用金钱弥补。孩子养成了大把大把花钱的习惯,小则零食不断,大则呼朋唤友,吃吃喝喝。哪里还有心思学习!每每考试二三十分,班主任主动和家长沟通,其父常常以生意忙为由见不到人。或是敷衍了事,尽是寒暄!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分析以上三则案例,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案例一中,小楠的妈妈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太苛刻,而且教育方式独断,缺乏民主,使孩子经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压力下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案例二中,小A因为接连受环境的变迁,父母的离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孩子还不成熟的心理产生了很多的困惑,而这些问题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长期压抑着他,导致性格上的突变。案例三中,由于小慧的父亲忽略家庭教育或是教育方式的不当,使得孩子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交友观念,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其实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但大体可归结以下几种:一、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以及对孩子过分的娇惯、宠爱(溺爱)、或者怜悯,往往会使孩子形成各种不同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孤独、固执等。要么仇狠一切,要么一切都无所谓。对生活缺乏信心或对一切都不负责任。二、家长忙于工作或生意,对孩子疏于教育和管理,或是托于老一辈代管或是放任自流。三、有些家长素质较低,心里想的是孩子的学习,眼里盯着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可自己言谈举止带给孩子的却都是些不健康的东西。不懂得孩子的成长做人、心理健康比学习更重要,不懂得甚至不愿意配合学校(教师)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管理,或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或是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四、还有的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太苛刻,使孩子经常在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巨大的压力下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必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一个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也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不同的基础。家庭教育配合得好,父母具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配合不好,或者说家长的行为习惯较差,就会大大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向学生传送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要适时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力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幼儿期连接着婴儿期和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呈现出特有的特点。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指3—6、7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生活环境和场所是家庭,因此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是直接而重要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的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一般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本论文主要探讨这三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民主型的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于孩子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利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所以这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言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思维能力也会提高,而且培养了亲子间的友好感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甚将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所以父母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的特征,给予正确的教育。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养成有缺陷的性格,民主型教养方式是较好的选择,建议父母采用此种教养方式,培养出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

