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论绩效管理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4 06:02:22

论绩效管理论文题目

从绩效管理体系来看日本企业的成败 发表时间:2005年9月7日 近10年日本的经济和企业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日本第一大家电企业松下电器出现48年来首度亏损,亏损额高达4310亿日元。而日本七大电子企业中,只有索尼保持赢利。 日本企业到底怎么了?日本会向哪里去?现在的现象,对日本企业依然不是个好的消息: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离开了日本本土企业。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是日本企业在最重要的绩效管理体系上出现了问题。 首先,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来看,日本企业有着天然的缺陷。 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是职务分析。职务分析包括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两部分内容。职务分析作为这两部分的整体,它是采用科学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分析工作信息,再按工作的性质、繁简、难易和所需资格条件,分别予以分类与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职务说明书。最终的职务说明书就是绩效管理的立足点和根基,离开了职务说明书,一切形式的绩效管理都只能是空谈,乏味而没有说服力。 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的职务分析普遍表现得模糊和含糊,非常不清晰。究其原因,还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日本属于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特征首先表现为“集体内部的互助合作”,即“家族主义”。与个人才能比较,他们更重视协作和技术的作用。这一点体现在日本企业的管理中就表现为公司强调集体观念,要求部门的工作大家都来做,每个员工的工作划分不细,很多岗位的职责划分是模糊的,甚至存在明显的重叠和交叉。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对一件事每个人都负责的话,实际上就都不负责任,一旦出现了问题是无法找到责任人的,因为职责没有细分到个人。 其次,从绩效目标的设定来看,日本企业存在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不清晰的问题。 确立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基于员工职务说明书,结合公司未来的规划和战略任务所做,通常是公司绩效目标的分解。 而日本企业的个人考核,尤其是对管理岗位人员的考核是非常不清晰的。这种状况和岗位职责的划分不清是有直接关系的,没有划分清晰的岗位职责,就谈不上清晰的个人考核指标。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走样、以主观代替客观等。其考核结果是不会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的。 再次,从绩效结果的考评和激励来看,日本企业的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直接导致了绩效管理体系的低效。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和禀议决策制以及企业工会并称为日本企业“成功管理的四大支柱”。 “年功序列工资制”是一种把“资历工资”和“能力工资”结合起来的工资制度。职工从进厂起每长一岁,工资就增加相应的固定额。年龄的大小和连续工龄的长短不仅是决定工资高低的重要因素,还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终身雇佣制”是指一个人一旦被企业正式录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如企业倒闭等),只要本人好好干,就可以工作到退休(退休年龄是55—60岁)。 这两点一结合,就会直接导致绩效管理体系的失灵。如果部分员工的业绩表现不好,按照日本企业的这种制度,他就可以一直呆下去,而且可以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他的收入。因此在很多的日本企业,最不满意的就是能力强、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就导致企业必定缺乏效率和创新。 借鉴日本企业的失误之处,我们中国企业更要深刻理解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成为公司战略目标的传递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把公司的战略思想、目标、核心价值观念,层层传递给员工,使之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通过合理的薪酬体系来强化员工的有效行为,使员工为公司的发展不断努力,这样才能成就优秀的企业,成就中国企业的发展。

据学术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下面供大家选题参考!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人口政策分析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27、××(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8、××(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为例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为例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xx地区的调查分析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届毕业生为例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21、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29、××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36、××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三、人力资源规划论文题目: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19、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20、××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21、××企业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外包策略22、壹正装饰有限公司人力需求调查四、招聘与配置论文题目:1、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3、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4、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5、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6、论企业员工招聘风险7、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管理人才选拔问题研究8、企业重组(或并购、战略进攻等)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9、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10、论招聘虚假信息分析1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思考---以××为例12、某企业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13、某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14、企业主要招聘渠道的效能比较分析---以××为例15、××公司人才招聘队伍技能组合模式及效果研究16、XX公司岗位职责说明书17、浅析企业招聘中背景调查的重要性---以××为例18、××公司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9、××公司安徽地区本年度员工招聘计划与配置设计20、人才测评在××公司中层人员招聘中的应用21、××公司内部竞聘方案设计22、××校园招聘人才选拔体系的设计与研究23、××现代企业竞聘上岗的流程设计24、浅谈××汽车专卖店招聘渠道及解决方法25、结构化面试在选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应用---以××为例26、××销售公司总经理竞聘方案设计27、试论群体决策法在××公司招聘中的应用28、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招聘问题研究29、统一集团人员招聘现状及政策分析30、××企业人员招聘渠道开发的现状及改进31、A公司招聘体系构建研究五、培训与开发论文题目: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5、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6、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8、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9、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1、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12、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13、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问题探析14、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1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1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7、论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18、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19、浅议家族企业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20、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21、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初探22、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3、论人员素质测评(或能力测评、职业性向测评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25、论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建立2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27、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28、企业人员招聘的经验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29、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30、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31、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32、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33、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34、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35、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36、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系统的探索37、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38、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39、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40、浅析白领女性的竞争地位及其改善措施4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探析42、××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设计43、××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XXX培训机构为例44、××公司基于岗位职责的培训者培训设计45、户外体验式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以××为例46、基于角色的HR从业人员的培训浅析---以××为例47、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以××为例48、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及培养---以××为例49、××酒店在岗英语培训规划设计50、××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51、××公司内训师开发与管理方案设计52、××公司××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设计53、试论××公司90后员工的培训管理54、新东方集团对市场专员培训计划55、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56、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57、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六、绩效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7、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8、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10、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11、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12、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13、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4、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15、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16、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17、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18、360度考评法的组织与实施19、论访谈法(或记实法、观察法等)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与建议20、论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完善21、如何开展企业目标管理22、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2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24、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25、民营企业(或国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26、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27、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讨28、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29、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30、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31、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32、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类员工绩效考核研究33、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34、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35、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36、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37、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38、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与应用39、论肯德基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40、基于平衡计分卡的XXX公司/职位绩效考核设计41、XX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晋升的局限性分析42、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初探---以××为例43、××公司破解绩效管理中“轮流坐庄”之法44、××公司非正式员工激励问题七、薪酬福利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薪酬设计2、薪酬制度改革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3、福利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5、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6、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7、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10、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11、企业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关系研究1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13、知识经济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及其应用14、关于企业(或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等)年薪制的思考15、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6、销售人员能力差异、薪酬机制偏好及团队协作关系研究17、XX公司一线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18、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19、国有改制分流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20、在华日资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方案研究21、美国薪酬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2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23、XX人员薪酬水平与薪酬满意关系的实证研究24、××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探析25、企业员工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模式实证研究---以××为例26、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分类与员工偏好研究---以××为例27、××公司产异化管理模式在薪酬政策中的应用28、××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组织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29、××公司的技能薪酬设计探讨30、××公司集合年金制剖析31、浅谈××公司的宽带薪酬设计32、××公司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设计33、浅析××中小企业岗位定薪设计34、浅谈员工的精神福利--员工援助计划EAP35、浅析××公司组合工资制度的设计36、企业“密薪制”与“明薪”制比较分析37、可口可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之我见38、金立企业员工薪酬管理39、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40、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八、劳动关系管理论文题目:1、谈《劳动合同工法》与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关系2、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初探4、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员工关系管理5、论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筹集与管理6、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7、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8、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9、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0、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关系初探11、劳资纠纷之防范及应对策略12、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得协调机制13、中国现阶段“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14、私营企业薪酬制度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15、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为例16、浅析核心员工离职的关系管理---以××为例17、浅谈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以××为例18、××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设计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21、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2、主观幸福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探讨23、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探讨24、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措施研究25、关于企业员工职务晋升探讨26、员工离职的传染性研究九、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论文题目:1、精益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3、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转化4、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5、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研究6、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7、论强化理论(或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8、人本管理理论探析(或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9、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10、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建构个性化管理机制11、论某组织的员工忠诚度(或满意度)建设(或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1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企业核心员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13、论情绪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14、区域性(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探析15、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浅议16、论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选择17、人力资源管理者××沟通技巧的实证分析18、浅谈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以××为例1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以××为例20、浅析九型人格在××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21、略论KPI在××公司的运用22、柔性管理与企业绩效

