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猪流感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18:20:13

猪流感论文参考文献

猪流感全称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全年可传播。猪流感多被辨识为丙型流感病毒(C型流感病毒),或者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种之一。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易引生并发症 据近几年来猪流感流行性情况调查,夏秋季节往往以猪流感为先导,而后引发很多并发症和继发症,如:猪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等。其中最易并发或继发的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据调查,在一个地区夏秋季节猪病中,流感常常是罪魁祸首,其先发生而后继发的或与之并发的病常使病情复杂化,给猪群带来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 消毒灭源迫在眉睫 怎样防止猪流感大发生?畜牧兽医人员指出,夏秋季节气温高,利用高温季节进行消毒灭源,对防治猪流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县乡两级兽医防疫机构应充分利用高温季节,组织农民大搞消毒灭源活动,有效地消灭病原体。有关部门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严禁出售和宰杀病猪,防止病源扩散。当前,各地应很好地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意见”,完善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对目前的防疫缺口认真补实,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

近日来猪流感由墨西哥最先发现,几天后迅速蔓延到全球十几个国家。 猪流感病因:猪流行性感冒是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此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后污染环境,饲具、剩料、剩水、病猪、老鼠、蚊蝇叮咬、飞沫、空气流通等都是此病的传播途径。夏、秋和早春天气多变时容易发生。而猪感冒多因天气骤变、忽冷忽热、营养不良、体质瘦弱、露宿雨淋、寒风侵袭等引起,而不传染其他猪只。 预防猪流感须知 ●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 ●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 ●室内保持通风; ●减少和动物的接触。 更多猪流感防治知识 传播方式:由人-人形式传播,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可传播病毒。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透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 由于猪流感是依靠空气传播,在天气越来越热的情况下,空气中的病毒活性也越来越大。预防猪流感最好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而大型的卖场超市也是病菌容易传播的地方。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外国人那么多也不知道谁是外来病源,方正我现在是不敢去人多的地方了。 而我经常上的网上超市1号店就没有这样的烦恼 !家上网买东西,你接触的只有你的键盘和鼠标。 这里我把新拿到的1号店优惠券也共享给大家吧(五一节1号店还有员工价大酬宾活动) ZX0904092(ZX大写,结账时填上就能抵扣现金了) 确诊人群基本上都有生猪接触史。 如果你只是普通市民,没必要过度恐慌。 多关注新闻,注意官方在疫情发展方面的信息发布。 如果还是担心,尽量做到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还可以带上口罩。 以下附上详细资料及预防办法: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人的病死率。 美国疾控中心官员2009年4月23日指出,初步研究检测出此次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 症状: 与感冒类似,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传播速度快: 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 传播方式: 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易感人群: 确诊因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壮年为主,而非老人和儿童。 预防: 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治疗: 感染早期用达菲(Oseltamivir)有效。 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 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个人防护措施有: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这次出现的人流感病例与动物流感病毒有关联,而且这次在实验室已被证实的引发疫情的病毒是猪流感病毒A/H1N1亚型,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猪流感病毒;人感染猪流感的疫情在多个社区暴发;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这与人禽流感非常相似。世卫对墨西哥和美国这次出现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予以高度关注。病理变化猪流行性感冒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有何预防措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由于流感病毒往往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因此应勤洗手,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此外,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儿”也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最后,如果一旦发现染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外出,以防将病毒传染他人。畜牧兽医专家指出,夏秋季节是猪流感高发季节,如果防控不好,很可能造成该病大发生。诱发因素多引起猪流感发生和流行的诱发因素很多,大体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天气因素,三是环境因素。粗旷式饲养管理导致发病:农户在夏收、秋收两个农忙季节里,顾了田里的庄稼而忽略了圈里的猪,不及时给猪打防疫针,不及时给猪饲喂,使猪饱一顿饥一顿,不及时给圈舍打扫卫生等,均可造成猪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发病。我市许多地区的散养户,将猪置于低矮潮湿、通风不良、肮脏泥泞的简陋圈舍中饲养,猪无法躲避酷暑和冷雨的侵袭,无法躲避吸血昆虫的叮咬,加上喂的是变质腐败的泔水类饲料,猪岂能不发病?防疫不到位导致发病:近年来,在许多地区机构改革中,农村基层畜牧兽医站被撤销或撤并,使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线断网破,导致动物防疫工作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出现猪禽防疫针没人打、产地检疫没人搞的局面,从而导致猪流感发病。农户自充兽医酿苦果:在相当多的地区,农户自充兽医现象普遍。他们靠着一知半解的动物疾病防治知识,买来注射器和常用药,见猪不吃食就给猪打针用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懂得免疫程序,不懂得诊断和用药机理,他们常常在发现动物病情严重时才慌了手脚,再去找兽医诊治。如此操作不仅防不住病,而且猪病往往常年不断,此起彼伏。自由宰杀导致恶性循环:许多农户见生了病的猪打了几针不见好转,就将病猪廉价卖给小刀手宰杀。小刀将病猪肉在市场销售,使病情在更大范围内扩散传播。如饭店将含有病原菌(毒)的泔水返回到郊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喂猪,造成更多的猪发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往往使病的流行形成多次反复或此起彼伏,长期得不到控制。易引生并发症据近几年来猪流感流行性情况调查,夏秋季节往往以猪流感为先导,而后引发很多并发症和继发症,如:猪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等。其中最易并发或继发的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据调查,在一个地区夏秋季节猪病中,流感常常是罪魁祸首,其先发生而后继发的或与之并发的病常使病情复杂化,给猪群带来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消毒灭源迫在眉睫怎样防止猪流感大发生?畜牧兽医人员指出,夏秋季节气温高,利用高温季节进行消毒灭源,对防治猪流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县乡两级兽医防疫机构应充分利用高温季节,组织农民大搞消毒灭源活动,有效地消灭病原体。有关部门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严禁出售和宰杀病猪,防止病源扩散。当前,各地应很好地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意见”,完善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对目前的防疫缺口认真补实,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关疫病:败血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乳腺炎、心内膜炎。首选药物:青霉素G 次选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林肯霉素、复方磺胺、庆大。 链球菌相关疫病:猪链球菌病、肺炎、化脓创、乳腺炎、心内膜炎、关节炎。首选药物:青霉素G 次选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头孢菌素、复方磺胺、四环素类。 猪丹毒杆菌相关疫病:猪丹毒、关节炎、创伤感染。首选药物:青霉素次选药物:红霉素、庆大霉素。 大肠杆菌相关疫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水肿病、子宫炎、无乳综合症。首选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次选药物: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复方磺胺。 沙门氏菌相关疫病:伤寒与副伤寒 首选药物:氯霉素、甲砜霉素。次选药物:氟喹诺类、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类。 巴氏杆菌 相关疫病:猪肺疫、运输热。首选药物:链球菌次选药物:氟喹诺酮类、青霉素G、复方磺胺、四环素类。 嗜血杆菌相关疫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线菌感染) 首选药物:环丙沙星次选药物: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其他氟喹诺酮类、本病对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不敏感。 猪痢疾蜜螺旋体相关疫病:猪痢疾(猪血痢)。首选药物:痢菌净次选药物:林肯霉素、泰妙灵、二甲硝咪唑、新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 氏梭菌相关疫病:猪魏氏梭菌病“猪猝死症” 首选药物:氯霉素、二甲硝咪唑次选药物: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 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相关疫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首选药物:复方磺胺、四环素类次选药物:四环素、泰乐菌素、青霉素。 猪肺疫支原体相关疫病:猪喘气病(猪气喘病) 首选药物:氟喹诺酮类次选药物:泰乐菌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土霉素。 猪胃肠道线虫相关疫病:线虫病 首选药物:阿维菌素、依维菌素、多拉菌素、莫西菌素。次选药物:丙硫咪唑、左旋咪唑。 螨相关疫病:猪蚧螨。首选药物:阿维菌素次选药物: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酸酯类。 猪附红细胞体病首选药物:四环素类次选药物:黄色素、新胂凡那明。 弓形体、垄地弓形体相关疫病:猪弓形体病。首选药物:复方磺胺类。