每一次观看《法眼》的节目,我都为故事的主人公叹惋着。无论是挥起拳头砸碎青春的校园霸王,还是离家出走成为人母的花季少女,抑或是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毒品青年,无不因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教导、关爱,缺乏家庭的温暖而变得凶残暴戾、违法为恶,以致在人生的道路上离阳光愈来愈远。十几岁的他们本应在校园内挥洒青春,却因为一次的冲动、一时的贪念让青春之花过早地枯萎在教改所的四方小院内。当罪恶的黑暗逐渐取代善良的白昼时,倘若他们能够得到至亲至爱的援助,让爱的阳光再次照亮阴冷的心灵,或许他们的人生之路就将因此而改变。    古语云:“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好的父母抵得上一百个教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父母必须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熟记着《三字经》中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之初,是并无所谓善恶的。刚出生的我们犹如一张白纸,怎会辨别出善恶?所有的孩子都曾经没有角色的定位,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只有当我们投入大人的怀抱后才…点点地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华盛顿、林肯、茅盾都曾坦言是父母对自己的影响造就了他们的成功,由此可见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改变着孩子的品性。所以父母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以自身的良好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与此同时,父母也应承担起对孩子的教导责任。古有仲永因“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的悲剧,今有李刚因教子无方以致葬子前程、声名狼藉的闹剧。父母既然给予了孩子生命,就也应将其教导成为大写的人,而不是一味地放纵孩子,致使孩子坠入罪恶的深渊。在《走向阳光》一课中,主人公小佳也用自身的经历为天下的父母们敲响了警钟:养而不教只会使孩子因疏于管教而失足成恨。    父母的言行教导就如一支画笔,在孩子的人生白纸上定下基本的色调,而温馨的家庭成长环境无疑会在画纸上增添一抹明亮的色彩。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因而家庭必须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温暖的茅屋,胜似无情的宫殿;简单的淡饭,胜于凌乱的盛宴。”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心灵栖息的港湾,而冷漠暴力的家庭环境则如一把利剑,终将斩断亲子间血缘的纽带。在无际的黑夜,当孩子孤独地面对冰冷的房子,内心的恐惧、幽怨便会油然而生;当暴力成为抑制叛逆的手段,当家在孩子心中已失去其温馨的含义而成为囚牢的代名词时,他们便会想方设法地逃离牢笼。这就导致了一桩桩离家出走事件的发生。    正如《离家的冲动》中的女主人公小敏所说:“假若他们当时对我能少一点打骂,多一点关爱,我也许真的会改。”但人生是幅水彩画,无法像素描一样可以擦去重来。人生之路一旦走过就无法回头,而这个十七岁的少女成为两个女儿母亲的事实也无法改变。因为一次冲动的离家出走,让原本光明的前途从此变得暗淡无光,而这一切竟是由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温暖所致。我们怎能不为这样一个家庭悲剧而惋惜?“宝贝,回家吧”这是众多经历着骨肉分离的家长们的心声,但在这声声呼唤的背后我听到了另一个声音,那是许多孩子未曾说出口的请求:“爸爸妈妈,请再多给我们一点关爱!”    与小敏相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大多数是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下。有了这份爱的守护,我们便能健康地成长,便能驱散阴霾,让人生不偏离航向。而在这份爱的守护下,我们就更应该珍惜在太阳下散步的权利,与阳光同行,用自重自爱和拼搏奋斗,让青春在阳光下无悔!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的论文怎么写

每每看到你笑靥如花,甩着俏皮的麻花辫一蹦一跳朝我们跑来,爸爸妈妈真真切切感受到--  亲爱的孩子,你长大了!昨日襁褓中粉嘟嘟的小人儿,今时的个头已直抵我们的胸口;昨日尚跌跌撞撞、蹒跚学步,现今已奔跑如飞、骑车溜冰样样在行;昨日还呀呀学语、口齿不清,如今已是伶牙俐齿、头头是道……  亲爱的孩子,你长大了!你不再处处依赖别人照料,学会了独立自主照顾自己;你告别了幼时的任性,学会关爱长辈,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你克制了贪玩的天性,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学习本领……鼓励孩子,母亲寄语**,妈妈一直希望你成为一个聪明活泼、充满爱心、知书达理、独立自强的人。当你每天都能用阳光般的微笑离开家里去迎接你的学习生活时,妈妈感到特别的欣慰。因为妈妈知道你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班级和同学、更喜欢这个世界,妈妈还知道你记住了妈妈跟你说的话:学习不是为父母、为老师,而是为了你自己,将来你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就必须具有真才实学。科学家爱迪生说过:“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是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得到的。”但妈妈还要告诉你的是不要害怕失败,要有勇气和自信,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总结教训,再接再厉,成功的大门就一定会向你敞开。  如果有什么困难、想法,尽管和妈妈商量、讨论、说说悄悄话哦。添加名字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寄语**,你是爸爸妈妈最疼爱的宝贝,我们希望你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爸爸妈妈会用全部的爱带给你温暖、快乐和健康,世界上的爱都是以结合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不会束缚你,我们会放开牵着你的手,让你飞的高高的,在自己的天空中任意翱翔。  成长的路上你要学的东西很多,虚心会使你进步,理解他人会使你长大,帮助他人会使你快乐,给他人带来快乐会让你幸福!我们希望你是一个踏实的人。人生太过短暂,而虚的东西又太多。希望你坚持做有意义的事,长大后你会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难,但决不要放弃。不管人世间有多少痛苦和无奈,我们都希望你:正直、勇敢和独立,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孩子,我们永远爱你。让你健康、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上,是我们追求的全部!亲爱的宝贝,愿你快快的长大,这个美好的世界定会因你的存在而更精彩!

