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3:04:18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企业网络成为当今企业的客观存在方式,随着环境的变迁,其面对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网络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小企业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

摘要:本文对中小企业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

中国拥有四千万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调研发现,90%以上的中小企业至少都已经建立了内部网络。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多核、万兆安全、云安全这些新技术对于他们而言或许过于高端,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又该从哪入手呢?

1 企业内部网络建设的三原则

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为员工提供完成其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访问权限、避免未经授权的人改变公司的关键文档、平衡访问速度与安全控制三方面分别有以下三大原则。

原则一:最小权限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要求我们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为员工仅仅提供完成其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访问权限,而不提供其他额外的权限。

如企业现在有一个文件服务器系统,为了安全的考虑,我们财务部门的文件会做一些特殊的权限控制。财务部门会设置两个文件夹,其中一个文件夹用来放置一些可以公开的文件,如空白的报销凭证等等,方便其他员工填写费用报销凭证。还有一个文件放置一些机密文件,只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才能查看,如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等等。此时我们在设置权限的时候,就要根据最小权限的原则,对于普通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发开设置,若是普通员工的话,则其职能对其可以访问的文件夹进行查询,对于其没有访问权限的文件夹,则服务器要拒绝其访问。

原则二: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指我们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要确保未经授权的个人不能改变或者删除信息,尤其要避免未经授权的人改变公司的关键文档,如企业的财务信息、客户联系方式等等。

完整性原则在企业网络安全应用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经授权的人,不能更改信息记录。二是指若有人修改时,必须要保存修改的历史记录,以便后续查询。

原则三:速度与控制之间平衡的原则

我们在对信息作了种种限制的时候,必然会对信息的访问速度产生影响。为了达到这个平衡的目的,我们可以如此做。一是把文件信息进行根据安全性进行分级。对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信息,我们可以把安全控制的级别降低,从而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二是尽量在组的级别上进行管理,而不是在用户的级别上进行权限控制。三是要慎用临时权限。

2 企业内部网络暴露的主要问题

密码单一

邮件用统一密码或者有一定规律的密码

对于邮件系统、文件服务器、管理系统等等账户的密码,设置要稍微复杂一点,至少规律不要这么明显,否则的话,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重要文档密码复杂性差,容易破解

纵观企业用户,其实,他们对于密码的认识性很差。有不少用户,知道对一些重要文档要设置密码,但是,他们往往出于方便等需要,而把密码设置的过于简单。故我们对用户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时,要在这方面给他们重点提示才行。

网络拥堵、冲突

下电影、游戏,大量占用带宽资源

现在不少企业用的都是光纤接入,带宽比较大。但是,这也给一些酷爱电影的人,提供了契机。他们在家里下电影,下载速度可能只有10K,但是,在公司里下电影的话,速度可以达到1M,甚至更多。这对于喜欢看电影的员工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IP地址随意更改,导致地址冲突

有些企业会根据IP设置一些规则,如限制某一段的IP地址不能上QQ等等一些简单的设置。这些设置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可能会给我们网络维护带来一些麻烦。

门户把关不严

便携性移动设备控制不严

虽然我们公司现在对于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MP3播放器等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如要先审批后使用,等等。但是,很多用户还是私自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私自采用便携性移动存储设备,会给企业的内部网络带来两大隐患。

一是企业文件的安全。因为企业的有些重要文件,属于企业的资源,如客户信息、产品物料清单等等,企业规定是不能够外传的。二是,若利用移动存储设备,则病毒就会漏过我们的设在外围的病毒防火墙,而直接从企业的内部侵入。

邮件附件具有安全隐患

邮件附件的危害也在慢慢增大。现在随着电子文档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利用邮件附件来传递电子文档。而很多电子文档都是OFFICE文档、图片格式文件或者RAR压缩文件,但是,这些格式的文件恰巧是病毒很好的载体。

据相关网站调查,现在邮件附件携带病毒的案例在逐年攀升。若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不加以控制的话,这迟早会影响企业的网络安全。

3 企业内部网络的日常行为管理

由于组织内部员工的上网行为复杂多变,没有哪一付灵药包治百病,针对不同的上网行为业界都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现以上网行为管理领域领导厂商深信服科技的技术为基础,来简单介绍一下基本的应对策略。

外发Email的过滤和延迟审计。

防范Email泄密需要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考虑。首先外发前基于多种条件对Email进行拦截和过滤,但被拦截的邮件未必含有对组织有害的内容,如何避免机器识别的局限性?深信服提供的邮件延迟审计技术可以拦截匹配上指定条件的外发Email,人工审核后在外发,确保万无一失。

事后审计也不容忽视。将所有外发Email全部记录,包括正文及附件。另外由于Webmail使用的普遍,对Webmail外发Email也应该能做到过滤、记录与审计。

URL库+关键字过滤+SSL加密网页识别。

通过静态预分类URL库实现明文网页的部分管控是基础,但同时必须能够对搜索引擎输入的关键字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对静态URL库更新慢、容量小的补充。而对于SSL加密网页的识别与过滤,业界存在通过代理SSL加密流量、解密SSL加密流量的方式实现,但对于组织财务部、普通员工操作网上银行账户的数据也被解密显然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深信服上网行为管理设备通过对SSL加密网站的数字证书的进行识别、检测与过滤,既能满足用户过滤 SSL加密网址的要求,同时也不会引入新的安全隐患。

网络上传信息过滤。

论坛灌水、网络发贴、文件上传下载都需要基于多种关键字进行过滤,并应该能对所有成功上传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事后查验。但这是不够的,如藏污纳垢的主要场所之一的互联网WEB聊天室绝大多数都是采用随机动态端口访问,识别、封堵此类动态端口网址成为当下上网行为管理难题之一,只有部分厂商能妥善解决该问题,这是用户在选择上网行为管理网关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P2P的精准识别与灵活管理。

互联网上的P2P软件层出不穷,如果只能封堵“昨天的BT”显然是不足的。在P2P的识别方面深信服科技的P2P智能识别专利技术――基于行为统计学的分析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基于行为特征而非基于P2P软件本身精准识别了各种P2P,包括加密的、不常见的、版本泛滥的等。有了精准识别,这样的设备对P2P的流控效果格外出众。

管控各种非工作无关网络行为。

业界领先厂商都已摒弃基于IP、端口的应用识别方式,而采用基于应用协议特征码的深度内容检测技术,区别仅在于哪个厂商的应用识别库最大、更新最快。基于精准的应用识别,加上针对不同用户、时间段分配不同的网络访问策略,必将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伴随着组织内网员工非善意上网行为的泛滥与蔓延,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上网行为管理技术与解决方案也将快速发展,以持续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 企业网络基本搭建及网络管理 》

摘要:伴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网络应用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提高企业对营销网络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方面具有其重要意义。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组技术对企业网网络进行搭建,通过物理、数据等方面的设计对网络管理进行完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 措施 。

关键词:企业网 网络搭建 网络管理

企业对网络的要求性越来越强,为了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有时希望在网络中提供设备、模块和链路的冗余。但是在二层网络中,冗余链路可能会导致交换环路,使得广播包在交换环路中无休止地循环,进而破坏网络中设备的工作性能,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生成树技术能够解决交换环路的问题,同时为网络提供冗余。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 网络技术 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网网络需要从网络的搭建及网络管理方面着手。

一、 基本网络的搭建

由于企业网网络特性(数据流量大、稳定性强、经济性和扩充性)和各个部门的要求(制作部门和办公部门间的访问控制),我们采用下列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如图1)。它是目前使用最多,最为普遍的局域网拓扑结构。节点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并且适合在中央位置放置网络诊断设备。

2.组网技术选择:目前,常用的主干网的组网技术有快速以太网(100Mbps)、FTDH、千兆以太网(1000Mbps),快速以太网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组网技术,它的造价很低,性能价格比很高;FTDH ;是光纤直接到客户,是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理想网络平台,但它的网络带宽的实际利用率很高;目前千兆以太网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组网技术, 因此个人推荐采用千兆以太网为骨干,快速以太网交换到桌面组建计算机播控网络。

二、网络管理

1.物理安全设计。为保证企业网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除在网络规划和场地、环境等要求之外,还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计算机系统通过电磁辐射使信息被截获而失密的案例已经很多,在理论和技术支持下的验证工作也证实了这种截取距离在几百米甚至可达千米的复原显示技术给计算机系统信息的__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防止系统中的信息在空间上的扩散,通常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正常的防范措施主要在三个方面:对主机房及重要信息存储、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处理,即建设一个具有高效屏蔽效能的屏蔽室,用它来安装运行主要设备,以防止磁鼓、磁带与高辐射设备等的信号外泄。为提高屏蔽室的效能,在屏蔽室与外界的各项联系、连接中均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设计,如信号线、电话线、空调、消防控制线,以及通风、波导,门的关起等。对本地网 、局域网传输线路传导辐射的抑制,由于电缆传输辐射信息的不可避免性,现均采用光缆传输的方式,大多数均在Modem出来的设备用光电转换接口,用光缆接出屏蔽室外进行传输。

2.网络共享资源和数据信息设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决定使用VLAN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物理隔离来实现。

VLAN是在一个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这个网络对应于OSI模型的第二层。通过将企业网络划分为虚拟网络VLAN,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VLAN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域,从而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发生,还可以用于控制网络中不同部门、不同站点之间的互相访问。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为了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有时希望在网络中提供设备、模块和链路的冗余。但是在二层网络中,冗余链路可能会导致交换环路,使得广播包在交换环路中无休止地循环,进而破坏网络中设备的工作性能,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生成树技术能够解决交换环路的问题,同时为网络提供冗余。 天驿公司有销售部和技术部,技术部的计算机系统分散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它们之间需要相互通信,销售部和技术部也需要进行相互通信,为了满足公司的需求,则要在网络设备上实现这一目标。 使在同一VLAN中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需要在两个交换机中间建立中继,而在不同VLAN中的计算机系统也要实现相互通信,实现VLAN之间的互通

使在同一VLAN中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需要在两个交换机中间建立中继,而在不同VLAN中的计算机系统也要实现相互通信,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需要三层技术来实现,即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来实现。建议使用三层交换机来实现,因为使用路由器容易造成瓶颈。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从目前来看,根据端口来划分VLAN的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许多VLAN厂商都利用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成员,被设定的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中,实现网络管理。

企业内部网络的问题,不仅是设备,技术的问题,更是管理的问题。对于企业网络的管理人员来讲,一定要提高网络管理识,加强网络管理技术的掌握, 才能把企业网络管理好。

参考文献:

[1]Andrew S. 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中国IT实验室.VLAN及技术[J/OL],2009

《 企业网络化管理思考 》

摘要:企业实行网络化管理是网络经济的特征之一,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数据、与业务相关的财务数据、以及企业的各种资产都需要网络化管理。建立以业务为中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 企业管理 信息化的目标。最后分析了这类系统成败的因数等。

关键词:管理流程网络化;网络财务;资源计划

Abstract: enterprises implement the network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economy,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business data, and business related financial data, and all kinds of assets of the enterprise need network management. Establish business centered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goal.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is kind of system of Numbers.

