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印度音乐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6:30:04

印度音乐研究论文

印度古典音乐起源于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印度音乐史上所谓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之间。上述四部吠陀中,《梨俱吠陀》收诗共1028首,有的为神话传说,有的则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沙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耶柔吠陀》则是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歌曲来进行祭司。演唱时,由被指定的婆罗门祭司依高、低、中3种音调唱颂。

上述两部印度不朽的史诗,对印度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印度音乐舞蹈的永恒主题之一。在其中记载了印度最古老的萨音阶和玛音阶、歌唱时所使用的3种音调和7种调式,以及印度音乐美学中所论及的七种“拉斯”(即韵味或情趣)。曾以各种形式流传于东亚一带。

大约在公元2世纪,出现了以梵文诗歌体写作的婆罗多(约公元100年~约公元200年)的音乐、戏剧、舞蹈理论著作《乐舞论》。全书共39章,其中的第28~33章专门论述音乐,从而形成了印度音乐完整的理论体系。第28章论述了印度音阶由22个“什鲁蒂”(即微音程)构成,具有7个基本音,由这7个音分别组成了两种基本音阶:萨音阶和玛音阶。第29章和30章分别介绍了弦乐器和管乐器,第31章论述节奏,第32章论述有关的演唱方法,第33章介绍了鼓的用法。

