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现代西方专家研究易经成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0:12:13

现代西方专家研究易经成果论文

一、当人类的智慧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终于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在中国这片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神圣土地上,出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作为《周易》两大部分之一的《易传》就诞生在这一人类文明群芳争艳的伟大历史时期。而《周易》的另一组成部分,即《易经》,则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初期即已基本形成。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它对于在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周易》这部“最正确、最有体系、洵吾炎黄胄裔所堪自诩之宝典”,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并不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二、《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但在 发展 过程中,开始具有两重作用:一是占卜,一是智慧的积累与启示,成为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 古圣人在《易经》和《易传》中所阐述的道理,是来源於对人们生存活动的观察和归纳,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层面上升到了形而上无象无物的道理境界。其形而上说教的目的则在於指导规范形而下人们的生存活动。本文把《易经》和《易传》中涉及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道理归纳作一处,加以简要的解释和刍议,进而对用易学的道理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下面,我们从《易经》和《易传》中选取有关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道理,用来阐述把“易学”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人居天地之中,人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立人。立人就是树立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生动而活泼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三、《周易》的现代意义 当前,人类正处于新世纪之初、全球形势日益复杂的重大历史关头,我国也正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尤其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更是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资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当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在文化发展道路上,中西方是相差甚远的:西方是以科学实证方法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外在超越之路,取得了巨大的文化成就;中国则是以直觉体悟方式走了发明本心的内在超越之路,也曾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那么,中国是靠什么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呢?《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具体来说,《周易》秩序谨严、生生不息的太极宇宙观,阴阳对待、物极必反的变易学说,仰观俯察、“穷理尽性”[37]的认识论,“圣人成能”、“裁成辅相”的主体性思想,顺天应人、“保合太和”的管理思想,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主张,自强不息、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参赞天地化育、德侔日月光明的超越理想,……所有这些思想内容都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生存格局、基本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使中国人在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都有非凡表现,创造出独具风采的伟大文明。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因此,我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 那么,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迅捷地捕捉住时机,一步登天,有些人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惜哉悲哉!古往今来,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命乎?非也,乃时也! 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后面讲到“乐天”。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徜徉山水,寄情自然,忘形骸于天地之外,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 《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着名的代表。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的主题,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 前面我们谈到,《周易》的哲学是主体论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周易》谈主观能动性包含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是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要“和同于人”富以其邻”。 第一、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出现思想隔阂,就会产生纷争。比如讼卦,卦辞就说,“讼,有孚窒惕”。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这话说得很对。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但如果能开诚布公,相互谦让,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第三,诚信比物资重要。 第四,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 第五,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广施恩惠,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周易》关于“孚”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提出“立诚”这一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往往以“中”为前提,“中”往往以“和”为归宿。“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阴阳和顺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阴阳和顺指的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沟通与统一。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 三、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果决、审慎、适变 虽说《周易》谈自强不息,谈果决很多,但给我们印象更深的,还是警惧、审慎。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但更多的我认为倒是老年人的忧患和智慧。 《周易》名之为“易”。易的解释很多,但“易”最基本的意义——“变易”,恐怕要肯定下来。《周易》不论从它的内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它都是讲变化的书,讲宇宙自然怎么变,人类社会怎么变。讲这些变,落脚点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韵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适变”是《周易》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 适变的前提是知变;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变。化韵原因、规律。关于这《周易》谈得最多。 《周易》认为,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它就要发生突变,向另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系辞·下传》所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周易》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 承认规律可以认识,可以掌握,这就无异于说,人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整个《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周易》中占筮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本质上采看,《周易》是一部哲学着作,是一把握人生的金钥匙。{周易》最大的可贵就在于它不仅揭示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而且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掌握这些规律,从而尽可能地去争取更好的结局,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变与适变是《周易》的全部宗旨。

我读《易经》:谈谈乾坤两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乾坤是整部《易经》的核心,是易经大厦的两根顶梁柱,少了哪一根,它都有坍塌的危险。我读过几本关于易经的著作,对它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越来越趋于真实。最开始也以为它是一本专注于算命的占卜书,是算命先生的看家宝典。如今,我早已明白事实并非如此,它的预测功能更多的强调人为,即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积极动作,而非听天由命的消极状态。其中没有绝对的“盖棺定论”式的判词,没有对“旦夕祸福”的绝对宣判和保证。其实占卜的本意是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就基本上明白了易经的真相。下面我们逐爻来看一下其中蕴含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辨析:乾坤两卦的初九都是讲要从实际出发,认清当前的形势,不可妄动。乾主要强调在不成熟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要把功夫花在修炼内功上来,属于“厚积薄发”中的厚积阶段。坤卦主要强调在危机面前,要未雨绸缪。见霜而为履冰甚至破冰做准备。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没有十年寒窗的磨练哪来金榜题名的荣耀呢?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辨析:“一鸣惊人”的捷径或许是权威人士的举荐,当初许劭(东汉末年的人才鉴定专家)给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曹操的崭露头角打通了道路。我们可以从更广义的层面上理解这条内容,就是要广结人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一个篱笆的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这张网上的节点多少,结实是最重要的,否则必然适得其反。坤卦主要侧重于灌输做人的道理,正直、讲原则、大度(外圆内方),这对于建立人际关系网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则,正如孔夫子所言:人无信不立。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辨析:乾卦主要强调努力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读书、做功课,多来几遍道理就出来了。这就是成功者常说的捷径,关键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坤卦主要强调要找准主心骨,不可随大流,即抓住主要矛盾。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就输在这方面,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往往是两者都悄悄地溜走了。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辨析:乾坤两卦的这一爻都主要讲蓄藏、隐忍的策略,跃要把握时机,渊要找对地方。这对矛盾一直伴随我们的成长过程,无论大小深浅,人生总免不了浮沉。浮的动机往往过于强烈,沉的智慧则常常不足。而要想达到“括囊”(沉默是金)或是“在渊”的境界则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坤: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辨析:乾卦这一爻属于“厚积薄发”中的薄发阶段,高高在上,至尊无比。这里的大人很有味道,我觉得理解为人民大众更为恰当,人民好比摩天大楼的地基,一旦被腐蚀,一切都将再度归于地平线。王朝的更迭最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希望如今的“在天者”不要忽视真正的“大人”,呜呼哀哉!希望而已。坤卦主要讲谦虚的道理,与上一爻蓄藏的道理是相通的,其实整个坤卦贯穿的精神就是顺,就是谦。满招损,谦得益,下属最好不要抢领导的风头,一旦上了“在天者”的黑名单那就得不偿失了。乾: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辨析: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每每都会坠入它的循环。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坤: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辨析:乾卦主要强调团队的重要性,群龙无首,往往会导致混乱的状态,但在特定的阶段往往又使得秩序井然。坤卦主要强调善始善终的道理,说到底坚持才是硬道理。以上的见解似乎过于笼统,也有点简单。但是只要老老实实做了,有何必被冗繁的动机束缚呢。自己本科时写过一篇这样的论文,可惜当时是手写的,没保存下来。这篇是之后读书的过程中在博客里写的日志,可能不太切合你的要求,不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你可以找一下傅佩荣的易经方面的著作,他讲的能让人容易明白。

