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漆艺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6:23:34

漆艺主题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艺美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然后重点阐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融合创新;发展理念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理念下得到不断改进与更新,在现代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很多现代设计师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找到创作灵感,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浓厚的审美艺术情趣,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运用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制作出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人工造型的统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造型艺术的核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能体现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情趣爱好,在视觉上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和独特感受,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现代服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商业招贴广告设计都注重增强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

其一,文化的标志性。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传统的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先进、装饰雕刻之精美、文化内涵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二,技艺的特殊性。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漆艺,有史料记载的就达数百种,但如今很多已经失传,现存的漆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的高度。其三,经济的无价性。无论是彩陶艺术还是佛雕艺术,其精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难以估算,可以说价值连城。如,中国元代瓷器《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与乔家大院、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都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无价之宝。其四,精神的凝结性。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其物质实体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其造型、色彩、装饰等视觉形象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亟须传承的精神价值。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设计需要传统工艺美术来充实、丰富,使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具现代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现代社会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现代设计必须引领社会时尚潮流,必须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设计作品底蕴更深厚、底气更充足,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能使作品更具灵活性、更富有生命力。此外,这些传统艺术元素还直接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凤翔的泥塑艺术和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都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可以使现代包装呈现出传统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设计思想的创新

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把儒、释、道的思想融入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设计,以现代审美观念改造、提炼和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追求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设计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设计形态的创新

中国古人一向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在钟鼎、器皿的形态设计中都运用了方与圆的元素,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产品设计者要结合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传统精神与传统造型进行深度加工提炼,使设计契合现代美学思想,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高度融合。

3.设计色彩的创新

中国古人运用的色彩蕴含了阴阳、五行、中庸的精神内涵,贯穿了生动传神的美学理念。现代设计师应该先对传统色彩进行深刻感悟,然后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再升华,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以此表达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使设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

四、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在理念、形态、色彩等方面,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设计作品,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娜.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现代园艺,2011(5).

[2]王利达.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电子商务,2012(2).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要想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借用品牌理念,确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定位,通过不同媒介和大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传递品牌价值,使人们了解该工艺美术品类的故事,进而产生信任感。文中借用科勒模型,对品牌的要素和品牌联想进行阐述,并对工艺美术品牌策略的构建进行讨论。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牌;体验;价值;联想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工艺美术是一种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特定的工具和手段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工艺美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科技化、批量化不断推动着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被大批量的工业化设计产品所取代。这使得工艺美术不再为少数的达官贵族服务,转而服务于人民大众。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工作者,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放到工艺品制作本身,更应该顺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将其作为一种能够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商品,并通过品牌化的运作被市场所认可,从而起到传播工艺美术的目的。

一、科勒模型

科勒把品牌分为品牌感知和品牌联想两方面,他认为品牌联想是消费者同品牌长期互动所形成的,是人们对品牌认知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品牌联想的分析能够对品牌战略起到引导作用。品牌联想可以分为三大类:产品属性、产品利益和组织利益。

1.产品属性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联想和与产品无关的联想。与产品有关的属性是指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必需的产品要素,也就是产品的功能性以及物理属性等。与产品无关的属性主要包括:价格、体验、品牌个性等。

2.产品利益联想是消费大众赋予该产品的价值内涵,利益联想分为三类: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功能性利益一般指产品内在的功能性或者服务方面的特性;产品象征性利益是产品的外在特征,一般与产品本身无关;体验性利益则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候的主观感觉,与产品的功能性和象征性紧密相联。

3.组织利益包括:组织规模、社会形象、组织文化、员工形象、组织历史、组织的营销策略。

二、传统工艺美术所面临的问题

1.工艺美术丧失了同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契合点。有些传统工艺美术简单照搬传统工艺和设计,忽略了对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久而久之使传统工艺美术品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工艺美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服务,设计师应该在继承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活化,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工艺美术作品。

2.工艺美术传承人待遇较低,传承问题比较突出。工艺美术大师的收入比较微薄很难维持带徒弟、房租、材料等基本开销,徒弟们常常因为生计问题简单学了一些技艺就另谋出路,或者干脆放弃学习该门技艺。个别工艺美术大师开设的工厂规模较小且定位不清晰,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比较保守,使大师们都忙于维持生计很难静下心长期培养接班人。

3.工艺美术产品缺少品牌营销意识。在很多人眼中工艺美术产品离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遥远,无论从材料还是工艺都不被大众所了解。同类技艺之间缺少雷同性比较强,无论在经营模式还是在产品创新上缺少差异化。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工艺美术技艺,将品牌意识植入到工艺美术的传播中,赋予工艺美术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才能被更多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传统手工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的普及。

4.缺乏系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培训。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品基本是靠模仿,严重影响了工艺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或者行业再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缺少对工艺美术技艺的创新,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发展后劲。

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构建

1.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品牌的传播。品牌应该具有叙事能力,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作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对该品牌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大力吸收该工艺美术品牌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深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让当地的老手艺人和民众参与其中,不仅还原丰富了地域文化,也激发当地民众的保护热情,加快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与发展。

2.强化工艺美术手艺人的品牌意识。首先工艺美术手艺人需要建立知识产权意识,手艺人应该明确工艺美术是极具内涵的文化品牌。为了避免同一品类不同手艺人的纠纷,可以引入行业协会同手艺人所在企业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必须经过授权才有资格生产和销售某一种产品。

3.传统工艺美术品牌推广要使品牌能够深植于消费大众内心。消费大众因为其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不同,对工艺美术品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尽管工艺美术品牌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品牌若想延续仍然应该往更深层次发展。应该结合工艺美术的品类特征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确定不同的品牌营销模式。在确定品牌定位之后,通过适当的推广对品牌进行持续宣传,以培育和发掘潜在消费群体,保持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热情。

4.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应该注意其广度。很多工艺美术品类不被大众所熟知,在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利用不同的媒介,例如网络、电视等,使消费者认识并产生信任感,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多样化的需求。

5.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品牌定位是在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心理的位置,它与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紧密联系。虽然工艺美术品类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产品,但是将其进行品牌化的打造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富有感染力的品牌价值的传递。工艺美术品牌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寻找到属于该工艺美术品类的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增加品牌竞争力,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了解所接触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且在和该品牌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品牌的价值。如果该品牌的品牌价值正好能够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该消费者就会成为这一工艺美术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6.加强工艺美术品牌的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大多是通过产品了解工艺美术品牌的,但这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品牌。仅仅通过品牌名称和产品所建立起来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不能够使消费者和品牌产生共鸣,消费者更多的是通过服务、环境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感受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给予消费者的感受越多就越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个多维度的品牌体验能够更有效的架起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工艺美术类的品牌,同样应该注重多维度消费者体验的建立,通过标志、媒体宣传和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在工艺美术品牌推广之前,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感官体验设计传递独特的品牌价值。

7.为工艺美术品牌注入新的元素。工艺美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工艺美术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让其新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四、结语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牌,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品牌意识、注入新的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体验来传递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进而扩大广大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KELLER,KEVINLANE,StrategicBrandManagement[M]NewJersey:PrenticeHall,1998.

[2]丛玲玲.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面临九大问题[J].《美术观察》,2008(7).

[3]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李静,金永生.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商业研究》,2013(21).

[5]张凌浩.基于品牌体验的设计思考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包装工程》,2006(6).

[6]曹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战略研究——以赫哲族为例[J].《商业经济》,2014(9).