“两大核心”、“四项注意”构建战略导向型的绩效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内部管理实践中意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且在绩效体系建立上也投入了越来越大的成本,有些企业甚至请来外部顾问提供绩效管理咨询服务。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发现,精心建立的体系往往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有些企业在体系实施中走了样,最后,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信心丧失,考核变成了一种形式,甚至在企业内部实施很短一段时间后就退出历史的舞台,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这种现实与预期的差距使不少企业对绩效考核产生了迷茫和困惑。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核心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体系的有效推行?如何使得保证考核导向与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调查研究与实际咨询案例经验,提出“两大核心”、“四项注意”的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供企业高级管理者以及HR人员参考。核心一:绩效管理的“形”:指标与目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绩效考核的内容体系,也就是“考什么”,直观反映就是我们的绩效考核表。是绩效考核的外在形态,主要包括战略分解与职责分析、考核指标拟定、目标设定与分级三个重点。战略分解和职责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取衡量公司、部门以及员工业绩达成的关键价值要素,主要将员工关键业绩成果和日常工作行为中的产生工作评价的内容提取出来,因此,指标拟定有两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一是企业的战略规划,二是员工的工作说明书。两者缺一不可。考核指标拟定之前要先确定考核纬度,不同类型的企业考核纬度有所不同,不过一般来讲从指标类型上来区分的话,指标分为工作业绩类指标和个人特质类指标,业绩类指标是对员工直接或间接业绩达成类的指标,主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行为指标两种,分别以定量和定性为主的方式,衡量员工的工作结果与过程,个人特质类指标则主要通过能力、态度或技能等方面衡量员工个人资质与特质。对于考核指标拟定,除了通常所说的时间、成本、风险、效果等指标拟定角度和考核方法外,这里重点谈一下指标拟定过程中的内部变量因素和外部变量因素的解决。笔者在协助一些企业拟定指标的时候,通常会被问到以下两个问题:“这个指标不应该只衡量我一个部门/岗位”、“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内容,又不能每一项都考核到,该如何评价呢?”事实上,这就是指标拟定时遇到的外部变量与内部变量的问题,也是指标拟定的难点。遇到外部变量因素的指标如生产“良率”、财务“预算控制”等,遇到内部变量因素的指标如多重采购下的“订单及时率”指标、多种设备下的“维修响应速度”指标。当外部变量影响指标拟定的时候,一是结合管理流程的拆分职责,定义职责内衡量指标,二是进一步推敲指标定义或计算公式的可操作性,采用不计入或整合的方式规避外部变量对初期计划的影响,三是可通过考核与指标相关的工作过程衡量业绩完成情况。当内部变量影响指标拟定的时候,方法一是采用模糊考核的考核方式,通过重大失误次数、平均完成率、平均及时率等指标来考核,此方式优缺点不必多说,主要是要注意指标的适用性,方法二是采用相对精确的考核方式,通过逐一考核或内部分类,甚至权重差异的方式进行指标的细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指标的实用性。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目标的设定与分级,这其中主要注意两点,第一是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一般来讲,目标设定标准主要结合历史数据、经营计划、组织发展需求或要求三个方面因素,目标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达成程度的设定应在员工正常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上。第二是目标分级的方式,其核心是考虑到不同企业类型或不同岗位类型的工作成果达成的弹性空间,一般来讲,大多数指标以扣分为主,但是不应排除部分指标可以向上加分,另外,目标分级的时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线性分级,即采用直接计算目标达成比率,二是分段分级,按照目标达成的区间,设定结果分数,三是综合分级,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指标与目标体系设计中,战略分解与职责分析、考核指标拟定、目标设定与分级三方面互为递进,共同构成绩效考核内容体系,也就是绩效管理的“形”。核心二:绩效管理的“神”:考核程序体系绩效目标以及体系推进能否实现,不但取决于绩效管理的内容体系,最重要的是绩效管理程序体系,即绩效管理的方式与过程,这是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和实际意义所在,也是绩效管理的“神”。绩效管理的程序体系包括绩效管理流程、实施办法、考核结果使用、绩效与薪酬的挂钩、绩效改善行动计划等方面,绩效管理体系能否顺利推行,跟程序体系是否合理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常规的内容与方法在很多绩效管理的书籍和文章中都已提及,这里便不再赘述,这里仅从考核打分与结果评定机制、考核与薪酬体系挂钩两个重要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关于考核打分与结果评定机制,谈到这里必须提到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推进的方式,绩效管理体系完成的过程一般是由第三方咨询公司或人力资源部经历了从培训、多次沟通讨论、体系设计、试运行、反复修正到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绩效打分的基础工作或者基本的管理体系要能够跟得上绩效管理的要求,比如相关信息档案目录的建立,定期检查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以保证绩效打分有所依据。第二,对于打分观念上的宣导要充分,避免主观因素在评价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对于考核分数结果的分级上,一般有公司或部门直接排序、强制分布、缓和强制分布等方式,需结合公司人员特点制定考核结果分配计划,并给奖金方案设计留下接口。在考核打分与结果分级完成之后,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主要涉及到员工薪酬、培训发展及职位晋升等方面,在此仅从绩效与薪酬挂钩的角度予以阐述。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直接收益的挂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薪结果,二是奖金发放。对于调薪来讲,可通过建立绩效与调薪矩阵来制定薪酬调整幅度或方式的标准而对于奖金发放来说,主要有跳跃型、直线型、阶梯型和“S”型四种。结合岗位性质与激励方式采用相应的奖金方式,跳跃型是指奖金根据目标完成的是与否予以全额发放或不发放。直线型是根据实际完成程度占目标的比例作为系数,并结合奖金基数来计算奖金总额。阶梯型是结合完成程度分级标准,为相应级别设定相应的奖金系数,并结合奖金基数来计算奖金总额。“S”型是指伴随目标达成程度的不同区间,奖金系数加速增长,并设置最终封顶系数的方法。考核程序体系设计的重点是结合公司文化、考核基础以及岗位特征,设计切合公司实际的考核程序,以保证员工对于内容体系的接受与认可,发挥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的实际意义。毋庸置疑,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套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但一些企业出现绩效考核在制度与实施间游离的现象,总结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和实施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在此提出,以注意防范规避。一、绩效管理体系定位要适应企业的经营发展阶段绩效管理定位是合理化体系设计与有效推行的关键,企业在体系设计初期往往期望很高,体系设计的也尽量完善,但是在实际实施时却又觉得太复杂,带来考核成本的增加以及实际考核效果的较低。一般来讲,企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绩效管理的定位也各有不同,当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公司规模较小的时候,考核方式应尽量简单、易操作,可采用直接业绩评价或只针对部分核心岗位展开评价;发展阶段的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关键业绩结果以及工作过程的考核,考核对象也逐步面向全员;而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绩效管理更强调系统性,更强调考核体系本身的战略导向作用。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考核策略。如初创期的企业考核应以简便、易操作为原则,考核指标可以以效益指标为主,考核对象也可以以市场、生产等与企业效益直接相关的岗位为重点;发展期的企业则需考虑建立相对全面些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以效益指标和关键的管理指标为主,考核对象可以是市场、生产以及一些关键管理岗位;成熟期的企业就可以追求考核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善性,考核指标可以兼顾效益指标和管理指标,并且开展覆盖每个管理和运营环节的绩效管理体系。因此,总的来说,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阶段,综合权衡考核收益与管理成本,使得绩效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二、切忌盲目依赖绩效考核工具近年来,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面的理论体系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具,如KPI、BSC、EVA等,每个工具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管理导向,但这里也需要提出的是,工具本身代表的是考核方法与方式,但对于绩效管理的目的并无实质性变化,绩效考核内容仍是上文提到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特质两类,考核流程也是一样的,可以说,绩效管理系统是公司整体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试问,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也根本没有能力做好基础信息的统计,那么对于类似BSC这样对于企业内部基础信息或痕迹管理要求较高的工具来说,也将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罢了。因此,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企业的特点来灵活选择具体的考核工具和方法,充分分析不同工具适用的条件,切勿盲目照搬其他企业或外界流行的体系设计方法论。三、多维度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是绩效管理持续健康推行的关键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薪酬调整与奖金、职位晋升、培训发展、改善计划等环节,在这其中,企业及员工主要关注于薪酬调整和奖金分配方面,即和员工实际收益直接挂钩的方式上。当然,这和很多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有关,但这种方式也会造成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过度敏感,以及对于绩效管理本身理解的偏差。从而影响内部文化与员工关系。因为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薪酬调整或发放奖金,而是为了通过员工个人绩效的提升来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与薪酬的挂钩只是为了保证这种目的的实现而采用的一种激励手段。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一般员工都应对重新理解绩效考核结果使用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多个维度,如职位升降、培训与发展、绩效面谈与行动改善等,综合使用绩效考核结果,只有如此,方能保证绩效管理导向的正确性以及实际实施效果的达成。四、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推行是一场企业内部全体性、持续性的运动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推进过程中,普遍经历着从不理解、被动接受、逐步认可、主动改善的心理接受过程。对于绩效管理的配和程度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最初体系设计阶段,部分业务部门普遍依赖咨询公司或人力资源部实施体系的设计,甚至有与己无关的想法或地处情绪,但在绩效管理体系试运行或实施的时候,又开始抱怨体系设计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等。这是在很多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提出,对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像制造型企业开展5S运动一样,全员参与并持续推进,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体系设计主导方着重注意、强调、甚至通过宣导的方式告知公司各业务及相关部门:一是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上下沟通。只有这样,绩效考核指标才能最终达成共同认可;二是绩效考核指标与目标的设定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考核内容在最初设定完成之后,应在试运行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与提出新问题,在下个绩效考核期初,修正与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目标。综上,企业应结合绩效管理内容体系与程序体系“两个核心”的设计,同时结合体系设计与推行理念和方法上的“四项注意”,明确考核重点与核心,纠正错误考核观念与方式,以确保战略型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与有效实施。

