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藏族谚语的研究史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3:17:32

关于藏族谚语的研究史论文

导语: 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这个地处于喜马拉雅山下的国度里,不但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语言,还诞生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以下是藏族的谚语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藏族:

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以从事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多少世纪以来,就一直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广为流传。还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以及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雪山环绕,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区人民视白色为理想、吉祥、胜利、昌盛的象征。

藏族的谚语:

脚走的路是手修的。

人生只有两种事,就是幸福和愁苦;一种口头说出来,一种心里暗想着。

千千万万匹走马,换不来真正的爱情。

艳舞霓裳转移

马好不好看昂起的头

心诚不诚看碗里的奶

有道理的话

如锋利的.刀

狼挂起山羊的胡子

改不了凶恶的嘴脸

穿袈裟的不一定都是喇嘛

拿佛珠的不一定都行善

牦牛不知道它的角弯

骏马不知道它的脸长

四只脚的牦牛都会跌倒

何况两只脚的人

想拉别人下水的人

先自己要站在河里

试金可以用试金石

试人可以用金子

没有知识的人

如同没有香味的杜鹃花

脱缰的骏马难抓回

说出口的话难收回

大小河流都有两岸

大小事情也有两面

宁为朋友脚下去

不作仇人掌上珠

总爱发誓的人

往往最爱撒谎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

闲话多的地方事非多

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

人听甜言蜜语易栽跟斗

蜜蜂嘴上有糖

莫忘尾上有刺

如果真的有天堂

喇嘛就会无影无踪

假如说一次真话就无人听

欺别人的时候先的是自己

牦母牛是黑的

挤的奶却是白的

穗小的青稞总是高高扬起头

穗大的青稞总是默默的低着头

山再高高不出蓝天

水再涨涨不过桥面

只见别人的眉毛短

不见别人的头发长

酒醉的人可以清醒

迷财的人永远糊涂

放牛时不唱山歌

牦牛吃草也不香

雪怕太阳花怕霜

人间最怕没知识

金子是黄的

它可使人心变黑

鸡长双翅不能高飞

兔脚虽短却能翻山

有热情而没知识的人

如同骏马没有缰和鞍

不吃草的牛羊有疾病

不言语的人心里忧愁

密林中没有不弯曲的树木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有一只活狼

就有一只死羊

好吃的牛肉在骨头上

锋利的也在牛皮鞘里

选择骏马要用眼睛

选择妻子要用耳朵

笔直的树用处多

心诚的人朋友多

导语:藏族(藏文: )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也是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藏族人民的民间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01、独木盖不成房屋,一个人成不了社会。(藏族) ( 领袖群众 ) 02、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牦牛。(藏族) ( 领袖群众 ) 03、一个臭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臭皮匠,做事好商量;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一个聪明人的思考,不如三个平常人的商讨。(藏族) ( 领袖群众 ) 04、个人的智慧,如同草尖露珠;群众的智慧,才是拉萨河水。(藏族) ( 领袖群众 ) 05、一嘴蜜,一肚脓。(藏族) ( 正直邪恶 ) 06、正直的人在危难的时候,越发显得光明磊落;火把往下垂的时候, 火舌还是一个劲儿向上烧 。(藏族) ( 正直邪恶 ) 07、踏踏实实地爬山,昆仑山也能上去;爬三步就后悔的人,连小小的土坡也上不去。(藏族) ( 恒心专一 ) 08、两头尖的针不能缝衣,三心两意的人一事无成。(藏族) ( 恒心专一 ) 09、想吃上酥油,先要喂好乳牛。(藏族) ( 长远远见 ) 10、有眼光的人向前看,聪明的`人有远见。(藏族) ( 长远远见 ) 11、天天埋怨别人不关心他的人,没有一次能真正去关心别人。(藏族) ( 愚忧怒怨 ) 12、想挤狮子的奶水,要有斗狮的胆量。(藏族) ( 勇敢胆小 ) 13、开水比饭桶大夫强。(藏族) ( 饮食睡眠 ) 14、吃美味的东西有如听称赞的话。(藏族) ( 饮食睡眠 ) 15、雄狮要雪山来保,猛虎要森林来护。(藏族) ( 因果条件 ) 16、泡沫冒处,必有浅滩。(藏族) ( 因果条件 ) 17、水头不清水尾浑。(藏族) ( 因果条件 ) 18、人生只有两种事,就是幸福和愁苦;一种口头说出来,一种心里暗想着。(藏族) ( 幸福痛苦 ) 19、迷恋眼前安乐的人,永远也得不到长远的幸福。(藏族) ( 幸福痛苦 ) 20、不下苦功夫,哪有幸福来。(藏族) ( 幸福痛苦 ) 21、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藏族) ( 团结分裂 ) 22、两个聪明人在一起商量,就会生出更好的主张;黄和红的两种颜色混和,就会变出另一种色彩。(藏族) ( 团结分裂 ) 23、蜂背虽花不称虎,蜗虽有角不是牛。(藏族) ( 外表内心 ) 24、木头刻的大狮子,貌似凶恶不可畏。(藏族) ( 外表内心 ) 25、大声嚷嚷的河一定水少,大声嚷嚷的人一定浅薄。(藏族) ( 谦虚骄傲 ) 26、小溪里的水成天叫嚷,大海里的水从不咆哮。(藏族) ( 谦虚骄傲 ) 27、逃出云层的太阳光明,逃出财主家的奴隶聪明。(藏族) ( 贫穷富有 ) 28、认识了毒草,等于找到了一剂良药;看清了敌人,等于找到了一位老师。(藏族) ( 敌人对手 ) 29、表面凶恶的敌人,容易制服;表面善良的敌人,难以战胜。(藏族) ( 敌人对手 ) 30、买马要看看口齿,交朋友要摸摸心底。(藏族) ( 朋友交友 ) 31、你如果遇到困难,请你不要叹息;正如月亮遇到日蚀,只是暂时的。(藏族) ( 困难败危 ) 32、狡猾的人说些好听的话,是为他自己打算,不是恭敬你; 猫头鹰发悦耳的笑声,是为了散布不祥。(藏族) ( 谨慎警惕 ) 33、狐狸向着猎人微笑,目的是想从身边溜掉。(藏族) ( 谨慎警惕 ) 34、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藏族) ( 谨慎警惕 ) 35、没有木头,支不起房子;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藏族) ( 家庭家人 ) 36、近邻不可断,远亲不可疏。(藏族) ( 家庭家人 ) 37、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藏族) ( 家庭家人 ) 38、村子团结力量大,家庭团结幸福多。(藏族) ( 家庭家人 ) 39、不理家务事,不知生活难。(藏族) ( 家庭家人 ) 40、懂得医术的是医生,不懂得医术的屠夫。(藏族) ( 疾病防治 ) 41、害胆病的,连海螺也看成黄色的。(藏族) ( 疾病防治 ) 42、一线缺口,往往酿成巨大水灾。(藏族) ( 错误缺点 ) 43、癫狂的马,往往容易闪失;慌张的人,时常会出乱子。(藏族) ( 谨慎警惕 ) 44、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藏族) ( 老弱妇幼 ) 45、肉的精华是汤汁,奶的精华是酥油。(藏族) ( 饮食烹饪 ) 46、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藏族) ( 朋友交友 ) 47、说话要诚实,办事要公道。(藏族) ( 诚实刁钻 ) 48、布用线缝,木用胶粘,心用诚连。(藏族) ( 诚实刁钻 ) 49、对于有情的人,你赠送一棵珊瑚,他会当作无价之宝;对于无情的人,你赠送万两黄金,他也不会说一声好。(藏族) ( 婚恋生育 ) 50、千千万万匹走马,换不来真正的爱情。(藏族) ( 婚恋生育 ) 51、脚走的路是手修的。(藏族) ( 劳动勤劳 ) 52、聪明的人用口说话,愚蠢的人用角撞人。(藏族) ( 说话信用 ) 53、聪明人用成果说话,傻瓜才用舌头吹牛。(藏族) ( 说话信用 ) 54、的嘴里,什么漂亮话都会说出来。(藏族) ( 说话信用 ) 55、盐巴水不解渴,漂亮话不顶用。(藏族) ( 说话信用 )