印度是一个拥有着深厚 文化 底蕴的国家,你了解印度的音乐文化吗?下面是我分享的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一起来看看吧。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介绍 摘要:印度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 历史 遗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入侵,所以印度音乐铸造着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同时印度音乐在数千年来的特定宗教文化氛围中熏陶,又独具宗教神秘特色。 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有数千年的宗教文明史和音乐文化。印度民族的宗教支配着人们从生到死,事无巨细,而音乐却能够让灵魂超脱尘世,使信仰与音乐的基本精神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时受入侵者的影响,使印度音乐又呈现出多民族特色的特点。其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宗教特色 在印度历史上出现过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印度教典籍中记载的神有3. 3亿个)、多民族和多语言(100多个民族、1650种语言)。[1 ] (P34-40)截止到2001年,印度有人口10. 27亿,其中印度教徒8. 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穆斯林亿人,约占总人口的;____徒2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 3 %;锡克教徒2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佛教徒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 8% ;眷那教徒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2 ] (P44) 在印度现存有的诸多神及宗教中,印度教及三大神的历史最为悠久,因此信徒也是最多的。印度教的如果从《梨俱吠陀》成书时算起己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长期以来,它所形成的经典、教义、哲学、伦理、 法律 、文学、神话和音乐等对印度民族的信仰与音乐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之下,印度音乐也独具其宗教的特色。 印度音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印度教人生哲学是分不开热“梵我一体”为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在《爱多列雅奥义书》中,关于“自我”与“大梵”的一体是这样论述的:“是为谁耶?我辈敬为‘自我’者也。是谁自我耶?是以彼而见色,以彼而闻声,而彼而闻香,而彼而吐语言,而彼而辩甘苦者耳阶“凡为此心者,亦此意者,桑若那也„„情欲也,意欲也—凡此,诚皆般若那之称也77“世界为般若所领导,安立于般若那中,般若那既大梵也“涡摩提婆以此般若自我,生出此世界(至)乐彼方天界中,尽得其乐欲,永生其臻至矣!其臻至矣!-22)[3] (P21 也就是说,人一旦克服了自身肉体物欲,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本质的精神的本质的话,它就会实现“梵我一体”。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印度音乐的艺术成为印度教文化主要内容的化身,把克服物质欲望、追求精神本性、实现“梵我一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现今的各种印度舞乐视频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妖娆的舞娘,明丽的音乐。宗教特色体现于场景的布置,印度教的建筑风格以“多层次”为典型特征。建筑屋顶小,挑檐和格窗且 雕刻 、 壁画 装饰及 装修 大部分采用了印度教风格,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高贵大气神秘。这样高贵神秘感同样也存在于舞娘和音乐特色中。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民族特色 在印度史上共有四次的主要入侵:第一次是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第二次是穆斯林的入侵;第三次是15世纪后半期蒙古人帖木儿的入侵;第四次是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剥夺。在这四次重大的入侵之后都给印度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印度的文化富含民族多样化的气息。但多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影响印度本地音乐,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丰富。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在极具特色的环境下,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 印度在1757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此期间印度的 政治 、经济落后,而宗教和文化却相对稳定。印度人从出生、成年、结婚,直到火葬离开这个世界,都少不了传统的音乐 舞蹈 ,传统音乐文化根植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并茁壮成长。南印度有这样一条格言:“如果艺术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金刚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彩,否则它们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 印度音乐不是单纯停留在传统音乐形式上,也不全盘照搬西方音乐,而是在保留印度古典音乐风格特点基础之上,融合来自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这种交融主要表现在乐曲创作上,例如,南印度著名的小 提琴 家苏不拉马尼亚姆与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交响乐队合作的《吠陀圣歌幻想曲》,这首幻想曲以印度吠陀诗歌为框架,创作上运用西方复调的创作手法,旋律变化曲折,装饰音运用较多,配和交响乐队浑厚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幻想曲具有辉煌、细腻的特点。在 乐器 演奏上,从欧洲传来的乐器慢慢都被印度化了。其中,以小提琴表现得尤为突出,小提琴与南印度古典音乐融为一体,除保留了原小提琴的形状和四弦定音以外,演奏形式变为坐姿,持琴改为放在胸前和右脚问,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演奏系统,演奏时多用滑音,长弓多,碎弓少。印度的小提琴还与印度琐呐、维纳琴合奏。另外,印度特有的乐器也与西欧乐器合奏。 印度音乐的基本特色 在印度音乐中,声音被称为“纳达”(Nada)纳达是印度音 乐理 论和音乐研究的最初始的问题。印度音乐理论家们把纳达分成了五种类型:用手指弹出的声音、在某种皮膜上敲击出的声音、用气吹出的声音、金属物撞击出的声音、人类喉咙所发出的声音。这五种声音实际上是五种产生声音的方法,其中包括了人声和乐器声,而乐器声中又包括了弹拨乐器、敲击乐器和弓弦乐器。古代印度音乐学家哈瑞纳亚克(Harinayak)把声音分成了三种。一是 生物 之声音,如人声;二是非生物之声音,如乐器声;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结合之声,如民间的口[4 ] 弦。[5 ] (P21) 印度音乐的音阶同样由七个音构成,这七个音称为“斯瓦亚”(Swam)每个斯瓦亚又有自己单独的。关于斯瓦亚的来源,印度的音乐理论家们也没有确切一致的说法。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1.吠陀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主要的音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其中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2. 自然 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音是来源于对 动物 声的模仿。3. 物理 学的观点。认为斯瓦亚来源于人的六个器官。这六个器官是:肚子、胸腔、鼻腔、喉咙、口腔和头腔。4.古籍《音乐论》(Sangit Makaranda)中的观点[5 ] (P38-45)。《音乐论》是一本有关音乐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论述了有关音阶的来源问题,其观点具有神秘色彩。书中认为七种不同的圣人(Rishis)创造了七个不同的声音(Nadas),而且是在七个不同的岛上产生的,在七个不同的时间里产生的,并且用了七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七个不同的神灵。这种理论与中国的 五行 学说有着很相似的地方。 我们知道印度色节奏,音阶,节拍,旋律都尤其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独特体系,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丰富下而形成的,而这些的形成正是印度音乐吸引人的地方。 印度音乐在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不断丰富下,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受印度教的印象,印度音乐形成了独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受殖民主义的印象,使得本土的音乐不断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 猜你感 兴趣 : 1. 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印度传统民俗文化 3. 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 4.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论文 5. 古巴的文化特点 6. 民族音乐赏析论文