Keywords: management flow network; Financial network; Resourc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前言

企业的形式不一样,主营业务不一样,管理水平不一样,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可能会千差万别。随着企业主的商业活动的扩大,需要给出的决策越来越多,越益复杂多样,不久就认识到,不可能同时在各处出现,不可能把所有的数据都囊括,为给出决策需求从而要求的能力水准,已经大大超出了一个管理人员的才能。因此企业进行决策就要进行多方面的考察研究,要借助于诸如财务、销售、生产和人事等职能部门,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个步骤是把责任委托给下属(职责下放给下属),因此每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完成他们的任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并开始独立地收集和整理与他们的本职工作有关的数据。结果是产生一种信息系统,其信息由各部门数据组合而成,

尽管收集和存储这种多路数据流时,在企业范围内存在着许多重复工作,但当时企业确实首次开始考虑用侧重于管理的正式信息系统来代替簿记。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初动因。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各种自动化设备都可以帮助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其中计算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给网络化管理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传统的企业分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在技术、操作和经济上可行的管理方案也必须要专业的部门配合才行。

网络对经济环境、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变革式的影响。网络对经济的影响,产生了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方式——网络经济。管理的网络化是网络经济的特征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业务流与信息流合一,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

1.企业建立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的管理流程需要网络化

传统企业的管理就像管理地球仪上的经线(代表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纬线(代表管理上的各级部门)的交点(代表部门的管理层面)一样,是立体化的。采用网络化来管理流程能够做到扁平化的管理,能够跨越多个部门而以业务为主线连接在一起。

企业的业务数据需要网络化管理

一旦对业务数据实现网络化管理,财务上的每一笔账的来源就会非常清楚,业务溯源就会很方便;并且管理流程的网络化也需要夹带各个业务流程的数据。

企业财务数据需要网络化管理

传统非网络化的 财务管理 系统有诸多缺陷,如财务核算层面难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控制层面的缺陷和对财务决策的支持手段非常缺乏等;传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财务收支两条线的监控、无法满足规范化统一管理需求、无法控制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等。鉴于这些缺陷,建立业务事件驱动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的物资设备、人力技术、客户关系以及合作伙伴也需要网络化管理

企业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及企业的知识管理实现网络化统一调度以后,效率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各种机器设备及人力的利用率也会提高;企业知识的形成是企业能够克隆和复制壮大的基础。

2.建立网络化的管理系统

业务和财务数据的网络化

信息化网络对网络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信息化网络的产生,那么也就不会出现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网络经济。网络按照网络范围和互联的距离可划分为国际互联网络、企业内部网络、企业间网络。国际互联网是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在物理上连接起来的全球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系统。企业内部网络是应用国际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具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在物理上连接起来的局域网。在该网络中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可以共享程序与信息,增强员工之间的协作,简化工作流程。

建立业务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是网络化管理的开端,它就是指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大量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的成就,使管理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当企业的一项经济业务(事件)发生时,由业务相关部门的一位员工负责录入业务信息,当信息进入系统后,立即存储在指定的数据库;同时,该业务事件通过管理平台,生成实时凭证,自动或经管理人员确认后显示在所有相关的账簿和报表上,不再需要第二个部门或任何其他员工再录入一遍。这样,信息为所有“授权”的人员共同享用。每个业务管理与财会人员每天必须打开某个信息屏幕,管理和控制相关的经济业务,做到实时、迅速响应外界及内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所有管理人员都按照统一、实时的信息来源作出决策,避免了不同的决策单位或个人,由于信息所依据的来源不同而作出相互矛盾的决定,造成管理决策的混乱。在这个财务信息系统当中,大部分事件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处理的方式存放,实现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同时存储,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业务数据流的同步生成;原来由财会人员编制的业务凭证、报表等等财务资料,可由计算机实时生成、输出,大大减少财务部门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差错做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

以业务事件为驱动,建立业务数据和生成财务信息后,可设立一个与数据库直接相连的管理模型库,在模型库当中设立先进的管理模型,如预警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筹资模型等。对于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设计一些模型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如根据企业的需要可在企业内部设立成本核算模型、库存预警模型,满足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这些模型所需的数据可直接从数据库中进行提取。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在网络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等资源的竞争,更包括外部的资源供应链、客户资源等外部资源的竞争。所以,在网络经济下,要想使企业能够适应瞬间变化的市场环境,立于不败之地,建立企业整个资源计划系统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企业资源计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加特纳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并很快被管理界和学术界所承认,逐步扩大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际上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它认为企业资源包括厂房、仓库、物资、设备、工具、资金、人力、技术、信誉、客户、供应商等全部可供企业调配使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它强调人、财、物、产、供、销全面的结合,全面受控,实时反馈,动态协调,解决客户、供应商、制造商信息的集成,优化供应链,实现协同合作竞争的整个资源的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以业务为中心来组织,把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从供应商到客户,充分协调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集成企业的整个信息,实现企业的全面竞争。

3.管理系统的问题

再好的管理系统也要靠人来参与,如果参与人员觉得系统与他无关,输入的是垃圾数据,那么输出的也是垃圾数据,管理系统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开发管理系统的人员尽量让系统简便地输入、精确地输入和不重复录入数据,这些应该尽量采用自动化的输入设备,让数据采集自动化,减少人为出错因数。管理系统应当量身定制,做到适用和实用。另外,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是这类管理系统成败的重要因数。

有关浅谈企业网络管理论文推荐:

1. 浅谈企业网络管理论文

2. 网络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3. 网络管理论文

4. 网络管理技术论文

5. 网络管理与维护论文

6.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7. 浅谈企业团队管理论文

酒店业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在酒店的普及度愈来愈高,对于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发全面,应用范围涉及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客务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管理信息系统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摘要

摘 要:随着酒店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酒店之间在争夺客源上竞争越发激烈,导致了各个酒店在销售客房上的利润空间不断地缩小。在这个背景下,必须要将更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运用到酒店的日常管理中,对酒店的经营空间进行广泛的开拓,从而实现运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对先进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还可以将先进的管理观念引进来,不断地推动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酒店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将酒店决策水平、经济效益以及关系效益提高,最终实现酒店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对管理信息系统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供大家参考。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内容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酒店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9082(2013)10-001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到全国各地观光旅游已经变成一种新的时尚。旅游业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各地酒店数量的激增,同时,各个酒店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酒店必须要在服务、产品、管理以及经营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酒店的管理对酒店自身的经营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酒店的管理者面对这一现状,要想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必须要将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同时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地促进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酒店管理系统的选择

酒店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充分运用。相对于一般的产品而言,酒店管理系统是一种更新快、风险大以及投入高的应用软件[1]。不少酒店过去都在管理信息的配置中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最终预期的服务效率以及投资收益率却没有实现。酒店管理者在对管理系统进行选择时必须要选择好的供应商。要想选择好的供应商,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①供应商必须要有二次开发能力以及稳定的技术队伍;②供应商必须要可以将软硬件系统整体方案提供出来;③供应商必须要具备相当成熟的软件系统。④在对管理信息软件进行选择时,必须要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软件[2]。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酒店管理的本质就是对酒店运营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人流的管理。从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表现形式看,就是指对大量酒店常规信息的输出、处理、存储以及输入。在一定意义上讲,管理信息系统是最大的人工管理协助者。从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在个酒店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可以推动酒店运作效率的提高

酒店每天在为客人提供结算账单、提供查询、登记信息的记录、订房信息、对客房状况的统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工作量。在进行上述各项业务时运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具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速度比较慢,甚至错误出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3]。而在进行酒店管理时,对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的运用可以将业务运作的准确性以及速度大大提高。

2.可以促进酒店信息管理的规范化进程,从而将服务质量提高

因为计算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具有相当快的速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客人在结账、购物、娱乐、用餐以及住宿登记时等候的时间节省下来。同时,管理信息系统为住店客人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具有规范、准确、及时的特点,从而将错误出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还可以随时的查询有关信息,可以为客人提供留言以及叫早等服务,因此,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可以帮助酒店进行市场的开拓,并将自己的特色形象树立起来[4]。

3.可以促进酒店经济效益的提高

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酒店自身大量的物力以及人力节省下来,从而实现节流的目的。同时,酒店还可以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合理利用,不断地增加自身的服务项目,可以将酒店的服务档次提升上去,从而实现开源的目的。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酒店经济效益的提高。

4.可以促进酒店运营水平的不断提高

酒店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必须要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各种业务以及酒店的经营状况。在这个过程当中,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当前数据以及历史资料及时的提供出来,同时还可以进行同期的对比分析,并且提供其他的分析模式。在这样方便的条件下,管理人员可以很快的将复杂的分析工作完成[5]。

对酒店内部的运营控制是酒店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比如对客房消耗品数量、餐饮原料数量以及客房数量的控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及时的提供给管理者,因此,对于管理者进行决策控制十分的有利。

三、酒店管理系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酒店的方方面面在关系了信息系统中都要涉及到,所以岗位之间以及部门之间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协调。此外要想使系统运行的更加安全,就要有高素质的操作、维护人员以及严格的管理制度。酒店在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运用时需要避免出现以下几方面的误区:①对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盲目迷信的态度;②对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恐惧心理,认为太难,不敢使用。

针对上述情况,酒店必须要端正自己的认识,促进内部员工素质水平的提升;选择成熟的应用软件,有利于员工对系统更好的掌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使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

四、结语

我国的酒店行业目前正处于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酒店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管理信息系统。酒店要想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进行管理时必须要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竞争实力的增强,有效的保证了酒店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文献

[1]谭文星,肖光荣,黄建国.实现酒店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

[2]何宁,崔颖会,叶浩.基于VB的中小型酒店管理系统[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8).

