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兰州商学院学报中国知网

发布时间:2024-06-29 23:10:43

兰州商学院学报中国知网

【1】包国宪,《行政组织冲突分析》,《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2期【2】包国宪等,《正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发展》,1995年第9期【3】包国宪,《对行政组织冲突管理系统的几点认识》,《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4】包国宪,《管理人员培养问题刍议》,《1999世界管理大会论文集》,1999年【5】包国宪、何翔舟,《甘肃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6】包国宪、何翔舟,《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2期【7】包国宪、何翔舟,《在战略转移中找准振兴西部经济的着眼点》,《社科纵横》,2000年第1期【8】包国宪、王永纲,《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光明日报》(理论版),2001年8月28日【9】包国宪、宋少甫,《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10】包国宪,《甘肃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11】包国宪,《关于西部大开发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开发研究》,2001年第2期【12】包国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理论》,《全国“十五”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2001年8月版【13】包国宪、王永纲,《论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14】包国宪、贾旭东,《合并主管——企业并购大潮中的新型领导者》,《领导科学》,2002年第18期【15】聂华林、包国宪,《区域经济板块引论》,《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16】包国宪、王永纲,《规范的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7】包国宪、贾旭东,《中国服装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结构调整》,《商业时代》,2001年第1期【18】包国宪、贾旭东,《加入WTO对中国服装业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9】包国宪、贾旭东,《虚拟企业研究基础--实践的背景与概念的辨析》,《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20】包国宪、毛义臣,《国有企业骨干员工的激励研究》,《商业时代》,2004年第2期【21】包国宪、贾旭东,《虚拟企业的战略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22】包国宪、潘旭,《中国西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问题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2期【23】包国宪、李文强,《浅议虚拟企业文化塑造》,《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第1期【24】包国宪、李文强,《虚拟企业激励方法初探》,《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25】包国宪、李文强,《虚拟企业沟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2期【26】包国宪、李文强,《虚拟企业的沟通分析模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7】包国宪等,《兰州试验: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新探索》,《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8】包国宪、王蕾,《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兰州学刊》,2005年第3期【29】包国宪、何翔舟,《公共产品生产经营中的政府成本》,《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30】包国宪、潘旭,《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公共政策选择--甘肃省定西市调查结构及启示》,《开发研究》,2005年第5期【31】包国宪等,《绩效评价: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科学工具》,《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32】包国宪、王蕾,《西北农业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分析及调整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8期【33】包国宪、贾旭东,《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0期【34】包国宪、孙加献,《政府绩效评价中的“顾客导向”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35】包国宪、董静,《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8期【36】包国宪,《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的“三权”问题探悉》,《中州学刊》,2006年11期【37】包国宪、顾波军、贾旭东,《特许经营与虚拟企业的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期【38】包国宪、曹西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回顾与模式分析》,《新华文摘》,2007年第8期【39】包国宪、张效功,《不完全契约,资产专用性与虚拟企业稳定性》,《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8期【40】包国宪、刘斌、周云飞,《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视角下的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1】包国宪、冉敏,《政府绩效评价中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42】包国宪、王浩权、石富覃,《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监管问题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43】包国宪、周云飞 ,《我国公共行政核心价值取向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44】包国宪、张志栋,《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的自律实现问题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45】包国宪、王石,《绩效评估: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引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46】包国宪、陈浩宇,《基于知识地图的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3期【47】包国宪、马慧贤,《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情报杂志》,2008年第6期【48】包国宪、郎玫,《治理、政府治理概念的演变与发展》,《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9】包国宪、周云飞,《中国公共治理评价的几个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2期【50】包国宪、胡佳林,《品牌传播的符号学解读》,《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1】包国宪、周云飞,《西部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52】包国宪等,《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甘肃模式的解析》,《行政论坛》,2010年第4期【53】包国宪、周云飞,《英国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实践及启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54】包国宪、任怡、马佳铮,《公务员绩效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55】包国宪、修卿善,《构建高绩效知识型团队的策略》,《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4期【56】包国宪、高选,《欠发达地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 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57】包国宪、任世科,《政府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影响路径》,《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 02期

