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国外信息素养研究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08:03:39

信息素养研究论文国外

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调查并分析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找到存在问题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实验,证明方案可行。2.研究意义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公民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能否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还决定着全社会公民素质的高低。因此,信息素养自提出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高校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砥柱,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未来的国际生存力与竞争力,与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使命和高等教育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是,我国的信息素养研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校园里充斥的盗版书籍、软件等盗版产品,大学生在网上对他人的谩骂和攻击等等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大学生在信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令人担忧。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动因。本文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在以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由此来发现高校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几个影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在此前提下,参考国外有名实用的信息素养模式,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3.国内外研究现状1974年,保罗·泽考斯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随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都是其中著名的研究成果,中国在1995年开始,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程、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用户教育与研究园地、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等项目先后启动。2006年9月国内第一个以信息素养为主旨的学术协会----武汉大学信息素养协会成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不可忽略地要素之一。对英文文献的调研发现,1997 年至今,在EBSCO中所收录的主题为“information literacy”的文献达到了 1233余篇,其中,近25%的文献以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为定量研究基础。国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从1995年至今在CNKI中检索到相关文献2142篇,而从1995年到2004年只有418篇,可见近5年之内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迅速发展。以文献分析法来考察CNKI中所收录的信息素养的论文,46 %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高校信息能力教育、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直接相关,然而其中绝大多数是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必要性和机制的文献,而专门研究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文献仅有 78篇,占总发文量的3%。可见,与国外研究现状相比,国内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研究有着明显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尽管论文数量多,但局限于高校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知、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信息素养概念的阐述以及信息教育方式的理论探讨;研究主要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以教育对象----高校学生对信息素养的需求为依据来研究信息素养,缺乏事实支撑和数据分析。三、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1.研究内容不同程度挖掘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2.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通过SPSS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已得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法对分析总结出的方案进行实证研究。3.预期结果(1)阶段性成果形成6篇不同角度分析现状的小论文。(2)最终成果解决方案通过实验可行,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形成4.研究工作的步骤……四、问题及完成时间1.可预见的问题……2.完成时间: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信息技术素养的认识 ——浅滩信息素养和培养信息素养 乌鲁木齐第十中学 彭晓晴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正在成为考察现代人素质的热点,是信息时代人们的必备能力。 一、关于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在信息超载的现实背景下,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各级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并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1、信息素养是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对信息素养曾有不同称谓:“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信息能力(Information competence)”、 “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网络素养(Internet Literacy)”、“电子素养(Electronic Literacy)”等相关术语。可见,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国外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更注重人文和社会因素,以信息获取和信息组织为基础,以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如何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辨别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的定义,体现出了信息素养中应当有技术技能和思维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显然,信息素养除了包含了原来储存的知识,还应该注重探究信息意识,采集信息的技能这两个层面: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熟知的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如果再具体些,从技术技能和思维技能出发,信息素养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乐于并能够探究新信息,有获取新信息的主观意愿。 2、敏感面对复杂的大量信息时,判别信息价值的高敏感性。3、分辨以自身知识为前提,能对已获信息辨析,正确评估。4、获取掌握先进的信息获取工具,并力求使用效益最大化。5、把握有灵活支配信息,较好把握和过滤无效信息的技能。 6、表述能有效利用信息、擅于表述思想,乐于和他人交流。7、创新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特征。善于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以上对信息素养的探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当前研究信息领域的主流思想。二、培养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教育的要素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包括技术技能、人文伦理两个维度,是一种综合性教育。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实施,而应该渗透到各门课程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的应用中。把信息素养的人文伦理作为教学内容、与认知工具一道渗透整合到每项学科教育中。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综合学者的研究,结合自身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过程中的体会,信息素养首先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其次才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2、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教育发展已趋向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每个学科都在建设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络资源库或网站。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鼓励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分析、评价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习者追踪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的能力,并将这些纳入到本门课程的成绩当中。学习者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方式,即培养人的研究能力、信息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师只给学习者分配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由学习者自己选择、决定,这样拓宽了学习者学习的空间,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使学习者在问题解决中提高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1)、在专业课程中整合信息科学技术原理与操作技能。信息素养要成为同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的生存能力之一。若缺乏信息素养,人就会成为信息社会的功能性文盲,被信息社会所淘汰。因此,提高信息素养途径之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善于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掌握信息技术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上自身专业学习资源的搜集方法,懂得常用自身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以外的其它信息技术知识。显然,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人类通用智力工具”。正是这种工具及其文化使得人类发展在信息社会里欣欣向荣,充满生机。 (2)、在人文教育中加入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无论是创造与开发知识产品的人,还是利用这些知识产品的人,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必须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现代人必须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信息伦理道德意识,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应当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在信息环境中既讲竞争、又善合作、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即信息伦理道德。面对各种各样价值观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信息素养是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信息时代的发展正在有力地表明在人文教育中加入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3)、利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模式提高对信息资源深度挖掘能力。信息资源深度挖掘主要是对信息的采集、组织、表达及加工精度处理的能力,要求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深入检索、通过科学分析与处理,使表面无用的信息产生异乎寻常的作用;如能够通过各种信息网络扩展协作范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构建新知识的创新研究能力。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习者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在掌握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终身学习者不断追求新的高峰,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后独立地解决问题,能在信息海洋不但能搜索到目标信息,而且通过信息资源深度挖掘,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创新思维的能力不但是现代人的高级素养,更决定了整个民族的兴衰。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情境等方面入手。最后,信息素养教育还应具有自主目标确定的能力。一般以来,学习者不会为学习方式找目标,只是跟随引导者的要求去行动,也就没有在学习方式方面有主动性。与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习者应当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目标。因此,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考察当今人素质的热点,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必要方法和途径,为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提高整体素养,信息技术应首当其冲!我这是上网找的 不知道符不符合你

