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2024-06-30 23:41:09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据官网2014年8月信息,“211工程”三期建设以来,先后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近百项,获授权专利近百项。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的“973”、“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数量逐年增加,科研立项经费快速增长,2011年突破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近5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海南省社科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及其它省级以上奖励30多项,获授权专利27项。 自然科学类科研成果 (2008年—2013年)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前三位)获奖级别年度1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尹绍武 陈国华 张本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2流动沙丘的固定和绿化用新材料、新结构及其野外实践效果研究李建保 陈永 周青平20103热带水产养殖动物微生物性疾病检测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研究周永灿 谢珍玉 王世锋20114高温气固分离陶瓷过滤管材的研制及应用李建保 邓湘云 姬忠礼20125极值图论的相关度序列理论及其应用尹建华 高泽图 尹梦晓20126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研究程立生 蔡双虎 蔡笃程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7绿色环保型农药----16%氟硅唑水乳剂与阿维.哒微乳剂的研制及应用李嘉诚 冯玉红 林强20088一种补偿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延的新方法杜峰 杜文才 雷榰20099几种鱼鳔的成分分布规律及鱼鳔寡肽的制备技术研究段振华 易美华 汪菊兰200910海巴戟(NONI)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符文英 邢诒旺 云韵琴200911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与应用杨小波 吴庆书 李东海201012马氏珠母贝育种和养殖新技术王爱民 王 嫣 顾志峰201013金、磷酸钙和氧化钛光功能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刘钟馨 曹献英 文 峰201014三维医用体数据稳健多水印算法研究李京兵 杜文才 黄梦醒201215转基因水稻颖花突变体形态学鉴定、遗传学分析和基因克隆罗丽娟 何朝族 张 艳等201216优质“定安黑猪”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推广王凤阳 吴科榜 李笑春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17长丰2号紫长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林师森 成善汉 符海秋201118海巴戟(NONI)产业化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符文英 邢诒旺 符传贤201219绿色农药新制剂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广李嘉诚 林强 李鹏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 (2008年—2012年)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前三位)获奖级别年度1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赵康太 沈德理 张云阁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2海南历史文化大系(10卷104本书)曹锡仁(参与)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093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李德芳 杨素稳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94现代化背景下的海南大特区曹锡仁 鲁兵20095海南农村基层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李德芳20126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支出决策:理论与实证分析胡国柳 黄景贵 裘益政20097论黎族文身的伦理隐喻郑小枚20098论我国民法典总则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王崇敏 张丽娜20099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与股利分配决策: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胡国柳等201210高校创新性基础科学研究团队特征研究——以汤姆逊—卢瑟福团队为例夏代云等201211什么是当代文学批评?——一个理论论纲刘复生201212多变量整体模式累加多层统计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组织绩效预测上的应用研究刘殿国等201213海南农村基层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李德芳201214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与股利分配决策: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胡国柳等201215高校创新性基础科学研究团队特征研究——以汤姆逊—卢瑟福团队为例夏代云等201216什么是当代文学批评?——一个理论论纲刘复生201217多变量整体模式累加多层统计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组织绩效预测上的应用研究刘殿国等201218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研究王丽娅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19中国天然橡胶经济问题研究柯佑鹏 过建春200920《企业柔性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安应民、郝冬梅200921贯彻科学发展观——海南干部读本王毅武 彭京宜200922丘濬集(10册)(明)丘濬著 周伟民 王瑞明 崔曙庭 唐玲玲点校200923商法学徐民201224制度递延逆反论——一个典型制度变迁的案例描述与推论张尔升200925蜕变中的历史复现——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刘复生200926海南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战略阎根齐 梁小平200927海南农业保险补贴与需求研究王芳201228我国高校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研究赵康太等201229海上侵权法律制度研究张丽娜201230商法学徐民2012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海南大学图书馆藏书万册,其中,纸质文献(含纸质图书、期刊合订本)万册,电子图书万册。还有丰富的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国专利题录摘要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BIOSIS Previews数据库、CA 数据库、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系统、LexisNexis律商联讯等中外文电子信息资源,可查询检索国内外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期刊题录与全文资料。 学术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创刊,是海南省惟一进入CSSCI的学术期刊;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的期刊;2000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热带生物学报》由海南大学主办,海南省教育厅主管,公开发行。选登热带生物领域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或快报)、成果摘要等稿件。该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2013年9月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放假,但有值班的。海大学报编辑部周末放假,但有值班的,可处理稿件的工作可能延后。学报编辑部现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编辑人员16人,12人拥有高级职称,4人拥有博士学位,是一支职称学历较高、业务素质精良的编辑队伍。海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直属单位,现负责编辑出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热带生物学报三种学术期刊,海南省教育厅主管,海南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林庚是将古典文学研究与新诗形式探索进行有机结合的诗论家,其所提出的“半逗律论”、“节奏音组 论”、“普遍形式论”等 ,便是此种“沟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可追溯于1958年创刊的《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是海南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报。1983年,学报更名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2008年,《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由海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编辑部设在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教育部“高校学报名栏建设首批入选期刊”、“海南省社科优秀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林庚诗论的语言表达特点有四季感悟,日常生活场景,表达对自由,爱的追求,美的追求,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1.