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燃料化学学报的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4-07-04 06:39:19

燃料化学学报的出版社

摘 要 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煤的硫含量居全国之首。煤中各种硫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聚煤古地理环境。特高有机硫煤形成于局限碳酸盐台地潮坪的泥炭沼泽,具有独特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其含硫化合物以噻吩系列为主。黄铁矿的形态多样,烟煤和无烟煤具负磁性,而黄铁矿具正磁性,其磁化率取决于伴生的顺磁性元素的含量。

任德贻煤岩学和煤地球化学论文选辑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 76. 2%,在较长时间内这种结构不会有很大改变。富硫煤和高硫煤在我国煤炭储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燃煤释放的 SO2排放量已达 16. 89Mt,引起国内外关注。同时,煤中硫也严重影响焦炭、合成气等煤炭加工产品的质量。因此,研究煤中硫的赋存规律和脱硫新技术,很有现实意义。

西南地区是我国煤中硫含量最高的地区,高硫煤在煤炭储量中占 43. 61%。重庆、贵阳等城市因燃煤所造成的酸雨,已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本文综合应用煤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等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煤中硫的赋存规律,着重分析了煤中黄铁矿的形态、组成、磁性和高有机硫煤的组成、结构、成因。

一、西南晚二叠世煤中硫含量

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煤中硫含量变化幅度大,全硫含量可由低于 0. 5%到高于 10%,由表l 可见,硫含量主要受控于聚煤 古地理环境。形成于 冲积平原环境 的煤,全硫含量低于1. 0% ; 形成于上三角洲平原环境的煤,全硫含量低于 1. 5% ,均属低硫煤。形成于局限碳酸盐台地潮滩环境的煤,全硫含量达 8. 89% ~ 13. 14%,且以有机硫为主体,属世界上少见的特高有机硫煤。形成于潟湖、潮滩等环境的煤,全硫含量不一,可由中硫煤到高硫煤,大多以硫化物硫为主。

二、煤中黄铁矿

黄铁矿是西南晚二叠世煤中主要的硫化物矿物。此外,还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白铁矿及方硫镍钴矿等矿物。黄铁矿的宏观结构构造多以浸染状细晶、结核状、脉状及块状为主。微观上,在自 1985 年来对西南地区晚二叠世高硫煤中硫的研究中,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铁矿进行观察,结合黄铁矿的宏观特征,提出了如表 2 所示的黄铁矿显微形态分类。此分类的分类依据是,先以有无生物组构划分为两大类,再依据生物的类别细分生物组构黄铁矿; 无生物组构类则据其形态结构细分。显微统计表明,四川南桐 5 号和 6号富硫、高硫煤中,黄铁矿大多以细胞充填状、结核状为主( 两煤层分别为 75% 和 89%) ,大于 100μm 的黄铁矿颗粒比别的煤层多,解离程度高( 大于 60%) 。而四川五一煤矿煤中黄铁矿则以自形晶及集合体( 占 45%) 、莓粒及其群体( 占 31%) 和白铁矿( 占 21%) 为主,其他类很少( 仅占 3%) ; 自形晶多以八面体为主,颗粒多小于 10μm,小于 20 目煤粒的黄铁矿解离程度( 小于 8%) 极低,反映五一煤矿的煤形成于受海水影响明显的成煤环境中。由于高含量的细粒黄铁矿及高有机硫煤难于脱硫,因而煤中黄铁矿的赋存规律及可选特性研究,对于脱硫技术工艺和煤的加工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表 1 西南晚二叠世煤中硫含量

表 2 中国西南晚二叠世煤中黄铁矿的显微形态分类

三、煤和黄铁矿的磁性

高梯度磁选( HGMS) 是能分选很弱的顺磁性颗粒的方法。将其与浮选等物理方法相结合,对于细粒级煤脱硫是很有潜力的新技术。为此,选择了不同煤级的煤样 10 个、煤源型黄铁矿及与煤共生的常见矿物样品,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用超导磁体样品振动测磁仪( VSMSCON2) 进行了样品磁化率测试。实验结果见表 3 至表 5。

表 3 煤的磁化率

表 4 煤层中黄铁矿的磁化率

表5 与煤共生的常见矿物磁化率

由表3可知,云南可保软褐煤的磁化率低于背景嗓音,可视为零值,而从亮褐煤到烟煤中的气煤、肥煤和焦煤,以至无烟煤和超无烟煤均具逆磁性。煤和煤层顶底板中黄铁矿的磁化率均为正值,其数值在(~)×10-7emu/g范围内。不同形态和产状的黄铁矿磁化率不同,结晶完善、成分较纯的黄铁矿晶体磁化率低,为(~)×10-7emu/g,平均值为×10-7emu/g;而晶形较差、成分较杂的结核状和砂晶层状集合体黄铁矿的磁化率高,分别为(~)×10-7emu/g和(~)×10-7emu/g,平均值分别为×10-7emu/g和×10-7emu/g。

煤的逆磁性和煤源型黄铁矿的顺磁性,为开发高梯度磁选脱除细粒级煤中的硫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高梯度磁选法对于高硫化物硫的炼焦用煤的脱硫,显示了良好的前景。同时,由表5可见,常与煤共生的方解石和菱铁矿的磁化率亦为正值,因此在高梯度磁选中有可能与黄铁矿一起有效地与煤分离。

黄铁矿的磁性主要与其伴生的顺磁性元素含量有关。根据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煤源型黄铁矿的伴生元素组成的相关分析表明,其磁化率与顺磁性元素Mn、V、Cr、Ti、及Ca、Mg等正相关[1]。