兰州商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甘肃职工财经学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有段家滩、和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近13000人、各类成人教育类学生5000余人。

学校设有经贸、金融、工商管理、会计、统计、信息工程、外语、艺术、商务传媒、法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继续教育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部;设有经济研究所、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理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开发研究中心、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法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6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400余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等60余人。

学校现有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和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单位资格,具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大学科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本科专业35个,其中统计学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2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0多篇,其中收录于SCI、EI、ISTP、CSSCI等国内外引文检索系统的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0部,为甘肃及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兰州商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法国欧亚管理学院、美国特洛伊大学、北亚里桑那大学、鲍尔州立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承担中美“ESEC培训”项目、新西兰政府资助的“甘肃省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护培训”项目、欧盟便捷基金项目“借鉴欧盟经验,促进甘肃省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和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饮食文化”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为国家特别是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万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现已成为甘、青、宁三省(区)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人才教育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及财经类在职干部和人员培训基地。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内涵提升与规模发展相结合、专业优化与人才需求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争取早日把兰州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地位、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财经大学。

兰州商学院专业设置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等专业。         兰州商学院的重点专业

金融学科1999年被确立为兰州商学院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兰州商学院的录取规则

第五章录取规则

第八条学校招生工作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的统一安排进行,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九条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确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投档管理模式进行录取,提档比例一般为120%。

第十条依据考生电子档案录取新生,坚持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十一条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调档要求的考生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当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不拒绝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

第十二条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除省级招生录取机构有明确规定以外,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和我院选考科目的成绩总和为准录取。同等条件下,我校选考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当我校选考科目上线考生不足时,可以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

第十三条对考生录取专业的安排遵循志愿优先、分数优先,同时参照相关科目成绩的原则。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已录满时,对于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调剂到未录满并符合专业培养对身体及其他相关要求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第十四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加(降)分招生录取政策。对于各种增加分数和降低分数线投档的'考生,按标准分数同等对待。

第十五条按照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退档、审核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周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做好对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和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第十七条对录取的新生通过网络和媒体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十八条新生入校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兰州商学院现有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6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400余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等60余人。

兰州商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校毕业生历来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有开拓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为: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经济管理系统、涉外单位、电信、交通、石化、党政机关、部队等;就业主要地区流向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甘肃等。

学校牢固树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开辟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面向中心城市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广泛发布用人信息、与各级人事部门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等途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统筹规划、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

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省内高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依次为:2006届,2005届,2004届。多次获得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综合优秀奖”、“单项优秀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兰州商学院的收费标准

第七章收费标准第二十四条学费我校学分制收费标准如下:音乐表演专业:6500元/人学年;艺术设计:6500元/人学年;绘画:6500元/人学年;电子信息工程:4500元/学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500元/学年;信息与计算科学:4300元/学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300元/学年;英语:4300元/学年;商务英语:4300元/学年;其他专业:3800元/人学年。少数民族预科生学费: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重新规范少数民族预科生学费收费问题的通知》(甘价费〔2006〕120号)规定,

兰州商学院在校生情况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近13000人、各类成人教育类学生5000余人。

兰州商学院2012学报

杨富元的甘肃省引洮工程水资源利用中心副主任职务;丁汝俊的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职务,退休;寇明尚的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副主任职务。甘肃...

