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发布时间:2024-07-04 23:32:4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教育心理学 参考书籍

编著部分:

1 布鲁纳著,邵瑞珍、张渭城等编.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2 岑国祯、顾海根、李伯黍主编:《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 陈安福:《德育心理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4 陈会昌:“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晚近研究”,《心理学报》,1984年第4期。 5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7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1).

8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9 陈琦,刘儒德,张建伟.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 陈烜之主编。《认知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11 丁家永编著:《现代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 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4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15 方俊明编著:《当代特殊教育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6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7 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8 高尚仁:《心理学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郭德俊,雷雳(1998)。教育心理学概论。警官教育出版社。

19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0 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1 黄德祥著:《青少年发展与辅导》,(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

22 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

金建梅等:“计算机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中国电化教育》,1999 年第2期.

23 寇彧、张文新:《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4 李柏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

25 李伯黍主编:《品德心理研究》,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6 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8 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9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30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1 卢家楣:《青少年心理与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2 莫雷:《教育心理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3 莫雷、任旭明等:《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基本原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4 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 莫雷:“个体思维发生述评”,《哲学研究》,1986年第2期。

36 莫雷:“论学习理论”,《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

37 莫雷、温忠麟、陈彩琦著:《心理学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38 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9 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0 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2月。

41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版

42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3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

44.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5 申继亮:“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

46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7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8 万云英:《学习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9 杨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0 俞国良著:《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1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更多相关文章:

1. 教育心理学:克服你的自卑心理

2.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3.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4. 教育心理学书籍 经典

5. 教育心理学书籍推荐

6. 成人教育心理学

7. 教育学心理学书

8.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2)

5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3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4 张春兴、林清山:《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1994年版。

55 张承芬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6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7 张厚粲等著:《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版。

58 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9 张述祖、沈德立主编:《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7年版。

60 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1 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2 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63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4 周谦:《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5 朱智贤、林崇德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市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6 《中国大百科全书 ? 心理学》(普及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67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译著部分:

1 比格著,张敷茉、张粹然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阿.尼.列昂节夫:《活动 意识 个性》,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3 阿.尼.列昂节夫:《苏联心理科学》,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4 安德森著,杨清、张述祖等译:《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 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 班都拉著,陈欣银、李伯黍译:《社会学习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 A.班杜拉著、林颖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学习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8 班杜拉著,陈欣银、李伯黍译:《社会学习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9 鲍尔、希尔加德著,邵瑞珍等译:《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0 布卢姆等著,罗黎辉等译:《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更多心理学书籍推荐:                 高考前心理辅导

心理学书籍《读心术》

当代经济心理学书籍介绍

心理学书籍推荐 《乌合之众》

心理学书籍:《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比较好的心理学书籍有哪些?

