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俄乌战争论文参考文献最新

发布时间:2024-07-04 17:35:04

俄乌战争论文参考文献最新

答:从1904年到1905年,俄国和日本出于各自在中国(主要是中国的东三省)和朝鲜的利益而进行了这场战争,这些地区对两国都具有战略重要性。在战争爆发前,日本提出要解决冲突,但却遭到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拒绝(NicholasII,1868—1918),日本很快断绝了与俄国的所有外交关系(于1904年2月6日)。2天后,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旅顺港(亚瑟港)的俄国船只进行一次突袭,2月10日,日本正式与俄国宣战。陆地和海上的战斗形势对俄国军队来说很糟糕,俄国无法补充兵力或供给以抵抗力量强大、纪律严明的日本人。1905年年初,战争在俄国国内已经不得人心,俄国爆发了革命,进一步削弱了国家取得胜利的决心。在曰军围困旅顺8个月后,形势开始明朗,俄国无力进行战斗,另外,战争对日本来说代价昂贵,日本寻求美国干预解决冲突。狄奥多•罗斯福总统开始介入对冲突的斡旋,经过1个月的努力,1905年9月5日,双方在新罕布什尔朴次茅斯一个造船厂签订条约,条约的条款如下:俄国将位于日、俄两国之间的萨哈林岛南部半片领土割让给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岛又重归俄国),朝鲜处于日本保护之下,俄国将中国辽东半岛租约转手给日本。就这样,日本成为在世界舞台上的一股力量。

1、俄乌局势论文参考文献2、乌克兰事件给我们的启示3、乌克兰局势最新进展4、2022年乌克兰战争感悟与收获5、乌克兰战争心得体会800字正是得益于重视粮食安全和可持是什么。2月19日,乌克兰政府说,两名乌政府军士兵在同乌东部民间武装的交火中死亡。俄罗斯军方说,俄方打死从乌克兰潜入俄罗斯的“破坏分子”。乌克兰否认这一说法。2月是什么。

俄乌战争相关论文最新文献

答:从1904年到1905年,俄国和日本出于各自在中国(主要是中国的东三省)和朝鲜的利益而进行了这场战争,这些地区对两国都具有战略重要性。在战争爆发前,日本提出要解决冲突,但却遭到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拒绝(NicholasII,1868—1918),日本很快断绝了与俄国的所有外交关系(于1904年2月6日)。2天后,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旅顺港(亚瑟港)的俄国船只进行一次突袭,2月10日,日本正式与俄国宣战。陆地和海上的战斗形势对俄国军队来说很糟糕,俄国无法补充兵力或供给以抵抗力量强大、纪律严明的日本人。1905年年初,战争在俄国国内已经不得人心,俄国爆发了革命,进一步削弱了国家取得胜利的决心。在曰军围困旅顺8个月后,形势开始明朗,俄国无力进行战斗,另外,战争对日本来说代价昂贵,日本寻求美国干预解决冲突。狄奥多•罗斯福总统开始介入对冲突的斡旋,经过1个月的努力,1905年9月5日,双方在新罕布什尔朴次茅斯一个造船厂签订条约,条约的条款如下:俄国将位于日、俄两国之间的萨哈林岛南部半片领土割让给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岛又重归俄国),朝鲜处于日本保护之下,俄国将中国辽东半岛租约转手给日本。就这样,日本成为在世界舞台上的一股力量。

一、国内关于俄乌战争的两极化认识乌克兰战争是自媒体时代的第一场战争,自开战起就产生了以往战争所不具备的强大信息流,最近几天,微博和微信所有热点话题几乎都是关于乌克兰冲突的。有心人可以发现,这些自媒体或通讯工具中传播的最新战报之类的信息,多数是未经核实的假消息。很多学者都认为俄乌战争开创了战争的新形态,自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交战双方都不断制造符合人们胃口的虚假信息,利用传播效率极高的自媒体投喂给受众,左右大众情绪,进而影响各国政府的外交决策。

