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文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方向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6 15:47:33

论文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方向怎么写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在企业物流中的应用程度为出发点,通过对第三方企业物流专业现状分析,就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给出了系统规划的框架,并就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管理,第三方物流,系统安全,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我国物流市场现状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物流愈来愈成为其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国内没有一家能让众企业均信服的第三方物流(简称TPC)企业,使得许多企业都拿出大量资金自己做物流。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搞好自己的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是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产业,但目前的企业物流尚处于传统的传递、送货阶段。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有严格的、科学的管理系统实现事务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的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信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要达到此目的,其关键就是加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第三方企业物流要做大、做强,展示本身企业的形象,从技术而言,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应从大局着眼,全盘考虑。首先就是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充分统筹规划,在企业内部开发适合自己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自己的供求网站,其次是对现行的规章制度整合优化,并对新内容进行开发。 系统的设计模式 此系统可以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地位方面进行考虑并进行开发。 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两部分:外部的网上信息交流和内部的信息处理。 外部信息交流 客户管理子系统:网上接受订单模块;查询模块。财务结算子系统:基本费用结算模块;特别费用结算模块;查询费用结算模块。 内部信息处理 仓储管理子系统:仓库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查询模块。运输管理子系统:车辆、人员变动管理模块;运输任务调度管理模块;查询模块。财务结算子系统:费用结算模块;查询模块。管理层子系统:权限设置模块;查询模块。 建立本企业的网站 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因特网站,在该网站上将企业的运作方式、配送情况每日在网上发布。通过运用现代化电子商务手段,实现网上配送的信息发布与收集,方便了客户、节省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果,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系统分外部和内部两大模块,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保障。 外部信息交流中的安全 在与其他企业的信息交流中,接受企业定单、反馈信息等重要信息都在网上进行。针对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例如:网络黑客攻击、网络病毒传播、网络系统本身不安全等)可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报文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钥管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 内部信息处理中的安全 安全的运行环境是企业物流信息的基本要求,而形成一支高度自觉、遵纪守法的技术职工队伍则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最重要环节。要抓好这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从技术入手。即开发并应用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权限设置模块,对接触此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设置口令、进行身份确认,对用户的定时、定终端登陆用机的安全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技术,严格有效地制约对计算机的非法访问,防范非法用户的入侵。另一方面是由管理入手。任何的企业发展都要以人为本,第三方物流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可以在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等方面做一定的工作。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的设计与开发将会带来企业的外溢效应,实现计算机化全面管理在规划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时会对一些较落后的环节进行优化的同时,可加快物流产业向现代化、信息化、产业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从而有利于拓展市场,扩大生存空间,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有利于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王国华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 朱明数据挖掘[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四、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下面以由苏州欧索软件公司开发的“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③为主导,结合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④作实例分析,这两家公司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基本上可以代表当前我国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现状。 经过归纳可以得到“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及特点是: 第一个主模块是政务中心,这是系统的主导功能,下设五个子功能: 一是公文管理(发文、收文、档案管理),特点是支持语音录入、手写录入,能实现收发公文流程的自由设置和流程监控;二是事务管理(人事办公事务和财务事务),特点是能够规范和固化行政办公流程,实现各项事务的自助处理;三是日程管理(有多种方式,如邮件提醒、短消息提醒、BP机提醒、电话提醒),特点是按日、周、月显示日程,并可对日程进行公布、存储、查询;四是会议管理(会议室管理、会议通知管理),特点是能与日程管理紧密联系,可进行会议提醒,可进行会议纪要管理;五是邮件管理(电子邮件收发、扩展Web访问)。 第二个主模块是资源中心,下设以下五个子功能:新闻发布、公告发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其他信息(包括各种交通信息及其共享信息)。第三个主模块是管理中心,能实现无线应用、消息提醒、流程自定义、图形化设计工具、多组织结构、流程监控分析、自定义表单、用户管理、图形化的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 “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代表了当前大部分电子政务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但是,应当说它的政府知识获取、传播共享、利用测评功能不够充分,基本上可以说还是一种办公管理,偏重于政务管理,而不是知识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比之下,俊和在线的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除了具备上表所列的欧索软件中的大部分功能以外,还突出了知识管理功能。该方案基于门户系统与内容管理、虚拟网站集群,以及中间件平台等支撑系统的整合而成,包括“一站式”所必须具备的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应用分布、虚拟站点集群、集中管理功能,同时还包括门户服务通常应具备的搜索引擎、消息引擎、个性化展现、知识导航、应用集成等功能。 从该方案的“一站式信息门户”有“消息沟通”模块,包括分类论坛、在线交流、在线聊天、在线调查、信访管理等功能;“一站式协同办公”平台的办公应用层中的特别有一个“办公协作平台”模块,其中有信息发布、数据文档共享、视频会议、论坛服务、远程办公等功能。事务管理模块中还有“辅助决策”功能等,在此都体现了知识管理的特征。 从上文提出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三大功能需求,到俊和在线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一阶段,政府的知识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知识门户开始形成、协同办公成效显著。但这些系统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获取、传播和利用阶段,需要加强的知识管理功能还有很多:隐性知识的获取难度仍然较大,需要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共享;知识交流的过程基本上还是在对知识的外化,真正内化的很少;对知识培训、推送考虑的也不多;知识贡献较少;也没有良好的知识测评机制。综上所述,当前已有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与从理论上设计的理想需求模型还有差距,在实践中,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参考知识管理的功能需求,从公务员的个人知识管理做起,培养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组织文化,培育实践社区,确定办公领域中的关键知识,重视信息门户的知识沉淀,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政府的知识管理系统,培养政府创新能力。 ①以外促内,内强则外优——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知 识管理的导入.http://www.amteam.org/static/54235.hnn1. [访问日期:2007—2—3】 ② 刘武,朱明富.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探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4):35—37. ③ 苏州欧索软件公司.Bluten知识平台解决方案.http://www.oceanso~:.com.cn/document/knowledge.doc. 【访问日期:2006-12-10】 ④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方案: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http://www.wits.com.cn/wits/news/news_show.asp?id=94&kind= 公司动态&trade=政府信息化.【访问日期:2007—3—9】

