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幼儿园胡萝卜主题课程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09:07:05

幼儿园胡萝卜主题课程论文怎么写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认识萝卜》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知道萝卜的种类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萝卜的实物、图片若干。

2.每桌一盘切好的各色萝卜块。

3.萝卜雕刻的造型若干。

活动重点:

了解萝卜的特征。

活动难点: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审美元素:

1.通过对各种萝卜的认识,充分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萝卜的外形美。

2.感受萝卜造型的美。

活动过程:

1.出示萝卜造型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1)师:你能看出是什么吗?(龙和凤)好看吗?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请幼儿自由讨论)

(2)向幼儿简单介绍雕刻用的工具刀。

(3)欣赏一些萝卜雕刻的造型。

2.认识萝卜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萝卜实物:

师:你认识这些萝卜吗?你知道有什么样子的萝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

师:看看,这儿有什么样的萝卜?

小结:萝卜有各种各样的,有橙色的胡萝卜,有白萝卜,有绿萝卜,有红萝卜,有紫萝卜;有圆圆的萝卜,有椭圆的萝卜,有长长的萝卜;有的萝卜比较大,有的萝卜很小。

3.讨论:你知道萝卜有什么用吗?

小结:萝卜可以生吃,可以做菜,还可以腌制成小菜等。

4.品尝萝卜。

请幼儿品尝各种萝,卜,说一说,吃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味道的?(有的是甜甜的,有的是辣的。)

5.总结:萝卜有丰富的营养,吃了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开展种植萝卜活动。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情境的教学是有效的导入方式。有幼儿说“像小老鼠的脑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对幼儿抓得比较紧,牵着幼儿走。应以对话的.形式和幼儿进行交流,让活动更加生动、流畅,按萝卜的自然属性颜色进行分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形象生动的表格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对小班幼儿,这种表格的记录方式也是可行的。打破思维定势。“眼见的才是真实的,不能想当然。”切萝卜的方式,应该多角度去切,让幼儿切实查证萝卜里面的颜色,这样才是科学的。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儿的食欲。

幼儿园微主题萝卜论文

幼儿园中班《萝卜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明晰故事发展的线索。

2、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小动物的心理语言: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我找到了东西和XX一起吃。

3、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体验与别人分享带来的快乐。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晰故事发展线索,学说小动物心理语言。

难点:体验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

活动准备

PPT 小动物头饰 小动物卡片 分享的礼物 (萝卜 花生 青菜 红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用一个道具红萝卜激发幼儿兴趣,引入主题

二、基本环节

1、教师一边播放PPT,一边完整的.讲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分别找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师相关图片)

2、教师再次讲故事(根据图示讲故事)

提问:小白兔在找食物的时候心理是怎么想的?小猴、小鹿、小熊? 让幼儿学说: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我找到了东西和XX一起吃。

3、角色表演

请四个小朋友头戴头饰表演小动物的心理语言

4、集体表演

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动物卡片并表演相应的动物角色

5、分享活动与小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要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三、活动延伸

拿着自己的礼物去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童话欣赏课,本次活动设计的三个目标中第三个情感目标完成的不是很好,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不够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应该作为一个主题继续进行,以便幼儿真正的体会到这种情感 。

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感情应该再多一些,表情应该再丰富一些,把幼儿和老师真正的带进去,幼儿后面的角色表演会更好,更出彩。

教具的摆放,可以把小动物按顺时针摆成一个圆,萝卜跟着小动物来转圈,幼儿就会更明白萝卜怎样回来了

小百科:萝卜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可煮汤、可凉拌、可红烧、可腌着吃,有的还可生吃呢!民间还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美称。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萝卜的情感。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达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萝卜的有趣,主要是萝卜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萝卜制品,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兔子绒玩具、各种萝卜、篮子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萝卜食品、轻音乐

3、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

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

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对萝卜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萝卜籽,共同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节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了一首《萝卜歌》,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

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萝卜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萝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们不断以动作调节自己的分类标准。伴随着动作,幼儿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化的分法。通过介绍性评价,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分类面。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萝卜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的萝卜丰收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萝卜丰收”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萝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萝卜,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萝卜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萝卜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萝卜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萝卜有趣的含义。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分类活动是前一次观察探索活动的应用,而幼儿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分类标准(依据)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求

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萝卜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分类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小兔整理萝卜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萝卜送到小兔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和操作分类的目标(目标1),同时目标三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表达方面。

(四)游戏体验(体验萝卜的生长过程)

幼儿感受知萝卜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萝卜怎样由一粒萝卜籽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编自演了《萝卜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食品)

在讨论交流萝卜的用途后,大家一定很想品尝了,为了满足孩子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我就及时安排了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导幼儿进行品尝交流萝卜的吃法,我们在每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炒的、凉拌的)。大家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多吃萝卜(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在这一过程中萝卜的吃法也全面体会,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到这环节,目标3就自然完成了。

(六)审美延伸(萝卜小制作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萝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玩具,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几件小制作,引发幼儿对萝卜的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请幼儿把小兔和萝卜带走,既是为兔子帮忙的表现,又是为可能进行的制作创造条件,相信孩子会对萝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一、设计意图:

秋天是萝卜丰收的季节,在农村萝卜随处可见,取材方便。它是我园“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这一园本课程中的`一个乡土资源。萝卜的品种丰富,有长长的白萝卜,有桔黄色的胡萝卜,有圆的红色的卞萝卜,还有绿绿的水萝卜等。平时,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了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不太注意;对其营养也不甚了解;好多孩子不太喜欢吃萝卜,针对这些问题,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萝卜的特征;分一分萝卜,表达分类的过程;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尝一尝,感知萝卜的味道和用途。通过小兔请大家看萝卜、分萝卜、吃萝卜等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新的感悟。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

哦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说课稿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间准备:

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四、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

1、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兔带来的喜讯。

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情节:看小兔的萝卜)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

(四)游戏体验(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

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呢?

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

1、联系实际商量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

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 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动延伸(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

