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大一西方经济学理论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6:38:15

大一西方经济学理论论文范文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理论的教授,使学生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地方 财经 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其教学应该结合地方院校转型思路进行改革,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授课 方法 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以新常态为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学 教育 也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培养面向市场并为市场服务的人才是经济学教育的最终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财经类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 能力,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其二次就业能力。但在短期内,却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给学校的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重,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内容广泛、前沿性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应当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国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复苏情景的方法进行探讨,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及课堂互动有显著作用,能够弥补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经济学实验来解释和检验微观经济学理论,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美国经济学教育协会的大力倡导。诸多经济学家也针对“完全竞争的新古典理论检验”“寡头市场的价格形成”“柠檬市场”“公共物品搭便车”等问题都设计了精巧的课堂实验。国外的研究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实验软件和实验平台建设也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 出国 内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和实验,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增加,促进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改善。

二、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从微观经济学教学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授课内容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来源于微观经济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市场机制、需求、供给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缺乏社会 经验 和社会观察力,普遍感觉经济学抽象难懂,导致许多内容难以理解。国内教材编写内容偏重于理论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习题也偏重于理论。碍于授课时间和实践条件等原因,学生经过讲授式学习,仍不能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不能应用所学理论。如何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经济学素养,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

(二)授课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都比较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知识保持率最高的是主动性学习,模拟实际案例,主动做事和参与的有效率高达90%;讨论和演讲的知识保持率达到50%;如果仅是被动听讲,知识保持率仅为20%。改变传统的听讲课堂,教师设计以探究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和自主性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可有效运用分享与参与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背景,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以项目汇报演讲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讨论。目前各高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日益重视,还可借助实验室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资源和辅助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的传播、人的认知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层次模糊

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培养目标清晰,学科设置在不同学习阶段差别化特征较为明显。例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及耶鲁大学等名校课程的设置层次鲜明,分为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研讨班。相比之下,国内地方财经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课程设置的层次不够明显,多数将其统一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面对层次、基础、目标各不相同的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渐次提高的特点。其次,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比较注重学科和理论发展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共同分析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鼓励思考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思维模式更加多元和活跃。国外经济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丰富,一年级多为通识教育,经济学原理作为公共课,在随后二年级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将系统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目标定位细化,如斯坦福大学强调三项目标定位:熟知现代社会各类经济现象、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技能、具有评估公共政策的实际才能。相比之下,我国各学科间的划分界限仍比较严格,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较少,对学科发展前沿关注度也不够高。

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与授课方法改进

(一)课程目标定位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即基于经济人假设,在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最优选择。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与学习中,应始终贯穿着对经济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各种现实,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运用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微观经济学课程目标设定上,要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直觉为主”指的是在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经济直觉”就是一种用经济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凯恩斯曾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了解基本原理,更是 思维方式 的训练。对于初学经济学的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培育经济学直觉上,对其经济学素质的构建将大有裨益。“工具为辅”指在强化经济思维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必要的数理分析,培养 逻辑思维 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与经济思维相比,数理工具处于“辅助”的地位。“突出实践”意味着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建设必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把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从“黑板经济学”到“生活中的经济学”的飞跃。

(二)综合利用各种实践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还原到现实经济生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案例、实验中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方法。

1.以复苏情境法进行案例教学

采用“复苏与再生”情景法,选取经典和成果案例,结合环境、结合情景和结合演化三部分构成,设计“模拟表演”“模拟设计”,把交易过程再现,尝试生成和测试案例,尽可能使案例研究结论贴近现实,加强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与分析。在案例的选取上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设计案例。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众多经典案例,但大多来自于西方国家,还有一些案例年代久远,会让学生觉得脱离现实,说服力不强。从报刊、网络上选取当下新闻 热点 为案例,取材于日常生活,又能反映热点问题,本土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激发学习热情。案例在体现知识性和时代性的同时,表现出了趣味性和实践性。如以 春节 期间购买回家火车票的案例,增强学生对需求规律及需求、供给弹性的理解;以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变化的案例,体现价格歧视和消费者剩余的理论分析。以情境复苏法进行案例分析,还原真实经济情境,理论与所设的经济情境相呼应,激发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增强对经济情境的思考和体验,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使得微观经济学教学回归真实世界,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问题的敏感性,又锻炼了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2.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运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游戏中深刻理解经济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国内诸多著名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通过实验课堂,学生主动参与并思考反馈,改变被动式听讲的单向信息流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研究潜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我校的经济学综合实验课堂上,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市场竞价销售等环节实景模拟参与某个产品的生产、买卖过程,对市场竞争中价格机制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及背后的深刻原因有了亲身体验。通过模拟实验启发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深入思考,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应用创新能力,是未来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和条件,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微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方法的思路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清晰多层次教学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衔接的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力求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结合,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接轨,培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主动式学习改变大学学风,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创新性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实证中的思辨———论经济类实验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4).

[2]吕晓英,蒲应龚.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3]王尉东.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5).

[4]马先标.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探讨.中国大学教学[J],2012(2).

[5]逄锦聚.妥善处理经济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二:课程改革微观经济学论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首先,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并结合定性分析,其理论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化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经济学理论的求证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数学知识推导得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掌握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学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切合实际的案例比较少

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二)课时相较与内容偏少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48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教学教过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二)丰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程改革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生动的案例课程改革,能够生动演示所学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入我国当前的热点问题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程度更深入了。案例教学在现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今后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也要注重对我国经济事件的研究,分析我国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例如,生产理论中谈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就可适当引入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理论。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2. 微观经济学论文

3. 大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4.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

5. 西方经济学论文

6. 经济学论文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后发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 论文报告 ● 作品简介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

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思考

一、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特点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数学基础薄弱。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学生普遍具有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由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该课程一般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其他专业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而学生大一的时候仅仅学了高等数学,概率和统计还没接触,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普遍不愿进行定性分析,一看到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

2.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院学生对老师授课课程中关于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很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图形、表格、函数公式推导等内容时则表现得较迷茫。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方法需要用到数学思想,理性成分相对较多。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会提出学习三步骤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习题。但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在学习上非常被动,没有预习的同学上课大多都听不懂,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其理论连贯性很强,最终会产生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都听不懂;有些即使暂时听懂,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过后不久就会忘记;有些看着懂,但是自己不去做题,不去琢磨,就会出现“眼高手底”的现象。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针对以上我院学生特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定位要清晰,目标要明确。进入课程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西方经济学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即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要求有什么知识结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理论体系把握清楚,重点掌握,西方经济学成为很多学校考研的必考科目,因此要求学生学完后能达到考硕士研究生没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跟老师思路走,课后复习思考三步骤。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讲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微观经济学,该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通过第一次课后,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重要性,也表示要学好这么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足够的功夫,有信心学好西方经济学。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笔者多年来讲授西方经济学,与学生接触较多,学生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图表模型多,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掌握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授课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重点内容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消化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身边新颖的、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经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力。如“蛛网模型”可以利用农民生产的实例加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PPT展示以外,还要给学生进行视频教学,给学生介绍主流经济学网站,多了解掌握经济热点问题,让他们主动进行浏览学习,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我院学生与经济学大师正面接触的机会不多,除了学校邀请专家讲学作报告以外,要利用网络自己主动接触获取相关信息,就要在上课的时候由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讲书上的内容。

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知识点具有相类似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于我校是二本,学生的基础比国内某些一流院校学生要稍微差些,尤其是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时候反应稍微慢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点耐心,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尤其是某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如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为什么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且都是凸向原点,收入预算线与等成本线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多做习题,巩固学习效果。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强,各知识点衔接紧密,且有较多的图表,需要一定地数学基础,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部分要多复习,能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利用到经济学上来,用数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如一阶倒数与边际分析方法。因此必须要求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在课后要多做习题,教师每讲完一章要多布置习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另外考试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衡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我院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平时上课不重视,专等老师期末划重点,然后把老师的重点一抄一背,保准能通过,这也成了学生们的考试法宝。因此要打破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首先教师在上课第一节课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期末绝不会划重点,重点就在平时上课内容中;其次考试题目多样化,除了常规习题外,还要有开放式的论述分析题,让学生利用经济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来督促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学习法。

四、总结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端正态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2).