四、高有机硫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西南地区特高有机硫煤形成于局限碳酸盐台地潮滩环境。以贵州贵定K3煤层为例,煤层直接底板为裸松藻屑灰岩,属藻席成因,没有根土岩,煤层顶板亦为裸松藻屑灰岩。煤层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独特。

(1)煤中基质镜质体占显微组分的主体,虽其反射率VRmax为,已属中煤化烟煤,但在蓝光激发下,仍具暗红色荧光;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有大量衬度明亮的超微壳质体和超微细菌。壳质组中有结构藻类体、层状藻类体和壳屑体等显微组分。此外,煤中还有大量黄铁矿化菌藻类化石,表明贵定的成煤植物除鳞木、辉木等高等植物外,富含脂类和蛋白质的菌藻类低等植物亦做出了重要贡献,煤中可见的菌藻类,仅是原有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已降解成散布于基质镜质体中的超微组分。

(2)煤中矿物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还有黄铁矿、碳酸盐矿物和少量磷灰石。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还有蒙脱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呈大小不同的自形晶散布在基质镜质体中,这种现象在煤中很少见;共生有大量自生石英细晶、黄铁矿聚晶和莓粒,这反映高有机硫煤形成于介质为中至弱碱性、具还原性的古泥炭沼泽。煤中磷灰石呈纹层状块体和透镜体,也有呈五角形的结晶,是菌藻类低等生物从周围介质中汲取磷后,在富钙环境中进一步转化成为磷灰石的。

贵定煤层的上、中、下部都有钙藻(拟似裸松藻)碎片和钙球发现。裸松藻是分布于潮下带的海相红藻,现代钙球是生活在水深小于1m的海湾极浅水地带的伞藻孢子。贵定煤中还有腕足类、瓣鳃类钙质生物碎片及个体较完整的有孔虫和介形虫化石,表明这些生活在浅海地带的生物经潮汐流搬运进入泥炭沼泽,水动力能量较弱,在弱碱性介质中钙质生物化石得以保存。

(3)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基质镜质体的微区分析表明,贵定煤中的K、Na、Mg、V、Mo等伴生元素含量比形成于上三角洲平原的盘县煤高3~10倍,U含量(仪器中子活化法,INAA)比盘县煤高50倍,而B含量(ICP法)比盘县煤高1倍(表6)。

表6 贵定和盘县煤中伴生元素含量对比单位:10-6

Mg和B等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比淡水中高得多。贵定煤中这些元素的富集,是泥炭沼泽经常受到海水浸漫的有力佐证;U、Mo、V等元素的富集,则与菌藻类低等生物及其降解产物、腐植质的吸附有关,而还原环境又为这些元素的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贵定煤层剖面上,亮暗细层相互交替,在显微镜下常见毫米级富含黏土矿物的基质与以基质镜质体为主的薄层频繁互层,呈现波状层理、透镜层理,局部可见微变形层理,这不是代表森林沼泽中常有的潮湿、干燥阶段的交替,而可能是受潮汐水流运动的表现。煤中丝质体和半丝质体的细胞壁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膨化,甚至变为粗粒体,说明在经受潮汐流带来的氧的氧化之前,已经历了较强的凝胶化作用;有的丝质体中有许多细胞腔大而圆,酷似通气组织,表明泥炭沼泽覆水程度强。

五、高有机硫煤中有机硫的富集机理

煤中有机硫的成因比较复杂,一般按其来源可分为由成煤植物所提供的原始有机硫和次生有机硫两种,高有机硫煤中的有机硫大多是次生的[5]。下面以贵定煤为例,对其有机硫高度富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成煤植物中菌藻类的参与。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蛋白质的含硫氨基酸。不同门类的成煤植物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其有机组成中蛋白质和硫含量差别明显,现代石松科植物含硫~,松科植物含硫仅,而生长在滨海盐性沼泽中的红树科植物,则含硫多为~。贵定煤中成煤植物保存有良好的通气组织,团块镜质体发育(其前身可能是鞣质体),结合总体聚煤环境,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类红树的生活环境,使原始有机硫稍高。值得注意的是贵定煤中有大量菌藻类低等植物及其降解产物的参与。现代细菌干重的50%~80%为蛋白质,藻类中含蛋白质20%~30%,比高等植物多得多,可见菌藻类是煤中原始有机硫的重要来源,特别是贵定煤中很可能有相当数量的裸松藻参与,而裸松藻属红藻,红藻含硫量为(Bowen,1979),是所有藻类中含硫量最高的,当对贵定煤原始有机硫的富集有影响。

(2)海水中硫酸盐的不断供给。海水中有大量()硫酸根离子SO2-4,比淡水高200多倍。贵定煤聚积于局限碳酸盐台地潮滩,潮汐水的周期性往复浸漫,为泥炭沼泽带来了大量的SO2-4,煤层顶板为潮滩相灰岩,即泥炭层形成后,海水仍能不断地渗透到泥炭层,使孔隙水中的SO2-4始终保持着有利于硫积累的浓度。

(3)介质具弱碱性、还原性和微生物活动。岩石学研究表明,贵定泥炭沼泽的介质呈弱碱性、还原性,这种介质条件加上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硫酸盐还原菌将沼泽水介质中的SO2-4还原成还原态无机硫,为高有机硫的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煤层中,黄铁矿化的弧菌、球菌、杆菌、丝状菌及其菌落频繁可见,是其物证。贵定煤有机硫的同位素δ34S为-‰~-‰,黄铁矿的同位素δ34S为-‰~-‰,硫同位素异常轻的事实,说明泥炭沼泽具强烈、持续的微生物活动,硫酸盐还原菌把海水带来的硫酸盐不断还原成富32S的H2S,并优先与铁离子结合形成同位素很轻的硫化铁矿物,然后再与有机质结合而生成有机硫。

