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负面情绪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2 09:18:03

负面情绪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别称抑郁障碍英文名称depression就诊科室精神科常见病因遗传、HPA轴、细胞因子、性激素、神经营养因子等常见症状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发展概况我国与世界的抑郁症患病率比较情况如下:世界 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 亿[1] (无精确数据)患病率 [1] (±)%[1][2]注:1.大多数报道将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确定在3%~5%的区间,但有报道称达到了。2.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年间,报告的抑郁症发病率暴增10~20倍,现在仍然呈上升趋势;不排除有的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的字眼作了错误(虚假)报道,故本数据可能不准确。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而且,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2]综上所述,对抑郁症的科普、防范、治疗工作亟待重视,抑郁症防治已被列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病因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当代大学生表现欲强,但心理素质较差,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大学生情绪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冲动性和理智性、外显性和内隐性两极性的鲜明特征,有时也会引起焦虑、自卑、怨恨、嫉妒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恰当运用情绪宣泄、情绪转移和情绪升华法,能够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关键词: 大学生;负面情绪;矫治

一、当代大学生情绪的基本特征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反映,称之为情绪。情绪与人的需要和态度有关,是区别于认知活动的,并带有十分显著特异性的心理过程,诸如体验、生理模式、评价等。所以,情绪是个体认识外界事物与环境时大脑的一种主观感受状态,并常常伴有一定部位的生理激活,为情绪的发生和活动提供能量,进而情绪得以释放,形成一定的外部行为。两极性是大学生情绪的鲜明特征,两极性是指大学生的情绪摇摆不定,跌宕起伏,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是由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矛盾冲突的结果。

1.稳定性和波动性。

随着知识水平的积累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同成年人比起来,大学生情绪仍然起伏较大,时而积极,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时而消极,萎靡不振,沉默不语。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奖学金的多少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不同程度的波动。

2.复杂性和层次性。

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发展过程有明显的层次性,但同时又是复杂交错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依然处于“断乳期”,心理逐渐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追求爱情,渴望友谊,但是大学的竞争和压力较大,容易受到外界人、事等因素的干扰,因而大学生的情绪表现为一定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3.冲动性和理智性。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时期正处于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渡时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他把这一时期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当代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自控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性思考问题、自我约束和调节,但大学生在外界的刺激下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激动,不可控制,进而引发冲动性的行为。

4.外显性和内隐性。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成长在一个速度、危机、多变的信息时代,他们很容易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且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耐挫能力不足,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迅速敏感,情绪表达比起成年人更为直接和外露,喜、怒、哀、乐常喜形于色。尽管他们心理逐渐成熟,社会性逐渐完成,有时能够根据特有规范、目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有时又故意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感受,从而使得自己的情绪与内部体验表现出不一致,体现了大学生情绪内隐性的特点。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和嫉妒。”负面情绪不仅会伤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会出现极端化的行为,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人格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个体的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分离。一是内在自卑外在高傲,以高傲来掩盖自卑;二是内心追求外在贬低,他们的一切外在表现都是虚假的,并没有反映学生本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出于对这种外在表现的相反价值的渴求;三是内心痛恨外在谦恭,这种谦恭主要表现为一种赞赏或赞美,它是一种扭曲的或者异化的赞赏或赞美,学生的外在谦恭并不能摒除其内心的痛恨之情。

2.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但负面情绪较强的同学则会使其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与老师、同学缺乏良性互动,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无法营造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嫉妒为例,嫉妒最主要表现是自我突出,一是直接对他人加以贬低,把他人的能力、素质、智慧加以贬低;二是间接贬低,通过赞美、奉承等形式来讥讽挖苦他人,可见嫉妒必然会削弱他人的重要性,导致双方关系的冷淡。同时有负面情绪的同学所指向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同学,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情绪就会弥漫开来,脱离特定的指向对象,去寻找一些替代对象,如其他老师、同学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激起老师、同学们对他们的不满,其人际关系网将全面崩溃。

3.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负面情绪会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以学习为例,当一些差生没有能力去获得优秀成绩时,他们可能对优秀生既羡慕又嫉妒,这样容易导致差生对优秀生的贬低与否定,差生放弃对高价值的追求,使自己平庸化,扼杀自身的创造性。同时大学生的负面情绪还会扼杀其他人的创造性,有负面情绪的学生不能容忍独立个性、卓越素质的存在,如果他们对优秀生产生嫉妒之心,就会对之进行诋毁、攻击、歪曲和贬低,当优秀生无法抗拒诋毁时,就会选择从众,让自己变得平庸。负面情绪不仅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导致学生出现破坏性、攻击性等反道德行为。大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个体的某些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结果,如安全、归属感、自尊和爱等,当这些需要缺乏或被剥夺时,人就会出现破坏性和攻击性的行为。大学生的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既有语言上的,也有行动上的。负面情绪强的同学会完全泛化到对无关的人或物的攻击、破坏,甚至针对老师、同学的身体做出伤害性的行为,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手段。