发展历史以及特点1、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2、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3、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分类1、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s)通常是指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2、网络计算机服务器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工作站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和分布式网络计算为基础,主要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为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而设计开发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线器集线器(HUB)是一种共享介质的网络设备,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HUB 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交换机交换机(Switch)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路由器路由器(Router)是一种负责寻径的网络设备,它在互联网络中从多条路径中寻找通讯量最少的一条网络路径提供给用户通信。3、工业控制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总称。简称工控机。它由计算机和过程输入输出(I/O)通过两大部分组成。IPC即基于PC总线的工业电脑。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是一种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配置灵活的分散控制系统系列产品,可以构成各种独立的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能满足各种工业领域对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的需求。现场总线系统(FCS)是全数字串行、双向通信系统。系统内测量和控制设备如探头、激励器和控制器可相互连接、监测和控制。数控系统(CNC)现代数控系统是采用微处理器或专用微机的数控系统,由事先存放在存储器里系统程序(软件)来实现控制逻辑,实现部分或全部数控功能,并通过接口与外围设备进行联接,称为计算机数控,简称CNC系统。4、个人电脑台式机(Desktop)也叫桌面机,是一种独立相分离的计算机,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无联系,相对于笔记本和上网本体积较大,主机、显示器等设备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电脑桌或者专门的工作台上。电脑一体机电脑一体机,是由一台显示器、一个电脑键盘和一个鼠标组成的电脑。笔记本电脑(Notebook或Laptop)也称手提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笔记本电脑除了键盘外,还提供了触控板(TouchPad)或触控点(Pointing Stick),提供了更好的定位和输入功能。掌上电脑(PDA)掌上电脑是一种运行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内嵌式应用软件之上的、小巧、轻便、易带、实用、价廉的手持式计算设备。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却功能完整的电脑。5、嵌入式即嵌入式系统( Embedded Systems) ,是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微处理器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的,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综合性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应用领域:信息管理、过程控制、辅助技术、翻译、多媒体应用、计算机网络。扩展资料主要特点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 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算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在现代社会里,用计算机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4、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5、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6、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21世纪电脑必将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计算机发展很迅速,有台式的还有笔记本。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算机

      计算机的分类1)        计算机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巨型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其中,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在气象、军事、能源、航天、探矿等领域承担大规模、高速度的计算任务。大、中型机通常用在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重点理、工科类院校。小型机的运算速度在每秒几百万次左右,通常用在一般的科研与设计机构以及普通高校等。微型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PC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机型。工作站实际上是一台性能更高的躲开机,主要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为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而设计开发的高性能微型计算机。这里所说的工作间不同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工作间的概念,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工作间仅是网络中的任何一台普通微型机或终端,只是网络中的任一用户节点;嵌入式计算机是指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例如,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的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空调、电饭煲、数码产品等都采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2)        计算机按用途可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其中,通用机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功能齐全通用性好;专用机是为解决某种特定问题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如工业控制机、银行专用机、超级市场收银机(POS)等。3)        计算机安处理数据形态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计算机特点1)        速度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能执行指令的条数,一般以每秒能执行多少条指令(MIPS)来描述。2)        精度高: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取决于采用机器码的字长(二进制码),字长越长,有效倍数就越多,精度就越高。3)        存储容量大。4)        能进行逻辑判断。5)        支持人机交互。6)        可靠性高。        计算机的应用1)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卫星轨道计算、气象资料分析等。2)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售票系统管理、银行业务、户籍管理等。3)        实时控制。4)        计算机辅助技术: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5)        人工智能:简称AI,通过计算机来辨别人的声音、识别各类图像等。例如:机器人、专家系统、智能搜索等。6)        多媒体技术。7)        网络与通信。