[7]舒三峡.如何打造非遗文化品牌[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

[8]谭宏.传统品牌保护模式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活化路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0(28).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 1、工艺美术:造型艺术之一,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从材料上可分为陶瓷、玉石、金属、漆木、牙角、丝毛棉织物等。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是生活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 2、按照所服务的对象来分类: ——宫廷工艺美术——文人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等。 按照用途分类: ——生活日用(实用)工艺美术品。如陶瓷、花布、家具、漆器等。 ——装饰欣赏(陈设)工艺美术品。如牙雕、玉器、景泰蓝、缂丝等。 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 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民族性、手工性等相关特征。 3、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彩陶,故称这个时期的文化为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 彩陶的红色和黑色纹样装饰来自赤铁矿和锰化物颜料。先民用手捏或者泥条盘出造型,用木片、卵石等工具将表面打磨光滑,再画上装饰图案,入窑烧成。彩陶工艺体现出先民的伟大创造力。 4、原始社会的制陶技术是逐步发展的。经历了下列几种方法: 泥条盘筑法 涅制法 轮制法(选土-拌泥-发酵-塑形-装饰-晾干-焙烧) 5、彩陶分类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肃天水、平凉地区。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型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瓣形纹等。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线。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壁体较少用白色陶衣。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鸟纹应用更多。直线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造型以小口的壶、罐居多。装饰内容丰富。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技法熟练,装饰丰满,流畅,内彩,点和螺旋纹大量运用。 (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装饰有两种,(1)用漩涡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分数各单位。曲线为主,锯齿纹流行,彩绘黑红相间,节奏感强。一改以前黑色为主的局面,大量运用红色彩绘。风格富丽、精巧。 (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装饰有直线、折线纹、回纹、网纹。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6、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黑陶文化,因为1928年最先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故称“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Black pottery)。黑陶采取轮制法。器型浑圆工整、厚薄均匀。封窑技术使窑温增强,提高了器物的硬度,并产生灰色和黑色陶器。黑陶具有下列特点: 黑:乌黑的色彩; 薄:薄如蛋壳;最薄处不足1毫米。又称“蛋壳陶” 光:器表光亮; 纽:具有器耳或者盖纽。 7、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的最初阶段,也是工艺造物的萌芽时期。工艺美术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具有如下特点:1、就地取材;2、工具的创造日趋美观、实用;3、装饰纹仰具有浓郁的宗教意义、几何化、图腾化、抽象化;4、装饰趋向于形式美感;5、技术成为工艺美术发展的主导因素。 8、“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颜色灰青,故名青铜。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前2000年前左右开始,典型特征是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各种器物,时间长达1500余年。商晚期与西周早期最为高峰,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逐步衰退。 9、失蜡法,用蜡作原料制模。外包泥浆、用火烤干即可。此种方法能生产和设计复杂的容器。 10、司母戊大鼎,高133cm,长110cm,宽78cm,重875公斤。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造型雄浑大气、厚重、庄严,四柱足粗壮有力,长方形鼎腹周正雄伟、两耳挺拔,显得十分威严。司母戊大鼎以夔纹和饕餮纹为主,腹外为装饰带,铸造时需要一百人操作,用七八十个坩埚(炼铜器,公斤) 11、春秋晚期鲁国的工匠总结当时的手工艺技术,写成《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朴素的工艺观。 12、三代时期的青铜酒器五爵指的是:爵、斝、角、觚、觯 13、金银错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方法是在青铜器的表面依照图案纹样凿刻出浅槽,然后再嵌入金垠丝,经过锤打后磨平,这种装饰方法使青铜器呈现出华贵绚丽的效果,宗教气息较少,世俗气息更加浓郁。 14、三代时期的青铜器装饰以饕餮、夔纹为主,具有狞厉之美。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是我国古代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15、汉代灯具特点: (1)功能合理(尺度适宜、消烟除尘、挡风调光) (2)结构科学 (3)造型生动、灵巧生动,优美活泼 (4)装饰华丽、纹样丰富,色彩灿烂。 例子: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与朱雀灯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长信宫灯通高48cm,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跪于地,头梳发髻,上戴头巾,上身下直,左手持灯座的柄,右臂高举,袖口形成向下的灯罩,像喇叭一样,体内是空心,起消烟作用,灯盘内有槽,槽内有屏板形成灯罩,可以转动,开合调节照射的方向与亮度,还可以挡风。科学性、艺术性完美统一。 16、铜镜使人们关注自身的美。山字纹是战国时期铜镜的代表性装饰。规矩镜也称为“ TLV镜”,流行于王莽时期,常装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案。 17、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叫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具有代表性的如汉代的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8、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形成南青北白的特点。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硬而单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19、唐三彩:驰名中外的“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用白色的粘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作为着色剂进行上釉,再经过800℃温度的烧制,在器表上形成色彩斑斓的釉色装饰,十分绚丽。唐三彩的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彩色斑斓。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 20、夹苎:(苎指苎麻纤维织的布)夹苎是用漆直接造型的的工艺方式,从木胎-脱胎,标志工艺本身的成熟。考古发掘证明发现较早的夹苎漆器是湖南常德战国墓出土的夹胎漆奁。 21、金银平脱:用薄金片或银片做成花纹贴在漆器上,加漆两三层,再研磨平整,显出金银花纹由(又称推光)富丽华美. 雕漆:以前在木胎上雕刻再上漆,到唐代后,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剔红)当时刀法快,古拙,不如后来纤细圆滑。 22、戗金银:宋代新创的,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雕刻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源于战国的针刻。填金的是戗金,填银的称为戗银。 23、中国青铜艺术之后,漆器工艺发展逐渐兴盛,取得伟大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夹纻甚为流行;元代是我国雕漆发展的高峰时期,14世纪中叶,浙江嘉兴出现两位著名的巨匠 张成、杨茂;明代还出现我国古代第一部漆艺专著《髹饰录》,是由安徽新安著名的漆艺家黄成写的。清代时期形成了几个制漆中心,各具特色。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州的脱胎。 24、渎山大玉海:墨玉酒瓮 杂色墨玉 高70厘米,宽135厘米,182厘米,重约3500公斤。可容纳酒30石,造型气势磅礴。内刻乾隆作的三首七言诗及注释.开始造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已经700多年。初置琼华岛广寒殿中,后流落到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内,道人用以菜瓮。乾隆时“合以一千金换取,置承光殿中”(北海团城)浮雕装饰极为生动,设计巧妙,“变瑕为瑜”。 25、素纱禅衣:1972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即长沙国丞相,完整的织物品和服饰达100多件。有两件轻薄透明的素纱禅衣,是我国目前仅见的最轻薄的丝织品。素纱禅衣,长128cm,袖长190cm,无色纱。这件禅衣是用作罩衫,穿锦衣外面的。古代妇女的衣服轻细,往往外罩一件禅衣,华丽高贵。其仅重49克,不足一两,如果除去领和袖口较厚重的边缘,重量仅半两多一点。 26、中国刺绣历史悠久,唐代之前,多为实用以及装饰用,宋代趋向于观赏性,讲究绘画性的传神意境表现。清代形成许多地方刺绣。著名的有: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 27、年画是民间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明清以来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 28、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各大窑系在陶瓷品种上各具特色。如定窑的白瓷;哥窑的开片;钧窑的窑变。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质朴豪放;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窑主要生产黑釉瓷器。 29、明式家具:(1)明式家具是明代到清代早期以花梨木、紫檀、红木、铁力木等高贵材料设计制作的优质家具。(2)明式家具采用榫卯结构,造型简洁,庄重质朴,线条优美;(3)不事雕琢,装饰洗练,注意自然纹理和材质美感;(4)工艺精巧,比例适度,典雅大方。明式家具式我国古典家具的杰出代表,对于现代家具设计具有很大的影响。 30、陵阳公样:指唐代时期著名的织锦纹样。由窦师伦设计,因为他被封为陵阳公,故名。纹样章彩奇丽,常以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祥鸟瑞兽、仙花瑞草为题材,图案采取对称形式,取意和睦吉祥,艺术效果很好。 31、宝相花:是唐代流行的织锦花卉纹样,在其他工艺美术中也用作装饰。基本构成多是以牡丹、荷花、菊花为主题,再配上规则排列的联珠,造型丰满,层次繁密,以推晕法表现鲜艳的色彩,装饰性强,富丽堂皇,含有宝相,艺术价值高。 32、纳失失:指古代加金织物。又称织金锦。一般有片金和捻金两种。约始于战国,元代时期极为盛行,为统治者独享的织物。也叫“纳克实”、“纳石失”、“纳失思”等。 缂丝:我国传统工艺之一,新疆楼兰曾出土汉代缂丝,也称刻丝,克丝。现在仅苏州有制造。 33、云锦:明清时为官廷织物,用于服饰、赏赐,富贵华丽绚烂如云霞(南京生产)。有妆花,库锦,库缎等。 我国陶艺发展到明代进入彩绘的世界。明代以前,陶瓷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白瓷发展快,为陶瓷装饰与审美开拓了新的天地。景德镇成为全国陶瓷中心。江苏宜兴被称为陶都,生产紫砂陶器。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题款。 34、斗彩(逗彩):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即先用青花料描出轮廓,上釉烧成青花之后,再在釉上彩绘,填入五色,色彩艳丽,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各种色彩争奇斗艳,故名“斗彩”,成为后世争相仿制的对象。成化时期斗彩以酒杯著名。成化鸡缸杯,以装饰鸡纹为最,成化彩绘多为平涂,故称“成窑一件衣”,风格秀丽清雅。 35、五彩:是成化斗彩之后的又一新品种,以明代嘉庆、万历时期较突出,清代康熙时也有很大发展。是斗彩的再发展,青花颜色的地位较斗彩弱,或成众色之一。红、黄、绿、褐、紫等为主。 36、清代粉彩:创于康熙时,流行于雍正时期。颜料中加玻璃白(砷)使颜色烧成后软化,柔和,淡雅。故又称软彩。格调文雅,深受宫廷喜爱。以绘画题材为装饰,艺术价值很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相对于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破坏甚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鼓励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下面我们来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做法,从互联网背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少年儿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四个方面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融为一体,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

近些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的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在传统村庄减少、农耕方式替代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非遗,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一、非遗活态传承的意义

非遗的活态传承是指非遗的产生、发展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保护非遗。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血脉和情感的主要体现。

非遗不是文物,不是凝固的。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流变,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时代的传承人群在与历史、自然等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对非遗进行再创造。

一方面,非遗项目需要在创新和传承相结合的良性互动中,为当代人理解和认同,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另一方面,非遗的活态传承也要杜绝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例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泼水节”“火把节”天天上演,那只是“表演”,而非“过节”;带有恶搞甚至低俗性质的婚庆习俗强拉游客参与,目的就是让游客为名目繁多的消费项目买单,早已失去了展示非遗项目、让游客了解认识非遗的初衷。

这种纯粹为了赚钱、改变非遗性质的所谓创新,实则是对非遗的严重破坏,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是要坚决摒弃的。尊重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核心是保护传承人,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保护传承人群获得收益的权利,在保护和传承中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二、日本非遗活态传承的经验

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前列的国家,重视非遗的活态保护,他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创新求变的传承之路。

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例,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传统金属工艺、漆艺和陶艺制作时使用天然材料和传统技法,对器物形制、色泽、纹样进行改良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审美取向的改变。

1974年日本颁布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1992年国会进一步修正该法律,加大了扶持力度。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坚持创新求变,因此多年来发展良好。

(二)“人间国宝”的认定和保护。

非遗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活”

的动态文化,其声音、形象和技艺存在于从事它们的人身上,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性”的核心因素。

日本在非遗的保护中非常重视传承主体,强调对传统文化持有人的保护。

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传承人的认定。日本将那些具有高超技能,能够传承某项文化的“身怀绝技者”,称为“人间国宝”.

日本的这些“人间国宝”对所传承的技艺予以记录、保存并公开。

日本 *** 每年给这些“人间国宝”200万日元补助金,用来培养和传承继承人。因此, *** 监督该笔款项的使用情况,“人间国宝”

每年要向 *** 报告该笔款项的用途。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认定和扶持有力推动了日本非遗的传承发展,“能乐”、“歌舞伎”、“狂言”这些日本传统的艺术表演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三)非遗保护中的儿童意识。

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是少数核心传承人的保护,还关系着培养传承群体,特别是传承群体中的少年儿童。

日本非常重视对传承群体中少年儿童的培养,为中小学生提供体验传统艺能的机会。

例如“歌舞伎”,2001年开始举办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歌舞伎讲习会”,从2002年起,“歌舞伎讲习会”拓展到小学生,并且每年都予以实施。

日本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重视日本传统文化的学习,设立了传统工艺品课程,加深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他们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三、我国非遗活态传承的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更加贴近年轻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被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与选择,拓展其生长空间,以真正实现非遗的价值。

微信推送、淘宝开店、视频课程,是许多非遗项目都在尝试的互联网背景下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以桐乡竹编的传承之路为例,竹编传承人钱利淮和他的团队开创了竹芸工坊,让竹编从小众作坊走向大众传承。

他们根据受众的年龄和基础编写了生动直观的竹编网络课件,开设竹编私房课的网络直播教学,并在“竹芸”微店上推出竹编DIY商品。钱利淮开创的“互联网+竹编”的传承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普通大众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选购竹编材料,按照网络课程自己在家学习竹编。

浙江桐乡推出了非遗项目专题传习班的微信公众平台,包括剪纸、桃核雕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木雕、麦秆画,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对非遗以及传统文化的需求。

非遗项目通过互联网汇聚人气,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到非遗项目实体店;通过非遗项目实体店的展览、展示,创造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传统、对于历史的敬畏,形成互联网与实体店的良性互动发展。

社交媒体公众账号、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这些途径让非遗越来越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

例如,浙江象山的非遗订阅号“象山非遗”,信息发布频率很高,阐释质朴而到位,策划很接地气。

中央美术学院发布的《中国古典家具》APP大受欢迎,这个APP运用游戏的手法,实现明代榫卯家具的完成过程,在带给人们娱乐游戏的同时,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木作的“灵魂”---榫卯的技艺。