乌克兰局势还是非常复杂的情况,据报道不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直接较量,还有各种组织和多个国家的力量参与其中来应对局势,是多维较量。

俄乌战争论文素材

论点:出路在于坐山观虎斗。论据:1,我们是中国人,既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乌克兰人,也不是欧洲人或美国人。2,俄乌战争如果持续下去,对我们是有利的。1)俄罗斯向欧洲出口能源受阻,就只好把能源低价出售给我们。我们可以高价转卖给欧洲赚取差价。2)俄乌战争吸引了西*阵营的注意力,让我们有了更好的和平发展的空间和时间。3)消耗了双方的实力。欧洲和俄罗斯的实力被消耗,对中美总是有利的。3,虽然战争持续下去对我们有利,但我们也不好出手干涉,让战争持续更久。4,所以我们就只好看戏。

呼吁和平,应该以此为戒,号召大家坚守和平。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应以俄乌战争为戒,更加珍惜和平,更加维护和平,构建和谐、幸福的地球村。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中国人民不会面临战争的可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为自己的国家感到无比骄傲!在未来,我们也要为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贡献力量!

以俄乌战争为主题的论文

俄乌冲突的小论文可以帮 出提纲,完成正文全文,格式自己处理哦

呼吁和平,应该以此为戒,号召大家坚守和平。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应以俄乌战争为戒,更加珍惜和平,更加维护和平,构建和谐、幸福的地球村。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中国人民不会面临战争的可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为自己的国家感到无比骄傲!在未来,我们也要为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贡献力量!

这几天媒体都在报道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的新闻。一天早上,老公也在客厅吧嗒吧嗒讲这事,大概是看了新闻。老公说,现在乌克兰住高层的老百姓可倒霉了,停电停水停天然气,买不到东西(商铺都停业),物价还飞涨,猕猴桃涨至一百元一斤。我问,那一百块是乌克兰币还是人民币呢?老公回答不清楚,抖音上也没讲。不论以上信息是否属实,但战争中受伤害最深的一定是底层生活的普通老百姓。谈起战争,我们这代人没有啥太大的感受,因为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更不知道战争为何物。以下是俄乌战争给我带来的三点思考。 一,让孩子了解战争。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没什么压力,导致他们责任感和上进心有所欠缺。比如,不爱做作业,不爱家务劳动,所有费脑出力的事情不愿意干,仿佛所有的事都是爸爸妈妈天经地义该做的。了解战争,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就知道活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有多么的幸运,应该珍惜和感恩。具体做法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纪录片、看爱国电影,买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历史书籍等。二,战争离我们远吗?一天上午,我在公交车站等车,身旁站着一对年轻情侣,其中男生望着对面小区办公楼门前飘扬的五星红旗说,红旗多鲜艳啊,要是在乌克兰,咱现在还上个屁班啊!虽然话有点粗鲁,但话粗理不粗,生在祖国强大的怀抱中,我们是何等幸运。他国的战争,并非与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几天,网上报道因为我国有些网友在网上随意评论乌克兰国家,导致乌克兰的有些人对在乌的华人产生敌对情绪。还有我切身感受到的是我们粮油店的供货商告诉我们面粉要涨价,食用油要涨价,至于涨多少,还在待定。抖音上也说,小麦的涨幅达到14年来的新高。听很多分析俄乌战争的报道,我们也知道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是唇寒齿亡的道理,我们更希望俄乌战争快点结束,早日实现和平。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也不要在网上随意恶意去评论乌俄之战。也许我们普通人做不了啥,但我们可以保存心底的那份善良,同情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如果换位思考,我们同他们不也是一样的心情吗?三,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战争恐慌?那打仗了,我们要不要反应过度呢?这几天,朋友圈、公众号都被俄乌战争的新闻刷屏了,分析战争原因的,分析战争局势的,还有告诉大家如果发生战争如何逃生的,确实有一种我们置身于战争之中的感觉。我老公的反应是赶紧给家里买了两件矿泉水,然后告诉我,我们家住高层,家里一定得备点水和吃的。有道理,最好再备一个救生包之类的玩意,以防万一。我认为这些反应都属正常,粮食备个两个月的,矿泉水饼干之类的也买点,以防停水停电,或者疫情反扑,到时不会乱了方寸。然后,该干嘛干嘛,努力工作,谨慎投资,节约消费,保持家中有一定的现金流。家是千万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管好自己,国就有了强大的力量。最后,相信党相信伟大的祖国,有能力守卫我们美好的家园。