[3]郭兴,王玉涛,蒋英文,杜建华.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小企业科技与管理(上旬刊),2005(10).

[4]张小安,马绍光.江西省政府玉泉接待中心客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2012(9).

[5]谢礼,高培长,薛光华,马清华.基于数据挖掘的CRM在酒店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构件式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摘要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VFP模式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方法 ,包括设计目标、数据库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实现技术等,对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构件技术、VFP编程技术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内容

关键词: 构件式酒店管理系统 VFP模式 项目设计

1.引言

随着酒店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程序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都很差等,同时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及中国加入WTO,酒店管理改革迫在眉睫。如提供远程客房预定、餐饮预定、网上信息发布及手机上网的便捷服务等,都将是酒店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优秀的酒店客房信息管理系统以酒店的经济效益为目标,为酒店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简单易用、功能强大并高度灵活的应用工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酒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改进使宾客感到更满意,为酒店带来更多的回头客和收入。同时,通过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各种经营成本,从而获取持久的利润,因此酒店行业对于酒店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势在必行。

2.系统设计

设计目标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集酒店吃、住、行等方面管理于一体的计算机酒店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酒店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根据酒店需要,从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竞争和降低费用消耗等重要方面入手,建立前台系统、结账系统、客房系统、物资系统、查询系统、电话系统等专题系统,准确、及时、全面地收集、处理与酒店有关的内部与外部信息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反馈和响应。

的建设把全面提高员工素质、酒店品质、酒店知名度、酒店形象和促进酒店 文化 发展,进而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等,作为系统建设的长远目标。

设计原则

在技术开放和高度集成的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开发,同时系统的建设应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坚持系统实用且优化、易使用、易维护、易扩展、且高度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实现以下目标:

(1)以酒店账务管理为核心,基于账号统一管理客人信息及账务。

(2)加强前台接待和销售功能,客史资料管理更完善。

(3)系统扩展性更强大,采用先进的平台,在设计上留有提升空间。

(4)加强和外部数据的接口功能,如电话计费、公安数据传输、身份证扫描等。

3.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

图1 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系统总体流程图

系统提供的功能模块,酒店可按不同规模选用不同的构成模块:客户预订、住房登记、退房结账、客服查询、餐饮管理(餐厅营业、吧台库存、成本核算、库存管理、营业报表)、桑拿管理(桑拿营业、吧台库存、营业报表)、商务中心、娱乐休闲营业和系统维护等。

各分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

餐饮系统。对酒店与餐饮有关的业务进行管理。对今日菜单、宴会菜单、客人点菜、宴会预订及不同方式的结账等进行管理。可以对菜单信息、宴会预定信息、结账方式等进行录入、维护、查询统计等,提供报表打印功能。

客房系统。主要负责房间状态的调整,向前台传递客人应缴费用,处理失物。具体包括:调整房态、调整房间类型、调整洗衣费、登记物品损坏情况、失物登记、失物领取及向前台和结账子系统传送相关数据。

前台系统。接待与问询是前台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一类是与客人有关的,包括登记客人的信息、分发房卡、自动开长途电话、应客人的要求延长住房时间、添置床位、调整房间、修改房价、记录客人、房客的留言等;另一类是与宾馆有关的,包括修改住客、团队的资料,根据预订房间情况提前制定房卡及与公安系统进行接口等。

结账系统。前台结账处亦称为前台收款处,主要负责:处理宾客的账务、负责除宾馆商场部以外的各营业点的收款业务、办理客人的离店结账手续等。

电话系统。电话子系统的功能有:话单查询(原始话单、分机话单)、话费统计(原始话单、客房话费单、内部话费单)、话费明细统计、各种报表打印、不同类型电话直拨权、电话叫醒等服务。

通用收银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对商务中心及外卖、美容美发等业务进行管理。

夜审系统。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房费过账、自动进行房费的增加、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包括预计离店的客人信息、一天的营业情况、当日的营业收入、客人的各项缴款明细、客房的出租率、客人所缴纳的定金等)。

总经理查询系统。该系统只限于酒店总经理使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客房状态的查询,住客资料的查询、财务的查询,以及一些数据分析如收入分析、客情分析等,这些分析可用于为总经理决策提供一些资料。

人事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有:宾馆人员的基本信息、人员的查询,人员花名册、人员的动态统计、人员的调动情况、人员过失的记录、报表的管理等。

物资管理系统。物资管理是对酒店的物品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入库、出库、库存信息、损耗情况、成本库、资产库、费用库及报表功能。

系统管理模块。它限于管理员使用,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其主要功能是系统初始化、用户管理、代码管理、使用的日志管理、系统自动更新子系统等。

4.系统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经过对酒店管理业务的具体分析,运用VFP技术和SQL语言操作后台数据库,实现各种平台的兼容性,体现良好的跨平台特点和编程技术的优点。该系统的操作界面简洁,适合各类管理人员应用。在安全性方面,通过数据库的权限管理和Java的优秀技术,实现系统的灵活性和系统的安全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修改密码来进行用户管理。系统操作界面简单、灵活性好、响应时间短、 系统安全 性高、运行稳定。设计完全符合软件工程中各个阶段的要求,模块间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良好性能。运行软件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用户登录界面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VFP数据库驱动程序,在表管理员.dbf中进行核对,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IF ALLTRIM() ==''

MessageBox("请输入用户名")

RETURN

ENDIF

IF ALLTRIM()==''

MessageBox("请输入密码")

RETURN

ENDIF

use data\管理员 &&查找指定用户名为的记录

Locate For Allt(姓名)=Allt()

If Found()==.T.&&如果找到

If Allt(密码)==Allt()&&比较密码,成功则进入

MessageBox("欢迎光临",64,"提示信息")

UserName=姓名

UserType=权限

bbs=val(UserType)

′img/′ &&设置窗口背景图片

release thisform

Else &&比较密码不成功

MessageBox("密码不正确",16,"错误提示")

Endif

Else &&没有找到指定用户

MessageBox("用户名不存在",16,"错误提示")

如果userbyname,byname都和数据库的相应数据相匹配,则说明验证成功。验证成功后,就可以进入系统进行操作管理,界面如图3。

图3 系统操作管理界面

该板块主要用户为酒店管理人员和收银员,酒店管理人员可以进行菜系管理、菜品管理、台号管理和日结账、月结账和年结账等财务报表及用户管理等功能。收银员可以生成消费订单,对每一个台都随时进行点菜服务。

5.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使用了当前的主流技术

该系统的设计是基于B/S模式的,并在其中加入现今的主流技术,如构件技术、面向对象方法等。

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所有子系统的数据都是一次性输入,同一数据在多个子系统中使用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设立专职的网络管理员进行网络用户授权管理,以便控制数据的存取,即不同节点对信息的访问权限是不一样的,这有利于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可靠、完整性与一致性。

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系统采用了内、外两种防火墙,以防止非法入侵者访问系统。在内部我们把与应用系统打交道的员工分成两类:一类是系统的管理者;一类是系统的使用者。系统管理者只能对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没有权限进入具体的业务系统;系统的使用者只能严格地按各自的权限进行操作。在应用程序中我们还增加了用户身份的验证与识别以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它限制某程序只允许特定用户访问,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6.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HMIS系统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以C/S模式为主的系统模式上,现代化的HMIS系统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HMIS系统应当是包含各种先进技术的、紧贴时代脉搏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更符合酒店生产的需要。

目前,我们开发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已应用于江苏法苑宾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一致好评。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文献

[1]沃得工作室.Power Builder 应用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张亚东.酒类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3]黄卫农,卢振宇,陈健.基于网络使用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算机应用研究[J],2001,18(4):143-145.

[4]Bell D,Grimson Database System[Z].Addison wesley,1992.

[5]胡华.面向行业服务的网络信息系统框架[J].计算机应用用研究,2001,18(4):61~63.

有关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推荐:

1. 酒店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2. 有关宾馆管理系统论文

3. 餐饮管理系统论文

4. 餐饮管理系统论文

5.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6. 浅谈酒店服务管理毕业论文

7. 酒店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软件产品:ERP管理思想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体现。这些软件系统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流程开发,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ERP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实践,借助ERP应用软件,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存储企业各项基础业务数据,产生管理报表,全面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形成完整的综合管理系统。三、应用ERP系统的优点支挣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规避决策风险。 提高管理水半。ERP集成优化了标准流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ERP系统在流程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贡献: 流程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的接轨。 基础管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监控能力,帮助企业领导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反应速度。 1.搞好ERP前期的管理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实施ERP后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管理咨询未能做到位。因此,实施ERP,管理咨询一定要做深、做精。通过顾问的指导和示范,企业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基础管理和数据,共同提出改善组织、管理标准,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与管理的可行方案。最起码要能为顺利实施ERP梳理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建立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提供ERP需要的、准确的基础管理数据。 2.制定与实施ERP系统工程相匹配的长远目标 同时,ERP实施要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企业能有较明确的目标。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一些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高运作效率等一些笼统、零星、难以衡量的远景,而不是有关企业战略计划及其量化了的目标。 3.组织实施ERP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企业将实施ERP视为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将项目交给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室或信息支持中心负责。但是,这类部门缺乏对物资、生产、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实际运作能力,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权威,很难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各部门。他们只能保证系统开通起来,很难保证系统成功地运转和达到预定目标。4.生产方式变革 国内外成功实例表明,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习惯了70多年大量生产方式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到日本最猛烈的冲击。美国骨干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变革,终于重新夺回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企业的成功,说明了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和捷径。而这一点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5.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资料显示,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不全和不准确是普遍现象。由于ERP是根据特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编制的集成管理软件,ERP只会机械地执行人为的、固化了的程序命令,处理(包括储存)指定的信息,但不能加工(鉴别和转换)它们。因此,数据不准,经过ERP处理后仍旧不准。六、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从工业工程师的视角看,ERP是在既定生产方式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套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系统。ERP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但并不一定保证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率。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还很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ERP是IT技术,只要按照系统流程,如同设置电话、计算机一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企业不具备、不符合该系统原始开发环境或条件,就不能简单地取得相同的效果。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而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生产、组织、管理、文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若想ERP应用成功,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即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司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这不但能为ERP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使公司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使用另一重要手段,即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七、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4.企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八、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共同作用于企业,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而信息化手段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而ERP系统正是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为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企业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某些人认为引进ERP系统,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就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不会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能加快对信息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已。而企业如果按照企业标准化要求建立起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贯彻实施此标准体系表,将能从大到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创新、优化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小到企业每一项业务都有其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从上到下的有序、高效运行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ERP系统把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成,是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构架和平台,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当然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所以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是相辅相成地共同作用于企业,相互促进。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信息安全论文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操作安全解决方案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作业时间: 2 010 年 5 月 共 10 页 第1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摘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与操作中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以及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 各类信息安全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总结了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需采取管理手段和 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引言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含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 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信息系统连续正常运行。 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来自人文环境、技术环境和物理自然环境的安全风险,其安全威胁无时 无处不在。对于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而言,不可能试图单凭利用一些集成了信息安全技 术的安全产品来解决,而必须考虑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因素,全方位地、综合解决系统安全问题, 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上看,任何新建立的系统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可能存在着只有在实际运行中才能发现的缺陷。另外,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系统也会暴露出不足之处或不 相适应之处,这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必须要予以解决的问题。从管理上看, 就是对信息系统的 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以便使信息系统真正符合管理决策的需要,为管理 决策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应该由一个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 在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与管理规范 的约束下,靠全体管理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共同来完成。运行管理的目标是使信息系统在一个预期的时间内 能正常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其应有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后,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方法、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原有的一套管理制度,例如内部控制制度已不在适应新环境下的管理需求,因此 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 1.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共 10 页 第2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设立机房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给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算机设备;二是防止各种 非法人员进入机房,保护机房内的设备、机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机房安全运行是通过制定与贯彻执行机房 管理制度来实施的。机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权进入机房人员的资格审查。 一般说来, 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录入员、审核员、维护人员以及 其他系统管理员批准的有关人员可进入机房,系统维护员不能单独入机房; (2)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要求。比如机房的卫生要求,防水要求; (3)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设备的管理要求; (4)机房中禁止的活动或行为,例如,严禁吸烟、喝水等; (5)设备和材料进出机房的管理要求,等等。 2.信息系统的其他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还表现为软件、数据、信息等其他要素必须处于监控之中。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如下: (1)必须有重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管理制度; (2)必须有数据管理制度,如重要输入数据的审核、输出数据备份保管等制度; (3)必须有权限管理制度,做到密码专管专用,定期更改并在失控后立即报告; (4)必须有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制度; (5)必须有病毒的防治管理制度,及时检查、清除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6)必须有人员调离的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调离的 同时马上收回钥匙、移交工作、更换口令、取消账号, 并向被调离的工作人员申明其保密义务,人员的录用调入必须经过人事组织技术部门的考核和接受相应的安全 教育。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与记录管理制度 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与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系统运 1、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 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记录, 是系统维护人员的指南,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交流的工具。 规范的文档意味着系统是工程化、规范化开发的,意味着信息系统的质量有了程序上的保障。文档的欠缺、文 档的随意性和文档的不规范,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系统开发人员流动后,系统难以维护、难以升级,变成一个 没有扩展性、没有生命力的系统。所以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 术和正确的系统开发方法,同时还要做好文档的管理工作。 系统文档不是一次性形成的,它是在系统开发、设计、实施、维护过程中不断地按阶段依次推进编写、修 改、完善与积累而形成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文档有:系统开发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 共 10 页 第3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发计划书、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报告、系统测试计划与测试报告、系统使用与维护手 册、系统评价报告、系统开发月报与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等。 文档的重要性决定了文档管理的重要性,文档管理是有序地、规范地开发与运行信息系统所必须做好的重 要工作。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文档内容与要求基本上已有了较统一的规定。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将文档分为技 术文档、管理文档及记录文档等若干类。 系统文档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系统的运行及情况的变化,它们会有局部的修改与补充,当变化较大时,系 统文档将以新的版本提出。 系统文档的管理工作主要有: 1.文档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 (1)文档标准与格式规范的制定; (2)明确文档的制定、修改和审核的权限; (3)制定文档资料管理制度。例如文档的收存、保管与借用手续的办理等。 2.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一旦需要对某一文档进行修改,要及时、准确地修改 与之相关的文档;否则将会引起系统开发工作的混乱。而这一过程又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 3.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 为保持文档的一致性与可追踪性, 所有文档都要收全, 集中统一保管。 2、企业信息系统日常记录管理。 、企业信息系统日常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具体有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及系统的适应性维护等工作。 1.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从每天工作站点计算机的打开、应用系统的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 机等,按严格要求来说都要就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等的运作情况作记录。 运行情况有正常、 不正常与无法运行 等,后两种情况应将所见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可能的原因作尽量详细的记录。为了避免记录工作流于形式, 通常的做法是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责任与制度,一些重要的运行情况及所遇到的 问题,例如多人共用或涉及敏感信息的计算机及功能项的使用等仍应作书面记录。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应事先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规章制度,具体工作主要由使用人员完成。系统运行情况无 论是自动记录还是由人工记录,都应作为基本的系统文档作长期保管,以备系统维护时参考。 2.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共 10 页 第4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系统的维护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软件维护主要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三 种。正确性维护是指诊断和修正错误的过程;适应性维护是指当企业的外部环境、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为了 与之适应而进行的系统修改活动;完善性维护是指为了满足用户在功能或改进已有功能的需求而进行的系统修 改活动。软件维护还可分为操作性维护与程序维护两种。操作性维护主要是利用软件的各种自定义功能来修改 软件,以适应企业变化;操作性维护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性维护。程序维护主要是指需要修改程序的各项维护工 作。 维护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最费时的工作,其应贯穿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断重复出现, 直至系统过时和报废为止。现有统计资料表明: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各部分的工作量中,软件维护的工作量一般 占 70%以上,因此,各单位应加强维护工作的管理,以保证软件的故障及时得到排除,软件及时满足企业管理 工作的需要。加强维护管理是系统安全、有效、正常运行的保证之一。 在硬件维护工作中,较大的维护工作一般是由销售厂家进行的。使用单位一般只进行一些小的维护工作, 一般通过程序命令或各种软件工具即可满足要求。使用单位一般可不配备专职的硬件维护员。硬件维护员可由 软件维护员担任,即通常所说的系统维护员。 对于使用商品化软件的单位,程序维护工作是由销售厂家负责,单位负责操作维护。单位可不配备专职维 护员,而由指定的系统操作员兼任。 对于自行开发软件的单位一般应配备专职的系统维护员,系统维护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 作,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系统诉正常运行,负责日常的各类代码、标准摘要、数据及源程序的改正性维护、适 应性维护工作,有时还负责完善性的维护。 在数据或信息方面,须日常加以维护的有备份、存档、整理及初始化等。大部分的日常维护应该由专门的 软件来处理,但处理功能的选择与控制一般还是由使用人员或专业人员来完成。 为安全考虑, 每天操作完毕 后,都要对更动过的或新增加的数据作备份。一般讲,工作站点上的或独享的数据由使用人员备份,服务器上 的或多项功能共享的数据由专业人员备份。除正本数据外,至少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份,并以单双方式轮流制 作,以防刚被损坏的正本数据冲掉上次的备份。数据正本与备份应分别存于不同的磁盘上或其他存储介质上。 数据存档或归档是当工作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或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转入档案数据库的处理,作为档案存储的 数据成为历史数据。为防万一,档案数据也应有两份以上。数据的整理是关于数据文件或数据表的索引、记录 顺序的调整等,数据整理可使数据的查询与引用更为快捷与方便,对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也很有好处。在系 统正常运行后数据的初始化主要是指以月度或年度为时间企业的数据文件或数据表的切换与结转数等的预置。 维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制定维护管理制度和组织实施来实现的。 维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系 统维护的任务、 维护工作的承担人员、软件维护的内容、硬件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操作权限、软件修改的 手续。共 10 页 第5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3.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企业是社会环境的子系统,企业为适应环境,为求生存与发展,也必然要作相应的变革。作为支持企业实 现战略目标的企业信息系统自然地也要作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从技术角度看,一个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 一些缺陷与错误,它们会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为使系统能始终正常运行,所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地 予以解决。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克服本身存在的不足对系统作调整、修改与扩充即为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实践已证明系统维护与系统运行始终并存, 系统维护所付出的代价往往要超过系统开发的代价, 系统维护 的好坏将 显著地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系统的适应性及系统的生命期。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好后,不 能很好地投入运行或难以维持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重开发轻维护所造成的。 系统的适应性维护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工作, 并以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与日常维护记录为基础, 其内容有: (1)系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与调整; (2)系统缺陷的记录、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设计; (3)系统结构的调整、更新与扩充; (4)系统功能的增设、修改; (5)系统数据结构的调整与扩充; (6)各工作站点应用系统的功能重组; (7)系统硬件的维修、更新与添置; (8)系统维护的记录及维护手册的修订等。 信息系统的维护不仅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所必须.也是使系统始终能适应系统环境,支持并推动企业战略目 标实现的重要保证。系统适应性维护应由企业信息管理机构领导负责,指定专人落实。为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 性,在工作条件的配备上及工作业绩的评定上与系统的开发同等看待。 三、系统的安全监控管理 系统的安全监控管理现代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共享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加速普及,以开放性和共享 性为特征的网络技术给信息系统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就日益突出起来。 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资源建立起来的, 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信息系统所处理和存储的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它们既有日常业务处理信息、技术信息,也有涉及企业高层 的计划、决策信息,其中有相当部分信息是企业极为重要的并有保密要求的,这些信息几乎反映了企业所有方 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如果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损坏或信息的泄漏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一方面是信息安全与保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系统深入到企业管理的不同 层面,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又使得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往日益广泛与频繁。近年来世界范围共 10 页 第6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内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泛滥等问题,使信息系统安全上的脆弱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所以信息系统安全 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防止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软硬件及信息 资源行为的发生,避免企业遭受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防止有意窃取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 使企业免受损失而采取的措施。 1.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所造成: (1)自然现象或电源不正常引起的软硬件损坏与数据破坏了,例如地震、火灾、存储系统、数据通信等; (2)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破坏; (3)病毒侵扰导致的软件与数据的破坏; (4)人为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所作的破坏。 2.维护措施 为了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我们应该重点地采取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1)依照国家法规及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的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制度,作深入的宣传与教育,提高 每一位涉及信息系统的人员的安全与保密意识。 (2)制定信息系统损害恢复规程,明确在信息系统遇到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而遭受损害时应采取的各种恢 复方案与具体步骤。 (3)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如稳压电源、电源保护装置、空调器等。 (4)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系统功能的选用与数据读写的权限、用户身份的确认等。 (5)完整地制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备份,并结合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做好数据的备份及 备份的保管工作。 (6)敏感数据尽可能以隔离方式存放,由专人保管。 上述措施必须完整地严格地贯彻,尤其是人的安全保密意识,必须强调自觉、认真的参与,承担各自的责 任。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 四、企业信息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置管理 安全事故就是能导致资产丢失与损害的任何事件,为把安全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追踪并从事件中吸取 教训,组织应明确有关事故、故障和薄弱点的部门,并根据安全事故与故障的反应过程建立一个报告、反应、 评价和惩戒的机制。 1、控制目标-报告安全事故和脆弱性 、控制目标-共 10 页 第7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目标:确保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安全事件和弱点的沟通能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应该准备好正常的事件报告和分类程序,这类程序用来报告可能对机构的财产安全造成影响的不同种类的 事件和弱点,所有的员工、合同方和第三方用户都应该知晓这套报告程序。他们需要尽可能快地将信息安全事 件和弱点报告给指定的联系方。控制措施-安全事故报告, 组织应明确信息安全事故报告的方式、报告的内容、 报告的受理部门,即安全事件应在被发现之后尽快由适当的受理途径进行通报。 应当尽可能快速地通过适当管理渠道报告安全事故。组织的普通员工通常是安全事件的最早发现者,如果 安全事件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相应的主管部门,做出及时的处理,能使组织的经济损失及声誉损失降到最低。 为及时发现安全事件,组织应建立正式的报告程序,分别对安全事故的报告做出明确规定。应当让所有员工和 第三方的签约人都了解报告程序并鼓励他们在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尽快报告。还应当建立起事故反应机 制,以便在接到事故报告时,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的措施。 应当建立适当的反馈机制,确保在处理完事故之后,使员工能够知道所报告事故的处理结果。同时可以用 这些事故来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对这种情况怎样做出反应并且将来如何避免这 些事故。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安全事件,做出相应的应急计划,规定事件处理步骤,基于以下因素区分操作的优 先次序:①保护人员的生命与安全②保护敏感资料③保护重要的数据资源④防止系统被破坏将信息系统遭受的 损失降至最低对非法入侵进行司法取证系统恢复运行。 控制措施-安全弱点报告,应当要求信息服务的使用者记下并报告任何观察到的或可疑的有关系统或服务方面 的安全弱点或受到的威胁。应当要求信息服务的用户注意并报告任何观察到或者预测到的系统或者服务中存在 的弱点、或者是受到的威胁。用户应当尽快向管理层或者服务供应商报告此类事件。应当告知用户,一旦发现 安全弱点,就会及时报告,而不要试图去证实弱点存在,因为测试系统缺陷的行为可能会被安全管理人员或安 全监控设施看作是对系统的攻击。 2、控制目标-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和改进 、控制目标- 目标:确保使用持续有效的方法管理信息安全事故 一旦信息安全事件和弱点报告上来,应该立即明确责任,按照规程进行有效处理。应该应用一个连续性的 改进过程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响应、监视、评估和总体管理。如果需要证据的话,则应该搜集证据以满足法律 的要求。 职责和程序: 应建立管理职责和程序,以快速、有效和有序的响应信息安全事故, 除了对信息安全事件和弱点进行报告外, 还应该利用系统的监视、报警和发现脆弱性的功能来检测信息安全事故。在建立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目标时,要 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应该确保负责信息安全事故的管理人员理解在组织中处理信息安全事故时,事故处理 优先权的规则。 控制措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应当有相应的机制来量化并监测信息安全事故的类型、大小和造成的损失。 共 10 页 第8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安全事件发生后,安全主管 部门应对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发生的原因、性质、频率、产生的损失、责任人 进行调查确认,形成事故或故障评价资料。已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可以作为信息安 全教育与培训的案例,以便 组织内相关的人员从事故中学习,以避免再次出现;如果安全事件再次发生,能够更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控制措施-收集证据 当安全事故发生后需要对个人或组织采取法律行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时,都应当以符合法 律规定的形式收集、保留并提交证据。当组织需要实施惩戒行动时,应该制定和遵循组织内部收集和提交证据 的规范程序。证据规则包括: 证据的可用性:证据能被法律部门采纳,可在法庭上出示; 证据的有效性: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为了确保证据的可用性,组织应该保证自己的信息系统在采集证据过程中,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为保证证据的有效性,组织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控制要求,在从证据被发现到 存储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建立较强的审计轨迹。 任何司法取证工作都只允许在原始证据材料的拷贝上进行,以确保所有证据材料的完整性都得到了妥善保 护。证据材料的拷贝应该在可信赖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的拷贝,谁进行的拷贝,使用 了什么工具和程序进行的拷贝,这些都应该记录在日志中。 五、企业信息系统操作安全管理 1、 操作权限: 、 操作权限:为了企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参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制度。如: (1). 网络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网络设备、备份设备必须由专人专管不得随意使用。所有设备必须设置 不同权限的密码。系统管理员、操作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操作员严格区分。明确权限范围,不得 越权操作。 ⑵ . 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和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制度 应明确各计算机岗位职责、权限,严禁串岗、替岗。 ⑶. 每个管理员和不同管理权限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对外泄密码,因密码外泄造成网络遭受损失的,将按 我中心有关制度严肃处理。 ⑷ . 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变更设备密码,严禁设置弱密码,密码一经设置和更改,管理人员必须负责 做好密码备份,并报分管副主任和网络管理科备份。 2、操作规范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制度。如:共 10 页 第9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系统使用管理 ⑴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系统的操作使用做出严格的控制⑼ ⑵ .在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前,由信息主管根据单位主管的要求确定本系统的合法有权使 用、人员及其 操作权限,并报单位主管审核批准后地系统内授权其使用权,运行中需按同样手续办理。 ⑶ .对各使用人员明确划分使用操作权限,形成适当的分工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⑷ .为每个操作人员都设置不同操作密码,谢绝无并人员用机器做其他工作。 ⑸ .设立“计算机使用登记簿”,任何人均须登记方可用机。 ⑹ .任何人员不得直接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 不允许随意增删改数据、 原程序和数据库文件 结构。 ⑺ .操作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性操作。 ⑻ .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记帐和打印有关帐表。 ⑼ .档案管理员负责应对存档数据、软盘、帐表和文档资料进行统一复制、核对和保管。 ⑽ .系统管理员应做好日常检查监督工作,发现不规范应及时制 止,并采取措施避免同样情况 再次 发生。 用户上机操作规程 用户上机操作规程 (1).上机人员必须是会计有权使用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并经财务主管正式认可后,才能上机操作。 (2).操作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应进行上机操作登记,填写真实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供系 统管理 员检查核实。 (3).操作人员上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占用机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操作人员的操作密码应注意保密,不能随意泄露,密码要不定期变更。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或擅自上机操作。 (6).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 (7).每次上机工作完毕后都要作好工作备份,以防意外事故。 (8).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操作人员如要离开工作现场, 必须在离开前退出系统, 以防止其他人越 权操作。 总结: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全面分析整个系统,并对系统中各子系统 的交界面给予特别的强调,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会得到最大的效益。系统安 全管理主要在给定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损失,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因安全问题对运行中系统进行 的修改。系统安全管理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安全程序计划进行记录,交流和完成管理部门确定的任务, 以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共 10 页 第 10 页