啊很多报道沉淀池

国外信息素养研究论文文献

论文检测系统软件,有免费试用哦修改秘籍,非淘宝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调查并分析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找到存在问题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实验,证明方案可行。2.研究意义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公民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能否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还决定着全社会公民素质的高低。因此,信息素养自提出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高校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砥柱,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未来的国际生存力与竞争力,与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使命和高等教育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是,我国的信息素养研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校园里充斥的盗版书籍、软件等盗版产品,大学生在网上对他人的谩骂和攻击等等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大学生在信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令人担忧。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动因。本文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在以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由此来发现高校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几个影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在此前提下,参考国外有名实用的信息素养模式,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3.国内外研究现状1974年,保罗·泽考斯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随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都是其中著名的研究成果,中国在1995年开始,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程、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用户教育与研究园地、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等项目先后启动。2006年9月国内第一个以信息素养为主旨的学术协会----武汉大学信息素养协会成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不可忽略地要素之一。对英文文献的调研发现,1997 年至今,在EBSCO中所收录的主题为“information literacy”的文献达到了 1233余篇,其中,近25%的文献以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为定量研究基础。国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从1995年至今在CNKI中检索到相关文献2142篇,而从1995年到2004年只有418篇,可见近5年之内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迅速发展。以文献分析法来考察CNKI中所收录的信息素养的论文,46 %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高校信息能力教育、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直接相关,然而其中绝大多数是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必要性和机制的文献,而专门研究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文献仅有 78篇,占总发文量的3%。可见,与国外研究现状相比,国内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研究有着明显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尽管论文数量多,但局限于高校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知、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信息素养概念的阐述以及信息教育方式的理论探讨;研究主要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以教育对象----高校学生对信息素养的需求为依据来研究信息素养,缺乏事实支撑和数据分析。三、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1.研究内容不同程度挖掘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2.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通过SPSS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已得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法对分析总结出的方案进行实证研究。3.预期结果(1)阶段性成果形成6篇不同角度分析现状的小论文。(2)最终成果解决方案通过实验可行,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形成4.研究工作的步骤……四、问题及完成时间1.可预见的问题……2.完成时间:

小学信息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它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是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这里我就想就其它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感想。一、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小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个体主动利用信息资源以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就可以了,在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我认为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养。具体来说,一是要使小学生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中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境时,不仅善于从自己已有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要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加工,发现新的解决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二是要让小学生重视信息的沟通,不仅要善于独立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还要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共享信息资源。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然后再通过这些信息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二、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其次要培养小学生信息能力信息技能的培养,指的是对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是涉及信息知识以及对具体的信息获取、组织、处理、加工、表达、通讯、评价等的能力,这是个人信息素养的基础。在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培养信息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其次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小学生了解如何检索信息来源,选择最佳的信息来源,并在选定的信息来源中查找所需的信息。 信息的获取指的是: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检索信息来源、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我们提出了这些问题,到哪些地方去找信息资料呢?这一步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 信息来源有了,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怎样查找?我们可以和学生讨论可以去查找。比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等等,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开始使用的重要的信息来源还有网络资源等等。然后是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小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比较,筛选出与当前问题有关的信息。 信息的整理指的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处理: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筛选出有关信息。最后是表达信息的能力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让小学生把相关的信息组织起来,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表达。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能否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这个环节是关键一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可以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 引导小学生对所获取并运用的信息进行评价,以确定信息资源的价值,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了就有机会用,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三、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应着重培养小学生信息道德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社会中,网络成为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人人可以自由上网,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网络又具有跨国性和即时性,网络既传播着科学知识和健康信息,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向我们进行渗透。小学生天性好奇,又缺乏辨别力,很容易在如此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中迷失人生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小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让小学生认识到,信息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引导小学生自觉维护信息资源,反对破坏信息资源的行为。三是要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在最初使用信息资源时就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人权利的习惯。总之,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信息素养期刊

全国信息素养大赛有含金量。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下简称“信息素养大赛”已经不再采用IC3考试,转而采用来自GLAD(全球学习与测评发展中心)的ICT作为计算机基础赛项的评测标准之一。

ICT认证是邀集了产业界、学术界的计算机专家共同参与指导研发的计算机综合考核能力认证,考核考生对于一般计算机信息与网络行动通讯科技的理论知识、操作与实务应用能力,确保通过认证者拥有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基本故障排除、常用软件,以及网络与因特网。

该赛项依据《大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标准》和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grams)国际标准命题。该《大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标准》结合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提升的变化趋势构建。

比赛的内容

比赛采用开放性在线答题的方式进行,比赛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与运用、搜索引擎的检索利用、数据库资源的检索利用(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期刊、超星电子图书等)、信息常识、信息伦理与道德、计算机应用相关常识等。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有机地融入到信息素养课程模块中,与院系合作设计了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采用“嵌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和“开发在线反馈平台”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方式,探索了OBE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自主学习能力;OBE;毕业设计;院馆合作

OBE是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缩写,译作“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1],核心理念为“教育者必须对毕业生毕业时应能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围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2]。通俗来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以OB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的专业首先必须明确学习成果,以毕业要求指标点来体现;其次按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再次是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三方面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前两方面取决于教学设计,后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评价。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把好出口关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从选题、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到论文写作各个环节都与文献检索与利用息息相关。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开设有文献检索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这些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不少学生选修过信息检索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基于OBE理念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炼毕业要求指标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

1OBE理念下人才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毕业要求的制定是OBE理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的确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要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目前开展OBE教学改革的高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均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3月修订版)为依据,并且是全包含关系,如表1所示。在OBE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会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在以上毕业要求12个指标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每一个指标点进行分解,制定出专业的详尽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一个指标点有对应的课程来支撑。从笔者所在的武昌首义学院开展OBE教学改革的专业来看,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应具有包含文献检索、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内容,其核心是关注、使用、理解、评估及管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实践过程中,与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多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来支撑,如表2所示。随着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成为学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这一观点得到学校教学设计者的认可,建议信息素养教育实施部门图书馆联合院系按照OBE理念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多途径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设计

为了支撑OBE教学改革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素养相关指标,图书馆必须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对教师和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联合院系结合学校OBE教学改革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3],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选题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选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败。此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两大问题进行组织,以案例的形式组织包括选题原则与途径、文献综述的结构、撰写注意事项、资料的搜集与选用等知识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专业信息视野。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核心环节,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围绕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如何高效检索、如何筛选检索结果、常用文献管理软件、参考文献选用标准等问题组织内容,包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的完整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更是毕业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勇气、风度和口才的平台。定稿及答辩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围绕“参考文献、注释、图表等规范”“论文检测标准”“课件制作技巧”等来组织,培养学生端正的学术态度、信息道德以及操作常用数字工具的能力;答辩阶段的研究成果展示、回答提问问题等环节则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答辩流程、常见问题类型(如检验真伪、探测水平、弥补不足等)回答问题注意事项、答辩细节(仪态、风度、心态、语言)等。同时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对技能、思维、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4],各项能力内在之间相关交叉、紧密联系,OBE理念下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目的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需求融合,教学内容设计对OBE人才培养中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给予对应的支撑,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养教育实施