《易经》是部什么样的书?哲学?迷信?神秘?常识?“哲学说”的依据是“群经之首”。很多人认为这四字指中国文化的源头,但实际上是成书最早的换一种说法。《易经》是部占卦的书,直到出现“十翼”,才有哲学。占卦在现代被定义为迷信,《易经》也就成为传播封建思想的糟粕。须知当时占卦是庙堂之上的高职,卜师是帝王的左膀右臂,一切国家大事仰仗于《易经》的指导,所以“世历三古”是可能的,“人更三圣”是不够的,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登堂入室到流落街头,占卦的命运是占卦人作死的。江湖术士打着《易经》的旗号,做着和《易经》无关的术数,甚至没读过《易经》一字照样可以摆摊算命批八字。经济利益的驱动自然要让《易经》高深莫测,制造信众膜拜效应。斥之者谓之术,贬之者认为《易经》所书的哲理是当今初中生都懂的常识。站在历史的角度,当时能有这样的认知,即使现在只是常识也是可贵的,文化是传承并发展的,才有今天。《易经》的难读在于最早的文言文的艰涩,加上不了解占卦的很多基础知识,读来不知所云,不知所以云,许多人望而却步。 读不懂当然不是成为经典的原因,要证明《易经》的伟大必须有证据,在国内寻找太平常,在西方寻找代理人才能拉大旗作虎皮。既然有人说《易经》是封建迷信,那么就要证明它是科学,而科学家最讲科学。 上面这张全明星合影汇聚了当时世界所有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仔细阅读每一个名字,如雷贯耳。世间流传“朗道排名”,版本不同,查无所据,故不述之,当然朗道不在照片里,那时他才十九岁,才从大学毕业,才发表第一篇论文。日后朗道不无酸味表示:“漂亮姑娘都和别人结婚了,现在只能追求一些不太漂亮的姑娘了。”漂亮姑娘指量子力学。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泡利、德布罗意、玻恩、费米、索末菲、狄拉克、爱因斯坦、康普顿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这些人物都在照片中。朗道把爱因斯坦列为首位,无人不服。因此把爱因斯坦拿来说事最有说服力。在中国的讲坛、网络上被引用最多的是爱因斯坦的这样一段话: “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引用者从不标出处。根据引文在1976年商务印书馆版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中发现《西方科学的基础和中国古代的发明——1953年给.斯威策的信》一文类似: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这是文集收录的全文,没有提到《易经》,而对引用者来说最关键的最后一句话,引起了极大争论,译文出现了重大歧义。2010年再版时标题改为《西方科学的基础与古代中国无缘——1953年4月23日给.斯威策的信》,全文如下:“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 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圣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作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意思完全相反。还是没有《易经》,看来就是讹传,或者伪造。能让爱因斯坦打怵的只有泡利。爱因斯坦讲演前先要看下泡利在否,以便提前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有次国际学术会议,爱因斯坦演讲后,泡利站起来,大大咧咧地说道:“我觉得爱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而他一生最佩服的也只有爱因斯坦。泡利的身上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物理学界有个“泡利效应”,非物理定理,而是泡利出现在哪个实验室,哪个实验室就出问题。有一次一个实验室仪器故障,泡利不在场,某个物理学家说,这次可以给泡利正名,然而泡利知道后写信给他,告诉他实验室出事时,他坐的火车正好在这个城市的火车站短暂停留。泡利最后十年迷惑于量子力学中的精细结构常数1/137,而他去世时的病房号为137。泡利经常做梦,梦见一个中国女人,后来他认识了物理学女王之称的吴健雄,并一直保持着友谊。泡利翻译过一本德文谈《易经》的书,他对《易经》有研究,这来自于荣格的引导。荣格分析了泡利1300个梦中的400个梦,两人的交流催生了“共时性”概念的问世。泡利曾用《易经》的震卦(☳)来描述共时性所引发的心灵震撼。他认为《易经》是一本“数学书”,因为它“与梦和潜意识一样,具有精神的补偿性功能”。2001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题为《原子与原型》的书信集,作者署名为泡利和荣格。下面这张照片在很多人看来更生动。传说泡利和波尔不仅一起玩陀螺,也一起研讨《易经》。波尔精通《易经》的根据是丹麦王室授予他的勋章上刻有受奖人亲自设计的“族徽”——太极图,“族徽”上方的拉丁文箴言是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互斥即互补”)。据传波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观看了京剧《封神演义》,姜子牙出场时打出的令旗上有太极图,波尔顿悟:太极图就是 “并协原理”(或称“互补原理”)。研究波尔的至深学者戈革教授撰文指出:“但是我愿意极其强调地指出,尽管波尔的族徽上借用了中国的‘太极图’,但那是罗森塔耳夫人柯布林斯基(汉名‘柯汉娜’,中国史专家,已故)给他出的主意,而他本人对此并无多深的了解,因此,所谓波尔互补哲学起源于中国或起源于‘易经’的说法,完全是无知妄作的外行们凭空捏造出来的无稽之谈”。 文中提到的罗森塔耳是波尔的助手,此文载于2006年6月1日《文汇报》。需要指出的是族徽上的图样不是标准的中国古代的太极图,相似的图形在很多国家出现,这是否就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但用于“族徽”一定得到波尔首肯,想必波尔对太极图还是了解的,而且据在波尔研究所工作的中国学者介绍,波尔对中国古典哲学颇有心得,所以他对中国一往情深,然而1949年至1977年波尔在中国遭遇口诛笔伐,臭名昭著。这位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1985年诞生一百周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盛大纪念会上,压轴节目是丹麦作曲家根据《易经》写作的管弦乐《水上之火》。三位大科学家中两位都和一个人有交集——荣格。爱因斯坦曾给荣格讲授相对论,荣格给爱因斯坦传授精神分析,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专业而作罢。爱因斯坦的次子长期接受荣格的心理分析;荣格与泡利的关系见诸于《当泡利遇上荣格》一书。荣格对中国文化的推崇是有目共睹的。荣格76岁时为卫礼贤德译本《易经》转译为英文本写了一篇序言《<周易>与中国精神》里给自己占了两卦得鼎之晋、坎之井,分析之精到,显示其对《易经》及占卦和解卦的理解在西方无出其右,更是将《易经》向专业心理学领域大大推进了一步。荣格不懂中文,没到过中国,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完全得益于卫礼贤的译书。卫礼贤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没有给一个中国人洗礼过,而自己反被中国文化“洗礼”,翻译了大量的中国经书,《易经》的翻译化了他整整十年时间,依靠《易经》的发表,他跻身德国社交界,进入上流社会,取得社会地位。接受荣格心理分析的不仅仅是科学家,各个职业都有,黑塞是文学界的一个最著名的代表。黑塞从小就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在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中,他经历了荣格及其学生300小时左右的心理分析。黑塞受卫礼贤和荣格影响,重视《易经》的占卜作用,同时也从《易经》中发现了文学性。他在《玻璃球游戏》中赋予《易经》以艺术生命。主人公克乃西特在一位“中国式长老”的引导下进入《易经》世界,学习《易经》之法,背诵六十四卦,书写卦象。《玻璃球游戏》与其说是一部长篇小说,不如说是一个哲学上的乌托邦,一系列的象征和譬喻虚构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寓言。历十二年成书,1946年出版,并于当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易经》最注目的公案是莱布尼茨的二进制。坊间流传着这样说法:莱布尼茨看到了《易经》之后,受到八卦符号的启发,发明了二进制。这是《易经》拥趸者的观点,而反对者则认为此说空穴来风,牵强附会。事实是莱布尼茨早已完成了二进制算术的论文草稿,但没有公开发表。然后他先后分别给一些好友写信,讲解二进制。其中给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信中希望把二进制算术介绍给康熙皇帝,白晋回信附了一幅宋代邵雍所制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很显然白晋发现此图与二进制有关,莱布尼茨认真研究后异常兴奋,他回信白晋:“人们认为伏羲是世界上所知的最古老的王和哲学家之一,并且还是中国人的帝国和科学的奠基者,因此这张图乃是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丰碑之一,似乎已有四千年之久,还可能已有几千年时间不为人们所理解。它与我的二进制算术如此吻合,并正当您要解释这些线段时我恰好向您谈到我的二进制算术,这的确令人吃惊。”“如果未曾建立我的二进制算术的话,对伏羲图那怕研读良久也未必能够理解。早在20年前我脑中就已有这种0和1的算术的想法,从中我看到了将数的科学推向完善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这些结果超过了所有前人所拥有的。但我保留着我的发现,除非我能同时证明它的巨大用处。……正是在这个时候,您为它找到了像用于解释这座中国的科学丰碑的用处,真使我万分高兴。”莱布尼茨随即对1679年所写的文稿用法文作了修改和补充,并把论文的标题改为《关于仅用0和1两个记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附有其效用及关于据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于1703年5月5日发表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以上引文来自《自然辨证法通讯》1999第2期孙小礼《关于莱布尼茨的一个误传与他对中国易图的解释和猜想》一文。至于《易经》及易图是否伏羲所作非本文之论,莱布尼茨只是猜想中国古代已有二进制算术,非事实本身,不作为据。莱布尼茨是有意识的,《易经》是无意识的,《易经》的伟大体现了两大文明的携手合掌。黑格尔也是经常被消费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有关中国哲学中论述易经哲学: “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论原则的书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 但这绝不是赞美的话,继续: “[中国人不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阶段],我们必须注意——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这些规定诚然也是具体的,但是这种具体没有概念化,没有被思辨地思考,而只是从通常的观念中取来,按照直观的形式和通常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这一套具体原则中,找不到对于自然力量或精神力量有意义的认识。” 接着:“我将举出这些卦的解释以表示它们是如何的肤浅。……” “在书经中也有一篇讲到中国人的智慧。那里说到五行,一切东西都是由五行作成。这就是火、水、木、金、土,它们都是在混合着存在的。……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认为是原则。在中国人普遍的抽象于是继续变成为具体的东西,虽然这只是符合一种外在的次序,并没有包含任何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智慧的原则,也是一切中国学问的基础。”因此,黑格尔所谓的“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实指易经就是肤浅的,包含着的中国人的智慧就是浅陋的,黑格尔保持他一贯的日耳曼式高傲,鄙视中国文化,漠视异族文明。对《易经》的评价,定要公正客观,切忌一厢情愿。