论文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方向

一、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二、计算机各发展阶段的特点:电子管数字机:在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晶体管数字机: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集成电路数字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大规模集成电路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三、现代计算机的分类:超级计算机:通常是指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个人电脑:包括台式机、电脑一体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网络计算机:由服务器、工作站、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组成的网络服务系统。工控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总称。主要有PC总线工业电脑(IPC)、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系统(FCS)、数控系统(CNC)五种。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微处理器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的,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综合性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它是计算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也是种类繁多,形态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几乎包括了生活中的所有电器设备,如掌上pda、计算器、电视机顶盒、手机、数字电视、多媒体播放器、汽车、微波炉、数字相机、家庭自动化系统、电梯、空调、安全系统、自动售货机、蜂窝式电话、消费电子设备、工业自动化仪表与医疗仪器等。四、计算机的应用:信息管理:包括信息处理及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值计算问题。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量及合格率。辅助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翻译:机译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语言间的隔阂,堪称高科技造福人类之举。但机译的译文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问题,离理想目标仍相差甚远。多媒体技术: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独立的和具备信息交换能力的计算机互联构成,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在网络方面的应用使人类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障碍。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网络化: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无线网络将会越来越普及。人工智能化: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技术结合:计算机微型处理器(CPU)以晶体管为基本元件,随着处理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计算机结构和元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光电技术、量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新型计算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尤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为典型与广泛,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掀起了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劳动革命,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也带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发展成为社会的必然趋势, 而其在发展中也存在部分问题, 值得人们深思。提出对策, 改进技术, 才能实现计算机技术更广范围的推广。文章主要就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以期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计算机; 应用现状; 趋势研究;  0前言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不断有新的思潮和新的技术涌现, 而计算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科技产物, 在人类社会文明建设方面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成为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一体化格局趋势明显, 计算机的应用研究也具有现实必要性。做好计算机应用现状的分析, 科学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地把握计算机的发展动向, 对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未来趋势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预见, 带动其更广阔范围的应用推广。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概念  顾名思义, 计算机应用就是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具体应用的方法、理论和技术系统等的综合性学科。计算机应用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组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到今天, 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并且在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其他学科技术发展的支撑载体。基于科技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关联也越来越密切, 更无形中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就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说, 其包括计算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类, 每一类都有不同的特征, 两者的交叉作用, 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 为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2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其本身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计算机技术起步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 计算机应用范围较小, 应用侧重数值计算, 功能相对简单, 其中主要包括研发和生产国防武器这一方面。50年代后, 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在非数值应用领域得到发展, 其中主要包括应用于管理企业信息、处理工商业事务以及处理、分析数据信息等方面。自20世纪世纪70年代起, 计算机在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的应用技术已经日益成熟, 在我国社会科学、经济等多个领域都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企业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 并处理相关事物。并且在服务行业、农业及各项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计算机也开始进入家庭,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也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推广。到了21世纪,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 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发展速度快, 成果多, 极大地带动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不同发展阶段后, 正向着更成熟更稳定更创新的方向发展。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3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完善, 其在各行业各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也带动系列产业的发展, 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具体来说其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农业生产方面。我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 农业发展是较为根本与关键的, 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生产效率低, 而引入计算机技术后, 打造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组建专业的农业生产流动信息网络, 科技惠农, 信息化指导, 资源优化配置, 为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其二在艺术创作方面优势明显。计算机技术作为新兴的科技, 其带动艺术文化领域的变革, 传统的艺术创造局限于平面静态, 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三维动画的制作, 也实现了艺术创造影视创作的优化, 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视频剪辑整合, 丰富了作品创作方式, 也拓宽了影视制作途径, 变静态展示为动态多元呈现。其三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使得医院信息化办公, 电子化运作, 带动服务的高效和精准。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疾病筛查及治疗, 医疗处理手段更为多元, 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 很多疑难病症很好地治愈, 掀起了医疗卫生的新革命。其四在公共安全方面应用优势明显。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跨地区沟通交流成为可能, 对于公安系统来说, 计算机联网, 信息共享传输, 实现了跨区域的缉拿, 也带动公检法机关的计算机自动化办公, 优化案件档案, 提升案件处理能力, 确保公共安全。其五在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趋向越来越明显, 更多的学校特别是高校引入网络远程教育, 学生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学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提高教学效率, 也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计算机应用于教育行业, 也带动教学受众对象的变化, 群众也获得知识学习的自主权, 降低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其六在政府办公和企业管理方面发挥作用。传统的办公模式是电话沟通, 拜访, 纸质信息传输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电子化办公, 人们借助网络社交平台, 自主交流互动, 使得工作流程更简单, 办事效率更高。  4 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既存问题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 在日常应用中也暴露出部分问题, 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其一是国家缺乏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政策指导。导致计算机技术发展目标较为模糊, 战略定位不准, 多元化发展, 缺乏明确的主线。其二是计算机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也没有针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法规, 虚拟世界的违法乱纪行为无法有效追究。其三是我国计算机发展应用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计算机普及率有待提升。计算机发展带有地区不平衡性, 区域发展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计算机应用程度高, 偏远的西部计算机应用水平低, 普及率低。其四我国计算机核心技术多为进口, 对国外依赖性大, 自主研发能力弱, 导致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其五是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忽视信息技术。部分领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识。企业信息技术缺少内在的动力, 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不足。基础工作的薄弱, 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员工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弱。这些既存问题, 需要我们加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关注。  5 计算机应用发展趋势  1 体积上的微型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支持下, 核心处理器微型化, 也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 便于携带, 操作也更为简单。就当前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来看, 微型化是必然, 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仪表仪器等已经可以窥到微型计算机的影子, 计算机各功能的发挥是整个数据检测和控制的核心环节, 虽然体积变小, 但是智能处理能力更强。当前的掌上电脑、笔记本等备受人们喜爱。  2 智能化程度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化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显。我国正处于第四代计算机研制阶段, 其人工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而在这基础上即将研制出的第五代计算机, 更追求计算机与人的智能交流互动,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在人的指令下完成程序指令, 操作更便捷。可以说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主要着眼点, 其以现代基础科学为基础, 凭借自身优秀的推理能力、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了人类行为过程的判断分析, 操作执行, 并且对人的逻辑思维及感官行为做出模仿, 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3 无线化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其无线化趋势也十分明确, 可以说计算机无线化是人类所一直追求的, 不需要线路连接, 计算机设备与网络之间可以更灵活地关联, 无线操作更为便捷。主机和显示器不用线路连接, 操作移动更方便。而无线操作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 为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局域网提供便利, 其也具备低能耗, 高宽带的优势。  4 网络化趋势加强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技术普及应用, 也带动家用电器的智能化, 未来很有可能实现家电与计算机间的网络联通, 借助便捷的计算机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调控家里的电器, 也可以借助网络下载新的家电应用程序, 实现家电功能的延伸。同时也利用互联网实现电器的远程操作, 异地办公, 随时监控, 生活更为便利。  5 人性化关注加强  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人性化关注必不可少, 计算机未来发展中也体现人性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关怀, 实现更高程度的人机交互, 带动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便捷化操作。人机交互模式也更为多元和灵活。可以是书写控制, 可以是语言控制, 可以是目光控制等, 人性化与智能化互为依托, 自动选择操作流程, 使用更为简单, 操作更为便捷, 满足不同能力层次人的使用需要。  6 结语  计算机技术作为创新应用技术, 其为其他技术的功能拓展奠定技术基础, 在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中, 也实现了技术的创新优化,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 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和行业, 也备受人们的认可与青睐, 管理服务更高效, 体验更佳。而着眼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我们必须做好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关注。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4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何华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百度百科----“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0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的硬体架构及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之后由英特尔所推出的微处理器以及微软所推出的操作系统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电脑的发展历史。Wintel架构全面取代了IBM在个人电脑主导的地位。从计算机的类型、运行方式、构成器件、操作原理、应用状况等划分,计算机有多种分类。 从数据表示来说,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以及混合计算机三类; 数字计算机按构成的器件划分,曾有机械计算机和机电计算机,现用的电子计算机,正在研究的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等。 电子计算机就其规模或系统功能而言,可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 综合起来说,计算机的分类是这样的: (1)按照性能指标分类 ① 巨型机: 高速度、大容量 ② 大型机: 速度快、应用于军事技术科研领域 ③ 小型机: 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价格比突出 ④ 微型机: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 (2)按照用途分类 ① 专用机: 针对性强、特定服务、专门设计 ② 通用机: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解决各类问题 (3)按照原理分类 ① 数字机: 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通用性强 ② 模拟机: 用模拟量作为运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 混合机: 集中前两者优点、避免其缺点,处于发展阶段不论何种计算机,它们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硬件 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 CPU )、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及总线等。 ①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 、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 。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②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存储器内的程序 ,逐条地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中央处理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计数器 )、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设备是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输入设备的任务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输出设备的任务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图形图表、语言音响等)输出。输入输出接口是外部设备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缓冲装置,负责电气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转换。 软件 对能使计算机硬件系统顺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总称。程序总是要通过某种物理介质来存储和表示的 ,它们是磁盘、磁带、程序纸、穿孔卡等,但软件并不是指这些物理介质,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本身。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是负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应用软件是指各个不同领域的用户为各自的需要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①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的核心,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各种软、硬资源的管理、控制和监视。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全部文件、资料和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③编译系统:负责把用户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机器所能理解和执行的机器语言。 ④网络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在多台独立的计算机间能进行相互的资源共享和通信。 ⑤标准程序库:按标准格式所编写的一些程序的集合,这些标准程序包括求解初等函数、线性方程组、常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等计算程序。 ⑥服务性程序:也称实用程序。为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功能而提供的各种程序 ,包括对用户程序的装置、连接、编辑、查错、纠错、诊断等功能。为了使计算机能算得快和准、记得多和牢,数十年来,对提高单机中的中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

