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杜丽娘和林黛玉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4-07-02 00:17:24

杜丽娘和林黛玉论文答辩

崔莺莺和杜丽娘、林黛玉无疑地是我国文学史上三个清丽夭娇、彪炳千古的 女性艺术形象,她们都是非常美丽多情的少女,都有高深的文艺修养。崔莺莺和林黛玉能诗善文,杜丽娘擅长丹青,能自描一幅令人倾倒的真容。更为重要的是,她们都在爱情问题上悖逆封建礼教,成为反抗礼教压迫的妇女的艺术典型。我们在阅读作品时并不感觉到这三个人物有什么雷同之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家刻划了她们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写出了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和因地位、出身、教养等条件不同而性格迥异的“这一个”特定的典型。 杜丽娘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形象,她的爱情象一首梦幻曲,只有在睡梦中 才享有柔蜜甜美的爱情,一回到现实世界,除了道貌岸然的父亲杜宝和迂腐酸臭的六十多岁老秀才陈最良之外,她从没有接触过异性。壮丽娘不象林黛玉那样,死于爱情的被扼杀,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这个形象是对中国封建禁欲主义有力的揭露,是对明代严酷的礼教统治的激烈反叛。 林黛玉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弱女,由于存在着叛逆的思想意识,鄙夷“仕途经 济”那一套,尤其是她和贾宝玉那叛逆的爱情,使她与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她常常存在不可名状的压抑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具有一种不和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自许的品格和多愁善感的情性,这种性格特质和她自身所处的环境、地位、出身、教养是紧密相关的。 崔莺莺和杜丽娘、林黛玉一样,也渴望自由幸福的爱情,高深的文学素养使 她同样具备一种女诗人的多愁善感的气质。但是,崔莺莺有别于杜、林二人,她的出身比杜、林二人高贵显赫得多,她不象太守的女儿杜丽娘那样象一只金丝雀似的被拘禁在家庭的樊笼里,也不象孤凄无援的林黛玉那样得天独厚可以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中和贾宝王厮爱厮亲。显赫的门第,相国小姐的地位,高深的封建文化修养,已经和郑恒定了亲的特殊身份,这一切都使她在爱情的道路上起步维艰。她一方面热烈追求爱情,另方面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此,她有“乖性儿”和“假意儿”,既撒娇,又撒野,这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深沉曲折、迟疑反复的性格非常突出。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特点杜丽娘对自然、自由、 爱的强烈的精神渴望, 与挣扎在重重围墙内,无以解脱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 冲突;即柔而不顺,决不妥协的个性逐渐苏醒,使她在众多女性形象中焕发出了 迷人的光彩。她的身上既集中了当时女性的集体特征,温柔、纯净、美丽、恬淡, 又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执着、坚定、勇敢,恰似一朵艳丽、柔弱的小花,却顽 强而自豪地要在岩缝中绽放。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性格完全相反的两类人望采纳,谢谢!

