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范文高中语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5:32:02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范文高中语文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有人说我一直用类似的答案回答,但是我不得不这么做。学会自己搜索数据库对写论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没有人会在网上真得写一篇论文出来,即使是收费的,也仅仅是东凑一点西拼一点而已,还不如自己去找呢!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提问索取全文(索取请先使用我个人中心的维普账号查看是否能自行下载): ★(如果上不去,换)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索取全文参看 搜索结果如: 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 被引次数:49次 陈敬朴 文献来自: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年 第11期 在国际农村教育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战后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其贡献》6 中国泰安)农村教育涉及的范畴农村教育涉及面向农村人口的各级各类教育与各种形式教育。见下表农村教育涉及的范畴对象任务要求形式初等教育儿童、成人 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 被引次数:19次 周洪宇 文献来自:当代教育论坛 2005年 第01期 只是把农村教育当作一项任务来落实。在我看来,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农村教育目标严重错位农村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应试性、唯城市性和离农性。俗话说,未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是“种田不如老子,养猪 重新解读农村教育 被引次数:24次 张乐天 文献来自:教育发展研究 2003年 第11期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农村教育,重新解读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一种大教育,是指一切可能且应该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的教育。在传统的教育语境中,农村教育是一种区位概念,是与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农村教育实际上被理解成农村中的教育。强调 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被引次数:19次 李治邦 文献来自:农村经济 2002年 第11期 2 转变、更新对农村教育的思想观念 ,正确认识农村教育的功能 ,推进农村教育市场化进程我国农村教育落后 ,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对农村教育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相关的。长期以来 ,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的巨大经济功能 ,没有充分 我国农村教育投入分析 被引次数:9次 沈百福 文献来自:当代教育论坛 2004年 第07期 学者们对农村教育投入或农村教育经费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由于农村教育投入短缺导致的农村教育问题,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拖欠问题、农村办学条件和农村中小学的危房问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短缺问题、农村中小学欠债问题、农村中小学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 被引次数:10次 张德元 文献来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 第20期 如果说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治本之策的话,那么,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当前的治标良药。所以,审视一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农林中专、农村职业高中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的中国 新世纪的农村教育危机 被引次数:7次 张玉林 文献来自: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4年 第05期 31这对贫弱的农村教育来说实在是一种最有力的打击。危险校舍——一个终究带入了新世纪的老问题如果说工资拖欠这一损害教育者权利的现象已经成为备受舆论指斥的“社会顽症”,那么,危险校舍的存在则是危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生命安全的更 农村教育融资问题研究 被引次数:15次 何广文 冯兴元 李莉莉 文献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5期 一、基础教育的提供和融资 :理论基础教育并非是一种萨缪尔森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即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 ) ,而是一种准公共物品 (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 ,纯私人物品即为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 )。正因为它是准公共物品 ,它可以部分由? 农村教育的新视角:农村远程教育 被引次数:6次 周梅群 文献来自: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4年 第01期 本文根据农村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特点,提出农村教育的新视角:农村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新模式构筑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形成农村教育横向、纵向一体化,将有助于农村终身教育体系的早日实现。[1] 盖晓春,刁铁军 农村教育债务透视 被引次数:5次 丁兴俊 刘宏彬 陈恒林 文献来自:江苏农村经济 2005年 第06期 农村教育债务成因制度性缺陷是根本原因。费税改革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农村各乡镇,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乡级财政中可用财力全部用来发放教师工资还显得捉襟见肘(这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附上一篇范文,供参照: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习一直是重头戏,然而语文学习最终总是需要体现在书面的表达上,不管学生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参加的各种考试,都需要考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高考,作文就占语文试卷分数的40%,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的重任。一、重视积累,循序渐进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内心情感、人生感悟等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平时的长期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首先,日常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开放自己的视野,领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拍下一幅幅的生活画面,在生活中找素材,这样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生动、更逼真。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写成随想等;我要求学生不必天天写,周周写,只让他们什么时候有感悟,有灵感了就记下来。字不在多,写不在勤,而在坚持!光写也不行,我还要求学生时常看看自己以前写过的东西,有什么感悟就随时记下来。时间长了,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写作时也不会因为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思路而提笔不下了。再次,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比对剖析,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充实了学生的作文素材。二、精批细讲,反复指导好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备要素,然而一篇作文完成的好与坏是需要老师合理的批改点评的,批改作文不只是老师了解学生写作能力、思想水平的途径,更应是老师积累素材,上好作文评讲课的基础。在批改的时候,一定要肯定学生的付出,找出他们作文中值得表扬的地方,圈出它们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作文评讲应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老师的厚积薄发,高屋建瓴,往往能起到开拓思路、激发兴趣的效果。反之,如果仅寥寥几句评语,而不认真进行集中评讲,区别对待的话,批改和写作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学生也许只看看等次就不再多想了,对于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肯定不能及时改正。比如考试作文,许多老师不细批,评讲时也就泛泛而言,效果往往不佳。其次,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技巧地进行点评,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做到“赏罚”分明。在作文批改的同时,老师也要及时记录下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上作文评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每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提高一些。