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幼儿动手尝试制作的愿望。

胡萝卜栽培论文答辩

胡萝卜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春播胡萝卜品种要求早熟、丰产、冬性强、耐抽薹,并要求肉质根膨大期耐热。目前较适合春播的胡萝卜品种有郑参丰收红、日本新黑田五寸人参、红誉五寸、春莳五寸、红映二号、京红五寸、春红一号、春红二号等。 2、整地施基肥 胡萝卜是根菜类作物,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升温早的沙壤土或壤土。播前需深耕细作,耕作深度不少于25cm。耕层太浅,肉质根易发生弯曲、裂根与叉根。结合耕翻整地,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kg,磷钾肥和速效氮肥15kg。如没有有机肥,可亩施复合肥50kg加少量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整地细、施肥匀,有利于苗齐苗壮,并使肉质根色泽鲜嫩光滑。春播胡萝卜可高垄播种,也可平畦播种,但以高垄播种效果最好。整平地后打畦做垄,垄面宽60-70cm,垄沟宽30-40cm,沟深20cm左右。垄面表土一定要细碎、平整,以利于播种和发芽整齐。 3、催芽播种 (1)确定适宜播期 春播胡萝卜播种过早容易抽苔,播种过晚导致肉质根膨大处在25℃以上的高温期,影响肉质根的膨大和品质,并产生大量畸形根。胡萝卜肉质根膨大的适宜温度是18-25℃。根据生产上的 经验 ,在选用耐抽苔春播胡萝卜品种的前提下,可在日平均温度10℃、夜平均温度7℃时播种。一般华北地区北部在4月初播种,华北地区南部在3月下旬播种;华中、华南地区可在3月上旬播种;西北、东北等高寒地区可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种。 (2)浸种催芽 胡萝卜种子带毛且小,不易吸水和透气,加上春播地温低,导致种子发芽出苗慢。为促进早发芽出苗,播种前应进行浸种催芽。方法是:用30-35℃的温水浸种3-4小时,捞出后用湿毛巾或袋子装好保湿,置于25-30℃温度下催芽3至4天,其间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待80%-90%种子露白后即可拌湿沙播种。播种时均匀播在垄上的浅沟内,播后均匀盖上一层薄细土,覆盖地膜,最好加大棚或小拱棚,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用草或秸杆代替。 4、田间管理 (1)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创造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条件。幼苗出齐后将地膜揭掉,揭膜要在无风上午进行。在苗期应进行2次间苗。第1次间苗在1-2片真叶进行,去掉劣苗、弱苗与过密苗;第2次间苗在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后即定苗,苗距一般在12-14cm。中耕除草是胡萝卜丰产的关键,间苗时结合拔草和中耕松土除草,中耕要浅,以免伤根。另外在播后出苗之前,用除草剂除草可省工省时。通常用33%除草通乳油80-100ml加水50kg喷雾、50%扑草净450g加水75kg、除草通150-200ml加水50kg。 (2)为使胡萝卜充分生长获得高产,整个生育期要浇水追肥2-3次。第1次浇水不要太早,一般在定苗后5-7天进行,浇水量要小,结合浇水亩施硫铵2-3kg,过磷酸钙,钾肥2-3kg。第二次浇水在8-9片真叶时即肉质根膨大初期,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需及时浇水追肥,保持土壤湿润,第2次结合浇水亩追施硫铵7kg,过磷酸钙,钾肥2-3kg。之后是否追肥浇水可视生长情况进行。另外中耕时需注意培土,防止肉质根膨大露出地面形成青肩胡萝卜。 5、分期适时收获 春播胡萝卜根据不同生长环境,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上旬收获,视植株特征判断。成熟时表现为叶片不再生长,不见新叶,下部叶片变黄。过早过晚采收,都会影响胡萝卜的商品性状,从而影响产量。采收后如暂时销售不完,可放入18℃左右的室内阴凉通风处保存,延长上市时间。如有0-3℃冷库,采收后贮存,可供应整个夏季。 胡萝卜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 种植胡萝卜,选择前茬作物腾地早,施肥量大,土壤养分消耗量少,并且前茬作物不与胡萝卜同科属的地块最好。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清理园田,深翻土层20厘米以上,纵横旋耕细耙两遍,把表土整细整平,再清一遍田间残根及杂草,进行晒土。结合深耕土壤,应施入基肥。具体方法是把基肥均匀铺在地面上,然后把基肥翻入土壤中,与土壤充分混合,每公顷(15亩)施基肥量在75000公斤左右。同时,还应适量增施氮、磷、钾肥,将氮、磷、钾与基肥掺到一起再深翻。每公顷(15亩)可施入碳铵150公斤,过磷酸钙45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或草木灰1500公斤~3000公斤。 土层较薄,地势低且多湿地段,应采用高畦或小垄栽培,土层深厚,地势高且干燥的地区,应采用平畦栽培。若高垄栽培,则一般垄顶部宽20厘米,垄高15厘米~20厘米,垄底宽25厘米~30厘米,垄距50厘米~60厘米,每垄栽2行;若平畦栽培,则一般畦宽1米~2米不等,畦长可根据畦平整情况和浇水条件而定。 (2)播种 秋季适宜的播种期是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播种前种子晒干后应将毛搓掉。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来确定用种量。为了播种均匀,可用适量草木灰或细土与种子掺匀再播种。 播种方法:平畦可采用条播或撒播,垄作采用条播或点播。 (3)田间管理 发芽期:播种后要防止暴雨拍实土面影响出芽。一般可在畦面上盖一层麦秆,既遮荫保湿又防雨。 从播种到出苗一般连续浇2次~3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湿度维持在65%~80%为宜,利于种子发芽。 幼苗期浇水。应适当控制,以土壤保持见湿见干为原则。 叶部生长期浇水。应适当控制浇水,进行中耕培土蹲苗。 追肥与中耕培土:从定棵到收获一般追肥2次~3次,至封垄前施完。 3春胡萝卜栽培技术 胡萝卜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是秋季冷凉的气候,但为了解决6月份~7月份鲜胡萝卜供应问题,满足市场需求,也可将胡萝卜进行反季节栽培,即春种夏收。虽然春季栽培有一定的技术难题,但经济效益较高。下面简要介绍胡萝卜春季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地块,整地施肥 ①选地:春种夏收胡萝卜生长期短,对土壤和肥力要求高。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土壤孔隙度高的砂壤土或壤土。这样的土壤在早春季节升温快,有利于幼苗生长。 ②整地与施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田间杂草秸秆,深翻土壤25厘米左右,进行晾晒。春季栽培胡萝卜,一般采用平畦栽培,畦宽米~米,畦长7米~8米。播种前,每公顷(15亩)施优质腐熟圈肥60000公斤~75000公斤、磷酸二铵150公斤~225公斤、草木灰1500~2250公斤或硫酸钾150公斤~225公斤。施肥后用四齿将畦刨一遍,使土和肥料混合均匀,再耙细整平畦面。 ③夹风障:春季气温低,经常有大风天气,夹风障有利于降低风速,防寒增温。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夹风障是保证春季栽培胡萝卜丰产的重要 措施 之一。夹风障的时间一般是冬前或早春土壤解冻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在整好的土地上,沿东西方向,用镢锨挖30厘米深、15厘米~20厘米宽的风障沟,用芦苇、玉米秆或高梁秆互相交叉均匀地立在沟内,随后沟内填满土踩实,风障北侧培土30厘米高。风障要稍向南倾斜,与地面约成70°角。距地面1米左右处,在风障两侧东西向绑一道横楞。如用竹竿夹风障,则应在风障北侧披上稻草帘或其他遮挡物。风障高度2米左右,两道风障之间距离为5米~7米。 (2)选择优良品种目前市场上胡萝卜品种较多,适宜春季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新红胡萝卜、日本新黑田五寸、红福四寸、夏时五寸等。 (3)播种 ①播前种子处理:春季气温低,种子发芽慢。为加快出苗速度,播前最好进行种子处理,其方法同秋播。 ②播种方法:在京津地区春播胡萝卜的时间约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期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易出现未熟抽薹现象,过晚生长后期温度过高影响肉质根产量和品质。可采用撒播或条播,但以条播为佳,因为春季地温低,如果采用撒播,播种时需大水漫灌,造成地温降低幅度大,而采用条播,可开沟顺沟浇小水,与大水漫灌相比地温降低幅度小。因此春季栽培胡萝卜最好采用条播方式。撒播或条播方法同秋播。 ③播种后加覆盖物:春季风大、气温低,为了保温保湿,加快出苗速度,在播种后,可立即加覆盖物。覆盖方法有四种。 A播种覆土后,在畦面上盖一层4厘米厚的麦秸,待大部分种子拱土后去掉麦秸。 B播种覆土后,在畦面上盖一层地膜,待大部分种子出土后揭掉地膜。 C在畦面每隔50厘米放1根玉米秆支撑,在玉米秆上覆盖地膜,出苗后逐渐炼苗,5天~7天后去掉地膜。 D采用麦秸、地膜双重覆盖。先盖麦秸,待种子拱土后将麦秸去掉,然后放玉米秸盖地膜,出苗炼苗后再去掉地膜。 以上四种方法以麦秸、地膜双重覆盖法效果最佳,但比较费工费时, 其它 三种方法也都有一定的保温保湿效果,种植者可根据自己的条件择优选择。 (4)田间管理胡萝卜播种后10天左右可出苗,幼苗出齐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最好在上午将覆盖物麦秸或地膜揭掉。在寒冷、大风天揭覆盖物易“闪苗”。由于地膜覆盖时间较短,很少有破损,因此可收存起来再次利用。 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选择晴朗无风天的中午进行第一次间苗,苗距2厘米~3厘米,幼苗3片~4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可定苗,苗距在10厘米左右。定苗后开始浅中耕一次,结合中耕,进行松土、除草、培土。 春胡萝卜在发芽期、幼苗期正值早春季节,气温、地温较低,除非特别干旱,一般不宜浇水,直到胡萝卜肉质根膨大初期,气温逐渐回升时开始浇水。胡萝卜肉质根在生长中后期,需肥水量最多,应及时供给充足的水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浇水不足,则肉质根瘦小而粗糙。供水不匀易引起肉质根开裂。一般后期追肥2次~3次,每公顷(15亩)用磷酸二氢钾公斤~45公斤加水1500公斤~1875公斤进行根外追肥。如发现地上部生长过旺,就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以促进肉质根膨大。春种胡萝卜病虫害较少,但在生长后期易遭受蚜虫为害,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1500倍液或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 (5)采收春播胡萝卜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期间,肉质根已充分膨大时,根据需要分批分期采收。收获前几天要灌一次水,待土壤不粘时,即可收获。气温上升到30℃,不仅抑制肉质根的膨大,还会影响胡萝卜的品质,所以应及时全部采收。收获后,有条件的贮存在0℃~3℃的冷库内,可在整个夏季随时供应上市。

