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央民族大学2019优秀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12 16:31:20

中央民族大学2019优秀博士论文

不管你出于什么原因问这个问题,我都想让你回去洗洗睡吧

郑毅(4-),男,汉族,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湖北武汉,幼时曾在广东湛江盘桓四载,后定居辽宁大连。1999年初中毕业于大连第四十四中学,2002年高中毕业于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同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与经济学双学位专业,2006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导师陆平辉教授,2009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导师熊文钊教授。兼任中央民族大学法治政府与地方制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郑毅研究领域较宽泛,主要有法基本权利保障、行政法学原理、民族法学原理与民族法制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以及教育法制等。自2008年至今,参编各类教材、著作数部;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国家民委部级课题,校985工程、211工程项目以及横向委托立法项目等各类课题十余项,成果数次获得中国法学会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奖励。出席各类学术会议、论坛数十次,获优秀论文奖励数次。在《法学杂志》、《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学海》、《中国图书评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法学、民族学、政治学、教育学以及社科综合各级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人民政坛》等刊物转载;在《朝阳法律评论》、《公法研究》等辑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在《瞭望》、《中国审判》、《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发表法评、时评近十篇。在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博客开设文集,发表论文、评论、随笔近六十篇,并多次被北大公法网、中国宪政网、中国法学网、中国法学会网、中国民商法律网、中国刑事法律网、国际经济法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人大与议会研究网、中国人民法制网等学术网站,新华网、凤凰网、中国网、光明网、环球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等新闻网站,以及各类政府部门、高校法学院所、地方法学会等网站转载。截至目前,已累计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发表文字逾百万字。

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大开发与西藏农牧区的发展》 (02AMZ002)课题组成员;2、2008年度北京市科委“博士论文资助专项”项目《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京郊白村调查研究》,(ZZ08042)课题主持人;3、2007年度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暑期调研项目《西藏农牧区的发展现状》课题主持人;4、2008年度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暑期调研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研究》课题主持人。 论 著[1]论文《大学生就业功利化的社会学分析》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论文《论布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3]论文《从“商品”到“符号”—— 一种意识形态的分析》载《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第5期;[4]论文《论布希亚对消费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分析》载《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5]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西藏农村经济的发展》载《中国藏学》2009年第1期;[6]论文《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民化发展》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7]论文《“旅游兴县”不是梦》载《中国土族》2007年夏季号;[8]论文《天祝藏族自治县藏族妇女教育观念转变浅探》载《甘肃民族研究》2008年第10期;[9]论文《社会变迁与文化调试》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民族出版社,2009年;[10]论文《城市化进程中村级集体经济的变迁》载《2007年首都高校挂职锻炼博士生和博士后建言献策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11]论文《村级经济集体改制的社会学分析》载《我做田野 故我存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2]论文《赫哲族三十年变迁》载《中国少数民族三十年变迁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其他学术活动2006年11月赴江苏省吴江市参加 “费孝通江村调查70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并作论文发言;2008年8月赴青海西宁参加中共中央党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讨会”;2009年7月赴昆明参加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大会并在“西藏社会变迁”专题会议中作论文发言;2010年7月赴海拉尔参加“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研讨会并作论文发言 获 奖2007年5月,论文《农民工流动的社会网络分析》获中央民族大学首届“费孝通社会调研学术论文大赛”二等奖;2008年11月,论文《村级集体经济产权改制的社会学分析》获中央民族大学第四届“博学杯”学术论文大赛二等奖;2008年12月 获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科研奖”;2009年4月 获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奖学金”二等奖。

中央民族大学2019优秀博士论文评比

教学获奖2009年5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2008年5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2008年10月,被评为“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2008年10月,作为班主任所带05民族学“赴山东青州民族散杂居区社会实践团调研成果”被评为“北京市社会实践优秀成果”;2008年6月获中央民族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团体二等奖;2007年10月,《凉山彝族女性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荣获国家民委2006年度社会调研报告二等奖;2007年4月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7年6月获2007年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10月,民族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成员之一);2000年6月,荣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吴文藻奖学基金二等奖;2000年1月,“凉山彝族灵魂信仰与彝族社会”荣获1999年度中央民族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合作计划之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第三作者);1997年9月,“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教学改革的系统实践、方法论及其多元成果”荣获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他获奖1997、1998年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校级优秀团干部;1997、1998、1999年被评为民大毕业生工作先进个人、毕业生文明离校先进个人;2000年6月,被评为1999年度校级优秀党员;2000年9月,被评为全国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6月,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校级毕业生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7月,被评为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6年3月,在2004-2005学年院系就业工作评估中荣获先进个人奖;2008年1月,被评为2007年度优秀工会工作者;2008年4月,被评为2005-2007年度校级优秀党员。