防治猪流感论文题目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你们好!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2002年和2003年发生的非典吗?当时,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竟达到919人,死亡率高达11%。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等疾病,导致死亡。我们在预防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2.不要用未洗干净的手摸眼、鼻或口。3.保持屋里良好通风。4.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5.特别注意类似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的临床表现,应留在家中,至少与他人保持1米,立即就医。6.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接触。用后立即丢进垃圾桶。7.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8. 养成勤洗手、口、鼻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面对这种新型病毒,我们既不必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只要大家采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能战胜病魔,挺过难关。

猪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不仅对养猪业发展有所影响,也关系著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养殖户对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极为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摘 要]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由于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猪流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病突然,并且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极快,感染上病毒的猪很快就会出现发热以及上呼吸道发炎的症状。近几年,甲型流感疫情更是成为了猪流感中的一个典型,成为了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猪流感对猪的养殖和猪产品市场都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对猪流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猪流感发病的情况,简要谈谈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猪流感 特点 防治 1 猪流感的主要情况 要想做好猪流感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对猪流感这种急性的传染病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猪流感的特点、症状以及病理的情况下,才能对猪流感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流行特点 猪流感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行的范围广。无论哪个品种、哪个性别、哪个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并且无论哪个季节都可能爆发猪流感,只是在晚秋在早春这一时间段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病猪和康复猪是猪流感最主要的传染源,并且传播的途径很广,通过飞沫经过呼吸道进行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饲料进行传播,传播速度极快。虽然说猪流感一般不会造成猪的死亡,但是大范围的感染情况,还是会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临床症状 猪流感在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病急,传播快。通常只有发现猪群中有猪感染上了猪流感,在1到2天内,大面积的感染情况就会爆发。猪在感染猪流感之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弱、体温升高等情况,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口流白沫等情况,甚至还会因为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无法站立起来。但是猪流感的病程比较短,只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通常发病后7天之内猪就能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就很可能引起死亡的现象。妊娠期的母猪抵抗力一般比较弱,如果感染上了猪流感就极易由于胎盘的感染造成流产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母猪的死亡。即便是母猪没有流产或者死亡,最终产下的猪仔即使不是木乃伊胎,也会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发育不良的情况。 病理变化 感染上猪流感的猪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那些症状,是因为猪的身体内部由于感染猪流感出现了病理变化。感染猪流感之后猪的呼吸道会出现充血、肿胀的情况,并且会附有粘稠的液体。胸腔内部也会积蓄过多的有纤维素样的浆液。心叶、肺脏尖叶等的背部和基底部还会呈现为紫红色,并且变得坚实、塌陷。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周围的肺组织反而呈现出苍白气肿的状态,器官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分明。不仅如此,染病的猪的胃肠还会出现卡他性炎症。 2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预防措施 提高猪体的抗病能力 想要降低猪感染猪流感的机率,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提高猪体的抵抗力,猪的抵抗力提高了,自然不容易被病毒感染。要想提高猪的抵抗力,主要应该通过对猪进行的精心、科学的饲养。首先,要保证猪饲料干净,未被污染,其次还要注意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猪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生长所需要能量和必须的营养物质,尤其要注意猪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供给,其对增强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抓好猪舍保温 猪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其健康成长需要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为了不打破猪内外体温的平衡,提高猪对于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需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阴冷潮溼、或者多变的猪舍环境都会影响猪的生长,降低猪的抵抗力,提高猪患上猪流感的可能性。 坚持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猪的健康成长。坚持让猪每天都进行适当的运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运动的度,切记不可太过,例如不能让猪户进行快跑,更不能让猪因为运动而出大汗。 带猪喷雾消毒 为了尽可能减少流感病毒对猪的威胁,需要有计划的定时的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特别是在晚秋到早春这段疫情高发的季节更是要加强喷雾消毒工作。除了每周必须进行的一次定期消毒之外,每天还应该根据需要进行2次到3次的紧急消毒。消毒使用的喷雾容易通常是的醋酸溶液。 及时隔离病猪 正如前面所说猪流感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因此一旦发现有猪感染了猪流感病毒或者疑似感染了猪流感病毒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进行隔离。另外在其他养猪户的猪出现了猪流感的情况下,养猪户应该要及时的保护和封闭好自家的猪,尽量减少无关人员之间的往来,以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治疗方法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主要是针对猪的疫病比较轻的情况使用的治疗方法。如果猪仅仅出现打喷嚏、流涕或者轻微的咳嗽等症状,采取脱敏治疗的方法基本是就能够控制住疫病了。脱敏治疗的方法是对猪进行维生素C的补给,从而维持猪体的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补给的量为每次10到20毫克,每日一到两次。 抗病毒治疗 当猪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仅仅依靠脱敏治疗已经很难控制疫病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在猪食用的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也可以在猪饲料或者饮用水中加入克毒金刚。若在猪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则其比例应该为到,并且需要每天饲喂三次,连续饲喂三天。若是使用克毒金刚兑饮用水的方法则应该按照100g克毒金刚兑250kg水的比例,需要让猪连续自由饮用3到5天。还可以按照克毒金刚100g,水400kg,饲料200kg的比例进行拌料,用拌料对猪连续进行3到5天的饲喂。如果猪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还可以对其进行3%的安乃近的注射,注射量根据猪的体重来确定,通常每千克对应30毫克的剂量,每日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两天。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方法,对于猪流感的治疗也有很好的功效。可以将25g的杏仁、麻黄、甘草,50g的生石膏、桑皮、知母,混合起来进行研磨之后,新增到饲料中对猪进行喂养,用量为每日60g,连续喂养3天。与此同时还需要取葛根、大青叶、绿豆、贯众各150g煎水之后让猪引用。 总而言之,猪流感作为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猪的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好猪流感的防治,极有可能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猪流感的病例和特点,总结猪流感的有效防治技术,对于猪的养殖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纯,朱萍.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畜牧兽医科技资讯,2012,02:81-82. [2]上官新乐. 猪流感和猪感冒的防治技术[J]. 农村养殖技术,2012,21:27. [3]张仕权.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中国猪业,2009,07:51 篇2 浅谈猪的疾病防治措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业也在向着大型化、规模化、科学化的新方向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养猪业,大型养殖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猪的疾病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养猪场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种猪养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疾病种类进行归类与总结,并对种猪养殖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并针对这些疾病提出一系列防御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猪的疾病防治 归类与总结 防御措施 一、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个体养殖户所养殖的猪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流行比例日益变高,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疾病的传染,从而对养殖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不仅仅要了解常见的疾病,还要深入养殖场内部,不管观察与研究其疾病的特性。并且,在种猪肢蹄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面板病等各类疾病上要充分解释说明,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炼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还可能伴随着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 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可以选择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 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出现红肿或脓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那么,该如何做好猪消化系统疾病呢?第一: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第二: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新增抗生素以及米糠等。第三: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与猪面板病 猪的肢蹄病目前主要发病特征为猪的各个关节肿大,严重的会导致猪脚破裂,严重地情况下会使得患病的猪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1.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2.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3.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猪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一旦病猪患上肢蹄病要立刻采用药物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有10mL安痛定、青霉素与塞米松等。 病猪患上面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面板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目前,治疗猪的面板病的主要措施有,前期防治有保障猪舍的清洁与干爽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后期治疗措施要在猪身上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溶液等。如果猪的面板病出现全身感染,应当进行注射青霉素与塞米松。 4.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目前,对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饲养防治与药物防治措施。饲养防治措施主要指的是猪舍通风条件要好,对猪舍要做好御寒与避暑工作,保障猪舍的总体生活环境良好。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各类药物。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第二: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第三:加强日常检验力度,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要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力度,这不仅仅包括养殖的安全,这还是对人食用猪肉这一严峻问题能否安全的关键,所以一切要掌握好搞笑的检疫方法,绝不能让一头病猪流入市场,也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记者 熊昌彪. 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体系[N]. 中国医药报,2011-03-08B01. [2]姜学良,江希玲,姜学武. 猪疾病防治的方法和措施[J]. 吉林畜牧兽医,2013,01:24-27.