1、胡萝卜通常都是选在春季进行种植的,大概是5月份前后。或者选在秋季种植也行,大概是9月份前后。这两个阶段的气候环境适宜,种下之后可保证胡萝卜更好的出苗,管理起来也会更加方便。

2、胡萝卜喜光,惧怕水涝,因此种植的时候要选光照足、地势高的地块才行,这样的地块才可保证后期正常生长。还要提前整地,将地块中的杂草清理干净,还要翻地一次。翻地后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土壤松软、肥沃才行。

3、为了促使胡萝卜种子更好的出芽,出芽率更高,在播种之前最好提前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在37℃的温水中浸泡,大概泡12-16个小时就行。泡好后捞出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将种子晾干。

4、胡萝卜种子催芽之后就可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均匀的撒播就行,撒下之后还要覆盖厘米的薄土。若是土壤干燥,还要适当喷洒水分,这样种子很快就会出苗。

5、胡萝卜苗在生长期间对水分较为敏感,惧怕水涝。若是遇到连续的雨天,一定要及时将地块中的积水给排掉。发现地块中杂草及时清理干净,避免出现争养的情况。

论文主题幼儿园课程

论文摘要: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都不可相互替代。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帮助他们自由表达意愿,从而达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幼儿园也不例外。本文从整体上概述了幼儿园教学中课程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应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对当前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游戏 渗透 课程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游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儿童的线索和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游戏与群体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之间进行协调,在智力、社会性、体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与综合性。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活力

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真实生活,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体验来辨别游戏是否真正存在。如果课程中游戏成分较多,就会因其富有趣味性而深深吸引孩子,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反之,教师可能因不自觉地猜疑幼儿已有的经验而过分使外部受到控制。如,教师的过多命令,提供经过精心准备,便于控制的材料,课程内容因而显得枯燥,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厌烦、劳累。

(二)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三)课程使游戏变得更有魅力

离开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好像是没有源头的枯水,缺乏生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贫瘠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频繁出现变换主题、改变游戏形式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打闹现象,从而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

结 语

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学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课程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探讨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黎安林,走近幼教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加强园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家长的认识,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论文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幼儿教师 课程管理 课程实施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我们认识到发现问题与取得成绩一样重要。因为问题意味着探索和思考,意味着研究者正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问题也意味着今后工作的目标,它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工作更加明晰化了。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008年3月,笔者对重庆市渝北区市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从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实施效果三个维度开展调研,强调“真实”、“过程”、“反思”,突出其导向作用。调研组通过看半日活动、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等形式,对示范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

目前,示范幼儿园的层级管理分明,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这是因为,近年来幼儿园业务管理制度调整较多,在以往基础上的补充往往只是口头传达内容并加以执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没有汇总整理到相关制度中,造成了“工作做了,资料呈现不出来”的现象。同时,确实也存在着一些职责分工上的不均衡与漏洞,造成幼儿园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对各类课程计划的审定流于形式,无实效性地跟进指导。从管理人员职责评估结果显示出各层级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调控与调整。

(二)对课程计划拟订与落实不到位

1.课程实施计划中主、辅课程的容量失衡。尽管本区已对教师进行了“幼儿活动发展课程”的相关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主、辅课程比例失衡的现象。加之幼儿园开设了“思维游戏课程”、“分享阅读”、“幼儿英语”、“蒙氏教学”等特色课程,造成对主体课程的实施有所冲淡,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无法保证主体课程的有效实施。

2.周计划中各领域内容及类型失衡,缺乏规范性。从调研数据中反映出社会、艺术、健康三大领域的课程容量基本符合容量比;而科学、语言、数学领域的容量显得不足,在领域类型的安排上也存在失衡,教师填写周计划呈现出书写不规范、名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对课程领域与类型认识混淆,没能反映出核心目标,存在表述不统一的现象。

3.一周内各类游戏开展失衡。《细则》明确指出,应平衡一周各类型游戏,每周至少开展各类型游戏1次,保证每日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从统计数据显示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尤其是没能认真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幼儿活动区活动的时间也没能得到保证。

4.教师日计划较普遍地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教师在缺乏创造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部分教师没有把日计划真正变为适合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内容,缺乏对教材进行再次筛选、加工和设计。在实施日计划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分析和改进。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的重点放在了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与经验水平上,那些“吃不了”、“吃不饱”的少数孩子却很少被老师所关注;还有教师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怎样全面透彻地反思、怎样多角度反思,反映出教师多角度思考分析的能力弱,即反思的广度不够。

