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航天科技论文1000字左右对照图

发布时间:2024-07-03 22:24:58

航天科技论文1000字左右对照图

浩瀚的宇宙魅力无穷,它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志士为之求索探秘。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认识天体和宇宙的奥秘,不屈不挠地探求着。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有一句名言:“人类的天职是勇于探索”,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探索天文知识是人类永恒的科学主题。 天文学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知识以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专业研究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综合系统。 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由目测的太阳、月球、天空中的星星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行星层次,恒星层次以及整个宇宙。 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6千年了。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牛顿力学的出现,核能的发现等对人类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极大地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包括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中都有许多应用。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4米,最大直径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我与航天科技,征文活动,围绕探梦天空,放飞理想主题写一篇600以上的字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航天科技论文1000字左右对照

我与航天科技,征文活动,围绕探梦天空,放飞理想主题写一篇600以上的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2031年,我们也从一个个可爱的小孩渐渐变成了大人,当然,中国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巨大发展。 再一次回想起2011年,年底发射的天宫一号——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在人们的欢呼下,发射出的那壮观景象和天宫一号那庞大的“身躯”,现在想起来,我已经觉得没什么了。现在的它,比二十年前的它更完美,更让我看到它而“望它兴叹”。 想知道天宫一号是干什么的吗?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天宫一号叫做空间实验室,是设立在太空中的实验室。建设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空间实验室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工作。所以,现在航天员就可以到这个空间实验室里工作,为我们取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和宝贵的科学资料。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 二十年前,地球还是一颗水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一的部分被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但是随着人们的破坏,对树木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蔚蓝的水球因为人们“良好”的行为而变得不再那么蓝,大片大片的绿色渐渐变成了荒芜的沙漠,可是这一巨大的变化,无知的人类还没发现,但因为天宫一号把那时的地球拍成照片让人们看看,地球的变化都是因为我们人类引起的。当我们看到那时的地球时,人们惊讶极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应该用实际行动才能挽救地球,才能挽救人类。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们不断地种树,也不再有人会乱砍罚树木,反而更加保护树木,保护地球,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是天宫一号使地球变成一个完美又和谐的地球、社会,同时也拯救了地球,也拯救了人类。