这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明代榫卯家具APP,是数字化背景下将现代新技术与非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这个明代榫卯家具APP,使用户短时间内能够直观的认知榫卯家具的结构和组合,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此外,通过开发非遗游戏软件来扩大非遗在儿童、青年人中的传播。

例如:南通蓝印花布的游戏软件收录了近千种蓝印布典型图案,该软件还可用在苏绣、云锦等非遗项目中。

(二)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的支持和培训计划。

人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问题。

除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之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第29条规定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目前,文化部已命名了4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自2008年起,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8000元,2016年起提高为每人每年2万元。

非遗的传承仅靠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作用甚微,还需要积极培养非遗持有者、从业者等非遗传承人群,通过非遗传承人群来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

)正式启动,该研培计划是文化部联合教育部专门针对非遗保护发起的。

研培计划有助于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能力,有助于非遗传承人群深入领会传承项目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非遗活态传承的持久动力。

(三)非遗走进少年儿童。

非遗的活态传承要在少年儿童中扎根。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为中小学生常年授课,教授传统手工艺课程,为学校里的少年儿童讲好民族文化的每一课。

在符合条件的中小学建立传统文化基地,将非遗烙印在少年儿童心中,鼓励中小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

充分利用民俗、节日,让少年儿童在非遗实践环节参与技艺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对非遗的兴趣爱好。

建立非遗博物馆,展示非遗项目的图文及实物,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互动活动,点燃少年儿童非遗教育的火种。通过深入认知和参与非遗项目,使少年儿童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后备力量。

(四)非遗的海外传播。

将中国的非遗向世界传播推广,是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以非遗项目剪纸为例,剪纸在中国多地广泛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有剪纸。

以剪纸为媒介,可以很好地起到文化交流沟通的作用。

在中国剪纸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剪纸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十多年间与不同国家进行以剪纸非遗为主题的创作合作,将剪纸作为国际间交流共有的文化背景。

这既推动了中国剪纸走出去在海外的传承,也促进了世界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认同与接纳。

从营销策略来看,将非遗产品上传到网络平台,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极为宽广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理论界,2013(4):67

[2]陈又林。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3):10~12

[3]徐继宏,薛帅,郑蕾。“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纪实[N].中国文化报,2017-06-08

[4]郑海鸥。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N].人民日报,2017-06-08

漆艺论文开题报告

日本 文化 又是历代日本人在湿润的环境中以顽强的忍耐力和精神,从事水稻栽培所形成的对植物有着特别感情的海洋文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 毕业 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日本语言文化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本语言文化渊源深厚,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语言文化中的禁忌和委婉表达,通过对这两种形式的简要阐述,来强调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领悟日本语言文化,掌握日本民族习俗。

【关键词】日本语言语言禁忌委婉表达语言文化

前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约定俗成,逐渐沉积下来的产物。不同语言衬托出不同的语言文化,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离不开本国民族与自然地理、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掌握一种语言,就需要学习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学以致用。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曾经指出,研究一门语言,其文化背景是不能脱离的,否则很难掌握这种语言的精髓。所以,在日本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强化语言文化 教育 是非常重要的。日本语言是高级语言,日本语言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隐含性、暧昧性以及非逻辑性表达方式,另外,日本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因素,为研究日本语言文化,必须了解日本语言的独有风格和日本语言的文化思想源泉。

1.日常生活中日本语言禁忌表现

日本语言中的称呼禁忌

日本有句 谚语 叫做“名示体”。在古代日本人认为,一个人的灵魂附在自己的名字上,造成各自的人格有所差异,如果说出主人的名字,其灵魂就会脱离人体扩散到大气中,被恶魔带走,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名字与自身安全、身体健康以及命运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为了保护所敬畏的人,人们不会直接称呼别人的名字。与此同时,古代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一生中会出现很多次改名现象,从出生、成人到死分别都有幼名、成人名以及戒名。

日本语言的称呼禁忌一般表现在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称谓,由于日本原始社会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下级和晚辈不能直呼上级和长辈的名讳。在日本,明仁是日本天皇的名字,天皇是至高无上的、不能毁灭的,日本民族不能直呼天皇的名称。在日本当代社会中,也听不到“明仁”两字。日本人的这种语言禁忌始终存在于人们对天皇的尊重当中,甚至还存在于日本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时至今日,在日本,年长的女性,也不能直呼其丈夫的名字。他们往往去掉姓氏互相称呼。

日本生活中的禁忌

在古代,人们不知道幼儿是怎么生育的,因此,人们潜移默化的认为,这是神的力量在起作用,日本人称其为“产神”,他们认为产神具有保护婴儿与伤害婴儿的两方面性质。正因为当事科学不发达,婴儿出生后死亡率高,因此,在婴儿出生的过程中,不仅在日本,在中国也存在很多禁忌。日本人在产妇面前忌讳说有关“死”的字眼,中国人也是。在日本,也有为老人祝寿的风俗,他们也不希望将老人与“风烛残年”、“体弱”、“年迈”等词语联系起来,因此,这些词语就成为祝寿的禁忌语言。在中国,年轻人人给老人祝寿时,也很忌讳说“死”、“没了”、“完了”等词语,因为“钟”与“终”是谐音,因此给老人送礼物时禁忌送钟。

2.日本语言中的委婉表达

委婉表达语言的由来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委婉表达都存在于其中。英语中“euphemism(委婉表达)”意思是“好听的一句话”,源于希腊语言文化。在中国,“委婉表达”的意思是指“声音婉转而动听,态度真诚”的意思。日语语言中“委婉表达”的意思是“将一种语言婉转含蓄地表达出来”。在日本人之间的日常会话以及日本语言文学作品中,我们发现,委婉表达在日本语言中非常多。在日本,人们为了拒绝别人的邀请或者建议,又不想违背他人的意图或者好意,日本人不会公然与别人发生碰撞,他们往往不直接拒绝,而是用最间接的 方法 ,拐弯抹角的进行委婉而含蓄的拒绝他人。在日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拒绝语言,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委婉表达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

日本民族重视集体协调

在日本,委婉表达一词离不开他们长期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文化形态。日本人重视集体协调,他们往往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完全是由于他们所处自然地理与生产方式决定的。日本是一个被大海环绕的国家,许多日本研究者将这种地理因素叫做“自然地理的锁国”。日本政府曾经公布锁国令,除中国和朝鲜以外,使日本在200多年的历史中没有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17世纪到8世纪末,日本与外部世界长期隔绝,使日本内部形成一种统一的民族风格。日本是一个以农耕、渔业为主的国家。

而且,日本人吃的大米,产于占国土总面积70%的山地,为使处在地势较高的农户与处于地势较低处的农户之间不产生用水问题上的矛盾,日本政府规定,在山地 种植 大米必须拥有集体观念。这种生产理念使得日本人民养成注重集体利益和站在他们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和谐的民族。

日本民族重视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

日本人很重视“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观念,为寻求集体利益的内部协调,日本民族与外界始终保持着和谐友好的关系,他们更加注重委婉表达,措辞含蓄。日本政府在宪法中制定了“以和为贵”的道德祖训。“村”是日本人民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个小范围群体。如果有人脱离这个组织,就要受到其他人的耻笑;严重者将要受到一种制裁。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很重视周围人的意见和建议,他人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人往往不以自己的思想观念来看待问题。

日本语言的具体表现就是委婉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社会与语言的内在联系,在日本语言文化交际中,将委婉表达使用得当,在不违背别人意愿的基础上又满足自己的观念,已经成为日本语言的一种趋势。所以,在日本社会生活中,委婉表达的探讨以及使用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有助于日本语言教学和研究。

结论:

日本民族的集体意识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生活的共同心理,日本人的优良 传统文化 和思想渊源成就了日本独具一格的语言体系。然而,伴随着日本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出现了新的语言文化,但是,在日本,传统的语言文化价值观以及由于注重集体意识而来的语言特色,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对日本语言起着指导作用,永远不会被 其它 文化影响所磨灭。

参考文献:

[1]苑崇利.对日语口语表述文化特征的考察[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

[2]吴侃.日本语语法教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刘芳.委婉表达在日本语言文化的体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崔慕洁.关于构建日本语言文化体系的研究[M].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论茶道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起源和形成

茶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尝百草”的神农氏偶然间发现了茶具有解毒功能,从而把茶用作解毒的药物。780年陆羽的《茶经》问世,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日本遣唐僧侣最澄、空海、永忠把唐朝的茶文化带回日本,形成了以嵯峨天皇、贵族、高级僧侣为主体的“弘仁茶风”。据史料记载,日本高僧最澄把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种在日吉神社,这里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本后记》弘仁6年(815年)记载了僧侣永忠为嵯峨天皇煎茶献茶。不过此时日本的 饮茶 法还只是效仿唐代的饼茶煮饮法。

镰仓时代,曾来南宋学习临济宗的僧侣荣西仿照《茶经》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书中主要讲述了茶的药用功效,并把当时宋朝的末茶饮茶法——日本茶道的抹茶饮法传入日本。中国的寺院饮茶茶礼在日本寺院盛行,日本茶道的茶礼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

镰仓时代末期到室町时代中期,从中国宋朝传入的游戏性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室町时代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为中心的东山文化,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诞生了以鉴赏唐物为主要目的的饮茶活动——书院茶道。

被称为茶道开山祖师的村田珠光将禅的思想引入到了茶道中,开创了朴素自然的草庵茶风。珠光通过禅与茶道的结合,把饮茶由一种饮食娱乐形式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武野绍鸥将日本的歌道理论与茶道相结合,补充和完善了珠光的茶道思想,推进了茶道的民族化和规范化。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继承了珠光、绍鸥的茶道思想,进一步完善深化了草庵茶。千利休精减了点茶的程序,不使用端庄华丽的中国茶碗,而使用厚重朴素的高丽茶碗和日本乐窑茶碗。他还特别规定了茶花、怀石料理的法则及作为茶人的资格,创造了茶道中日本特色美的完整的艺术体系。至此草庵茶道,也即日本茶道正式形成。

日本茶道的现状

1592年千利休去世后,他的子孙和弟子们继承了他的茶道,至今大约形成20多个流派。千利休的子孙分为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个流派,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主要指这三个流派。其他还有二十几个流派,主要有:远州流、织部流、三斋流、薮内流、宗遍流、庸轩流等。这些流派虽然有各自的茶道风格,但都以千利休的茶思想为指导思想。茶道的多样化促进了茶道的发展,茶道迅速普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自明治维新以后,女性也加入到茶道活动中来,茶道成为许多女性出嫁前的必修课之一。