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论文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后发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 论文报告 ● 作品简介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历来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最严峻的问题,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其意义极为重大。不仅涉及到求职者的工作安置和许多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回顾西方经济学主要的就业理论,提出这些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深化认识和借鉴,进而寻求解决我国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就业理论;就业问题;借鉴一、引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近几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进一步讲,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就失业的境况。可以说,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局部就业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因而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将视野放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就业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就业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西方就业理论演进剖析就业这一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业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就业问题的长期研究和探索,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就业理论。如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性就业理论等。(一)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萨伊定律是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的基石,其基本内涵是供给创造需求。该学派经济学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庇古等,他们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认为市场上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发调整。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作用决定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供求平衡时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水平。进而认为,只要不存在工资刚性,工资率可以自由伸缩,市场机制能自由的发挥调节作用,可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劳动力市场总能达到就业均衡,长期持续的非自然失业不可能存在,存在的只是自愿失业和短期性摩擦性失业。他们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是消除货币工资的刚性,使货币工资能够随市场的需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古典学派将自由竞争作为前提条件,主张市场调节平衡就业,否定了失业问题的普遍性。但换个角度理解失业的产生仍然是有可能的,失业问题正是竞争不充分所导致的结果,要解决失业问题首先就应该解决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不充分问题。(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凯恩斯就业理论是以有效需求原则为核心,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失业之所以持续不断,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一般情况均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不足,由此造成较多的社会失业,即不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就业理论实际上主张降低工资,即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工资。但前提是扩大总需求,因为总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工人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相对减少。为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的困境,凯恩斯理论失灵了。因而以托宾、杜生贝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题”,力图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认为是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引起滞胀。得出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结构失调,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必然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由于强大的工会力量使工资易涨不易跌,所以尽管社会上存在着失业,但货币工资却不下降,而只要存在工作空位,货币工资就会迅速上升。于是,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就转化为失业与货币工资上涨并存,进而转化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发症。该理论主张从就业内容或就业结构角度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如政府要指导收入政策,即政府要采取措施限制工资和物价的上升,以缓和通胀;注重完善劳动力市场,缓和因劳工市场技术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适当修改完善失业补助金制度,激励失业者就业。

找一个行业来证明是哪一类型的市场?

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思考

一、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特点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数学基础薄弱。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学生普遍具有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由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该课程一般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其他专业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而学生大一的时候仅仅学了高等数学,概率和统计还没接触,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普遍不愿进行定性分析,一看到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

2.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院学生对老师授课课程中关于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很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图形、表格、函数公式推导等内容时则表现得较迷茫。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方法需要用到数学思想,理性成分相对较多。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会提出学习三步骤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习题。但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在学习上非常被动,没有预习的同学上课大多都听不懂,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其理论连贯性很强,最终会产生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都听不懂;有些即使暂时听懂,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过后不久就会忘记;有些看着懂,但是自己不去做题,不去琢磨,就会出现“眼高手底”的现象。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针对以上我院学生特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定位要清晰,目标要明确。进入课程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西方经济学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即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要求有什么知识结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理论体系把握清楚,重点掌握,西方经济学成为很多学校考研的必考科目,因此要求学生学完后能达到考硕士研究生没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跟老师思路走,课后复习思考三步骤。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讲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微观经济学,该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通过第一次课后,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重要性,也表示要学好这么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足够的功夫,有信心学好西方经济学。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笔者多年来讲授西方经济学,与学生接触较多,学生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图表模型多,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掌握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授课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重点内容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消化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身边新颖的、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经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力。如“蛛网模型”可以利用农民生产的实例加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PPT展示以外,还要给学生进行视频教学,给学生介绍主流经济学网站,多了解掌握经济热点问题,让他们主动进行浏览学习,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我院学生与经济学大师正面接触的机会不多,除了学校邀请专家讲学作报告以外,要利用网络自己主动接触获取相关信息,就要在上课的时候由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讲书上的内容。

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知识点具有相类似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于我校是二本,学生的基础比国内某些一流院校学生要稍微差些,尤其是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时候反应稍微慢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点耐心,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尤其是某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如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为什么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且都是凸向原点,收入预算线与等成本线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多做习题,巩固学习效果。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强,各知识点衔接紧密,且有较多的图表,需要一定地数学基础,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部分要多复习,能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利用到经济学上来,用数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如一阶倒数与边际分析方法。因此必须要求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在课后要多做习题,教师每讲完一章要多布置习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另外考试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衡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我院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平时上课不重视,专等老师期末划重点,然后把老师的重点一抄一背,保准能通过,这也成了学生们的考试法宝。因此要打破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首先教师在上课第一节课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期末绝不会划重点,重点就在平时上课内容中;其次考试题目多样化,除了常规习题外,还要有开放式的论述分析题,让学生利用经济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来督促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学习法。

四、总结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端正态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2).

[2] 陆辉.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三点体会[J].科教文汇,2008,(1).

[3] 王彬,郑兴无.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1,(3).

[4] 张岩.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一、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1.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2.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3.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案例教学则是要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图解,或补充说明这些理论。很明显,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主次关系,案例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教学中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了对经济现象的数学描述和严格的逻辑推演,掌握了一系列经济范式并试图用这些范式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形成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独特的分析、判断、归纳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显而易见,没有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仅仅从案例中得到结论,难以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结构,学生获得的必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因此,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是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可以以案例为主。相反,在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

3.案例要服务课堂教学的需要。

尽管借助生动的案例,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不能因此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案例的运用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在课堂中,对案例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度。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首先,要明确案例在课堂讲授中作用。案例在课堂理论讲授中可以是对理论的注解和延伸,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只有当教师明了案例的作用,对案例的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其次,引用案例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社会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最好要向学生交代案例的背景,同时案例的引用要尽量完整精简,既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取舍,更不能断章取义。最后,为使案例较好地发挥作用,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方案的提出以及沪渝两市的试点情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管理对规范房地产经济发展,平衡行业内部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商管理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剖析,探究了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房地产经济;内在联系;促进作用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其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体现,也是市场环境的外在表征。工商管理是对各行各业的监督约束,通过明文规定对行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通过工商管理加强其行业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维持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和保证市场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其和常规的职能部门又存在一定差别。工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只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具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工商管理的范围内才能确保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旦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就可能导致一些违背市场规律、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最终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经济体或是不同的行业,工商管理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展开相关工作。但是,在这高度的灵活性当中,又有一部分维护不变的核心内容,比如我国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只有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不变的核心,以此构建灵活多用的工商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工商管理从范围上看是很大的,其不仅涵盖了各行各业,在管理形式上也可以分为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两种。有形监管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既定的准则、确定的流程等展开相关工作。而无形的监管主要是凭借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等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以此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房地产经济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房地产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力的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之后,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刺激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幅进步。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缺少,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工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可以实现互补互助