主持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探索”、等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学术专著《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修订重版插图本),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年。《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书院与中国文化》,与刘琪合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主编著作《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教学与研究的叙事探究:中加合作上海工作坊》,与王枬共同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聆听新知: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经典演讲》,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聆听世界:多元社会中的教育领导》,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聆听前沿: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书中章节“教育叙事研究特点和应用”,载郝文武主编《教育学人讲演录(第一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3-129页。“教育Ÿ文化Ÿ社会”, 载丁钢主编《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74-409页。“教学技能、方法与教师专业素养”,载丁钢主编《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第45-70页。“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周勇,载丁钢主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8页。“教育叙事探究”,载《聆听前沿: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第14-45页。“我与教育文化研究20年”,《中国教育科学规划回顾与展望:从“六五”到“十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50-562页。“检视中国基础教育当中的性别弱化”,载凤凰卫视编著《世纪大讲堂(第10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优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2004年。“序论”,与周勇,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页1-8。“民族化与国际化:中国教育的世纪转捩”,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页178-195。“新的选择:中国大陆师范教育趋向探析”,载台湾师范教育学会编《愿景与承诺:展望新世纪的师范教育培育》(台湾:台湾书店,2000),页39-52.“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行动策略”,载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页149-155。“中国道德教育的源流”,载钟启泉、黄志成编《西方德育原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页33-40。“近世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宗族经济与教育”,载丁钢主编《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页3-25。“文化与教育:从传统到现代——兼谈反传统主义者的缺失”,与傅铿,载刘海虎等主编《教育——跨世纪工程的思考》(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页46-62。“自然主义教育与儒道互补”,载张瑞璠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页291-405。“中国宗教教育问题”,载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页145-161。“文化和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代前言)”,载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页1-7。学术论文“把握教育本质培养未来教师——卷首语”,《中国教育学刊》(北京),2013年第 期。“教授治学的边界及其作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湛江),2013年第4期。“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份博士名单的见证:”,《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13年第5期。“新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变革的核心”,《现代远距离教育》(哈尔滨),2013年,第1期。“别样的历史叙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教育影像”,与毛毅静,《教育研究》(北京),2013年第1期。“教育史研究的知识图景”,《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石家庄),2012年第11期。“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丁钢等,《教育研究》(北京),2011年第3期第3-12页。“校长培训基地专业规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10年第24期。“杰出人才培养:一个制度文化的分析视角”,《探索与争鸣》(上海),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4期第111-112页全文转载。“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瓶颈问题”,《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9年第9期“时评”栏。“教育叙事练习:从生手到熟手”,《中国教师》(北京),2009年第15期。“叙事范式与感知:教育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维度”,《教育研究》(北京),2009年第5期。“隐藏的文化”,《当代教育与文化》(兰州),2009年创刊号。“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教育研究》(北京),2008年第2期。“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8年第1期。“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8年第3期。“无所不在技术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2008年第1期。“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现代大学教育》(长沙),2008年第1期,10-16。“教师教育的使命”,《当代教师教育》(西安),2008年第1期。“历史叙事的辩证”,《史林》(上海),2007年第2期。“教师教育研究数据与政策分析”,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北京),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电化教育研究》(兰州),2006年第8期。“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学》(大连),2006年第6期。“日本殖民教育与香港:一个比较分析”,《教育评论》(福州),2006年第6期。“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周勇,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0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第1-37页“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解释”,《教育展望》(上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中文版),2005年第1期(总第133期)。“学生道德生活与优质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2005年第12期。“大学发展的教育使命”,《探索与争鸣》(上海)2005年第11期。“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4年第10期。“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访谈录”,《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4年第9期。“学校环境中的教育平等——基础教育中男生性别弱势的调查及思考”,与岳龙合著,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6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页1-70“早期教育现代化的选择与失落:一个比较视角”,《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4年第3期。“教育与日常实践”,《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4年第1期。“学校文化与领导”,《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4年第4期。“教育对话:生活质量与优质教育”,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5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教育创新的突破点:提高教育的适应性效率”,《思想·理论·教育》(上海),2003年第11期。“同侪互助: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课程与教学》(台南),2003年6卷2期。“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2003年第1卷第1期。“教育亟待关注的问题:注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与岳龙,《探索与争鸣》(上海)2002年第5期。“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发展:1978-1998”,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页163-205.