应该主要向一些操作平台方面发展,因为现在的计算机用户越来越多了。巨型化:天文、军事、仿真、科学计算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专业化: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设备在工业上和专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车载电脑、工控计算机、银行系统等;微型化:专用微型机已经大量应用于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笔记本电脑已经大量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是便携性、续航能力仍不够人们全天候使用,应运而生的便携式互联网设备(MI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断涌现,迅速普及;网络化: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怎样的经济神话;智能化:目前的计算机已能够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但是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更多人的智能,比如:自行思考,智能识别,自动升级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上的工具,生活中的控制中心是必然的事情。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都宣布开始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新一代计算机应该是智能型的,它能模拟人的智能行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并继续向着微型化、网络化发展。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多处理机激光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生物晶体计算机(DNA计算机)量子计算

论文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方向如何写

四、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下面以由苏州欧索软件公司开发的“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③为主导,结合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④作实例分析,这两家公司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基本上可以代表当前我国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现状。 经过归纳可以得到“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及特点是: 第一个主模块是政务中心,这是系统的主导功能,下设五个子功能: 一是公文管理(发文、收文、档案管理),特点是支持语音录入、手写录入,能实现收发公文流程的自由设置和流程监控;二是事务管理(人事办公事务和财务事务),特点是能够规范和固化行政办公流程,实现各项事务的自助处理;三是日程管理(有多种方式,如邮件提醒、短消息提醒、BP机提醒、电话提醒),特点是按日、周、月显示日程,并可对日程进行公布、存储、查询;四是会议管理(会议室管理、会议通知管理),特点是能与日程管理紧密联系,可进行会议提醒,可进行会议纪要管理;五是邮件管理(电子邮件收发、扩展Web访问)。 第二个主模块是资源中心,下设以下五个子功能:新闻发布、公告发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其他信息(包括各种交通信息及其共享信息)。第三个主模块是管理中心,能实现无线应用、消息提醒、流程自定义、图形化设计工具、多组织结构、流程监控分析、自定义表单、用户管理、图形化的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 “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代表了当前大部分电子政务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但是,应当说它的政府知识获取、传播共享、利用测评功能不够充分,基本上可以说还是一种办公管理,偏重于政务管理,而不是知识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比之下,俊和在线的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除了具备上表所列的欧索软件中的大部分功能以外,还突出了知识管理功能。该方案基于门户系统与内容管理、虚拟网站集群,以及中间件平台等支撑系统的整合而成,包括“一站式”所必须具备的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应用分布、虚拟站点集群、集中管理功能,同时还包括门户服务通常应具备的搜索引擎、消息引擎、个性化展现、知识导航、应用集成等功能。 从该方案的“一站式信息门户”有“消息沟通”模块,包括分类论坛、在线交流、在线聊天、在线调查、信访管理等功能;“一站式协同办公”平台的办公应用层中的特别有一个“办公协作平台”模块,其中有信息发布、数据文档共享、视频会议、论坛服务、远程办公等功能。事务管理模块中还有“辅助决策”功能等,在此都体现了知识管理的特征。 从上文提出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三大功能需求,到俊和在线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一阶段,政府的知识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知识门户开始形成、协同办公成效显著。但这些系统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获取、传播和利用阶段,需要加强的知识管理功能还有很多:隐性知识的获取难度仍然较大,需要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共享;知识交流的过程基本上还是在对知识的外化,真正内化的很少;对知识培训、推送考虑的也不多;知识贡献较少;也没有良好的知识测评机制。综上所述,当前已有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与从理论上设计的理想需求模型还有差距,在实践中,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参考知识管理的功能需求,从公务员的个人知识管理做起,培养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组织文化,培育实践社区,确定办公领域中的关键知识,重视信息门户的知识沉淀,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政府的知识管理系统,培养政府创新能力。 ①以外促内,内强则外优——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知 识管理的导入.http://www.amteam.org/static/54235.hnn1. [访问日期:2007—2—3】 ② 刘武,朱明富.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探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4):35—37. ③ 苏州欧索软件公司.Bluten知识平台解决方案.http://www.oceanso~:.com.cn/document/knowledge.doc. 【访问日期:2006-12-10】 ④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方案: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http://www.wits.com.cn/wits/news/news_show.asp?id=94&kind= 公司动态&trade=政府信息化.【访问日期:2007—3—9】

计算机的论文一般分为设计类和研究类,设计类就是做出来一个东西再加上论文,论文内容主要包括背景,研究现状,主要的技术,功能实现,系统结构以及总结等。研究类就是可以不用做出东西来,但是一般需要一些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论文里面就不需要再写功能实现自己系统结构等内容。

写一个专门的论点,详细论述,写一些见解和心得!

毕业论文是每位学生四年大学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因此,各位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引起高度重视。 要彻底改变以前那种只有少数人参加答辩,其余的论文全部通过的局面。 此次我系所有的95年级学生都要参加答辩,对于答辩效果差的要重新答辩,以致于延迟毕业。 2、系里不定期将抽查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和教师指导情况并通报全系。 3、每位学生要独立完成论文,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论文题目的, 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一部分,否则不予通过。 4、论文最后上交日期为:6月18日。无特殊理由,延迟上交者,不予以答辩,一切责任自负。 5、上交毕业论文时,要上交存放有论文涉及到的软件、文档、图片等一切和论文有关文件的 磁盘和论文文档(格式见后),系里在论文答辩后,在公布最后成绩前要指派专人检查这些文档、 有关的程序等。有出入或信息不全的要在最后的成绩中适当扣除。 6、论文答辩日期:1999年6月21日-6月25日,具体时间和答辩顺序另定。 7、论文书写格式。 论文全部要采用word 7来书写,文件名统一为“report95´ ´ doc”,其中´ ´ 代表自己的学号。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论文首页格式如图所示: 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 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