俄乌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历史 必修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 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右图是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A.反映了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了国共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C.反映了中共抗日的游击战术

D.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大海中

9.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12.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 文章 (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③《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 文化 》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3.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是“有权利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尼西阿斯说:“男人就是城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享有公民资格的多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子

B.男性公民,可以参与公民大会,拥有城邦权力

C.排斥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的民主权利

D.公民的出现表明政治上血缘关系开始取代地域成分

14.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根本要求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17.朱自清在《论 标语 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18.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C.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D.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2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发展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6分)

22.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8分)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4分)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

材料二第二条……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材料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照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 措施 ?(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是怎样的?(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很多权力中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4)材料三、四中,反映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答案

[“拜高堂”,体现了“敬祖”,故是宗法制。]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

[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这正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从材料中“行程两万”可判断是在长征途中的事,从“挽国邦”进而可判断是遵义会议。]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21.(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皇权独尊。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影响深远。

(2)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

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异同点:①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22.(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23.(1)1949年。

措施:1955年,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

(2)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西欧、日本崛起;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4)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检测试题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检测试题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 高一历史必修一考点知识

★ 高一必修一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五国”,为了彰显其国家独立的“决心”,在 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先后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去俄化”运动。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中亚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去俄化”运动?“去俄化”运动的得与失又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跟大家简单聊聊。

自1991年9月宣布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为了彻底摆脱苏联“痕迹”,彰显其国家独立性,在 历史 、语言、文化等领域,开启了大规模的“去俄化”运动。

1)确立乌兹别克语为“国语”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在宪法中明确规定,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语,是乌兹别克语”, 并在后续颁布了多项法律,进一步明确了乌兹别克语的“国语地位”。作为对比, 俄语受到了极大限制。 数据显示,在国家独立之初,俄语学校的数量一度减少了50%。

另外,很多在苏联时期出版的俄语书籍被销毁,甚至一些苏联(俄)时期的俄语档案资料也被销毁了。

2)文字的“拉丁化”改革

众所周知,古乌兹别克语一直使用阿拉伯文字母进行拼写。苏联时期,乌兹别克语改用俄文字母(西里尔文)进行拼写。

1993年9月,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了一项名为《关于使用拉丁字母拼写乌兹别克语》的法律, 正式开启了“文字拉丁化”的进程。 该法律规定:

3)大肆排挤俄罗斯族裔居民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在本民族居民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俄罗斯族裔居民的“上升通道”几乎被“封死”。

“在乌兹别克斯坦议会的3名副主席和各委员会的领导人中,仅有1名俄罗斯人;在各州的领导人中,没有一个是俄罗斯人,在企业和机关的领导人中,俄罗斯人不断减少”。

一言概之,当地的俄罗斯族裔居民, 很难获得在国家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机会。

4)地标性建筑的“去俄化”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 大量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地标性建筑物,都被官方拆毁了 。

1992年,为纪念塔什干大地震(1966)灾后重建的“苏联建设者纪念碑”被拆除。2009年11月,始建于1973年,位于塔什干市士兵荣誉公园的“祖国保卫者纪念碑”也被拆除

2015年,在塔什干市国立阿力什尔·纳沃伊大剧院翻修后的竣工典礼前夕,镶嵌于该剧院墙上的刻有著名设计师阿·维·休谢夫(红场列宁墓的设计师)名字的大理石纪念铭牌,也被官方拆除了。