然而,只有理论的知识是不行的,老师在作文讲评中可以选出作文质量比较好的做为例子,一边讲解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文章好在哪里,大家应该怎样去学习运用这些亮点,一边指出有些作文中的存在的错误,这样一来,使写的好的学生有成就感,写的不好的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下次写作中也会避免类似的错误,并把别人的亮点据为己有。然而对一些局部有闪光点、总体不好的的作文,老师也要一一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三、培养学生创新写作不管是哪个学科,固守于惯性思维是不可取的,在作文教学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要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学生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的时候,老师要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掘题目的内在含义,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更浓的兴趣。其次,老师要培养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课文是写作的范例,在上课时,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给学生创造情景,精心启发,指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改写,续写课文。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不敢想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如看 了南郭先生,一般都想到弄虚作假不可取,但从另一面想,也可以从齐宣王的角度出发,写用人制度,写为君之道;还可以从竽士的角度,批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再次,培养学生抓住写作灵感的能力。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然而灵感不会主动出现,需要建立在积累之上。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培养灵感。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思路畅通,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随时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公务员之家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其写作成功的基础都是多写多练,多观察多总结。老师也好,学生也好,都不能把作文只当作试卷中的一道题,要把它看做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都可以积累,都可以提高,都可以记录。这样,作文才不难。 探高中语文教学流行化趋势论文摘要:近年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行,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方面面都提出全新的挑战,全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主要倡导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应更加流行、……高中语文作文能力培训论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习一直是重头戏,然而语文学习最终总是需要体现在书面的表达上,不管学生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参加的各种考试,都需要考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高考,作文就占语文试卷分数的40%,如……高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探索论文摘要:作文训练呼唤创新思维,创新作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为宗旨,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自主实践……高中语文教学措施研究初探论文我国的语文教改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但一个严重的缺陷是在教师中心论和教案中心论指导下的教师一厢情愿的教学预设。一节课从导语到课后作业,课文有几个重点,每个重点设计几个问题,提问几个学生,学生回答不理…… 上一篇论文: 高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探索论文下一篇论文: 探高中语文教学流行化趋势论文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范文高中

你好!自己本身出身农村,孩子也有留守的经历,仅仅是个人建议;可以从农村的教育资源的配备,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对教育的认识),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够承担教育的程度;是否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如有疑问,请追问。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教育欢迎您投稿)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教育欢迎您投稿)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希望对你有用。。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范文高中生

你好!自己本身出身农村,孩子也有留守的经历,仅仅是个人建议;可以从农村的教育资源的配备,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对教育的认识),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够承担教育的程度;是否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如有疑问,请追问。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关键词: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1]。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2]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在笔者所在县,一方面由于政府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入乡中心小学就读;另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近7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文革”中的中师、高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也难怪乡村孩子见识比城里人差多了)。教学技能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我这个县级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师还没见过这些东西。”[3]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尽管近20 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4]。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最为严重的是危房特别集中。如在四川仅一个宜宾市现有危房学校481 所,其中村级小学就有351 所,占有危房学校总数的97%,D级危房面积占村级小学危房面积的08%,这已严重威胁着师生安全[5]。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二、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一) 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专家们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不同规模学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合适规模是每校24 个教学班,不能低于每校12 个教学班。10 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6]。而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二)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数量的质量?以笔者看来,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7]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4]。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参考文献:[1]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18[2]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10-22(5)[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9-1(3)[4]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50[5] 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6] 刘惠林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434[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编制不足, 负担偏重。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师生比为: 小学1: 23, 初中1: 18, 高中1: 5), 而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一般都在小学1: 27, 初中1: 19, 高中1: 21 左右,近年来, 初中、高中学生数的增加正处于高峰期, 小学相继开设了英语课、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 增加了六年级, 而教师总数并没有较大增涨。由于教师缺编严重, 部分学校只好采用加大班额和提高教师工作量等超常规办法, 以解燃眉之急。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教学效率差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 部分学校难以开足开齐所有课程, 新课程改革得不到全面落实, 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年龄结构偏大, 老龄化严重。