学生全“覆盖”OBE教学改革工作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体系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全部学生受益的原则,所以,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系列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至少是覆盖开展OBE教学改革的某个专业全部学生的,这与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实行的由学生自由选修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选课学生的随机性,无法考核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馆员—教师合作教学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图书馆员而言,不可能对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馆员教师协同合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到学生专业信息技能的评定都需要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例如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合作教学中,权威信息源的选择以及对检索结果文献的取舍都由专业老师来实时讲解,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教学方式多样化笔者所在图书馆开展的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毕业设计开题阶段的信息需求与查找途径”“外文学科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外文摘要的撰写技巧”“WORD排版技巧”“毕业答辩PPT制作与答辩技巧”5个主题组织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常规教学与MOOC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馆员需要在教学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课程成果,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答辩环节的评价指标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是OBE教学工作衡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达成度的需要,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评价可融入毕业答辩环节来进行,具体方式可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例如“分析课题,构建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并检索”“列出相关文献,撰写检索结论”可作为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均列有二级指标“列出相关文献”的下一级指标可包括“重要文献不遗漏”“通过密切相关文献、核心期刊文献、核心作者的文献、课题重要研究机构的文献、高被引文献、高下载量文献等方式筛选相关文献”“按照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相关文献”等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开发在线反馈平台教师和馆员可利用嵌入答辩阶段的评价指标对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在线反馈则是通过学生的在线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开发在线的反馈平台,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分阶段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环节,调查内容包括“对提高检索技巧的应用能力”“对提高收集整理有用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对提高操作word、ppt等常用数字工具的熟练性”“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对接受了毕业设计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不高,说明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提升操作技能,而思维活动则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引导和培养。

4总结与启示

以OBE理念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OBE理念要求教育者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不是一套孤立的技能,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差距,主动弥合这种差距,并对他们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OBE模式的信息素养可以理解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固然很有必要,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图书馆应联合院系制定大学四年的全程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可采用引导型信息素质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图书馆员的现场参观式教学使学生熟悉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服务模式;二三年级学生参赛阶段可结合参赛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可以联合院系举办形式多样的搜索大赛活动等。