“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北京:《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页50-53.“走向2010年的上海基础教育行动策略研究”,《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6期。“中小学校长的双重专业角色与培养”,《中学教育》(上海),1997年第5期。“学生为本: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上海教育》,1997年第1期。“国际社会中的日本大学——访加拿大海霍教授”,《全球教育展望》(上海),1997年第2期。“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10期。“全部入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抉择”,《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6期。“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5期。“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10期。“全部入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抉择”,《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6期。“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5期。“域外中国教育研究:一个待关注的领域”,《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上海),1996年第5期。“国外学者谈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6年第1期。“来自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中国高教的改革与行动建议”,《教育发展研究》(上海),1996年第1期。“西方学者论朱熹及新儒家教育”,《教育研究》(北京),1995年第7期。“域外评论:早期儒家教育的历史内涵”,《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95年第6期。“域外书院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1995年第4期。“儒家教育现代性的域外探索”,《教育史研究》(北京),1995年第3期。“书院精神与中国现代大学的民族性”,《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5年第3期。“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探索与争鸣》(上海),1995年第1期。“传统文化在人文课程设置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研究》(北京),1993年第12期。“建立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教师教育研究》(北京),1993年第2期。“少数民族与书院述略”,《民族教育研究》(北京),1992年第4期。“传统与创造:论书院与学术文化的推进”,《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上海),1992年第2期。“论旧学重整与颜元、阮元的书院改革”,《教育评论》(福州),1992年第02期。“略论教育传统与变革”,《中国教育学刊》(北京),1992年第2期。“略论书院与乡俗教化”,《教育史研究》(北京),1992年第1期。“新的选择:教育区域推进论”,《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1992年第1期。“书院与后期儒学的推进”,《孔孟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63期。“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建构”,《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1992年第5期。“作为智力活动的德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90年第1期。“先秦教育思想”,《教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品格的建构:儒道心理思想之比较”,《心理科学》(上海),1989年第2期。“教育与生产力关系”,《教育研究》(北京),1989年第11期。“魏晋南北朝佛教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长春),1989年第6期。“寺院和书院的组织:一个比较研究”,《内明》(香港),1989年第205期。“内涵与功能:中国传统乐教研究”,《教育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儒与道:两种美育理论的评判”,《教育评论》(福州),1989年第1期。“乐与乐教溯源”,《现代教育论丛》(广州),1989年第1期。“关于建立教育银行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88年第5期。“关于我国教育目标和体制改革之探讨”,《社会科学》,1987年第12期。“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第2期。“儒佛教学制度之比较研究”,《教育评论》(福建),1987年第3期。“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构、特性和文化的关系”,《教育研究》(北京),1987年第12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质疑——教学主体的再认识”,《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1987年第3期。“近代中国的居士佛教”,《内明》(香港),1987年第184期。“当代中国的哲学变革”,《学术月刊》(上海),1985年第4期。“廖平治学观点的若干考察”,《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84年第6期。英文论文“NewTheoretical Approach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Frontiers ofEducation in China, Volume 4-Number 1-March 2010.“PossibleInterpretation of Disciplinary Issues in Education”, Frontiers of Educationin China, Volume 4-Number 1-March 2009.“Project-BasedOnline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Jianxia Du, ByronHarvard, James Adams and Wei-Chieh Yu, in Lawrence Tomei ed. Integrating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nto the Classroom,. Hershey PA: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7.“TheQual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 Force inChina”,in Richard M. Ingersoll ed, A ComparativeStud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Qualifications in Six Nations,Philadelphia: CPR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2007.“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dership:Professional Team Project”,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ISEA, Volume 34, Number 2 of 2006.“Nationalization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wo Turning Points of Education in Twentieths CenturyChina”, in G. Peterson, R. Hayhoe and Y. LU (eds.), Education, Culture andIdentity in Twentieth-CenturyChina(Ann 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 Press, 2001), .“Teacher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Introduction”, in Ding, G.(Guest Editor).“Symposium: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sia-Pacific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Development, (Hong Kong: HKIED,2001,, ), .“TheIntegration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Cases of Shanghaiand Jiangsu”, in Ding, G.(Guest Editor). “Symposium: Teacher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 in 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ong Kong: HKIED, 2001,, ), .“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China”,in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d.), Curriculum Reform inHong Kong: Encounter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0), .“The Shuyuan and development of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n RuthHayhoe and Julia Pan(eds,)East-West Dialogue in Knowledgeand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M,E,Sharpe,Inc,1996。报刊文章“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未来教师”,《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教育科学(北京),2013年9月6日。