关于研究中英谚语的论文

英文谚语大全 Each bird loves to hear himself sing. 鸟儿都爱听自己唱歌。 Each day brings its own bread. 天无绝人之路。 Each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ate.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Eagles catch no flies. 大人物不计较小事情。 Eagles fly alone, but sheep flock together. 鹰单飞,羊群集。 Early mistakes are the seeds of future trouble. 早期的错误可以酿成日后的麻烦。 Early sow, early mow. 播种早的收获早。 Early start makes easy stages. 早开始是成功的保证。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早睡早起,令人健康、富有而且聪明。 Early wed, early dead. 早婚早夭。 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话容易做事难。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 Easy come, easy go. 易得易失。 Eat at pleasure, drink with measure. 随意吃饭,适度饮酒。 Eat one's cake and have it. 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Eat to live, but not live to eat. 吃饭是为了生存,但生存不是为了吃饭。 Eat to please thyself, but dress to please others. 吃是使自己受用,穿是使别人受用。 Education begins a gentleman, conversation completes him. 人的教养始于教育,成于社交。 Education has for its object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 Elbow grease gives the best polish.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 空桶响声大。 Enough is as good as a feast. 知足常乐。 Envy assails the noblest, the winds howl around the highest peak. 高位遭人妒,高峰招风吹。 Equivocation is first cousin to a lie. 支支吾吾,其言必诈。 Errors, like straws, upon the surface flow;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 错误像稻草,漂浮在水面。欲觅珍珠者,须往水下潜。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Even the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Every advantage has its disadvantage. 有利必有弊。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人人有其缺点。 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人爱其家。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人人都管,大家不管。 Every brave man is a man of his word. 勇敢的人都是信守诺言的人。 Every bullet has its billet. 无风不起浪。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Every cock crows on its own dunghill. 夜郎自大。 Every cook praises his own broth. 自吹自擂。 Every country has its customs. 乡有乡俗。 Every couple is not a pair. 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Every day is not Sunday.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Every day of thy life is a leaf in thy history. 生命中的一天就是你历史上的一页。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都有得意之日。 Every dog has his day, and every man his hour. 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 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 夜郎自大。 Every dog is valiant at his won door. 狗在家门前条条都凶悍。 Every door may be shut but death's door. 除了死门外,每门都可关。 Every extremity is a fault. 万事过分都差误。 Every fool can find faults that wise man cannot remedy. 蠢人也能找出聪明人无法弥补的岔子来的。 Every heart has its own sorrow. 人人都有伤心处。 Every horse thinks his sack heaviest. 每疋马认为自己驮的袋子重。 Every Jack has his Jill. 有情人终成眷属。 Every little makes a mickle. 积少成多。 Every lover sees a thousand graces in the beloved object. 情人眼里出西施。 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Every man has his faults. 人孰无过。 Every man has his hobby-horse. 人各有所好。 Every man has his liking. 人各有所好。 Every man has his weak side. 人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Every man is best know to himself. 自己最了解自己。 Every man has the defects of his qualities. 一个人的好品质上也有不足之处。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建诛师。 Every man is the master of his own fortune.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命运的主宰。 Every man is the son of his own works.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Every man thinks his own geese swans.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东西了不起。 Every medal has its reverse. 事物都有它的反面。 Every mother's child is handsome.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one is dissatisfied with his own fortune. 人对自己的命运总不感满足。 Every one's faults are not written in their foreheads. 知人知面不知心。 Every pleasure has a pain. 乐中必有苦。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 salesman boasts of his own wares.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 shoe fits not every foot. 不能以己度人。 Everything comes to him who waits. 安心等待必有好处。 Everything has its seed. 无风不起浪。 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时机,不要随意放过。 Everything hath an end.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果。 Everything is good in its season. 万物逢时皆美好。 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 when old. 东西新的好,朋友老的好。 Everything is nice in your garden.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thing must have a beginning. 凡是都有起源。 Everything new is fine. 新事物总是美好的。 Every tide hath its ebb. 兴盛之日必有衰退之时。 Every tree is known by its own fruit. 观其言行,知其为人。 Every why has a wherefore. 事出有因。 Evil comes to us by ells and goes away by inches. 罪恶来时,尺进寸退。 Evil communications corrupt good manners. 交往恶劣,有损风度。 Evil gotten, evil spent. 悖入悖出。 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 言教不如身教。 Exchange is no robbery. 公平交易并非强行夺取。 Exercise, temperance, fresh air, and needful rest are the best of all physicians. 锻链、节制、新鲜空气和必要的休息是最好的医生。 Experience is a school from which one can never graduate. 经验无止境。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经验是良师。 Experience is the father of wisdom and memory the mother. 经验是知识之父,记忆是知识之母。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 智慧来自经验。 Experience keeps a dear school, but fools learn in no other. 吃亏学乖代价高,笨汉非此学不好。 Experience keeps no school, she teaches her pupils singly. 亲身经验,才是经验。 Experience must be bought. 若要得经验,必须化代价。 Experience teaches. 经验给人教训。 Experience without learning is better than learning without experience. 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 Extremes are dangerous. 物极必反。 Extremes meet. 否极泰来。 Eye 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汉语谚语研究综述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近几年来对汉语谚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涉及从本体的角度对汉语谚语的研究、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汉语谚语的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目前汉语谚语研究中仍旧存在的问题,哪些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