论文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方向介绍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4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何华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百度百科----“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0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的硬体架构及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之后由英特尔所推出的微处理器以及微软所推出的操作系统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电脑的发展历史。Wintel架构全面取代了IBM在个人电脑主导的地位。从计算机的类型、运行方式、构成器件、操作原理、应用状况等划分,计算机有多种分类。 从数据表示来说,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以及混合计算机三类; 数字计算机按构成的器件划分,曾有机械计算机和机电计算机,现用的电子计算机,正在研究的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等。 电子计算机就其规模或系统功能而言,可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 综合起来说,计算机的分类是这样的: (1)按照性能指标分类 ① 巨型机: 高速度、大容量 ② 大型机: 速度快、应用于军事技术科研领域 ③ 小型机: 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价格比突出 ④ 微型机: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 (2)按照用途分类 ① 专用机: 针对性强、特定服务、专门设计 ② 通用机: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解决各类问题 (3)按照原理分类 ① 数字机: 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通用性强 ② 模拟机: 用模拟量作为运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 混合机: 集中前两者优点、避免其缺点,处于发展阶段不论何种计算机,它们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硬件 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 CPU )、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及总线等。 ①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 、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 。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②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存储器内的程序 ,逐条地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中央处理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计数器 )、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设备是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输入设备的任务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输出设备的任务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图形图表、语言音响等)输出。输入输出接口是外部设备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缓冲装置,负责电气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转换。 软件 对能使计算机硬件系统顺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总称。程序总是要通过某种物理介质来存储和表示的 ,它们是磁盘、磁带、程序纸、穿孔卡等,但软件并不是指这些物理介质,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本身。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是负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应用软件是指各个不同领域的用户为各自的需要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①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的核心,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各种软、硬资源的管理、控制和监视。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全部文件、资料和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③编译系统:负责把用户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机器所能理解和执行的机器语言。 ④网络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在多台独立的计算机间能进行相互的资源共享和通信。 ⑤标准程序库:按标准格式所编写的一些程序的集合,这些标准程序包括求解初等函数、线性方程组、常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等计算程序。 ⑥服务性程序:也称实用程序。为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功能而提供的各种程序 ,包括对用户程序的装置、连接、编辑、查错、纠错、诊断等功能。为了使计算机能算得快和准、记得多和牢,数十年来,对提高单机中的中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

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年)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计算机时代(1971-至今)计算机的特点: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强大的记忆能力逻辑能力和高度的自动化能力。计算机的分类:按处理数据的形态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按使用范围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性能和规模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等。