主要从事汉唐边疆史研究,侧重于民族关系、管理机构、边疆政权以及疆域理论等方面,主要科研著作有:1、《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独著,14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9年再版。2、《中国少数民族禁忌》,合著,7万字,载《中国文化杂说》第5卷,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3、《斑驳陆离的婚俗》,独著,10万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世界民族知识丛书》,副主编,10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论丛》,合著,1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文化丛书》,副主编,10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7、《都护制度研究》,独著,26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研究续论》,合著,10万字,国家重点“东北工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9、《20世纪西部开发史》,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0、《汉唐藩属体制研究》,独著,4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11、《〈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研究》,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6月。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简列如下:1、《西汉西域屯田与使者校尉考辨》,《西北史地》1989年第3期。2、《略论西汉时期陈汤经营西域》,《民族研究》1989年第5期。3、《高句骊的祭祀礼仪》,《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3期。4、《西汉西域都护略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5、《西凉府政权的灭亡与宗哥族的发展》,《西北史地》1991年第2期。6、《准噶尔汗国的西部扩张》,《民族译丛》1991年第5期。7、《述论王莽的民族政策》,《民族研究》 1992年第1期。8、《东汉度辽将军述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9、《非洲坦伯马人以住居为舞台的葬礼》,《民族译从》1992年第4期。10、《两汉重要边吏的选拔和任用制度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11、《西汉前期和亲政策新论》,《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12、《唐朝派往回纥的使者述论》,《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13、《唐朝派往突厥的使者述论》,《北方文物》 1994年第4期。14、《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略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 。15、《高丽与唐王朝互使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1期。16、《唐王朝与西突厥互使述论》,《民族研究》1995年第5期。17、《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18、《唐王朝与新罗互使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2期。19、《由使者来往看唐王朝与薛延陀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20、《吐谷浑与隋唐王朝互使述论》,《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21、《从高句骊县到安东都护府——高句骊和中央王朝的关系述论》,《民族研究》 1998年第3期。22、《东夷校尉考述》,《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第3期。23、《使者与汉文化的传播——以唐代为例》,载于《汉族地域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24、《使者与唐朝边疆民族管理体制》,《民族研究》 2000 年第 1 期。25、《“用夏变夷”与刘敬的和亲建议》,《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26、《唐代使者来往礼仪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年2期。27、《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及与北疆民族关系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28、《唐代单于都护府的几个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29、《唐代安东都护府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3期。30、《从校尉到都护:唐代东北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的转变》,《中国东北边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31、 《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1期。32、《唐代安北都护府的几个问题》,《北方文物》2004年第2期。33、《关于高句丽侯驺的几个问题》,《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5期。34、《刘渊政权的出现与北方民族主动认同“中国”的开始——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2期。35、《简论曹操对乌桓的征讨及意义》,《史学集刊》2005年第2期。36、《西汉时期藩属体制的建立和维系》,《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37、《关于高句丽早期历史的几个问题》,《东北史地》2006年第4期。38、《高句丽与东汉王朝战事杂考——以〈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的记载为中心》,《东北史地》2007年第1期。39、《“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40、《关于藩属体制的几个理论问题——对中国古代疆域理论发展的理论阐释》,《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41、《〈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辨析——以高句丽和中原王朝关系的记载为中心》,《东北史地》2008年第2期。42、《边吏与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以两汉为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43、《由解明之死看高句丽五部的形成与变迁——以桂娄部为中心》,《东北史地》 2009年第3期。44、《浅议元朝的“四等人”政策》,《史学集刊》2010年第2期。45、《两汉王朝治理西域的经验与教训》,《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46、《简论曹魏的鲜卑政策》,《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5期。47、《多民族国家疆域研究的历程及其特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李大龙教授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其中对汉唐边疆史、高句丽历史、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学界有较大影响。

