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树叶就停了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2:46:45

树叶就停了论文范文

对于人们来说,安全需要是重中之重。可以说,安全文化建设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最基本需要。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全论文的范文600字,仅供参考。

安全论文范文600字篇一:

题记:树叶经不起秋的摧残,娇花经不起暴雨的打击,鱼儿经不起缺水的绝望,人类经不起缺氧的感觉,生命经不起事故的残害、、、、、、安全何其重要,安全是人类生命的保证。对于个人,安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对于家庭,安全是家庭幸福安康的保证;对于企业,安全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生命足迹的拓展有它陪伴

从宇宙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安全就一直存在;从生命的足迹开始延伸的那一刻起,安全就一直相伴。可是,有安全相伴的同时,也会有事故的发生,安全事故就如同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让人们心惊胆颤,就如人们害怕疾病带走健康,害怕战争带走和平一样,事故会摧毁幸福。

汶川地震带走了稚子的父母,那还懵懵懂懂的孩童就要体会这人间的锥心之痛,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一场地震摧毁了多少和谐家庭,青海玉树那一双双渴望关爱的眼眸,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事故毁了多少人的幸福安康。上海商学院的火灾带走了四个年轻女孩的生命,如花似玉的年纪却因为事故的发生而使生命走向终结。湖南育才中学的踩踏事故带走了那些逐梦的少年,家长在病床前的悲痛欲绝无不让人感到心酸。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金华火腿事件、禽流感等食品安全事件,还有惨烈的交通事故,无不让人感慨,事故带来了多少噩耗,多少伤痛。

哪一个人不愿笑语成长?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哪一个国家不愿繁荣昌盛?只有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拥有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安全对于我们何其重要。事故总是突如其来,不遵守交通规则,无情的车祸就像索命的魔鬼带走你的生命;不理会“深水区禁止游泳”的警示牌,湍急的河水会无情的把你卷入深深的漩涡;平时不注重安全演练,在灾难来临时你就可能得到死神的眷顾、、、、、、

安全不是靠祈祷,耶稣负责不了,幸愿女神也关顾不了。安全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对它的认识,是把安全放在心中,还是把安全放在口边。过马路时,面对红绿灯,你是否想到“红灯短暂,生命长久”而停下匆匆地脚步。

警惕与安全共存,麻痹与事故相连。安全与事故,天使与魔鬼,假如我们忽略了天使的光明,魔鬼的黑暗就会把我们吞噬。血的事实,血的教训,安全问题 ̄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身为学生,校园安全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校园内经常发生盗窃事件,学生财物遭受损失,这不仅仅是学校安全防护措施的不足,也是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浅薄的后果。食品安全卫生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学校放松对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检查,有多少学生将会受其危害。网络危害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网络有利有弊,大学生应谨记不要沉迷于网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的情杀案件及四川外语学院邹鸿成的情杀案件,这两起受关注的大学生因爱生恨的案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大学生因情感纠葛而导致的恶性犯罪,其中都包含有强烈的报复心理,且手段恶劣,让人震惊,这也不得不使我们重新忧思起当前大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在大学生情杀犯罪中,情绪失控和感情饥渴几乎成为这类犯罪的主导因素,当这种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的宣泄情感和报复性心理得以爆发,那么被冲动冲昏头脑的大学生就会选择走极端道路,在这个时候,所谓的为人处事、道德良知、成绩素质等各种一再被教育和自省所肯定的东西都被抛至脑后,激情情绪完全冲破了理性认知,而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疏导或者干预,后果将不堪设想。

造成大学生情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时间分配不合理而导致情感的空虚,自控能力弱而陷入情感的波动,自我评价偏差而引发的自卑,人际关系疏离而促发情感的孤独。

情感问题对当代大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成绩明显下滑,学业处于荒废边缘;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诱发许多不良行为,甚至犯罪。

那么面对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又有何调试策略呢?第一,引导大学生制订个人的发展计划;第二,用积极的态度衡量和评价自我;第三,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时疏导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在学校里,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如果遇到让你烦心的情感问题及其他问题,可以向你的知心朋友倾诉,他们可能会有好的建议,能帮你解决问题。如果感觉到有心理压力,就要及时疏解,不能压抑在心底,否则会转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校应狠抓安全教育与管理,打造平安校园,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总之,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就等于失去一切,就无从谈起安全。安全不仅包括生命安全,还包括心理安全。做好安全工作,平时以防为主,关键时监督到位,必要时才能沉稳应对。

安全,要从小做起,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我们做起,我们的校园文化才能更加繁荣,我们的生命之花才能更加绚烂。

和谐校园,安全第一。让安全伴随生命的足迹,一路拓展。让我们的幸福能够更长久。

安全论文范文600字篇二:

校园安全论文

一、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

1、抓细节是做事的关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古代故事,已成为当今一句防微杜渐的警示箴言,因为它寓意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正如一位数学家写出的细节公式“100-1≠99”,因为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如果其中一个部件有差错,整架飞机就是残品。所以说细节是做事的关键,做好了细节就为成功做好了铺垫,就为提高自我价值打下了基础。我们都敬仰周恩来,因为他不仅敬业,而且还是细节的典范,他一贯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最反感“大概”、“可能”、“也许”的做法和言语。

2、细节决定成效。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也一样,细节决定成效。如去一家餐厅吃饭,一进门看到因擦地累得满头大汗的服务员向你笑脸致意,再看看明亮如镜的地板,心里不时会有一种美感,但当走到餐桌前看到桌子上爬着一只苍蝇,此时餐厅的干净、卫生先进单位会当即一扫而光。再如,熬了半夜写出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计划,可是交到主管领导手里,不到5分钟被退回,因为上面有几个错别字。做事就这样,粗心大意,不注意细节,就会徒劳、事倍功半。

3、做细事是做好事的保证。

要做好事,其保证就是将事做细,才能达到预期成效。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神舟六号为期五天的太空飞行中,能环绕地球飞行77圈,行程325万公里,发送上百条指令准确无误,操作上万个动作无一差错,靠得是什么呢?靠得是在平时训练中走过一条长长的“天梯”,付出不懈的努力,从细处着眼,发挥本能的最大作用,经受艰苦的磨难。成千上万个数据要倒背如流,成百上千个仪器和操作要烂熟于心,每项训练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千百次的重复。一个动作不到位,就无数遍地做下去,直到完美为止;一个问题不清楚就无穷无尽的问下去,直到完全明白……因此,我们做事细:一是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细节的实质,才能将事情做细。二是一件小事中会有无数个细节问题,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将事做成功。三是做事到位,做小事做透。做事不到位事不完,事不做透会再来。四是将小事做细培养成一种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做任何事,就能看清事其实质,其细节,也就能将事做透做好。

4、发现细节是一种智慧。

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在物理学上可以细分到粒子,医学上可分到细胞,数学上可以从0到无穷大,让我们从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1,才能创造出人生财富和价值。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让我们共同注重自身,从每件小事做起,让细节成就完美。发现细节一定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可是,出乎预料,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而去附近其它玩具店买那些大路货。店老板请来一位企业咨询员帮助分析原因。这位咨询员四周巡视一番,便坐在地板上把视线降低到喜欢小孩子所能看到的高度,这回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小孩子却是一个死角。于是,他同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此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一件事情,在有些人眼里不存在安全隐患,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却忧心重重。

二、解决校园安全,立法为证、细节着手

眼下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杀母事件、教室里爆炸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楼道挤压死学生事件……11月14日早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沁源二中学生出早操返校途中,被一辆疾驰的载重卡车碾压,造成20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18人受伤。血的教训,再次给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参照,学校、学生、老师与家长常常在事故原因、责任分担、赔偿范围与额度等问题上纠缠不清。为了避免麻烦,有的学校干脆大白天紧闭校门,限制学生出入,连必要的课外实践、课外活动也能免则免,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学生的活力。这样的做法,有时会事与愿违,适得其返。同样学生长跑,最近,《衢州日报》上报道了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带学生到竹林中锻炼却安然无恙。这一正一反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其实,在增强学校、家长、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必须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学校抓安全并不是一味的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就不出事故了。必要的活动可以促进校园平安,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措施落实到位。