如今,茶道已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茶道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象征,已完全融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对其生活乃至整个日本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茶道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茶道倡导了日本人的精神文化理念

《南方録》中记载了利休的话:草庵茶道最重要的目的是领悟佛法,修行得道。茶道的本意在于禅,倡导人们通过茶事活动修炼身心,升华思想境界。“和敬清寂”是茶道的根本精神,成为400多年来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按照久松真一的观点,“和敬清寂”的理念不应只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必须是对“事物人境”而言的。“事物人境”涵盖整个茶道内容,包括茶道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具体说来,“事”指点茶、喝茶、清扫、茶室的布置等诸事情;“物”指茶碗、茶勺、茶罐、茶刷等茶道具;“人”指主人、客人;“境”指茶庭、茶室等环境。只有在茶道中贯彻对“事物人境”的“和敬清寂”,才是真正的茶道。理解了这点,才会体会出复杂茶礼的奥妙,体会到日本人所推崇的审美观。点茶的手法、茶道具摆放的位置、在茶室中行走的路线和步伐、饮茶的步骤等,这些环节是茶人在反复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最稳妥、最合理的路径和程式。当人们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能真正领悟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

茶道把待客、吃饭、喝茶等日常的生活行为提炼成极具传统和形式美的艺术高度。正如桑田忠亲在《茶道的历史》前言中所说,茶道已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文化生活的规范和理想。它完善了日本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日本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茶道形成了日本传统建筑风格

茶道建筑由茶室和茶庭两大部分组成,茶室和茶庭是供人举行茶事的场所。茶道建筑是日本传统建筑的代表,对后世日本建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日本茶道的茶室因其外形与农家草庵相似,又被称为“草庵茶室”。茶室使用竹、木、草、石等材料建造而成,秸秆屋顶、砂土掺稻秸涂抹的墙壁、不剥树皮的原木做的柱子,尽显其古朴、自然的风格。茶室的标准面积一般为四张半榻榻米。茶室虽小,但每一个细节的设置,每一种材料的选择,茶人们都力求独具匠心。茶室的小入口、壁龛、地炉、小天窗等都是茶道大师们几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利休的茶室、织布的茶室、远州的茶室等各具特色,这些茶室所体现和追求的美感,对江户时代的武士阶层和上层市民阶层的房屋建筑风格有很大影响。人们把这种代表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称之为“数寄屋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茶庭,顾名思义是指与茶室相配的庭园。禅宗中把领悟的境地称为“ 白露 地”,受此影响日本茶道中称茶庭为“露地”。茶庭的面积不大,大多在100~200平方米,分为外露地和内露地,内外露地以中门分隔开来。客人先在外露地静心安神,而后经中门进入内露地,也就进入了忘俗的境界。在茶室门口首先要洗手和漱口,就是要人们洗涤心灵,除去杂念的意思。茶庭中设置等待室、厕所(雪隐)、尘穴、石制洗手钵、石灯笼等。茶庭中的小路,大多以脚踏石和碎石铺就。庭中除去一条条迂回曲折的小路,均被常绿树木所覆盖,营造出“山中草庵”的风情。

脚踏石、石制洗手钵、石灯笼已成为现代日本庭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论是日本庭园还是居家院落,都受到了茶庭的影响,历经时间锤炼的茶庭是当代日本庭园建筑的代表。

茶道促进了日本陶艺制造业的繁荣

茶碗是茶道具中品种最多、最重要的用具。在茶道兴起的初期,使用的几乎都是来自中国的茶碗,其中端庄华丽的天目茶碗最受追捧。随着草庵茶的确立,随着草庵茶道的确立,茶风趋向朴拙自然,外形粗糙、色彩朴素的高丽茶碗开始大行其道。为了更好地表现草庵茶道的风格,千利休与陶工长次郎一起设计制造了乐窑茶碗。优雅厚重的乐窑茶碗是草庵茶中规格最高的茶碗,是日本茶陶的代表。

江户时期,茶道的普及使日本陶艺技术迅速发展开来。织布窑、远州七窑、仁清窑、志野窑等,日本的民窑遍地开花,并传承至今。茶碗在品类、造型、釉色、装饰艺术等表现手法上的多元化极大地推进了日本陶艺民族化、本土化风格的发展。

日本茶道不仅是点茶、饮茶的过程,而且是包括吃饭在内的招待客人的整个过程。茶道中用到的道具多达上百种,涉及陶艺、漆艺、木艺、竹艺、纸艺等行业。这些行业里的艺术家们都以创作出符合茶道理念的独特作品为最高追求,可以说茶道的影响渗透到了日本的各个工艺制造业。

茶道丰富了日本人的饮食文化

在茶道形成初期,点茶之前吃的饭一般写作“会席”,在《南方録》中开始写作“怀石”(日语中,怀石与会席都读作“kaiseki”)。“怀石”原本指禅僧为了抵御寒冷而塞在怀里的温热石头,喻指简单的饮食。近代以来日本人把茶道中的饭称为“怀石”。

茶怀石的内容最初是由千利休规定的,一般为一汤三菜。菜品简单,但烹饪却极为讲究。选材崇尚应季的天然食材,注重搭配的协调,将茶道精神与饭菜融为一体。考究的器皿,宛如工艺品般的菜肴,每一道菜都给人味觉和视觉上的美好感受。

在江户初期大名和武士的茶道中,茶怀石不再拘泥于简素,变成菜品丰富的豪华料理,成为茶道外也可享用的料理——江户中期,在东京、大阪等地的高级餐馆就出现了“会席料理”(即现在的“怀石料理”)。新鲜的食材、上好的烹饪、精致的器皿、优雅的环境,怀石料理已成为日本传统料理的主流,成为日本高级料理的代表。

3.结语

历经400多年的日本茶道已发展为集宗教、哲学、美学、艺术和建筑设计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不仅影响了日本国民的精神文化、建筑风格、陶艺制造和饮食文化,还在其生活习惯、服饰、书法甚至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茶道,就没有日本文化史。研究茶道,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认识日本社会有重要意义。

漆艺技法的论文题目

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

你知道有哪些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2.北京市某织染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体验消费与染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4.医院内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5.水墨染织--服装材料设计中的染缬艺术传承与创新

6.壮族传统纺织工艺及其文化研究

7.湘西传统染织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8.美孚黎女子服饰的现代设计应用

9.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

10.长三角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

11.手绘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2.染织厂染织混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3.试析元代染织纹样在茶艺表演类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4.日本传统染织艺术之旅--以东京、冲绳两地为例

15.中亚地区伊卡特织物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研究

16.爱马仕丝巾图案设计与艺术研究

17.浅析草木染的发展与现状

18.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

19.从模仿绘画到图案设计的日本近代染织艺术

20.中、日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1.以环保为主题的纺织材料装置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22.论乡土织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23.长三角地区染织文化的研究

24.试论近世初期风俗画中小袖和服的绘画表现

25.传统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6.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前景展望

27.景宁畲族传统服饰艺术在现代的发展研究

28.染色废水处理改造方案研究与实施

29.论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30.民间手工印染艺术在现代居室软装饰中的价值

31.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要素探析

32.明清水陆画所绘之染织纹样研究

33.探析吉祥观与景德镇明清彩瓷表现的图饰特点

34.日本近代染织技术的引进与革新

35.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36.黎族传统纺线技艺研究

37.明代工艺美术色彩赏析

38.山竹壳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39.丰富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0.抗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

41.海南黎族织锦中基本纹图案探究

42.与大自然合作--染织产品设计的创意新思维

43.凉山彝族服饰传统染织工艺研究

44.渐变形式在当今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45.棉麻手工染织面料在创意服装中的应用

46.黎锦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47.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48.浅述染织中的棉纤维及手工艺表现

49.民族传统染整工艺的现代价值

50.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研究--以染织工艺为例

51.云南大理扎染视觉审美研究

52.用形式美法则剖析中国传统染织纹样之特点

53.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54.自然主义风格在日本纤维艺术中的表现与思考

55.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比较

56.隋唐染织工艺在敦煌服饰图案中的体现

57.民国日常旗袍面料色彩研究

58.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59.棉麻织物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探究

60.浅谈酶催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61.西南少数民族染织艺术中的色彩美学

62.台湾花布的图案装饰特色研究

63.河北民间传统染织工艺现状及发展策略

64.台湾花布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对比及应用研究

65.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66.洗礼中重生--谈传统染织艺术的现代性转型

67.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为例

68.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69.中亚伊卡特图案初探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70.传统手工编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初探

71.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的比较研究

72.基于变函数Julia图形的黑白装饰图案丝巾设计方法

73.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思考

74.汇泉染织打造更时尚面料

75.关于染织设计教育的思考--从芬兰设计说开去

76.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研究

77.民间染织遗产:就地保护就近研究

78.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旅游纪念品设计教学探索--以湘西染织艺术为例

79.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融入室内设计主题空间的教学探讨

80.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资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81.高等院校染织纤维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与设计大赛互动实践研究

82.天门蓝印花布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83.佩兹利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装饰研究

84.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抽象表现

85.染织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探索

86.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的差异

87.后申报时期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忧与思--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88.丝织物印花中仿蜡染图案设计及工艺的研究

89.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内涵

90.从敦煌藻井图案谈现代染织纹样设计

91.服装面料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仿生设计

92.手绘技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使用

93.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图案构成特征研究

94.医院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95.基于数学图形的染织图案设计研究

96.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97.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在染织设计中的统一

98.软雕塑艺术语言对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启示

99.海南纺织史若干问题的探讨

100.可溶PVA伴纺高支纯棉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101.关于纤维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102.论佛教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染织纹样

103.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旅游纪念品设计探讨

104.浅议市场需求对高校染织设计教学的影响

105.基于数字化技术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106.染织排水对日本青鳉幼鱼和胚胎的毒性效应

107.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108.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

109.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设计研究

110.论苗族服饰中龙纹图案染织绣技艺之美

111.染织艺术设计新论

112.关于染织专业学生手工台板印花实践的思考

113.染织美术教学中设计要素浅论

114.从材料的运用看中国染织工艺的发展

115.齐国染织工艺及对后世的影响

11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117.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

118.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119.染织设计中的中国画元素

120.作业成本法在染织业的推广与应用

121.手工染织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当代艺术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形成,使中国油画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与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联系也更紧密。中国油画在新时期的主要时间内,重点是在向西方学习,是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磨合的过程,更是中国油画家努力使外来文化进一步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他们既要思考当代国际所流行的艺术模式与价值尺度,又要坚守本国民族文化立场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1]。为此,在油画的研究学习中,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从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和本国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自觉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思考哪些可以进行借鉴,怎样借鉴?如何构筑具有个性的油画语言?对此笔者作了初步探索,尝试借鉴漆画创作技艺融入个人的油画创作中。