(4)活性铁离子受限。众所周知,活性铁离子与有机质相比,对还原硫有更大的竞争能力,当存在活性铁离子的情况下,硫离子会优先与其结合成硫化铁矿物,只有在铁离子受限时,多余的H2S才结合进入有机分子[4]。贵定煤形成于局限碳酸盐台地潮滩,陆源碎屑物供给相对贫乏,而且含煤岩系也由贫铁的碳酸盐岩组成,因此,沼泽不可能有充分的铁离子供给。分析表明,贵定煤中总含铁量为8400×10-6,全硫含量为,而全硫含量比它低得多的六枝地宗煤(St,d=),总含铁量达18000×10-6,可见贵定煤的古泥炭沼泽中铁的来源受到限制。

总之,在局限碳酸盐台地潮滩环境下,由藻席发展成泥炭沼泽,成煤植物中有菌藻类植物的参与,海水经常浸漫,形成弱碱性介质,硫酸盐还原菌非常活跃,促使贵定煤中有机硫形成和高度富集。

六、煤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结构

煤中有机硫主要以硫醇、硫化物与二硫化物、噻吩及其衍生物等形式存在。[2]

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表明,南桐和贵定的高有机硫煤中有机硫以噻吩为主,分别占和,其次为脂类硫化物硫和砜。这近似地反映了煤大分子网络相有机硫的状态。[3]

应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GC-MS)检测煤的有机溶剂抽提物,可以精确地鉴别煤中有机硫的结构。对安县五一矿、贵定、砚山干河矿高有机硫煤进行以氯仿作为有机溶剂的抽提,其芳烃馏分含量均占沥青“A”的60%以上。对贵定煤进行配位体交换薄层色谱(LETLC)分析,分离出了较纯的含硫化合物,经GC-MS分析,表明贵定煤中有机含硫化合物主要是呈烷基取代的系列化合物,且以二苯并噻吩系列为主,占硫化合物总量的,其中具稳定甲基侧链的C1-二苯并噻吩和C2-二苯并噻吩占绝对优势。

安县五一矿和砚山干河矿煤样的芳烃馏分,经GC-MS分析,有机硫化合物结构与贵定煤总体相似,C1-二苯并噻汾、C2-二苯并噻吩分别占含硫化合物的和,显示出随煤级增高,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有增高的趋势(五一煤的镜质组反射率VRmax为,贵定煤的VRmax为,干河煤的VRmax为)。在煤级较低的五一煤中,含乙基和次稳定甲基的化合物较多。

这结果与White等(1990)用低压高分辨质谱分析闻名于世的克罗地亚Rasa高有机硫煤所获含硫化合物的组成相似。

本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色谱-质谱分析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和盛国英研究员的指导;LETLC分析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煤化学研究所顾永达研究员的指导;整个工作得到韩德馨院士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陈笃行 . 磁测量基础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2] Chou C L. 1990. Geochemistry of sulfur in coal. In: Orr W L and White C M. Geochemistry of Sulfur in Fossil Fuels. ACS Symposium Series 429,Chapter 2,pp30 ~ 52.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D. C. Washington

[3] 唐跃刚,邵绪新,雷加锦等 . 燃料化学学报,1993,21( 4)

[4] Berner R A. Geochim. Cosmochim. Acta,1984,48( 4)

[5] Casagrande D J. In: Scott Ed. Coal and Coal Bearing Strata: Recent Advance,Geological Society,London,1987,87 ~105

The Study on Sulfur Occurrence Regulation and Pyrite Magnetism of Late Permian Coal in Southwest China

Ren Deyi Tang Yuegang Lei Jiajing Mao Helin Liu Qinfu Ai Tianji

( Beijing Graduate School,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sulfur content in late Permian coal of southwest China is in first position of China.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sulfur in coal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paleogeographical en- vironments during peat accumulation. High organosulfur coal is formed in peat sw amp devolop- ing in tide flat of limited carbonate platform. It is characterized by especial coal petrology and coal geochemistry,and its organo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are mainly thiophene series. The macroscopical and microscopical shapes or types of pyrites in late Permian coal are diversi- fied. Bituminous coal and anthracite are diemagnetic,but the pyrites are paramagnetic. The mag- 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pyrites is depended on the content of paramagnatic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pyrites.

Key words: high sulfur coal,pyrite,organic sulfur,occurrence regulation,magnetism

( 本文由任德贻、唐跃刚、雷加锦、毛鹤龄、刘钦甫、艾天杰合著,原载《煤田地质研究文集: 庆祝高文泰教授八十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1996 年)

1. The measurement of effective diffusivity for sulfur-tolerant methanation catalyst.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0, 78: . Experimental studying and stochastic modeling of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in jet-entrained gasifier.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2002, 41: . Porous catalyst intraparticle status of parallel, equilibrium-restrained reacti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2005, 44: .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sulfur-tolerant methanation reactor.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1998, 7(1).5. Importation of coal-water slurry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al-water slurry gasifier with opposed multi-burner. Workshop on the Cooperation in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May 14-15, Hangzhou, . 气流床气化炉压力波动信号的R/S分析.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5, 11(5).7. 基于小波变换的气化燃烧状态诊断试验研究. 热能动力工程, 2005, 20(5): 506-508, . SPSR法测定圆柱状催化剂有效扩散系数. 燃料化学学报, 2001, 29(3): . 受平衡约束的平行反应体系的催化剂粒内反应-扩散过程模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1, 15(4): . 气流床气化炉停留时间分布的随机模型. 化学工程, 2002, 30(2): . 气流床煤气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代化工, 2004, 24(5): . 基于神经网络的泡点预测模型. Proceedings of the 4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C]. Shanghai: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V4, . 碳氢化合物为原料煤气生产装置中的含渣废水热回收方法, 2005年8月10日授权,, 发明专利.14. 气流床生产煤气装置中回收含渣废水热量的热水塔, 2002年1月30日授权, , 实用新型专利.15. 设有定位块的洗涤冷却水均布器, 2004年10月13日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16.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或煤粉气化炉及其应用, 2001年2月10日授权, , 发明专利.