三、狠抓安全教育与管理,打造平安校园

“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1、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一所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编织“安全网”尤其重要。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政教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处室分块负责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细化体系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①教学管理安全网。教务处负责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用具、教学环节(包括课外活动)的安全管理,督促检查图书室、资料室、电教中心的设备、仪器,各种实验室以及实验用品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教科室负责学校网络运行的安全。②安全管理教育网。政教处负责学生出操、集合、教室寝室的财产及人身安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安全防范能力及自救、自护、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教育,指导督促班主任、寝室管理员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结合防疫部门、中心卫生院做好学生的防病治病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③校园环境管理保卫网。学校办公室与政教处协作,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防止治安案件发生,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做好校园夜间巡逻,确保校园无治安案件发生,无重大失窃现象。指导督促门卫做好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查询登记工作。④安全生活、学习网。总务处负责学校建筑及施工、消防设施、电路、食堂的设备及器具、教室与楼道畅通、食品安全、饮用水的安全等。⑤安全信息网。各班班主任作为班级安全第一责任人,组建班级安全联防小组,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成员在上课、往返学校、就餐、就寝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并注意排解小组成员之间或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并将情况及时上报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本课程学生安全。认真填写好教学日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迅速与班主任联系。学校安全员负责校园巡视、排查、登记和汇报。学校办公室建立向上月报安全制度和制订紧急预案。

2、建立了安全隐患登记和报告制度。

在学生的宿舍楼,门卫等地方分别放隐患登记表,教师、学生、门卫及管理员填写安全隐患地点或设施设备,由值周领导每日巡查收集,总务处及时整改设施设备隐患。如:更换损坏的、松动的床铺板、下水道盖板、电风扇、灯泡、应急灯、电线开关等其它管理方面的隐患,并责成有关处室负责人及时整改。事关重大,值周领导,值周老师、值周生立即报告校长,由校长指挥,是否启动紧急援救预案。

3、狠抓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与教育。

①大型考试前,放假前后,学校必定由政教组织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与专题的大型讲座,致学生家长公开信,旨在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及家长的监护能力。②政教处主办以安全自护自救为主题的宣传栏,有防火、防盗、防水、防、防灾等专题或演习活动,使学生增长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③学校在校园内进行地毯式的检查,检查学生是否携带弹簧刀、匕首、电工刀等危害学生安全的管制刀具,收缴学生各种低级趣味的音像制品及书籍。④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成长档案,及时调适和监控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好安全预防工作。⑤家庭、学校共同搞好对走读生(非住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走读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一些,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为此,政教处可给走读生发放《走读生须知》宣传单。给家长发送《告家长书 》,以保证走读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安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四、建设“平安校园”,突出“生命教育”

衢州市教育局局长姚宏昌在《人民教育》()上发表题为《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六大校园”》一篇文章,文中指出:“建设„平安校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点突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平安校园‟建设的最佳切入点。”过去我们很难听到校园安全事件,而如今校园安全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难道是过去学校安全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吗?不是的,如今,除了进入信息时代外,更主要的是人们开始关注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做到心中想“人”,目中有“人”,一切为“人”;开展每项工作,都要从关爱学生生命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实践、反思。

总之,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就等于失去一切,就无从谈起安全。平时以防为主,关键时监督到位,必要时挺身而出。遇到新问题时自主创新,做到人人有意识,人人负责任,细处着手,以小见大,建立长效机制,以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思想和胸怀,切实履行安全教育使命和职责。我是在网上找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安全论文范文600字篇三:

绿色的六月,当我迎着煦煦的微风,目送一辆辆重型卡车装载着洁白的转子支架,徐徐驰向内蒙古大色草原----稀土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子象一朵朵白云渐渐消失在天边。多么美啊,一幅人与自然交融的和谐画面。

是啊,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厂生产的兆瓦转子支架不仅满足了疆内金风科技厂家的装配需求,还源源不断运往金风科技在疆外布局的厂家。成绩的取得不知道凝聚了多少风电人日夜工作的汗水和泪水,才换来了今天的喜悦和欢乐!

公元2010年1月16日22时许,那是我们每一个风电人都不愿回忆的时刻,年轻铆工XX干完自己工作后,主动去帮助磁芯拼装组吊装支撑板,因选错了竖吊卡具,从台车上吊支撑板时,支撑板从竖吊卡嘴里脱离砸了下来,支撑板边缘割破了XX腰部左侧、砸碎了左脚大拇指、二拇指末端.第二天手术醒来我与刘湘晖去医院看他时XX强忍着疼痛,用扭曲的笑对我们说:不要紧伤好后我还要继续干铆工。多么好的小伙子啊!此时此刻作为主管安全工作的我心底说不出的味酸酸的!

疼定思疼,今天我并不想过多的叙述事故带来的疼楚,也无意用血淋淋的事实来渲染今天的主题。但现实工作中的无数惨痛事实告诉我们,这一桩桩,一件件安全生产事故那一例不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紧密相联!哪一桩,哪一件不是出于对安全的藐视,对制度的淡漠,对违章的麻痹,对隐患的妥协?如果我们每天在班前,班中,班后 把口头上的安全落实到行动中,把挂在墙上的规章制度作为工作准则,把领导的叮咛,师傅的告诫,父母的嘱咐,妻儿的牵挂用心的去思索。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分笑脸,多一份温馨,多一份安宁!

我厂员工80%以上为年轻人,绝大部分为90后,具有大中专学历。他们朝气蓬勃,热情好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他们是风电厂的未来,他们是风电厂的希望。作为一名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对他们的安全培训教育上,就是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校到工厂的角色转变,知道必须遵守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了解所使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工作中学会排查和处理事故隐患。从而在生产作业时预防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作业环境。享受到国家赋予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这是每一个安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全是一种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作为机械制造业工作者,安全意味着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我们应该凭借过硬的业务技术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还有一丝不苟的态度,确保生产安全,经济运行稳定,从而履行我们的责任。

安全是一种挑战,每一次事故都会促使人们反醒自身行为,总结经验,总结教训,研究对策,发明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预防同类事故再一次发生。失败乃成功之母,也许事故不会永远杜绝,但是我们消灭事故控制事故的信心永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安全是一笔财富,每一次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在相同时间内产出的利润远远不能弥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流血。只要单位主要负责人按规定保证安全的有效投入,就布下一张围剿安全隐患的天罗地网。安全保证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这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积累啊!

安全是一种爱!大爱无疆!那里装着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妻子对丈夫的依恋,孩子对父亲的企盼,装着所有关心你的人的思念。为了生命中每一个爱你的人,为了生命中每一个你爱的人,为了亲人能带着平和笑容的度过每一个匆忙的日子。为了在月郎星稀夜晚宁静的做一个好梦,为了迎接每一天那明媚的阳光,让我们共同撑起安全的巨伞!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好似一个魔术师,把满山遍野的树叶都染成了五颜六色。以下是我分享关于树叶的高中作文,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应栏目!

初春,天气还是有点冷。从家门的那排树下走过,抬头仰望,树已发了芽,淡淡的绿。

虽然寒冷的风把我吹得瑟瑟发抖,不过,到了树下,我感觉好像没那么冷了。是树挡住了风,还有那树叶,我看着树叶不停的晃动。“这里的天气很冷,树叶,你冷吗?天气这么冷,你何不等到花开时在长出!”你没有回答在,而是在不停的摇,我知道虽然天气很冷,但你的生长象征着春的来临,意味着一切的开始,你给予了我内心的希望!

“谢谢,树叶,我不冷了!”

盛夏,天气炎热,我坐在你身下,你为我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阳。我像一个耍赖的孩子,怎么也不肯离开。尽管朋友叫我和他们一起玩耍,但我从未答应过,因为,你一直保护着我,不让我中暑!你很倔强,太阳越热,你就越长得茂盛。太阳输给了你,所以,树下的我才会那般凉快!

“谢谢,树叶,我不热了!”

深秋,你渐渐黄了,挂在树枝上的你,摇摇欲坠,你还在坚持着。可是你毕竟不能与天抗衡,这是自然的规律,但你还是一直努力,直到了冬天。

“树叶,你落下以后我该怎么办?就没有人会在和我聊天,一起生长了!”一片刚从树上落下的树叶落到了我的头上,这次你说话了“别哭!我还在你身边呢!你看还有松柏,他们会陪你度过冬天的,我一直会陪着你呢!”

最终,你从树上落下,一片一片的。风一吹,你就不停的打转,离开了树的你,生命已经尽了,不过,你还不忘和土融和在一起,为树根提供一点儿营养。这让我心中充满了敬意,直到消失,你还不忘要回报大树!我一转身,啊!松柏的叶子越发的绿了!

“谢谢,树叶,我不哭了!”

寒冬,天上飘着雪花,我站在楼下。现在,除了松柏,我再找不到你的身影,你的身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我从你身下走过,忽然,有许多雪落到了我身上,把我弄的好冷,“树叶,你好讨厌!”其实我知道是雪积的太厚,支持不住,最终落下!