以某镇为例, 全镇40岁以上的在职中老年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0%, 其中50岁以上的年龄偏大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30%, 占中老年教师总数的50%, 而且这些教师大多数分布在地属偏远、条件艰苦、基础教育最薄弱的小学。他们一般承担着几门,甚至近十门课程, 工作负担重, 时间长, 收入低。加之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多数积劳成疾, 重病缠身, 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思想观念守旧, 缺乏创新意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 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大多数中老年教师, 年龄老化的同时心理老化, 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 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 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前沿信息反应迟钝, 抱着得过且过、推天度日的思想。由于学习研究的传统氛围不浓厚, 一些青年教师一走上工作岗位就经历了“一年棱棱角角, 二年方方正正, 三年圆圆浑浑”的“三年变奏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便产生了“三十不学艺”的惰性思想, 随大流而动, 不注重吸收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不到巩固和提高, 很难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综合素质不高, 工作适应能力差。一是教学能力较低。广大农村小学教学中, 两大基础科目成绩偏低,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基本技能较差, 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折射出的是, 小学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 教学能力偏低, 教研教改水平较差, 教育教学方法落后。二是一专多能的教师奇缺, 艺术类教学人才紧缺。一些学校音体美课程的教学有名无实, 条件较差的学校“课表有安排, 上课无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面对重要的喜庆活动, 部分学校或单位尽其所能, 居然处于连一台象样的文艺节目也拿不出的尴尬境地。甚至有的学校不惜代价从外地特邀“高人”“装裱门面”。三是对电教、微机、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掌握不够, 难以共享先进的现代教育信息资源,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教育手段落后, 教学效益差。学科专业不配套。根据对某镇重点初级中学调查情况来看, 该校有教职工68 人, 专任教师56 人, 其中学科配套的仅有35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 学科不配套的教师达21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如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有4 人, 其中2 人教英语, 1 人教数学, 1 人教信息技术, 学科配套率仅为25%。为了争取学历达标, 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学历培训不对口, 学科专业不配套, 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专业特长的一大障碍。学历结构不合理。学历达标率低, 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 造成专任教师跨专业、跨学段带课现象比较普遍, 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二、农村中小学教育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对策从源头上拧紧总闸门。首先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 在核定编制时, 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分布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 根据实际需要, 设岗核编, 予以合理倾斜, 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基本需要。其次, 要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同时面向社会实行教师资格考试, 决不聘用学历不达标、业务素质不高等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拓宽教师进出口渠道。大力推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能工巧匠”进教师队伍, 逐步淘汰现有不合格的教师; 对年龄在50 岁以上,学历、智力、精力都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老教师, 可以实行内退的办法, 腾出岗位, 让学历层次高、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同志上, 以加快教育内部“新陈代谢”,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和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 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力度, 大力开展以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自学、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补偿教育, 挖掘教育内部资源, 大力倡导校本培训, 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 建立“以新带旧(课程)、以青带老(教师), 以低带高(年级)”的反常规培训模式,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机制, 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优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变教师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教师单位人为社会人, 形成“人员能进能出, 待遇能高能低, 职务能上能下”的激励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教育内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工作责任心。要大力调整中小学结构布局, 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中小学及教学点,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以解决教师紧缺, 资源浪费的问题。对农村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优秀教育人才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大力调整师范教育体系。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加大对师范类大中专院校布局调整力度, 改革各级师范类学校的教育体制、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 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内部管理,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 学校要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不断提升师范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接受师范教育, 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师资人才, 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遍及各行各业。在教育行业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应。勿庸置疑, 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强了生物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增大了课堂容量;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学习效率; 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许多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多媒体这一工具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它在辅助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 如运用不当, 也会适得其反。如何让多媒体更好地辅助教学, 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各界人士的问题,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本文就多媒体辅助中学生物教学的利弊谈几点粗略看法。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可以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介绍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时, 把各种自然因素剪辑成视频画面, 通过对画面的切换, 展示出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生一目了然, 一看便知。而人为因素影响到自然界, 造成食物链的中断, 资源的破坏, 可以把收集来的破坏环境的照片和视频如工厂“三废”乱排的状况引起的水质、空气污染; 乱砍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尘暴; 掠夺性的开发导致的部分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等现象做成电子课件。这些贴近生活的画面加上优美的语言描述, 极强地渲染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 也身临其境地理解了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其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把抽象的生物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好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 如质壁分离与复原, 光合作用的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 DNA 的复制,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基本原理如基因三大遗传规律实质图解等。