我国有关于男女爱情的三大名著,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张生,到昆曲名剧《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柳生,再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是把男女间的爱情提升到了令人向往的“至情”上。小说中的主角都因为“至情”,而能从渺小的“自我”升华到“大我” (即自身的幸福源自二人世界的“大我”),最终达到愿意为所爱之人牺牲生命的“无我”。所以这三部书能脍炙人口,流芳百世。文学是时代的镜子,折射出那一时代的光辉。只要有文学,就有爱情的故事。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封建社会不同阶段的叛逆女性典型形象,分别处于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因此从她们身上恰好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妇女生活。由于各历史阶段的婚姻制度、社会状况不同,她们反抗的出发点、反抗的深度和广度,斗争的方式及结果都不尽相同,这种差异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崔莺莺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追求爱情幸福和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崔莺莺的母亲在官至相国的丈夫死后,为了挽救相府厄运,维护家世利益,执意要把女儿嫁给郑尚书的儿子,以借联姻的关系巩固与加强崔府的势力。崔莺莺却违抗母命,对才貌双全的张生一见钟情,以私情结合来反抗封建礼教,越过了高门贵族与布衣寒士之间的森严界限。从产生《西厢记》的元初到晚明,时间过了三百年,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厉害,杜丽娘的处境比崔莺莺更为难堪。在太守府官衙住了三年,竟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因此杜丽娘为追求个性解教、个性自由的斗争也就更为艰苦了。为情而死,为情复生。对于杜丽娘来说,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开始。爱情在她的身上,不仅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甚至超越了生死的界限。通过杜丽娘为追求爱情幸福"梦而死"、"死而生"充满奇情异彩的浪漫故事,曲折地表现了那一时代的特征,更突出了人性与理学、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概括了那一时代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的艰苦性。崔莺莺、杜丽娘,经过波澜曲折的斗争,最终与意中人结为秦晋,正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封建礼教牢固地统治着人们头脑的封建社会里,爱情胜利的本身,就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然而处于行将崩溃的封建社会末日的林黛玉却是以爱的悲剧结束。这个悲剧绝非林黛玉个人的悲剧,实质上反映了当时所存在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和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与封建人生道路的尖锐矛盾。林黛玉是封建社会妇女们苦痛的总结,也是新女性的萌芽。出身于"清贵之家",寄居贾府的林黛玉,她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规定的生活道路,要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重个性。她与宝玉的爱情不同于崔莺莺的"一见钟情",也不同于杜丽娘的"美梦成真",而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一致叛逆性格基础上的"志同道合",与历来作品中所描写的"佳人才子"式的爱情有着本质区别。它没有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奉旨完婚、夫荣妻贵的大团圆式的结局。宝黛爱情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然而势单力薄,孤立无援的林黛玉,在现存的桎梏未打破,在充满污秽肮脏的土地上,新的萌芽怎能开放出鲜艳的花朵?始终不愿向封建势力妥协的林黛玉,最后只有以泣血焚稿结束自己的一生向黑暗的封建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不仅在因为封建社会叛逆者方面是一脉相承,"先赴后继",而且在其青春萌动,理想觉醒之初,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后者无一不受前者的启发与影响。《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游园惊梦一出中曾为《西厢记》崔张的"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所感动,继而梦寐以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更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极力称赞《西厢记》"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当她听到《牡丹亭》游园一出时,从"住步侧耳细听",到"不觉点头自叹",继而"不觉心动神摇"、"如痴如醉",最后"心痛神痴,眼中落泪"。从崔莺莺到杜丽娘再到林黛玉,生动展现了从元到明再到清五百年间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生活、命运及追求解放、大胆抗争叛逆女性的发展规迹,时代印记,成为文学宝库中璀灿夺目的艺术明珠。好的请采纳。。。谢谢

同:都重情,敢于冲破束缚。异:杜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型,是不计后果的卡门作风;林的心病过重,可以说是吊死在自己编织的心结上。

关于林黛玉的论文答辩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 竟气得昏厥过去。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其次,林黛玉常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的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要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任情率性,清高孤傲,单纯坦诚,执著地迫求自主的人格和美好的人生理想。可惜红颜薄命,情路坎坷,她的自尊叛逆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终以悲剧收场。本文将从林黛玉的气质个性、性格成因以及她的悲剧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简析。

关键词 :林黛玉;人物形象;悲剧意义

引言

在《红楼梦》中,薛、史、林三位是描写较多的角色,其中林黛玉的个性使她从大观园的众姐妹中脱颖而出,“潇湘妃子”表现了曹雪芹想要描绘的不食尘世烟火、跳出人世间的仙子形象,又把竹子安排在潇湘馆以衬黛玉之品格。如此精心安排,黛玉的一生却以悲剧收场,这不得不让我们有所思考:林黛玉的魅力从何而来?她的悲剧又有什么意义?

1.气质个性

容颜娇美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曹雪芹呈现的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娇俏柔弱,惹人怜爱。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风流,娇美动人,即使是自小混在胭脂粉里的宝玉也动了情。作者借凤姐的赞扬和宝玉动情的痴态,侧面描绘了她天仙似的美貌,使得多少后人对林妹妹心驰神往。