一、借鉴漆画创作技艺融入油画的创作构想

千年传统孕育的中国“油”绘画从漆器工艺中衍生而来,形成了中国漆画。漆画是以传统漆艺为技法与现代绘画相结合产生的新画种,具有绘画性与工艺性的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漆画以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和表现舞台,显示出这一新兴的艺苑之花年轻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也为漆画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漆画很快进入了现代人生活环境和空间。不同画种、不同风格、不同艺术主张的画家进入漆画园地,创作和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漆画也由追求单一工艺性逐渐转向与绘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大胆借鉴“国、油、版、雕”等不同绘画的语言特点,使作品有浓郁的生活和民族特点,富有现代感。追溯与漆画之缘,一是当时作为工艺校的教师常常接触到漆画。二是工作之余学过一段漆画,对漆画中妙不可言的意境和神韵至今非常崇拜。在逐渐了解漆画所具有的其他画种所没有的一些美学特征后,更是被这些美所吸引。

笔者画油画也喜欢画漆画。只有真正接触过漆画的人才知道漆画制作流程长,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加上大漆“咬”人之痛,更是创作者“痛并快乐”的漆画制作体验。笔者经历画油画又画漆画,慢慢感觉到油画和漆画有许多相似之处,便探本穷源,翻阅相关书籍查找:以周礼、汉书等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为佐证,中国在两千年前就有“油”绘画的历史。而油画在欧洲15世纪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所发明,然后才广泛应用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画种[2]。除了中国古来就有的帛画外,17世纪欧洲第一幅布面油漆绘画,现正收藏于法国路易十四的“夏季行宫”———枫丹白露。这是欧洲近现代油画雏形阶段受中国漆艺术直接影响的,最有力的铁证[3]。透过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我们可以完全这么设想:漆画与油画一脉相承。审视中国油画和中国漆画艺术,两者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与包容量,优于其他画种。从材料上看,粘稠的色漆与油画颜料更接近一些。调配好的色漆可以用发刷、毛笔、刮刀等工具或平涂、或勾线、或晕染、或厚堆,如同古代漆艺技法中的“描绘”。描绘之法与油画的画法又比较相近,是最为基础的漆画技法。笔者认为中国油画对中国漆画的借鉴不全是建立在这一特点之上,双方有很多可能借鉴的艺术语言和技巧,可以经过艺术创作实践被包孕吐纳,化作具有个性特征化的油画之路。因此力求把中国漆画艺术独特的个性色彩和思想与西方绘画的油画技巧相结合,寻求具有自我个性的油画艺术语言,这是笔者在油画创作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对中国漆画借鉴的创作实践

1.色彩借鉴

对漆画色彩样式完全的照搬是不可行的。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巧色彩才能最好地表达出预想的画面效果呢?分析漆画的色彩,我们知道它是中国传统色彩审美和色彩感情内涵的体现。在借鉴吸收和运用漆画色彩时,笔者不是盲目套用,而是首先分析在特定的色彩体系中色彩的搭配规律是怎样的,现代漆画虽然比传统漆画可用更多种类的色彩,但是大面积使用的色彩也是有选择的,并且通过罩色漆统一在一个色调之中。画面力图实现设色明丽而丰富,用意向和环境气氛烘托主题形象。在背景处理上,仿照漆画在处理背景底色时的语言样式,用大片的色彩平涂,做到主要形象和背景处理形成一种统一的画面气氛。为了使画面不闷,还参考漆画中的“金银平脱”、“戗金”、泥金、泥银、贴金等特殊技法的妙用,其中在金银箔和金银粉表面可以罩染透明彩漆,可增加其色彩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因此在画面中有意识地适量运用少许的金、银二色。如果把握不好,会把画面弄得不伦不类。在漆画上虽然着色华丽极尽渲染之能事,如果借鉴不当,就会产生用色不协调的弊端。因此,在创作时,笔者尽量避免滥用。在实际操作中,有直接与其他油画色相调配,用金或银多则浅,量少则深。还有用来做底色,通过金、银的质地来反衬叠加的颜色,能让色彩变得亮丽而富有意味的色彩效果。因为笔者感觉它们在画面中比重虽然很小,但是它们对于增加画面层次、加强画面色彩效果有着一定的作用。于是借鉴这种技巧,以求达到自己的画面色彩艳而不娇的装饰效果。这些技巧在作品中多次尝试,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预期的效果。

2.肌理效果的借鉴

在绘画中,材料、工具的使用都会产生肌理现象,画面肌理是指在美术创作时,运用特殊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手法所造成画面的组织纹理,肌理是画家对绘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运用而产生的材质效果[4]。在油画艺术中,肌理效果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肌理作为一种形式美原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品味,也是一种重要技法。肌理技法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传达着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影响着作品的视觉元素表现的视觉体现。所以很多艺术家在油画的制作过程中,会讲究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追求鲜明独特的画面肌理效果。肌理效果在油画作品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就会赋予画面新的内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获得强烈的艺术感觉。而漆画中的镶嵌、变涂、描绘、磨显、雕填、堆漆、莳绘等多种工艺技法的应用和探索尽显着漆画色彩变幻和肌理之美,使漆画具有独特审美个性和内涵。这为我们在油画创作中对肌理的探索提供了宽泛的可能性。

对肌理的追求在笔者的创作作品《迹》中表现在制作上,可以说是一次尝试。制作过程大概是这样:首先拍了一张自己喜欢的海边风景照片。根据照片,画一张素描稿子,稿子尽可能概括出风景的形体外轮廓的曲线变化。在素描稿阶段去掉一些不重要的而且影响画面构成的小形体。为了加大海滩与天空之间的强烈对比,底稿起好后,准备一些鸭蛋壳,蛋壳内壁有薄膜,需要清理干净才能用。用浓稠的白乳胶用画刀刮在需要做肌理的画布上,再将蛋壳俯放。先用牛角刀平平轻压,蛋壳便出现自然裂纹。再用竖刀点压,一一压平,并调整疏密以及块粒大小,接着在画天空的位置用画刀刮上薄薄一层金色的油画色,要求均匀且顺着一个方向刮,不做反复。放置数日后,则采用局部入手作画,由一个细节推向一个细节地画。“绘画性”的妙趣是通过细节的刻画呈现出来,在作画中及时发现有保留价值的“偶然”和“意外”类似漆画色彩的效果。大约十天左右颜色干透就可用研磨法把埋在颜料下的蛋壳磨出。作品所用蛋壳嵌贴的疏密、自然龟裂的肌理,呈现出自然界中海滩的生态结构。这些“真实”的形象在平面中或隐或现,使得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而且由肌理、材料造成的厚重感,达到了单纯的油画表现不出来的视觉冲击力。画面中通过色彩的冷暖处理以及肌理的运用,可以看出在画面的整体品味处理上,笔者尝试漆画特有的肌理制作方法融入油画的表现中,借中国漆画的营养来丰富油画的表现语言。可以说实践对于艺术创作是最重要的,在油画的本质条件下,当材料的运作,似乎突破了油画的边界,自己偏好的各种语言痕迹相继出现,并相互作用,相互交叠和渗透,产生多种具有个人本质特性的“复合语言”。

三、结束语

纵观许多中外艺术家从东方艺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等领域汲取养分,从而使他们的绘画语言得以升华。如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他赋予油画表现语言以东方意韵及水墨画以现代形式,是“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理想”的画家。吴冠中深受林风眠艺术观、审美观的影响,他的探索是基于对东西方艺术的领会以及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就是成功将中西方艺术融合起来。莫迪里阿尼从非洲艺术中寻找造型因素,高更对原始艺术执着追求;毕加索从原始非洲面具和中国艺术吸取滋养,克里姆特、马蒂斯等也在东方艺术、装饰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借鉴了许多东西。

这些大师们在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方面,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同时也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体会,从借鉴中国漆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和美学精神的层面上探索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形成,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个性化语言发展的影响。希望从本土的文化底蕴中去汲取油画语言需要的元素,寻找有个性的油画创作风格。

提供一些美术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 解读香港设计师李永铨的海报 2、 平面设计中的形态设计 3、 版面设计中的“平面空间” 4、 产品文化性“主题”与造型依据 5、 导向21世纪的设计机构 6、 平面设计中的精神与物质 7、 突破传统的传统—平面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8、 谈平面设计中的创意 9、 数字的微笑—数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0、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11、非纸类材质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12、“博古”与“薄古”(以古论今) 13、包装设计的价值观 14、中国广告人为什么对幽默说不 15、论“力动”与海报设计 16、电脑图标的功能与特色 17、浅谈吉祥物的造型设计 18、谈广告的图形构成 19、交错在传统与时尚间的茶眼饮包装设计 20、广告活动应强调互动性(谈“热力奥运”活动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21、浅谈对以文字为主题的招贴的视觉感受 22、浅谈现代插图的“立体化”趋势 23、从西式符号到中国图式(寻找中国商标设计的自我理念) 24、图画的文字,汉字的图化(浅谈中国文字的视觉运用) 25、浅谈沟通在文化性广告中的重要作用 26、浅谈当今旅游食品包装的设计理念 27、旅游产品包装与区域旅游品牌关系(寻找两者见的最佳契合点及其表现方式) 28、浅谈酒包装设计中的情感互动 29、从中山陵的广告设计中浅谈设计中的文化性 30、从“福田繁雄”的作品中的矛盾空间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求采纳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漆艺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艺美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然后重点阐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融合创新;发展理念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理念下得到不断改进与更新,在现代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很多现代设计师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找到创作灵感,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浓厚的审美艺术情趣,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运用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制作出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人工造型的统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造型艺术的核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能体现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情趣爱好,在视觉上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和独特感受,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现代服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商业招贴广告设计都注重增强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

其一,文化的标志性。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传统的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先进、装饰雕刻之精美、文化内涵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二,技艺的特殊性。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漆艺,有史料记载的就达数百种,但如今很多已经失传,现存的漆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的高度。其三,经济的无价性。无论是彩陶艺术还是佛雕艺术,其精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难以估算,可以说价值连城。如,中国元代瓷器《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与乔家大院、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都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无价之宝。其四,精神的凝结性。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其物质实体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其造型、色彩、装饰等视觉形象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亟须传承的精神价值。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设计需要传统工艺美术来充实、丰富,使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具现代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现代社会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现代设计必须引领社会时尚潮流,必须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设计作品底蕴更深厚、底气更充足,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能使作品更具灵活性、更富有生命力。此外,这些传统艺术元素还直接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凤翔的泥塑艺术和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都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可以使现代包装呈现出传统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设计思想的创新

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把儒、释、道的思想融入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设计,以现代审美观念改造、提炼和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追求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设计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设计形态的创新

中国古人一向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在钟鼎、器皿的形态设计中都运用了方与圆的元素,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产品设计者要结合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传统精神与传统造型进行深度加工提炼,使设计契合现代美学思想,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高度融合。

3.设计色彩的创新

中国古人运用的色彩蕴含了阴阳、五行、中庸的精神内涵,贯穿了生动传神的美学理念。现代设计师应该先对传统色彩进行深刻感悟,然后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再升华,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以此表达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使设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

四、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在理念、形态、色彩等方面,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设计作品,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娜.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现代园艺,2011(5).