绩效管理建设论文题目

学术堂精心准备了88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题目供您选择:1、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分析2、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3、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4、人力资源流失原因探析5、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6、浅析人力资源保护7、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8、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9、论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培植10、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11、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分析12、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若干问题探析1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14、人力资源(资本)会计探讨1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16、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分析17、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18、e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19、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探析20、人力资源规模效益管理初探21、人本管理策略探析22、人员素质教育探析23、如何实现人员队伍的有机管理24、如何实现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25、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2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7、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28、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29、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30、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设计31、如何通过招聘选拔合适人才32、加入WTO对我国劳动关系的挑战及应对33、“人才租赁”政策分析34、“宽带薪酬”及设计其问题规避35、人才流动与人才安全36、知识员工增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37、员工激励的误区剖析(如何提高员工激励效率)38、如何提高“员工建议系统”的效率39、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效率4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41、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42、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43、股权激励制度设计44、“人才主权”理论探讨45、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46、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47、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规避48、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49、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发展50、试论知识员工的管理51、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52、招聘管理体系初探53、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探讨5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意义55、人才素质测评浅谈56、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57、如何正确处理职工情绪冲突58、创业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59、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60、如何提高体验式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的效率61、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6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63、公务员管理研究64、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65、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6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67、人际关系的沟通与技巧68、论我国的就业方式69、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70、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71、浅谈我国现阶段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72、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管理探析73、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74、企(事)业单位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75、如何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76、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77、湖南人才高端市场分析78、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业的误区分析79、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8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81、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竞争优势82、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研究8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员工培训84、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85、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86、企业薪酬管理87、民企边际员工的绩效管理88、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其规避

浅谈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美世咨询上海公司的人力资本咨询总监林光明指出,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年初,每位员工都需要制订绩效目标,然后由直接主管对他进行不定期的辅导、调整,考察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年中六、七月时作回顾和反馈,最后才是年底的评估考核,并把绩效结果和激励机制相挂钩。如果辅导和反馈做得到位,在绩效年度过程中不断地监督和开发绩效,那么年终的绩效评估就只是一个正式的讨论形式,压力就会大大减少了。翰威特资深顾问Lucy Zhou这样说。 分则一:目标分解和制订 这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初始的一个环节,指标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企业上下是否能够纵向一致地达成战略目标。包括美世、翰威特、博意门和思滕思特 -远卓在内的绝大多数咨询公司在介绍成功的绩效管理案例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整个企业首先要就愿景目标和长期战略达成共识。把公司的战略目标从上向下进行沟通,是绩效管理很重要的增加值。Lucy Zhou强调。 根据调查,战略目标制订之后,只有10%的企业能够按计划实施,而90%则是最终不了了之。对个人来说,传统的绩效目标设定是根据岗位职责制订的,有可能每个人岗位职责都完成得很好,但是和公司目标没有什么关系,整体战略没有完成。 这就造成了脱节,正确的做法不是从下到上累加,而应当是个人绩效目标从公司战略纵向分解下来。博意门咨询的孙永玲博士指出,从战略分解的高度来看,人力资源部门显然力量不足,一定要有公司高层的介入,才能够实现跨部门的推动。 企业提出的下一年目标,如要提高客户满意度、要提高管理能力等等,给员工的感觉多数比较抽象,没有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明确界定,导致了实施上的困难。联想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联想每年都举行公司战略制订会议和分解会议,这个会议不是一般的纸上谈兵了事,而是从高层到事业部,从事业部到具体的运营部门,从部门主管到员工的沟通和教育会议。会议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战略目标深入到每位员工,使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通过逐层分解,每位员工就会得到量身定做的几项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是KPI。林光明分析,不同的KPI驱动着不同的行为方式,权重的设定也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是否能和公司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他以理发店为例解释说,如果战略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更多客源,而把理发师的会员卡推销数量指标建的权重太强,就会引起客户反感,损害整个店的形象;为了调整偏差,这时应适当提高常客数量指标,促使理发师提升客户满意度。 又比如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最简单的指标当然是销售额。但根据公司目标侧重点的不同,还可以细化。假如重视新产品的推广,那么新品销售额比例的指标权重就应较高;假如近期要求开发新市场,那么就相应提高新市场销售额比例的指标权重。 分解指标时,还要综合考虑业务指标和行为指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平衡。简言之,就是防止员工为了完成财务上的任务而不择手段,比如有人可能为了提高今年的业绩,影响了明年的工作或者损害了其他同事的利益等等。通过行为指标让员工的工作过程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约束。 在设计指标时,Lucy Zhou会和部门经理、高绩效员工做行为事件访谈,探究该岗位的成功除了业务指标之外还需要任职者表现什么样的行为,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点何在,据此制订出一系列行为标签。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行为期望,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一定程度地联结到绩效考核体系会改变员工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如从被动向主动的转换,从管、控制向服务的转换等。 KPI指标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即所谓硬指标、软指标。如行为指标、过程性指标就很难量化,而像客户满意度、品牌影响等指标有时不易获取准确的数据。企业也不需要盲目地追求量化,林光明提醒说:有一定主观因素在绩效管理中是难以避免的,为量化而量化,这个指标体系就会复杂而可笑。另外,咨询顾问们建议,针对员工制订的绩效指标不宜过多,一般4到7个,最多不要超过10项,否则不但重点不突出,管理者也不易于跟踪辅导。 分则二:绩效辅导和跟踪 所有的经理人都必须为自己的下属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绩效。而这一环,正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最为欠缺的部分。动态的绩效管理,需要整个流程的跟踪,而很多经理人难以坚持,工作一忙就扔到一边,更不要谈开辅导会议来和员工沟通了。咨询顾问们感到最无奈的是,咨询项目一结束,好像这个绩效管理工作也就结束了。 企业的绩效管理在这个环节中容易走入多个误区。一是持续性沟通不足,在员工中很难推行。企业往往建立了一套复杂精确的系统,但员工并不了解其用意,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指标来衡量自己。林光明指出,具体员工的目标制订,一定需要直接主管的沟通和辅导;而不定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反馈和调整更是需要双方共同来完成。动态绩效管理注重的是,管理者和员工不是考和被考的关系,而是一起设计未来,让员工参与进来,承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二是中高层管理者的参与感和管理水平不够,认为这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或咨询顾问做的事。事实上,咨询顾问只能够在体系建立和关键指标设计方面提供帮助;人力资源部既不可能了解整个公司几百、几千人的绩效目标,一般也无权监督各部门的实行情况。很多经理人认为建立起一套系统就可以了,还是把绩效管理看成简单的考核。好像数据都是自动生成的,Lucy Zhou说,年终随便打打分,但是没有管理过程肯定会失败。如果公司的高层领导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做好部门经理的绩效管理,对基层的工作自然也不会重视,结果变成绩效考核只针对基层员工,而不涉及经理层,这往往是造成绩效管理失败的硬伤。 三是不重视管理信息数据的收集,特别是过程和战略指标的数据无法顺利获得。数据缺乏,管理就无法进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孙永玲建议,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最好要建立记录和搜集数据的IT系统,否则手工操作的跟踪工作量很大。但她同时强调系统只是一个平台,管理人员利用平台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分则三:绩效比较和考核 绩效管理,原则上是由上对下进行。所以在考核环节,基本上是经理人对下属做考核,下属给予反馈,结合双向沟通。在这一点上,由下属为主管评分的做法,一般不会采用。 传统的考核,定同一个标杆来衡量每个人,按得分高低相互比较分出优劣;而绩效管理则是为每个人度身定做,所有人都是和自己的目标比较,看完成情况如何。有些企业在观念上没有转变,既制订了绩效管理目标,又要做横向比较,强制分布甚至末位淘汰,这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就很难自圆其说。林光明举例说,比如某员工完成了自己的销售指标,但是别人超额完成了更多,并不意味着他就要在排名中靠后。这是两种理念的矛盾,他认为如果一定要搞末位淘汰制,员工可能为了保住自己,而想方设法让一个同事最落后,而不是自己努力提高。这显然不能达到企业促进绩效的目的。 分则四:绩效激励和发展 获得考核结果后,还要及时与激励制度和能力发展计划挂钩才能发挥作用。绩效管理是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顾问们指出,绩效加薪、浮动薪酬都以此为依据,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培训部门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分析出员工绩效不理想的欠缺所在,总结优先的培训需求;在后备干部队伍选拔方面,也可以从绩效纪录中获得很强的支持,因为过去几年的绩效表现通常预示着未来的潜力发展方向。员工在帮助公司达成战略的同时,个人当然也应获益,这样他们就更有驱动力来完成公司的目标。孙永玲认为这样才能使整个体系运行圆满。 而在多数的国有企业中,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林光明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即使部门经理评定员工的绩效很突出,但是他却没有权利和自由度给员工提供奖金或培训机会,那么显然绩效管理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会越容易在这方面获得成功。