[2] 陆辉.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三点体会[J].科教文汇,2008,(1).

[3] 王彬,郑兴无.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1,(3).

[4] 张岩.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一、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1.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2.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3.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案例教学则是要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图解,或补充说明这些理论。很明显,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主次关系,案例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教学中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了对经济现象的数学描述和严格的逻辑推演,掌握了一系列经济范式并试图用这些范式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形成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独特的分析、判断、归纳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显而易见,没有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仅仅从案例中得到结论,难以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结构,学生获得的必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因此,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是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可以以案例为主。相反,在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

3.案例要服务课堂教学的需要。

尽管借助生动的案例,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不能因此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案例的运用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在课堂中,对案例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度。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首先,要明确案例在课堂讲授中作用。案例在课堂理论讲授中可以是对理论的注解和延伸,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只有当教师明了案例的作用,对案例的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其次,引用案例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社会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最好要向学生交代案例的背景,同时案例的引用要尽量完整精简,既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取舍,更不能断章取义。最后,为使案例较好地发挥作用,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方案的提出以及沪渝两市的试点情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管理对规范房地产经济发展,平衡行业内部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商管理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剖析,探究了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房地产经济;内在联系;促进作用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其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体现,也是市场环境的外在表征。工商管理是对各行各业的监督约束,通过明文规定对行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通过工商管理加强其行业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维持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和保证市场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其和常规的职能部门又存在一定差别。工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只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具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工商管理的范围内才能确保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旦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就可能导致一些违背市场规律、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最终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经济体或是不同的行业,工商管理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展开相关工作。但是,在这高度的灵活性当中,又有一部分维护不变的核心内容,比如我国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只有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不变的核心,以此构建灵活多用的工商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工商管理从范围上看是很大的,其不仅涵盖了各行各业,在管理形式上也可以分为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两种。有形监管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既定的准则、确定的流程等展开相关工作。而无形的监管主要是凭借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等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以此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房地产经济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房地产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力的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之后,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刺激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幅进步。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缺少,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工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可以实现互补互助

房地产经济想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管约束。同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撑。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基本预测。而工商管理是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就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进步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发展进步又可以反向推动工商管理进步。所以说,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具有互补互助的作用,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工商管理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关联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关联行业发展以及工商管理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都属于房地产经济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工商管理属于外部刺激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工商管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全面地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发挥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美国发生房地产泡沫之后,我国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作用,以便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助力。

三、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不合理的行业现象,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限制。基于此,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拿地是房地产企业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某些地方,房地产企业拿地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是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扰乱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作用,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以此逐步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发展。

(二)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打破原本有序的经济发展局面。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有序局面被打破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混乱。出现混乱会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消费者利益受损、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走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工商管理确保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得以落实,对恢复并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规范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确保房地产经济可以实现有序发展。

(三)有效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全面完善风险防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风险防控的对象因素众多,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风险防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工作,因为保证企业安全、良性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职责所在。于工商管理而言,其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主要是从监督管理的层面入手,发现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因子,并及时提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或是责令企业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方面进行整改。

(四)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行业的经济发展,其还需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保证。就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事件出现频率颇高,各类新闻中均报道过相关新闻。在房地产行业中,消费者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质量问题。相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因此,通过工商管理打击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五)指引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反映,其可以体现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向。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具体手段,可以从外部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工商管理指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房地产经济的进步具有积极效用。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房地产经济中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秩序、风险防控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伶,明伟菊。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2014(09)。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08)。

[3]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4]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大一西方经济学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经济金融类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2、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3、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4、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5、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6、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9、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10、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思考

一、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特点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数学基础薄弱。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学生普遍具有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由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该课程一般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其他专业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而学生大一的时候仅仅学了高等数学,概率和统计还没接触,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普遍不愿进行定性分析,一看到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

2.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院学生对老师授课课程中关于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很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图形、表格、函数公式推导等内容时则表现得较迷茫。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方法需要用到数学思想,理性成分相对较多。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会提出学习三步骤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习题。但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在学习上非常被动,没有预习的同学上课大多都听不懂,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其理论连贯性很强,最终会产生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都听不懂;有些即使暂时听懂,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过后不久就会忘记;有些看着懂,但是自己不去做题,不去琢磨,就会出现“眼高手底”的现象。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针对以上我院学生特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定位要清晰,目标要明确。进入课程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西方经济学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即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要求有什么知识结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理论体系把握清楚,重点掌握,西方经济学成为很多学校考研的必考科目,因此要求学生学完后能达到考硕士研究生没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跟老师思路走,课后复习思考三步骤。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讲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微观经济学,该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通过第一次课后,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重要性,也表示要学好这么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足够的功夫,有信心学好西方经济学。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笔者多年来讲授西方经济学,与学生接触较多,学生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图表模型多,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掌握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授课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重点内容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消化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身边新颖的、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经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力。如“蛛网模型”可以利用农民生产的实例加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PPT展示以外,还要给学生进行视频教学,给学生介绍主流经济学网站,多了解掌握经济热点问题,让他们主动进行浏览学习,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我院学生与经济学大师正面接触的机会不多,除了学校邀请专家讲学作报告以外,要利用网络自己主动接触获取相关信息,就要在上课的时候由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讲书上的内容。

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知识点具有相类似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于我校是二本,学生的基础比国内某些一流院校学生要稍微差些,尤其是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时候反应稍微慢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点耐心,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尤其是某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如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为什么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且都是凸向原点,收入预算线与等成本线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多做习题,巩固学习效果。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强,各知识点衔接紧密,且有较多的图表,需要一定地数学基础,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部分要多复习,能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利用到经济学上来,用数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如一阶倒数与边际分析方法。因此必须要求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在课后要多做习题,教师每讲完一章要多布置习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另外考试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衡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我院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平时上课不重视,专等老师期末划重点,然后把老师的重点一抄一背,保准能通过,这也成了学生们的考试法宝。因此要打破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首先教师在上课第一节课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期末绝不会划重点,重点就在平时上课内容中;其次考试题目多样化,除了常规习题外,还要有开放式的论述分析题,让学生利用经济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来督促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学习法。

四、总结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端正态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2).

[2] 陆辉.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三点体会[J].科教文汇,2008,(1).

[3] 王彬,郑兴无.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1,(3).

