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植物分类论文1500字体设计图片

发布时间:2024-07-05 00:39:16

植物分类论文1500字体设计图片

藻 类 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光合同化生产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同时固氮藻类(和固氮细菌)每年约能固定7亿t的氮素。因此,藻类不仅是人类和动物极其重要的食物源,而且它们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也是大气中氧的最重要的来源。不言而喻,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环境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藻类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中(包括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沼泽、池塘、泉水、冰雪等)以及潮湿地表,其中生长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为淡水藻,分布于海洋和内陆咸水水体中的为咸水藻。中国的藻类包括有:原核生物中的蓝藻门;原生生物的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以及属于植物界的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其中海藻已记录的共2458种(详细情况将在海洋一节中讨论),这里仅讨论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及其所受威胁。 1、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使得中国淡水藻类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多样。近一个世纪的调查研究表明,淡水藻类中的各个门类在中国都有发现,而且种类都非常丰富。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但是,由于国内尚有不少地区未进行过藻类调查,即使已进行藻类调查的有些地区,也并不十分全面,加之多数门类的淡水藻类在中国的调查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国淡水藻类的物种数应远远超过9000种,估计约有12000至15000种(按占世界淡水藻类种数的50%~60%计)。 淡水红藻和褐藻,它们是海陆演变过程中残留在淡水中的孑遗生物,几乎都生长在清洁、温度偏低、且较稳定的水体环境中,如泉水、井水、溪水中(特别是泉水环境),其分布区相当狭窄,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它们在这些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形成了不少珍稀特有的种类,这对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及生物自身的演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均分布得较稀少,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对这些藻类的采集研究,发现有些种类仅记录到一次。这样的藻类共有12种,包括淡水褐藻类的层状石皮藻(Lithoderma zonatum),以及淡水红藻类的绞纽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intortum)、中华串珠藻(B sinense)、中华链珠藻(Sirodotia sinica)、中华鱼子菜(Lemanea sinica)和鹧鸪菜窄变种(Caloglossa leprieurii angusta)等,它们应该列入珍稀物种。 2、中国淡水藻类资源受威胁的状况 (1)物种受威胁的状况 虽然中国的淡水藻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有些罕见的种已遭受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淡水红藻和褐藻。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工业发展而过量抽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泉区的水源枯竭或濒临枯竭。泉城济南、山西晋祠和娘子关的泉源就是著名的例子。泉水枯竭,使那些依赖泉水环境生长的特有藻类(特别是淡水红藻)面临厄运,有些已荡然无存。淡水褐藻更为珍稀,中国仅在40年代初于四川重庆嘉陵江中发现过,几十年来由于环境的演变,也已消失。 最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少泉水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由于人们对泉水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因而造成生长在其中的淡水红藻和其他泉水生物面临濒危,有的甚至灭绝。南京浦口珍珠泉,过去生长有十分丰富的淡水红藻:外界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ectocarpum)和美芒藻(Compsopogon )。但是随着旅游区的开发,如今那里的红藻几乎绝迹。山西太原晋祠也有外果串珠藻生长,1994年去调查时尚有部分存在。1995年由于泉水枯竭,已经消亡。可以设想那些正在进行开发的泉源(旅游或饮料),如果不注意对泉源环境的保护,那么藻类和其他泉水生物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厄运。 在其他生长大型淡水藻类的水体中,也往往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招致大型淡水藻类的消失,如江苏阳澄湖,湖中大型轮藻植物出现成片死亡。又如武汉东湖中的原来主要藻类——鼓藻类(desmids),它们主要生长在清洁的水体中,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逐渐被蓝藻、绿球藻等耐污藻类所取代。类似的情况,已是十分常见。 (2)物种多样性结构受破坏的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群落的物种结构保持着良好的多样性状态,即种类多,但每个种的个体不多,这时藻类群落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保持水质良好状态,且水产丰富。但是当水生生态系统发生逆向转化——受重金属污染或高度富营养化时,藻类群落物种结构的多样性被破坏,某些物种超常生长而导致有害的赤潮(海洋中)或水华(淡水中)发生,并造成管道阻塞,水质恶化,危及渔业生产,甚至出现鱼类中毒现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屡见不鲜。中国常见的能形成有害水华的藻类有:蓝藻,常有毒,其中主要的是微囊藻(Microcystis),还有鱼腥藻(Anabaena)、项圈藻(Anabaenopsis)、颤藻(Oscillatoria)、束丝藻(Aphanizomenon)等,它们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发生,危害很大;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属定鞭藻类,有毒,它们的水华已引起多起养殖鱼类的中毒事件;硅藻,也偶有大面积发生,其中以1991年冬春之交,湖北省汉江发生的约200km范围的硅藻水华——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最为典型,这次水华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武汉市和沿江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3、中国淡水藻类的保护 从上述可知,中国淡水藻类资源虽很丰富,但目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许多珍稀种类可能很快灭绝。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大型动、植物上,对像藻类这样的微型生物很少注意,这一情况必须改变。在保护大型动、植物的同时,应加强对小型植物的保护。 地 衣 1、中国地衣的多样性 地衣是一群特殊的真菌,这群特殊真菌通常只是与藻类或蓝细菌处于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中才能生存于自然界。因此,地衣本身也是共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种约20000种,而中国还不到2000种。就在这2000种中约200种为中国所特有。然而,无论是全世界或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物种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是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才刚刚起步。 2、中国珍稀濒危地衣及其受威胁状况 由于大气污染和森林采伐,中国许多地方地衣多样性面临威胁。依存于森林树皮附生的中国及东亚特有种,如黄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a)、粉黄袋衣(H hypotrypella)、霜袋衣(H pruinosa)、蜡光袋衣(H laccata)、横断山袋衣(H hengduanensis)以及云南石耳(Umbilicaria yunnana)等种类的生存都面临着威胁。因为,它们的兴衰存亡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如产于云南丽江和台湾阿里山松林中的中国特有附生种中华疱脐衣(Lasallia mayebarae)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云南丽江,这种世界珍稀物种已被森林火灾所吞噬。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特产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华脐鳞(Rhizoplaca huashanensis)的生存也面临威胁。此外,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潜力的东亚食用地衣美味石耳(U esculenta)也因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而在中国庐山等地濒临绝迹。若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日用香料工业中颇受青睐的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和丛枝树花(Ramalina fastigiata),与抗前列腺炎药物有关的戴氏石蕊(Cladonia delavayi)以及在降血压方面有效的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和雪地茶(T subuliformis)等地衣的生存也逃不脱因无节制采收与开发所带来的厄运。 3、对地衣的保护 由于人类对地衣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开发利用方面,地衣尚处于“未开垦的处女地”状态。因而,它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此外,地衣在自然界生长极为缓慢,加强对地衣的保护以便可持续利用已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保护地衣多样性除了必须保护它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外,应注意以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对于日用化工香料、药用和食用地衣资源应采取分区、按年、有计划、有节制地轮换采收。 (2)对于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世界珍稀物种,如陕西华山的华脐鳞,云南丽江的中华疱脐衣,以及庐山的美味石耳等中国和东亚特有种,应选择合适地段,建立珍稀地衣保护小区加以保护。 (3)对上述一些重要地衣同时还应采取菌、藻分离真培养,进行室内保存。对地衣物种进行多层次的系列保护措施是地衣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 (4)加强对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采集、分离、培养和研究,以便在地衣多样性遭受破坏之前使之受到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苔 藓 1、苔藓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的苔藓植物十分丰富。全世界有苔藓植物23000种,中国有2200种,占全世界的1%。 中国苔藓植物的特点是: (1)特有类群丰富。根据近几十年调查的结果,仅见于中国的特有苔藓属和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仅少数涉及邻近地区)的东亚特有苔藓属共35个,占中国苔藓植物属数的09%。它们共含有48个种、亚种或变种,占中国苔藓植物种总数的2%(表1)。这些特有属、种在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长江流域中游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区存在3个分布中心(表2); (2)在系统发生上居关键位置的类群多,如原始类型藻苔目(Takakiales)藻苔科(Takakiaceae)藻苔属(Takakia)的两个种;藻苔(T lepidozioides)和角叶藻苔(T ceratophylla)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察隅、波密及米林县的高寒山地都有发现; (3)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 3、苔藓植物的保护 苔藓植物除了科学价值外,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药用方面,苔藓作为“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已有数百年历史。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等,暖地大叶藓长期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被称作“茴心草”,用来治疗心血管病。 传统上,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或泥炭一直是花卉、苗木栽培或移植的重要包扎材料和园艺肥料,迄今尚无更佳的替代物。 中国历来是世界上五倍子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在五倍子生产周期中,苔藓植物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是五倍子增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迄今为止,至少已发现有约20种苔藓植物可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植物。 此外,苔藓还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苔藓与地衣对大气中的SO2,CO和HF反应极为敏感。在中国,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高领藓(Glyphomitrium humilli-mum)和兜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等均系常见的树干附生种类,它们对大气污染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在环境监测方面加以利用。 总之,苔藓植物与人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对它们的保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注意。蕨类植物 1、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0 000~12 000种,中国有2 200~2 600种,占世界种数的22%。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 中国分布有在探讨物种进化系统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Psilotum mudum)、天星蕨(Christensenia)。有些属如光叶蕨(Cystoathyrium)、中国蕨(Sinopteris),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一定意义。而在四川东部长江沿岸发现的圆肾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Madeira群岛。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sinense)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生长在海拔4350m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仅产中国西南的湖南石灰岩壁的荚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种属。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重要特有属及代表种见表1。 2、蕨类植物受威胁和濒危状况 随各地区植物考察的深入,不断有蕨类植物新种被发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种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濒临灭绝(表2)。除上面提到的特有和濒危属种(表1和表2)外。还有些种类虽然不限产中国,但在中国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如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仅产靠近缅甸边境的盈江,而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仅产新疆的局部水域。像这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不多,分布区狭窄,如不保护,很易绝灭。类似的濒危种类还有很多,估计约占中国蕨类总数的30%左右,其中重要的有101种(表3)。 导致蕨类植物濒危有以下多种原因: (1)森林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在四川二郎山团牛坪海拔2450m处林下发现的光叶蕨,1984年专程前往该地,发现森林消失,气候干燥,只在灌丛中找到一株。 (2)工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局部地区一些植物种消失,如中华水韭,荷叶铁线蕨。 (3)由于对一些药用及观赏植物只宣传其价值,而不强调保护的重要,使一些蕨类植物遭受毁灭性的摧残,如鹿角蕨近年已难见到。 (4)旅游区对一些小型稀少植物不加保护,致使其遭践踏而无法生长,如瓶儿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3、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 蕨类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它们之中很多种是传统的中药和民间草药,约占全部种类的10%。如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a)、骨碎补(Davallia barometz)能够健骨补肾,还有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和石韦(Pyrrosia)等。又如金毛狗脊蕨(Cibotium baronetz)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近年来出口需求量很大,每年超过百吨。虽然这个种分布较广,也不能不限量出口加以保护。蕨类植物多为阴生,叶质坚厚,宜作观叶植物及插花的切叶材料。还有少数种类如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蕨(Pteridium aquilinum Latiusculum)、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等的拳卷叶芽,加工后可作蔬菜并出口;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叶下具有和蓝藻中的念珠藻共生结构,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是水稻的优良绿肥。总之,蕨类植物与其他绿色植物一道共同创造了地球表面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因此,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对急需保护的一些稀有濒危种类应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如贵州赤水的桫椤自然保护区。其次,对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设需要不能保证在原地生存,如长江三峡工程的启动,受威胁的荷叶铁线蕨需要在相同或相近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安全地点建立试验场,促使其能在野生条件下易地繁衍。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禁止对某些有经济价值蕨类植物的滥采乱挖也很重要。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5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其种数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36%,但却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山至高山带常组成大面积的各类针叶林。 1、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在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纪一直是温暖的气候,第四纪冰期时又没有直接受到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基本上保持了第三纪以来比较稳定的气候,致使中国的裸子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多古残遗和孑遗成分,特有成分繁多和针叶林类型多样等特征。 据统计,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5%和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在中国的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残遗种或孑遗种,并常为特有的单型属或少型属。如特有单种科——银杏科(Ginkgoaceae);特有单型属有水杉(Metasequoia)、水松(Glyptostrobus)、银杉(Cathaya)、金钱松(Pseudolarix)和白豆杉(Pseudotaxus);半特有单型属和少型属有台湾杉(Taiwania)、杉木(Cunninghamia)、福建柏(Fokienia)、侧柏(Platy-cladus)、穗花杉(Amentotaxus)和油杉(Keteleeria),以及残遗种,如多种苏铁(Cycas )、冷杉(Abies )等。 中国的裸子植物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8%,但其所形成的针叶林面积却略高于阔叶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2%。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针叶林中裸子植物物种较少,在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则有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在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除原生针叶林外,更常见的是大面积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柏木林。 2、中国裸子植物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问题 虽然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及森林资源,但由于多数裸子植物树干端直、材质优良和出材率高,所以其所组成的针叶林常作为优先采伐的对象,使利该资源正在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威胁和破坏。如50年代中国最大的针叶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针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的天然林又相继被强烈采伐,仅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和河谷深切的山坡陡壁,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尚有天然针叶林保存。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因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山地带的各类天然针叶林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随着各类天然针叶林采伐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濒危的速度。同时,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裸子植物亦破坏严重,如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贵州苏铁(C guizhouensis)、多歧苏铁(C multipinnata)和叉叶苏铁(C micholitzii)均在新发表或新的分布点发现后就遭到大肆破坏。三尖杉(粗榧)属(Cephalotaxus)和红豆杉(紫杉)属(Taxus)植物自60年代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现为新型抗癌药用植物后,就立即遭到大规模采伐破坏,使资源急剧减少。 中国有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巨大青藏高原,也有广阔的平原低地,山岭重叠、河川纵横、气候多样、地质古老,这些是决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的主要因素,在被子植物方面表现最为清楚,中国被子植物多样性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1)生态类型齐备 各种生活型的植物从乔木、半乔木(如梭梭属(Haloxylon))、灌木、半灌木(如沙拐枣属(Calligonum))、小半灌木(如蒿属(Artemisia))、直到多年生草和一年生草,无不具有。生态类群方面,从高山冻原植物(如多瓣木(Dryas octopetala)、松毛翠(Phyllodoce caerulea))到热带雨林种类;从超旱生荒漠植物到潮湿低地的湿生、水生种类;从高寒风大环境的青藏高原垫状植物到华南热带海滨的红树林,各种类型都有代表。 各个气候带都有大量代表科属,例如,桦木科(Betulaceae)、壳斗科栎属(Quercus)的落叶树种,以及杨柳科(Salic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等是温带的代表;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的常绿树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以及冬青科(Aquifo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蓝果树科(Nyssaceae),还有单种的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和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等是亚热带的代表;至于中国热带森林中包含的科就更多了,常见的科有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橄榄科(Burseraceae)、山榄科(Sapotaceae)、楝科(Melisceae)、藤黄科(Guttifer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天料木科(Samyd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四数木科(Datiscaceae)等。 (2)原始古老成分很多 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或早期发生的被子植物类群,在中国分布不少,有些仅仅分布于中国。中国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水青树科、连香树科、三白草科(Saururaceae)、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金缕梅科和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等科的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方面的重要性,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近年来,中国在被子植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揭示被于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揭示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特有类型极其丰富 中国被子植物有极其多种多样的分布区类型,其中特有类型所占比重极大。到目前为止,统计中国被子植物持有属共有246个,特有种约17000种。古老孑遗种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昆栏树(Trochodendron aralioides)、银缕梅(单氏木)(Shaniodendron subaequal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oricum)、四合木(Tetracena mongolic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例子。这些植物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乃至世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历史过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部地区,其中又有三个特有属、种分布相对集中的待有现象中心:(i)川东-鄂西-湘西北中心,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属几乎均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温带性质;(ii)川西-滇西北中心,即横断山脉南段,这里的草本属在全部属中占的比例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属几乎全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青藏高原的快速和强烈隆升使本区产生大量新特有种,大大丰富了中国被子植物的多样性;(iii)滇东南-桂西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居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分界线上,其乔木持有屑中几乎一半为常绿植物, 特有藤本届全部为木质藤本植物,它们所隶屑的科均为热带分布的科,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 3、大力加强对中国被子植物的保护 被子植物在大型植物中数量最多,而且与人类的衣、食、医药、工业原料等关系最为密切。被子植物大量灭绝无疑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对被子植物的保护。为了有效保护它们,必须研究它们受威胁的方式、程度和灭绝过程,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在这方面,进行种群存活力的分析(PVA),确定最小能存活种群(MVP)是核心内容。 在目前尚无条件对每一个种进行深入的PVA分析的情况下,把保护的范围适当扩大是有必要的,否则,一个种灭绝以后,就再也不能挽回了。