“两大核心”、“四项注意”构建战略导向型的绩效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内部管理实践中意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且在绩效体系建立上也投入了越来越大的成本,有些企业甚至请来外部顾问提供绩效管理咨询服务。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发现,精心建立的体系往往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有些企业在体系实施中走了样,最后,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信心丧失,考核变成了一种形式,甚至在企业内部实施很短一段时间后就退出历史的舞台,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这种现实与预期的差距使不少企业对绩效考核产生了迷茫和困惑。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核心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体系的有效推行?如何使得保证考核导向与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调查研究与实际咨询案例经验,提出“两大核心”、“四项注意”的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供企业高级管理者以及HR人员参考。核心一:绩效管理的“形”:指标与目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绩效考核的内容体系,也就是“考什么”,直观反映就是我们的绩效考核表。是绩效考核的外在形态,主要包括战略分解与职责分析、考核指标拟定、目标设定与分级三个重点。战略分解和职责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取衡量公司、部门以及员工业绩达成的关键价值要素,主要将员工关键业绩成果和日常工作行为中的产生工作评价的内容提取出来,因此,指标拟定有两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一是企业的战略规划,二是员工的工作说明书。两者缺一不可。考核指标拟定之前要先确定考核纬度,不同类型的企业考核纬度有所不同,不过一般来讲从指标类型上来区分的话,指标分为工作业绩类指标和个人特质类指标,业绩类指标是对员工直接或间接业绩达成类的指标,主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行为指标两种,分别以定量和定性为主的方式,衡量员工的工作结果与过程,个人特质类指标则主要通过能力、态度或技能等方面衡量员工个人资质与特质。对于考核指标拟定,除了通常所说的时间、成本、风险、效果等指标拟定角度和考核方法外,这里重点谈一下指标拟定过程中的内部变量因素和外部变量因素的解决。笔者在协助一些企业拟定指标的时候,通常会被问到以下两个问题:“这个指标不应该只衡量我一个部门/岗位”、“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内容,又不能每一项都考核到,该如何评价呢?”事实上,这就是指标拟定时遇到的外部变量与内部变量的问题,也是指标拟定的难点。遇到外部变量因素的指标如生产“良率”、财务“预算控制”等,遇到内部变量因素的指标如多重采购下的“订单及时率”指标、多种设备下的“维修响应速度”指标。当外部变量影响指标拟定的时候,一是结合管理流程的拆分职责,定义职责内衡量指标,二是进一步推敲指标定义或计算公式的可操作性,采用不计入或整合的方式规避外部变量对初期计划的影响,三是可通过考核与指标相关的工作过程衡量业绩完成情况。当内部变量影响指标拟定的时候,方法一是采用模糊考核的考核方式,通过重大失误次数、平均完成率、平均及时率等指标来考核,此方式优缺点不必多说,主要是要注意指标的适用性,方法二是采用相对精确的考核方式,通过逐一考核或内部分类,甚至权重差异的方式进行指标的细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指标的实用性。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目标的设定与分级,这其中主要注意两点,第一是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一般来讲,目标设定标准主要结合历史数据、经营计划、组织发展需求或要求三个方面因素,目标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达成程度的设定应在员工正常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上。第二是目标分级的方式,其核心是考虑到不同企业类型或不同岗位类型的工作成果达成的弹性空间,一般来讲,大多数指标以扣分为主,但是不应排除部分指标可以向上加分,另外,目标分级的时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线性分级,即采用直接计算目标达成比率,二是分段分级,按照目标达成的区间,设定结果分数,三是综合分级,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指标与目标体系设计中,战略分解与职责分析、考核指标拟定、目标设定与分级三方面互为递进,共同构成绩效考核内容体系,也就是绩效管理的“形”。核心二:绩效管理的“神”:考核程序体系绩效目标以及体系推进能否实现,不但取决于绩效管理的内容体系,最重要的是绩效管理程序体系,即绩效管理的方式与过程,这是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和实际意义所在,也是绩效管理的“神”。绩效管理的程序体系包括绩效管理流程、实施办法、考核结果使用、绩效与薪酬的挂钩、绩效改善行动计划等方面,绩效管理体系能否顺利推行,跟程序体系是否合理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常规的内容与方法在很多绩效管理的书籍和文章中都已提及,这里便不再赘述,这里仅从考核打分与结果评定机制、考核与薪酬体系挂钩两个重要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关于考核打分与结果评定机制,谈到这里必须提到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推进的方式,绩效管理体系完成的过程一般是由第三方咨询公司或人力资源部经历了从培训、多次沟通讨论、体系设计、试运行、反复修正到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绩效打分的基础工作或者基本的管理体系要能够跟得上绩效管理的要求,比如相关信息档案目录的建立,定期检查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以保证绩效打分有所依据。第二,对于打分观念上的宣导要充分,避免主观因素在评价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对于考核分数结果的分级上,一般有公司或部门直接排序、强制分布、缓和强制分布等方式,需结合公司人员特点制定考核结果分配计划,并给奖金方案设计留下接口。在考核打分与结果分级完成之后,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主要涉及到员工薪酬、培训发展及职位晋升等方面,在此仅从绩效与薪酬挂钩的角度予以阐述。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直接收益的挂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薪结果,二是奖金发放。对于调薪来讲,可通过建立绩效与调薪矩阵来制定薪酬调整幅度或方式的标准而对于奖金发放来说,主要有跳跃型、直线型、阶梯型和“S”型四种。结合岗位性质与激励方式采用相应的奖金方式,跳跃型是指奖金根据目标完成的是与否予以全额发放或不发放。直线型是根据实际完成程度占目标的比例作为系数,并结合奖金基数来计算奖金总额。阶梯型是结合完成程度分级标准,为相应级别设定相应的奖金系数,并结合奖金基数来计算奖金总额。“S”型是指伴随目标达成程度的不同区间,奖金系数加速增长,并设置最终封顶系数的方法。考核程序体系设计的重点是结合公司文化、考核基础以及岗位特征,设计切合公司实际的考核程序,以保证员工对于内容体系的接受与认可,发挥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的实际意义。毋庸置疑,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套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但一些企业出现绩效考核在制度与实施间游离的现象,总结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和实施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在此提出,以注意防范规避。一、绩效管理体系定位要适应企业的经营发展阶段绩效管理定位是合理化体系设计与有效推行的关键,企业在体系设计初期往往期望很高,体系设计的也尽量完善,但是在实际实施时却又觉得太复杂,带来考核成本的增加以及实际考核效果的较低。一般来讲,企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绩效管理的定位也各有不同,当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公司规模较小的时候,考核方式应尽量简单、易操作,可采用直接业绩评价或只针对部分核心岗位展开评价;发展阶段的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关键业绩结果以及工作过程的考核,考核对象也逐步面向全员;而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绩效管理更强调系统性,更强调考核体系本身的战略导向作用。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考核策略。如初创期的企业考核应以简便、易操作为原则,考核指标可以以效益指标为主,考核对象也可以以市场、生产等与企业效益直接相关的岗位为重点;发展期的企业则需考虑建立相对全面些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以效益指标和关键的管理指标为主,考核对象可以是市场、生产以及一些关键管理岗位;成熟期的企业就可以追求考核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善性,考核指标可以兼顾效益指标和管理指标,并且开展覆盖每个管理和运营环节的绩效管理体系。因此,总的来说,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阶段,综合权衡考核收益与管理成本,使得绩效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二、切忌盲目依赖绩效考核工具近年来,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面的理论体系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具,如KPI、BSC、EVA等,每个工具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管理导向,但这里也需要提出的是,工具本身代表的是考核方法与方式,但对于绩效管理的目的并无实质性变化,绩效考核内容仍是上文提到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特质两类,考核流程也是一样的,可以说,绩效管理系统是公司整体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试问,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也根本没有能力做好基础信息的统计,那么对于类似BSC这样对于企业内部基础信息或痕迹管理要求较高的工具来说,也将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罢了。因此,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企业的特点来灵活选择具体的考核工具和方法,充分分析不同工具适用的条件,切勿盲目照搬其他企业或外界流行的体系设计方法论。三、多维度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是绩效管理持续健康推行的关键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薪酬调整与奖金、职位晋升、培训发展、改善计划等环节,在这其中,企业及员工主要关注于薪酬调整和奖金分配方面,即和员工实际收益直接挂钩的方式上。当然,这和很多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有关,但这种方式也会造成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过度敏感,以及对于绩效管理本身理解的偏差。从而影响内部文化与员工关系。因为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薪酬调整或发放奖金,而是为了通过员工个人绩效的提升来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与薪酬的挂钩只是为了保证这种目的的实现而采用的一种激励手段。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一般员工都应对重新理解绩效考核结果使用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多个维度,如职位升降、培训与发展、绩效面谈与行动改善等,综合使用绩效考核结果,只有如此,方能保证绩效管理导向的正确性以及实际实施效果的达成。四、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推行是一场企业内部全体性、持续性的运动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推进过程中,普遍经历着从不理解、被动接受、逐步认可、主动改善的心理接受过程。对于绩效管理的配和程度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最初体系设计阶段,部分业务部门普遍依赖咨询公司或人力资源部实施体系的设计,甚至有与己无关的想法或地处情绪,但在绩效管理体系试运行或实施的时候,又开始抱怨体系设计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等。这是在很多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提出,对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像制造型企业开展5S运动一样,全员参与并持续推进,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体系设计主导方着重注意、强调、甚至通过宣导的方式告知公司各业务及相关部门:一是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上下沟通。只有这样,绩效考核指标才能最终达成共同认可;二是绩效考核指标与目标的设定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考核内容在最初设定完成之后,应在试运行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与提出新问题,在下个绩效考核期初,修正与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目标。综上,企业应结合绩效管理内容体系与程序体系“两个核心”的设计,同时结合体系设计与推行理念和方法上的“四项注意”,明确考核重点与核心,纠正错误考核观念与方式,以确保战略型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与有效实施。