内燃机学报出版社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天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内燃机学报》《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燃烧科学与技术》其中《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和《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刊登化学化工类的论文。《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和《燃烧科学与技术》也涉及化学化工方面的内容。

那你可以看看核心的文学期刊,

但凡核心的,都是国家一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次核心的都可以在知网阅览。

《内燃机构造》北京大学出版社《内燃机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内燃机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好这几本书你的内燃机就基本达到本科水平了,都是内燃机专业必学的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化工学报的出版社

化工学报和高校化工学报都是全部被EI收录的,其中化工学报的英文版被SCI收录!

《高校化工学报》不是全部收录,是部分收录,大概96%被收录。

属于化学的有:催化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子催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物理学报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色谱无机化学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B辑: 化学 中国稀土学报 属于化工的有:催化学报分析化学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工程塑料应用硅酸盐学报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 合成橡胶工业化工进展化工学报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世界化学通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 离子交换与吸附煤炭转化膜科学与技术农药燃料化学学报石油化工塑料工业无机材料学报现代化工橡胶工业应用化学中国塑料中国医药工业杂志zhh1249(站内联系TA)国外有什么好的期刊?myqianbao(站内联系TA)化工进展化工学报国外牛杂志比较多,要看你做那个领域的邱实(站内联系TA)化工三大顶级:(站内联系TA)化工学报 化学工程lg8407(站内联系TA)是中文还是英文, 中文:化工学报 英文:chemical engineer science 化工三大顶级: 我下了那么多期刊,好像没这三个。有网站或下载链接吗?yumiao123(站内联系TA)英文的 AICHE CES 中文的 化学工程 化工学报 都是很好的xiaoyuntm(站内联系TA)中文做理论比较多的就是化工学报了。meihuagong(站内联系TA)化工进展 化学工程 化工学报gzqz(站内联系TA)据师兄讲,化工类最好的就是《化工学报》,《化工进展》也很吃得香。搞传质、精馏、分离方向的《石油化工》也很有必要多留意。

都是被全收录的,高校化工学报还被SCI收录,这两个期刊投起来有点难度!

催化学报出版社

中英文都可以刊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缩写:CHINESE J CATAL中文名称:催化学报发行国家:中国出版社: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影响因子(IF):(期刊主页介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期刊主页:简介: ISSN: 0253-9837,本刊开辟有研究快讯、研究论文和综述等栏目。内容主要包括多相催化、均相络合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学以及有关边缘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成果。 根据美国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2012年6月29日公布的2011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催化学报》2011年SCI影响因子首次突破, 达到, 总被引频次为1529, 5年影响因子为. 其中, 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均位居SCI收录的中文化学类期刊第1名, 也是历年来我国中文化学类期刊SCI影响因子的最高值. 这表明,《催化学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阅读和参考, 该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催化学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您表示衷心感谢!英文文章为选择部分高质量的中文稿要求作者翻译,在爱思维尔出版社的网上刊出,内容跟中文版一样。目的是提高催化学报的国际影响力。2006年本刊与Elsevier合作在ScienceDirect网络平台上出版《催化学报》英文电子版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旨在促进国内外催化领域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国催化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该英文版期刊与中文版期刊同步出版,其文章由本刊编委会从中文版中挑选并由作者进行翻译. 英文版期刊中文章的引用信息与中文版期刊中的同一篇文章完全相同.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中文版)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英文版)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物理化学学报》(中文版))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正题名】金属离子种植MCM - 41的- 2 。催化环氧化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与对叔丁基过氧化氢锰- MCM - 41的【作者】Yonemitsu先生;岩本先生;田中元【作者单位】北海道大学,催化杂志的点击率,北海道札幌060 ,日本。【刊名】催化学报【年卷期】, 1998年【出版年】: 1998【ISSN】: 0021-9517 【页码】: p. 207-213【分类号】: O63; TQ032; O64 【关键词】Mesoporous分子筛子; 电子转动共鸣; 硅质的mcm41; 回声模块化; 液体阶段; 氧化作用; 稳定; 硅酸盐; 过氧化物; 烯烃【正文语种】英国【文摘】锰准备的发现离子被种植的MCM-41模板离子交换(领带)方法(MnMCM41)活跃的为芳香烯烃的催化作用的环氧化作用。 MnMCM的活动41在那些是最伟大的Mn/MCM-41之中, Mn/SiO2, Mn/Al2O3,用一个常规注入方法准备,并且MnZSM 5用一个离子交换方法准备了。 适当的反应条件为trans芪首先被确定了作为基体。最有效的氧化剂是tert丁基氢过氧化物(TBHP)在328-348 K在H2O2、PhIO、TBHP和O-2之中。 最高的出产量93% trans芪氧化物获得了通过使用乙腈一种混杂的溶剂,并且二甲替甲酰胺9:1 (v/v)在328 K. MnMCM41可能为反应一再使用,不用在催化作用的减退。 trans和各种各样的芳香烯烃同边异构体的环氧化作用然后被学习了。有的烯烃的氧化作用庞大的代替者例如4-tert-butylphenyl和2萘基在MnMCM41 mesopores能进行。转同质异能素的环氧化作用比那容易同边异构体。 与同边配置的烯烃全部给了与少量的对应的trans氧化物trans烯烃作为副产物。一个根本机制为氧化作用被建议了根据产品分发。 (c) 1998学术出版社。 [参考: 42]