才华出众

黛玉的诗才不只是《红楼梦》众人知道,所有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为之倾倒。

《红楼梦》动用大量笔墨、创造了大量诗词来显示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在贵妃省亲时,借元春对黛玉替宝玉所作的诗的另眼相看,侧面体现黛玉的才华在园中姐妹的超然地位。她触景生情所作的《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佳作,一一体现了她的多愁善感和高超的诗才。而且黛玉写诗往往是“一挥而就”。写诗时她信手拈来之作总能引来喝彩,这衬托出了她的才思敏捷,且高于大观园中众才女,也可见她积淀之深。黛玉的诗并不局限于伤春悲秋, 还会写出像“毫端蕴秀临霜写, 口齿噙香对月吟”这样潇洒的,像“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种富于哲学意味的诗;也有“铁甲长戈死未忘”“驰城逐堑势狰狞”的铮铮之意, 也有“盛世无饥馁, 何需耕织忙”这样颂圣的。这些诗反映了她性格的多面性,使形象更立体,也表现了她能够驾驭多种题材的强大能力更可以从诗中看出她所具备的不屈服于世俗的傲骨。因为这些,红学家赞她“才、情、性三者具备”,是一个作品既有质量又有数量更有性情的诗人。

清高孤傲

林黛玉被许多人认为尖酸刻薄,实际上这只是她率真、不做作的表现。她不像赵姨娘一样,为了寻求在贾府中的一席之地,违背自己的本性,最后连自己的女儿也瞧不起她了。她也瞧不起刘姥姥,将其称为“母蝗虫”,并不是因为对方身份低微,而是因为刘姥姥为了巴结贾府作践自己以逗趣取乐。她自尊自重,也尊重别人,所以对于香菱的请教,她能热枕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她给香菱耐心地讲解诗的做法以及要求,她还将自己珍藏的诗集借给香菱,为她挑选出阅读篇目,乃至帮她批改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对香菱尚可如此,可见她的孤傲并不绝对。在元妃省亲时,她奉旨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应景,显示了她的洁身自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更反映了她对地主阶级的大胆叛逆思想。

多愁善感

初入贾府,林黛玉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她明白虽然自己作为贾母的外孙女,可以得到她的“呵护”,但毕竟不是其“孙女”,自己不可能享受到作为贾府人员的各种待遇,自己的生活是寄人篱下的。在生活琐事中,林黛玉能够用敏感的心去洞察人情世故,但面对各种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也只能自哀自叹。在爱情中,宝钗和宝玉的“金玉之说”使敏感的她更感威胁,一次次耍小性子也是为了试探对方的真心。后来贾府的一系列变故、封建家长们的一系列手段对她身心造成的伤害因敏感而多愁的性格放大得更大,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她最终加重病情,吐血而亡。

2.性格成因

黛玉的美貌是她的先天优势,她的气质是后天培养的。首先,她的才华来自于父母对她的教养。林家因为“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且“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命中无子”,对唯一的后代黛玉“爱之如掌上明珠”,“使她识几个字”,“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充男孩养的办法让黛玉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也是她才华出众的原因。且年幼丧母,先生可以教他读书,却无法传播封建礼教,这样让她的思想与一般传统女性有所不同,她不顺从于封建思想,她要叛逆,要争取自由。

黛玉的清高是从父亲林如海那耳濡目染来的。林如海的身份是前科的探花,生前又是巡盐御史,林家更是书香世家,他的嫡妻是贾家人,但林如海与贾家的接触并不亲密。可见他对贾府的腐败奢靡是不屑的,他是清高的。黛玉作为他的女儿,对金银之物需要却并不上心。孤傲则来源于从小被捧在掌心上的她对逢源别人的不屑。另外,她对宝玉一心一意,宝玉虽对她也有情有义,但宝玉对众女儿是博爱的,黛玉的孤傲不失为小女儿吃醋的表现。

黛玉也是自卑的。从掌上明珠到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是“外孙女”不是“正主儿”,背后缺少家族的支持,这些都是她自卑的根源。她将自己寄托在与宝玉的“木石情缘”上,这一寄托又被更让大家看好的“金玉良缘”打破。她的自卑使她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她的敏感又让她多愁,注定了最后的'悲剧。

3.悲剧意义

林黛玉的悲剧是注定的,这一点从全文开篇的“还泪之说”便可以看出。作为封建体制下的贵族小姐,她的思想中却很少有封建的色彩。她的思想行为与她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自然逃不了被环境吞没的悲剧。黛玉象征了封建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她的死是用最决绝的方法来证明她与封建制度抗争的意志。她是封建家族文化的叛逆者和牺牲者,也代表了女性摆脱封建束缚的自我意识的开始。贾府的衰败意味着封建体制的没落,也意味着新时代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红楼梦》曹雪芹著