[4] 张岩.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一、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1.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2.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3.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案例教学则是要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图解,或补充说明这些理论。很明显,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主次关系,案例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教学中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了对经济现象的数学描述和严格的逻辑推演,掌握了一系列经济范式并试图用这些范式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形成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独特的分析、判断、归纳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显而易见,没有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仅仅从案例中得到结论,难以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结构,学生获得的必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因此,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是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可以以案例为主。相反,在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

3.案例要服务课堂教学的需要。

尽管借助生动的案例,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不能因此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案例的运用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在课堂中,对案例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度。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首先,要明确案例在课堂讲授中作用。案例在课堂理论讲授中可以是对理论的注解和延伸,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只有当教师明了案例的作用,对案例的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其次,引用案例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社会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最好要向学生交代案例的背景,同时案例的引用要尽量完整精简,既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取舍,更不能断章取义。最后,为使案例较好地发挥作用,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方案的提出以及沪渝两市的试点情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管理对规范房地产经济发展,平衡行业内部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商管理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剖析,探究了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房地产经济;内在联系;促进作用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其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体现,也是市场环境的外在表征。工商管理是对各行各业的监督约束,通过明文规定对行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通过工商管理加强其行业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维持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和保证市场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其和常规的职能部门又存在一定差别。工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只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具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工商管理的范围内才能确保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旦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就可能导致一些违背市场规律、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最终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经济体或是不同的行业,工商管理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展开相关工作。但是,在这高度的灵活性当中,又有一部分维护不变的核心内容,比如我国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只有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不变的核心,以此构建灵活多用的工商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工商管理从范围上看是很大的,其不仅涵盖了各行各业,在管理形式上也可以分为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两种。有形监管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既定的准则、确定的流程等展开相关工作。而无形的监管主要是凭借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等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以此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房地产经济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房地产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力的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之后,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刺激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幅进步。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缺少,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工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可以实现互补互助

房地产经济想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管约束。同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撑。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基本预测。而工商管理是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就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进步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发展进步又可以反向推动工商管理进步。所以说,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具有互补互助的作用,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工商管理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关联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关联行业发展以及工商管理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都属于房地产经济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工商管理属于外部刺激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工商管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全面地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发挥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美国发生房地产泡沫之后,我国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作用,以便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助力。

三、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不合理的行业现象,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限制。基于此,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拿地是房地产企业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某些地方,房地产企业拿地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是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扰乱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作用,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以此逐步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发展。

(二)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打破原本有序的经济发展局面。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有序局面被打破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混乱。出现混乱会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消费者利益受损、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走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工商管理确保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得以落实,对恢复并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规范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确保房地产经济可以实现有序发展。

(三)有效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全面完善风险防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风险防控的对象因素众多,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风险防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工作,因为保证企业安全、良性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职责所在。于工商管理而言,其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主要是从监督管理的层面入手,发现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因子,并及时提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或是责令企业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方面进行整改。

(四)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行业的经济发展,其还需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保证。就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事件出现频率颇高,各类新闻中均报道过相关新闻。在房地产行业中,消费者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质量问题。相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因此,通过工商管理打击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五)指引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反映,其可以体现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向。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具体手段,可以从外部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工商管理指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房地产经济的进步具有积极效用。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房地产经济中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秩序、风险防控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伶,明伟菊。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2014(09)。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08)。

[3]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4]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题目不统一,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拟定。

四.流通经济学: 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大力推进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现实意义 3.有关商业物流的问题研究 4.传统商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替代5.对外开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 五.消费经济学: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2.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3.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4.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调节6.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7.休闲消费问题研究8.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9.六.其他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 我国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研究3. 我国国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4.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问题研究5.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6. 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7.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体制改革研究8. **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9. 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问题研究1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问题研究11. 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研究12. 公司融资与公司资本结构关系研究13. 股市投机问题研究14. 公司治理与民营企业现代化改造15. 环境、资源经济问题研究16. 生态经济研究17. 我国建立期货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8. 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19.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 经济“软实力”的内涵与打造21. 城乡贫困问题研究22. 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3. 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24. “**省模式”研究的回顾25. 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研究26. 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 27. 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28.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 29. 中国投资管制体制改革研究30. 民工与劳动力流动 31.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2. 民工慌问题 33.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体制改革34. 劳动者权益保护 35. 中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36. 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 37.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38. 国有企业改革 39.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4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2.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影响与调整4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4. 中国当前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与对策 45.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4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 47. 中国现阶段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研究4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 49. 反垄断法与行政垄断5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各个行业的影响 51. 地方保护主义52. 中国未来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 53. 行业垄断问题54. 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55. 跨国公司56. 拉美经济发展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57. 彩电行业的价格战研究58. 中国居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5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60.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1.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研究62. 中国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3. 1990年以来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64. 中国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 65. 论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66.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7. 法治、伦理与市场经济的运行68.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69.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与教训7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 71. 东亚的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7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73.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74. 论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75. 评新经济自由主义76. 中国的失业问题 77. 评新制度经济学78.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79. 评增长极理论80.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81. 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比较研究82. 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83.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演变84.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 85. 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8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与目前汇率水平 87.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88.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研究 89. 绿色GDP90.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91. 对近期物价指数上涨的研究9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处置研究 93. 人民币汇率、对外出口和国际经济关系有关问题94.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 95.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96. 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性检验 97. 新经济有关问题98. 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9. 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

大一西方经济学论文格式模板

哥大一时候写的党校征文,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之路,漫漫修远,唯有激流勇进,立志求索,方能中流击水,触摸真理的光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既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又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理想信念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就是指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一方面理想信念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但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信念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理想信念产生于实践却又指引着实践,理想信念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总的来说,理想信念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首先,理想信念能为大学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着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在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确立的理想信念将对之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使我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想必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了,青年时代的周总理正是凭借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信念,刻苦用功,发奋图强,最终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反观现在网络上热议的“考霸”张非,曾几度被学校退学。他能进“北大”、“清华”等名校,学习能力自不是问题,关键因素就在于他缺少了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缺少了指引他前行的那盏明灯,从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在大学生活中陷入迷茫,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失败。其次,理想信念能为大学生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理想信念的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励大学生为什么而学上。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才能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曾经在俄国留学。那时由于中国国力衰弱,许多外国人都很瞧不起中国人,不少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都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和歧视,童第周也和其他中国留学生有着同样的遭遇。一天,一个俄国青年又在取笑中国人,说和他一起的中国留学生不可能有一个人能够考取生物学硕士学位。这次,童第周被彻底激怒了,他向那个俄国学生下了一份战书:“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代表我的祖国,我们比比看,谁先取得硕士学位!”此后,为了祖国的荣誉,童第周废寝忘食的学习,终于做成了一个当时条件下没有人能够完成的实验,轰动了整个欧洲生物界,他也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硕士学位,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可辱!童第周正是在“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信念激励下,才取得了这傲人的成绩。再次,理想信念能为大学生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领导人们不断的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升华大学生的人格与灵魂,从而为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出了一条明确的方向,让每个大学生切身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动中国”人物当选者,当代优秀大学生代表徐本禹,为了支援贫困山村的教育建设,主动放弃了大城市里优越的生活,放弃了研究生的机会。他的所作所为朴实无华却又意义非凡,他在执着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同时成就了自己高尚的灵魂和伟大的人格。徐本禹,不愧为当代大学生的楷模!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我们只有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再经过实践为之努力奋斗,我们在能真正的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如何才能科学的树立并实践我们的理想信念呢?诸葛亮曾说过;“志当存高远。”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确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信念。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能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灯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会辉煌。远大的理想信念,一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二是要立志做大事,即以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己任,不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之理想。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祖国和人民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郭沫若等老一辈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并将之付诸于实践,最后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雄心、立壮志,这关系到了大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有了远大的理想信念,我们还需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实践它。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语重心长的对青年学子说,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志、力争上游并不矛盾。他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叫雄心壮志,“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荀子在著名的《劝学篇》里也提到了这层意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本着务实的精神,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为达到理想的彼岸而奋斗。前一段时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紧跟党中央步伐,在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真可谓是生逢其时。高速发展的祖国给了我们展现自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我们应该把握机会,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奋勇拼搏,开阔进取,“仗凌云之志气,明万物之法理”,我们坚信,只要能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那么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思考