其实我一点儿也不讨厌你,反而喜欢你。当我看到你撑着厚重的雪花时,我早已想取下这些雪,害怕压疼了你!在寒冷的季节,你不怕严寒,你是不是在告诉我要不怕困难,要坚持,努力?

“我懂你,树叶!”

“谢谢,树叶,我会坚持!”

年复一年,你一直在不停的抽芽,成长,落下……

你一直陪我成长!

“谢谢你,树叶!”

金秋季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让我们打开大自然的课本倾听树叶的交响乐,一阵微风吹过,他吹走了烈日炎炎的夏,迎来了景色宜人的秋。

一天,我到公园里去秋天的足迹。

一进门,就是一片银杏树林,它像一朵彩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秋风扫落叶,一片片叶子在秋风中跳起了风中芭蕾,仿佛在说:“我是身姿最美的一个,快来看啊!”有的转着圈,有的像一只只蝴蝶飞舞,好像在说:“看,我多美啊!”还有的三五群一同涌入了大地的怀抱,枝头的树叶看见哥哥、姐姐跳了下来,也跟着飘飘悠悠地飞下来。我伸手接住了一片银杏树叶,银杏叶已经开始变黄,叶边上是深绿色,渐渐成了淡黄色,又开始变成了深绿色,在下面成了淡绿色,像是画家再用画笔一层层加深,渲染出深黄中透着黄,黄中又透着深绿,深绿中又透着淡绿的悦目色彩。再仔细一看,嘿,他不仅像蝴蝶,还像一把小扇子。恩,我闻到了一股幽香,这香味像手似的勾住我的鼻子,把我的鼻子拉到了叶子前,啊,真香,开始是淡香,又是幽香,再是浓香,又成了醇香,我就想迎面挨了个酒瓶似的,完全陶醉了,渐渐的香的我无法呼吸。我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一片叶子,能和其它叶子伴舞,唱着“沙沙”的歌,告诉小鸟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阵子,我才发觉我不是叶子,我是在看叶子呢!

我踩着叶子为我铺的“地毯”,来到了枫树林。整眼望去,像一团火在燃烧,一阵风吹来,叶子成群结队飞飘下来,他像一只小鱼的尾巴在空气中游来游去,又像一只手抚摸着空气,我从地上捡了片叶子,细细的抚摸,哈,滑滑的,凉凉的,像是在抚摸清水一般,再看一眼,哈,虽然是红色,但有深有浅,暗红、深红、大红、淡红,红中透着黄,黄中夹杂着红,这是每一个画家都很难做到的,多一点点太艳,少一点点太淡,但秋姑娘却把这枫叶调得那么自然有致,真实“霜叶红于二月花啊!看着看着我想起了从前学过的课文《做一片美得叶子》。

假如我是一片美的叶子,我会飘到河边,做蚂蚁的船,帮蚂蚁过河。还会飘到动物的饭碗里,虽然我被叫的粉身碎骨,但为了动物的健康,我可以为它们而牺牲,我心甘情愿。

咦!叶子飘下来有什么作用呢?一连串的问号浮在我面前,经过调查,叶子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把自己的养分化为对大树的肥料,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叶子不仅有自我牺牲精神,还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他能泡茶治病,还是所有动物的食物,叶子为我们奉献了太多太多。

想到这,我默默的捡起一片树叶,夹到了我的书里,愿它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学习叶子的自我牺牲而不求回报的精神,愿天下的儿女都是一片片美丽的叶子。

“嗒...嗒…嗒…”春天的脚步近了,近了,小草儿,树叶,花朵儿都整装待发。天终于亮了,太阳终于升起来了,燕子也飞回来了。花草树木个个争先恐后,散发出春的气息。

瞧!唯有那树上的点点绿色,悄悄地钻出来了。它是那样的安静,又是那样的可爱,这就是新的生命。

树叶微微地睁开朦胧的眼睛,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放大了明亮的眼睛。望见了大地万物回春,望见了小鸟欢呼雀跃。它又笑了——叶儿长得更大了。

树上不知不觉添满了绿娃娃,它们在春风中嬉戏。然而,夏天就要来了……

初夏既是树叶渴望的季节,也是它最易遭受害虫的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秋天又到了,它们才发现自己的衣裳变了,变得金黄金黄的,如同阳光般灿烂。在它们心中,那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季节,它们就要离开母亲,去另一个世界,并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泥土伯伯。它们一点儿也不恐惧,手牵着手一同跳落,忽忽悠悠地落下去……

它们坐在了湿润的泥土上,然后又被埋进了泥土,成为了泥土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它们一直笑着笑着……

难道我们的人生不也需要这样吗?

应该一路走下去,一路笑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的一生不是哭就是笑,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快乐地生存。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

树叶儿在冬天虽然凋零了,但是到了春天它们又会重生。人生很短暂,如果不能快乐地活着,那么生活就没有意义。

我们也要像树叶儿一样一路走下去,笑着笑着……

古人说得好:“一叶知秋。”随着一些叶子变黄、变红,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在缤纷落叶里,有一种叫做马褂树的叶子就十分的特别。你看,它在树枝上飘动时,就像是一只只蝴蝶在迎风飘舞。

马褂树是一种高大的阔叶树木,它的叶子到了秋天,就会慢慢掉光,这是因为阔叶树木在冬天很难保持水分,为了保护自己能够安全过冬,就让叶子掉下来,以减少水分消耗。而且,落在地上的树叶腐烂后,还可以变成养料被树木吸收。马褂树的叶子倒过来看很像一件清朝人穿的小马褂,大概它就是因此而得名吧!它颜色翠绿,叶脉不算清晰,有点像小孩子的肋骨。这种植物除了观赏,没有其它的药用价值。

我在这里需要特别介绍的,是一种叫做枸骨的灌木。它的叶子既像一只趴着不动的蝙蝠,又像一只大青蛙。但是它可比蝙蝠和青蛙厉害多了。你瞧,它的边上均匀分布着七根又短又硬的尖刺。你想去摘它,说不定就会被它扎上一两下,让你疼痛不已呢!它的叶子也是翠绿的,并且四季常青。枸骨树叶片的叶脉清晰可见,而是很硬、很厚,由于它有这样的特点,水分不容易蒸发,所以秋天不会落叶,常年保持绿色。

枸骨树叶还有药用价值呢!把它晒干、捣烂,可以治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等症状。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它才会长刺,以防被人采摘吧!

这两种树叶,在我们这里都很常见,只要你留心观察,随处可以找到。虽然马褂树叶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感官作用,但是我更喜欢枸骨树叶。除了喜欢它长得特别,更主要的是它一年四季常绿,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能给我们带来盎然生机。

清晨五点过钟,我常晨跑锻炼。

春夏秋冬,多年的晨跑,一路上,让我感受最深的,除了雨后清新香甜的空气,就是那路灯下的四季常青的行道树了。雨后的它们,一身青翠,像一排排庄严肃立的战士,默默地守卫着城市的安宁;像一个又一个充满自信而不张扬的思想者,在喧嚣尘世里各成体系、纵贯古今;又像这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的肺叶或血脉,不声不响地给这城市以不断的活力。然而,多日晴朗的清晨,它们那灰蒙蒙的一身,却又像无数的城市环卫工人,为了城市的清洁,为了更多的人享受城市的美好,它们却一生灰尘地默默劳作。

白天,热闹喧嚣之中,这些行道树,不仅装点着城市,引来鸟语欢歌,而且尽职尽责地净化空气,让尘埃落定之中得到反思,让无数双过往眼睛享有绿色的生机,让生命在岁月的穿梭中演绎希望的未来。

夜晚和清晨,长年累月地服务城市的四季常青的行道树,它们多么想让白日里疲惫的一身得到静休与调整,然而,在小城,躁动的夜色,不眠的噪音,不安的欲望,随意的风雨,让它们本该属于自己休整的时空时时受到侵扰。要不,这些树的叶脉,为什么会有扭曲、会有断裂呢?要不,青翠的叶子为什么会时有飘零呢?要不,晴空夜幕下,它们怎么会是灰尘满布的形象呢?

是的,灯光下的它们,车来车往,人声嘈杂,尘土飞扬之中,它们一律向上的正面,堆积着一层用手轻触便深有感触的灰尘。长年累月为了尽职尽责而蒙受灰尘的它们,其形象虽然并不怎么令人青睐,甚至有些让人感到可叹。但是,。它们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却保持着生命的纯洁之色!只是没有多少人注意罢了。而我却无意中注意到了!