[2] 王瑜. 林黛玉形象摭谈

[3] 黄锦群.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现代解读

[4] 田爱兴.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5] 龙朔. 浅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

陈诺楠(― )女,浙江杭州,本科,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潘文彬(― )男,浙江杭州,硕士,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教师,职称: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

试论林黛玉的爱情世界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要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在这奇缘的牵引下,与贾宝玉相识、相知、相恋,任由情感的浪潮将自己淹没。综观她的前世今生皆为一个情字:从前世的绛珠仙子还泪报恩,下凡于世,到今世在自家私塾也“不与今日女子相同”,再至后来与宝玉相爱的她,更是一往情深且至死不渝,她对于情的痴可谓世间难得。可以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林黛玉的存在。

人生若只如初见

因情而生的黛玉,亦为情而活。可以说黛玉在贾府生活下去的勇气就是对爱情的憧憬与追求。回顾两人情感之路,其实宝玉和黛玉的关系是在儿童伴侣的日常生活中深植起来的。年幼的他们同枕而憩、抓痒说笑、坦然闲谈、天真无邪、两小无猜,无任何做作之处。正当两个孩子昼则同行同止、夜则同止同息,如胶似漆时,不想忽然来了个薛宝钗,而且她还有一个金锁,而宝玉有一块玉,正应了“金玉良缘”的征兆。也就有了黛玉看见宝玉在宝钗房中鉴赏金锁时,说的一句“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其潜台词是说“既有了我,为什么又来一个宝钗呢?”黛玉的“小性儿”便从这里萌芽了:别人劝宝玉不吃冷酒,黛玉感到你为什么先前不听我的劝告呢?别人分宫花给各位姑娘,她感到大家挑剩的才轮到我。宝玉身上悬挂的荷包被小厮们尽行解去,她误以为连自己送的也随意给了别人,又开始变恼。后见宝玉戴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时,她又愧又低头不语。愧的是用小心眼揣度误会了你;气的是你为什么不早说明,让自己失态。而宝玉此时也是委屈得恼了“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得给我东西……”黛玉也是越发声噎气堵,矜持转而为羞愧,转而为恼怒,种种纠结转为泪下潸然。这就是黛玉典型式的恋爱,于无礼之中含着些许恋爱时女子的娇气和对宝玉的深深眷恋。虽是冤案,但冲突却是孩子气的,无伤大碍。随后不久又有了十九回的静日玉生香:黛玉在床上歇午,宝玉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鬼话,像这么纯美的场景在宝黛恋爱史上也是少有的。

自幼惯于孤独的黛玉,除宝玉之外不觉得需要别人之存在,而宝玉却不太孤独,身边永远围绕着许多女子,他们二人相处很少没有第三者闯入,尤其尴尬的是“一语未了,人说宝姑娘来了”。宝钗不但长得美艳妩媚,常使宝玉不觉动了羡慕之心,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守时,赢得贾府上下一致好评,更使黛玉多了一层担忧。所以纵然在明朗的童年之恋中,黛玉也常感到被扰害和需要防范的痛苦。很快黛玉便跨入了迂回痛苦的恋爱第二期。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两个小伴侣不觉已成了少年,他们的年龄、身体、智慧都在发育,对于感情的要求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童年式的相处,而是要求心灵上的沟通。于是《西厢记》这类的传奇故事启发了黛玉,她会把一部《西厢记》一气读完,“只管出神,心里还默默记诵。”只觉得“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不过越当情欲诱力加强,越意识到礼教束缚的严紧。黛玉表现出的更是爱悦的极端:在人多的场合暗敲宝玉;人少的场合闹猜忌矛盾;独处时见落花流泪,听艳曲惊心。