5)“苏联史观”的重塑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在本国学生使用的 历史 教科书中,“伟大的卫国战争”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取代。与此同时,苏联从过去的“解放者”,变成了“俄罗斯殖民主义帝国”的化身。至于乌兹别克共和国作为苏联加盟国的这段 历史 ,被视为 “苦难、屈辱和被剥削的一段经历”。

另外, 以“十月革命节”为代表的大部分“苏联节日”被取消 ,仅有“胜利日(5月9日)”得以“幸存”。只不过,“乌兹别克斯坦版本”的“胜利日”,已经与“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没有了太多关联,因为这个节日纪念的对象,是 “几百年来英勇无私保卫乌兹别克国家边疆、为使国家获得独立和自由、人民过上和平生活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乌兹别克)英雄们”。

作为对比,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乌兹别克人在文学、戏剧等文化领域取得的成果,苏联在当地兴建学校、工厂、医院的举措乃至全苏人民帮助塔什干震后重建的 历史 事实,或者一笔带过,或者干脆被无视掉了。

1)确立和巩固国家的“独立身份”

对于独立国家而言,首先解决的问题,便是国家独立身份的有效稳固。但不可否认的是, “中亚各国的 历史 记忆、文化传统甚或经济政治基础,都与‘苏联(俄罗斯)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亚国家只能通过简单粗暴的“去俄化”运动,甩掉这一“沉重”的 历史 包袱。

于是,乌兹别克斯坦通过重塑苏联史观、确立乌兹别克语为国语、取消“苏联节日”等措施,“物理清除”了国家境内的“苏联印记”, 旨在向世界明确“新生国家由乌兹别克人主导”的既定事实。 换言之,“去俄化”举措,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乌兹别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振民族士气。

2)苏联(沙俄)时期推行“俄罗斯化”的“反噬”

16世纪60—80年代,大肆对外扩张的沙俄先后吞并了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1876年,他们彻底征服了乌兹别克“三汗国”的“独苗”——浩罕汗国( 拓展阅读: 一文概述:新疆“和卓”的前世今生)。 至此,整个乌兹别克地区被并入沙俄版图。

在完成征服后, 沙俄在当地大力推行殖民化和“俄罗斯化”政策。 他们用行政手段推行俄语教学、开办俄语学校,残酷打压乌兹别克人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甚至禁止当地穆斯林使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诵默经文。

显而易见,这种“大民族沙文主义”举措,必然会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拓展阅读: 理性讨论:为什么乌克兰如此痛恨俄罗斯?)。

苏联时期,当局不仅在中亚各加盟国继续推行“俄罗斯化”举措,还鼓励和号召俄罗斯人以“开发和建设边疆”的名义, 向中亚移民。 数据显示,截至1989年,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的俄罗斯人已经高达166万。

在 干部任用上 ,苏联当局更倾向于任用俄罗斯人, “(乌兹别克等)中亚各民族的干部,很少被结合到苏联国家政权机关中去”。 在苏联军队中 , “来自中亚的士兵很少直接加入战斗部队,更当不了军官。他们的技术水平、教育水平比较低,没有一个具备充当苏联领导的能力” ( 拓展阅读: 一文概述:苏联民族政策的演变轨迹)。

另外,苏联推行的语言政策,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中亚加盟国, “本民族语言”一直没有获得与俄语“平起平坐”的地位(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过度”的民族语言政策,埋下了苏联解体的伏笔)。

可以预见,这些带有“大俄罗斯”意味的政策的颁布与施行,严重伤害了中亚各地人民的民族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俄语乃至俄罗斯人产生逆反和排斥的心理,也实属意料之中。

3)向土耳其和其他西方国家主动示好

有趣的是,在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之初, 一直与土耳其保持着颇为亲密的关系。 在1992年—1993年间,时任总统卡里莫夫多次强调, “自己一直把土耳其当作效仿的样板”。 与此同时,他们还请求土耳其, “在外国和世界组织中,为乌兹别克斯坦发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卡里莫夫愈发“感觉到了不对劲”。 后来,他在《临近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一书中指出: “ 历史 上我们属于突厥语大家庭,但我们的人民要坚决抛弃‘大图兰’这一沙文主义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图兰’是地区突厥语各族人民文化共同体的象征,而不是政治共同体的象征。”

