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地铁车辆技术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8:07:20

地铁车辆技术毕业论文

关于地,,铁方面的, 。我。给你,。吧

毕业 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后期也完成不了。那么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择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铁路毕业论文题目

1、铁路客运高峰期常态化运输组织 方法 分析

2、铁路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效率的分析与对策

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探讨

5、针对铁路煤炭高效运输的策略探讨

6、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制探究实践

7、论我国铁路运输成本优化的改革思路

8、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9、现代铁路货物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策略研究

10、铁路调度运输组织效率探讨及对策

11、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

12、关于市场导向型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思考

13、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派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5、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

16、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

17、试论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18、从95306网站看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19、论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20、铁路列车乘务人员用餐及工作条件问题研究

21、关于铁路旅客运输晚点赔偿的问题研究

22、铁路运输领域内物联网的应用探析

23、铁路旅客安检系统现状及发展研究

24、基于铁路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2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策略的思考

26、地铁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27、铁路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8、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9、铁路行包运输运能分配方案研究

30、铁路运输散堆装货物特性及分类

31、地铁列车追踪运行的节能控制与分析

32、城轨交通乘务任务 配对 的集合分割模型及算法

33、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34、地铁运行过程中车门控制的安全性研究

35、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36、地铁供电系统日常运行要点

37、铁路客运乘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8、地铁车辆正线运行客室噪声

39、关于对动车组乘务服务员收入分配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40、旅客列车乘务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扶梯的运行方式对地铁乘客疏散的影响

42、高铁动车组乘务人员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

43、地铁车辆运行工况对轴箱轴承寿命的影响

44、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远程诊断技术

45、地铁运行下环境隔振 措施 研究

46、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技术

47、临时加开列车的乘务工作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

48、铁路客站安检高清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49、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50、基于WLAN的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论文题目

1、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的空间耦合振动及其环境振动

2、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结构静动力行为研究

3、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预测与评估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型式选择研究

5、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7、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制动系统仿真程序设计

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仿真研究

9、快速公交(BRT)在我国大城市的应用研究

10、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11、采用独立车轮的直线电机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12、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桥耦合振动仿真研究

1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比较研究

14、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结构设计及动力学性能分析

15、基于ADAMS的悬挂式单轨车辆悬挂参数优化和侧风影响研究

16、城市轨道列车电力牵引系统设计及仿真

17、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车辆选型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1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轮监测系统设计与算法研究

19、上海地铁维保公司轨道交通车辆RAMS管理研究

20、面向轨道交通的灵活型接驳公交站点选址研究

21、路面单导向轨胶轮式车辆动力学研究

22、基于轻量化与模块化的铝合金车体结构设计

23、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方案与过程管理优化

24、跨座式城市单轨车辆轮胎磨损特性研究

25、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零部件参数化设计研究

2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制动关键部件热疲劳仿真研究

27、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可靠性建模及仿真研究

2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关键系统故障分类算法研究及诊断系统开发

29、基于图像处理的制动盘裂纹检测系统研究

3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称重调载试验系统研究与设计

31、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立体空间模式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受流稳定性研究

3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负载阻力模拟系统研究

34、城市轨道车辆运行节能方法优化研究

35、基于关键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购项目 时间管理 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单部件维修策略及鲁棒优化研究

37、轨道交通车辆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

38、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联络线设置方法研究

39、基于阻力加载系统的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研究

4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综合性能分析与研究

41、基于频率切片小波变换的轨道交通轮轨振动信号分析

42、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装置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及检测设备研制

43、基于可靠性分析的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维修周期研究

44、基于信息融合的列车悬挂系统故障分离研究与列车安全评价

45、城市轨道车辆电气制动能量建模及分析

46、铰接式城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47、中央导向胶轮路轨车辆动力学研究

48、基于CAN总线的城轨车辆牵引控制的应用研究

49、120km/h A型 地铁转向架低动力作用研究

5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型评价体系研究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题目整理

1、铁路保价运输营销及理赔管理分析体系研究

2、基于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的铁路物流优化管理问题研究

3、铁路运输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变革探析

4、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

5、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关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7、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8、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效益

9、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

10、浅谈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 财务管理 的影响

11、优化铁路非运输企业机构编制管理的思考

12、试析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3、关于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4、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15、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16、铁路运输企业改进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17、新形势下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运输收入预算管理的思考

18、从我国铁路运输产品的公共性谈及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9、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管理改革趋向

20、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初探

21、解析应用管理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意义

22、煤炭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23、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4、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应收债权管理的路径思考

25、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26、渝涪新建铁路二线工程线运输组织与既有线运输组织的协调管理分析

27、高速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风险和对策研究

28、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思考

29、浅议铁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策略

30、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31、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32、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及其税务优化管理--以H铁路局为例

33、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委托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4、铁路运输管理中如何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35、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定价方法与策略研究--基于收益管理理论分析

36、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物流运输经济管理

37、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38、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探索

40、铁路运输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4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42、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

43、浅论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铁路运输行业为例

45、城际铁路公司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

46、铁路企业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探讨

47、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

48、试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49、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50、新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交通运输论文题目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2)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2)

★ 交通运输本科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交通运输的毕业论文

★ 大学本科交通运输毕业论文

★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专科生的毕业论文(2)

国际铁道车辆系统动力研究新进展瑞士Bombar山er公司,研究了采用耦合轮对机车转向架的曲线通过和稳定性优化问题。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车辆设计中,曲线通过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研究人员曾采用多种方法试图同时提高这2种基本性能,该文针对机车轮对要传递牵引力的情形,开发了一种轮对交叉耦合机构,可以分离轮对导向和牵引力传递功能,并在瑞士联邦铁路公司460系列机车上成功应用,其车轮旋削周期较以前延长3倍一4倍。 美国运输技术中心(TTCl)H.Wu研究了货车转向架心盘摩擦对曲线通过和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目前采用的心盘润滑材料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在正常的车辆和轨道状态下,心盘润滑条件对轮轨横向力影响很小; (2)对于采用滚动接触旁承(RSB)的货车而言,心盘摩擦因数对车辆横向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了降低货车蛇行危险,心盘摩擦因数最小不能低于0.3; (3)常接触旁承(CCSB)可以有效地改善货车横向稳定性,于采用常接触旁承的货车来说,心盘摩擦对车辆失稳速度影响很小; (4)仿真结果显示,常接触旁承较滚动接触旁承平均提高蛇行失稳速度约16km凡;(5)聚酯作为心盘摩擦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央大学的Y.Handoko等利用VAMPIRE软件首次研究了非对称制动力对货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他们简单地采用正负摇头力铁道车辆 第42卷第1期2004年1月矩来模拟非对称制动力的作用。结果表明,货车通过曲线时若施加负的摇头力矩将增大冲角和轮轨横向力,不利于曲线通过。2车辆运动稳定性研究进展 车辆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属于理论性很强的研究领域,甚至涉及浑沌、分叉等深层次概念。近2年国际上对此专题的研究仍以理论研究为主,但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如曲线上的运动稳定性、轨道体系对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等。 丹麦工业大学H.True等在转向架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及分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具有干摩擦悬挂阻尼货车轮对的动力学稳定性问题。 澳大利亚F.Xia和丹麦工业大学H.Tme研究了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的动力学问题,其主要特点是考虑了楔块二维干摩擦特性(以前均简化为一维问题),计算出了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的线性和非线性临界速度分别为102.6km凡和73.8km凡。计算结果说明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呈现浑沌运动。 澳大利亚Y.Q.Sun等强调在货车蛇行运动稳定性计算中考虑轨道离散支承模型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考虑粘弹性轨道模型计算得出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要低于不考虑轨道模型(即“刚性”轨道)之值,一般低10%以下。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工作早在2年前已由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完成[:,引。他们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方法求解车辆临界速度,其结果是,采用中国的铁路参数,车辆临界速度差异在8%以下(考虑实际轨道弹性结构时临界速度更低),结果是类似的。该项研究结果对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计算方法(不考虑轨道结构弹性)中车辆临界速度的计算提出了质疑。因为经典方法会过高地估计车辆运行稳定性,因而是偏于危险的。 德国DLR的J.Arn01d等探讨了考虑车轮弹性对铁道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认为轮对结构弹性会导致较刚性轮对更大的横向振幅,因而也会影响到整车的运行性能。 波兰华沙技术大学K.noinski等认为,考虑铁道车辆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稳定性是必要的。而在此之前人们研究车辆运动稳定性问题一般是针对直线轨道上车辆自激振动横向稳定性,曲线轨道(半径及超高等)被认为是一种外界激扰源而抑制了自激振动,因此该文必将引起一定争论。 德国G.Schupp从理论上讨论了机械系统数值分叉分析方法在铁道车辆运动稳定性中的应用可能性。3.2国外应用情况 纽约地铁l 080节新车厢,每年补充200节新车厢;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重载货物列车数千辆;美英国道比AEA铁路技术公司J.R.Evans等针对近年来英国铁路愈来愈严重的轮轨滚动接触疲劳(RCF)问题,从车辆动力学角度分析RCF产生的原因及防止途径。首先开展了准静态曲线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车辆悬挂设计、轮轨踏面、润滑及车速等因素对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关系;其次,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这更有助于确定引起RCF的接触条件,并可分析轨道几何不平顺对RCF的影响。 南非SPOORNET的R.Frohling等从理论分析和运用经验方面介绍了大轴重(30t)条件下车轮踏面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问题。该项研究主要是结合在瑞典运营的新型货车UNO所出现的车轮磨耗严重及踏面剥离损伤问题而开展的理论分析工作,最后提出了对车轮型面重新设计的方案。 此外,法国J.B.Ayabse和H.C1\011et对半赫兹条件下轮轨接触斑的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英国I.Persson等采用遗传算法对铁路车轮型面进行了优化,并认为该方法可以用于钢轨断面优化及轮轨型面匹配研究。4 车辆系统动力学其他领域研究进展 在本届国际会议上尚有其他一些与车辆系统动力学相关的论文进行了宣读、交流,主要包括车辆悬挂(主动)、弓网动力学及车辆空气动力学等几个方面。相对而言,这些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但也展示了铁路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些新问题。4.1 车辆悬挂 日本M.Adac山为了同时提高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和运动稳定性,在车辆二系悬挂中增加了辅助弹簧(横向弹簧),采用VA朋PIRE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显示,该措施可以减小高速曲线通过时车体稳态横向加速度。 中国西南交通大学邬平波等采用柔性车体模型并 考虑半主动悬挂研究了客车的动力学响应。车体模型考虑了一阶垂弯、一阶横弯和一阶扭转模态,车辆其他部件仍视为刚体。计算比较了刚体和柔性车体模型下车体的垂向、横向平稳性指标,并利用滚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半主动悬挂试验。 日本H.nunashima等试图采用二系主动悬挂来改善A(>T(自动轨道运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采用Ho控制理论实现横向力的主动控制,仿真结果显示A(订车辆乘坐舒适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4.2 弓网动力学 瑞典P.Harell等针对多受电弓受流情形,研究了接触网区段叠合(图8)对弓网动力学的影响,此项研究此前未见报道。接触网叠合区 意大利S.Bru山等讨论了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中频、高频动态相互作用,主要分析了弓网接触力与离线之间的关系、吊杆对接触力的影响以及接触导线不规则磨耗的成因等问题。4.3 空气动力学 意大利F.Cheli等采用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给定风场下作用于铁道车辆车体上的空气动载荷及其相应的车辆响应。 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M.Suzuh等采用运行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车辆振动与空气动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以及减轻空气动力所导致的附加振动的对策。5 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近2年来国际上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显著,特别是在提高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和解决车辆微道相互作用实际问题等方面研究十分活跃,研究出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结合这些研究进展,笔者认为今后在以下方面将会引国际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翟婉明起普遍关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1)随着列车向快速化及高速化方向发展,综合解决车辆直线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的方法、途径和技术措施将会继续成为广大铁路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 (2)主动控制技术是改进铁路机车车辆运行品质的有效方法,在铁路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铁路运输与航空、公路运输竞争的进一步激化,不断提高列车运营速度并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已成为现代铁路追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便是采用先进的主动控制技术。因此,这一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3)轮轨接触理论研究已日臻完善,而轮轨运输系统中由于轮轨滚动接触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轮轨系统动力学(车辆做道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如轮轨不规则磨耗、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必将成为本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解决不规则的轮轨磨耗难题,需要发展同时考虑车辆俄道高频相互作用和损伤机制的综合模型。 (4)车辆微道相互作用研究已越来越能反映铁路中的各种实际因素,今后将进一步走向实际工程应用,如高速(快速)铁路桥头过渡段轨道设计、大轴重货车对线路的动力作用研究、轮轨磨损及轨道沉陷预测、车辆榇道动态相互作用脱轨研究及安全评判标准确定等。 (5)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特别是通过隧道时)空气动力效应对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进一步改善乘坐舒适性(包括降低噪声)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6)动力学仿真技术已在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极大效用。各种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日益成熟。我国应注意这一趋势,组织开发各种大型通用动力学软件,为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优化提供科学工具。与此同时,必须重视仿真软件的试验验证,只有经过广泛验证的软件才能用于指导生产实际。