植物分类命名方法详见这里,你最好先在植物志网站先确定瓜尔豆(四棱豆)的分类。如果只是上面这个词的话,只斜体应该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作业,恐怕只有最顶尖的植物学家才敢独自完成,毕竟许多种群的分类尚处于争议中,确实是爱莫能助,给你一个网址,也许会有帮助。 %E6%A4%8D%E7%89%A9

自己做最好。。。。。。。。。呵呵。。我姓莫,名秋雨

植物分类论文1500字体设计图

植物分类命名方法详见这里,你最好先在植物志网站先确定瓜尔豆(四棱豆)的分类。如果只是上面这个词的话,只斜体应该就可以了

插花保鲜的小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每当教师节时,老师的办公室中就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插花。黄色的月季花、白色的满天星、紫色的勿忘我、粉色的非洲菊……真像是个百花园!可是,过不了一两天,那些美丽的花朵都枯萎了,只好扔掉。太可惜了,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插花开花时间更长、更漂亮呢?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在科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开始了让插花保鲜的实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和阅读有关书籍,我们了解了生活当中说的插花,在学术上就叫做切花。切花是目前世界各国相当流行的一种花卉装饰材料,也是国际上每年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花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切花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切花,简单说来就是从开花植物上切取的带有花、茎、叶的花枝。切花的种类很多,既有栽培的,也有田间野花,但绝大部分切花是通过栽培所得。常见的、为人们所喜爱的切花主要有月季花、香石竹、唐菖蒲、菊花、非洲菊、百合、郁金香、鹤望兰、花烛(俗称红掌)、马蹄莲、满天星、小苍兰、勿忘我、兰花等几十种。这些花,花形美观,花色艳丽,是美化环境的首选。切花的用途十分广泛。通常运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圈、胸花以及餐厅、客厅、卧室用的瓶花。鲜花可以更艺术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把一方的情感传到另一方,具有鲜花寄情的作用。赠送鲜花现在已成为人们交流感情的一种高尚礼仪。二、实验的材料和方法 1、材料:花店买的唐菖蒲和金鱼草两种鲜花、食用绵白糖、医用消炎药利巴韦林每片2克。 2、方法:我们的实验室在阴面、没有直射阳光,室内温度大约22摄氏度。 对每一种花有四种处理,每一种处理用两个瓶子,分别编号为0、1、2、3号。0号瓶里放250毫升水,1号瓶里放245毫升水和5克糖,2号瓶放245毫升水和5克糖、1克消炎药,3号瓶放240毫升水、10克糖、2克消炎药。唐菖蒲和金鱼草都用这种处理方法,并且进行三次重复实验。我们在观察、测量时用加号来表示花朵的开放程度和衰败程度,三个加号说明花朵完全开放,两个加号是花朵半开(包括从花蕾到半开,或从盛开到半开),一个加号是含苞待放的,或者快萎蔫了,减号表示凋谢或花蕾包得很紧,没有开花的迹象。为了以数字的方式来表示开放程度和衰败程度,并便于计算每一组处理的四枝花开花程度总实验结果,最后以表格的形式简练地展示不同处理结果互相比较,以数字3表示“3个加号”,数字2表示 “2个加号”,数字1表示“ 1个加号”,数字0表示“减号”。在切花买来之后,首先要把花茎的基部剪掉,再插入配好溶液的各个瓶中。在当天进行第一次开花程度的观测和记录。然后,每隔一天换一次水或溶液,之后再观测开花的状态并作详细的记录,直到大部分花朵萎蔫就结束实验。三、实验结果1.唐菖蒲的实验结果表1:糖和消炎药对唐菖蒲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的影响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时间结果的比较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程度的比较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的综合表现的比较第一次实验 0号 1号 2号 3号 0号 1号 2号 3号 0号 1号 2号 3号 5 0 5 0 0 0 0 0 5 0 5 5第二次实验 8 0 0 5 8 0 3 0 8 3 0 5第三次实验 5 3 0 8 3 8 5 8 3 5 3 8对上表中所列数据作了如下分析:一是从三次实验的开花时间、开花程度及综合评价得到的所有数据中,寻找出现最大数据水平次数最多的作为最好的处理。二是把三次实验结果的综合表现数据取平均值,发现0号为77、1号为89、2号为100、3号为75,得出以下结论: 在唐菖蒲的保鲜实验中,可以看出2号瓶花卉的生长状况最好,开花的时间最长,盛开的状态持续的时间也最长,从三次实验的平均数据可以看出2号瓶的处理最多开放了5朵,开放的最长时间是5天,所以综合评价它的保鲜效果最好。对比0号瓶多开放了2朵,最长开花时间多了1天。其次是3号瓶,然后是1号瓶,最后是0号瓶。由此,可得出结论,只加糖的1号瓶子,花朵得到营养,比不加糖的0号效果好。但由于1号瓶没有加消炎药,未防止细菌的滋生,所以没有2号和3号好。而3号加的消炎药可能多了些,所以总的结果和2号相似,但是比2号稍差。 表2:糖和消炎药对金鱼草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的影响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时间结果的比较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程度的比较 不同处理之间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的综合表现的比较第一次实验 0号 1号 2号 3号 0号 1号 2号 3号 0号 1号 2号 3号 5 5 8 8 0 0 0 8 0 5 0 0第二次实验 5 5 9 0 3 5 6 8 0 0 0 8按照与唐菖蒲同样的观察计算方法,把上表中的两次实验的综合表现取平均值,0号为230、1号为225、2号为278、3号为269,可以看出在金鱼草的实验中, 2号瓶的生长状况最好。从三次实验记录的平均数据可以看出2号瓶的处理最多开放了6朵,最长开放时间为9天。对比0号瓶最多开放了3朵,最长开花时间多了4天。其次是3号瓶,然后是1号瓶,最后是0号瓶。由此,可得出结论,只加糖的瓶子,花朵得到营养,比0号好。但没有加消炎药,未防止细菌的滋生,所以没有2号和3号好。而3号加的消炎药可能多了些,所以比不过2号。四、讨论1、花卉材料的个体差异。 我们从花店中买来的几十枝唐菖蒲和月季花枝在长短、粗细和已开花朵的数目等方面都不一样。为了避免这些实验花枝的差异对不同药剂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采取了几个措施:(1)在开始实验时,把花枝剪成相同的长度,插入保鲜液中;(2)每一种处理增加一瓶作为重复,每瓶内放入2-3枝花;(3)同样的4种处理进行3次重复实验;(4)隔天观察花的开放状态时,以加减号代表不同的花的形态,最后再以数字取代加减号,便于进行计算、求出它们的总平均值。这个总平均值的大小应该可以克服花枝个体差异的影响,真正说明不同处理的实验效果。2、我们热爱科学,从“科学”课本和老师的讲解中学习到很多知识。现在我们作完了这一系列实验,获得了更多的体验:我们家庭有时候买些鲜花来摆放,增加了家里的美好、生动的气氛。可是怎么样让这些花开得更好、开得时间更长呢?给花枝吃些糖吧。可是糖化在水里,时间长了,会不会发霉,使花枝茎部腐烂呢?通过实验,得到了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解决了我们的疑问。五、结论对于本实验中用的唐菖蒲和金鱼草两种切花材料来说,在插花溶液中,在水中加入糖和消炎药的都要比不加糖和消炎药的保鲜效果好;糖的浓度在4%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消炎药的浓度在万分之四左右也比较合适。六、参考文献《切花保鲜技术》 金盾出版社 1998年 李宪章七、摘要:从学校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延长鲜切花的花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查阅资料后知道,切花在生活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本研究选取了两种切花,用唐菖蒲和金鱼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加糖/加糖和消炎药的处理,经过三次重复实验,详细统计了开花时间和开花程度,有数据、有照片,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水中加入糖和消炎药的都要比不加糖和消炎药的保鲜效果好;糖的浓度在4%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消炎药的浓度在万分之四左右也比较合适。备注:三次实验观测数据见附表。(附表有27页,篇幅所限未打印,如果需要可以提供)