在小城交警大队门口,冬青行道树的树枝桠处,安放着手电筒一样的小碗口大小的灯,灯光柔和而明亮地呈圆形放射装向上透视,让这树上布满灰尘的叶子,不仅透明如玉,而且也通过这光与影的作用,让灯光变成了淡绿色的梦境。这无数的绿叶,像自己的.存在得到了天地的肯定似的,那样地安祥,那样的满足,那样的幸福。仿佛轻微的身躯因此而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存在的价值。

是的,灯光上的常青树叶,和煤光下的相比,它们的形象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可以说,光的角度不同,树的形象也就不同啊。而对于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他们的社会形象,除了环境因素钱,同样与人们的眼光有关。汶川大地震,无数平心的人,却呈现出不平凡的形象!那是因为那样的环境里,人们平常的眼光发生的逆转。而那些平凡之中不平凡的形象,其实就是他们的本质所在。只是在一职既往的光亮下,他们的本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罢了。所以有位诗人曾这样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是的,真正的美,往往蕴藏于平凡之中。崇高的精神之美,更多地体现在平凡的执著中。平凡之中,不显山,不露水,不为世人所关注却又充满着生命特有的风采的一切,常常在特定的眼光下,才能看到其美好的一面。

光照的角度不同,审美的角度不同,获得的价值意识自然也就不同。

秋天来了,秋姑娘给大地带来了一件华丽的新衣,她用秋风把这件衣服披在了树叶上,看,好多树叶的身上的颜色变了……

梧桐的身上穿上了金黄的大衣,显得格外漂亮。树上茂盛的树叶,准备最后的舞蹈,一阵秋风吹来,许多叶子好像跳着华尔兹的舞步慢慢的飘落下来。

桃树叶也被秋风染成了铁锈黄,黄中还夹杂着一些绿色,枝头上未掉的树叶仍然是一串一串的,但叶尖已经垂了下来,大概也想随它的哥哥姐姐而去。

柳树依然还在那小河旁垂着它柔美的枝条在秋风中荡漾,叶子也还是那样的鲜绿,枝条还是那样的纤细。这有极少数迎接的秋风的黄叶落到了树下。

秋天枫树的红叶让人们想到了火热的激情,透过浓密的红叶看太阳,那种又红又亮的感觉你是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深秋时分,随着秋风的吹来,许多枫叶离开枝头,好像在跳探戈,它们也要跟大地来个亲密接触。

哪怕在深秋,樟树还是蓬蓬勃勃,它稠密的树叶仍然绿的发亮,四季常青。它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让害虫都退避三舍,所以它的树叶上找不到一个虫斑和缺口。

南京的市树雪松,高大挺拔,它像针一样树叶表面覆盖着蜡质,为的是减少水分蒸发,得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独树一帜,不但秋天它是绿颜色的,即使下了大雪它仍然不会变色,正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们要学习梧桐叶在夏天里给人们送去的清凉;学习桃树叶把它的养分无私的奉献给果实;学习柳树在艰苦的环境里仍然茁壮成长;学习枫叶对大家火一样的热情;学习樟树依靠自身的免疫能力,据害虫于千里之外;学习雪松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当树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飘落到地上与大地母亲融为了一体时,它们在为自己的消亡而哭泣吗?不,它们在欢笑,它们在为把自己的养分输送给大树而自豪!因为,它们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下课后,看见同学那美丽精致的标本,不禁大为赞叹,像遇到知己一般,谈起了制作标本的事。

聊着聊着记起了我最喜欢的一个植物标本,是用一片树叶做的,树叶很漂亮,一大半是深红色,另一半是浅红色,在那浅红色的上面,还有斜斜的一道金黄色。那样子,宛如在漆黑的夜空中划过一道明亮的闪电。

这样想着,随口说了出来。同学也听得入了迷:“真的?可不可以给我看看?”“当然可以,只不过……我把它送人了。”“送人了?好可惜。”同学惋惜的说到,“没事,明年再去龙洞看还能不能摘到。”

听到这儿,她笑了:“你知不知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关系”我也笑了,“我把它送给最好的朋友了。”

谈话就这样结束了,可思绪却随着话题荡漾开去。眼前出现了初中时的情景。霎时间,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是初中入学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可我的成绩却始终不尽人意。望着手中的成绩单,我真不知该如何去面对家长和老师。对着那张本应考得更好的语文试卷,我流泪了……放学后,我们一起推车走出校园。这时本已无精打来的我更顾不得她的谈话,只是满脑子想着这次考试的事。不久。她象是发现了什么,停住了谈话,耐心地劝我。至今,我仍记得那句令我感动的话。她说:“朋友,就是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的人。那就让我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吧!不然还要我这个朋友干嘛?”从这时起,我们一起度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年小学生活。

记得,一次次共享欢乐时的甜蜜。

记得,历经磨难后的重归于好。

记得……是啊!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叶子固然珍贵,可那宝贵的友谊不更值得珍惜吗?那段美丽的岁月,珍贵的友情,又岂能是一片小小的叶子所能给予的。包含的?想到这儿,我不禁笑了。

人们都说,世上没有相同的树叶。

真的吗?我徘徊在死亡边缘,只想找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为了我的愿望,他们开始奔波,可始终一无所获。

再一次,晶莹的泪珠从眼角滑落。其实,树叶只是一个借口,我不喜欢他们脸色沉重地望着我,好像我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似的。我只想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看看天花板,恍惚地回忆过去的时光。

是的,我还剩下两年,最后在人世间的两年。

七个月很快过去了,树叶还是没有着落,我也在绝望中消磨着自己的意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在这个世上的时候干了写什么?多少年后,还会有人再记得我吗?我就永远地消失,只留给人们一份短暂的回忆吗?而且,这回忆是暂时的,没有多久,我将永远消失,连同我的一切。既然没个平凡的人都是这样,那我为什么还要生存呢?

这些问题缠绕在我的脑海里,我渐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就在我意志消沉时,我旁边一直空空的病床来了一个男孩。听别人说,他的眼角膜出了问题,双目失明了。我不禁难过地喊:“他只是看不见罢了!我呢?就要死了!谁更惨?”家人咬紧双唇,叹了口气,离开了病房。

那个男孩听到喊声后,犹豫了一下,对我说:“你……你好。”

“我不好!”我悲哀地吼道。

“别难过。”

“要是换了你,你能不难过吗?”我的眼泪又止不住地往下流“只能活两年了!我还有好多心愿没有完成!我想看大海,我想看日出,我想看日落!”

他愣住了,随后说:“振作一点,谁都回死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你就权当是去天国旅行了一趟,放心,十八年后一定还是一条好汉!”

好汉?我才不稀罕,我想要活下去,一直活下去。

再看看他,才发现他的眼角已经渗出了泪水:“我以后都将生活在黑暗之中,会忘记颜色,忘记亲人的模样,忘记这个世界的一切一切……”

我忍不住去安慰他:“其实没也没什么,我将不就于人世,还是你好些。”

后来我才发现,我的话是多余的。他是个绝对开朗、乐观的男孩,只用了一天,就恢复了快乐,他说:“一个人,只要有只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也渐渐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不再难过。大家也都乐观起来,竭尽全力去找那两片相同的叶子。

在14岁生日那天,我的病情恶化了。在被推上手术台之前,我算了一下,今天刚好满两年,也就是说,我的死期应该到了。但是,医生们创造了奇迹,手术很成功,我又好转了,在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时,专家却再一次打击了我:“这次虽然过来了,但不知道你还能活多久,可能随时会死去。”

我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但我依然保持乐观,希望下一次我还能挺过来。

回到病房,那个男孩很惊喜地叫道:“上帝保佑!你又活生生地回来了!”

我笑了。

又是三个月。时间如水般匆匆流过。在这段日子里,我知道了那男孩叫林翔,和我一般大。林翔也知道了我的名字,我们谈地很愉快,并且互相打气,还约定谁也不能丢下谁。

一年以后,还是在我的15岁生日那天,我又躺在了手术台上。

这一回,医生们竭尽了全力,也没有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虚弱地对医生说:“我死之后,请把我的眼角膜捐给林翔,还请你告诉他,我失约了,对不起……”

当医生让林翔重见光明并告诉他我的话时,15岁的他像个小孩子似的哭了。

我的葬礼结束后,他喃喃地对着墓碑说:“放心,我会带着你的眼睛去看大海,看日出,看日落。世界上虽然没有一样的叶子,但有一样的眼睛,相信我,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十八年后,当你从天国旅行回来,又成为一条好汉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来找我啊,我等着你!”