《博古通今》是小码王斥资打造的科普性趣味视频,从历史上计算机什么时候出现发展到目前的智能家居,从计算机内部执行的二进制原理到文件的编码解码。让孩子们在学习编程的时候,了解计算机周边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计算机发展史的四个阶段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小编推荐你不可不知的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让你更加了解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法上产生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另外,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也在这一阶段诞生并获得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核心部件——微处理器的发展上,每当一款新型的微处理器出现时,就会带动微机系统的其它部件的相应发展,如微机体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存储器存取容量的不断增大、存取速度的不断提高,外围设备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出现等。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和功能,可将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1 ~ 1973 年)是 4 位和 8 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一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4004 和 Intel8008 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 MCS-4 和 MCS-8 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 PMOS 工艺,集成度低( £ 4000 个晶体管 / 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 20 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 20 ~ 50 μ s ,用于家电和简单的控制场合。第二阶段( 1974 ~ 1977 年)是 8 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二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8080/8085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0 、 Zilog 公司的 Z80 等,以及各种 8 位单片机,如 Intel 公司的 8048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1 、 Zilog 公司的 Z8 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 NMOS 工艺,集成度提高约 4 倍,运算速度提高约 10~15 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 1 ~ 2 μ s ),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 DMA 等控制功能。软件方面除了汇编语言外,还有 BASIC 、 FORTRAN 等高级语言和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在后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如 CM/P 就是当时流行的操作系统。第三阶段( 1978 ~ 1984 年)是 16 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三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86/8088 、 802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00 , Zilog 公司的 Z8000 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 HMOS 工艺,集成度( 20000~70000 晶体管 / 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 5 μ s )都比第二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这一时期的著名微机产品有 IBM 公司的个人计算机 PC ( Personal Computer )。 1981 年推出的 IBM PC 机采用 8088 CPU 。紧接着 1982 年又推出了扩展型的个人计算机 IBM PC/XT ,它对内存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一个硬磁盘驱动器。 1984 年 IBM 推出了以 80286 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 16 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 IBM PC/AT 。由于 IBM 公司在发展 PC 机时采用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 PC 机风靡世界。第四阶段( 1985 ~ 1992 年)是 32 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四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386/804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30/68040 等。其特点是采用 HMOS 或 CMOS 工艺,集成度高达 100 万晶体管 / 片,具有 32 位地址线和 32 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 600 万条指令( MIPS ,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微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 AMD 、 TEXAS 等)也推出了 80386/80486 系列的芯片。第五阶段( 1993 年以后)是奔腾( Pentium )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五代。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 AMD 的 K6 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 MMX ( Multi Media eXtended )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2000 年 3 月, AMD 与 Intel 分别推出了时钟频率达 1GHz 的 Athlon 和 Pentium III 。 2000 年 11 月, Intel 又推出了 Pentium Ⅳ微处理器,集成度高达每片 4200 万个晶体管,主频 5GHz , 400MHz 的前端总线,使用全新 SSE 2 指令集。 2002 年 11 月, Intel 推出的 Pentium Ⅳ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达到 06GHz ,而且微处理器还在不断地发展,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论文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怎么写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尤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为典型与广泛,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掀起了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劳动革命,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也带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发展成为社会的必然趋势, 而其在发展中也存在部分问题, 值得人们深思。提出对策, 改进技术, 才能实现计算机技术更广范围的推广。文章主要就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以期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计算机; 应用现状; 趋势研究;  0前言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不断有新的思潮和新的技术涌现, 而计算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科技产物, 在人类社会文明建设方面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成为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一体化格局趋势明显, 计算机的应用研究也具有现实必要性。做好计算机应用现状的分析, 科学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地把握计算机的发展动向, 对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未来趋势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预见, 带动其更广阔范围的应用推广。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概念  顾名思义, 计算机应用就是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具体应用的方法、理论和技术系统等的综合性学科。计算机应用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组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到今天, 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并且在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其他学科技术发展的支撑载体。基于科技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关联也越来越密切, 更无形中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就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说, 其包括计算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类, 每一类都有不同的特征, 两者的交叉作用, 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 为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2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其本身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计算机技术起步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 计算机应用范围较小, 应用侧重数值计算, 功能相对简单, 其中主要包括研发和生产国防武器这一方面。50年代后, 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在非数值应用领域得到发展, 其中主要包括应用于管理企业信息、处理工商业事务以及处理、分析数据信息等方面。自20世纪世纪70年代起, 计算机在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的应用技术已经日益成熟, 在我国社会科学、经济等多个领域都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企业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 并处理相关事物。并且在服务行业、农业及各项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计算机也开始进入家庭,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也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推广。到了21世纪,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 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发展速度快, 成果多, 极大地带动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不同发展阶段后, 正向着更成熟更稳定更创新的方向发展。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3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完善, 其在各行业各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也带动系列产业的发展, 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具体来说其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农业生产方面。我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 农业发展是较为根本与关键的, 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生产效率低, 而引入计算机技术后, 打造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组建专业的农业生产流动信息网络, 科技惠农, 信息化指导, 资源优化配置, 为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其二在艺术创作方面优势明显。计算机技术作为新兴的科技, 其带动艺术文化领域的变革, 传统的艺术创造局限于平面静态, 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三维动画的制作, 也实现了艺术创造影视创作的优化, 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视频剪辑整合, 丰富了作品创作方式, 也拓宽了影视制作途径, 变静态展示为动态多元呈现。