一、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特点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数学基础薄弱。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学生普遍具有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由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该课程一般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其他专业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而学生大一的时候仅仅学了高等数学,概率和统计还没接触,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普遍不愿进行定性分析,一看到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

2.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院学生对老师授课课程中关于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很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图形、表格、函数公式推导等内容时则表现得较迷茫。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方法需要用到数学思想,理性成分相对较多。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会提出学习三步骤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习题。但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在学习上非常被动,没有预习的同学上课大多都听不懂,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其理论连贯性很强,最终会产生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都听不懂;有些即使暂时听懂,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过后不久就会忘记;有些看着懂,但是自己不去做题,不去琢磨,就会出现“眼高手底”的现象。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针对以上我院学生特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定位要清晰,目标要明确。进入课程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西方经济学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即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要求有什么知识结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理论体系把握清楚,重点掌握,西方经济学成为很多学校考研的必考科目,因此要求学生学完后能达到考硕士研究生没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跟老师思路走,课后复习思考三步骤。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讲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微观经济学,该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通过第一次课后,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重要性,也表示要学好这么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足够的功夫,有信心学好西方经济学。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笔者多年来讲授西方经济学,与学生接触较多,学生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图表模型多,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掌握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授课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重点内容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消化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身边新颖的、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经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力。如“蛛网模型”可以利用农民生产的实例加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PPT展示以外,还要给学生进行视频教学,给学生介绍主流经济学网站,多了解掌握经济热点问题,让他们主动进行浏览学习,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我院学生与经济学大师正面接触的机会不多,除了学校邀请专家讲学作报告以外,要利用网络自己主动接触获取相关信息,就要在上课的时候由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讲书上的内容。

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知识点具有相类似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于我校是二本,学生的基础比国内某些一流院校学生要稍微差些,尤其是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时候反应稍微慢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点耐心,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尤其是某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如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为什么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且都是凸向原点,收入预算线与等成本线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多做习题,巩固学习效果。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强,各知识点衔接紧密,且有较多的图表,需要一定地数学基础,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部分要多复习,能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利用到经济学上来,用数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如一阶倒数与边际分析方法。因此必须要求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在课后要多做习题,教师每讲完一章要多布置习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另外考试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衡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我院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平时上课不重视,专等老师期末划重点,然后把老师的重点一抄一背,保准能通过,这也成了学生们的考试法宝。因此要打破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首先教师在上课第一节课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期末绝不会划重点,重点就在平时上课内容中;其次考试题目多样化,除了常规习题外,还要有开放式的论述分析题,让学生利用经济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来督促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学习法。

四、总结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端正态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2).

[2] 陆辉.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三点体会[J].科教文汇,2008,(1).

[3] 王彬,郑兴无.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1,(3).

[4] 张岩.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一、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1.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2.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3.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案例教学则是要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图解,或补充说明这些理论。很明显,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主次关系,案例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教学中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了对经济现象的数学描述和严格的逻辑推演,掌握了一系列经济范式并试图用这些范式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形成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独特的分析、判断、归纳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显而易见,没有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仅仅从案例中得到结论,难以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结构,学生获得的必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因此,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是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可以以案例为主。相反,在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

3.案例要服务课堂教学的需要。

尽管借助生动的案例,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不能因此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案例的运用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在课堂中,对案例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度。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首先,要明确案例在课堂讲授中作用。案例在课堂理论讲授中可以是对理论的注解和延伸,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只有当教师明了案例的作用,对案例的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其次,引用案例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社会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最好要向学生交代案例的背景,同时案例的引用要尽量完整精简,既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取舍,更不能断章取义。最后,为使案例较好地发挥作用,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方案的提出以及沪渝两市的试点情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管理对规范房地产经济发展,平衡行业内部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商管理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剖析,探究了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房地产经济;内在联系;促进作用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其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体现,也是市场环境的外在表征。工商管理是对各行各业的监督约束,通过明文规定对行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通过工商管理加强其行业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维持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和保证市场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其和常规的职能部门又存在一定差别。工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只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具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工商管理的范围内才能确保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旦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就可能导致一些违背市场规律、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最终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经济体或是不同的行业,工商管理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展开相关工作。但是,在这高度的灵活性当中,又有一部分维护不变的核心内容,比如我国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只有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不变的核心,以此构建灵活多用的工商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工商管理从范围上看是很大的,其不仅涵盖了各行各业,在管理形式上也可以分为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两种。有形监管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既定的准则、确定的流程等展开相关工作。而无形的监管主要是凭借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等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以此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房地产经济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房地产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力的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之后,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刺激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幅进步。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缺少,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工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可以实现互补互助

房地产经济想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管约束。同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撑。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基本预测。而工商管理是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就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进步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发展进步又可以反向推动工商管理进步。所以说,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具有互补互助的作用,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工商管理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关联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关联行业发展以及工商管理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都属于房地产经济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工商管理属于外部刺激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工商管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全面地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发挥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美国发生房地产泡沫之后,我国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作用,以便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助力。

三、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不合理的行业现象,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限制。基于此,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拿地是房地产企业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某些地方,房地产企业拿地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是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扰乱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作用,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以此逐步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发展。

(二)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打破原本有序的经济发展局面。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有序局面被打破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混乱。出现混乱会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消费者利益受损、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走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工商管理确保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得以落实,对恢复并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规范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确保房地产经济可以实现有序发展。

(三)有效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全面完善风险防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风险防控的对象因素众多,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风险防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工作,因为保证企业安全、良性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职责所在。于工商管理而言,其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主要是从监督管理的层面入手,发现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因子,并及时提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或是责令企业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方面进行整改。

(四)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行业的经济发展,其还需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保证。就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事件出现频率颇高,各类新闻中均报道过相关新闻。在房地产行业中,消费者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质量问题。相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因此,通过工商管理打击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五)指引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反映,其可以体现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向。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具体手段,可以从外部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工商管理指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房地产经济的进步具有积极效用。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房地产经济中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秩序、风险防控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伶,明伟菊。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2014(09)。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08)。

[3]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4]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论坛一般都是1000字50-100元左右,网上有很多。8000字你得准备500-1000元、

西方经济管理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是以国家和全社会为标准层面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是从总体上对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导向和调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经济正常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国家政府组织工作能力的体现,是对国家经济调控能力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创新性;宏观经济;管理

一、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即以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进行着改革,各个企业的内部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企事业的部分职能和权力非常不一致,公有制的企业被归纳到市场体系中运行,即使对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政策有了进一步的放宽,但是因为不能拥有完全的生产资料,使得国家对公有制企业的各种决策还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所以增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制度的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明确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方向

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设立一个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关的政策,目标的创新对市场宏观经济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是评定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国民经济运营是否达到目的的重要依据。

1.要有效地选择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各个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也有不同。例如,经济增长速度太快,那么制订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就是使经济经济的增长速度得到一定的控制;经济发展的速度较慢时,经济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促进经济的增长,使经济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加入WTO后,我国对宏观经济管理有了新的目标,就是保持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从多方面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2.要从经济管理的主体方面着手