旋律:印度音乐是种线性、旋律性的音乐,没有和声的概念,旋律非常精致,大量使用微分音(小于半音的音),印度音乐有着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个八度音程分为22个微分音)音阶,调式,记谱法。实际上,印度音乐中音高只是个相对概念,它没有固定的“DO(哆)”音,而且也没有严格的记谱方式,所有的音符的高低都以曲子的中心音(主音)来确定。旋律的音型被称为“Raga”,通常由五到十个音符组成一段旋律,学习印度音乐的学生必须记住大量的"Raga”,用来作为旋律组织和灵感启发的素材,实际表演时选择一段作为旋律即兴的基础。 每一“Tala”都是由一定数量的节拍构成的 举个例子,一个十拍子的“Tala”,演出时会以“2+3+2+3”或“3+2+3+2”形式出现,每组节拍都以重音开始,但整个“Tala”的第一拍是最为强调的。 速度:像音高一样,速度在印度音乐中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只有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区分,中速比慢速要快上一倍,快速比中速要快上一倍。 乐曲形式:印度音乐的形式也只是简单的分为“Open”部分和“Closed”部分。Open部分没有明显的起始标志,没有预先编排的结构,演奏速度比较松散。Closed部分严格按照“Tala”的规则,有明显的开始结束。常规的演出惯例一般是先以一段节奏自由的缓慢的引子开始,接着独奏者以中等的速度开始演奏Raga并不断进行变奏,最后逐渐加快速度进入快速的Tala的演奏与即兴变奏。总的来讲,印度音乐的作曲实质上很简单,只是为音乐家对raga和 tala的演奏、发展、变化提供一个简单的框架。 三种最重要的印度乐器:Tamboura、Sitar、Tabla。Tamboura是种有着四或五根弦的乐器,除了演奏旋律外,关键作用还是作为一种背景乐器来把握控制乐曲的主音(中心音)的;Sitar是大家最熟悉的印度乐器,它是印度北方最常用的一种长颈弹拨乐器,共有7根琴弦,4根奏旋律,3根奏持续音,此外还有10多根共鸣弦,与主弦应和,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主要是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用来演奏Raga或为演唱伴奏的;Tabla是一套的两个手鼓,由两个单面鼓组成的,这两个鼓的形状正好相反,演奏者右边的鼓上小下大,发音高,左边的鼓上大下小,发音低,两者音高大约相差八度。一个鼓的音高调成乐曲的主音或曲子中的另一个关键音,另一个鼓则是用来添加各种音色变化用的,“Tabla”鼓是进行Tala演奏的关键乐器。由于印度被西方长期殖民,因此印度音乐中也吸收了一部分西方乐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南方古典乐中对小提琴的使用,然而小提琴在印度音乐中的使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它的外形仍保持原状,但它表达的内涵,采用的方法、技巧,风格都已彻头彻尾的印度化了。甚至你闭上眼睛聆听小提琴在印度音乐中的演奏时,很容易会与Sitar等乐器混淆,可以说小提琴除了躯壳,灵魂已经完全是印度的了。南印度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名为苏布拉马尼亚姆,1985年,纽约联合国庆祝印度独立40周年的音乐会上,世界提琴演奏大师梅纽因曾与他共同演奏印度音乐,获得很大的成功

论文印度音乐研究对比

关于“中西方音乐”小论文音乐无国界。中西方的音乐各有各的特色,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而要说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应该还是要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说起。首先,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的制度不同。中国几千年来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因而在当时来说,许多音乐都是以贵族上层为服务对象的,而反映的也是贵族的享乐生活。但这也并不代表在民间也没有音乐可享受,并且这些音乐对我们来说更有研究价值,因为音乐向来是寄托思想情感的最佳载体。而在西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的思想较中方而言更为开放,因而题材也相对广泛。对于我们来说,要了解一个国度的音乐,必然要去了解其政治背景。再次,中西方的地理环境不同,那么两者所歌咏的对象、方式自然而然也不同。西方,以欧洲为代表的主要处于平原地带。在中国,地貌形式则多种多样。这也是中西方音乐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中西方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主要体现在乐器上。在中国,最有代表的要数琵琶、古筝、二胡等拨弦乐器。在传统观念中,中方音乐以江南最具代表性。而江南是水乡,其音乐特色是柔和委婉动听的,可以让我们静静聆听,感受自然之美。而西方音乐大多数都是以交响乐的形式呈现,乐器像大提琴、小提琴等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演奏过程中,多种乐器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全面的感受。虽然两者的形式不同,但同样让人感受到美。这便是音乐的魅力!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我们都充分感受了音乐的魔力,中西方音乐的大不同,让我们的心灵又多了一份震撼,多了一份对祖国的热爱!一、西方音乐的起源: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由于古希腊的音乐史料流传下来的较少,人们便把中世纪作为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所以可以说中世纪前期的西方音乐就是基督教音乐。而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所编写的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使得宗教音乐与整个西方音乐的发展连系得更加的紧密。二、西方音乐的发展阶段:从17世纪初的巴洛克音乐开始到现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民族音乐时期,印象主义音乐时期,新音乐时期以及现代音乐时期风几个阶段。而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风格特点,所以每一个时期的音乐都可称为当时所流行的一种音乐流派。三、西方传统音乐的特征:所谓的西方传统音乐既是:巴赫至贝多芬之间的古典音乐时期。被称为“复调音乐之父”的巴赫、“交响乐之父”的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以及贝多芬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是理性化、生活化、程式化,且曲风严谨的。中 国 部 分一、中国音乐的起源: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端于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音乐,这是一种以汉族为主体的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开始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也引进了乐器、乐律和音阶。二、中国音乐的发展阶段:一、中国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这一时期为中国音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二、中国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包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国音乐在这一时期发生显著变化,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新乐风。一方面世界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中国音乐也开始走向了世界化。三、中国音乐的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包括辽、宋、金、明、清。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呈现出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强调旋律和音色是中国音乐突出的特点,而重点又放在每个音符的发音和变音上面。多数乐曲都基于五声调式,或者说五声音阶,但七声调式也作为五声调式的扩充使用。古乐曲基本上都是采用五声调式调式,而七声调式多在北方民间音乐中使用。 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比较一、中国传统乐的音阶一般是五至七声;而西方传统音乐的音阶却是七至十二声。二、中国传统音乐一般不转调;而西方传统音乐有大量的转调。三、中国传统乐器高音强低音弱,各种乐器的音色不易溶为一团;西方传统乐器高中低音较平衡,大多数乐器的音色可溶为一体。四、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一般是“砌砖式”,即越加越高,越加越长;然而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却是“细胞分裂式”,即越变越多,越变越长。由此看来,西方传统音乐是已高而不易再高,中国传统音乐是不高而大有机会再高。