关于七叶树论文范文资料

七叶树是娑罗树娑罗双树英文名称:sal两棵娑罗树,相传释迦牟尼涅槃于娑罗双树间。据传说,古时候印度有一条名叫希拉尼耶底的河,岸边长着一片十分高大茂盛的娑罗双树(也有称娑罗树的)。释迦牟尼80岁时(在当时的印度,80岁已经是很高的年龄了)的一天,他走进希拉尼耶底河里洗了个澡,然后上岸走到娑罗双树林中。他在两株较大的娑罗双树中间铺了草和树叶,并将僧伽铺在上面,然后头向北,面向西,头枕右手,右侧卧在僧伽上,最后就涅槃升天了。所以,卧佛寺的卧佛就是释迦牟尼圆寂的式像。 娑罗双树属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树干可割采龙脑香。龙脑香是高级天然香料,十分名贵,有名的印度蚊香是用龙脑香制造的。虔诚的佛教徒常用龙脑香油点佛灯,常用娑罗双木材点香敬佛,致使佛堂满屋清香。在印度、泰国等国,人死后用木材焚烧尸体,富裕高贵的人家,常用娑罗双树作燃料。 娑罗双树是娑罗树原产喜马拉雅以南的丘陵山国,是热带植物。 北京附近多古寺。许多寺庙的植有娑罗双树。比如潭柘寺。资料说,娑罗树,又叫七叶树,原生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宏扬佛法和涅槃均与此树有关,是佛门圣树。公元566年,印度高僧智约将此树移植到潭柘寺。再比如,位于海淀区西北的千年古刹大觉寺。每年5月,娑罗古树正含苞待放,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大觉寺内共有七棵娑罗树,其中一棵是一级古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娑罗树又名七叶树,因其树叶似手掌多为七个叶片而得名。此树夏初开花,花如塔状,又像烛台,每到花开之时,如手掌般的叶子托起宝塔,又象供奉着烛台。四片淡白色的小花瓣尽情绽放,花芯内七个橘红色的花蕊向外吐露芬芳,花瓣上泛起的黄色,使得小花更显俏丽,而远远望去,整个花串又白中泛紫,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也可提取淀粉。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

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扩展资料

七叶树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无毛或嫩时有微柔毛,有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的皮孔。冬芽大形,有树脂。掌状复叶,由5-7小组成,叶柄长10-12厘米,有灰色微柔毛。

小叶纸质,长圆披针形至长圆倒披针形,稀长椭圆形钾先端短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钝尖形的细锯齿,长8-16厘米,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毛外,其余部分无毛。

中肋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13-17对,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显著;中央小叶的小叶柄长厘米,两侧的小叶柄长5-10毫米,有灰色微柔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叶树

七叶树的功效与作用:树皮用于急慢性胃炎,果实用于胃脘胀痛,种子(婆罗子):甘,温。理气宽中,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脘腹胀满,经前腹痛,乳胀,疳积虫痛,痢疾。

七叶树可作为食品、药品、木材等,叶芽可代茶饮,皮、根可制肥皂,叶、花可做染料,种子可提取淀粉、榨油,也可食用,味道与板栗相似,并可入药,有安神、理气、杀虫等作用。

扩展资料:

七叶树习性

喜光,稍耐阴,较耐寒,不耐干旱,不耐日晒。幼树喜阴,喜冬暖夏凉与湿润的气候,在偏酸性土中生长发育良好。

以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阳光过强或土壤过于干燥时对生长不得利。深根性,生长缓慢,寿命较长,它生命力强,适应风沙、盐碱等各种不良环境,抗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叶树