我悄悄的来,拿走我应德的⒉分..对了,楼上的,你说了等于不说..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软件产品:ERP管理思想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体现。这些软件系统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流程开发,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ERP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实践,借助ERP应用软件,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存储企业各项基础业务数据,产生管理报表,全面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形成完整的综合管理系统。三、应用ERP系统的优点支挣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规避决策风险。 提高管理水半。ERP集成优化了标准流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ERP系统在流程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贡献: 流程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的接轨。 基础管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监控能力,帮助企业领导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反应速度。 1.搞好ERP前期的管理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实施ERP后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管理咨询未能做到位。因此,实施ERP,管理咨询一定要做深、做精。通过顾问的指导和示范,企业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基础管理和数据,共同提出改善组织、管理标准,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与管理的可行方案。最起码要能为顺利实施ERP梳理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建立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提供ERP需要的、准确的基础管理数据。 2.制定与实施ERP系统工程相匹配的长远目标 同时,ERP实施要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企业能有较明确的目标。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一些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高运作效率等一些笼统、零星、难以衡量的远景,而不是有关企业战略计划及其量化了的目标。 3.组织实施ERP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企业将实施ERP视为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将项目交给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室或信息支持中心负责。但是,这类部门缺乏对物资、生产、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实际运作能力,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权威,很难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各部门。他们只能保证系统开通起来,很难保证系统成功地运转和达到预定目标。4.生产方式变革 国内外成功实例表明,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习惯了70多年大量生产方式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到日本最猛烈的冲击。美国骨干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变革,终于重新夺回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企业的成功,说明了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和捷径。而这一点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5.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资料显示,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不全和不准确是普遍现象。由于ERP是根据特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编制的集成管理软件,ERP只会机械地执行人为的、固化了的程序命令,处理(包括储存)指定的信息,但不能加工(鉴别和转换)它们。因此,数据不准,经过ERP处理后仍旧不准。六、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从工业工程师的视角看,ERP是在既定生产方式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套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系统。ERP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但并不一定保证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率。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还很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ERP是IT技术,只要按照系统流程,如同设置电话、计算机一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企业不具备、不符合该系统原始开发环境或条件,就不能简单地取得相同的效果。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而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生产、组织、管理、文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若想ERP应用成功,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即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司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这不但能为ERP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使公司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使用另一重要手段,即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七、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4.企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八、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共同作用于企业,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而信息化手段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而ERP系统正是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为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企业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某些人认为引进ERP系统,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就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不会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能加快对信息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已。而企业如果按照企业标准化要求建立起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贯彻实施此标准体系表,将能从大到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创新、优化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小到企业每一项业务都有其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从上到下的有序、高效运行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ERP系统把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成,是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构架和平台,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当然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所以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是相辅相成地共同作用于企业,相互促进。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希望能够帮助你,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论文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相似度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3000字论文