印度是一个拥有着深厚 文化 底蕴的国家,你了解印度的音乐文化吗?下面是我分享的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一起来看看吧。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介绍 摘要:印度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 历史 遗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入侵,所以印度音乐铸造着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同时印度音乐在数千年来的特定宗教文化氛围中熏陶,又独具宗教神秘特色。 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有数千年的宗教文明史和音乐文化。印度民族的宗教支配着人们从生到死,事无巨细,而音乐却能够让灵魂超脱尘世,使信仰与音乐的基本精神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时受入侵者的影响,使印度音乐又呈现出多民族特色的特点。其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宗教特色 在印度历史上出现过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印度教典籍中记载的神有3. 3亿个)、多民族和多语言(100多个民族、1650种语言)。[1 ] (P34-40)截止到2001年,印度有人口10. 27亿,其中印度教徒8. 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穆斯林亿人,约占总人口的;____徒2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 3 %;锡克教徒2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佛教徒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 8% ;眷那教徒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2 ] (P44) 在印度现存有的诸多神及宗教中,印度教及三大神的历史最为悠久,因此信徒也是最多的。印度教的如果从《梨俱吠陀》成书时算起己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长期以来,它所形成的经典、教义、哲学、伦理、 法律 、文学、神话和音乐等对印度民族的信仰与音乐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之下,印度音乐也独具其宗教的特色。 印度音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印度教人生哲学是分不开热“梵我一体”为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在《爱多列雅奥义书》中,关于“自我”与“大梵”的一体是这样论述的:“是为谁耶?我辈敬为‘自我’者也。是谁自我耶?是以彼而见色,以彼而闻声,而彼而闻香,而彼而吐语言,而彼而辩甘苦者耳阶“凡为此心者,亦此意者,桑若那也„„情欲也,意欲也—凡此,诚皆般若那之称也77“世界为般若所领导,安立于般若那中,般若那既大梵也“涡摩提婆以此般若自我,生出此世界(至)乐彼方天界中,尽得其乐欲,永生其臻至矣!其臻至矣!-22)[3] (P21 也就是说,人一旦克服了自身肉体物欲,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本质的精神的本质的话,它就会实现“梵我一体”。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印度音乐的艺术成为印度教文化主要内容的化身,把克服物质欲望、追求精神本性、实现“梵我一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现今的各种印度舞乐视频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妖娆的舞娘,明丽的音乐。宗教特色体现于场景的布置,印度教的建筑风格以“多层次”为典型特征。建筑屋顶小,挑檐和格窗且 雕刻 、 壁画 装饰及 装修 大部分采用了印度教风格,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高贵大气神秘。这样高贵神秘感同样也存在于舞娘和音乐特色中。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民族特色 在印度史上共有四次的主要入侵:第一次是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第二次是穆斯林的入侵;第三次是15世纪后半期蒙古人帖木儿的入侵;第四次是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剥夺。在这四次重大的入侵之后都给印度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印度的文化富含民族多样化的气息。但多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影响印度本地音乐,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丰富。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在极具特色的环境下,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 印度在1757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此期间印度的 政治 、经济落后,而宗教和文化却相对稳定。印度人从出生、成年、结婚,直到火葬离开这个世界,都少不了传统的音乐 舞蹈 ,传统音乐文化根植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并茁壮成长。南印度有这样一条格言:“如果艺术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金刚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彩,否则它们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 印度音乐不是单纯停留在传统音乐形式上,也不全盘照搬西方音乐,而是在保留印度古典音乐风格特点基础之上,融合来自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这种交融主要表现在乐曲创作上,例如,南印度著名的小 提琴 家苏不拉马尼亚姆与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交响乐队合作的《吠陀圣歌幻想曲》,这首幻想曲以印度吠陀诗歌为框架,创作上运用西方复调的创作手法,旋律变化曲折,装饰音运用较多,配和交响乐队浑厚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幻想曲具有辉煌、细腻的特点。在 乐器 演奏上,从欧洲传来的乐器慢慢都被印度化了。其中,以小提琴表现得尤为突出,小提琴与南印度古典音乐融为一体,除保留了原小提琴的形状和四弦定音以外,演奏形式变为坐姿,持琴改为放在胸前和右脚问,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演奏系统,演奏时多用滑音,长弓多,碎弓少。印度的小提琴还与印度琐呐、维纳琴合奏。另外,印度特有的乐器也与西欧乐器合奏。 印度音乐的基本特色 在印度音乐中,声音被称为“纳达”(Nada)纳达是印度音 乐理 论和音乐研究的最初始的问题。印度音乐理论家们把纳达分成了五种类型:用手指弹出的声音、在某种皮膜上敲击出的声音、用气吹出的声音、金属物撞击出的声音、人类喉咙所发出的声音。这五种声音实际上是五种产生声音的方法,其中包括了人声和乐器声,而乐器声中又包括了弹拨乐器、敲击乐器和弓弦乐器。古代印度音乐学家哈瑞纳亚克(Harinayak)把声音分成了三种。一是 生物 之声音,如人声;二是非生物之声音,如乐器声;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结合之声,如民间的口[4 ] 弦。[5 ] (P21) 印度音乐的音阶同样由七个音构成,这七个音称为“斯瓦亚”(Swam)每个斯瓦亚又有自己单独的。关于斯瓦亚的来源,印度的音乐理论家们也没有确切一致的说法。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1.吠陀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主要的音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其中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2. 自然 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音是来源于对 动物 声的模仿。3. 物理 学的观点。认为斯瓦亚来源于人的六个器官。这六个器官是:肚子、胸腔、鼻腔、喉咙、口腔和头腔。4.古籍《音乐论》(Sangit Makaranda)中的观点[5 ] (P38-45)。《音乐论》是一本有关音乐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论述了有关音阶的来源问题,其观点具有神秘色彩。书中认为七种不同的圣人(Rishis)创造了七个不同的声音(Nadas),而且是在七个不同的岛上产生的,在七个不同的时间里产生的,并且用了七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七个不同的神灵。这种理论与中国的 五行 学说有着很相似的地方。 我们知道印度色节奏,音阶,节拍,旋律都尤其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独特体系,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丰富下而形成的,而这些的形成正是印度音乐吸引人的地方。 印度音乐在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不断丰富下,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受印度教的印象,印度音乐形成了独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受殖民主义的印象,使得本土的音乐不断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 猜你感 兴趣 : 1. 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印度传统民俗文化 3. 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 4.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论文 5. 古巴的文化特点 6. 民族音乐赏析论文