房地产经济想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管约束。同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撑。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基本预测。而工商管理是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就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进步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发展进步又可以反向推动工商管理进步。所以说,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具有互补互助的作用,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工商管理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关联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关联行业发展以及工商管理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都属于房地产经济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工商管理属于外部刺激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工商管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全面地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发挥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美国发生房地产泡沫之后,我国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作用,以便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助力。

三、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不合理的行业现象,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限制。基于此,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拿地是房地产企业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某些地方,房地产企业拿地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是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扰乱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作用,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以此逐步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发展。

(二)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打破原本有序的经济发展局面。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有序局面被打破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混乱。出现混乱会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消费者利益受损、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走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工商管理确保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得以落实,对恢复并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规范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确保房地产经济可以实现有序发展。

(三)有效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全面完善风险防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风险防控的对象因素众多,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风险防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工作,因为保证企业安全、良性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职责所在。于工商管理而言,其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主要是从监督管理的层面入手,发现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因子,并及时提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或是责令企业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方面进行整改。

(四)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行业的经济发展,其还需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保证。就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事件出现频率颇高,各类新闻中均报道过相关新闻。在房地产行业中,消费者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质量问题。相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因此,通过工商管理打击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五)指引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反映,其可以体现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向。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具体手段,可以从外部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工商管理指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房地产经济的进步具有积极效用。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房地产经济中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秩序、风险防控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伶,明伟菊。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2014(09)。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08)。

[3]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4]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研究成果的提炼与呈现方式论文

问题一:论文的成果形式描述怎么写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问题二:论文开题报告有一项成果形式描述怎么填 以论文形式提交研究成果 问题三:毕业论文申请表的成果形式怎么写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 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问题四:成果的形式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论文或报告 1、会议鉴定? 指由同行专家采用会议形式对科研成果作出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才能做出评价的成果,适宜采取会议鉴定形式。 2、检测鉴定? 指由专业技术检测机构通过检验、测试性能指标等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3、函审鉴定? 指同行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研成果作出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做出评价的成果,适宜采用函审鉴定形式。 问题五: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填什么 就是某种类型的毕业设计(论文) 如工程设计型和工程技术研究型的毕业论文(设计) 问题六:论文中的预期成果形式和预期目标怎么写 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问题一:课题研究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成果形式怎么填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对过去一段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检查。 这类总结主要包括标题、正文与落款三部分。 标题应与内容相符合,一般采取与阶段计划标题相对应形式表述或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以便明确或突出总结的内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与结果、结论与讨论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全文的基本观点之后,即应陈述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做法,说明结果,分析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提出今后的打算。 具体来说,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阶段性研究工作回顾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应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学校层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如:开展的培训、调查、观摩、研讨等)?采取了哪些组织管理措施?在教师层面,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如何?②阶段性既定目标是否达 2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么成效?涌现出哪些典型?③本阶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惑?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示? 2、阶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提炼。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可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显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两类:一是事实类成果,如有效经验(做法)总结、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案例)、优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随笔;二是数据类成果,如个体或群体的因变量测查材料(问卷统计、成绩分析);②隐性的课题研究成效,包括: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学校的内涵发展状况、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 成果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成果罗列。对于课题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视为原始性成果。因此,对于课题负责人而言,还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去粗取精,剔除无效成果或者无关成果;二是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变量因素,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逻辑分类和提炼,然后以事实和数据为本,对整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与成效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从中抽取出科学性、规律性精华,使课题研究成果基于原始性成果,又高于原始性经验。 落款。总结的作者署名写在标题的正下方,总结的日期注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导言与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言是根据什么,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问题或情况,作如下总结。正文写做法、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问题与建议等。) 问题二:科研项目的成果形式具体有哪些 1、论文和专著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4、发明专利5、实用新型专利6、外观设计专利7、带有技术参数的场纸等8、基础软件9、应用软件10、其他 问题三:成果的形式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论文或报告 1、会议鉴定? 指由同行专家采用会议形式对科研成果作出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才能做出评价的成果,适宜采取会议鉴定形式。 2、检测鉴定? 指由专业技术检测机构通过检验、测试性能指标等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3、函审鉴定? 指同行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研成果作出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做出评价的成果,适宜采用函审鉴定形式。 问题四:课题申报书中的研究成果该怎么写 就是意思你的科研最终成果是以什么形式来体现,来参加结题,比如理论研究的话,就是在哪个级别的期刊上发了几篇科研论文、或者是项目形式,最终的项目展示,硬件或是软件,或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等等。预期成果就是最终你能做到什么程度,比如结题时实习某个工厂的某条生产线改造,已成功应用于其中,并已安全稳定运行多少天等。仅供参考 问题五:研究成果的最终呈现形式有哪些?请说明成果的具体类型和名称 你好 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几种?每种具体指什么? 答题内容: 中小学教师在结合本职工作完成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之后,就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做一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概括反映研究全过程和所获得知识的书面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信息,达到相互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形成文字就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 中小学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但主要还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这样既有利于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更有利于成果的保存与继承。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科研论文。 (一)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为了检验某个教育理论或假设,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如实地描述和记录研究成果所形成的书面报告就是研究报告。教育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是教育工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其突出特点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它是教育研究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不同,研究报告也有不同,可以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二)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教育研究者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于特定的教育问题、现象、文献或理论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和探讨,得出新结论、提出新观点、做出新解释、进行新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它是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论性认识为主要内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并做出解释和论证。这类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地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 (三)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比较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表述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内容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一般来说,论文比较简洁精炼,它仅仅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论文含有新的见解或形成新的解释、新论点、新理论,没有一般研究过程的叙述,也没有过多的具体材料;而科研报告则可以将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写进去。 2.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创新性方面存在差别 在创新性方面,学术论文必须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以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而研究报告则注重陈述研究过程的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不一定必须要有创新性观点的形成。 问题六:课题研究报告的预期成果,和成果表达形式怎么写??? 预期成果指的是你在开始课题之前预想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设备的,可能就是一设备,研究工艺的可能就是一新的工艺,配方等等;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篇学术论文,一个专利,一台设备,一套工艺流程等等,具体在申报课题时有现成的格式,你往上套就可以了。 问题七: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类别,成果形式怎么填 成果形式应该就是调查报告、论文、专著之类的 问题八:课题研究成果内容简介怎么写 成果简介(包括基本内容、实践效果、理论水平、推广价值等) 问题九:课题中的预期成果怎么写 各处陈靶不外乎乇祭 问题十:课题 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形式有哪些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对过去一段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检查。 这类总结主要包括标题、正文与落款三部分。 标题应与内容相符合,一般采取与阶段计划标题相对应形式表述或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以便明确或突出总结的内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与结果、结论与讨论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全文的基本观点之后,即应陈述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做法,说明结果,分析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提出今后的打算。 具体来说,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阶段性研究工作回顾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应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学校层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如:开展的培训、调查、观摩、研讨等)?采取了哪些组织管理措施?在教师层面,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如何?②阶段性既定目标是否达 2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么成效?涌现出哪些典型?③本阶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惑?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示? 2、阶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提炼。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可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显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两类:一是事实类成果,如有效经验(做法)总结、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案例)、优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随笔;二是数据类成果,如个体或群体的因变量测查材料(问卷统计、成绩分析);②隐性的课题研究成效,包括: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学校的内涵发展状况、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 成果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成果罗列。对于课题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视为原始性成果。因此,对于课题负责人而言,还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去粗取精,剔除无效成果或者无关成果;二是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变量因素,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逻辑分类和提炼,然后以事实和数据为本,对整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与成效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从中抽取出科学性、规律性精华,使课题研究成果基于原始性成果,又高于原始性经验。 落款。总结的作者署名写在标题的正下方,总结的日期注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导言与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言是根据什么,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问题或情况,作如下总结。正文写做法、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问题与建议等。)