此时的黛玉感到面前似有两个情敌:一个是美貌端庄的宝姐姐,一个是形神爽朗的云妹妹,而宝玉也在这艳彩缤纷中眩惑,黛玉在形势威胁下战栗。她惯于以自己的尖刻语言穿过宝玉去“射击”情敌,凡黛玉和宝钗湘云的抵触,在形式上总会变成宝黛冲突。宝钗生日贾母请戏子唱戏祝贺,黛玉因此事向宝玉发牢骚;元春赏赐众姐妹礼物独宝钗与宝玉的一样,黛玉也向宝玉发牢骚。因此宝钗、湘云存在他们身边一天,他和宝玉的关系就一天得不到平静和谐。

在婚配命定的时代,“金玉之论”当然是公认的权威,黛玉哪能不畏惧?她常常旁敲侧击对宝玉说“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其实这更是黛玉心底的凄恻之声。偏巧史湘云又有个金麒麟,与宝玉在清虚观收藏打算送给湘云的那只相似。恋爱中的女子心思本就细密,何况黛玉生着七巧玲珑心,她怕宝玉和那些外传野史里的才子一样,皆因小玩物与他人结合,所以她来到窗外窥视,听到的却是宝玉推自己为唯一的知己,金玉良缘的宿命论在宝玉心中不值得一提。

弱不禁风,敏感,浅殇式微笑2010回答

红楼梦林黛玉论文答辩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 竟气得昏厥过去。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其次,林黛玉常

我参加答辩时也有人写红楼梦,问题不过那么几种:1. 林黛玉的性格2. 贾家的背景对其影响3. 黛玉同宝玉的关系4. 黛玉同宝钗的对比5. 黛玉的结局讨论6. 黛玉的诗词分析研究7. 曹雪芹创造林黛玉的艺术构想和意义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1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点:通观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出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衰败没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巨大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只是贯串其中一支主要的咏叹调对唱,却也是注定的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宝玉黛玉的爱情之花,具有一种永远的凄艳之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民主主义的萌芽,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爱情形象的悲剧魅力,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本论: 总述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气多疑的性格特征。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结论: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有其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她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封建主义的思想而独立。而后这种情况又是与当时虽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这种萌芽尚不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母体而独立发展的状况相一致。 目 录 2 内容摘要1 关键词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4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 笃实、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二者在她身上是辩证的统一。其内在联系是: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我,我就尊重谁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饱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关键词] 脆弱;坚强;叛逆;小气;宽厚;自尊又自卑; [正文]《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便到头来既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薜宝钗是有原因的,薜宝钗确实对林黛玉奸诈过。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薜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说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薜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薜宝钗。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薜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这一切并不是她幼稚不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直率的美德。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的是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种表面现象,在其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入京城寄人篱下。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心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的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等事情都是和她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微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红楼梦》的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难囊,贺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宝玉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众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自己送给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拿走了,就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完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过来就咬”。后来宝玉跟她解释过后,她也知道了那“荷包”宝玉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当宝玉向她赔不是时,她还边哭边说:“你不用对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最后禁不住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短赔不是。咋舌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气了,简直有些无理取闹的架势,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心眼”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1]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不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薜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贾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要列举林黛玉为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而表现的事例太多了。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莫过于林黛玉在处理爱情问题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了。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并也笑道:“果然有趣”。