房地产绩效管理论文题目

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摘要:系统阐述了房地产企业中绩效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特征,提出了房地产企业应该采用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房地产;绩效管理;问题0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被众多的公司所采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我国21世纪的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也不例外,但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时间较短,对绩效管理的研究相对欠缺。因而科学分析绩效管理的现状,找出其症结及原因,对房地产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正从资源占有竞争、产品销售竞争、资金实力竞争转变为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企业综合素质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创造与管理机制的竞争。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阐述了房地产企业中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特征提出房地产企业应该注意的几个特殊方面。1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依据房地产企业的业务种类,专业化程度,以及企业规模、发展战略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战略多元型、战略专业型和专业项目型3种类型房地产企业,它们在绩效管理方面呈现出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战略多元型房地产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企业要重视的多、这恰恰体现了这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特点;战略专业型房地产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比较重视,这也体现了他们稳中求发展的行业战略;专业项目型房地产企业则在薪酬制度、绩效考核方面非常重视,但对于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福利制度等任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恰恰反映了这类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短期项目盈利性战略[1]。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对绩效管理都非常重视,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1)绩效指标目标的制定和沟通。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是由公司高层为部门负责人制定绩效指标的,在这些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其高层管理者能根据公司业务规划,统筹制定部门负责人的绩效指标。企业在为部门负责人制定绩效指标时还是比较全面的。(2)绩效跟踪和监控。所谓绩效跟踪和监控指企业在员工执行绩效任务时,不断了解其绩效完成情况,即可以为绩效评价收集信息,又可以及时发现绩效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帮助员工纠正偏差,保证企业绩效目标的最终实现。根据大量资料发现有很多企业在绩效数据的获取方面不够深入。(3)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指用组织使命和整体战略把组织管理过程各要素整合起来,以结果为导向的一系列计划、管理、监测和检查程序。绩效评价内容包括评价指标和标准,评价指标是绩效评价的载体,即通过指标显示绩效水平。通过调查发现,房地产企业对于考核人的评价不够全面,绩效指标数量不充足。(4)绩效反馈和结果的应用。绩效反馈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企业与员工相互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同时,绩效反馈为绩效结果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能够向被考核人指出不足之处的企业占到了一半,但在这些企业当中,能够针对被考核人不足之处提供相关培训的企业却很少。2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绩效管理认识上存在的问题(1)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持续的双向沟通过程。在此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就绩效目标达成协议,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持续的双向沟通,帮助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完成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晋升、解雇、加薪、奖金)等提供依据。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对绩效管理的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如果只把员工钉在绩效考核上面,必然要偏离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依然解决不了职责不清、绩效低下、管理混乱的局面,甚至有越做越糟的可能。许多企业往往只看到了绩效考核,而忽视了对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把握。(2)实施主体角色错位。企业一些管理层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由人力资源部来做是天经地义的。管理层只对绩效管理作原则性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做得好与不好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了。这种认识是一些企业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部设计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提供有关绩效管理的咨询,组织绩效管理的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中的绩效管理专家,在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着一种顾问的角色;高层管理的支持和鼓励对绩效管理的推行起决定性作用;部门管理层执行绩效管理方案,并对员工的绩效提高进行指导,同时对员工的绩效水平进行反馈。员工是绩效管理的主人,拥有绩效并产生绩效。应该说,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参与程度也对绩效管理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员工的全身心地参与,科学的绩效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理解与认同自身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实施绩效管理的最起码的基础。绩效管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1)绩效评价方案设计的非科学性。绩效评价方案设计的非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原则不一致。在考核内容、指标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常常体现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2)考核结果无反馈。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考核行为成为一种黑箱操作,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和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或敌对的工作态度,也有可能是绩效考核结果本身无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托,仅凭长官意志得出结论,如进行反馈势必引起巨大争议;第二种是指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驾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2]。(3)重考核、轻沟通。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是贯穿始终的。一是在绩效目标与计划制订时,管理层需要与员工就目标设定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最终使得目标成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绩效纽带,同时承担着主管对员工的绩效期望与员工对主管的绩效承诺[3]。二是在绩效管理与实施的过程中,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绩效是否能顺利完成,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管理层在员工完成绩效的过程中,随时与员工保持动态的沟通,及时发现员工所需的资源支持与业务辅导,并及时提供;而员工在这个阶段也需要就绩效完成的情况以及所需的资源与业务支持向管理层及时反馈,以获取必要的支持[4]。三是在绩效评估环节,沟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就员工的本期业绩完成情况达成共识。四是沟通在绩效反馈时也非常重要,管理层与员工双方对本期绩效完成情况的理解与看法需要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进不足、形成提升绩效的计划,并就下一个绩效期间的目标达成初步共识[5]。总而言之,管理者与员工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是一个企业绩效考核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企业进行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适当的沟通能够及时排除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减少考核过程中的阻力,保证考核客观、公正进行。随时保持沟通和反馈,让员工了解考核的目标、执行状况、考核结果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信心和斗志,也可以使员工的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相一致、企业内各个部门长短期目标协调平衡发展。3对策建议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的经营管理,以及流通过程的经营管理两个部分。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土地选址与可行性分析开始,历经项目立项,征地,勘察设计,前期工作,施工建造,到房屋建成竣工验收,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管理环节多,工作关系也相当复杂,中等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时间一般都在一年以上[6]。目前有相当多的房地产企业考虑到成本、管理等因素,实施了纵向一体化战略,开始涉足房屋建筑和装饰等业务领域。近几年来,随着需求的多样化,人们对物业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1)房地产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是差异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各种层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而且还包括制造过程的生产人员,流通过程的营销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其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差异大,目标各异。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工作性质细分工作人群,考虑每一类人群的工作特点,求“异”存“同”,体现差异性。(2)房地产企业在实施员工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准确地识别和明确客体,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房地产企业工作环节复杂,要求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只根据销售结果这一表面现象轻易下结论,而必须分清和识别其结果是哪些人员的成绩。另外,房地产企业各经营业务性质相异、经营复杂的特点也要求其分配方式的多样化。(3)房地产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强调高度的可靠性,保证激励措施可以兑现,保证约束方法可以使责任心不强甚至营私舞弊的企业员工承担责任风险。房地产企业投资大,风险高,生产周期长,一个环节出了差错,纠偏措施难以挽回企业在项目开发上的损失,有时对企业的危害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从管理者、员工角度看,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奖励相对较高,单项奖金数额较大,所有者处于某种原因往往拖欠发放,造成被奖励人员心理不平衡,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4结束语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有效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房地产企业必须结合行业特征和本企业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建立起有利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企业走得更高更远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姜亚峰.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人力资源,2004(3).[2]赵筠.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8).[3]任宏,李红立.绩效管理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9).[4]顾琴轩.绩效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5]陈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0).[6]旷开萃,刘菊红.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4):1-4.

房地产评估论文题目列表房地产评估论文题目列表仅供参考!房地产泡沫成因、评估、预控房地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关于房地产价格随机波动与评估、抵押风险的研究我国房地产评估市场的规范问题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估要点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基于模糊数学的“快速递减加权式”在比较法评估房地产价格中的应用研究房地产泡沫的评估与防范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基准地价修正法——房地产价格评估方法浅析房地产评估风险形成机制及其防范对策探讨规范发展我国房地产评估业的片断思考探索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贷款项目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有效性评估当前房地产评估市场状况浅析房地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对房地产拆迁评估的几点思考浅析房地产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浅议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房地产评估实务对完善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思考涉案房地产评估探讨银行贷款抵押工作中涉及房地产价值评估业务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当前保定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通知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享乐评价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重庆市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之实践议房地产项目评估报告的编制我国房地产价值评估的现状与对策房地产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房地产抵押价格评估探析房地产评估机构改革刍议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评估中的弊端及相应对策不同评估目的下房地产估价方法的选择房地产评估中三种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AHP法在房地产价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关于建行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的若干思考房地产变现价格评估刍议全球化对中国房地产评估业的影响及对策房地产清算价格评估探析浅析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行业风险 浅析房地产司法强制变现对评估价值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问题探讨收益还原法评估中房地产折旧费问题的探讨房地产评估系统的研究议房地产抵押价格评估房地产开发项目信贷评估分析用收益法评估房地产如何确定资本化率房地产评估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房地产评估中使用年限与折旧年限的区别房地产三种评估方法结果异同之经济分析房地产价格评估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试论房地产评估中的建筑物的损耗浅析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中存在的贷款风险诱因模糊模式识别在房地产评估中选取可比实例的应用对房地产价格评估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试论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体系的建立与运作对一宗房地产评估案例的评析与思考房地产抵押评估中的“保守性”质疑浅谈涉案房地产的评估集体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初探商业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的特点脱钩改制与房地产评估业的发展谈房地产价格评估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住宅小区房地产投资经济风险的评估浅谈影响涉房地产价格评估的几个因素房地产投资评估与决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房地产市场比较法评估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仿真评估浅析中国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房地产价格评估问题研究论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提高我国房地产评估业评估质量刍议房地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房地产价格的灰色类比评估方法供求失衡房地产市场中的成本法评估房地产贷款项目可行性评估初探基于BS模式的房地产评估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施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生态评估基于特征价格的房地产评估新方法房地产拆迁评估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分析与配套体系构建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评估与预控对房地产评估中“折旧补偿模型”公式的质疑与探讨论国企改制中的房地产评估对建立区域房地产市场评估体系的思考房地产评估风险的辨析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房地产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前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2、工程项目管理(咨询、设计、监理、施工、采购)应对WTO的形势与对策3、工程监理制度及手段研究4、计算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5、国内外招标投标惯例比较研究6、国内招标投标现状及规范研究7、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研究8、关于监理人员资质认定办法的思考9、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挑战与机遇10、关于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的研究11、房地产合理开发规模的研究12、空置房成因及对策研究13、关于住房消费贷款(政策性、商业性)的思考14、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应具备素质的思考15、关于项目后评估的思考16、关于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17、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策略研究18、工程造价计价现行体制的缺陷与对策研究19、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20、拖欠工程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21、关于建设有形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思考22、论工程量清单报价23、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探讨24、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控制25、关于工程造价主动和动态控制的思考26、房地产投资风险研究2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8、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29、论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与推行30、住宅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31、关于提高工程质量的若思考32、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及策略研究33、项目融资(BOT、TOT、ABS等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4、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分析研究35、加入WTO后建设法规的完善36、关于国际工程承包中FIDIC合同条款的应用37、承包商施工合同风险防范38、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关系的探讨39、工业发达国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管理40、风险管理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41、施工索赔的现状和对策研究42、浅谈FIDIC条款中的施工索赔43、论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索赔中的功能44、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界定和比较研究45、推行总承包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46、工程总承包企业组建的模式研究47、住房价格合理姓性探讨48、房地产估价方法比较研究49、房地产泡沫预警与防范50、房地产周期波动分析51、房地产经济预警方法研究52、城市规划与城市地(房)价相互作用机理研究53、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探讨54、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案例研究