“20世纪上半叶哥大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文汇报》学人周刊(上海),2012年11月26日11版。“从非均衡走向相对均衡:一个转变教育方式的新思考维度”,《中国教育报》(北京),2012年7月13日第6版《理论周刊Ÿ教育科学》。“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上海教育》(上海),2011年/4A。“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下)”,《世界教育信息》(北京),2010年第8期。“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上)”,《世界教育信息》(北京),2010年第7期。“面向未来须先了解教育对象”,《文汇报》(上海),2010年4月11日。“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力作——评《中国教育史研究》(七卷本)”,《文汇读书周报》(上海),2010年4月9日。“积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解放日报》(上海),2010年3月25日。“教育研究的叙事浪潮——对话丁钢教授”,《中华读书报》(北京),2009年7月22日第8版。“让叙事作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育参考》(上海),2006年第8期。“专家视点:网络应是学习伙伴而非教师”,《文汇报》(上海),2006年7月22日头版。“今日教师五题”,《教育参考》(上海),2005年第12期。“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华东师大教育学院院长丁钢访谈录”,《社会观察》(上海),2005年第11期。“怎样看待大学生公众形象”,与李宏图,解放日报2005年10月8日。“把握国际前沿,实现引进教材本土化”,《中华读书报》(北京),2004年11月3日。“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源和对策”,与胡兴宏,《上海教育》(半月刊),2004年11A。“现代学校的核心是服务”,《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2004年第1期。“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10月21日。“现代学校教育如何构建新的学校文化”,《教育参考》(上海),2004年第6期。“铸造中国教育研究的新纪元——访谈”,《中华读书报》(北京),2004年2月18日。“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创新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广西教育》,2004年第1期。“关切自身的课程改革”,《上海教育》(上海),2003年第11期。“优质教育是一种优质生活”,《文汇报》(上海),2003年10月24日。“生活质量是基础教育质量的基本出发点”(访谈录),《探索与争鸣》(上海),2003年第8期。“文化教育的瑰宝”,《光明日报》(北京),2003年6月3日。“学科的功夫在学科外”,《教育参考》(上海),2003年第2期。“教育叙述何以可能”,《教育参考》(上海),2002年第10期。“提升中国教育的理论张力”,《中华读书报》(北京),2002年1月23日。“面向21世纪的教学思想探索——第一次《教育论坛》活动综述”,《上海教育》(上海),1998年第4期。“教育跨世纪的发展主题”,《中国图书评论》(北京),1996年第11期。“国际中国教育研究概论”(上)、(下),《教育研究信息》(上海),1995年第10-11期。“教育:免入误区”(访谈录),《南京日报》,1995年4月11日。“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契合的目标体系研究”,《教育研究信息》(上海),1995年第1、2期。“我的治学经历和治学体验”,《教育评论》(福州),1990年第3期。“现代化中的人格反思”,《社会科学报》(上海),1986年第6期。“人类学与都市研究”,《社会科学报》(上海),1986年第3期“文化人类学”,《科学画报》(上海),1986年第2期。译文“叙事探究”(译文),《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3年第4期。“尼赫鲁和甘地论教育──一种比较研究”( 译文),载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第24卷: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台湾的道德教育”(译文),《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89年第1期。“《易经》与绘画艺术”(译文),《文艺研究》(北京),1986年第2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研究成果:作为负责人主持或主要人员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子课题、国防预研项目和教育部教改项目等‚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专业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近40篇。国家发明专利4项:“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非周期性电容加载的移相器”、“一种基于近场耦合的小型化螺旋天线系统”、“一种基于微带矩形双环缝谐振器的频率选择性表面结构”课题项目:基于微系统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1-2007‚12小功率微波微等离子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1-2013‚12项目资金及来源:20.小功率微波微等离子体的研究‚3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19.基于微系统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2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18. 调控电磁波-若干基于坐标变换和超材料技术的天线与散射问题的研究‚6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要人员).17.数字式磁场测量仪的研制‚2万元‚华东师范大学实验设备研制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16.打印机电磁干扰分析‚上海测试技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可重构)分形天线研究‚ 21+1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项目(主要人员).14.光子带隙材料的形成机理、传播、发射和吸收特性‚30万元‚973子课题(主要人员).13.可调谐铁电材料及铁电移相器研发‚12万元‚上海市科委专利二次开发项目(主要人员).12.封孔瓦微波无损检测研究‚15万‚海军总装备部(主要人员).11.消声瓦无损检测研究‚40万‚海军总装备部(主要人员).10.CPY-1型消声瓦粘贴质量微波无损检测仪制造‚2万‚海军总装备部(项目负责人).9.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2万‚国家教育部(主要人员).8.周波跌落模拟器的控制电路‚ 万‚上海三基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7.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消声瓦表面的研究‚ 万‚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负责人).6. 中学多媒体课件开发‚3万元‚上海学友软件公司(项目负责人).5.“微波工程基础”(主干课程建设)‚2万元‚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4.《微波工程基础》课程的实验研究‚万‚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3.《微波技术》课程多媒体CAI应用软件建设‚万‚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2.微波化学反应设备‚ 万‚华东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1.中学多媒体课件研究‚100万‚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电视大学(主要人员).发表文章:1、Electrostatic Surface Trap for Cold Polar Molecules with a Charged Circular Wire‚Chinese Physics Letters‚、ICP源平面微带螺旋天线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应用科学学报‚、小功率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分析‚电波科学学报‚20074、基于微带环缝谐振器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与仿真‚电子与信息学报‚、基于CSRR的小型化低通滤波器的研究‚材料导报‚、宽带Wilkinson功分器的研制‚材料导报‚、新型三频微带天线的小型化研究‚材料导报‚、Micro-strip Spiral Resonator in Miniaturiz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2006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Proceedings‚ 20069、圆柱腔内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HS、3G和WLAN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分析‚电信快报‚、周波跌落模拟器的研制‚电子技术‚、微波等离子体改进消声瓦橡胶表面湿润性的研究‚表面技术‚200313、微波等离子体用于橡胶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微波等离子体对橡胶的表面改性研究‚微波学报‚、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消声瓦表面的研究‚化学世界‚、一种医用椭圆环微带辐射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 Study of Rubber Su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Microwave Plasma‚The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Laser‚ Lightwave and Microwave Conference‚ 2001‚ 、基于微带环缝谐振器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基于虚拟源树的射线跟踪算法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多馈口微波加热圆柱腔的研究‚压电与声光(增刊)‚、小功率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 电子学报‚ 2009.