每项课题要想结题,必须要呈现出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供课题专家组进行鉴定,才能决定是否予以结题。那课题研究成果怎么写呢?这个要看课题成果是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的。课题研每项课题要想结题,必须要呈现出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供课题专家组进行鉴定,才能决定是否予以结题。那课题研究成果怎么写呢?这个要看课题成果是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的。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形式不同,写法也不一样的。下面小编给大家课题研究成是有哪些呈现形式,以及每种呈现形式是怎么写的进行介绍。课题研究成果常见的呈现形式有:论文、著作、教材、专利、研究报告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论文成果写法论文内容主要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几部分。大家在写时要根据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扩展进行撰写。二、著作成果写法著作的写法,就是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论述。研究范围一定要和你所研究的课题保持一致,并必须要有新的研究成果才行。另外,字数不得少于5万字。三、教材成果写法以教材作为课题研究成果形式的,多半是教育方面的课题。这个只需要根据自己课题所展现的形式来体现教材中的内容。四、研究报告写法研究报告主要由标题、前言、方法与过程、结果、讨论、附件(表格、原始数据、记录等)组成。五、专利成果写法以专利作为研究成果的课题相对少一些,毕竟专利申报起来或是写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

中小学教师在结合本职工作完成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之后,就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做一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概括反映研究全过程和所获得知识的书面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信息,达到相互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形成文字就是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一、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中小学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但主要还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这样既有利于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更有利于成果的保存与继承。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科研论文。(一)研究报告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为了检验某个教育理论或假设,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如实地描述和记录研究成果所形成的书面报告就是研究报告。教育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是教育工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其突出特点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它是教育研究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不同,研究报告也有不同,可以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二)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教育研究者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于特定的教育问题、现象、文献或理论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和探讨,得出新结论、提出新观点、做出新解释、进行新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它是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论性认识为主要内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并做出解释和论证。这类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地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三)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比较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表述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内容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论文比较简洁精炼,它仅仅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论文含有新的见解或形成新的解释、新论点、新理论,没有一般研究过程的叙述,也没有过多的具体材料;而科研报告则可以将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写进去。2.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创新性方面存在差别在创新性方面,学术论文必须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以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而研究报告则注重陈述研究过程的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不一定必须要有创新性观点的形成。

50年代西方经济思想研究论文

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思考

一、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特点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数学基础薄弱。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学生普遍具有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由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该课程一般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其他专业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而学生大一的时候仅仅学了高等数学,概率和统计还没接触,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普遍不愿进行定性分析,一看到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

2.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院学生对老师授课课程中关于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很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图形、表格、函数公式推导等内容时则表现得较迷茫。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方法需要用到数学思想,理性成分相对较多。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会提出学习三步骤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习题。但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在学习上非常被动,没有预习的同学上课大多都听不懂,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其理论连贯性很强,最终会产生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都听不懂;有些即使暂时听懂,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过后不久就会忘记;有些看着懂,但是自己不去做题,不去琢磨,就会出现“眼高手底”的现象。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针对以上我院学生特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定位要清晰,目标要明确。进入课程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西方经济学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即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要求有什么知识结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理论体系把握清楚,重点掌握,西方经济学成为很多学校考研的必考科目,因此要求学生学完后能达到考硕士研究生没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跟老师思路走,课后复习思考三步骤。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讲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微观经济学,该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通过第一次课后,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重要性,也表示要学好这么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足够的功夫,有信心学好西方经济学。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笔者多年来讲授西方经济学,与学生接触较多,学生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图表模型多,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掌握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授课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重点内容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消化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身边新颖的、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经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力。如“蛛网模型”可以利用农民生产的实例加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PPT展示以外,还要给学生进行视频教学,给学生介绍主流经济学网站,多了解掌握经济热点问题,让他们主动进行浏览学习,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我院学生与经济学大师正面接触的机会不多,除了学校邀请专家讲学作报告以外,要利用网络自己主动接触获取相关信息,就要在上课的时候由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讲书上的内容。

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知识点具有相类似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于我校是二本,学生的基础比国内某些一流院校学生要稍微差些,尤其是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时候反应稍微慢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点耐心,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尤其是某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如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为什么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且都是凸向原点,收入预算线与等成本线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多做习题,巩固学习效果。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强,各知识点衔接紧密,且有较多的图表,需要一定地数学基础,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部分要多复习,能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利用到经济学上来,用数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如一阶倒数与边际分析方法。因此必须要求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在课后要多做习题,教师每讲完一章要多布置习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另外考试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衡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我院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平时上课不重视,专等老师期末划重点,然后把老师的重点一抄一背,保准能通过,这也成了学生们的考试法宝。因此要打破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首先教师在上课第一节课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期末绝不会划重点,重点就在平时上课内容中;其次考试题目多样化,除了常规习题外,还要有开放式的论述分析题,让学生利用经济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来督促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学习法。

四、总结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端正态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2).

[2] 陆辉.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三点体会[J].科教文汇,2008,(1).

[3] 王彬,郑兴无.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1,(3).

[4] 张岩.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一、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1.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2.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3.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案例教学则是要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图解,或补充说明这些理论。很明显,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主次关系,案例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教学中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了对经济现象的数学描述和严格的逻辑推演,掌握了一系列经济范式并试图用这些范式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形成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独特的分析、判断、归纳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显而易见,没有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仅仅从案例中得到结论,难以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结构,学生获得的必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因此,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是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可以以案例为主。相反,在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

3.案例要服务课堂教学的需要。

尽管借助生动的案例,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不能因此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案例的运用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在课堂中,对案例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度。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首先,要明确案例在课堂讲授中作用。案例在课堂理论讲授中可以是对理论的注解和延伸,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只有当教师明了案例的作用,对案例的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其次,引用案例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社会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最好要向学生交代案例的背景,同时案例的引用要尽量完整精简,既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取舍,更不能断章取义。最后,为使案例较好地发挥作用,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方案的提出以及沪渝两市的试点情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管理对规范房地产经济发展,平衡行业内部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商管理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剖析,探究了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房地产经济;内在联系;促进作用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其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体现,也是市场环境的外在表征。工商管理是对各行各业的监督约束,通过明文规定对行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通过工商管理加强其行业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维持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和保证市场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其和常规的职能部门又存在一定差别。工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只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具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工商管理的范围内才能确保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旦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就可能导致一些违背市场规律、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最终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经济体或是不同的行业,工商管理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展开相关工作。但是,在这高度的灵活性当中,又有一部分维护不变的核心内容,比如我国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只有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不变的核心,以此构建灵活多用的工商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工商管理从范围上看是很大的,其不仅涵盖了各行各业,在管理形式上也可以分为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两种。有形监管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既定的准则、确定的流程等展开相关工作。而无形的监管主要是凭借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等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以此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房地产经济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房地产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力的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之后,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刺激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幅进步。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缺少,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工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可以实现互补互助

房地产经济想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管约束。同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撑。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基本预测。而工商管理是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就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进步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发展进步又可以反向推动工商管理进步。所以说,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具有互补互助的作用,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工商管理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关联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关联行业发展以及工商管理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都属于房地产经济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工商管理属于外部刺激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工商管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全面地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发挥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美国发生房地产泡沫之后,我国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作用,以便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助力。

三、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不合理的行业现象,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限制。基于此,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拿地是房地产企业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某些地方,房地产企业拿地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是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扰乱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作用,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以此逐步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发展。

(二)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打破原本有序的经济发展局面。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有序局面被打破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混乱。出现混乱会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消费者利益受损、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走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工商管理确保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得以落实,对恢复并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规范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确保房地产经济可以实现有序发展。

(三)有效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全面完善风险防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风险防控的对象因素众多,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风险防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工作,因为保证企业安全、良性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职责所在。于工商管理而言,其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主要是从监督管理的层面入手,发现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因子,并及时提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或是责令企业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方面进行整改。

(四)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行业的经济发展,其还需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保证。就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事件出现频率颇高,各类新闻中均报道过相关新闻。在房地产行业中,消费者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质量问题。相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因此,通过工商管理打击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五)指引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反映,其可以体现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向。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具体手段,可以从外部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工商管理指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房地产经济的进步具有积极效用。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房地产经济中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秩序、风险防控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伶,明伟菊。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2014(09)。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08)。