最近其实一直没有去看书,或许没有时间,或许琐事太多,总是如果找理由会有很多很多,但是那些其实都是自己找的借口。于是终于月底了,还是需要看些书来提升自己的,于是精挑细选了《好父母胜过好老师》这本书。 这本书我读的是电子档,因为时间问题,我没有精读,但是泛读之后,也觉得受益颇多。 当代世界教育的潮流是“少教多学”——父母和教师只是引导孩子学习,对孩子直接的教导要尽量少一些,而孩子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则要尽量多一些大一些。 从这个角度来看,“好老师”也许较容易获得,因为他们有专业学习的机会,有更好的领导和业务督导。可“好家长”就不容易了——谁来教他?他有没有学习机会?有学习机会的肯不肯学?学了是不是就能落实在应用上?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一句话,原话的大概意思是我们的家长手中有若干把刀,家长往往就是用这些刀把孩子身上一个个可圈可点的特点给砍掉的。 因此,严重有问题的不是教育孩子,更不是老师,而是家长! 正是从这种认识高度上,《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一书为我们的社会和家长们补上了这一课。 有位哲人曾说过:经验是什么呢?经验就是当头发秃光了以后才得到的那把梳子。 仔细想想,这句话实在精辟。有时候我们总是天真的想,要是时光可以倒流就好了,那样就可以弥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可是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无法从头再来的,比如教育子女,如果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养成了一大堆的坏毛病再来反思,未免为时已晚?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教育失误更令人痛心疾首的呢?孩子的成长是转瞬即逝的事情,如果父母没有远见卓识,不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那么他们永远是被动的父母 在《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一书中,16位教育专家为我们的家长贡献了他们的最新发现,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我们子女教养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在告诉家长们一个个纠偏除弊方法的同时,也坦诚地地阐述了“好父母”比“好老师”更加重要的理念。不仅在“教”——讲方法、下大力气地教,也告诉我们“育”——不仅是生理上的育,更是精神、心理和智能上的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还有做人做事标准。所以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榜样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父亲的陪伴,能让孩子勇敢有坦当。母亲的陪伴,能让孩子更情感细腻,母亲的好情绪更能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中有慈祥的父亲和温柔的母亲,有父亲的陪伴,有母亲的呵护,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好的榜样将是孩子一生的骄傲!一个不缺席的爸爸,成就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最终养育出见过爱、懂得爱、有底气,忠于自己内心的孩子。教育培养孩子是一门艺术,言传身教、用心陪伴是必须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应放下长辈的架子,蹬下身子与孩子对话,做能交心的好朋友,随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扬善纠错,呵护孩子在高山和江水之间快乐成长。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的论文题目

幼儿期连接着婴儿期和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呈现出特有的特点。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指3—6、7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生活环境和场所是家庭,因此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是直接而重要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的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一般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本论文主要探讨这三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民主型的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于孩子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利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所以这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言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思维能力也会提高,而且培养了亲子间的友好感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甚将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所以父母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的特征,给予正确的教育。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养成有缺陷的性格,民主型教养方式是较好的选择,建议父母采用此种教养方式,培养出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窥见我国古代时很强调家庭教育。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告之了我们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真是不言而喻了。下面就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20世纪初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曾说过:“您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当您与孩子谈话,或教导他,或命令他的时候您才在教育孩子”,“在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即使您不在家的时候,您都在教育着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就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父母应从细节处做到以身作则,如信守对孩子的承诺,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如果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处,做到长幼有序,给孩子留下文明、礼貌的做人之道。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等都是有影响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要有效地抓住教育时机。在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接触家庭之外的人和事物时,自然会受到所接触人和事物的影响。这当中既有积极正面的,也存有消极负面的。比如,当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等。在他们遇有这些难题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或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的结构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我国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据调查,与同龄人相比,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达90%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大量投入,这样就使这些孩子智力成熟比较早,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知识面也相应更宽。