[2]王利达.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电子商务,2012(2).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要想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借用品牌理念,确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定位,通过不同媒介和大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传递品牌价值,使人们了解该工艺美术品类的故事,进而产生信任感。文中借用科勒模型,对品牌的要素和品牌联想进行阐述,并对工艺美术品牌策略的构建进行讨论。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牌;体验;价值;联想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工艺美术是一种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特定的工具和手段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工艺美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科技化、批量化不断推动着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被大批量的工业化设计产品所取代。这使得工艺美术不再为少数的达官贵族服务,转而服务于人民大众。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工作者,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放到工艺品制作本身,更应该顺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将其作为一种能够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商品,并通过品牌化的运作被市场所认可,从而起到传播工艺美术的目的。

一、科勒模型

科勒把品牌分为品牌感知和品牌联想两方面,他认为品牌联想是消费者同品牌长期互动所形成的,是人们对品牌认知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品牌联想的分析能够对品牌战略起到引导作用。品牌联想可以分为三大类:产品属性、产品利益和组织利益。

1.产品属性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联想和与产品无关的联想。与产品有关的属性是指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必需的产品要素,也就是产品的功能性以及物理属性等。与产品无关的属性主要包括:价格、体验、品牌个性等。

2.产品利益联想是消费大众赋予该产品的价值内涵,利益联想分为三类: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功能性利益一般指产品内在的功能性或者服务方面的特性;产品象征性利益是产品的外在特征,一般与产品本身无关;体验性利益则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候的主观感觉,与产品的功能性和象征性紧密相联。

3.组织利益包括:组织规模、社会形象、组织文化、员工形象、组织历史、组织的营销策略。

二、传统工艺美术所面临的问题

1.工艺美术丧失了同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契合点。有些传统工艺美术简单照搬传统工艺和设计,忽略了对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久而久之使传统工艺美术品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工艺美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服务,设计师应该在继承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活化,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工艺美术作品。

2.工艺美术传承人待遇较低,传承问题比较突出。工艺美术大师的收入比较微薄很难维持带徒弟、房租、材料等基本开销,徒弟们常常因为生计问题简单学了一些技艺就另谋出路,或者干脆放弃学习该门技艺。个别工艺美术大师开设的工厂规模较小且定位不清晰,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比较保守,使大师们都忙于维持生计很难静下心长期培养接班人。

3.工艺美术产品缺少品牌营销意识。在很多人眼中工艺美术产品离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遥远,无论从材料还是工艺都不被大众所了解。同类技艺之间缺少雷同性比较强,无论在经营模式还是在产品创新上缺少差异化。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工艺美术技艺,将品牌意识植入到工艺美术的传播中,赋予工艺美术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才能被更多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传统手工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的普及。

4.缺乏系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培训。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品基本是靠模仿,严重影响了工艺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或者行业再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缺少对工艺美术技艺的创新,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发展后劲。

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构建

1.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品牌的传播。品牌应该具有叙事能力,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作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对该品牌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大力吸收该工艺美术品牌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深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让当地的老手艺人和民众参与其中,不仅还原丰富了地域文化,也激发当地民众的保护热情,加快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与发展。

2.强化工艺美术手艺人的品牌意识。首先工艺美术手艺人需要建立知识产权意识,手艺人应该明确工艺美术是极具内涵的文化品牌。为了避免同一品类不同手艺人的纠纷,可以引入行业协会同手艺人所在企业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必须经过授权才有资格生产和销售某一种产品。

3.传统工艺美术品牌推广要使品牌能够深植于消费大众内心。消费大众因为其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不同,对工艺美术品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尽管工艺美术品牌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品牌若想延续仍然应该往更深层次发展。应该结合工艺美术的品类特征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确定不同的品牌营销模式。在确定品牌定位之后,通过适当的推广对品牌进行持续宣传,以培育和发掘潜在消费群体,保持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热情。

4.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应该注意其广度。很多工艺美术品类不被大众所熟知,在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利用不同的媒介,例如网络、电视等,使消费者认识并产生信任感,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多样化的需求。

5.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品牌定位是在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心理的位置,它与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紧密联系。虽然工艺美术品类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产品,但是将其进行品牌化的打造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富有感染力的品牌价值的传递。工艺美术品牌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寻找到属于该工艺美术品类的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增加品牌竞争力,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了解所接触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且在和该品牌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品牌的价值。如果该品牌的品牌价值正好能够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该消费者就会成为这一工艺美术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6.加强工艺美术品牌的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大多是通过产品了解工艺美术品牌的,但这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品牌。仅仅通过品牌名称和产品所建立起来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不能够使消费者和品牌产生共鸣,消费者更多的是通过服务、环境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感受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给予消费者的感受越多就越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个多维度的品牌体验能够更有效的架起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工艺美术类的品牌,同样应该注重多维度消费者体验的建立,通过标志、媒体宣传和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在工艺美术品牌推广之前,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感官体验设计传递独特的品牌价值。

7.为工艺美术品牌注入新的元素。工艺美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工艺美术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让其新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四、结语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牌,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品牌意识、注入新的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体验来传递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进而扩大广大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KELLER,KEVINLANE,StrategicBrandManagement[M]NewJersey:PrenticeHall,1998.

[2]丛玲玲.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面临九大问题[J].《美术观察》,2008(7).

[3]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李静,金永生.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商业研究》,2013(21).

[5]张凌浩.基于品牌体验的设计思考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包装工程》,2006(6).

[6]曹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战略研究——以赫哲族为例[J].《商业经济》,2014(9).

[7]舒三峡.如何打造非遗文化品牌[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

[8]谭宏.传统品牌保护模式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活化路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0(28).

浅谈漆画艺术的材料特征及其表现 摘要漆画艺术可以认为是一种科学的风格审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艺术手法在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中的认识与表现。从漆画的材料工艺为切入点,从漆画艺术的整体材料工艺高度来寻找把握它的审美特征。关键词漆画艺术审美特征材料工艺视觉艺术从原始社会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材质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型与表现立体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单独提取材料对作品的表现的话,那就是材料本身的属性。不会涉及到作品的其他因素了。材料在艺术家创作过程当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视觉感受。就是材料本身对创作者的感受问题,它是艺术对材料本身属性观念的异化。不同的材料具有抽象性、具象性与延展性的含义,使人对材料的本身的意念化产生了联想,使材料在表现画面过程中就有了延伸度。漆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画面,以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而材料是漆画艺术的根基,漆画是以大漆为主的各种材料制成的。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出现不同的美感,如日本、越南的漆画就是典型的代表。众所周知。漆画的物质材料是经过艺术家的仔细选择的,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展现在画面上,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视觉作品。当我们在对漆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针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和调和,各种各样的材料经过加工打磨之后,它们出现的美感是不同的。材料的选定对作者要表现的漆画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种材料审美语言的形成,离不开作者对各种各样的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审美特性不断选择物质材料。相反的,也影响着漆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所谓“资质者,艺之贞也”。就是说的是材质的属性美问题。著名的漆艺艺术家乔十光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书中就提到:“漆艺,它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很宽。“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和稀欣赏品,只要涉及到漆都是漆艺的范畴。显而易见,漆作为漆画中主要的材料来源,运用漆材料是漆画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通常情况下。漆画中的材料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异样的审美是由材料本身所具有不同质地与外观引起的,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幅好的漆画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的适度,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但形成自身的材料美,还要与形式、内容相结合。同样材料的运用也应该是美的,经济价值绝非艺术价值在材料中的体现。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在漆画的镶嵌过程中经常使用蛋皮装饰,蛋皮本是一种废弃的日常生活材料,在艺术家的手里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成为上等的艺术材料,在蛋皮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上达到了质朴、粗旷的独特韵味。譬如在材料上近年来有人使用腰果漆、聚胺脂漆等等作为漆画的主要漆材料。合成漆也是漆画很好的物质媒材。既有高度透明的聚酯氨酯等化学漆的合理运用,也开辟拓宽了漆画媒材的使用范围,漆画用漆的透明性可根据作者与作品的需要自由调配。在配以金箔、银箔、蛋壳等。他们表现出来的漆画审美语言是不同的。可见,材质在漆画的视觉效果表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所呈现的闪闪剔透、古朴典雅、含蓄等个性内涵,这也是艺术家在追求材质与心境过程中的完美体现。大漆是漆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作画材料。它的性能是极其独特的,它的质地深邃而富有光泽,拥有极好的流动性和粘合性。在漆画的材料中,作为所特有沉静、温和的属性——黑漆,它所在画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漆艺术便是黑色艺术。这是现代漆画所追求的。也是现代漆工艺所不可多得的,它更是漆画工艺的典型代表。黑漆温和沉稳的视觉美感就是通过水分在生漆中的作用而产生的,“磨”工艺是黑漆形成独特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磨工艺慢慢的把黑漆中的蕴藏深沉的意蕴把打磨出来,再在上面与其他的入漆色进行搭配,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金箔和银箔是漆画中的主要表面镶嵌使用材料部分,它被赋予华丽之美和闪闪发光的重要材料特性。由于受到材料本身的属性的影响,它的兼容性更加拓宽。其中金银材料有粗、有细、有箔、有粉、有点、有面等多种形式,使用的方式有干有湿、有飘、有洒、有揉、有吹等方式。这些工艺方式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由于金箔和银箔在使用的方式上采用像纸一样薄的材料,这必然要求运用贴的方式或平脱的方式等工艺制作。大大提高了工艺制作的难度。金粉和银粉的状态是粉状。这就大大拓宽了工艺的发挥性,作为调和剂来丰富颜色的内涵。蛋壳是在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最多的一种,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材料之一。由于它的“开片”美像陶瓷一样自然,在此基础上具有奇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螺钿也是漆画创作中经常使用的素材之一,由于它的晶莹和光亮无比的材料属性吸引大量的艺术家进行创作。螺钿不像蛋壳那样简单加工,贝类的加工工序是十分复杂的。在作画过程中,通常使用内层来贴到画面上,所以,它的光亮就能彰显出来。它经常使用在比较重要的部位,起到前后照应、增加画面氛围的作用。总之,漆画以独具匠心的艺术形象、极富魅力的特异材料和变幻莫测的工艺手段,以及某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构成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而材料是漆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漆画创作中不但考虑材料工艺发生关系问题,更重要的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构思问题。漆画的艺术意境美就在于注重传统材质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广泛融合,把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同所用材料工艺相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具有高价值(内、外)、富有现代意识的漆画艺术。这才是漆画艺术之美的关键所在。艺术家必须对材料不断的探究和运用,开阔思路,富于联想,把艺术构思、所需材料、工艺制作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时代特点的漆画作品来。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 论文关键词:漆画 发展与创新 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 论文摘要: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漆文化根基,漆画吸收了传统的漆器文化的工艺技法,发展到现在,面临着各种挑战,巫待突破。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的创新要用观念的转变开始,漆画艺术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漆画的创新还要融入思想感情,有思想感情的作品要有艺术价值。 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以其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与新颖的材质表达,引起大众的好奇与喜爱激起了人们开拓审美艺术新领域的巨大热情。漆画中蕴含着古代漆工艺的辉煌体现出中国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新一代的画家应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前人探索的成就,让举世瞩目的漆画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漆文化的根基深植于远古时期,漆器的产生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为基础。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清末其工艺受日本和西洋画的影响各种纹饰相互结合绘画技法相互借鉴诞生出不少富有表现力的创新肌理体现着一定的现代绘画元素。 漆画是艺术和科学、绘画和工艺制作相结合的产物。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之本在于艺术。漆画家既要重视工艺和材料的效果,又要重视漆画艺术的视觉感染力必须强调漆画的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不能简单地应用材料也不能滥用材料和过多地应用镶嵌工艺给人一种近工艺远艺术之感。因此,提高工艺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该画种的绘画艺术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促进现代漆画创新式的发展。 创新从观念开始观念上的改变是根本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才能带来更大的突破。技术的进步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科学中最新的观念引用到艺术领域,这种新观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艺术的变革。漆画创作者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创作经验每过一段时期重读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总有新的体会。但更重要的收获.是逐步发现他们的失足处,才感到真正跟上其步伐.更了解其探索的方向。从盲目崇拜到“叛逆‘’,是不寻常之路。教师起了承前启后之路前人的东西看多了,模仿多了进入了套路对眼前的新境界失去感受.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岂敢怀疑老爷爷。画者应放眼世界吸取一切有益的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传统和外来的济济一堂,互相启示。漆画的作为新兴画种年轻一代应以创新为荣。 吴冠中先生说‘’叛徒”是贬词但艺术上,继承而后叛逆,是艰巨的创新。大树底下好乘凉因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来成了一片空地一代大师的盛名之下.往往牺牲了千千万万的画家。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失足的是模仿。模仿式的继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模仿中创新。 创新中融入感情。漆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等也就形成了漆画的特色,创立了现代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漆画要发展技法也要不断创新但是诸多技法的创新不等于艺术的创新,艺术归根只能诞生于生活,对生活的有感而发有所爱而画画被情催发.几乎忘了技法。作品是作者与人民感情交流的产物,在人民中起共鸣这交流与共鸣应是艺术的实质。脱离感情的艺术是无生趣的是暗淡无光的,也是难以成荫的。 漆画之路是艰辛的.要求漆画探索道路上的艺术家们既要会拿来又要改造,创造要不断的往返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艺术起源于求共鸣漆画也不另外.要追求大众的共鸣就要不断的挖掘生活融入感情这也是绘画艺术的初衷