[3]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4]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西方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以 1776 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了 200 多年的风雨沧桑。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斯密、李加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流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 西方经济学 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 -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从方法上看,西方经济学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梁中方法。实证分析企图超脱于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效果,着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步骤。定义 ---- 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明确的含义;这里的变量有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流量和存量;内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种在理论内影响其他变量而他本身则由理论外的因素来决定的变量;存量是通常在一定时点上才能有效测定的变量,流量是指通常在一定时期内才能有效测定的变量;假设 ---- 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在假设条件下得出结论,就象自然科学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分析自然现象一样,事实上整个社会即使天然的实验室;假说 ---- 未经证明的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 ---- 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规范分析通过设定一些价值判断和好与坏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着重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德发展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古典经济学 — 从 17 世纪中期开始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为止 —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 以斯密为代表,其 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 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流行了 20 年。新古典经济学 — 从 19 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为止 —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说成是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他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 1890 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现代经济学 — 开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史主义的产生 --- 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史、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 — 其中凯恩斯在 1936 年出版的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当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着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 1948 年开始发行的《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第三本好教科书

西方现代艺术论文

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一 色彩的影响 十九世纪的法国作为世界艺术中心,艺术流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流派与流派之间的艺术论战也是异常激烈,这些艺术争论为当时法国的艺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新古典主义为首的学院派和浪漫主义艺术家的争论把艺术家的创作意识从古典的冷冰冰拉回到了个人感性认识主导画面的创作方式;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争论让艺术家放弃对虚幻缥缈的理想世界的憧憬,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在艺术创作上要反映出时代特色。这些艺术流派之间的碰撞造就出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叛逆者,他们不再把学院派把守的沙龙展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唯一目的,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艺术,在前辈的精神鼓励下,他们走出画室放眼自然,放弃落后的创作方式,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揭开了一场影响巨大的艺术革命,印象派就是这场革命的成果。任何一个画派都没有印象派这么多元,前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它带给现代艺术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革新。十九世纪开始,美国经济迅速起飞,国土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扩张,广袤洪荒的自然激发了美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催生了描绘美国本土风景画的发展。更多的美国艺术家走出国门,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印象主义在美国的流行毫不亚于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技术性影响主要主要体现在色彩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表现语言 色彩做现代艺术中最常用的艺术表现语言,色彩的独立对于古典绘画体系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从法国史前岩洞壁画到凡艾克时代,以至油画因材料的改进而诞生之后的几百年间,色彩的作用就是辅助素描更加真实的呈现物体本来的面貌,我们切把这段时期称作固有色时期,固有色顾名思义就是物体本身的颜色,这一时期的画家是不会考虑光线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原因有这样几点,首先古典主义画家的工作地点通常处于室内一般情况下光线十分稳定,即使在一些阴雨天气,画家也能够根据自己在日常创作中所掌握的规律来完成所描绘物体的色彩。其次一幅完整的古典主义作品的制作消耗的时间是很长的,制作过程也十分复杂,从素描稿拓到画布或着画板上,再一层一层的罩染(类似于中国工笔画),一直到完成最少也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艺术家在描绘物体的色彩时,基本上把物体在稳定光源下的色彩作为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方式与绘画方式十分类似于中国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比如画一块红色的衣服,通过在红色颜料当中调和白色与黑色,来区分其明暗变化,分别涂到衣服的亮部和暗部,色彩并没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系统而是依附于素描关系。当然在这一时期并不是没有艺术家关注色彩,还是有很多天才级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渐地发现色彩是有冷暖关系和补色关系的存在的,比如我在一本印刷质量非常精致的外文画册中就看到米开朗基罗天顶壁画中的《先知》,他穿的黄色袍子的暗部明显存在大量的紫色成分,但当时这些艺术家并没有过多地去研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是在大量创作的过程中的经验,认为只要加上些补色画面就会鲜亮些,仅仅是为了看起来舒服些。固有色系统的创作方式一直持续到印象派之前。美国建国之初,美国的艺术基本上是沿续着欧洲古典的绘画的模式。大量的欧洲移民所带来的只是些以实用功能(装饰房屋,纪念先祖)为主的绘画形式,是欧洲学院派的风格与美国本土风俗画的结合产物,所以这时期的美国绘画也是属于古典色彩系统。 法国浪漫主义特别是热里柯和德拉克罗瓦十分重视色彩的表现,他们“强调浪漫主义艺术家强调感情和幻想,不重视理性,个性重于共性,色彩重于素描,要推翻所有古典形势与法则。”[[1] 引自《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著第258页 第7行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他们重视光在画面中的运用,但是他们并没有把光与色彩联系起来,并没有考虑到光对色彩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在相比以往的古典绘画他们对色彩开始更加重视。古典色彩系统,不是不重视光线,只是他们是通过素描的明暗关系来表现光线,并没有通过色彩来表现光线。印象派认为物体的固有色是理想化的,因为物体是随着光变化的,而光是在无时无刻的变化当中的,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所描绘得再理想状态下的固定光源下的物体色彩,。色彩的运用第一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色彩成为艺术家主要表现光线的手段。成为独立于素描体系之外的艺术语言。 在绘画的诸多因素中(构成因素,素描因素,色彩因素),色彩本身是最具抽象性的,康定斯基说:“颜色是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音槌,心灵是绷满弦的琴。颜色经由视觉通道拨动心灵的琴弦。那么色彩的和谐只能以有目的地激荡人类灵魂这一原则为基础。”[[2] 引自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康定斯基著 罗世平 魏大海 辛丽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他在谈到“形与色的关系”时说:“二者的基本关系是颜色受形的规范,同时强化形的视觉效果。”例如在古典写实绘画当中,画一个苹果,通过明暗的对比度强调苹果的空间站位,边缘线的虚实强化了苹果的前后关系,也就是说素描因素已经可以表现出苹果的特征,那么填上颜色后更加强化了“苹果”的视觉效果,就好比“苹果”的黑白照片与彩色照片,哪个更能影响我们的视觉需求呢?肯定是彩色照片,一个红润的苹果是可以引起我们的食欲的,食欲通过视觉观感引起我们的精神需求,我们宁愿吃形状难看的“苹果”也绝对吃不下颜色乌黑的“苹果”,因此色彩关乎人类的精神世界,比形更具备抽象性。在打个比方来说一块“红色”色块我们很难说它具体是什么东西,但它可以带给人以“血腥的感觉”,如果要单纯的用“形”该如何表现“血腥感”呢?康定斯基把绘画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物质的,一种是为精神的。物质绘画是通过视觉的神经刺激来感动观者,这是外在的;精神的绘画是通过心灵的激荡所产生的内心共鸣,他把前者归于写实艺术的特点,把后者看作抽象艺术的核心”。在我们看到印象派的作品时首先应该是被他们所画出的颜色所感动,物体的具体形象已经被色彩所包含。他们通过改变物体色彩的明度与纯度来表现素描关系,通过冷暖来表现物体的空间,补色关系被用来表现虚实。莫奈在形容自己作画状态时说:“我看到的景物,不再是房子、树木、山丘,而是由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色块所组成的画面”。[3] 色彩的独立并不完全归功于印象派艺术家,而是这些艺术家利用当时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把这些光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去,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他们验证了“光”是物体被人眼所感知的真正原因。十八世纪末牛顿通过三棱镜把白色光分出7色,并认为颜色是有不同波长的光引起的。著名的文学家歌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补色的存在,他在《颜色论》中不完全同意牛顿的理论,他认为颜色只与明暗有关,牛顿的观点是孤立的来看待色彩,排除了观察主体的作用,而歌德却看到了另一种关系。歌德说:“在我所有计划当中,最使我感兴趣的就是一种新的关于光、阴影、颜色的理论,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有时甚至自然和艺术研究中也必须出现革命。”歌德的色彩理论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主意,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特别是后来的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与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的出现使得光学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印象派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采用纯度和色彩倾向十分明显的颜色,尽量的使色彩的饱和度达到最高,但也并不是完全采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纯色,而是适当的进行调和,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成为它主要表现物体体积与空间的主要表现手段,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绘画规律:冷光下的物体暗部呈现暖色。暖光下的物体呈现冷色,靠前的物体要比靠后的物体要暖。古典画家与印象派在创造自己的画面时所依靠的画面因素是不一样的,古典画家依靠黑白调子,解剖,透视关系在二维的平面中创造出三维的错觉,印象派画家似乎抛弃了古典画家这一套被传承了几百年的模式,而是从新采用光学理论,把色彩冷暖与颜色的互补关系创造出了新的绘画语言。除了光学研究,工业颜料的生产使得画家可以很方便的直接采用颜料管装的工业颜料进行绘画创作,锡管装的颜料方便了画家的携带,使得他们可以更好的进行户外写生。而且工业生产的颜料品种也十分丰富,多达上百种,这在古典时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由于古典时期颜料生产技术的限制,并没有专门生产颜料的作坊和工厂。