(三)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力度不够

课程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发展。从调研的数据中反映出,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课程实施效果重视不够,对课程实施中呈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尤其是对教师自我评价的指导远远不够。由于教师发展的不平衡,“自我评价”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内在需求,绝大多数教师能按课程要求客观评价自己,并抓住机会寻求发展中的问题,制订措施,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为;但有些教师“自我感觉较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方向。针对这一现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制订措施,以教师发展为本,为他们提供反馈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让“教师的自我评价”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地观测半日活动、日计划、周计划以及幼儿一日活动的检测情况,反映出教师在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环境与材料、形式与方式等指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活动中存在隐性浪费时间和幼儿的无谓等待现象。在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强调统一和固定。由于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于是出现多数人等少数人的时间浪费现象。如集体排队取水、入厕,或者教师逐一分发玩具材料,这样便时常导致时间的隐性浪费和幼儿的无谓等待;从活动组织有序、无消极等待指标检测数据中也反映出较低的分值,这说明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存在时间的隐性浪费。

2.活动目标空泛,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查阅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反映出教师制订的教育活动目标空泛、笼统,且重点或核心目标凸显不够。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致相同的描述,如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学会合作等,类似于这种拟定、空泛化目标的现象在教师中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了幼儿学习无目的性和教师指导的盲目性。有的教师片面理解和随意设置教育目标,如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而对于情感、意识等目标的培养关注不够;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虽然设置了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在组织和活动时不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存在过程与目标脱节的现象。

3.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发挥不够。从教学组织中反映出教师预设的活动比较多,幼儿生成的活动相对比较少;教师干涉的比较多,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相对比较少;规定表达方式比较多,幼儿自我表达相对比较少;教学活动多以平面展开的活动多,而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少;教师随机调控教学的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4.教师对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指导策略的适宜性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1)区域设置的问题:一是区域设置形式化。教师对区域的设置缺乏对幼儿的意愿兴趣的考虑,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二是区域设置上追求形式花哨,忽视实质性的教育功能。三是区域的空间设置动静没分开。对区域空间位置设置时,只顾及内容丰富而对于一些干扰因素考虑不全。四是区角设置存在很盲目的现象。一学期开设固定的几个区域,材料很少,极少更换,缺乏层次性、适宜性,孩子们的兴趣渐渐淡化,缺乏探索的积极性,使得活动形同虚设。(2)材料投放的问题:一是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二是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限制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3)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一是教师缺乏观察幼儿、了解游戏进程的意识和举动,致使游戏中出现了“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二是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在游戏中漫无目的地“巡视”,或盲目穿梭于幼儿之间。因缺乏观察方法和反思策略而无法解释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意义,观察成了“看热闹”或“视而不见”,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削弱了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作为管理者,应将组织制度的制定权下放到员工,组织好制度的制定过程,通过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员工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每一个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都要广泛听取意见,力求不断完善。

1.建立三级(班级、组级、园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课程实施细则。让完善的管理制度引领教师参与课程的实施,同时为不同的教师搭建和设置不同的成长台阶,满足不同层面的教师、不同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此外,还应完善《幼儿园课程管理办法》、《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扶协议》、《课程实施评价制度》等。例如,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园长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班长为班级课程实施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班长在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和任职条件,规范和完善班长管理权限与奖惩办法;组级园本教研管理负责制,教研组长为园本教研管理的责任人。围绕课程实施,每周开展开放式园本教研实践研讨活动,由各教研组长轮番主持;实行园级课程实施培训制度,实施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2.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管理例会,加强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每月组织一次课程管理例会,遇到需求时,可增加例会次数;定期召开园务课程研究会、班务会,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目的是疏通管理通道,加强协调,进行日常课程管理监控记录交流与互通情报,及时获取信息与反馈,进行有效调控和调整。

3.征询需求,建章立制,调动家长参与课程管理的内驱力。家长如何参与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要制度先行。家长委员会共同制定园级家长委员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家委会制定家长问卷表,征询家长们想知晓的各类信息的定位、选择性课程的开发、特色课程的开设等,诸多内容让家、园之间加强了解,为今后工作的开展作良好的铺垫。

(二)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不同层面的教师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整个教师群体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而且还需要亟待解决教师个体在实践操作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难题。

1.转变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较为普遍的一个事实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喊得最多的口号和提及的措施之一。然而,很多教师虽然口头上能说出一些《纲要》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观念,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切实转变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口头上讲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很容易,但是能否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取决于教师对新观念的真正理解以及教育行为的实质性的转变,因而教师对新观念的“体验”、“感悟”也成为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理清自己的固有观念,增强对自身教育观念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意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创造性实施课程。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导向是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课程方案,而是要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实施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规定,相反,却强调应为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强调的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应拘泥于“教本”,不应该把教材、参考资料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唯一依据,而是在这些基础上结合幼儿的需要,不断吸纳新理念、发展教材、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状态。对教育活动内容尽量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核心经验,设计出为幼儿所需要的活动内容。教师在研究每一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实际的基础上,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筹划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要根据自身对《纲要》要求的理解和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对选用的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新编等。要从有多少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合理分配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思考和参与的时间;要高效率地管理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尽可能减少教学干扰,合理利用宝贵时间。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体现在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主题的产生及发展、人数的灵活增减、学习方式的`丰富多样化等;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的自主参与,在重视幼儿主体参与基础上,有效调控活动的进程。

(三)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1.活动区的创建要有课程意识。把材料变成适合儿童序列的活动,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课程的融合性活动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价值。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低结构的材料,引导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权,并参与材料的收集,积极与材料产生互动;二是让孩子充分自主、自助选择材料、重组材料,将探索与发现融人到整个活动过程中。

2.活动区应不断更新。环境应跟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以实现孩子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但要经常对环境进行修正,以回应幼儿的需要,而且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环境,使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成为建构的主角。

3.注重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要保证各类型游戏的均衡开展(每周至少一次)。

(四)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力度

从调研中发现幼儿园有园长、业务园长、年级组长等专人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课后反思,但没有把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联系起来作整体考评。这种孤立的检查评价制度价值不大。反思现有听课制度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可采取预约听课和随堂听课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交流。预约听课的具体做法:管理者在听课前天中午通知被听课的老师,让她有一定的准备;在听课的当天中午该教师会把活动设计、课后反思的邮件发到听课者的邮箱,然后听课者会结合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与教师交流,分优点、缺点、建议三部分反馈给教师,尽量发现该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

管理人员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得更细,能量化的地方尽量量化。园长和业务园长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的方式下班检查工作。做到每周必查备课,有记录,有指导交流;每周必查听课,形式多样,有集中教育活动,有半日活动;定期检查环境,看是否有“师”、“幼”、“家”的共创,有家园栏的定期更新,有幼儿学习生活活动过程的反映等。每周利用业务工作小结会议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质量分析,结合本园实际,有重点、有要求、分阶段地对教师日常工作提出要求,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能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加强园本培训,实现家园共育,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过去,家长在教师的心中只是一个支持者、配合者,不是消费者、监督者;而今,要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中。幼儿园应从管理上找差距、寻原因,依托园本培训,深入理解《纲要》、《细则》精神,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大课程观,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幼儿日生活有机融合,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有关信息,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探讨达成共识,使教师、家长接受新的理念,在班级课程实施中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真正成为育儿的伙伴。