《〈孟子〉中的训诂》,《中国语文通讯》1985年第1期。2.《〈释名〉语言学价值新论》,《武汉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5期全文转载。3.《〈释名〉声训的文化内涵》,《中州学刊》1991年第5期。4.《训诂术语补正》,《河北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5.《〈白虎通〉对训诂学的贡献》,《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文汇报》1992年11月3日摘要介绍。《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年第1期摘要。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12期全文转载。6.《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论及其对语言研究的启示》,《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4年第7期全文转载。7.《谈谈当前辞书中存在的问题》(与杨合鸣合作),见《训诂与语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8.《黄侃的语源学理论和实践》,《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9.《 ’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0.《〈马氏文通〉“坐动”“散动”说评议》,《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1.《元散曲重叠式形容词浅谈》,载《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2.《〈古尊宿语要〉的近指代词》,《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13.《〈古尊宿语要〉的旁指代词》,《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14.《〈古尊宿语要〉的三身代词》,《人文论丛》1999卷。15.《〈古尊宿语要〉的语气助词“在”》,《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对外汉语教学论集”。16.《树立民族形象,推进社会文明》(谈《语言文字法》的意义),《湖北教育报》 2000年11月13日。17.《“移位说”献疑》,载《语苑集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8.《〈汉语变调构词研究〉读后》,《中国语文》2001年第3期。19.《湖北黄梅话的人称代词》,《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20.《〈古尊宿语要〉的“如何”》,载《Collected Essays in Ancient Chinese Grammar》,Paris──2001。721.《“这”单独作主语问题补证》,《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22.《“动+得+可能补语”中“得”字的语法性质》,载《汉语史论文集》,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23.《疑问代词“云何”的历史发展》,载《新疆大学语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4.《湖北黄梅话的指示代词》,《方言》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25.《先秦两汉时期的“云何”》,《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26.“走作”补义,《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27.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光明日报》2004年4月22日C1版头版头条。28.《全元散曲》中的“被”字句,《长江学术》第6辑(2004年5月)29. 黄侃,《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河北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0. “他”字复指词组的历史发展,《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版。31. 禅宗语录词义札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收入《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二辑(第七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暨简帛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06年版。32. 佛教文献中“何”系疑问代词的兴替演变,《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第31辑(2005年)33. 《黄侃年谱》序,司马朝军《黄侃年谱》,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34. 《孙子兵法语法研究》序,蔡英杰《孙子兵法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版。35. 《故训汇纂》的语义学价值,《〈故训汇纂〉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36. 大力加强禅宗语录句法研究,《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版。37. 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语文知识》(郑州大学)2007年第1期。38. 读《尔雅》及其注疏札记,《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39. 无主语“被”字句的历史发展,《汉语新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07年2月版。40.《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序,金桂桃《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41.古汉语判断句中“为”、“是”的连用,《中国语文》2008年第6期。42.魏晋以后疑问代词“云何”的发展与衰亡,《长江学术》2008年第4期。43.汉语にぉける古今命名方法の变迁について(汉语古今命名模式变迁漫议)(全文被译成日文),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一《东アジアにおける知的システムの近代的再编をめぐって》,2008年3月发行。44.动量短语句法功能补议,《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4期。45.《轻动词理论及汉语相关问题研究》序,刘长庆《轻动词理论及汉语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46.《全元散曲》中的动态助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47.《〈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序,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48. 近代汉语书面文献与现代方言词语的考释,《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49. 从黄梅方言与近代汉语文献互证看辞书相关条目,《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50.从“小学”到“语言学”(『小学』より『语言学』ヘ),《东ァジァ近代における概念と知の再编成》(2008年11月日本京都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 “近代东亚概念和知识系统的再编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 センタ一2010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刊号:issn0915-2822。51. 黄侃学术在武汉大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国语言学》第四辑(北京大学,2010)。52.《近代汉语连词》序,席嘉《近代汉语连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53. 黄梅方言与近代汉语文献互证举隅,《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2009《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54.《“原来”、“从来”、“连连”三组时间副词研究》序,唐为群《“原来”、“从来”、“连连”三组时间副词研究》(学术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55. 汉译佛经中的“为”字选择问句,《汉文佛典语言学—第三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56. 禅宗语录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长江学术》2011年第3期。57. 配对型“也好”源流考,《中国语文》2012年第1期。58. 汉魏六朝汉译佛经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收入《圆融内外 综贯梵唐—第五届汉文佛典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59. 谈谈禅宗语录语法研究的几个问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5期摘要。60.“莫非”源流考,《南开语言学刊》2012年第2期。61. 中国文化中花卉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韩国)第21集,2012年。62.“也罢”源流考,《苏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63. 禅宗语录中选择问句的发展,《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11辑,2013年6月。64. 汉译佛经透露汉语发展变化信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8日B01版。65.“枉状”“月朵”词义考,《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4期。66.方以智语言哲学观浅论,《人文论丛》2013年卷。(排名第二)67. 黄梅方言中的“妈妈”和“老板”,《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14年12月版。68.“何莫不”小考,《正学》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69.《<景德传灯录>语言探索》序,《<景德传灯录>语言探索》,台湾学生书局2014年8月版。