地铁车辆论文题目

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

你是不是在为写铁道工程学论文而烦恼呢,下面我为你分享一下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吧,仅供参考!

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关节式分相过电压技术重点探析

2、铁道工程建设项目部管理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之道

3、磁粉探伤技术在铁道车辆零部件检修中的应用

4、铁道车辆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网格灵敏度与可视化研究

5、浅谈铁道信号联锁设备的故障分析

6、铁道信号施工及配合施工关键环节卡控

7、浅析铁道信号微机监测应用问题及故障处理

8、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9、铁道工程中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铁道车辆节能技术的研发

11、浅淡铁道信号设备防雷措施应用的重要性

12、关于铁道结算中心发展对策若干思考

13、一种基于MRPC的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补偿装置

14、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故障测距研究综述

15、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常见事故与解决对策研究

16、浅谈铁道信号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铁道信号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

18、铁道车辆轴承润滑脂的润滑寿命与维修技术

19、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研究与开发

20、工学结合的铁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21、一种无辅助变压器的电气化铁道磁势平衡型混合补偿系统

22、铁道工务线路养护维修问题与管理措施

23、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停电报警器的开发与应用

24、铁道车辆扭转载荷和扭转刚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标准的分析研究

25、铁道车辆转向架摇动台悬挂系统横向刚度研究

26、铁道车辆电气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27、浅谈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与优化策略

28、电气化铁道区段信号设备电磁兼容性分析

29、浅析铁道信号要点施工管理技术

30、浅析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31、微电网研究现状及在铁道电气化中的应用

32、高速铁道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

33、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电力变压器研究

34、铁道行业低应变检测规程修改意见探讨

35、铁道客车照明系统新型LED灯管的设计

36、铁道工程施工类中职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37、电气化铁道节能技术探讨

38、铁道车辆实训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39、基于实践教学为重心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涵建设

4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防雷研究与改造研究

41、铁道电气化接触网弹性吊索安装张力测试探讨

42、铁道信号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43、联锁设备故障在铁道信号检测维修中的重要性

44、铁道信号电源接地及混电的处理

45、一种采用LC耦合的电气化铁道功率调节系统

46、基于ZigBee技术的铁道智能防溜终端设计与研发

47、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构想

48、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49、探究铁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50、电气化铁道专业配电线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51、基于岗位需求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52、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对通信电缆线路的影响

53、基于以岗导学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

54、铁道货车JC型双作用弹性旁承疲劳性能的研究

55、一种新的铁道车辆滚振试验台曲线通过试验方法

56、铁道车辆减振器漏油故障与内部特性分析

57、模糊综合评判在铁道技术监督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58、铁道牵引网中AT供电方式的应用解析

59、提高铁道运输类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研究

60、铁道车辆辅助安装座随机振动疲劳评估

61、铁道信号电源接地和混电的分析及处理

62、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在铁路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63、谈谈如何加强铁道结算中心的稽核监督

64、铁道结算中心的资金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65、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区铁道路基探测中的应用

66、铁道车辆转向架重型转盘设计

67、基于ADAMS的铁道车辆脱轨后动态行为研究

68、铁道车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研究综述

69、铁道客车乘客模型仿真与舒适度分析

70、地下铁道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分析比较

71、铁道机车车辆人才需求分析

72、铁道信号仿真模拟演练培训系统

73、铁道工程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4、计算机网站技术在铁道网络的应用探讨

75、高速铁道车辆用齿轮装置的'技术动向

76、探讨地下铁道工程防水技术

77、论铁道工程建设的风险与安全管理

78、试析铁道交通改扩建工程档案管理

79、铁道空调客车电气安全的防范对策

80、铁道信号联锁设备的故障诊断研究

81、受横风作用的铁道车辆动态性能分析模型及其验证

82、铁道车辆低速通过曲线时的钢轨打磨与爬轨关系的研究

83、高速铁道车辆用牵引电动机的最新技术动向

84、高职铁道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流程图设计

85、铁道车辆转向架构架可拓变型设计方法研究

86、铁道动车运行平稳性分析

87、信息化教学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中的应用

88、浅谈铁道工务线路的维修与养护

89、浅谈铁道信号系统安全发展

90、材料对铁道车辆车轮踏面接触疲劳的影响

91、铁道车辆侧墙板块的焊接技术

92、交流电气化铁道的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整改措施

93、铁道车辆布线检测技术研究

94、铁道车辆制动机自然制动故障及解决思路研究

95、一种铁道接触网故障行波提取及定位方法

96、一种新型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综合补偿

97、校企合作构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98、探究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99、电气化铁道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综述

100、中职铁道信号专业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浅探

101、电气化铁道线路改道中的接触网施工

102、铁道电气化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103、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

104、改进基层铁道信号计量工作探讨

毕业 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后期也完成不了。那么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择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铁路毕业论文题目

1、铁路客运高峰期常态化运输组织 方法 分析

2、铁路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效率的分析与对策

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探讨

5、针对铁路煤炭高效运输的策略探讨

6、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制探究实践

7、论我国铁路运输成本优化的改革思路

8、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9、现代铁路货物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策略研究

10、铁路调度运输组织效率探讨及对策

11、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

12、关于市场导向型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思考

13、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派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5、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

16、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

17、试论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18、从95306网站看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19、论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20、铁路列车乘务人员用餐及工作条件问题研究

21、关于铁路旅客运输晚点赔偿的问题研究

22、铁路运输领域内物联网的应用探析

23、铁路旅客安检系统现状及发展研究

24、基于铁路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2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策略的思考

26、地铁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27、铁路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8、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9、铁路行包运输运能分配方案研究