其三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使得医院信息化办公, 电子化运作, 带动服务的高效和精准。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疾病筛查及治疗, 医疗处理手段更为多元, 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 很多疑难病症很好地治愈, 掀起了医疗卫生的新革命。其四在公共安全方面应用优势明显。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跨地区沟通交流成为可能, 对于公安系统来说, 计算机联网, 信息共享传输, 实现了跨区域的缉拿, 也带动公检法机关的计算机自动化办公, 优化案件档案, 提升案件处理能力, 确保公共安全。其五在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趋向越来越明显, 更多的学校特别是高校引入网络远程教育, 学生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学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提高教学效率, 也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计算机应用于教育行业, 也带动教学受众对象的变化, 群众也获得知识学习的自主权, 降低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其六在政府办公和企业管理方面发挥作用。传统的办公模式是电话沟通, 拜访, 纸质信息传输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电子化办公, 人们借助网络社交平台, 自主交流互动, 使得工作流程更简单, 办事效率更高。  4 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既存问题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 在日常应用中也暴露出部分问题, 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其一是国家缺乏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政策指导。导致计算机技术发展目标较为模糊, 战略定位不准, 多元化发展, 缺乏明确的主线。其二是计算机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也没有针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法规, 虚拟世界的违法乱纪行为无法有效追究。其三是我国计算机发展应用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计算机普及率有待提升。计算机发展带有地区不平衡性, 区域发展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计算机应用程度高, 偏远的西部计算机应用水平低, 普及率低。其四我国计算机核心技术多为进口, 对国外依赖性大, 自主研发能力弱, 导致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其五是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忽视信息技术。部分领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识。企业信息技术缺少内在的动力, 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不足。基础工作的薄弱, 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员工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弱。这些既存问题, 需要我们加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关注。  5 计算机应用发展趋势  1 体积上的微型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支持下, 核心处理器微型化, 也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 便于携带, 操作也更为简单。就当前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来看, 微型化是必然, 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仪表仪器等已经可以窥到微型计算机的影子, 计算机各功能的发挥是整个数据检测和控制的核心环节, 虽然体积变小, 但是智能处理能力更强。当前的掌上电脑、笔记本等备受人们喜爱。  2 智能化程度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化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显。我国正处于第四代计算机研制阶段, 其人工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而在这基础上即将研制出的第五代计算机, 更追求计算机与人的智能交流互动,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在人的指令下完成程序指令, 操作更便捷。可以说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主要着眼点, 其以现代基础科学为基础, 凭借自身优秀的推理能力、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了人类行为过程的判断分析, 操作执行, 并且对人的逻辑思维及感官行为做出模仿, 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3 无线化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其无线化趋势也十分明确, 可以说计算机无线化是人类所一直追求的, 不需要线路连接, 计算机设备与网络之间可以更灵活地关联, 无线操作更为便捷。主机和显示器不用线路连接, 操作移动更方便。而无线操作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 为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局域网提供便利, 其也具备低能耗, 高宽带的优势。  4 网络化趋势加强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技术普及应用, 也带动家用电器的智能化, 未来很有可能实现家电与计算机间的网络联通, 借助便捷的计算机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调控家里的电器, 也可以借助网络下载新的家电应用程序, 实现家电功能的延伸。同时也利用互联网实现电器的远程操作, 异地办公, 随时监控, 生活更为便利。  5 人性化关注加强  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人性化关注必不可少, 计算机未来发展中也体现人性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关怀, 实现更高程度的人机交互, 带动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便捷化操作。人机交互模式也更为多元和灵活。可以是书写控制, 可以是语言控制, 可以是目光控制等, 人性化与智能化互为依托, 自动选择操作流程, 使用更为简单, 操作更为便捷, 满足不同能力层次人的使用需要。  6 结语  计算机技术作为创新应用技术, 其为其他技术的功能拓展奠定技术基础, 在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中, 也实现了技术的创新优化,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 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和行业, 也备受人们的认可与青睐, 管理服务更高效, 体验更佳。而着眼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我们必须做好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关注。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4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何华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百度百科----“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0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的硬体架构及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之后由英特尔所推出的微处理器以及微软所推出的操作系统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电脑的发展历史。Wintel架构全面取代了IBM在个人电脑主导的地位。从计算机的类型、运行方式、构成器件、操作原理、应用状况等划分,计算机有多种分类。 从数据表示来说,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以及混合计算机三类; 数字计算机按构成的器件划分,曾有机械计算机和机电计算机,现用的电子计算机,正在研究的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等。 电子计算机就其规模或系统功能而言,可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 综合起来说,计算机的分类是这样的: (1)按照性能指标分类 ① 巨型机: 高速度、大容量 ② 大型机: 速度快、应用于军事技术科研领域 ③ 小型机: 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价格比突出 ④ 微型机: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 (2)按照用途分类 ① 专用机: 针对性强、特定服务、专门设计 ② 通用机: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解决各类问题 (3)按照原理分类 ① 数字机: 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通用性强 ② 模拟机: 用模拟量作为运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 混合机: 集中前两者优点、避免其缺点,处于发展阶段不论何种计算机,它们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硬件 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 CPU )、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及总线等。 ①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 、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 。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②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存储器内的程序 ,逐条地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中央处理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计数器 )、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设备是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输入设备的任务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输出设备的任务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图形图表、语言音响等)输出。输入输出接口是外部设备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缓冲装置,负责电气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转换。 软件 对能使计算机硬件系统顺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总称。程序总是要通过某种物理介质来存储和表示的 ,它们是磁盘、磁带、程序纸、穿孔卡等,但软件并不是指这些物理介质,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本身。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是负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应用软件是指各个不同领域的用户为各自的需要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①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的核心,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各种软、硬资源的管理、控制和监视。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全部文件、资料和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③编译系统:负责把用户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机器所能理解和执行的机器语言。 ④网络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在多台独立的计算机间能进行相互的资源共享和通信。 ⑤标准程序库:按标准格式所编写的一些程序的集合,这些标准程序包括求解初等函数、线性方程组、常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等计算程序。 ⑥服务性程序:也称实用程序。为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功能而提供的各种程序 ,包括对用户程序的装置、连接、编辑、查错、纠错、诊断等功能。为了使计算机能算得快和准、记得多和牢,数十年来,对提高单机中的中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