印度音乐要素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印度人对于拍子相当重视,这是来自于他们自古以来的作诗法和诗的韵律之观念。因为在印度,无论是梵语或是地区方言,全部的音节都是适应其时间的长短而被分类的。

另一方面,由于印度的诗完全没有所谓的强弱音节之分,所以他们以时间的长短分配做为分割法。印度语言学者,对于诗中各种各样的拍子仍然相当的重视,而且也要求的非常严格,甚至有些学者仍然依照诗的韵律法来教习。

印度人对于节奏的感觉或有关时间之继续,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这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将歌词或诗配上音乐或将音乐填上歌词或诗的原因。

除此之外,印度人对于各种各样节奏组合的预判能力也很强。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兴演奏中,能够很快速地而正确地判断大鼓的节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节奏型组成的。

印度音乐如同其他民族音乐一样自成一格,强烈反映出其风土民情与生活型态。印度音乐极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着重于心灵的精神层面一般,民族音乐复杂、神秘而多样化,且具有冥想的性灵音乐特色。

扩展资料:

印度音乐的底蕴:

印度音乐丰富而复杂的传统,实在是今天是世界音乐文化最丰富的宝藏,也正应验了这个历史攸久民族的伟大,在印度音乐中,我们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音乐文化中已经失传的特质,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与宗教情怀,即兴演奏的特殊能力,音乐与数学与整个宇宙之间特殊的关系等等;

许多现代的音乐家,无论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例子,但相对起来,真正研究印度音乐,演奏印度音乐仍然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们应该先从欣赏印度音乐开始,进而了解实践,必定能够开拓我们的听觉的领域,丰富我们的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度音乐

建议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发展的早,发展时间长。中国不仅这方面,还有许多方面落后。不过一样,都在飞速的追赶。