近年来,教育活动有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但各领域活动的领域性特征却呈弱化现象。不少教师对课程领域目标和关键经验把握不到位,特别是新进园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如果再一味地上综合活动,就会造成对课程领域活动不熟悉。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学习课程本体性知识,帮助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如对目标的理解,对问题的预设及对策等。一是加强领域教研组的建立。开展领域活动特点和关键经验研讨,把握领域核心经验,凸显领域目标,在基础模式上进行自我特点调整,使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同模式推广。二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忠实课程取向,要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创新,帮助教师重温各领域的目标,掌握其特点,了解其核心经验,同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每个教学活动中,尽量将每个活动中的重点目标由教师转化到幼儿身上。三是幼儿园应在原基础上进行细化,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尽量利用幼儿园资源,多形式地进行小组或结对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加强读书与学习,帮助教师提高自我管理与提升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学的作用。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努力缩小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行为的落差,通过园级、组级、班级三个不同层面的师资培训及有效互动的课程管理机制来培育教师,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牵线搭桥,搭建研究和培训的实践平台,为各层面的教师架设新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行为的互动共生的桥梁,让教师在参与课程实施中成为有意义的实践者和管理者,从而保障和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教师的发展。

幼儿园园本课程主题论文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加强园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家长的认识,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论文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幼儿教师 课程管理 课程实施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我们认识到发现问题与取得成绩一样重要。因为问题意味着探索和思考,意味着研究者正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问题也意味着今后工作的目标,它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工作更加明晰化了。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008年3月,笔者对重庆市渝北区市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从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实施效果三个维度开展调研,强调“真实”、“过程”、“反思”,突出其导向作用。调研组通过看半日活动、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等形式,对示范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

目前,示范幼儿园的层级管理分明,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这是因为,近年来幼儿园业务管理制度调整较多,在以往基础上的补充往往只是口头传达内容并加以执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没有汇总整理到相关制度中,造成了“工作做了,资料呈现不出来”的现象。同时,确实也存在着一些职责分工上的不均衡与漏洞,造成幼儿园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对各类课程计划的审定流于形式,无实效性地跟进指导。从管理人员职责评估结果显示出各层级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调控与调整。

(二)对课程计划拟订与落实不到位

1.课程实施计划中主、辅课程的容量失衡。尽管本区已对教师进行了“幼儿活动发展课程”的相关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主、辅课程比例失衡的现象。加之幼儿园开设了“思维游戏课程”、“分享阅读”、“幼儿英语”、“蒙氏教学”等特色课程,造成对主体课程的实施有所冲淡,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无法保证主体课程的有效实施。

2.周计划中各领域内容及类型失衡,缺乏规范性。从调研数据中反映出社会、艺术、健康三大领域的课程容量基本符合容量比;而科学、语言、数学领域的容量显得不足,在领域类型的安排上也存在失衡,教师填写周计划呈现出书写不规范、名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对课程领域与类型认识混淆,没能反映出核心目标,存在表述不统一的现象。

3.一周内各类游戏开展失衡。《细则》明确指出,应平衡一周各类型游戏,每周至少开展各类型游戏1次,保证每日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从统计数据显示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尤其是没能认真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幼儿活动区活动的时间也没能得到保证。

4.教师日计划较普遍地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教师在缺乏创造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部分教师没有把日计划真正变为适合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内容,缺乏对教材进行再次筛选、加工和设计。在实施日计划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分析和改进。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的重点放在了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与经验水平上,那些“吃不了”、“吃不饱”的少数孩子却很少被老师所关注;还有教师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怎样全面透彻地反思、怎样多角度反思,反映出教师多角度思考分析的能力弱,即反思的广度不够。

(三)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力度不够

课程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发展。从调研的数据中反映出,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课程实施效果重视不够,对课程实施中呈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尤其是对教师自我评价的指导远远不够。由于教师发展的不平衡,“自我评价”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内在需求,绝大多数教师能按课程要求客观评价自己,并抓住机会寻求发展中的问题,制订措施,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为;但有些教师“自我感觉较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方向。针对这一现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制订措施,以教师发展为本,为他们提供反馈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让“教师的自我评价”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地观测半日活动、日计划、周计划以及幼儿一日活动的检测情况,反映出教师在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环境与材料、形式与方式等指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活动中存在隐性浪费时间和幼儿的无谓等待现象。在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强调统一和固定。由于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于是出现多数人等少数人的时间浪费现象。如集体排队取水、入厕,或者教师逐一分发玩具材料,这样便时常导致时间的隐性浪费和幼儿的无谓等待;从活动组织有序、无消极等待指标检测数据中也反映出较低的分值,这说明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存在时间的隐性浪费。

2.活动目标空泛,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查阅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反映出教师制订的教育活动目标空泛、笼统,且重点或核心目标凸显不够。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致相同的描述,如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学会合作等,类似于这种拟定、空泛化目标的现象在教师中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了幼儿学习无目的性和教师指导的盲目性。有的教师片面理解和随意设置教育目标,如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而对于情感、意识等目标的培养关注不够;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虽然设置了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在组织和活动时不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存在过程与目标脱节的现象。

3.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发挥不够。从教学组织中反映出教师预设的活动比较多,幼儿生成的活动相对比较少;教师干涉的比较多,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相对比较少;规定表达方式比较多,幼儿自我表达相对比较少;教学活动多以平面展开的活动多,而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少;教师随机调控教学的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4.教师对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指导策略的适宜性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1)区域设置的问题:一是区域设置形式化。教师对区域的设置缺乏对幼儿的意愿兴趣的考虑,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二是区域设置上追求形式花哨,忽视实质性的教育功能。三是区域的空间设置动静没分开。对区域空间位置设置时,只顾及内容丰富而对于一些干扰因素考虑不全。四是区角设置存在很盲目的现象。一学期开设固定的几个区域,材料很少,极少更换,缺乏层次性、适宜性,孩子们的兴趣渐渐淡化,缺乏探索的积极性,使得活动形同虚设。(2)材料投放的问题:一是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二是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限制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3)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一是教师缺乏观察幼儿、了解游戏进程的意识和举动,致使游戏中出现了“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二是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在游戏中漫无目的地“巡视”,或盲目穿梭于幼儿之间。因缺乏观察方法和反思策略而无法解释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意义,观察成了“看热闹”或“视而不见”,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削弱了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作为管理者,应将组织制度的制定权下放到员工,组织好制度的制定过程,通过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员工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每一个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都要广泛听取意见,力求不断完善。