到中国知网看看,那里肯定有,只是要收一点人民币。

植物分类论文1500字体设计方案

藻 类 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光合同化生产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同时固氮藻类(和固氮细菌)每年约能固定7亿t的氮素。因此,藻类不仅是人类和动物极其重要的食物源,而且它们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也是大气中氧的最重要的来源。不言而喻,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环境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藻类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中(包括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沼泽、池塘、泉水、冰雪等)以及潮湿地表,其中生长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为淡水藻,分布于海洋和内陆咸水水体中的为咸水藻。中国的藻类包括有:原核生物中的蓝藻门;原生生物的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以及属于植物界的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其中海藻已记录的共2458种(详细情况将在海洋一节中讨论),这里仅讨论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及其所受威胁。 1、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使得中国淡水藻类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多样。近一个世纪的调查研究表明,淡水藻类中的各个门类在中国都有发现,而且种类都非常丰富。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但是,由于国内尚有不少地区未进行过藻类调查,即使已进行藻类调查的有些地区,也并不十分全面,加之多数门类的淡水藻类在中国的调查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国淡水藻类的物种数应远远超过9000种,估计约有12000至15000种(按占世界淡水藻类种数的50%~60%计)。 淡水红藻和褐藻,它们是海陆演变过程中残留在淡水中的孑遗生物,几乎都生长在清洁、温度偏低、且较稳定的水体环境中,如泉水、井水、溪水中(特别是泉水环境),其分布区相当狭窄,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它们在这些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形成了不少珍稀特有的种类,这对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及生物自身的演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均分布得较稀少,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对这些藻类的采集研究,发现有些种类仅记录到一次。这样的藻类共有12种,包括淡水褐藻类的层状石皮藻(Lithoderma zonatum),以及淡水红藻类的绞纽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intortum)、中华串珠藻(B sinense)、中华链珠藻(Sirodotia sinica)、中华鱼子菜(Lemanea sinica)和鹧鸪菜窄变种(Caloglossa leprieurii angusta)等,它们应该列入珍稀物种。 2、中国淡水藻类资源受威胁的状况 (1)物种受威胁的状况 虽然中国的淡水藻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有些罕见的种已遭受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淡水红藻和褐藻。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工业发展而过量抽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泉区的水源枯竭或濒临枯竭。泉城济南、山西晋祠和娘子关的泉源就是著名的例子。泉水枯竭,使那些依赖泉水环境生长的特有藻类(特别是淡水红藻)面临厄运,有些已荡然无存。淡水褐藻更为珍稀,中国仅在40年代初于四川重庆嘉陵江中发现过,几十年来由于环境的演变,也已消失。 最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少泉水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由于人们对泉水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因而造成生长在其中的淡水红藻和其他泉水生物面临濒危,有的甚至灭绝。南京浦口珍珠泉,过去生长有十分丰富的淡水红藻:外界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ectocarpum)和美芒藻(Compsopogon )。但是随着旅游区的开发,如今那里的红藻几乎绝迹。山西太原晋祠也有外果串珠藻生长,1994年去调查时尚有部分存在。1995年由于泉水枯竭,已经消亡。可以设想那些正在进行开发的泉源(旅游或饮料),如果不注意对泉源环境的保护,那么藻类和其他泉水生物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厄运。 在其他生长大型淡水藻类的水体中,也往往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招致大型淡水藻类的消失,如江苏阳澄湖,湖中大型轮藻植物出现成片死亡。又如武汉东湖中的原来主要藻类——鼓藻类(desmids),它们主要生长在清洁的水体中,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逐渐被蓝藻、绿球藻等耐污藻类所取代。类似的情况,已是十分常见。 (2)物种多样性结构受破坏的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群落的物种结构保持着良好的多样性状态,即种类多,但每个种的个体不多,这时藻类群落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保持水质良好状态,且水产丰富。但是当水生生态系统发生逆向转化——受重金属污染或高度富营养化时,藻类群落物种结构的多样性被破坏,某些物种超常生长而导致有害的赤潮(海洋中)或水华(淡水中)发生,并造成管道阻塞,水质恶化,危及渔业生产,甚至出现鱼类中毒现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屡见不鲜。中国常见的能形成有害水华的藻类有:蓝藻,常有毒,其中主要的是微囊藻(Microcystis),还有鱼腥藻(Anabaena)、项圈藻(Anabaenopsis)、颤藻(Oscillatoria)、束丝藻(Aphanizomenon)等,它们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发生,危害很大;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属定鞭藻类,有毒,它们的水华已引起多起养殖鱼类的中毒事件;硅藻,也偶有大面积发生,其中以1991年冬春之交,湖北省汉江发生的约200km范围的硅藻水华——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最为典型,这次水华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武汉市和沿江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3、中国淡水藻类的保护 从上述可知,中国淡水藻类资源虽很丰富,但目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许多珍稀种类可能很快灭绝。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大型动、植物上,对像藻类这样的微型生物很少注意,这一情况必须改变。在保护大型动、植物的同时,应加强对小型植物的保护。 地 衣 1、中国地衣的多样性 地衣是一群特殊的真菌,这群特殊真菌通常只是与藻类或蓝细菌处于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中才能生存于自然界。因此,地衣本身也是共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种约20000种,而中国还不到2000种。就在这2000种中约200种为中国所特有。然而,无论是全世界或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物种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是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才刚刚起步。 2、中国珍稀濒危地衣及其受威胁状况 由于大气污染和森林采伐,中国许多地方地衣多样性面临威胁。依存于森林树皮附生的中国及东亚特有种,如黄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a)、粉黄袋衣(H hypotrypella)、霜袋衣(H pruinosa)、蜡光袋衣(H laccata)、横断山袋衣(H hengduanensis)以及云南石耳(Umbilicaria yunnana)等种类的生存都面临着威胁。因为,它们的兴衰存亡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如产于云南丽江和台湾阿里山松林中的中国特有附生种中华疱脐衣(Lasallia mayebarae)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云南丽江,这种世界珍稀物种已被森林火灾所吞噬。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特产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华脐鳞(Rhizoplaca huashanensis)的生存也面临威胁。此外,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潜力的东亚食用地衣美味石耳(U esculenta)也因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而在中国庐山等地濒临绝迹。若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日用香料工业中颇受青睐的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和丛枝树花(Ramalina fastigiata),与抗前列腺炎药物有关的戴氏石蕊(Cladonia delavayi)以及在降血压方面有效的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和雪地茶(T subuliformis)等地衣的生存也逃不脱因无节制采收与开发所带来的厄运。 3、对地衣的保护 由于人类对地衣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开发利用方面,地衣尚处于“未开垦的处女地”状态。因而,它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此外,地衣在自然界生长极为缓慢,加强对地衣的保护以便可持续利用已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保护地衣多样性除了必须保护它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外,应注意以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对于日用化工香料、药用和食用地衣资源应采取分区、按年、有计划、有节制地轮换采收。 (2)对于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世界珍稀物种,如陕西华山的华脐鳞,云南丽江的中华疱脐衣,以及庐山的美味石耳等中国和东亚特有种,应选择合适地段,建立珍稀地衣保护小区加以保护。 (3)对上述一些重要地衣同时还应采取菌、藻分离真培养,进行室内保存。对地衣物种进行多层次的系列保护措施是地衣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 (4)加强对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采集、分离、培养和研究,以便在地衣多样性遭受破坏之前使之受到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苔 藓 1、苔藓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的苔藓植物十分丰富。全世界有苔藓植物23000种,中国有2200种,占全世界的1%。 中国苔藓植物的特点是: (1)特有类群丰富。根据近几十年调查的结果,仅见于中国的特有苔藓属和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仅少数涉及邻近地区)的东亚特有苔藓属共35个,占中国苔藓植物属数的09%。它们共含有48个种、亚种或变种,占中国苔藓植物种总数的2%(表1)。这些特有属、种在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长江流域中游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区存在3个分布中心(表2); (2)在系统发生上居关键位置的类群多,如原始类型藻苔目(Takakiales)藻苔科(Takakiaceae)藻苔属(Takakia)的两个种;藻苔(T lepidozioides)和角叶藻苔(T ceratophylla)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察隅、波密及米林县的高寒山地都有发现; (3)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 3、苔藓植物的保护 苔藓植物除了科学价值外,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药用方面,苔藓作为“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已有数百年历史。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等,暖地大叶藓长期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被称作“茴心草”,用来治疗心血管病。 传统上,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或泥炭一直是花卉、苗木栽培或移植的重要包扎材料和园艺肥料,迄今尚无更佳的替代物。 中国历来是世界上五倍子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在五倍子生产周期中,苔藓植物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是五倍子增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迄今为止,至少已发现有约20种苔藓植物可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植物。 此外,苔藓还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苔藓与地衣对大气中的SO2,CO和HF反应极为敏感。在中国,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高领藓(Glyphomitrium humilli-mum)和兜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等均系常见的树干附生种类,它们对大气污染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在环境监测方面加以利用。 总之,苔藓植物与人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对它们的保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注意。蕨类植物 1、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0 000~12 000种,中国有2 200~2 600种,占世界种数的22%。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 中国分布有在探讨物种进化系统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Psilotum mudum)、天星蕨(Christensenia)。有些属如光叶蕨(Cystoathyrium)、中国蕨(Sinopteris),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一定意义。而在四川东部长江沿岸发现的圆肾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Madeira群岛。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sinense)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生长在海拔4350m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仅产中国西南的湖南石灰岩壁的荚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种属。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重要特有属及代表种见表1。 2、蕨类植物受威胁和濒危状况 随各地区植物考察的深入,不断有蕨类植物新种被发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种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濒临灭绝(表2)。除上面提到的特有和濒危属种(表1和表2)外。还有些种类虽然不限产中国,但在中国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如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仅产靠近缅甸边境的盈江,而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仅产新疆的局部水域。像这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不多,分布区狭窄,如不保护,很易绝灭。类似的濒危种类还有很多,估计约占中国蕨类总数的30%左右,其中重要的有101种(表3)。 导致蕨类植物濒危有以下多种原因: (1)森林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在四川二郎山团牛坪海拔2450m处林下发现的光叶蕨,1984年专程前往该地,发现森林消失,气候干燥,只在灌丛中找到一株。 (2)工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局部地区一些植物种消失,如中华水韭,荷叶铁线蕨。 (3)由于对一些药用及观赏植物只宣传其价值,而不强调保护的重要,使一些蕨类植物遭受毁灭性的摧残,如鹿角蕨近年已难见到。 (4)旅游区对一些小型稀少植物不加保护,致使其遭践踏而无法生长,如瓶儿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3、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 蕨类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它们之中很多种是传统的中药和民间草药,约占全部种类的10%。如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a)、骨碎补(Davallia barometz)能够健骨补肾,还有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和石韦(Pyrrosia)等。又如金毛狗脊蕨(Cibotium baronetz)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近年来出口需求量很大,每年超过百吨。虽然这个种分布较广,也不能不限量出口加以保护。蕨类植物多为阴生,叶质坚厚,宜作观叶植物及插花的切叶材料。还有少数种类如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蕨(Pteridium aquilinum Latiusculum)、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等的拳卷叶芽,加工后可作蔬菜并出口;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叶下具有和蓝藻中的念珠藻共生结构,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是水稻的优良绿肥。总之,蕨类植物与其他绿色植物一道共同创造了地球表面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因此,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对急需保护的一些稀有濒危种类应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如贵州赤水的桫椤自然保护区。其次,对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设需要不能保证在原地生存,如长江三峡工程的启动,受威胁的荷叶铁线蕨需要在相同或相近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安全地点建立试验场,促使其能在野生条件下易地繁衍。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禁止对某些有经济价值蕨类植物的滥采乱挖也很重要。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5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其种数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36%,但却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山至高山带常组成大面积的各类针叶林。 1、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在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纪一直是温暖的气候,第四纪冰期时又没有直接受到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基本上保持了第三纪以来比较稳定的气候,致使中国的裸子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多古残遗和孑遗成分,特有成分繁多和针叶林类型多样等特征。 据统计,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5%和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在中国的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残遗种或孑遗种,并常为特有的单型属或少型属。如特有单种科——银杏科(Ginkgoaceae);特有单型属有水杉(Metasequoia)、水松(Glyptostrobus)、银杉(Cathaya)、金钱松(Pseudolarix)和白豆杉(Pseudotaxus);半特有单型属和少型属有台湾杉(Taiwania)、杉木(Cunninghamia)、福建柏(Fokienia)、侧柏(Platy-cladus)、穗花杉(Amentotaxus)和油杉(Keteleeria),以及残遗种,如多种苏铁(Cycas )、冷杉(Abies )等。 中国的裸子植物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8%,但其所形成的针叶林面积却略高于阔叶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2%。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针叶林中裸子植物物种较少,在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则有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在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除原生针叶林外,更常见的是大面积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柏木林。 2、中国裸子植物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问题 虽然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及森林资源,但由于多数裸子植物树干端直、材质优良和出材率高,所以其所组成的针叶林常作为优先采伐的对象,使利该资源正在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威胁和破坏。如50年代中国最大的针叶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针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的天然林又相继被强烈采伐,仅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和河谷深切的山坡陡壁,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尚有天然针叶林保存。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因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山地带的各类天然针叶林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随着各类天然针叶林采伐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濒危的速度。同时,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裸子植物亦破坏严重,如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贵州苏铁(C guizhouensis)、多歧苏铁(C multipinnata)和叉叶苏铁(C micholitzii)均在新发表或新的分布点发现后就遭到大肆破坏。三尖杉(粗榧)属(Cephalotaxus)和红豆杉(紫杉)属(Taxus)植物自60年代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现为新型抗癌药用植物后,就立即遭到大规模采伐破坏,使资源急剧减少。 中国有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巨大青藏高原,也有广阔的平原低地,山岭重叠、河川纵横、气候多样、地质古老,这些是决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的主要因素,在被子植物方面表现最为清楚,中国被子植物多样性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1)生态类型齐备 各种生活型的植物从乔木、半乔木(如梭梭属(Haloxylon))、灌木、半灌木(如沙拐枣属(Calligonum))、小半灌木(如蒿属(Artemisia))、直到多年生草和一年生草,无不具有。生态类群方面,从高山冻原植物(如多瓣木(Dryas octopetala)、松毛翠(Phyllodoce caerulea))到热带雨林种类;从超旱生荒漠植物到潮湿低地的湿生、水生种类;从高寒风大环境的青藏高原垫状植物到华南热带海滨的红树林,各种类型都有代表。 各个气候带都有大量代表科属,例如,桦木科(Betulaceae)、壳斗科栎属(Quercus)的落叶树种,以及杨柳科(Salic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等是温带的代表;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的常绿树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以及冬青科(Aquifo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蓝果树科(Nyssaceae),还有单种的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和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等是亚热带的代表;至于中国热带森林中包含的科就更多了,常见的科有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橄榄科(Burseraceae)、山榄科(Sapotaceae)、楝科(Melisceae)、藤黄科(Guttifer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天料木科(Samyd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四数木科(Datiscaceae)等。 (2)原始古老成分很多 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或早期发生的被子植物类群,在中国分布不少,有些仅仅分布于中国。中国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水青树科、连香树科、三白草科(Saururaceae)、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金缕梅科和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等科的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方面的重要性,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近年来,中国在被子植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揭示被于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揭示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特有类型极其丰富 中国被子植物有极其多种多样的分布区类型,其中特有类型所占比重极大。到目前为止,统计中国被子植物持有属共有246个,特有种约17000种。古老孑遗种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昆栏树(Trochodendron aralioides)、银缕梅(单氏木)(Shaniodendron subaequal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oricum)、四合木(Tetracena mongolic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例子。这些植物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乃至世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历史过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部地区,其中又有三个特有属、种分布相对集中的待有现象中心:(i)川东-鄂西-湘西北中心,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属几乎均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温带性质;(ii)川西-滇西北中心,即横断山脉南段,这里的草本属在全部属中占的比例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属几乎全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青藏高原的快速和强烈隆升使本区产生大量新特有种,大大丰富了中国被子植物的多样性;(iii)滇东南-桂西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居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分界线上,其乔木持有屑中几乎一半为常绿植物, 特有藤本届全部为木质藤本植物,它们所隶屑的科均为热带分布的科,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 3、大力加强对中国被子植物的保护 被子植物在大型植物中数量最多,而且与人类的衣、食、医药、工业原料等关系最为密切。被子植物大量灭绝无疑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对被子植物的保护。为了有效保护它们,必须研究它们受威胁的方式、程度和灭绝过程,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在这方面,进行种群存活力的分析(PVA),确定最小能存活种群(MVP)是核心内容。 在目前尚无条件对每一个种进行深入的PVA分析的情况下,把保护的范围适当扩大是有必要的,否则,一个种灭绝以后,就再也不能挽回了。