有关绩效管理的论文题目

“两大核心”、“四项注意”构建战略导向型的绩效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内部管理实践中意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且在绩效体系建立上也投入了越来越大的成本,有些企业甚至请来外部顾问提供绩效管理咨询服务。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发现,精心建立的体系往往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有些企业在体系实施中走了样,最后,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信心丧失,考核变成了一种形式,甚至在企业内部实施很短一段时间后就退出历史的舞台,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这种现实与预期的差距使不少企业对绩效考核产生了迷茫和困惑。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核心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体系的有效推行?如何使得保证考核导向与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调查研究与实际咨询案例经验,提出“两大核心”、“四项注意”的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供企业高级管理者以及HR人员参考。核心一:绩效管理的“形”:指标与目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绩效考核的内容体系,也就是“考什么”,直观反映就是我们的绩效考核表。是绩效考核的外在形态,主要包括战略分解与职责分析、考核指标拟定、目标设定与分级三个重点。战略分解和职责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取衡量公司、部门以及员工业绩达成的关键价值要素,主要将员工关键业绩成果和日常工作行为中的产生工作评价的内容提取出来,因此,指标拟定有两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一是企业的战略规划,二是员工的工作说明书。两者缺一不可。考核指标拟定之前要先确定考核纬度,不同类型的企业考核纬度有所不同,不过一般来讲从指标类型上来区分的话,指标分为工作业绩类指标和个人特质类指标,业绩类指标是对员工直接或间接业绩达成类的指标,主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行为指标两种,分别以定量和定性为主的方式,衡量员工的工作结果与过程,个人特质类指标则主要通过能力、态度或技能等方面衡量员工个人资质与特质。对于考核指标拟定,除了通常所说的时间、成本、风险、效果等指标拟定角度和考核方法外,这里重点谈一下指标拟定过程中的内部变量因素和外部变量因素的解决。笔者在协助一些企业拟定指标的时候,通常会被问到以下两个问题:“这个指标不应该只衡量我一个部门/岗位”、“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内容,又不能每一项都考核到,该如何评价呢?”事实上,这就是指标拟定时遇到的外部变量与内部变量的问题,也是指标拟定的难点。遇到外部变量因素的指标如生产“良率”、财务“预算控制”等,遇到内部变量因素的指标如多重采购下的“订单及时率”指标、多种设备下的“维修响应速度”指标。当外部变量影响指标拟定的时候,一是结合管理流程的拆分职责,定义职责内衡量指标,二是进一步推敲指标定义或计算公式的可操作性,采用不计入或整合的方式规避外部变量对初期计划的影响,三是可通过考核与指标相关的工作过程衡量业绩完成情况。当内部变量影响指标拟定的时候,方法一是采用模糊考核的考核方式,通过重大失误次数、平均完成率、平均及时率等指标来考核,此方式优缺点不必多说,主要是要注意指标的适用性,方法二是采用相对精确的考核方式,通过逐一考核或内部分类,甚至权重差异的方式进行指标的细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指标的实用性。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目标的设定与分级,这其中主要注意两点,第一是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一般来讲,目标设定标准主要结合历史数据、经营计划、组织发展需求或要求三个方面因素,目标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达成程度的设定应在员工正常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上。第二是目标分级的方式,其核心是考虑到不同企业类型或不同岗位类型的工作成果达成的弹性空间,一般来讲,大多数指标以扣分为主,但是不应排除部分指标可以向上加分,另外,目标分级的时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线性分级,即采用直接计算目标达成比率,二是分段分级,按照目标达成的区间,设定结果分数,三是综合分级,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指标与目标体系设计中,战略分解与职责分析、考核指标拟定、目标设定与分级三方面互为递进,共同构成绩效考核内容体系,也就是绩效管理的“形”。核心二:绩效管理的“神”:考核程序体系绩效目标以及体系推进能否实现,不但取决于绩效管理的内容体系,最重要的是绩效管理程序体系,即绩效管理的方式与过程,这是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和实际意义所在,也是绩效管理的“神”。绩效管理的程序体系包括绩效管理流程、实施办法、考核结果使用、绩效与薪酬的挂钩、绩效改善行动计划等方面,绩效管理体系能否顺利推行,跟程序体系是否合理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常规的内容与方法在很多绩效管理的书籍和文章中都已提及,这里便不再赘述,这里仅从考核打分与结果评定机制、考核与薪酬体系挂钩两个重要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关于考核打分与结果评定机制,谈到这里必须提到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推进的方式,绩效管理体系完成的过程一般是由第三方咨询公司或人力资源部经历了从培训、多次沟通讨论、体系设计、试运行、反复修正到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绩效打分的基础工作或者基本的管理体系要能够跟得上绩效管理的要求,比如相关信息档案目录的建立,定期检查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以保证绩效打分有所依据。第二,对于打分观念上的宣导要充分,避免主观因素在评价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对于考核分数结果的分级上,一般有公司或部门直接排序、强制分布、缓和强制分布等方式,需结合公司人员特点制定考核结果分配计划,并给奖金方案设计留下接口。在考核打分与结果分级完成之后,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主要涉及到员工薪酬、培训发展及职位晋升等方面,在此仅从绩效与薪酬挂钩的角度予以阐述。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直接收益的挂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薪结果,二是奖金发放。对于调薪来讲,可通过建立绩效与调薪矩阵来制定薪酬调整幅度或方式的标准而对于奖金发放来说,主要有跳跃型、直线型、阶梯型和“S”型四种。结合岗位性质与激励方式采用相应的奖金方式,跳跃型是指奖金根据目标完成的是与否予以全额发放或不发放。直线型是根据实际完成程度占目标的比例作为系数,并结合奖金基数来计算奖金总额。阶梯型是结合完成程度分级标准,为相应级别设定相应的奖金系数,并结合奖金基数来计算奖金总额。“S”型是指伴随目标达成程度的不同区间,奖金系数加速增长,并设置最终封顶系数的方法。考核程序体系设计的重点是结合公司文化、考核基础以及岗位特征,设计切合公司实际的考核程序,以保证员工对于内容体系的接受与认可,发挥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的实际意义。毋庸置疑,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套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但一些企业出现绩效考核在制度与实施间游离的现象,总结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和实施中出现了许多误区,在此提出,以注意防范规避。一、绩效管理体系定位要适应企业的经营发展阶段绩效管理定位是合理化体系设计与有效推行的关键,企业在体系设计初期往往期望很高,体系设计的也尽量完善,但是在实际实施时却又觉得太复杂,带来考核成本的增加以及实际考核效果的较低。一般来讲,企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绩效管理的定位也各有不同,当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公司规模较小的时候,考核方式应尽量简单、易操作,可采用直接业绩评价或只针对部分核心岗位展开评价;发展阶段的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关键业绩结果以及工作过程的考核,考核对象也逐步面向全员;而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绩效管理更强调系统性,更强调考核体系本身的战略导向作用。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考核策略。如初创期的企业考核应以简便、易操作为原则,考核指标可以以效益指标为主,考核对象也可以以市场、生产等与企业效益直接相关的岗位为重点;发展期的企业则需考虑建立相对全面些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以效益指标和关键的管理指标为主,考核对象可以是市场、生产以及一些关键管理岗位;成熟期的企业就可以追求考核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善性,考核指标可以兼顾效益指标和管理指标,并且开展覆盖每个管理和运营环节的绩效管理体系。因此,总的来说,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阶段,综合权衡考核收益与管理成本,使得绩效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二、切忌盲目依赖绩效考核工具近年来,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面的理论体系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具,如KPI、BSC、EVA等,每个工具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管理导向,但这里也需要提出的是,工具本身代表的是考核方法与方式,但对于绩效管理的目的并无实质性变化,绩效考核内容仍是上文提到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特质两类,考核流程也是一样的,可以说,绩效管理系统是公司整体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试问,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也根本没有能力做好基础信息的统计,那么对于类似BSC这样对于企业内部基础信息或痕迹管理要求较高的工具来说,也将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罢了。因此,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企业的特点来灵活选择具体的考核工具和方法,充分分析不同工具适用的条件,切勿盲目照搬其他企业或外界流行的体系设计方法论。三、多维度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是绩效管理持续健康推行的关键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薪酬调整与奖金、职位晋升、培训发展、改善计划等环节,在这其中,企业及员工主要关注于薪酬调整和奖金分配方面,即和员工实际收益直接挂钩的方式上。当然,这和很多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有关,但这种方式也会造成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过度敏感,以及对于绩效管理本身理解的偏差。从而影响内部文化与员工关系。因为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薪酬调整或发放奖金,而是为了通过员工个人绩效的提升来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与薪酬的挂钩只是为了保证这种目的的实现而采用的一种激励手段。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一般员工都应对重新理解绩效考核结果使用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多个维度,如职位升降、培训与发展、绩效面谈与行动改善等,综合使用绩效考核结果,只有如此,方能保证绩效管理导向的正确性以及实际实施效果的达成。四、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推行是一场企业内部全体性、持续性的运动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推进过程中,普遍经历着从不理解、被动接受、逐步认可、主动改善的心理接受过程。对于绩效管理的配和程度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最初体系设计阶段,部分业务部门普遍依赖咨询公司或人力资源部实施体系的设计,甚至有与己无关的想法或地处情绪,但在绩效管理体系试运行或实施的时候,又开始抱怨体系设计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等。这是在很多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提出,对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像制造型企业开展5S运动一样,全员参与并持续推进,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体系设计主导方着重注意、强调、甚至通过宣导的方式告知公司各业务及相关部门:一是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上下沟通。只有这样,绩效考核指标才能最终达成共同认可;二是绩效考核指标与目标的设定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考核内容在最初设定完成之后,应在试运行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与提出新问题,在下个绩效考核期初,修正与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目标。综上,企业应结合绩效管理内容体系与程序体系“两个核心”的设计,同时结合体系设计与推行理念和方法上的“四项注意”,明确考核重点与核心,纠正错误考核观念与方式,以确保战略型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与有效实施。