有。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1)博士专业 艺术设计学 (2)硕士专业及专业方向 艺术设计学 染织艺术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 平面设计(含书籍设计、广告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含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装饰艺术设(含金属艺术、漆艺、*玻璃艺术、纤维艺术) 工业造型艺术设计(含*信息设计、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产品设计、展示设计) 美术学 绘画 雕塑 摄影艺术 *动画 注:*为即将开设的专业

中国漆艺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 1、工艺美术:造型艺术之一,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从材料上可分为陶瓷、玉石、金属、漆木、牙角、丝毛棉织物等。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是生活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 2、按照所服务的对象来分类: ——宫廷工艺美术——文人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等。 按照用途分类: ——生活日用(实用)工艺美术品。如陶瓷、花布、家具、漆器等。 ——装饰欣赏(陈设)工艺美术品。如牙雕、玉器、景泰蓝、缂丝等。 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 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民族性、手工性等相关特征。 3、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彩陶,故称这个时期的文化为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 彩陶的红色和黑色纹样装饰来自赤铁矿和锰化物颜料。先民用手捏或者泥条盘出造型,用木片、卵石等工具将表面打磨光滑,再画上装饰图案,入窑烧成。彩陶工艺体现出先民的伟大创造力。 4、原始社会的制陶技术是逐步发展的。经历了下列几种方法: 泥条盘筑法 涅制法 轮制法(选土-拌泥-发酵-塑形-装饰-晾干-焙烧) 5、彩陶分类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肃天水、平凉地区。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型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瓣形纹等。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线。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壁体较少用白色陶衣。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鸟纹应用更多。直线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造型以小口的壶、罐居多。装饰内容丰富。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技法熟练,装饰丰满,流畅,内彩,点和螺旋纹大量运用。 (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装饰有两种,(1)用漩涡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分数各单位。曲线为主,锯齿纹流行,彩绘黑红相间,节奏感强。一改以前黑色为主的局面,大量运用红色彩绘。风格富丽、精巧。 (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装饰有直线、折线纹、回纹、网纹。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6、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黑陶文化,因为1928年最先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故称“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Black pottery)。黑陶采取轮制法。器型浑圆工整、厚薄均匀。封窑技术使窑温增强,提高了器物的硬度,并产生灰色和黑色陶器。黑陶具有下列特点: 黑:乌黑的色彩; 薄:薄如蛋壳;最薄处不足1毫米。又称“蛋壳陶” 光:器表光亮; 纽:具有器耳或者盖纽。 7、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的最初阶段,也是工艺造物的萌芽时期。工艺美术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具有如下特点:1、就地取材;2、工具的创造日趋美观、实用;3、装饰纹仰具有浓郁的宗教意义、几何化、图腾化、抽象化;4、装饰趋向于形式美感;5、技术成为工艺美术发展的主导因素。 8、“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颜色灰青,故名青铜。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前2000年前左右开始,典型特征是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各种器物,时间长达1500余年。商晚期与西周早期最为高峰,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逐步衰退。 9、失蜡法,用蜡作原料制模。外包泥浆、用火烤干即可。此种方法能生产和设计复杂的容器。 10、司母戊大鼎,高133cm,长110cm,宽78cm,重875公斤。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造型雄浑大气、厚重、庄严,四柱足粗壮有力,长方形鼎腹周正雄伟、两耳挺拔,显得十分威严。司母戊大鼎以夔纹和饕餮纹为主,腹外为装饰带,铸造时需要一百人操作,用七八十个坩埚(炼铜器,公斤) 11、春秋晚期鲁国的工匠总结当时的手工艺技术,写成《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朴素的工艺观。 12、三代时期的青铜酒器五爵指的是:爵、斝、角、觚、觯 13、金银错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方法是在青铜器的表面依照图案纹样凿刻出浅槽,然后再嵌入金垠丝,经过锤打后磨平,这种装饰方法使青铜器呈现出华贵绚丽的效果,宗教气息较少,世俗气息更加浓郁。 14、三代时期的青铜器装饰以饕餮、夔纹为主,具有狞厉之美。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是我国古代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15、汉代灯具特点: (1)功能合理(尺度适宜、消烟除尘、挡风调光) (2)结构科学 (3)造型生动、灵巧生动,优美活泼 (4)装饰华丽、纹样丰富,色彩灿烂。 例子: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与朱雀灯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长信宫灯通高48cm,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跪于地,头梳发髻,上戴头巾,上身下直,左手持灯座的柄,右臂高举,袖口形成向下的灯罩,像喇叭一样,体内是空心,起消烟作用,灯盘内有槽,槽内有屏板形成灯罩,可以转动,开合调节照射的方向与亮度,还可以挡风。科学性、艺术性完美统一。 16、铜镜使人们关注自身的美。山字纹是战国时期铜镜的代表性装饰。规矩镜也称为“ TLV镜”,流行于王莽时期,常装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案。 17、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叫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具有代表性的如汉代的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8、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形成南青北白的特点。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硬而单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19、唐三彩:驰名中外的“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用白色的粘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作为着色剂进行上釉,再经过800℃温度的烧制,在器表上形成色彩斑斓的釉色装饰,十分绚丽。唐三彩的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彩色斑斓。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 20、夹苎:(苎指苎麻纤维织的布)夹苎是用漆直接造型的的工艺方式,从木胎-脱胎,标志工艺本身的成熟。考古发掘证明发现较早的夹苎漆器是湖南常德战国墓出土的夹胎漆奁。 21、金银平脱:用薄金片或银片做成花纹贴在漆器上,加漆两三层,再研磨平整,显出金银花纹由(又称推光)富丽华美. 雕漆:以前在木胎上雕刻再上漆,到唐代后,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剔红)当时刀法快,古拙,不如后来纤细圆滑。 22、戗金银:宋代新创的,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雕刻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源于战国的针刻。填金的是戗金,填银的称为戗银。 23、中国青铜艺术之后,漆器工艺发展逐渐兴盛,取得伟大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夹纻甚为流行;元代是我国雕漆发展的高峰时期,14世纪中叶,浙江嘉兴出现两位著名的巨匠 张成、杨茂;明代还出现我国古代第一部漆艺专著《髹饰录》,是由安徽新安著名的漆艺家黄成写的。清代时期形成了几个制漆中心,各具特色。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州的脱胎。 24、渎山大玉海:墨玉酒瓮 杂色墨玉 高70厘米,宽135厘米,182厘米,重约3500公斤。可容纳酒30石,造型气势磅礴。内刻乾隆作的三首七言诗及注释.开始造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已经700多年。初置琼华岛广寒殿中,后流落到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内,道人用以菜瓮。乾隆时“合以一千金换取,置承光殿中”(北海团城)浮雕装饰极为生动,设计巧妙,“变瑕为瑜”。 25、素纱禅衣:1972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即长沙国丞相,完整的织物品和服饰达100多件。有两件轻薄透明的素纱禅衣,是我国目前仅见的最轻薄的丝织品。素纱禅衣,长128cm,袖长190cm,无色纱。这件禅衣是用作罩衫,穿锦衣外面的。古代妇女的衣服轻细,往往外罩一件禅衣,华丽高贵。其仅重49克,不足一两,如果除去领和袖口较厚重的边缘,重量仅半两多一点。 26、中国刺绣历史悠久,唐代之前,多为实用以及装饰用,宋代趋向于观赏性,讲究绘画性的传神意境表现。清代形成许多地方刺绣。著名的有: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 27、年画是民间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明清以来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 28、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各大窑系在陶瓷品种上各具特色。如定窑的白瓷;哥窑的开片;钧窑的窑变。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质朴豪放;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窑主要生产黑釉瓷器。 29、明式家具:(1)明式家具是明代到清代早期以花梨木、紫檀、红木、铁力木等高贵材料设计制作的优质家具。(2)明式家具采用榫卯结构,造型简洁,庄重质朴,线条优美;(3)不事雕琢,装饰洗练,注意自然纹理和材质美感;(4)工艺精巧,比例适度,典雅大方。明式家具式我国古典家具的杰出代表,对于现代家具设计具有很大的影响。 30、陵阳公样:指唐代时期著名的织锦纹样。由窦师伦设计,因为他被封为陵阳公,故名。纹样章彩奇丽,常以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祥鸟瑞兽、仙花瑞草为题材,图案采取对称形式,取意和睦吉祥,艺术效果很好。 31、宝相花:是唐代流行的织锦花卉纹样,在其他工艺美术中也用作装饰。基本构成多是以牡丹、荷花、菊花为主题,再配上规则排列的联珠,造型丰满,层次繁密,以推晕法表现鲜艳的色彩,装饰性强,富丽堂皇,含有宝相,艺术价值高。 32、纳失失:指古代加金织物。又称织金锦。一般有片金和捻金两种。约始于战国,元代时期极为盛行,为统治者独享的织物。也叫“纳克实”、“纳石失”、“纳失思”等。 缂丝:我国传统工艺之一,新疆楼兰曾出土汉代缂丝,也称刻丝,克丝。现在仅苏州有制造。 33、云锦:明清时为官廷织物,用于服饰、赏赐,富贵华丽绚烂如云霞(南京生产)。有妆花,库锦,库缎等。 我国陶艺发展到明代进入彩绘的世界。明代以前,陶瓷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白瓷发展快,为陶瓷装饰与审美开拓了新的天地。景德镇成为全国陶瓷中心。江苏宜兴被称为陶都,生产紫砂陶器。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题款。 34、斗彩(逗彩):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即先用青花料描出轮廓,上釉烧成青花之后,再在釉上彩绘,填入五色,色彩艳丽,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各种色彩争奇斗艳,故名“斗彩”,成为后世争相仿制的对象。成化时期斗彩以酒杯著名。成化鸡缸杯,以装饰鸡纹为最,成化彩绘多为平涂,故称“成窑一件衣”,风格秀丽清雅。 35、五彩:是成化斗彩之后的又一新品种,以明代嘉庆、万历时期较突出,清代康熙时也有很大发展。是斗彩的再发展,青花颜色的地位较斗彩弱,或成众色之一。红、黄、绿、褐、紫等为主。 36、清代粉彩:创于康熙时,流行于雍正时期。颜料中加玻璃白(砷)使颜色烧成后软化,柔和,淡雅。故又称软彩。格调文雅,深受宫廷喜爱。以绘画题材为装饰,艺术价值很高。