与此同时, 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推动和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 旨在寻求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和支持。

1997年7月,美国出台了新的中亚战略,旨在将中亚国家打造为自己的“战略能源基地”和“制衡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支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乌关系变得愈发密切,前者一再加大了对乌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其他西方国家见状,也纷纷以提供贷款、建设合资企业等形式,主动与乌兹别克斯坦“拉关系”。

由此可见,乌兹别克斯坦推动的“去俄化”举措,也在很大程度上 蕴含着“向西方国家主动示好”的内涵。

1)国家经济建设

在国家大力推行“去俄化”举措的背景下,当地的很多俄罗斯族(包括其他俄语系民族)居民选择主动离开。

数据显示,1989年,境内的俄罗斯族居民,共有165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到了21世纪初,在当地居住的俄罗斯族居民已不足112万人,“缩水”至总人口数的%。

由于很多俄罗斯族居民从事医疗、科研、技术、管理等“高精尖工作”。基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这些高水平人才的主动离开,是一次较为严重的“人才外流”事件。换言之,对于新生的乌兹别克斯坦而言, “去俄化”运动带来了负面影响,是肉眼可见的。

2)俄乌两大民族的关系

前面提到,苏联(沙俄)官方在中亚加盟国推行的“俄罗斯化”举措,让当地居民对俄语乃至俄罗斯人,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心理。因此,在乌兹别克斯坦宣告独立后, 当地的俄罗斯族居民成为了官方和民间的“双重报复对象”。

在干部任免上,俄罗斯族居民不仅难以获得领导岗位,还在就业等方面备受歧视。如果单位效益不好,首先被裁掉的就是俄罗斯族员工。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甚至当街辱骂和殴打无辜的俄罗斯族居民。换言之,在国家独立之初,不少俄罗斯族居民的人身安全,都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 俄乌两大民族原本较为和谐的民族关系,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

3)乌兹别克语言的发展

实际上, 乌兹别克人对于官方主导的“文字拉丁化”改革,并不是十分感冒。 除1996年开始上学的小学生外,大部分居民更习惯于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乌兹别克文。因此,乌兹别克语的“拉丁化”改革,进展得十分缓慢。

实际上,直到今天,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很多领域,依然处于“两种文字并存”的状态。

一言概之,“去俄化”举措, 似乎也并未对乌兹别克语言的发展,起到想象中的促进作用。

4)文化与教育水平的发展

在苏联时期,乌兹别克共和国出版了大量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包括科学著作、文学作品、专业文献与论文在内的高质量乌兹别克文书籍。但是,由于文字拉丁化改革, 年轻一代很难通读这些读物。

另外,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乌兹别克文书籍,出版数量相对很少。因此,年轻一代的阅读量与老一辈人相比要少得多, 社会 的平均文化水平呈现出了走低态势。

另外,由于文字拉丁化举措,致使过往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乌兹别克文教材无法继续使用。于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眼前—— “各级学校均缺少高水平的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乌兹别克文教材”。 原因很简单,既精通拉丁版乌兹别克文又精通本专业的学者,实在是少之又少。

以高等教育为例,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学生们为了学习, 只好“就近”使用俄语教材和参考书。 但是,他们的俄语水平极为有限,很难通读这些高质量的俄语书籍。因此, 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等教育水平,同样出现了幅度不小的下降迹象。

一言概之,“去俄化”举措的实行, 似乎不仅没有推动国家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

实践证明,对于乌兹别克斯坦而言, “去俄化”运动是一把双刃剑。 “去俄化”运动的推动,固然增加了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但从负面角度看,因为“去俄化”运动,国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蒙受了不小的“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

由此可见,在国家内外局势均较为稳固的大背景下,当局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审视和研判“去俄化”运动对国家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言概之, 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不应该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给出编号,并在文章中引用的地方上标此编号,注明引文出处:作者、标题、出版社、日期<刊期>页码(宋体,5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