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具有一定困难。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以动画的形式、动态的过程展示给学生, 使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简洁, 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 由现象到本质的掌握知识重点, 突破难点。有利于把微观世界模拟成直观的宏观世界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揭示了各种生命奥秘, 学生要了解生命的本质必须能够现代信息技术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教育欢迎您投稿)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教育欢迎您投稿)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希望对你有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究 留守儿童又叫空巢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的几种特有的现象之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进行开放,开发沿海及各大城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而这些地方由于经济发达,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其次,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均工资低,难以满足生存需要,所以就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再次,我国实行二元的城乡户籍管理体制。不允许居民的户籍随意迁移,而各种福利分配又以户籍为基础。这就使得外来打工者难以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此外,由于城市里的生活费水平面较高,民工工资又低,难以负担孩子的各项费用。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民将子女放在农村形成大量留守儿童。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地点是江西省广丰县境内的吴村镇和东阳乡。吴村镇位于广丰东北丘陵地带,面积4平方公里,7500多户,总人口3万多,生活水平在广县属于中等偏下。东阳乡位于广丰县东大门,与浙江省江山市交界,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2万6千多,在广丰县属于比较贫困的乡镇。根据当地派出所的数据,在两镇中,儿童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留守儿童数又占儿童总数的20%到30%,所以在这两个村中留守儿童约有1300人。那么这么多的儿童是怎么生活的呢?据走访抽样调查的结果,这些儿童中,约有65%以上会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 15%会住在邻居亲戚朋友家中, 10%则住在学校或者是个人自己烧饭吃。10%左右在家随母亲生活。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不当。二、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三、重男轻女,家教失衡。四、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五、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分配不合理,他们忽视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六、中国农村教育的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除了一般的农村教育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不在家,没有人能管的了孩子。爷爷奶奶由于上了年纪,家中又有几亩田地要种,同时又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所以难以很好的教育。而那些寄居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由于是别人的孩子,不太方便管,所以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那些开学后寄居在学校的则由于没人监护人,更是逍遥自在。至于那些与单亲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情况能有所改观,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总的来说,由于家庭监管不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情感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并且又无人约束,因此时常与人打架斗殴。有时甚至酿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去年吴村镇王某由于时常与人打架,最后与一伙同样的留守儿童发生冲突,被砍死在广丰县一网吧内,让外出辛辛苦苦工作了多年的父母回来面对的是一个白发人送黑发的人局面。学习教育问题。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农村地区对网吧的管理也难以做到那么严格,据我们走访调查及暗中观察的结果,乡镇网吧中的客源90%是那些在学校读书的中小学生。这些学生为了凑足上网的钱,有时还会敲诈一些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由此也会引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初三学生王某平常喜欢上网,但是家里又穷,无力承担经常上网的费用,于是,他就把双眼盯上了该校初二学生小李。小李家是开商店的,在家又是独子,且胆子又小,所以王某先后向其敲诈勒索100多块钱。后被小李家人发现,才制止了这件事情。而王某也被学校记大过处分。道德教育问题。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但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我以前也是一个留守儿童,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到人家地里去挖红薯到山上烤起来吃。而现在的乡下则是盗风盛行。我们所调查的吴村镇某生产队,外出打工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地方里到处都是空房子,又没人料理,所以那些留守儿童经常到房子里偷东西。现在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家庭生理教育问题。在农村,生理教育一直是个难题,现在的孩子其实成熟的比我们那个时候早多了。现在农村性成熟的时间一般是14岁左右,而这个年纪的学生基本在上初中。这个年纪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都想试,但是又不知道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现在农村少年儿童性行为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单身妈妈有很多就是农村儿童不知道保护自己造成的。另外一个方面,很多猥亵未成年少女的悲剧一再的发生就是因为农村儿童缺少性保护意识。不懂得用各种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发生了性行为以后用不知道避孕,直到到了没办法隐瞒的时候才告诉家人。On the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the Hometown-remaining Children In Rural Areas对策研究:建立一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制度,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通过一个星期一次的电话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没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做下孩子的倾听者,并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加大对农村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对网吧等地方特别要注意不能让未成年人进入。做到凭身份证登记上网。因为农村孩子对各种电脑游戏的免疫力很低。所以建议网吧里面不要安装游戏。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做好电脑的使用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电脑,学会用电脑学习,而不是只知道用来玩电脑游戏。暑假的时候可以从国家财政里面拿出一些钱来让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去看下,可以看下外面的世界,同时也可以通过和父母呆在一起来培养亲情。父母也可以用这段时间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做好修身的第一课。在学校加强各种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学校一定要按时按量的开好各门课程,不能因为要参加各种考试就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在时候和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做好学校教育有时候就是做好了家庭教育。参考论文 《农村家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 海南大学 吕雁归《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湖南省邵阳市陈家桥乡三塘冲村个案分析》 网络文章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论文范文高中数学

高中的数学论文,那么一般来说你先选择一个要研究的方向,然后去查阅资料在研究你所感兴趣的方面,写下你的研究过程,最后得出结论。

你好!自己本身出身农村,孩子也有留守的经历,仅仅是个人建议;可以从农村的教育资源的配备,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对教育的认识),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够承担教育的程度;是否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如有疑问,请追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