完善工艺,把它利用在现代家具上,就会传承下去了。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艺美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然后重点阐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融合创新;发展理念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理念下得到不断改进与更新,在现代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很多现代设计师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找到创作灵感,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浓厚的审美艺术情趣,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运用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制作出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人工造型的统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造型艺术的核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能体现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情趣爱好,在视觉上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和独特感受,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现代服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商业招贴广告设计都注重增强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

其一,文化的标志性。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传统的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先进、装饰雕刻之精美、文化内涵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二,技艺的特殊性。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漆艺,有史料记载的就达数百种,但如今很多已经失传,现存的漆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的高度。其三,经济的无价性。无论是彩陶艺术还是佛雕艺术,其精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难以估算,可以说价值连城。如,中国元代瓷器《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与乔家大院、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都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无价之宝。其四,精神的凝结性。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其物质实体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其造型、色彩、装饰等视觉形象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亟须传承的精神价值。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设计需要传统工艺美术来充实、丰富,使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具现代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现代社会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现代设计必须引领社会时尚潮流,必须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设计作品底蕴更深厚、底气更充足,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能使作品更具灵活性、更富有生命力。此外,这些传统艺术元素还直接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凤翔的泥塑艺术和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都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可以使现代包装呈现出传统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设计思想的创新

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把儒、释、道的思想融入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设计,以现代审美观念改造、提炼和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追求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设计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设计形态的创新

中国古人一向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在钟鼎、器皿的形态设计中都运用了方与圆的元素,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产品设计者要结合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传统精神与传统造型进行深度加工提炼,使设计契合现代美学思想,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高度融合。

3.设计色彩的创新

中国古人运用的色彩蕴含了阴阳、五行、中庸的精神内涵,贯穿了生动传神的美学理念。现代设计师应该先对传统色彩进行深刻感悟,然后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再升华,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以此表达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使设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

四、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在理念、形态、色彩等方面,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设计作品,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娜.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现代园艺,2011(5).

[2]王利达.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电子商务,2012(2).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要想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借用品牌理念,确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定位,通过不同媒介和大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传递品牌价值,使人们了解该工艺美术品类的故事,进而产生信任感。文中借用科勒模型,对品牌的要素和品牌联想进行阐述,并对工艺美术品牌策略的构建进行讨论。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牌;体验;价值;联想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工艺美术是一种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特定的工具和手段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工艺美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科技化、批量化不断推动着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被大批量的工业化设计产品所取代。这使得工艺美术不再为少数的达官贵族服务,转而服务于人民大众。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工作者,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放到工艺品制作本身,更应该顺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将其作为一种能够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商品,并通过品牌化的运作被市场所认可,从而起到传播工艺美术的目的。

一、科勒模型

科勒把品牌分为品牌感知和品牌联想两方面,他认为品牌联想是消费者同品牌长期互动所形成的,是人们对品牌认知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品牌联想的分析能够对品牌战略起到引导作用。品牌联想可以分为三大类:产品属性、产品利益和组织利益。

1.产品属性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联想和与产品无关的联想。与产品有关的属性是指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必需的产品要素,也就是产品的功能性以及物理属性等。与产品无关的属性主要包括:价格、体验、品牌个性等。

2.产品利益联想是消费大众赋予该产品的价值内涵,利益联想分为三类: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功能性利益一般指产品内在的功能性或者服务方面的特性;产品象征性利益是产品的外在特征,一般与产品本身无关;体验性利益则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候的主观感觉,与产品的功能性和象征性紧密相联。

3.组织利益包括:组织规模、社会形象、组织文化、员工形象、组织历史、组织的营销策略。

二、传统工艺美术所面临的问题

1.工艺美术丧失了同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契合点。有些传统工艺美术简单照搬传统工艺和设计,忽略了对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久而久之使传统工艺美术品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工艺美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服务,设计师应该在继承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活化,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工艺美术作品。

2.工艺美术传承人待遇较低,传承问题比较突出。工艺美术大师的收入比较微薄很难维持带徒弟、房租、材料等基本开销,徒弟们常常因为生计问题简单学了一些技艺就另谋出路,或者干脆放弃学习该门技艺。个别工艺美术大师开设的工厂规模较小且定位不清晰,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比较保守,使大师们都忙于维持生计很难静下心长期培养接班人。

3.工艺美术产品缺少品牌营销意识。在很多人眼中工艺美术产品离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遥远,无论从材料还是工艺都不被大众所了解。同类技艺之间缺少雷同性比较强,无论在经营模式还是在产品创新上缺少差异化。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工艺美术技艺,将品牌意识植入到工艺美术的传播中,赋予工艺美术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才能被更多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传统手工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的普及。

4.缺乏系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培训。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品基本是靠模仿,严重影响了工艺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或者行业再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缺少对工艺美术技艺的创新,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发展后劲。

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构建

1.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品牌的传播。品牌应该具有叙事能力,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作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对该品牌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大力吸收该工艺美术品牌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深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让当地的老手艺人和民众参与其中,不仅还原丰富了地域文化,也激发当地民众的保护热情,加快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与发展。

2.强化工艺美术手艺人的品牌意识。首先工艺美术手艺人需要建立知识产权意识,手艺人应该明确工艺美术是极具内涵的文化品牌。为了避免同一品类不同手艺人的纠纷,可以引入行业协会同手艺人所在企业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必须经过授权才有资格生产和销售某一种产品。

3.传统工艺美术品牌推广要使品牌能够深植于消费大众内心。消费大众因为其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不同,对工艺美术品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尽管工艺美术品牌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品牌若想延续仍然应该往更深层次发展。应该结合工艺美术的品类特征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确定不同的品牌营销模式。在确定品牌定位之后,通过适当的推广对品牌进行持续宣传,以培育和发掘潜在消费群体,保持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热情。

4.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应该注意其广度。很多工艺美术品类不被大众所熟知,在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利用不同的媒介,例如网络、电视等,使消费者认识并产生信任感,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多样化的需求。

5.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品牌定位是在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心理的位置,它与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紧密联系。虽然工艺美术品类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产品,但是将其进行品牌化的打造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富有感染力的品牌价值的传递。工艺美术品牌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寻找到属于该工艺美术品类的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增加品牌竞争力,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了解所接触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且在和该品牌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品牌的价值。如果该品牌的品牌价值正好能够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该消费者就会成为这一工艺美术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6.加强工艺美术品牌的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大多是通过产品了解工艺美术品牌的,但这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品牌。仅仅通过品牌名称和产品所建立起来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不能够使消费者和品牌产生共鸣,消费者更多的是通过服务、环境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感受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给予消费者的感受越多就越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个多维度的品牌体验能够更有效的架起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工艺美术类的品牌,同样应该注重多维度消费者体验的建立,通过标志、媒体宣传和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在工艺美术品牌推广之前,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感官体验设计传递独特的品牌价值。

7.为工艺美术品牌注入新的元素。工艺美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工艺美术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让其新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四、结语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牌,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品牌意识、注入新的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体验来传递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进而扩大广大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KELLER,KEVINLANE,StrategicBrandManagement[M]NewJersey:PrenticeHall,1998.

[2]丛玲玲.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面临九大问题[J].《美术观察》,2008(7).

[3]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李静,金永生.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商业研究》,2013(21).

[5]张凌浩.基于品牌体验的设计思考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包装工程》,2006(6).

[6]曹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战略研究——以赫哲族为例[J].《商业经济》,2014(9).

[7]舒三峡.如何打造非遗文化品牌[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

[8]谭宏.传统品牌保护模式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活化路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0(28).

同学你好,相信你一定是孝感学院2010届的学生。我是布置这篇论文作业的老师,我已将此网页以及类似网页浏览一遍,若你提交的作业与某网页雷同,我将记录你的作业成绩为0. PS:你的QQ号码我已记录下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