颜料的制作与调和都是艺术家做学徒期间在作坊式的艺术工作场所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可以说是学习绘画前的必修课。而制作颜料的材料大部分以非常稀少的矿物质颜料为主,所以艺术家在制作颜料时只能根据自己的创作内容和喜好来调制品种有限的几种颜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当时画家对于色彩的关注。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中,科学始终影响着艺术。解剖,透视等要素构成了古典写实绘画的根基,但这些科学要素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画家对于这些要素的认识主要来自在老师的经验传授以及自己创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解剖、透视不是画家的表现对象,而是为了使所画的物体更加真实的工具。与其说印象派画家描绘的是景物,不如说他们在描绘光线,科学理论与成果成为他们的表现对象。二、工业革命成果的支持 光学理论的建立、化学颜料的工业化生产革新了艺术家看待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照相机作为19世纪科学技术另一重大成果,也深刻的影响当时的艺术家。 照相机的发明使得当时画家产生了巨大的恐慌,这种恐慌应该更多的存在于当时学院派画家中。照相机所创造的画面,从写实性超越了手工绘画的艺术家,而且完全可以取代古典绘画的功能性。但印象派画家更多的是把照相机当作自己创作中的工具,“印象派画家把曾经被认为是粗俗不堪的生活情景快速的捕捉下来,因为他们发现了平凡事物之美,到户外对景物直接写生。他们对题材选择一般都很随意,画面的内容并不刻意要传达什么思想,他们明显受到摄影中‘街头抓拍’的影响,构图也不像传统绘画那样去严谨的经营。”[[4] 引自《中国油画》2002年第6期 《西方绘画与摄影的互动关系》何润联著 第47页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4]对于照相机的运用最明显的就是德加,他所画的大量的歌舞少女的形象大部分都是先用照相机抓拍下来然后画速写创作稿或者直接用于创作中。可以从他所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找出他画的一系列色粉画中的人物动作原型。照相机特殊构图形式也对德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他的《舞蹈教室》和《浴女》系列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画面就像照片,“摄影者”与“被摄影者”被放置到同一个空间当中,看到他的画面就像从相机的观景器看到的画面一样,带有“现场感”。作为直接受德加指导的美国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题材和德加一样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她所创作的《母与子》系列作品就受益于德加的粉笔画表现技法,并且采用了与德加一样的摄影式的构图,看起来就像是日常的生活照片。除了德加,高更也十分喜爱用照相机为自己收集创作题材。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关于土著人的油画中,有些就是直接用他拍摄的照片作为原型的。 印象派艺术家是第一批运用照相机的艺术家,他们使工业革命的成果与艺术产生了又一次碰撞。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流行的照相写实,风格高度的写实冷静、客观。艺术家的创作直接采用照片作为描绘对象的工具,“在没有人为摆设、敢于的情况下捕捉现实”。[[5] 引自《中国油画》2002年第6期 《西方绘画与摄影的互动关系》何润联著 第49页 第1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5]最著名的美国照相写实画家安德鲁怀斯,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术描绘了美国本土的风情面貌,形成了美国乡土主义。还有美国照相写实艺术家克洛斯常喜欢借助照相机的短景和焦点以外朦胧的摄影效果,描绘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细节,呈现出摄影才能不找到的机械真实。 莫奈于1877画了一系列冒着浓浓蒸气烟雾进站的火车,画中高耸坚硬的玻璃钢铁车站建筑显示出进入现代的欧洲城市的生活面貌,艺术家所喻示的不仅是工业革命中的巴黎 “机械美学”已形成,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而这个画法的观念自始一直就紧跟着机械文明。20世纪美国抽象主义画家波洛克是深受莫奈影响的艺术家,从他的《薰衣草之雾》就可以看出与莫奈《睡莲》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并不单指朦胧的跳动的画面效果。更多的是“绘画”作为一种行为得到波洛克的发扬,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莫奈在画《大教堂》系列时的创作状态,在运动中不停的调换着画布,放到今天莫奈当时是在表演行为艺术。波克洛在绘画时更加夸张身体跳动,油漆桶的泼洒都是一种激情下的艺术行为。这样的画风所创作出的作品使观看者很自然的在联想他们在创作作品时的心理状态。 光的动感在印象派作品中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在他们眼中物体色彩是处于运动状态下的,他们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光下物体的色彩。印象派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摆脱固步自封的学院派沙龙展时,受到巴比松画派影响,风景画成为他们艺术追求上的突破口。他们和巴比松画家之间带着一种师徒般的传承。柯罗是年轻的印象派画家的朋友和导师,他们一起在枫丹白露森林中一起作画,在生活上一直支持和他们,比如西斯莱莫奈和柯罗就是忘年交,在他的绘画风格上更是受到柯罗的影响,银色的色调经常出现在他的画面上。但是不同的是印象派的风景与传统风景画的界限划分得更加明显,这一点不像柯罗依然延续着古典风景画的特点,描绘长时间稳定光线下,静止的景物,唯一不同的是色彩更加绚丽丰富,游离在学院与前卫之间。莫奈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短时间内光线对于景物的影响,着力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环境下的色彩变化,因此印象派的风景画都是带有动感的,即使是梵高他笔下的星空也是像河流的一样的笔触在闪烁流动。他们对恒定不动的光线不感兴趣,莫奈在画卢昂大教堂时通常都是10几幅画同时开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状况在不同的画布上描绘,他也因此被称为“光的奴隶”。莫奈的画不像是在描绘他所看到的物体,而是通过描绘物体的色彩变化来描绘光线,莫奈是彻底的印象派,也是最执著的印象派画家,最能代表其艺术追求的表现光的流动感的作品无疑是他晚年的巨制《睡莲》系列,通过水面的波光粼粼把早晨,傍晚的光线变化表现到了极致。古典风景画如同古典肖像画,静态与永恒成是画家主要的表现方式,光在他们画面中是稳定的永恒的,带有宗教性,象征着上帝。在印象派画家笔下光不代表上帝,他代表着真实真理,代表着科学。印象派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十分的爆炸,鲜艳的颜色统治着整个画面,光影的跳动感被抢调到极致,完全没有宁静之感。光的流动性所产生的现象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被运用到了艺术创作当中。机械文明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也逐步的从艺术家作画的方式,笔触到所用的材料一点点的影响画家看世界的观点态度。他们对于科学理论及工业成果采取认同的态度并加以利用。 反叛精神的诱惑 印象派的反叛精神也极大的鼓舞了美国国内的年轻艺术家。这种反叛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东方感性认识对西方理性认识的反叛 印象派对东方的艺术(主要指中国日本)的运用更加直接的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莫奈创作了《穿和服的姑娘》明显的透漏出他对东方艺术的喜爱。《睡莲》是莫奈在晚年眼睛几乎失明的状态下创作的,恣意的笔触带有十分强烈的中国书法写意风格,画面色彩洋溢着东方的感性色彩。中国人之所以十分乐于接受印象派的作品,就源于印象派画家与中国书法绘画中的“写意”性十分相似。波洛克说“当我画画前,我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只有画了以后,我才看到我画了什么。”这和中国书法绘画的创作状态基本一致。 凡高临摹了大量日本浮世绘,把这些画创作为油画。浮世绘平面化的构图形式,消解透视,我们可以从凡高的《向日葵》中看出,装向日葵的花瓶与后面的墙壁基本没有空间关系,桌面与墙壁只是协调整幅画面色调的两大块冷色的平涂。凡高非理性艺术风格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到东方感性世界的影响。也影响到了二战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别是热抽象表现主义。 像卡萨特一样的大批思想先进的美国年轻艺术家在涌入到巴黎留学期间,通过印象派艺术家了解到了东方艺术品,所以当时印象派画家的东方情结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艺术家。深受德加影响的卡萨特,和德加一样迷恋着东方艺术,因此她的画带有极强的东方装饰感,在她的油画中,对于女性人物的衣着地描绘可以看出日本浮世绘般的平面装饰画的影响。 东方的感性艺术与西方原有的理性艺术碰撞通过法国艺术家传递给了美国。为美国艺术家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作了启蒙式的教育。美国抽象画家克莱因和马瑟韦尔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作的抽象艺术作品就带有很强的东方书法意味。 2、非主流艺术对主流艺术的反叛 印象派引导了近代艺术史上,第一次对传统艺术反叛的艺术革命。他们的这种叛逆精神,刺激着传统艺术现代化的进程。印象派成了19世纪末反叛的代名词,不仅他们绘画理论的产生源于对传统的反叛,即使印象派的内部反叛精神也使得印象派更加多元化。印象派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而以莫奈为首的前印象派也逐渐发展成为印象派中的“学院派”,塞尚成为第一个退出印象派的艺术家,他认为莫奈过分的关注“光”对画面的影响,完全看不到画家个人与所被描绘的景物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个人感受,他在给伯尔纳的信中说“光线对于绘画来说本质上是不存在的。”随之而来印象派分裂为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两大流派,这两大各流派是对前印象派的两种极端发展方式。 新印象派把艺术家科学的理性态度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数学的计算方式影响到了他们的创作方式。例如新印象派的代表艺术家修拉,在作画的时候,常常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一块色彩区域所应该包含的颜色成分以及该颜色成分的含量,并且把莫奈那些前印象派的“写意式”的笔触转化为均匀的、规则的点状笔触。修拉的画面减弱了画面的空间感,人物与背景呈现浮雕式的效果。他和莫奈有些相似,都是把画布作为一种艺术实验,把科学家般理性的思维模式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 后印象派艺术家排斥理性,认为前印象派过分的重视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他们强调主观世界,注重自我表现,主动地把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夸张、变形。这两个画派都是由前印象派派生出来的画派,他们使得印象派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现代。高更笔下的人物形象稚拙单纯,平涂的色彩,明暗在他的画面上完全被忽略,带有极强的装饰风格,他也是第一个开始关注“原始世界艺术”的人。塞尚应该说是个人成就最大的一个艺术家,他不论从色彩还是造型上都给现代艺术带来一次巨大的革新,颜色成了画面的构成因素,形体也被他主观的进行夸张,增强了物体的体积与重量感。他对色彩与素描的创新原则分别影响到了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和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因此塞尚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说明现代艺术的根源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代表了当时艺术的两个发展方式,冷抽象与热抽象。 印象派对美国艺术的精神影响,就好比库尔贝、马奈对印象派的影响一般,使他们对传统负有极强的反抗精神。在1908年前后,美国也形成了一个与法国学院派沙龙性质相似的艺术机构——国家设计学院。一位艺术家是否能够在艺术界取得成就完全看他们是否获得国家设计院的会员资格。1908年2月,把为美国艺术家在纽约的麦克贝思美术馆举办了一次类似于“法国沙龙落选作品展”的八人画展。这八位美国艺术家分别是:罗伯特亨利、格莱肯斯、卢克斯、希恩、斯隆、戴维斯、劳森、普伦德加斯特,这八人中罗伯特亨利是他们的领军人物,他早年多次留学巴黎,十分喜爱马奈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介绍给年轻的画家格莱肯斯,这使得格莱肯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格莱肯斯创作的《切兹蒙昆》无论从构图还使色彩完全与德加的《苦艾酒》一致。还有普伦德加斯特受到新印象派的影响,画面多采用平面性的色彩图案。这个八人画派就是美国的“垃圾箱画派”。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这样评价“垃圾箱画派”:“1908年的八人画展的重要意义,大概在于它是美国艺术史上一块孤立的里程碑。……然而却又一批艺术家和学生,汇入亨利创立的独立艺术画派,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探索美国绘画新思想。这些人包括美国重要的抽象艺术家麦克唐纳-赖特、布鲁斯和斯图尔特戴维斯,以及致力于探索各种不同形式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贝洛斯、霍伯。……这把个人以及他们最紧密的追随者们的活动,在美国现代绘画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5] 引自《西方现代美术史》 阿纳森(美)著 邹德侬 巴竹师 刘珽 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5] 印象派作为美国现代艺术的启蒙导师,传递给美国艺术家与传统反叛的精神,这种反叛精神使得美国的艺术风格风起云涌,逐渐在二十世纪后美国接替了法国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领军者。小 结 法国印象派通过技术革新与精神的支持对美国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两种影响使得美国艺术逐步摆脱了欧洲艺术学徒的身份,逐步探索出一条美国独立的艺术道路。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商业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兴起,博物馆与新的传播媒体的普及,使得美国现代艺术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的发展方向。