要自己组合一下!学习航天精神,承载民族复兴的责任   一、 引言     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的航天旅程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儿女多年的飞天梦想,长大了中国人的志气,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二、 正文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公馆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贤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有的同学不顾集体利益,一心只为自己。例如他在拌种来回走动,看见一张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还残忍地踢上一两脚,是桌子雪上加伤。又例如是拔河,内部不团结,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始一句警惕学生的话句。   三、 结论      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任重道远。团结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学是基石   我国载人飞船已经成功上天。这位伟大的航天员就是杨利伟。 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练。航天员的基础理论训练共有13门课程。航天员虽然都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经历长期的飞行员生活,重新坐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之许多课程非常陌生,困难可想而知。航天员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课余时间也抓紧学习,就是外出疗养也不忘背英语单词。就这样,基础理论学习结束考试,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良好以上。体质训练是长期的。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坚持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体质训练从不间断。为了控制体重,不少航天员坚持每天跑5000米。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运动会上,中长跑项目的第一、二名都是航天员。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实际上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比如,超重耐力训练,要求飞行员在5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2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40秒;前庭功能训练,训练中,要求航天员自旋转、振动或坐在离心机中,用4倍重力加速度转动并突然停止,还要求闭上眼睛转动脑袋。此外,还有许多训练。  我国航天员的失重飞行训练是在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的。有时一个架次飞了12个抛物线,我们的航天员一个都没有吐。俄方人员敬佩地说:中国的航天员素质真好!  专业技术训练、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些项目要反反复复进行,确保真正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万无一失”。  训练是艰苦的,考核是严格的。在5年的时间里,航天员圆满完成了所有项目的训练。航天员面临的是非常危险的训练,而他们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艰苦训练。我们要学习航天员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本文来自: 作文屋( ) 详细出处参考: 两弹一星、无人太空飞行、杨利伟上天,每一次突破,都是航天人大胆创新的结果。“不创新,毋宁死”,创新的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了航天人的血脉和思维里。承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航天人,充分利用自己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在航天大厦的开发设计上更是大胆创新,这也使得航天大厦在中心区众多的写字楼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航天大厦———中国航天集团在南中国开发的标志性建筑,作为深圳CBD首席商务印象,传承着中国精神,雄踞中心区,扼守西门户。首次采用无次梁,高人一等传统写字楼在设计上,因为有很大的跨度,这样就需要次梁来辅助承重,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不可或缺的次梁,使得建筑物在空间布局上受到影响。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本来8米的层高,因为另有次梁,在装修上就要进行处理,使其在同一平面,这样8米的层高无端就矮了几公分,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航天大厦的发展商充分进行创新,并善于将航天科学技术和普通民用技术紧密结合。航天大厦着重考虑建筑空间的实用价值,巧妙采用预应力,并首家采用无次梁建筑技术。由于减少了次梁,空间部分也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这样充分保证装修后室内的净高。据了解,航天大厦能将8米的层高演变成0米的净高空间,巧妙的为企业打造出宽大阔绰的最佳商务平台。正因为在空间上的“高人一等”,这里的天空更加高远,这里的眼界更为开阔,这里的思想更加自由。阳光生态内广场共享普通的办公楼,是千篇一律的枯燥大堂,然后是电梯,各自黯然走进自己封闭的“鸽子笼”,缺少人性关怀,了无生机。这种情形更是催生了都市里的一种流行“病”———亚健康。严谨的航天人崇尚生活的情趣,关注都市人生理、心理的健康,处处体现一种人文情怀。在航天大厦的设计上,这一点也是显露无遗。航天人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独有的700平方米共享式生态阳光内广场。这是一个有遮蔽、高质量的城市广场空间,南北互通的双绿化入口大堂,既合理组织了进入办公及商业区域的人流,又为办公人士提供了一个共享、休闲、交流的广阔空间。开阔宏大的空间,充分体现楼宇的尊华与气势,对人性的关怀,营造出舒适优雅的商务格调。14米高主大堂,气势恢弘航天人的梦想是蓝天,气干青云,扶摇而上。即使是普通的大堂,航天人也在上面做足文章,力求创新,彰显与众不同的气质。14米高主大堂气势恢弘,这更是航天人梦想的延伸。高度空间成就高度事业,心胸从此开阔,一种与众不同的尊贵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更为开阔,空气也更为流通,也更显生态、健康。另外,建筑设计上,航天大厦一改商务空间千篇一律的外表,将建筑意识与当代美学进行完美的融合。双重大堂布局,突破写字楼狭小壁垒,营造无可比拟的商务交流氛围,开创独属成功者的的商务新境界。总之,种种创新,是航天精神的一种延续,当然,也以成本的增加为代价。而最终的结果则是航天大厦在品质上的提升,以及在中心区众多写字楼中的脱颖而出。

是小鬼耶~居然偶尔看到你这个问题了……

航天科技论文1000字左右对照怎么找

我的航天梦自从杨利伟叔叔驾驶着神舟飞船飞往太空之后,我的心中就隐藏有一个“飞天梦” 。什么时候我也能驾驶着宇宙飞船傲游太空呢?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来到2022年,经过了一丛又一丛的选拔之后,我成了一名光荣的女宇航员。几个月的训练后我终于踏上了飞向太空的飞船。这时,我已经来到太空。第一件事就是先和美丽的地球妈妈照一张合影。然后,飞到南极的上空用自己发明的特殊材料把臭氧空洞补得严严实实,让地球妈妈重新穿上美丽的外衣。然后用吸尘器把从地球冒得浓烟、尾气吸得干干净净。之后去惩罚那些发起战争的国家,把他们的作战武器全部用特制“龙卷风”收起。让世界不在笼罩在战中的烟火中,维护世界人民和平。第二天,我以地球使者的身份驾驶着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飞向狮子座、水瓶座、双子座……到它们的星球上去做客,看一看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告诉他们我们地球的特色:我们地球上的人民是善良而又喜爱和平并且厌恶战争的,我们也向往太空,想和你们做朋友。也欢迎你们到我们的星球上去做客。把地球上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送给你们。我还要做人类飞向太空的“先锋”去了解太阳发热的秘密,发掘月亮上的宝藏;抓住彗星的尾巴,看看它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亮晶晶的东西;找到飞往其它星球的路,画出一张宇宙的旅游图,让人们可以经常去别的星球度假;我要学会所有星球的语言,把它们写成课本,让地球上的人们学习后可以自由地和外星人交流。叮铃铃。。。。。。。。。我被闹钟惊醒啦,发觉这是一场梦!今天这是一场梦,愿明天这就是现实。