燃料化学学报告

《燃料化学学报》投稿须知 《燃料化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国内外燃料化学基础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内容涵盖煤炭、石油、油页岩、天然气、生物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应用催化等方面。本刊自2007年起与Elsevier(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合作,从每期出版的论文中选出4~8篇较好论文,出版到本刊英文电子版《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上。英文电子版期刊与印刷版期刊同步出版,英文电子版的版权归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有,由爱思唯尔负责其全球出版发行,通过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在线全文出版平台,向全世界相关的科研院所、大学、图书馆、公司及个人用户提供浏览和订阅。 1 投稿 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中、英文稿均可。内容主要涵盖以下研究领域:能源转化和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化学基础研究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新能源和替代燃料合成的应用催化基础研究氢能、燃料电池、合成燃料、C1化学能源转化、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化学基础研究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报道学术价值显著、实验数据完整、具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快报迅速报道学术价值显著的重要研究工作最新进展; 研究简报主要报道研究工作中的部分或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综合评述一般为预约稿。系统介绍作者所从事的某一研究领域的工作及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规律性概述,并能提出新的观点。 来稿请邮寄单位推荐信原件,请注明文稿无泄密、无一稿多投和署名争议等内容,并加盖公章。参考格式可从学报网站下载()。第一作者(或投稿作者)为研究生的,请在推荐信上加注导师(通讯联系人)签名。投稿论文内容为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的主要工作,目前第一作者已到新的工作单位,且论文署名第一单位为新的工作单位的稿件,除需要第一单位的推荐信外,请附带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单位的署名认可信,并加注导师的签名。 本刊将以收到推荐信原件的日期作为正式的投稿日期,并开始进行稿件的初审。若在收到作者电子稿后两周内编辑部仍未收到该篇稿件的单位推荐信,本刊将认为是作者自动撤稿。 单位推荐信邮寄地址:山西 太原 桃园南路27号 太原市 165信箱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030001 2 稿件及出版 从收到推荐信之日起开始审理,一般在2~3个月内会有结果。对不宜采用的稿件我们将尽快通知作者。不刊用的稿件恕不退还。对于超过3个月未收到消息的稿件,可向编辑部查询。 接收稿件的出版日期,将根据文章的质量和修改稿返回日期,由编辑部决定。任何其他希望提前出版的理由本刊恕不考虑。 即将刊出的稿件,编辑部会提前1个月左右通过E-mail给作者发校对稿和版权转让协议(由于页码所限,每期会有3~4篇版面调整机动稿,被调整下的稿件将顺延至下期发表)。请作者在收到校对稿后7日内将校对意见通过E-mail返回编辑部,逾期未收到作者校对意见将视为对默认校对稿。经全体作者同意并签署版权转让协议后,请在7日内将原件扫描后E-mail、或传真发送至编辑部,未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的稿件本刊将不予发表。 作者投稿时不需要交任何费用。校对稿发出后将通知作者交论文发表费,论文发表费包括版面费(100元/页)和审稿费(150 元/篇)。论文发表费将给作者出具正式税务发票,发票单位为通讯联系人所在单位,所以务必请作者投稿时提供准确的通讯联系人及其单位。由于需要统一去我所财务处开发票,作者收到发票可能要耽搁1个月左右,请作者谅解。 经审查推荐录用为在印刷版和英文电子版同时发表的文章,编辑部将E-mail通知作者进行中文文章的翻译(英文文章亦通知作者),接到通知后,作者如在规定时间(3周)内完成文章的翻译并返回编辑部,将免收相应的印刷版文章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酬亦无。英文电子版无版面费、审稿费和稿酬),并酌致与稿酬相当的翻译费。 期刊印出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期刊2本和分装本10份。稿酬和赠送期刊将邮寄给通讯联系人(导师、付论文发表费单位)。对于其他额外刊物、分装本、正式稿件电子文本等要求,编辑部恕不回复。 3 稿件格式及要求 文章题目应明确简洁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和特点,长短适宜,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符号和代号,不常见的外文名语和化合物应写全称。 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标准全称;外国作者的姓名请写全称,名字部分不要缩写,单位请用中文写出单位名称、城市、国家和邮政编号。 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以下信息:(1) 基金资助项目的基金名称和项目批准号;(2) 通讯联系人及其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3) 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 中文摘要包括文章主要结论,要具体到数据,中文摘要不多于350个汉字。 英文摘要应比较具体(1) 英文摘要的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2) 英文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关键词应在摘要后面给出,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一般选取3~6个能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中英文词。 前言应简要说明下列问题(1) 在前言中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引出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近2年的最新进展;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和手段;(2) 介绍背景时不应忽视国内同行的工作,请引用本领域国内核心期刊上的优秀文献;(3) 对于作者本人的系列工作,应引出前面已发表过的文献,以便保持信息的完整性;(4) 前言的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不应描述实验结果;(5) 文章中提到文献的作者时,只须写出第一作者的姓氏,多于一位作者时后加“等”或“et al”,文献编号紧接其后,如“Munroe等[3]”。 正文可以包括: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的观测结果、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实验部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分清层次,并加上适当的小标题。“实验部分”应较详细地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以使他人能够进行重复实验为准。试剂和仪器用中文标明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及名称。催化剂应给出具体的组分及含量,如涉及保密,请先申请专利,待专利批准后再发表文章。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其符号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例如:(1) 物理量(斜体):浓度用小写c,压力用小写p,摄氏温度用小写t,热力学温度用大写T,产率w,选择性s,转化率x,化学位移δ,质量比m/m,摩尔比n/n,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 Ф;(2) 单位(正体):秒s(不用sec),分钟min,小时h,天d,浓度mol/L,压力Pa,长度nm,转速r/min,化学位移的单位是1(可不写,用ppm者应去掉ppm)。