30、铁路运输散堆装货物特性及分类

31、地铁列车追踪运行的节能控制与分析

32、城轨交通乘务任务 配对 的集合分割模型及算法

33、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34、地铁运行过程中车门控制的安全性研究

35、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36、地铁供电系统日常运行要点

37、铁路客运乘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8、地铁车辆正线运行客室噪声

39、关于对动车组乘务服务员收入分配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40、旅客列车乘务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扶梯的运行方式对地铁乘客疏散的影响

42、高铁动车组乘务人员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

43、地铁车辆运行工况对轴箱轴承寿命的影响

44、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远程诊断技术

45、地铁运行下环境隔振 措施 研究

46、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技术

47、临时加开列车的乘务工作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

48、铁路客站安检高清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49、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50、基于WLAN的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论文题目

1、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的空间耦合振动及其环境振动

2、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结构静动力行为研究

3、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预测与评估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型式选择研究

5、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7、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制动系统仿真程序设计

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仿真研究

9、快速公交(BRT)在我国大城市的应用研究

10、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11、采用独立车轮的直线电机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12、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桥耦合振动仿真研究

1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比较研究

14、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结构设计及动力学性能分析

15、基于ADAMS的悬挂式单轨车辆悬挂参数优化和侧风影响研究

16、城市轨道列车电力牵引系统设计及仿真

17、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车辆选型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1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轮监测系统设计与算法研究

19、上海地铁维保公司轨道交通车辆RAMS管理研究

20、面向轨道交通的灵活型接驳公交站点选址研究

21、路面单导向轨胶轮式车辆动力学研究

22、基于轻量化与模块化的铝合金车体结构设计

23、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方案与过程管理优化

24、跨座式城市单轨车辆轮胎磨损特性研究

25、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零部件参数化设计研究

2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制动关键部件热疲劳仿真研究

27、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可靠性建模及仿真研究

2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关键系统故障分类算法研究及诊断系统开发

29、基于图像处理的制动盘裂纹检测系统研究

3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称重调载试验系统研究与设计

31、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立体空间模式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受流稳定性研究

3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负载阻力模拟系统研究

34、城市轨道车辆运行节能方法优化研究

35、基于关键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购项目 时间管理 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单部件维修策略及鲁棒优化研究

37、轨道交通车辆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

38、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联络线设置方法研究

39、基于阻力加载系统的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研究

4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综合性能分析与研究

41、基于频率切片小波变换的轨道交通轮轨振动信号分析

42、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装置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及检测设备研制

43、基于可靠性分析的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维修周期研究

44、基于信息融合的列车悬挂系统故障分离研究与列车安全评价

45、城市轨道车辆电气制动能量建模及分析

46、铰接式城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47、中央导向胶轮路轨车辆动力学研究

48、基于CAN总线的城轨车辆牵引控制的应用研究

49、120km/h A型 地铁转向架低动力作用研究

5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型评价体系研究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题目整理

1、铁路保价运输营销及理赔管理分析体系研究

2、基于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的铁路物流优化管理问题研究

3、铁路运输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变革探析

4、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

5、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关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7、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8、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效益

9、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

10、浅谈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 财务管理 的影响

11、优化铁路非运输企业机构编制管理的思考

12、试析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3、关于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4、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15、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16、铁路运输企业改进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17、新形势下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运输收入预算管理的思考

18、从我国铁路运输产品的公共性谈及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9、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管理改革趋向

20、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初探

21、解析应用管理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意义

22、煤炭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23、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4、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应收债权管理的路径思考

25、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26、渝涪新建铁路二线工程线运输组织与既有线运输组织的协调管理分析

27、高速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风险和对策研究

28、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思考

29、浅议铁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策略

30、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31、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32、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及其税务优化管理--以H铁路局为例

33、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委托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4、铁路运输管理中如何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35、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定价方法与策略研究--基于收益管理理论分析

36、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物流运输经济管理

37、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38、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探索

40、铁路运输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4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42、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

43、浅论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铁路运输行业为例

45、城际铁路公司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

46、铁路企业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探讨

47、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

48、试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49、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50、新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交通运输论文题目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2)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2)

★ 交通运输本科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交通运输的毕业论文

★ 大学本科交通运输毕业论文

★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专科生的毕业论文(2)

地铁车辆性能分析毕业论文

轨道交通信号安全论文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轨道交通信号的论文吧。

摘 要: 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现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加快了轨道交通的投资与建设,以此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地铁工程建设与发展中,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信号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作为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快捷、舒适、高密度不间断运行的重要技术装备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关系到列车行驶安全的关键。现就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进行简要论述,主要介绍信号系统的构成、功能、控制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的发展

轨道交通信号的发展背景

轨道交通通起源于英国,最早的列车指挥是由一位带绅士礼帽、穿黑大衣和白裤子的铁路员工骑马在前引导运行的,他边跑边以各种手势发出信号指挥列车的前进和停止。

为确保安全,人们开始研究使用固定的信号设备:用一块长方形的板子,横向线路是停车信号,顺向线路是行车信号。可是顺向线路的板子实际上很难观察,故又在顶端加块圆板。当必须在晚间开车时,就以红色灯光表示停车信号,白色灯光表示行车信号。

1841年,英国人戈里高利提出用长方形臂板作为信号显示,装设在伦敦车站,这是铁路上首次使用臂板式信号机。而慢慢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色灯信号机渐渐代替了臂板信号机,直到现在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轨道交通信号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基建成本高,往往采用高速度、高密度方式运营,这样就必须依靠先进的通信信号设备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已从早期的固定闭塞发展到了准移动闭塞,正在向移动闭塞方向发展。传统的信号系统即以地面信号显示为依据,司机按行车规则操纵列车运行。现代信号系统有6个基本目标:以安全的方式控制列车有条件地前进;使本列车与前行车或股道尽头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出现列车冲突进路;使列车能够按要求的时间间隔运行;使列车能够按时刻表速度运行,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危及安全的各种干扰;保证关键点闭锁在正确位置。目前世界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大都采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已基本上满足上述基本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的ATC系统目前大多采用进口设备,主要来自德国SIEMENA、英国WESTINGHOUSE、美国US&S、法国ALSTON等公司。国产信号系统由于多种原因尚未形成完整的产品,近年来ATP系统等开始逐步在正线得到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各样交通信号系统纷纷踏入中国轨道交通市场,那么如何选择先进、安全、可靠、经济、使用性的信号系统成为了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国外主流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主要有数字轨道电路系统、分析模拟轨道电路系统和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模式,我们要结合国内外各类轨道交通信号的优缺点,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在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国产化建设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不仅能降低建设成本(国产的CBTC比引进国外的系统造价低20%),而且能降低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并且参与国际竞争。

那么,参与技术服务,国内硬件加工,逐步吸收熟悉国外技术是首要的。其次,通过技术引进,掌握系统功能单元间接口协议和技术标准,最后要积极跟踪并参与CBTC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已从早期的固定闭塞发展到了准移动闭塞,正在向移动闭塞方向发展。传统的信号系统即以地面信号显示为依据,司机按行车规则操纵列车运行。现代信号系统有六个基本目标:以安全的方式控制列车有条件地前进;使本列车与前行车或股道尽头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出现列车冲突进路;使列车能够按照要求的时间间隔运行;使列车能够按时刻表速度运行,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危及安全的各种干扰,保证关键点锁闭在正确位置。

ATP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故障-安全原则,执行列车间安全间距的监控、列车的超速防护、安全开关门的监督和进路的安全监控等功能,确保列车和乘客的安全;ATO主要执行站间自动运行、列车在车站的定点停车、在终点的自动折返等功能;ATS的主要作用是监督列车状态、产生列车时刻表、自动调整列车运行时刻和保证列车按时刻表正点运行、生成运行报告和统计报告、向旅客向导系统提供信息等。

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ATC系统中ATS子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列车自动监督”,ATS子系统正在向集成化方向发展;维修管理更加重要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维护费用,信号系统的监控管理以及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都非常重要。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

ATS系统由控制中心、车站、车场以及车载设备组成。ATS系统在ATP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对列车运行的自动监控,实现以下基本功能:

(1)通过ATS车站设备,能够采集轨旁及车载ATP提供的轨道占用状态、进路状态、列车运行状态以及信号设备故障等控制和监督列车运行的基础信息。

(2)根据联锁表、计划运行图及列车位置,自动生成输出进路控制命令,传送至车站联锁设备,设置列车进路、控制列车停站时分。

(3)列车识别跟踪、传递和显示功能。系统能自动完成正线区段内列车识别号(服务号、目的地号、车体号)跟踪,列车识别号可由中央ATS自动生成或调度员人工设定、修改,也可由列车经车—地通信向ATS发送识别号等信息。

(4)列车计划与实迹运行图的比较和计算机辅助调度功能。能根据列车运行实际的偏离情况,自动生成调整计划供调度员参考或自动调整列车停站时分,控制发车时间。

(5)ATS中央故障情况下的降级处理,由调度员人工介入设置进路,对列车运行进行调整,由ATS车站完成自动进路或根据列车识别号进行自动信号控制,由车站人工进行进路控制。

(6)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对列车基本运行图的编制及管理,并具有较强的人工介入能力。通过设在车辆段的终端,向车辆段管理及行车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编制车辆运用计划和行车计划。