是小鬼耶~居然偶尔看到你这个问题了……

一声巨响震破了山谷的寂静,灿烂了群星闪烁的夜空,在灯光的照射下,火箭上印着的五星红旗分外鲜艳。此时是2031年的 11月20日。 记得美国航天计划的第一批宇航员里有个叫格林的说过:“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仰望星空,看着那些闪闪发光的星星在想,那上边有什么东西,我们怎么去呢?”于是,我便像他一样对那浩瀚的太空有了渴望。 在20年后的今天,我已是一名优秀的发射和系统工程师,并在轨道运行中担任飞行员。而今天恰好是我的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在这之前的每一天,我都在刻苦的钻研火箭技术,学习飞船结构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顽强的锻炼身体,一切的努力也就要在今天得到回报了。 晚上的10时15分,所有的工作人员准备就绪,我也平复了我心中的激动向“发现一号”走去,接着我在心中默数着:“五、四、三、二、一 轰”一声巨响后,火箭点火升空,火箭的尾部喷射出长长的红色火焰,发射场的上空响起震天轰鸣,“发现一号”疾速的向太空飞去,像夜空中的流星一般,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终于刺破青天,把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写上太空,在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接着,飞船环绕地球运行14圈,安全飞行了17小时30分,60万公里,比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五”还要快了四个小时。然后直奔土星,在飞船接近土星的最近点的之前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条像光环一样样的模糊的白带,像天上的仙女身上缠绕着的白纱,把土星衬托的格外美丽,真不愧是第二大行星啊! 周围的光环由寒光闪闪的冰块组成,这些冰块就像是数不清的雪球,把土星整齐地围在了光环里面,它大体呈椭圆形,比木星显得扁,在表面是灰色,暗绿色,褐色等颜色。像一颗彩蛋一样的悬挂在太空,由于大气温度很低,约为零下170°C左右,所以我没有顺利地进入土星去探测更多的土星奇迹。只是在土星表面发现它的大气主要由氢、氦、水、甲烷等气体及结晶构成的,还拍下了一张张漂亮的光环围绕土星的照片。 在我完成了一系列的任务,我便向地球发出请求,说明我已完成了任务。在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后,我回到了亲爱的地球家园,看到有很多人在欢迎我的归来,我感到非常的自豪。真的,能为祖国做出微薄的贡献,我无怨无悔!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4米,最大直径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航天科技论文1000字左右对照怎么写

每当遥望天空,我就想立刻变大,穿着乳白色的宇航服,驾驶着宇宙飞船,去遨游浩瀚的太空,看一下我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不是有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诗吗?只有离开地球,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要到其它星球上去探寻新的生命,去解开无数的科学猜想……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02年12月30日,中国的“神舟”飞船四战四捷,一次次地震撼着人们,可是中国并没有停止航天脚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00整这个令所有华夏儿女难以忘怀的日子,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带领着中华民族百年的飞天梦想成功地遨游太空,华夏儿女的身影第一次闪耀在浩浩宇宙,华夏儿女的声音第一次响彻宇宙!之后,又一个令人值得纪念的时刻来临了,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聂海胜和费俊龙两位中国航天伟人驾驶着“神舟”六号又一次飞向了浩瀚而神秘的宇宙,这一次华夏儿女的脚印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印在了浩瀚太空之中,五星红旗那娇艳的身姿展现在茫茫太空。中国,加油!请你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我们没有让中国失望,2007年10月24日15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从西昌大山深处的发射场腾空而起,到冲进云霄天际,“嫦娥一号”在人们视线里不过停留短短的20多秒,发射成功似乎就在一瞬间。然而,这瞬间却凝聚了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多年的辛苦付出。此时此刻,我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盈满了眼眶,中国人民的千年奔月梦想终于实现啦!宇航员叔叔,我非常羡慕你们,因为你们能够乘坐飞船在太空中自由翱翔。宇航员叔叔,看看吧,我一定会成为像你们一样的航天英雄!宇宙,敞开你那无比宽广的胸怀吧,长大以后,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险阻,我也一定会乘坐着宇宙飞船去拜访您的!