哪方面的》?是普通居民的自我保护,还是卫生工作者的防护,还是实验室的防护?

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猪流感由A型流感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全年可传播。这次出现的人流感病例与动物流感病毒有关联,而且这次在实验室已被证实的引发疫情的病毒是猪流感病毒A/H1N1亚型,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猪流感病毒;人感染猪流感的疫情在多个社区暴发;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这与人禽流感非常相似。世卫对墨西哥和美国这次出现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予以高度关注。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肌肉痛和疲倦、食欲不振等,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鼻涕等)或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病人; 2、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4、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香皂和清水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5、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6、如果你已经有了流感的症状,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千万要待在家里不要去上学,直到流感的症状消失。7、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用猪肉或猪产品只要烧熟,就不会感染猪流感。

与流感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编辑本段]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摄氏度(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编辑本段]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 全球变暖是真实的,而且正在进行! 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 ( 摄氏度) 。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 ( 摄氏度) 。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7分之10的年,在20世纪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 此外,变化,在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度至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7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 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摄氏度,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8月7日夜间,德国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气温记录。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汉、福州都破了当地高温记录,而中国浙江省更快速地屡破高温记录,67个气象站中40个都刷新记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五十三年来的记录。2005年7月,美国有两百个城市都创下历史性高温记录。2006年8月16日,重庆最高气温高达43度。台湾宜兰在2006年7月8日温度高达度,破了1997年的记录。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个十一月最热的一日,最高气温高达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温度还要高。 据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持续了数千年。研究人员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大气中甲烷和CO 2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拉迪曼承认,研究结果非常容易引起争议。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7日说,科学家通过两项最新研究预测,即使现在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纪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预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他们的成果将由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评估,收录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中。 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个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他认为,由于海洋存在“热惯性”,对温室气体等外界影响的反应有所滞后,本世纪全球变暖的趋势只不过是以前排放温室气体的后果。 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 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 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编辑本段]全球变暖的条件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编辑本段]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处暑以来,气温逐渐降低,气候变得干燥,季节交替之际,一些细菌病毒也开始蠢蠢欲动。8月末9月初又正值开学季,在人群密集的校园里,疾病流行的几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更要多加防范。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肠炎, 好发于秋冬季,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流行性。该病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是秋冬季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因。

秋季腹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非常强的传染性,起病急,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

轮状病毒入侵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受损的上皮细胞脱落,使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及电解质的能力减弱。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怀疑是否感染了轮状病毒,并及时去医院就诊:

组轮状病毒

主要侵袭婴幼儿,潜伏期2~3日。起病较急,一般先有呕吐,继而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有酸臭味。

患者低或中度发热,高热者少,常有轻度腹痛、肌痛及头痛等。部分患病儿童出现流涕、轻咳等症状。

发热及呕吐多在2~3日后消失,但腹泻可持续3~5日或1周,少数可达2周。轻症患病儿童多见,偶有呕吐、腹泻严重者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并可导致死亡。

组轮状病毒

感染者多为成人,潜伏期约为1~4日,突然出现腹泻,大量水样便,伴有呕吐、腹痛恶心、腹胀、肠鸣、乏力等,发热者很少。多数病程5~6日后缓解,少数持续到2周左右。

组病毒

主要侵袭儿童,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及呕吐等。潜伏期24小时左右,病程2~3日。

对秋季腹泻的治疗以 对症处理 为主。吐泻严重者先禁食,再逐步恢复饮食;症状较轻的患者选择口服补液即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通过母乳补充营养和水分;

脱水严重者可通过静脉补液,同时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注意补钾、补锌。可以选择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止吐药缓解患者症状。

在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也要注意营养均衡,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避免对消化道产生刺激。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机体所致, 其中主要以萨克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最为常见。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温带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

密切接触传播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洗漱用品、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此外,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患者常有发热、乏力,手、足、口、臀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表现, 多数症状较轻,但也有少数患儿病情进展较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少数患儿还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当孩子出现发热,手、足、口、臀部位皮疹等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 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但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可放松警惕,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玩具家具常消毒等。

水痘

虽然水痘的发病高峰在冬春季,但其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 水痘传染性极强,易感儿童接触水痘患者后90%可以发病 。时值开学季,校园人群聚集,对于水痘的预防也要提高警惕。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原发感染,潜伏期10~21天,通常2周左右,从出疹前1 2 天直至完全结痂均具有传染性。

因病毒存在于上呼吸道黏膜和疱疹液中,所以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孕妇患水痘时,胎儿和新生儿也可被感染而发病。

典型水痘的症状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两部分,在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低热、烦躁或拒乳,同时出现皮疹。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 ~2天后才出现皮疹。

在出疹期,皮疹多出现在头皮、面部、躯干和四肢,最初皮疹由瘙痒性红斑斑疹组成,可快速发展成透明、充满液体的小疱,并在1 2 天内开始结痂,一般出疹持续1 6天, 具有自限性,病死率很低,但偶尔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炎、细菌继发性感染,其病死率较高。

通常成人水痘发生率较低,但水痘发生时多为重症型,病毒入侵内脏器官会引起脑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产前数天内患水痘,可发生新生儿水痘,病情常较危重。

水痘的病程有自限性,多数可自行好转,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日常注意适当进行自我隔离,保持皮肤清洁,以避免疾病传播或继发皮肤感染。

接种VZV疫苗可预防水痘感染,有效率达80%,没有水痘史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均建议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流行性感冒

虽然目前对于呼吸道疾病的防控重点在新冠肺炎,但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防控同样需要重视。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酸痛、咳嗽咳痰,严重者可出现感染中毒性表现。

流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对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危害尤为严重。

急性期的流感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通过接触及飞沫在人际间传播 。疾病初期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天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潜伏期短,起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有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但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其典型症状有如下几方面:

1、轻症患者只有相当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而无发热。

2、可逐渐出现或突然暴发,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有明显衰竭的症状,而呼吸系统症状相对较少。

3、患者一般均有发热,体温38 ~41 。起病后第一天可出现体温的急骤上升,2日后体温逐渐下降。偶尔体温可延续一周以上,有时患者伴有寒战、畏寒。

4、头痛较为普遍,全身肌痛常见,常累及下肢和腰背部,也可发生关节痛。

5、随着全身症状的消退,患者可有咽痛或持续性的咳嗽,可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伴有胸骨后不适。

6、可有眼球运动时疼痛、畏光和眼部烧灼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当前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的大背景下, 如果出现流感症状,特别是伴随嗅觉味觉障碍、结膜充血、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 。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尤其是老人、儿童、免疫受抑制者等易感人群和易出现并发症的人群,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预防新冠肺炎的日常防护方法,同样适用于预防流感,因此生活中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根据天气变化适当添减衣物,尽量少聚集,家中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除了以上这些,秋冬开学季可能流行的疾病还包括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对于肠道传染病,防护要点为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则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多喝水,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参考文献:

[1]屈富玲,陈红敏,葛清莲.小儿秋季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03):78-79.