(7)列车运行显示屏及调度台显示器,能对轨道区段、道岔、信号机和在线运行列车等进行监视,能在行调工作站上给出设备故障报警及故障源提示。

(8)能在中央专用设 备上提供模拟和演示功能,用于培训及参观。能自动进行运行报表统计,并根据要求进行显示打印。

(9)能在车站控制模式下与计算机联锁设备结合,将部分或所有信号机置于自动模式状态。

(10)向通信无线、广播、旅客向导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

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

ATP系统由地面设备、车载设备组成,监督列车在安全速度下运行,确保列车一旦超过规定速度,立即施行制动,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自动连续地对列车位置进行检测,并向列车发送必要的速度、距离、线路条件等信息,以确定列车运行的最大安全速度。提供列车速度保护,在列车超速时提供常用制动或紧急制动,保证前行与后续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满足正向行车时的设计行车间隔和折返间隔。对反向运行列车能进行ATP防护。

(2)确保列车进路正确及列车的运行安全。确保同一径路上的不同列车之间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及等防止列车侧面冲撞。

(3)防止列车超速运行,保证列车速度不超过线路、道岔、车辆等规定的允许速度。

(4)为列车车门的开启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

(5)根据联锁设备提供的进路上轨道区间运行方向,确定相应轨道电路发码方向。

(6)任何车—地通信中断以及列车的非预期移动(含退行)、任何列车完整性电路的中断、列车超速(含临时限速)、车载设备故障等均将产生安全性制动。

(7)实现与ATS的接口和有关的交换信息。

(8)系统的自诊断、故障报警、记录。

(9)列车的.实际速度、推荐速度、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等信息的记录和显示。具有人工或自动轮径磨耗补偿功能。

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

ATO子系统是控制列车自动运行的设备,由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组成,在ATP系统的保护下,根据ATS的指令实现列车运行的自动驾驶、速度的自动调整、列车车门控制。

(1)自动完成对列车的启动、牵引、巡航、惰行和制动的控制,以较高的速度进行追踪运行和折返作业,确保达到设计间隔及旅行速度。

(2)在ATS监控范围的入口及各站停车区域(含折返线、停车线)进行车—地通信,将列车有关信息传送至ATS系统,以便于ATS系统对在线列车进行监控。

(3)控制列车按照运行图进行运行,达到节能及自动调整列车运行的目的。

(4)ATO自动驾驶时实现车站站台定点停车控制、舒适度控制及节省能源控制。

(5)能根据停车站台的位置及停车精度,自动地对车门进行控制。

(6)与ATS和ATP结合,实现列车自动驾驶、有人或无人驾驶。

信号ATC系统依据控制方式以及信息传输方式的不同,系统结构组成和配置方式也完全不同,在工程设计中选择何种配置,须根据行车组织、车辆性能、车站规模、线路条件等,以安全性、可靠性为基本原则,兼顾成熟性、经济性、合理性,以发挥最大效能为目标,并需适当考虑先进性等。

三个子系统通过信息交换网络构成闭环系统,实现地面控制与车上控制结合、现地控制与中央控制结合,构成一个以安全设备为基础,集行车指挥、运行调整以及列车驾驶自动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联锁系统

在铁路车站上,为了保证机车车辆和列车在进路上的安全,有效利用站内线路, 高效率地指挥行车和调车,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条件,利用机械、电气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使车站范围内的信号机、进路和进路上的道岔相互具有制约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联锁。为完成联锁关系而安装的技术设备称为联锁设备。

(1)联锁的基本内容

防止建立会导致机车车辆相互冲突的进路;必须使列车或调车车列经过的所有道岔均锁闭在与进路开通方向相符合的位置;必须使信号机的显示与所建立的进路相符合。进路上各区段空闲时才能开放信号;进路上有关道岔在规定位置时才开放信号;敌对信号未关闭时,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不能开放。同时这三点也是联锁最基本的三个个技术条件,只有在满足了这三点条件,联锁才能成立,列车进路与调车进路才能安全进行。

(2)联锁设备

控制车站的道岔、进路和信号机,并实现它们之间的联锁关系的设备,称之为联锁设备。联锁设备是轨道交通的重要信号设备,用来在车站和车辆段实现联锁闭塞关系,建立进路,控制道岔的转换和信号机的开关,以及进路解锁,以保证行车安全。联锁设备分为正线车站联锁设备合车辆段联锁设备。联锁设备早期为机械联锁,后来发展成为继电器集中联锁。随着3C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联锁已经成为联锁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结 论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技术含量高,行车指挥自动化和保障安全的重要技术装备,就现在我国的情况而言,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普遍会选择的交通出行方式,安全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世界的大发展中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代信号国产化进程滞后的现状,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尽快提高我国信号装备的技术水平,取长补短,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现代信号系统,使中国的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处于国际的前沿。

致 谢

本文是在王静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完成的,所以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老师王静。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我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浅谈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终于完成了,这同时也意味着大学三年的生活即将结束。

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王静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参 考 文 献

〔1〕肖宝弟。 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战略的思考。 [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 2004

〔2〕何蕾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3〕徐金祥。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4

〔4〕颜景林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M]。成都: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5〕吕永宏 。刘红燕 。3种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J]。甘肃科技:,2008

〔6〕张唯 。铁道运输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7〕张凡。钱传贤。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林瑜筠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9〕魏晓东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10〕赵祎 。地铁CBTC信号系统。〔DB/OL〕2010

〔11〕蔡爱华 季锦章 。地铁信号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电子工程师。[J]2000