可当贾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一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的胡说,好好的把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弄红了,;转身就走。这一切,可见林黛玉的自尊心是何等的强烈了。总而言之,对林黛玉来说,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时刻刻在人面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在性格上是有些缺陷的,使得她有时在贾府内不受一些人的欢迎,那她是怎么样小性多疑的呢?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有这么一段“二人正说话,只见紫娟进来,宝玉笑道:“紫娟,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娟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沏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鸳账,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急了,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逼得贾宝玉慌忙赌咒发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明明是两人一同看的《西厢记》,书中这些言语,林黛玉早就烂熟于心。这时宝玉随口一说倒成了“调笑”她了。细揣林黛玉的心理,大概是因为当时有紫娟在场,不得不矜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娟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生性多疑。还有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的时候,正遇着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见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久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在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从而坐实了贾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远你的呢?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再从逻辑上推敲,就算是现在单元楼,站在门外也不可能听到里面人们正常的音量的对话声,再加上宝玉宝钗都不是会大声喧哗的人,林黛玉站在大门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这些只不过是林黛玉疑心病发作引起的幻听而已。这跟林黛玉生性多疑是分不开的。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林黛玉本来是个纯洁、率真、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的人,但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了各种复杂性格的特征。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夜间下雨,宝玉要从黛玉那里回去: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了打破了,所以没有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这些开启黛玉的心扉之处,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其心地何等之纯净而美好!但黛玉又“小心眼”说话尖酸刻薄、小气多疑等。比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玉生香”一节中,宝玉闻得林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便拉住要瞧笼着何物,林黛玉说:“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的香”。林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霜儿,雪儿替我泡制,我有的是那些谷香罢了。”当宝玉识趣地避开话题后,她又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害得宝玉一时解不下来,就问:“什么‘暖香’?”她却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后来还是宝玉解得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宝钗一人,而林黛玉说的那个“人家”当然就是指宝钗了。从这里比方出来,一句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相的确良倒出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小气多疑。从林黛玉这么多的生活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样复杂性格的原因。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面前的假慈悲,“薜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和世俗隔隔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绰世俗的更大不满。就是这些原因,循环往复的作用,形成林黛玉性格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就形成了林黛玉丰富复杂格特征。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允许他们之间的爱 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今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大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作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没得到美满的婚姻。林黛玉毕竟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得到封建势必力的认可,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她没有贾宝玉那样自信,她担心着将来不知如何,更多是预感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显得无能为力。事实是有一团乌云笼罩在他们的爱情空上,而乌云的制造者是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林黛玉成为她安排中的一个牺牲品,林黛玉小心眼儿,在大观园中得罪了周围很多人,婚姻之事也没有替她着想,她的性格孤傲,对别人没有一点而顾忌,直率惊人,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她的叛逆思想,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绝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此外,她强烈的自尊心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第二十六回“萧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当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林黛玉是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林黛玉为什么这样大发作呢?当宝玉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每日都为宝玉神昏不定,思曲缠绵,而且自己口中说的就是那所谓的“混话”。本来宝玉话中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可见,她这种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屹在中国文学史上。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其性格特征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绰的世俗斗争中形成的。她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是成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成了千古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林黛玉论文答辩问题及回答