专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的,也就是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信息素养,期待根据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尤其是院系合作的课程教学,结合OBE教学改革中产出评估环节,细化产出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专业的专业信息素养标准,反过来充实专业OBE教学改革中学生产出的评估内容,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OBE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支持条件,信息素养馆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开展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期待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合作,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实践去支撑和丰富OBE的产出评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迅速普及,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处理的集成化、信息反馈的模块化在迅速的改变着这个世界,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受着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百年育人”的教育行业,更是面临着如何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已经势在必行。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教师信息素养”进行检索,搜索到了多达2562635篇的相关网页。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信息全球化浪潮扑面袭来,人们犹如逆水行舟,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弃儿;如果善假以物,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在此次远程教育学习中,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平台,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条件,为我们创造了“秀才不出门”的学习方式,充分证明了信息世界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必须发现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战略,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不断追求新的高峰,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下面是我在信息网络中学习的收获,简要阐述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一、明确“信息素养”的内涵,区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差别“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现在国内外已达成共识:信息素养的内涵应覆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层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就是对信息(涵盖多种信息源)有效地检索、评价和鉴别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且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信息素养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技术只是它的一种工具。一个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能代表他的信息素养层次。二、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职业要求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教师信息化如何,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我国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客观要求。1、时代的进步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教育观念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做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教育教学中应自觉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2、教学的形式变革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常常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教育平等逐渐得以实现。教育形式不可能还是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将越来越通畅和广泛。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教师必须有灵敏的信息资源,并且博采众家之长,选我所用。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是很难胜任或者成为名师的。3、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是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教师能否“与时俱进”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以应对这场挑战。“一言堂’的方式已成昨日黄花,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师生共享,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取之不竭的“活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强化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当前教师亟待考虑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体现。但是,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并不能简单“拿来”即用。而应有意识的注重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用,适时地加工,有创见地利用。教学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一定让教师成为计算机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化”,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这种整合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教育环境和教育管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力量。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注重应用,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小学师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可见,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就难以培养信息化的人才。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千百万劳动大军的重任,其现代化与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已刻不容缓。一、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中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良好的信息素养: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关心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到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中。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信息资源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3、能准确、高效地解读和分析评价信息;4、能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5、能有效地将相关信息和所教学科整合;6、能利用相关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7、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8、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9、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0、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才不会被时代和社会淘汰。二、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和大学的信息化教育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比较重视,讲的多,抓得实,硬件投资多,教师培训实,信息化已经引领了中小学和大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前几年生源匮乏引起的滑坡,将学校的重心放在了招生与就业上,各学校都为招生和就业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信息素养更没有引起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西北地区尤为突出。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普遍比较薄弱,存在着学校的信息基础建设滞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贫乏、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信息资源运用缺乏等现象。1、信息环境制约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普通教育和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情况存在,国家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上的经费投入极不平衡,使得中职学校的经费主要靠收取学杂费来维持运转,因此,各学校仅有的一点经费主要用于实习教学的建设,而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硬、软件投资很少。上千名学生的学校,信息教育还停留在仅拥有几十台计算机而已,更谈不上多媒体、互联网、教学软件等信息资源,有部分教师连计算机都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机会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客观上制约着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2、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中职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缺乏相关的政策性要求和培训,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整体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即使在一些较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具备的行业职业学校,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水平还是偏低。有的教师虽具备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也很少能够用于教育教学,平常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还是“涛声依旧”。2、缺乏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缺乏和信息意识的淡薄,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很少或没有,计算机任课教师大多数也是改行的非专业人员,只要能给学生上一些计算机操作课就行了,更淡不上更高层次的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开发。三、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1、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基础环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一是国家要将第五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职业教育投资”的政策落实到底,加大对职业学校的信息设施建设投入,以信息技术促进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各职业教育学校要根据自身的财力、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室、校园教育网、电子阅览室、教师现代化办公平台、硬、软件共享的互联网教育等,供教师有条件和机会学习、提高;三是信息资源开发者应多关注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开发一些适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软件资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2、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氛围。只有基础设施是不够的,还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氛围。一是政府和行业有关管理部门,要把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既要加大投资,还要从政策上做出要求,保证这些资金用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二是职教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对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训,使每一位在岗教师都有“充电”的机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要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等方面加强培训。信息意识的培训,也就是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教师认识到现在的教育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和延伸,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许多教育将融入到社会教育、网络教育中,信息技术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将对职业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地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不断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信息知识的培训,也就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培养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和更新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和能力,使教师学会利用教学软件或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学校领导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在信息化教育方面起表率作用,引导全体教职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和教学中,如学生的档案管理、成绩管理、教研活动、电子备课等;四是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将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情况与教师的业务素质考评结合起来,作为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等的必备条件;五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如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观摩、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的交流和研讨、网页制作等信息互动活动,调动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积极性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3、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学习是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证。信息时代,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变革,如何永远走在技术发展的浪尖上,反过来指导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强化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活水源”。因此,教师应不懈地努力学习,扩展视野,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一是自觉接受培训,积极参与社会或上级部门举办的一些高层次培训活动,也可以通过在职或脱产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本专业深造或取得第二专业学历的学习,也可借助互联网接受远程教育的培训等;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组织、整理和运用,做好与自己学科的最佳整合,实现最优化的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互动式教学,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培养学生在实习实验操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启发和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教师也可获得信息,得到启发,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四是教师应积极参与进行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活动,用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亲自实践创新,制作和应用教学软件,建立信息资源库,利用政府、学校提供的有利环境条件,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中使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总之,培养和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都应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共同努力!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论文