在宏观经济管理上要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地提高,经济管理就要合理地控制经济的发展速度,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平稳的趋势。

3.在与外国的经济交易上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进出口的比例一定要合理;二是对进出口环境的优化,进出口环境的改善为我国与外界的经济交易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措施的创新想

要实现经济管理目标就要在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一些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利用在经济上的不断创新,借助媒体的广泛宣传,发挥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督作用,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些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1.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更需要法律的维护。想要使我国的经济正常运行,使社会主义经济稳步增长,就必须依靠法律。

2.要加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措施的创新,法律是最重要的依据,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一些重要的行政和经济上的事务是所有法治国家采取的主要手段。3.科技对经济建设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有也了进一步的发展,想要与世界经济同步发展,就要重视网络对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在网络上创建经济管理机构,加强网络经济管理体系的升级与建设,使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在制度上有更好的发展。

(三)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

创新加强政府宏观经济的主体创新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机构是观经济的主体,依法行使经济管理体系对其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整体上的创新,另一个是执行人员的创新。

1.组织上的创新

就是对政府所有部门的职责改革,以及对政府各个部门的办事能力和规模的协调。目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对市场运行进行监管及维护,不再下发更多的指令来干预市场的管理,使市场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所以说,好的管理体系对宏观经济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想要更好地实现政府在宏观管理体系中角色的转变

就要实行行政和企业分开的原则,正确认识政府的职能,更好地完善政策和决策系统。3.在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确定各部门的最低权限,不能出现交叉管理的现象,最后形成一个步调统一、分工明确的政府组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经济正常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国家政府组织工作能力的体现,是对国家经济调控能力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和WTO的双方面促进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的日益激烈,直接导致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复杂多变性,经济管理的观念和手段一定要创新,网络体制的广泛使用更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必须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根本转变彭夏康;广西质量监督导报1997-06-15

2、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宏观管理——关于中德第六次经济发展与管理研讨会的报告魏礼群;利广安;计划经济研究1993-02-24

摘要:历史和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调节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一、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概述

1.历史演变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凯恩斯主义,在1938年经济危机后得到了持久的发展。特别是在二战以后,西方国家都摒弃了市场经济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模式,并逐步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本文将从以下两个阶段来具体分析:

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大多都受到了重创,因此政府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方面的宏观管理策略以刺激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实行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西方国家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以及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刺激投资和出口,从而达到拉消费、促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价格的稳定,这也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德国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突出,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其次,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对应的,西方国家都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杠杆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美国在这一时期就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消费,保障就业。最后,综合手段并行使用,同时保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宏观经济管理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西方国家都十分注重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这也是调节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此外,西方国家还通过调整外汇汇率和出口价格等方式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世纪70年代至今

由于长期实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普遍面临经济发展停滞乃至负增长的局面,凯恩斯主义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西方国家不断完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严格控制货币供应,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之前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因此,这一阶段的很多西方国家开始减少货币的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局面。其次,实行稳定、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长期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国家的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这也是很多西方国家,如美国、意大利等在这一时期所遇到的问题,因此,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可以摆脱收支赤字的困境,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最后,适当放松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在价格变化、汇率调节等方面实行间接控制,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

2.模式比较

虽然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在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上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首先,从共同点上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宏观经济的管理内容和方式上有一些共性,具有预测性和灵活性。例如,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实质上只是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作出相应的预测,并将宏观经济的发展目标与市场行情结合起来。其二,西方国家大多采用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即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财政支出以及税收政策等来调节市场资源的配置。其次,从差异性上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方面,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有着各自的特点,例如,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极力推行经济自由主义,即政府放松对市场的控制,减少对经济主体的干预。再如,欧洲国家向来注重社会福利的建设,强调政府社会职能的实现,因此,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西方各个国家因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的税收政策、价格政策上也存在着某些差别。

3.特点分析

通过上文的叙述和分析,笔者总结出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几个特点:首先,全局性和利益性。一方面,政府所采取的经济管理手段都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立足于整个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就业政策等都是以追求国家和公民的利益为目的。其次,法制性和系统性。一方面,西方国家注重经济管理手段的规范化,一般通过法律来具体施行;另一方面,伴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很多西方国家都采取系统化的政策来维护好市场秩序。

二、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实践

1.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美国素来有崇尚自由的传统,政府对国家宏观经济的管理力度也相对较小。美国通常在出现经济危机后会对国民经济进行一定范围的间接调控,例如罗斯福新政。再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就签署了金融改革法案来扭转忽视监管的政策导向。笔者认为,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相对于其它西方国家,美国政府对市场的管控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农业等领域。其次,重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例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减少军用物资的投入来改变财政赤字的窘境;再如,二十世纪初,政府通过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最后,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通过价格机制来平衡产业比例,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2.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德国向来是一个追求严谨的国家,因此,其一般采取较为中和的经济管理手段,既保证经济的自由和竞争,也促进德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其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充分保障市场在严格的秩序中自由竞争。德国有着十分完善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和银行监管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市场运行的混乱和无规则,也保证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重视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德国的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能够有效地根据市场运行情况来制定科学的货币发行计划,从而最终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最后,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契合点,如德国现行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和收入的跨区转移制度等。3.法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法国是一个开放自由、包容性较强的国度,因此,其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也体现出多种经济学派理论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形成了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的双重管理模式,通过政府采用多种手段来整合配置社会资源。其次,施行指导性的计划,例如法国近年来的“经济刺激计划”等。最后,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不同的政府也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经济管理手段和模式。

三、结语

历史和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调节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每一个国家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政府应当在充分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来制定科学宏观的管理策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步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拉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及经验教训江时学经济学动态1997-09-01

把握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是管理企业致胜的法宝。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济与管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探讨建筑经济与管理

摘要: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竞争不断激烈,建筑经济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久发展,必须要加强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有效利用企业资金,推动企业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本文首先从宏观上论述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分析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涵以及目前国内建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求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建筑经济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

引 言

建筑经济是指建设领域关于建设项目的经济方面的预测、决策、实施、分析以及评估等活动,其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推动以及建筑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建筑经济的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建筑经济作用的发挥,有关人员必须重视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发挥建筑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建筑经济的意义

从建筑经济的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公有建筑经济以及私营建筑经济。公有建筑经济主要是一些具有国有成分建筑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推动力量是非常庞大的。私营建筑经济与公有建筑经济相对应,它是中国建筑经济在摸索中深化的结果,是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政策的具体实施。目前,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建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并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

私营建筑经济和公有制建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具有深化建筑经济改革的重要作用。建筑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建筑,仍然主导着建筑经济的发展,但很多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灵活、包袱沉重、权责不清、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公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经济的引入则有效地遏制这一现象,维持整个建筑经济的平衡。此外,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建筑市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总之,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体建筑经济市场的和谐。

2、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操作中,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融资不足

建筑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融资方面拥有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建筑行业具备资金投入特别大、工期特别长、生产的产品造价特别高的特点,在人们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业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资金的问题又将困扰着企业,因此会再次向银行征求帮助,促使这个过程成为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在最近的几年,国家又对建筑的企业进行了调控的政策,使得融资变得比原来更加艰难,银行在此基础上也对企业的贷款提高了相应控制力度,使得建筑的资金更贴近黑暗的边缘。

预付合同制造成资金严重短缺

在现在的一些建筑企业中,为避免银行的贷款问题,实施了预付款的形式。就是在施工的工程中,从施工前开始预付一直到竣工结束后,项目的投资估算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总体的价,有时,在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很可能有超过总造价一半的情况发生,这么庞大的预付金额使得建筑的企业拥有太大的压力。