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The 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technology(ICMMT2007)‚ 2007‚ 广西桂林.2、基于圆环缝隙结构的小型超宽带天线设计‚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7‚ 浙江宁波.3、第13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7‚湖南长沙.4、Micro-strip Spiral Resonator in Miniaturiz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2006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2006‚ 、“用于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微带环缝谐振器的设计”‚200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6‚深圳.6、“A study of rubber su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microwave plasma”‚ 2005亚太微波会议‚2005‚江苏苏州.7、“圆柱腔内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研究”‚首届上海航天科技论坛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报告会和学术年会‚2005‚上海.8、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研究‚第十二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5‚四川成都.9、中国无线电管理2004上海论坛‚2004‚上海.10、“医用椭圆型微带辐射器的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4‚江苏南京.11、“微波等离子体用于橡胶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200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3‚上海.12、The Michigan-Freiburg-Kyoto Micro Alliance Annual Meeting‚ 2008‚ Ann Arbor‚ Michigan‚ 、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9年11月17-20日‚广东顺德.所获奖励:2006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研究成果:作为负责人主持或主要人员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子课题、国防预研项目和教育部教改项目等‚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专业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近40篇。国家发明专利4项:“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非周期性电容加载的移相器”、“一种基于近场耦合的小型化螺旋天线系统”、“一种基于微带矩形双环缝谐振器的频率选择性表面结构”课题项目:基于微系统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1-2007‚12小功率微波微等离子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1-2013‚12项目资金及来源:20.小功率微波微等离子体的研究‚3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19.基于微系统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2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18. 调控电磁波-若干基于坐标变换和超材料技术的天线与散射问题的研究‚6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要人员).17.数字式磁场测量仪的研制‚2万元‚华东师范大学实验设备研制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16.打印机电磁干扰分析‚上海测试技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可重构)分形天线研究‚ 21+1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项目(主要人员).14.光子带隙材料的形成机理、传播、发射和吸收特性‚30万元‚973子课题(主要人员).13.可调谐铁电材料及铁电移相器研发‚12万元‚上海市科委专利二次开发项目(主要人员).12.封孔瓦微波无损检测研究‚15万‚海军总装备部(主要人员).11.消声瓦无损检测研究‚40万‚海军总装备部(主要人员).10.CPY-1型消声瓦粘贴质量微波无损检测仪制造‚2万‚海军总装备部(项目负责人).9.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2万‚国家教育部(主要人员).8.周波跌落模拟器的控制电路‚ 万‚上海三基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7.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消声瓦表面的研究‚ 万‚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负责人).6. 中学多媒体课件开发‚3万元‚上海学友软件公司(项目负责人).5.“微波工程基础”(主干课程建设)‚2万元‚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4.《微波工程基础》课程的实验研究‚万‚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3.《微波技术》课程多媒体CAI应用软件建设‚万‚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2.微波化学反应设备‚ 万‚华东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1.中学多媒体课件研究‚100万‚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电视大学(主要人员).发表文章:1、Electrostatic Surface Trap for Cold Polar Molecules with a Charged Circular Wire‚Chinese Physics Letters‚、ICP源平面微带螺旋天线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应用科学学报‚、小功率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分析‚电波科学学报‚20074、基于微带环缝谐振器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与仿真‚电子与信息学报‚、基于CSRR的小型化低通滤波器的研究‚材料导报‚、宽带Wilkinson功分器的研制‚材料导报‚、新型三频微带天线的小型化研究‚材料导报‚、Micro-strip Spiral Resonator in Miniaturiz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2006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Proceedings‚ 20069、圆柱腔内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HS、3G和WLAN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分析‚电信快报‚、周波跌落模拟器的研制‚电子技术‚、微波等离子体改进消声瓦橡胶表面湿润性的研究‚表面技术‚200313、微波等离子体用于橡胶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微波等离子体对橡胶的表面改性研究‚微波学报‚、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消声瓦表面的研究‚化学世界‚、一种医用椭圆环微带辐射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 Study of Rubber Su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Microwave Plasma‚The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Laser‚ Lightwave and Microwave Conference‚ 2001‚ 、基于微带环缝谐振器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基于虚拟源树的射线跟踪算法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多馈口微波加热圆柱腔的研究‚压电与声光(增刊)‚、小功率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 电子学报‚ 2009.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The 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technology(ICMMT2007)‚ 2007‚ 广西桂林.2、基于圆环缝隙结构的小型超宽带天线设计‚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7‚ 浙江宁波.3、第13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7‚湖南长沙.4、Micro-strip Spiral Resonator in Miniaturiz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2006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2006‚ 、“用于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微带环缝谐振器的设计”‚200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6‚深圳.6、“A study of rubber su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microwave plasma”‚ 2005亚太微波会议‚2005‚江苏苏州.7、“圆柱腔内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研究”‚首届上海航天科技论坛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报告会和学术年会‚2005‚上海.8、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研究‚第十二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5‚四川成都.9、中国无线电管理2004上海论坛‚2004‚上海.10、“医用椭圆型微带辐射器的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4‚江苏南京.11、“微波等离子体用于橡胶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200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3‚上海.12、The Michigan-Freiburg-Kyoto Micro Alliance Annual Meeting‚ 2008‚ Ann Arbor‚ Michigan‚ 、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9年11月17-20日‚广东顺德.