关于七叶树论文范文写作

第六本书《居里夫人传》 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恐怕不多。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居里夫人的一生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居里夫人是女性的楷模,谁也没有认准要让她这么一个美丽而纤弱的女子去背负科学的十字架,而她却是走得如此义无反顾,并在人类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得以永恒,这个世界该为有这样的女性而骄傲。她的传记女人都应该读,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一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一部内容详实的科学家传记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 1935年11月23日,在美国纽约市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的悼念会上,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 爱因斯坦激动而又满怀尊敬地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在近600字的悼词中,爱因斯坦只用了30多个字谈到居里夫人的科学功绩,其他都用来赞扬她的品德力量。由此可见,居里夫人不仅以她卓越的科学贡献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为世界留下彪炳的功勋,而且,她那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浩然正气,归真返璞、贫贱不移的一片丹心,更是后世永远无法忘怀的高风亮节的楷模,激励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在科学探索的荆棘之途中,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居里夫人传》一书回顾了居里夫人这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里夫人的品质、她的工作精神、她的处事态度。作者艾芙·居里向读者详介了她的母亲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外,她还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对女儿的教育也有许多独特的做法。读完这部书,相信居里夫人对困苦和灾难的忍耐和工作精神都会催我们奋发,她的处事态度更可以荡涤我们的心灵。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以能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 《居里夫人传》中译本序 当人们谈起近代科学的历史时,不能不联系到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中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然而,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难。她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下的钱,从华沙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他们生活清贫,工作、学习却十分紧张。1896年,在居里夫人分娩大女儿伊雷娜期间,法国的亨利·柏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她怀着极大兴趣阅读了柏克勒尔的报告,开始系统地探索除铀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化学元素具有类似的放射性,进而发现了两个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 居里夫人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她决定用波兰命名一个新发现的元素为"钋",另一个新元素为"镭"。科学的攀登还有更艰巨的路程,他们开始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但没有适用的实验室和缺乏其他物质条件,仅仅在巴黎市理化学校内找到一间上漏下潮的破旧棚子,略加修整后就成了他们的"实验室"。在这里,他们不但进行了大量周密的科学研究,还要从事繁重的化学工艺的操作,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进行无数次的溶解、蒸发、分离和提纯。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终于第一次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点的纯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后来还第一次获得了金属镭。1903年,巴黎大学授予居里夫人物理学博士学位,又和居里先生、柏克勒尔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居里先生因车祸不幸逝世。居里夫人尽管内心悲痛,却仍然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工作着,她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讲座,指导实验室工作,潜心研究着各种放射性元素,并完全担负起供养老居里先生和教育两个女儿的责任。 …… 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第一,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第三,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第四,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到法国去做研究工作(1937年)时,居里夫人已经去世。但我在居里实验室工作了10年,我的老师是居里夫人的长女伊雷娜。她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对虚荣的蔑视态度和对青年的热情关心与指导,以及研究室里的浓厚的学术和民主讨论的气氛等,都继承了居里夫人的优良传统,使我荣幸地,又是间接地接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学术和品德的教育。 艾芙·居里为她母亲撰写了这本言情并茂的传记,使后人得以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自强不息的一生,我们应该深深感谢她的劳作。(钱三强)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给了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李远哲教授等三人。李远哲初一时就吐露了想做个伟大科学家的理想。促使他形成献身于科学的思想的是《居里夫人传》。伟大科学家的勤劳不懈、热爱生命的高贵情操和理想,为李远哲的生命旅程照亮了一条光明大道,使他确立了一生追求的目标。 坚强的母亲 我经常向女青年们谈起居里夫人的事迹。我认为作为一个女性,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所走过的道路,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由巴黎坐20分钟电车便到达索站。这是一个与繁华城市截然不同的幽静住宅区。在索市有个法国日莲正宗的巴黎会馆,所以我每次去巴黎必到那里。走在那附近的石板路上和七叶树成行的林荫道上,仿佛又听到历史的脚步声。我和妻子常在这里散步。这一带有玛丽·居里的包围在绿树丛中的故居,还有玛丽·居里与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墓地。玛丽的二女儿艾芙·居里的名著《居里夫人传》曾使年轻时代的我十分着迷。因此每到这里便产生一种与昔日知己相逢的亲切之感。 众所周知,由于居里夫妇共同发现了镭元素,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玛丽·居里又单独获诺贝尔化学奖。能够两次得到这种奖金的人,在科学界只有她一个。 我所关注的不是她的这些业绩,而是她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战胜悲痛把两个女儿培育成人的坚强母亲的生涯。 艾芙在《居里夫人传》中,这样描写过: "玛丽心中从未考虑过在家庭生活与科学家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她一直把妻子的爱、母亲的责任和科学研究摆在同等的位置上,她绝不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而且她以极大的热情和意志获得了成功。" 玛丽对女儿的教育,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表率行动。她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并为此信念奋斗不息。她的坚定信念就是"科学的力量才会给人类带来进步"。尽管今天科学上也出现了核武器时代,人们不再对一切科学都寄与美好期望。然而她是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是科学的"激动人心"的时代。 玛丽与丈夫皮埃尔是研究事业上的最好合作者,同时又是和睦的人生伴侣。 在玛丽一生中遇到许多不幸:她最热爱的父亲去世;姐姐的孩子生病;第二个孩子流产;丈夫体弱多病。在那困难接踵而来的时期,她曾与丈夫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 玛丽说:"如果我们中的一个死去了,留下的那一个也不会活着吧。"皮埃尔却答道:"不,你说错了,不管发生什么事,即使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也要继续从事研究。" 命运是残酷的,他们谈过的那种结局,终于出现了。 四年后,她的丈夫在不幸的马车事故中丧生,那时她才38岁。尽管她抱着无限悲痛,却仍然按照皮埃尔的嘱咐,一面继续研究,一面抚育女儿。为此,开始了艰苦的历程。 她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充满细致的母爱与周到的关怀。有几次机会可以给孩子留下大批财产,但是她都放弃了。她一直和贫困搏斗,抱着必须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生活的信念,对于这种不为儿孙留"美田"的做法,我深表赞同。 我在玛丽·居里的道路上看到了一个永不屈服的坚韧的人之中核。我想正是这个中核完成了对女儿的家庭教育吧。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父母通过自己的生活态度使孩子认识这种人之中核,并使其贯穿于生活之中,不断培育下去。 应该看到居里夫人完成这样好的家庭教育使命,不是靠她高深的学识,而是靠她作为母亲的"灵魂"。 我在一般百姓之中,也见到过许多家庭的妻子或母亲能够克服悲伤与痛苦,把孩子教育成出色的人才。总之,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不是牢骚满腹,而是生活在乐观开朗之中。常言道:"孩子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要使孩子看到脊背,自己就必须背过脸去朝前走。父母应当一天比一天更加充实地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生命中便自然产生出充满信心地生活下去的原动力量。"家庭教育"是各种教育中最完善的"育人教育"、"灵魂教育"。 对孩子们来说,最好的教育环境是在父母的心中。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父母自身的不断成长与成熟。 名人姓名:居里夫人 出生年代:1867—1934 名人职称: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名人国家:波兰 相关介绍: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1914年,镭学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开始在此主持居里实验室工作,培养出许多颇有成就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回答者:teli920 - 秀才 三级 8-14 17:07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把该会的最高奖赏——戴维奖章,挂在一 对年轻夫妇的胸前,以表彰他们为人类发现了一种极其珍贵的放射性元素——镭。 这对年轻夫妇,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彼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居里夫 人。夫妇两人望着纷纷前来祝贺的人们,同时流出了热泪。人们只知道发现这种稀有元素的 意义,可有谁知道他们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尤其是居里夫人,她不仅是镭元素的主要发现 者,更主要的是,她有着别人没有的艰难的历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 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 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 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 了一点钱准备到国外求学。 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虽然这时天气很 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学学 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现在,她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 呢! 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之后,这位贫穷的波兰姑娘每天上课来得很早,总是坐在教室的第 一排,全神贯注地倾听教授讲解。下课之后,除吃饭之外,不是到实验室搞实验,就是到图 书馆读书。很快,便成为全班中最优秀的学生,备受教师的重视和同学的尊敬。 在生活上,玛丽因经济拮据,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又小又矮的 阁楼,忍受着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为了挤时间学习,常常几天不做饭,只吃现成的涂 上黄油的面包。晚上为了节省灯油,就到附近图书馆看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家点 起小煤油灯,伏案学习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去休息。 由于长期劳累,再加上营养不良,玛丽得了贫血症。有一天,她与一位同学刚走出教室 突然头晕腿软,晕倒在地,在场的同学吓了一跳,赶忙把她送到附近的一所医院。 玛丽的姐夫是这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当他闻知此事慌忙赶来时,玛丽已经苏醒过来,他 连忙替玛丽检查,心中马上明白了。 “这几天你吃些什么东西?”姐夫问。 “这几天……吃什么……饭呀!”玛丽慌忙答道。 “真是饭吗?!”姐夫又问了一声。 玛丽什么也不说了。 后来,姐夫才了解到,这几天,玛丽为了节约钱去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每天只吃一把 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同时,为了赶功课,每天睡不足三个小时。 就这样,这位贫穷的女学生,终于以她超人的吃苦精神,于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 好成绩在物理系毕业,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次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绩在数学系毕业, 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学成毕业后,玛丽本想回波兰为祖国服务。但由于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法国物理学家彼埃 尔·居里,才决定留下工作。1895年,玛丽和居里结婚,以后,人们称玛丽为居里夫 人。就在这一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透过固体物质的X光射线。第二年,法国物 理学家贝克勒,又发现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与X光线相似的奇妙的射线。 这种奇妙的射线,对玛丽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使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认为, 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于是,就同丈夫彼埃尔商量。 “这个课题虽好,可难度太大,研究起来怕是不太容易”彼埃尔关切地说。 “这我知道,”玛丽笑道:“正是因为它有难度,我才去选择它!” 看着妻子认真而坚定的面孔,彼埃尔没说什么,开始为妻子奔东忙西,做起筹备工作, 经过彼埃尔的多次努力,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 自己也放下正在研究的课题,同妻子一道进行工作。可实验条件太差,屋顶漏雨倒不要紧, 最麻烦的是仪器太少。