关于印度民族音乐的论文参考文献

印度是一个拥有着深厚 文化 底蕴的国家,你了解印度的音乐文化吗?下面是我分享的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一起来看看吧。印度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介绍 摘要:印度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 历史 遗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入侵,所以印度音乐铸造着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同时印度音乐在数千年来的特定宗教文化氛围中熏陶,又独具宗教神秘特色。 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有数千年的宗教文明史和音乐文化。印度民族的宗教支配着人们从生到死,事无巨细,而音乐却能够让灵魂超脱尘世,使信仰与音乐的基本精神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时受入侵者的影响,使印度音乐又呈现出多民族特色的特点。其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宗教特色 在印度历史上出现过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印度教典籍中记载的神有3. 3亿个)、多民族和多语言(100多个民族、1650种语言)。[1 ] (P34-40)截止到2001年,印度有人口10. 27亿,其中印度教徒8. 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穆斯林亿人,约占总人口的;____徒2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 3 %;锡克教徒2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佛教徒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 8% ;眷那教徒4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2 ] (P44) 在印度现存有的诸多神及宗教中,印度教及三大神的历史最为悠久,因此信徒也是最多的。印度教的如果从《梨俱吠陀》成书时算起己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长期以来,它所形成的经典、教义、哲学、伦理、 法律 、文学、神话和音乐等对印度民族的信仰与音乐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之下,印度音乐也独具其宗教的特色。 印度音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印度教人生哲学是分不开热“梵我一体”为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在《爱多列雅奥义书》中,关于“自我”与“大梵”的一体是这样论述的:“是为谁耶?我辈敬为‘自我’者也。是谁自我耶?是以彼而见色,以彼而闻声,而彼而闻香,而彼而吐语言,而彼而辩甘苦者耳阶“凡为此心者,亦此意者,桑若那也„„情欲也,意欲也—凡此,诚皆般若那之称也77“世界为般若所领导,安立于般若那中,般若那既大梵也“涡摩提婆以此般若自我,生出此世界(至)乐彼方天界中,尽得其乐欲,永生其臻至矣!其臻至矣!-22)[3] (P21 也就是说,人一旦克服了自身肉体物欲,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本质的精神的本质的话,它就会实现“梵我一体”。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印度音乐的艺术成为印度教文化主要内容的化身,把克服物质欲望、追求精神本性、实现“梵我一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现今的各种印度舞乐视频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妖娆的舞娘,明丽的音乐。宗教特色体现于场景的布置,印度教的建筑风格以“多层次”为典型特征。建筑屋顶小,挑檐和格窗且 雕刻 、 壁画 装饰及 装修 大部分采用了印度教风格,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高贵大气神秘。这样高贵神秘感同样也存在于舞娘和音乐特色中。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 印度音乐的民族特色 在印度史上共有四次的主要入侵:第一次是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第二次是穆斯林的入侵;第三次是15世纪后半期蒙古人帖木儿的入侵;第四次是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剥夺。在这四次重大的入侵之后都给印度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印度的文化富含民族多样化的气息。但多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影响印度本地音乐,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丰富。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在极具特色的环境下,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 印度在1757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此期间印度的 政治 、经济落后,而宗教和文化却相对稳定。印度人从出生、成年、结婚,直到火葬离开这个世界,都少不了传统的音乐 舞蹈 ,传统音乐文化根植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并茁壮成长。南印度有这样一条格言:“如果艺术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金刚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彩,否则它们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 印度音乐不是单纯停留在传统音乐形式上,也不全盘照搬西方音乐,而是在保留印度古典音乐风格特点基础之上,融合来自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这种交融主要表现在乐曲创作上,例如,南印度著名的小 提琴 家苏不拉马尼亚姆与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交响乐队合作的《吠陀圣歌幻想曲》,这首幻想曲以印度吠陀诗歌为框架,创作上运用西方复调的创作手法,旋律变化曲折,装饰音运用较多,配和交响乐队浑厚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幻想曲具有辉煌、细腻的特点。