三、有效应对大学生负面情绪的策略

大学生正处在情绪多变时期,遇见挫折和失败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的,但不能让负面情绪控制自己,为此运用适当的方法,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大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接受现实,保持健康的心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必要条件。

1.情绪宣泄。

通过一定的渠道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是矫治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情绪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就是向引起负面情绪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间接宣泄就是向引起负面情绪的人、物以外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通过一定的活动发泄多余的精力,使得身心得到调节。因此,当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要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善于沟通和交往的人,常常更容易成为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

2.情绪转移。

情绪转移法是有意识地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的人或物上,建立新的兴奋点,从而求得解脱的一种方法。情绪转移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兴奋灶”理论,其作用机制就在于人为地制造新的“兴奋灶”,以与原有的“兴奋灶”产生抵消作用,使后者的影响逐渐消退直至完全消失。[1]所以当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做一些平时喜欢做的事,如听听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具有振奋精神的作用,节奏舒缓、旋律清逸的音乐具有镇静、安慰的作用;或是参加一些跑步、打球、游泳等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消除了情绪的紧张和不安;或是进行语言暗示,自我鼓励。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矫治自己的情绪,用顽强的意志战胜负面情绪的干扰。

3.情绪升华。

情绪升华是指把负面情绪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符合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是对负面情绪的一种高水平宣泄。比如某个同学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面对沉重的打击,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沉浸在个人的不幸之中自怨自艾,而是从巨大的变故中顽强地走出来,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中或工作中,并且立志克服一切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刘翠红.浅谈大学生的情绪调控[J].柳州师专学报,2009,(8).

研究负面情绪的论文结论

912114685 引流和推广,需要可以+的.不折叠量大

恩有的,怎么给你呢

先写介绍消极情绪,然后介绍调节方法。

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1、听音乐和唱歌

听歌最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特别对于那些喜欢轻快风格音乐的人来说,听一首音乐,情绪瞬间也就变好了。如果光听还不够,那也可以去唱。

2、看喜欢的电影

坏情绪上来时,不妨给自己泡杯茶,买点零食,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一部自己想看,但一直没机会看的电影。

如果喜欢电影院的氛围,可以独自去电影院看,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好的电影,能让自己产生共鸣,在电影故事的发展中,慢慢缓解消极的情绪。

扩展资料:

情绪调整

1、学会倾诉:

当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试着让自己独处,让自己沉溺于低落的情绪之中,独自去抚养自己的伤口,而应该多与朋友交流,将不良情绪都宣泄、释放出来,而不是一个人闷在心中。

2、培养兴趣:

当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觉得非常的愉悦与快乐。但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如今已提不起兴趣。可是你要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要你去培养,去发掘,那么就会找到自己的兴趣。

几个字还是可以回答的,1000字没那么多时间的

大学生负面情绪管理研究论文

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当代大学生表现欲强,但心理素质较差,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大学生情绪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冲动性和理智性、外显性和内隐性两极性的鲜明特征,有时也会引起焦虑、自卑、怨恨、嫉妒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恰当运用情绪宣泄、情绪转移和情绪升华法,能够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关键词: 大学生;负面情绪;矫治

一、当代大学生情绪的基本特征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反映,称之为情绪。情绪与人的需要和态度有关,是区别于认知活动的,并带有十分显著特异性的心理过程,诸如体验、生理模式、评价等。所以,情绪是个体认识外界事物与环境时大脑的一种主观感受状态,并常常伴有一定部位的生理激活,为情绪的发生和活动提供能量,进而情绪得以释放,形成一定的外部行为。两极性是大学生情绪的鲜明特征,两极性是指大学生的情绪摇摆不定,跌宕起伏,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是由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矛盾冲突的结果。

1.稳定性和波动性。

随着知识水平的积累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同成年人比起来,大学生情绪仍然起伏较大,时而积极,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时而消极,萎靡不振,沉默不语。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奖学金的多少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不同程度的波动。

2.复杂性和层次性。

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发展过程有明显的层次性,但同时又是复杂交错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依然处于“断乳期”,心理逐渐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追求爱情,渴望友谊,但是大学的竞争和压力较大,容易受到外界人、事等因素的干扰,因而大学生的情绪表现为一定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3.冲动性和理智性。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时期正处于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渡时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他把这一时期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当代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自控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性思考问题、自我约束和调节,但大学生在外界的刺激下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激动,不可控制,进而引发冲动性的行为。