不管你出于什么原因问这个问题,我都想让你回去洗洗睡吧

中央民族大学2019优秀博士论文评选

郑毅(4-),男,汉族,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湖北武汉,幼时曾在广东湛江盘桓四载,后定居辽宁大连。1999年初中毕业于大连第四十四中学,2002年高中毕业于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同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与经济学双学位专业,2006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导师陆平辉教授,2009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导师熊文钊教授。兼任中央民族大学法治政府与地方制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郑毅研究领域较宽泛,主要有法基本权利保障、行政法学原理、民族法学原理与民族法制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以及教育法制等。自2008年至今,参编各类教材、著作数部;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国家民委部级课题,校985工程、211工程项目以及横向委托立法项目等各类课题十余项,成果数次获得中国法学会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奖励。出席各类学术会议、论坛数十次,获优秀论文奖励数次。在《法学杂志》、《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学海》、《中国图书评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法学、民族学、政治学、教育学以及社科综合各级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人民政坛》等刊物转载;在《朝阳法律评论》、《公法研究》等辑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在《瞭望》、《中国审判》、《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发表法评、时评近十篇。在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博客开设文集,发表论文、评论、随笔近六十篇,并多次被北大公法网、中国宪政网、中国法学网、中国法学会网、中国民商法律网、中国刑事法律网、国际经济法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人大与议会研究网、中国人民法制网等学术网站,新华网、凤凰网、中国网、光明网、环球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等新闻网站,以及各类政府部门、高校法学院所、地方法学会等网站转载。截至目前,已累计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发表文字逾百万字。

您好您是想问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奖励待遇是多少钱吗?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奖励待遇是12000元。在中央民族大学官网发布的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中,第三章内容博士生学业奖学金标准每人一年12000元,所以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奖励待遇是12000元。

只要你能好好学习。按时交毕业论文并且查重率很低那就很大概率可以

中央民族大学2019优秀博士论文公示

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预科分数线为550分左右,具体分数线以学校公布为准。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教育部和甘肃省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学校现有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1个教育博士专业博士授权类别,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可以降低一定的分数后,按照志愿择优录取。这些考生在大学预科班中学习一年后,经过考试合格后可以直接进入该校学习。扩展资料:西北师范大学预科班介绍如下:预科班可以降低多少分录取,这个还是要看考生所在的省市,分数可以低几十分不等,但是具体的还是要看考生本省的政策,毕竟各省的教育都不是很均衡,差异很大,这种政策性的差异也很大。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方式,预科班的时间一般是一年。也就是说针对参加高考的学生,如果知识水平没有达到进入大学的水平但符合预科班的招生条件,会给予一段时间补习来达到要求。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文化认同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普通本、预科招生章程

分数线每年都是在变化的不知道今年的情况怎么样?但是希望还是有的分在什么班都是一样的,主要是靠学生自己本人的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预科分数线为550分左右,具体分数线以学校公布为准。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教育部和甘肃省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管理很严,学生成绩比很多学校都强,老师很负责,校风学风都不错。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自成一体,布局和谐统一,各项设施配置齐全、先进,办学条件一流。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运动、艺术、生活设施,是同学之间生活的家园、求知的学园、成长的乐园,身边的同学都很喜欢学习,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学校现有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1个教育博士专业博士授权类别,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可以降低一定的分数后,按照志愿择优录取。这些考生在大学预科班中学习一年后,经过考试合格后可以直接进入该校学习。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师范大学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看到中央民族大学加985的问题就不得不来答一下了。中央民族大学经常被说是因为“民族特惠”进入985行列的。在报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是看准他有985头衔、但分数却没有大多数985大学那么高的特别之处报名的。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央民族大学在学术上的真正实力吧。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于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自此中央民族大学开始了她的发展之路。2004年中央民族大学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民大的发展更进一步。2017年民大顺利进入“双一流”A类高校建设行列。中央民族大学是一个综合性大学,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5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7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近40个省部级设立或委托建设的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上数据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官网,地址如下)以上是学校学科建设的数据。我们再来看最近大学实力认证标志之一的“双一流”的排行。在137所高校入围的双一流建设项目中,中央民族大学在一流学科排名中占64位。一流学科为民族学。在“最好大学”版本排名中,2019年排名全国第123名,北京市排名第十八名。 综合以上的数据,在我看来,中央民族大学确实是“985”大学中综合实力较弱的学校,但是他的特色学科在国内是顶尖水平的,比如:民族学、少数民族语言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相对于文科,中央民族大学的理科专业实力也较弱,但绝不代表实力差。我认为中央民族大学的本科实力还是可以的,其他的不了解。至少我们学院每年都有保研到清华或者其他985大学的,还有出去国外读研所就读的学校也是很好的,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之类的。最后我认为,所有的大学都只是一个人生跳板,你能跳多高都得看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所以不管你读哪所大学,人生的画卷都是靠自己谱写的。可能更好的大学可以给你更好的资源,给你一条捷径,但怎么走还是自己努力的。就这样啦,希望对你的问题有帮助~