兰州商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甘肃职工财经学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有段家滩、和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近13000人、各类成人教育类学生5000余人。

学校设有经贸、金融、工商管理、会计、统计、信息工程、外语、艺术、商务传媒、法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继续教育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部;设有经济研究所、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理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开发研究中心、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法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6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400余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等60余人。

学校现有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和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单位资格,具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大学科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本科专业35个,其中统计学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2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0多篇,其中收录于SCI、EI、ISTP、CSSCI等国内外引文检索系统的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0部,为甘肃及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兰州商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法国欧亚管理学院、美国特洛伊大学、北亚里桑那大学、鲍尔州立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承担中美“ESEC培训”项目、新西兰政府资助的“甘肃省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护培训”项目、欧盟便捷基金项目“借鉴欧盟经验,促进甘肃省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和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饮食文化”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为国家特别是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万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现已成为甘、青、宁三省(区)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人才教育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及财经类在职干部和人员培训基地。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内涵提升与规模发展相结合、专业优化与人才需求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争取早日把兰州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地位、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财经大学。

兰州商学院专业设置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等专业。         兰州商学院的重点专业

金融学科1999年被确立为兰州商学院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兰州商学院的录取规则

第五章录取规则

第八条学校招生工作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的统一安排进行,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九条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确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投档管理模式进行录取,提档比例一般为120%。

第十条依据考生电子档案录取新生,坚持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十一条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调档要求的考生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当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不拒绝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

第十二条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除省级招生录取机构有明确规定以外,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和我院选考科目的成绩总和为准录取。同等条件下,我校选考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当我校选考科目上线考生不足时,可以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

第十三条对考生录取专业的安排遵循志愿优先、分数优先,同时参照相关科目成绩的原则。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已录满时,对于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调剂到未录满并符合专业培养对身体及其他相关要求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第十四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加(降)分招生录取政策。对于各种增加分数和降低分数线投档的'考生,按标准分数同等对待。

第十五条按照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退档、审核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周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做好对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和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第十七条对录取的新生通过网络和媒体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十八条新生入校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兰州商学院现有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6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400余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等60余人。

兰州商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校毕业生历来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有开拓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为: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经济管理系统、涉外单位、电信、交通、石化、党政机关、部队等;就业主要地区流向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甘肃等。

学校牢固树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开辟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面向中心城市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广泛发布用人信息、与各级人事部门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等途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统筹规划、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

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省内高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依次为:2006届,2005届,2004届。多次获得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综合优秀奖”、“单项优秀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兰州商学院的收费标准

第七章收费标准第二十四条学费我校学分制收费标准如下:音乐表演专业:6500元/人学年;艺术设计:6500元/人学年;绘画:6500元/人学年;电子信息工程:4500元/学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500元/学年;信息与计算科学:4300元/学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300元/学年;英语:4300元/学年;商务英语:4300元/学年;其他专业:3800元/人学年。少数民族预科生学费: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重新规范少数民族预科生学费收费问题的通知》(甘价费〔2006〕120号)规定,

兰州商学院在校生情况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近13000人、各类成人教育类学生5000余人。

关于兰州商学院简介

兰州商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甘肃省财经学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有段家滩、和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4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856人、本科生16810人、成人教育学生5000余人。

学校设有经贸、金融、工商管理、会计、统计、信息工程、外语、艺术、商务传媒、法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15个二级学院及MBA教育中心和体育教学部;设有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省商务发展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研究所、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理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开发研究中心、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法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2人,其中专任教师865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40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493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拾333、“555”人才工程人癣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拾园丁奖”获得者、甘肃拾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拾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60余人。

学校现有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含保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学、经济法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复杂计算系统、电子商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2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商管理(MBA)、会计、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省属高校中最早获得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授予单位资格的`高校;具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18门,本科专业40个,其中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重点,经、管、法、文、理、工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发挥科研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3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58项,其中全国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159篇,其中收录于SCI、EI、ISTP、CSSCI等国内外引文检索系统的论文509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90余部,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兰州商学院学报》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兰州商学院好!