但居里夫人根本不把这些外在条件放在眼里,因为她知道,科学研究 方面的难度比这些更大,她心中关心的只是她的研究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可见贝克勒所发现的 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因此,她做出大胆判断: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 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居里夫人把它定名为 “镭”,因为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当时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认为居里夫妇只是一种假设,甚至有人说道:“如果真有那 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 要提炼镭元素,需要足够的沥青铀矿,而这种矿很稀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可根本无 法得到。这件事后来传到奥地利,迅速得到奥地利政府的支持,赠送他们一吨已提取过铀的 沥青矿残渣,这才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 经过3年多的艰苦工作,居里夫妇终于在1902年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 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发现这种元素的放射性比铀强200万倍,因而它不用借助任何外力, 就会自然发光发热。 镭的发现,引起科学乃至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可 以说,它的发现,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并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放射学,所以,镭被 誉为“伟大的革命者”。 正是因为居里夫妇为科学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年,他们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金。 过后不久,人们又发现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本来已经非 常昂贵的镭,变得更加珍贵。有人劝说居里夫妇说:“您如果去申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 翁!” “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居里夫妇毫不犹豫的回答。 居里夫妇非常信奉“科学是无国界”的,也可以说,这是他们献身科学的共同宏愿。但 不幸的是,1906年4月的一天,在一次车祸中彼埃尔·居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居 里夫人强忍悲痛,继续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纯镭,分 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在同年居里夫人出席的国际放射学理事 会上,制定了以居里名字命名的放射性单位,同时采用了居里夫人提出的镭的国际标准。 1920年5月,一位美国女记者在访问居里夫人时问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 你挑选,你最愿意得到什么?”“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作研究。但它的价格太高,我实在买 不起。”居里夫人答道。 “您不是把价值百万法郎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吗?”女记者不解地问。 “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属于实验室的。” 这位记者听完这番话,心中感慨万千,被这位女科学献身科学的无私精神深深感动,当 她回到美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要赠给居里 夫人一克镭。次年5月,美国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转赠居里夫人。 在赠送仪式的前夜,居里夫人坚持要求修改赠送证书上的文字,再次声明:“美国赠送 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而不能成为我个人的私有财产。” 这位伟大的女性,在一生中共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 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聘为其它15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 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伟 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恐怕不多。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居里夫人的一生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居里夫人是女性的楷模,谁也没有认准要让她这么一个美丽而纤弱的女子去背负科学的十字架,而她却是走得如此义无反顾,并在人类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得以永恒,这个世界该为有这样的女性而骄傲。她的传记女人都应该读,定能从中有所收获。一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一部内容详实的科学家传记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 1935年11月23日,在美国纽约市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的悼念会上,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爱因斯坦激动而又满怀尊敬地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在近600字的悼词中,爱因斯坦只用了30多个字谈到居里夫人的科学功绩,其他都用来赞扬她的品德力量。由此可见,居里夫人不仅以她卓越的科学贡献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为世界留下彪炳的功勋,而且,她那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浩然正气,归真返璞、贫贱不移的一片丹心,更是后世永远无法忘怀的高风亮节的楷模,激励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在科学探索的荆棘之途中,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居里夫人传》一书回顾了居里夫人这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里夫人的品质、她的工作精神、她的处事态度。作者艾芙·居里向读者详介了她的母亲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外,她还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对女儿的教育也有许多独特的做法。读完这部书,相信居里夫人对困苦和灾难的忍耐和工作精神都会催我们奋发,她的处事态度更可以荡涤我们的心灵。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以能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传》中译本序 当人们谈起近代科学的历史时,不能不联系到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中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然而,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难。她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下的钱,从华沙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他们生活清贫,工作、学习却十分紧张。1896年,在居里夫人分娩大女儿伊雷娜期间,法国的亨利·柏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她怀着极大兴趣阅读了柏克勒尔的报告,开始系统地探索除铀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化学元素具有类似的放射性,进而发现了两个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居里夫人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她决定用波兰命名一个新发现的元素为"钋",另一个新元素为"镭"。科学的攀登还有更艰巨的路程,他们开始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但没有适用的实验室和缺乏其他物质条件,仅仅在巴黎市理化学校内找到一间上漏下潮的破旧棚子,略加修整后就成了他们的"实验室"。在这里,他们不但进行了大量周密的科学研究,还要从事繁重的化学工艺的操作,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进行无数次的溶解、蒸发、分离和提纯。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终于第一次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点的纯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后来还第一次获得了金属镭。1903年,巴黎大学授予居里夫人物理学博士学位,又和居里先生、柏克勒尔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居里先生因车祸不幸逝世。居里夫人尽管内心悲痛,却仍然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工作着,她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讲座,指导实验室工作,潜心研究着各种放射性元素,并完全担负起供养老居里先生和教育两个女儿的责任。 ……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第一,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第三,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第四,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到法国去做研究工作(1937年)时,居里夫人已经去世。但我在居里实验室工作了10年,我的老师是居里夫人的长女伊雷娜。她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对虚荣的蔑视态度和对青年的热情关心与指导,以及研究室里的浓厚的学术和民主讨论的气氛等,都继承了居里夫人的优良传统,使我荣幸地,又是间接地接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学术和品德的教育。艾芙·居里为她母亲撰写了这本言情并茂的传记,使后人得以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自强不息的一生,我们应该深深感谢她的劳作。(钱三强)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给了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李远哲教授等三人。李远哲初一时就吐露了想做个伟大科学家的理想。促使他形成献身于科学的思想的是《居里夫人传》。伟大科学家的勤劳不懈、热爱生命的高贵情操和理想,为李远哲的生命旅程照亮了一条光明大道,使他确立了一生追求的目标。坚强的母亲 我经常向女青年们谈起居里夫人的事迹。我认为作为一个女性,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所走过的道路,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由巴黎坐20分钟电车便到达索站。这是一个与繁华城市截然不同的幽静住宅区。在索市有个法国日莲正宗的巴黎会馆,所以我每次去巴黎必到那里。走在那附近的石板路上和七叶树成行的林荫道上,仿佛又听到历史的脚步声。我和妻子常在这里散步。这一带有玛丽·居里的包围在绿树丛中的故居,还有玛丽·居里与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墓地。玛丽的二女儿艾芙·居里的名著《居里夫人传》曾使年轻时代的我十分着迷。因此每到这里便产生一种与昔日知己相逢的亲切之感。 众所周知,由于居里夫妇共同发现了镭元素,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玛丽·居里又单独获诺贝尔化学奖。能够两次得到这种奖金的人,在科学界只有她一个。 我所关注的不是她的这些业绩,而是她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战胜悲痛把两个女儿培育成人的坚强母亲的生涯。 艾芙在《居里夫人传》中,这样描写过: "玛丽心中从未考虑过在家庭生活与科学家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她一直把妻子的爱、母亲的责任和科学研究摆在同等的位置上,她绝不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而且她以极大的热情和意志获得了成功。" 玛丽对女儿的教育,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表率行动。她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并为此信念奋斗不息。她的坚定信念就是"科学的力量才会给人类带来进步"。尽管今天科学上也出现了核武器时代,人们不再对一切科学都寄与美好期望。然而她是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是科学的"激动人心"的时代。玛丽与丈夫皮埃尔是研究事业上的最好合作者,同时又是和睦的人生伴侣。 在玛丽一生中遇到许多不幸:她最热爱的父亲去世;姐姐的孩子生病;第二个孩子流产;丈夫体弱多病。在那困难接踵而来的时期,她曾与丈夫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 玛丽说:"如果我们中的一个死去了,留下的那一个也不会活着吧。"皮埃尔却答道:"不,你说错了,不管发生什么事,即使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也要继续从事研究。" 命运是残酷的,他们谈过的那种结局,终于出现了。 四年后,她的丈夫在不幸的马车事故中丧生,那时她才38岁。尽管她抱着无限悲痛,却仍然按照皮埃尔的嘱咐,一面继续研究,一面抚育女儿。为此,开始了艰苦的历程。 她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充满细致的母爱与周到的关怀。有几次机会可以给孩子留下大批财产,但是她都放弃了。她一直和贫困搏斗,抱着必须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生活的信念,对于这种不为儿孙留"美田"的做法,我深表赞同。 我在玛丽·居里的道路上看到了一个永不屈服的坚韧的人之中核。我想正是这个中核完成了对女儿的家庭教育吧。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父母通过自己的生活态度使孩子认识这种人之中核,并使其贯穿于生活之中,不断培育下去。 应该看到居里夫人完成这样好的家庭教育使命,不是靠她高深的学识,而是靠她作为母亲的"灵魂"。 我在一般百姓之中,也见到过许多家庭的妻子或母亲能够克服悲伤与痛苦,把孩子教育成出色的人才。总之,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不是牢骚满腹,而是生活在乐观开朗之中。常言道:"孩子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要使孩子看到脊背,自己就必须背过脸去朝前走。父母应当一天比一天更加充实地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生命中便自然产生出充满信心地生活下去的原动力量。"家庭教育"是各种教育中最完善的"育人教育"、"灵魂教育"。 对孩子们来说,最好的教育环境是在父母的心中。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父母自身的不断成长与成熟.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X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奥秘都会都会被那些向它顽强攻关的人们揭开。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 癌,这个吞食人们生命的怪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几何时奔荡不羁,象战争的罪犯,给人们留下痛苦和死亡。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同它斗争的武器。可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过去了,直到二十世纪初,波兰伟大的科学家玛丽•居里——斯克洛道夫斯卡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它可以破坏被病毒侵蚀了的细胞,然后构成新的、健康的细胞组织。这样,镭就成了治癌的有力武器。 