[2]蒋荣猛, 张育才, 王荃, 等.手足口病的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 46 (7) :763-767.

[3]郝宝云.水痘-带状疱疹疫苗的应用现状研究[J].医学信息,2021,34(15):22-24.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9(06):1-10.

全球变暖的后果: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为控制温度升高,人们设想了一些方法: 1. 撑起“太阳伞” 研究表明,在空间支起一把“太阳伞”,把太阳光遮挡掉即可。伞需要依靠太阳光压和星球引力维持在空间规定的位置上,这个空间位置也不是任意选择的。据研究,这个位置位于从地球至太阳距离的1%处的某点上。在这个点上,任何物体相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2. 竖起“反射镜” 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温度。 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2月4日,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很大启发。 3.制造“尘埃云” 4.编织“激光网” 科学家提出建议,在人造卫星上配置激光发射装置和巨大的反射镜,形成“激光网”。据此设想,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发射4颗人造地球卫星,4颗卫星发射的激光互相碰撞。这样,当太空中对海面温度有影响的红外线通过时,就会被与其能量相当的激光网阻挡,红外线就被反射并照射到海面上。海面温度便人为升高,产生气流,形成云雨,以此调节地球上的温度。 1.更多森林大火 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的西部各州,有更多森林大火发生,影响的区域更广。科学家发现,气温升高、冰雪提早融化都跟野火肆虐有关系。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乾燥,而且乾燥时间变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2.古迹彻底毁掉 全球变暖很可能会令文明古迹彻底毁掉。海平面上升以及更恶劣的天气都有可能破坏这些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已经破坏了有600年历史的素可泰古城,这里曾经是泰国古代王朝的首都。 3.「回弹」的群山 普通登山者可能留意不到,由于山顶的冰雪融化,阿尔卑斯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都经历了缓慢的回弹过程。几千年来,这些冰山长期压著地表,导致地表受到压制。随著冰川融化,压在地面上的重量得以减轻,地表慢慢回弹。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这些山脉回弹的速度加快。 4.运行更快的卫星 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著大气电离层的密度,这对在该层运行的卫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不断上升,低空的二氧化碳分子相撞时释放热量,导致空气变暖,而在高空二氧化碳分子稀薄,相互撞击的机会不够频繁,所以热量就向四周辐射,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电离层气体的温度比低空要高)。随著更多二氧化碳到达高空,更多冷却过程发生,空气流动性变差,所以大气变得更加稀薄,对卫星的拉力更小,导致卫星运行速度加快。 5.改变动物基因图谱 由于植物今年提早开花,那些按照以前的时间迁徙的动物或许会错过所有的食物。而那些能够调整自己的内部生物钟早早适应变化的动物更有机会生育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子女,从而传递它们的基因信息,因此最终改变整个种类的基因图谱。 6.冻土解冻令地表不平 全球变暖使得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地表收缩,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产生一些地坑,对铁路、高速公路和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而对于高山来说,冻土层的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泥石流。 7.湖泊消失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周边地区有125个湖泊消失。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湖泊之所以消失可能是由于湖底永久冻结带解冻。由于这些永久冻结带解冻,湖水已经渗透到了土壤里。 8.极地植物现生机 北极冰层的融化为北极的生物带来了光明前景。研究发现,现在的北极土壤中叶绿素的浓度比古代土壤要高,显示了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生物繁荣。 9.动物向更高地势迁徙 从19世纪初开始,花栗鼠、老鼠等动物就开始向高处迁徙。研究发现,这些动物之所以向更高的地方迁徙,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威胁著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因为它们栖息的冰层在慢慢融化。 10.过敏症加剧 研究显示,空气中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更高的气温也是导致过敏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令植物比以前早开花,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让植物制造出更多的花粉,令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增加。过敏源早来,过敏季节又迟迟不走。过敏症就只能越来越严重了。 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人人都可以背出来:气温升高、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不过,地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另外一些后果如加剧过敏症、令森林大火肆虐以及让北极湖泊消失等可能人们很少了解到。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政府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1984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病毒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病毒,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小说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流感还易使患者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百万人患上流感,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我国1953~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下面就流感的预防治疗和广读者探讨。 1 流感的含义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热、咽痛、干咳、乏力、球结膜发红、全身肌肉酸痛。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流感是一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因为它除了可引起发热和周身不适外,还易使患者发生并发症,使原患有肺心病、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规模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目采用疫苗和药物预防两措施。疫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预防作用,但流感疫苗的使用,目前在国内还不广泛。 2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流感与感冒有类似的病名及相似的症状,但两者从发病原因、病程变化、危险度来比较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感冒是由腺病毒等引发的鼻腔和咽喉部位的轻微病毒感染,有时无需用药就能痊愈,虽然感冒也会导致其他感染,但些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危险性较小。而流感是感染了流感病毒后发生在呼吸道以及中耳的急性病毒感染,比感冒来势更凶猛,持续时间也更长。流感还合并恶心、呕吐、腹泻、畏寒、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引发身体多系统病变,包括中耳炎、支气管感染、心肺疾病的恶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哮喘。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 3 流感的预防与治疗 流感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2)房间里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3)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4)接种流感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宜儿童、老人、慢性患者等高危人群。(5)多喝水,常吃水果蔬菜,适当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6)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幼儿园、学校、工厂、机关等单位发生流感爆发疫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患者;科室、车间、办公室等可用1%~2%漂白粉澄清液或含氯消毒液喷洒等进行消毒。 流感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 咽、 口腔卫生。(2)对症治疗。高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咳嗽给予止咳剂;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3)肺炎型流感的治疗。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输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