关键词 汉语谚语 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

谚语是流传于群众之中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现成语句,它用通俗、简练的语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且含义深刻。谚语概括了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经验和客观真理,对他人和后人都有长久的莫大教益。汉语熟语数量极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极富有民族特色,所以,相关学者越来越重视汉语谚语的研究。本文基于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汉语谚语做一个综述,探讨目前汉语谚语的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

一、从本体的角度对汉语谚语的研究

钱玉莲在《现代汉语词汇讲义》中提到了汉语谚语的性质,并对谚语的内容作了归纳总结,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各个不同的领域。除了谚语的性质和内容,书中还提到了谚语的结构特点和意义,作者在书中对汉语谚语做了总的概括,有利于后人在研究谚语时寻求理论依据。

在由浙江省温州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上,付乔的《浅析关键性语素的解释在谚语释义中的重要性》一文,从编写谚语辞书的实践中总结归纳出谚语语目中可能成为关键性语素的常见类型,并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解释好关键性语素在谚语释义中的重要性。大会中,史素芬的《谈谚语的变异问题》通过大量例证,对谚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概括和归纳,这对人们理解谚语的含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兵的《汉语熟语的民族特色研究》一文,主要从数量、内容、来源、形式上对汉语谚语的民族特色做了研究,作者指出在数目庞大的汉语熟语体系中,谚语占着很大的分量。

该文指出汉语谚语大都是来源于民族语言的历史遗存,是汉民族自己创造的。笔者从形式和内容上对汉语谚语作出总结,说明谚语是极富有民族特色的。

付平平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的解读》中介绍了如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动态分析,作者提出之前人们对汉语谚语的解读一般都是关于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很少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从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去解读汉语谚语,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进行阐释,这又开拓了汉语谚语研究的新空间。

刘微微、刘洪泉的《汉语谚语的文化含义及翻译》和王岩在《汉语熟语文化学研究的现状和框架》都是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汉语谚语,主要阐述了汉语谚语的文化属性及其民族文化特征,分析透视谚语中所蕴涵的文化,这些后者在研究汉语谚语的时候都是可以借鉴的。

王鸿雁在《汉语谚语的句法形式特点分析》中研究分析出了谚语在性质、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按学术界公认的一种说法即是“词的等价物”,指出谚语具有不同于一般词语的外显特征,同时又讲到了汉语谚语的功能。他的研究还分析出了谚语的形式:单句形式、紧缩句形式和复句形式,以及汉语谚语的省略形式,这体现了谚语的口语风格,形式上实现了谚语简约的价值。

二、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汉语谚语的研究

研究谚语对比的学者也比较多,在众多的研究中,英汉对比占大多数,主要是因为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有很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汉英谚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近几年来,学者的主要成果是分析两者的异同,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求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刘微微、刘洪泉主要从宗教思想、人文思想、道德观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语和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指出了两者的异同点。文中介绍了汉语谚语英译的四种方法:再现汉语谚语中的形象直译、转换汉语谚语中的形象套译、舍弃汉语谚语中的形象意译、借用英语谚语中的形象套译,强调谚语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处理。

林安洪、姜诚指出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稳定性、地理位置、历史习俗及宗教方面,揭示出汉语谚语比英语谚语固性定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

沈奇在《论英语谚语的汉语翻译方法》中通过对比提出了汉英谚语互译的几种方法:套用现成的汉语谚语、“客随主便”与“主随客便”、“直译”与“意译”。

杜金有指出谚语是语言文化世界里的奇葩,在各民族语言文化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文章从谚语的来源和修辞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谚语的异同,揭示出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谚语来源或衍生于外来语。周玉亮在《英汉谚语对比研究》中指出汉语谚语和俗语的关系,分别从主要来源、句法特点和语体特点等方面对英汉谚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了英汉谚语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对应、半对应与不对应情况,并且提出了文学作品中谚语翻译的主要原则,体现了英汉谚语对比研究的现实意义,即它对翻译活动的借鉴作用。同时作者还指出英汉谚语对比研究,仅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或论文集当中,专论性著作尚未问世,与英汉成语(或习语)对比研究相比显得尤为滞后。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待后者的研究。

薄鲜娥、冯建民、许丽红、高小燕、王清宁等学者也从汉英谚语对比的角度研究汉语谚语的,笔者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还有一些学者,如张宜波(《英汉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孙永红(《中英文动物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差异》)、周昆翔(《从概念隐喻看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异同》)等,从带有动植物词语等词语的谚语入手,对汉英谚语做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的文化差异。

三、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研究

谚语作为一种口承语言文化现象在语言学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留学生学习汉语谚语,可以深入了解汉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及隐藏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对提高汉语口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汉语热的逐流,一些学者开始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汉语谚语,试图从中找出汉语谚语教学的好方法。

赵现琦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中揭示出留学生学习汉语谚语可以深入了解汉民族的独特文化以及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谚语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自己的汉语说得更加地道。同时作者提出了谚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如教学应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谚语,语交际实践中学习和训练谚语等,笔者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在汉语教学中借鉴和注意的。

林安洪、姜诚在《英汉谚语的差异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指出把民族谚语的差异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能提高他们的涵养,笔者的方法在对外汉语谚语教学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我们借鉴。

王振来的《熟语的文化附加义》指出初级留学生和谚语接触较少,中高级阶段与谚语的接触逐渐增多,留学生学习谚语难在文化附加义上。笔者就留学生学习汉语谚语难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指出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谚语,就要了解谚语的文化附加义,正确使用谚语。笔者的见解对对外汉语谚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对从事对外汉语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

四、结语

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对谚语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发现谚语研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门研究汉语谚语的论著还不多,很多都是随着汉语熟语的研究出现的,而且研究都是从大的方面入手,还不够细化。谚语的对比研究成果虽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汉英对比,汉语谚语与其他语言谚语对比的很少,而且很粗化。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汉语谚语起步比较晚,虽然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谚语找到了一些谚语教学的方法,也行之有效,但是不够系统化,比如说对外汉语教材中该选择什么样的谚语,专门的谚语教材如何编撰等问题涉及的很少。总之,汉语谚语研究的空间还很大,无论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去分析,我们都可以找到切入点,这些都有待学者们去研究.