从绩效管理体系来看日本企业的成败 发表时间:2005年9月7日 近10年日本的经济和企业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日本第一大家电企业松下电器出现48年来首度亏损,亏损额高达4310亿日元。而日本七大电子企业中,只有索尼保持赢利。 日本企业到底怎么了?日本会向哪里去?现在的现象,对日本企业依然不是个好的消息: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离开了日本本土企业。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是日本企业在最重要的绩效管理体系上出现了问题。 首先,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来看,日本企业有着天然的缺陷。 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是职务分析。职务分析包括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两部分内容。职务分析作为这两部分的整体,它是采用科学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分析工作信息,再按工作的性质、繁简、难易和所需资格条件,分别予以分类与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职务说明书。最终的职务说明书就是绩效管理的立足点和根基,离开了职务说明书,一切形式的绩效管理都只能是空谈,乏味而没有说服力。 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的职务分析普遍表现得模糊和含糊,非常不清晰。究其原因,还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日本属于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特征首先表现为“集体内部的互助合作”,即“家族主义”。与个人才能比较,他们更重视协作和技术的作用。这一点体现在日本企业的管理中就表现为公司强调集体观念,要求部门的工作大家都来做,每个员工的工作划分不细,很多岗位的职责划分是模糊的,甚至存在明显的重叠和交叉。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对一件事每个人都负责的话,实际上就都不负责任,一旦出现了问题是无法找到责任人的,因为职责没有细分到个人。 其次,从绩效目标的设定来看,日本企业存在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不清晰的问题。 确立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基于员工职务说明书,结合公司未来的规划和战略任务所做,通常是公司绩效目标的分解。 而日本企业的个人考核,尤其是对管理岗位人员的考核是非常不清晰的。这种状况和岗位职责的划分不清是有直接关系的,没有划分清晰的岗位职责,就谈不上清晰的个人考核指标。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走样、以主观代替客观等。其考核结果是不会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的。 再次,从绩效结果的考评和激励来看,日本企业的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直接导致了绩效管理体系的低效。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和禀议决策制以及企业工会并称为日本企业“成功管理的四大支柱”。 “年功序列工资制”是一种把“资历工资”和“能力工资”结合起来的工资制度。职工从进厂起每长一岁,工资就增加相应的固定额。年龄的大小和连续工龄的长短不仅是决定工资高低的重要因素,还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终身雇佣制”是指一个人一旦被企业正式录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如企业倒闭等),只要本人好好干,就可以工作到退休(退休年龄是55—60岁)。 这两点一结合,就会直接导致绩效管理体系的失灵。如果部分员工的业绩表现不好,按照日本企业的这种制度,他就可以一直呆下去,而且可以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他的收入。因此在很多的日本企业,最不满意的就是能力强、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就导致企业必定缺乏效率和创新。 借鉴日本企业的失误之处,我们中国企业更要深刻理解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成为公司战略目标的传递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把公司的战略思想、目标、核心价值观念,层层传递给员工,使之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通过合理的薪酬体系来强化员工的有效行为,使员工为公司的发展不断努力,这样才能成就优秀的企业,成就中国企业的发展。

1.21世纪初叶中国社保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2.e 时代人力资源职能的转变 3.HR管理的e化生存 4.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 5. Internet与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研究 6.Internet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IT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8.IT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10.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 11.保险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 12.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13.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14.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5.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1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17.当前企业劳动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8.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研究 19.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21.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 22.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 23.岗位责任制与人员聘任制研究 24.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5.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26.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7.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 28.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29.公关宣传研究 30. 公务员管理研究 31. 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32. 股票期权在业绩评价中作用 33. 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34. 关于人力资源现状与整体开发的对策思考 35. 广东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36. 广东经济转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37. 广东社保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取向 38. 广东省的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39. 广东省的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40. 广东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问题研究 41. 广东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42. 国企改革中应采取的人力资源策略 43. 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 44. 国有大中型企业富余人员的现状及出路 45.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4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47.机构重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48.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 49.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0.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 51.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2.加入世贸后我国银行人才队伍建设 53.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54.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55.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56.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7.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 58.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 59.经济全球化下的员工素质要求 60.经理层持股问题探析 61.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62.经理层业绩评价与考核 63.经营者股票期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64.竞争、冲突与组织(企业)改革 65.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66.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67.劳动资源开发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68.猎头公司与人才流动分析 69.论保险业员工激励问题 70.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 71.论当前中国经理人员市场化的困难与障碍 72.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一体化 73.论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74.论农业剩余劳动力 75.论企业风险沟通的困难与障碍 76.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77.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 78.论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79.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80.论我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81.论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 82.论现代企业领导人成功必备的素质 83.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84.面试技术及其运用 85.民营企业高层管理的人员选用问题研究 8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87.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88.某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89.某企业员工结构与岗位分析 90.某企业员工培训实践 81.某企业职工工资效益分析 8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83.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与设计 8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下岗再就业的冲击 85.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86.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87.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88.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 89.女性管理层的激励问题 100.剖析案例,研究我国企业(全民、集体、私营、三资)内部的劳资关系状况及其处理 101.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02.企业(或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改革 103.企业IT(信息技术)人才的管理与研究 104.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 105.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 106.企业管理中信息传播技巧探讨 107.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08.企业国际化与人才吸引 109.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10.企业劳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111.企业内部员工层流机制与激励效应 112.企业人才招聘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 1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114.企业人员测评体系的构建 115.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116.企业文化的建设 117.企业文化个性研究 118.企业文化管理试探 119.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120.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121.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122.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管理关系研究 123.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124.企业文化与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 125.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 126.企业薪酬制度研究(案例研究) 127.企业信息化的途径及策略 128.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29.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案例研究) 130.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 131.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132.企业员工考评模式创新 133.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 134.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 135.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136.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137.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 138.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 139.浅析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140.浅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兴国战略 141.浅议领导者离职审计 142.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143.人际交往的艺术 144.人口流动与户籍制度改革 145.人力资源的e变革 146.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147.人力资源的新趋势与E化 148.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比较(选三至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4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研究 150.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15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152.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153.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154.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55.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 156.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与计量 157.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5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 159.人力资源开发与国有企业改革 160.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161.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战略研究 162.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63.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164.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165.如何发展现代企业制度 166.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67.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 168.社会保障的融资问题研究 169.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70.社会保障与扩大就业问题研究 171.失业问题研究 172.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73.试论股权薪酬制的适用条件 174.试论股指期货 17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76.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 177.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 178.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以保险业或其它行业) 179.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180.谈企业领导的诚信 181.谈谈我国人才市场机制及其政策思考 182.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183.网络银行与信息化人才 184.危机公关研究 185.我国/广东人才招聘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包括电子招聘) 186.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 187.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 188.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189.我国金融证券业人才结构分析 190.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181.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82.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183.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84.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动力机制 186.我国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 187.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188.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199.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200.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20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203.我国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204.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205.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6.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207.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 208.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209.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210.现代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211.现代企业创新管理 212.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21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214.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215.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与工会作用 216.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问题 217.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中国存在的问题 218.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问题 219.现代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220.现代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意义和方式分析 221.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22.现代企业文化管理 223.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24.现代企业员工素质研究 225.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研究 22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27.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与模式研究 228.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 229.心理测验在人员测评中的应用 230.薪酬设计与绩效评估 231.信息化与广东优先实现现代化研究 232.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233.业绩评价与员工激励研究 234.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研究 235.议高薪养廉 236.银行个人理财人才队伍建设 237.员工激励的理论与实践 238.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39.员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40.政府员工制的评价 241.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 242.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 243.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24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 245.知识经济与知识经营 246.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 247.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248.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49.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 250.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251.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252.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253.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的研究 254.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255.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256.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257.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 25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59.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1、结合本单位情况,浅谈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3、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和特点。 4、结合钱德勒的“组织结构服从组织战略”,论述这句话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 5、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和积极地影响。 6、结合熟悉的组织情况,做一份08年度员工培训开发计划。 7、针对人力资源规划中的供需平衡应考虑哪些因素。 8、结合论文,谈下论据、论证及论点。 9、人力资源管理即使科学,也是艺术,在实践中怎样把握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 10、什么是绩效?什么是绩效考核?什么是绩效管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1、评价中心概念及方法。 12、人力资源管理分为选、育、用、留、“出”几个环节,即人员“出”(离职)也是人力管理的范围,请谈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出”的理解。 13、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管理的范畴,管理有五个职能:选才、用才、培才、留才、展才。这五个职能有哪些特点? 14、培训与开发的区别和联系。 15、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16、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方式、方法、步骤是什么?