猪丹毒论文参考文献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脞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4)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 1517年 欧洲宗教改革开始 1521年 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出现 1555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新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1566—1609年 尼德兰革命 1588年 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失败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03—1868年 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1618—1648年 欧洲三十年战争,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国际关系大事年表(二) 1640-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3-1715年 法国路易十四在位 1644年 中国清军入关 1659年 法国和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1682-1725年 俄国彼得一世在位 1683—1699年 奥土战争 1688年 反法的奥格斯堡联盟成立,英国光荣革命 1701—1714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参战各国签订《乌得勒支和约》 1709年 俄国在波尔塔瓦会战中打败瑞典 1718—1721年 英西战争,签订《马德里条约》 1733—1735年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签订《维也纳和约》 1740—1748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签订《亚琛和约》 1756—1763年 七年战争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793年3月 英、普、奥、西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5年 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灭亡 1796年 拿破仑远征意大利 1798年 拿破仑远征埃及,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 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执政 1801年2月 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 1802年 英、法签订《亚眠和约》 1804年 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1805年 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6年11月 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推行大陆封锁政策 1807年7月 拿破仑与沙皇来历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上会晤,法国同俄、普签订《提尔西特条约》 1808年3月 法国入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开始 1809年4月 英、奥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1812年 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1813年3月 英、俄、普、瑞典、西班牙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 1814年 4 月6日 拿破仑退位,波旁王朝复辟 9月 维也纳会议开幕,战胜国重建欧洲秩序 1815年 9月 俄、普、奥签订《神圣同盟条约》 11月 法国与反法同盟国家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英、俄、奥、普签订《四国同盟条约》 1818年 亚琛会议 1820年 特洛波会议 1821年 莱马赫会议 1822年 维罗那会议 1823年 美国提出“门罗主义” 1827年 英、俄、法签订《伦敦条约》 1828-1829年 俄土战争,签订《亚德里亚堡条约》 1830年 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 1832-1834年 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 1834年1月 英、西、葡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840-1842年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1846年 美墨战争,美国吞并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法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爆发革命 1851-1864年 中国太平天国革命 1852年 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3年 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迫使日本向西方开放 1854年 3月 克里米亚战争开始 3月31日 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 1856年2月 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国签订《巴黎和约》 1857年5月 印度民族起义 1859年 苏伊士运河开工(1869年完工)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1年 意大利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4年 普奥联军向丹麦开战 1866年 普奥战争 1868年6月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年7月 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1月18日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德国统一 1873年10月22日 三皇同盟成立 1874年 中日签订《北京条约》 1876年2月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10月7日 德奥同盟成立 1881年6月18日 三皇同盟重新订立 1882年5月20日 德奥意三国同盟订立 1887年6月18日 德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1894年 1月 法俄签订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 8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4月17日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1898年4月至8月 美西战争 1899年9月至12月 美国向列强发出关于“门户开放”的照会;布尔战争 1900年6月10日 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2年1月30日 《英日同盟条约》签订 1904至1905年 日俄战争 1905至1906年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7年8月31日 《英俄协定》签订 1908年10月7日 奥匈吞并波黑,波斯尼亚危机爆发 1911年 7月1日 阿加迪尔事件,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0月10日 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 10月15日 意土战争 1912年10月9日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3年8月10日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4年 6月28日 萨拉热窝事件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 1月18日 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7年 3月12日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 4月6日 美国对德宣战 11月7 日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国际关系大事年表(三) 1918年 1月8日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美国关于战后世界和平的“十四点纲领” 3月3日 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1月11日 德国与协约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 1月18 日 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开幕 5月4日 中国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1920年 1月10日 《凡尔赛和约》生效,在日内瓦成立国际联盟 4月23日 以凯末尔为首的安卡拉国民议会政府成立 1921年 1月24日 协约国举行巴黎会议,讨论赔款问题 3月16日 英苏签订“临时贸易协定”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 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 4月10日—5月19日 热那亚会议 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年 1月11日 法比军队占领鲁尔 10月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执政 1924年 1月 列宁去世,斯大林接任苏联领导人 2月至8月 英国、意大利、挪威、奥地利、希腊、瑞典、中国、丹麦、墨西哥等国先后同苏联建交 4月9日 《道威斯计划》公布,16日德国接受 1925年12月10日 《洛迦诺公约》正式签字 1926年 4月24日 苏德签定友好和中立条约 9月18日 德国加入国联,并占有常任理事国一席 1927年5月27日 英国政府宣布与苏联断交 1928年 8月27日 《非战公约》签字 1929年 6月7日 杨格计划公布 10月24日 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标志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开始 1930年4月22日 英、美、法、意、日在伦敦召开海军会议 1931年 9月18日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1月 英镑集团组成 12月11日 《威斯敏斯特法》通过,英联邦建立 1933年 1月30日 希特勒任总理,德国开始向独裁体制过渡 10月14日 德国退出国联 11月16日 美苏建交 1934年 4月17日 日本发布企图独占中国的“天羽声明” 8月2日 希特勒任国家元首 9月18日 苏联加入国联,并担任常任理事国 1934-1935年 中国红军长征 1935年 3月16日 德国宣布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单方面撕毁《凡尔赛和约》 6月18日 英德海军协定签订 10月3日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 1936年 1月16日 日本退出伦敦海军会议 3月7日 德国宣布废除《洛加诺公约》,并重新占领莱茵区 7月 8日 西班牙右翼军人叛乱,内战爆发 8月 德意对西班牙内战进行武装干涉 1937年 5月1日 美国国会通过1937年《中立法》,即《永久中立法》 7月7日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11月6日 意大利参加德日“反共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1938年 3月 1日 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29-30日 慕尼黑协定签订,法、英同意德国吞并捷克西部苏台德区 1939年 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 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开始 1940年 3月30日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5月26日 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 6月14日 德国攻陷巴黎,雷诺政府倒台,贝当组阁。7月1日,迁都维希 8月1日 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方案 9月27日 德、日、意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941年 3月11日 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 13日 苏日签订《中立条约》 6月22日 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意大利对苏宣战,英美声明支持苏对德作战 8月 12日 罗斯福、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 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1月1日 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5月 日本侵占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泰国、缅甸、菲律宾、关岛、威克岛及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一部分 6月3日 美日中途岛海战,美国获胜 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苏军获胜 10月8日 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 1943年 11月22-26日 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 28日-12月1日 美、英、苏德黑兰会议 1944年 6月6日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7月18日 东条英机内阁倒台 8月19日 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25日盟军进入巴黎 21日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1945年 2月4-11日 美、英、苏三国雅尔塔会议 4月12日 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 5月8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 7月17日-8月2日 美、英、苏三国波茨坦会议 8月6日 美国在日本广岛,9日在长崎先后投下两颗原子弹 8日 苏联对日宣战,次日出兵中国东北 15日 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停止战争行为 10月24日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12月27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

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关疫病:败血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乳腺炎、心内膜炎。首选药物:青霉素G 次选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林肯霉素、复方磺胺、庆大。 链球菌相关疫病:猪链球菌病、肺炎、化脓创、乳腺炎、心内膜炎、关节炎。首选药物:青霉素G 次选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头孢菌素、复方磺胺、四环素类。 猪丹毒杆菌相关疫病:猪丹毒、关节炎、创伤感染。首选药物:青霉素次选药物:红霉素、庆大霉素。 大肠杆菌相关疫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水肿病、子宫炎、无乳综合症。首选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次选药物: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复方磺胺。 沙门氏菌相关疫病:伤寒与副伤寒 首选药物:氯霉素、甲砜霉素。次选药物:氟喹诺类、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类。 巴氏杆菌 相关疫病:猪肺疫、运输热。首选药物:链球菌次选药物:氟喹诺酮类、青霉素G、复方磺胺、四环素类。 嗜血杆菌相关疫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线菌感染) 首选药物:环丙沙星次选药物: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其他氟喹诺酮类、本病对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不敏感。 猪痢疾蜜螺旋体相关疫病:猪痢疾(猪血痢)。首选药物:痢菌净次选药物:林肯霉素、泰妙灵、二甲硝咪唑、新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 氏梭菌相关疫病:猪魏氏梭菌病“猪猝死症” 首选药物:氯霉素、二甲硝咪唑次选药物: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 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相关疫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首选药物:复方磺胺、四环素类次选药物:四环素、泰乐菌素、青霉素。 猪肺疫支原体相关疫病:猪喘气病(猪气喘病) 首选药物:氟喹诺酮类次选药物:泰乐菌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土霉素。 猪胃肠道线虫相关疫病:线虫病 首选药物:阿维菌素、依维菌素、多拉菌素、莫西菌素。次选药物:丙硫咪唑、左旋咪唑。 螨相关疫病:猪蚧螨。首选药物:阿维菌素次选药物: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酸酯类。 猪附红细胞体病首选药物:四环素类次选药物:黄色素、新胂凡那明。 弓形体、垄地弓形体相关疫病:猪弓形体病。首选药物:复方磺胺类。