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一、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基础上。从这一点上讲,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但是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培养成具有相关能力,能够不断探索、举一反三、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运用的过程。只有具备这种信息获取、传输、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的学生,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学到知识,提高信息素养。这也达到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二、明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硬、软件的关系其关系:信息技术的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还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计算机硬、软件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硬、软件,如CPU、Office、Wps、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硬、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始终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计算机,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三、 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要使学生全面清晰掌握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1.信息的通俗定义,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2.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产生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中所含的内容。接着应向学生讲清信息的分类、信息传递媒介、信息的表示形式等以及与信息有关的操作有表达、传输、处理加工、保存等。有人认为学信息技术就是学电脑——计算机,这种观点的是不对的。信息技术的范畴远大于计算机,由于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是作为学习信息的一种工具出现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教师教会学生畅游网络世界,而学生却利用它去浏览网上的不健康的信息,或痴迷于网络的聊天、游戏等,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不说,还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而不是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四、创设条件、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能否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各学科教师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1、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其它学科内容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了信息技术,就是用不好。例如:学了Word的应用,就是想不到把自己喜欢的作文输入电脑,排版打印出来。学会了因特网搜索引擎,却不知用它去查一下语文课文中的“索溪谷”的相关资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其它学科学习服务。以Word教学为例,如果单纯从信息技术教材出发,学生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知道怎样打字、排版和打印后,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发展,教学任务也可以算完成了。如果从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上述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还没有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为一种素质、能力,还没有学会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学习新的知识,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了Word的应用,却不会实际运用。因此,只有在信息技术学用结合的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稳定地提高。为此我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充实与调整。Word教学有机整合数学内容示例:A、文字的输入 学会用拼音法输入数学中的一段汉字、标点等字符。B、文字修饰 学会把上次输入的课文内容排版C、插入图片 学会在上次排版的课文插入适当的图片,并调整图片的大小与位置。D、打印预览 学会打印上次的课文内容,并与课本比较,谁更美观?E、应用、巩固Word应用技能 输入一篇学生自己满意的作文并排版打印,参加展览。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Word教学有机整合数学内容,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后,能积极应用起来。学生用Word知识有机整合数学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渐渐地提高了。时间一长,其它信息技能,学生也会慢慢用起来。2、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合作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经常与其它学科教师联系,交流教育教学情况,商讨合作教育教学事宜。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一旦学生掌握了便可为其在学习其它知识时发挥作用。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例如学习“画图、PPT”软件的使用时,可以与美术教师联系;学习“EXCEL就与数学教师沟通……探讨教学合作事宜。实践证明:双方的合作无论对于信息技术还是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是有益的。3、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联合布置作业。教师适当布置一些运用信息技术的练习,让学生的信息技能有用武之地。例如:语文课《看云识天气》的预习作业:上网查找一些云与天气的有关资料,课堂上交流。这样学生便可把信息技术课上网络知识用起来。学习了电子幻灯片的使用后,可以与自然科学老师联系: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实验小调查的结论用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在多媒体电教室中放映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想想看吧,当学生们站在讲台上播放幻灯片介绍他们的成果时会是何等的高兴啊!你能说他们的信息素养没有提高吗?通过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合作,并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却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五、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教师要转变观念,师生之间是学习交流的关系,而不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提高信息能力。我相信:通过大家积极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努力创设信息技术应用机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能,逐步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是指日可待的。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信息素养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

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主要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常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以及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筛选、获取以及辨别等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道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初中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

素养的教学实践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含义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围绕教师指定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并结合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来完成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好奇心理的利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较高的兴趣带着任务或者问题进行学习活动,并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这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对任务进行设计,自然而真实地引出任务,进而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并对任务有更深的理解。在任务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在设计中要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创作任务三个阶段,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任务应该同时涉及到新知识和旧知识,这有利于完善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三是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以及重点和难点的分散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组织课堂,完成任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出任务之后,为了减少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可对任务进行适当的分析。通过任务的提出,学生开始思考,并用所学的知识对任务进行处理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倡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和交流,激发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效果评价和总结效果评价和总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大好时机。首先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或者相互评价,并结合别人的发言,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教师也应适当做出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指出这些作品的长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加深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种见解的合理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发展,并适当地给予启发和引导,善于抓住学生中的创新点,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3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以满足素质教育为目的构建的,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突出学科特点,同时还要联系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的综合效能,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有机地融入到信息素养课程模块中,与院系合作设计了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采用“嵌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和“开发在线反馈平台”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方式,探索了OBE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自主学习能力;OBE;毕业设计;院馆合作

OBE是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缩写,译作“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1],核心理念为“教育者必须对毕业生毕业时应能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围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2]。通俗来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以OB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的专业首先必须明确学习成果,以毕业要求指标点来体现;其次按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再次是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三方面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前两方面取决于教学设计,后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评价。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把好出口关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从选题、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到论文写作各个环节都与文献检索与利用息息相关。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开设有文献检索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这些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不少学生选修过信息检索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基于OBE理念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炼毕业要求指标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