1.建立三级(班级、组级、园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课程实施细则。让完善的管理制度引领教师参与课程的实施,同时为不同的教师搭建和设置不同的成长台阶,满足不同层面的教师、不同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此外,还应完善《幼儿园课程管理办法》、《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扶协议》、《课程实施评价制度》等。例如,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园长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班长为班级课程实施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班长在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和任职条件,规范和完善班长管理权限与奖惩办法;组级园本教研管理负责制,教研组长为园本教研管理的责任人。围绕课程实施,每周开展开放式园本教研实践研讨活动,由各教研组长轮番主持;实行园级课程实施培训制度,实施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2.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管理例会,加强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每月组织一次课程管理例会,遇到需求时,可增加例会次数;定期召开园务课程研究会、班务会,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目的是疏通管理通道,加强协调,进行日常课程管理监控记录交流与互通情报,及时获取信息与反馈,进行有效调控和调整。

3.征询需求,建章立制,调动家长参与课程管理的内驱力。家长如何参与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要制度先行。家长委员会共同制定园级家长委员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家委会制定家长问卷表,征询家长们想知晓的各类信息的定位、选择性课程的开发、特色课程的开设等,诸多内容让家、园之间加强了解,为今后工作的开展作良好的铺垫。

(二)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不同层面的教师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整个教师群体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而且还需要亟待解决教师个体在实践操作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难题。

1.转变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较为普遍的一个事实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喊得最多的口号和提及的措施之一。然而,很多教师虽然口头上能说出一些《纲要》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观念,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切实转变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口头上讲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很容易,但是能否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取决于教师对新观念的真正理解以及教育行为的实质性的转变,因而教师对新观念的“体验”、“感悟”也成为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理清自己的固有观念,增强对自身教育观念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意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创造性实施课程。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导向是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课程方案,而是要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实施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规定,相反,却强调应为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强调的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应拘泥于“教本”,不应该把教材、参考资料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唯一依据,而是在这些基础上结合幼儿的需要,不断吸纳新理念、发展教材、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状态。对教育活动内容尽量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核心经验,设计出为幼儿所需要的活动内容。教师在研究每一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实际的基础上,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筹划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要根据自身对《纲要》要求的理解和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对选用的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新编等。要从有多少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合理分配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思考和参与的时间;要高效率地管理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尽可能减少教学干扰,合理利用宝贵时间。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体现在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主题的产生及发展、人数的灵活增减、学习方式的`丰富多样化等;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的自主参与,在重视幼儿主体参与基础上,有效调控活动的进程。

(三)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1.活动区的创建要有课程意识。把材料变成适合儿童序列的活动,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课程的融合性活动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价值。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低结构的材料,引导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权,并参与材料的收集,积极与材料产生互动;二是让孩子充分自主、自助选择材料、重组材料,将探索与发现融人到整个活动过程中。

2.活动区应不断更新。环境应跟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以实现孩子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但要经常对环境进行修正,以回应幼儿的需要,而且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环境,使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成为建构的主角。

3.注重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要保证各类型游戏的均衡开展(每周至少一次)。

(四)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力度

从调研中发现幼儿园有园长、业务园长、年级组长等专人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课后反思,但没有把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联系起来作整体考评。这种孤立的检查评价制度价值不大。反思现有听课制度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可采取预约听课和随堂听课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交流。预约听课的具体做法:管理者在听课前天中午通知被听课的老师,让她有一定的准备;在听课的当天中午该教师会把活动设计、课后反思的邮件发到听课者的邮箱,然后听课者会结合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与教师交流,分优点、缺点、建议三部分反馈给教师,尽量发现该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

管理人员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得更细,能量化的地方尽量量化。园长和业务园长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的方式下班检查工作。做到每周必查备课,有记录,有指导交流;每周必查听课,形式多样,有集中教育活动,有半日活动;定期检查环境,看是否有“师”、“幼”、“家”的共创,有家园栏的定期更新,有幼儿学习生活活动过程的反映等。每周利用业务工作小结会议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质量分析,结合本园实际,有重点、有要求、分阶段地对教师日常工作提出要求,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能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加强园本培训,实现家园共育,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过去,家长在教师的心中只是一个支持者、配合者,不是消费者、监督者;而今,要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中。幼儿园应从管理上找差距、寻原因,依托园本培训,深入理解《纲要》、《细则》精神,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大课程观,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幼儿日生活有机融合,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有关信息,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探讨达成共识,使教师、家长接受新的理念,在班级课程实施中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真正成为育儿的伙伴。

近年来,教育活动有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但各领域活动的领域性特征却呈弱化现象。不少教师对课程领域目标和关键经验把握不到位,特别是新进园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如果再一味地上综合活动,就会造成对课程领域活动不熟悉。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学习课程本体性知识,帮助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如对目标的理解,对问题的预设及对策等。一是加强领域教研组的建立。开展领域活动特点和关键经验研讨,把握领域核心经验,凸显领域目标,在基础模式上进行自我特点调整,使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同模式推广。二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忠实课程取向,要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创新,帮助教师重温各领域的目标,掌握其特点,了解其核心经验,同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每个教学活动中,尽量将每个活动中的重点目标由教师转化到幼儿身上。三是幼儿园应在原基础上进行细化,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尽量利用幼儿园资源,多形式地进行小组或结对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加强读书与学习,帮助教师提高自我管理与提升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学的作用。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努力缩小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行为的落差,通过园级、组级、班级三个不同层面的师资培训及有效互动的课程管理机制来培育教师,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牵线搭桥,搭建研究和培训的实践平台,为各层面的教师架设新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行为的互动共生的桥梁,让教师在参与课程实施中成为有意义的实践者和管理者,从而保障和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教师的发展。

内容简介: 在全民打造文化的时代中,我园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出现了自卑心理、口号文化、虚伪文化和贪多求急的状况。学校不在于大小,重视校园文化则“灵”;学校不在于简陋与华丽,搞好校园文化则“名”。如何打造适宜我们这样规模较小、条件落后的幼儿园文化,我们从树立信心、静心凝视、尽心打造、耐心积淀几个方面出发,脚踏实地的创造我们自己的幼儿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信心、静心、尽心、耐心

一、背景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北京史家胡同学小校长卓立说,一所好的学校应当建设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应当是同学校的现实相适应。

学校不在于大小,重视校园文化则“灵”;学校不在于简陋与华丽,搞好校园文化则“名”。我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创办于上世纪,至今已经走过19年,创办初期是根据6个班规模建造的,幼儿园园舍小,校舍旧。最近两年,从幼儿园的三年规划、十年校园文化规划到一校一品建设,幼儿园的发展从看外在成绩到重视内涵建设,打造幼儿园文化成为幼儿园的立身之本。我们结合幼儿园多年来的特色体操,意欲打造“灵动”文化。所谓“灵动文化”,灵是智慧,动是健康,灵与动的结合就是智慧与健康并存,这是我们培育孩子的目标;还有一层意思是,“灵动”是充满灵气的动,是一种动与静的结合,是一种动若脱兔、静若处子的行为文化。两年来我们根据规划,努力打造我园独具特色的文化。实践过程中,参观对比同行学校,发现一些校园文化建设会出现的共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自卑心理