以ppm,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切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改为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Ф,摩尔分数x或质量浓度(g/mL)等;(3)特别注意“ppm”不能使用。 图表要避免重复,数目尽量精简,同一来源的数据只需用图或用表表达一次,能合并的图尽量合并,能用文字叙述时(如只有3~5个数据时)尽量不使用图表。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仅从图表及其标题和注释等内容就可获知有关实验对象、方法、条件及结果等信息。注意事项如下:(1) 图表中的图题和表题需中英文对照,其它文字均采用英文;(2)图表的标题应详细完整;(3)在图注和表注中给出主要的实验条件;(4)图表中若有缩写词或代号,就在第一次出现时在图注或表注中给出全称或解释;(5)图片与图中说明文字尽量分开。曲线分别用“a、b、c等”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曲线说明和符号说明等列于中英文图题下方。(6)文中各插图均为黑白图,尽可能采用origin绘图软件生成的文件。 具体参数如下:字体(Time New Roman)、字号(21); Format →Page →Graph1(Width: 20 cm; Height: cm) →Layer1(Left: cm; Top: cm; Width: cm; Height: 11 cm)→Line(Width: 1; Color: Black) →Symbol(Size: 6)(7)如有照片,请提供层次分明的黑白照片(最好提供单独的JPEG图形文件);(8) 对于那些没有数据而且虽经作者处理但图的质量仍较差的谱图(即由谱学仪器绘制的图),请作者提供其原始谱图或质量好的复印件。 参考文献的著录请参照下列格式:1) 总体规范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可参见表1按下面格式著录:[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 [J]—纸张期刊 [J/OL]—网上期刊 [M]—纸张图书 [M/CD]—光盘图书[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CP/DK]—磁盘软件[EB/OL]—网上电子公告表 1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专著 论文集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报纸文章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J M C D R S P N Z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载体类型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纸张 数据库DB CP EB MT DK CD OL 不注明 DB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各类参考文献格式如下:(1) 期刊文章[序号]作者 (列出全部作者). 章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例: 郭小汾, 杨雪莲, 陈勇, 谢克昌. 垃圾中可燃物的燃烧动力学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1999, 27(1): 62-67.(GUO Xiao-fen, YANG Xue-lian, CHEN Yong, XIE Ke-chang. Combustion kinetics of combustible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J].J Fuel Chem Technol, 1999, 27(1): 62-67.)(2) 专著(书籍)、论文集[序号]作者. 书或文集名[M或C]. 版本(第1版不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例: 刘振海. 分析化学手册(第八分册)热分析[M]. 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LIU Zheng-hai.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thermal analysis () [M]. 2nd ed.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1.)(3) 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 论文或报告题名[D或R].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例: 李春义. 同位素瞬变实验方法的建立及Ni/Al2O3催化剂上CH4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研究[D]. 北京: 石油大学, 1999.(LI Chun-yi. Mechanistic study on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over Ni/Al2O3 catalys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1999.)(4) 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C]// 主编. 专著或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 赵增立, 唐兰, 马晓茜. 生物质的氮气等离子体热解研究[C]//第十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全国青年等离子体讨论会论文集.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156-159.(ZHAO Zeng-li, TANG Lan, MA Xiao-qian. Biomass pyrolysis in an argon/hydrogen plasma reactor[C]//Processings of 10th China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nference and youth forum on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6-159.)(5) 专利[序号]发明人.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P]. 出版日期(年-月-日).例: 刘冠华, 左丽华, 舒兴田. β沸石/硅胶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 中国,1084101A[P]. 1994-01-01.(LIU Guan-hua, ZUO Li-hua, XHU Xing-tian.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plex catalytic material containing zeolite beta and silicon gel: CN, 1084101A[P]. 1994-01-01.)(6)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例: GB/T52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S].(GB/T528, Vulcanized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determination of elongation[S].)(7)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 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 html, 1998-08-16/1998-10-04.(8)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摘 要 为了研究内蒙古准格尔主采煤层中铅和硒的异常,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 - MS) 、仪器中子活化分析( INAA) 、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 SEM - EDX) 和光学显微镜对主采煤层中铅和硒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地质成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准格尔矿区主采6 号煤层中铅和硒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 35. 7 × 10- 6和 8. 2 × 10- 6,明显高于华北煤、贵州煤、中国煤和美国煤的算术均值,其富集系数分别高达 2. 4 和 68. 1,铅和硒在该煤层中显著富集; 铅和硒主要赋存在方铅矿、硒铅矿和硒方铅矿中,这 3 种矿物以植物胞腔充填形式出现,属于化学沉积成因。