1.《“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2.《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3.《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4.《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5.《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6.《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7.《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8.《“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9.《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10.《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11.《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12.《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13.《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14.《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15.《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16.《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17.《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18.《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19.《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20.《“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21.《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22.《“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23.《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24.《“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25.《“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26.《“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27.《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28.《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29.《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30.《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31.《“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32.《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33.《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4.《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35.《“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36.《“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37.《<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38.《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39.《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40.《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41.《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42.《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43.《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44.《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45.《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46.《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47.《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48.《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49.《“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50.《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51.《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52.《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53.《“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54.《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5.《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56.《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57.《“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58.《“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5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60.《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61.《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62.《“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3.《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64.《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65.《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66.《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67.《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68.《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有许多方向供选择!国际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旅游信息管理,应用外语(英 日),旅游信息管理,城乡规划等等···

三亚只有一所公办二本学院,琼州学院。注意,不叫琼州大学~升本之前叫琼州大学,升本之后叫琼州学院、琼州学院旅游系介绍。琼州学院旅游系创建于1994年,是海南本土最早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截止到2008年7月,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3届,1500余人,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各条战线的业务骨干,为海南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旅游系目前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经济管理三个教研室。专职教师34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5人,助教14人;在专职教师中,博士2人,硕士14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9人。设有旅游管理(国际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方向)、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方向)和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486人。近四年来,旅游系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9项。旅游系一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校内建立起教学模拟客房和模拟餐厅、教学模拟软件实验室和形体训练教室,校外还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与海南省中国旅行社、中国海南省旅游总公司、海南省国际旅行社、海南海之缘旅行社、海口国际商业大厦、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三亚湾假日酒店、三亚凯宾斯基度假酒店、三亚宝宏龙都大酒店、三亚椰林滩大酒店、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南山大小洞天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曾多次为旅游企业举办业务培训班和导游考试培训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旅游系认真按照“强化基础、注重应用、保证质量、体现特色、提高效益”的办学思想,一直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视为全系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一直名列全校就业率之首。旅游系于2005年9月由五指山市整体搬迁到三亚市。