“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规模,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产品”这是企业文化论,同时也运用到了学校文化。我园不属于我市的一流幼儿园,甚至说是二流都有点困难:规模小,校舍旧,条件落后,综合竞争能力不高,教师们经历了几次挫败以后,竞争意识淡泊,与蒸蒸日上的幼儿教育形势差距拉大。教师们用传统的观念看待,感到文化是高深的东西,遥不可及;再用比较的眼光看我市文化建设前列的实验小学、绣湖小学、宾王中学等等,都有美丽的校园,完备的设施,庞大的师资队伍……老师们普遍产生自卑心理。

(二)流于形式口号

有个案例:专家去一家企业进行内部培训,发现墙上挂着“终于职业、忠于企业、忠于人格”一句口号,就问:一是什么是终于职业、忠于企业、忠于人格?二是为什么终于职业、忠于企业、忠于人格?三是怎么做才能做到终于职业、忠于企业、忠于人格?结果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这种空虚的“口号文化”在我们的学校也是一样的存在。在制定校园文化规划的时候,大家都摩拳擦掌,意欲打造“灵动文化”。提出了“快乐、求真、善美”的园训,意在打造温馨、宁静、阳光、创新的园风; 挚爱、善诱、严谨、活泼的教风;勤思、善动、好问、乐学的学风。可在实施中,理念归理念,工作归工作。演变成我们天天说文化,月月说文化,说来说去,停留于文字的表述,口头的口号。

(三)浮于虚伪表面

一些幼儿园投入大量资金把学校的硬环境建设得很漂亮,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的确在客观上为幼儿的学习、生活、锻炼和教师的教学等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但如果软环境很差,忽视师资队伍、创新精神、管理制度、服务意识等软环境建设的倾向,那也只是金玉其外。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学校的名气不在于有没有大楼,而在于有没有兢兢业业的教师、有没有学术氛围和创新精神。

一次参观幼儿园活动,宽敞的走廊都用艺术作品填满了:有家长做的立体人物造型,有用各种材料做的美术作品展览架子,有老师制作的瓦罐艺术作品……我们赞叹不已。可是一位专家老师一语道破问题:这些东西是教师和家长制作,可看不可操作,于孩子有多少教育成效?放置在走廊上,对好动成性的孩子来说,妨碍了他们在走廊上开展游戏。反观我园,这样的情况也一样的存在,走进班级琳琅满目,作品丰富,班级的风格是什么?具体的内涵是什么?对幼儿发展、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教师自己也很迷茫。

(四)喜欢贪多求快

文化是广泛的,包括环境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几个方面,文化的创设要全盘考虑,各方面都要齐头并进,于是出现了贪多的状况。做完文化规划:重修考核检查制度;成立环境创设小组,每星期更换展示栏、更换家园联系栏,每月的主题环境要跟进,整体环境创设每季度更新;起草报告,要求暑期维修整改;抓教学、抓精神建设……结果教师们从兴致勃勃到疲惫不堪。过多的活动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不但想要的文化建设活动完成不了,更是影响到了基本的教学质量。

求快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我们越是想改变别人,别人越是不想被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她长期的环境、教育等背景支撑下形成的,能用几次头脑风暴、能开几次会议、几次学习就能够改变的`吗?越急,就会使用一些极端的方式,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扣考核分值,与绩效严格的挂钩,很容易形成教师不做没事,做多错多的负面想法。

三、解决的策略

(一)信心——自信中树立共同的文化信念

1.例数成绩树立个体竞争意识——硬件不足软件补

利用暑期政治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剖析,回忆每一个人工作中的成绩。老教师们骄傲的说自己曾经是先进,在之前的比赛中曾经获得过奖项……新教师们述说自己在考编制以前是怎样积极工作,是原单位的骨干教师,是原单位领导最重视的人才……老师们越说越来劲,曾有的“辉煌历史”激起了美好的回忆,美好的回忆激起工作共识:我园虽然园舍小,硬件差,但我们有一支基础很好的教师队伍,我们没有理由输给别人,我园要发展,就要树立“硬件不足软件补”的集体意识,激发出老师们潜意识中的竞争意识。

2.解读“文化”树立群体自信意识——适合自己幼儿园的文化,就是好文化

“什么是文化?”“学校文化是怎么打造的?”“我园的文化建设怎么做?”幼儿园文化建设专项论坛老师们有备而来,大家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们发现文化并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只要打造适合幼儿园的文化,就是好文化。

3.熟记口号内化团体发展理念——动静交替、智慧与健康并存的“灵动文化”

其实我们中国是一个崇尚标语口号的国度,我们制定的一训三风就是我们文化建设高度的概括,我们在墙面上挂上我们的园训,利用各种会议,业务学习活动,专门开展文化发展研讨活动,让一训三风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原本就是教师们共同参与制定的,已经熟能掌握,还能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诠释,教师们念多了“口号”,熟能生巧,感悟出自己的想法,口号就慢慢的内化,“灵动文化”的理念形成了教师们共同的理发展信念。

(二)静心——冷静的眼光凝视文化建设

凝视,是专注的看。带有审视中的反复推销、琢磨的味道,又饱含深情,带有情感的看。对一个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园长要具有冷静的态度,身在其中参与活动,又要置身事外,细心观察,进行分析思考。

1.凝视目标——把握方向

一方面牢牢的把握住幼儿园文化规划中长远目标这个舵,要结合领导部门的工作要求与政策实施,又根据每个阶段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教师们的工作状态,时时凝视,适时调整目标,促进幼儿园文化朝着既定的目标,牢牢抓住教育的本质一步步发展。

比如我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三部曲:第一步,在制定文化规划时,一切都朝着好方向设想。我们期望园舍的整体翻新,从外墙旧钢砖改成外墙彩色粉刷,内部的厕所重新装修,破旧的地板上铺上卷材……现实是残酷的,我们无法争取到那么多的资金。第二步:第一年维修教学楼的屋顶,粉刷发霉墙面,保证幼儿园教学楼的安全与卫生;第二年我们争取资金重新改造幼儿园的大门、重新装修卫生间。我们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逐步的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打造小而温馨的家园式的幼儿园。第三步,出现了一个设计规划时没有想到的情况,幼儿园所在车站村在争取旧村改造,有可能我园会在这个改造中从新规划,建造新园。我们的目标放弃外墙、地面等外在的美化,尽可能的从幼儿的需要上考虑:改建图书室,补充体育活动器械,建设操场上半开放的体育器材室,丰富体育器械,准备多媒体进教室,活动室内添加活动的玩具柜子。

2.凝视过程——把握节奏

凝视幼儿园规划文本,确定1——2年工作目标;凝视学期工作计划,多维度、多方面的提出一个学期文化建设的内容;凝视每一个阶段的文化建设内容,把握调整好建设的节奏。比如幼儿园在一个阶段内,碰上教研活动,又安排了一个节日文化活动,还有市级层面的计算机比赛。如果三个内容齐头并进,教师们精力有限,教研课缺乏创造性,节日文化匆忙而过,而比赛的准备又充分不了。需要给全体的教师都这样嘛?分析一下,选出两个中班的老师参加比赛,而大班幼儿对节日最有感触,那么就让大班教师承担节日活动的准备,余下的小班教师承担教研课。各年段都有自己的重点,需要的时候大家群策群力,让每一个活动出最好的成效。大家忙碌而又有成就感。