还是自己写吧,学术不能假

流感病毒鸡胚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反向遗传学是从病毒基因组的全长cDNA拷贝中产生病毒,被称为“感染性克隆”,并且是现代病毒学中最强大的遗传工具之一。 重组DNA技术使我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和操作基因组。然而,对于非逆转录RNA病毒,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不会进入DNA阶段,直接操作脆弱的RNA基因是一项挑战。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分段且为负链,所以流感病毒的遗传操作更加苛刻。     为了作为启动转录和复制的功能模板,流感病毒RNA(vRNA)必须通过聚合酶复合物转录为正义mRNA,其中包括三种病毒聚合酶(PB2,PB1和PA) 和核蛋白(NP)。流感病毒具有由8个RNA基因区段组成的基因组,必须对其进行表达和包装以完成病毒复制周期。    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于1999年由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建立,依靠细胞内RNA聚合酶I(PolⅠ)合成流感病毒RNA。RNA聚合酶I是一种丰富的核酶,可转录核糖体RNA。RNA聚合酶I在确定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处起始并终止转录,并且所得的转录物在5'或3'末端不含有额外的核苷酸。因此,这种酶非常适合在细胞核中产生流感病毒vRNA。虽然流感病毒拯救系统在不断完善提高,但使用RNA聚合酶I系统合成vRNA的基本概念仍然相同。     目前,流感病毒的重新合成主要通过用8-12个质粒共转染细胞来实现。其中,8质粒系统拯救甲型流感病毒最为广泛。8种质粒含有编码RNA聚合酶I可识别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分别含有每条流感病毒分段基因组的cDNA。8质粒系统的蛋白质由PolⅡ转录翻译,且此系统至少需要表达4种蛋白(PA, PB1, PB2和NP)。一般的8质粒系统可转录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翻译流感病毒的10个蛋白。翻译完整的流感病毒蛋白,能够提高流感病毒的拯救效率。 protocol: 克隆8质粒: 使用含人类 polⅠ序列的 载体作为拯救系统的表达载体,构建8质粒拯救系统。此载体为双向双表达载体,在polⅡ启动子(CMV)和终止序列(SV40)之间反向插入了人类polⅠ启动子和鼠polⅠ终止序列。将流感病毒的8个cDNA(包括UTR和ORF)插入该载体,转染细胞后,polⅠ负责合成流感病毒单股负链RNA,polⅡ负责转录流感病毒正链mRNA,随后翻译流感病毒蛋白。该质粒较特殊,在插入片段的前后均有polyA尾,无法用通用引物测序,需要使用每个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测序。 拯救甲型流感病毒: 1. 将HEK-293T接种到6孔板中,培养24小时至少95% confluence。     注:因转染会加入大量的有毒性转染试剂,故细胞状态需要良好、数量需求较多。由于人类polⅠ启动子的物种特异性,只能使用具有高转染效率的灵长类动物来源的细胞(293T或Vero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包装。一般来说,293T拯救效果强于Vero。由于MDCK细胞支持许多流感病毒的生长,并且可以在与293T细胞相同的培养基中生长,因此共培养的293T-MDCK细胞(1:1)可用于提高某些流感病毒株的拯救效率。 2. 在DMEM培养基(不含FBS)中,每个质粒1μg,8个质粒共计8μg,与转染试剂混合,室温下静止15-30分钟。     注:质粒:脂质体=1:3;质粒:PEI=1:4。DMEM可换成Opti-MEM。 3. 更换HEK-293T的DMEM培养基(含FBS),将质粒-转染试剂复合体缓缓滴入6孔板中。 4. 将细胞放于含5%二氧化碳的37℃培养箱中培养。     注:35℃环境也可。 5. 转染后24小时,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TPCK处理过的胰酶,继续培养。     注:TPCK胰酶用于切割流感病毒的HA蛋白,使病毒具有感染性。某些病毒株可不用此胰酶。 6. 转染后48小时或72小时后,收集HEK-293T细胞上清液。此时,流感病毒即在上清液中,但是滴度极低。     注:反复冻融3次细胞有助于细胞内的流感病毒释放。 7. 将收集的上清液滴入MDCK细胞中,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以扩增。     注:同样需要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TPCK处理过的胰酶。用鸡胚培养流感病毒效果极佳:接种到9-11天龄的SPF鸡胚胎中。孵育48小时后收获羊膜尿囊液。感染性病毒的存在可通过血凝素(HA)试验确认。 8. 感染后48小时,收集MDCK细胞上清液,进行plaque assay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     注:一般测出的滴度处于5x10^6Pfu/ml左右。若想增加流感病毒滴度,继续将病毒感染MDCK以进行扩增。 9. 应通过对8个病毒基因片段中的每一个进行测序来确认拯救病毒的身份。 10. 病毒液可在4℃存放数周。-80℃可长期储存。参考资料: 1. 刘丽琦. HgN2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初步研究及反向遗传系统的构建[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 2. Lee C W. Reverse genetics of influenza virus[M]//Animal Influenza Virus. Humana Press, New York, NY, 2014: 37-50.