所获奖励:2006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体国经野之道》(百家文库),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9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周振鹤、李晓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体国经野之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学腊一十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长水声闻》(三十年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随无涯之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逸言殊语》,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6月。《中人白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知者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逸言殊语》(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余事若觉》,中华书局,2012年3月。 《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周振鹤撰集、顾美华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3月。《汉书地理志汇释》,周振鹤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明)王士性撰:《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此外还主编有《上海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1.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象郡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期3.方言地理与历史行政地理的关系,复旦学报,1984年第3期(合作)4.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5.秦汉宗教地理略说,中国文化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6.西汉县城特殊职能探讨,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17.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民的南迁,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8.从北到南与自东徂西——中国文化地理差异的考察,复旦学报,1988年第6期9.中国历代移民大势与汉语方言地理关系,国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10.秦一代为四十八郡说,历史地理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历史地理第9辑,199012.行政区划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1990年第4期13.方志所见16-19世纪上海方言,顾颉刚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14.新闻史上未被发现与利用的一份重要资料——评介范约翰的《中文报刊目录》,复旦学报,1992年1期15.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 地理学报,1992年第1期16.明代卫所屯田的典型实例,中华文史论从,第51辑,199317.一九一三年俄人波列伏依的中文报刊目录,出版史料,1993年第3期18.汉郡再考,文史集林,第1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19.地戏起源臆测,道儒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0.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21.假如齐国统一天下,二十一世纪,1995年第2期22.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3.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等第变迁,中国方域,1995年第2期24.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中国历史代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复旦学报,1995年3-4期25.别琴竹枝词百首笺释——洋泾浜英语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26.从汉代“部”的概今来理解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27.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中国研究,1996年第1期28.客家源流异说,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29.秦汉风俗区划浅议,历史地理,第1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0.“存史”应是评判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上海修志向导,1996年第4期31. 中国古代划分行政区划边界的两大原则,中国方域,1996年5-6期32.十九二十世纪之际中日欧语言接触研究——以历史、经济、封建三译语为说,传统与现代化1996年6期33.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中国方域,1997年1-2期34.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复旦学报,1997年第3期35.从“九州异俗”到“六合同风”——两汉风俗地理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36. 县制起源三阶段说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上,后收入1999年出版的《周振鹤自选集》37.官绅新一轮契约——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38.同时代的人对容闳的看法,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39.晚清上海书院西学与儒学教育的进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40.《遐尔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的地理学术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第19辑,1999年3月41.澳门与MACAO得名缘由,辞海新知,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6月42.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设想,历史地理,15辑,1999年10月43.家谱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国牒谱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44.《六合丛谈》综述,中华文史论丛,第6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45.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46.早稻田大学所藏《西域水道记》修订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47.行政区划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48.历史学: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49.《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50.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51.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2.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53.持渡书在中日书籍史上的意义——以《戌番外船持渡书大意书》为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54.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振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55.“脱亚入欧”的虚与实——对日本前近代社会的断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56.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献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57.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文化史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