在三亚这个著名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旅游系的教学科研工作获得了更加理想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随着琼州学院三亚校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未来旅游系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夏日渐远,秋色已凉。深秋的寒冷,终将被我们学习的热情所温暖。项城课题网络共同体cctalk学习平台急大家所急,想大家所想,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好课连连。 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双翼。作为老师,阅读应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写作应是我们的生活常态。但是很多老师在写作方面存在困惑,为了帮大家排忧解难,今天晚上我们项城课题群邀请了熊继涛老师为我们带来《教育写作的层次与进阶》,相信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让你体会写作的轻松感和幸福感。 首先,让我隆重地为大家介绍熊纪涛老师: 熊纪涛,男,1982年生,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先后被评为郑州市第五届名师、海南省中学骨干教师、海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学与管理》《齐鲁师范学院学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教师博览》《语文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主持《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路径的研究:以新教材新课文为例》等省市级课题多项;出版《教师高效阅读秘笈》等书。工作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 当时糊涂群主推荐熊老师来为我们做讲座时,我曾经百度了一下,看到他这么多的成就,心想一定是个老者了,没有想到的是,熊老师是个80后,真是年轻有为呀!熊老师的有为来自于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善于读书,不仅仅是泛泛的读,而是有目标的读,有深度思考的读,有联系实际的读;他善于写作,不仅仅是随笔而写,而是深刻性的写,精炼性的写,体系性的写。他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并有敢于抛弃安逸生活而勇攀新高的精神,这也许就是成功者的先决条件吧! 熊纪涛老师还是一位非常严谨认真的人,这份调查问卷相信大家都做过了。这是我在和熊老师约讲座的时候他提出的,他说,我不能完全按我的思路走,我要知道老师缺什么,在写作中存在哪些困惑,有针对性的去讲,才能解决老师的实际问题。今天的讲座,不仅有熊老师为我们引领的方向,更多的是为我们答疑解惑。下面让我们鲜花掌声来一波,欢迎熊老师为我们带来精神大餐! …… 熊老师辛苦了,感谢熊老师无私付出,一个多小时的精彩讲解,干货满满哪,有高大上的理论,有接地气的实例,更有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答案。 在这里,我们项城课题网络共同体为熊老师送上一份小礼物,表达我们的敬意。哪位老师愿意来颁奖呢?熊老师从“教育写作的层次”和“教育写作的进阶”两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有深度有广度的讲解。熊老师的讲座引发了很多老师的共鸣,很多老师边听边记边思考,刘小衬老师说:“多读多记,吸取精华,累积写作经验丰富,丰富写作内容。”胡振华老师说:“写作要目标专一。”邝秋梅老师说:“带着概念去观察,锤炼自己的语言。”刘元老师则认为,要提高自己的写作,应该从模仿到创新。还有老师想急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呢,来,我们请上来一位谈谈,…… 学习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大家还意犹未尽呢,两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还有那么多的老师愿意交流,今天就不再一一登台了。郝晓东院长说“只有公开的写作才是完整的写作。”那就把自己的感悟写在小打卡上公开发布吧!记得打卡哦!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亚市、三沙市等单位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省属高校。

简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学校由中国海洋大学对口支援,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1954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几经分合、调整、更名,于1993年由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琼州大学(专科),2006年琼州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琼州学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琼州学院。2009年学校主校区由五指山市搬迁至三亚市。2015年9月,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8年12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转隶归属学校管理。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三亚、五指山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218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院系专业 学校现有18个二级学院,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法学、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校已有海洋科学等19个涉海类专业(方向),确定了海洋人文历史、海洋旅游、海洋管理、海洋食品、海洋信息、海洋生物生态与环境等六大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和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转型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洋技术、旅游管理、环境工程、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社会工作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帆船运动、数据库系统原理、鱼类学、中国当代文学、海洋生态学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优势的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点:旅游管理、社会工作、资源与环境  省级重点学科:动物学、旅游管理、环境工程、民族学、海洋科学、海洋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1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50多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30多人;其中,有双聘院士4人,此外,还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南海名家、省515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全国师德标兵、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学生成绩 2019至2020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有245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级奖51项,省部级奖194项;在文艺、体育竞赛中共有67个项目获奖,其中国际级奖1项,国家级奖26项,省部级奖40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发表作品18篇,获得专利3项。截至2021年5月,近年来,学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328项、省部级奖励669项。近3年,学校学生在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2个,“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1个、铜奖1个,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1个、铜奖2个,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个人各1个。在电子设计大赛、导游大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90个,二等奖72个,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大洋奖1个。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院士工作站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海研发中心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

馆藏资源

据2021年6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万册,电子图书万册,电子期刊万册,学位论文万册,音视频万小时;数据库39个;纸质期刊1558种。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五大洲和港、澳、台共65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签署合作协议156份,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协议87项。派出多名学生做交换生、汉语志愿者、共同培养硕士生、游学生、海外实习生,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接收来华留学生多名,涉及15个国家。住宿条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宿舍有4、6、8人间,寝室基本是按学院、专业、性别等来统一分配。本科在三亚,专科在五指山 分三个小校区,北校在山上,南校和西校在山下,宿舍是上床下桌的,四个柜子,上面四个大的,下面四个小的,如何分配基本是宿舍内部自己协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都是核心期刊 一样一样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