到中国知网看看,那里肯定有,只是要收一点人民币。

浅谈中国现代园林的特色及其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带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1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圆明园),狭小者不显拥促(残粒园),狭长者不显冗长(南京煦园),扁阔者不显短浅(北海静心斋)。3空间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4追求意境美。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2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然而,由于自然文化受历史的局限性,古人对自然文化的理解拘泥于形式,更多停留在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上,缺乏对山水成因及生态功能的认识,而忽视了自然景观的功能。人们力求赋予景物以象征意义、历史典故或象形联想,这与现代人对自然文化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园林的文化属性,更多地体现在水系、土壤、生物等自然元素,以及各种造园材料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上。尽管中国传统园林对自然的认识显得表面化和程式化,但是传统园林朴实的自然观点和朴素的自然气氛,仍然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极大的启示。朴实无华的自然元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建筑空间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并以自然景观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以自然山石、水体、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空间,结合清风明月、树影扶摇、山涧林泉、烟雨迷蒙的自然景观,构成令人心旷神怡的园林气氛。而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以小品、雕塑等人工要素为重心,水土、地形、动植物等自然元素成了拾遗补缺的点缀,心理上的虚荣胜于物质上的满足。现代设计师甚至对自然的认识更加肤浅和模糊,转而追求建筑小品、艺术雕塑蕴含的象征意义,用象形或隐寓的手法,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物牵强附会地联系在一起。3中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应发扬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并改变只注重自然形态而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因此,景观的再自然化也不应停留在对景观类型形式上的模拟,而是要建立符合自然规律的景观演变进程。现代园林设计以保护和恢复场地的自然特性为宗旨,强调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服务。园林设计过程就是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保护、恢复并展示地域的领土景观为目标。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应采取科学的分类与识别方法,对场地的自然状况做出深入细致的评价,并运用成熟的经验、适宜的材料和技术去探寻并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演进的能力。因此,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自然文化为主体的国际园林设计发展潮流下,中国园林惟有融入其中,阐释本土的自然景观属性和自然文化特征,才能真正发展成熟,并为国际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植物保护论文1500字体设计