帮你找了点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有那么一点点帮助,还请你别吝啬你的分哦。+分哦铁路行车安全论文关于防止脱轨与增强铁路行车安全的建议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1988年10年间,我国全路重大、大事故中,列车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末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国外早在60年代就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美铁道协会(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与会专家认为,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建议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并加大建设的投入。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 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的探讨【摘要】从服务营销的理论研究入手,结合铁路客货营销实际,探讨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组合,对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服务作业管理和有形展示策略等进行论述,提出强化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营销水平的具体内容。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铁路客货运量和运输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全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当前铁路运能和需求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运输服务竞争,必须把成功的根基稳扎于服务之中。合研究铁路运输产品不同于有形产品,它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品质的差异性和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等基本特征。由于服务的特征,服务营销也具有不同于产品营销的特征,给服务营销在定价、渠道和促销等策略方面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1)价格策略。影响服务产品定价的因素主要有成本、需求和竞争3个方面,服务的价格还必须同时结合服务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根据近几年铁路营销实践,建议目前铁路运输的价格策略采用综合定价法,即以成本定价法为主,综合考虑需求和竞争因素。以成本定价为主有利于提高全员的营销意识、成本意识,有利于铁路企业成本控制和经营绩效考核,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态合理定价,有利于运输企业市场供需平衡,求得运输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最佳匹配;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产品形象;有利于借鉴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利润率,制定适宜的价格策略。(2)渠道策略。铁路采用的销售策略是直销加个别服务环节的少量分销。直销对铁路运输业是一种有效的渠道策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改进。①直销渠道不畅通。体现在售票、承运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坐商”弊病依然存在,旅客买票难、货主托运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1999年,郑州铁路局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货运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对货运满意和基本满意的顾客占,不满意率达。其中,对货运人员服务态度、办理车皮计划、运输时效、价外收费等不满意率均在 50%左右。②没有发挥直销优势。直销的优势在于能够产生有特色服务产品的差异化。但从顾客的反馈看,对于目前需要及这些需要的变化说明,铁路在个性化服务,以及顾客信息反映方面还做得很不够。③分销渠道不完善。虽然铁路在客票代理、货运代理、合同运输等分销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真正的分销网络并未形成,分销作用并不理想。在客运售票环节上,应形成以自售为主,代理为辅的客票销售网络。在货运销售渠道方面,应在增设货运服务网点,开办“无轨车站”,畅通销售渠道;简化货运办理手续,实行“一个窗口、一票到底、一次收费”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货运计划审批和货票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货运代理等分销渠道,开发货主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个性化服务,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3)促销策略。铁路在运用促销策略时,首先要明确促销的目标,是要创立企业知名度,树立铁路信誉;还是为改变顾客对铁路的态度,吸引客流和货源。其次要正确运用服务促销策略,避免盲目促销。①慎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告,要充分利用铁路部门的站、车广告优势。同时,做好公共关系营销,加强正面报道和宣传。②在人员推销方面,要发挥企业相关服务人员的促销作用。③合理设计促销组合,使各种促销手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ku。④对企业员工也要进行广告宣传。广告不只是鼓励消费者购买服务,更应把员工当作第二受众,激励他们提高服务质量。(4)服务作业管理。铁路服务作业管理涉及运输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要根据铁路运输作业的特点,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生产资源进行系统管理,对传统的生产服务流程进行变革和优化。①运力安排要尽量与需求保持动态平衡。铁路运能过多可能会造成作业不经济,运能过少则造成效率不足导致顾客反感。②重视服务过程中顾客的参与。虽然服务人员是服务系统构成的要素之一,他们应尽其所能协助顾客,但却无法完全补偿整体性服务系统的不完善和低效率。服务系统的设计必须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不但要调整服务人员与服务系统的相互作用,更要改善消费者与服务人员的互动方式。③服务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全员性、全过程。服务质量的控制关系到服务作业中的每个人和每个环节,要求对服务、生产、后勤等各系统和各工种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5)有形展示策略。目前,服务营销的重心逐渐转向从营销角度来提高服务的有形程度。铁路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运用营销措施来提高服务的有形程度。不但要提高现有顾客的满意度,还要设法吸引潜在的顾客;不但要重视核心展示,也要在边缘展示方面做文章;还要了解顾客对本企业服务的需求,以便形成较为一致性的期望,降低顾客对服务品质的不确定感和风险感。①提高服务的有形程度。将各种服务内容尽可能以较明确数据呈现,为顾客提供有关服务形象化的线索。②将本企业的服务内容和竞争对手做序位上的比较,以区分不同的竞争对手。③用语言文字、图形、音像、实景或操作示范等方式展示服务内容,做好企业形象设计策略。④用有形的实物将企业形象具体化。为顾客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物,生动具体地宣传企业形象。⑤充分利用顾客的口头宣传。可以向顾客介绍专家鉴定意见,宣传满意的顾客对本企业服务的评价,提高信息的可信度。⑥加强企业品牌的冲击力。尽量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向顾客传递的信息量,帮助顾客形成转换品牌的信心。2 强化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营销水平 加强技术创新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加快技术创新,使我国铁路主要技术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从物质上保证运输服务质量;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实现运输组织的科学化,为营销提供强大的运输组织保障。(1)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逐步实现铁路机车车辆、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的现代化。(2)运用科学的服务手段取代落后的手工服务方式。完善和优化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建设客运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货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运力配置系统,实现铁路货运营销管理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开展顾客关系营销,为旅客、货主提供增值服务。(3)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加快以行车调度为核心的DMIS(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铁路运输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加快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编图中心的全面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行车安全保障系统,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保障能力等。 加强产品创新铁路运输产品创新要以提高核心服务竞争力为重点,围绕核心服务(Core Service)、便利服务 (Facilitating Service)和辅助服务 (Supporting Service)这3种基本服务组合,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捕捉和运用服务机遇,采取市场渗透、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策略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色产品。客运产品创新要在稳步提高安全、正点、便捷、舒适等核心服务的基础上,重视客运便利服务的衔接,减少旅客购票、候车和出站的时间,尽可能地为旅客乘车提供方便ku。要在开发多层次、多功能的辅助服务方面做文章,如在一定档次的列车上配备娱乐、餐饮、办公、商务、洗浴等设施,开办列车超市、休闲酒吧和茶座、流动VCD等特色服务,为旅客提供高附加值的客运产品。将一些客运大站建设成开放式、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型现代化车站,形成“吃、住、行、游、购”一条龙服务体系。货运产品创新要以方便、快捷、经济为重点,通过增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加快发展货物快运业务,以及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货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ku。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挖掘货主对运输前后的服务需求,延伸服务链条ku。积极开展门到门运输,开办仓储、租赁等物流新业务,拓展新的服务市场。 加强服务方式创新(1)采取个性化服务ku。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倡微笑服务和温情服务,真正想旅客、货主之所想,急旅客、货主之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ku。对货运目标市场要尽可能细化,甚至采取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2)增加特色服务。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服务,确立服务特色,树立服务优势。(3)突出文化服务。要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积极开发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服务项目,并努力增加传统服务中的文化含量,提高服务产品的文化品位,丰富服务产品的文化内涵。(4)关注自己的职工。做好内部营销工作,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产服务中去。 加强服务管理创新(1)建立运输质量内部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全面落实客、货运服务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考核。3免费毕业论文 (2)探索建立顾客评价企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为正确评价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3)实行服务质量承诺。通过服务质量承诺,确保服务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准。既要保证承诺的兑现,又要注意避免承诺过高或低水平承诺。(4)实行服务品牌战略。通过服务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水平来衡量企业的服务质量。(5)通过建立服务关系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这实质上是希望通过市场竞争促使服务企业的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果不能为顾客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顾客就不会与企业建立较长期的服务关系。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铁路客货运量和运输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全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当前铁路运能和需求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运输服务竞争,必须把成功的根基稳扎于服务之中。1 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策略组3免费毕业论文合研究铁路运输产品不同于有形产品,它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品质的差异性和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等基本特征ku。由于服务的特征,服务营销也具有不同于产品营销的特征,给服务营销在定价、渠道和促销等策略方面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1)价格策略。影响服务产品定价的因素主要有成本、需求和竞争3个方面,服务的价格还必须同时结合服务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根据近几年铁路营销实践,建议目前铁路运输的价格策略采用综合定价法,即以成本定价法为主,综合考虑需求和竞争因素。以成本定价为主有利于提高全员的营销意识、成本意识,有利于铁路企业成本控制和经营绩效考核,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态合理定价,有利于运输企业市场供需平衡,求得运输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最佳匹配;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产品形象;有利于借鉴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利润率,制定适宜的价格策略。(2)渠道策略。铁路采用的销售策略是直销加个别服务环节的少量分销。直销对铁路运输业是一种有效的渠道策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改进。①直销渠道不畅通。体现在售票、承运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坐商”弊病依然存在,旅客买票难、货主托运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1999年,郑州铁路局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货运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对货运满意和基本满意的顾客占,不满意率达。其中,对货运人员服务态度、办理车皮计划、运输时效、价外收费等不满意率均在 50%左右。②没有发挥直销优势。直销的优势在于能够产生有特色服务产品的差异化。但从顾客的反馈看,对于目前需要及这些需要的变化说明,铁路在个性化服务,以及顾客信息反映方面还做得很不够。③分销渠道不完善。虽然铁路在客票代理、货运代理、合同运输等分销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真正的分销网络并未形成,分销作用并不理想。在客运售票环节上,应形成以自售为主,代理为辅的客票销售网络。在货运销售渠道方面,应在增设货运服务网点,开办“无轨车站”,畅通销售渠道;简化货运办理手续,实行“一个窗口、一票到底、一次收费”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货运计划审批和货票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货运代理等分销渠道,开发货主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个性化服务,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3)促销策略。铁路在运用促销策略时,首先要明确促销的目标,是要创立企业知名度,树立铁路信誉;还是为改变顾客对铁路的态度,吸引客流和货源。其次要正确运用服务促销策略,避免盲目促销。①慎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告,要充分利用铁路部门的站、车广告优势。同时,做好公共关系营销,加强正面报道和宣传。②在人员推销方面,要发挥企业相关服务人员的促销作用ku。③合理设计促销组合,使各种促销手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④对企业员工也要进行广告宣传ku。广告不只是鼓励消费者购买服务,更应把员工当作第二受众,激励他们提高服务质量。(4)服务作业管理。铁路服务作业管理涉及运输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要根据铁路运输作业的特点,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生产资源进行系统管理,对传统的生产服务流程进行变革和优化。①运力安排要尽量与需求保持动态平衡。铁路运能过多可能会造成作业不经济,运能过少则造成效率不足导致顾客反感。②重视服务过程中顾客的参与。虽然服务人员是服务系统构成的要素之一,他们应尽其所能协助顾客,但却无法完全补偿整体性服务系统的不完善和低效率。服务系统的设计必须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不但要调整服务人员与服务系统的相互作用,更要改善消费者与服务人员的互动方式。③服务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全员性、全过程。服务质量的控制关系到服务作业中的每个人和每个环节,要求对服务、生产、后勤等各系统和各工种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5)有形展示策略。目前,服务营销的重心逐渐转向从营销角度来提高服务的有形程度。铁路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运用营销措施来提高服务的有形程度。不但要提高现有顾客的满意度,还要设法吸引潜在的顾客;不但要重视核心展示,也要在边缘展示方面做文章;还要了解顾客对本企业服务的需求,以便形成较为一致性的期望,降低顾客对服务品质的不确定感和风险感。①提高服务的有形程度。将各种服务内容尽可能以较明确数据呈现,为顾客提供有关服务形象化的线索。②将本企业的服务内容和竞争对手做序位上的比较,以区分不同的竞争对手。③用语言文字、图形、音像、实景或操作示范等方式展示服务内容,做好企业形象设计策略。④用有形的实物将企业形象具体化。为顾客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物,生动具体地宣传企业形象。⑤充分利用顾客的口头宣传。可以向顾客介绍专家鉴定意见,宣传满意的顾客对本企业服务的评价,提高信息的可信度。⑥加强企业品牌的冲击力。尽量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向顾客传递的信息量,帮助顾客形成转换品牌的信心。2 强化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营销水平 加强技术创新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加快技术创新,使我国铁路主要技术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从物质上保证运输服务质量;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实现运输组织的科学化,为营销提供强大的运输组织保障。(1)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逐步实现铁路机车车辆、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的现代化。(2)运用科学的服务手段取代落后的手工服务方式。完善和优化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建设客运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货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运力配置系统,实现铁路货运营销管理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开展顾客关系营销,为旅客、货主提供增值服务。(3)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ku。积极发展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加快以行车调度为核心的DMIS(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铁路运输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加快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编图中心的全面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行车安全保障系统,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保障能力等。 加强产品创新铁路运输产品创新要以提高核心服务竞争力为重点,围绕核心服务(Core Service)、便利服务 (Facilitating Service)和辅助服务 (Supporting Service)这3种基本服务组合,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捕捉和运用服务机遇,采取市场渗透、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策略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色产品。3 客运产品创新要在稳步提高安全、正点、便捷、舒适等核心服务的基础上,重视客运便利服务的衔接,减少旅客购票、候车和出站的时间,尽可能地为旅客乘车提供方便ku。要在开发多层次、多功能的辅助服务方面做文章,如在一定档次的列车上配备娱乐、餐饮、办公、商务、洗浴等设施,开办列车超市、休闲酒吧和茶座、流动VCD等特色服务,为旅客提供高附加值的客运产品。将一些客运大站建设成开放式、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型现代化车站,形成“吃、住、行、游、购”一条龙服务体系。货运产品创新要以方便、快捷、经济为重点,通过增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加快发展货物快运业务,以及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货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挖掘货主对运输前后的服务需求,延伸服务链条。积极开展门到门运输,开办仓储、租赁等物流新业务,拓展新的服务市场。 加强服务方式创新(1)采取个性化服务。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倡微笑服务和温情服务,真正想旅客、货主之所想,急旅客、货主之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ku。对货运目标市场要尽可能细化,甚至采取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2)增加特色服务。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服务,确立服务特色,树立服务优势。(3)突出文化服务。要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积极开发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服务项目,并努力增加传统服务中的文化含量,提高服务产品的文化品位,丰富服务产品的文化内涵。