又是一年一度毕业季,前阵子经常有一些师弟来问我,毕设选题应该怎么选,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感觉大家都挺迷茫的,那我就跟大家稍微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吧。首先声明,此文章针对小白,为那些没有写过论文并且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同学,大神莫喷哈。关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同学如何快速的写一篇毕业论文,我个人的建议是:做工程性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别选算法类型的论文,并不是因为算法文章不好水过去,其实算法的文章也非常好水过去,但是有风险,当你做的非常水的时候,例如直接从github摘抄一个算法然后把算法的公式哔哩吧啦讲了一遍,老师都是一眼就看明白的,他想放过你可以让你过,但是假设他心情不好或者跟你关系一般想要为难你,那就比较难搞了。而且选一个算法方向的毕业设计并且水过去的话,对你本身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那选择工程性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有什么好处呢?真的可以学的到东西,对于大部分想找开发岗位的同学的就业来说也是有帮助了。文章比较好写,逻辑非常明确,不用担心凑不到字数。说了这么多,下面就来讲如何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的论文(工程性的设计)。首先是选题,一般老师都会提供若干个选题给你选,其中必然包括几个“XX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这样的选题就是符合我们前面的假设和预想的。盘他!假设我现在选了一个题目是“基于SSM的XX网上商城的设计与开发”。选完题目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是先做开发还是先写文章,或者是一边写一边开发。我的建议是一边写一边开发。原因是:开发的过程是需要写一些文案的,比如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表结构的关系、整个系统的交互逻辑等等。而这些文案是可以出现在我们的论文当中的。那接下来就说一下如何开发和写文论,当然某些开发过程我只能粗略的说一下。摘要:这是所有论文的第一个小title,说他恶心有时候也恶心,说他简单也是蛮简单的。那么这一部分究竟是要写什么的?由于这一部分需要展现出做这个系统的必要性、开发这个系统的实现方式、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的作用。所以可以这样写: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的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发生了变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产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使得企业和客户的营销关系由实体店销售准换为网络电子商务营销。马云曾说:“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越来越多的店家选择在网上开店,使得交易不再限制于天南地北,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店家的经营成本,在提高收益的同时,也方便了客户,本课题正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本课题介绍了“基于SSM的XX网上商城”的开发环境、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以及涉及到的框架。本系统采用了B/S架构,使用了Java、HTML、JS等语言,使用了主流的后台开发框架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以及采用了开源的轻量级数据库Mysql进行开发,为网络商城提供了前端展示和后台管理的模块,实现了注册、登录以及购物等主要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购物体验,以及为提高了店家的销售效率。关键字:网上商城,SSM,Java,HTML,JS,MySQL(关键字一般就是把摘要中提及到的关键性技术提取出来,让阅读者一目了然,知道哪些是重点)Abstract:(英文摘要建议谷歌翻译,然后把明显错误的地方修改一下即可)第一章:引言这一部分也是比虚的,其实随便扯一扯就可以了,一般包含以下几部分背景研究内容。其中背景主要讲一些关于社会发展的趋势导致了一些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应该如何去解决,多说几句,写到两三百字即可。研究内容就是针对上述的背景我们如何进行改进。细心的同学可能会说,感觉跟摘要有些重复。是的!这两部分内容其实是挺重复的,但是没关系,不过不要使用完完全全一样的话去描述,因为最后论文查重的时候会对文章自引用进行查重的。这一部分也是三五百字即可。第二章:系统的开发技术介绍这一部分是需要我们在正式开发之前做好的技术调研,然后对这一部分的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一部分我不可能细讲,因为内容太多了,而且对于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内容,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提升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你可以真真切切的了解到开发一个工程是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就对我所选的这个课题应该使用到的技术栈进行一下介绍,也算是抛砖引玉,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撰写。开发不同的系统虽然涉及到的业务逻辑不同,处理方式也千差万别,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前端界面通过服务器跟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的一个过程,涉及到的内容也无非就是前端、后台和服务器。但是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就是不要把HTML、JAVA等使用的语言介绍也给堆在这里,老师没细看还好,细看还是会显得太水字数了,记住,写工程性的课题不怕没字数。那问题来了,语言介绍不给写那应该些什么呢?应该写涉及到的框架、使用的工具。这些就够了,随随便便就几千字了。下面举例简单说明一下。 前端强调一下,不要把HTML、CSS等一下前端的规范展开来写,可以轻描淡写,但篇幅不能过多。这里可以写前端框架的使用,比如使用npm管理包(可以介绍一下npm以及在工程中的使用)、vue的使用(同样可以介绍vue框架以及应用)、element(element以及使用他的好处)等等。也希望同学在做毕设的过程中要真的去了解这些技术并且去使用它,相信我,看完再去用你的技术会有质的飞跃。 后台这一部分是重点,对于本课题来说,标题就写了是基于SSM的。对于这个java框架并不熟悉的同学来说建议先去查一下资料,而且很多同学会有疑问,使用技术框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开发更加的便捷和快速,但是为什么我们自己在开发的过程中会感觉好像变得更加复杂?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是正常的。因为框架不仅会帮我们封装好一些常用的方法,而且会考虑到更新迭代以及代码可读性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某些规定和配置我们之所以没有感受到他的好处是因为这种校园内的开发并不涉及生产问题,也不会有很多的更新迭代,更加不会考虑到代码的可读性。例如spring的工厂,一开始使用的时候很多同学会觉得为什么我new一个类的时候还要去改配置文件,直接new不香吗?直接new是很香,但是你考虑到真正去工作的时候,假设你要改类的一些关系的时候,还要去改代码,当工程一大,代码去哪里找呢?一个一个文件看吗?显然是非常不可取的,效率非常低,这个时候配置文件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直接修改配置文件,不需要更改代码,耦合性也大大的降低。好像跑题了,说了这么多就告诉同学们,要沉住气,理解框架这样设计背后的原因,对大家自身技术的提高非常的有帮助!那这一部分我们就可以介绍spring(包括spring的IOC、spring的工厂、spring的AOP等等,并且可以在论文中强调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系统当中)、springMVC(这一部分可以讲解srpingMVC作为一个连接前端和数据库的工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流程,也可以讲述springMVC的分层的概念以及如何应用)、Mybatis(包括跟JDBC的关系、mybatis依赖的配置、使用到的接口、动态代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以及延迟加载等等的一些技术问题) 服务器和数据库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一下用来搭建服务器的工具和所使用的数据库。假设你是使用了云服务器来搭建了,可以详细介绍一下云服务器的搭建过程包括防火墙、端口等等内容。一般服务器使用tomcat进行搭建,可以把tomcat介绍一下并且介绍一下tomcat是如何监听和解析用户请求的具体流程。一般小型的项目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可以详细说一下选择MySQL的原因,比如相对于Oracle的好处。可以介绍一下MySQL数据库的一些特点包括分页、是否支持事务等等。第三章:需求分析这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的业务场景来分析需要开发哪些功能,这一部分可以让你感受一下产品经理的职责,只不过不需要跟程序员对接,因为你自己就是程序员哈哈。一般来说分成两部分就可以了,一部分是对于前端的业务流程,另一部分就是后台服务器的业务流程,可以使用一些软件来绘画流程图,想图个方便可以直接使用word自带的图形进行编写,也不至于难看,就比较简约。想做的好看点的话个人推荐使用xmind,非常简单,可以快速做出美观的流程图。如果没有什么思路,那前端就按照着使用者的逻辑去写,比如用户需要注册、登录、找回密码、购物、退货等操作,那后端就对应着这些前端逻辑需要有相应的业务处理。个人感觉这一部分比较好写,就不再赘述。第四章: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这一部分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功能出来细讲,有些同学可能会有疑问,论文可不可以贴代码呢?答案是可以的。但是我个人的建议是贴伪代码,不要把你写的长篇大论的代码全部放进去,不好看而且逻辑混乱,应该做的是把代码抽取为伪代码,贴代码的目的是为了让阅读者清晰地读懂你是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的,他并不会在意你的语法你的命名。下面列举若干个可以写的内容,并不限于此。 SSM框架的整合。如何使用Spring来整合并且管理SpringMVC和M 客户登录状态保存的实现。这一部分可能会涉及到cookies,sessions以及http报文解析等等,都可以详解。 后台商品管理的功能。这一部分可以根据管理员的后台管理功能进行描写。 商品搜索功能。可以涉及到数据库的模糊搜索。 数据库表格的设计。可以体现数据库表格设计的时候如何遵守三范式。 可以写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 可以写开发过程中使用到的一些比较具有亮点的语言特性。比如java的多线程、lambda表达式。又比如实现注册功能的时候使用的正则表达式。……等等数不胜数。第五章:运行结果这一部分非常好写了。截取一些关于你的系统的界面并且介绍一下功能,尽量说详细点,就ok了。第六章:总结以及展望这一部分也是比较水的一部分,但是也希望同学们认真写一写。可以写一下你开发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什么,可以是XX技术,也可以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展望可以写有望发展成另外一个淘宝……开玩笑开玩笑,总之劈里啪啦凑个几百字即可。参考文献把你开发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章、论文贴进去之后,往往会发现参考文献不够,太少了!那怎么办呢?那就贴一些关于使用的技术的文章或者参考手册咯,虽然大部分是没看过的,但是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多少看一看(正义之气跃然纸上)。去知网查找参考文章然后添加到你的参考文献是非常方便的,只需要找到对应的文章并且选择“引用”功能,即可自动生成引用的文字,直接复制到你的论文中。致谢第一步,感谢你的导师,感谢你的院领导,感谢你的校领导。说的好听后可能答辩的时候不会太为难你……然后你要感谢你的家人你的舍友你的朋友或者是你家的狗(开玩笑),都可以的,这一部分又轻轻松松两百字。至此,一篇论文就写完了,是不是觉得挺简单的呢?呸!简单个鬼,明明就这么多字,还要看这么多资料,还要自己写代码。确实,要认真完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前面强调过了,这是针对那些基础一般但是想学东西的同学。当你独自完成这个课题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东西简直太多太多了。而且春招即将来临,许多问题在你面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而且也不至于跟面试官说我什么项目都没做过……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特点: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特点: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发展趋势:计算机从出现至今,运行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亿次每秒。计算机也由原来的仅供军事科研使用发展到人人拥有,计算机强大的应用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要,未来计算机性能应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扩展资料:应用领域: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辅助管理者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2、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量及合格率。因此,计算机过程控制已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3、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以实现最佳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CAD技术已应用于飞机设计、船舶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计质量。4、多媒体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Multimedia)。在医疗、教育、商业、银行、保险、行政管理、军事、工业、广播、交流和出版等领域中,多媒体的应用发展很快。主要分类:1、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s)通常是指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网络计算机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电脑来说,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电脑有所不同。服务器是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在网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工业控制,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总称。简称工控机。它由计算机和过程输入输出(I/O)通过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是由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磁盘机、磁带机等组成。参考资料:计算机--百度百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