1 森林植被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3 ]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如土壤、水、空气、气候、物种繁衍和多样化等等,均与森林的存在和发展紧密相关。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而且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和降雨,生产和保护土壤,涵养和保护水源,调节水循环,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优化气候及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因此森林直接维系着地球生态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 森林植被破坏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恶果 1 温室效应去森林消耗自然界二氧化碳的能力,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科学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5℃~310℃,高纬地区气温升高4℃~10℃,引起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将上升 5米到 4米,沿海地区及城市将难逃淹没厄运[ 2 ] 。 2 气候异常,旱涝灾害[ 2 ]森林植被破坏一方面使土地丧失保水功能,空气中缺乏蒸发的水分而降雨稀少,出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失去森林对太阳幅射的遮挡,天气变得炎热高温,造成农作物失收,从而引发饥荒。另一方面减弱了土壤的渗水性,缩短了水分在地表停留时间,导致雨季时发生洪涝灾害[ 4 ] 。 3 水土流失[ 1 ]大面积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后果:其一是大量表层耕作土壤流失、地力下降、作物减产。中国每年流失50多亿吨土壤中,含氮、磷、钾肥料4千多万吨,相当于中国肥料工业年产量1 /2。其二是淤积水库,缩减利用功能和寿命。建国以来全国水库库容已淤积1000 亿M3 ,占同期总库容25% ( 1993年) 。其三是淤塞江河湖泊[ 2 ] 。 4 动、植物资源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2 ]森林植被的毁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引起生态失调甚至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的打击是极其沉重的。首先,灭绝的物种切断了食物链之间构成的生物网,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使更多生物灭绝;其次,物种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制衡,此消彼长近一步破坏生态平衡;第三,物种灭绝削弱了生态系统内各具特长的众多物种相互补充以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抵御外界侵袭及重新恢复构造的能力;森林的破坏使自然界亿万年发展历史形成的物种大量消亡,生物灭绝将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3 森林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的原因 1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人们大量地砍林开荒,加剧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森林植被的再生和恢复能力,造成对森林的严重破坏。 2 人口增加对林产品的强劲需求诱发过量采伐人口增长相应引起建筑、家具等对木材林产品需求的迅速扩大,造成林业的过量采伐,森林消耗量大大超过其生长量,森林资源陷于枯竭。 3 工业污染排放带来的酸雨对森林植被造成的损害酸雨是矿物燃料燃烧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与水汽化合生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与降水化合构成酸性雨。酸雨的直接损害是侵蚀树叶,阻碍树木呼吸,造成土壤酸化变质,腐蚀树木根系。 4 中国在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认识上指导思想和政策失误造成政策失灵和管理失灵建国后曾长时期实行的错误人口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典型的政策失误,造成人口几乎翻两番。目前的诸多社会经济、环境资源问题无不与剧增的人口有关。80年代以前“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战略违背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经济原则,破坏农林之间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造成森林资源环境的大破坏。“剪刀差”政策虽然加速工业基础的发展,却打击了森林资源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造成耗竭性开发利用,将林业当作单纯性原材料生产部门,重采伐,轻抚育,造成采伐大于更新,森林面积逐年缩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式导致资源市场价格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生态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使用者无须支付环境成本就可以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将生态环境损失转嫁社会和他人承担,造成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上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权威性的统一管理体制,各地方各部门为局部利益抢夺资源和推诿责任,造成资源名为国有实为无主,破坏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屡有发生而执法部门难于遏止。 5 生产技术科学水平落后粗放式开发,缺乏替代能源研究。中国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上落后,林地与蓄积量比例低,造林成活保存率、成林成材率都很低。原木制材损耗过高,工艺落后,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缺乏对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造成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大。4 要提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3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由思想的形成到战略的提出。从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和1972年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出版《增长的极限》,到1972年6月5日联合国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1987年联合国环发委员会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满足当代人的幸福,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再到1992年6月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经历由观念的形成到全球战略的提出和行动纲领付诸实施的阶段,得到许多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赞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在社会发展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经济发展虽然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滥用和破坏[ 3 ] ,并危及人类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两者关系密切[ 3 ]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资源环境保护也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只能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于发展的认识飞跃和正确抉择。5 建立建全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3 ] 1 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增长范畴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宏观经济增长指标忽视了经济社会系统对森林生态的影响,没有将经济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消耗和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考虑在内,往往助长以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迅速消耗加快经济产出的增长方式。因此在计算国民生产增长值时,应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减去生态环境损失和自然资源(资本)存量,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 2 将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实行森林的资源环境资本化和价格合理化[ 1 ]长期以来,中国在森林资源问题上存在着“产品高价,原料低价,环境无价”的严重价格扭曲现象,其主要根源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无价的观点及其派生的不合理定价方法,它既影响了资源开发部门生产积极性,阻碍这些部门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也导致森林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再加上资源环境成本的外部不经济性,结果造成市场失灵。为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利用者积极性的作用,保障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必须将资源及产品开发利用中造成的环境破坏成本纳入价格体系,使外部成本内在化。 3 完善资源产权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强化森林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森林是国家重要财富,应当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 3 ] ,防止国有资源部门化和地区化,造成国有资源流失。二是实行资源资本化,使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分开,对资源使用者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在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促使资源使用者保护森林资源。 4 保持稳定的森林资源基础,建立以合理利用资源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持合理存量水平,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森林覆盖率。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一国的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30%并分布均匀,才能具备比较完善和明显的整体生态功能。而中国目前森林覆盖率只有12%,要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植树造林,任重道远。二要建立一定面积的自然保护区,保持一定比例的自然原生地,以保持生物多样性。按国家总体水平的标准,自然原生地应保持在5%以上,中国已达到4%,除了继续扩大保护区面积外,还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中国森林环境问题本质上主要是由于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造成的。人们长期把森林资源看成无价的公共物品,对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无动于衷。因此必须认识到中国资源短缺的严重现实,建立以合理利用资源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减缓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6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 法制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持续的稳定发展,必须依靠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才能保证有效实施,只有法律的稳定性才能满足发展对政策稳定性的基本要求[ 3 ]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涉及众多领域、行业和部门,既要求经济上的数量增长,又要求发展所需的质量改善,因此各有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必须运用法律才能予以调整; 2 法制建设包括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及完善[ 1 ]一方面是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宪法、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及其具体实施规定,已形成基本的法律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禁止滥砍乱伐,贯彻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通过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建立一整套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实施管理。 3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 5 ]经济手段是通过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关系,从影响成本和效益入手, 使得价格反映全部社会成本[ 5 ] ,通过确立环境和资源的合理价格,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促使资源环境使用人的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持续利用的目标。经济手段是多方面的[ 5 ] ,包括:在市场条件下,建立环境税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税费制度、资源政策定价等。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强化森林植被保护。 4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在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两难境地中寻求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应当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作为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柱,将森林资源保护纳入科学技术进步轨道[ 1 ] 。因此一要确认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位置,逐渐加大政府保护的投入比重;二要加强环保的科研和开发,发挥科技在环保工作中的支持作用;三要做好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广,使科研成果通过技术市场尽快投入到实用中产生效益。 5 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 1 ]公众参与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是森林资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是破坏者。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世界观,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改变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 ]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行业,群众参与至关重要。在中国,通过教育和宣传普及环保思想,通过公众讨论和建议参与立法,通过群众和舆论监督参与执法,特别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树立了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典范。

三部分。第一引入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第二部分深入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第三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最后可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当今世界环境日趋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负荷(废纸约占l/3),减少森林原木的砍伐,保持生态平衡,废纸(也称二次纤维)回收利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回用废纸,给造纸企业带来了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改善质量等很多好处。据有关专家测算,利用1吨废纸,相当于节约3m3木材,2吨标准煤,h电,100m3水。我国废纸回收利用随着造纸工业加快发展而迅速增长。废纸浆用量已从1995年的760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1230万吨,占造纸浆总量的41%,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造纸纤维资源比较短缺,尤其是木材纤维,所以除了回收国内废纸外,还要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外国废纸主要是木材纤维,质量好,利用价值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进口废纸量猛增,1995年进口量为89万吨,2000年进口量已提高到371万吨,比1999年的251万吨增长47.8%,2001年已增到642万吨,而且进口量还在逐年增长。力争保证相当数量的废纸供应市场,将是我国近期造纸工业发展可以期望的重要纤维原料资源……

护动物,是我们人人都要做到的,许多人任意去猎杀动物,虽然现在的人都说要保护动物,但是还有很多顽固的人不听,继续猎杀动物,人类拿动物来观赏、卖钱,用兽皮做大衣……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是一只动物,却遭到了人类的猎杀,你会怎么想,你愿意吗,你愿意被猎杀吗?你绝对不愿意,有些人说:“我又不是动物。”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动物们会怎么想吗?现在人类大量捕杀动物,动物会甘心吗?不,不会,永远不会。它们不愿意死在人类手里。它们愿意被你们猎杀吗?不,它们有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一亿个不愿意…… 有些人虽然知道怎样去爱护动物,可是他们只会假惺惺地去教育别人,而自己却照样破坏环境,照样兴致勃勃品尝野味。 就拿印度洋毛里求斯群岛上生活的渡渡鸟来说,由于它身上的肉鲜美无比,所以遭到当时人类的大量捕食,在十七世纪就已告灭绝。但是如果当时人们有动物保护意识的话,就不会造成渡渡鸟的灭绝。 还有鲸,鲸不是让你们随意捕杀的,鲸是被杀掉一头就死一头的,不像小鱼小虾那样多,如果我们把鲸杀掉了,那我们的子孙后代,他们不是看不到鲸这种动物吗? 现在,有些动物已经灭绝了,鳄鱼虽然凶猛,但人类更凶猛。就是因为有些动物身上的器官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由此成为被人类掠夺利用的对象,成为动物灭绝的主要因素。鳄鱼长着锐利的牙齿,和硕大的食物胃口,我们都说鳄鱼可怕,但鳄鱼更怕人类,在人类的眼中,鳄鱼皮可以制成行李箱,手提包,钱包,鞋等物品,所以鳄鱼,现在已经成为快要灭绝的动物了。 《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讲了正太郎家捉来了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就救出小狐狸,正太郎很同情小狐狸,他偷偷地给老狐狸投送食物,于是,他们之间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两只老狐狸救了正太郎,最后,小狐狸回归了大自然,两只老狐狸是多么高兴!这篇文章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我们就要向正太郎学习,他帮助动物,动物也救了他,这样不是很好么?为什么人们还是要捕杀动物呢? 在此,我呼吁人们,不要再破坏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不要再乱杀一禽一兽,不要再杀害我们的朋友,要保护好自然界中的一个个生灵。消灭动物,就是在消灭人类自己。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动物全都消失了,那人类还能生存吗?要保护动物,珍惜这自然界里的每一个生灵吧。 朋友们,动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的生衍死灭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动物的大量毁灭对人类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造成生态严重不平衡,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动物,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吧!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宠物犬论文1500字体设计图片