国际铁道车辆系统动力研究新进展瑞士Bombar山er公司,研究了采用耦合轮对机车转向架的曲线通过和稳定性优化问题。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车辆设计中,曲线通过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研究人员曾采用多种方法试图同时提高这2种基本性能,该文针对机车轮对要传递牵引力的情形,开发了一种轮对交叉耦合机构,可以分离轮对导向和牵引力传递功能,并在瑞士联邦铁路公司460系列机车上成功应用,其车轮旋削周期较以前延长3倍一4倍。 美国运输技术中心(TTCl)H.Wu研究了货车转向架心盘摩擦对曲线通过和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目前采用的心盘润滑材料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在正常的车辆和轨道状态下,心盘润滑条件对轮轨横向力影响很小; (2)对于采用滚动接触旁承(RSB)的货车而言,心盘摩擦因数对车辆横向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了降低货车蛇行危险,心盘摩擦因数最小不能低于0.3; (3)常接触旁承(CCSB)可以有效地改善货车横向稳定性,于采用常接触旁承的货车来说,心盘摩擦对车辆失稳速度影响很小; (4)仿真结果显示,常接触旁承较滚动接触旁承平均提高蛇行失稳速度约16km凡;(5)聚酯作为心盘摩擦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央大学的Y.Handoko等利用VAMPIRE软件首次研究了非对称制动力对货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他们简单地采用正负摇头力铁道车辆 第42卷第1期2004年1月矩来模拟非对称制动力的作用。结果表明,货车通过曲线时若施加负的摇头力矩将增大冲角和轮轨横向力,不利于曲线通过。2车辆运动稳定性研究进展 车辆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属于理论性很强的研究领域,甚至涉及浑沌、分叉等深层次概念。近2年国际上对此专题的研究仍以理论研究为主,但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如曲线上的运动稳定性、轨道体系对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等。 丹麦工业大学H.True等在转向架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及分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具有干摩擦悬挂阻尼货车轮对的动力学稳定性问题。 澳大利亚F.Xia和丹麦工业大学H.Tme研究了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的动力学问题,其主要特点是考虑了楔块二维干摩擦特性(以前均简化为一维问题),计算出了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的线性和非线性临界速度分别为102.6km凡和73.8km凡。计算结果说明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呈现浑沌运动。 澳大利亚Y.Q.Sun等强调在货车蛇行运动稳定性计算中考虑轨道离散支承模型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考虑粘弹性轨道模型计算得出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要低于不考虑轨道模型(即“刚性”轨道)之值,一般低10%以下。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工作早在2年前已由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完成[:,引。他们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方法求解车辆临界速度,其结果是,采用中国的铁路参数,车辆临界速度差异在8%以下(考虑实际轨道弹性结构时临界速度更低),结果是类似的。该项研究结果对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计算方法(不考虑轨道结构弹性)中车辆临界速度的计算提出了质疑。因为经典方法会过高地估计车辆运行稳定性,因而是偏于危险的。 德国DLR的J.Arn01d等探讨了考虑车轮弹性对铁道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认为轮对结构弹性会导致较刚性轮对更大的横向振幅,因而也会影响到整车的运行性能。 波兰华沙技术大学K.noinski等认为,考虑铁道车辆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稳定性是必要的。而在此之前人们研究车辆运动稳定性问题一般是针对直线轨道上车辆自激振动横向稳定性,曲线轨道(半径及超高等)被认为是一种外界激扰源而抑制了自激振动,因此该文必将引起一定争论。 德国G.Schupp从理论上讨论了机械系统数值分叉分析方法在铁道车辆运动稳定性中的应用可能性。3.2国外应用情况 纽约地铁l 080节新车厢,每年补充200节新车厢;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重载货物列车数千辆;美英国道比AEA铁路技术公司J.R.Evans等针对近年来英国铁路愈来愈严重的轮轨滚动接触疲劳(RCF)问题,从车辆动力学角度分析RCF产生的原因及防止途径。首先开展了准静态曲线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车辆悬挂设计、轮轨踏面、润滑及车速等因素对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关系;其次,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这更有助于确定引起RCF的接触条件,并可分析轨道几何不平顺对RCF的影响。 南非SPOORNET的R.Frohling等从理论分析和运用经验方面介绍了大轴重(30t)条件下车轮踏面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问题。该项研究主要是结合在瑞典运营的新型货车UNO所出现的车轮磨耗严重及踏面剥离损伤问题而开展的理论分析工作,最后提出了对车轮型面重新设计的方案。 此外,法国J.B.Ayabse和H.C1\011et对半赫兹条件下轮轨接触斑的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英国I.Persson等采用遗传算法对铁路车轮型面进行了优化,并认为该方法可以用于钢轨断面优化及轮轨型面匹配研究。4 车辆系统动力学其他领域研究进展 在本届国际会议上尚有其他一些与车辆系统动力学相关的论文进行了宣读、交流,主要包括车辆悬挂(主动)、弓网动力学及车辆空气动力学等几个方面。相对而言,这些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但也展示了铁路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些新问题。4.1 车辆悬挂 日本M.Adac山为了同时提高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和运动稳定性,在车辆二系悬挂中增加了辅助弹簧(横向弹簧),采用VA朋PIRE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显示,该措施可以减小高速曲线通过时车体稳态横向加速度。 中国西南交通大学邬平波等采用柔性车体模型并 考虑半主动悬挂研究了客车的动力学响应。车体模型考虑了一阶垂弯、一阶横弯和一阶扭转模态,车辆其他部件仍视为刚体。计算比较了刚体和柔性车体模型下车体的垂向、横向平稳性指标,并利用滚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半主动悬挂试验。 日本H.nunashima等试图采用二系主动悬挂来改善A(>T(自动轨道运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采用Ho控制理论实现横向力的主动控制,仿真结果显示A(订车辆乘坐舒适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4.2 弓网动力学 瑞典P.Harell等针对多受电弓受流情形,研究了接触网区段叠合(图8)对弓网动力学的影响,此项研究此前未见报道。接触网叠合区 意大利S.Bru山等讨论了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中频、高频动态相互作用,主要分析了弓网接触力与离线之间的关系、吊杆对接触力的影响以及接触导线不规则磨耗的成因等问题。4.3 空气动力学 意大利F.Cheli等采用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给定风场下作用于铁道车辆车体上的空气动载荷及其相应的车辆响应。 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M.Suzuh等采用运行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车辆振动与空气动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以及减轻空气动力所导致的附加振动的对策。5 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近2年来国际上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显著,特别是在提高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和解决车辆微道相互作用实际问题等方面研究十分活跃,研究出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结合这些研究进展,笔者认为今后在以下方面将会引国际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翟婉明起普遍关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1)随着列车向快速化及高速化方向发展,综合解决车辆直线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的方法、途径和技术措施将会继续成为广大铁路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 (2)主动控制技术是改进铁路机车车辆运行品质的有效方法,在铁路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铁路运输与航空、公路运输竞争的进一步激化,不断提高列车运营速度并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已成为现代铁路追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便是采用先进的主动控制技术。因此,这一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3)轮轨接触理论研究已日臻完善,而轮轨运输系统中由于轮轨滚动接触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轮轨系统动力学(车辆做道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如轮轨不规则磨耗、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必将成为本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解决不规则的轮轨磨耗难题,需要发展同时考虑车辆俄道高频相互作用和损伤机制的综合模型。 (4)车辆微道相互作用研究已越来越能反映铁路中的各种实际因素,今后将进一步走向实际工程应用,如高速(快速)铁路桥头过渡段轨道设计、大轴重货车对线路的动力作用研究、轮轨磨损及轨道沉陷预测、车辆榇道动态相互作用脱轨研究及安全评判标准确定等。 (5)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特别是通过隧道时)空气动力效应对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进一步改善乘坐舒适性(包括降低噪声)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6)动力学仿真技术已在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极大效用。各种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日益成熟。我国应注意这一趋势,组织开发各种大型通用动力学软件,为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优化提供科学工具。与此同时,必须重视仿真软件的试验验证,只有经过广泛验证的软件才能用于指导生产实际。

地铁车辆专业论文主题选择

关于地,,铁方面的, 。我。给你,。吧

毕业 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后期也完成不了。那么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择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铁路毕业论文题目

1、铁路客运高峰期常态化运输组织 方法 分析

2、铁路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效率的分析与对策

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探讨

5、针对铁路煤炭高效运输的策略探讨

6、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制探究实践

7、论我国铁路运输成本优化的改革思路

8、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9、现代铁路货物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策略研究

10、铁路调度运输组织效率探讨及对策

11、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

12、关于市场导向型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思考

13、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派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5、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

16、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

17、试论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18、从95306网站看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19、论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20、铁路列车乘务人员用餐及工作条件问题研究

21、关于铁路旅客运输晚点赔偿的问题研究

22、铁路运输领域内物联网的应用探析

23、铁路旅客安检系统现状及发展研究

24、基于铁路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2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策略的思考

26、地铁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27、铁路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8、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9、铁路行包运输运能分配方案研究