与注重同义词运用的汉语谚语相比,英语谚语更注重的是词的重复。如: Let bygones be bygones.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三个和尚没水吃。 Such carpenters,such chips.什么木匠出什么活。 Grasp all,lose all.样样都要,全部失掉。 随着实践活动的增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事物和 现象,如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等。这些相对的事物和现象在英语谚语中也得以体现,那就是大量使 用数词、反义词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如: It takes two to make aquarrel.一个巴掌拍不响。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 Great talkers are little doers.多言者必少行。 What soberness conceals,drunkenness reveals.酒后吐真言。 5个滑稽的英语谚语! 学习英语语法及词汇已经不容易,要试着理解英语俚语更有点不可思议。一些俚语很难理解,一些更似乎不知所云。以下就有五条有趣的英语俚语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只要小心正确使用就行! “I’m happy as a clam.”想一想蛤蛎。这和其他事物没任何关系啊。它们只是躺在沙滩或在海滩无所事事。它们可不需要工作。当然听起来很高兴,不是吗?如果有人问,“你今天怎么样?”你就可以这么回答他们,告诉他们你的心情有多舒畅。 “I wouldn’t touch that (or him/her) with a ten-foot pole.”不喜欢某物吗?可能是垃圾或是发臭的食物那样恶心的东西。又或是你不想交朋友甚至不想多聊的某个人呢?呣,你非常的不喜欢某事物或某人,不想接触甚至不想*近他们-就算是十英尺以外也不行! “I think I went overboard.”如果你做事做过火了或是不够负责任的话,你就可以这么说。“Going overboard”字面上的意思从船上掉下来,但是,作为俚语的话,这是一种承认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类似的还有,“I’ve stepped over a line” 和“I’ve gone too far.”你还可以使用它来表示某人犯了个错误。 “You don’t have a leg to stand on.”不不,这可不是告诉你某人没有腿。意思是他们争论的意见不对。他们没有站立的腿是因为他们没有支持他们论点的事实。这个俚语是告诉某人他们不对的好方法。 “Break a leg!”真正的意思正好和字面上的相反。如果你对某人说此话时,意思是在祝福他们好运!这个俚语来自于一个迷信之说,无论你大声说出什么,真实的结果都会和说的相反。因为出处于剧院,这一说法通常用来祝福某些表现出色。因此如果有人要作商务演示或是面试的话,你这么说别人听了就一定很开心。回答者:公主熙儿 - 大魔法师 八级 2-4 13:13英文谚语大全 Each bird loves to hear himself sing. 鸟儿都爱听自己唱歌。 Each day brings its own bread. 天无绝人之路。 Each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ate.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Eagles catch no flies. 大人物不计较小事情。 Eagles fly alone, but sheep flock together. 鹰单飞,羊群集。 Early mistakes are the seeds of future trouble. 早期的错误可以酿成日后的麻烦。 Early sow, early mow. 播种早的收获早。 Early start makes easy stages. 早开始是成功的保证。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早睡早起,令人健康、富有而且聪明。 Early wed, early dead. 早婚早夭。 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话容易做事难。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 Easy come, easy go. 易得易失。 Eat at pleasure, drink with measure. 随意吃饭,适度饮酒。 Eat one's cake and have it. 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Eat to live, but not live to eat. 吃饭是为了生存,但生存不是为了吃饭。 Eat to please thyself, but dress to please others. 吃是使自己受用,穿是使别人受用。 Education begins a gentleman, conversation completes him. 人的教养始于教育,成于社交。 Education has for its object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 Elbow grease gives the best polish.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 空桶响声大。 Enough is as good as a feast. 知足常乐。 Envy assails the noblest, the winds howl around the highest peak. 高位遭人妒,高峰招风吹。 Equivocation is first cousin to a lie. 支支吾吾,其言必诈。 Errors, like straws, upon the surface flow;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 错误像稻草,漂浮在水面。欲觅珍珠者,须往水下潜。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Even the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Every advantage has its disadvantage. 有利必有弊。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人人有其缺点。 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人爱其家。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人人都管,大家不管。 Every brave man is a man of his word. 勇敢的人都是信守诺言的人。 Every bullet has its billet. 无风不起浪。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Every cock crows on its own dunghill. 夜郎自大。 Every cook praises his own broth. 自吹自擂。 Every country has its customs. 乡有乡俗。 Every couple is not a pair. 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Every day is not Sunday.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Every day of thy life is a leaf in thy history. 生命中的一天就是你历史上的一页。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都有得意之日。 Every dog has his day, and every man his hour. 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 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 夜郎自大。 Every dog is valiant at his won door. 狗在家门前条条都凶悍。 Every door may be shut but death's door. 除了死门外,每门都可关。 Every extremity is a fault. 万事过分都差误。 Every fool can find faults that wise man cannot remedy. 蠢人也能找出聪明人无法弥补的岔子来的。 Every heart has its own sorrow. 人人都有伤心处。 Every horse thinks his sack heaviest. 每疋马认为自己驮的袋子重。 Every Jack has his Jill. 有情人终成眷属。 Every little makes a mickle. 积少成多。 Every lover sees a thousand graces in the beloved object. 情人眼里出西施。 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Every man has his faults. 人孰无过。 Every man has his hobby-horse. 人各有所好。 Every man has his liking. 人各有所好。 Every man has his weak side. 人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Every man is best know to himself. 自己最了解自己。 Every man has the defects of his qualities. 一个人的好品质上也有不足之处。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建诛师。 Every man is the master of his own fortune.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命运的主宰。 Every man is the son of his own works.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Every man thinks his own geese swans.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东西了不起。 Every medal has its reverse. 事物都有它的反面。 Every mother's child is handsome.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one is dissatisfied with his own fortune. 人对自己的命运总不感满足。 Every one's faults are not written in their foreheads. 知人知面不知心。 Every pleasure has a pain. 乐中必有苦。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 salesman boasts of his own wares.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 shoe fits not every foot. 不能以己度人。 Everything comes to him who waits. 安心等待必有好处。 Everything has its seed. 无风不起浪。 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时机,不要随意放过。 Everything hath an end.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果。 Everything is good in its season. 万物逢时皆美好。 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 when old. 东西新的好,朋友老的好。 Everything is nice in your garden.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Everything must have a beginning. 凡是都有起源。 Everything new is fine. 新事物总是美好的。 Every tide hath its ebb. 兴盛之日必有衰退之时。 Every tree is known by its own fruit. 观其言行,知其为人。 Every why has a wherefore. 事出有因。 Evil comes to us by ells and goes away by inches. 罪恶来时,尺进寸退。 Evil communications corrupt good manners. 交往恶劣,有损风度。 Evil gotten, evil spent. 悖入悖出。 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 言教不如身教。 Exchange is no robbery. 公平交易并非强行夺取。 Exercise, temperance, fresh air, and needful rest are the best of all physicians. 锻链、节制、新鲜空气和必要的休息是最好的医生。 Experience is a school from which one can never graduate. 经验无止境。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经验是良师。 Experience is the father of wisdom and memory the mother. 经验是知识之父,记忆是知识之母。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 智慧来自经验。 Experience keeps a dear school, but fools learn in no other. 吃亏学乖代价高,笨汉非此学不好。 Experience keeps no school, she teaches her pupils singly. 亲身经验,才是经验。 Experience must be bought. 若要得经验,必须化代价。 Experience teaches. 经验给人教训。 Experience without learning is better than learning without experience. 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 Extremes are dangerous. 物极必反。 Extremes meet. 否极泰来。 Eye 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在前面的帖子中,我提到一句中国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帖子发表后,网友vmax给我留言,问我这个谚语是否可以翻译成下面的句子。我回答他说,当然可以,但我不鼓励您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您的译文,我们中国人看得懂,但外国人看不懂,他们根本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人,如果您想让外国人也能看得懂,您就必须在译文的后面,额外增加一段注释,介绍一下《三国演义》,再介绍一下诸葛亮,只有这样,外国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谚语,您说麻烦不麻烦?! Three cobblers are more clever than Mr. Zhuge Liang.(三个皮匠会比诸葛亮先生更聪明。) 其实,我们中国的许多谚语,都有对应的英语谚语,两者意思相同或者相似,完全可以互相代替,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自己翻译。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谚语,就有一个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一行。另外一个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谚语“说曹操,曹操到”,也有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二行。 ①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脑袋比一个脑袋更好。) ②When we talk about the devil, he will appear.(当我们谈论魔鬼的时候,他将会出现。)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对应的英语谚语呢?我曾在北京王府井的外文书店中,看到过这方面的书,书名好象叫做《汉英谚语词典》(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我们可以从这种词典中,查出大多数中国谚语的对应英语谚语。现在国内是“英语热”,英语图书(包括英语词典)多如牛毛,我想这种词典应当不难找到。 一个中国谚语,只有在词典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谚语时,我们才考虑自己翻译,不过这种情况好象并不多见。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谚语,我就一直没有找到对应的英语谚语,因此我把它翻译为: One is willing to sell, and the other is willing to buy.(一个人愿意卖,另外一个人愿意买。)