仅供参考(一)训练定点大小便(经过实验,1周左右学会) 首先,当狗狗便便错了地方后,把便便(或者尿液)放(吸)到报纸上,当着狗狗的面,把报纸放到同一个地点,累计起来(虽然有点味,忍耐忍耐) 然后,带狗狗去指定的地点,告诉它这里才是厕所 最后,用消毒水将原来狗狗便便的地方的气味清除看到狗狗在地上闻来闻去,尤其是转着圈闻的时候,要注意啦,狗狗准备找地方便便(尿尿)了,在狗狗刚吃完饭或者喝完水之后尤其要注意,在这个时候,在狗狗顿下要开始前,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把狗狗抱到指定地点,如果狗狗已经做好姿势了,你就不要再动它了,避免引起一些问题最后一点,我个人不喜欢带狗狗出去便便,影响环境不说,现在弄得当地报纸,论坛上总是在说养狗人素质太低怎么怎么的,出去溜狗还害怕会有人对自己狗狗不好(例如打,骂)所以还是在家里好,省得别人说闲话(二)洗澡问题 夏天天热,家里应该都开了空调,注意给狗狗洗澡前后要把空调关上,同时,给狗狗洗澡要用温水(40度左右),最好用狗狗专用的香波,洗后要立刻用吹风机把毛毛"完全"吹干,避免潮湿引起螨虫 如果是刚拿回家的狗狗,一个星期后才能洗澡,以后洗澡不要太勤,一个星期一次就好,冬天如果身上不是特别脏,半个月一次(三)喂养问题 建议喂狗粮,营养全面,有利于狗狗的正常生长发育,2个月大的狗狗要注意喂食的量,不要撑着狗狗,建议每日三顿,少量多次,等4个月之后可以每日两顿,小时候狗粮可以用温水泡开给狗狗吃 如果要喂人吃的食物,注意不要太咸,狗狗的口味跟人是不一样的 切记,不要喂巧克力,洋葱,鸡鸭骨头,牛奶(导致狗狗拉肚子),有的狗狗吃海鲜也会过敏,小时候少喂肉(四)训练 狗狗小时候喜欢咬东西,可以给狗狗买狗咬胶,可以磨牙,也可以吃,同时还清洁口腔 狗狗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用手打,很疼的,可以用报纸卷起来敲,不疼,也有震慑力 狗狗小时候外出喜欢乱吃东西,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狗狗一把鼻子贴到地上闻呀闻的,就立刻拽牵引绳把狗狗拉走,尽量不要让狗狗去闻其他狗狗留下来的粪便和尿液,因为有些传染病会通过粪便和尿液来传播,当然,如果是公狗狗那就算了,毕竟公狗狗有领地意识,需要先闻来确定对方身份,然后再用自己的气味掩盖,闻这些东西是难以避免的(五)护理 及时给狗狗注射疫苗,刚开始是注射三针,之后每年一针,每个季度驱虫一次(建议用汽巴,对狗狗危害小,不建议用肠虫清) 定时给狗狗检查耳朵,如果里面有脏东西,用棉棒轻轻给狗狗清理掉 多陪狗狗玩耍 需要进行的免疫 狗狗出生30天 滴鼻免疫犬咳疫苗 狗狗出生7-8周第一次六联疫苗注射 狗狗出生11-12周第二次六联疫苗注射 狗狗出生14-15周 第三次六联疫苗并注射狂犬疫苗 你的狗狗经过这个免疫计划后,以后要做的就是每年注射一针六联疫苗和一针狂犬疫苗,这样就可以让狗狗和那些威胁巨大的传染病说拜拜了。 1、不要让幼犬有机会吞鸡骨、排骨或鱼骨、因为它们会滞留在咽喉,然后碎裂,如果不留在咽喉里,就会滑进体内,刺穿胃壁和肠道。 2、不要让幼犬吃人们的剩菜剩饭,因为爱犬对营养的需求和人类不同,若用人类的食谱调理狗食,不但费时费事,而且爱犬很难摄取到完整均衡的营养,应以狗粮为主。这种饲料是经过科学方法配制而成的,可口,营养全面,容易被消化吸收,使用也非常方便。据统计,长期吃狗粮的狗比不吃狗粮的狗寿命长三分之一以上。而且体味、口气和排泄物的气味也会减轻很多,对于住在公寓里狗是不错的福音。 3、每餐饭之间不要给幼犬零食吃,如果它服从其它训练,可以给它少许零食,以示鼓励。 抱养幼犬注意事项 当家庭中要新添一个成员——一只“幼犬”时,总会让全家人激动不已。幼犬就好像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并会不停地探索,但这种好奇心有时会导致幼犬受到伤害甚至送命。所以在幼犬进入家庭之前必须要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点击进入看更多内容>>> 怎样照顾还没断奶的小狗 首先,小狗狗出生后,由母体内的恒温环境来到体外的变温环境中,这些一尘不染的小家伙被毛稀少、调温机能尚未完全形成,故而要做好保温工作。同时,港出生的小狗骨骼很软,站立不稳,行动不便,容易被母犬压迫窒息而死或踩伤致死。这是主人需要加强看护 小狗的洗澡是生下来二月以后,接种预防针后两个星期以上才开始。室外饲养的狗一年洗3至4次,室内饲养的则20天至一个月一次为宜。 狗的皮肤不象人类那样容易出汗,不需要经常洗澡。洗澡前应让它散步,让它排出尿和分粪便,然后按顺序进行洗澡 新进的小狗,尤其是从外面买来的小狗,由于它们在市场上和别动物有过接触,或是想买的人不断用手摸了这个摸那个,把病原微生物传播开来。所以,饲主得到宠物后要马上带到兽医院进行检查。您可以请兽医给您的幼犬先注射一些血清,等回家饲养10天左右,小狗壮实了,也适应了新家的环境,再带它去打疫苗 小狗:请避免过分狂热的过量喂食你的小狗。照着那些可信赖的狗粮厂商所生产的狗粮口袋或者罐头上的说明喂食。有些品种的狗倾向于肥大的体形,但早年时的过量喂食仍会对其产生长久的影响。 冬季天气寒冷,这个时期管理的侧重点应放在防寒保温,预防 呼吸上。注意防寒保温,运动后被雨淋风吹以 及犬舍潮温等都可引起感冒,严重的还可能继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预防感冒的有效措施就是防寒保温 ,加厚垫褥,并注意及时更换,保持干燥,防止冷风;在天晴日暖的时候,加强犬的户外运动,以增强犬的体质, 提高犬的抗病能力。让犬晒太阳不仅可取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并能促进钙质的吸收,尤其是有利于幼犬的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幼犬发生佝偻病。 如何判断狗狗是否感冒 如何帮助小狗御寒 纵使是长毛品种,由于还没有长齐狗毛,抵抗力不足,特别怕 骤冷和冷风吹袭。帮助小狗御寒的办法有如下 几种:可以在窝内放些清洁的旧毛毯、厚毛巾等,有助于幼犬取暖 。若单独把幼犬买回家饲养,由于已离群,难 以依偎而相互取暖,也少了兄弟姐妹同它玩,以至周身发热,所以比较易 着凉。不要把小狗放在太通风的地方以 防冻坏。尤其是6-8周的小狗,最容易患感冒。如果不懂得料理,最好不要在冬天时买 幼犬。回暖后或等它年纪稍 大些再买。它的抵抗力会强一些。 冬季犬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3-15℃之间。犬舍门可吊草苫,窗子可封上塑料布,对幼小狗的圈舍还可仿照塑料大棚方法进行保暖同时要堵塞墙壁一切缝隙,防止贼风侵袭。有条件的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墙壁之间建火墙等,一般应配置狗床,上面垫上厚垫料,并且要勤换勤晒,保持干燥。天晴日暖时,让狗多晒太阳,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 幼狗的管理 (1)两维持,三过渡。两维持是指维持在原圈舍饲养和维持原饲料饲养;三过渡是指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饲料过渡:仔狗断奶后1周左右,饲科配方仍与哺乳期补料相同,以后逐渐过渡,至断奶后2周左右,即可改为幼狗饲科。饲养制度过渡:稳定的生活制度可促进幼狗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幼狗饲料宜精,定时定量,少喂多餐,以保持其旺盛的食欲和消化能力。环境过渡:仔狗断奶后采用原因饲养法,即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将母狗带出。 给仓鼠提供过冬棉花 (2)三点定位是指吃食饮水地点固定、睡觉地点固定、排粪尿地点固定。 (3)选择天气晴朗、无大风的日子进行去势。对于母狗不要求去势,因为性成熟时已达到出栏期,对肥育无多大影响,但对淘汰母狗应去势育肥。根据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分群管理,一般每小群以8-10只为宜。 (4)驱虫一般在20-25日龄时进行,以后每月定期进行1次,驱虫后的狗粪和虫体集中准放发酵处理。水盆每天清洗1次。