绩效与薪酬管理论文题目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是毕业论文吗?在网上随便抄的肯定不行啊,题目定了没有呢?建议还是找人帮忙,多了解一下写作的流程和要求,实在不行就代劳呢~自己写的话一般来说都不容易通过的 我去年是找一个代写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可以让我相信的,是脚丫代写论文,他们的服务特别好,不用订金,先写给你看,看了满意再给钱的,很靠谱 脚丫代写论文

二、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1、员工薪酬和企业战略相结合只有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的时候,才能产生效用最大化。通过薪酬沟通和福利的激励把企业战略和员工需求联系起来.达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如下图),才能更好的留住所需人才。因为薪酬沟通能使员工和企业达成共识,使员工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和生存的方向上去;福利传递着企业对员工的关怀,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凝聚力;薪酬沟通和福利的激励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关注薪酬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的支持,考虑如何使企业通过薪酬管理体系来支撑企业的竟争战略,获得竞争优势。员工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和生存的方向上去,可以使员工和企业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确立了薪酬战略以后,必须将薪酬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薪酬制度和薪酬管理流程,才可以完善战略性薪酬体系的设计。通过完善设计来有效地引导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2.薪酬的设计要体现公平感从个体层面关注员工对薪酬的公平感,这是设计薪酬时需要考虑的。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内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性、激励性、可行性。在理解这些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薪酬技术,达到一定的薪酬目标。这样设计的薪酬可以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有效地保留和激励企业需要的人才。3、进行有效的薪酬沟通企业设计出来的薪酬体系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仅取决于薪酬设计的是否科学,还取决于在设计过程中应与员工进行适当的沟通,好的薪酬体系只有员工接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设计的薪酬体系不仅要企业员工理解,而且也应该成为企业招聘宣传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吸引人和保留人的目的。对薪酬的沟通越开放,员工保持率就越大,保密和封锁只会滋生猜疑,而猜疑则会导致员工离职。4、制定具有激励性的福利政策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之外的各种保障计划、补贴服务以及实物报酬。当员工在选择工作时,往往把福利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虽然中小企业制定的福利水平与大企业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可以制定一些灵活的福利措施。比如.年终、秋、端午、国庆等特殊节日的过节费和购物券,超时加班费,免费单身宿舍或廉价公房出租,市内公交费补贴和报销,免费或低价的工作餐,企业公费进修,免费定期体检,带薪休假,文体旅游性福利等等,这些都是激励员工的福利性措施。S、进行绩效考核排序,畅通薪酬晋升渠道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分德能素质和工作实绩两大方面,企业将对员工的考核满分定为100分,其中德能素质占30 %,工作实绩占70 %。工作实绩考核的标准应以员工所从事的本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本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建立员工工作记录卡,从实际完成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安全等方面全方位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按每位员工的得分从高到低按序排列,考核结果分为A(优秀),B(良好),C(称职),D(基本称职),E(不称职)五个档次,每个档次的人数按下表(略)比例确定,按排序结果分配薪酬。在分配和实施过程中还要监控实施效果,必须保持信息渠道畅通,接受员工的申诉。6、有效利用非经济性报酬,实现激励作用中小企业在非经济性报酬方面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非经济性报酬包括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成就感、个人发展的机会、关怀、赞赏、尊重等。尤其是对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种精神激励尤其重要。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的员工对工作安全、家庭照顾、发展潜力、培训机会等不同的需求程度设计相应的非经济性激励办法,以实现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发展创新的目标。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广大员工人股,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大家都成为企业的“老板”,当企业的主人,为自己打工挣钱,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真正地调动起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综上分析可知,为了客观评估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能力以及业绩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特别是把以激励为导向作为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有其独特的作用与魅力。如果薪酬设计合理,管理得力就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在实践中能够按以上的方法去做,必将能克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缺陷,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和谐的人事环境与更大的企业价值。转贴于

据学术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下面供大家选题参考!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人口政策分析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27、××(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8、××(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为例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为例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xx地区的调查分析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届毕业生为例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21、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29、××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36、××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三、人力资源规划论文题目: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19、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20、××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21、××企业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外包策略22、壹正装饰有限公司人力需求调查四、招聘与配置论文题目:1、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3、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4、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5、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6、论企业员工招聘风险7、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管理人才选拔问题研究8、企业重组(或并购、战略进攻等)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9、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10、论招聘虚假信息分析1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思考---以××为例12、某企业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13、某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14、企业主要招聘渠道的效能比较分析---以××为例15、××公司人才招聘队伍技能组合模式及效果研究16、XX公司岗位职责说明书17、浅析企业招聘中背景调查的重要性---以××为例18、××公司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9、××公司安徽地区本年度员工招聘计划与配置设计20、人才测评在××公司中层人员招聘中的应用21、××公司内部竞聘方案设计22、××校园招聘人才选拔体系的设计与研究23、××现代企业竞聘上岗的流程设计24、浅谈××汽车专卖店招聘渠道及解决方法25、结构化面试在选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应用---以××为例26、××销售公司总经理竞聘方案设计27、试论群体决策法在××公司招聘中的应用28、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招聘问题研究29、统一集团人员招聘现状及政策分析30、××企业人员招聘渠道开发的现状及改进31、A公司招聘体系构建研究五、培训与开发论文题目: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5、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6、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8、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9、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1、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12、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13、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问题探析14、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1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1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7、论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18、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19、浅议家族企业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20、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21、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初探22、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3、论人员素质测评(或能力测评、职业性向测评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25、论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建立2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27、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28、企业人员招聘的经验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29、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30、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31、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32、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33、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34、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35、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36、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系统的探索37、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38、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39、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40、浅析白领女性的竞争地位及其改善措施4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探析42、××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设计43、××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XXX培训机构为例44、××公司基于岗位职责的培训者培训设计45、户外体验式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以××为例46、基于角色的HR从业人员的培训浅析---以××为例47、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以××为例48、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及培养---以××为例49、××酒店在岗英语培训规划设计50、××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51、××公司内训师开发与管理方案设计52、××公司××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设计53、试论××公司90后员工的培训管理54、新东方集团对市场专员培训计划55、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56、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57、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六、绩效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7、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8、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10、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11、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12、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13、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4、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15、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16、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17、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18、360度考评法的组织与实施19、论访谈法(或记实法、观察法等)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与建议20、论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完善21、如何开展企业目标管理22、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2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24、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25、民营企业(或国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26、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27、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讨28、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29、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30、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31、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32、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类员工绩效考核研究33、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34、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35、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36、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37、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38、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与应用39、论肯德基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40、基于平衡计分卡的XXX公司/职位绩效考核设计41、XX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晋升的局限性分析42、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初探---以××为例43、××公司破解绩效管理中“轮流坐庄”之法44、××公司非正式员工激励问题七、薪酬福利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薪酬设计2、薪酬制度改革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3、福利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5、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6、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7、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10、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11、企业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关系研究1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13、知识经济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及其应用14、关于企业(或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等)年薪制的思考15、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6、销售人员能力差异、薪酬机制偏好及团队协作关系研究17、XX公司一线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18、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19、国有改制分流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20、在华日资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方案研究21、美国薪酬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2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23、XX人员薪酬水平与薪酬满意关系的实证研究24、××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探析25、企业员工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模式实证研究---以××为例26、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分类与员工偏好研究---以××为例27、××公司产异化管理模式在薪酬政策中的应用28、××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组织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29、××公司的技能薪酬设计探讨30、××公司集合年金制剖析31、浅谈××公司的宽带薪酬设计32、××公司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设计33、浅析××中小企业岗位定薪设计34、浅谈员工的精神福利--员工援助计划EAP35、浅析××公司组合工资制度的设计36、企业“密薪制”与“明薪”制比较分析37、可口可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之我见38、金立企业员工薪酬管理39、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40、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八、劳动关系管理论文题目:1、谈《劳动合同工法》与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关系2、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初探4、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员工关系管理5、论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筹集与管理6、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7、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8、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9、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0、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关系初探11、劳资纠纷之防范及应对策略12、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得协调机制13、中国现阶段“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14、私营企业薪酬制度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15、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为例16、浅析核心员工离职的关系管理---以××为例17、浅谈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以××为例18、××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设计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21、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2、主观幸福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探讨23、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探讨24、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措施研究25、关于企业员工职务晋升探讨26、员工离职的传染性研究九、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论文题目:1、精益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3、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转化4、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5、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研究6、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7、论强化理论(或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8、人本管理理论探析(或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9、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10、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建构个性化管理机制11、论某组织的员工忠诚度(或满意度)建设(或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1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企业核心员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13、论情绪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14、区域性(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探析15、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浅议16、论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选择17、人力资源管理者××沟通技巧的实证分析18、浅谈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以××为例1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以××为例20、浅析九型人格在××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21、略论KPI在××公司的运用22、柔性管理与企业绩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