兰州商学院学报期刊

【1】包国宪,《行政组织冲突分析》,《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2期【2】包国宪等,《正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发展》,1995年第9期【3】包国宪,《对行政组织冲突管理系统的几点认识》,《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4】包国宪,《管理人员培养问题刍议》,《1999世界管理大会论文集》,1999年【5】包国宪、何翔舟,《甘肃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6】包国宪、何翔舟,《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2期【7】包国宪、何翔舟,《在战略转移中找准振兴西部经济的着眼点》,《社科纵横》,2000年第1期【8】包国宪、王永纲,《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光明日报》(理论版),2001年8月28日【9】包国宪、宋少甫,《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10】包国宪,《甘肃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11】包国宪,《关于西部大开发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开发研究》,2001年第2期【12】包国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理论》,《全国“十五”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2001年8月版【13】包国宪、王永纲,《论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14】包国宪、贾旭东,《合并主管——企业并购大潮中的新型领导者》,《领导科学》,2002年第18期【15】聂华林、包国宪,《区域经济板块引论》,《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16】包国宪、王永纲,《规范的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7】包国宪、贾旭东,《中国服装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结构调整》,《商业时代》,2001年第1期【18】包国宪、贾旭东,《加入WTO对中国服装业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9】包国宪、贾旭东,《虚拟企业研究基础--实践的背景与概念的辨析》,《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20】包国宪、毛义臣,《国有企业骨干员工的激励研究》,《商业时代》,2004年第2期【21】包国宪、贾旭东,《虚拟企业的战略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22】包国宪、潘旭,《中国西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问题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2期【23】包国宪、李文强,《浅议虚拟企业文化塑造》,《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第1期【24】包国宪、李文强,《虚拟企业激励方法初探》,《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25】包国宪、李文强,《虚拟企业沟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2期【26】包国宪、李文强,《虚拟企业的沟通分析模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7】包国宪等,《兰州试验: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新探索》,《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8】包国宪、王蕾,《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兰州学刊》,2005年第3期【29】包国宪、何翔舟,《公共产品生产经营中的政府成本》,《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30】包国宪、潘旭,《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公共政策选择--甘肃省定西市调查结构及启示》,《开发研究》,2005年第5期【31】包国宪等,《绩效评价: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科学工具》,《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32】包国宪、王蕾,《西北农业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分析及调整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8期【33】包国宪、贾旭东,《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0期【34】包国宪、孙加献,《政府绩效评价中的“顾客导向”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35】包国宪、董静,《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8期【36】包国宪,《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的“三权”问题探悉》,《中州学刊》,2006年11期【37】包国宪、顾波军、贾旭东,《特许经营与虚拟企业的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期【38】包国宪、曹西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回顾与模式分析》,《新华文摘》,2007年第8期【39】包国宪、张效功,《不完全契约,资产专用性与虚拟企业稳定性》,《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8期【40】包国宪、刘斌、周云飞,《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视角下的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1】包国宪、冉敏,《政府绩效评价中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42】包国宪、王浩权、石富覃,《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监管问题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43】包国宪、周云飞 ,《我国公共行政核心价值取向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44】包国宪、张志栋,《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的自律实现问题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45】包国宪、王石,《绩效评估: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引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46】包国宪、陈浩宇,《基于知识地图的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3期【47】包国宪、马慧贤,《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情报杂志》,2008年第6期【48】包国宪、郎玫,《治理、政府治理概念的演变与发展》,《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9】包国宪、周云飞,《中国公共治理评价的几个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2期【50】包国宪、胡佳林,《品牌传播的符号学解读》,《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1】包国宪、周云飞,《西部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52】包国宪等,《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甘肃模式的解析》,《行政论坛》,2010年第4期【53】包国宪、周云飞,《英国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实践及启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54】包国宪、任怡、马佳铮,《公务员绩效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55】包国宪、修卿善,《构建高绩效知识型团队的策略》,《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4期【56】包国宪、高选,《欠发达地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 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57】包国宪、任世科,《政府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影响路径》,《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 02期

兰州商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甘肃职工财经学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有段家滩、和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近13000人、各类成人教育类学生5000余人。

学校设有经贸、金融、工商管理、会计、统计、信息工程、外语、艺术、商务传媒、法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继续教育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部;设有经济研究所、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理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开发研究中心、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法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6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400余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等60余人。