在 乐器 演奏上,从欧洲传来的乐器慢慢都被印度化了。其中,以小提琴表现得尤为突出,小提琴与南印度古典音乐融为一体,除保留了原小提琴的形状和四弦定音以外,演奏形式变为坐姿,持琴改为放在胸前和右脚问,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演奏系统,演奏时多用滑音,长弓多,碎弓少。印度的小提琴还与印度琐呐、维纳琴合奏。另外,印度特有的乐器也与西欧乐器合奏。 印度音乐的基本特色 在印度音乐中,声音被称为“纳达”(Nada)纳达是印度音 乐理 论和音乐研究的最初始的问题。印度音乐理论家们把纳达分成了五种类型:用手指弹出的声音、在某种皮膜上敲击出的声音、用气吹出的声音、金属物撞击出的声音、人类喉咙所发出的声音。这五种声音实际上是五种产生声音的方法,其中包括了人声和乐器声,而乐器声中又包括了弹拨乐器、敲击乐器和弓弦乐器。古代印度音乐学家哈瑞纳亚克(Harinayak)把声音分成了三种。一是 生物 之声音,如人声;二是非生物之声音,如乐器声;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结合之声,如民间的口[4 ] 弦。[5 ] (P21) 印度音乐的音阶同样由七个音构成,这七个音称为“斯瓦亚”(Swam)每个斯瓦亚又有自己单独的。关于斯瓦亚的来源,印度的音乐理论家们也没有确切一致的说法。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1.吠陀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主要的音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其中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2. 自然 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音是来源于对 动物 声的模仿。3. 物理 学的观点。认为斯瓦亚来源于人的六个器官。这六个器官是:肚子、胸腔、鼻腔、喉咙、口腔和头腔。4.古籍《音乐论》(Sangit Makaranda)中的观点[5 ] (P38-45)。《音乐论》是一本有关音乐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论述了有关音阶的来源问题,其观点具有神秘色彩。书中认为七种不同的圣人(Rishis)创造了七个不同的声音(Nadas),而且是在七个不同的岛上产生的,在七个不同的时间里产生的,并且用了七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七个不同的神灵。这种理论与中国的 五行 学说有着很相似的地方。 我们知道印度色节奏,音阶,节拍,旋律都尤其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独特体系,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丰富下而形成的,而这些的形成正是印度音乐吸引人的地方。 印度音乐在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不断丰富下,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受印度教的印象,印度音乐形成了独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受殖民主义的印象,使得本土的音乐不断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 猜你感 兴趣 : 1. 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印度传统民俗文化 3. 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 4.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浅析论文 5. 古巴的文化特点 6. 民族音乐赏析论文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 措施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0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 儿童 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 王聚伍. 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2] 辛颖. “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喻先贵.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 考试周刊. 2010(39)

[5] 贾涛.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3)

[6] 甘民. 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 王永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张敬敏.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9] 王敬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06)

[10] 马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7(Z2)

[11] 唐松林着.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周世斌着.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 方法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3] 高慧娟. 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 河南大学 2011

[14] 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15] 钱建良.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J].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16] 张向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刘洪良.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4.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高考新教材音乐深度研究论文