盲目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迅速,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规模下,已经达不到新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所以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基础下,就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跟随其行进速度。因此,如果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出现了特别大的危机时,盲目的实现大规模建设流程,不去按照施工前的计划流程进行施工,到最后就会使得资金的困境急剧扩大。

资金调控力度不够

在我国,绝大地区的建筑企业,都是在施工的环节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资金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完整的使用计划,以及合理的安排,导致资金不能有效地周转,生成了消极的影响,这样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回收,严重地影响了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的技能也具备得很少,对于资金没有优化配置的意识,并且不能够合理地使用,从而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后果。

3、加强经济管理,完善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管理是指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总称。由于建筑经济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最终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因此,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另外,由于建筑工程往往是长期的、是复杂的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要对全过程实施成本的控制;要对全体员工实施成本的控制;要让开源节流相统一;要对于成本目标的风险实施分担的举措。

加强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

建筑经济管理活动应当与建筑工程相结合,做好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工作,其中主要是指成本的内容控制工作。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要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过程,要在施工成本上全面地进行控制,并且制定科学又全面的资金管理和控制体系,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体系下,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想要使得施工全过程协调控制,就要注重各个分环节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的成本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施工的成本控制体现在了几个方面,分别为成本、质量和进度。让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让返修的情况极少发生,对于资金的费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施工的进度上,要以计划工期为基础,按计划完成或者提前完成,使得成本降低,资金减少。所以,要制定合理并且科学的控制计划,让利润最大化得到保障。 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应该合理地计划其资金的多少,要以企业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用货币计算的形式体现其资金消耗的程度。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影响资金的成本包括人工的直接费用、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设备等等很多方面的使用费用和直接的费用。只有对资金做出最大的经济利益,才能够将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完成其时效性。

做好全过程建筑经济管理工作

建筑经济管理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实施,有关企业必须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开展情况,实施全过程经济管理模式。首先,做好施工前的计划。要在施工之前的阶段进行计划性的合理方案,让对于施工前的合同进行签订和审查程序,让规划能够详细地制定。其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施工的工具以及顺序合理地制定方案,为了追求完美,应该在每个环节中都制定不同的方案,通过相关部门的探讨制定出最终的方案开始施工。其二要进行公开的招标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其公平公正,分包商和施工的负责人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确定最优质的方案。其三在施工时具备的所有情况都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环节都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方案,估算预期能够得到的经济效益,以预期的估算为目标,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频繁发生。

其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前计划好的预期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要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成本的预算来进行,这样就可以使得资金的使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分步做到:把资金尽量集中起来管理,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都要层层把关,杜绝浪费的发生。在施工人员上加大素质培养,让成本控制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施工的现场要重点的管理,让安全隐患减少,同时控制住了项目成本的风险。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随机根据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不同程度的预防,让完善的策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力求让风险呈现最低的形态。

加强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建筑经济领域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可通过下列途径来缓解人才不足。第一,成立建筑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队伍,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人员;第二,与科研单位、高校、咨询机构密切合作,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第三,加快人才培养,应在高校相应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中增设建筑经济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以解决后备人才的不足;第四,举办短训班或专题讲座,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4、结束语

从宏观上分析,目前我国的建筑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私营建筑经济与国有建筑经济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使得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微观上来看,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燕芳.完善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2(30)

[2]杨秀凤.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施工成本控制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1(03)

[3]史小红.建筑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要点浅析[J].中国市场.2011(15)

浅谈工程经济与管理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建筑企业取得的成绩格外瞩目。想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建筑企业营经发展必须与经济联系起来。建筑企业战略要想得以顺利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和资源的优化是必备的条件,同时保证工程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工程经济的效益和社会效效益三者的统一。本文从建筑工程层面出发阐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管理与经济的关系。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经济

建筑工程项目是企业培养管理人才的摇篮,是企业形象的透视窗,更是企业财富的生命之源。建筑工项目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这些原因,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管理机构来为建筑项目工程服务。应用完善的管理模式,并且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水平,为质量监控、施工管理、资金周转及安全保证等方面可以合理、有序的运转。与此同时,正视管理与经济的关系,并且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问题,做好合同价的管理和成本的管理,从而优化项目投资取得的效果,争取获得更大的利润。

一、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任务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四点:一是对建筑产品生产应该遵循的经济规律进行研究;二是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的选择和具体应用;三是建筑企业科学管理方法的的探寻;四是建筑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等。

二、建设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建筑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和基本建设投资;现代建筑经营和管理概论;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建筑工程定额;不确定性分析;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决策与预测;设备更新分析;IS09000国际标准;建筑企业管理;价值工程;建筑工程建设监理与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风险分析;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中线性规划的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资金筹措和项目后评价;投资方案评价和投资方案的选择;建筑企业财务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项目经济评价等。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具备的因素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功完成是以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为基础的。项目工程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和人员组成,并且有着复杂的环境,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因素:

1.工程项目各种管理人才配备主要有四大类:

A.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他们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直接对企业进行负责。经营型人才主要负责项目的相关人事安排、行政管理及招标谈判等具有决策性质的的工作。

B.项目经理管理人才。作为项目工程的执行者直接对项目负责。与经营型人才不同他们主要负责不同技能施工人员和不同技术管理人员的人事安排。

C.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作为工程的实施者,他们对工程质量和项目经理负责。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不同,有针对性的负责自己专业的技术,质检及对具体工种施工人员进行人事分配。

D.各工种技能人才。直接接触工程的人,他们对提及的人才和质量都负责。

2.项目资金配备和材料配备项目施工是以项目的资金配备为基础的,包括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前提条件。而材料配备指的是材料组织、进场、实施的一个过程,确保材料的的运送和使用有序合理。做好项目资金配备和材料配备才能最有效的做好成本控制,做到经济。

3. 施工机械配备施工机械配备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人工费和材料费成本。并且施工机械配备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四.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包括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下面以成本管理为例进行详谈,明确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

1.合同控制。

合同将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有机协定起来,如果合同不规范,合同内容含糊其辞,很容易给对方机会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因此合同中要对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做好明确的规定。

2.材料控制。

在工程造价中,材料费所占比例一般都会大于50%。成本管理中材料控制尤为重要。

第一,采购员要有降低采购成本的意识和承担的责任,企业要狠抓监视,期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材料,并且材料采购也要严格按规章制度要求,签订采购合同。

第二,材料验收管理。对采购的材料要进行实事求是的验收,保证其质量和数量不出差错,在这基础上才能进行入库。

第三,材料的入库、出库管理。要求对入库、出库的材料办理相应的入库、出库手续,无法及时办的,也必须先登记,最快补办。

第四,材料用量控制。在施工中对材料的用量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材料的使用都必须有所凭据,设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少用既奖的鼓励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第五,剩余材料管理。剩余材料在竣工后往往疏于管理,出现丢失,剩余材料也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要做好清查、重新入库的工作,减少企业损失,善始善终。

3.质量控制。

在成本控制中质量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某些角度讲,质量和成本之间成正比例函数,降低质量,成本相应的就会有所减少。因此形成了某些企业过度重视工程的成本控制,不惜以损失质量为代价。这种情况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另外,一旦发现,企业会为此付出很多的额外费用,得不偿失。并且对一个企业的名誉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当然我们也并不能一味的强调质量而不顾及成本的增加,质量过高也是一种社会损失,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好处。因此,企业要努力平衡好质量和成本的关系,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力降低成本,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4.费用控制。