论文要自己写啊 我和我的同学都在忙着写论文 所以自己努力吧

[1]田芬.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联想信息化建设分析及其启示[J]. 经济师,2004,(5). [2]周应萍. 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 商场现代化,2005,(19). [3]林晖. 浅谈企业信息化中的标准化[J]. 福建分析测试,2004,(Z1). [4]孙娜娜,杨小力,傅月利. 光通信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5]计世. 信息交换联动业务协同 工商、税务、质监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J]. 电子政务,2004,(Z1). [6]张学平,杨仁超,贾玉成. 统一用户管理解决方案[J]. 信息网络安全,2005,(7). [7]丁卉. 关于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研究[J]. 大众科技,2005,(12). [8]陈芳. 电子政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1,(5). [9]胡斌. 昆明中铁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现[J]. 铁道建筑,2009,(1). [10]杨小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07,(7). [11]郑祖起. 3G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 [12]陈旭红. 从企业信息化 看企业竞争力——南大集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浅析[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23). [13]李如平. 电力企业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4]宋丽萍,路平,代美新.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15]荣威,张蕾,刘翠.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安徽科技,2006,(1). [16]汪浩,王元珑. 论西部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A]. 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C].: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7]王六凤,谢元荣. 纺织企业协同系统模型建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18]张卫东. 浅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小组的作用[J]. 河北煤炭,2011,(1). [19]张萍,陈明.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之源[J]. 企业标准化,2006,(6). [20]解丽萍,张旭东,王中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21]宋慧勇,秦旭芳. 论企业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J]. 煤,2010,(10). [22]狄彩萍.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3]李冰梅. 论当前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24]王福霞. 企业信息化的理念[J]. 机械管理开发,2009,(S1). [25]楚军. 浅议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J]. 云南电业,2007,(8). [26]黄由衡,周凌云,周董文. 货运代理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再造[J]. 工业工程,2006,(6). [27]林丽娜. 中小企业服务器性能设计浅谈[J]. 广东科技,2009,(16). [28]陈秀君.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 今日科苑,2009,(12). [29]. 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标准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审计局,. [30]周兴华. 论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31]刘怡爽. 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D].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2001. [32]刘永久. 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及其信息审计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3]刘志勇. 敏捷虚拟企业及其管理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1. [34]周应良.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中小企业[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0. [35]. 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36]周学勤. 信息化建设与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7]温池洪.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38]. 杭州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Z]. 浙江省: 浙江大学,. [39]浦培根,王程,任仲倩. 浅析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 消费导刊,2008,(14). [40]李琪.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6). [41]李琪.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外资,2011,(10). [42]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2006. [43]李壮阔. 矿山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与矿山数据集成与分析基础平台开发[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5. [44]刘伟.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研究[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45]刘滨.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广东科技,2010,(8). [46]黄浩. 州信息产业局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建设[A]. 于竞进 主编.[C].: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80. [47]赵会强.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综合布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48]胡宏. 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2009. [49]胡林东. 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A]. 单东 主编.[C].: 中华书局,2005:316. [50]张小平.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2006.

我来写 你几点下线-------------------------楼上一看就知道复制粘贴的 毫无技术含量-------------------------阿里巴巴的我不熟,换个话题写,关于企业绩效的,我觉得如果你不挑剔的话,绝对应该把分给我的.80%的自己写,20%网上材料.相信已经很到位了.-------------------------排版全角题目:我的"三维"推进模式的企业绩效管理------------------------现代战争,打的是综合实力,不是靠某一方面就能够取胜,具体到作战部署上,不是靠单兵作战,而是海、陆、空三位一体,形成立体攻防,做到相互补充和呼应,能够随时进行机动和转换,才是取胜之道。打赢现代战争如此,而实施绩效管理,实际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观察、阅读和对本学期这门课程的理解,现将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分享。我觉得无论是猎取新奇名词而喜欢卖弄于人的专业人士,还是书店里陈列的大同小异的绩效管理专业书籍。其实都还用得上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作为企业绩效的管理者,首先要坚持的观点是:不管是哪一种理论,哪一种工具,哪个专家学者,都不要迷信和盲从,任何理论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其优点和缺陷,因此就不可能完美无暇,关键之处在于怎么与实际结合起来而灵活运用。常言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绩效更是如此,实施绩效管理其实并不简单,既要避免烦琐复杂,也不能过于简陋而流于形式,无论怎样,做绩效,是要耗时耗力的,而要真正的达到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我觉得就应该采取海陆空式的三维。工作是千头万绪,首先要把思路厘清,然后按部就班,依计划行事,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排出实施时间表,这样在大脑里才能有一个蓝图。我个人认为,好的绩效管理,不光是一个点、一个平面,而是需要一个三维的、立体的推进。比如说有些企业热衷于搞“绩效考核”,但光搞绩效考核行不行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准备做绩效时,首先要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好比一些散落的珠子,看上去很杂乱,我们需要用一根线串起来,提在手上,让大家看的更为清晰一些,所以,我们不妨先画一个立体的坐标轴:以“绩效”为原点,画一根X线、一根Y线、一根Z线。X轴,以“时间”为跨度,也就是说,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做与执行)才能趋于合理与完善,因此,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延续性,而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事,它必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把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渐渐的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方能形成企业的一整套体系,才能谈得上实现企业与个体的双重目标。绩效管理指标应该精简,应该做KPI管理指标。不能把这个框框得太满,一码事归一码事。把绩效这个框里什么都放,那肯定得撑破。企业要给指标归类,除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外,企业所设立的指标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体系,如干部任用考评体系,奖金体系等。只有分开来做,变成几套系统,一步一步去落实,才能做得好。否则,把绩效考核指标做得太复杂,大家会把绩效考核作为额外的负担而没法落实,最后会以失败告终。具体说来,从每一次的计划、实施、执行到检查、反馈、改进,按照PDCA的循环原则,实现绩效管理的新陈代谢,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因此,我要说的是,做绩效要有一点耐心,要有层次、有计划、有预案,它不是一个只为“考核”的死循环,而是一个能够完成“造血”功能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运行要靠时间(阶段成果)来检验,我想,这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万不可得陇望蜀、操之过急。Y轴,以“层级”来划分。这个层级主要是指组织架构意义上的层级,一般要划分为高层、中层、基层,或者是企业层、部门层、岗位层;即使是高度扁平化的组织,其绩效管理其实也是有层次、有重点的,不同的层级其衡量指标大不相同,我们需要不断的深入与细化。而且,这一点牵涉到企业与个人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对二者如何起到有效激励,又能平衡相互间的利益分配,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重点所在。绩效管理指标应该精简,应该做KPI管理指标。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考核标准。不能把这个框框得太满,一码事归一码事。把绩效这个框里什么都放,那肯定得撑破。企业要给指标归类,除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外,企业所设立的指标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体系,如中层干部任用考评体系、高层干部任用考评体、基层干部任用考评体系系等。只有分开来做,变成几套系统,一步一步去落实,才能做得好。否则,把绩效考核指标做得太复杂,大家会把绩效考核作为额外的负担而没法落实,最后会以失败告终。Z轴,是“关联”,主要是指横向的关联,比如关联部门、关联岗位。再扩大一点来说,就是指一个产业链,从供应商(上游)到企业自身的运营再到客户(下游)那里,形成了一个大的生态圈,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然,能做到这个境界的企业确实太少。大多数也只能做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仅仅是指企业的外部顾客,也是指企业的内部顾客,包括关联部门、关联岗位。其实说到这里,就有了些平衡记分卡(BSC)的味道,但也不仅仅止于此,我们还需要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三个坐标轴相互交错、相互渗透,形成立体之势,全面推进绩效管理,我相信,这样的企业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当然,以上只是我做绩效一点新发现,算是综合了一些东西,当然,最后我觉得:第一、上面在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理论需要结合企业现实来进行,然后不断的完善实际工作,从而不断的去丰富理论;第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理论,它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需要大家不断的综合、创造,再综合、再创造,往复循环、持续改进;第三、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句话,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必须要有“制度的安排”。第四、其他的一些基础工作也十分重要,包括岗位说明书、各项基本的原始数据、统计资料、各项标准的设置、人员的素养、记录的管理、长年的管理积累等;还有相关的权责、分配机制的建立等等。绩效管理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设定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合理的考核方法,给予员工公正的报酬和激励,让员工知道他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回报。横向的联系不同部门。以上的这些比喻和论断并非绝对适用于任何情势和环境,但将带给我们关于绩效管理的一些思考,思考这些问题本身就是饶有趣味的。总之,绩效管理要想达到质的飞跃,一口吃个胖子是不现实的。

什么学校的?论文都搞不定。我成绩虽然不好,论文还是没问题。你怎么这么没用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以写具体的系统,比如学校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等。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介绍的文方网,结合数据分析,帮写的《基于云架构的智能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研发》,非常专业

信息管理相关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信息管理可以写具体的软件开发或者系统集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姐给的文方网,写的《基于B/S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相当专业