任德贻煤岩学和煤地球化学论文选辑

硒的氧化物(SeO2)和铅是有毒物质。燃煤排放是大气中铅和硒的主要来源之一[1]。在大量的燃煤地区产生局部的硒和铅的污染是可能的,在我国鄂西和陕南一带曾经因燃烧富硒的石煤而引起硒中毒。然而,煤中硒富集到一定程度,可以作为伴生的矿床开发利用;硒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为~μg/g,在煤中的质量分数一般为2×10-6左右,世界范围内,煤中硒含量相当于探明铜矿中硒含量的80倍,如果经济可行,煤中硒是巨大而长期可利用的资源[2~4]。对煤中铅和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地质成因等方面已有较多的报道[2~9]。Finkelman[1]、唐修义和黄文辉[10]分别提出了美国和中国煤中铅和硒的平均含量。代世峰等[3]和Dai等[11]提出了中国华北和贵州煤中铅和硒的背景值。Finkelman对煤中铅和硒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讨论[12];Hower等[13]和Dai等[14]对煤中铅和硒富集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基于对内蒙古准格尔主采煤层中铅和硒硫化物矿物的新发现,对该煤层中铅和硒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地质成因进行了研究。

一、地质背景和样品的采集

内蒙古准格尔矿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北缘,它是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最富集的地带,也是沉积相变最明显的地带,上石炭统太原组石灰岩在矿区内全部尖灭,逐渐相变为陆源碎屑岩。准格尔矿区的含煤地层包括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岩系总厚110~160m,之底为中奥陶统石灰岩,之上为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刘家沟组等非含煤地层。该区主采煤层6号煤位于太原组的顶部,平均厚度为30m,是在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背景下形成的一巨厚煤层[15]。

按照GB482-1995和MT262-91的采样规范,对准格尔矿区黑岱沟矿6号煤层煤样进行了分层样品的采集。煤层自上而下的编号为ZG6-1,ZG6-2,ZG6-3,ZG6-4-1,ZG6-4-2,ZG6-5和ZG6-6,它们所占的厚度比例分别为:,,,,,和。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煤中的铅,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测定煤中的硒;用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和MPV-III显微镜光度计对矿物中的元素含量和形貌特征进行测定和观察。

二、煤中Pb和Se的含量

表1列出了准格尔矿区主采6号煤层各分层的铅和硒的含量,以及根据各分层所占的厚度比例,计算出的加权均值。从中可以看出,6号主采煤层铅和硒质量分数的加权均值分别为×10-6和×10-6,富集系数分别为和。其中铅和硒在ZG6-3分层中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10-6和×10-6。6号煤层铅和硒的含量远高于华北煤、贵州煤、中国大部分煤和美国大部分煤的算术均值(表1)。铅和硒在准格尔主采煤层中显著富集。

表 1 准格尔矿区 6 号煤层中的铅和硒

注:EF为富集系数。

Swaine认为世界大多数煤中铅的质量分数为2×10-6~80×10-6,硒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10-6~4×10-6[16]。Finkelman统计的美国7469个煤样品中铅的质量分数算术均值为11×10-6,最高值为1900×10-6,7563个煤样品中硒质量分数算术均值为×10-6,最高值为150×10-6[1]。唐修义和黄文辉提出中国多数煤中煤中铅的质量分数为3×10-6~60×10-6,算术平均值为14×10-6;煤中硒质量分数范围为×10-6~13×10-6,算术均值为2×10-6[10]。代世峰等认为中国华北晚古生代煤中铅的质量分数背景值为×10-6,硒的质量分数背景值为×10-6[3]。Dai等(2005)估算的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中铅的质量分数算术均值为15×10-6,硒的质量分数的算术均值为×10-6[11]。

三、煤中铅和硒的赋存状态与成因

由于铅具有亲硫性,因此,煤中铅大多与煤中的硫化物矿物(方铅矿、硒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有关,并且已经被很多的微区分析结果所证实。煤中铅和硫化物相关,这一可信度为8[12]。铅亦具有亲氧性,它能以类质同象形式出现在含K,Ca的造岩矿物之中,也可形成氧化物。6次配位的Pb2+离子半径为118~132pm,与Sr2+离子半径(112~127pm)、Ba2+离子半径(134~143pm)及K1+的离子半径(133pm)相近,可相互置换,也可部分置换Ca2+(离子半径为99~106pm)。铅也能够被黏土矿物、有机质等吸附,因此在黏土矿物、有机组分中以及部分碳酸盐矿物中都可以富集铅。

煤中硒的赋存状态非常复杂。Finkelman(1994)指出,硒的赋存形式主要是有机结合态,其次是硫化物结合态和硒化物,其余部分可为可溶态和可交换态硒,同时提出,当前煤中硒的赋存状态的置信度为8(最高为10)[12]。Swaine和Goodarzi(1995)认为,煤和富硒黑色页岩中,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存在[17]。Huggins和Huffman(1996)认为,新鲜煤中硒主要以元素硒和有机结合态存在,而煤一旦暴露于空气中,元素硒易即氧化[18]。另外,煤中硒可以被黏土矿物吸附[19-21]。代世峰等(2003)用逐级化学提取实验方法对峰峰矿区煤样进行研究,发现硒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硅铝化合物结合态占一定比例,其他状态的含量很低[19]。

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下,发现在准格尔主采6号煤层中有铅的硫化物矿物存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这些硫化物矿物呈亮白色(图1和图2),在SEM-EDX下(4000倍)有空腔结构(图3)。

图 1 硒方铅矿充填在植物胞腔中( SEM)

图 2 硒方铅矿充填在植物胞腔中( 反射单偏光)

图 3 硒方铅矿的内部空腔结构( SEM-EDX)

SEM-EDX成分测试结果表明,在硒方铅矿中(PbSeS),w(Pb)为71%,w(Se)为19%,w(S)为6%,其他杂质元素占4%;在方铅矿中(PbS),w(Pb)为76%,w(S)为18%,其他杂质元素占6%;在硒铅矿中,w(Pb)为72%,w(Se)为20%,w(S)为5%,其他杂质元素占3%。这3种矿物以ZG6-3中含量最高。它们均亦胞腔充填形式存在(图1和图2)。这3种矿物是该煤层中铅和硒的主要载体。Dai等(2005)认为准格尔煤中的这3种矿物属于热液成因[22],但作者认为,该煤层中的硫化物矿物(方铅矿、硒铅矿和硒方铅矿)应属于化学沉积成因,主要依据如下:

(1)煤中没有发现脉状黄铁矿或其他热液矿物,含铅矿物均为浑圆形或充填胞腔形。古陆区白云鄂博群富铅(35μg/g),同时局部有方铅矿脉,含铅矿物发生氧化分解后,铅可以被带入到泥炭沼泽中。