学校现有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和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单位资格,具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大学科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本科专业35个,其中统计学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2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0多篇,其中收录于SCI、EI、ISTP、CSSCI等国内外引文检索系统的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0部,为甘肃及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兰州商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法国欧亚管理学院、美国特洛伊大学、北亚里桑那大学、鲍尔州立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承担中美“ESEC培训”项目、新西兰政府资助的“甘肃省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护培训”项目、欧盟便捷基金项目“借鉴欧盟经验,促进甘肃省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和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饮食文化”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为国家特别是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万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现已成为甘、青、宁三省(区)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人才教育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及财经类在职干部和人员培训基地。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内涵提升与规模发展相结合、专业优化与人才需求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争取早日把兰州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地位、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财经大学。

兰州商学院专业设置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等专业。         兰州商学院的重点专业

金融学科1999年被确立为兰州商学院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兰州商学院的录取规则

第五章录取规则

第八条学校招生工作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的统一安排进行,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九条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确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投档管理模式进行录取,提档比例一般为120%。

第十条依据考生电子档案录取新生,坚持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十一条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调档要求的考生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当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不拒绝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

第十二条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除省级招生录取机构有明确规定以外,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和我院选考科目的成绩总和为准录取。同等条件下,我校选考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当我校选考科目上线考生不足时,可以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

第十三条对考生录取专业的安排遵循志愿优先、分数优先,同时参照相关科目成绩的原则。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已录满时,对于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调剂到未录满并符合专业培养对身体及其他相关要求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第十四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加(降)分招生录取政策。对于各种增加分数和降低分数线投档的'考生,按标准分数同等对待。

第十五条按照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退档、审核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周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做好对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和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第十七条对录取的新生通过网络和媒体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十八条新生入校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兰州商学院现有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6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400余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等60余人。

兰州商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校毕业生历来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有开拓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为: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经济管理系统、涉外单位、电信、交通、石化、党政机关、部队等;就业主要地区流向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甘肃等。

学校牢固树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开辟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面向中心城市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广泛发布用人信息、与各级人事部门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等途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统筹规划、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

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省内高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依次为:2006届,2005届,2004届。多次获得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综合优秀奖”、“单项优秀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兰州商学院的收费标准

第七章收费标准第二十四条学费我校学分制收费标准如下:音乐表演专业:6500元/人学年;艺术设计:6500元/人学年;绘画:6500元/人学年;电子信息工程:4500元/学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500元/学年;信息与计算科学:4300元/学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300元/学年;英语:4300元/学年;商务英语:4300元/学年;其他专业:3800元/人学年。少数民族预科生学费: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重新规范少数民族预科生学费收费问题的通知》(甘价费〔2006〕120号)规定,

兰州商学院在校生情况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近13000人、各类成人教育类学生5000余人。

兰州学院学报

兰州大学学报由医学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三本期刊组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A4开本,双月28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957 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本刊为双月刊,A4 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兰州医学院学报》季刊,A4 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免费。《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8年1月1日,曾用名《兰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正式更名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截止2018年11月,《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拥有主编1人,副主编6人,编委82人。据2018年10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共出版文献5727 篇、总被下载266228 次、总被引10928 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10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共载文2179篇、总被下载49404次、总被引516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影响因子为。

两月。《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经过查询该校官网发布的有关信息显示,每两月召开一次定稿会,实行差异化发稿,对优秀稿件快速处理,即时发表。该报刊创建于1958年,已经有多年历史,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双刊号的期刊,主办单位是兰州大学。