具体要求发给我看看

分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软件产品:ERP管理思想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体现。这些软件系统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流程开发,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ERP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实践,借助ERP应用软件,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存储企业各项基础业务数据,产生管理报表,全面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形成完整的综合管理系统。三、应用ERP系统的优点支挣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规避决策风险。 提高管理水半。ERP集成优化了标准流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ERP系统在流程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贡献: 流程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的接轨。 基础管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监控能力,帮助企业领导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反应速度。 1.搞好ERP前期的管理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实施ERP后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管理咨询未能做到位。因此,实施ERP,管理咨询一定要做深、做精。通过顾问的指导和示范,企业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基础管理和数据,共同提出改善组织、管理标准,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与管理的可行方案。最起码要能为顺利实施ERP梳理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建立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提供ERP需要的、准确的基础管理数据。 2.制定与实施ERP系统工程相匹配的长远目标 同时,ERP实施要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企业能有较明确的目标。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一些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高运作效率等一些笼统、零星、难以衡量的远景,而不是有关企业战略计划及其量化了的目标。 3.组织实施ERP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企业将实施ERP视为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将项目交给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室或信息支持中心负责。但是,这类部门缺乏对物资、生产、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实际运作能力,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权威,很难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各部门。他们只能保证系统开通起来,很难保证系统成功地运转和达到预定目标。4.生产方式变革 国内外成功实例表明,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习惯了70多年大量生产方式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到日本最猛烈的冲击。美国骨干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变革,终于重新夺回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企业的成功,说明了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和捷径。而这一点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5.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资料显示,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不全和不准确是普遍现象。由于ERP是根据特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编制的集成管理软件,ERP只会机械地执行人为的、固化了的程序命令,处理(包括储存)指定的信息,但不能加工(鉴别和转换)它们。因此,数据不准,经过ERP处理后仍旧不准。六、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从工业工程师的视角看,ERP是在既定生产方式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套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系统。ERP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但并不一定保证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率。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还很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ERP是IT技术,只要按照系统流程,如同设置电话、计算机一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企业不具备、不符合该系统原始开发环境或条件,就不能简单地取得相同的效果。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而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生产、组织、管理、文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若想ERP应用成功,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即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司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这不但能为ERP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使公司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使用另一重要手段,即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七、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4.企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八、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共同作用于企业,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而信息化手段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而ERP系统正是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为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企业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某些人认为引进ERP系统,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就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不会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能加快对信息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已。而企业如果按照企业标准化要求建立起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贯彻实施此标准体系表,将能从大到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创新、优化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小到企业每一项业务都有其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从上到下的有序、高效运行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ERP系统把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成,是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构架和平台,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当然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所以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是相辅相成地共同作用于企业,相互促进。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我写的《中山市星鸿物流公司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构建了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深入讨论了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了安全需求分析,给出系统的安全体系框架和身份管理与授权管理模式。开始也不知道写什么,也没时间啊,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靠谱,很快就发我了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信息安全论文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操作安全解决方案 姓 名: 学 校: 班 级: 作业时间: 2 010 年 5 月 共 10 页 第1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摘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与操作中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以及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 各类信息安全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总结了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需采取管理手段和 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引言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含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 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信息系统连续正常运行。 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来自人文环境、技术环境和物理自然环境的安全风险,其安全威胁无时 无处不在。对于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而言,不可能试图单凭利用一些集成了信息安全技 术的安全产品来解决,而必须考虑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因素,全方位地、综合解决系统安全问题, 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上看,任何新建立的系统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可能存在着只有在实际运行中才能发现的缺陷。另外,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系统也会暴露出不足之处或不 相适应之处,这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必须要予以解决的问题。从管理上看, 就是对信息系统的 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以便使信息系统真正符合管理决策的需要,为管理 决策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应该由一个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 在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与管理规范 的约束下,靠全体管理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共同来完成。运行管理的目标是使信息系统在一个预期的时间内 能正常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其应有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后,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方法、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原有的一套管理制度,例如内部控制制度已不在适应新环境下的管理需求,因此 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 1.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共 10 页 第2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设立机房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给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计算机设备;二是防止各种 非法人员进入机房,保护机房内的设备、机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机房安全运行是通过制定与贯彻执行机房 管理制度来实施的。机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权进入机房人员的资格审查。 一般说来, 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录入员、审核员、维护人员以及 其他系统管理员批准的有关人员可进入机房,系统维护员不能单独入机房; (2)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要求。比如机房的卫生要求,防水要求; (3)机房内的各种环境设备的管理要求; (4)机房中禁止的活动或行为,例如,严禁吸烟、喝水等; (5)设备和材料进出机房的管理要求,等等。 2.信息系统的其他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还表现为软件、数据、信息等其他要素必须处于监控之中。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如下: (1)必须有重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管理制度; (2)必须有数据管理制度,如重要输入数据的审核、输出数据备份保管等制度; (3)必须有权限管理制度,做到密码专管专用,定期更改并在失控后立即报告; (4)必须有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制度; (5)必须有病毒的防治管理制度,及时检查、清除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6)必须有人员调离的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调离的 同时马上收回钥匙、移交工作、更换口令、取消账号, 并向被调离的工作人员申明其保密义务,人员的录用调入必须经过人事组织技术部门的考核和接受相应的安全 教育。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与记录管理制度 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与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系统运 1、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文档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 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记录, 是系统维护人员的指南,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交流的工具。 规范的文档意味着系统是工程化、规范化开发的,意味着信息系统的质量有了程序上的保障。文档的欠缺、文 档的随意性和文档的不规范,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系统开发人员流动后,系统难以维护、难以升级,变成一个 没有扩展性、没有生命力的系统。所以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 术和正确的系统开发方法,同时还要做好文档的管理工作。 系统文档不是一次性形成的,它是在系统开发、设计、实施、维护过程中不断地按阶段依次推进编写、修 改、完善与积累而形成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文档有:系统开发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 共 10 页 第3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发计划书、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报告、系统测试计划与测试报告、系统使用与维护手 册、系统评价报告、系统开发月报与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等。 文档的重要性决定了文档管理的重要性,文档管理是有序地、规范地开发与运行信息系统所必须做好的重 要工作。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文档内容与要求基本上已有了较统一的规定。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将文档分为技 术文档、管理文档及记录文档等若干类。 系统文档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系统的运行及情况的变化,它们会有局部的修改与补充,当变化较大时,系 统文档将以新的版本提出。 系统文档的管理工作主要有: 1.文档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 (1)文档标准与格式规范的制定; (2)明确文档的制定、修改和审核的权限; (3)制定文档资料管理制度。例如文档的收存、保管与借用手续的办理等。 2.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一旦需要对某一文档进行修改,要及时、准确地修改 与之相关的文档;否则将会引起系统开发工作的混乱。而这一过程又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 3.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 为保持文档的一致性与可追踪性, 所有文档都要收全, 集中统一保管。 2、企业信息系统日常记录管理。 、企业信息系统日常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具体有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及系统的适应性维护等工作。 1.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从每天工作站点计算机的打开、应用系统的进入、功能项的选择与执行,到下班前的数据备份、存档、关 机等,按严格要求来说都要就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等的运作情况作记录。 运行情况有正常、 不正常与无法运行 等,后两种情况应将所见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可能的原因作尽量详细的记录。为了避免记录工作流于形式, 通常的做法是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责任与制度,一些重要的运行情况及所遇到的 问题,例如多人共用或涉及敏感信息的计算机及功能项的使用等仍应作书面记录。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应事先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规章制度,具体工作主要由使用人员完成。系统运行情况无 论是自动记录还是由人工记录,都应作为基本的系统文档作长期保管,以备系统维护时参考。 2.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共 10 页 第4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系统的维护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软件维护主要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三 种。