施工过程是一个时间长、现场乱、人员复杂的过程,这样的特点导致期间有很多空子可钻,提高了费用。要做好费用控制就要严格按章程办事,对费用的支取做严格的记录,同时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各工种、工序的衔接程度,缩短工期,降低工资费用和福利费用。

五、重塑建筑企业核心能力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企业只要拥有强大的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可以做出最正确的反映,在巨大的竞争中,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一次次重塑,保证企业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核心能力具有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获得客户肯定的作用。一项能力它同时可以给消费者和企业双方都带来好处,因此称它为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对本企业和消费者都应具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其它企业无法提供的。也因此核心能力为企业赢得了竞争优势。建筑企业应该从各个角度对业主进行分析,了解业主的偏好,衡量业主各种需要的权重,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形成更加强有力的核心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开辟道路,力争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建筑业的经济与管理二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将经济与管理有机的联合在一起才能在建筑领域争取一席之地。想要做好管理,必须注重工程经济效益,想要有可观的工程经济效益也必须形成全方位的管理。分析各个阶段需要,根据需要做出决策、寻求合适的方法以满足需要,做好细节工作。同时,质量和经济并重,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和生命,只有在拥有灵魂和生命的前提下才能寻求利益,享受效益所带来的。在建筑企业中,将工程经济与管理有机的结合,使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能力,相信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一条阳光大道。

大一西方经济学论文格式怎么写

关于加强和改善我国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建立规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题中应有之意,而且,越是改革日益向纵深拓展,就越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科学界定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为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而由国家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所实施的总体管理。为廓清宏观调控的边界,有必要区分以下几点。首先,宏观调控不同于政府管制。无论在政界还是在学界,把宏观调控与政府管制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实,宏观调控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而政府管制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二者的差别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uj:第一,对经济干预的层次不同。宏观调控是国家对总量经济的干预,政府管制则是对个量经济的干预。第二,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不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为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创造前提,但它本身不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而政府管制是不同于市场调节的另外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实施的原因不同。要实行政府管制,是因为存在着市场失灵,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要实施宏观调控,是因为宏观非均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必然,当非均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宏观经济全局,这时就需要实施宏观调控。第四,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政府管制即使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社会中也曾存在,在古典经济学家的专著中也可以找出有关政府管制的论述。而宏观调控,只是到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非均衡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障碍问题之后才出现的,是现代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其次,宏观调控不同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都是政府行为,但属于不同的范畴。市场经济秩序是指市场经济中规范交易主体、中介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体系。所谓市场经济有序,是指各类市场和各市场主体的约束体系健全,各市场主体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和契约双方共同达成的准则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合法利益与行为得到保护,非法行为受到惩罚和社会谴责,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最大可能地实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在构建和完善一种约束体系和体制,而宏观调控重在以经济政策改善经济运行质量。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市场经济秩序良好,有助于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但仍不能把宏观调控等同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后,宏观调控不同于纵向管理和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部门和领导者对宏观调控与纵向管理、宏观调控与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存在着模糊认识。如有的部门把对其下属部门的管理冠之以宏观调控,把凡是带有全局性质的管理都称为宏观调控,把一些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也视为宏观调控,其实,宏观调控和纵向管理有着严格的界限。宏观调控可以理解为一种纵向管理,但不是所有的纵向管理都可以称为宏观调控。同样,宏观调控和针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举措的区别亦比较明显。宏观调控所涉及到的固然是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重大经济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重大经济问题都是宏观调控的对象。二、宏观调控应该与时俱进,保持动态调整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不可能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因为经济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以,宏观调控也应该密切关注宏观调控环境的新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现在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第一,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交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进入WTO后最为关键的“过渡期”,一方面,我国经济开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必须利用时问有限的“过渡期”,提高驾驭宏观经济全局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加速的开放步伐。由于时间表的限制,与过去20年的“自主开放”相比,其紧迫性将更为突出,刚性将会更强,将会更加“不由自主”。对于在开放型经济深化过程中出现的这种质的变化.宏观调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Mundel1.Fleming模型,经济开放必然会对一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将会受到冲击;在利率降低、汇率稳定的情况下,会引起资本外流,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同时,在资本有限流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总需求增加,相应净进口增加,造成贸易逆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逆差将导致货币供给下降,直至总需求恢复到初始水平。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也表述了同样的道理,他认为,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而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目前,我国选择的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而对资本流动进行了管制。这意味着,一旦资本流动得不到完全管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会大打折扣。而实际情况是,虽然我国资本项目不能自由流动,但巨额的“错误与遗漏”数额的存在表明,资本项目一直在变相地实现着国际间的流动。这说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条件还不充分,也为决策层如何处理好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内平衡的政策限度提出了挑战。第二,宏观调控的运作环境进一步复杂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属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更为凸现,使得宏观调控的运作环境相对复杂化,可变性大,主要表现:一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从现实经济可以看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行为都不尽合理,还没有成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主体。从企业的经济行为来看,无论是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都存在着不清晰或不甚清晰的问题,还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不高现象十分突出。就个人经济行为而言,作为劳动力,难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公平自由流动;作为消费者,尚未完全以货币所有者身份进入市场;作为投资者,尚不具备独立的资格自由从事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市场信号扭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这些扭曲现象得不到纠正,宏观调控措施就很难到位。三是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进一步突出。首先,在出El下降和进口增加的双重压力下,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压力仍很突出,需求的内在自主增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其次,城乡居民就业压力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城乡每年新增劳动力人数将升到峰值,加上现有的下岗失业人员,城乡每年劳动力供给量都在2200万人以上,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00万个左右,缺口很大。最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趋突出,存量资产结构重组、增量资产结构高效要求更加迫切,地区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任务更加繁重 。这些新变化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调控重点、政策搭配等相应进行调整。

三、宏观调控与西方宏观调控理论对西方宏观调控理论,一方面要具体分析,尤其是要考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应用条件。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政策工具,也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发达国家适用的政策在我国未必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其原因在:y.c3 J:有用的东西能否产生应有的效果,除了本身的原因之外,还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条件。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环境条件的差异性,我们不可能照抄照搬,以免食洋不化。比如,在市场经济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同方向变化,而与失业率反方向变动,而在我国,现实的情况是:在经济增长回升的同时,物价持续下降;在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同时,下岗失业率上升。针对这种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政策工具及其组合,方能考虑采用。另一方面,对西方宏观调控理论中的合理成分要予以高度重视,大胆吸收借鉴。在借鉴过程中,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不能看西方调控理论是否时髦还是过时,是否具有主流学术地位,从而加以取舍,而是应该遵循只要有借鉴意义就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原则。比如说,供给学派理论在美国已时过境迁,成为“昨日黄花”,也不具有主流学术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理论没有借鉴价值。事实上,其刺激供给的主张对我国是有现实意义的,与扩大内需的政策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当好的配合性措施。除了供给学派的理论,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笔者以为还有两种观点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稳定化政策,其基本观点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粘性,经济从非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必要采取刺激性政策使经济迅速恢复。这一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应主动采取相应的政策,充分发挥出政策导向对市场机制的促进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宏观调控不是市场机制作用后的二次调节,而是完全可以和市场机制同步运作,对经济因势利导,共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个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的观点,虽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从总体上否定一切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对预期在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却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这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越来越多地作出自己的预期,预期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地位会日益重要。所以,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应充分考虑预期这个因素,并把以预期为基础的博弈理论自觉地应用其中,尽可能克服宏观调控政策的博弈选择对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功效。实际上,一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就意味着对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与重组。同一政策,对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受益受损是不同的。用博弈论的观点来分析这种现象 J,若国家出台一项政策,甲地区认为该政策对本地区有利,积极执行该政策,乙地区认为该政策对本地区无利,所以不执行该政策,或不积极执行该政策。但由于甲地区执行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得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不但甲地区受益,而且乙地区同样受益。又因为乙地区是既得利益者,仍不愿执行国家宏观调控,这样就可能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部分失效或全部失效。所以,在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时必须慎之又慎,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准确地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的脉搏,在政策出台之前反复论证,尽可能兼顾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使大多数经济主体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改善和提高,不成熟的政策坚决不能出台。这样,既保证了政策的科学性,也有助于被调控主体形成合理而稳定的预期,从而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率。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十六大报告确定了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又提出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意味着我国的宏观调控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的不规范阶段向着国际上市场经济社会的规范阶段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理论给予应有的关注,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为圭呆,但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理论毕竟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调控理论,关注并合理的借鉴、吸收,也是构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理论所必须的。参考文献[1]汤在新.吴超林.宏观调控: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0.[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3]施发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变化的特点及对策[J].经济要参,2003,(23):20-29.[4]李健.开放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损益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2,(2):35.36.