我参加答辩时也有人写红楼梦,问题不过那么几种:1. 林黛玉的性格2. 贾家的背景对其影响3. 黛玉同宝玉的关系4. 黛玉同宝钗的对比5. 黛玉的结局讨论6. 黛玉的诗词分析研究7. 曹雪芹创造林黛玉的艺术构想和意义

弱不禁风,敏感,浅殇式微笑2010回答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1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点:通观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出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衰败没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巨大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只是贯串其中一支主要的咏叹调对唱,却也是注定的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宝玉黛玉的爱情之花,具有一种永远的凄艳之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民主主义的萌芽,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爱情形象的悲剧魅力,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本论: 总述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气多疑的性格特征。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结论: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有其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她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封建主义的思想而独立。而后这种情况又是与当时虽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这种萌芽尚不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母体而独立发展的状况相一致。 目 录 2 内容摘要1 关键词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4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 笃实、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二者在她身上是辩证的统一。其内在联系是: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我,我就尊重谁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饱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关键词] 脆弱;坚强;叛逆;小气;宽厚;自尊又自卑; [正文]《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便到头来既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薜宝钗是有原因的,薜宝钗确实对林黛玉奸诈过。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薜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说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薜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薜宝钗。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薜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这一切并不是她幼稚不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直率的美德。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的是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种表面现象,在其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入京城寄人篱下。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心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的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等事情都是和她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微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红楼梦》的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难囊,贺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宝玉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众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自己送给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拿走了,就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完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过来就咬”。后来宝玉跟她解释过后,她也知道了那“荷包”宝玉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当宝玉向她赔不是时,她还边哭边说:“你不用对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最后禁不住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短赔不是。咋舌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气了,简直有些无理取闹的架势,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心眼”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1]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不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薜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贾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要列举林黛玉为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而表现的事例太多了。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莫过于林黛玉在处理爱情问题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了。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并也笑道:“果然有趣”。可当贾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一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的胡说,好好的把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弄红了,;转身就走。这一切,可见林黛玉的自尊心是何等的强烈了。总而言之,对林黛玉来说,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时刻刻在人面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在性格上是有些缺陷的,使得她有时在贾府内不受一些人的欢迎,那她是怎么样小性多疑的呢?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有这么一段“二人正说话,只见紫娟进来,宝玉笑道:“紫娟,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娟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沏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鸳账,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急了,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逼得贾宝玉慌忙赌咒发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明明是两人一同看的《西厢记》,书中这些言语,林黛玉早就烂熟于心。这时宝玉随口一说倒成了“调笑”她了。细揣林黛玉的心理,大概是因为当时有紫娟在场,不得不矜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娟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生性多疑。还有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的时候,正遇着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见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久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在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从而坐实了贾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远你的呢?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再从逻辑上推敲,就算是现在单元楼,站在门外也不可能听到里面人们正常的音量的对话声,再加上宝玉宝钗都不是会大声喧哗的人,林黛玉站在大门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这些只不过是林黛玉疑心病发作引起的幻听而已。这跟林黛玉生性多疑是分不开的。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林黛玉本来是个纯洁、率真、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的人,但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了各种复杂性格的特征。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夜间下雨,宝玉要从黛玉那里回去: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了打破了,所以没有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这些开启黛玉的心扉之处,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其心地何等之纯净而美好!但黛玉又“小心眼”说话尖酸刻薄、小气多疑等。比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玉生香”一节中,宝玉闻得林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便拉住要瞧笼着何物,林黛玉说:“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的香”。林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霜儿,雪儿替我泡制,我有的是那些谷香罢了。”当宝玉识趣地避开话题后,她又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害得宝玉一时解不下来,就问:“什么‘暖香’?”她却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后来还是宝玉解得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宝钗一人,而林黛玉说的那个“人家”当然就是指宝钗了。从这里比方出来,一句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相的确良倒出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小气多疑。从林黛玉这么多的生活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样复杂性格的原因。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面前的假慈悲,“薜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和世俗隔隔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绰世俗的更大不满。就是这些原因,循环往复的作用,形成林黛玉性格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就形成了林黛玉丰富复杂格特征。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允许他们之间的爱 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今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大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作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没得到美满的婚姻。