4.外显性和内隐性。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成长在一个速度、危机、多变的信息时代,他们很容易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且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耐挫能力不足,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迅速敏感,情绪表达比起成年人更为直接和外露,喜、怒、哀、乐常喜形于色。尽管他们心理逐渐成熟,社会性逐渐完成,有时能够根据特有规范、目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有时又故意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感受,从而使得自己的情绪与内部体验表现出不一致,体现了大学生情绪内隐性的特点。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和嫉妒。”负面情绪不仅会伤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会出现极端化的行为,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人格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个体的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分离。一是内在自卑外在高傲,以高傲来掩盖自卑;二是内心追求外在贬低,他们的一切外在表现都是虚假的,并没有反映学生本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出于对这种外在表现的相反价值的渴求;三是内心痛恨外在谦恭,这种谦恭主要表现为一种赞赏或赞美,它是一种扭曲的或者异化的赞赏或赞美,学生的外在谦恭并不能摒除其内心的痛恨之情。

2.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但负面情绪较强的同学则会使其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与老师、同学缺乏良性互动,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无法营造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嫉妒为例,嫉妒最主要表现是自我突出,一是直接对他人加以贬低,把他人的能力、素质、智慧加以贬低;二是间接贬低,通过赞美、奉承等形式来讥讽挖苦他人,可见嫉妒必然会削弱他人的重要性,导致双方关系的冷淡。同时有负面情绪的同学所指向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同学,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情绪就会弥漫开来,脱离特定的指向对象,去寻找一些替代对象,如其他老师、同学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激起老师、同学们对他们的不满,其人际关系网将全面崩溃。

3.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负面情绪会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以学习为例,当一些差生没有能力去获得优秀成绩时,他们可能对优秀生既羡慕又嫉妒,这样容易导致差生对优秀生的贬低与否定,差生放弃对高价值的追求,使自己平庸化,扼杀自身的创造性。同时大学生的负面情绪还会扼杀其他人的创造性,有负面情绪的学生不能容忍独立个性、卓越素质的存在,如果他们对优秀生产生嫉妒之心,就会对之进行诋毁、攻击、歪曲和贬低,当优秀生无法抗拒诋毁时,就会选择从众,让自己变得平庸。负面情绪不仅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导致学生出现破坏性、攻击性等反道德行为。大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个体的某些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结果,如安全、归属感、自尊和爱等,当这些需要缺乏或被剥夺时,人就会出现破坏性和攻击性的行为。大学生的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既有语言上的,也有行动上的。负面情绪强的同学会完全泛化到对无关的人或物的攻击、破坏,甚至针对老师、同学的身体做出伤害性的行为,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手段。

三、有效应对大学生负面情绪的策略

大学生正处在情绪多变时期,遇见挫折和失败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的,但不能让负面情绪控制自己,为此运用适当的方法,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大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接受现实,保持健康的心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必要条件。

1.情绪宣泄。

通过一定的渠道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是矫治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情绪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就是向引起负面情绪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间接宣泄就是向引起负面情绪的人、物以外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通过一定的活动发泄多余的精力,使得身心得到调节。因此,当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要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善于沟通和交往的人,常常更容易成为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

2.情绪转移。

情绪转移法是有意识地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的人或物上,建立新的兴奋点,从而求得解脱的一种方法。情绪转移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兴奋灶”理论,其作用机制就在于人为地制造新的“兴奋灶”,以与原有的“兴奋灶”产生抵消作用,使后者的影响逐渐消退直至完全消失。[1]所以当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做一些平时喜欢做的事,如听听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具有振奋精神的作用,节奏舒缓、旋律清逸的音乐具有镇静、安慰的作用;或是参加一些跑步、打球、游泳等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消除了情绪的紧张和不安;或是进行语言暗示,自我鼓励。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矫治自己的情绪,用顽强的意志战胜负面情绪的干扰。

3.情绪升华。

情绪升华是指把负面情绪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符合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是对负面情绪的一种高水平宣泄。比如某个同学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面对沉重的打击,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沉浸在个人的不幸之中自怨自艾,而是从巨大的变故中顽强地走出来,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中或工作中,并且立志克服一切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刘翠红.浅谈大学生的情绪调控[J].柳州师专学报,2009,(8).