关于藏语方言研究的论文

藏语和彝语区别很大,藏语是统一的,并有文字,彝族语没有统一,因分布较厂各地区口音有轻微区别,并且没有文字,彝语要比藏语好学些,彝族人懂汉语的人非常多,方便交流学习。

语言不同,服饰不同,生活习俗不同,地域分布不同,历史渊源不同,完全不同的二个民族。

对比了南北部彝语,康巴藏语,吴语绍兴话,普通话,中古音和上古音,总结就是越常用的词汇音越接近,可以通过这些词语看看哪些词语一直在使用

我得到几乎通用的字是我nga你i/e人ning天tm地di日nyi牛niu兔tu龙long蛇se马mao鹅er鸭ie鱼nya树su草zcsrx2nyi 3so 4sxi 5nga 9gu黄金s绿nl黑n热za低di毒du吐tu饭粮吃食z眼目nyeirmu手lo脚jq心sing嘴k不没ma这些字。

你我人这些名词感觉需要经常使用,你和人都带有辅音n,感觉n与人物有关,天地日这些词很早就用到了,天mu mang可能是鸟拍打翅膀发出的声音,地di是物体撞击地面的声音,日nyi不清楚,猜测与热有关吴语日热同音。

牛兔蛇龙马鸭鹅像是模仿动物声音的名词,因为发展过程中一直有参考,改变较少,有些参考很少听到所以差异较大,这类词汇汉彝相似度高,藏语不像,可能是藏族居住的地方很少见到这些动物,差异变大,牛niu有点像牛叫声。

松赞干布非常感激吞弥·桑布扎为吐蕃人民带来的功劳和意义,于是把国事委托给几位大臣处理,自己住进宫堡中跟吞弥·桑布扎学习文字,据说这一学就是整整4年。在松赞干布和吞弥·桑布扎的共同推动下藏文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吐蕃,使整个雪域吐蕃社会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司法、军事、文化、宗教、医药、内外交流等领域的发展。不言而喻,吞弥·桑布扎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因此受到了松赞干布和后来藏族人民的一致的崇敬,被称为“藏文之父”。藏文完全合乎世界先进的表音文字体系的所有特点,就是使用一套字母,每个字母表示一定的读音,而不直接地、单独地表示词或词素的意义。将字母组合成各式各样的字,代表语言中的词,人们看到字就能读出音来。表音文字的字母数量有限,却能记录丰富的语言,便于人们学习、使用。它好学、好认、好记、好写,相比字数繁多、形体复杂的表意文字,更符合文字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在1300多年里藏文共经历了三次改革,分别是在公元8世纪中叶至公元9世纪初叶、公元9世纪中叶、公元11世纪初叶。三次改革后整理规范了藏文字和语法、统一了用词用语、确立藏文字的书写法。现在的藏文已具有完备的文法理论、发达的造词功能、丰富的修辞手法,不能将其与只能粗略记录语言、在群众中并不通用的原始文字和尚不完备的文字相提并论。藏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字,它不仅在我国藏族地区使用,而且在藏传佛教传播的地区如尼泊尔、不丹、印度、蒙古等国境内也有一部分人使用。

本文以藏语康方言和彝语北部方言为例,根据“声近义同”和“声义同源”的原则,对2400多个基本词进行了考释。经比较研究,同源词占12%。同时对藏语和彝语的语音作了比较,考释藏彝语语音演变的共性。