1OBE理念下人才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毕业要求的制定是OBE理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的确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要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目前开展OBE教学改革的高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均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3月修订版)为依据,并且是全包含关系,如表1所示。在OBE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会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在以上毕业要求12个指标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每一个指标点进行分解,制定出专业的详尽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一个指标点有对应的课程来支撑。从笔者所在的武昌首义学院开展OBE教学改革的专业来看,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应具有包含文献检索、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内容,其核心是关注、使用、理解、评估及管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实践过程中,与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多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来支撑,如表2所示。随着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成为学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这一观点得到学校教学设计者的认可,建议信息素养教育实施部门图书馆联合院系按照OBE理念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多途径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设计

为了支撑OBE教学改革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素养相关指标,图书馆必须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对教师和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联合院系结合学校OBE教学改革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3],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选题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选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败。此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两大问题进行组织,以案例的形式组织包括选题原则与途径、文献综述的结构、撰写注意事项、资料的搜集与选用等知识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专业信息视野。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核心环节,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围绕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如何高效检索、如何筛选检索结果、常用文献管理软件、参考文献选用标准等问题组织内容,包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的完整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更是毕业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勇气、风度和口才的平台。定稿及答辩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围绕“参考文献、注释、图表等规范”“论文检测标准”“课件制作技巧”等来组织,培养学生端正的学术态度、信息道德以及操作常用数字工具的能力;答辩阶段的研究成果展示、回答提问问题等环节则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答辩流程、常见问题类型(如检验真伪、探测水平、弥补不足等)回答问题注意事项、答辩细节(仪态、风度、心态、语言)等。同时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对技能、思维、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4],各项能力内在之间相关交叉、紧密联系,OBE理念下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目的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需求融合,教学内容设计对OBE人才培养中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给予对应的支撑,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养教育实施

学生全“覆盖”OBE教学改革工作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体系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全部学生受益的原则,所以,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系列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至少是覆盖开展OBE教学改革的某个专业全部学生的,这与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实行的由学生自由选修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选课学生的随机性,无法考核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馆员—教师合作教学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图书馆员而言,不可能对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馆员教师协同合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到学生专业信息技能的评定都需要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例如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合作教学中,权威信息源的选择以及对检索结果文献的取舍都由专业老师来实时讲解,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教学方式多样化笔者所在图书馆开展的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毕业设计开题阶段的信息需求与查找途径”“外文学科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外文摘要的撰写技巧”“WORD排版技巧”“毕业答辩PPT制作与答辩技巧”5个主题组织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常规教学与MOOC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馆员需要在教学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课程成果,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答辩环节的评价指标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是OBE教学工作衡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达成度的需要,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评价可融入毕业答辩环节来进行,具体方式可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例如“分析课题,构建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并检索”“列出相关文献,撰写检索结论”可作为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均列有二级指标“列出相关文献”的下一级指标可包括“重要文献不遗漏”“通过密切相关文献、核心期刊文献、核心作者的文献、课题重要研究机构的文献、高被引文献、高下载量文献等方式筛选相关文献”“按照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相关文献”等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开发在线反馈平台教师和馆员可利用嵌入答辩阶段的评价指标对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在线反馈则是通过学生的在线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开发在线的反馈平台,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分阶段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环节,调查内容包括“对提高检索技巧的应用能力”“对提高收集整理有用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对提高操作word、ppt等常用数字工具的熟练性”“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对接受了毕业设计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不高,说明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提升操作技能,而思维活动则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引导和培养。

4总结与启示

以OBE理念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OBE理念要求教育者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不是一套孤立的技能,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差距,主动弥合这种差距,并对他们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OBE模式的信息素养可以理解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固然很有必要,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图书馆应联合院系制定大学四年的全程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可采用引导型信息素质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图书馆员的现场参观式教学使学生熟悉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服务模式;二三年级学生参赛阶段可结合参赛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可以联合院系举办形式多样的搜索大赛活动等。

专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的,也就是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信息素养,期待根据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尤其是院系合作的课程教学,结合OBE教学改革中产出评估环节,细化产出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专业的专业信息素养标准,反过来充实专业OBE教学改革中学生产出的评估内容,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OBE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支持条件,信息素养馆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开展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期待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合作,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实践去支撑和丰富OBE的产出评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毕业设计(论文)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3)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分析(指出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等);(4)预期成果;(5)工作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三、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所在系存档。四、具体样式要求:字数:1500字;纸张:A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