教学科研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员37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党团、教管和教辅人员6名。近年来,我们共获得省部级及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20余项,涵盖了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奖等多种奖项,其中3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名是北京市青年名师、6名教师先后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1名教师获得国家民委教学名师、2名教师获得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4名教师获得中央民族大学“十佳教师”、2名教师获得“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1名教师的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教材入选教育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名教师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获得2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名教师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名教师作为富布莱特和哈佛燕京学者到美国访学、5名教师到世界著名大学访学、1名教师多次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点评嘉宾。历史文化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力地支撑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 学生活动 近7年来,我院学生校外获奖频繁。我院学子在最近六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均是冠亚军主力成员,先后获得了4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基地班学生连续十届有11人获得全国史学新秀奖;每年有70余名学子获得了“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6名学子获得了宝钢优秀学生奖和全国、北京市“挑战杯”课外竞赛的金、银奖等。此外,历史学基地班还多次获得“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首都高校‘先锋杯’优秀团支部称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等。 我院多年一直面向本科生组织了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如以“了解历史、享受历史、触摸文化、品味文化”为宗旨的“史评天下”系列活动;以考察同学们的古文功底,调动古文献学习兴趣的“古文句读大赛”;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杏坛下”讲课比赛,以及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史学名家讲坛”等。

笔者觉得相对于综合学术水平而言,我们学校在38所985大学中应该是排第35名,还算不错,虽然表面上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在学术上感觉更加偏向于文科类,如民族类和社会学科类。因此,如果从综合这个水平来讲,中央民族大学在985大学中不能算是很好的大学,离10大名校如清华北大等还是很大的差距。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我们学校的实力,毕竟也是民族类院校最高学府,在整体的学校实力上而言还是不错的,还是要比一般的211和普通一本大学要强很多的,而且学校里的民族氛围也特别浓厚,民族博物馆里面也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东西,玩起来还是蛮快乐的。                                                      (照片来自于本人拍摄)如果从专业来讲的话,我们学校还是985学校的里面唯一的民族院校,在全国的同类民族院校中处于领先和示范作用,我们学校的前身还是延安期间办立的民族大学,我们学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是有汉族的,很多宝宝都觉得我们学校只有少数民族,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比例大概1:1,相对于其他985院校,少数民族的招收比例已经非常大了,都是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五十六个民族一起快乐幸福。因此,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学校的民族学和社会科学上的建树是完全达到了全国的最高水平的(有点骄傲!),如果想要学习民族学和社会科学,那我们学校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照片来自于本人拍摄)还有一点,我们学校是不属于教育部直接管辖的,是由国家民委和教育部联合管辖,这也决定我们的特殊性质,有钱!!!我们学校享受的国家政策和待遇是比很多的985大学都要好很多,说出来你不信,我们学校的所有人每个月都是有补助拿的,不仅是少数民族,偷偷告诉你,还有双十一补贴(补贴拖到双十一之后发),解救了多少因为剁手而即将失足的少男少女~说正经的,校内各种保研名额和奖学金资助都不比其他的985大学要少,只要你好好学习,谁都有机会的。                                                     (照片来自于本人拍摄)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望采纳!

这个问题该如何说呢,全国只要是个本科院校几乎都有这个专业。中央民大法学实力在北京这片说实话都难拿得出手,只因好学校太多,只因开设的学校太多,实力中肯的说一般吧。 法学还分很多类,如法理是北大、吉大等;法史学如中国政法、华东政法等;刑法如北大、武大等…… 据我所知,中央民族大学在民族法学这块有特色,应该算是数一数二的地位,民族法学研究的学者民大最多。其他方面如刑法、民法……很一般。 个人以为学法学,还是最早的五院四系(中国政法、华东政法、西北政法、西南政法、中南政法,北大、人大、武大、吉大)最好,底蕴最好。当然清华法学等后来靠学者拉动的院校也很显眼。 当然说回来,学校是一方面,自己能力最重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