正确性维护是指诊断和修正错误的过程;适应性维护是指当企业的外部环境、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为了 与之适应而进行的系统修改活动;完善性维护是指为了满足用户在功能或改进已有功能的需求而进行的系统修 改活动。软件维护还可分为操作性维护与程序维护两种。操作性维护主要是利用软件的各种自定义功能来修改 软件,以适应企业变化;操作性维护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性维护。程序维护主要是指需要修改程序的各项维护工 作。 维护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最费时的工作,其应贯穿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断重复出现, 直至系统过时和报废为止。现有统计资料表明: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各部分的工作量中,软件维护的工作量一般 占 70%以上,因此,各单位应加强维护工作的管理,以保证软件的故障及时得到排除,软件及时满足企业管理 工作的需要。加强维护管理是系统安全、有效、正常运行的保证之一。 在硬件维护工作中,较大的维护工作一般是由销售厂家进行的。使用单位一般只进行一些小的维护工作, 一般通过程序命令或各种软件工具即可满足要求。使用单位一般可不配备专职的硬件维护员。硬件维护员可由 软件维护员担任,即通常所说的系统维护员。 对于使用商品化软件的单位,程序维护工作是由销售厂家负责,单位负责操作维护。单位可不配备专职维 护员,而由指定的系统操作员兼任。 对于自行开发软件的单位一般应配备专职的系统维护员,系统维护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 作,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系统诉正常运行,负责日常的各类代码、标准摘要、数据及源程序的改正性维护、适 应性维护工作,有时还负责完善性的维护。 在数据或信息方面,须日常加以维护的有备份、存档、整理及初始化等。大部分的日常维护应该由专门的 软件来处理,但处理功能的选择与控制一般还是由使用人员或专业人员来完成。 为安全考虑, 每天操作完毕 后,都要对更动过的或新增加的数据作备份。一般讲,工作站点上的或独享的数据由使用人员备份,服务器上 的或多项功能共享的数据由专业人员备份。除正本数据外,至少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份,并以单双方式轮流制 作,以防刚被损坏的正本数据冲掉上次的备份。数据正本与备份应分别存于不同的磁盘上或其他存储介质上。 数据存档或归档是当工作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或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转入档案数据库的处理,作为档案存储的 数据成为历史数据。为防万一,档案数据也应有两份以上。数据的整理是关于数据文件或数据表的索引、记录 顺序的调整等,数据整理可使数据的查询与引用更为快捷与方便,对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也很有好处。在系 统正常运行后数据的初始化主要是指以月度或年度为时间企业的数据文件或数据表的切换与结转数等的预置。 维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制定维护管理制度和组织实施来实现的。 维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系 统维护的任务、 维护工作的承担人员、软件维护的内容、硬件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操作权限、软件修改的 手续。共 10 页 第5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3.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企业是社会环境的子系统,企业为适应环境,为求生存与发展,也必然要作相应的变革。作为支持企业实 现战略目标的企业信息系统自然地也要作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从技术角度看,一个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 一些缺陷与错误,它们会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为使系统能始终正常运行,所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地 予以解决。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克服本身存在的不足对系统作调整、修改与扩充即为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实践已证明系统维护与系统运行始终并存, 系统维护所付出的代价往往要超过系统开发的代价, 系统维护 的好坏将 显著地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系统的适应性及系统的生命期。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好后,不 能很好地投入运行或难以维持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重开发轻维护所造成的。 系统的适应性维护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工作, 并以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与日常维护记录为基础, 其内容有: (1)系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与调整; (2)系统缺陷的记录、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设计; (3)系统结构的调整、更新与扩充; (4)系统功能的增设、修改; (5)系统数据结构的调整与扩充; (6)各工作站点应用系统的功能重组; (7)系统硬件的维修、更新与添置; (8)系统维护的记录及维护手册的修订等。 信息系统的维护不仅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所必须.也是使系统始终能适应系统环境,支持并推动企业战略目 标实现的重要保证。系统适应性维护应由企业信息管理机构领导负责,指定专人落实。为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 性,在工作条件的配备上及工作业绩的评定上与系统的开发同等看待。 三、系统的安全监控管理 系统的安全监控管理现代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共享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加速普及,以开放性和共享 性为特征的网络技术给信息系统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就日益突出起来。 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资源建立起来的, 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信息系统所处理和存储的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它们既有日常业务处理信息、技术信息,也有涉及企业高层 的计划、决策信息,其中有相当部分信息是企业极为重要的并有保密要求的,这些信息几乎反映了企业所有方 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如果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损坏或信息的泄漏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一方面是信息安全与保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系统深入到企业管理的不同 层面,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又使得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往日益广泛与频繁。近年来世界范围共 10 页 第6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内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泛滥等问题,使信息系统安全上的脆弱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所以信息系统安全 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防止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软硬件及信息 资源行为的发生,避免企业遭受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防止有意窃取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 使企业免受损失而采取的措施。 1.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所造成: (1)自然现象或电源不正常引起的软硬件损坏与数据破坏了,例如地震、火灾、存储系统、数据通信等; (2)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破坏; (3)病毒侵扰导致的软件与数据的破坏; (4)人为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所作的破坏。 2.维护措施 为了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我们应该重点地采取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1)依照国家法规及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的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制度,作深入的宣传与教育,提高 每一位涉及信息系统的人员的安全与保密意识。 (2)制定信息系统损害恢复规程,明确在信息系统遇到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而遭受损害时应采取的各种恢 复方案与具体步骤。 (3)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如稳压电源、电源保护装置、空调器等。 (4)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系统功能的选用与数据读写的权限、用户身份的确认等。 (5)完整地制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备份,并结合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做好数据的备份及 备份的保管工作。 (6)敏感数据尽可能以隔离方式存放,由专人保管。 上述措施必须完整地严格地贯彻,尤其是人的安全保密意识,必须强调自觉、认真的参与,承担各自的责 任。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 四、企业信息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置管理 安全事故就是能导致资产丢失与损害的任何事件,为把安全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追踪并从事件中吸取 教训,组织应明确有关事故、故障和薄弱点的部门,并根据安全事故与故障的反应过程建立一个报告、反应、 评价和惩戒的机制。 1、控制目标-报告安全事故和脆弱性 、控制目标-共 10 页 第7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目标:确保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安全事件和弱点的沟通能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应该准备好正常的事件报告和分类程序,这类程序用来报告可能对机构的财产安全造成影响的不同种类的 事件和弱点,所有的员工、合同方和第三方用户都应该知晓这套报告程序。他们需要尽可能快地将信息安全事 件和弱点报告给指定的联系方。控制措施-安全事故报告, 组织应明确信息安全事故报告的方式、报告的内容、 报告的受理部门,即安全事件应在被发现之后尽快由适当的受理途径进行通报。 应当尽可能快速地通过适当管理渠道报告安全事故。组织的普通员工通常是安全事件的最早发现者,如果 安全事件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相应的主管部门,做出及时的处理,能使组织的经济损失及声誉损失降到最低。 为及时发现安全事件,组织应建立正式的报告程序,分别对安全事故的报告做出明确规定。应当让所有员工和 第三方的签约人都了解报告程序并鼓励他们在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尽快报告。还应当建立起事故反应机 制,以便在接到事故报告时,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的措施。 应当建立适当的反馈机制,确保在处理完事故之后,使员工能够知道所报告事故的处理结果。同时可以用 这些事故来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对这种情况怎样做出反应并且将来如何避免这 些事故。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安全事件,做出相应的应急计划,规定事件处理步骤,基于以下因素区分操作的优 先次序:①保护人员的生命与安全②保护敏感资料③保护重要的数据资源④防止系统被破坏将信息系统遭受的 损失降至最低对非法入侵进行司法取证系统恢复运行。 控制措施-安全弱点报告,应当要求信息服务的使用者记下并报告任何观察到的或可疑的有关系统或服务方面 的安全弱点或受到的威胁。应当要求信息服务的用户注意并报告任何观察到或者预测到的系统或者服务中存在 的弱点、或者是受到的威胁。用户应当尽快向管理层或者服务供应商报告此类事件。应当告知用户,一旦发现 安全弱点,就会及时报告,而不要试图去证实弱点存在,因为测试系统缺陷的行为可能会被安全管理人员或安 全监控设施看作是对系统的攻击。 2、控制目标-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和改进 、控制目标- 目标:确保使用持续有效的方法管理信息安全事故 一旦信息安全事件和弱点报告上来,应该立即明确责任,按照规程进行有效处理。应该应用一个连续性的 改进过程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响应、监视、评估和总体管理。如果需要证据的话,则应该搜集证据以满足法律 的要求。 职责和程序: 应建立管理职责和程序,以快速、有效和有序的响应信息安全事故, 除了对信息安全事件和弱点进行报告外, 还应该利用系统的监视、报警和发现脆弱性的功能来检测信息安全事故。在建立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目标时,要 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应该确保负责信息安全事故的管理人员理解在组织中处理信息安全事故时,事故处理 优先权的规则。 控制措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应当有相应的机制来量化并监测信息安全事故的类型、大小和造成的损失。 共 10 页 第8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安全事件发生后,安全主管 部门应对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发生的原因、性质、频率、产生的损失、责任人 进行调查确认,形成事故或故障评价资料。已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可以作为信息安 全教育与培训的案例,以便 组织内相关的人员从事故中学习,以避免再次出现;如果安全事件再次发生,能够更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控制措施-收集证据 当安全事故发生后需要对个人或组织采取法律行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时,都应当以符合法 律规定的形式收集、保留并提交证据。当组织需要实施惩戒行动时,应该制定和遵循组织内部收集和提交证据 的规范程序。证据规则包括: 证据的可用性:证据能被法律部门采纳,可在法庭上出示; 证据的有效性: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为了确保证据的可用性,组织应该保证自己的信息系统在采集证据过程中,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为保证证据的有效性,组织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证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控制要求,在从证据被发现到 存储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建立较强的审计轨迹。 任何司法取证工作都只允许在原始证据材料的拷贝上进行,以确保所有证据材料的完整性都得到了妥善保 护。证据材料的拷贝应该在可信赖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的拷贝,谁进行的拷贝,使用 了什么工具和程序进行的拷贝,这些都应该记录在日志中。 五、企业信息系统操作安全管理 1、 操作权限: 、 操作权限:为了企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参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制度。如: (1). 网络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网络设备、备份设备必须由专人专管不得随意使用。所有设备必须设置 不同权限的密码。系统管理员、操作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操作员严格区分。明确权限范围,不得 越权操作。 ⑵ . 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和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制度 应明确各计算机岗位职责、权限,严禁串岗、替岗。 ⑶. 每个管理员和不同管理权限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对外泄密码,因密码外泄造成网络遭受损失的,将按 我中心有关制度严肃处理。 ⑷ . 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变更设备密码,严禁设置弱密码,密码一经设置和更改,管理人员必须负责 做好密码备份,并报分管副主任和网络管理科备份。 2、操作规范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操作权限管理制度。如:共 10 页 第9页 信息安全论文 学号: 系统使用管理 ⑴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系统的操作使用做出严格的控制⑼ ⑵ .在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前,由信息主管根据单位主管的要求确定本系统的合法有权使 用、人员及其 操作权限,并报单位主管审核批准后地系统内授权其使用权,运行中需按同样手续办理。 ⑶ .对各使用人员明确划分使用操作权限,形成适当的分工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⑷ .为每个操作人员都设置不同操作密码,谢绝无并人员用机器做其他工作。 ⑸ .设立“计算机使用登记簿”,任何人均须登记方可用机。 ⑹ .任何人员不得直接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 不允许随意增删改数据、 原程序和数据库文件 结构。 ⑺ .操作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性操作。 ⑻ .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记帐和打印有关帐表。 ⑼ .档案管理员负责应对存档数据、软盘、帐表和文档资料进行统一复制、核对和保管。 ⑽ .系统管理员应做好日常检查监督工作,发现不规范应及时制 止,并采取措施避免同样情况 再次 发生。 用户上机操作规程 用户上机操作规程 (1).上机人员必须是会计有权使用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并经财务主管正式认可后,才能上机操作。 (2).操作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应进行上机操作登记,填写真实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供系 统管理 员检查核实。 (3).操作人员上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占用机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操作人员的操作密码应注意保密,不能随意泄露,密码要不定期变更。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或擅自上机操作。 (6).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 (7).每次上机工作完毕后都要作好工作备份,以防意外事故。 (8).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操作人员如要离开工作现场, 必须在离开前退出系统, 以防止其他人越 权操作。 总结: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全面分析整个系统,并对系统中各子系统 的交界面给予特别的强调,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会得到最大的效益。系统安 全管理主要在给定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损失,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因安全问题对运行中系统进行 的修改。系统安全管理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安全程序计划进行记录,交流和完成管理部门确定的任务, 以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共 10 页 第 10 页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战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