大学生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要保持冷静,多鼓励自己,多看看自己优秀的一面,给自己增加自信心。其次,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还可以寻求外力帮助。最后,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外出散心,放松身心。

1、大学生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需要保持冷静,气大伤身,不要发火。多看看自己优秀的一面,多鼓励自己。

2、大学生有负面情绪时可以积极寻求外力的帮助,找老师同学谈心。我国高校大多建立了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免费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当大学生无力调整自己的情绪问题时,应端正态度,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学会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早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3、大学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规避不良情绪氛围。常见的注意力转移方法有运动、散步、听音乐等。还可以安排一些旅行,放松自我。这些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创设出一个理想的情绪氛围。

研究负面情绪的目的和意义论文

遇到心情不稳定的时候。。深呼吸。。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克制自己去不发脾气~很难的。。。

几个字还是可以回答的,1000字没那么多时间的

先写介绍消极情绪,然后介绍调节方法。

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1、听音乐和唱歌

听歌最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特别对于那些喜欢轻快风格音乐的人来说,听一首音乐,情绪瞬间也就变好了。如果光听还不够,那也可以去唱。

2、看喜欢的电影

坏情绪上来时,不妨给自己泡杯茶,买点零食,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一部自己想看,但一直没机会看的电影。

如果喜欢电影院的氛围,可以独自去电影院看,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好的电影,能让自己产生共鸣,在电影故事的发展中,慢慢缓解消极的情绪。

扩展资料:

情绪调整

1、学会倾诉:

当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试着让自己独处,让自己沉溺于低落的情绪之中,独自去抚养自己的伤口,而应该多与朋友交流,将不良情绪都宣泄、释放出来,而不是一个人闷在心中。

2、培养兴趣:

当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觉得非常的愉悦与快乐。但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如今已提不起兴趣。可是你要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要你去培养,去发掘,那么就会找到自己的兴趣。

1找出干扰你的负面想法。有些负面想法就在脑海中浮现,而有些则难寻其踪。每当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就用三两句话记录下来。找出让你沮丧伤怀的负面情绪,比如将与你无关的错误归罪于自己,感到羞耻,将简单的失误归为自己做人的失败,将极小的问题想象得很严重。注意,你的消极想法是否属于常见的认知扭曲,比如极端想法、过度概括、过早下结论、强迫别人应当顺应自己等。

2立刻停止负面的情绪。当你确定负面情绪源于何处后,给自己加油打气,克服负面情绪。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自己今早心情糟透了,不妨对自己说,早晨是很难熬,但是之后就会好了,借此来保持积极的态度。如果你很难克服负面情绪,请记住这个窍门;你不会对别人说的话,也不要对自己说。提醒自己要积极乐观,时间长了就成为习惯了。

3注意你的措辞。你是否经常言辞决绝,会说“我肯定做不成这件事”或者“我总是把事情搞砸”这样的话。这种决绝的辞令通常有夸大成分,且不给自己留有变通解释的余地。你的措辞包括你与他人的交谈内容,你与自己的对话,包含语言和精神两方面。

4不要使用过于负面的语言。像“糟糕”、“灾难”这类词不是用来形容小病小灾的,避免使用这类词汇能让你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一面,用正面的思绪和赞扬来代替这些负面语言。当你发现自己使用这类词语时,请即刻将其替换为程度较轻的词汇,比如将“糟糕”换成“不顺”或“低于预期”。“灾难”可以换成“不便”或“挑战”。

5转忧为喜。很差或很好的局面毕竟是少数,在困境中找寻积极的一面,这样能帮你更快渡过难关。一旦发现自己开始胡思乱想,请即刻停止,转而想一些积极的事情。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的电脑坏了,需要更换一个内部零件。这件事本身的确麻烦,但是修理电脑的过程可以给你机会学习新的技能,或者巩固已有技能。

调整情绪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写作思路:首先详细地阐述一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面对的困扰以及难题,接着可以详细地指出怎么样地避免或者克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等等。

正文: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000年,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直到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内。这说明,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

与此同时,个体灰色区域也是存在的,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加重。在心理上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现有基础上能够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可以有暗示调节、放松调节和呼吸调节等方式。

1、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不好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不良情绪。

2、放松调节

用放松的方法来调节因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以及手脚冒汗等生理反映,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3、呼吸调节

这也是情绪调节的一种方法,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和急躁等。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使情绪得到良好调节。

心理调节的意义

学会善于掌握自我,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对适应社会发展、维护心身健康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情绪活动可以说是心理刺激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份。人的任何活动莫不以情绪为背景,伴有情绪色彩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健康的情绪生活。要注意情绪表现的适当性及情绪的紧张适度。

情绪的适度紧张不仅使人们生活富有节奏和情趣,而且能高效地发挥人们的潜能,从而获得心身和谐和心理健康。情绪的表现适当是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而不要无限地压抑自己的情绪。此外,培养乐观的态度、幽默感,都能保持自我感觉良好,及时缓解心理紧张。

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 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