论文研究谚语

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最早的国家之一,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 中国论文网 人生活在大气之中,天气气象条件是影响人体生理、心理感觉的一种重要因素。人类适宜生存的气象要素范围是有限的,当气象要素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身体的不适、情绪波动,进而诱发疾病,促使旧病复发等。 早在2000年前,人类就开始观察天气与健康的关系了。我国《黄帝内经・素问》就阐述了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如书中“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强调了人与自然界阴阳四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一些研究表明,气温过高或过低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例如,大家都知道夏季当气温接近或高于人体温度时,如果身体不能及时散热,就会发生中暑。气温过低,可以造成冻伤,支气管炎的发病指数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在最冷月份发病最多。天气民谚中,有许多是预报温度变化的,如“奇热必有奇寒”是指入冬以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袭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如果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天气民谚教会我们初步识冷暖,让我们对温度变化易引起的疾病能够提早预防。 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民谚中有“天气闷热不舒服,有雨不过午”的说法,即下雨前空气中水汽增大,气温湿热,人体中的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发,因而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 空气湿度的大小,也直接影响人体各种生理机能。从民谚“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可知,不同风向的风会对当地的空气湿度产生不同影响。空气湿度大,流脑发生率低;但相对湿度过高,人体会缺乏自控力,感到烦躁不安;干燥空气使鼻腔、气管黏膜脱水,弹性下降,容易出现鼻腔流血。 《金匮要略》说:“风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这说明风对人类健康也具有二重性,当然此处的风并非单一指气象意义上的风。有研究表明,死亡高峰时段多与风速高峰时段有关。 天气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天气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天气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一些疾病和异常行为。例如,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资料表明,连阴雨天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古语说“天昏昏令人郁郁”,意思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人们的精神较懒散,心情也不畅快,影响工作效率。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有所差异,因此天气谚语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东海,西至新疆、西藏,随处可见天气谚语。 例如南海的西沙群岛有不少关于台风的天气谚语,如“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到)”,“古龙晒太阳”是指在太阳下方有一束橙黄色的黄带;东海同样有很多关于长、中、短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如舟山群岛的“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是说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如果遇上偏北大风,则预示着六、七月早稻扬花或收割的时候会有台风影响;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气谚语,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来年春暖多风沙”,西藏的“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 天气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描述气候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如湖南省韶山地区就有“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在华北和黄淮地区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等。有些则反映了气象关系,“霜后暖,雪后寒”就是一例,意思是说,霜冻一般出现在冷空气侵袭后的高压控制下,霜后多是风小、天晴、阳光明媚的天气,自然比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气的前锋和暖湿空气相遇产生的,冷空气的主力还在后面,而且雪对太阳辐射能吸收很少,这也是雪后寒的原因之一。 许多谚语是关于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变化的,在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中,又有关于旱涝、降水和冷暖趋势的,关于降水过程和冷空气活动的,以及关于稻冻、大风、冰雹、台风的等等。 分散流传在广大群众当中的天气谚语,其中绝大多数均有深刻的科学道理。例如“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的道理是:久晴时,空气中水汽一般较少,形成大雾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出现大雾,说明有外来暖湿空气向本地输送,天气将转阴雨;久阴时,空气中水汽一般较多,但因云层覆盖,地面热量不易散失,温度不会剧烈下降,也不容易出现大雾;如果出现大雾,说明天空云层消失,天气将转晴好。又如预报近日晴天的天气谚语“早要天穿顶,暮要四脚悬”的科学道理为:晴天的夜间在地面可凝成低雾,但不可能成云,故第二天早上“天穿顶”――无云,这是天气晴好的保证;晴天午后还可生成一些云彩,但地平线附近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如产生在本地,不久会消失,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晴好的征兆。 其他天气谚语也大都存在着一定的科学性,它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气象科学的摇篮。由于它既能预测天气又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因而在我国已流传了数千年,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使用,并得到补充和发展。在气象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它对气象预报工作,仍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但这种来自民间经验的预测天气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用天气谚语预测天气实际上是凭人的视觉、听觉、感觉和经验,过于主观,缺乏定量数据;其次,这种预测通常只能对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做短期的预测,很难做到对一个天气变化整个周期的预测,即使有推测也不一定准确,如山东省气象局曾通过对比分析1977年~20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与次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济南20时地面观测资料,对天气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不一定雪打灯,而八月十五与正月十五都能看到月亮的现象出现较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地方的看天经验,仅适合于当地或本地区,视野局限在头顶上的一块天地,看不出天气系统的移动,更不能了解天气演变的物理过程。如台风在离我国几千公里以外的洋面上形成、发展,台风何时形成?沿什么路径移动?将从何处登陆影响我国?这些用天气谚语是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和判断的。 现代气象学指出:世界风云变幻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局部起决定作用的,而是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大气综合运动、互相影响的结果,只凭人的视觉、听觉、感觉和经验,或者说根据天气谚语,是无法知道距离遥远的地方正在出现和将要出现什么祥的天气的。另外,用天气谚语预测当地天气,也只能得出定性的结果、无法得到定量的结果。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来自民间的丰富多彩的天气谚语仍然是宝贵的智慧财富。我们如果能熟识这份来自民间的“天气晴雨表”,并结合现代的科学的天气气象预报,就能够更好的顺应自然界四时不同季节气候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长久保持身心健康。

汉语谚语研究综述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近几年来对汉语谚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涉及从本体的角度对汉语谚语的研究、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汉语谚语的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目前汉语谚语研究中仍旧存在的问题,哪些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

关键词 汉语谚语 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

谚语是流传于群众之中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现成语句,它用通俗、简练的语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且含义深刻。谚语概括了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经验和客观真理,对他人和后人都有长久的莫大教益。汉语熟语数量极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极富有民族特色,所以,相关学者越来越重视汉语谚语的研究。本文基于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汉语谚语做一个综述,探讨目前汉语谚语的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

一、从本体的角度对汉语谚语的研究

钱玉莲在《现代汉语词汇讲义》中提到了汉语谚语的性质,并对谚语的内容作了归纳总结,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各个不同的领域。除了谚语的性质和内容,书中还提到了谚语的结构特点和意义,作者在书中对汉语谚语做了总的概括,有利于后人在研究谚语时寻求理论依据。

在由浙江省温州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上,付乔的《浅析关键性语素的解释在谚语释义中的重要性》一文,从编写谚语辞书的实践中总结归纳出谚语语目中可能成为关键性语素的常见类型,并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解释好关键性语素在谚语释义中的重要性。大会中,史素芬的《谈谚语的变异问题》通过大量例证,对谚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概括和归纳,这对人们理解谚语的含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兵的《汉语熟语的民族特色研究》一文,主要从数量、内容、来源、形式上对汉语谚语的民族特色做了研究,作者指出在数目庞大的汉语熟语体系中,谚语占着很大的分量。

该文指出汉语谚语大都是来源于民族语言的历史遗存,是汉民族自己创造的。笔者从形式和内容上对汉语谚语作出总结,说明谚语是极富有民族特色的。

付平平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的解读》中介绍了如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动态分析,作者提出之前人们对汉语谚语的解读一般都是关于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很少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从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去解读汉语谚语,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进行阐释,这又开拓了汉语谚语研究的新空间。

刘微微、刘洪泉的《汉语谚语的文化含义及翻译》和王岩在《汉语熟语文化学研究的现状和框架》都是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汉语谚语,主要阐述了汉语谚语的文化属性及其民族文化特征,分析透视谚语中所蕴涵的文化,这些后者在研究汉语谚语的时候都是可以借鉴的。

王鸿雁在《汉语谚语的句法形式特点分析》中研究分析出了谚语在性质、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按学术界公认的一种说法即是“词的等价物”,指出谚语具有不同于一般词语的外显特征,同时又讲到了汉语谚语的功能。他的研究还分析出了谚语的形式:单句形式、紧缩句形式和复句形式,以及汉语谚语的省略形式,这体现了谚语的口语风格,形式上实现了谚语简约的价值。

二、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汉语谚语的研究

研究谚语对比的学者也比较多,在众多的研究中,英汉对比占大多数,主要是因为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有很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汉英谚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近几年来,学者的主要成果是分析两者的异同,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求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刘微微、刘洪泉主要从宗教思想、人文思想、道德观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语和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指出了两者的异同点。文中介绍了汉语谚语英译的四种方法:再现汉语谚语中的形象直译、转换汉语谚语中的形象套译、舍弃汉语谚语中的形象意译、借用英语谚语中的形象套译,强调谚语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处理。

林安洪、姜诚指出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稳定性、地理位置、历史习俗及宗教方面,揭示出汉语谚语比英语谚语固性定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