食盐、水盆每周消毒1次,可煮沸20 min,也可用1%新洁尔灭液浸泡20 min或用2%-4%烧碱水浸泡,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小狗的成长发育期所需的热量是成年犬的2倍 。据说狗大约能活12-16年,与人相比狗要短得多。可以说狗的一生就像浓缩的人生。 狗的发育速度也非常快。出生1年到1年半就可以长成成犬。 这段成长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左右小狗的一生。为了让小狗健康茁壮地成长,应该特别注意它在发育过程中的饮食。 幼犬大约在出生6周左右就断奶,以后就可以吃普通食物了,但在出生1-6个月内,每天应喂它3-4次食。 断奶后至第3个月左右,喂食时间应定为早晨7点、中12点、傍晚5点和夜里10点,每天4次。出生第5个月至第8个月,可在早晨、中午、傍晚分3次喂食,这段时间内给幼犬的喂食量大约相当于成犬的三分之一至一半。 从断奶2-3个月到3个月以内的几个月中,幼犬的食物构成将决定它终生的饮食习惯。如果准备将来继续用专用狗粮饲养的话,必须在这段时间里让它适应专用狗粮的品口味。 如果准备将来以家庭配餐方式饲养的话,食物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多喂食高热量的食物。 幼犬在出生2-3个月时,由于牙齿和下鄂尚未完全发育应把肉类切成细块之后再喂它。牛奶、黄油、奶酪等等也比较适宜。但较硬的骨头等还是先别给它们吃。 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以内大约相当于人的十来岁,所以狗在1年中可发育成相当于18岁年龄的青年人的青年犬。这时期正是狗成长最旺盛的时期,所城的热量大约相当于成长的1倍,可以多喂食一些动物性蛋白类食物。 狗吃不惯硬质专用狗粮怎么办 绝大部分幼犬长到2个月大左右就可以吃硬质专用狗粮了。如果幼犬一时还吃不惯,可以用开水、牛奶或汤先泡软后再喂它们。 怎样判断喂食量是否合适 每只狗的食量大小并不完全一样,刚开始可以喂得稍多一些,再视吃剩的食物多少判断喂食量是否过远多。可以随幼犬长大的过程慢慢增加喂食量。喂食量应该根据幼犬的进食状况,大约3个星期调整一次。 如何投喂高热量肉类食物 幼犬时期为了满足迅速发育的需要,必须让它吃下尽可能多的高热量食物。但如果摄入过多的脂肪,也很容易损坏消化器官。因此可以把肉类中的脂肪部分剔除后喂它,也可以少喂些肉糜等含脂肪较多的食物。 当狗感觉受约束,烦恼,孤独或者感受到压力的时候,释放压力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些具有破坏性的行为。玩具可以帮助狗减轻压力,减小狗破坏性行为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玩具,狗可能会去撕咬任何可以触及的东西,鞋子、书、甚至于床和椅子。 选择一个合适大小的玩具可以帮助你的狗消耗部分精力。有些玩具对于小狗可能还合适,可是当小狗长大以后,可能就显得较小了,应该被丢弃了。象小的橡胶球等小玩具,可能会被长大的狗吞掉咽下去或者卡在喉咙中。丢弃那些玩具碎片和已经被撕碎的玩具。 狗也喜欢多种多样的玩具,有时你需要一次准备四,五件玩具,并且每周轮换不同的玩具。这样会使你的宠物充满兴趣。如果你的宠物非常喜欢某一件玩具,那么最好不要替换这件玩具。 具有攻击性的撕咬可能将玩具咬成碎片,而碎片可能卡在宠物的喉咙中,甚至导致宠物的死亡。具有强烈攻击性撕咬的宠物,应该给它一些硬橡胶或者尼龙制品比较耐用不易咬碎的的玩具。具有半攻击性撕咬的宠物不会将玩具咬成碎片,但是会加剧玩具的磨损,可以给它们一些帆布或毛绒玩具。这些玩具比较柔软,不容易被撕碎。没有攻击性撕咬行为的宠物可以给它们一些软橡胶玩具。 当你给你的宠物买一件新的玩具时,应该看看它对新玩具的反应。如果它拼命的撕咬这个玩具,并且这个玩具不够结实,容易被撕碎,那么你应该及时拿走这个玩具,而去买一个更结实耐用一些的玩具给它。 玩具是由不同材料制作成的,具有不同的耐用性。所以,当你在给你的宠物购买玩具之前,需要了解你的宠物的撕咬的习惯,而选择适当耐用的玩具给它。 聚乙烯和乳胶玩具一般比较柔软,并且被制成各种颜色。有些甚至会发出吱吱的响声,使玩具更有意思。这些玩具一般适于那些没有攻击性撕咬习惯的狗。 橡胶和尼龙玩具比较耐用,适用于那些具有中度撕咬习惯的狗玩耍。这类玩具经常会在上面做个孔,这样当那些喜欢撕咬的狗玩耍时比较有意思。 绳索玩具一般都是由尼龙或棉质材料制成,适用于具有中度撕咬习惯的狗。尤其对于那些喜欢拖拽游戏的狗非常有用,并且这种不软不硬的质地还有助于狗的牙齿健康。 毛绒玩具比较柔软而且比较轻,适于那些喜欢拖着玩具到处跑的狗,不适于那些喜欢撕咬的狗。 帆布玩具容易清洗并且比较耐用,适用于那些比较爱撕咬的狗。 犬的玩具 犬具有啃食性,尤其是城市家养犬,有时食物单一,很可能缺少维生素或某些微量元素,主要表现无原因地啃咬物品,甚至把棉胎等撕成碎片。 为了满足其啃食欲望,除了给予其须啃咬的食物外,可为犬准备一些玩具。木棒和无毒塑料制品等均可,可把这些加工成骨头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目前,犬类用品商店有适合各种犬的玩具,当犬在家中到处啃咬,有意无意破坏家庭物品时,不妨试试这些犬玩具。 冬季天气寒冷,这个时期管理的侧重点应放在防寒保温,预防 呼吸上。注意防寒保温,运动后被雨淋风吹以 及犬舍潮温等都可引起感冒,严重的还可能继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预防感冒的有效措施就是防寒保温 ,加厚垫褥,并注意及时更换,保持干燥,防止冷风;在天晴日暖的时候,加强犬的户外运动,以增强犬的体质, 提高犬的抗病能力。让犬晒太阳不仅可取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并能促进钙质的吸收,尤其是有利于幼犬的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幼犬发生佝偻病。 纵使是长毛品种,由于还没有长齐狗毛,抵抗力不足,特别怕 骤冷和冷风吹袭。帮助小狗御寒的办法有如下 几种:可以在窝内放些清洁的旧毛毯、厚毛巾等,有助于幼犬取暖 。若单独把幼犬买回家饲养,由于已离群,难 以依偎而相互取暖,也少了兄弟姐妹同它玩,以至周身发热,所以比较易 着凉。不要把小狗放在太通风的地方以 防冻坏。尤其是6-8周的小狗,最容易患感冒。如果不懂得料理,最好不要在冬天时买 幼犬。回暖后或等它年纪稍 大些再买。它的抵抗力会强一些。 冬季犬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3-15℃之间。犬舍门可吊草苫,窗子可封上塑料布,对幼小狗的圈舍还可仿照塑料大棚方法进行保暖同时要堵塞墙壁一切缝隙,防止贼风侵袭。有条件的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墙壁之间建火墙等,一般应配置狗床,上面垫上厚垫料,并且要勤换勤晒,保持干燥。天晴日暖时,让狗多晒太阳,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冬季气温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温及进行日光浴,预防冬季呼吸道病和风湿病发生。 冬季管理首先要抓好犬舍的防寒保暖。将犬舍搬到向阳背风的地方,并在犬舍入口处挂上布帘,防止寒风串人;二是垫褥要厚些,并应勤换和日晒,以保持干燥;三是防贼风侵袭,堵好北壁破洞,关好北窗,晴天还要注意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犬舍空气清洁新鲜,减少氨气,预防呼吸道病的发生四是天晴日暖的时候,要带犬外出活动,晒日光浴,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晒太阳不仅可取暖,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并能促进钙质吸收,有利于犬骨胳的生长发育,防止仔犬发生何楼病。 在寒冷的气温下会引起犬体内热能的大量消耗,因此,冬天的饲料搭配中,应增加奶油、内脏及含维生素A及脂肪成分较多的食物,这类饲料可迅速补充热量,增强犬的抗寒能力。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这样做嘛,应该是出现在化学系他们写的论文,如果你想要找的话,你可以到我们百度文库里面自己去搜索一下,应该会有很多你需要的。