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思考

一、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特点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数学基础薄弱。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学生普遍具有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由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该课程一般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其他专业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而学生大一的时候仅仅学了高等数学,概率和统计还没接触,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普遍不愿进行定性分析,一看到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

2.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院学生对老师授课课程中关于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很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图形、表格、函数公式推导等内容时则表现得较迷茫。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方法需要用到数学思想,理性成分相对较多。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会提出学习三步骤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习题。但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在学习上非常被动,没有预习的同学上课大多都听不懂,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其理论连贯性很强,最终会产生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都听不懂;有些即使暂时听懂,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过后不久就会忘记;有些看着懂,但是自己不去做题,不去琢磨,就会出现“眼高手底”的现象。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针对以上我院学生特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定位要清晰,目标要明确。进入课程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西方经济学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即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要求有什么知识结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理论体系把握清楚,重点掌握,西方经济学成为很多学校考研的必考科目,因此要求学生学完后能达到考硕士研究生没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跟老师思路走,课后复习思考三步骤。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讲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微观经济学,该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通过第一次课后,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重要性,也表示要学好这么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足够的功夫,有信心学好西方经济学。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笔者多年来讲授西方经济学,与学生接触较多,学生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图表模型多,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掌握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授课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重点内容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消化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身边新颖的、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经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力。如“蛛网模型”可以利用农民生产的实例加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PPT展示以外,还要给学生进行视频教学,给学生介绍主流经济学网站,多了解掌握经济热点问题,让他们主动进行浏览学习,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我院学生与经济学大师正面接触的机会不多,除了学校邀请专家讲学作报告以外,要利用网络自己主动接触获取相关信息,就要在上课的时候由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讲书上的内容。

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知识点具有相类似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于我校是二本,学生的基础比国内某些一流院校学生要稍微差些,尤其是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时候反应稍微慢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点耐心,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尤其是某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如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为什么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且都是凸向原点,收入预算线与等成本线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多做习题,巩固学习效果。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强,各知识点衔接紧密,且有较多的图表,需要一定地数学基础,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部分要多复习,能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利用到经济学上来,用数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如一阶倒数与边际分析方法。因此必须要求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在课后要多做习题,教师每讲完一章要多布置习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另外考试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衡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我院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平时上课不重视,专等老师期末划重点,然后把老师的重点一抄一背,保准能通过,这也成了学生们的考试法宝。因此要打破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首先教师在上课第一节课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期末绝不会划重点,重点就在平时上课内容中;其次考试题目多样化,除了常规习题外,还要有开放式的论述分析题,让学生利用经济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来督促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学习法。

四、总结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端正态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2).

[2] 陆辉.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三点体会[J].科教文汇,2008,(1).

[3] 王彬,郑兴无.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1,(3).

[4] 张岩.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一、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1.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2.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3.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案例教学则是要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图解,或补充说明这些理论。很明显,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主次关系,案例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教学中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了对经济现象的数学描述和严格的逻辑推演,掌握了一系列经济范式并试图用这些范式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形成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独特的分析、判断、归纳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显而易见,没有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仅仅从案例中得到结论,难以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结构,学生获得的必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因此,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是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可以以案例为主。相反,在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

3.案例要服务课堂教学的需要。

尽管借助生动的案例,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不能因此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案例的运用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在课堂中,对案例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度。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首先,要明确案例在课堂讲授中作用。案例在课堂理论讲授中可以是对理论的注解和延伸,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只有当教师明了案例的作用,对案例的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其次,引用案例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社会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最好要向学生交代案例的背景,同时案例的引用要尽量完整精简,既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取舍,更不能断章取义。最后,为使案例较好地发挥作用,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方案的提出以及沪渝两市的试点情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管理对规范房地产经济发展,平衡行业内部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商管理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剖析,探究了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房地产经济;内在联系;促进作用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其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体现,也是市场环境的外在表征。工商管理是对各行各业的监督约束,通过明文规定对行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通过工商管理加强其行业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维持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和保证市场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其和常规的职能部门又存在一定差别。工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只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具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工商管理的范围内才能确保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旦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就可能导致一些违背市场规律、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最终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经济体或是不同的行业,工商管理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展开相关工作。但是,在这高度的灵活性当中,又有一部分维护不变的核心内容,比如我国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只有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不变的核心,以此构建灵活多用的工商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工商管理从范围上看是很大的,其不仅涵盖了各行各业,在管理形式上也可以分为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两种。有形监管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既定的准则、确定的流程等展开相关工作。而无形的监管主要是凭借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等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以此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房地产经济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房地产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力的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之后,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刺激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幅进步。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缺少,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工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可以实现互补互助

房地产经济想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管约束。同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撑。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基本预测。而工商管理是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就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进步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发展进步又可以反向推动工商管理进步。所以说,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具有互补互助的作用,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工商管理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关联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关联行业发展以及工商管理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都属于房地产经济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工商管理属于外部刺激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工商管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全面地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发挥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美国发生房地产泡沫之后,我国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作用,以便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助力。

三、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不合理的行业现象,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限制。基于此,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拿地是房地产企业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某些地方,房地产企业拿地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是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扰乱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作用,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以此逐步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发展。

(二)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打破原本有序的经济发展局面。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有序局面被打破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混乱。出现混乱会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消费者利益受损、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走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工商管理确保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得以落实,对恢复并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规范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确保房地产经济可以实现有序发展。

(三)有效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全面完善风险防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风险防控的对象因素众多,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风险防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工作,因为保证企业安全、良性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职责所在。于工商管理而言,其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主要是从监督管理的层面入手,发现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因子,并及时提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或是责令企业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方面进行整改。

(四)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行业的经济发展,其还需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保证。就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事件出现频率颇高,各类新闻中均报道过相关新闻。在房地产行业中,消费者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质量问题。相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因此,通过工商管理打击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五)指引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反映,其可以体现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向。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具体手段,可以从外部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工商管理指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房地产经济的进步具有积极效用。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房地产经济中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秩序、风险防控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伶,明伟菊。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2014(09)。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08)。

[3]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4]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