凡事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吧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航天科技为题,围绕航天科技的种种展开详细描写,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正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航天,是我始终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官员万户一样勇于为梦想而奋斗;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勇于飞向天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一样勇于探索和发现。每每听到有关航天的故事,看到有关航天的新闻,总会牵出我童年的飞天梦。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经常听爸爸妈妈提到杨利伟叔叔,夸他了不起,称赞他是航天英雄。英雄?幼稚的我那时还不大懂‘英雄’二字的含义,但是看着大人们满脸羡慕的表情,我不由得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当英雄。渐渐地,我上了小学,翻开词典,我真正知道了英雄的含义;英雄就是令人敬佩的人。当我真正明白英雄的含义后,我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当英雄,而且要当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英雄。”光阴似箭。虽然童年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识多了起来,还知道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看到了古代人民对天宫的向往。后来,我还知道了古代官员万户的飞天故事,他那敢于为飞天梦想献身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当然,航天飞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也听说过航天飞船在空中爆炸的消息,但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了我对航天的渴望,都抹不去我的航天梦。现在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神五神六接连上天,又发射了嫦娥卫星,还制定了登月计划。看着这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我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以后好好学习,勤奋读书,掌握航天知识,锻炼航天本领,早日实现我的航天梦。啊,航天,我的梦!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今天,载人航天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内涵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不辞辛劳、艰苦创业———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洒下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几代航天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克服了无数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 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广大航天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科研人员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航天员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冲击,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主创新、求真务实———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展,靠的正是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瞄准当今航天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进展。中国的载人航天走的是一条与世界上任何航天大国都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投入少、效益高的道路。速度与效益,需要极高标准的工作质量。“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人严谨求实的作风。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突破,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包括了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七大系统,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投入研制、试验和协调配合的单位多达3000多个。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又一次空前迸发。无论科研人员还是保障人员,无论火箭、飞船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用齿轮咬合般的协作精神,汇聚成了助推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他们的事迹是一个时代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今天,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是金钱。而航天员们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只会走入歧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需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此时更应该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 大力弘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即将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中国来说,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大力弘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我们应当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样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保证。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正成为我们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航天科技小论文1000字左右

是小鬼耶~居然偶尔看到你这个问题了……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今天,载人航天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内涵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不辞辛劳、艰苦创业———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洒下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几代航天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克服了无数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 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广大航天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科研人员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航天员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冲击,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主创新、求真务实———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展,靠的正是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瞄准当今航天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进展。中国的载人航天走的是一条与世界上任何航天大国都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投入少、效益高的道路。速度与效益,需要极高标准的工作质量。“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人严谨求实的作风。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突破,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包括了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七大系统,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投入研制、试验和协调配合的单位多达3000多个。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又一次空前迸发。无论科研人员还是保障人员,无论火箭、飞船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用齿轮咬合般的协作精神,汇聚成了助推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他们的事迹是一个时代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今天,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是金钱。而航天员们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只会走入歧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需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此时更应该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 大力弘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即将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中国来说,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大力弘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我们应当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样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保证。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正成为我们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探梦天宫,放飞理想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卫星,我也十分期待我国的航天事业更进一步。 天宫一号又叫做空间实验室,是设立在太空中的实验室。在人们的欢呼下,庞大的“天宫一号”发射了。发射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空间实验室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就能开展工作了,所以,“天宫一号”建筑、设计的十分周到。这样,航天员们才能够为我们取得大量实验数据和珍贵的科学资料。 不光是在建筑上十分完美,在这“天宫一号”的名字上都含有特殊的由来。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在此之前,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 “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此次“天宫一号” 的航天员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将一起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为我国航天事业中出巨大的贡献!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4米,最大直径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