林黛玉毕竟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得到封建势必力的认可,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她没有贾宝玉那样自信,她担心着将来不知如何,更多是预感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显得无能为力。事实是有一团乌云笼罩在他们的爱情空上,而乌云的制造者是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林黛玉成为她安排中的一个牺牲品,林黛玉小心眼儿,在大观园中得罪了周围很多人,婚姻之事也没有替她着想,她的性格孤傲,对别人没有一点而顾忌,直率惊人,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她的叛逆思想,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绝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此外,她强烈的自尊心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第二十六回“萧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当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林黛玉是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林黛玉为什么这样大发作呢?当宝玉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每日都为宝玉神昏不定,思曲缠绵,而且自己口中说的就是那所谓的“混话”。本来宝玉话中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可见,她这种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屹在中国文学史上。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其性格特征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绰的世俗斗争中形成的。她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是成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成了千古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张慧婷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多年来,《红楼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可以说是有褒有贬,各执一词,本文从林黛玉的内在气质秉性和高尚的精神品格等方面来探究分析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她悲剧的原因,以期更深层的了解林黛玉这个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关键词】气质个性;精神品格;叛逆性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可以说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三位女主角,但作者曹雪芹似乎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情有独钟,“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她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这就使得更多读者对黛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众多读者为黛玉而狂,甚至为她而死。由此可见,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那么,她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儿,而她因何能在大观园的女性中脱颖而出,又是因何而感动读者,成为古典文学长廊中青春永驻的人物形象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对林黛玉进行全面研究,以求得更为准确的结论。一、林黛玉独特的气质个性(一)绝美容颜林黛玉容颜娇美,且天生一股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赞扬和宝玉眼中所见,描绘了她天仙似的美貌。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风流,娇美动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深深打动着他的心。因此,林黛玉绝美的容颜也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思。(二)聪慧心智林黛玉秀外慧中,兰心慧质,是不可多得的聪慧女子,《红楼梦》中描写她说“心较比干多一窍”,将她与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相比,以此来突出她的冰雪聪明。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由于黛玉心智聪慧,又加之她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境,就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她确是个“小性儿”,甚至有些“病态”。但是,如果我们联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极强的自尊心,就会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三)率真胸怀薛宝钗有些世故,城府甚深,能多方面地取悦于人,而林黛玉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做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从中可见,黛玉非常单纯可爱,而其中也流露出对朋友的坦诚,即使对自己的情敌也一样。林黛玉不只为人坦率,而且也很谦和。她从来不会对人恶言相向,即使对“下人”也从来没有耍过威风。她与紫娟情同姐妹的感情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紫娟虽然是丫环,但是黛玉却从来不摆小姐架子,两人就像朋友一样,互相关爱,谈心聊天。另外,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不计较高低。如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等只是表面的假象而已,林黛玉实则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四)诗人气质林黛玉的美,还表现在她浓郁的诗人气质方面。例如《葬花吟》、《桃花诗》等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等人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则是将林黛玉比作晋代的谢道韫和明代的叶琼章。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即曹雪芹赋予她的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而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出于诸群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诗作《葬花吟》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吟》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具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二、林黛玉高尚的精神品格(一)执著的爱情林黛玉的悲剧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则源于她对爱情的执著,这种精神层次的、高品质的爱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然而,他们的爱情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因此,爱情势必伴随着痛苦,又兼之她诗人多愁善感个性,就注定了黛玉悲剧的命运。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泻。总而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而这也正是她精神之美的闪光点。这种美超越时代,超越生死,是她人生中的辉煌所在,也是她在读者心中引起震撼的原因所在。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二)叛逆的精神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林黛玉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脚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熟记《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一些片段,甚至还将其引为酒令,如此置家长们的教导于不顾,这不能不说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林黛玉不仅毫无顾忌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而且还和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__________臣逆子贾宝玉互为知音,结为同心。她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追求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体现了思想上的叛逆性和进步性。爱情,在当时她所处的时代,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在择偶时考虑的是家私、门第及父母的意愿,正如小说中王熙凤所说:“你给我们家做了媳妇儿,还亏欠你么?你瞧瞧人物配不上?门第配不上?根基家私配不上?哪一点玷污你?”虽是玩笑话,但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尤其是贾家这样大家庭的婚姻标准,黛玉既无家产,又无父母兄弟,孤身一人,寄人篱下,又有一身的病,种种条件权衡起来,她都不是宝钗的对手,她的爱情悲剧已经由此定局了。封建社会,如果男女之间私下产生爱意,便被视为大逆不道,为社会所不容,然而黛玉却表现出顽强的抗争力与叛逆精神。她也正是因为这种叛逆精神而成为时代的悲剧,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林黛玉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也是其叛逆性的表现之一。在小说第三十二回中,湘云劝说宝玉多会会达官贵人,不要成天混在女孩子队里,宝玉当即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接下来又称赞黛玉说:“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可见,黛玉从不说这些“混账话”,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反对“仕途经济”,实质上就是否定了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否定了地主阶级的政权,这一点恰恰与宝玉不谋而合。这种志同道合的爱情,其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对封建礼教和法制的全部背叛。我们从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气质及高尚的精神品格两方面简单分析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纵观她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社会大家族里生活的她,个性张扬,率真坦荡,执著追求高品质爱情,有异于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是大观园里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而这种进步在当时社会却被认为是叛逆的,是被礼教所不容的,也正是由于她的叛逆及对心灵相通的爱情的执著追求才引起封建家长们的不满,作为一个异类,她的失败及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这个悲剧形象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思想和叛逆性格,不屈服于强权的顽强精神,会随着这个典型艺术形象而始终存在着,并且对《红楼梦》的读者产生一种激励、启迪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所在。【参考文献】[1]曹雪芹.红楼梦[M].作家出版社,2006.[2]一粟.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资料汇编[G].中华书局,2005.[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4]江西大学中文系.红楼梦诗词译释[M].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5]曾扬华.红楼梦引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6]张庆善.红楼梦中人[M].中华书局,2008.[7]周汝昌.红楼艺术的魅力[M].作家出版社,

林黛玉毕业论文

写林黛玉也不错,但是需要楼主深刻的研究啊。。

黛玉的性格丰富,很值得研究。既有普通女人的嫉妒争强好胜柔情似水,又有革命精神 反抗精神,为爱情值执着坚贞。写论文没灵感时,看看原著,融入进去,从心而发。

在百度上面找找不久行了那

不好、写红楼梦的人太多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