问题一: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大多数高校在学报要省级刊物。但著名高校在学报有的是北大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国家级级别都高。具体看要哪个地方办在。 户国期刊网可以查到的。 问题二:学报是什么级别 你指的是伐术期刊方面的学报吗? 如果是的话,那也要看具体的期刊,同样是学报,级别相差很大哦~ 问题三:大学学报都是什么级别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 ***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问题四:学报上发表论文算是什么级别的? 要看你发表的学报的级别,可以对照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查询你所发学报是否在核心期刊上,一般我们评职称所说的核心期刊目录就是指它。绩在核心期刊目录,就只能算公开发行出版了,一般评职称只能算最低档,不过也有特例,有些大学为支持自己大学的学报,也是为了鼓励教师给自己学报投稿,往往对自己学报发表的文章给与特殊照顾,再评职称打分时按照核心期刊对待! 问题五:学报是怎样分等级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问题六:浙江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 图像水印检测 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1798种)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 问题七:《计算机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08年还是核心期刊,现在是不是不确定,百科也没有更新,如果你需要核心的话,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oa核心 问题八: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这个期刊是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核心期刊!! 级别上看,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吧。 问题九: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属于什么等级的期刊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问题十:本科学院学报是什么意思啊,发表以后算是什么级别的呢 一般来说,本科学院的学报是达到省级标准的 具体是什么级别得看学院的实力 比如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的文科部分就是核心期刊 而理工部分就是普通期刊 也就是国家级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则是核心期刊 一般而言 现在国内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区别不是很明显 学校和单位是否承认你的文章 得去学校研究生学位办去咨询 一般都会有 本学校承认的期刊清单的,所以这点你不必担心。至于工作单位,除非是搞学术的,其他一般都不管 只要你是正规期刊上的文章就承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招聘人文社科版

看你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期刊,这样可以跟好的和你说的。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现在都是直接给编辑部投稿,最好电话再确认一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