同时,独生子女也因为“独”而得到了父母全部的关爱,甚至有时是过分的“溺爱”,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里,父母既不敢打,也不舍得骂,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家庭没有灌输他们要懂得关心别人,没有教会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以致造成大量的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或者上学后不会穿衣等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关心爱护孩子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关爱过度。所以独生子女父母不仅应该在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更应利用有利的条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其能身心能得以健康发展。   三、家庭的氛围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戚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严格要求且积极鼓励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懂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或使其心情压抑、或使其自我封闭、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的论文摘要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给孩子留下一些心理阴影,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这些都是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多影响的,比如有一个智慧的父母,孩子也会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

你可以参考一下:  中国近二十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使得大多数中国人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享受着比七十年代及以前要高得多的生活水准。但是中国人也为这种富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中,儿童注意力、意志力和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普遍增多、攻击性和消费倾向的日益提高就是代价之一。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讲中国这二十年的失误在于教育,其实,在任何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中,其最可能发生失误的领域都必然是教育。因为现实的快速变化、人们观念的激烈冲突都会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紊乱,使教育者自己无所适从或者对自己教育措施的极度不自信,从而表现为教育过程中的卤莽、放纵或者缩手缩脚,当然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从而使得儿童的自理能力、自信心和创造力等方面受到了抑制。  我们知道,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多种,但是父母亲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孩子从跟家长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反思家长(当然也会有其他的人)的行为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家长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等,也就是说家长的言传身教,必然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另外,可以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篇你需要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的一切,孩子都看在了眼里上个礼拜五我碰上了这么一件事:当时我们在等红绿灯过斑马线,绿灯亮了我们正常走,我右手边是一个爸爸骑电动车带着两个孩子,三个人都没有戴头盔,快走到头的时候有一辆车要右转。那辆车其实已经停下来了,离电动车大概有5米左右的距离,但是这个爸爸突然就堵在那辆车面前开始骂“没有看到我骑车过来了吗,还往前开,来来来,我让你撞”,车里的司机没有讲话,这个爸爸就一直在那骂,然后坐在他车前的小男孩,跟着奶声奶气的学他爸爸说话“让你别往前开,你撞!”。然后在我们其他人的劝说下,这位爸爸终于愤愤不平的骑车走了。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想那个小男孩的那句话,小男孩很可爱,声音奶奶的,但是说出口却是那样的话。我们总觉得教育就是孩子犯错了,纠正孩子。可是如果父母本身做错了事呢?如果孩子无意当中学着父母做了不好的行为呢?很多人都忽略了,幼年期和童年期的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天然地模仿身边遇到的一切,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同时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当仁不让地就成为了孩子的模仿首选。孩子年龄小,对道德、是非都无法形成自身的正确判断,他一切的行为参照都只能从别人身上习得。就拿我上面看到的那个例子来说:这个小孩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他爸爸这么说了,他就跟着学了,而当时的场景是,他爸爸语气极其恶劣,那个司机被骂的一句还口也没有,很多人都在围观,交通都被影响了,那在这个孩子的理解里,会不会认为,这样的语气,这样的态度,是一种权威的表现,你看别人都怕爸爸呀,爸爸好厉害。在这种错误思维的影响下,你可以想象,他以后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我们一直在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长只看到了言传,却忽视了身教。郑渊洁曾说过:“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孩子就是你的镜子,孩子不礼貌,可能是他看到你对其他人不礼貌;孩子不爱学习,可能他是看到你天天颓废,毫无上进心,而在这种情况下,你想通过口头教育或者棍棒教育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孩子心里会很不服气“你都没做到,凭什么要求我去做”。所以想教育孩子,你必须要先以身作则。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你可以按照下面两个步骤去做:首先,你要先学会反思自己。就说那位爸爸,如果他始终不认为自己行为有错失,那他就永远不会改变。人对于自身的错误往往会有更多的“包容”,总觉得自己这样做没问题,或者即便有问题,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以后要杜绝这种给自己找理由的习惯,要真正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你可以去问其他人对你的看法,也可以自己对自身性格进行剖析,还可以从孩子的行为反馈来。上面已经说了孩子是你的镜子,如果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让你觉得看不惯的地方,那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比如孩子没有归位意识,玩过玩具从来不知道整理,你教过几百遍都没有用,那你可以想一下,你自己或者你的伴侣有没有归位意识,你们日常生活有没有养成用完东西归还原位的习惯。其次,慢慢从行为上改变自己。