朋友,如果你被病魔久缠不愈,甚至面临死亡危险的时候,由于得到镭的放射性治疗而康复,要感谢居里夫人的话,那么,你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学习她那忘我的精神和不屈的斗志;如果你是一位白衣战士,有志攻克癌症这个顽固的堡垒,那么,追溯居里夫人一生走过的道路,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益;如果你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下决心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你从居里夫人的身上,将会看到:志在攀登科学顶峰的人该怎样战斗和生活…… 最高原则 一八七七年的波兰,还是一个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国家。它被沙皇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侵占着。 在压迫中降生,在铁蹄下长大的小玛丽,对世间发生的这一切疑惑不解: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准学波兰话?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准看波兰书?为什么波兰的孩子要在沙俄监察员的监视下学习?放学回家的路上,玛丽问她的小伙伴:“沙皇要我们波兰干什么?他难道还不够富有吗?他的国土是那么大。”老师最了解孩子们的心里。当沙俄监察员不在的时候,秘密地讲授着波兰民族反抗侵略者的历史;秘密地传授着波兰的文化和语言;秘密地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小玛丽回到家里,父亲和哥哥秘密地给她讲:“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唤起她追求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强烈愿望。从此,小玛丽的心窝里,就埋下了对祖国热爱、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虽然她还只有十岁,不懂得怎样去反抗侵略者,但是那种决不屈服的性格却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燃烧着;为祖国解放而学习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翻腾着。 玛丽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顺利地从小学升入中学,又以获得金质奖章的成绩在中学毕了业。她多么想继续升学和深造啊!可是,带着殖民枷锁和封建镣铐的波兰,大学是不收女生的。她梦想去巴黎学习物理和化学。可是,清贫的斯克洛道夫斯基一家,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又那里拿得出到外国求学的费用呢?何况她姐姐中学毕业已经三年了,幻想到巴黎学医的计划,一次次都变成了泡影。强烈的求知欲望没有使姊妹俩心灰意冷,而是更加倔强地向既定目标挺进。玛丽和姐姐分别去担任家庭教师,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去巴黎求学的费用。 一个春天的早晨,玛丽惊喜地告诉姐姐,她想出了一个到巴黎求学的好办法:“是这样,你把我们俩个节省下来的这一点钱都带上,先到巴黎去,我仍然留在这儿当家庭教师,把我挣来的钱都寄给你,等你当了医生,再设法接我到巴黎去学物理和化学。”多大的牺牲,多好的办法啊!玛丽的这一番话,使她姐姐感激地流下了热泪。打这以后,玛丽更加节衣缩食,按月把自己挣来的钱寄给在巴黎的姐姐,宁肯自己穷得身边连零花钱也没有,连写信的邮票都买不起。贫苦的生活影响不了玛丽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她为了多学一些,养成了每天早晨六点钟以前就起床学习的习惯,而晚上常常自修到深夜。她不仅刻苦自学,而且不辞辛苦地到波兰农村给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到工厂女工中传播波兰文化,而这样做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密探们发现,被沙俄监察员抓走的。可是玛丽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念头:为被压迫的祖国服务,为祖国的解放而学。正象她给自己一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的信中所说:“我用尽了力量来应付这一切,再接再励……我有一个最高原则:不管是对人或者对事,都决不屈服!……” 志在顶峰 有志者事竟成。度过五年艰苦岁月,玛丽用她倔强的两手开拓了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姐姐获得了博士学位,妹妹踏上了新的征程。 玛丽来到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穿着褪了色、挂了丝的衣服;住着难以形容的简陋小屋;钱用光了,常常是整个星期用面包和茶水充饥。大学的图书馆象块有魔力的磁石,紧紧地吸引着玛丽。玛丽象块贪婪的海绵,拚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有一次,她正在图书馆里伏案攻读,突然晕倒在地,有的同学找来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原来是因为玛丽忘记了吃饭。忘记吃饭,对于玛丽来说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她的姐夫、姐姐常常为这件事操心,玛丽也常常为这件忘却了的事情发笑。每当晚上十点钟,图书馆闭馆了,玛丽才带着婉惜的心情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继续用功,一直到后半夜两点钟。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又被冻得不得不爬起来,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早晨起床的时候,洗脸盆里的水冻成冰块,就连水壶里的水也结成了冰。艰苦的生活,刻苦的学习,弄得这位年轻的姑娘面色苍白、容颜憔悴。然而,在向科学之巅攀登的玛丽,却象那冰山上的雪莲,开得那样火红,放射出绚丽的异彩。在索尔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玛丽以她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从此,玛丽的研究内容扩充到许多方面。在研究金属磁性的试验中,在物理学会的会议席上,玛丽结识了优秀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在崎岖的小路上相识,在向科学顶峰的攀登中结成伴侣。从此玛丽、居里成了不可分开的名字。 物理学家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的盐类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当时,这种神秘射线的来源对科学家们来说,还是一个算不出答案的难题。居里夫妇正是从解决这个难题入手,开始了他们共同的生活和战斗。他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试验,终于从沥青状铀矿里先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亨利•柏克勒尔的难题攻下以后,居里夫妇并没有停止他们的脚步,而是继续向光辉的顶点前进!当时,几平所有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对于镭的发现都持观望态度。因此,居里夫妇又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攻坚任务:下决心,从沥青状铀矿中取出“相当”分量的镭,拿出“真凭实据”来,证明这种“神密”射线的存在。 没有钱买沥青状铀矿作试验,他们就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供试验用;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借用所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木板房搞实验。两位科学家向大自然的开战就这样开始了。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要在盛矿渣的大桶里每次搅拌好几个小时,是一项艰巨的体力劳动。小屋里散发出来的刺激性很强的蒸汽使人窒息。居里夫妇正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着提取“镭”的不懈的搏斗,为了使实验不间断,他们往往就在这里,边做实验,边做顿简单的饭来充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年时间过去了,尽管居里夫妇历尽了千辛万苦,可是把镭分析出来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不卫生的工作环境又使皮埃尔•居里患上了四肢疼痛的病症。玛丽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她需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搅拌,把大桶里的流汁倒出来,如蒸馏、结晶等等。化学处理的繁重劳动,累得玛丽瘫痪了一样。每到晚上,她照料完孩子,又要开始他们的论文写作,有时整年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这对年轻的夫妇没到过一次戏院、没有去听过一次音乐会,甚至没有访问过一次朋友。可是,仅用一年的时间,居里夫妇竟写出过三篇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文。正象玛丽•居里后来回顾这段艰苦历程时所说:“…在这 间简陋的木板房子里度过的几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最幸福的、完全献身于工作的时期。” 一九0二年深冬的一个雪夜,居里夫妇肩并着肩、手挽着手,迎着万家灯火,踏着厚厚的积雪,习惯地向他们的实验室走去。当皮埃尔•居里划火柴开门的时候,被玛丽•居里拦住说:“不要点亮。”他们摸黑走进小屋,顿时惊呆了。这间简陋的木板房简直成了一个魔宫:从瓶子里、罐子里、桶里放出一片晶莹的蓝光,特别是那支盛试验产物的玻璃管里,放射出来的光更加强烈。看不见的射线,看见了!神秘的射线揭穿了!他们日思夜想的镭诞生了!可是,谁曾想到这世界上第一克镭竟是居里夫妇从八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碎屑中,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才提炼出来的。它象镶嵌在科学之巅的一颗明亮的珍珠,被不畏劳苦的居里夫妇亲手摘下来了!这一克镭的诞生包含着居里夫妇多少次失败的教训,多少次胜利的喜悦呵!至于究竟盛着他们多少劳动的汗水和脑汁,那却是无法计算了,但是从居里夫人还在学生时代给她哥哥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伟大事业的成功所在: “人必须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我应该相信,自己对于某种事业有特殊的才干,并且应该不惜任何代价来完成这个事业。” 鄙视功利 居里夫妇发现镭的伟大功绩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荣誉,象一声春雷轰动了整个世界。外国科学界的诚挚邀请电,各地发来的热情贺信,象雪片一样飞来;怀着崇高敬意的来访者络绎不绝;毫不相识的人,请求他们亲笔签名留念;摄影师赶来拍照;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当玛丽•居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时,饥饿、寒冷、清贫和冷眼包围着她、侵扰着她,她对这一切曾做出响铮铮地回答:决不屈服!刻苦学习!今天,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居里夫妇用坚定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 一次,有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这位科学家,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对于研究出来的东西——镭,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不受任何限制。——如果我们的发现可以获利,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这上面我们不应该有什么优先权。何况镭是对于病人有好处的……依我看,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他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 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对于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来说,并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 瑞士的日内瓦大学公开提议,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们到大学讲学。做为普通中学教师的居里夫妇认为,这样做尽管对自己有利,但会影响甚至会中断他们的研究工作,因而谢绝了,仍旧在他们那间破旧的木板房里作实验。 皮埃尔•居里逝世以后,居里夫人把他们共同研究的成果,价值一百万法郎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一个研究治癌的实验室。她说:“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够使病人减轻一些痛苦,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劳的了。”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却有自己的见解,她说:“贫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却也没有必要,甚至是很讨厌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劳的双手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 有名的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英勇献身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当德国侵略军逼近巴黎的时候,居里夫人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她用她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努力为伤员们服务。为了很快检查出受伤者身上的枪弹和弹皮的所在位置,及时为伤员实施手术,解除他们的痛苦和死亡,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发电,在汽车上安上一套爱克斯光射线设备。这种活动的爱克斯射线车,士兵们亲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辆“小居里”突然发生了事故,跌进了路旁的战壕里,居里夫人被擦伤、摔昏了,这可把年轻的司机吓坏了,表示再也不敢开汽车。居里夫人在战争期间开始刻苦学习驾驶技术。几个星期后,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机。从此,居里夫人亲自驾着汽车,不知疲倦地从一个诊疗站跑到另一个诊疗站,一下车,就投入了透视、照像的紧张战斗…… 如果说居里夫人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英勇的献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那么,她在那无声无响的实验室里,英勇的献身精神。更使人肃然起敬。居里夫人继镭的发现之后,又成为爱克斯光射线学方面的权威,并着手提炼放射性元素“锕”。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她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但是,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原子时代的先驱、镭的“母亲”——居里夫人与世长辞了。但是,她那决不屈服的最高原则、志在顶峰的雄心壮志、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英勇献身的实际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人们向新的目标前进!

期刊下架是不是就是停刊了

2022年中国知网下架期刊还会上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得知,中国知网下架期刊是因为授权到期,能拿到授权,网站方不会下架相关期刊,下架已经说明授权已经结束。

红树林杂志停刊

红树林童趣画报与红树林的关系是出版物与出版社的关系。红树林童趣画报:提倡现代观念,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打造国内权威都市少儿品牌。2018年12月红树林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深圳少先队队刊,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珠三角地区最受小学生欢迎的少儿期刊。

您好,这个要根据您的孩子的年龄来看,《红树林·童趣画报》比较适合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杂志内容丰富、时尚,可读性高,版面鲜活。全彩版印刷,图片精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关注阅读、学习、成长、心理、娱乐等少儿全面素质发展,富于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服务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