沈奇在《论英语谚语的汉语翻译方法》中通过对比提出了汉英谚语互译的几种方法:套用现成的汉语谚语、“客随主便”与“主随客便”、“直译”与“意译”。

杜金有指出谚语是语言文化世界里的奇葩,在各民族语言文化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文章从谚语的来源和修辞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谚语的异同,揭示出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谚语来源或衍生于外来语。周玉亮在《英汉谚语对比研究》中指出汉语谚语和俗语的关系,分别从主要来源、句法特点和语体特点等方面对英汉谚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了英汉谚语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对应、半对应与不对应情况,并且提出了文学作品中谚语翻译的主要原则,体现了英汉谚语对比研究的现实意义,即它对翻译活动的借鉴作用。同时作者还指出英汉谚语对比研究,仅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或论文集当中,专论性著作尚未问世,与英汉成语(或习语)对比研究相比显得尤为滞后。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待后者的研究。

薄鲜娥、冯建民、许丽红、高小燕、王清宁等学者也从汉英谚语对比的角度研究汉语谚语的,笔者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还有一些学者,如张宜波(《英汉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孙永红(《中英文动物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差异》)、周昆翔(《从概念隐喻看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异同》)等,从带有动植物词语等词语的谚语入手,对汉英谚语做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的文化差异。

三、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研究

谚语作为一种口承语言文化现象在语言学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留学生学习汉语谚语,可以深入了解汉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及隐藏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对提高汉语口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汉语热的逐流,一些学者开始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汉语谚语,试图从中找出汉语谚语教学的好方法。

赵现琦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中揭示出留学生学习汉语谚语可以深入了解汉民族的独特文化以及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谚语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自己的汉语说得更加地道。同时作者提出了谚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如教学应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谚语,语交际实践中学习和训练谚语等,笔者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在汉语教学中借鉴和注意的。

林安洪、姜诚在《英汉谚语的差异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指出把民族谚语的差异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能提高他们的涵养,笔者的方法在对外汉语谚语教学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我们借鉴。

王振来的《熟语的文化附加义》指出初级留学生和谚语接触较少,中高级阶段与谚语的接触逐渐增多,留学生学习谚语难在文化附加义上。笔者就留学生学习汉语谚语难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指出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谚语,就要了解谚语的文化附加义,正确使用谚语。笔者的见解对对外汉语谚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对从事对外汉语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

四、结语

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对谚语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发现谚语研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门研究汉语谚语的论著还不多,很多都是随着汉语熟语的研究出现的,而且研究都是从大的方面入手,还不够细化。谚语的对比研究成果虽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汉英对比,汉语谚语与其他语言谚语对比的很少,而且很粗化。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汉语谚语起步比较晚,虽然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谚语找到了一些谚语教学的方法,也行之有效,但是不够系统化,比如说对外汉语教材中该选择什么样的谚语,专门的谚语教材如何编撰等问题涉及的很少。总之,汉语谚语研究的空间还很大,无论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去分析,我们都可以找到切入点,这些都有待学者们去研究.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ability totranslate figurative speech was studied, using sentences con­taining metaphors, dual function words, and proverbs, aspresented in classroom workbooks. One hundred twentychildren from first, third, fifth, and seventh grades wereasked to describe the meaning of each figurative word orphrase placed in context. Responses were scored on a four­point scale indica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hild used aliteral or figurative translation. Significant effects betweengrade levels and figurative conditions were found, indicatingthat the ability to translate figurative speech proceeds alonga developmental hierarchy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hemajority of third grade children were able to translate meta­phors and dual function words into figurative language suc­cessfully. The ability to translate proverbs required a levelof comprehension that does not appear in most childrenuntil seventh grade, as suggested by recent review of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onmetaphor suggest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metaphor comprehension and Piaget's cognitive stagesof thought development (3). Piagetian theory suggeststhat children from seven to twelve years of age developa broad range of transformational skills that allows themto operate on reality, building a repertoire of symbolsand signs (8). This display of cognitive growth representsan enormous expansion of power and abstraction in thatit frees children from the literal aspects of their percep­ and Piaget suggest that the capacity for poeticusage and the ability to operate on linguistic elementsmay be the last facet of language to develop (3). Theauthors' experiences in third grade classrooms, whileobservi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igurative speechas presented in reading workbooks, revealed a wide rangeof abilities in the children's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and proverbs at the concrete operations period of develop­ment. Some children had an immediate grasp of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terms, while others, regardless of theamount of explanation given, could not override theircognitive ties to the literal suggests that the capacity to understandmetaphoric speech occurs at an age beyond the preschoollevel (5). An early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children's ability to understand dual function words,terms that have a joint reference in language to both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ata (1). For example, suchwords as "cold" and "warm" denote thermal propertiesand can serve a dual function in describing psychologicalaspects of people.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these termsare an elementary instance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andinvestigated the order in which children's understandingof dual terms emerg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from three to seven are sensitive only to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while seven- to eight-year olds demonstrate thebeginning of the ability to use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the terms. The ability to state the dual function of theterms was clearly developed in the twelve-year-old group(for example, "hard things and hard people are bothunmanageable").Further work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to make metaphoric links, to perceive relationshipsamong disparate phenomena (6). Children, ages three tonineteen, were asked to indicate their knowledge ofliteral meanings of word pairs and then project them ontosensory domains using metaphoric skills. In contrast toearlier finding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pacityfor metaphoric association between sensory modalitiesand adjectives was evident in young recent investigation found a developmental trendtoward the comprehension of metaphors, though it con­cluded that not until the age of ten were children ableto demonstrate metaphoric understanding of dual func­tion words (12).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proverbs has been explainedby Piaget as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think­ing (10). He proposed that children from nine to elevenyears of age use a simple projection of the proverb intosentences by process of immediate fusion. At this level,there is no analysis of detail in comprehending proverbs,but a general fusion of two propositions without analysisof their meanings. Piaget believed that this phenomenonprecedes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thinking, that theability to translate proverbs does not occur until theformal operations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metaphors, dual function words, and proverbs, specificallylooking at children's ability to translate classroom materialpresented in context. Context has been cited as an impor­