芳香辟疫-中医预防、藏香藏药熏治预防甲型H1N1流感(作者:华藏)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瘟疫频发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最早的瘟疫发生于殷商时代。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类:一是气候反常,包括大水、大旱、奇热、奇寒等;二是动物活动异常,包括鼠害、蝗灾、蝇灾、蛾灾等;三是社会因素如战乱等;四是其他自然因素,如陨石下落、海啸等[1]。 本文追溯古人对治防疫方法,结合眼下甲型H1N1流感。试图为国民防护空气传染疾病,保护家园,健康生活尽一份绵薄之力。瘟疫的说法很多,古籍中记载的有数十种,古人对于瘟疫的认识,以及瘟疫的防护于古籍中多有记载。而对瘟疫的认识。我们的先祖较早地认识到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两大特点。古人也多以“死者不可胜计”,“丁尽户绝”,“户灭村绝”等语句形容瘟疫,可见瘟疫所带来的后果何其严重。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①中已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②中更明确提出:“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病之前。”古语也云:“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取其能;药不贵烦,独取其效。”可见中国传统医学对预防的重视,为了达到未病先防,也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瘟疫的有效措施。《瘟疫论》③认为伤寒等病是由于感受天地之常气而致病,而"疫病"则是"感天地之疫气"致病。炎黄子孙在千万年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疫症的方法,所以疫病解决之根本在于未病未乱前的祛邪预防。而在古方记载中,尤以香药熏治最为盛行。中医预防瘟疫久经考验的方药很多。细审其方,思路决不止于清热解毒,而是用多种方法来调理阴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郁者散之,以平为期。基础医理为:补气抗邪法;通腑泻实法;以毒攻毒法;清热解毒法;发散郁火法;芳香辟秽法五类。我们在这里着重于香药熏治 芳香辟疫的探讨,辛温香燥之药,多有芳香辟秽,健脾化湿之功,是最常用的一类防疫药。如苍术、木香、蜀椒、乳香、降香等。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近代名医张山雷谓:“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和剂局方》的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就是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验方新编》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木香能“辟毒疫”。《雷公炮制药性解》谓蜀椒“堪辟瘟疫”。《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 古人熏治消毒常采用的药物有艾草、苍术、贯众等。苍术的药用机理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临床上运用苍术的方剂很多,端午节前后,古人有用苍术“辟疫邪”的习俗,或用苍术熏屋,或以苍术和辛夷、薄荷、苍耳子、紫苏、细辛、云香草等多种中药做成香袋、香囊挂于室内、佩于身上。达到辟疫邪、身芳香之功效。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近代名医张山雷谓:“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和剂局方》⑤的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就是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验方新编》⑥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⑦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而据研究表明:贯众对流感病毒(流感原甲型PR8株、亚洲甲型病毒)在鸡胚试验上有强抑制作用,另据报道,贯众对流感病毒的甲型 (PR8)、亚洲甲型(57-4)、乙型(Lee).丙型(1233).丁型(仙台)均有抑制作用。足见以香药熏治防疫之历史和功效。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辟恶而杀毒,疫症源于秽气,预防疫症需扶正驱邪、芳香辟秽。四部医典中《瘟疫症时疫》以对话形式表述瘟疫症结因缘: 意生大仙又问道:“善哉!明智仙长。瘟疫疾病由何种病因与病缘诱发,其性质是什么?为何叫瘟疫?对它如何作分析?不同的种类有几?现象未曾发生变化,如何能认以它的病状?它有几种治疗方法?恳求医药王赐予明确教诲。” 明智仙长答复道:“善哉!意生大仙仔细听: 所谓瘟疫症的病因及病缘,疾病之气,弥漫天空:结成云雾,笼罩大地。于是时疫,肠痧,喉蛾疔毒、黑天花等疾病接踵而来。另外,四时亏盈,劳损、恶臭、忿怒、恐惧.愁苦等折磨,饮食失调,变生疫疠。由于这类病缘诱发了赤巴之热,降于汗腺,又诱发了龙与赤巴,通过发病的六处途径依次进入。或者是被气昧击中,疫疠逐步传染开来。所以称这类疾病为瘟疫症。它有时疫,痘疹、肠痧,喉蛾疔毒,流感等五种。藏医名着《四部医典》④中也亦对于香草熏治防疫提出理论着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药物离子作用于全身皮肤、腧穴后,通过神经体液装置系统而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刺激效应,达到迅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治愈疾病,改善全身生理过程等作用。对松驰骨骼肌、镇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加强物质代谢过程,能使糖、脂肪、蛋白代谢增强、睡眠显着改善。