宠物的种类繁多,各自的生活习性千变万化,对食物的品种、营养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具体的饲养管理要求将在后续有关章节中详细叙述。此处仅就宠物饲喂的一些注意事项作一简要介绍。 一熟悉生活习性 首先是要弄清楚不同宠物的生活习性。比如蟋蟀喜食豆谷类食物,可以用多种作物的根、茎、果实等加工后喂养;而蜥蜴喜食动物类食品,小老鼠营养价值最高,另外还可喂食昆虫、蚯蚓、一般的肉类、肝脏等;石龙子、美洲鬣蜥、水龙等兼食植物的的品种,可喂食蔬菜、水果等。象胡蝶以植物花粉为食。从食性方面讲,有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你所饲养的宠物喜欢哪些类型的食物,哪些食物不能或不宜饲喂。哪些可以喂生食,哪些应煮熟了才能饲喂……,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适时适量 要根据宠物的生长阶段、生理状况,合理饲喂。要根据宠物生长需要确定每天饲喂次数、饲喂时间。一般幼龄时宜少食多餐。每次饲喂的量也必须控制,不要喂得太饱。过量饲喂或突然更换食物,会影响其消化功能,轻则引起胃肠炎、胃扩张,消化不良,重则引起死亡。宠物胃口不好时,有时索性让其饿上一段时间,以恢复食欲。要知道,很多宠物在未被人们宠养前早已习惯了饥饱不匀的生活,定时定餐,有时它反而感到不习惯。 三食物要卫生 严把“进口”关。比起家畜家禽来讲,大多数宠物都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不易生病。但也不能由此忽视防止“病从口入”。不要用病死、中毒致死的畜禽肉喂食宠物,不喂腐尸、腐虫,不喂腐败变质或发霉的食品。否则,很容易引起消化道传染性或中毒性疾病,而且往往来不及抢救。有人喜欢将人吃剩下的鸡骨鱼刺、残羹剩汤饲喂犬猫等,不仅营养跟不上,还往往容易伤及口腔、咽喉和食管,应该尽力避免。 四营养要全面 日粮营养要全面而均衡。宠物一般体型小、采食量相对较少,因此更要注意饲料营养全面。现在宠物商店有许多厂家生产的宠物专用食品,一般营养搭配都比较合理,无须自己重新搭配。但如果是自己配制饲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配置好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矿物质、维生素等成份齐全,比例适当。对于市售的火腿、香肠等肉制品,可能含有色素、防腐剂等,不宜长期喂用。特别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种宠物以及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最好添加专用营养剂。

论文题目是啥啊?压根不知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