有些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比如一些思维观念,但是你可以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比方说,你发现孩子很喜欢跟你说别的小朋友的坏话,对世界的看法好像很阴暗很偏激,然后你反思了发现自己也是这样,但是你形成这样的观念往往是基于你的过往经验,一时半会让你突然从对世界不满到对世界充满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至少可以做到在孩子面前少抱怨。你对别人有不满,对社会有不满,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倾泄,但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说。然后当孩子再有类似的行为时,你就可以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我已经改了,我相信你也可以改掉。为人父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没有经过孩子的允许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把他教好。你要记住,孩子随时都在观察你,随时都在模仿你,你有任何的缺点,你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所以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吧。本文由【柠檬心理课堂】原创。

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双薪家庭的前提下,家中经济的提供者不再只限于父亲,随着父母角色可能互换的情形之下,家庭成员的结构也跟着转变,新的关系,让我们利用新的思维来看待家庭关系的转变。 传统观念里,父亲是家中的支柱、孩子心目中的巨人,曾几何时,父亲跟孩子的互动变多,现代新手爸爸开始想参与孩子的成长,与妈咪一起分担育儿责任,于是~如何促进 彼此的亲子关系,就从了解与学习当“爸爸”开始。 当爸爸以后,才知道怎么当爸爸… 许多文献跟报导,都将育儿焦点放在妈咪身上,爸爸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到底可以分成哪些方面呢?孩子的发展过程中,爸爸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身为爸爸值得深思的问题。虽然许多爸爸已经慢慢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归属,也会挪出许多时间来跟孩子相处,但是如何成为所谓的“新好男人”,是现代父亲不断努力的目标。 爸爸的新角色 传统世代一直到五、六年级生这一代的爸爸,大多只要提供家庭物质上的协助,亲子教育及家庭情感的提供大部分都落在母亲的身上。由于传统父亲多半表现出权威、刚毅,甚至是冷漠的形象,虽然现在年轻的新手爸爸已经意识到父子互动的重要,但是受限于他们从小与父亲相处的模式,让新手爸爸一下子找不到可以表达自己满腔父爱的方法。 甚至有的家庭的角色分工上,妈咪会自动将爸爸当作管教时的威吓对象,最常听到就是,“你再不乖,爸爸回来会处罚你的喔!”长久下来,孩子对爸爸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不太敢亲近爸爸,把爸爸定位为处罚自己的人,父子间无法形成太过亲密的关系。 传统严父慈母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已经被打破,加上现在夫妻双方讲求分工的情形之下,父亲应该主动的去参与幼儿的教养,而不是一味的承袭旧有的教导方式。如何教养新世代的子女,父亲角色的定位要进入重新思考的阶段。 主动参与亲职教育,是现代父亲急需改变自己想法的第一步,以往的父亲是家中经济提供者,权威式的教育下,孩子要观察父亲的情绪,小心翼翼地与父亲产生互动。

真正的教育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未来成就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积极思维的人,容易培育出积极自信的孩子;消极思维的人,容易造就消极自卑的孩子。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还有处事的方法,这些都会影响孩子。有一些孩子就好像是大人的影子一样,所以我们父母在孩子面前,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方法。

父母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们无一不把他们当成手心里的宝,心头的肉。让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下面的文章吧: 如果你经常批评你的孩子,他们会以为自己一无是处,而且会去挑剔别人。 如果你称赞和鼓励你的孩子,他们会明白只要肯尝试,便可以做成一件事。 如果你惊吓你的孩子或使他们害怕你,他们会变胆小,害怕及担心被别人伤害。 如果你让孩子看到你生气和打架,他们也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看到你们争吵,也应该让他看到你们和解。 如果让你的孩子知道你需要和爱他们,孩子便学会去爱别人。 但有时我们有什么办法,很无奈的感觉,恨铁不成钢的时候,忍不住会想批评他们。 如果父母能担负一点点责任,从小就给他们以良好的行为榜样,他们就不会颓废,他们的童年也应该是美好蔚蓝的。这些让我想起一位朋友的妈妈曾当作笑料讲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这位朋友说:“儿子,你这几天总是玩游戏机,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儿子回答:“你还说我呢,我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边玩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整天整天地玩呢?”一下子弄得我这位朋友语塞舌结,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记得前段时间看见一位家长和宝宝散步,宝宝把吃完的香焦皮随手就扔在了地上,我赶忙给捡起来扔到路边上的垃圾箱里,告诉宝宝:“吃完的香焦皮要扔到那个蓝色的垃圾箱里,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清美舒适,宝宝记住,以后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一定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宝宝看着我点了点头。随后一段时间,我很注意观察宝宝是否记得我教过她扔垃圾。果然,每次吃完香焦,她都要说:“妈妈,我把皮扔到垃圾桶去”,或者有的时候家里地上掉一些不用的东西,宝贝都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去。这说明言传身教起到了作用。 孩子在成长阶段,他们的心脑发育正处于稚嫩时期,分不清是非,来自外界的任何行为都会让他们去模仿,尤其是天天相处在一起的父母。如果这个时期,我们不能够很好的去引导他们给他们做榜样,相反许多“坏习惯”、“坏行为”就会影响他们,他们心里会想:“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会一直认为父母做的就是对的,然后他们就会模仿着去做。 可见,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理由”,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以学到缺点。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双方都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当我们身边多了一个哇哇会哭的婴儿时,我们将是三口之家,在孩子的眼里,我们就是老师,我们也是他们的榜样。我们不光是要让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他们的身心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的行为虽然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是一言一行也必定会给孩子有益的影响。 有些父母常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感觉到困惑,其实我想,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父母的人生观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孩子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这便是告诉我们育人先要育己。 愿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看得惯的话,就选我吧,呵呵,做过一些改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