30、铁路运输散堆装货物特性及分类

31、地铁列车追踪运行的节能控制与分析

32、城轨交通乘务任务 配对 的集合分割模型及算法

33、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34、地铁运行过程中车门控制的安全性研究

35、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36、地铁供电系统日常运行要点

37、铁路客运乘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8、地铁车辆正线运行客室噪声

39、关于对动车组乘务服务员收入分配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40、旅客列车乘务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扶梯的运行方式对地铁乘客疏散的影响

42、高铁动车组乘务人员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

43、地铁车辆运行工况对轴箱轴承寿命的影响

44、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远程诊断技术

45、地铁运行下环境隔振 措施 研究

46、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技术

47、临时加开列车的乘务工作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

48、铁路客站安检高清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49、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50、基于WLAN的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论文题目

1、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的空间耦合振动及其环境振动

2、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结构静动力行为研究

3、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预测与评估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型式选择研究

5、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7、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制动系统仿真程序设计

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仿真研究

9、快速公交(BRT)在我国大城市的应用研究

10、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11、采用独立车轮的直线电机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12、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桥耦合振动仿真研究

1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比较研究

14、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结构设计及动力学性能分析

15、基于ADAMS的悬挂式单轨车辆悬挂参数优化和侧风影响研究

16、城市轨道列车电力牵引系统设计及仿真

17、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车辆选型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1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轮监测系统设计与算法研究

19、上海地铁维保公司轨道交通车辆RAMS管理研究

20、面向轨道交通的灵活型接驳公交站点选址研究

21、路面单导向轨胶轮式车辆动力学研究

22、基于轻量化与模块化的铝合金车体结构设计

23、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方案与过程管理优化

24、跨座式城市单轨车辆轮胎磨损特性研究

25、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零部件参数化设计研究

2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制动关键部件热疲劳仿真研究

27、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可靠性建模及仿真研究

2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关键系统故障分类算法研究及诊断系统开发

29、基于图像处理的制动盘裂纹检测系统研究

3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称重调载试验系统研究与设计

31、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立体空间模式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受流稳定性研究

3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负载阻力模拟系统研究

34、城市轨道车辆运行节能方法优化研究

35、基于关键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购项目 时间管理 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单部件维修策略及鲁棒优化研究

37、轨道交通车辆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

38、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联络线设置方法研究

39、基于阻力加载系统的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研究

4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综合性能分析与研究

41、基于频率切片小波变换的轨道交通轮轨振动信号分析

42、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装置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及检测设备研制

43、基于可靠性分析的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维修周期研究

44、基于信息融合的列车悬挂系统故障分离研究与列车安全评价

45、城市轨道车辆电气制动能量建模及分析

46、铰接式城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47、中央导向胶轮路轨车辆动力学研究

48、基于CAN总线的城轨车辆牵引控制的应用研究

49、120km/h A型 地铁转向架低动力作用研究

5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型评价体系研究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题目整理

1、铁路保价运输营销及理赔管理分析体系研究

2、基于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的铁路物流优化管理问题研究

3、铁路运输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变革探析

4、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

5、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关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7、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8、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效益

9、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

10、浅谈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 财务管理 的影响

11、优化铁路非运输企业机构编制管理的思考

12、试析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3、关于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4、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15、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16、铁路运输企业改进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17、新形势下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运输收入预算管理的思考

18、从我国铁路运输产品的公共性谈及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9、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管理改革趋向

20、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初探

21、解析应用管理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意义

22、煤炭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23、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4、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应收债权管理的路径思考

25、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26、渝涪新建铁路二线工程线运输组织与既有线运输组织的协调管理分析

27、高速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风险和对策研究

28、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思考

29、浅议铁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策略

30、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31、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32、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及其税务优化管理--以H铁路局为例

33、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委托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4、铁路运输管理中如何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35、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定价方法与策略研究--基于收益管理理论分析

36、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物流运输经济管理

37、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38、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探索

40、铁路运输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4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42、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

43、浅论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铁路运输行业为例

45、城际铁路公司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

46、铁路企业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探讨

47、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

48、试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49、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50、新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交通运输论文题目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2)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2)

★ 交通运输本科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交通运输的毕业论文

★ 大学本科交通运输毕业论文

★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专科生的毕业论文(2)

车辆技术检查毕业论文

1.专业定位 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明确 专业定位准确, 办学思路明确 广州市政府已将汽车制造作为本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总的年产量确定为 150万辆,并正在建设以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每年将给广州市带来3000亿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汽车消费中,买车的钱约占汽车消费的1/3,而汽车服务要占到汽车消费的2/3,维修汽车将是今后市民的主要消费对象,汽车服务已经不再是厂家售后服务的概念,它集合了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零配件、汽车“4位一体”的售后服务、汽车维修、汽车中介、汽车美容和防护、汽车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的社会大系统。 广州市每年总共向社会提供约 2000个大专层次专门技术人才,而在广州市,与汽车相关的从业人员将超过100万。我校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定位在培养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门技术人才上,使毕业的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够从事汽车销售、汽车营运及汽车企业管理工作。 本专业始终把服务于广东省汽车工业及其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市场需求及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并实践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技能与素质训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紧密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本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办成全国示范性专业。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 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本专业根据《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十五”规划》 ,结合汽车服务和汽车产品市场的发展与竞争的趋势,制定了本专业的“十五发展规划” 。到了 2005年将新增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并计划于2007年成立车辆工程系,届时汽车专业发展到6 ~ 8个 。到2006年,上述的三个汽车专业将 招生200~240人、在校生将达360人,其中 本专业 的在校生将达195人。 建设与完善现有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本专业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训室和系列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现在主要有人才引入机制、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年度考核制度、严谨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竞赛制度等,以保证目标规划的顺利进行。 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即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动手能力,又熟悉汽车销售、汽车营运及其企业管理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工科大专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现代汽车技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具有一定的通用机械设计与维修能力、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能力、汽车销售能力和汽运企业管理能力,并将获得中级汽车修理工证书。 根据培养目标,毕业生应有的 知识结构是: 1 )掌握工科大专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本专业知识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掌握与现代汽车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

汽车检测是指为了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是否达到标准或工作能力是否正常而进行的检查和测量。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汽车检测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国内汽车检测技术概况

[摘 要]本文通过了解我国国内汽车检测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介绍了我国一些先进前沿的汽车检测技术,阐述了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针对我国汽车检测技术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具体发展形势,提出了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汽车检测;检测技术;国内现状;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914X(2015)03-0056-01

1.汽车检测的概念

汽车检测是指为了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是否达到标准或工作能力是否正常而进行的检查和测量。汽车检测技术则是指在汽车检测这一过程中所有与之相关的检测硬件和检测软件的研发和使用技术。

2.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

安全环保检测

安全环保检测主要是针对汽车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这种检测又分为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检测。该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车辆是否具备符合要求的外观容貌以及良好的安全性能,同时对汽车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有效控制。在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对汽车建立安全监控体系,确保汽车能高效、安全和低污染的运行。

综合性能检测

综合性能检测是指对汽车的综合性能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测。该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汽车是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可靠性、安全性、噪声污染性以及排气净化性。该检测主要针对汽车的故障及其原因或隐患部位实行质量监督和检测,从而建立汽车质量监控体系,来达到该检测技术的目的。

3.国内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

国内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60年代,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当时的汽车维修需要,我国交通部门研究和开发了发动机汽缸漏气量检测仪以及点火正时灯等一些基本的检测仪器。

(2)20世纪70年代,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进入发力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汽车生产技术以及人们汽车使用率的飞速增长,我国交通部门开始进入大力发展汽车检测技术的阶段。汽车检测的仪器设备增多,检测项目增多,检测标准和规则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建立了汽车性能综合检验台。

(3)20世纪80年代,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因此,对汽车检测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涨。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因此进入其发展的蓬勃向上时期。

(4)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已经发展相对成熟。迈入90年代后,我国汽车检测技术从其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生产都有了自身的一套运作体系。90年代是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高潮时期。虽然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与外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我国汽车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吸收借鉴完善自己,保证自身良好的发展态势,努力为其创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前沿的汽车检测技术

(1)虚拟仪器检测技术

虚拟仪器检测技术是指通过自由增减测试系统配置,利用系统配置单元器件,按照每一个项目测试的要求标准,可以直观和有效的得出监测结果,从而提高测试技术的效率。

(2)将GPS技术与车辆检测相结合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了能够接受卫星定位信号的GPS系统,将其与汽车检测技术系统相结合,从而达到快捷有效的检测过程。

(3)利用汽车四轮定位进行检测

四轮定位仪主要是依据车轮定位得到检测数据,它利用图像显示并记录汽车四轮的运作情况,与汽车检测数据结果分析相结合,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4.国内汽车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汽车检测站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行政干预问题

在我国,安全检测是由公安部门来建立管理的。因此我国的综合性能检测站都由交通部门直接建立并管理或者由地方企业建立但仍由交通部门管理。这种行政管理形式,往往造成了检测结果的不真实、检测过程的不规范或者检测项目不完善的情况,甚至是伪造一些监测数据。

我国汽车检测存在重复检测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权对汽车进行检测的机构至少有三种,即安检站、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站以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这三个机构又分别归隶属于公安、环保、和交通管理部门。这些部门从各自的职能要求出发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测,容易造成车辆的重复检查,在加大汽车检测工作量的同时,给车主也带来不便。

检测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进口汽车检测标准体系主要依赖于外国检测标准,因此针对我国汽车具体发展情况,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例如,我国目前的技术可以对车辆的正面、侧面、追尾等事故进行检测,但对侧面碰撞、追尾碰撞等事故却缺乏相关的检测标准。这也急需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完善。