给你发过去了

你们老师到底要你写现代还是当代?你们学过吧,西方现代美术史指1950年前的,1950年后的叫当代,貌似照相写实是当代的,而且是典型的后现代。要是你们老师不分现当代,只要觉得不古老都算现代,那……要是写当代,照相写实已经成了化石了,想写出点什么新鲜的除非瞎编……要是拿它当考古对象又没什么价值。当代的话可以考虑后殖民文化论或者女性主义,还比较热乎,也就是代表可做的事情还比较多。女性主义的话,也被视为后殖民的先锋,而且这个主义现在在西方还有生命力,去年巴黎还在办女性主义的展,后殖民文化论固然也很有趣,但国内学界目前还对到底什么是后殖民搅和不清楚,有很多人对后殖民的理解和真相都是相反的,如果你有耐心,自己去读萨义德的《东方学》,以及相关文献,做这门学问也是不错的,最好看原文的,翻译的都是鬼画符。女性主义比较适合小型研究,因为它分支非常多,有些流派比较简单,还有一些比较容易切入,比如环保主义女性主义,日本宫崎骏动画算是这个理论的典型代表,尽管日本在东边,但意识形态上也归入西方(这种划分看萨义德东方学有解)。然后宫崎骏动画片的研究可以引申出日本的照叶林文化论,也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总之如果你肯屈尊看两本书,相信会找到很多可以入手的题目,都很有趣。至于后现代,关于后现代的讨论在我国因这个概念的众说纷纭(和后殖民情况类似,主要是因为外语都不好,都懒得看原著,碰巧翻译又是纯二把刀)已经完全臭掉了,所以关于安迪沃霍尔那一起儿的(包括照相写实这些个)最好还是埋起来算了。如果不幸的是你们老师锁定的范畴是现代,1900-1950,那你还是找塞尚凡高毕加索、恩斯特、席勒、康定斯基、夏加尔他们的线索看看吧,杜尚虽然成名早,但不幸的是开创了一个后现代,就被归的当代去了。现代和当代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现代艺术史以绘画之类的艺术文本文主体,当代艺术史的主体渐渐疏离了绘画之类的艺术品,而变成了纯粹的理论和观念文本,复杂性骤然升高,基本朝着诡辩术的那个方向直奔而去了。你会发现安迪沃霍尔的书比他的画在西方研究领域重要一百倍,只有中国798那些人才盯着他的画一个劲学。至于比较,现在特别流行比较,很多人都有种误区,一比遮百丑,这绝对是一叶障目的做法,没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知识面,最好别碰这个雷区,如果你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懂得怎么比,有的可比自然会忍不住去比,最怕就是没的可比硬要比,强颜欢笑就丑态百出了。而且比较的方法不适合小型研究,虽然很多人这么做,但效果都很糟糕。其实主要的难点在于选择对象,要选择两个真正可比的对象远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比较文学学也是门大学问,不吃透了根本不知道怎么选比较对象,当然如果你对比较学有兴趣也可以研读,但要读完学明白了再做一个交作业的论文,怕是有可能来不及了。

你自己直接去艺术研究快报这本刊物上下载合适的文献吧,不用等别人给你发的要不然你得等多久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