(2)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仅为,表明本矿区难以证明受到高地温或热液作用的影响。在该煤层中亦未发现其他热液成因的矿物和热液证据。

(3)这3种硫化物矿物的赋存状态,即它们充填在植物的胞腔中,可以排除它们属于陆源碎屑成因的可能性。

(4)含铅矿物的元素组成较复杂,存在系列过渡:方铅矿-硒方铅矿-硒铅矿,还有铅、铜、铁的硫化物矿物()。

(5)在所有的含铅矿物中都有相当数量的Al,Si等造岩元素,SEM-EDX测试结果表明,硒方铅矿中w(Al)为,w(Si)为。杂质元素以Al为主、Si次之的特点与煤中基质镜质体伴生元素组成所反映的泥炭沼泽介质是一致的,也可作为方铅矿等含铅矿物化学沉积成因的佐证。

四、结论

(1)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准格尔矿区主采6号煤层中铅和硒显著富集,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10-6和×10-6,明显高于华北煤、贵州煤、中国煤和美国煤中铅和硒质量分数的算术均值。

(2)6号煤层中的铅和硒主要赋存在于方铅矿、硒铅矿和硒方铅矿中,这3种矿物以植物胞腔充填形式出现,可能属于化学沉积成因。

(3)硒属于分散元素,但在准格尔6号主采煤层中相对富集,是地壳克拉克值的倍,可能是属于新型的伴生矿床类型,其潜在的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

致谢:感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代世峰博士对硫化物矿物的深入讨论和对本工作的大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FINKELMAN R B. Trace and minor elements in coal/ /Engel M H, Macko S A ( Eds. ) , Organic Geochemistry. Plenum. New York: [s. n. ],1993: 593 ~ 607

[2] 涂光炽,高振敏,胡瑞忠等 . 分散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 . 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3

[3] 代世峰,任德贻,李生盛,等 .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及 As 的分布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 2) : 111 ~ 114

[4] 代世峰,任德贻,孙玉壮,等 .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铀和钍的含量与逐级化学提取 . 煤炭学报,2004,29( 增刊) : 56 ~60

[5] 秦勇,王文峰,宋党育 . 太西煤中有害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行为与机理 . 燃料化学学报,2002,30 ( 2) :147 ~ 150

[6] 王文峰,秦勇,宋党育 . 煤中有害元素的洗选洁净潜能[J]. 燃料化学学报,2003,31( 4) : 295 ~ 299

[7] 代世峰,任德贻,邵龙义,等 . 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J]. 地球化学,2003,32( 3) : 239 ~ 247

[8] 代世峰,唐跃刚,常春祥,等 . 开滦煤洗选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分配特征[J]. 燃料化学学报,2005,33( 4) :416 ~ 420

[9] 代世峰,任德贻,赵蕾,等 . 贵州织金煤矿区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的硅质低温热液流体效应[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24( 1) : 39 ~49

[10] 唐修义,黄文辉等 .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1 ~ 22

[11] DAI S F,REN D Y,TANG Y G,et al.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05,61: 119 ~ 137

[12] FINKELMAN R B. Mode of occurrence of potentially hazardous elements in coal: levels of confidence[J]. Fuel Pro- cessing Technology,1994,39: 21 ~ 34

[13] HOWER J C,ROBERTSON J D. Clausthalite in co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03,53: 219 ~ 225

[14] DAI S F,CHOU C L,YUE M,et al.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a late Permian coal in the Dafang coalfield, Guizhou,China: influence from siliceous and iron-rich calcic hydrothermal flui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 ology,2005,61: 241 ~ 258

[15] 刘钦甫,张鹏飞 .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高岭岩物质组成和成矿机理研究[M]. 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7: 24 ~ 38

[16] SWAINE D J. Trace elements in coal [M]. London: Butterworths,1990

[17] SWAINE D J,GOODARZI F.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trace elements in coal[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 lishers,1995

[18] HUGGINS F E,HUFFMAN G P. Modes of occurrence of trace elements in coal from XAFS spectroscopy[J]. 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1996,32: 31 ~ 53

[19] 代世峰,任德贻,刘建荣,等 . 河北峰峰矿区煤中微量有害元素的赋存与分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 4) : 358 ~ 361

[20] DAI S F,HAN D X,CHOU C L.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middle devonian coal from Luquan,Yunnan province,China[J]. Fuel,2006,85( 4) : 456 ~ 464

[21] DAI S F,LI D H,REN D Y,et al. Geochemistry of the late Permian No. 30 coal seam,Zhijin coalfield of Southwest China: influence of a siliceous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J]. Applied Geochemistry,2004,19: 1315 ~ 1330

[22] DAI S F,REN D Y,CHOU C L,et al.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No. 6 coal ( pennsylvanian) in the Junger coalfield,Ordos Basin,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06,66: 253 ~ 270

Analysis of anomalous high concentration of lead and selenium and their origin in the main minable coal seam in the Junger coalfield

LI Sheng-sheng1,2,REN De-yi2

( 1.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Beijing 100713,China;

2.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he concentration,occurrence,and geological origin of lead and selenium in the main minable coal seam from the Junger coalfield w ere studied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 ICP-MS)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 ) ,scan- 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 ith an energy -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 SEM - EDX) ,and optical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b and Se are as high as 35. 7μg / g and 8. 2μg / g,respectively,w 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coals from North China,Guizhou,China,and USA. In addition,their enrichment factors are up to 2. 4 and 68. 1,respectively. Lead and selenium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seam. Lead and selenium mainly exist in galena,clausthalite,and selenio - galena w hich occur as cell - filling of coal - forming plants and are of chemical - sedimentary origin.

Key words: coal; lead; selenium; sulfide minerals; Junger coalfield

( 本文由李生盛、任德贻合著,原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 年第 35 卷第 5 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