3.凝视结果——提炼文化

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反思。一方面查找不足,梳理问题,分析原因,达到反思、感悟、改进的目的的成效,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凝视活动,从外部显现的问题看到内部,可以提高理性的认识。例如:一次环境布置评比,老师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利用国庆放假的实间偷偷的回园布置,但有比赛总是有赢、有输的,公布成绩的时候,一个40多岁的老师都忍不住哭了。事后,我仔细的分析,这样的评比,激励部分优秀的老师的同时更多的会伤及能力稍弱的群体,几次的失败,他们会丧失努力的动力。以后评奖要多方面,比如设:最美班级奖、先进设计奖、创意奖、奋进奖等,这样有利于竞争意识和奋进文化的形成。

(三)尽心——脚踏实地让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1.抓物质环境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园建园早,园舍陈旧,教学设备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打造“家”的环境。我们期望通过努力,逐步的改善办园条件。虽然简陋,但力求整洁、有序、美观、温馨、适用。就如同一个家,不需要很大、很豪华,但求精致而温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环境的打造要教师们用心。要让视线所看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建设文化长廊,将我们的理念让老师、家长紧记。布置我们的体育廊,让孩子们感受幼儿园的运动氛围;与幼儿家长共同布置教室,抓好班级环境文化建设。逐步更新装修,从维修屋顶、更换电线,接入网线,配备电脑进班级,更新陈旧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

2.抓课程建设——推进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凸显的内容,而一个学校的特色建设离不开特色课程的建设。拓展我园的特色——幼儿基本体操,将体操中的艺术与体育完美结合的特性进行延伸,将艺术活动进行嫁接,以体育教学为基础,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教师综合利用艺术表现手段优化教学实践活动,利用幼儿感兴趣的球、绳活动,将一物多玩、队形变化、节奏训练、轻器械操等融合进体育课堂,整合体育课程而生成的体育课程。艺术体育课程融合艺术与体育,涵盖丰富的非智力因素(比如说意志力、合作能力、勇敢的品质、创造能力、美感的训练等等),其快乐运动的目标为我们“灵动”文化打造出独特的“动”文化。我们从年段发展目标,年段游戏收集,体育课堂打造,幼儿发展评价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教研,争取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园本课程。

3.抓行为管理——促进文化深度发展

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将会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有习惯养成的要求,我们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有明确的要求。行为习惯养成月、保育工作经验分享、一日活动环节优化等等活动,去报幼儿习惯养成,是“静”文化的把手。我们也重视教师行为文化的打造。班级环境整洁有序,备课严谨、上课认真、开会准时等等,为孩子“静”文化做出示范榜样。

4.抓活动开展——让文化多姿多彩

(1)节日文化

节日都具有纪念意义,对于德育是不能或缺的内容。传统节日是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内涵,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等。而现代节日与世界结合,具优越的时代性,教育性也不容小觑,如爱眼日、世界水日等等。有选择的安排节日活动,整合一个学期文化建设的重点,每学期2—3个节日活动,既能丰富园文化,又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早期我们开展的“爱牙日”活动。收集有关牙齿的知识、图片,进行了保护牙齿的图片展。爱牙日当天邀请了牙科医生妈妈给我们孩子们进行爱牙讲座,班级中学习刷牙歌,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又学会了刷牙方法。

(2)大型活动文化

两年一次的游园活动,两年一次的体育节活动,大班毕业大聚餐活动,元旦大型亲子活动。这些活动深化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的展示,有利于文化的积淀。

(3)家园互动文化

家长助教、班级小型的家长亲子活动,亲子春秋游活动,结合主题教学家园活动,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教育,感受幼儿园的文化,有利于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家园互动式文化。

还有展板文化,呈现幼儿园的特点;论坛文化,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深化;教科研文化,为教师们的成长奠基……

(四)耐心——给文化发展留有空间

幼儿园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小到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介绍,班级文化建设、幼儿园整体文化建设,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地培养和孕育,才能孕育和产生。耐心等候孩子的发现,耐心等候老师的成长;耐心等候行为习惯的养成,耐心等候精神文化的积淀。我们要向着文化规划的方向,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实施,摒弃急躁的心理,守得住寂寞,不应该在轰轰烈烈中走向衰亡,而要在默默无闻中不断前行,在岁月的积淀中成型。

四、幼儿园文化建设中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意识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以幼儿园发展为前提的,而优秀的文化会推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文化就是以幼儿为主体、以各种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幼儿园为主要空间、以幼儿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幼儿园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园文化的时候,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意识,才能坚持文化发展的内涵。

(二)要有引领意识

1.专家引领

邀请专家来园进行讲座,参与我园的教研活动,与专家讨论我园的文化定位,专家的高屋建瓴,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有利于教师形成先进的理念。

2.园长理念引领

园长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一方面要做思想上的领导者,另一方面要做踏踏实实的实干家。园长思想站位要高,走在主流思想的前位,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园长的魅力,幼儿园的文化才能在园长的引领下获得实施。

3.骨干引领

由教师中的佼佼者培养成幼儿园的骨干,既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较强的业务能力,本身又立足于一线教育,更能走入到教师的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比如上课有特色的金老师,承担教研活动,带领教师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等活动,她独到的分析讲解,让青年教师们心服口服;美术有特长的小吴老师带领老师们承担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独具匠心的设计,促进环境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建设要有沟通意识

沟通是实现教育思想统一的最佳途径。一个能上顺畅沟通、同事之间相互沟通、师幼之间平等互动、家园友好沟通的幼儿园,必能形成上下一致的理念,取得文化建设发展最佳合力。

1.创设宽松的沟通环境

园长要坦诚、虚心,既听得好听的话语,也要能接受批评。本着发展的原则,在幼儿园内广开言路,创设宽松的沟通环境。引导教师们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要让人感觉到沟通的正面效果,使之有诱因进行新的沟通。

2.沟通要形式多样化

沟通要有不同的沟通形式。比如面谈、书面报告、书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还有团队活动,等等。沟通的书面形式容易掉进文山会海之中,但口头沟通又容易被个人的主观意识所左右,所以沟通形式要多样化,尽可能的做好沟通的计划,并且要因人而异。对平时爱面子和争强好胜的老师采用“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让教师转换角色,站在不同的角色位置(如园长的、优秀教师的、家长的位置)创造暖心、顺心、舒心的和谐沟通氛围,以理服人。对家长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家长找到共性问题,让家长先有共鸣,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般都能让家长接受。

3.沟通要形成制度化

沟通随时可以进行,但要想成为幼儿园文化的一部分,就要形成一些沟通的制度。比如教代会、面谈制、家长工作制、定期的问卷调查制等等。

信心、静心、尽心、耐心,用我们朴实的心理、扎实的工作,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热情,打造适宜我们自己的幼儿园文化,引领幼儿园可持续的发展。虽然道路曲折漫长,但我们秉承快乐、求真、善美的园训,乐观前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