医学微生物实验技术第一篇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第一章微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及实验器材 第一节细菌学实验室建设 一、细菌学实验室设置基本条件 二、基本设备和器具 三、几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节病毒学实验室的建设 一、病毒学实验室的设置要求 二、几种仪器的保护与使用 第三节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 一、清洁法 二、消毒与灭菌法 【附11】清洗液的配制 参考文献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细菌大小的测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器材 三、试验方法 第二节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工具——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保护 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三、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四、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三节细菌特殊结构的检查方法 一、荚膜染色法 二、鞭毛染色法 三、芽孢染色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细菌的培养技术 第一节培养基的种类和应用 一、培养基的种类 二、培养基的应用 第二节培养基的制备 一、调配 二、溶化 三、校正pH值 四、澄清过滤 五、分装 六、灭菌 七、检定 八、保存 第三节细菌培养分类及应用 一、分批培养 二、连续培养 三、应用 第四节细菌的培养 一、细菌的接种方法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 【附31】Diene染色法与857培养基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四章细菌的生化鉴定 第一节糖(醇)类代谢试验 一、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 二、甲基红试验(MR试验) 三、V??P(Voges??Proskauer)试验 四、β?舶肴樘擒彰甘匝? 五、七叶苷水解试验 六、淀粉水解试验 七、甘油复红试验 八、石蕊牛乳试验 第二节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一、靛基质(吲哚)试验 二、硫化氢试验 三、尿素酶试验 四、明胶液化试验 五、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六、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七、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八、肉渣消化试验 第三节有机酸盐和胺盐利用试验 一、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二、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三、马尿酸钠水解试验——三氯化铁法 四、马尿酸钠水解试验——茚三酮法 五、乙酸盐利用试验 六、惟一碳源试验 七、惟一氮源试验 八、生长因子试验 第四节呼吸酶类试验 一、过氧化氢酶试验 二、氧化酶试验 三、硝酸盐还原试验 四、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 第五节毒性酶类试验 一、血浆凝固酶试验 二、磷酸酶试验 三、链激酶试验 四、卵磷脂酶 五、DNA酶试验 第六节其他试验 一、胆盐溶菌试验 二、CAMP试验 三、杆菌肽抑菌试验 四、Optochin敏感试验 五、新生霉素抑菌试验 六、呋喃唑酮抑菌试验 七、0/129抑菌试验 参考文献 第五章病毒的观察、培养鉴定及检测方法 第一节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法 一、电子显微镜 二、电镜负染观察病毒方法 三、免疫电镜观察病毒形态 第二节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一、鸡胚培养技术 二、组织培养技术 三、动物接种 第三节血清学检查法 一、中和试验 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三、补体结合试验 四、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参考文献 第六章真菌的常规检查法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检验法 一、不染色标本直接检验法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二节产毒真菌的检验 【附61】常见霉菌特征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方法 一、斜面培养 二、玻片培养 三、平板培养法 第四节酵母菌的检查与鉴定 一、酵母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二、酵母菌的鉴定 三、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 四、隐球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第七章支原体的检测 第一节概述 一、分离培养技术 二、支原体分型试验 三、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一、培养法检测支原体 二、荧光染色法(DNA染色法)检测支原体 三、PCR法检测支原体 四、支原体的扫描电镜检测 参考文献 第八章衣原体的检测 一、衣原体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检测 二、特异性核酸检测 参考文献 第九章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第一节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二节平板培养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三节最大可能数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节光电比浊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滤膜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六节病毒计数 一、材料 二、方法 三、影响蚀斑形成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十章微生物毒力的测定 第一节内毒素的测定——鲎试验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二节外毒素的毒性检测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病毒毒力测定 一、材料 二、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细菌毒力的检测 一、材料 二、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菌株、毒株的保存方法 第一节菌株的保存与管理 一、菌种的保存 二、菌种保管 三、常用的保存菌种的方法 第二节毒株的保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药物敏感试验 第一节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第二节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一、体外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 二、抑菌试验 三、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和杀菌试验 四、检测细菌耐药性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稀释法 二、E试验 第四节酵母样真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常量(试管)肉汤稀释法 二、微量肉汤稀释法 第五节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临床实验室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征 二、体外药敏试验抗分枝杆菌的药物选择 三、抗分枝杆菌药物原液的配制及保存 四、培养基 五、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六、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一节常规仪器的质量控制 一、灭菌器的效果检测 二、恒温孵育箱、水浴箱及冰箱 三、厌氧箱及厌氧罐 四、CO2培养箱 五、生物安全罩 六、细菌培养仪 七、微生物鉴定仪 八、其他仪器 第二节标准菌株的质量控制 一、质控标准菌株应具备的条件 二、质控标准菌株的来源 三、标准菌株的保存 第三节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一、建立制备培养基的记录 二、培养基的外观检查 三、无菌试验 四、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 五、培养基的性能监测 第四节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一、扩散法的质量控制 二、稀释法的质量控制 三、用标准菌株对厌氧菌药敏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四、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其他项目的质量控制 一、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 二、处理临床标本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二篇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技术 第十四章细胞培养技术 第一节概述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类型 二、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 三、培养细胞的生长条件 第二节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 一、原代培养 【附141】培养要点 二、传代细胞培养 三、二倍体细胞培养 四、其他培养(包括大规模培养)方法 第三节培养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其观察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二、培养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观察 第四节培养细胞的保存和运输 一、组织块保存法 二、细胞悬液保存法 三、单层细胞保存法 四、低温冻结保存和复苏 五、细胞运输 第五节培养细胞污染的检测排除 一、生物污染的检测 二、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第六节培养细胞基本设备与器具 一、基本设备 二、常用器械 三、培养器皿 第七节细胞培养液 一、生理平衡盐溶液 二、天然培养基 三、合成培养液 四、生长液和维持液 五、无血清培养液 第八节细胞培养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一、细胞培养的应用 二、判断病毒生长复制的方法 三、细胞培养在病毒研究工作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抗体的制备 第一节普通诊断血清的制备 一、免疫原的制备 二、免疫动物的选择 三、免疫方法 四、免疫血清的收获 五、免疫血清的保存 第二节单克隆抗体技术 一、概述 二、B细胞杂交瘤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免疫血清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凝集试验 一、直接凝集反应 二、间接凝集反应 第二节沉淀反应 一、液体内沉淀反应 二、凝胶内沉淀反应 第三节补体结合试验 第四节免疫荧光技术 一、荧光标记物的制备 二、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三、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五、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第五节酶免疫技术 一、酶的选择与试剂的制备 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三、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四、液相酶免疫测定 五、均相酶免疫测定 第六节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一、放射免疫测定 二、免疫放射测定 三、放射受体分析 第七节免疫金标记技术 一、基本原理 二、胶体金的制备 三、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 四、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学试验中的应用 第八节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测定 一、发光现象 二、化学发光 三、生物发光 四、发光标记物 五、发光免疫标记技术 六、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第九节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标记方法 二、铁蛋白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三、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四、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五、凝集素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六、免疫电镜技术的不标记抗体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节细菌质粒指纹图谱分析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第二节细菌DNA(G+C)含量测定 一、细菌DNA的提取 二、细菌DNA(G+C)含量测定 三、(G+C)含量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第三节核酸杂交技术 一、膜上印迹杂交 二、核酸原位杂交 第四节PCR技术 一、PCR技术的原理 二、PCR技术在病原体诊断方面的应用 三、PCR检测病原微生物应用实例 第五节生物芯片技术 一、概述 二、生物芯片在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其他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细菌编码鉴定技术 第二节细菌自动化鉴定系统 一、微生物数码分析鉴定系统 二、自动化设备 三、血培养检测和分析系统 第三节气相色谱技术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气相色谱仪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三、细菌分析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电泳技术 第一节概论 一、电泳法分类 二、电泳的基本原理 三、影响被分离物质迁移率的因素 第二节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琼脂糖凝胶的性质 二、电泳装置 三、电泳缓冲液 四、凝胶浓度的选择 五、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 六、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 七、琼脂糖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第三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第四节等电聚焦电泳 一、试剂及器材 二、操作步骤 三、注意事项 四、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 第一节实验动物学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对象 三、实验动物学的研究范围 四、实验用动物 第二节实验动物 一、实验动物分类 二、实验动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 第三节动物实验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固定、编号和分组 二、实验动物的麻醉 三、实验动物的去毛、给药、采血和处死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及相关技术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菌染色体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第二节细菌转化实验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细菌总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节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细菌诱发突变的实验 一、经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二、经亚硝酸诱变筛选乳糖发酵突变株 三、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一节血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二节粪便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三节尿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四节泌尿生殖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五节痰液及呼吸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六节脓液及创伤感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七节无菌体液(脑脊液、穿刺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八节组织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篇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十三章生活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第一节水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一、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二、水中沙门菌的分离 三、水中志贺菌的分离 四、水中霍乱弧菌的分离 五、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 第二节空气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一、固体撞击法检测空气中溶血性链球菌 二、自然沉降法检测空气中溶血链球菌 第三节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 一、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 二、食品中志贺菌属的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医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监测 第一节医院感染的特点 一、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 一、空气中细菌学监测 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三、手微生物学污染监测 四、敷料、纱布微生物学监测 五、生物制品微生物学监测 六、金属、玻璃器械微生物学监测 七、消毒液的细菌学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五章新发现微生物的检测 第一节SARS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生物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实验室诊断 五、小结——SARS诊断依据 附件251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 附件25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节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生物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方法 五、实验室诊断 六、禽流感与人的关系 附件2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附录A病原学诊断方法 附录B血清学诊断方法 附录C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附录D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 附录E对流免疫电泳及琼脂凝胶沉淀试验 附录F流感快速诊断方法 附件254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附件255WHO甲5型(H5)流感病毒鉴定试剂盒的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四篇生?物?战?剂 第二十六章生物战剂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危险度等级 一、一级危险度微生物 二、二级危险度微生物 三、三级危险度微生物 四、四级危险度微生物 第二节生物战剂概况 一、生物战剂的标准 二、攻击人的生物战剂实验室危险度 第三节常用的病毒性生物战剂 一、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二、汉坦病毒 三、天花病毒 四、马尔堡病毒 五、埃博拉病毒 六、森林脑炎病毒 七、黄热病毒 第四节常用的细菌性生物战剂 一、炭疽芽孢杆菌 二、鼠疫耶尔森菌 三、布鲁菌 四、鹦鹉热衣原体 第五节常用的毒素性生物战剂 一、葡萄球菌肠毒素 二、肉毒毒素 三、志贺毒素 四、破伤风毒素 第六节常用的立克次体生物战剂 一、普氏立克次体 二、立氏立克次体 第七节常用的真菌生物战剂 一、荚膜组织胞浆菌 二、球孢子菌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OM,AK,KBE(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1899年9月3日-1985年8月15日),澳大利亚微生物学家,主要研究免疫学。他在微生物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它们的特点和复制以及在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他与彼得·梅达沃一起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99年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特拉拉尔贡。从杰隆学院毕业后进入墨尔本大学医学院深造,他于1924年在墨尔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在墨尔本医院进修二年。1926年赴英留学,1928年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专注噬菌体和病毒的研究。

在1944年到1965年期间担任研究所主任。同时任墨尔本大学医学讲座主任教授。他是英国皇家协会特别会员、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51年英国皇室授予他爵士勋位,剑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伯内特早期研究伤寒凝集反应问题,以后一度研究病毒,曾鉴定了A型流感病毒。最后着重研究了肌体免疫反应问题,他经过研究,否定了鲍林的“直接膜板学说”,提出了“间接膜板学说”。

后来,他发现这种学说也有不完备之处,于是作了修正,提出了“无性细胞选择学说”迄今医学界对这一学说虽存在很大争论,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将原来的免疫化学发展到近代生物学和免疫病理学的领域,贡献还是很大的。 另外他还获得了英国皇家奖章、葛布雷奖章等其它多种奖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