我国汽车检测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我国的汽车检测人员的专业检测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检测人员本身缺乏基本的汽车知识,检测操作不规范,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不够,不能很好的判断汽车是否达到检测标准。另一方面,我国汽车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不够,一些检测人员故意抬高检测收费标准,为了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甚至为一些没有达到标准的车辆伪造数据。这些都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个人因素,也不利于我国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5.解决国内汽车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有效 措施

汽车检测技术基础实现规范化

在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汽车检测的硬件技术一直以来都比汽车检测技术中的软件技术更受重视。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对一些基础性技术研究的忽略。因此,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与硬件配套的软件检测技术的完善和提高。这方面主要做到三点:一,制定并完善汽车检测项目的限值标准和检测 方法 ;二,完善汽车技术状况检测的评定细则,将全国各地的检测要求和具 体操 作技术进行统一和规范化;三,严格执行综合性能检测站对大型检测设备的认证规则,确保综合性能检测站有能力胜任并履行其检测职责。

汽车检测设备实现智能化

虽然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以及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与国外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汽车检测设备正积极学习并通过进口一些外国先进检测设备来提高并完善我国汽车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使检测设备具有专家检测和诊断系统以及智能化的功能,可以在较短时间较快较准确的对汽车状况进行检测,并诊断出汽车发生故障的部位以及故障原因,从而让维修人员能够迅速解除故障。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汽车检测管理实现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和 网络技术 的飞速发展,我国各个行业都在逐步实现其管理的网络化,汽车检测行业也不例外。目前,虽然我国的部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检测,但计算机监控系统并不完善,而且各个检测站之间采用的计算机检测方式也都一致。为了逐步实现我国汽车检测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我国汽车检测应该积极推进其管理的网络化。

6.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检测技术也必须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为了使汽车维修人员的工作越来越轻松,提高汽车检测结果准确性,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汽车检测技术的完善和提高有利于我国交通事业以及环保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参考文献

[1] 初君浩;浅析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4(08)25.

[2] 王洪亮;汽车检测技术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12)15.

作者简介

张彦(1975-)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助理工程师,大学学历, 毕业 于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车辆检测、维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汽车检测技术论文

我给你发了全文不知怎么不让发。

基于可拓理论的汽车检测设备选型评价研究 摘要】针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选型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基于可拓理论的检测设备选型方案的评价方法,即 以规范性、经济性、技术性、服务性、节能环保性、人机关系等要素为检测设备选型的评价准则体系,利用专家经验建 立期望选型方案的物元模型和备选方案的物元模型,从而通过可拓关联度直接评价选型方案的优劣。试验表明,基 于可拓理论的综合性能检测设备选型方法可有效评价选型方案的优劣。 主题词:汽车检测设备选型可拓理论 1前言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种类繁多,不同厂家制 造的同一种检测设备在结构、质量、测量精度、价 格、寿命、可靠性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甚至在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操作难易程 度、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致使检测 设备的选型较困难。目前,设备选型有模糊综合评 价法和灰色关联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不足。 模糊评价法是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模糊信息精确化过程中会导致数据丢失信息[1,2];灰 色评价法是解决信息缺乏评价问题的有效手段,但 在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时,不同的无量纲化处理 方法将直接影响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最小值和 最大值[3,4]。另外,检测设备选型往往存在相互矛盾 和不相容情况,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直接解决。针对 汽车检测设备选型多目标决策的特点,提出基于可 拓理论的检测设备选型方案评价方法,从检测需求 出发,以适用、规范、经济、技术、服务、节能环保、人 机关系为评价准则体系,以专家经验建立备选选型 方案的物元模型和期望选型方案的物元模型,引入 关联函数,通过可拓关联度直接评价选型方案的优 劣[5~7]。 2设备选型准则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选型评价准则体系由7 项要素组成,分别是适用性、规范性、经济性、技术 性、服务性、节能环保及人机关系。 2.1适用性 适用性是评价检测设备与检测需求符合程度 的指标。检测车辆的数量、车型结构与技术构成、行 车条件与环境等是检测需求的组成要素,应根据检 测需求确定检测设备[8~10]。同时充分考虑各环节、各 阶段设备的合理配套,保证各设备检测容量的相互 平衡,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检测流程中各环节间的合 理衔接,保证检测高效进行。 2.2规范性 规范性是评价检测设备是否符合行业标准的 指标,即设备是否为正规产品,是否有型式认定号 及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号,提供的检测方法与国家 及行业的现有规范与标准是否一致,检测参数、检 测精度是否达到有关规范与标准的要求。 2.3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设备购置费用和使用过程的总费 用,其中使用过程的总费用包括设备使用前、使用 中及报废后的费用。 投入使用前支出的费用:为了设备的运行而进 行的早期投入,如相关人员的聘请和培训,设备的 报装、标定、认证等。 运行保养费用:设备正常运转期间,除工时费、 能耗外发生的与该台设备有关的费用,如设备保养 和小修费用等。 报废剩余价值:设备报废后的残余价值。 2.4技术性 技术性是指设备以高新技术和专利技术为基 础的检测效率、可靠性、制造工艺、维修性等。 检测效率:检测效率直接影响汽车综合性能检 测线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检车数量。尽管不同的检测 项目需要的检测时间主要与项目的类别有关,但同 一项目用不同型号的检测设备所花费的时间有较 大差异。 可靠性:一是指设备能够持续稳定工作,故障 率低;二是指设备的性能好、精度高,保证检测数据 准确。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保证设备使用可靠性的 重要前提,它反映和衡量了生产厂家的技术和管理 水平。 维修性: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要求设备的 故障能够在现场处理,这就要求设备拆装方便,零 配件供应可靠且互换性好,同时应有为特殊部位设 计的专修工具等。 2.5服务性 服务性是评价设备的供货、运输和相应售后服 务的指标。 供货或到货周期:原则上周期越短越好。 运输方式及要求: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及有无 特殊要求等,所承担的费用及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 不同。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包括专业技术及操作培 训、零配件的供应、技术检测及设备维修保养等。 2.6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 保性指标。 能源消耗:指其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消耗。通 常是以设备单位使用时间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选 购的设备必须要符合国家《节约能源法》规定的各 项标准要求。 环保性:指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 频率和有害物排放等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 2.7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是指设备运行中的操作安全性、操作 舒适性和配套人数等评价指标。 操作安全性:指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完善程度。 操作舒适性:良好的操作条件主要指要有舒适 的乘坐空间、较好的视野和通风条件。 配套人数:反映设备的操作性和自动化程度。 3汽车检测设备选型决策模型 汽车检测设备选型是多目标、多判断的系统评 价。根据设备选型准则确定决策模型的三层递阶结 构如图1所示。第1层是目标层,选出最佳设备;第 2层是评价指标层,由设备选型准则的7个原则组 成;第3层是同种类检测设备的不同型号的n台预 选设备组成的方案层。 值,这三者称为物元的三要素。 物元把事物、特征和量值放在一个统一体中考 虑,即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量,又要考虑质。同 时,物元中的事物有内部结构,物元三要素的变化 和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使物元产生变化,从而使物 元成为描述事物可变性的基本工具。 一个事物可以有多个特征,设R=(N,c,v)是一 个多维物元,C=[c1,c2,…,cn]是特征向量,V=[v1,v2, …,vn]是特征向量C的量值,则多维物元定义为: 5实例 某企业选用制动试验台,备选方案根据不同的 型号来编号,分别记作F1、F2、F3、F4、F5。根据设备选 型评价指标确定适用性、规范性、经济性、技术性、 服务性、节能环保、人机关系为特征集,特征量值如 表1所列。 大小顺序确定选型方案优劣的排序。 假设特征值权重ωj=<60,100>=1/7(j=1,2,…, 7),由式(8)得关联度评价结果为λ1=0.315 1,λ2= 2.531 6,λ3=-0.376 1,λ4=-0.157 8。这时方案的最 优顺序为:方案2、方案1、方案4、方案3,即方案2 为最佳方案。 在相同的权重前提下,根据表1中的特征量值 分别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法对方案进 行最优排序。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最优顺序为方案2、 方案3、方案1、方案4,灰色关联法的最优顺序为方 案2、方案1、方案4、方案3,即所得最佳决策结果 与可拓评价一致,但方案的优劣顺序不完全相同。 6结束语 根据企业设备选型原则,结合汽车综合性能检 测项目要求和生产厂家情况,建立了检测设备选型 评价准则体系模型。利用可拓理论能够解决不相容 矛盾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可拓理论的设备选型评价 方法。实例证明,借助可拓理论来评价汽车检测设备 选型方案的优劣是有效的,为方案决策提供了符合 实际的方法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梁保松,曹殿立.模糊数学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任军,李建.模糊综合评判在公路客运线路规划评价中的 应用.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83~86. 3屈福政,费烨.复杂机械方案多属性灰色模糊优选模型及 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45(2):201~205. 4宋涛.灰色理论在方案优化选择中的应用.山东建筑工程 学院学报,2006,21(3):262~266. 5蔡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科学探索报,1983(1):83~97. 6谢云臣,赵英才.发动机连杆工艺设备选型的可拓评价研 究.汽车技术,2007(4):37~40. 7陈广宇.可拓评价方法在技术创新项目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5):65~71. 8徐双应.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选型准则与模型.长安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81~83. 9 GB/T 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 10 GB 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11蔡文.可拓学概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76~ 84. 12谢永臣.设备可拓更新理论及方法研究:[博士论文].长 春:吉林大学,20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