在前面的帖子中,我提到一句中国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帖子发表后,网友vmax给我留言,问我这个谚语是否可以翻译成下面的句子。我回答他说,当然可以,但我不鼓励您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您的译文,我们中国人看得懂,但外国人看不懂,他们根本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人,如果您想让外国人也能看得懂,您就必须在译文的后面,额外增加一段注释,介绍一下《三国演义》,再介绍一下诸葛亮,只有这样,外国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谚语,您说麻烦不麻烦?! Three cobblers are more clever than Mr. Zhuge Liang.(三个皮匠会比诸葛亮先生更聪明。) 其实,我们中国的许多谚语,都有对应的英语谚语,两者意思相同或者相似,完全可以互相代替,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自己翻译。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谚语,就有一个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一行。另外一个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谚语“说曹操,曹操到”,也有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二行。 ①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脑袋比一个脑袋更好。) ②When we talk about the devil, he will appear.(当我们谈论魔鬼的时候,他将会出现。)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对应的英语谚语呢?我曾在北京王府井的外文书店中,看到过这方面的书,书名好象叫做《汉英谚语词典》(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我们可以从这种词典中,查出大多数中国谚语的对应英语谚语。现在国内是“英语热”,英语图书(包括英语词典)多如牛毛,我想这种词典应当不难找到。 一个中国谚语,只有在词典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谚语时,我们才考虑自己翻译,不过这种情况好象并不多见。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谚语,我就一直没有找到对应的英语谚语,因此我把它翻译为: One is willing to sell, and the other is willing to buy.(一个人愿意卖,另外一个人愿意买。)

关于藏族舞蹈的论文题目

给你以下我辛苦帮你找的 看看有适合你的么浅析舞蹈的本质及其意境 · 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 · 谈谈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 谈如何创作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 · 谈舞蹈创作的详细内容 · 关于舞蹈创作的探讨 ·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 谈谈舞蹈艺术 · 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 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 · 舞蹈教学组合在提高教材训练价值中的作用 (07-25) · 开放时代的舞蹈多样化 (08-24) · 少数民族舞蹈尚需不断创新 (08-24) ·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08-24) · 以情动情,舞在其中 (08-24) · 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08-24) ·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 (08-24) · 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 (08-24) · 少儿舞蹈要注意少年儿童的艺术特点 (08-24) · 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 (08-24) · 浅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 (08-24) · 《一千零一夜》北京永久谢幕 (08-24) · 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 (08-24) · 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 (08-24) · 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 (08-24) · 新时期中国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简论 (08-24) ·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 (08-24) · 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08-24) ·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 (08-24) ·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 (08-24) · 论贾作光的舞蹈创作思想 (08-24)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08-24) · 文化转型期彝族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 (08-24) · 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和性别 (08-24) · 试论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 (08-24) ·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 (08-24) · 走向何方——我们眼中的中国舞蹈 (08-24) · 从中国舞考级浅谈少儿舞蹈的发展 (08-24) · 舞剧《霸王别姬》新看点 (08-24) · 原创解 (08-24) · 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口传身授 (08-24) · 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 (08-24) · 对中学生舞蹈创作的思考 (08-24) · 看比赛有感 (08-24) · 舞蹈:洋为中用50年 (08-24) · 舞 概 念 (08-24) · 技巧会赢得冠军吗? (08-24) · 自谈舞蹈灵感来源 (08-24) · 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 (08-24) · 当代文学中的舞蹈 (08-24) · 现代舞离观众有多远? (08-24) · 《踏歌》的舞蹈形态和意象体会 (08-24) ·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 (08-24) · 世纪的舞步——百年中国舞蹈成就之一瞥 (08-24) · 谈谈国际标准舞的体育性 (08-24)

【 作 者】强巴曲杰【作者简介】强巴曲杰,西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西藏拉萨 850000)【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关 键 词】藏族传统舞蹈/舞蹈理论/身韵、动作、姿态/审美特征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一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一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高度。同时“舞蹈艺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流璃注解》[Z],第130页,木刻板(藏文)。)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从以上“舞蹈艺技九”的观点中不难看出舞蹈以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形、声、情”和谐运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学特色。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西藏古代的“舞蹈艺技九”是古印度“乐舞论”中婆罗多牟尼论述的,与藏族舞蹈无关。对此,经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考证,在藏族历史上,人们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技法。“波罗多牟尼在论述‘拉斯’时只提出了八种,后经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种。这九种‘拉斯’主要作为卡达卡利舞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训练之用”(注:于海燕:《东方舞苑花絮》[M],第18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这与藏文古籍“舞蹈艺技九”中论述的内容相重合的只有“愤怒、恐怖、英武”三种,其余六种则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没有提到“形、声、情”和谐运用于舞蹈艺术中的观点。这就有力地证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以民族审美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二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注:王朝闻:《美学概论》[M],第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着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同时还包含欣赏活动或创作活动中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现象。如前所述,藏民族在历史上已形成了比较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体系,但这一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舞蹈理论与舞蹈美学有着紧密联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论是解决什么是舞蹈,怎样舞蹈的问题,而舞蹈美学则解决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和如何表达情感、体会美感的问题。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一书中把“舞蹈艺技九”变成为“诗歌写作九”,要求诗歌写作者用诗写出舞蹈者的身姿、韵律和丰富情感。同样,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时表现诗情画意,融诗舞于一体,有歌就有舞,以词带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要跳“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这就像萨班·贡嗄坚参的书中所述(注:萨典·贡嗄坚赞:《乐论》[M],第1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们梳妆打扮,人们歌舞欢畅,那里没有悲伤,神圣的音乐至高无上”。这就是藏民族对歌舞的共同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还与地域、时间、年龄、男女等不同对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灵巧、多变,充分展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的舞姿,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矫健雄姿,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记载外,在民间歌谣中也有许多记述。如《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章节中就记录了大量的传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审美特征。如:林芝地区果谐“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中册,第29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从以上舞蹈时对人体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学思想。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众多藏族古老民歌中关于具体形体要求的歌词和古籍的理论如此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对舞蹈者形态、舞姿的共同审美感受。上述关于舞蹈形态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脱离实际的,而是至今保留在众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动作非常丰富,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舞蹈者,对于“妖娆”的腰、“摇摆”的腰运用的非常讲究。不管是以脚的点子为主的“堆谐”,还是讲究线条富有动感的“谐”,腰部轻软摇摆,在似动非动中给人以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美。女子的腰部动作在“热巴舞”和牧区“果卓”中表现得非常丰富。她们的各种翻身动作,侧腰、下后腰动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状态。“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另外,在民谣和古籍中,认为“膝窝”、“膝盖”是“最灵处”,“要颤动”并被形容为“风轮”、“轮子”。藏族众多舞蹈的“膝盖”动作的确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C

1 - 中国舞蹈派系性和功利性问题解析2 - 经济发展带来的艺术市场 (试论大国心态下 中国舞蹈艺术的市场前景)3 - 外国文化包容中国元素 中国舞蹈融入国际后改变与发展 4 - 舞蹈院校硬件评估与舞蹈教学软件上的实际差距 (深谈评估模式与无法改变的文凭教育之舞蹈教改)5 - 残酷的艺术 舞蹈训练伤残实录 (现阶段我国舞蹈从业者的淘汰率)毕业论文吗 本身就是很有趣的现象啊 有时候自己写地还不如学文科的帮忙杜撰的 哈哈 希望你能早日通过

如果挖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课堂上的动律练习与节奏联系心理素质对舞蹈的影响个人性格与舞蹈风格呵呵,拙见,请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