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大多数中学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受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制约,很多中学音乐教学都处在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阶段,这个过程中的高中音乐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高中音乐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些学校即使有教学目标,但目标不够明确,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音乐教学时,大多数高中学校不使用音乐教材,很多教师都是从流行音乐中选取一首较为简单的歌曲来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只是学会了唱一首歌曲,并没有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2.高中音乐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师仅仅向学生灌输单纯的音乐知识,讲课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只是一味地做笔记,而且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虽然对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感到疑惑,但是没有及时地向教师请教,因为音乐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这种教学方式使原本形象生动的音乐教学变得抽象化,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3.高中音乐教学缺乏合理的评价手段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师就必须采用合理的评价手段。目前,虽然高中音乐教学算入考核成绩,但并没有纳入高考考试科目,所以很多学生认为音乐成绩只要及格就行了,并没有努力地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甚至有些高中教师也认为,高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没必要在平时的考核中“为难”学生,这种考核思想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做好高中音乐教学工作,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基础上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改革现有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1.充分挖掘音乐教学资源

现在的中学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很多中学的音乐教室都配有多种乐器,学校可以适当地安排与这些乐器有关的音乐课程,保证学生能够使用学校配备的乐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与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音乐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互动。如在教学传统京剧《红灯记》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讲述《红灯记》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播放了《红灯记》中的经典片段,和学生一起感受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人物的语言特征。随后,由教师讲述演唱重点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戏曲编演。

3.优化教学评价模式

在高中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应该作为改革的重点,教师既要注重书面成绩的考核,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个人水平计入考核总成绩。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学校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激励的评价方式,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印度电影研究论文

《大篷车》也并不属于那种充斥于西方影坛的趣味低级的廉价娱乐作品,虽然影片没有提出重大的主题,在揭露社会方面也谈不上深刻,然而影片同情贫苦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吉卜塞人,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乐观、正直和不畏强暴的可贵品质,把富有资财但作恶多端的拉加恩作为主要的反面人物来揭露和鞭挞,同情的显然是以莫汗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因此《大篷车》不失为一部积极的、健康的影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痴情的吉卜塞姑娘妮莎的刻画,细腻而感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妮莎是个野性未脱的吉卜塞姑娘。她象水晶那样纯真,对任何情感都不加掩饰,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到她心灵的最深处。她的爱和恨都极其鲜明、强烈,而且她恨的程度正反映了她爱的程度。为了爱,她可以去杀人,也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接受了善良的头人的教诲之后,她已从简单地维护自己的爱情升华到为所爱的人的幸福献身的高度,把对莫汗的一片痴情化为勇敢和无私的行动,充分展示了她的也是吉卜塞人的美好心灵。虽然影片对这个人物并没有着重刻画,但是由于演员的出色表演,妮莎的形象仍然生动、鲜明,使人经久难忘。最后,妮莎死了,她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不要忘了我。”确实,她的遭遇令人惋惜,她的命运令人同情,她的行为令人赞美,她的形象令人怀念。 当然,《大篷车》还有不足之处。《大篷车》的故事背景,虽然是今日的印度社会,然而影片并没有真正触及社会的矛盾。拉加恩的作恶似乎只是个别坏人的行为,苏妮塔小姐爱上莫汗并且最后决定跟随他过流浪生活,也缺乏具有说服力的依据。尤其是影片对吉卜塞部落生活的叙述,过多地强调了他们欢乐和光明的一面,这样,就使阶级的隔阂、种族的差异和社会的矛盾,淹没在载歌载舞而又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了。从艺术上讲,《大篷车》基本上做到人各有貌,故事的发展也还顺畅和吸引人,歌舞的穿插和悬念的铺陈都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影片的结构还不够严谨,人物和事件由于同社会本身缺乏联系,因而显得深度不够和缺乏时代感。 看了《大篷车》以后,我想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许多兄弟民族都是以能歌善舞著称的。应当多拍一些载歌载舞的影片,来表现他们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影片将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五朵金花》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印度的电影永远不会失去华丽的舞蹈以及优美的音乐。

对于印度电影的快速发展这件事情其实主要还是人家比较好的电影产业环境了,对于印度电影产业,政府也一直是以比较开放的态度对待,也是比较鼓励印度人大胆拍摄,各种题材的都可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一些经典作品,电影审核力度比较宽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了。

因为印度电影制作都是非常精良的,而且有一些地方都是非常真实,而且非常吸引人的,大家现在越来越喜欢看印度的电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