兰州医学院学报

《兰州晚报》为甘肃地区第一大报,全省日均发行30万份、年广告总量1亿元人民币、社会影响力创办报以来的历史新高,已在甘肃、西部乃至全国报界独树一帜。甘肃报纸:■ 甘肃日报 ■ 甘肃农民报 ■ 甘肃科技报 ■ 兰州日报 ■ 人民军队报 ■ 甘肃工人报 ■ 兰州晚报 ■ 甘肃经济日报 ■ 中学生导报 ■ 信息导报 ■ 甘肃青年报 ■ 法制导报 ■ 生活环境报 ■ 甘南报(藏) ■ 甘南报(汉) ■ 平凉日报 ■ 民族报 ■ 天水日报 ■ 武威日报 ■ 陇东报 ■ 甘肃工商报 ■ 民主协商报 ■ 甘肃体育报 ■ 陇南报 ■ 白银日报 ■ 张掖日报 ■ 甘肃法制报 ■ 甘肃交通安全报 ■ 甘肃邮电报 ■ 中学生导报(初中版) ■ 甘肃电力报 ■ 平凉时报 ■ 兰州晨报 ■ 西部商报 ■ 西部发展报 ■ 中学生导报(高中版) ■ 天水晚报 ■ 都市天地报 ■ 少年文摘报(小学1、2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小学3、4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小学5、6年级版) ■ 少年文摘报(初一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初二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初三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一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二学习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三文科版) ■ 少年文摘报(高三理科版) ■ 少年文摘报(中学写作与欣赏) ■ 新世纪小学生报 ■ 新旅游报 ■ 科技鑫报 甘肃杂志:■ 党的建设 ■ 视野 ■ 草原与草坪 ■ 中国沙漠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合成橡胶工业 ■ 质量指南 ■ 石油化工设备 ■ 石油矿场机械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化工机械 ■ 故事作文 ■ 读者·乡村版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 西北地震学报 ■ 冰川冻土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国兽医科技 ■ 飞碟探索 ■ 阳关 ■ 红柳 ■ 甘肃科技纵横 ■ 金城 ■ 膜科学与技术 ■ 华夏装璜 ■ 西部人 ■ 甘肃社会科学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新一代 ■ 飞天 ■ 小演奏家 ■ 娱乐世界 ■ 甘肃农业科技 ■ 甘肃教育 ■ 摩擦学学报 ■ 高原气象 ■ 标准化报道 ■ 沉积学报 ■ 石油化工自动化 ■ 现代妇女 ■ 开发研究 ■ 甘肃畜牧兽医 ■ 数学教学研究 ■ 草业科学 ■ 老年博览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金星 ■ 中兽医医药杂志 ■ 秘书之友 ■ 中国草食动物 ■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 科学.经济.社会 ■ 农业科技与信息 ■ 兰州医学院学报 ■ 敦煌研究 ■ 甘肃医药 ■ 甘肃林业 ■ 现代涂料与涂装 ■ 甘肃科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西北军事文学 ■ 西北人口 ■ 分子催化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兰州学刊 ■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 妈妈画刊 ■ 图书与情报 ■ 甘肃科技 ■ 甘肃中医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财会研究 ■ 甘肃农业 ■ 电化教育研究 ■ 世界沙漠研究 ■ 草业学报 ■ 卫生职业教育 ■ 地球科学进展 ■ 丝绸之路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 电气传动自动化 ■ 甘肃理论学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甘肃农村科技 ■ 人大研究 ■ 游戏机实用技术 ■ 现代青年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 石化技术与应用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求知与探险 ■ 少年文摘报(小学1、2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小学3、4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小学5、6年级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一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二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初三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一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二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三文科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高三理科合订本) ■ 少年文摘报(中学写作与欣赏合订本) ■ 西部论丛 ■ 黄金科学技术 ■ 幸福生活与科学 ■ 读者 青海报刊青海日报

免费。《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8年1月1日,曾用名《兰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正式更名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截止2018年11月,《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拥有主编1人,副主编6人,编委82人。据2018年10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共出版文献5727 篇、总被下载266228 次、总被引10928 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10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共载文2179篇、总被下载49404次、总被引516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影响因子为。

兰州大学学报是c刊。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

英语、俄语、应用物理学、应用气象学、生物科学、材料物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工程与核技术、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戏剧影视文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兰州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